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区建设规划

2022-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街道社区建设规划

铁心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概述

凝聚力是医院的生命力。近年来,我院不断探索,通过加强和创新职工文化建设,提高了职工整体素质和凝聚力,全面提升了医院形象。

一、 我院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原则。坚持把领导者的主导作用与全体职工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努力搭建发挥职工潜能的平台,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职工价值体现与医院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

2、坚持重在建设、突出特色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文化建设方案,着力抓好精神、行为、制度和物质四个方面的建设。大力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创建学习型医院、学习型科室、学习型团队,在转变观念、优化管理、提升技能、体制创新上有所作为,不断提高学习力和自我超越能力,精心培育和铸造团队精神。注重把文化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规章制度之中,渗透到全过程的管理环节,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在激励约束中实现价值取向,引导和规范职工行为。以统一的医院精神、核心理念、价值观念和医院标识规范医院文化,保持内部文化的统一性,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向心力,树立医院良好的整体形象。同时坚持共性统一与个性体现相结合,培育和创造各科室、服务站的特色文化。

3、坚持探索创新、博采众长的原则。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对原有的医院精神、经营理念进行整合和提炼,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继承中创新、在弘扬中升华。以开放、学习、兼容、整合的态度,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创新、自成一家的方针,大胆汲取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中的先进内容,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4、坚持深度融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强化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发挥医院文化的作用,促进医院文化与医院发展战略、市场开拓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固化全体职工认同的文化理念,渗透到医院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要通过医院文化建设,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把医院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用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牢固占领医院文化主阵地。通过良好的文化养成,不断提升职工整体素质。

二、我院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措施

近几年我院为推进职工文化建设,采取多种措施营造精神氛围,千方百计地为职工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

1、营造氛围塑造人

医院精神文化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对医院精神进行诠释、宣灌并赋予新的内涵,对医院的共同愿景、管理理念、安全理念、经营理念、人才理念等进行提炼、丰富,并利用有效载体宣传、灌输、渗透。确定医院精神、服务宗旨、院徽、院歌、院训,以展示医院文化管理的特色,体现医院发展战略的要求,反映职工的精神风貌。编制医院文化手册,进行引导和规范。创建医院的宣传网站、内部报刊等宣传阵地,宣传医院崭新的精神风貌。加强对职工行为的培训,大力倡导在社会做一名好公民、在单位做一名好职工、在家庭做一名好成员的风尚,全面提高职工的道德素质和文化品位。

进一步强化全体医务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新时期雨花卫生职业精神,启动了医院文化建设序列活动,邀请高淳县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等诸多专家来院进行医院文化知识的培训,普及人文知识、提高服务素养。开展了“争先创优、爱岗敬业”、“加强医院文化理念建设、提供优质医疗文明服务”、“服务窗口亮起来”等一系列竞赛评比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文化竞赛活动,燃起了职工热情,掀起了工作高潮,为中心的“三个发展”的奠定了思想保证。

在“理念中培育文化,探索中弘扬文化”,确定医院文化新内涵,凝炼、升华为全院职工的共同价值体系和精神内核,形成富有中心特色的精神文化,使其成为激发全院职工知院、爱院、建院、荣院的强大动力。通过精神的培育和弘扬,进一步增强职工对医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构筑全院职工共同的精神家园,弘扬正气,凝心聚力,培育了铁心特色的卫生文化,塑造了“文明规范、诚信为民、爱岗敬业”的卫生行业新形象。通过抓医院文化建设,把“医务人员的灵魂”与“医疗服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中,保持良好的医患沟通,为病人提供了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医院文化”成为煦煦燃烧的火炬,催人奋进的号角,拨动和照亮中心发展的方向,提升了医院管理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开展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辐射作用,弘扬先进,树立正气,使各岗位活动充分进发,各生产要素潜能充分涌流。坚持常讲规范文明用语,全面规范职工文明工作行为。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健康文化理念,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内容健康、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文化娱乐活动,歌颂真善美;坚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文明的行为,使每位职工拥有健康的体魄、自信的心态、宽容的胸怀。构建制度文化,提升管理水平。注重制度刚性和管理人性化相结合,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把医院精神、经营理念与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广大职工的动力和自觉行动,渗透到管理过程的细节之中,逐步建立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有效规范管理行为,增强执行制度的柔性约束力,促进医院管理升级。提升医院管理水平;致力于文化管理创新,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医院先进管理經验、方式和模式,通过与先进管理模式相融合,逐步加强医院文化向管理上的渗透力。把管理创新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不断以管理创新丰富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以先进的医院文化引领优秀的医院管理,彰显医院文化管理的强劲活力。

2、办好实事鼓舞人。思想政治工作要与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相结合,结合广大职工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服务于职工的工作。医院每年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为职工办实事的活动:节日给职工发送祝福问候短信;领导班子看望节假日值班、生病的职工;召开退休职工座谈会;夏季为职工提供凉茶、消暑食品;开展乒乓球、羽毛球队等兴趣组织,丰富职工业余生活,使职工产生由衷的归属感、自豪感,增强了职工凝聚力,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工作热情。

3、绩效考核激励人。建立职工福利薪酬的多样性、递增性,增强职工的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解决职工的经济困难、后顾之忧是医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实施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发挥医院的文化氛围的导向作用把职工的观念和行为引导到符合医院规范化要求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建立符合人理性需求的精神回归,实现满足个人自身价值的多样化要求相匹配的职工福利的多样性和递增性,把医院的兴衰和职工的利益和追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形成医院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医院不断发展的推进剂。建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从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三方面加强考核,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团队、全人员的逐级绩效考核,在院内形成了良性地激励竞争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把握环节关心人。对职工反映的实际困难,不管能否解决,都不回避,满腔热情、主动关心。特别是事关医院、职工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清理各类需解决的问题,尽最大能力创造条件加给职工提供宽松环境。几年来,医院领导都能把握职工个人生活中的各种重要环节,为职工送去组织的温暖和关怀。职工结婚、生子、退休、患病或家中遇到特殊困难等关键时刻,支部、工会或医院党政领导都能及时的给予精神上的关怀和物质上的帮助,体现了组织的温暖。

三、我院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效果

医院通过文化建设,提炼了全体职工的精、气、神,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中心多次被授予“建设铁心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被评为“价格诚信展示单位”、“三信三优单位”、“雨花台区文明单位”、“南京市文明单位”。现中组部部长(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原卫生部部长高强、江苏省省长(时任南京市委委书记)罗志军亲临视察,均对医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作者:赵恽

第2篇:城市社区机制创新研究:撤街道扩社区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人民对于对精神文明的需求逐渐增长,并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建立“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这要求基层民主的进一步发展与扩大,社会治理制度的突破与创新,民主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当前我国社区管理中的普遍应用的街居制管理机制逐渐开始显露出弊端,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街居制社区管理机制的尺度模糊、范围宽泛和行政僵化等表现,局限了社区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发展。社区给管理机制要更加深入的贴近群众,满足人民需求需要将社区治理行政性减弱,增强社区治理的社会性。尝试撤销行政体系中繁赘的街道部门,缩短治理过程中的垂直冗杂,横向扩大社区治理幅面,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的新型基层社区,建立多元型、常态化的共治社区机制。扩大民主参与,加强民主自治,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建立和谐共享的社会关系。本文基于以上目的对街居制的显现的问题加以思索,探索撤销街道办,扩大社区的新型社区管理机制的道路。

关键词:社区治理;共建共享;多元共治;撤街扩社

随着社会进步、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不仅对满足物质需求增添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对于精神文明方面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人民已经从注重物质方面转变为更加注重精神发展和文明环境方面,对民主、公平等有新的思考。更加要求民主制度的完善,要求参与到国家建设当中,共同建立民主的、法治的社会。最先表现出的就是居民对治理社區的活动参与积极性比以往更高,并提出扩大参与社区治理的范围。当前我国社区在社区管理的实践中主要应用四种模式,即行政主导型管理模式、半行政半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和网格型社区管理模式。这四种模式在我国被广泛应用,具体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多少有些不同,但是实际应用的核心共同点就是都多少加入了街道办的参与。街道办作为沟通居民与政府之间的“搭桥”,在不同模式中起到的作用大小不同。街道办在应用之处的确对我国的社区管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国情发生变化,目前现有的社区治理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居民管理社区的要求,并且街居制社区管理机制本身存在着一些制度弊端。满足人民的需求要求社区进一步的扩大,不仅是在体积上扩大,或是单纯的职能扩大,最主要的是要使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管理与建设当中,扩大基层民主,实现共建共享共治的民主管理。要达到这种民主管理需要对我国社区治理的普遍模式进行研究,明确各个管理模式的内涵以及街道办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更好地探索不同模式下实现“撤街扩社”的对策。

1 社区治理的实践模式

我国社区治理机制从建立到改革再到发展经历了多次变革,经历了从单位制到街居制再到近来开始较为流行的社区制,在形式上由一元主题走向多元,在基层管理的范围上以及权力上呈现横向扩大的趋势。社区治理从之前单纯的“管理者”逐步转换角色,开始定位为“服务者”,管理方式也由管制转变为服务。这种趋势不仅不会下降,还会随着人民素质的提高,民主意识的增强愈发增长。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目前普遍应用的“单位制”“街居制”逐渐显露弊端,我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国情相对之前也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我国就业劳动力中约80%就职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人民需求多样化,政府能力愈发局限,二者之间的矛盾需要群众共同参与才能得以调和,进而推动社会治理发展,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

我国社区治理机制多样,大体上归为以下四类。

1.1 行政主导型管理模式

行政主导型管理的实践形式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在社区治理工作中进行管理和干预并在过程中扮演“决策者”,参与管理社区各项事务。这种政府包办式的管理形式主要典型为——单位制。这种管理机制管理范围宽泛,上到政策下到规定基本都有参与,整体规范性较高,但是居民参与程度很低。

1.2 半行政半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

这种参与型社区治理制主要依靠于街道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治理。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领导各项工作,指挥、监督实施情况,相较于单位制,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地位下降但仍占主要地位。

上海市对社区管理的改革过程中提出了“政府主导的层级社区治理模式”,将行政性与社区管理相结合,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机制,区政府对街道办进行授权,由街道办辅助政府进行行政工作,同时,与街道党工委联合,负责社区事务决议,党工委有权依法增设部门。

这种街居制社区治理机制实质上增大了中间环节,无论是上层政策的实施还是基层问题的反映,都需要经过层层叠叠的部门。即便是街道率先提出解决方案也只能“治标”,街道办不具有权威的决策权力,而街道、政府、社区、居委会几者之间权力划分不甚明了,职权范围或多或少存在重叠部分,不利于理清权责关系也不利于倒查机制的运用,使得社区问题处理混乱,社区经费名目繁多,基层民主的实现变质。

1.3 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

自治型社区治理机制是自治管理,以居民自治为核心,与政府、民众共同管理社区,政府起辅助作用。这种社区管理机制理论上可以使社区居民充分发挥自主权和自议权,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各项事务。社区制的先进性在于较好的扩大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范围,调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体现了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使得居民民主权利得以实现,居民可以在这种宽松的治理环境中共同建立符合广大居民切实诉求的社区,共享治理成果,提高维护社区的积极性。

武汉市进行了创新体制的改革,将从前单一的管理机制新建为“四个机制”,将政府由从前的“管理者”转变为现在的“提供者”。在这种机制下,社区很大程度上拥有了自治自由,在权责划分较为明确的前提下,与政府、街道、居委会之间展开互动。整体上联合了行政功能和执行功能,并对政府和社区的资源进行了重组再建,促进双方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还建立了对街道办进行评议和对政府定期考核、监督的机制。由政府、服务对象、第三方三者互评、综评,并将考评结果计入公务员及政府购买服务的审核评价当中,作为一种考评参考。

1.4 网格型社区管理模式

网格型社区管理模式是近几年先进发达城市开始流行的一种新型社区管理模式。这种社区管理模式首先将社区中划分为若干管理单元,形成“网格”,以“网格”为单位进行精准化管理。这种管理能准确的对社区内各项事物进行靶向管理,相较于以上几种模式显得更为细致。一方面,网格型社区管理机制“精准定位”的管理特点提高了行政效率,这种点对点的,比较针对的管理也更加能满足居民需求,使得管理变得较为人性化;另一方面,网格化社区管理对社区发展水平、社区规模以及政府财政等有着较高的要求,使得这种模式局限于发达地区,不具有较大的普适性。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中心城市,发达水平很高,在北京东城区率先进行了网格化社区管理实验,形成了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的代表。利用互联网搭建起“城管网络”并在原有的“万米城管网格”上进行了修正,把各种因素分门别类再结合,对现代信息技术加以应用,在新标准下重新划分出网格,进行精细化管理。但这首先建立在北京市东城区各项管理网络颇为成熟的基础上。所以这种管理模式如今还不具有在全国范围内应用的普适性。

2 街居制社区治理机制的问题

2.1 街道法律尺度不明确

一些社区在社区管理改革当中,将不属于社区的职能抛给街道办,要求街道办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增减部门处理事物。然而街道办想要开展工作首先要经过政府授权,政府授予权责的多与少限制了街道办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的范围,并且政府定位的不合理也会直接导致政府在社区管理中“越位”“缺位”。同样的,街道办权责的不明确和合法性的不确定会导致职能重叠、权力混淆。一些街道办的职能明明在全国人大2009年颁布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宣布废止,但实际上仍旧在履行。例如,街道办的执法权,街道办的执法权是法律法规赋予的,但这与上述条例出现偏差,并且街道办不仅享有权利并保有职能。

2.2 街道职能定位不明确

街居制的社区管理体制中,采用的定位使“二级政府、三级管理”,这一方面强调街道办的管理地位,另一方面又强调街道办的执行地位。街道办要在执行上具有决策力,但是依照我国法律法规,有权限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的主体只有一级政府。这样一来造成了街道的职能不明确,实际执行的主体不确定。在执行过程出现问题,或是项目结果出现偏差时,容易造成相互之间的互相推诿,责任追究困难等问题。

2.3 管理范围宽泛

我国的街道办在设置时,其主要职责被设计为:“办理市、市辖区的人民委员会所交办的与居民密切相关的事宜;指导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收集和反馈居民的各种诉求。”如今,我国街道办往往要承担多项任务,如负责发展社区经济发展、管理社区内各项等;承担市政府、区政府下达的各种任务。如此看来,当前街道办事处所行使的职责与一级政府的职责基本没有什么不同了,而事实上街道办事处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专职人员的配备,可支配的财力、物力等都非常有限,与一级政府相比相差甚远。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处于有责无权、财政匮乏、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等问题。

2.4 行政僵化严重

街居制在最初从单位制改革转变而来时确实是有一些积极影响,对我国的社区管理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随着街道办管理的事务项目愈发杂乱,管理事务的种类、范围不断扩大。随着辖区内社区数量和社区人口数量的增加,街道办工作量越来越大,但是街道办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支持,规模、资源等仍与最初成立时相差无几。这种情况造成很多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街道办陷入一种“夹缝生存”的尴尬境地。为了拜托这种两难的困境,街道办将居民委员会纳入到行政组织中,将一些原本属于自己的行政管理工作转移给居委会,如卫生、治保、计生、调解等,随后将一些党建、党务工作也移交给居委会,导致居委会所承担的行政工作进一步增多。居委会疲于应对这些并非自身原有的事务,照搬之前的处理流程导致“矫枉过正”。同时,居委会还要服从街道办的行政命令,并且接受街道办的监督与考核。居委会实际上成了街道办的下属机构,这种僵化的所属关系领导,使得街道办和居委会的实际功能的行政化色彩日益浓厚。居委会行政化的增长会带来其对社区成员的代表性的相应弱化,同时也削减了居委会自身应有的自治职能。居委会的僵化致使街道办的行政僵化程度进一步加强。

3 “撤街扩区”的建议与思考

3.1 建立健全的社区管理法律体系

社区型社区管理机制的实施较为宽松,更要求管理社区的居民具有法律意识。同样的,政府与社区之间相关管理条例的合法性也需严格明确,要清晰、直观的划分出政府与社区之间的职权范围,避免政府在下放权力的过程中出现僭越情况,社区在自治过程中对自身有所松懈。

社区型社区管理机制一方面,扩大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范围和深度,居民拥有更大的权力管理社区;另一方面,居民社区的管理空隙加大,一些利益集团有机可乘,容易损害广大居民的利益。这更加要求居民在参与社区管理时,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维护自身权益的实现。

建立健全的社区管理法律体系有利于社區管理活动规范化,能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3.2 调动各方力量投入大社区建设

政府牵头搞建设,不仅能为大社区设立初期提供资源的保障,还能为大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大社区设立初期,一些街道办的职能有别于社区的日常工作,这时需要政府提供技术支持,政府为大社区提供技能培训,同时有利于政府与社区之间进行沟通磨合,使得后续的工作衔接更为顺利。

社区改革要顺利推进,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财政支撑为保障,仅靠政府为大社区提供资金与资源压力较大。大社区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引导、吸纳社会资源投身社区建设以减轻政府的负担。

3.3 培养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

政府在大社区的管理中起领导作用,实际上,政府的角色比一定要单一来看,可以参与进入投资,为社区的管理提供互利互惠的财政支持。政府管理、投资,将利润用于社区内的项目建设和修整等活动,为广大居民某福利。这种形式,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缓解了社区的建设压力。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状况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政府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政策制定上灵活变通,给予相对落后的地方一定的优惠政策。

3.4 建设新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居民的日常生活愈发依赖于智能化,这要求政府在充分利用“现实”服务平台的同时,积极开辟以新媒体为代表的“虚拟”服务平台,通过社区网站、微博、微信、QQ群等载体发布各类信息,提供远多样的智能化、信息化服务。用线上平台来简化居民办理社区业务的步骤,便民利民。

3.5 构建完善的社区自治模式

社区型社区自治机制是一种较为全面的自治,较大程度上属于“自己管自己”,这种模式对于社区的自治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社区有时不能完全的进行自我服务,可以按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承接、社区监管、群众受益”的思路,积极构建社区完善的自治模式。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志愿者面向社区开展公益类、服务类等志愿活动。发挥非营利组织和各类慈善团体在社区管理中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麻宝斌,任晓春.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治理之路——以汪清县城市社区管理改革为个案[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51(06):132-139+156.

[2]吴贵洪,陈笑媛,付小飞,等.城市社区治理角色发展研究——以贵阳市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社区服务中心为例[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4,16(02):71-73.

[3]丁丁.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杭州: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2.

[4]陈圣龙.“区直管社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基于铜陵市铜官山区“区直管社区”的实践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27(06):5-11.

[5]徐道稳.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7(03):266-271.

作者:范文弘志

第3篇:观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对策探讨

[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医院的公益性逐步减弱等问题,1997年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开始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模式。通过10年来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以满足广大居民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作用,成为当前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观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人手,探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1 发展现状

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06]130号《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1)到2008年,实现一社区建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2010年基本上按1万~2万人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基本人员配置要求:每万人口至少配备2名全科医师、2名护士、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护士中配备中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配备一定数量的药学技术人员。按需要配备口腔保健、心理及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

2007年,观澜街道12个社区居委会,已建成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提前超额完成了“一社区建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目标。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为适应社会管理的需要,在上级政府的推动下,2008年4月16日观澜街道决定又将原来的12个社区居委会分成38个社区居委会,这样,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点建设的需求上仍有很大的缺口,缺口是19个。如果按每2万人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观澜街道71.4万人的也还有17个的缺口。

在医护人员的配置方面,根据服务人口数来配置,需要142名全科医师、142名护士(其中具备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需要71人以上)、7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如果每个社康中心配备1名药学技术人员、1名口腔保健、1名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的话,也需要配置药学等其它卫生技术人员57人。这样观澜街道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需要达到412人。而实际上2007年底各类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只有216人,缺口是196人。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业务用房来源困难 在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工作中,业务用房的选择是最为困难的,这是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建设的最大障碍。观澜街道从1997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来,到2007年底11年只建成了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用房中,医院自有的有3个,居委会等免费提供的有9个,租用的有7个。

2.2 政府对启动资金投入不足 深圳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实施院办院管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从文件精神看,启动资金的投入都应以政府投入为主。然而,观澜街道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总值为2507万元,其中政府投入750万元,只占29.9%。

2.3 业务收入结构不合理 2005~2007年这3年中,观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业务总收入为6956万元,其中药品收入为2396万元,占34.4%;辅助检查收入为1248万元,占18.0%;医疗收入为3312万元,占47.6%。而同期宝安区15家国有医院总收入为51 0978万元,其中药品收入为178599万元,占35.0%;辅助检查收入为14 4750万元,占28.3%;医疗收入为187629万元,占36.7%。由于药品收入的利润率市卫生局规定只能在15%以下,而辅助检查和医疗收入的利润率应该在40%以上。从近3年的情况看,利润率较低的药品收入比例,社区卫生服务稍高于整个卫生系统;而利率较高的辅助检查收入比例,社区卫生服务则明显低于整体系统的平均水平。

2.4 公共卫生服务补偿不到位 2007年观澜街道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工作人员216人,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人。在实际工作中,在目前初步完成上级对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5项公共卫生服务检查考核所需要的人员共计33人。如果按照观澜街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月工资6917元计算,2007年仅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经费总支出为274万元。由于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5项服务工作基本上是不收费或是象征性的收取一些成本费,也就是说,从事此5项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工资支出应完全由政府给予补贴。然而区政府2007年共拔给观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补助经费为180万元,只占实际支出的65.7%。

2.5 难于吸引高水平的卫生技术人才 2007年宝安区15家国有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年平均收入为87032元,观澜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年平均收入为89685元。而观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的平均年收入仅为75244元,只是宝安区15家国有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年工资收入的86.5%,是观澜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年工资收入的83.9%。单从工资待遇上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难以吸引高技术的卫生专业人员。更何况目前几乎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员工的住房条件、居住环境、交通环境等均不如在医院的员工条件好。

3 发展的整体思路

3.1 继续实行院办院管 继续实行院办院管,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为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努力提高居民满意率、政府满意率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满意率。

3.2 坚持公益性质、政府主导的方针,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领导的沟通,坚持政府主导,按照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政府举办的院办院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兴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按照每2万居民设立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原则,全街道到2010年共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个。新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化要求,完成所有规戈0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施建设和基本设备配备。

3.3 以健康为中心,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特色 社区卫生服务不是以临床为中心,也不是以病人为中心,而应该以健康为中心,这是社区卫生服务不同于医院是以临床服务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的基础和价值,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据报道,人类的健康60%取决于生活方式,15%取决于遗传,15%取决于环境,10%取决于医疗服务。以健康为中心,就是要全面普及卫生常识,大力促进健康教育,使广大社区居民掌握

健康知识,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并适应医改方向,率先迈出实质性的一步,适应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需要,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适应卫生发展重心下移战略,适应卫生发展的重点前移战略,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适应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4 发展的主要对策

4.1 改革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 现阶段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在医院总帐下独立分帐管理,为逐步过渡到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打下基础。目的就是为了切实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切断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个人收入与业务收入的联系,逐渐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对药品零差率、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予以补助,最终过渡到收支两条线管理。在上述基础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与医院工作人员同等人员待遇基本相同的原则,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收入分配办法。

4.2 加强基本医疗职能,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要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中的作用,就是要加强基本医疗职能。这除了政策上要鼓励居民首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还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尽可能的吸引一些高水平的全科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这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才能真正解决好广大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居民才会信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才能真正发挥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医疗职能,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起到应有的作用,以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同。

4.3 发挥公共卫生功能,提高居民满意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除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外,还该加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公共卫生服务,虽然基本上是属于免费服务项目,但是,这些均是体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益性的重要部分。如果这些工作做得到,不仅能充分发挥我国“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以最少的投入取得较好产出的良好效益,而且还能很好地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率。

4.4 采取综合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 尽快落实实行收支两条线,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收入不能低于原有的水平,应与相同职称在大医院任职的专科医生的收入水平相当。同时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不能低于同类别的其他事业单位。至少要差不多。同时,工资总值要考虑强化绩效,最少分成两部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的比例不能太低,一般情况下绩效工资的结构比例不低于30%,这是确保能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根本措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其它福利待遇和生活、工作环境,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4.5 多管齐下解决业务用房困难 第一,各级政府要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社区建设规划及区域卫生规划,引导卫生资源配置重点向社区转移。切实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在城市新建和改建居民区时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与移交、同步投入使用,建设单位应在公共服务设施中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而未按规划要求预留建设的,相关部门不予办理验收、登记等手续。由政府开发建设的居民住宅区,要按有关规定配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资金由财政专项支付,建成后产权移交登记在辖区卫生局名下,由辖区卫生局提供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第二,农村城市化前后由原村集体或股份公司无偿提供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用房,继续按原方式使用。政府应逐渐采取各种办法。争取将这部分业务用房购买回来,提供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第三,可以采取政府提供土地,由医院出资兴建,政府按规定进行补贴的办法进行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第四,对租赁的业务用房,采取政府全额补助房的方式加以解决。

作者:黄志平

第4篇:街道创建平安社区规划

凤翔社区创建平安家庭规划

为了全面推进综合治理工作,围绕平安建设大局,促进平安家庭建设,为居民创造更好和谐生活环境,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贡献,根据新抚区“平安家庭”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街道经研究制定如下创建平安家庭规划:

一是,重视民生,以人为本,抓住重点,积极推进“四进家庭活动”。首先要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把平安家庭建设做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加以突出,要建立两级平安建设组织机构,强化对平安家庭建设领导的基础上;其次在工作白摆布上,高度重视,做到“三个同时”,即研究、检查、总结工作的同时研究、检查、总结平安社区建设,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再次从目标管理上要责任到人,将活动落到实处,其中“无赌博、无毒品、无家暴、无犯罪”的“四无率”要达到98%以上;平安家庭家庭和重点户平安承诺要分别达到85%和95%。

二是确定平安家庭建设目标。具体有三点,第一是社区治安环境要有一个新的气象;第二是社区卫生环境要有新的改善;第三是社区和谐建设要有新的发展。使社区各项建设齐头并进,综合治理,促进社区的和谐文明建设。要树立10个各类妇女典型。

三是要注重宣传,营造“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社会环境。运用板报、专栏、各种文艺形式,广泛宣传平安家庭建设意义和内容,宣传社区新人新事,不断提高家庭成员德法律意识素质和道德素质,增强广大家庭成员德学法守法意识,安全防范意识;

健康文明意识,和睦相处意识和男女平等五种意识。形成一个良好氛围,树立正气,抵制邪风,居民人人都能为创建平安家庭做贡献。

四是立足基层群众,大力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调动各层居民积极参与创建平安家庭活动之中。比如党员承诺制、青年突击队、妇女“五好”巾帼竞赛、党员骨干的义务巡逻、看楼护院、扶贫帮困等为社区建设、为居民群众服务的内容,用实际行动促进社区平安建设。要在创建活动中不断壮大和锻炼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和谐平安建设在做新贡献。

五是要认真总结宣传在平安家庭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局,保证实现平安社区的创建目标。

凤翔社区党委

(2009年1月10日)

第5篇:街道社区”十二五“党建规划

各社区党组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进一步推动社区党建“聚合力工程”深入开展,切实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整体水平,开创我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根据区社会工委有关文件要求,

结合本街道实际,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决定,制定三年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开展创建五个好党组织活动为载体,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际,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出发点,健全机制,强化功能,全面提升社区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着眼点,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推进我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三年努力,高家园社区、大山子社区、球场路社区要达到“五个好”标准,2012年街道要争创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街道。

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不断深化“聚合力工程”内涵,积极扩大“聚合力工程”的外延,通过“小红帽”志愿者责任岗这个有效载体,吸引更多的两新组织、商务楼宇和社会单位党组织参与到地区社会建设的工作中来;在推动地区科学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精心打造一批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党组织。围绕这一总体目标,今后三年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和工作者队伍建设

1、配强社区领导班子。继续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多渠道选贤任能,选好配强社区领导班子,特别要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年富力强的干部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逐步改善社区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经过三年的努力,使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和社区服务站,逐步形成以中青年干部为主体、梯次配备的年龄结构。

2、加强社区工作力量。采取选派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两种方式,选配社区工作者。

3、搞好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培训。街道把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培训纳入整个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规划,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依法办事、做好群众工作和发展社区事业的能力。培训主要采取集中办班和考察学习的方式,结合实际进行分级分类培训,每名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累积不少于12天。

(二)扎实有效地抓好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

1、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区别情况,分类管理。对纯居民党员全部纳入党组织管理,不留空白;对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中的党员,要积极做好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及时转入社区党组织管理;对在辖区内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通过设置流动党员联络站、活动站,主动联系管理;对驻区单位的在职党员,建立向社区党组织报到制度,实行“双重”管理。

2、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参加学习,开展集体活动,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党员意识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坚持每年对党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组织党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健全完善相关簿、册、记录,整理资料档案,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3、丰富党性实践活动。结合社区建设实际,通过划分党员责任区、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小红帽志党员责任岗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党员参加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群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4、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做好从居民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原则上每个社区每年至少发展2名党员。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机制

1、健全党建工作协调机制。街道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每年要召开一次社区党建工作会议,分析形势任务,安排部署工作。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加强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共同研究解决社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社区内各种力量和各方面关系,深入开展党建工作联创、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环境卫生联搞、文体活动联谊等共驻共建活动。

2、健全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社区党组织的工作重心、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的功能定位,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居委会协同、社区服务站负责、居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好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3、健全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居

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实现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社区党组织要支持和保障居民自治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履行职责,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要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建立健全社区工会、共青团、妇女等群团组织,努力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依托、工青妇组织为助手、各方面相互配合的社区组织体系。

(四)不断

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1、加强社区活动阵地建设。采取财政列支、党费补贴、社会支持等办法,加强社区阵地建设,改善社区办公条件。

2、健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要在社区内广泛建立服务网点,积极开展面向社区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面向驻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3、全面推进社区各项事业。社区党组织要组织居民群众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扎实开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市民”评选和创建“平安小区”活动,推动社区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三、实施步骤

按照逐年实施、分步推进的原则,在抓好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上,分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根据市、区和街道的工作计划,结合各自实际,各社区尽快制定实施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启动实施推进计划。落实好社区党建会议制度,明确各自职责,定期开展工作。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组织辖区单位党组织广泛参与的社会性、区域性、公益性和群众性的共驻共建活动,完善社区服务站的功能,方便居民办事,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开展好小红帽志愿者活动,不断强化党员奉献意识,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凝聚力。

-2011年,继续做好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素质。做好“两新”组织情况调查,及时建立党组织。深入开展“五个好”创建活动和小红帽志愿者活动,争创更多的“五个好”党建示范点。

2012-2014年,积极做好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工作,提倡交叉任职,进一步优化队伍建设,使社区领导班子结构全面达到计划要求。

总结推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验,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向“两新”组织延伸。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达到规范化要求。

继续抓好党建示范社区的巩固提高工作。组织力量对推进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保证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对推进计划实施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社区要把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职责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各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包片领导要经常深入社区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二)各方密切配合,形成共建合力。“聚合力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科室要密切配合,共同关心和支持社区党建工作。驻区单位要树立驻在社区、共建社区的思想,支持街道社区工作,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在全街道真正形成上下联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及时总结经验,促进工作创新。要认真研究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的规律,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要善于总结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创新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运行机制。

努力实现和谐、绿色、文化工作目标。

第6篇:社区街道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建设指的是一种社区工作,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下面是为您准备的社区街道建设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一:

4月2日,就当前的社区文化建设作了调研。深入了解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好经验、好做法、面临的困难以及有关意见和措施。现将有关情况

报告如下。

一、社区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展现出勃勃生机。

当前社区建设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人们日益关注文化生活质量的今天,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获得了长足发展,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着非常好的形势。

(一)各社区居委会对社区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普遍建立了社区文化领导,健全了社区文化的工作机制。

社区文化建设成为社区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汉丰街道办事处成立了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副主任和居委会主任为成员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为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并根据1+5社区建设模式,即建立一套社区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包括文体活动站在内的5个社区工作站,初步构筑起以区为中心、以街道为依托、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的社会文化

活动网络,发展了一批集教育、卫生、文体、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社区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社区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二)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建设了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社区文化服务设施。

办事处依托民政部的星光计划在每个社区建立了高标准的星光老年之家,室内场馆平均面积为215平方米,室外场馆为3100平方米;远远高于市里规定的50平方米和100品方米的标准。每个星光老年之家都有一校四室(市民学校、棋牌室、健身室、娱乐室、图书室),新购置了室内所需的桌椅、电视、DVD等24件乐器及音响、灯光等,同时投资万元为4个社区安装了31组健身路径,投资4万元购买了星光老年之家室内设施,投资30万元,扩建了创业里星光老年之家在篮球场的基础上新建了

网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及水、电、路绿化等辅助工程,为推动社区的文体活动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物质条件。

二、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目前社区文化活动经费、人员等问题都无法可依,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

(二)社区文化发展不平衡。当前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活动开展也不平衡。条件好的地区,设施建设好,活动开展也好;条件差的地区,发展相对较慢。

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和推动农民自办文化的具体政策性建议和措施。

(一)社区文化应实行动态管理。有些社区文化有松劲现象,实行动态管理,可进一步调动各社区的积极性。

(二)动员社区辖区内单位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促进资源共享。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二:

社区是党的执政基础,政府的行政末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近期,天长街道对所辖社区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调研,并就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初步的建议和意见。

一、社区建设现状

(一)社区基本状况。天长街道现有19个城乡社区,居民户41724个,总人口116853人,其中常住人口89498人,流动人口27355人。二凤社区辖4405户,12334人,为人口最多的一个社区;草湖社区辖933户,2615人,为人口最少的一个社区。

(二)硬件设施现状。基础设施方面:19个社区用房面积总面积为3311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3027平方米,活动用房284平方米),平均为174平方米;在19个社区中,自有产权的 16个,租用办公用房3个。办公用房面积在100平方米(含100平方米)以下的有4个,105-295平方米的12个;300平方米及以

上的3个;社区基本上配备了电脑、电话、配齐办公桌、椅、柜等办公设备。服务设施方面:19个社区只有5个农村社区建有卫生室,其它均未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警务室19个,社区图书室(阅览室)5个。

(三)人员结构情况。街道现有152名社区工作人员。其中:党组织书记19人,党组织委员71人,居委会主任 15人,副主任24人,委员47 人;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的20人,36-55岁之间119人,56岁及以上的13人。文化结构为:大专及以上学历42人,高中(含中专)81人,初中及以下29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数的28%。

(四)社区工作绩效。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各社区基本职能能够正常发挥,功能逐年提升,对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是规范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为切实发挥社区在城乡管理、繁荣经济、维护稳定和服务群

众中的重要作用,规范组建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会。每个社区按照职能界定和以钱养事原则,先后设立了民政、综治、计生、劳动保障管理、市民学校等内设机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和服务指南,实现了办公前移。二是按要求配齐了工作人员。采取选派、招聘等办法,聘任了社区工作人员。按照以以党建促社建的工作思路,指导19个社区修订完善了《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社区工作者制度》《居民公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活动。三是逐年改善了设施条件。几年来,天长街道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征求对社区建设的意见;组织业务骨干到省外省内考察学习,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并制定落实实施细则,协调各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协力运作,确保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基本落实到位,艰难地解决了社区基本办公用房问题。各社区初步实现了六有:

即有办公用房,有办公设备,有市民学校,大社区有警务室,有各项管理制度,有公开栏,并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话、档案柜等办公设备。安康、园林等社区建起了高标准的宣传栏和政务公开栏;千秋、城北、净业、东外等社区成立了舞蹈宣传队,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为社区自治营造了良好环境。四是明确了社区工作职能。通过广泛联系和衔接,将社区职能分别进行界定,明确把城市低保、劳动就业、城区计划生育管理、市民教育、行政事务等职能移交给社区。劳动、计生、住建等部门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积极为社区提供经费补助、业务指导、跟踪服务和职能交接,迅速帮助社区进入了角色。各社区明确职能分工,迅速落实职能职责,计生工作常抓不懈,城区社区把城市低保工作作为发挥职能的头等大事来抓,实现了社区申请、民政审核、财政拨款、银行发放的格局;涉农社区重点抓好城市的拆迁改造工作。劳动就业保障方面,各社

区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办理下岗《优惠证》,安置下岗再就业人员。同时,各社区经常性组织市民开展文明常识、法律法规教育培训,较好的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五是努力提高了服务水平。坚持把不断深化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重点,不断拓展服务居民群众的范围和领域。其中,面向贫困生、残疾人、老年人和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法律援助服务,消除不稳定因素,已经成为显示社区服务功能的日常工作,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已经成为展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的重要抓手;协助基层政府完成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等工作职能,已经成为社区居委会服务居民群众的重要职责。可以说,凡是党委、政府面向群众的自助服务与管理工作,凡是居民群众的生活需求,都能在深化社区功能发挥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表现和反映。同时,各社

区普遍推行了为民服务代理制,积极受理群众代办事项,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

二、社区薄弱环节

近年来,尽管天长街道的社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面临的问题也较突出,亟待解决,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和发挥。一是实发工资低,档案工资多年未调。目前,天长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工资远远低于2015年全市企业职工平均工资(2239 元/月),人均仅有980元/月。尽管社区工作人员承担着与街道干部基本相同的工作任务,承受着甚至更大的工作压力,可在工资待遇上,与城镇职工相比,差距越拉越大。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物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过低的工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加之,多数社区工作人员的档案工资自 2015年以后一直未调,导致部分工作能力强、文化程度高的优秀年轻社区工作人员,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另谋职业,造

成了社区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二是补贴标准低,个人开销大。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社区工作人员没有参照城镇职工可以享受到的各种补贴,诸如过年过节福利、防暑防寒等补助。因此,几年来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没有拿到除职务津贴外的其他补助,而他们个人实际用于工作的开支却不小。据调查,因经常要上传下达,联系和服务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仅手机话费开支一项,开支多的每人每月要超过100元,开支少的每人每月也要40~50元,若再加上应交社保和医保个人部分、上下班车费等,每月所发工资、补贴所剩无几,更谈不上养家糊口。

2、社区服务水平不能够满足居民需求。目前,社区组织虽然日益成熟,但服务水平及质量仍无法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如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公共安全问题、居住环境优化问题、文体活动组织问题等较多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有效地解决。同时,现在

的社区居委会难以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实际上每日从事大量本来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的事务性工作。据我们了解,目前社区大部分时间在处于被动应付,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区的工作负担,使社区干部普遍感到工作负荷大、压力大。

3、社区运转机制不能够适应新形势。社区工作联系责任机制和工作协调机构仍不健全,社区所辖改制企业移交工作不够规范,如少数破产、改制企业移交本单位职工组织、户籍、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关系时底子不清,情况不明,少数单位在将各项社会事务向社区移交时,不能相应积极为社区解决必要的办公用房、办公设备,不能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等等,给社区工作带来较多难度。

4、社区共驻共建的意识还不够强。目前社区建设仍停留在政府用行政力量推进阶段,社区居民和社区驻区单位参与意识不浓。一是社区居民群众中,

仅有部分热心社区建设,自主、自愿参与社区自治的群众覆盖面还不够广。二是由于体制上的原因,社区对辖区单位缺乏制约,尤其是正常上班的居民,对于自己所在的单位有着高度的依赖性,而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较弱,社区召集会议辖区单位、居民都不够重视,社区组织活动参与热情不高,支持力度不大。不能自觉地融入社区共驻共建中来。三是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共驻共建协调会议等社区共建机制在建立操作中还存在一定困难,如何融洽社区、职能部门和驻地单位三方的关系,使之切实有效地发挥共驻共建作用,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社区基础服务设施不够达标。社区的基础服务设施一直显得底气不足。19个社区,仅有3个能够达到300平方米的基本标准,尤其在社区服务设施方面,19个社区基本上都没有户外活动场地;基本都没有养老、心理咨询等服务设施。对社区公共服务人力资源、设

施资源、项目资源都不能有效整合,发展思路不清晰。

三、几点对策建议

XX市委书记韩先聪和XX市委书记杨东坡在两级创新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大会上强调指出:要积极搭建一委一居两站一办社区工作新架构,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当前,社区建设正步入构建和谐社区的新阶段。为加大社区建设力度,针对社区建设的现状和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认识,明确目标,尽快出台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目前,天长的社区建设工作处于尴尬境地。较多单位和部门存在着社区建设是所辖镇(街道)政府和民政部门的事的模糊认识。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要及时出台《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努力提升社区服务工作水平的意见》。参照上级做法,尽快完善充实XX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社区

建设工作。成立社区工作站。让社区工作站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的承担部门,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事务的分离,做到各司其职,责权统一,逐步改变社区自治组织承担大量政府行政工作的现状,从而全面履行社区居委会的职责,广泛发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

二是加大投入,政策扶持,促进社区基础设施整体改善。确保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的落实,像抓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一样,对现有社区基础服务设施用房,采取政府投入主体、镇(街道)适当补助、辖区单位和包挂单位帮扶、社区自我发展的办法,力争社区办公活动用房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五年内达到100%。同时,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建设规划部门在批准新建、改建住宅小区、城镇居民区和村镇建设的规划工作时,应包括社区服务用房和居民活动场地等公益性设施建设规划,确保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

城市建设、集镇改造同步。

三是尊重历史,明确权责,确保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的落实。结合我市实际,参照有关标准,探索制定有利于稳定社区干部队伍的薪酬标准,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社区居委会成员和专职工作人员工资收入总额原则上不低于当地上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由财政纳入预算,切实改善社区干部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建立正常的晋资机制,划分补贴档次,体现干得久与干得短的差别,干得好与干得差的不同,调动其潜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基本补贴及福利待遇,要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和福利待遇的调整情况适时增长或调整。同时,按照2500户以下不低于3万元/年;2500户以上不低于4万元/年的标准补贴社区办公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确保所有社区工作经费随经济发展适当增长而增长。

四是部门牵头,单位参与,形成共驻共建格局。进一步建全完善党建联系会议制度,促进驻区单位主动参与到社区社会事务决策与管理中;不断规范社区辖区单位重大评选表优征求社区意见工作制度,完善驻区单位参加社区活动的长效机制;协力出台优惠政策,激励驻社区单位、各类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开发、开放社区居民所需的体育场所、图书室等活动场地,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促进社区资源整合。

五是培育发展,积极引导、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营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强化相关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如在依法登记中应简化社会组织的审批程序,创新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政策措施;要鼓励、支持社区服务实体、慈善公益组织和专业性社会工作机构等社会组织依法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到社区开展活动;鼓励本社区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不断拓宽服务社会的领域,提升服务社会的能

力。还应引导、鼓励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在新型社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拓展社会管理中社会协同的发展空间,把政府部门和乡镇可以不直接承担的社会服务性和事务性工作,以及企事业单位剥离的社会职能、服务职能,通过委托、购买、授权等形式交给社会组织承担。与社会组织建立互信互惠的合作关系,不断拓展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空间,建立规范的制度和工作流程,通过公平竞争、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运作机制,将与社区直接相关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对政府部门和镇(街道)授权或委托社会组织承担的在社区开展的管理服务事项,按照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管理的规定执行。同时,要坚持定期专题召开社区工作会议,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专题研究社区工作。

第7篇:高昌街道新站社区2012年平安建设

工作汇报

在建设平安社区工作中,高昌街道新站社区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针,加强社区平安建设工作,依靠和发动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提高治安防范能力,调动辖区居民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以宣传实施创建“平安社区”活动为中心,凝人心、聚人气,按照平安社区建设标准,充分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开展治安防范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平安建设力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精心组织实施,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居民安居乐业,确保了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现将高昌街道新站社区平安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新站社区基本情况

新站社区位于高昌北路95号(职教中心对面),辖区范围东至英巴格买里路和柏孜克里克路,南至亚尔乡戈壁村二队,西至高昌北路和吐格曼阔恰路,北至亚尔乡共青团大队、戈壁村。地处312国道旁的黄金地段,是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汇的中心地带又是城乡结合带,社情复杂,形势严峻。辖区总户数391户、1242人,其中汉族203户、627人,维吾尔族188户、390人,回族75户、225人。常住人口255户、666人,流动人口136户、576人。辖区单位4个,居民小区1个,商业店铺85个,市场1个,娱乐场所9个。

2012年,新站社区根据街道党工委关于全面平安创建工作的部署,对辖区已经创建或没有创建的平安家庭、店铺、单位、进行了认真检查复验验收,创建平安家庭196户、创建率达到

95.6%;平安单位4家、创建率达到100%;平安店铺创建77家、创建率达到90.5%。

二、领导重视,狠抓平安建设责任落实

新站社区认真贯彻落实街道平安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由社区书记、主任负总责的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基础、提高效能,着力营造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多方参与的综治新格局。实行了“一岗双责制”,完善了平安建设生产工作各类制度,制定工作计划、月工作运行制度,周列会报告制度,明确和细化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同时与各楼栋及巷道长划分安全监管责任区、确定了各片区安全管理重点,加大监督管理本辖区内居民的消防、食品、交通等安全工作。制定了安全隐患排查奖惩办法,使社区平安建设工作有抓手。

三、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 为提高辖区居民群众的参与率和知晓率,社区不断加大平安建设的宣传力度,及时组织党员干部、居民代表召开动员会,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平安建设的宣传,组织人员深入居民家中开展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防民族分裂等“五防”知识、平安建设知识宣传,努力做到家喻户晓。社区还利用现有的社区条件设施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活动,社区发挥群众的力量以平安建设内容为宣传重点组织居民和党员参加社区平安建设,营造人人关心社区、了解社区、支持社区的良好氛围,树立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思想。社区通过举办讲座、张贴宣传画、办宣传板报等多种形式,有效的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六五”普法宣传,社区积极组织辖区党员、干部、居民群众认真学习宪法,有效提高了居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居民的法制观念和自我

防范、自我救助、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居民群众对邪教与毒品的危害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平安建设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社区开展平安建设专题讲座次,发放反邪教和安全小常识宣传材料500余份,张贴禁毒宣传图4幅,悬挂横幅2条,发放平安建设知识手册200余份,出黑板报2期,制作宣传墙报1块,发放平安包50余个。

四、加强群防群治,努力把平安建设落到实处

为进一步把平安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社区坚持打防结合,把居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努力把平安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坚持“以政管人、以业管人、以房管人”,对常住居民、流动人口、出租房屋采取不同措施,分类管理,利用社区现有条件对流动人口进行影像采集,建立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网做到入户走访有侧重、了解掌控有重点。对那些盲目流入确无依靠,无经济来源的,三无人员进行清查限期离开本辖区。对辖区进行不定期地进行清查行动,逐幢逐户地清查,与辖区95%以上的出租房主签订了《流动人口管理目标责任书》和治安责任书,我将所有出租房屋、房屋出租人信息录入电脑,建立电子档案,并严抓落实,使流动人口管理规范化。使其纳入规范的管理范围。

(三)加强信访工作管理。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发挥司法调解作用,建立信访工作制度,成立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社会不安定因素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对辖区婚姻、邻里、民事纠纷及时调解,统一受理、调解、处理各类

矛盾纠纷5件和群众来信来访17件。办结率100%,

(四)为预防“两劳”释放人员重新犯罪,不断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制定了“两劳”人员帮教工作计划,通过对“两劳”释放人员定期走访,对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进行及时调查了解,建立“两劳”人员联系卡,并对2名监管人员人员进行帮教登记,定期进行谈心谈话,并建立档案。

(五)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深化治安防控体系,按照人防、技防、物防三防联动的总体思路,深化了社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辖区4家单位的财务库房等重点部位都装置了摄像头或使用了红外线报警器,辖区内的石油公司等安全重点防范单位都装有电子监控设备,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安全起到了较好的防控作用。社区积极挖掘整合辖区人力资源,组建了一支50人的常备联防巡逻队伍,配备相应的防爆设备。确保在应急状态下,能随时集合拉得出,起作用,有力的促进了社会稳定。

(六)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社区一直坚持开展集中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来社区结合平安建设工作的开展、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无业居民多、下岗失业人员多这一现状,已经进行了2次入户大清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协调解决,有效地维护了辖区内的稳定。为消除安全生产隐患,社区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对学校、加油站等场所以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单位进行了排查,定期对社区和辖区单位的综合治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实行定期不定期抽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有效的遏制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了辖区内的安全和稳定。社区不断强化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开展宣

传教育活动,尤其是按照上级关于制止零散朝觐的有关要求,加大对辖区信教群众的宣传教育。

(七)、建立信息分析研判制度

在社区党支部每周召开一次信息分析会议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信息分析研判制度。社区党支部要不定期对情报信息进行汇总分析,遇到重大问题、紧急情况做到信息当时收集,当即研判处置,并及时上报街道党工委。要加强对各责任片区信息员上报信息的集中分析研判,对常规性信息,要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对重大信息,要及时采取措施稳控或提供处理意见的基础上及时上报。对收集的每条信息,社区党组织要认真研究分析,准确掌握信息报送源和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

五、健全机制,狠抓责任追究

结合社区实际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制,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一是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机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制度、责任“五落实”,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责,重点在开展安全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形成一整套制度,推动了综合监管规范化、制度化。对平安建设工作不力的单位上报办事处通报,对发生较大事故指标超控的单位,提请政府实行行政问责。二是建立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制。成立了社区维稳应急救援队伍,制定了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和抢险救灾预案流程图,积极全面地做好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并组织居民开展了1次应急培训和演练。同时指导辖区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依法加强应急预案的监督管

理,落实预案责任和防范措施,使此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

总之,在街道办事处综治委的指导和社区干部的努力下,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社区的平安建设工作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辖区各单位参与社区平安建设工作积极性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今后社区的平安建设工作将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平安建设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筑牢安全基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企业、贴近群众”的原则,实现安全进街道、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促进辖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为构建和谐社区,创建自治区平安县市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高昌街道新站社区

2012年12月28日

第8篇:作风效能建设大会发言(街道 社区)

切实强化社区工作成效 不断推进作风效能建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12年是我市的“作风建设年”,良好的作风是凝聚民心的巨大力量,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是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天,街道党工委在此隆重召开作风效能建设大会,目的就是带领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强化组织纪律性、工作责任心,整治办事拖拉现象,确保工作做到精益求精,更好的服务于民。

回顾过去,***社区按照街道建设幸福宜居和谐首善新***的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完善社区服务,增强作风效能建设,使社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获得了江苏省绿色社区、江苏省档案管理二星级社区、无锡市创建文明社区工作先进社区、无锡市人口综合服务示范社区、无锡市新区文明社区、无锡市新区健康社区、无锡市新区社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无锡市新区固本强基示范党组织〃幸福安康示范新社区等荣誉称号。

“作风是生命,效能是保障,作风效能更是生产力。”***社区将进一步树立良好形象,强化工作措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切实做到“重点工作求创新、常规工作求规范、当前工作求突破”,具体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以学习教育为先导,树立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新形象。进一步完善学习教育制度,坚持运用好组织生活、社区党校、楼组党小组学习活动、参观考察等多种载体, 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倡导终身学习的观念,营造勤于学习的风气,树立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新形象和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执政理念。努力为党员干部学习创造时间、空间与经济上的条件,鼓励和引导社区工作人员做勤奋学习的模范,解放思想的模范,开拓创新的模范,全面提升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牢固树立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观念,树立方便居民、热情服务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是强化工作的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工作办事效率,工作中做到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每一项工作,切实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每个工作人员都要严于律己,始终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必须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务实意识,努力增强纪律观念,改进工作态度,激发工作激情,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在转变干部作风、加强作风效能建设活动中发挥表率作用。

三是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街道转型升级、优化发展建设服务。我们要紧跟街道发展步伐,及时

了解外围发展形势,紧紧围绕街道发展的目标任务,从全局出发,思考工作方向;进一步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社区服务制度,规范各项工作,公开办事的职责、办事的依据、办事的条件、办事的程序;进一步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和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定期走访社区居民,了解社区居民情况和最新动态,以公仆之心,服务基层和居民,以社区为家,深入楼道、贴近居民、真诚服务;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工作中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富于创造性,把握规律性,不断开拓社区工作的新局面。以扎实的基础,踏实的工作,良好的作风,优质的服务,让居民满意,让领导放心。

领导、同志们,加强作风和效能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能加强,不能放松。让我们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带领下,立足于新形势新情况新发展,大力弘扬“三创三先”精神,以时不我待的干劲、敢为人先的闯劲、一抓到底的拼劲,着力转变工作作风、加快工作进度、提升工作层次,以良好的作风开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局面,为社区、街道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大胜利召开。

梅荆花苑第一社区

二〇一二年二月九日

第9篇:建设路街道培华路社区开展

建设路街道培华路社区开展“三新”结对工

作汇报

按照成华区民政局和建设路街道开展“三新”结对帮扶活动的工作安排,5月6日,由培华路社区党委书记米兰兵带队落实对口结对工作,之前社区主动与结对的地震灾区彭州市升平镇龙福村支部书记李吉元取得了联系,并针对性开展了相应的帮扶结对活动,现将开展活动的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新”结对帮扶村的概况

2008年5月12日,震惊世界的北川大地震波及到了周边的彭州市成为重灾区。与培华路社区结对的彭州市升平镇龙福村面积9平方公里,村上共有1096户人家,地震造成房屋倒塌100余户,受伤20多人,无死亡人员。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灾后重建使彭州市升平镇龙福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半年前100户房屋倒塌的农户除20多户接受货币补助外,其余72户人家现已搬进了政府安置的新房。

二、制定计划,落实结对帮扶

社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理出帮扶思路,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帮扶活动。5月6日,由社区党委书记米兰兵领队,准备了爱心慰问品:一台照相机、一些书籍和办公用品(价值2000余元)给对口结对帮扶的地震灾区彭州市升平镇龙福村委会,切实表达了社区对帮扶群众的关爱。

三、建立长期的结对帮扶关系

前往帮扶结对社区的几位同志与升平镇龙福村委会的同志进行了亲切地交流,当慰问品送到了他们手中时,纷纷感谢对他们的关心,并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龙福村委会李吉元书记带领前来的培华社区的同志参观了他们的新建安置小区,还参观了个别人家的新居,他说:“现在小区居住的条件比过去好了很多,可与城市比美了,但是就是地面还没平整好,还差健身路径等,他们正愁资金呢。”

通过此次结对活动,培华路社区将与彭州市升平镇龙福村委会,建立长期的结对帮扶关系,并适时与彭州市升平镇龙福村委会同志更多的工作上的沟通和联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针对性的开展一系列“三新”帮扶结对活动,不仅是物质上给予帮助,更从思想上进行帮扶,帮助地震灾区适时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立自强意识,重建美好家园。

上一篇:中班五月份工作计划下一篇:20句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