药物的发现与发展

2022-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药物的发现与发展

药物经济学在我国医药产业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PE) 是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对药物的成本和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门新兴学科[1]。 我国的PE研究尽管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繁荣,PE也在医药产业各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与应用,其研究成果对我国医药产业培育新药创新能力、推进医疗体制的改革、控制药物价格、制定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国家政策方面都有现实的意义。

1 PE在医药企业中的应用

PE分析方法在医药企业中的应用,可以贯穿于药物开发、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的各个环节。企业通过收集和分析PE数据,为研发投入、药物定价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企业做出有利的决策和计划。

1.1 协助新药研究开发

PE的引入赋予了药品研究和开发新的涵义,扩大了药品开发的范围。药品的研究和开发不仅指研制具有新的治疗作用、更强治疗效果,或者较低毒副作用的新的化合物单体,还可以从挖掘现有药物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治疗成本、提高治疗的效果-成本比值等方面寻找药物开发的方向。利用PE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这种广义的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2]。

目前,在新药研发上我国医药企业主要还局限于仿制方面,在药物仿制过程中可以运用PE为其更好地服务。如医药企业在选择立项前可以收集仿制目标药品的疗效、价格等相关数据进行PE分析,选择具有PE优势的品种进行仿制,以减少企业投入,增加经济效益。同时,药品生产企业的竞争和发展也需要PE发挥战略性作用,药品投资的高风险特点要求开发商对其产品未来的收益进行预测[3]。

1.2 指导医药企业对药品定价

1995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国际上75%的主要制药公司都已经采用PE研究制定药品价格。50%的美国制药公司和38%的欧洲制药公司在美国申请新药时提供了药物经济学研究资料。而我国也随着PE研究的发展,各大医药企业相继建立专门的PE研究部门或指定专业人员,运用PE研究成果指导新药价格的定位[4]。

1.3 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增加收益

由于我国的医药产品具有较大的同质化特点,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大背景下,有效地降低成本,采用低成本战略取得企业竞争优势是我国医药企业当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企业可以从PE角度分析药品的整个生产环节,改进工艺、强化管理,从设计图纸到产品出厂的整个过程中减少能源和人力消耗,节约生产中的各种开支,使药品生产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

1.4 作为企业的营销和服务手段

在我国目前的买方医药市场环境下,营销和服务对于实现医药产品的最终价值及企业获取经营利润意义重大,PE分析则是一种很好的营销与服务手段。医药企业可以应用PE结论作为推广药品的工具,突出产品的PE特征,宣传产品PE优势,提供产品的PE数据,使经销商、医疗人员和消费者了解更多的产品信息,扩大产品的影响范围,使产品的品牌形象得到提升。

2 作为制订国家医药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了适应和指导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国家在政策制订、行业管理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逐步制订或修订药品管理政策,使其能更好地为提高人民的医疗保健水平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服务。PE作为国家政策的决策和管理条例制订依据之一,在目前医疗体制改革、解决药价虚高等实际问题中都有着现实的意义。 

2.1 PE在医院体制改革中的应用

在我国的医院体制改革过程中,可充分利用PE对医院体制转变前后,在治疗效果、医药费用、患者负担等方面进行对比,从而为我国医院体制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有研究从PE的角度指出:在医药分业后,部分药师将从大量的处方调剂工作中解放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开展临床血药浓度监测等临床药学工作,配合临床医生确定理想给药方案,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同时加大力度开展医院制剂的科研,并应用PE知识,运用药政法规,开展好用药咨询综合服务工作[5]。

2.2 PE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的应用

在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筛选基本医疗保险药物,制订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是其改革的基础部分。在筛选药物的过程中,全面审评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就需要充分利用PE对药物进行综合评价,PE方面细微的差别都可能影响药物的市场推广的策略,进而影响药物最终的命运。而且进入基本医疗保险药物名录的药物,随着医疗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对它们进行周期性评价,淘汰不合时宜的品种,引进新的高PE性的品种,以确保药物费用支出的效率最大化。 2006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与中国医师协会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心共同开始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在国家基本药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的课题研究。研究课题涉及到“精神、泌尿、消化、循环”四大类别,其研究结果会直接运用到2006年度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工作中。

2.3 PE在国家对药品价格改革中的应用

如何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节是我国药品价格改革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由于药品的独特性,实现药品市场及其价格完全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国家药品管理部门在审核新药定价的时候,把药品价格虚高消灭在萌芽状态。然而药品价格管理的标准,也不是一味地降低医药企业的成本,压低药品的价格,而是强调从PE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制定药价,使药厂、保险机构和患者三方利益都得到科学合理处置。

2005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建立药品价格评审中心,其主要工作任务是:组织开展药品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实际购销价格的调查;组织专家评审,提出药品价格制定或者调整建议;协助开展专家论证工作;配合研究制定药品价格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监测国内外药品市场价格及成本变化情况;协助开展药品价格政策咨询等工作。不难看出,药品价格评审中心主要工作的重点都是建立在利用PE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之上的,能使我国PE的研究成果真正应用到药品价格改革中去。

3 我国PE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PE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专业水平、研究标准、方法和应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和不足之处。

3.1 专业研究人才缺乏 

尽管近年来我国高校和一些研究机构开设了PE专业和课程,但PE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研究者具有经济学、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这就要求对PE的人才进行医学、药学、经济学方面的系统培养。但在我国,PE研究还未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应用研究学科,在医药企业中,更未形成成熟的PE专业技术队伍,标准化的课程和正规的培训计划在企业中还不多见,同时缺少能结合理论和实际应用的培训师,这也是制约企业开展PE研究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研究与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原则 

国内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目前主要以自发研究为主,缺乏有组织的统一的系统项目开展,采取的研究标准也不尽相同。在研究设计上,有相当部分的研究其资料来源于相关文献,经过适当修正或改良后是否适用于国内各地临床实际及其成本结构,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商讨;在具体的分析技术上,无论是一般性比较研究,还是有特定研究组的比较研究,有相当部分的研究其病人样本的分组没有遵循科学的随机分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评价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在评价研究结果的阐述上,大多数研究并未从研究局限性、技术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的可信性与外推性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讨论。因此,产生的PE研究成果系统性和可比性不强,成果适用性较差,难以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直接、有力的参考。

3.3 研究的动力不足

开展PE研究必须提高人们的认识,从全社会的角度审视目前医疗费用增长的因素及危害,从而认识开展PE研究的时效性和必要性。由于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投入,尽管PE研究利国利民,国内医药企业客观上很难主动自发进行PE研究。

4 我国PE研究发展趋势的分析

PE研究近年来迅速发展,并产生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科分支。与国际接轨是我国PE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4.1 规范PE研究,制定我国PE研究准则

PE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研究者具有经济学、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为了确保PE研究的可操作性和结果的可靠性,也就是PE研究的规范性,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采用了制定PE研究准则的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国家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分别在1993年和1994年制定了自己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准则》。从目前我国的PE实际应用来看,我国目前尚缺少符合我国国情的关于PE研究的统一准则。所以我国急需组织专家,对PE的理论基础、研究设计、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以及结果测量等方面达成一致的意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PE研究准则,并在以此为准则的基础上进行PE研究的推广。

4.2 加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正处在转型期间,产生了不少的相关社会问题,我国医药行业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药价虚高,消费者向政府反映强烈,政府多次出台药物降价政策使企业难以承受,而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又缺乏必要的相互了解,这就致使三者之间形成一种不良的循环,如何通过PE的研究加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增进三者之间的了解,协调三者的关系,也需要通过PE研究进一步进行探索。

4.3 与我国中医药产业相结合,丰富PE研究范围

中医药产业是我国独特的医药产业,在中医药的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效果、药物的生产以及延伸到中药的种植和开采等方面,与化学药物都不尽相同,有的方面甚至是迥然各异的。由于PE研究起源于西方,其理论基础也是建立在化学药物的研究基础上的,运用现有的PE研究成果来研究我国中医药产业未必能够完全适用。例如在中草药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对我国中长期医疗费用的影响方面,西方PE并没有相应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可以套用和借鉴,所以如何有效地将PE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到我国中医药产业中,更好地为促进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将会成为我国PE研究的突破点和热点。

5 结语

总的来说,PE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尚处于起步阶段,它的研究正日益从理论向实践延伸,尽管我国的PE研究与世界的PE研究还存在较大距离,通过我国研究人员不懈努力,将PE研究应用到我国的医药产业中,并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药品经济学,可以有效地帮助解决我国国民对健康水平需求的无限性与药物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

推动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利华.药物经济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1-2.

2 孟光兴,邱家学.药物经济学及其在药品营销中的应用[J].上海医药,2004,25(2): 55-56. 

3 曹燕,吴世玉,曲燕华,等.药物经济学在我国医药企业的应用现状[J].医药导报,2005,24(11):1801-1804. 

4 劳力坚.PE在FDA新药评估中的地位日显[N].医药经济报,2001-8-24(3).

5 蔡虎,李冬云,薛保成.剥离医院药房,实施医药分业[J].药事组织,2004,13(9):59.

(收稿日期:2007-08-06)

作者:茅宁莹 孟玉芳

第2篇:发现教师:揭开学校发展的密码

在校长心中,教师永远是第一位。学校发展最根本的是教师发展,唯有教师发展了,成长了,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我当了近二十年的校长,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教师是学校最可宝贵的财富,人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抓住了人的发展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根本和关键。而发现教师,是我校领导、管理教师的共识,正如哲人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以下简称“北小”)是如何发现教师、发展教师的呢?

教育即发现

谈到发现教师,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发现教师?

在希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有一句著名的铭言:“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探索科学真谛的道路上已经走得很远了,但是在认识自己的道路上却举步艰难。因为人是最高级、最复杂的生物,人的心灵成长、大脑发育、思维规律等还有许许多多的盲区、黑箱等着我们去探索、去破译。古人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说:“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这些名家名言都深刻地揭示一条真理:人的成长需要他人的发现,也需要自我的发现。

作为校长,发展学校是第一要务。可怎样发展学校,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通过砌大楼买设备,改善外在形象;有的通过创品牌、搞宣传赢得名声;有的通过抓分数求升学率迎合大众。而我们始终认为,发展学校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终究是空中楼阁。

学校作为发展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人与人之间互相发现显得尤为重要。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群体中、集体中,互相赞美、互相鼓励、互相欣赏、互相激励、合作竞争,对人的潜能有极大的激发和唤醒作用。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唤醒另一棵树。教师与学生是如此,校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也是如此。

孔子曰:“爸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这两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的话语,都道出了教育艺术的真理:教育即发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质,发现学生的特长,发现学生未来可能的优势。我们校长做的也是伯乐的工作,肩负着伯乐的使命,发现每一个教师的潜能,把每一个教师培养成“千里马”,让他们驰骋在人生的万里疆场。

把人性内在的力量唤醒、激发、放大

怎么发现教师?这是对校长智慧的挑战。我们管理团队在多年的探索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相信教师,要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是优秀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张相同的面孔。优秀不是 与他人比较,而是与自己比较。只要找到自己 的闪光点,尽情地让自己的光芒闪耀,你就是优秀的3要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可塑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成长中的人,逐步成熟的人。每一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都有无限的可能性。一旦得到领导肯定、同事认可、学生信赖,他们就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释放出夺目的光彩。要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向上的。“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古训,我们认为“人之初,性向善,性向上”。这是我们的管理哲学和人性判断。因为我们这样认识人,相信每个人都向上、向学,我们在管理中就顺性而为,把教师內在的人性力量唤醒、激发、放大,让每一个人都走在向学、向上的大道上。我们尝试了一些策略:

地平线报告。每三至五年,我们都要求每位教师撰写个人的《地平线报告》。《报告》的重要一点是规划人生愿景:我的一年地平线在哪里?五年地平线在哪里?十年的地平线在哪里?并且在报告中要表达出个人的内在潜力是什么,希望学校提供什么平台。我们在阅读教师报告后,综合分析,因人设岗,充分相信每一个,调动每一位教师的潜能。

北小大汫坛。“北小讲坛”不仅邀请各地名师来北小献课,各行精英来北小传道,更重要的是让北小有一技之长的老师在讲坛一展身手。有的擅长中医,那就讲养生之道;有的擅长水墨画,那就教水墨技艺;有的擅长烹任,那就展示厨艺。真正体现能者为师,人人为师。.

教师品牌日。在教师个人申报的基础上,学校统筹安排,某一天为某位老师教学品牌展示日。这一天这位老师就是学校的聚焦点:有教学思想微报告,有教学风格大课堂,有教学沙龙大家谈,有教育才艺大展示。

其次是解放教师。这里讲一个小故事。

音乐老师查育辉是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之一。2005年刚由高淳应聘到北小的他,很快便接到了一次面向全南京市的优质音乐课展示的任务。执教的课题是音乐欣赏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个一向被孩子们戏称为“麻辣教师”的查老师,会给孩子们呈现怎样的一节音乐欣赏课呢?参与活动的每一位老师都充满期待。然而,即便是有了这样的心理期待,当课堂进行到后半段时,查老师的“另类演绎”,仍然让不少老师惊诧不已——

“毫无疑问,这首歌的歌词离咱们城里孩子的生活有些遥远。要不这样,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与理解,重新来为这首歌填词?”大胆而富有创意的建议很快便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于是,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忍情而投入地参与到歌词新编的活动中来。不一会儿,孩子们即兴编撰的歌词新鲜出炉。听听——

“霓虹灯在繁华的都市里闪耀,晚风吹来周杰伦那忧郁的歌声;我们坐在软软的沙发上面,吃冰激凌还看着电视;我们坐在进口的电脑面前,玩CS还听MP3……”

下课了,面对听课老师的热议与质疑,查老师多少也有些惴惴不安。毕竟,以这样的方式重塑音乐经典,对他而言也只是一种大胆尝试。然而,随着学校音乐组组长梁老师和分管艺术学科的唐老师一番情真意切的评点,查老师的顾虑很快便烟消云散了。“查老师,这是我们近年来听到的最富有活力与个性的音乐课了。真是太棒了!”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发现教师,尊重是前提,解放才是关键。束缚教师思想的绳索太多,这个不许、那个不准,这样如何唤醒教师内在的改革愿望,激发改革热情?那么怎么解放教师?我们的思考是:解放教师的思想。《国际歌》中唱道:“让思想冲破牢笼。”我们校长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大胆改革,大胆实践。同时,解放教师的时间。教育改革,管理者往往是“加法思维”,不断给老师们增加各种任务,于是一线教师不堪重负,时间一长,改革的热情就逐渐消失。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减法思维”,给教师减去不必要的负担,把教师从无效或低效的丁作状态中解放出来,去做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最后,解放教师的空间。我们鼓励“我的课堂我做主”,鼓励教师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风格。我们尝试的策略是:

教师课程。我们鼓励每位教师在融合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创设自己的教师课程。教师课程就是教师个人根据学生素质发展要求,依据个人的文化底蕴、兴趣特长而开发的富有鲜明自我特色的课程,这一举措极大解放了教师的创造性。于是“诗经课程”“绘本课程”“牙刷课程”“读写绘课程”等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

“瘦身运动”。人要精干健康,学校管理也要瘦身去肥,轻装上阵。我们要求“瘦”掉一切不必要的形式主义、面子下程。鼓励教师在备课和批改作业上因人而异,百花齐放。可以在旧教案上二次三次备课,骨干教师可以在教科书上写简案,可以删掉练习册上不必要的练习题,作文批改可以变精批细改为重评轻改,互批互改。

“没有天花板的教室”。这一创意含有两层意思。其一,思想没有边际,创意没有边界。鼓励教师创新课堂教学。其二,我的课堂可以行走,花园是我的课堂,紫金山是我的课堂,玄武湖是我的课堂,大学实验室也可以成为我的课堂。

职业幸福存在于每一天创造性的工作中

发现教师,更需要引领教师前行。

这种引领首先是价值的引领。“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是我们对北小教师人生价值观的引领。每个人到人世间走一遭到底为了什么一一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不仅仅是为了享受,更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

引领还应是专业引领。北小有着朴素的理念:领导者首先要成为领跑者。唐隽菁副校长是德育特级教师,她带领的德育团队频频在省市教学比赛中获奖。张齐华副校长是数学特级教师,他手把手辅导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数学青年教师。我作为语文特级教师,和教科室语文特级教师朱萍主任,带领语文团队阔步走在“12岁以前的语文”改革道路上。

引领还体现在思维方式上。个性较强的教师因为自信自负,有时失之偏颇和固执,因此我们引导他们学会多角度思考,换位思考,学会辩证思维。青年教师思维方式往往停留在非彼即此、非白即黑的二元思维模式,在教学研究中,我们就让他们寻求“第三种思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可能?把教師的思维向四面八方打开。

引领更是为人处世的榜样。学校有一部分青年教师离开父母、离开家庭,只身来到省城打拼。他们身边没有了长者的指引和告诫,身心容易陷入低谷,为人处世容易失之偏激。我们管理团队以身作则,与青年教师一起探讨,如何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内心的关系。这种引领帮助他们走向人生和谐安宁的美好境界。

引领教师,我们尝试的具体策略有:

名师模仿秀。这是借外力引领,让每一位教师选择一位自己最崇拜的名师,学他的教育思想,学他的教学艺术,学他的课堂操作流程。等老师觉得自己模仿已近形似乃至神似时,向全校教师展示自己的模仿秀。当然模仿秀是手段,最终是为了超越模仿,成为最好的自己。

同上一堂课。这是用身边的人引领。同上一堂课包含同年级教师同上一堂课,这是同事之间互相引领。更重要的是校长与教师同上一堂课,特级教师与年轻教师同上一堂课,师傅与徒弟同上一堂课。这是专业引领,文化引领,更是精神引领和榜样引领。

团队展示周。这是团队引领。我们针对教研组内老中青三代上教研课,往往会把年轻教师推上前台,而中老年教师缺乏展示和锻炼的机会,学校开设“团队展示周”活动,规定展示周内“老大上课,老二评课”,即年龄最大者上课,年龄居老二者评课。这样让中老年教师也有发光发热的机会和平台。

发现教师,为的是成就每一位教师。

马斯洛的“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当自我人生价值实现,人的内心才能出现所谓的“高峰体验”。教师的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人生追求的达成,内在精神的丰盈,社会大众的充分认可与欣赏,教育对象对自己的崇敬与爱戴以及自己教育思想体系的影响力。如果能达到“立德”“立功”“立荣”的崇高境界,那便是人生的最大价值。

发现教师还要成就教师的职业幸福。教师的职业幸福在哪里?就在每天创造性的工作情境中。我们期待教师每一天都怀有“婴儿的眼光”,每一天都带着“黎明的感觉”走进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创造性地开展每一天的工作,创新是教师内在幸福的不竭源泉。这是我们坚定的信念。

十年磨一剑,成就每一位。正是多年来我们对教师发展孜孜不倦的坚持和追求,学校呈现了喜人的景象。

近八年里,学校培养出5位特级教师。特级教师陈静的“享受数学”享誉省内外;特级教师唐隽菁的“开放德育”讲座遍及大江南北;特级教师唐文国老师“本色语文”赫赫有名;特级教师朱萍的“生活作文”大名鼎鼎;特级教师张齐华的“文化数学”更是红遍全国,粉丝无数;特级教师林春曹的“言意兼得语文”闻名遐迩;我的“情智语文”在小学语文教学界独树一帜。林丽、吴京钧、查育辉、朱雪梅、吴贤、崔兴君等几十位教师在全国赛课中获一等奖。

团队发展、共同进步是学校文化传统。语文团队和“12岁以前的语文”品牌共同成长,每年接待络绎不绝的参观学习者,多次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研组。数学团队在张齐华副校长引领下,数学文化研究影响不断扩大。英语团队在林丽老师带领下,一路高歌。科学组团队每个老师都是一朵“花”,呈现花团锦簇的繁荣景象。美术团队水墨厕特色课程成为南京市水墨画盟主。音乐团队在儿童合唱比赛中屡获大奖。体育团队的花样跳绳、足球、武术操、啦啦操项目竞相斗艳,其中啦啦操更是多次获得全国冠军、世界冠军。

学校“情智教育”的办学主张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形成了情智管理、情智课程、情智教学、情智校园、情智活动、情智队伍的体系,多次在全国和全省教学成果大赛中获奖。

北小位于玄武区,玄武教育历来有发现教师的传统。在这片热土上,发现了斯霞、王兰、袁浩、陈树民等一大批卓越教师和校长。学校老校长袁浩先生发现了沈峰、蔡燕、朱萍等杰出教师。沈峰又发现了林丽、赵薇等优秀教师。在北小,发现教师、发展教师、发展学校,我们一直走在路上。

作者:孙双金

第3篇:用“发现”引领学生“和谐”发展

摘 要 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应进入学校教育文化实践场域,整合学校现有各部门职能和教育资源,全面规划以生活指导、生涯指导和学习指导为核心维度的指导课程体系。立足学校文化积淀和课程基础,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指导课程的实施方式,不断发现、唤醒学生潜能,引领学生学会关注自我发展,实现个性化发展,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学会学习与生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未来人才。

关 键 词 学生发展指导;学校文化;课程体系

文献编码 A

隨着基础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制度变革的推进,学生发展指导与教学、管理一样,已然成为普通高中学校的基本职能。顾名思义,学生发展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核心是“指导”与“发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和社会、规划人生、实现自我发展。进入学校教育文化的实践场域,回归学校教育原点,学生发展指导才能真正服务于学生的生命成长。而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学生发展指导应该以课程为载体,以课程化的形式实现其育人价值。

广雅中学作为百年名校,根植“和谐”教育理念之文化沃土,不断从本质上认识“人”。学校以“发现”教育主张促进与践行“和谐”理念,尝试构建多维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和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走出了具有广雅特色的新型高中生发展指导之路。

一、从“和谐”到“发现”——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构想

毋庸置疑,学生发展指导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对学生发展指导的认识必然要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而广雅对于“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认识和丰厚的实践积淀。

百年来,广雅中学依托深厚的文化积淀,逐渐凝练了“和谐”之核心教育理念,不断从最本质上认识“人”的价值,培养具有独立精神、能持续完善自我的高素质国家公民。学校围绕“生命·实践·和谐”之德育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起以“生命”为主体,以“实践”为途径,以“和谐”为目标的教育体系。从育人的根本点出发,注重生命教育、内化发展动力、明确实践内容,促进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早在2011年,学校在完善原有的心理咨询室功能的基础上,成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发展规划指导。学校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先后建立了30多个学生发展实践基地,组建了由教师、校友、家长组成的导师团队,为学生量身定制了“生涯指导”“升学指导”“模拟招聘会”等专场活动。让学生全方面、多角度地了解社会需求,在实践体验中发展,更好地明确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伴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高中生多质化、个性化发展需要对学生发展指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当下教育和未来发展的思考,根植“和谐教育”之沃土,叶丽琳校长进一步提出了“发现”教育主张。

“发现”教育认为:教师不仅是传授者,更是激励学生“发现”的引领者;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为了完成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更是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它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有机衔接和可持续性发展,高中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大学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发展”自己。“发现”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发现”的升华。倡导教师从多维度发现学生,关注个性差异,多元评价,全面发展,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学业的信念和自信心,进而影响学生、成就学生,以“发现”教育实现“和谐”教育。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载体,也是学校教育理念的表征。围绕“发现教育”主张,学校立足丰富的学生发展指导实践基础,统筹各类教育资源,从生涯、生活和学习三个维度,整合已有的生涯课程与活动实践、特色课程、系列德育实践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基于云教学系统的交互式教学改革实践,整体规划设计了“一个中心、三大板块、八大项目、若干模块”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框架(见图1)。

这一体系以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为引领,将生涯指导、生活指导和学习指导作为学生发展指导的核心主题内容,尝试整合学校已有的生涯课程、生涯活动,以及多元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等,构建多元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学校希望通过这一课程体系,科学发挥学生发展指导职能,通过课程实施,不断发现学生的发展需求,搭建平台帮助学生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选择。

二、“发现”让教育更“和谐”——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创新实施

学生发展多元指导课程体系力求整合学校现有各部门职能和教育资源,从生活指导、生涯指导和学习指导三个维度全面规划课程。同时,传承广雅百年文化精髓,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指导课程的实施方式。学校希望通过系统的发展指导,不断发现、唤醒学生潜能,使学生具有真诚善良、敬畏规则、感恩担当的气质和学习、生活与选择能力,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未来人才。

1.进阶式生涯指导,引领学生关注自我发展

生涯指导是学生发展指导的重要内容,旨在指导学生在生涯规划中逐步深入认识个人在社会上的权利与义务、自由与规则、未来与选择等问题。广雅于2013年建立生涯规划指导项目组,历经探索与实践,已经形成了专业性、系统性、进阶式、个性化的生涯规划指导模式。学校以生涯课程为主阵地,开发了进阶式校本课程(见图2)。以此提升学生对自我发展的关注,让学生学会深入思考人生意义及努力方向,进而激发为梦想而奋斗的激情。

高一级借由常规课教育契机,唤醒学生生涯发展意识,让学生了解生涯发展历程,深入了解个人特质;高二级则借由选修课和有针对性的生涯探索活动,对教育与职业信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重点探索;高三级通过讲座、沙龙、咨询等方式,增进学生生涯规划和决策能力。

同时,学校每年举办“专·享——高校专业分享交流会”“职·享——职面人生、职掌未来”“模拟人才招聘会”“职场面对面生涯人物访谈”等活动课程。经过不断发展与完善优化,学校充分整合利用全国乃至海外名校、优秀校友、家长、政府机构、金融、传媒、互联网等各行各业资源,已然形成了非常成熟的课程体系,助力学生生涯规划,让学生遇见、发现最好的自己。学校建立的30多个“广雅学生发展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发展选择。学生通过深入参观、学习、体验,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真正做到知行并进。

2.“处方式”生活指导,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为了加强学生发展指导的针对性,在规划和实施相关课程时,学校注重根据广雅学生实际,设计一系列“处方式”活动。“处方”即药方,须针对特定对象(群体)、特定情况“对症下药”——有科学的诊断、具体的方案、明确的对策、精准的定位和特定的成效。

以生活指导课程之“身体素质督导”为例,导师会针对学生个体实际,制定运动干预计划,力求“处方”的内容、手段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例如,“肥胖类”运动干預以走、跑、跳加力量项目为主,配以辅助练习手段。同时,导师观察和记录学生个体的运动行为、体重、体能变化,分析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心理、学习等引起身体变化的原因,及时干预计划,极大增强了发展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生活指导课程板块整合已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实践,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其心智的成长,并排除其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及情感困扰,增强其自信心。学校希望借助生活指导,帮助学生实现丰富多彩、个性张扬、博大雅正的个性成长和全面提升。

广雅历来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结合传统“冠礼”举办“入学礼、成人礼、冠冕礼”等,形成了“成长三礼”课程体系。即以“立志与成才”为主题的入学礼,以“理想与奋进”为主题的成人礼,以“感恩与责任”为主题的冠冕礼。学校以“成长三礼”为载体开展生活指导,让学生在仪式中彰显的承诺和誓言,亲历承担人生的义务与责任。在浓厚的氛围和强烈的磁场中,深刻认识到“明志修身”“知恩明义”“自强强国”的教益,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深厚的人文底蕴。

多年来,学校坚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采用广雅参编的广东省教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版)和校本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根据班主任和学生需求开设“点菜式”和“订单式”的精品心理课程,并借助心育体验活动、团队活动、说理班会、亲子活动、趣味运动等,加强心理健康指导的针对性。同时,学校通过丰富大课间活动形式,开展校运会和班主任运动会趣味项目,承办市比赛(定向、男女子篮球赛)和“足球进校园”活动等,致力于帮助学生养成科学锻炼、快乐运动的习惯,力求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社团活动是广雅校园的常规课程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领导力的项目活动载体,历经多年实践,形成了备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体系。丰富的社团活动成果,如《学生会招新》校园读本;维权部的相关工作汇编而成的《面对面》、“十佳学生”访谈校友材料汇编《追寻广雅人的足迹,感悟广雅人的精神》等校园读本;学生电视台制作的DVD《我来自广雅》《校园文化艺术节》;摄影社推出的学生摄影作品集《TOUCH》《TOUCH2》《TOUCH3》;模联社推出《论模联》社团读本等,见证了个性鲜明的学生在丰富的平台上得到不同的成长与发展。

3.交互性学习指导,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指导旨在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寻找互联网+学习模式,激发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学校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探索基于云教学系统的交互学习模式(见图3),从“教”与“学”两方面着手,开展学法指导。

交互性学习指导力图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兼顾教学资源共享、线下合作学习、线上交流讨论、过程记录评价等,实现了交互学习。以此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益,真正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依托互联网技术,学校基于“教”的学法指导以走班制为基础,探索分层走班和分科走班。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科学习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分层),分别去相应层次的班级上课(走班),原有行政班保持不变。同时,在高一级实行“文理综合分科走班”。通过一课两用,实现行政班分层管理+文综分科走班教学。以此实现分层管理与分科教学的良好结合,帮助学生明确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基于“学”的学法指导依托学科主题活动,增进学生对学科的有效理解,从而促进有效学习。比如,语文学科的书写及默写评比,数学和物理科的基础知识竞赛,英语科的书写大赛,化学科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比赛,生物学科的细胞模型制作、政治科的政治小论文评比活动,历史学科的“寻找广州抗战足迹”等。一系列形式新颖、深受学生喜欢的主题活动寓方法于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此外,学校针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思维训练,开发了一系列创新课程。依托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的丰厚资源,通过配备成长导师、精选拓展课程、采用灵活多样学习方式、提供科研平台等高端培训方式,结合高考学科内容、未来高校学习内容和学生兴趣爱好拓展教学,促进学生的学术素养提升和创新发展。2015年,学校开设了基于思维训练的融合课程(选修)。诸如《伟大的大航海时代》《让大脑延伸》《从物种大迁徙到现代农业》等系列专题课程,注重语文、历史、政治、生物、地理、经济、音乐、舞蹈、美术、通用等多学科深度融合,用多元学科思维和学科专业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

广雅的学生发展指导力求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做出引导,引领学生为自己探寻发展之路。其最终指向的发展,不仅是学生在广雅“现在时”的发展,更是走向社会“将来时”的发展。学校将继续探索,为学生的未来幸福生活奠基。

(作者单位:广东广雅中学广东广州 51016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作者:吴新华 王穗芳

第4篇:药物的发现:

神农尝百草之经验式和文献式众所周知,药物的发现和应用是经过原始的经验积累而完成的。这一过程是人类进行的无意识的自然药物筛选过程。随着人类对医药知识认识的深人,才开始了有意识的主动药物筛选过程,神农尝百草就是人类主动进行药物筛选的具体实践。

最早的药物来自天然植物、动物及矿物原料。药物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和逐步发展起来的。早期人类为维持生存不断的与伤痛疾病作斗争。在捕捉动物、采集植物为食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有些天然的动物、植物、矿物质有减轻伤病或解除疾病的功效,便逐步有意识地应用它们来治疗伤病。

药物的发现与发展:偶然发现和随机筛选。

随着时代的进步药物的发现也逐步由机遇筛选向合理设计、由偶然向必然的漫长历史过程。本草时期的药物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偶然发现的,到了近代也有的药物是在实验室里偶然发现的。例如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抗菌药物磺胺类药物是在研究偶氮染料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后来成为人类系统地用于预防及治疗细菌感染的一类化学合成药物,这类药物的发现和发展是近代药物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抗菌药物发明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药物是青霉素,青霉素是由英国细菌学家Fleming在研究葡萄球菌的实验中偶然发现的。

随机筛选主要是从广泛的天然资源中寻找,如植物中的化学成份,土壤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从中发现特定结构和作用特点的先导化合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结构改进,可能发现一系列的有治疗价值的新药。例如当前人们常用的药品其中很多是从植物成份中筛选出来的。而抗生素就是从土壤微生物中筛选发展起来的。

从文献中发现:我国《史记纲鉴》称“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汉代-《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书,该书收载了365种中药,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药物学著作。它所指出的大黄导泻、麻黄治喘至今仍然行之有效。唐代-《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药典,颁行于公元659年,有世界最早药典之称。全书收载药物共844种。明代-《本草纲目》李时珍通过毕生对于药物的调查去伪存真写成《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插图1160幅,药方11000余条,对药物的生态、形态、性味、功能作了比较系统的记述,对后世从文献方式发现药物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参考。如麻黄是传统中药,已有5000年的临床使用的历史。李时珍说因其味麻色黄,故名麻黄。《本草纲目》中记载着麻黄能改善循环、发汗、止咳和退热。1887年日本人长井长义从麻黄草中分出了麻黄碱单体。1929年中国陈克恢研究阐明了它的药理作用和临床药效后,麻黄碱成为最常用的经典药物用于治疗气喘病和预防支气管痉挛。

中医药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不仅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全面而深人的认识,而且其丰富的药物理论体系,既是指导用药的原则,又对中药活性筛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如对芳香药物解表作用的认识,苦寒药物清热解毒作用的认识,等等,都对新药的发现和认识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对中医药文献的分析比较,可初步发现药物的药理作用或可能的药理活性。

第5篇:药物被发现的故事

★从错误的实践中发现新药★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儿童病理学家,误认为儿童白血病是由于叶酸缺乏所引起,因而用叶酸治疗。经临床观察用叶酸后,病人的病情反而加重。这时启发了医生,若用抗叶酸的物质治疗儿童白血病可能会有效;于是寻找抗叶酸的物质,终于合成了抗代谢药——氨蝶呤( Aminoptirine )经临床应用确有疗效。这是从错误的实践中发现新药的一个实例。

★从老药发现新用途★

酚酞: 20世纪初,匈牙利的一些酒商为谋取暴利,常在名贵的酒中渗入价廉的白酒出售。政府为制止这种不法行为,在出售的酒中加入酚酞( Phenolphthalein );这样在检查所谓的名酒时,只要加硷就知道有无作假(酚酞加入硷后会变色)。这个方法试用后,许多喝酒的人发生腹泻的现象,人们纷纷向政府提出控告。后来酚酞成了泻药。

苯海拉明 : 1947年Gay & Carliner 将苯海拉明( Dramamine )送到John Hopkin 大学的变态反应门诊部,观察它对荨麻疹的作用。有一位患荨麻疹同时又伴有晕车症的孕妇用药后,晕车和荨麻疹都好转。Gay & Carliner发现此情况后,在485个士兵身上试验。1948年11月,这些士兵乘船从纽约出发横度大西洋,证实了苯海拉明的抗晕作用。

金刚胺 : 1968年4 月,一位澳大利亚老太太,患中度的巴金森氏病。她向医生描述三个月前,她每天用100mg的金刚胺( Amantadine )防感冒,她发现自己的僵硬、震颤、运动障碍的症状得到控制。此后金刚胺便用于治疗巴金森氏病。

别嘌醇 : 别嘌醇( Allopurinol )在体内可抑制黄嘌呤酶而阻断尿酸的形成,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有人在用别嘌醇治疗癫癎性高尿酸血症的儿童时,发现癫癎发作的频率减少,甚至消失。1986年,Demarco选择了41例各型癫癎病人,发现别嘌醇和其他抗癫间药合用,对强直阵挛性全身发作的控制效果好,他提出别嘌醇可作为治疗癫癎的辅助药物。

★偶然发现的青霉素★

1928年秋天,英国细菌学家 Dr. Alxander Flaming 在英国伦敦的一个条件极差的地下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工作 。一次,他忘记在培养皿上加盖,由于实验室的条件十分潮湿,次日他发现在这个忘记加盖的培养皿上的原菌落外周一圈没有细菌生长,但其最外圈却有茂盛的细菌生长, 这是一种常见的霉菌 ,Flaming将此生长茂盛的细菌移植至另一个培养皿中,发现这些细菌可破坏其他细菌的生长。这个细菌形状像小刷子,用拉丁文Penicillium ( 意即小刷子 ) 将此细菌取名为青霉菌(Penicillium),将青霉菌中能杀死其他细菌的成分称之为青霉素( Penicillin )。

青霉素广泛用于临床是在1942年。1928—1942年Flaming在干什么呢?他是细菌学家,他未能将液体培养基中的青霉素提取出来。

1939年,英国科学家H.W. Florey教授和E.B.Chain医生继续Flaming的工作,将青霉素从青霉菌提纯并用于临床。从此青霉素挽救了千百万人的性命,但是它的发现纯属偶然。

1944年,Flaming 和Florey 因发现和提纯了青霉素而被英王封为爵士。1945年,他们两人和Chain 医生一起被授予科学界所能颁发的最高荣誉,获得了诺贝尔奖金,外加一万英镑由三人分享。Flaming 获得诺贝尔奖金后说:我的唯一成功是没有忽视观察。

Flaming将发现青霉素的经过写了文章,发表于1929年5月英国实验病理杂志上,英国的皇亲国戚鼓励他申请制造青霉素的专利;他函谢了这个建议,他在信中这样写道:为了我自己和我家庭的尊荣富贵,而无形中危害着无数人的生命,我不忍心、、、、、。

★从一滴鼻涕发现溶菌霉★

人体内存在一种天然的溶菌物质,叫溶菌霉,它是人体防卫系统成员之一。溶菌霉的发现说来也是很偶然的。 1928年,Alxander Flaming 发现青霉素后不久,又废寝忘食地进行新的研究。当时正值寒冬,Flaming 得了感冒,不断流清鼻涕,但他不愿休息,坚持做实验。忽然, 一滴清鼻涕落在培养细菌的琼脂平板上,他当时没在意。次日,他发现清鼻涕周围出现了抑菌环。Flaming 立即想到这可能是鼻涕中含有一种未知的杀菌物质。接着他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最后发现了人体的分泌物,如唾液、泪液、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分泌物中都含有这种抑菌物质,他把它命名为溶菌霉。

Flaming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件偶然发生的小事,使他又一次获新的发现。

★磺胺的发现★

磺胺是青霉素应用于临床前(1942年)的一种重要的抗感染药物。磺胺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埃利希氏在他的研究工作中发现某些染料能选择性地使细菌或原虫染色,因此他推测可以找到一些能被微生物吸收并将之杀死但不损害人体的药物。他在无数次的失败中未放弃此研究,试了许多“偶氮染料”,终于发现了磺胺。

★氮芥如何成为第一个用于治疗白血病

的药物?★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把芥气用作战争毒剂。一次,在海上运输过程中,把盛有芥气的箱子掉到一个海港中。船上的上司要求水手们将箱子打捞上来,结果接触到芥气的水手都中了毒。经军医检查发现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体内白血球下降。后来临床医生用氮芥( Mechlorethamine )治疗白血病取得一定疗效,从此氮芥成了第一个用于治疗白血病的药物

★发现笑气的趣事★

有一种闻之会另人发笑的气体,叫一氧化氮( NO ),又名笑气。

1772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发现了一种气体。他制备一瓶这种气体,将燃着的木炭投进去,木炭燃烧得更旺盛。当时普利斯特把它当成氧气,因为氧气有助燃性。与氧气不同的是这种气体稍带“令人愉快”的甜味( 氧气是无味的 ),而且易溶于水( 比氧的溶解度大得多 );当时他无法判断这是什么气体。26年后的1798年,普利斯特的实验室来了一位年轻的实验员戴维。戴维有一种忠于职责的工作作风,凡他制备的气体,他都要亲自“吃几口”,以了解其生理作用。戴维吸了几口这种“氧气”后。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戴维在实验室里狂笑不已并手舞足蹈,持续很久才平静下来。从此把这个气体取名为笑气。不日,戴维做了拔牙术,疼痛难忍。他想到令人兴奋的笑气,取来吸了几口。他意想不到的觉得疼痛减轻了。戴维的经验不胫而走,笑气很快成为麻醉剂。

★肝素是怎样被发现的?★

众所周知,在血液中流动的血液是不会凝固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因为血中有抗凝物质,其中一种抗凝物质便是肝素。肝素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1916年,约翰霍普金大学医学院二年级的学生麦克廉在豪厄尔教授指导下进行科研工作,他们想从人体各种组织或脏器的提取物中寻找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在一天的实验中,他们在肝脏组织的抽提物中找到了促凝物资,但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资,它就是一种强有力的能对抗血液凝固的物资。当时由于认为此物质存在于肝脏,故取名为肝素。肝脏的希腊文为Heper,故肝素被命名为Heparin,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1937年,加拿大的查斯发现了人体的许多组织含有肝素,尤其在肺脏,其含量比在肝脏还多。他从动物的肺组织抽提物中分离并纯化了肝素。同年,临床上首次用肝素预防血栓形成获得成功。从此,肝素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

★肌松药——筒箭毒硷 的由来★

18世纪,南美洲秘鲁亚马遜流域,土著印第安人狩猎时,常用防己科植物树皮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物质涂在箭头上;一旦射中野兽,其四肢便麻痹不能动弹,箭毒由此而得名。后来从该树皮中提取出其有效成分——右旋筒箭毒硷( D—Tubocurarine ),用于麻醉时的肌松药。1970年后,由于药源困难及副作用大的问题而逐渐被淘汰。

★局麻药的发现★

药物的发现常常来自生活实践,局麻药的应用就是一个例子。

远在古代,居住于秘鲁的土人发现咀嚼古柯树叶能使人产生舒适、精神充沛、健康的感觉,他们以此作为精神享受的手段沿续了数百年之久。后来,有人发现古柯树叶可使舌部麻木或完全失去知觉,便开始应用含此树叶的唾液置于身体局部进行小的手术。

19世纪末,一位年轻的科学家从古柯树叶中提纯了具有麻醉作用的生物硷,根据古柯树(Coca)之名将此生物硷取名为可卡因(Cocaine ),第一个局麻药便这样问世了。用皮下注射可卡因的方法进行小的手术获的成功。后来,一位名叫奥古斯特-贝尔的医生用可卡因注入到脊髓腔内,发现可获得比皮下注射更为广泛的麻醉范围,从此扩大局麻药的应用。20世纪初,人们仿照可卡因的化学结构成功地合成了普鲁卡因(Procaine),并以其作用强、毒性小的优势迅速取代了可卡因而应用于临床。随后又相继合成了近20种的局麻药,它们都比可卡因具有更多的优点,这样可卡因就被淘汰了。

从古柯树叶到人工合成局麻药这一近展过程的事实,提示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对待生活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如果我们能以科学好奇的态度对待这些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经过努力一定会发现这些现象的本质。药物的发现和积累与其它科学领域一样往往也按此规律进行。

★奎宁由何而来?★

17世纪,有个西班牙人,钦琼伯爵到南美洲的秘鲁居住,他的夫人安娜随同前去。居住在南美洲的印第安人(或称南美印第安人)都熟悉有一种称之为“生命之树”的树皮,可以治疗疟疾病。他们将树皮磨成粉,倒入水中喝下去,病即消除。

正巧钦琼伯爵的夫人,安娜得了疟疾病。一位漂亮的印第安女孩珠玛侍侯安娜,她们俩成了好朋友,这时珠玛为安娜的病感到不安。于是珠玛将那“生命之树”的树皮粉偷偷放入安娜吃的药中,她希望能治好安娜的病。不料被钦琼伯爵看见,伯爵以为珠玛要杀死他的夫人,便决定处死珠玛。

珠玛没有将真相讲出来,因为她知道讲出这“生命之树”的秘密,她是会被当地的印第安人处死的。她只好准备让钦琼伯爵对她焚烧处死。这时,安娜突然感到病情好转,冲出房门,要求珠玛免于死罪。安娜的病好了,珠玛得救了。当地的人也将此“秘密”告诉了伯爵。伯爵将树皮粉带回欧洲。

后来,瑞典一位著名的科学家Lnnaeus将此树命名为金鸡纳( Cinchona )树,取名于伯爵钦琼( Chinchou ) 和他的夫人安娜( Ana )两人名字的合称。而奎宁( Quinine )之名是从秘鲁文Kina 而来,意即树皮。奎宁成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

★勤于思索和大胆设想的成功者★ ——发现乙醚和肝素的成功者

勤于思索和大胆设想常常使人获的意想不到的成功。下面我想写两名大学生分别发现乙醚和肝素的经过:

19世纪初,美国牙科医生维尔斯用笑气(一氧化二氮)做麻醉剂,成功地给不少患者做了牙科手术。但维尔斯在美国波斯顿的一次公开表演时,可能是由于笑气的用量不足的原因,手术没有成功,一群保守的人把维尔斯当骗子赶出了医院。维尔斯有一个学生名叫莫顿,正读医学院二年级,他为老师遭到如此的打击而甚感不平,从此他常思索着如何寻找一个理想的麻醉剂的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莫顿在一次化学课里听到化学教授诉说他在做化学实验时不慎误吸了大口氯气的事,当时他为了解毒而吸了一口乙醚,便顿时感到轻松,不久就失去知觉。莫顿听到后感到莫大的兴趣,他大胆设想能否用乙醚作为麻醉剂?后来经过多次的实验,他终于在动物及自己身上成功地证实了乙醚是一个理想的麻醉剂。

众所周知,在血液中流动的血液是不会凝固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因为血中有抗凝物质,其中一种抗凝物质便是肝素。肝素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1916年,约翰霍普金大学医学院二年级的学生麦克廉在豪厄尔教授指导下进行科研工作,他们想从人体各种组织或脏器的提取物中寻找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在一天的实验中,他们在肝脏组织的抽提物中找到了促凝物资,但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资,它就是一种强有力的能对抗血液凝固的物资。当时由于认为此物质存在于肝脏,故取名为肝素。肝脏的希腊文为Heper,故肝素被命名为Heparin,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1937年,加拿大的查斯发现了人体的许多组织含有肝素,尤其在肺脏,其含量比在肝脏还多。他从动物的肺组织抽提物中分离并纯化了肝素。同年,临床上首次用肝素预防血栓形成获得成功。从此,肝素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

乙醚和肝素的发现,在医药史上是两件重要的大事,因为它解决了麻醉和抗凝的问题。乙醚和肝素至今仍为临床常用的药物,发现他们的只不过是两名大学生而已。 大家看完以上的事例能否得到什么启示呢?

陈芷芳写于2003年

第6篇:

上一篇: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下一篇:校本教研活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