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总支换届选举程序

2023-0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党总支换届选举程序

选举代表的程序与方法(二)

编者按: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定:全省乡(镇)下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换届选举应在2006年9月底以前完成,10月底以前召开下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省县(市、区)下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换届选举应在2006年9月底以前完成,11月底以前召开县(市、区)下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省市(州)下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换届选举将在2007年11月底以前完成,12月20日以前召开市(州)下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为了配合这次全省市(州)、县(市、区)、乡(镇)三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本刊将陆续刊出换届选举的相关知识,以供参考。

选民登记

选民登记的目的是对每一名具有选民资格的公民予以法律上的确认。搞好选民登记,是保障广大选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重要工作步骤和程序。

一、选民登记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一)选民登记的基本原则

1.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

2.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

3.每一选民只能在一个选区内进行选民登记。

4.必须达到年满十八周岁的法定年龄,才能进行选民登记。

5.经依法登记的选民按选区发布公告。

(二)选民登记的程序和方法

选民登记开始前的第一步程序是发布选民登记公告。选民登记一般采取以下四种方法:

1.选民自愿登记方法。是指在选举前的公告时间内由选民亲自到选民登记站进行登记的方法。

2.逐户查访登记方法。是指按选民名单的编列顺序,由选民登记机关借用人口普查的成功做法由选区工作人员深入到厂矿、农村、社区、市场、摊点和流动人口居住地,逐厂、逐村、逐户、逐人进行查访,将选民编入选民名册的一种登记方法。

3.“三增”、“三减”登记法。选民登记通常按选区采用补充登记和重新登记两种方式。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补充登记方式是指凡是上次换届选举时登记的选民名册保存完整的,以上届选民登记名册为依据,将上次选民登记后新增年满18周岁的、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恢复政治权利的以及新迁入本选区的选民,核查准确后,进行补充登记(即“三增”);对迁出本选区的、死亡的和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核查准确后,从选民名单上除去(即“三减”)。如果发现有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经选举委员会确认后,可不列入选民名单。对于因行政区划变动等原因造成人口变动较大的选区或单位,则要普遍重新进行选民登记。

4.采用“两步”公告的登记方法。所谓“两步”公告就是选民名单公告和选民名单补正公告。根据前述登记方法,对选民登记情况进行的公告,即选民名单公告。在选民名单公告之后、选举日之前,针对选民增减变动等情况,再次进行的公告是选民登记的补正公告,即选民名单补正公告。

(三)选民登记的审核与复查

1,选民登记的审核。各选区选民登记完成后,由选区报县(乡)级选举工作机构进行审核,由选举工作机构与选区核准并签字。

2.选民登记的复查。复查主要采取自查、互查和抽查的方法进行。自查由各选民登记小组自己进行核对检查。互查由选区组织各选民登记小组相互进行核对检查。抽查由选举委员会对各选区进行抽样核对检查。

复查的主要内容是:(1)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手续是否完备。暂停行使权利的人员,是否符合法律规定。(2)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精神病患者和智残人员(痴呆傻人员),是否经过选举委员会确认批准,是否有列入选民名单的情况。(3)参加单位选举的离退休人员,单位是否已进行了选民登记,组织他们参加选举活动的措施和办法是否可行。(4)各单位、各选区对管辖范围内的离退休职工的登记工作是否落实。(5)人户分离人员、人企分离人员、下岗人员的选民登记工作是否落实。(6)对死亡未注销户口的是否已核实无误。(7)单位的分支机构不在本选区的,是否有重登和漏登的问题存在。(8)大单位内的小单位是否有漏登和重登现象。(9)选民登记的项目是否齐全、准确,选民登记册、选民名单的两步公告和户口底册三者是否相一致,等等。

(四)几种情况的选民登记

1.常住人口的选民登记。户口所在地在本选区区域内的选民,如居民、农民、个体工商户由户口所在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或村民小组进行登记;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在校学生等由所在单位进行登记。

2.新迁入人员的选民登记。由于工作调动、搬迁、复员、退伍、结婚等原因新来本地的人员,如若本人在别地已参加过选举的,则不再进行登记。对没有参加过本届选举的,凡能确认具有选民资格的应予以登记。其中,属于在职干部或工人的,在其居住地或者单位进行选民登记。

3.临时外出人员的选民登记。临时工、协议工因工作单位不固定,一般应在户口所在地进行登记。如其户口所在地同其工作单位在一个选区内的,在取得户口所在地的选举委员会同意后,也可以在所在单位进行登记。

4.农村长期在外做工从事经商活动的选民登记。分以下五种情况处理:(1)属于个人季节性或临时性在外做工、从事经商活动的人员,应在户口所在地进行选民登记;(2)属于长期在外地(城镇)从事个体经商者,可以在取得户口所在地选民资格的证明后,可以在现居住地进行选民登记;(3)已经迁居外地,但未办理转出户口手续的公民,在取得原选区选民资格的证明后,可以在现居住地的选区内进行登记;(4)对较长时间在外地居住、一时难以联系的当地选民,也应予以选民登记,并设法通知他们依照本条前款执行;(5)长期在外下落不明的人员,也应予以选民登记,并设法尽量查找通知他们依照本条前款执行。如确实查不到下落,且时间较长的人,可暂不列入选民名单。

5.离退休人员的选民登记。离退休人员一般应在户口所在地进行登记。户口和原工作单位在一地的,在原单位登记;户口和原工作单位不在一地的,在户口所在地登记。离退休人员如果到外地随亲属生活居住的,可由户口所在地出具选民资格证明后,在现居住地进行选民登记。

6.下派参选人员的选民登记。县、乡两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被推荐到其他选区作为人大代表候选人的,仍在原工作单位或户口所在地进行选民登记。

7.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但未剥夺或停止行使政治权利人员的选民登记。正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正在受拘留处罚的人员和被判处管制、有期徒刑缓刑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有工作单位的在工作单位登记,没有工作单位的在户口所在地登记;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和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没有决定停止行使选举权利的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人员及正在被劳动教养的人员,在监狱看守所或者劳动教养场所进行选民登记。

8.停产、破产企业人员的选民登记。停产企业和破产企业的选民原则上在原企业单位登记。

9.流动人口的选民登记。如果已在现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愿在现居住地登记,并持有原选区选民资格证明的,可以在现居住地进行选民登记。

10.转产、改制企业人员的选民登记。企业转制后的选民登记分两种情况处理:仍在转制企业内工作的,在该企业登记;企业转制后成为自由人的,在户口所在地进行选民登记。

11.中省直单位人员的选民登记。驻在乡、民族乡、镇的中央、省、设区的市、自治州所属的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可以只参加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在县级选举委员会划分的选区内登记;如果他们愿意参加乡(镇)人大代表选举,应当允许,并在乡(镇)选举委员会划分的选区进行选民登记。

12.武警人员的选民登记。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成员,由单位所在选区进行选民登记。

13.军队人员的选民登记。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地方单位的军队代表、在地方院校学习的军人、为军队服务而行政关系不在军队的人员,在地方选区登记。

14.旅居国外人员的选民登记。旅居国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选举期间在内地的,凭本人身份证在原籍地或者出国(境)前居住地、工作地或者现居住地、工作地的选区内进行选民登记。

15.国家派驻人员的选民登记。国家派驻他国的各种公务人员(驻外使领馆人员、援外工作人员、留学生等),在原居住地或者原单位的选区内进行选民登记。

(五)选民登记的基本要求

1.选民登记以选区进行。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能在一个选区内进行登记。

2.选民登记要做到不错登、不漏登、不重登。不应该登记而登记的、登记不规范的叫错登。应该登记而没有登记的叫漏登。一个选民在一次选举中登记了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叫重登。

3.下列人员暂缓登记。对危害国家安全罪或者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案件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人员,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在被羁押期间停止行使选举权利的人员暂缓登记。

4.下列人员不予登记:

(1)依法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人员;

(2)下落不明、被公安部门宣布除名的人员。

5.下列人员不列入选民名单:

(1)无法行使选举权利的精神病患者(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应予登记,病发时应暂时中止行使选举权利)。

(2)丧失行使和支配自己意志和行为能力的智残人员。

6.选民登记要把好“三关”:

(1)把好年龄关。年满18周岁是选举法定年龄。选举法定年龄的计算方法从公民出生之日起至当地规定的投票选举之日止,不能只算到选民登记那一天。用农历计算出生日期的,应按公历换算。

(2)把好户籍关。选民登记主要是以户籍为依据,因此,要认真把握哪些人应以户籍为依据,在工作单位、村(居)委会进行登记;哪些应在现居住地进行登记。

(3)把好政策关。切实掌握好哪些人应予登记,哪些人准予登记,哪些人不予登记,哪些人应暂缓登记,哪些人不列入选民名单。

7.把好核查关。经过选民登记工作,在公布选民名单之前,选区要进行本选区选民情况的综合和统计。

县、乡两级选举工作机构要及时组织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二、选民资格审查的条件和内容

审查选民资格,主要是审查其是否具备了选民登记的条件。即应依照法律、政策规定,严格区分应予登记、准予登记、不予登记、暂缓登记、不记入选民名单五种情况。同时,要严格审查如下四个要件:

(一)国籍要件

选民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员在我国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能登记为选民。

(二)年龄要件

选民必须年满18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不能登记为选民。选民出生日期的确认,以身份证为准;未办理身份证的,以户口簿为准。

(三)政治权利要件

选民必须是享有政治权利的人,依法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危害国家安全或者其他严重犯罪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人,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在被羁押期间停止行使选举权利的,不属于选民登记的范畴。

(四)行为能力要件

精神病患者等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

三、选民名单的公告与公民申诉的处理

(一)选民名单的公告

选区在完成选民登记后应依法公告选民名单,并应当发给选民证。

公告选民名单,以选区或选民小组进行:

1.要严格按照选举法的规定,在选举日的20日以前以选举委员会的名义,并按选举委员会的统一要求公告选民名单。

2.张贴选民名单公告。张贴公告应选择在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字迹要工整清晰,布置要庄严隆重,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要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

3.选民名单公告后,要及时组织选民阅看、审议,如发现有错登、漏登、重登情况的,要及时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纠正,然后再以选民名单补正公告的形式在选举日两天前予以公告。

4.在选举日前,对选民名单要再进行一次核查,如有迁入、迁出、死亡情况的,应予以补登或除名;如因特殊情况将原定选举日期推迟的,对推迟期间的增减变动的选民应予以补登或除名。

(二)公民的申诉及处理

如果公民对于公告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有两种处理方法:

1.公民可以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选举委员会对公民的申诉意见,应在3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如果选举委员会不抓紧时间及时处理申诉意见,就可能会影响一个公民选举权利的行使。

2.公民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申诉人对选举委员会的处理结果不服,可以在选举日的5日以前向选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在选举日以前作出判决,人民法院的判决为最后决定,当事人应当服从。即使对人民法院的判决不服,也不能再向上级人民法院上诉。

推荐和协商确定代表候选人

代表候选人的推荐,是代表选举程序中的关键环节,分为推荐初步代表候选人和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两个步骤。

一、推荐初步代表候选人

(一)推荐初步候选人的程序和方法

在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推荐阶段,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应及时把同级党政机关的代表候选人推荐到各选区。同时,要认真组织好各选区的选民广泛推荐候选人。

1.推荐代表候选人的程序:

(1)搞好宣传引导工作。

(2)按选区推荐产生代表候选人。

(3)采取书面形式推荐代表候选人。

(4)选区集中上报名单及相关材料。

(5)汇总形成初步代表候选人名单。

2.初步代表候选人名单的公告。在公告初步代表候选人时,应把握好以下两点:

(1)按姓名笔划公告。

(2)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截止时间。

二、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

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是选举程序中的关键步骤,其原则、程序和方法是:

(一)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应遵循的原则

1.差额确定原则。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三分之一至一倍,也就是说,如果某选区要选1名代表,代表候选人名额应为2名;如果要选2名代表,代表候选人可以为3名或4名;如果要选3名代表,代表候选人可以为4名、5名或6名。差额选举是保证选民更好地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代表的重要方式,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差额比例实行差额选举(具体差额比例在代表选举办法中规定),不实行差额选举是违法的。

2.民主集中制原则。凡依法定程序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名单,要经过选民充分酝酿讨论,由选区选举领导小组进行协商集中,按照较多数选民的意见,或者是经过预选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和理由,强迫选民违背自己的意愿确定某个人为正式代表候选人。

(二)正式代表候选人的确定程序和方法

根据选举法的规定,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的方式有两种:

1.反复协商确定法。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的重要程序,一般要经过几下几上,反复酝酿协商的过程。其方法是:

(1)反复酝酿讨论。选举委员会将全部初步候选人名单(包括有关情况介绍)在选区公告后,各选区应在选举委员会的指导下,由选区选举领导小组组织选民按选民小组对这个名单进行反复酝酿讨论、协商、比较、挑选。选区选举领导小组负责人(或选民小组长)先要向选民介绍本选区推荐的初步代表候选人的基本情况,讲清酝酿、讨论、协商的具体方法和要求,然后根据代表应具备的素质条件、结构和应选代表人数及差额要求,组织选民酝酿、讨论。与此同时,选区选举领导小组或县、乡两级选举工作机构也可将人大代表所担负的职责、应具备的素质条件等宣传材料印发至各选民,让选民对本选区推荐的初步代表候选人逐一对照比较作出评价。

(2)初步协商比较。在各选民小组酝酿、讨论和对初步代表候选人作出评价的基础上,选区选举领导小组召集由选区选举领导小组成员、选民小组长、选举骨干、选民代表等各方面人士参加的会议,一方面介绍各选民小组酝酿讨论产生的、为较多数选民所赞同的代表候选人的汇总情况,另一方面要根据选举委员会的要求,组织选民结合本选区的实际进行讨论和分析、比较,根据各选民小组多数选民的意见按照本选区应产生的正式代表候选人名额的要求,产生新一轮代表候选人(此人数应大于正式代表候选人人数,小于初步代表候选人人数)。

(3)再次比较协商。选区选举领导小组将初步协商出的代表候选人名单下发至各选民小组,再次征求选民的意见。先讨论产生哪一方面的代表比较合适,再协商出具体人选。然后由选民小组长将选民的意见收集整理汇总后,上报选区选举领导小组。

(4)按照较多数人的意见确定。选区选举领导小组将各选民小组的讨论、酝酿意见收集并进行汇总统计,按照较多数选民的意见,提出新一轮代表候选人名单,再交由各选民小组反复酝酿讨论,直到按本选区较多数选民的意见,产生出本选区的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并上报选举委员会予以审查和确定。

2.预选确定法。如果所推荐的候选人名额较多,经过选民几下几上的反复酝酿协商,仍不能对正式候选人形成较为一致的意见时,进行预选,并按照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出正式代表候选人。预选一般都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

在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中,用预选办法产生正式代表候选人的方法和步骤同正式投票选举时的程序相同,但时间可以大大缩短。一般程序为:

(1)预选的准备工作。初步代表候选人名单依法公告后,以选区确定预选的时间、地点、方式及参加预选的人员,随即广而告之。同时,根据本地的实际,制定“正式代表候选人预选办法”。

(2)召开预选大会。如果是选区全体选民参加预选的,则召开预选大会或设立投票站和流动票箱进行预选。预选中,不实行委托投票。如果是选民代表或选民小组代表参加预选的,则召开预选大会进行预选,预选中,不使用流动票箱,亦不实行委托投票。

预选大会由选举委员会批准的选举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或成员主持。主持人首先应如实向参加者介绍本选区推荐的初步代表候选人的情况,说明应产生正式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其次,按公告初步代表候选人的名单顺序安排每位候选人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简短陈述,向参加会议者介绍自己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该环节可以省略)。第三,按照与正式选举相同的方法、步骤、要求,进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当场宣布计票结果,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预选选票的式样与代表正式选举的选票相同。

(3)确认预选结果。预选产生的正式代表候选人,由选区上报选举委员会予以审查和确认。

3.正式代表候选人的报批。县、乡两级人大正式代表候选人确定后,选区要将人员名单分别呈报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审批,并要及时组织填写代表正式候选人登记表。

(三)正式代表候选人的公告

1.公告正式代表候选人的时间与内容。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确定后,选举委员会应在选举日的5日以前按选区予以公告。在公告正式候选人名单的同时公告正式代表候选人的其他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党派关系、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等。

2.公告正式代表候选人的注意事项。公告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时应注意,一是正式代表候选人姓名的排列顺序一般按姓名笔划的顺序排列;经过预选确定的,须按得票多少的顺序排列。二是要同时公告投票选举的时间和地点及投票方式。

3.代表候选人的登统工作。正式代表候选人产生后,选举委员会要及时进行登记造册和情况统计,为介绍代表候选人做好基础性准备。

三、介绍代表候选人

对代表候选人的介绍,包括对初步代表候选人的介绍和对正式代表候选人的介绍,这项工作要贯穿于整个代表候选人的推荐和投票选举代表前的各项过程中。

(一)向选举委员会介绍提名推荐候选人

推荐代表候选人的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选民应向选举委员会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这是初步代表候选人产生前推荐程序必须要做的工作。介绍的主要内容有提名所推荐候选人的个人经历、工作表现、议政水平和履职能力等。这些情况一方面应作为推荐初步代表候选人的理由,另一方面在选举委员会向选民介绍初步代表候选人或正式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时,可以作为参考。

(二)向选民介绍正式代表候选人

对初步代表候选人在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阶段已经作过介绍,在正式代表候选人确定后到投票选举日前对正式代表候选人再次作介绍,虽有些重复但更为重要。它不仅可以扩大正式代表候选人的知名度,而且还能使选民更加充分地了解和掌握正式代表候选人的情况,为选民作出判断、选择和决定如何投票奠定基础。因此,对正式代表候选人向选民的介绍在范围、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更深入、更细致、更具体。

1.介绍正式代表候选人应掌握的原则。介绍正式代表候选人涉及选举的公正性问题,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掌握平等、客观、公开的原则。

2.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时间安排。对正式代表候选人的介绍,应掌握在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公告后到选举日前一天这段时间内,在乡(镇),最好统一规定一个代表候选人的介绍日期,以便使县、乡两级选举工作机构进行统一协调、指导。对正式代表候选人的介绍,无论是选举委员会的介绍,还是其他推荐者的介绍,在选举日都必须一律停止。否则,将会影响到代表候选人的公正选举。

3.介绍代表候选人的主体。在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中,介绍代表候选人的主体包括选举委员会及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选民。

4.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方法。一般是:

(1)选举委员会的介绍。选举委员会对所有的正式代表候选人都要进行介绍。介绍的内容包括代表候选人的自然状况、个人简历、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等。介绍的方式,既可以在选民小组会议上介绍,也可在选民全体会议上介绍;既可以口头介绍,也可书面介绍,需要时也可登门介绍;还可以安排代表候选人在公开场合进行演讲介绍等。

对在本行政区域内但不在该选区的正式代表候选人(如选举委员会推荐的代表候选人人选),选举委员会应当将该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和表现向参选选区的选民介绍清楚,并尽量安排其与该选区的选民见面,使选民对其加深印象和了解。

(2)其他推荐者的介绍。推荐代表候选人的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选民对正式代表候选人的介绍,其内容、方式与选举委员会的介绍基本相同,目的都是为了让选民对代表候选人有一个更加充分的了解和认知。区别在于,他们是在选举委员会的组织安排下,分别介绍自己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这种介绍只在选民小组会议上进行,而不是在其他会议上进行。

(三)正式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程序

选举委员会要尽量安排所有的正式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并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的情况,如实回答选民的问题。

1.正式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方法。目前,从各地实践看,正式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活动的方法:一是召开见面会形式,安排正式代表候选人与全体选民或选民代表见面;二是正式代表候选人按照选举委员会的安排走访各选民小组;三是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亮相”。实践中,一般多采用见面会形式。

2.正式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的安排程序。一般按下述程序和方法进行:

(1)见面活动的时间安排。即正式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活动应在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公告之后、选举日之前,按选区进行。

(2)见面活动的决定。见面活动由选举委员会决定:一是决定见面方式,二是决定主持人。

(3)见面活动的有关事项的安排。即由主持人具体安排见面活动的时间、地点,并通知参加见面活动的人员。

(4)见面活动的形式和程序。正式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活动以会议形式进行的,按下述程序进行:

①选区选举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或选举委员会指派的工作人员主持见面活动。

②主持人简要阐述举行见面活动的意义,并介绍本选区提名推荐、酝酿协商或经预选确定的正式代表候选人的情况。

③主持人按照已公告的正式代表候选人的名单顺序,安排正式代表候选人在规定的时间内作个人陈述(如果时间允许,曾任上一届人大代表的候选人,应向选民作履行代表职务情况的报告,谈自己在过去一届代表选民所做的工作,谈如果继续当选有何打算。不是上一届人大代表的候选人则应作如果当选为人大代表后的就职表态性发言)。

④选民提问。

⑤主持人做总结发言。

⑥主持人宣布见面会结束。

第2篇:论村民自治选举程序的完善

【摘 要】“从价值到制度,程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由于没有完善的程序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下文简称《村组法》)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其实施状况不尽人意。为此,完善村民自治活动的程序性规定是有效实施《村组法》的重要举措。选举程序直接决定村委会的产生及其组成人员的民意基础,因此完善选举程序是推进村民自治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村民自治;选举程序;完善

一、当前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

1、浓厚的宗族意识影响选举的公平性

在当前的村委会选举中,许多村民宗族派性意识强烈,认为“自家人”当选总比“外姓人”好,家庭声望高,而且日后辦事较为方便。因此,在选举中,缺乏理性的根据来进行选择。同时,候选人也借这样的宗族意识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在本次调查的数据中,可以明显地反映这一问题。在总体样本中,村长姓氏为本村大姓的村庄占总体的85.42%。无论东部、西部还是中部,所调查的村庄村长姓氏为本村大姓的所占比例都超过80%。

2、村长候选人产生不民主问题

基层民主选举的倾向是村长候选人由村民提名产生,并且候选人有多名,在选举过程中存在着竞争机制。而实际情况则是,在调查中,16%的村庄中村长选举人只有一名。而关于候选人提名问题中,超过一半的村庄候选人不是由村民提名,而是由党支部或其他提名产生的。同时,在调查结果中发现,越富裕的地方,党支部或乡镇政府对候选人提名的干预更强,候选人产生方式越不民主。

3、存在严重的“贿选”问题

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许多地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贿选现象。其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形式是施予财物,以小恩小惠收买选民。有的上门拜访游说,“宣传自己”,笼络感情甚至搞空头许诺。在调查过程中,100份问卷中有84份中村长候选人有多名,其中有大多数村庄存在贿选情况,且主要形式为上门拜访游说,部分为以金钱等物质贿赂形式。

4、选举程序没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科学的选举程序不仅充分体现选民的意愿,而且能保证选举的有序和有效。但实践中,违反选举程序的行为常有发生。违反选举程序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是违反直接、差额、无记名的选举原则;其二是选民数、投票数及当选票数的计算不合法、不准确;其三是不依法产生候选人;其四是投票选举未依照法定程序举行。在投票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委托投票现象,其存在不科学性、不合理性:第一,作为一种政治权利,投票权利具有不可转让性;第二,委托投票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委托人投票权的实现;第三,更为严重的是,委托投票完全还可能成为部分人操纵选举的手段;第四,委托投票容易产生腐败,使有的人可以通过贿赂来购买代票权。

二、影响农村民主选举的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于村庄民主的影响是被讨论最多,也是进行实证检验最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候选人的财富水平是决定其能否当选的一大重要因素,绝大多数的村长都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调查的村庄中,村长的家庭财富积累为村中中等偏上甚至是村中最富裕家庭之一的占到所有样本中的80%以上,同时从数据中也发现,越富裕的地区,这种现象越普遍,东部比中部及西部更普遍。

2、权力因素

首先,乡镇行政权力干预农村自治。乡镇政府混淆乡村关系,插手乡村基层选举。在选举工作中乡镇政府通过下达各种指标、任务来插手基层选举。更有甚者,在选举工作中个别地方乡镇政府根本就不通过村委会选举这一环节,来直接任命村委会领导班子,极大的损害了村民的合法权利。同时,村长的权力基础也带动了经济发展,这一点可以从村长的任期上看出。调查样本中,村长任职年限在5年以上(包括5年)的占到62.5%,最低任期都不低于3年。村长的权力,带动了其自身的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又决定了其在新一届的选举中胜出,如此循环,导致很多村庄的村长任期甚至达到10年以上之久。

3、制度因素

首先,中央立法不成熟、不健全。中央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村委会选举法。其次,地方建制不均衡、不精细。在国家法律颁布以后,地方政府最为直接地决定着民主选举的运作及其命运。最后,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第一,监督制度不完善。第二,选举后的后续保障机制不完善。

4、政治文化因素

文化孕育着制度。特定的文化产生特定的制度纵观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实践中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无一不与当前村民缺少民主观念或民主观念不足有关,也就是说,当前农村社会缺少与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有效运行相适应的民主观念、民主意识。

三、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完善措施

1、明确选举委员会成员资格

一个能够获得村民信任的选举机构是保障村委会选举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如果村民对选举机构的正当性产生怀疑,无论多么公平的选举结果都会受到质疑。《村组法》颁布之前,主持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机构主要是村委会和党支部,也有的地方规定由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领导小组主持(有的地方甚至根本就不存在选举机构)。从理论上看,这些规定或多或少地背离了自然公正原则,不能充分体现选举组织的独立性与公正性。鉴于此,《村组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由村民会议或者各村民小组推选产生”。这一规定的成功之处在于:一是明确规定了村民选举委员会是选举村民委员会的法定机构,其他个人或者组织不得介入、干涉、侵害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工作。这是《村组法》对村民委员会选举程序的重大完善。二是明确规定了选举委员会的产生程序,即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各村民小组会议推选产生。但笔者认为,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的资格与代表性也应该在选举委员会的产生程序中做出规定,在成员的代表性上要对弱势群体进行制度倾斜。而且,诸如男女平等等原则性的规定要落到实处,比如规定选举委员会成员中应有一定比例的女性代表。

2、确定选举方案

选举活动中,制定选举方案是选举委员会的首要职能。所谓的选举方案是指选举委员会在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对选举程序的各个具体环节(主要包括选民登记、候选人的提名、选举地点和时间等)做出合理的时间与空间安排。选举方案关系到选举能否顺利、公正地进行,因此选举委员会在制定选举方案后,应以适当的方式迅速向全体村民公布。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若村民对选举方案无任何建议与异议,选举方案便最终确定。如果村民对选举方案有建议与异议,则其有权在法定的期间内向选举委员会提出并说明理由。选举委员会对村民的建议或意见必须书面做出答复,村民若不同意选举委员会的解释或者改变方案的决定,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村民在选举委员会产生之后,选举活动举行之前就已经参与到选举活动中,既可以监督选举委员会的选举组织工作,充分體现程序的沟通与对话功能,也可以提高村民的积极性,有效保障选举活动的顺利进行。鉴于此,笔者认为《村组法》可以做出如下规定:“选举委员会产生之后应该制定选举方案,在选举方案公布之日起15日内,村民对选举方案若无意见或建议,该方案即为有效方案。”

3、建立选民登记异议制度

当选举方案最终确定后,选举应该进入选民登记阶段,选民登记的方案一般由选举方案规定。一般说来,选民登记有两种方法:一是设立登记站,村民自主到设置在各村民小组的登记站登记;二是上门登记,由选民登记员到各家各户逐一登记选民。但无论哪种登记办法,都必须造册登记。《村组法》第十四条规定“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名单应当在选举日的二十日前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公布。”上述规定也有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时间上,该条用未来时间确定现在时间,即用选举日来确定选民公布的时间,违背了时间先后的逻辑顺序。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规定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例如,在选举日二十日之前公布选举名单,若村民对选举名单提出异议,而在选举日到来之时异议又无法得到圆满解决,这时就会处于两难境地,即要么是不能圆满解决异议,按照预定的选举日进行选举,更何况《村组法》也没有明确地规定必须解决村民对选举名单的异议,要么是推迟预定的选举日期,等到异议解决后再择日进行选举。二是没有明确村民对选举名单提出异议的期间。选举宣传发动工作是对村民进行选举教育、选举动员的活动。在选民登记期间选举委员会应该发动村民积极参加选举。宣传发动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让村民了解、掌握选举的技能技巧、重要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尽量让村民了解选举的社会意义以及本次选举的日程安排。对村民的选举教育可以采取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村民的异议、建议要认真、及时地解答。在解决村民异议的同时,对其他村民也起到间接教育的作用。因此,认真对待村民在选举过程中的异议与建议,具有重要的民主意义。笔者认为,村民民主意识与民主技能的提高,主要是在提出异议与解决异议的过程中完成的。没有任何“异议”的选举,要么是村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不高,要么是村民的民主技能不高。基于上述理由,建议把《村组法》第十四条第二款修改为:“选举委员会按照确定的选举方案进行选民登记并公布选民登记的名单,若15日内村民对选举名单无异议,名单即为有效。若村民对选民名单有异议,选举委员会必须予以书面解释。选举委员会在选民登记和选民名单公布期间应该向村民宣传、介绍本次选举的相关事宜,发动、教育村民积极参加选举。”由于农村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外出打工的村民比例逐渐攀升,如何保证外出村民的选举权是选举委员会在选民登记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由于不同地方人口流动程度存在差异,《村组法》对此不能也不应该做出详细的规定。在实践中,有些地方的选举委员会把选民名单分为外出选民和非外出选民两个栏目,对于外出选民选举委员会通过邮寄选票的方式保障其选举权的行使。这种方式值得借鉴,但是可能违反秘密选举的原则。也有些地方通过委托投票的方式来保障外出选民选举权的行使,但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某些宗族或者个人左右选票的局面,因此对这种方法应该持谨慎的态度。

4、健全正式候选人产生机制

从自治的过程看,选举是纵向民主的起点,而选举模式的划分则取决于候选人的提名方式和确定方式。如果候选人的提名方式与确定方式不民主,那么整个选举就失去了意义。可见,候选人的确定方式将决定着选举能否真正体现民主、表达民主,能否保证自己所信赖的、合乎条件的人顺利成为候选人。如果候选人产生的方式不民主,无论其他选举程序设计的多么合理,也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村组法》第十五条规定“由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村民委员会候选人”。可见,村民委员会候选人的提名权在有选举权的村民个人手里,而不是在其他组织手里,这就在法律上排除了其他提名候选人的方式,如“协商”、“上级指定”、“组织提名”。有学者认为这一规定确立了海选模式,但问题在于《村组法》并没有明确规定村民如何提名候选人。一般说来,村民提名候选人的方式有三种:一是有选举权的村民单独提名;二是一定数量的村民联合提名;三是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产生候选人。

5、规范选举大会现场

第一,清点参加会议的人数。《村组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只有过半数的有选举权的村民投票,选举才有效。因此,只有参加选举大会并投票的选民占到全体有选举权的村民的半数以上,才能召开选举大会,否则,选举不能进行。因此,选举委员

会必须在投票前,清点参加选举大会的人数,超过半数才能投票。

第二,设立发票、验票处。因为法律和地方性法规规定,收回的选票数等于或者少于发出的选票数,本次选举有效。根据这一规定,发票、验票处工作人员核实选民证、委托证,与选民登记册核对无误后,在选民证、委托证上做出标记,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第三,设立秘密写票处。在选举现场保证选民不受干扰,充分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填写选票,是实现选举公正、公平的重要环节。在中国,没有设立秘密写票处的传统,习惯于在选举大会会场当场公开写票。这种写票方式,很难反映选民的真实意愿,选民或迫于某种压力,或碍于情面,而违心地“随大流”,结果使选举的民主性大打折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选举程序直接决定村委会的产生及其组成人员的民意基础,因此完善选举程序是推进村民自治的关键环节。鉴于

此,《村组法》应该在程序上进一步明确选举委员会成员的资格,确定科学的选举方案,建立选民登记异议制度,健全正式候选人产生机制,规范选举大会现场,只有完善农村民主选举制度才能推动了我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娣.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3).

[2]周作翰,郑自立.我国弱势群体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政策选择[J].深圳大学学报,2010,(6).

[3]吕小莉.农村基层民主选举遭遇困境的根源探讨[J].农村观察,2011,(03).

[4]王海胜.当代中国村民自治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1:(05).

作者:林来宏

第3篇:党总支换届选举程序

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结合我校基层党组织实际情况,现将党总支换届选举工作的有关程序说明如下:

一、准备工作:

1、党总支组织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以及校党委的有关规定。

2、党总支召开党总支(扩大)会议,研究确定委员会组成原则、委员名额、差额比例及选举办法。总支委员一般由7或9人组成,其中,书记、副书记的职数按校党委所确定的职数执行;委员会的组成要考虑工作需要和结构合理原则,党员行政主要负责人一般应进入委员会;委员会候选人的差额一般不少于应选人数的20%。

3、党总支布置委员候选人提名工作(二上二下)。

4、党总支讨论起草工作报告,重点总结近一年来的总支工作。

5、在选举前党总支须上报党委的材料:

(1) 关于党总支换届选举的请示;

(2) 总支工作报告;

(3) 党总支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登记表;

(4) 党员大会议程;

(5) 选举办法

其中第(1)项须提前一个月报,第(2)至(5)项须提前两周报。

二、党员大会及换届选举

1、由上届党总支书记向大会做工作报告。

2、由主持人主持大会选举。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方可进行选举。

3、主持人以候选人预备人选的姓氏笔画为序,介绍基本情况,并对选举人提出的询问做出答复。如没有什么问题,对候选人预备人选表决通过(过半数),进行正常选举。

4、主持人提名监票人和计票人,由大会表决通过。注意候选人不能作为监票人和计票人,计票人在监票人的监督下进行工作。

5、主持人向大会宣读选举办法并由大会表决通过后,由监票人主持选举工作。

6、选举结束后,监票人向选举人报告选举情况,包括发出选票数、收回选票数、有效票数等,并以得票多少为序报告被选举人得票情况。

7、主持人按照姓氏笔画顺序向大会宣布当选人名单。

三、总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党员大会结束后,党总支应及时召开新一届党总支全委会议,等额选举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并明确各总支委员的分工。委员分工应考虑组织、宣传、统战、纪检、青年、保卫等工作。另外,党总支应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党务干事。

2、党总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结束后,应及时将选举结果报告单、当选人员名单及各委员分工情况等报校党委批复。

第4篇: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程序(推荐)

党总支、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程序

(1)请示报告。党总支向党委提交召开党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的请示。请示的内容为:换届选举工作的时间安排;委员名额及差额比例;支部分布情况及提名推荐候选人。

(2)党委审查批复。党委对党总支、党支部委员候选人进行审查,并批复。

(3)组织发动。各党总支、党支部认真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和党内选举有关文件,教育广大党员进一步明确党员的义务、权利、党员干部的标准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参加选举工作。

(4)起草工作报告。回顾总结上届委员会工作,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情况的报告。

(5)筹备召开党员大会。拟定会议议程,制定选举办法;印制选票,准备票箱。候选人排名以姓氏笔划为序,选票还应列出同应选名额相等的空格。

(6)召开党员大会。

首先,党总支书记报告上届委员会工作,党员按支部分组讨论工作报告,并通过工作报告。

其次,进行大会选举(党总支)。选举程序为:①报告到会人数,是否达到会议有效人数,其中有选举权人数。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方可进行选举。②通过选举办法;③介绍候选人基本情况,通过候选人名单;④通过监票人名单,宣布计票人名单;⑤当众检查和封闭票箱;⑥分发选票,说明填写选票注意事项;⑦有选举权的党员填写选票,投票;⑧计票。候选人获得的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人数的半数为当选;如果得票超过半数的候选人多于应选名额时,以得票多少为序取足应选名额;如果候选人得票数相等不能确定谁当选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重新投票,以得票多者为当选;如果得票超过半数的候选人少于应选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可以从未当选的得票多的候选人中按照差额比例重新选举产生,如果接近应选名额,也可以减少名额,不再进行选举。当选的委员名单按得票多少为序排列。⑨报告选举结果。支部委员选举参照党总支标准,分支部进行。

(7)召开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确定书记,确定各委员职责。 (8)党委审查批复。新一届党总支、党支部以书面形式向党委报告党员大会选举情况、选举结果,以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选举情况及结果,书记和委员分工情况。党委审查后发文批复。

第5篇:成立党总支、支部及选举委员程序

机关工委设立机关党总支部程序

机关党支部党员50人以上的,设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党员不足50人的,因工作需要,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也可以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其程序:

一、上报建立党总支部的请示。党支部将成立党总支部的请示报机关工委,内容包括名称、人员数量等情况,现有正式党员、预备党员数量,建立党总支部的依据和理由,党总支部组成人员和委员设置方案等。经党支部研究同意后,报机关工委。

二、批复后党总支召开党员大会,以举手选举或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总支部委员会。(如差额选举,差额为应选人数的百分之20%)。

三、召开党总支部委员会选举产生党总支部书记、副书记,并对委员进行分工。

四、向机关工委报告选举结果。内容:选举党的总支委员会的依据;党员情况、候选人名额与应选人名额差情况、选举结果等:总支书记、副书记名单以及委员分工情况。

五、机关工委批复后,党总支开始工作。

建立党支部的条件

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机关单位,并且党组织关系在现所在单位或能够转入的。

建立党支部的程序

1、向上级党组织上报申请建立党支部的请示。请示的内容一般包括:建立单位的工作性质、人员数量等简要情况;现有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的数量,建立党支部的依据和理由;党支部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和委员设置方案等。

2、上级党组织批准建立党支部后,召开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支部委员会。

3、选举产生的党支部委员会,召开第一次支部委员会议,对经上级党组织同意的书记、副书记候选人进行选举,并对委员进行分工。如果党员人数较少,可只设书记,也可以设正、副书记,正、副书记通过全体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

4、向上级党组织上报选举结果的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支部党员大会选举结果,党支部委员会选举结果以及党支部委员的分工情况。

5、上级党组织批复。机关党支部正式成立。

党支部(总支)选举大会程序

一、宣布开会,清点到会人数和确认与会人员选举资格。召开党员大会的,到会有选举权党员人数应超过党支部(总支)有选举权党员总人数的4/5(含4/5)。

二、通过选举办法。

三、通过选举监票、计票工作人员名单。

四、宣布党(总)支部委员正式候选人名单。

五、举手选举或投票选举(分发、填写选票,进行投票、开票、计票等)。

六、宣布党(总)支部委员当选人名单。

七、召开第一次党支部(总支)委员会,选举产生党支部(总支)委员会书记。

八、新当选的(总)支部书记作表态发言。

第6篇:村党总支换届选举办法

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办法(提交2006年8月3日召开的全体党员会议表决通过)

一、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制定本选举办法。本办法经中共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党工委原则审定,提交全体党员会议表决通过。

二、经街道党工委批准,本次党员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党总支部委员会委员5名。

选举的组织工作由街道党工委和村党总支部委员会共同主持。

三、会议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和差额选举办法进行选举。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有关规定,新一届村党总支部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产生,采用全体党员直接民主推荐,村民代表对推荐出的委员候选人投信任票,村党总支根据新一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委员任职条件和党员推荐票、村民代表信任票数确定委员候选人(含差额)。经街道党工委考察预审,提交全体党员会议酝酿讨论。村党总支部委员会根据多数党员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提交会议进行选举。

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新一届村党总支部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应多于应选人数,即必须按照差额人数不少于10的比例确定。因此,本村新一届党总支部委员会委员候选人为6名,选举产生委员5名。

候选人名单按姓氏笔划为序排列。

四、本次投票选举使用一张选票,一次投票,一次宣布选举结果。

五、会议选举时,参与选举的党员必须超过应到会有选举权党员的80,选举可以进行。收回的选票等于或少于发出的选票,选举有效。收回的选票多于发出的选票,选举无效,应重新进行选举。

六、选举要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愿。每个党员有权对选票中的任何候选人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对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也可以另选他人。如果同意某候选人,就在其姓名的上方空格内画“○”;如不同意某候选人就不划任何符号;如另选他人,则在空格内写上所要选的人的姓名,并在其上方空格内画“○”,但总“○”数不得超过应选人数。每一张选票所选人数等于或少于规定应选名额的有效,多于规定应选名额的无效。

七、选举时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票。字迹清楚,符号准确。

八、每一候选人的得票数,应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党员的半数才能当选。如得票超过半数的候选人多于应选人数时,以得票多少顺序取足应选名额;如果有两个以上候选人虽得票超过半数,但因得票相等而无法确定人选时,应就得票数相等的候选人进行重选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如获得半数以上赞成票的候选人不足应选名额时,应对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对不足名额另行选举时,候选人应当从未当选的得票多的候选人中确定。

委员不足名额是否进行补足选举,由街道党工委和村党总支协商确定。

九、会议选举时,会场设票箱1只。选票填写后,选举工作人员和主持会议有选举权的党员先投票,然后由其他党员按座位依次投票。

十、大会选举设监票人2名,负责对选举全过程进行监督。监票人从不是候选人的党员中推选,经党员大会举手表决通过。

大会选举设计票员6名,从不是候选人的党员中推选,经党员大会举手表决通过。计票员在监票人领导下开展工作。

十一、本选举办法,经街道党工委审议,提交全体党员会议表决通过后生效。

第7篇:党总支换届选举情况报告

根据市委都文[2008]47号《关于做好市直机关和企事业党组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在局党总支换届选举工作中,精心准备,严肃认真,规范程序,选举出程仁贵同志为党总支书记,韦明东、刘名芳同志为党总支委员。现将选举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9月20日,我局成立了选举委员会,机关党委成员、各支部负责人为选举委员会成员,并制定了《市粮食局机关党委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上报到机关工委。9月22日,选举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传达了市委文件、市直机关工委的批复。党组书记、局长韦明东同志对我局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各支部也召开了党员会议,将选举精神传达到全体党员。同时对外地党员电话联系,确保了党员人人知晓。

我局严格党总支领导班子职数、职位设置及任职资格和条件,认真贯彻落实换届选举工作的基本原则。考虑到粮食局的工作实际,局党组书记韦明东同志提出不再兼任总支书记,局党组一致同意,并提出要求,按照政治素质好、大局意识强、群众公信度和满意度高的标准在党员中广泛进行宣传和引导,民主酝酿候选人。

10月16日,我局按期按程序进行了换届选举,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局党总支领导班子。选举结果除当场公布外,还通过政务公开栏公示了一个星期,公开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公示后群众无异议。

新选书记xx同志,男,1956年10月出生,汉族,中专文化程度,1977年9月参加工作,1992年6月入党,原任局机关党支部委员,现任局财务统计科科长。

xx同志政治素质高,党性观念强,能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和协助抓好机关党支部工作,对基层党建工作较为熟悉;大局意识和工作能力较强,在粮食干部职工中公信度和满意度较高,能创新性的开展财务管理和粮食行业统计,2004年被省人事厅、省粮食局评为全省粮食系统先进工作者,考核均在称职以上,其中1995-1997年公务员考核为优秀。该同志原则性强,认真履行财务纪律,做到廉洁自律,无违犯纪律的现象发生。

第8篇:***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主持词

各位党员: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学校党委关于做好各总支换届选举工作的要求,举行机关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投票选举新一届机关总支委员会成员。 (第一步)首先向大会报告参加选举的人数。机关党总支本次换届选举大会有选举权的党员共109名,实到() 名。有选举权的党员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会议有效,可以开会。选举大会开始。 (第二步)今天大会的主要议程是:

1.上届委员会工作报告,提请大会进行审议;

2.党费收缴使用情况报告,提请大会进行审议;

3.选举新一届总支委员会委员。

最后请党委许书记作重要讲话。 (第三步)现在请上届机关党总支书记刘燕鹏同志代表上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工作,提请大会审议……报告结束,请大会审议,有不同意见或建议的请举手,(……注意全场),没有意见就鼓掌通过。

(第四步)现在请上届党总支纪检委员盛中民同志作党费收缴使用情况报告,提请大会审议……。报告结束,请大会审议,有不同意见或建议的请举手,(……注意全场),没有意见就鼓掌通过。 (第五步)现在进入选举程序

1.首先通过《总支换届选举办法》,宣读《办法》,(……读完之后)提请大会审议,有不同意见或建议的请举手,(……注意全场),没有意见就鼓掌通过。

2.现在介绍候选人基本情况。

下一届总支委员候选人,经过各党支部提名推荐,上届总支委员会集体研究,报请学校党委同意。候选人9名,具体如下……

3.推荐并通过监票人,计票人。

按照监票人、计票人不是上届委员、不是候选人的规定下,现提议范本耀同志为监票人,负责对选举全程监督;***、***同志为计票人,负责统计票数,提请大会审议,有不同意见和建议的请举手,(……注意全场)没有意见就鼓掌通过。

4.请监票人当场出示并检查票箱,计票人员清点人数,分发选票。请注意选票填写事项(……选票下方)。

5.请大家填写选票,并按顺序投票,监票人、计票人和主持人先投票。

6.请监票人当场打开票箱,监票人和计票人当场清点收回的选票数。请监票人宣布收回的选票数、有效票数、废票数,到会参加大会有选举权的党员人,实发选票张,收回选票张(其中有效票张、废票张),收回的选票数量等于或者少于发出的选票数量,本次选举有效。

7.请计票人在监票人监督下当场计票,请参会人员不要离会。

8.请监票人向大会报告各被选举人(候选人和另选人)的得票情况。监票人宣读得票统计单:***同志得票张、***同志得票张……

9.(主持人)根据选举办法,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选举办法,、、、、、、、同志当选新一届党总支委员(当选名单需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后生效)。(根据得票统计单和按姓氏笔画) (第六步)接下来,请学校党委*书记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谢谢许书记,今天的选举大会到此结束,请新一届机关总支委员留下,监票人和计票人也请稍留一会。

注意事项:

一、重新选举情况:

1.收回的选票多于发出选票,选举无效,必须重新选举(计票人注意)

2.若多于7人超过半数,后几名相同票数,不能判定谁当选时,应把获得相同票数的被选人用第二套选票,再行选举,得赞成票多者当选;

3.若不满7个超过半数,不足的名额在未过半数的候选人中重新选举,也可减少名额(即新一届委员会不满7人组成),不再选举。

二、选举结束后上交组织部材料2份:

1.选举结果(盖章、监票人计票人签名)

2.工作报告(盖章)

新当选的全体委员举行第一次全委会(议程)

1、通过(推荐)监票人,宣布计票人;

2、宣布书记候选人名单;

3、分发选票,填写选票,收回选票,计票;

4、监票人分别报告书记和另选他人得票情况;

5、主持人宣布书记当选人姓名;

6、整理会议材料,并做好归档存档工作。

上一篇:古汉语的词类活用下一篇:区政务公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