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在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肠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数据报道显示:2011年全球糖尿病发病人数已经达到3.7亿,预计到2030年糖尿病发病人数将达到5.5亿,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增加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临床表现为早饱、餐后不适、恶心、便秘等,将会影响药物吸收、饮食调节,影响患者健康。常规药物多以胰岛素、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但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影响胃肠功能[1]。从中医角度来说:糖尿病胃肠病属于“消渴”“呕吐”“痞满”等范畴,将针灸用于糖尿病胃肠病效果理想,能发挥中医辨证施治效果,有助于患者恢复。但是,部分糖尿病胃肠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导致患者治疗预后较差,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在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肠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2]。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糖尿病胃肠病患者10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糖尿病胃肠病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45~75岁,平均(62.58±4.31)岁,糖尿病史5~15年,胃肠功能障碍病史1.5个月~3年,平均(1.04±0.32)年。观察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4~76岁,平均(63.03±4.36)岁,糖尿病史5~16年,胃肠功能障碍病史(2个月~4)年,平均(1.15±0.41)年。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Rome II标准》中糖尿病、胃肠道功能障碍临床诊断标准;(2)均经过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3];(3)该课题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不符合糖尿病胃肠病临床诊断标准者;(2)排除资料不全或难以配合治疗者;(3)排除合并心、肝、肾功能异常者。2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史、胃肠功能障碍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2组均采用针灸治疗:取任脉经腧穴:檀中、上脘、中脘、下脘、神阙、气海、关元等,利用平补平泻手法进行针灸,得气后留针30 min,治疗过程中行艾灸对关元、气海关元等穴位进行温和灸,1次/d,连续治疗30 d。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入院后完善糖尿病胃肠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针灸治疗的原理、治疗的目的,让患者对疾病、治疗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1)基础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昏迷患者应该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导致误吸入气管引起的窒息,护理时将患者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做好吸痰准备[4]。(2)建立静脉通道。对于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应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水分及注射胰岛素。(3)避免肺部感染、保持肛周清洁[5]。入院后患者应该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定期翻身,避免发展压疮。(2)饮食指导。入院后应加强患者饮食干预,及时补充营养,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应进餐前30 min注射胰岛素,有助于患者消化,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减少脂肪的摄入,多饮食芹菜、西红柿及黄瓜等,提高机体免疫[6]。(3)针灸护理。针灸治疗时应根据每一位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及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穴位,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针对性。对于出现异常患者,应该及时增减穴位,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针对性。(4)心理护理。糖尿病属于是终身性疾病,病情反复迁延,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发病后患者心理波动较大,不免产生悲观、恐惧等心理情绪。因此,护士应加强患者心理评估,了解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与治疗前相比,bP<0.05。

1.3 观察指标

(1)血糖水平。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空腹血糖(FPG)水平。(2)胃肠功能水平。观察2组护理前、后早饱、餐后不适、恶心、厌食、便秘评分,总分3分,得分越低,护理效果越理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治疗后2 h PG、Hb Alc、FPG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2 h PG、Hb Alc、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 h PG、Hb Alc、FP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治疗后胃肠功能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早饱、餐后不适、恶心、厌食、便秘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早饱、餐后不适、恶心、厌食、便秘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性胃肠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属于“消渴”“呕吐”“腹泻”等范畴,临床治疗多以针灸为主,该方法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恢复[7]。但是,针灸治疗时需要加强患者护理,发挥针灸、护理优势,有助于患者症状的改善。近年来,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胃肠病患者采用针灸治疗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8]。护理干预属于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能从基础护理、饮食指导、针灸护理及心理护理等角度对患者进行护理。通过基础护理能保证患者能顺利进行治疗,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和依从性。通过饮食指导能及时调整患者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保证患者能摄入足够的营养[9,10,11]。通过对患者针灸护理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每一位患者效果调节针灸的穴位、时间,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针对性。通过心理护理能则动态了解患者发病前、后、治疗过程中心理变化情况,及时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综上所述,糖尿病胃肠病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时实施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胃肠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肠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糖尿病胃肠病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2组均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2组治疗前2 h PG、Hb Alc、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 h PG、Hb Alc、FP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早饱、餐后不适、恶心、厌食、便秘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胃肠病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时实施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胃肠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常规方法,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齐瑞玲.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68.

[2] 张娟莉.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的实践[J].医学新知杂志,2012,22(2):153-154.

[3] 刘丽卡.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7):1626.

[4] 马海燕.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的观察[J].求医问药,2012(4下半月):365-366.

[5] 万文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2,18(32):140.

[6] 刘海燕.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再次感染患者伤口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4):100-101.

[7] 宋爱君.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1):62-64.

[8] 刘苑清.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再次感染患者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5):5445-5446.

[9] 温峥,王晓军,申芳,等.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2,7(3):301-302.

[10] 张彩英,龚利平.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137-139.

[11] 卢圣爱,肖凌凤,王朝阳,等.循证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创面修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794-796.

上一篇:谈谈我校“阳光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分析下一篇:报社新闻编辑工作如何应对媒体融合时代的挑战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