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会年鉴

2022-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红十字会年鉴

《中国文学研究年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研究年鉴》编辑委员会编纂的《中国文学研究年鉴》(一九八一年),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文学研究专业年鉴。全书设有七个大栏目,共一百一十余万字。全书侧重学术性,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一九八○年我国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的新成果、新资料以及文学研究和创作发展中提出的新问题。书中包括“研究概况”、“创作概况”、“研究论文选辑”、“文学纪事”、“文献”、“重要会议及学术活动”、“资料”等栏目。这部年鉴今后将每年陆续出版。

作者:田 明

第2篇:中国高校年鉴研究的现状、问题及方向

摘要:中国高校年鉴起步晚,编纂工作发展快,但研究薄弱。新編年鉴较早出现的是1986年的《湖南大学年鉴》。20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编撰年鉴,到现在,全国已有超过两百家高校正式编纂出版年鉴。三十年来,高校年鉴在质与量上不断发展,但关于高校年鉴的研究却明显不足。特别是,高校年鉴研究水平同高校与日俱增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不相匹配, 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理论需求与创新要求不相适应, 年鉴研究队伍专业化不够,研究对象与内容单一固化等。因而,高校年鉴的研究方向是:切实提升年鉴研究意识,创新研究视角,壮大专业队伍,通过强化研究,为年鉴发展提供理论和实务指导,促使高校年鉴发挥好资政、育人和文化传播作用。

关键词:高校年鉴;大学年鉴;综述;年鉴人才;年鉴编纂

高校年鉴是高校如实记载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合作等各方面重要工作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汇编,是研究高校办学实践和发展非常重要的第一手综合工具书。新中国新编高校年鉴编撰起步并不早。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出版年鉴不超过100种,其中几乎没有高校年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高校才开始陆续编撰年鉴。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新编年鉴较早出现的是1986年的《湖南大学年鉴》。其后,有1987年的《浙江大学年鉴》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年鉴》等少数高校年鉴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高校陆续开始编撰年鉴。到现在,全国已有超过200家高校正式编纂出版年鉴。三十年来,高校年鉴在质与量上不断发展,愈益呈现繁荣景象,但目前高校年鉴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针对高校年鉴的高水平学术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一、高校年鉴研究的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掀起“年鉴热”以来,国内高校开始陆续编修年鉴,经历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期到21世纪的稳定发展期,高校年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年鉴数量不断上升,现阶段编纂年鉴的学校有250余所,其中112所“211”(含“985”)高校中已有102所纂有学校年鉴。①目前被知网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高校年鉴共有43种,470卷。年鉴质量也取得一定进步,从形式到内容都日益规范、系统、完备。初期的高校年鉴框架、条目、内容都相对简单,体例也不尽规范。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高校年鉴框架设计更科学合理,结构层次更为明晰,专题性条目增多,内容更为详实,信息量逐年增大,愈益注重细节和质量。然而,每个学校编纂历史长短不一,每个学校支持重视程度不一,每个学校发育成长阶段不一,高校年鉴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随着高校年鉴编纂工作的持续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也陆续出现。

(一)高校年鉴研究情况概述

有研究指出,最早专题研究高校年鉴的中文文献始见于20世纪90年代,至2011年我国学者发表的高校年鉴研究论文共计41篇。[1]时至今日,已有101篇(已去重)关于高校年鉴的研究论文。从2012年至今,共计增加60篇,其中35篇为2016年12月“中国高校年鉴发展与现状论坛暨纪念中国新编高校年鉴30周年研讨会”上发表的会议论文,其研究深度及总体质量较此前有很大提升。2016年12月,北京大学联合北京市教委、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地方志学会年鉴研究会,在北京大学举办了“中国高校年鉴发展与现状论坛暨纪念中国新编高校年鉴30周年研讨会”。 这次会议意义重大,可以说是“新时期中国高校年鉴事业的一次开创性盛会,是近30年以来,高校年鉴编撰工作从各校单打独干,走向行业协同研究的一个转折性会议,是今后中国年鉴研究进行学术史回顾时不可绕过的一个标志性会议”。②与会成员形成了深刻的“年鉴意识”,包括历史意识、收藏意识和研究意识,同时也谈到了当前高校年鉴的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市场利用意识。然而,目前关于高校年鉴研究的综述仅有2012年发表的一篇,此次研讨会有一篇论文对此有所论及,但只是简述,尚未系统分析。时逾四年多,高校年鉴研究较之前取得更大进展。分析研究现状,探究未来研究方向和空间,为高校年鉴研究者和工作者资以借鉴,实属必要。

(二)高校年鉴研究的阶段特征

有研究者将高校年鉴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探索认知”阶段(1995-2004年)、“广泛深入”阶段(2005-2009年)、“细化研究”和“广泛深入”并行阶段(2010年至今)。第一阶段,学者结合高校年鉴编纂实务,介绍对高校年鉴的定义、特点、作用、编纂程序与原则的认识。第二阶段则开始对高校年鉴的现状、问题、创新、规范等进行研究。第三阶段,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增加了细节方面的研究。总体来看,高校年鉴研究的第一阶段,开始建立对高校年鉴的定性认识,尚属初步的探索阶段;第二阶段转而立足现实,探寻年鉴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而第三阶段,寻求进一步深入和转型。从2012年至今,相关研究取得进一步发展,这一阶段的研究覆盖面更广,主题更多元化,进入了重质量、多视角研究阶段。其一,主题多元化。在继续原有研究范畴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主题的研究。该阶段涉及的主题有:关于高校年鉴的定位、体例、框架设计、编纂方法、规范性,高校年鉴现状、问题与对策,关于国内外高校年鉴,关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年鉴工作等研究。此外,还有关于高校年鉴与文化建设、高校管理、信息公开、新闻宣传等方面关系的研究。其二,视野开阔,宏观微观、横向纵向研究并存。宏观层面,有高校定位与发展的研究,微观层面,则有诸多细节研究。其细化的层面更为深入,如对条目编纂,框架设计,特载、专文、大事记编撰,审校制度等的研究。同时,研究目光不仅仅聚焦于中国内地高校年鉴,更是放眼港台、国外高校的年鉴。这一阶段甚至出现对比研究与跨领域研究,如高校年鉴框架和条目对比研究,与文化建设、新闻宣传等结合的研究。

二、高校年鉴研究的问题及未来方向

高校年鉴研究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总体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年鉴工作需要。

(一)现有研究之不足

一是與高校与日俱增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不相匹配。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与科研优势。然而,这些优势在目前高校年鉴研究中未得到充分发挥,研究力量依然薄弱,研究热情始终不高,研究成果参差不齐。在中国高校中,年鉴的编辑队伍并没有职业化,各校年鉴编辑部一般没有专职年鉴编辑人员,多由信息统计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兼职完成。高校的年鉴编辑部大多设在学校办公室,少数设在学校档案馆或者校史馆。供稿人员为学校所属各部门或单位的一般工作人员,虽然一般会要求部门负责人对所提供内容进行审核,但重视程度因人而异,供稿质量普遍不高。与之相对应的是,目前高校中没有专门从事高校年鉴发展研究的专门人员,研究主体多为上述编纂工作者,其中不乏优秀者,但大部分虽拥有实务经验,却不一定具备相关理论和专业背景,其研究成果多为工作总结或心得体会,研究热情也未充分激发,缺乏将研究工作深入推进的动力。现有研究总体深入性不够,学术性不强,研究重点集中在对高校年鉴的认识与建议及编纂实务等层面,其深度、理论高度和学术性价值远远不够,质量参差不齐,真正优质的论文仍在少数,而研究高校年鉴的个人专著目前仅有一本。[2]可见,高校年鉴研究与高校与日俱增的人才和科研优势并不匹配。

二是与高校年鉴发展日益增长的理论需求与创新要求不相适应。高校年鉴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需要理论指导和新鲜血液的注入,打破发展瓶颈,以创新机制驱动质量提升。然而,目前关于高校年鉴的理论研究依然不够,研究成果多为编纂实务方面的工作总结,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却不具备较高的指导意义,理论高度亟待提升。与此同时,理论与实务研究成果的应用意识依然薄弱,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可能被束之高阁,并未落实到高校年鉴的发展建设上来。而且,研究论文角度固化、观点趋同的问题时有出现,研究成果创新性不足。国内有些高校在具体落实年鉴编纂的过程中,“新”与“特”的原则只停留在口头上,年鉴形式与内容的程式化和官样化痕迹明显。与之相应,针对这种高校年鉴的研究,其视角与内容也逐渐单一固化。虽然近几年研究主题与视角趋向多元,但仍集中在高校年鉴的作用、编纂工作方法与程序、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视角不够广,选题不够新,对比研究也较少(目前仅有两篇)。而研究成果在内容与观点上时有趋同,如有些成果在编纂原则、方法和建议等方面观点大同小异。可见,现有研究尚不能满足高校年鉴日益发展的需要。

(二)未来研究之方向

高校年鉴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课题,目前仍有较大研究发展空间,未来研究可关注以下几方面。

其一,加强理论与创新性研究。加大人才和科研资源向高校年鉴倾斜的力度,发展出专门从事高校年鉴研究的专业研究人员。增加理论研究的比重,从年鉴学、辞书学、编辑学、目录学、图书馆学等不同角度探索高校年鉴研究理论,确保高校年鉴工作有理论的指导。注重创新性研究,可从视角创新、形式创新、内容观点创新等方面展开,打破传统固有的研究模式,改变局限的研究视阈,不仅仅就高校年鉴的编纂工作谈高校年鉴,还应持续挖掘视角的广度与深度。而在其内容创新上,尤其需要在年鉴研究与年鉴编纂工作上同时发力。鉴于国内有些高校年鉴形式与内容趋于程式化和官样化,与之相应的高校年鉴编纂研究也略显单调,未来研究可针对高校年鉴编纂工作的这一现状和问题寻找突破途径,为高校年鉴编纂在建立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机制上提供可行性建议。

其二,细化研究和对比、合作研究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就现有研究状况而言,首先可细化的研究方向仍有不少,如关于编纂体例、条目、内容、要件等各方面的细化研究。高校年鉴工作现状研究也不失为可挖掘的方向,如针对某一区域高校年鉴的历史变迁、发展现状、特征的研究。其次需增强多方面对比研究,如高校年鉴的中外对比、横向与纵向对比,其中又包括国内外高校年鉴对比,不同地域或时期的高校年鉴对比及年鉴相关内容与要素对比。同时,注重跨领域、跨学科研究,如高校年鉴与文化建设、新闻宣传等领域结合的研究,开展年鉴学与教育学、信息情报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合作研究。再次可增强协作研究,搭建相关高校年鉴研究交流合作平台,打破原来各自独立、单打独干的研究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与合作互利。

其三, 强化研究应用。高校年鉴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尚有欠缺,亟待加强。研究者需强化研究应用意识,以研究应用为指向,确定研究对象与选题,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实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确保研究成果可转化、有成效,能够运用到高校年鉴发展工作的实践中。年鉴工作者同样需强化研究应用观念,尤其注重践行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应用,确保将建设性建议与发展对策落到实处,提升高校年鉴质量,促进高校历史研究与未来人才培养发展。

总之,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前进和高校年鉴的不断发展,高校年鉴研究也与之相对应地不断向前推进,日益成为国内年鉴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关注点。高校年鉴研究意义重大,前景广阔。任何一所高校的发展,都有很多值得总结和记载的办学实践与经验。而高校年鉴刚好又是所有这些实践与经验最真实、最直接的体现。借鉴一段时期内的高等教育发展,特别具体到某一所大学的发展,高校年鉴和高校年鉴研究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高校年鉴研究会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

注释:

①见徐彦红、刘江霞:《基于现状分析的高校年鉴编纂情况述评》,中国高校年鉴发展与现状论坛暨纪念中国新编高校年鉴3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2016年12月,第105页。

②作者当时代表湖南大学参加了这次会议,介绍了湖南大学从1986年开始三十年不断线的年鉴编纂历史,提出新中国新编高校年鉴最早出现是1986年的《湖南大学年鉴》。作者在论坛学术总结大会发言时提出这一事实与观点,得到与会代表一致认同。

参考文献:

[1]刘志军,王丹丹.高校年鉴研究:国内研究进展与文献综述[J].黑龙江史志,2012(14).

[2]张颖,史志远,王国宁.高等学校年鉴编纂研究[M].山东友谊出版社,2009.

作者:黄梓根 何旭

第3篇:《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01》新闻教育的探讨

【摘要】《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是第一部记录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历史与现实的著作,自它2016年出版首发便在业内引起轰动。我们可以从这本巨作中了解全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近百年间的高低起伏,同时立足于现实,展现当前新闻传播院系的发展与成果展示。总体来说,它是一部具有资料性、权威性、及时性的著作,堪比一部极具史学价值的工具书。本文就从《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的基本内容、研究维度以及还需完善之处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新闻教育

在互联网的时代,新闻传播教育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才会引领时代潮流,彰显出自身的意义与价值。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立足于历史情况,基于历史已有的特点与不足进行改革创新。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但在《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未出版之前,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大多是零零星星的,没有相对完整的一套体系,对新闻教育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说,《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为我国新闻教育发展提供了夯实的资料基础,使新闻传播教育有迹可循、有根可依,在历史的肩膀上革新现实发展。

一、《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的内容概述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介绍了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同时也展现了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现状。具体内容有各级各类新闻院系的教学教研情况、近百年来新闻传播教育所拥有的教育家与新闻工作者、相关院校特色学科的建设、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招收与培养情况等,详细而全面的展现了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状况。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总论篇、平台与人物篇、成果与政策篇,每一部分都设有多个具体章节进行叙述。纵观全书,它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是以历史发展为线索,记录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有初创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调整时期、灾难时期、复苏与初步繁荣时期、世纪跨越时期六个时期。同时也记录了在新闻传播教育史上有卓越贡献的前辈们的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新闻传播工作者。

其次,书中包含了当前有名望的新闻教育者的珍贵口述,前辈们无私分享、交流探讨。不管是前辈们的奉献精神,还是他们珍贵的思想言论,都会给后人启迪,促进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最后,这本著作对新闻传播科学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容小觑的借鉴价值,各个院校可以从中获得专业学科宏观上的指导,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各个院校的学科特点,有助与院校选择。

二、《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的研究维度

1.研究时间的维度

从时间的维度上讲,它有两方面的作用:首先,这本书有着很明显的记史功能,从1918年新闻研究会成立到现如今新闻传播教育的姹紫嫣红,为我们展现了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成长经历,同时它也叙述了不同院校新闻传播的特色学科发展。除此之外,还附录了新闻传播教育的最新动态。其次,它具有信息检索功能,效用相当于一部工具书,例如在《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创办及发展》章节中,从设立“新闻学讲座”、开始兴办新闻教育,到开始招收新闻学本科生,再到复旦大学设立新闻系等,包含了复旦大学详尽的新闻传播资料,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2.研究领域的维度

新闻传播,从其字面上就可以了解到,它是现实实践的传播途径,产生于新闻实践,同时也能指导新闻实践。在《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中,收集了大量的新闻的热点案例,例如在某些章节中,将学科建设、学科成果等展示出来,给人以震撼的感官体验。该书可以服务于国家不同阶段的重大发展战略,它将部分新闻的学术智库作用运用在党政的众多案例中,就如个别院校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等政策,为高校新闻学院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开辟了新的路径。

除此之外,近年来,社会网络舆论兴起,并对新闻传播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所以舆情检测成为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一些高校设立也已经相关的研究机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已经收集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案例,为今后舆情方面的研究有着指导作用。

3.研究方法的维度

在《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中不仅包含已故新闻教育家的实现研究,还有当前的新闻传播领域学者的思想的采访内容。访谈法是本书的一个极其鲜明的标志,主要是对新闻传播教育界资历较老、思想卓著、观点鲜明的前辈,采取专访手段进行及时性的记录。这种方法,将新闻传播的理论思想进行集中,使读者可以获取便利的同时,有利于各种思想的集中探索,为做好今后的新闻传播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宝藏。

三、《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待完善的方面

由于《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是关于新闻传播教育撰写的第一次尝试,很多地方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势必存在不足之处。

比如说由于参与这本书的编写的人员众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所以整本书的行文风格无法统一,而且部分内容会出现重复过冲突现象。同时,这本书并没有涵盖我国各个地方的新闻教育发展情况,有以偏概全之嫌。除此之外,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在《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中不可能将相关的内容全部涉及到,总会有局部内容不再编写之内,就如现代一些互联网技术在新闻传播上的应用、国外新闻传播教育对我国的影响等。所以在之后的同类型的著作中,可以完善这方面的不足之处。

四、結语

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历经百年风雨,跌跌撞撞发展到现如今的盛况。在当前碎片化信息泛滥的环境下,一些领域出现了为追求经济利益而盲目跟风的现象。

在这样的趋势下,《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的发行仿佛一剂良药,净化社会不良风气,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它的出世,填补了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年鉴空白,绘制了贯穿古今的新闻发展画卷,对于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张昆:《记录历史,引领未来》,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半版.

[2]辛欣、雷跃捷等:《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常慧丽

第4篇:《中国大唐集团年鉴》情况汇报

《中国大唐集团年鉴》

篇目内容情况

一、集团年鉴编撰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博采精编的原则,着力服务于集团公司的发展。集团年鉴以年为单位,以叙事为主,全面记载集团公司组建以来在经营管理、生产建设、思想文化、科技环保、多种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此充分展示集团不断做大做强的发展历程,为集团今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详实的资料。

二、集团年鉴编撰的编撰原则

1集团公司2004年鉴、2005年鉴、2006年鉴,入鉴资料的时限从集团公司成立至2005年12月31日,即:集团公司开始筹建至2005年12月31日。

2.《集团年鉴》的选题、组稿、撰稿与编审,注重突出时期特征和大唐特点。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的中心工作,密切结合企业实际,尽量从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反映集团公司和各成员单位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及本企业各部门、各项工作的新情况、新信息、新成就、新经验、新问题、新进展。原则上做到大事不漏,小事不收。文稿主要写实,除规划和计划外一般不写今后的设想和建议。在版面、字数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多提供资料,加大信息量,以适应集团公司各级领导干部职工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

3.《集团年鉴》是集团公司发展的历史性记载,在编写工作中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着力发挥“鉴”的功能,全面反映集团工作。在充分表现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也反映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肯定经验的同时,也反映教训,从而客观、真实、全面的记载和反映集团公司历史。

4.条目是《集团年鉴》的主体,由它组成主题相对独立的若干个类目或栏目;由类目或栏目组成主题独立的篇目。篇目支撑起《集团年鉴》的整体框架。当内容较为单一时,篇目、栏目、类目和条目之间可以跳跃,即可以由条目直接到栏目、篇目,也可以由条目直接到篇目,条目和篇目是年鉴最基本的归属和最终的归属,任何一个主题最后都要落到条目和篇目上。

5.每个篇目均设有综述,其内容言简意赅,是对专项工作的高度总结和集中概括,主要包括背景资料、工作条件、工作步骤、工作成效、现实意义等。

6.图片选用原则:

A.年鉴所选取的照片均为独立的JPG(数码相片)或PDF(扫描文件)文件,照片的分辨率在1024×768以上(或1M以上)。

B.照片原则上与文字内容相对应,图解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姓名、职务、在照片中的位臵)、事件、特殊意义。

C.原则上安排各单位从不同视角反映当企业厂景厂貌的照片1张。

D.对照片的选用进行了严格把关,所拍摄的场景、内容、人物、事件等,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相关规定,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在照片选择上力求做到:一要讲政治(该突出的必须突出);二要齐全;三要注意系统性、连续性;四要准确,能反映事件的主要情况;五要符合照片的审美观、角度,色调要合适;六要放臵位臵合适,大小比例适中;八要文字说明点名主旨、言简意赅。

三、集团年鉴的主要内容

集团年鉴的基本框架由十八个篇目组成,分别是特载、集团概况、大事记、专述、重要会议和讲话、电源规划与建设、安全生产与运行、经营管理、科技与环保、人力资源管理、综合管理、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交流与合作、成员单位、重要文件和制度、统计资料、荣誉名录、索引。

为突出企业特色、时代特征和专业特点,集团年鉴采用篇目、栏目、类目、条目的编辑体例,以字体、字号等版式设计区别不同层次,其中条目是集团年鉴的最基本单位,是具体内容的载体,通过标题加“【】”号表示。除特载、专述、重要会议和讲话、重要文件和制度等篇目采用文章体外,其他篇目均采用条目体。栏目和条目在每个篇目中基本都有,而类目只在特载和专述中出现。

以上篇目中特载、集团概况、大事记、专述、重要会议和讲话、重要文件和制度、荣誉名录、索引等篇目的内容是由集团年鉴编辑部编辑整理,其他篇目内容均由各部门、各单位撰稿提供,并实行文责自负,即在每个条目后注上撰稿人的名字,集团年鉴编辑部统一汇总整理。

1. 序 2004年鉴是集团年鉴的创刊号,在该年鉴中设臵有序,特请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翟若愚亲自为集团年鉴作序。序的背景设计图案为长城,象征着集团公司志在电力报国、打造一流国有企业的雄心壮志和面向世界、进军世界企业500强的信心。同时附有集团公司成立三年来所凝练而成的“务实和谐,同心跨越”的企业精神。

2. 集团公司资产分布图 对于这部分内容根据集团公司报告相关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版图》上标注,并以

(1)集团公司当年在役装机容量统计为依据; (2)集团公司在国内所有省(市、自治区)装机容量及分布为依托;

(3)每个省(市、自治区)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电厂; 每年年鉴均选取了集团公司所在省(区、市)具有代表性的电厂的图片并进行了标注。

如果集团年鉴要正式出版发行,根据国家测绘局的有关规定,并按其要求选用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标准图样,进行集团公司资产分布图的设计、编排,最后报国家测绘局审图中心审查。

3. 领导关怀 主要选用国家领导人出席集团公司的有关重大仪式或活动,到集团公司所属企业进行视察、慰问以及对集团公司所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的相关图片。

4. 编纂委员会、编辑部、特约撰稿人 由于集团公司是将三年年鉴同时出版,采用集团公司党组会议通过的机构设臵人员名单,不考虑2003年人员变化情况,以后如有人员变动时,再作相应的调整。

5.编辑说明 主要介绍集团年鉴的指导思想、机构设臵、定位、篇目、体例格式等内容。

6. 目录 为了突出篇目,使篇目更为醒目,特将篇目单列出来;同时为方便读者查阅,集团年鉴的目录设臵四级标题,即篇目、栏目、类目和条目,内文中的任何一个条目都可在目录中查到。

为使集团年鉴在出版设计上更具艺术性,同时也出于将其打造成精品年鉴的考虑,在集团年鉴每个篇目之间设计有隔页,左侧为能体现集团公司电源结构特点和风貌的19张系统基层企业场景彩色图片组合而成,注重艺术、美观、唐韵三位一体。右侧为相关篇目的中英文名称。另外,在正文编排过程中如遇到留白时,采用长城背景图加以补充衬托,空页部分则分别将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厂景图片合成补充,在显目位臵配以集团公司当工作重心,即:组建年、管理年、安全年。

7. 特载 由重大事件和重要文件两个栏目组成。重大事件收录的是国家领导人对电力工业及集团公司所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出席集团公司的重大仪式或活动,到集团公司所属企业进行视察、慰问等内容;重要文件录入国家及有关部委对本行业、对集团公司具有指导性的重要文献。文件为全文录入,其附件一般省略。

8. 集团概况 该篇目主要包括:集团公司当年的工作情况,主要工作,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新成立的机构,非常设机构,集团公司本部组织机构图和集团公司系统组织结构等内容。

重点以柱状图、饼状图及折线图的形式来反映集团公司本装机容量、发电量、设备利用小时、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供电煤耗率、电源结构分析、发电量增长分析等主要指标变化情况。

9. 大事记

原则上参照集团公司大事记内容。 在“大事记”篇目中,对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参加人代会,到基层企业视察,出席重要仪式、活动和会议,到国外考察(包括路演),与地方政府主要领导的会见以及入选集团公司大事记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照片原则上集中放臵在本篇目中;集团公司其他领导出席重要仪式或活动、参加会议的部分照片均衡放臵在本篇目中。

10. 专述 这部分是其他年鉴没有的篇目,是集团年鉴在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的基础上所特别设臵的。其内容是记录集团公司一年来重点工作,分析集团公司如何决策、实施和收到了怎样的效果,是集团公司本重点工作的集中反映,是集团公司一年来工作的高度浓缩。这个篇目在集团年鉴中以文章体形式出现,其题目作为栏目,文中的小标题作为类目出现。这个篇目在体例设臵上既符合年鉴的规范要求,内容上又充分体现了集团公司的特色,是集团年鉴的一个创新和一大亮点。

“专述”篇目主要选择与当年集团公司重点工作密切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如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揭牌、集团公司召开发展战略研讨会、集团公司向地方政府捐献“非典”资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等。

11. 重要会议和讲话 重要会议介绍了集团公司在本召开的全局性、综合性会议以及重要专业性会议的基本情况。重要讲话收录的是集团公司领导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中的讲话。

该篇目图片的选用与所选会议相一致,并在重要会议重要讲话之间放臵集团公司当年工作会议时的全家福照片。

12. 电源规划与建设 本篇目主要介绍集团公司电源规划和工程管理工作的思路、计划、具体措施、远景规划等内容。电源规划与建设篇目下设发展与规划、投融资管理、资本运营、电源建设、重点工程项目等栏目,栏目下设条目。

13. 安全生产与运行 本篇目从安全管理、运行管理、设备管理、保障电力供应四个方面全面回顾和总结了集团公司在当安全生产方面的重点工作和主要成绩,既有从集团公司高度对安全管理的宏观理论指导和把握,又有在运行、设备、电力供应等方面的具体工作介绍。本篇目在图片的选择中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紧扣安全生产与运行管理的实际。

14. 经营管理 本篇目是集团年鉴中栏目和条目内容最多的篇目,包含发展计划部综合计划处、财务与产权管理部、市场营销部、燃料管理中心、审计部、人力资源部下属的多经企业管理处六个部门(处)的工作内容。在分析集团公司本面对的经营环境和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综合计划与统计、财务、电量与电价、市场营销、燃料、审计、多种产业与多种经营、主辅分离等方面介绍主要工作和阶段性成果。

这个篇目由于涉及处室较多,涉猎的专业相应也较广泛,有些专业性较强的图片就相应的少一些,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有则放臵,无则或缺。

15. 科技与环保 本篇目分为科技工作、环保工作、信息管理3个栏目,重点介绍了集团公司在基础建设、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运用、环保项目、标准化建设、信息系统的管理、建设、推广及应用。

16. 人力资源管理 本篇目包括5个栏目。从干部人事管理、劳动组织管理、薪酬保险管理、教育培训与人才评价、领导队伍五个方面系统的介绍了当集团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主要工作。

在“人力资源统计”条目中附有各单位领导职务状况柱状图和领导人员年龄情况饼状图。

17. 综合管理 本篇目分别从决策服务、文档工作、公务服务、三会管理、法律事务、信访管理、行政管理7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集团公司综合管理工作,有概括性的论述,有具体工作介绍,还有相对应的数据。

18. 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本篇目从党建工作、纪检监察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新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工会工作、团青工作七个方面对集团公司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回顾。

19. 交流与合作 本篇目从国内交流与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两方面介绍了本的重大工程项目及金融领域的合作、高层互访及会晤、国际化战略、国际经贸、外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了避免与大事记重复,这部分内容写的比较概括简练。

由于这部分内容在大事记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述,本篇目选用尽量避免与其内容上的雷同。

以上篇目,在“电源规划与建设”、“安全生产与运行”、“经营管理”、“科技与环保”、“人力资源管理”、“综合管理”、“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交流与合作”等篇目的照片选择上,一是根据各篇目的内容,均衡放臵部分集团公司分管领导的照片;二是选择主要反映本专业工作的照片;对集团公司当年开工、投产的项目,除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出席的照片放臵在“大事记”外,其他照片根据需要放在“电源规划与建设”、“成员单位”等篇目中。

20. 成员单位 本篇目包括集团公司分支机构、分子公司、控股公司及所属企业,每个成员单位基本上均以条目的形式从基本情况、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基本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这几个方面来介绍企业的整体情况。

(1)集团公司各分、子公司

集团公司各分、子公司在年鉴中被设为条目,字数控制在每年8000字以内。该条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概况:包括组建时间、批准单位、公司性质、注册资本、机组容量、资产总额、经营业务、重点工作综述、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并简述当年所获得的荣誉。

集团公司组建前成立的公司用一定的篇幅介绍回溯性资料,包括历史沿革、股本结构变化、资本运作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仅在2004年鉴中反映)。

公司领导:以文字形式表述领导班子成员。

机构设臵:以文字形式表述本部机构设臵、人员编制情况。

所属及所管理企业:以文字说明的方式注明所属全资企业、内部核算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名称及股权比例。

发展规划:公司制定的短期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关产业、多种产业的发展和项目开发情况及相关数据。

基本建设:当年开工、在建、竣工电源项目简介,包括项目名称,批(核)准部门及时间,投资主体,动、静态投资,主要承建单位,主机设备厂家,开工、竣工时间等。

安全生产:安全管理、运行管理、设备管理、科技环保等方面的重点工作、特色工作;“反违章”、“降非停”、 “创一流”等工作开展情况、主要成果(包括制定的制度、开展的活动、进行的培训等内容)。

经营管理:在综合计划管理、预算管理、燃料管理、电热价格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多种产业经营以及扭亏增盈等方面的重大举措和主要业绩,包括对所属企业的管理情况。 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工会、团青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工作。

主要事件: 主要包括省部级及以上、集团公司领导视察、调研活动;领导班子调整情况;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以及开工、竣工仪式等重大活动;主办或承办集团公司的重大活动。

基本信息:公司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值班电话、值班传真、公用邮箱、网址等。

(2)集团公司各直属企业、各专业公司、各基层企业 各直属企业、各专业公司、系统各基层企业被设为条目字数控制在每年3000字以内。该条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概况:包括建厂时间,总装机容量,职工总数,资产属性;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本所获荣誉。

安全生产:简要叙述重点工作及成效。 经营管理:简要叙述重点工作及成效。

基本建设:简要叙述当年开工、在建、竣工电源项目。 精神文明建设:简要叙述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工会、团青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工作。

基本信息: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值班电话、值班传真、公用邮箱、网址等。 对“成员单位”篇目照片的选择:一是反映单位总体面貌的照片;二是成员单位当年发生的重要事件;三是成员单位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的各类活动等;四是所在省、市主要领导的视察或慰问。(集团公司领导的照片原则上不在成员单位中出现,集团公司各分、子公司主要领导的照片原则上每年一张放臵在各分、子公司相应的内容中。)

21. 重要文件和制度 该篇目共收录集团公司当印发具有全局性、决策性、指导性、代表性的文件和管理制度。本篇目包括:集团公司重要文件、集团公司重要管理制度、集团公司管理制度目录3个栏目。

在收录文件、制度时,充分听取了本部各部门的意见。先将集团公司本文件和制(修)定的制度按发文部门进行分类,然后分发到相应部门,请其按重要程度进行选择排序,最后由年鉴编辑部将部门意见归纳整理。

另外,为了查阅方便在该篇目附有集团公司当年主要管理制度目录。

22. 统计资料 本篇目中的统计数据来自于计划、财务、安生、工程、燃料等部门,并参照集团公司报告,是具有相对权威性的数据,主要包括14个统计报表,分别是:

(1)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发电量、上网电量统计表 (3)安全生产情况 (4)资产负债表 (5)利润表

(6)生产能力及变化情况 (7)开工项目明细表 (8)在建工程情况一览表

(9)电力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表 (10)火电机组和水电机组主要综合指标 (11)发电机组检修一览表

(12)生产用燃料供应、耗用与结存汇总表 (13)燃料供应情况表 (14)工程招标情况统计表

23. 荣誉名录 主要收录集体或个人获国家、省(部)级以上荣誉、获集团公司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内容。

24. 索引 集团年鉴设臵了双重检索系统,在书前刊有目录的同时书后配有主题分析索引。

25. 编后语 站在集团年鉴编辑部的角度,对集团年鉴编纂出版作简单总结和说明。

集团年鉴编辑方面的注意事项:

集团年鉴的条目字体与颜色与年鉴整书整体同步考虑,条目和后面的正文之间空一个字符,每个条目后要署名作者,且放在文字下一行居右,名字为两个字的中间应空一个字符;整书的图片说明文字顶格并与正文空一行,不署名作者,图片不要超出文字版面的界限;大事记在排版中,如另起页遇到“同日”时,须将“同日”改成具体的日期(前页最后一个日期);整书的标点符号统一为全角,平方米、立方米要标好上标,连接号全部用“~”;文中的表格标题(统计资料中表格除外)要与正文字体有区别,表号空一个字居左,表的上线和下线要加粗,表格标题居中;柱状图、饼图及线状图的图注靠左,图线要描实;条目字体颜色应统一;文字左右栏平齐;书中的吨用字母(t)表示时,应用大字号或采用全角;%(百分号)、分数表示要统一。

第5篇:中国农村住户调查统计年鉴

1》

行业】个人收入 【地域】中国 【时间】20051231 【参考资料】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6 【统计项目】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构成统计(2272字) 【指标参数】

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构成统计

单位:%

地区 纯收入 一.工资性收入 二.家庭经营收入全国合计 100.0 36.1 56.7 2.7 4.5 北京 100.0 61.6 24.2 8.0 6.2 天津 100.0 48.8 47.1 2.7 1.4 河北 100.0 37.2 57.1 2.7 3.0 山西 100.0 40.7 54.1 2.2 3.0 内蒙古 100.0 16.9 74.4 2.4 6.3 辽宁 100.0 32.8 58.6 3.1 5.5 吉林 100.0 15.7 73.4 4.5 6.4 黑龙江 100.0 14.4 73.4 7.2 5.0 上海 100.0 74.7 9.4 5.5 10.4 江苏 100.0 52.8 40.3 2.9 4.1 浙江 100.0 48.6 41.9 4.2 5.3 安徽 100.0 38.2 56.8 1.7 3.3 福建 100.0 37.1 53.1 2.2 7.5 江西 100.0 39.2 57.1 0.8 2.8 山东 100.0 36.6 57.4 2.6 3.4 河南 100.0 29.7 66.7 1.2 2.3 湖北 100.0 30.4 66.1 0.5 3.0 湖南 100.0 39.4 55.0 1.3 4.3 广东 100.0 54.6 36.9 3.6 4.9 广西 100.0 36.4 60.8 0.7 2.1 海南 100.0 15.7 78.1 1.9 4.3 重庆 100.0 38.8 54.9 1.1 5.3 四川 100.0 34.1 60.0 1.5 4.4 贵州 100.0 31.1 61.4 1.9 5.6 云南 100.0 17.1 74.9 3.7 4.3 西藏 100.0 27.2 57.1 10.5 5.2

三.财产性收入四.转移性收入

陕西 100.0 36.9 54.5 2.8 5.9 甘肃 100.0 36.9 54.5 2.8 5.9 青海 100.0 29.6 63.8 1.0 5.5 宁夏 100.0 26.1 63.2 2.9 7.9 新疆 100.0 28.0 62.3 1.9 7.8 2》

【地域】中国 【时间】20051231 【参考资料】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6 【统计项目】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统计(2325字) 【指标参数】

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统计

单位:元/人

地区 纯收入 一.工资性收入 二.家庭经营收入 三.财产性收入全国合计 3254.9 1174.5 1844.5 88.4 147.4 北京 7346.3 4524.3 1778.3 588.0 455.6 天津 5579.9 2720.9 2626.5 152.9 79.7 河北 3481.6 1293.5 1988.6 93.7 105.8 山西 2890.7 1177.9 1563.5 62.7 86.5 内蒙古 2988.9 504.5 2223.3 73.1 188.1 辽宁 3690.2 1212.2 2163.5 113.2 201.3 吉林 3264.0 511.0 2395.5 148.4 209.2 黑龙江 3221.3 464.3 2363.9 230.6 162.4 上海 8247.8 6159.7 774.6 457.5 856.0 江苏 5276.3 2786.1 2125.0 150.4 214.8 浙江 6660.0 3238.8 2789.4 278.9 352.9 安徽 2641.0 1010.0 1499.3 44.9 86.8 福建 4450.4 1650.6 2365.0 98.7 336.0 江西 3128.9 1227.9 1786.4 25.8 88.8 山东 3930.5 1437.6 2258.0 102.8 132.1 河南 2870.6 853.9 1913.7 35.8 67.1 湖北 3099.2 941.6 2049.0 16.8 91.7 湖南 3117.7 1228.8 1713.4 42.1 133.6 广东 4690.5 2562.4 1732.0 167.3 228.9 广西 2494.7 907.4 1516.4 18.3 52.7 海南 3004.0 473.1 2345.6 55.6 129.8 重庆 2809.3 1088.8 1541.5 30.7 148.4

四.转移性收入

四川 2802.8 954.9 1681.6 41.6 124.7 贵州 1877.0 583.3 1153.4 35.5 104.8 云南 2041.8 348.3 1530.1 75.5 87.8 西藏 2077.9 565.2 1187.1 217.2 108.4 陕西 2052.6 756.7 1118.9 56.9 120.1 甘肃 1979.9 586.7 1263.4 20.6 109.2 青海 2151.5 560.5 1359.6 62.0 169.4 宁夏 2508.9 702.1 1561.9 48.6 196.2 新疆 2482.2 195.5 2140.8 33.9 112.0 3》

【地域】中国 【时间】20051231 【参考资料】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6 【统计项目】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构成统计(2123字) 【指标参数】

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构成统计

单位:%

地区 工资性收入 一.在非企业组织中 二.在本乡地域内 三.外出从业得到收入 劳动得到收入 劳动得到收入

全国合计 100.0 12.6 48.3 39.1 北京 100.0 22.9 61.7 15.4 天津 100.0 12.2 74.2 13.7 河北 100.0 8.2 60.0 31.8 山西 100.0 9.3 76.6 14.1 内蒙古 100.0 21.8 41.6 36.6 辽宁 100.0 24.9 48.3 26.8 吉林 100.0 12.5 49.3 38.2 黑龙江 100.0 19.9 46.2 33.9 上海 100.0 16.9 65.2 18.0 江苏 100.0 12.7 52.9 34.4 浙江 100.0 7.8 79.1 13.1 安徽 100.0 11.3 25.8 62.9 福建 100.0 17.5 56.3 26.2 江西 100.0 8.2 19.0 72.8 山东 100.0 16.7 56.1 27.1 河南 100.0 12.2 36.3 51.5

湖北 100.0 7.6 32.9 59.4 湖南 100.0 4.5 33.2 62.2 广东 100.0 8.9 30.6 60.5 广西 100.0 10.1 28.3 61.6 海南 100.0 23.7 41.2 35.0 重庆 100.0 6.7 27.8 65.4 四川 100.0 6.4 30.7 62.9 贵州 100.0 16.8 41.7 41.5 云南 100.0 17.8 67.9 14.3 西藏 100.0 18.8 38.8 42.3 陕西 100.0 9.3 40.5 50.2 甘肃 100.0 18.4 28.9 52.7 青海 100.0 15.3 15.4 69.3 宁夏 100.0 8.6 29.4 62.0 新疆 100.0 40.2 42.5 17.3 4》

【行业】个人收入 【地域】中国 【时间】20051231 【参考资料】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6 【统计项目】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统计(2153字) 【指标参数】

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统计

单位:元/人

地区 工资性收入 一.在非企业组织中 二.在本乡地域内 三.外出从业得到收入 劳动得到收入 劳动得到收入

全国合计 1174.5 148.1 567.6 458.8 北京 4524.3 1037.0 2789.8 697.4 天津 2720.9 330.6 2018.3 372.0 河北 1293.5 106.4 776.1 411.1 山西 1177.9 109.0 902.6 166.3 内蒙古 504.5 110.2 209.7 184.6 辽宁 1212.2 301.5 585.3 325.4 吉林 511.0 63.9 252.0 195.1 黑龙江 464.3 92.3 214.5 157.5 上海 6159.7 1038.1 4015.8 1105.9

江苏 2786.1 353.7 1474.1 958.3 浙江 3238.8 253.8 2561.0 424.0 安徽 1010.0 114.5 260.1 635.4 福建 1650.6 288.4 930.1 432.2 江西 1227.9 100.6 233.1 894.3 山东 1437.6 240.7 806.6 390.3 河南 853.9 104.1 309.7 440.2 湖北 941.6 71.9 310.1 559.7 湖南 1228.8 55.5 408.5 764.8 广东 2562.4 228.0 784.2 1550.2 广西 907.4 91.4 256.7 559.2 海南 473.1 112.3 195.1 165.6 重庆 1088.8 73.0 303.2 712.6 四川 954.9 61.5 292.9 600.5 贵州 583.3 98.0 243.0 242.3 云南 348.3 62.1 236.4 49.8 西藏 565.2 106.3 219.6 239.3 陕西 756.7 70.2 306.3 380.2 甘肃 586.7 108.0 169.4 309.3 青海 560.5 86.0 86.1 388.5 宁夏 702.1 60.5 206.3 435.3 新疆 195.5 78.7 83.0 33.8 5》

【地域】中国 【时间】20051231 【参考资料】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6 【统计项目】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工资性现金收入构成统计(2196字) 【指标参数】

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工资性现金收入构成统计

单位:%

地区 工资性现金收入 一.在非企业组织 二.在本乡地域内 三.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

中得到的收入 劳动得到的收入 全国合计 100.0 12.6 48.3 39.1 北京 100.0 22.9 61.7 15.4 天津 100.0 12.1 74.2 13.7 河北 100.0 8.2 60.0 31.8 山西 100.0 9.2 76.6 14.1

内蒙古 100.0 21.8 41.6 36.6 辽宁 100.0 24.9 48.3 26.8 吉林 100.0 12.5 49.3 38.2 黑龙江 100.0 19.8 46.2 33.9 上海 100.0 16.9 65.2 18.0 江苏 100.0 12.6 52.9 34.5 浙江 100.0 7.8 79.1 13.1 安徽 100.0 11.3 25.8 62.9 福建 100.0 17.5 56.3 26.2 江西 100.0 8.2 19.0 72.8 山东 100.0 16.7 56.2 27.1 河南 100.0 12.1 36.3 51.6 湖北 100.0 7.6 32.9 59.4 湖南 100.0 4.5 33.2 62.2 广东 100.0 8.9 30.6 60.5 广西 100.0 10.1 28.3 61.6 海南 100.0 23.7 41.2 35.0 重庆 100.0 6.6 27.9 65.5 四川 100.0 6.4 30.6 62.9 贵州 100.0 16.8 41.7 41.6 云南 100.0 17.8 67.9 14.3 西藏 100.0 18.0 39.6 42.5 陕西 100.0 9.3 40.5 50.2 甘肃 100.0 18.4 28.8 52.8 青海 100.0 15.3 15.4 69.3 宁夏 100.0 8.6 29.4 62.0 新疆 100.0 40.2 42.5 17.3 6》

【行业】个人收入 【地域】中国 【时间】20051231 【参考资料】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6 【统计项目】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工资性现金收入统计(2226字) 【指标参数】

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工资性现金收入统计

在线词典

单位:元/人

地区 工资性现金收入 一.在非企业组织 二.在本乡地域内 三.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

中得到的收入 劳动得到的收入 全国合计 1173.1 147.7 567.0 458.5 北京 4520.7 1036.5 2788.1 696.1 天津 2715.7 329.9 2014.6 371.3 河北 1292.7 106.3 775.3 411.0 山西 1177.5 108.8 902.5 166.2 内蒙古 504.4 110.1 209.7 184.6 辽宁 1212.2 301.5 585.3 325.4 吉林 511.0 63.9 252.0 195.1 黑龙江 464.2 92.1 214.5 157.5 上海 6159.7 1038.1 4015.8 1105.9 江苏 2776.9 349.3 1470.0 957.5 浙江 3232.0 253.6 2555.7 422.8 安徽 1009.7 114.5 260.0 635.2 福建 1650.5 288.3 930.1 432.2 江西 1227.9 100.6 233.1 894.3 山东 1434.6 240.2 805.7 388.7 河南 850.9 102.7 309.0 439.2 湖北 941.2 71.6 310.1 559.5 湖南 1228.8 55.5 408.5 764.8 广东 2562.3 228.0 784.2 1550.2 广西 907.4 91.4 256.7 559.2 海南 473.0 112.3 195.1 165.6 重庆 1087.6 71.8 303.2 712.5 四川 954.4 61.5 292.5 600.3 贵州 583.1 97.8 243.0 242.3 云南 348.3 62.1 236.4 49.8 西藏 550.0 98.9 217.6 233.5 陕西 756.7 70.2 306.3 380.2 甘肃 586.2 108.0 168.9 309.3 青海 560.4 85.9 86.1 388.5 宁夏 702.1 60.5 206.3 435.3 新疆 195.5 78.7 83.0 33.8 7》

【行业】生活消费/食品及副食品 【地域】中国 【时间】20051231 【参考资料】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6 【统计项目】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购买主要食品统计(5374字) 【指标参数】

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购买主要食品统计

单位:公斤/人

地区 谷物 食用植物油 食用动物油 蔬菜 干菜 猪肉 全国合计 43.7 3.9 1.1 28.5 0.3 8.8 北京 99.6 8.8 0.2 87.6 0.2 13.2 天津 100.8 9.0 0.3 62.3 0.1 9.8 河北 40.1 5.5 0.5 37.7 0.2 6.4 山西 76.9 4.9 0.1 44.7 0.2 4.7 内蒙古 101.4 1.9 0.5 47.1 0.1 3.7 辽宁 95.3 5.9 0.8 37.4 0.1 9.0 吉林 88.1 6.3 0.5 41.9 0.1 8.1 黑龙江 113.4 9.0 0.2 37.8 0.0 7.0 上海 67.4 8.5 0.2 39.1 0.4 17.6 江苏 27.5 3.9 0.3 21.9 0.3 11.0 浙江 49.8 4.5 1.1 31.3 0.3 15.1 安徽 25.7 3.3 1.1 17.7 0.2 7.8 福建 52.4 3.0 1.8 26.6 0.4 18.0 江西 14.4 3.6 1.4 14.2 0.4 11.8 山东 27.8 6.0 2.7 43.7 0.5 7.9 河南 20.6 4.2 0.1 37.7 0.9 5.3 湖北 25.6 2.9 0.7 16.1 0.3 6.9 湖南 18.9 1.6 4.7 9.1 0.2 12.3 广东 78.2 3.5 1.0 49.9 0.3 20.0 广西 14.1 1.3 2.0 7.9 0.2 13.3 海南 21.4 1.4 2.9 29.9 0.4 13.2 重庆 23.4 2.2 1.1 11.5 0.1 9.2 四川 20.1 1.8 1.1 17.3 0.1 11.9 贵州 40.2 1.8 1.8 7.7 0.2 5.7 云南 41.9 1.2 1.4 17.9 0.3 6.3 西藏 90.5 2.5 0.0 7.7 1.3 0.6

陕西 54.0 5.7 0.2 27.8 0.5 4.0 甘肃 25.0 2.2 0.1 27.0 0.1 2.7 青海 54.2 2.7 0.2 24.6 0.0 1.3 宁夏 44.8 4.1 0.1 52.8 0.0 2.1 新疆 60.9 9.5 0.1 40.0 0.1 0.4

地区 牛肉 羊肉 鸡鸭鹅肉 鸡鸭鲜蛋 鱼类 虾.贝.蟹类 全国合计 0.47 0.39 1.85 2.67 3.77 0.43 北京 1.46 2.75 2.87 9.04 4.27 0.35 天津 0.97 1.24 0.64 8.60 6.29 0.80 河北 0.47 0.37 0.64 5.58 2.23 0.12 山西 0.16 0.24 0.40 4.02 0.55 0.01 内蒙古 0.47 0.57 1.02 1.14 1.45 0.01 辽宁 0.46 0.29 0.67 4.64 3.94 1.09 吉林 0.58 0.10 1.33 2.40 3.76 0.07 黑龙江 0.60 0.22 1.12 3.11 3.48 0.07 上海 0.83 0.63 7.55 5.33 11.70 4.70 江苏 0.82 0.38 3.84 3.27 7.74 1.05 浙江 0.62 0.35 5.24 3.06 9.44 3.41 安徽 0.44 0.13 2.24 2.03 4.71 0.06 福建 0.28 0.18 3.29 2.75 8.24 3.58 江西 0.26 0.02 1.70 1.64 4.36 0.04 山东 0.29 0.33 2.48 9.29 3.51 0.67 河南 0.82 0.12 1.12 4.40 1.14 0.03 湖北 0.30 0.07 0.79 0.93 6.64 0.02 湖南 0.31 0.10 1.90 1.35 4.71 0.04 广东 0.44 0.05 5.51 1.90 11.63 0.85 广西 0.14 0.05 3.43 0.67 3.00 0.10 海南 0.32 0.19 4.72 0.84 12.02 0.28 重庆 0.04 0.04 1.07 0.80 1.84 0.01 四川 0.13 0.10 1.48 1.07 1.70 0.01 贵州 0.07 0.04 0.48 0.35 0.18 0.00 云南 0.25 0.09 0.82 0.77 0.95 0.01 西藏 2.22 0.95 0.00 0.14 0.00 0.00 陕西 0.08 0.18 0.31 1.72 0.32 0.00 甘肃 0.24 0.25 0.31 0.68 0.19 0.00 青海 0.83 3.11 0.42 0.31 0.30 0.01

宁夏 1.81 1.98 0.92 0.89 0.36 0.01 新疆 2.03 4.54 0.36 0.42 0.39 0.01

地区 食糖 水果 西瓜 卷烟(盒/人) 鲜奶 酒 #啤酒 全国合计 1.1 8.9 3.2 25.0 1.2 9.1 5.5 北京 1.3 21.0 7.2 37.5 9.6 21.2 14.0 天津 0.4 16.4 5.3 29.3 2.8 10.8 7.3 河北 0.8 11.6 3.7 20.6 1.7 9.1 5.9 山西 1.0 9.2 4.2 29.0 3.1 3.4 1.5 内蒙古 1.1 9.2 4.3 26.4 2.3 13.5 6.2 辽宁 0.7 16.4 1.6 20.6 1.8 13.7 9.1 吉林 0.7 18.1 3.9 21.3 0.7 14.8 8.4 黑龙江 0.8 17.1 9.4 21.3 1.1 17.4 11.5 上海 1.9 13.3 14.0 49.4 7.4 10.2 8.4 江苏 1.2 9.5 6.1 27.7 3.0 9.4 5.8 浙江 1.6 13.9 6.3 37.5 2.3 19.5 17.4 安徽 1.2 6.4 4.2 27.8 0.1 12.6 9.2 福建 2.0 10.7 0.8 29.9 1.7 17.6 15.5 江西 1.0 8.7 3.1 26.3 0.4 9.4 7.9 山东 0.6 7.4 1.5 24.4 4.2 17.1 9.4 河南 1.1 8.1 3.5 22.0 0.2 5.9 4.3 湖北 1.0 6.8 2.9 30.5 0.1 10.1 6.2 湖南 1.2 11.2 3.9 28.6 0.1 4.6 2.4 广东 1.9 11.9 0.6 24.9 0.2 3.4 1.3 广西 1.2 6.2 0.4 15.9 0.0 7.1 1.9 海南 1.1 2.6 0.3 20.8 0.0 3.8 1.1 重庆 2.0 6.4 0.6 31.9 0.3 10.3 4.9 四川 1.5 7.9 0.5 26.2 0.6 8.2 3.4 贵州 0.8 4.7 0.2 23.8 0.1 6.2 1.2 云南 1.2 5.9 0.2 26.9 0.1 6.6 1.6 西藏 3.2 0.7 0.0 12.9 0.1 1.0 0.9 陕西 0.7 4.7 3.7 28.2 1.0 3.5 2.3 甘肃 0.8 4.4 4.4 22.3 0.9 4.8 2.8 青海 1.5 3.7 1.7 15.4 0.8 2.9 1.0 宁夏 1.4 10.7 10.9 15.2 1.6 3.0 1.8 新疆 0.5 3.7 6.7 3.2 1.0 1.3 0.7 8》

【行业】人口/就业/教育 【地域】中国 【时间】20051231 【参考资料】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6 【统计项目】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统计(2672字) 【指标参数】

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统计

地区 常住人口 整半劳动力 整半劳动力占 #劳动力 在校学生人数 #7-15岁在校

(户) 全国合计 4.1 2.8 69.2 1.4 0.8 0.5 北京 3.4 2.3 68.0 1.5 0.7 0.4 天津 3.5 2.5 70.2 1.4 0.7 0.5 河北 3.9 2.8 71.7 1.4 0.7 0.4 山西 4.1 2.7 67.2 1.5 1.0 0.7 内蒙古 3.8 2.7 70.6 1.4 0.7 0.4 辽宁 3.4 2.5 74.9 1.3 0.5 0.3 吉林 3.7 2.7 74.1 1.3 0.5 0.3 黑龙江 3.7 2.7 73.7 1.4 0.5 0.4 上海 3.2 2.2 68.3 1.5 0.4 0.2 江苏 3.7 2.7 71.1 1.4 0.7 0.4 浙江 3.6 2.6 72.6 1.4 0.6 0.4 安徽 4.1 2.8 69.5 1.4 0.8 0.6 福建 4.1 2.8 68.2 1.5 0.8 0.5 江西 4.3 3.1 72.4 1.4 0.7 0.5 山东 3.7 2.7 73.4 1.4 0.7 0.4 河南 4.2 2.9 68.4 1.5 0.9 0.6 湖北 4.0 3.0 74.5 1.3 0.7 0.5 湖南 3.9 2.8 71.5 1.4 0.7 0.4 广东 5.0 3.2 64.7 1.5 1.2 0.9 广西 4.7 3.3 70.1 1.4 0.8 0.6 海南 5.1 3.2 63.1 1.6 1.3 0.9 重庆 3.7 2.8 75.6 1.3 0.6 0.5 四川 3.9 2.7 70.5 1.4 0.7 0.5 贵州 4.4 2.8 63.9 1.6 1.0 0.8 人/户) (人/户) (%) (常住人口比重 负担人口 人/劳动力) (人/户) (学生人人/

云南 4.3 2.8 64.3 1.6 0.8 0.6 西藏 6.3 3.6 57.3 1.7 1.2 1.0 陕西 4.4 2.8 63.8 1.6 1.1 0.7 甘肃 4.6 2.8 59.8 1.7 1.2 0.8 青海 5.2 3.1 59.8 1.7 1.0 0.8 宁夏 4.5 2.8 61.4 1.6 1.1 0.7 新疆 4.7 2.9 61.9 1.6 1.2 0.9 9》

【行业】生活消费 【地域】中国 【时间】20051231 【参考资料】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6 【统计项目】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费用现金支出构成统计(6716字) 【指标参数】

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费用现金支出构成统计

单位:%

地区 家庭经营 一.第一产业生产 1.农业支出 2.林业支出 3.牧业支出 现金支出 费用支出

全国合计 100.0 87.5 48.5 0.6 35.3 北京 100.0 56.6 16.3 1.0 34.8 天津 100.0 71.5 20.2 0.4 47.1 河北 100.0 82.1 48.0 0.3 33.8 山西 100.0 78.8 52.7 0.5 25.7 内蒙古 100.0 97.7 56.4 0.4 40.8 辽宁 100.0 93.9 46.8 0.3 46.0 吉林 100.0 97.4 73.9 0.4 23.1 黑龙江 100.0 98.4 74.3 0.1 23.9 上海 100.0 77.7 34.4 2.0 15.1 江苏 100.0 84.3 43.0 1.0 33.2 浙江 100.0 67.4 20.7 0.8 39.9 安徽 100.0 90.1 63.4 0.8 22.2 福建 100.0 86.9 42.1 2.1 37.0 江西 100.0 88.2 50.4 0.5 35.4 山东 100.0 87.1 49.8 0.8 35.5 河南 100.0 88.2 52.1 0.4 34.5 湖北 100.0 88.3 48.8 0.6 32.0

湖南 100.0 82.0 39.7 0.6 38.9 广东 100.0 93.1 26.0 0.3 51.8 广西 100.0 93.6 45.6 0.4 44.4 海南 100.0 92.9 40.7 2.7 24.8 重庆 100.0 91.0 39.3 1.2 47.4 四川 100.0 89.0 32.8 0.6 53.4 贵州 100.0 85.3 42.6 0.3 42.3 云南 100.0 90.6 51.4 1.2 37.5 西藏 100.0 66.9 52.8 0.5 13.5 陕西 100.0 86.3 53.6 0.4 31.9 甘肃 100.0 84.2 65.9 2.0 16.4 青海 100.0 76.0 46.8 0.2 28.9 宁夏 100.0 87.9 47.6 0.1 37.6 新疆 100.0 93.3 74.0 0.4 18.9

地区 4.产

全国合计北京 4.6 15.5 6.1 9.3 27.9 天津 3.8 19.5 18.5 1.0 8.9 河北 0.0 8.2 7.9 0.3 9.7 山西 0.0 2.3 1.0 1.3 18.9 内蒙古 0.0 0.7 0.5 0.1 1.7 辽宁 0.8 0.9 0.5 0.4 5.2 吉林 0.1 0.5 0.3 0.3 2.1 黑龙江 0.1 0.1 0.0 0.0 1.6 上海 26.1 1.0 0.3 0.7 21.3 江苏 7.0 5.1 4.2 0.9 10.6 浙江 6.0 20.7 19.6 1.1 11.9 安徽 3.7 2.3 2.1 0.2 7.7 福建 5.7 2.2 0.9 1.3 10.8 江西 1.9 3.4 2.5 1.0 8.4 山东 1.0 6.6 6.3 0.3 6.3 河南 1.2 4.7 3.5 1.2 7.1 湖北 7.0 4.4 2.0 2.3 7.3 湖南 2.8 5.8 5.1 0.7 12.3 渔业支出 二.第二产业生产 1.工业支出 2.建筑业支出 三.第三产业生费用支出 费用支出 3.1 4.5 3.8 0.7 7.9

广东 15.0 1.1 0.8 0.3 5.7 广西 3.2 2.5 2.5 0.0 3.9 海南 24.7 1.9 1.6 0.3 5.2 重庆 3.1 1.4 0.8 0.6 7.6 四川 2.1 2.6 2.1 0.5 8.4 贵州 0.0 3.2 2.6 0.6 11.5 云南 0.4 1.2 1.0 0.2 8.2 西藏 0.0 1.1 0.0 1.1 32.0 陕西 0.4 2.4 2.2 0.2 11.3 甘肃 0.0 5.1 2.9 2.3 10.6 青海 0.1 2.4 1.3 1.1 21.6 宁夏 2.8 4.0 3.8 0.2 8.1 新疆 0.0 0.6 0.4 0.2 6.1

地区 1. 全国合计北京 16.4 9.4 1.9 0.0 0.2 天津 6.3 1.3 0.5 0.0 0.7 河北 4.6 3.4 0.7 0.6 0.4 山西 10.6 5.5 1.3 0.1 1.4 内蒙古 0.8 0.4 0.2 0.1 0.2 辽宁 2.1 2.1 0.1 0.1 0.8 吉林 1.5 0.2 0.1 0.0 0.3 黑龙江 1.1 0.3 0.0 0.1 0.1 上海 12.2 3.4 5.0 0.0 0.7 江苏 6.6 3.0 0.6 0.0 0.3 浙江 5.1 4.6 0.7 0.2 1.4 安徽 2.6 4.5 0.2 0.1 0.2 福建 4.7 4.0 0.5 0.0 1.6 江西 2.7 3.9 0.6 0.3 0.8 山东 2.0 2.8 0.6 0.3 0.7 河南 3.1 2.9 0.4 0.3 0.4 湖北 2.7 3.4 0.4 0.2 0.5 湖南 5.4 4.9 0.8 0.7 0.5 广东 2.2 1.9 1.1 0.1 0.6 交通运输 2.邮电业支出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支出

社会服务业支出 文教卫生业支出 其他行业 支出 3. 4. 5. 3.7 2.9 0.5 0.2 0.6

广西 2.1 0.9 0.3 0.1 0.5 海南 3.6 0.1 1.1 0.0 0.4 重庆 1.8 4.4 0.3 0.6 0.5 四川 5.6 1.6 0.7 0.2 0.4 贵州 4.0 5.9 0.3 0.8 0.5 云南 4.4 2.2 0.3 0.4 1.0 西藏 28.1 0.4 0.0 0.1 3.4 陕西 5.3 2.8 1.2 0.3 1.6 甘肃 4.3 5.1 0.6 0.1 0.5 青海 10.9 8.8 0.2 0.7 1.1 宁夏 4.0 3.6 0.1 0.0 0.3 新疆 2.1 3.5 0.1 0.0 0.5 10》

【行业】生活消费 【地域】中国 【时间】20051231 【参考资料】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6 【统计项目】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费用现金支出统计(6780字) 【指标参数】

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费用现金支出统计

单位:元/人

地区 家庭经营 一.第一产业生产 1.农业支出 2.林业支出 3.牧业支出 现金支出 费用支出

全国合计 1052.5 921.5 510.5 6.5 371.8 北京 1255.7 710.8 204.3 11.9 437.1 天津 1573.3 1125.7 317.3 6.8 741.7 河北 1152.9 946.8 553.3 3.5 389.9 山西 580.9 458.0 306.1 2.6 149.3 内蒙古 1621.0 1583.2 914.7 7.0 661.5 辽宁 1930.3 1812.4 904.0 5.1 887.1 吉林 1440.2 1402.7 1063.7 5.9 332.4 黑龙江 2381.4 2342.2 1768.5 2.1 569.6 上海 524.6 407.5 180.5 10.7 79.2 江苏 1118.4 942.7 481.4 11.1 371.6 浙江 1718.1 1157.4 354.9 13.4 686.0 安徽 788.6 710.4 499.9 6.1 174.9

福建 836.4 727.3 352.4 18.0 309.7 江西 862.5 760.7 435.1 4.5 305.0 山东 1399.6 1218.8 696.6 10.9 496.8 河南 868.0 765.6 451.9 3.9 299.4 湖北 954.0 842.7 465.3 5.8 305.0 湖南 948.7 777.5 376.7 5.3 368.6 广东 1101.4 1025.8 286.6 2.9 570.8 广西 997.2 933.8 454.8 4.1 443.1 海南 913.0 848.5 371.9 24.6 226.1 重庆 558.6 508.5 219.4 6.7 265.0 四川 845.1 751.8 277.5 4.7 451.6 贵州 465.6 397.0 198.5 1.3 197.0 云南 681.1 616.9 350.0 8.1 255.7 西藏 173.9 116.3 91.9 0.9 23.4 陕西 770.3 665.1 413.0 3.3 245.9 甘肃 656.8 553.3 432.8 13.0 107.5 青海 496.0 377.1 232.1 1.2 143.3 宁夏 1166.8 1026.1 555.0 0.6 438.2 新疆 1823.9 1701.9 1348.9 7.9 345.0

地区 4.产

全国合计北京 57.4 194.1 77.0 117.1 350.8 天津 59.9 307.3 291.4 15.9 140.4 河北 0.0 94.4 91.0 3.4 111.7 山西 13.4 6.0 7.5 109.5 内蒙古 0.1 10.8 8.6 2.3 27.0 辽宁 16.3 17.6 9.3 8.2 100.3 吉林 0.8 7.9 4.0 3.8 29.6 黑龙江 2.0 1.3 0.7 0.5 38.0 上海 137.1 5.4 1.8 3.7 111.7 江苏 78.7 57.3 47.3 10.0 118.4 浙江 103.1 355.5 336.1 19.3 205.2 安徽 29.5 17.9 16.2 1.7 60.3 福建 47.3 18.5 7.4 11.2 90.6 渔业支出 二.第二产业生产 1.工业支出 2.建筑业支出 三.第三产业生费用支出 费用支出 32.6 47.6 40.1 7.5 83.4

江西 16.1 29.5 21.3 8.2 72.2 山东 14.6 92.6 87.8 4.8 88.2 河南 10.4 40.6 30.2 10.4 61.8 湖北 66.6 41.7 19.5 22.1 69.6 湖南 26.9 54.9 48.6 6.3 116.3 广东 165.5 12.5 8.8 3.7 63.1 广西 31.8 25.0 24.6 0.4 38.4 海南 225.9 17.2 14.3 2.8 47.4 重庆 17.4 7.8 4.7 3.1 42.3 四川 18.0 21.9 17.7 4.1 71.4 贵州 0.1 14.9 12.2 2.7 53.7 云南 3.0 8.2 6.8 1.4 56.0 西藏 1.9 0.1 1.9 55.7 陕西 2.9 18.4 16.9 1.5 86.8 甘肃 0.0 33.8 18.7 15.0 69.8 青海 0.5 11.8 6.6 5.2 107.0 宁夏 32.3 46.7 44.9 1.8 94.1 新疆 0.0 10.4 7.2 3.3 111.7

地区 1. 全国合计北京 206.2 118.2 23.9 0.0 2.4 天津 99.7 20.8 8.1 0.1 11.7 河北 53.3 39.3 7.8 6.5 4.9 山西 61.6 31.9 7.5 0.5 8.1 内蒙古 12.6 5.7 2.9 2.2 3.7 辽宁 39.9 40.3 2.5 2.6 15.0 吉林 22.1 2.7 1.0 0.0 3.9 黑龙江 25.7 7.3 0.9 1.5 2.6 上海 64.2 18.0 26.0 3.4 江苏 73.9 33.9 6.5 0.2 3.8 浙江 87.3 79.0 11.2 3.0 24.8 安徽 20.5 35.8 1.7 1.0 1.3 福建 39.2 33.4 4.0 0.4 13.6 江西 23.7 33.7 5.3 2.3 7.3 交通运输 2.邮电业支出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支出

社会服务业支出 文教卫生业支出 其他行业 支出 3. 4. 5. 39.0 30.5 5.5 2.3 6.2

山东 27.4 38.7 8.4 4.4 9.5 河南 26.5 25.6 3.3 3.0 3.4 湖北 26.0 32.8 4.3 1.6 4.8 湖南 51.3 46.8 7.7 6.2 4.3 广东 23.7 20.9 11.6 0.6 6.3 广西 21.1 9.1 2.6 1.0 4.7 海南 32.8 1.4 9.8 0.1 3.3 重庆 10.2 24.6 1.4 3.6 2.5 四川 46.9 13.7 6.1 1.6 3.0 贵州 18.5 27.5 1.5 3.6 2.6 云南 29.7 14.9 2.0 2.4 7.0 西藏 48.9 0.6 0.0 0.2 5.9 陕西 41.1 21.8 9.4 2.1 12.3 甘肃 28.0 33.6 4.1 0.9 3.2 青海 54.1 43.5 0.8 3.4 5.3 宁夏 46.7 41.4 1.5 0.4 4.0 新疆 37.9 63.6 1.2 0.4 8.5 11》

【行业】生活消费 【地域】中国 【时间】20051231 【参考资料】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6 【统计项目】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费用支出构成统计(6710字) 【指标参数】

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费用支出构成统计

单位:%

地区 家庭经营 一.第一产业生产 1.农业支出 2.林业支出 3.牧业支出 费用支出 费用支出

全国合计 100.0 89.0 45.5 0.6 40.1 北京 100.0 57.0 16.1 0.9 35.4 天津 100.0 72.4 21.1 0.4 47.2 河北 100.0 83.4 46.5 0.3 36.6 山西 100.0 80.4 51.3 0.4 28.7 内蒙古 100.0 98.2 49.4 0.3 48.4 辽宁 100.0 94.3 45.4 0.2 47.8 吉林 100.0 97.6 68.9 0.4 28.3

黑龙江 100.0 98.5 71.3 0.1 26.9 上海 100.0 78.0 33.8 2.0 16.2 江苏 100.0 85.2 41.0 0.9 36.0 浙江 100.0 68.0 20.9 0.8 40.2 安徽 100.0 90.9 59.9 0.7 26.9 福建 100.0 87.3 41.2 2.1 38.5 江西 100.0 89.1 47.6 0.5 39.3 山东 100.0 87.9 48.9 0.8 37.3 河南 100.0 89.1 49.8 0.4 37.8 湖北 100.0 89.2 47.2 0.7 34.9 湖南 100.0 84.4 35.7 1.2 45.1 广东 100.0 93.4 25.6 0.3 53.1 广西 100.0 94.4 41.3 0.4 49.9 海南 100.0 93.4 37.9 2.5 30.1 重庆 100.0 94.0 27.2 0.8 63.9 四川 100.0 92.2 27.4 0.5 62.6 贵州 100.0 89.8 33.0 0.2 56.6 云南 100.0 93.5 45.2 1.1 47.0 西藏 100.0 86.4 31.2 0.2 54.9 陕西 100.0 87.7 51.3 0.4 35.7 甘肃 100.0 86.9 62.0 1.6 23.3 青海 100.0 81.5 46.1 0.2 35.1 宁夏 100.0 90.1 44.9 0.0 42.8 新疆 100.0 93.7 71.8 0.4 21.5

地区 4.产

全国合计北京 4.6 15.3 6.1 9.2 27.7 天津 3.7 18.9 17.9 1.0 8.7 河北 0.0 7.6 7.3 0.3 9.0 山西 0.0 2.1 1.0 1.2 17.5 内蒙古 0.0 0.5 0.4 0.1 1.3 辽宁 0.8 0.9 0.5 0.4 4.9 吉林 0.1 0.5 0.3 0.2 1.9 黑龙江 0.1 0.0 0.0 0.0 1.5 渔业支出 二.第二产业生产 1.工业支出 2.建筑业支出 三.第三产业生费用支出 费用支出 2.8 4.0 3.4 0.6 7.0

上海 26.1 1.0 0.3 0.7 20.9 江苏 7.2 4.8 4.0 0.8 10.0 浙江 6.1 20.3 19.2 1.1 11.7 安徽 3.4 2.1 1.9 0.2 7.0 福建 5.5 2.2 0.9 1.3 10.6 江西 1.8 3.2 2.3 0.9 7.8 山东 1.0 6.2 5.9 0.3 5.9 河南 1.1 4.3 3.2 1.1 6.6 湖北 6.5 4.0 1.9 2.1 6.7 湖南 2.5 5.1 4.5 0.6 10.6 广东 14.4 1.1 0.8 0.3 5.5 广西 2.8 2.2 2.2 0.0 3.4 海南 23.0 1.7 1.5 0.3 4.8 重庆 2.1 0.9 0.6 0.4 5.1 四川 1.6 1.8 1.5 0.3 6.0 贵州 0.0 2.2 1.8 0.4 8.0 云南 0.3 0.9 0.7 0.2 5.6 西藏 0.0 1.0 0.0 1.0 12.6 陕西 0.3 2.1 2.0 0.2 10.1 甘肃 0.0 4.3 2.4 1.9 8.8 青海 0.1 1.8 1.0 0.8 16.6 宁夏 2.3 3.3 3.2 0.1 6.6 新疆 0.0 0.5 0.4 0.2 5.8

地区 1. 全国合计北京 16.3 9.3 1.9 0.0 0.2 天津 6.1 1.3 0.5 0.0 0.7 河北 4.3 3.2 0.6 0.5 0.4 山西 9.8 5.1 1.2 0.1 1.3 内蒙古 0.6 0.3 0.1 0.1 0.2 辽宁 1.9 2.0 0.1 0.1 0.7 吉林 1.4 0.2 0.1 0.0 0.2 黑龙江 1.0 0.3 0.0 0.1 0.1 上海 12.0 3.4 4.9 0.0 0.6 交通运输 2.邮电业支出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支出

社会服务业支出 文教卫生业支出 其他行业 支出 3. 4. 5. 3.3 2.6 0.5 0.2 0.5

江苏 6.2 2.9 0.6 0.0 0.3 浙江 5.0 4.5 0.6 0.2 1.4 安徽 2.4 4.2 0.2 0.1 0.2 福建 4.6 3.9 0.5 0.0 1.6 江西 2.5 3.6 0.6 0.2 0.8 山东 1.8 2.6 0.6 0.3 0.7 河南 2.8 2.7 0.3 0.3 0.4 湖北 2.5 3.2 0.4 0.2 0.5 湖南 4.7 4.3 0.7 0.6 0.4 广东 2.1 1.9 1.0 0.1 0.5 广西 1.9 0.8 0.2 0.1 0.4 海南 3.3 0.1 1.0 0.0 0.3 重庆 1.2 3.0 0.2 0.4 0.3 四川 3.9 1.2 0.5 0.1 0.3 贵州 2.7 4.1 0.2 0.5 0.4 云南 2.9 1.5 0.2 0.2 0.7 西藏 11.0 0.2 0.0 0.0 1.3 陕西 4.8 2.5 1.1 0.2 1.4 甘肃 3.5 4.2 0.5 0.1 0.4 青海 8.4 6.8 0.1 0.5 0.8 宁夏 3.3 2.9 0.1 0.0 0.3 新疆 2.0 3.3 0.1 0.0 0.4 12》

【行业】生活消费 【地域】中国 【时间】20051231 【参考资料】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6 【统计项目】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统计(6778字) 【指标参数】

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统计

单位:元/人

地区 家庭经营 一.第一产业生产 1.农业支出 2.林业支出 3.牧业支出 费用支出 费用支出

全国合计 1189.7 1058.3 540.9 7.2 476.9 北京 1268.6 723.7 204.7 12.0 448.8

天津 1624.2 1176.1 342.6 6.8 766.9 河北 1242.8 1036.3 578.2 3.5 454.6 山西 626.8 503.8 321.2 2.6 180.0 内蒙古 2084.8 2046.8 1030.8 7.0 1009.0 辽宁 2061.1 1943.3 936.3 5.1 985.6 吉林 1591.8 1553.4 1096.6 5.9 450.2 黑龙江 2591.1 2551.6 1848.2 3.5 697.5 上海 533.6 416.4 180.6 10.7 86.2 江苏 1185.1 1009.5 486.1 11.1 427.0 浙江 1750.3 1189.6 365.4 13.4 704.1 安徽 861.6 783.3 516.3 6.1 231.5 福建 857.8 748.6 353.1 18.1 330.1 江西 931.7 829.9 443.2 4.5 365.8 山东 1496.0 1315.0 731.2 11.3 557.8 河南 944.7 841.8 470.4 3.9 357.1 湖北 1038.1 926.5 490.5 6.9 362.1 湖南 1106.0 933.2 394.6 13.0 498.3 广东 1154.2 1077.9 295.2 3.1 613.1 广西 1125.8 1062.4 464.6 4.1 561.8 海南 984.9 920.4 373.3 24.6 296.2 重庆 839.0 788.4 228.5 6.7 535.8 四川 1188.2 1094.9 325.9 5.8 744.3 贵州 675.7 607.1 223.0 1.3 382.6 云南 1015.4 949.6 459.0 10.8 476.8 西藏 447.6 386.5 139.9 0.9 245.7 陕西 858.5 753.3 440.2 3.3 306.9 甘肃 790.7 687.2 490.0 13.0 184.0 青海 643.2 524.3 296.8 1.2 225.8 宁夏 1418.4 1277.7 637.0 0.7 607.3 新疆 1928.6 1806.5 1383.9 7.9 414.7

地区 4.产

全国合计北京 58.3 194.1 77.0 117.1 350.8 天津 59.9 307.3 291.4 15.9 140.8 渔业支出 二.第二产业生产 1.工业支出 2.建筑业支出 三.第三产业生费用支出 费用支出 33.3 47.8 40.2 7.6 83.6

河北 0.0 94.4 91.0 3.4 112.1 山西 13.4 6.0 7.5 109.5 内蒙古 0.1 10.8 8.6 2.3 27.1 辽宁 16.3 17.6 9.3 8.2 100.3 吉林 0.8 8.7 4.9 3.8 29.6 黑龙江 2.4 1.3 0.7 0.5 38.3 上海 139.0 5.4 1.8 3.7 111.7 江苏 85.3 57.3 47.3 10.0 118.4 浙江 106.7 355.5 336.1 19.4 205.2 安徽 29.5 17.9 16.2 1.7 60.4 福建 47.3 18.5 7.4 11.2 90.6 江西 16.4 29.5 21.3 8.2 72.3 山东 14.6 92.6 87.8 4.8 88.5 河南 10.5 40.7 30.3 10.4 62.2 湖北 67.0 41.7 19.5 22.1 69.9 湖南 27.4 55.9 49.3 6.6 116.9 广东 166.4 12.6 8.8 3.8 63.7 广西 31.8 25.0 24.6 0.4 38.4 海南 226.3 17.2 14.3 2.8 47.4 重庆 17.5 7.8 4.7 3.1 42.7 四川 19.0 21.9 17.7 4.1 71.4 贵州 0.1 14.9 12.2 2.7 53.7 云南 3.0 9.1 7.1 2.0 56.7 西藏 0.1 4.7 0.1 4.6 56.4 陕西 2.9 18.4 16.9 1.5 86.8 甘肃 0.1 33.8 18.7 15.0 69.8 青海 0.5 11.8 6.6 5.2 107.0 宁夏 32.7 46.7 44.9 1.8 94.1 新疆 0.0 10.4 7.2 3.3 111.7

地区 1. 全国合计北京 206.2 118.2 23.9 0.0 2.4 天津 99.7 21.2 8.1 0.1 11.7 河北 53.3 39.4 8.0 6.5 4.9 交通运输 2.邮电业支出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支出

社会服务业支出 文教卫生业支出 其他行业 支出 3. 4. 5. 39.0 30.6 5.5 2.3 6.2

山西 61.6 31.9 7.5 0.5 8.1 内蒙古 12.7 5.7 2.9 2.2 3.7 辽宁 39.9 40.3 2.5 2.6 15.0 吉林 22.1 2.7 1.0 0.0 3.9 黑龙江 25.8 7.5 0.9 1.5 2.6 上海 64.2 18.0 26.0 3.4 江苏 73.9 33.9 6.5 0.2 3.8 浙江 87.3 79.0 11.2 3.0 24.8 安徽 20.5 35.8 1.7 1.0 1.3 福建 39.2 33.4 4.0 0.4 13.6 江西 23.7 33.7 5.4 2.3 7.3 山东 27.4 38.7 8.4 4.4 9.8 河南 26.6 25.8 3.3 3.0 3.4 湖北 26.1 33.1 4.3 1.6 4.9 湖南 51.6 47.2 7.7 6.2 4.3 广东 23.8 21.4 11.6 0.6 6.3 广西 21.1 9.1 2.6 1.0 4.7 海南 32.8 1.4 9.8 0.1 3.3 重庆 10.2 25.0 1.4 3.6 2.5 四川 46.9 13.7 6.1 1.6 3.0 贵州 18.5 27.5 1.5 3.6 2.6 云南 29.9 15.3 2.0 2.4 7.1 西藏 49.4 0.8 0.0 0.2 6.0 陕西 41.1 21.8 9.4 2.1 12.3 甘肃 28.0 33.6 4.1 0.9 3.2 青海 54.1 43.5 0.8 3.4 5.3 宁夏 46.7 41.4 1.5 0.4 4.0 新疆 37.9 63.6 1.2 0.4 8.5 13》

【行业】农业经济 【地域】中国 【时间】20051231 【参考资料】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6 【统计项目】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土地情况统计(2033字) 【指标参数】

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土地情况统计

单位:亩/人

地区 耕地面积 #有效灌 山地面积 园地面积 牧草地面积 养殖水面面积

溉面积

全国合计 2.08 0.99 0.32 0.08 3.74 0.03 北京 0.69 0.55 0.10 0.13 0.01 0.04 天津 1.33 1.18 0.02 0.02 0.04 河北 1.89 1.31 0.09 0.07 山西 2.20 0.72 0.03 0.16 0.01 内蒙古 8.29 2.36 0.52 0.08 121.91 辽宁 3.33 0.90 0.12 0.06 0.02 吉林 6.24 1.34 0.01 0.04 黑龙江 10.42 1.41 0.02 0.01 0.01 上海 0.43 0.42 0.04 0.09 江苏 1.12 0.85 0.01 0.02 0.11 浙江 0.70 0.63 0.92 0.13 0.07 安徽 1.68 1.28 0.32 0.04 0.05 福建 0.80 0.66 0.76 0.26 0.09 江西 1.47 1.21 0.75 0.06 0.04 山东 1.38 1.14 0.04 0.07 0.01 河南 1.53 1.11 0.02 0.04 湖北 1.53 1.03 0.50 0.04 0.09 湖南 1.17 0.95 0.56 0.06 0.02 0.05 广东 0.66 0.52 0.37 0.10 0.10 广西 1.31 0.59 0.63 0.14 0.03 0.03 海南 0.98 0.54 0.88 0.39 0.02 重庆 0.96 0.36 0.31 0.05 0.02 0.02 四川 0.96 0.49 0.23 0.05 0.02 贵州 1.02 0.27 0.29 0.03 0.02 云南 1.40 0.45 0.62 0.11 0.01 西藏 1.98 1.78 0.01 0.11 陕西 1.84 0.54 0.32 0.25 0.11 甘肃 2.65 0.72 0.68 0.09 0.15 青海 1.95 0.77 0.07 0.02 19.85 宁夏 4.13 1.28 0.05 0.54 0.03 新疆 4.11 4.06 0.01 0.20 3.26 14》

【行业】个人收入 【地域】中国 【时间】20051231 【参考资料】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6 【统计项目】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构成统计(6932字) 【指标参数】

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构成统计

单位:%

地区 全国合计 100.0 78.0 44.7 2.0 28.3 北京 100.0 46.5 20.7 2.3 21.1 天津 100.0 59.0 27.7 0.4 27.2 河北 100.0 70.9 44.4 0.6 25.9 山西 100.0 64.6 42.9 0.9 20.8 内蒙古 100.0 95.8 49.0 0.6 46.1 辽宁 100.0 88.9 50.7 0.6 36.2 吉林 100.0 94.9 73.1 0.4 21.3 黑龙江 100.0 97.0 76.7 0.4 19.8 上海 100.0 68.1 38.5 0.1 9.8 江苏 100.0 64.8 32.3 1.7 23.2 浙江 100.0 48.8 20.5 2.7 21.6 安徽 100.0 83.0 57.7 1.9 20.0 福建 100.0 66.2 37.6 3.4 19.1 江西 100.0 80.8 48.5 2.9 26.8 山东 100.0 77.2 49.1 1.8 25.3 河南 100.0 78.9 44.9 1.3 31.7 湖北 100.0 85.7 55.8 1.7 21.8 湖南 100.0 70.2 33.5 2.4 31.3 广东 100.0 78.1 29.7 1.1 33.5 广西 100.0 88.4 38.1 4.0 42.4 海南 100.0 85.7 31.3 15.1 20.0 重庆 100.0 85.1 25.3 1.5 54.9 四川 100.0 81.7 24.7 1.4 53.0 贵州 100.0 77.2 35.1 1.9 40.1 云南 100.0 86.4 47.5 8.3 30.1 西藏 100.0 74.4 37.0 5.2 32.2 陕西 100.0 78.9 50.2 1.6 26.9 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一.第一产业收入农业收入林业收入 3.牧业收入 1. 2.

甘肃 100.0 79.8 58.8 2.9 18.0 青海 100.0 75.6 37.4 0.7 37.3 宁夏 100.0 81.1 46.0 0.3 33.0 新疆 100.0 90.1 70.0 1.8 18.4

地区 4.渔业收入 二.第二产业收入 1.工业收入 2.建筑业收入 三.第三产业收入

全国合计 3.0 6.8 4.5 2.3 15.2 北京 2.3 19.4 6.5 13.0 34.1 天津 3.7 16.5 13.6 2.9 24.5 河北 0.0 9.9 9.2 0.7 19.3 山西 0.0 4.2 1.3 2.9 31.3 内蒙古 0.0 1.0 0.7 0.3 3.3 辽宁 1.5 1.8 1.0 0.8 9.3 吉林 0.1 0.8 0.5 0.3 4.3 黑龙江 0.2 0.2 0.1 0.1 2.8 上海 19.7 4.6 1.1 3.5 27.3 江苏 7.6 11.9 7.7 4.2 23.3 浙江 4.0 25.7 19.9 5.8 25.6 安徽 3.3 4.0 2.1 1.9 13.1 福建 6.0 9.0 3.3 5.7 24.9 江西 2.6 6.5 3.4 3.2 12.6 山东 1.1 7.8 6.1 1.6 15.1 河南 1.1 6.3 4.8 1.5 14.8 湖北 6.5 4.6 2.2 2.4 9.7 湖南 3.0 11.6 5.2 6.4 18.2 广东 14.0 3.6 2.0 1.5 18.3 广西 4.0 3.0 2.4 0.6 8.5 海南 19.3 2.9 1.3 1.6 11.4 重庆 3.3 2.2 1.4 0.8 12.7 四川 2.5 3.7 1.9 1.7 14.7 贵州 0.1 4.5 2.4 2.1 18.3 云南 0.4 1.7 1.0 0.7 11.9 西藏 0.0 2.9 0.3 2.5 22.7 陕西 0.2 3.5 2.7 0.8 17.6 甘肃 0.0 4.9 2.3 2.6 15.3 青海 0.3 3.6 1.1 2.5 20.8

宁夏 1.9 3.9 3.4 0.5 15.0 新疆 0.0 1.3 0.7 0.5 8.6

地区 1.交通.运输 2.批发和零售 3.社会服务业 4.文教卫生业 5.其他行业 邮电业收入 贸易.餐饮业 收入 收入 收入 收入

全国合计 5.6 5.9 1.6 0.5 1.5 北京 19.4 8.2 4.7 0.2 1.6 天津 12.7 7.0 3.1 0.0 1.3 河北 7.0 8.5 1.6 1.1 1.0 山西 14.4 8.0 4.1 0.5 4.3 内蒙古 1.3 0.8 0.4 0.2 0.4 辽宁 3.6 3.4 0.7 0.5 1.0 吉林 2.2 1.4 0.1 0.1 0.4 黑龙江 1.6 0.6 0.2 0.1 0.3 上海 14.4 9.3 1.9 1.4 0.2 江苏 10.5 8.7 2.5 0.2 1.5 浙江 9.1 10.0 3.3 0.6 2.5 安徽 3.3 6.2 1.4 0.6 1.5 福建 8.1 9.6 3.3 0.6 3.3 江西 3.6 5.4 1.7 0.6 1.3 山东 4.9 5.5 1.6 0.8 2.2 河南 4.7 6.0 1.2 0.8 2.0 湖北 3.4 4.1 1.1 0.3 0.8 湖南 6.9 7.0 2.5 0.9 0.9 广东 4.7 9.4 2.0 0.4 1.7 广西 2.8 3.6 0.6 0.7 0.8 海南 3.9 3.5 1.0 0.2 2.8 重庆 2.8 5.8 0.9 1.5 1.5 四川 5.9 5.2 2.0 0.5 0.9 贵州 4.8 9.0 1.8 0.9 1.9 云南 4.7 4.7 0.5 0.3 1.4 西藏 15.9 4.1 1.2 0.0 1.5 陕西 6.9 5.9 2.5 0.7 1.6 甘肃 5.4 6.3 1.2 0.5 1.8 青海 8.6 7.3 1.4 0.7 2.6 宁夏 8.0 5.8 0.8 0.0 0.4

新疆 2.2 4.3 0.3 0.1 1.8 15》

【行业】个人收入 【地域】中国 【时间】20051231 【参考资料】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6 【统计项目】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统计(7039字) 【指标参数】

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统计

单位:元/人

地区 家庭经营现金收入 一.第一产业收入 1.农业收入 2.林业收入 3.全国合计 2472.3 1929.5 1104.9 49.3 700.3 北京 3128.0 1454.7 647.8 72.7 661.1 天津 4033.1 2377.8 1115.5 15.6 1096.3 河北 2768.3 1962.0 1228.9 15.7 717.4 山西 1702.6 1099.3 729.8 14.7 354.8 内蒙古 3498.9 3350.5 1715.8 21.6 1613.1 辽宁 3922.7 3489.2 1989.6 22.6 1418.8 吉林 3613.9 3429.2 2641.9 15.5 768.9 黑龙江 4578.8 4441.3 3512.4 17.3 904.4 上海 1126.8 767.6 433.3 1.2 110.7 江苏 2852.3 1847.1 922.3 48.7 660.4 浙江 4484.9 2187.1 920.6 119.6 969.2 安徽 1872.5 1553.7 1080.7 35.6 374.7 福建 2822.4 1867.7 1061.8 97.0 538.5 江西 2057.8 1663.2 997.6 59.5 552.3 山东 3415.5 2635.9 1676.3 60.2 862.8 河南 2046.5 1615.0 918.6 26.2 648.0 湖北 2402.7 2058.8 1340.3 40.2 522.6 湖南 2116.2 1484.5 709.4 50.5 662.0 广东 2369.4 1851.7 702.8 25.1 793.1 广西 1988.9 1758.7 758.2 78.8 842.4 海南 2909.1 2492.2 909.6 438.8 581.5 重庆 1315.3 1119.5 333.1 20.0 722.6 四川 1901.9 1553.5 470.1 27.5 1008.8

牧业收入

贵州 1190.1 918.6 417.4 22.9 477.4 云南 1660.2 1434.2 789.0 138.5 500.1 西藏 1117.0 831.4 413.1 58.5 359.9 陕西 1625.1 1281.9 815.6 25.8 437.8 甘肃 1496.6 1193.8 879.4 43.6 270.1 青海 1503.4 1136.4 562.1 10.2 560.1 宁夏 2546.4 2065.3 1170.6 6.4 839.4 新疆 3580.4 3226.5 2504.6 64.2 657.6

地区 4.入

全国合计北京 73.2 607.8 202.0 405.8 1065.5 天津 150.4 666.8 549.7 117.0 988.5 河北 0.0 273.2 253.7 19.5 533.1 山西 70.8 22.2 48.6 532.4 内蒙古 0.0 34.4 23.8 10.6 114.0 辽宁 58.2 69.2 37.8 31.3 364.4 吉林 2.9 28.1 16.3 11.9 156.6 黑龙江 7.2 10.2 6.6 3.6 127.3 上海 222.5 51.9 12.3 39.6 307.3 江苏 215.6 339.9 221.0 118.8 665.4 浙江 177.7 1150.8 891.7 259.1 1147.0 安徽 62.7 74.1 38.6 35.5 244.7 福建 170.4 253.3 93.8 159.5 701.4 江西 53.8 134.5 69.2 65.3 260.1 山东 36.6 265.2 209.4 55.8 514.3 河南 22.1 128.9 99.2 29.7 302.5 湖北 155.7 110.7 53.0 57.7 233.3 湖南 62.7 246.1 109.8 136.3 385.6 广东 330.8 84.7 48.1 36.7 433.0 广西 79.4 60.6 48.1 12.4 169.7 海南 562.3 85.3 37.7 47.6 331.6 重庆 43.8 28.7 18.7 10.0 167.1 四川 47.1 69.6 36.7 32.9 278.9 贵州 0.9 53.3 28.9 24.4 218.2 云南 6.7 28.3 15.9 12.3 197.7 渔业收入二.第二产业收入工业收入 2.建筑业收入三.第三产业收 1. 74.9 166.9 111.2 55.8 375.9

西藏 32.0 3.7 28.3 253.6 陕西 2.7 56.4 43.7 12.7 286.7 甘肃 0.6 73.4 34.8 38.6 229.5 青海 4.0 54.3 16.1 38.2 312.7 宁夏 49.0 99.5 85.8 13.7 381.5 新疆 45.1 26.6 18.5 308.9

地区 1.交通.运输 2.批发和零售 3.社会服务业 4.文教卫生业 5.其他行业 全国合计北京 606.9 256.1 146.3 5.7 50.2 天津 513.4 284.1 125.9 0.8 53.8 河北 194.7 234.3 45.2 30.2 28.5 山西 245.7 136.8 69.3 7.7 72.4 内蒙古 44.4 29.6 15.0 7.8 13.9 辽宁 140.7 134.7 27.0 21.0 38.1 吉林 79.0 48.8 5.0 4.8 15.1 黑龙江 72.1 28.4 7.3 5.2 12.9 上海 162.1 105.2 21.9 15.4 2.6 江苏 298.5 247.3 70.7 5.4 42.3 浙江 407.4 447.6 148.5 26.8 110.9 安徽 61.1 115.9 27.1 10.8 27.9 福建 227.4 270.7 92.8 15.9 93.5 江西 73.1 111.2 34.7 12.1 27.7 山东 166.4 186.2 54.9 28.2 76.4 河南 96.1 123.1 24.6 17.0 41.2 湖北 80.6 99.0 25.9 6.9 19.0 湖南 145.3 148.2 53.1 18.7 19.7 广东 111.2 223.0 48.2 9.8 40.3 广西 56.1 70.6 12.4 13.8 16.5 海南 113.0 100.5 27.8 5.3 80.6 重庆 37.0 76.4 11.2 20.1 19.8 四川 112.3 98.1 37.3 10.1 17.6 贵州 56.6 106.6 21.0 10.9 22.4 云南 78.4 77.6 9.1 5.5 23.9 西藏 177.1 45.8 13.8 0.1 16.9 邮电业收入 贸易.餐饮业 收入

收入 收入 收入 138.9 145.1 40.0 13.2 37.0

陕西 111.5 96.5 40.1 11.0 26.8 甘肃 81.4 93.8 18.1 7.8 27.4 青海 129.9 109.7 21.0 11.0 39.0 宁夏 203.7 148.7 19.2 9.7 新疆 78.1 152.3 11.4 2.8 63.7 16》

【行业】个人收入 【地域】中国 【时间】20051231 【参考资料】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6 【统计项目】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总收入构成统计(7384字) 【指标参数】

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总收入构成统计

单位:%

地区 家庭经营收入 一.第一产业收入 1.农业收入 2.林业收入 3.牧业收入 4.渔业收入

全国合计 100.0 82.8 53.9 1.7 24.8 2.5 北京 100.0 47.7 23.4 2.3 19.7 2.3 天津 100.0 62.8 34.1 0.4 25.1 3.4 河北 100.0 76.4 54.1 0.4 21.8 0.0 山西 100.0 73.4 56.6 0.8 16.0 0.0 内蒙古 100.0 96.7 57.1 0.5 39.2 0.0 辽宁 100.0 90.1 54.2 0.5 34.0 1.4 吉林 100.0 95.6 75.1 0.4 20.1 0.1 黑龙

江 100.0 97.3 78.6 0.3 18.3 0.1 上海 100.0 73.4 46.4 0.1 10.0 16.9 江苏 100.0 71.0 42.9 1.5 20.1 6.5 浙江 100.0 52.1 25.0 2.6 20.6 3.8 安徽 100.0 87.1 65.8 1.4 17.3 2.6 福建 100.0 71.4 43.5 3.3 18.8 5.8 江西 100.0 85.9 60.1 2.5 21.3 2.0 山东 100.0 80.3 56.0 1.5 21.9 0.9 河南 100.0 85.4 60.8 1.2 22.7 0.8 湖北 100.0 89.1 61.1 1.5 21.4 5.1 湖南 100.0 78.3 47.6 2.1 26.2 2.4 广东 100.0 82.4 40.3 1.0 29.7 11.4 广西 100.0 91.5 51.3 3.1 33.9 3.2 海南 100.0 87.9 38.8 13.1 19.3 16.8 重

庆 100.0 92.0 49.3 0.9 39.9 1.9 四川 100.0 88.3 45.2 1.0 40.4 1.6 贵州 100.0 85.7 51.4 1.4 32.8 0.1 云南 100.0 91.5 56.2 5.5 29.5 0.2 西藏 100.0 85.5 53.2 3.3 29.1 0.0 陕西 100.0 83.4 59.5 1.3 22.5 0.1 甘肃 100.0 86.0 66.7 2.0 17.2 0.0 青海 100.0 82.8 46.7 0.5 35.3 0.2 宁夏 100.0 85.0 54.6 0.2 28.6 1.5 新疆 100.0 91.7 73.1 1.6 16.9 0.0

地区 二.第二产业收入 1.工业收入输. 入

全国合计 5.3 3.5 1.8 11.9 4.4 北京 19.0 6.3 12.7 33.3 18.9 天津 15.0 12.3 2.6 22.2 11.5 河北 8.0 7.4 0.6 15.6 5.7 山西 3.1 1.0 2.1 23.5 10.8 内蒙古 0.8 0.5 0.2 2.5 1.0

建筑业收入 三.第三产业收入 1.交通运邮电业收 2.

辽宁 1.6 0.9 0.7 8.3 3.2 吉林 0.7 0.4 0.3 3.7 1.9 黑龙江 0.2 0.1 0.1 2.5 1.4 上海 3.8 0.9 2.9 22.7 12.0 江苏 9.8 6.4 3.4 19.2 8.6 浙江 24.0 18.6 5.4 23.9 8.5 安徽 3.0 1.6 1.4 9.9 2.5 福建 7.6 2.8 4.8 21.0 6.8 江西 4.8 2.5 2.3 9.3 2.6 山东 6.7 5.3 1.4 13.0 4.2 河南 4.4 3.4 1.0 10.2 3.2 湖北 3.5 1.7 1.8 7.4 2.5 湖南 8.5 3.8 4.7 13.3 5.0 广东 2.9 1.6 1.2 14.7 3.8 广西 2.2 1.8 0.5 6.3 2.1 海南 2.5 1.1 1.4 9.7 3.3 重庆 1.2 0.8 0.4 6.9 1.5 四川 2.3 1.2 1.1 9.4 3.8 贵州 2.8 1.5 1.3 11.5 3.0 云南 1.1 0.6 0.5 7.5 3.0 西藏 1.6 0.2 1.4 12.9 9.0 陕西 2.7 2.1 0.6 13.8 5.4 甘肃 3.4 1.6 1.8 10.6 3.8 青海 2.6 0.8 1.8 14.7 6.1 宁夏 3.1 2.7 0.4 11.9 6.4 新疆 1.1 0.6 0.4 7.3 1.8

地区 2.收入

全国合计北京 8.0 4.6 0.2 1.6 天津 6.4 2.8 0.0 1.2 河北 6.9 1.3 0.9 0.8 山西 6.0 3.1 0.3 3.2 内蒙古 0.6 0.3 0.2 0.3 辽宁 3.1 0.6 0.5 0.9 批发和零售贸易. 3.社会服务业收入餐饮业收入

文教卫生业收入其他家庭经营 4. 5. 4.6 1.3 0.4 1.2

吉林 1.2 0.1 0.1 0.4 黑龙江 0.6 0.1 0.1 0.3 上海 7.8 1.6 1.1 0.2 江苏 7.1 2.0 0.2 1.2 浙江 9.3 3.1 0.6 2.3 安徽 4.7 1.1 0.4 1.1 福建 8.1 2.8 0.5 2.8 江西 4.0 1.2 0.4 1.0 山东 4.7 1.4 0.7 1.9 河南 4.2 0.8 0.6 1.4 湖北 3.1 0.8 0.2 0.6 湖南 5.1 1.8 0.6 0.7 广东 7.6 1.6 0.3 1.4 广西 2.6 0.5 0.5 0.6 海南 2.9 0.8 0.2 2.3 重庆 3.1 0.5 0.8 0.8 四川 3.3 1.3 0.3 0.6 贵州 5.6 1.1 0.6 1.2 云南 2.9 0.3 0.2 0.9 西藏 2.3 0.7 0.0 0.9 陕西 4.7 1.9 0.5 1.3 甘肃 4.3 0.8 0.4 1.3 青海 5.2 1.0 0.5 1.8 宁夏 4.6 0.6 0.0 0.3 新疆 3.6 0.3 0.1 1.5 17》

【行业】个人收入 【地域】中国 【时间】20051231 【参考资料】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6 【统计项目】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总收入统计(7464字) 【指标参数】

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总收入统计

单位:元/人

地区 家庭经营总收入 一.第一产业收入 1.农业收入 2.林业收入 3.牧业收入 4.渔业收入

全国合计 3164.4 2621.3 1704.1 53.2 786.0 78.0 北京 3203.0 1528.6 750.0 74.6 630.8 73.2 天津 4455.5 2800.2 1517.5 15.8 1116.5 150.4 河北 3415.4 2609.0 1849.3 14.7 744.9 0.0 山西 2268.7 1665.4 1283.0 18.7 363.8 内蒙古 4557.2 4408.8 2601.5 21.7 1785.6 0.0 辽宁 4379.6 3945.7 2372.7 22.9 1490.4 59.7 吉林 4205.5 4020.8 3157.7 15.8 844.2 3.0 黑龙江 5148.7 5011.2 4045.3 17.1 941.2 7.6 上海 1351.7 992.5 627.4 1.2 135.7 228.2 江苏 3470.6 2465.2 1490.5 51.1 699.3 224.3 浙江 4792.8 2494.8 1197.6 126.9 989.2 181.1 安徽 2471.3 2152.5 1626.0 35.3 426.7 64.4 福建 3333.8 2379.1 1449.2 108.6 626.8 194.5 江西 2805.0 2410.3 1686.3 69.6 597.6 56.8 山

东 3957.0 3177.4 2215.0 60.3 865.4 36.6 河南 2965.6 2532.2 1801.6 34.2 672.7 23.7 湖北 3167.3 2821.9 1933.9 47.8 678.0 162.3 湖南 2908.5 2276.8 1384.9 60.1 763.3 68.6 广东 2944.2 2426.4 1187.8 28.4 873.6 336.6 广西 2710.9 2480.6 1391.0 84.2 918.7 86.6 海南 3433.8 3017.0 1331.4 448.7 661.3 575.5 重庆 2441.5 2245.5 1204.0 21.6 974.2 45.6 四川 2970.7 2622.2 1341.9 30.7 1200.5 49.0 贵州 1894.4 1622.9 973.2 26.2 621.7 1.9 云南 2652.6 2426.5 1490.3 145.9 783.7 6.5 西藏 1973.8 1688.1 1049.2 64.2 574.6 0.1 陕西 2071.1 1728.0 1231.7 27.3 466.3 2.7 甘肃 2159.4 1856.4 1440.0 43.7 372.1 0.7

青海 2129.2 1762.2 994.2 11.5 752.5 4.0 宁夏 3200.8 2719.8 1747.6 6.8 915.9 49.4 新疆 4253.0 3899.0 3109.2 69.8 720.0

地区 输. 入

全国合计北京 607.9 202.0 405.9 1066.6 606.9 天津 666.8 549.7 117.0 988.5 513.4 河北 273.4 253.8 19.5 533.1 194.7 山西 70.8 22.2 48.6 532.4 245.7 内蒙古 34.4 23.8 10.6 114.0 44.4 辽宁 69.2 37.8 31.3 364.8 140.7 吉林 28.1 16.3 11.9 156.6 79.0 黑龙江 10.2 6.6 3.6 127.3 72.1 上海 51.9 12.3 39.6 307.3 162.1 江苏 339.9 221.0 118.9 665.5 298.5 浙江 1150.8 891.8 259.1 1147.1 407.4 安徽 74.1 38.6 35.5 244.7 61.1 福建 253.3 93.8 159.5 701.5 227.4 江西 134.5 69.2 65.3 260.2 73.1 山东 265.2 209.4 55.8 514.3 166.4 河南 129.8 99.4 30.4 303.6 96.1 湖北 111.6 53.9 57.7 233.7 80.6 湖南 246.1 109.8 136.3 385.6 145.3 广东 84.8 48.1 36.7 433.0 111.2 广西 60.6 48.1 12.4 169.8 56.1 海南 85.3 37.7 47.6 331.6 113.0 重庆 28.7 18.7 10.0 167.4 37.0 四川 69.6 36.7 32.6 279.0 112.3 贵州 53.3 28.9 24.4 218.2 56.6 云南 28.3 15.9 12.3 197.7 78.4 二.第二产业收入 1.工业收入建筑业收入 三.第三产业收入 1.交通运邮电业收 2. 167.1 111.2 55.8 376.1 138.9

西藏 32.0 3.7 28.3 253.8 177.1 陕西 56.4 43.7 12.7 286.7 111.5 甘肃 73.4 34.8 38.6 229.6 81.4 青海 54.3 16.1 38.2 312.7 129.9 宁夏 99.5 85.8 13.7 381.5 203.7 新疆 45.1 26.6 18.5 308.9 78.1

地区 2.批发和零售贸易. 3.社会服务业收入 4.文教卫生业收入 5.其他家庭经营收入

全国合计北京 256.1 146.3 5.7 51.2 天津 284.1 125.9 0.8 53.8 河北 234.3 45.2 30.2 28.5 山西 136.8 69.3 7.7 72.4 内蒙古 29.6 15.0 7.8 13.9 辽宁 134.7 27.0 21.0 38.4 吉林 48.8 5.0 4.8 15.1 黑龙江 28.4 7.3 5.2 12.9 上海 105.2 21.9 15.4 2.7 江苏 247.3 70.7 5.4 42.5 浙江 447.6 148.5 26.8 111.1 安徽 115.9 27.1 10.8 27.9 福建 270.7 92.8 15.9 93.5 江西 111.2 34.7 12.1 27.7 山东 186.2 54.9 28.2 76.4 河南 123.1 24.6 17.0 42.2 湖北 99.0 25.9 6.9 19.5 湖南 148.2 53.1 18.7 19.7 广东 223.0 48.2 9.8 40.3 广西 70.6 12.4 13.8 16.6 海南 100.5 27.8 5.3 80.6 重庆 76.4 11.2 20.1 20.1 四川 98.1 37.3 10.1 17.7 贵州 106.6 21.0 10.9 22.4 云南 77.6 9.1 5.5 23.9 西藏 45.8 13.8 0.1 17.0 餐饮业收入

145.1 40.0 13.2 37.2

陕西 96.5 40.1 11.0 26.8 甘肃 93.8 18.1 7.8 27.5 青海 109.7 21.0 11.0 39.0 宁夏 148.7 19.2 9.7 新疆 152.3 11.4 2.8 63.7 18》

【行业】教育 【地域】中国 【时间】20051231 【参考资料】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6 【统计项目】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统计(2374字) 【指标参数】

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统计

单位:%

地区 不识字或识字很少 小学程度 初中程度 高中程度 中专程度 大专及大专以上

全国合计 6.9 27.2 52.2 10.2 2.4 1.1 北京 0.7 6.7 57.9 19.1 8.5 7.1 天津 2.1 18.1 59.7 13.4 4.9 1.8 河北 2.8 19.2 59.7 15.0 2.1 1.1 山西 3.2 21.3 62.5 10.7 1.6 0.8 内蒙古 5.5 31.0 50.1 11.1 1.6 0.7 辽宁 1.0 22.5 62.5 8.6 3.0 2.4 吉林 3.6 31.2 55.1 8.0 1.4 0.8 黑龙江 2.4 26.5 61.1 6.9 2.0 0.9 上海 2.5 16.6 49.4 15.3 8.6 7.5 江苏 7.0 22.2 53.9 12.7 2.2 2.1 浙江 5.5 32.3 45.9 12.4 2.2 1.6 安徽 11.7 24.2 54.3 6.9 2.2 0.7 福建 7.6 31.6 46.2 10.4 3.3 1.0 江西 5.9 31.3 50.3 9.5 2.2 0.7 山东 5.4 18.2 56.1 15.1 3.9 1.2 河南 6.6 18.5 61.2 10.5 2.1 1.0 湖北 5.3 27.0 54.4 10.4 2.4 0.5 湖南 3.9 29.9 50.8 12.3 2.2 0.8 广东 3.8 25.5 53.9 11.8 3.5 1.5 广西 2.2 25.1 58.3 10.6 3.0 0.9

海南 6.7 23.1 51.4 15.7 2.3 0.8 重庆 6.1 37.2 47.6 6.4 2.0 0.7 四川 7.1 32.6 50.3 7.3 2.2 0.5 贵州 14.5 38.3 41.1 3.9 1.7 0.5 云南 14.0 42.0 38.0 4.6 1.1 0.3 西藏 52.6 43.4 3.5 0.3 0.1 陕西 7.1 22.8 55.8 11.7 1.8 0.9 甘肃 16.3 31.2 39.2 10.9 1.5 0.9 青海 24.1 39.8 28.5 6.2 1.1 0.4 宁夏 21.1 31.9 40.0 5.6 0.7 0.6 新疆 4.6 40.1 45.0 7.3 2.1 0.9 19》

【行业】农业经济 【地域】中国 【时间】20051231 【参考资料】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6 【统计项目】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粮食支出统计(4363字) 【指标参数】

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粮食支出统计

单位:公斤/人

地区 粮食支出 1.主食用粮 #谷物 2.其他生活用粮 3.出售粮食全国合计 737.5 208.8 203.9 0.6 375.8 345.5 北京 374.4 128.6 127.7 0.0 155.3 149.2 天津 440.7 152.6 150.7 0.0 184.2 179.9 河北 713.6 200.0 196.5 0.4 371.1 363.0 山西 464.6 214.9 204.9 0.2 174.2 163.1 内蒙古 1563.4 207.4 198.7 1.6 861.5 779.0 辽宁 1628.5 195.4 189.4 0.0 1176.2 1151.0 吉林 2581.0 175.0 166.6 0.0 2152.5 2070.4 黑龙江 2542.7 183.0 174.1 0.0 2001.4 1412.6 上海 253.2 145.5 144.9 0.1 80.9 79.8 江苏 724.3 207.2 204.1 0.0 386.4 380.2 浙江 346.0 184.3 182.3 0.3 83.8 78.9 安徽 727.7 213.5 209.8 0.6 444.1 416.3 福建 329.9 190.4 186.6 0.4 105.4 102.1

谷物 #

江西 739.0 243.9 239.7 1.1 436.3 431.7 山东 765.7 194.2 190.2 0.0 424.5 417.9 河南 723.0 210.9 209.1 0.0 366.6 353.3 湖北 681.2 214.8 208.6 0.3 382.4 370.1 湖南 549.6 237.9 235.7 1.5 184.9 180.6 广东 382.5 228.3 225.2 0.0 91.0 88.1 广西 418.8 189.4 187.9 0.1 126.8 125.1 海南 337.6 188.8 186.6 0.0 59.5 52.8 重庆 535.2 215.6 208.1 0.0 69.1 66.0 四川 570.6 221.0 215.6 0.0 80.6 75.8 贵州 439.8 186.4 179.0 0.1 64.9 60.9 云南 508.8 192.2 187.4 1.9 100.3 91.8 西藏 421.7 262.0 258.8 5.9 69.2 61.9 陕西 528.0 205.2 197.0 0.5 185.9 166.6 甘肃 581.1 261.6 245.9 0.0 192.0 173.1 青海 402.7 232.5 216.1 0.3 68.5 61.8 宁夏 952.1 233.3 228.3 478.0 433.6 新疆 901.3 235.4 235.1 7.7 497.3 487.2

地区 4.全国合计北京 4.2 86.2 0.2 天津 19.1 84.7 0.0 河北 19.3 122.4 0.0 0.4 山西 13.0 59.7 1.7 0.4 0.6 内蒙古 43.9 447.0 0.0 1.8 0.1 辽宁 11.5 245.4 0.0 吉林 18.5 234.5 0.5 黑龙江 52.0 306.3 0.0 上海 2.5 23.1 1.2 江苏 10.7 116.6 0.0 0.2 3.2 浙江 1.6 75.5 0.0 0.0 0.5 安徽 15.7 53.3 0.1 0.1 0.3 福建 1.7 31.9 0.0 0.0 0.1 江西 4.9 49.1 2.2 1.3 0.1 山东 9.9 134.2 2.0 0.0 1.0 河南 11.9 130.8 1.1 1.0 0.6 种籽用粮 5.饲料用粮 6.借出粮食 7.归还借粮 8.其他粮食支出 14.3 136.5 0.4 0.3 0.7

湖北 10.3 72.8 0.0 0.0 0.5 湖南 5.0 117.3 0.9 1.2 0.8 广东 1.2 60.5 0.4 0.3 0.8 广西 3.1 99.0 0.2 0.1 0.2 海南 1.5 87.7 0.0 0.0 0.1 重庆 4.7 244.7 0.0 0.0 1.0 四川 7.2 261.0 0.2 0.7 贵州 18.5 169.4 0.6 云南 16.1 196.6 0.1 0.1 1.7 西藏 25.0 59.0 0.0 0.6 陕西 15.0 121.1 0.0 0.1 0.1 甘肃 32.2 94.0 0.3 0.1 0.8 青海 49.7 50.1 1.6 宁夏 47.9 188.7 0.0 4.2 新疆 32.6 126.6 0.1 1.8 20》

【行业】农业经济 【地域】中国 【时间】20051231 【参考资料】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6 【统计项目】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年末拥有主要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量统计(4530字) 【指标参数】

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年末拥有主要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量统计 地区 房屋及 汽车 大中型 小型和手扶 机动脱粒机 收割机 建筑物 拖拉机 拖拉机

(平方米/户) (辆/百户) (台/百户) (台/百户) (台/百户) (台/百户) 全国合计 25.5 1.8 2.1 20.2 8.7 1.0 北京 27.4 7.5 1.7 7.2 0.1 0.0 天津 22.2 6.7 1.7 18.0 0.7 0.3 河北 19.7 3.3 2.5 36.4 2.2 2.1 山西 11.1 3.0 2.3 19.0 1.6 0.0 内蒙古 57.8 1.7 3.1 49.0 3.7 3.8 辽宁 30.1 2.0 3.2 14.4 1.6 0.1 吉林 30.2 1.3 3.7 42.0 4.3 0.1

黑龙江 23.3 1.5 9.9 49.2 3.5 1.9 上海 7.0 0.7 0.5 0.5 2.7 0.3 江苏 17.4 2.0 1.0 17.0 12.3 0.8 浙江 25.1 2.4 1.6 2.8 15.8 0.6 安徽 16.7 1.0 2.1 40.2 14.3 3.7 福建 28.1 1.7 0.8 3.1 5.0 0.2 江西 30.7 1.0 0.1 2.4 21.2 1.2 山东 27.5 2.9 3.3 29.7 1.9 1.6 河南 12.1 1.4 5.6 44.2 6.5 1.8 湖北 23.3 1.0 0.9 13.1 1.6 0.2 湖南 25.1 0.8 0.2 2.2 21.1 0.9 广东 12.3 1.0 0.2 6.1 14.0 0.6 广西 23.5 0.7 1.4 14.2 20.6 0.0 海南 10.6 0.5 0.8 9.0 13.7 0.3 重庆 36.8 0.4 0.1 0.1 13.1 0.3 四川 38.0 1.2 0.2 2.0 21.0 0.5 贵州 26.4 1.4 0.3 0.7 5.3 云南 32.4 1.8 0.6 8.0 4.7 0.4 西藏 76.4 5.6 7.1 31.8 5.0 2.3 陕西 13.0 1.5 2.8 17.3 3.1 0.6 甘肃 29.5 0.8 2.3 33.1 2.8 0.2 青海 43.7 3.8 1.0 53.8 3.5 0.5 宁夏 55.2 2.5 2.7 49.9 3.1 0.8 新疆 31.8 1.5 4.3 27.6 1.7 0.2

地区 (全国合计北京 3.1 0.4 1.3 1.1 36.5 天津 20.2 4.7 19.0 5.5 26.0 河北 32.0 7.1 23.0 12.0 61.0 山西 13.1 6.9 3.6 18.5 49.1 内蒙古 14.8 29.7 31.5 65.5 272.2 辽宁 7.1 18.0 33.1 33.1 68.7 吉林 12.0 22.2 19.9 53.5 70.0 黑龙江 8.0 4.1 22.4 19.0 67.1 上海 2.3 0.0 6.8 0.0 2.3 农用动力机械 胶轮大车 水泵 役畜 台/百户) (辆/百户) (台/百户) (头/百户) (产品畜 头/百户) 14.7 9.9 21.0 29.3 60.3

江苏 10.2 18.0 17.4 3.7 16.6 浙江 13.1 3.4 21.6 2.4 24.3 安徽 14.7 5.7 53.1 9.2 27.9 福建 17.2 6.3 11.5 10.2 30.8 江西 13.9 8.1 16.2 41.3 18.8 山东 28.5 17.0 41.9 12.0 31.9 河南 14.7 10.9 32.0 12.9 31.7 湖北 7.6 11.2 21.9 26.7 22.3 湖南 26.4 3.6 24.5 18.7 25.6 广东 11.3 4.6 17.2 26.9 18.0 广西 17.0 4.3 15.5 54.1 39.0 海南 18.6 1.4 24.3 59.2 49.9 重庆 7.9 0.2 9.8 20.9 33.3 四川 13.6 1.1 25.2 23.8 52.1 贵州 6.2 1.0 4.0 68.9 33.8 云南 14.5 4.6 6.9 65.9 61.5 西藏 6.0 11.9 253.5 754.4 陕西 7.0 18.5 11.6 19.6 49.5 甘肃 8.8 18.2 7.3 75.5 51.6 青海 11.2 3.5 0.2 52.7 111.7 宁夏 9.0 3.8 8.3 48.3 43.3 新疆 8.9 47.3 1.8 69.4 443.1 21》

【行业】农业经济 【地域】中国 【时间】20051231 【参考资料】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6 【统计项目】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年末拥有主要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统计(7430字) 【指标参数】

中国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年末拥有主要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统计

单位:元/户

地区 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 一.农业 二.林业 三.牧业 四.渔业 全国合计 7155.5 3610.4 13.1 1427.8 128.1 北京 7727.0 1776.2 3.2 1375.7 160.0 天津 10149.9 2977.3 1953.0 75.7

河北 9335.5 4646.3 9.0 1449.1 山西 4329.3 2003.1 2.1 391.8 内蒙古 13603.2 7626.2 5482.2 辽宁 7514.7 3645.2 9.6 2174.7 66.1 吉林 11322.8 7988.9 1887.1 4.1 黑龙江 10358.8 8257.1 4.5 1729.6 1.6 上海 1887.0 515.2 1.5 155.0 170.6 江苏 7134.6 2328.5 10.3 670.5 172.3 浙江 12428.1 1709.6 27.1 1288.2 1296.1 安徽 5857.1 4171.6 2.1 588.1 37.5 福建 6465.0 2682.1 59.2 1321.7 345.3 江西 4613.5 2471.2 6.8 960.1 5.1 山东 9262.7 4583.4 5.0 1108.5 86.2 河南 6547.3 4353.5 7.8 534.4 15.1 湖北 4121.2 2154.9 11.3 955.2 61.9 湖南 3718.3 1553.9 0.0 1306.7 32.4 广东 3842.3 1447.1 0.5 479.2 342.7 广西 4483.3 2729.7 4.8 863.7 74.5 海南 7492.2 2810.4 352.6 449.2 2077.1 重庆 3103.7 1142.3 12.3 1369.1 19.3 四川 5119.0 1992.9 6.5 2149.9 28.7 贵州 4175.4 2118.0 0.0 1427.9 1.2 云南 6605.7 3707.8 15.6 2047.2 5.8 西藏 31409.4 21737.8 165.3 5693.1 陕西 5664.8 2304.2 0.9 920.8 1.4 甘肃 7025.9 5234.8 26.7 690.9 0.6 青海 9440.8 4373.4 0.0 3391.6 宁夏 14811.2 7296.9 0.0 2387.2 48.2 新疆 11978.3 6896.4 6.6 4145.9

地区 零

全国合计北京 0.0 740.0 0.0 578.8 1802.0 399.5 天津 0.0 1150.8 0.0 666.7 2340.2 447.5 五.采矿业 六.制造业 七.电力煤气 八.建筑业 与水的生 产及供应 九.交通运输 仓储和 邮政业

十.批发和售贸易业 24.5 511.0 2.0 62.0 863.4 249.5

河北 14.9 1070.9 0.0 38.3 1356.4 457.8 山西 7.0 96.3 0.0 118.5 1078.3 234.1 内蒙古 0.0 41.2 0.0 73.8 213.6 64.5 辽宁 0.0 91.8 0.0 15.3 802.8 465.8 吉林 0.0 572.3 0.0 100.6 587.6 143.9 黑龙江 0.0 5.4 0.0 1.3 242.9 67.0 上海 0.0 83.3 0.0 0.0 688.9 4.2 江苏 0.0 1298.7 2.6 246.3 1701.7 356.9 浙江 122.2 4916.8 0.0 134.1 1966.5 591.7 安徽 8.8 124.4 3.9 19.2 453.2 180.1 福建 90.7 146.1 2.0 63.7 899.5 673.6 江西 10.2 185.6 35.8 19.9 643.4 188.3 山东 69.0 906.6 0.0 83.5 1421.3 547.1 河南 138.1 301.2 0.0 60.1 693.0 169.6 湖北 0.1 232.1 0.0 26.9 544.4 76.2 湖南 13.6 221.0 2.2 18.2 392.7 108.4 广东 0.1 196.0 0.0 50.3 488.6 287.7 广西 12.0 154.8 0.0 0.0 507.2 77.9 海南 0.0 53.8 4.9 17.5 496.2 1104.5 重庆 3.3 54.8 0.0 4.5 289.9 117.3 四川 7.5 65.7 0.0 17.7 456.4 180.2 贵州 27.9 56.7 0.0 17.9 394.4 71.5 云南 6.3 0.0 0.2 748.9 40.8 西藏 34.8 0.0 142.3 3435.1 61.9 陕西 67.5 0.0 50.0 889.4 148.1 甘肃 87.6 5.6 2.9 718.1 113.1 青海 111.2 1288.8 100.5 宁夏 604.7 21.1 3527.3 393.5 新疆 34.9 544.9 102.2

地区 十一.住宿和 十二.居民服务与 十三.教育 十四.卫生.社会保 十五.文化体育 十六.其他

餐饮业 其他服务业 障和福利业 和娱乐业 全国合计 61.2 107.4 6.0 25.1 11.9 52.1 北京 500.0 348.9 0.0 29.3 0.0

13.3 天津 33.3 455.4 0.0 6.7 0.0 43.3 河北 70.2 123.4 8.3 68.6 2.9 19.2 山西 70.5 266.4 0.0 6.7 0.0 54.5 内蒙古 4.9 15.4 0.0 7.2 0.0 74.2 辽宁 49.2 48.9 0.0 101.7 0.7 42.7 吉林 0.0 14.2 0.0 2.5 0.0 21.6 黑龙江 5.4 0.0 0.0 8.9 0.0 35.3 上海 0.0 258.3 0.0 0.0 0.0 10.0 江苏 42.9 110.5 0.0 41.4 68.8 83.1 浙江 44.0 96.6 0.0 28.6 57.9 148.8 安徽 123.2 50.4 9.1 44.5 0.0 41.0 福建 5.4 70.2 0.3 45.2 4.2 55.9 江西 17.6 46.7 4.1 6.9 0.4 11.4 山

东 151.3 137.8 16.8 23.3 24.3 98.7 河南 84.5 70.6 21.9 20.4 43.1 34.2 湖北 5.9 26.4 0.0 5.6 0.0 20.1 湖南 15.2 24.7 11.4 5.4 0.5 12.2 广东 382.4 96.9 3.3 43.2 15.6 8.5 广西 0.0 16.5 0.0 3.2 5.6 33.5 海南 16.7 23.8 1.9 2.8 27.8 53.2 重庆 11.7 6.1 52.1 1.7 19.4 四川 69.5 27.3 10.6 24.7 7.1 74.6 贵州 3.0 23.4 6.1 0.9 26.6 云南 13.8 0.2 19.1 西藏 41.7 54.6 1.6 41.3 陕西 30.3 1157.2 15.3 16.5 3.2 59.9 甘肃 13.0 32.0 45.8 54.8

第6篇:《中国认证认可年鉴》稿件撰写要求

附件2:

《中国认证认可年鉴》稿件撰写要求

一、《年鉴》的性质

《年鉴》是逐年记载中国认证认可事业发展进程的编年史册。

二、《年鉴》稿件的撰写要求

1.国家认监委各部室和直属机构稿件的撰写要求。国家认监委各部室和直属机构的稿件,介绍的是全国合格评定各基本和重要领域的发展情况,在全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决定着《年鉴》的总体质量和水平。这类稿件要按照修史的基本原则组织材料和进行撰写。即既要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全面系统和客观真实地介绍中国认证认可各个基本和重要领域的年度历史发展,也要对年度发展的利弊得失和经验教训进行评价、分析和总结,力求揭示发展中所体现出的规律性,从而对后续工作起到鉴戒和指导作用。概括来说,就是资料丰富翔实,持论客观公允,既要写全,也要写透。

2.地方两局稿件的撰写要求。地方两局的工作涉及范围比较宽,把每一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到既写全,又写透,是不现实的。地方两局的稿件,一方面,要以相关资料为基础,对国家认监委授权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作概括介绍,另一方

面,结合工作实际和地区特点,对某项突出的成绩、问题或比较成熟的经验等进行深入介绍、分析和总结。稿件这样写,既符合修史的全面性原则,也突出了地方工作各自的特色,增强了指导性,同时有利于工作经验交流。

3.几个应注意的问题。国家认监委各部室、直属机构以及地方两局,在撰写稿件过程中都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和贯彻落实认证认可服务宗旨以及年度工作方针的角度撰写稿件,以期内容立意高远,主题鲜明,避免就事论事,并突出认证认可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2)要在把握内容全面性的前提下,突出每年工作的新特点和侧重点,力戒内容年年雷同。(3)要以国家认监委或地方两局的名义介绍情况和分析问题,文章中分析和评价所持观点应以国家认监委或地方两局的观点为准,体现严肃性。(4)由一个部门主管或主办、多个部门参与的工作,这项工作由主管或主办部门详细介绍,其余参与者在稿件中点到即止,以免过多重复。

三、《年鉴》文字表述和书写(打印)的要求

1.称谓 。(1) 一律使用第三人称。如“我国”用“中国”。人物一般直接称其姓名,后面不加“同志”、“先生”等称谓,必要时可加职务或职称。部门、行业一般直称“某某部门”、“某某行业”,而不称“某某系统”、“某某战线”。(2)几个常用名称的统一表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统称为《认证认

可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统称为“国家质检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称为“国家认监委”,“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统称为“国家认可委”或“国家认可中心”。上述等名称,文中如单独用其英文简称,则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应将中英文名称并列写出,然后在行文中可单用英文名称,如文中第一次用“国家认监委 ”(CNCA),之后在行文中可单独用(CNCA),以此类推。(3)地方两局名称的表述:文中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然后可用简称。如“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中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然后可用“北京市局”;“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第一次用全称,然后可用“北京局”。(4)认证和认证标准的表述:第一次在行文中出现时,将中英文并列写出,然后可单独使用中文或英文表述。如第一次用“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然后可单独使用其中的中英文名称;第一次用“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然后可单独使用其中的中英文名称。

2.时间表述。一般要求写出准确的年、月、日,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明年”、“当前”、“最近”、“近年”、“近几个月来”等。同一文章中年份已有前提的,后面不必重复出现,可采用“年内”的提法,也可直接交代“某月”或“某月某日”,具体时间(公历年代、年、月、日及时、分),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述,如“20世纪80年代”、“1994年5月1

日”、“7时18分”;年份数字不能简写,如“1995年”不能写成“95年”。

3.数字用法。数目字除特殊情况外均用阿拉伯数字,如“7人(次)、”“20件”、“100辆”等。但叙述文字中的数字或者并非表示科学计量和不具有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应使用汉字,如“一个人”、“五条意见”、“十项规定”、“八五计划”、“七八十种之多”等,倍数、分数、百分数、千分数用阿拉伯数字,但万分之几,十万分之几、百万分之几等要用汉字表示。

4.统计数字。在五位数(某些需精确统计及附表中的数字可以例外)以上的,分别作如下处理:尾数“0”多的改用万、亿为单位,如“240000”写作“24万”;尾数“0”少的,改用小数,计算单位取最大值,小数点后按四舍五入法取1~2位数,如“245470万t”写作“24.55亿t”,“12834100kg”写作“1283.4万kg”。百分数和千分数中的小数,只取至小数点后一位数。约数可用“约”、“左右”、“上下”、“多”、“余”等表示,但不能叠用,如可用“1000多人”、“约5000字”,而不能用“约1000多人”、“约5000字左右”。用小数表述的数据,不用“多”字,如“13万多人”中“多”字要去掉。

5.计量单位。一律使用公制计量单位。行文中涉及的计量单位,其名称用英文表示;公式中的计量单位使用符号而不用中文名称;附表中的计量单位,一般使用英文名称,必要时也可使用符号,但同一表格中的用法须一致。

6.标点符号。一律按照1995年12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准确使用,特别注意破折号和连接号的用法。

破折号“——”书写时占两格,用于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破折号和括号用法不同,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解。

连接号“—”书写时占一格,用于组成复合词组原两个名词之间,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如“南宁—北海客货运输开通”。连接号的另一种形式“~”,主要用于连续相关的数字,如“5月18~20日”、“30~40万”、“20%~30%”。

7.书写(打印)格式

(1)文章层次较多的,分层序码书写:第一档

一、

二、三……;第二档

(一)、

(二)、

(三)……;第三档

1、

2、3……;第四档(1)、(2)、(3)……等。

(2)引用文件要严格书写文件标题、发文机关名称和公文号。公文号中年份使用六角括号“〔〕”。

(3)表格书写。除表头和表体外,表格内不加横线。表中的项目如分母、子项的,子项空一个字另行书写。

表格数据栏内使用符号示意统一为:“…”表示数据不足本表最小单位;“空格”表示该项统计指标数据不详;“—”表示无该项统计指标数据。

附表说明置于表格底线下方。说明只有一项,在说明内

容前面和被说明项的右上方加“*”号;如说明内容有两项以上,则分别在说明内容前面和被说明项左上方用①、②、③表示。

(4)行文和表格中的数字,百位与千位数之间、十万与百万位数之间,要空四分之一字格,如,249813675,6与3之间、8于9之间,要空四分之一字格。

第7篇:《中国认证认可年鉴》(2007)编写规范及撰写要求

附件2: 《中国认证认可年鉴》(2007)编写规范及撰写要求

一、《年鉴》的性质

《年鉴》是逐年记载中国认证认可事业发展进程的编年史册。为便于读者查阅,《年鉴》在编辑体例上兼有工具书的特点,因此也可称之为史册性工具书。

二、《年鉴》文章撰写要求

(一)按照编年史册的要求撰写《年鉴》的文章,以全面系统、丰富翔实的资料/史料,客观真实地介绍事件发展过程,同时对发展进程中的利弊得失进行分析和评价,力求揭示规律、明确方向,对现实工作起到指导和鉴戒作用。

(二)突出资料性。一是资料要丰富翔实,即通过丰富的资料介绍发展过程,同时所引用的资料要准确可靠;二是资料要全面系统,反映某项事件的资料要有较强的概全率,不轻易遗漏任何重要的方面;三是注意重要资料的可比性,即上下年间同一事件的基本资料要相互衔接和大致对应,以便读者作前后对比;四是强调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力戒空洞宣传。

(三)突出特点和重点。要力求反映我国认证认可事业每年发展的新特点以及国家认监委和地方两局每年工作的侧重点,避免千篇一律、年年雷同。

(四)要结合服务宗旨谈认证,力戒就事论事。认证认可工作是促进发展、优化结构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同时,促进发展、优化结构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也是认证认可工作的目的和宗旨。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合格评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和评价认证认可工作中的得失成败,体现和审视认证认可工作的可持续性和光明前景,而不要仅仅就认证谈认证,把文章写成工作流水账。

(五)文章层次要清楚,并冠以小标题,以便于读者查阅。

(六)严格把握内容的性。当年出版的《年鉴》,介绍的是上年发生的情况。选材以为限,逐年更新内容。除做历史比较外,一般不追述历史。

三、文字规范的几个问题:

1.称谓

一律使用第三人称,如“我国”用“中国”。人物一般直接称其姓名,后面不加“同志”、“先生”等称谓,必要时可加职务或职称。部门、行业一般直称“某某部门”、“某某行业”,而不称“某某系统”、“某某战线”、“有关部门”、“各部门”。

2.时间表述

一般要求写出准确的年、月、日,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明年”、“当前”、“最近”、“近年”、“近几个月来”等。同一文章中年份已有前提的,后面不必重复出现,可采用“年内”的提法,也可直接交代“某月”或“某月某日”,具体时间(公历年代、年、月、日及时、分),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述,如“20世纪80年代”、“1994年5月1日”、“7时18分”;年份数字不能简写,如“1995年”不能写成“95年”。

3.数字用法

数字除特殊情况外均用阿拉伯数字,如“7人(次)”、“20件”、“100辆”、“1230平方米”等。但叙述文字中的数字或者并非表示科学计量和不具有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应使用汉字,如“一个人”、“五条意见”、“十项规定”、“八五计划”、“七八十种之多”等,倍数、成数、分数、百分数、千分数用阿拉伯数字,但万分之几,十万分之几、百万分之几等要用汉字表示。

4.统计数字

在五位数(某些需精确统计及附表中的数字可以例外)以上的,分别作如下处理:尾数“0”多的改用万、亿为单位,如“240000”写作“24万”;尾数“0”少的,改用小数,计算单位取最大值,小数点后按四舍五入法取1~2位数,如“245470万吨”写作“24.55亿吨”,“12834100公斤”写作“1283.4万公斤”。百分数和千分数中的小数,只取至小数点后一位数。约数可用“约”、“左右”、“上下”、“多”、“余”等表示,但不能叠用,如可用“1000多人”、“约5000字”,而不能用“约1000多人”、“约5000字左右”。用小数表述的数据,不用“多”字,如“13万多人”中“多”字要去掉。

5.计量单位

一律使用公制计量单位。行文中涉及的计量单位,其名称用中文表示;公式中的计量单位使用符号而不用中文名称;附表中的计量单位,一般用使用中文名称,必要时也可使用符号,但同一表格中的用法须一致。

6.标点符号

一律按照1995年12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准确使用,特别注意破折号和连接号的用法:

破折号“——”书写时占两格,用于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破折号和括号的用法不同,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而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解。

连接号“—”书写时占一格,用于组成复合词组两个名词之间,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如“南宁—北海客货运输开通”。连接号的另一种形式“~”,主要用于连续相关的数字,如“5月18日~20日”、“30万~40万”、“20%~30%”。

7.书写(打印)格式:

(1)文章层次较多的,分层序码书写:第一档

一、

二、三……;第二档

(一)、

(二)、

(三)……;第三档

1、

2、3……;第四档(1)、(2)、(3)……。

(2)引用文件要严格书写文件标题、发文机关名称和公文号。公文号中年份使用六角括号“〔〕。 ”(3)表格书写。除表头和表体外,表格内不加横线。表中的项目如有母、子项的,子项空一个字另行书写。

表格数据栏内使用符号示意统一为:“…”表示数据不足本表最小单位;“空格”表示该项统计指标数据不详;“—”表示无该项统计指标数据。

附表注置于表格底线下方。如注只有一项,在说明内容前面和被说明项的右上方加“*”号;如注内容有两项以上,则分别在注内容前面和被注项左上方用①、②、③表示。

(4)行文和表格中的数字,百位与千位数之间、十万与百万位数之间,要空四分之一字格,如,249 813 675,6与3之间、8与9之间,要空四分之一字格。

第8篇:特色活动为载体 服务师生求发展 枣庄职业学院红十字会年鉴

特色活动为载体 服务师生求发展

——枣庄职业学院红十字会五年记

五年来,在市红十字会的关心帮助和具体指导下,在学院党政的大力支持下,枣庄职业学院红十字会工作紧紧围绕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教委颁布的《学校红十字会工作规则》,遵照红十字会的宗旨,结合学院工作实际,以育人为目标,按照“整合资源、找准载体,立足校情、突出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把人道主义原则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卫生救护训练与卫生保健工作相结合,公益志愿活动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救护培训、应急演练、知识竞赛、义务献血、帮扶助困等活动,各项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育人效果。五年来,学院红十字会先后被评为“枣庄市募捐工作先进集体”、“枣庄市红十字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现将我院红十字工作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方位健全机制,推进规范化管理

本着“强基础、创特色、重实效”的工作思路,以特色活动为抓手,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对照“组织建设、政策支持、会员发展、管理规范、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救护培训、社会服务、标志意识、工作研究”十大标准,工作扎实有创新。

1.领导重视,组织机构网络化。我院红十字会于2009年组建成立,学院院长担任会长、书记,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任副会长,学生工作处处长任秘书长,理事由部门主任 1

(处长)9人组成,下设9个会员小组。学院的红会组织,责任明确、团结协作、敬业精神强,切实加强了对红十字工作的领导。学院建立了三级红十字工作网络。会长主持理事会工作,宏观统筹全院红十字工作;秘书长具体负责红十字会日常事务工作;教职工红十字会会员小组和各系(院)红十字会会员小组具体落实红会工作。从组织上保证了学院红十字工作的正常开展。

2.建章立制,阵地建设规范化。学校红十字会制度建设是根本,阵地建设是保障。学院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如《红十字会工作制度》、《红十字会新会员发展制度》、《红十字会小组活动制度》、《红十字会爱心基金管理制度》、《红十字会档案管理制度》、《红十字会会员社区志愿者服务制度》、《红十字会会员评优制度》等。在学院党政的领导下,学院红十字会按照“规范化、特色化、实用性”的原则加强阵地建设。学院设有红十字工作室,在学院院报、广播站、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开设红十字专题。学院红十字工作室积极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学院红十字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活动阵地的建设,使学院红十字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为学院红十字会有序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3.强化意识,会员管理制度化。规范发展会员,强化会员意识,加强会员管理是红十字会的工作基础。学院红十字会按照积极推进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会员,壮大会员队伍,完善组织机构,建立学院红十字会网络联系制度 2

和日常工作机制。在市红十字会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学院红十字会员人数不断增加,现有会员2000多人。学院红会组织在每年新生入校后开展新会员入会活动,并按入会程序严格进行。教职工红十字会会员小组和各系(院)红十字会会员小组分别举行入会宣誓,提高会员对红十字会的认识。

二、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倡导人道价值理念

开展红十字活动,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学生知识传播的主渠道。学院充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的文化传递空间,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倡导人道价值理念。

1.立足特定载体,扩大影响。以“5.8”世界红十字会纪念日、“5.18”世界残疾日、“12.1”世界艾滋病宣传日、“12.4”普法宣传日、“9.10”教师节等特定节日以及手足口病、流感、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等疾病防治时机,共开辟红十字宣传栏30期、卫生健康宣传栏50期、分发宣传单5000张。

2.利用多方阵地,深化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渗透红十字宣传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进行敬老助残、人道奉献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润物细无声”;在体育与健康课,开展对学生进行救护常识、无偿献血等方面的教育;在主题班会课、团课和团日活动中,渗透对学生进行红十字运动起源和发展的知识教育;在军训逃生演练、消防演练活动中,引导青年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在开展无偿 3

献血和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中,引导青年学生树立乐于奉献的价值理念、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能力;鼓励学生阅读《博爱》杂志、《中国红十字报》,积极传播人道主义,培养青年学生“博爱”之心和奉献精神。通过利用上述多方阵地,宣传了红十字会,扩大了社会影响,促进了学院红十字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3.举办专题讲座,扩大效果。学院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举办逃生、灭火等专项训练和危机自救急救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应对危险的能力。五年来,学院共举办10余次逃生演练、邀请20多位专家开展法制教育报告。在消防知识培训中,师生们深入了解了《消防法》的内容、防火基础知识和掌握了火灾发生时报警、灭火、疏散、逃生等自救常识;在模拟训练和实战演练中,参练学生真正掌握了火灾发生时应急处理基本技能。消防知识培训和逃生演练为平安校园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法治教育报告中,报告主讲专家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引用大量刑事案件,以案释法,以法论事,对青年学生关心的“如何避免犯罪”、“怎样释放不良情绪”以及“在危险面前,如何保护自己”等内容做出了解答,应到青年学生用法律知识规范言行,告诫青年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切勿触犯法律底线,号召青年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慎重交友、冷静处事,珍惜校园的美好生活,努力学好一技之长,不断开拓人生新的历程。

4

三、多渠道献爱心,开展扶贫救护,彰显博爱情怀 学院积极建立红十字会工作与德育工作相衔接的协调机制,找准红十字工作切入点,结合学院工作实际,立足学院护理、口腔医学等专业教育特色,精心组织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敬老助残、尊师爱幼、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捐资助学、无偿献血等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艾滋病预防、远离毒品等宣传教育活动,培养青年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近五年来主要做了:

(一)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志愿者活动

从2010年8月10日起,学院红十字会与枣庄市医院协会密切协作,积极在学院内常年招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活动以“弘扬仁爱精神,构建和谐枣庄”为宗旨,以“牵手你我,与爱同行,志愿服务在医院”为主题,以“爱心献社会,真心传真情。我奉献,我快乐”为口号,组织学院红十字会志愿者在节假日及周末到枣庄市各级医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了帮助志愿者明确服务方向,提高服务本领,实现“有尊严的服务、守纪律的服务、保安全的服务、能勤快的服务”志愿服务目标。学院红十字会在医院协会的帮助下认真组织志愿者培训工作,累计举办培训会近20场次,参训志愿者共计4000人次。“志愿服务在医院”的志愿者们在医院主要从事疏导门诊大厅患者,维持秩序;引导就诊患者到相应科室检查,办理手续;维持和清理医院环境卫生;扶老携幼、宣传咨询等工作。我院志愿者凭借满腔热情、耐心服务和扎实工作赢得了医护人员的肯定和社会 5

群众的赞誉。在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得到枣庄电视台、枣庄晚报、大众网等媒体的跟踪报道。五年来,我院共有4000余人参与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间多大12万小时,其中有412名志愿者被授予“全市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在2013年,我院医学院张绪素获得全市“优秀志愿者标兵”荣誉称号。

(二)开展“扶贫帮困”公益活动,传播社会关爱 2010年3月学院红十字会积极相应上级号召,迅速开展“一人一瓶水,爱心送旱区”活动,为旱区送去急需的用水资金。2010年4月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玉树地区的灾情时刻牵动着全院广大师生的心。我院党委班子成员带头捐款,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响应,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玉树受灾民众渡过难关。为纪念“五•八”世界红十字日,2010年我院组织了“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学生志愿者献血活动和双休日志愿服务采血车活动等,效果显著。

2011年1月,我院红十字会在B座2楼阶梯教室举行2011年春节送温暖物质发放仪式,我院副院长、红十字会会长陈力,纪委书记、副会长郑开阳,团委书记、红十字会副秘书长王念,学工处处长张凤山出席了本次仪式。仪式由王念书记主持。向受资助同学发放了食用油、面粉、棉被等物资。

我院2012级医学院高职口腔五班一位同学,家住内蒙古通辽市,2014年1月1日,她的母亲与姨夫、姨母突遭车 6

祸,其母亲身受重伤,一直昏迷不醒,检查结果为:左侧肋骨断裂9根,右侧肋骨断裂6根,肺部严重损伤,期间已进行过两次开颅手术,在重症监护每日医药费一万余元。该同学父母是农民,原本困难的家庭无力承担产生的治疗费用。俗话说,一人向隅,举桌不欢。当得知自己同学家庭不幸的遭遇后,其所在班级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捐款过万元,几位同学直接把刚刚获得的奖学金全数捐出,十分让人感动。学院学院红十字会随后向全院师生发出倡议,发动全院师生奉献爱心、捐款救助。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非常关心,领导、老师包括学院保安队,学院龙舟队在内的同学们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极大地鼓舞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她,也让她的家人看到了希望。让她感受到情谊的高贵和大家庭的温暖,点燃了她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短短两天时间共筹得爱心捐款高达66948.6元,所捐款项学院学工处已全部寄送至该同学家中。其中部分学生直接给该同学所在班级送去捐款却未留下班级和姓名。

2013年1月20日,院党委、院关工委、院红十字会在教学楼B座325举行“学院特困救助金”发放仪式。副院长、院红十字协会会长陈力,纪委书记、院关工委副主任郑开阳出席会议,学工处、各系相关领导、受资助的25名学生和部分学生家长代表参加会议。学工处处长、团委书记王念主持会议。多年来,我院一直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教育管理理念,十分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扶助工作,坚持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把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问题提 7

升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因此,学院在办学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划拨专款用于资助特困学生。本次救助金的发放,让家庭特困、品学兼优的学生得以完成学业,让受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院的关怀和老师的关爱,营造了关爱特困学生,播洒爱心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敬老爱幼等志愿活动

为丰富敬老院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培育我院志愿者尊老爱老的道德风尚。2010年12月,我院红十字会与医疗志愿者服务队的青年志愿者开展敬老院献爱心活动。志愿者们利用节假日为周边地区的街道办事处敬老院送去了米、面、水果等慰问品。活动中,志愿者精心为老人们测量血压、解答健康咨询、表演自编自导的文化节目等,深受老人们的喜爱。

2011年1月,我院红十字会在B座2楼阶梯教室举行2011年春节送温暖物质发放仪式,我院副院长、红十字会会长陈力,纪委书记、副会长郑开阳,团委书记、红十字会副秘书长王念,学工处处长张凤山出席了本次仪式。仪式由王念书记主持。会上,参会领导向受资助学生发放了食用油、面粉、棉被等物资。

为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2013年3月29日下午学院红十字协会组织志愿者走进兴城敬老院开展敬老爱老活动。为更好的开展本次活动,红十字协会购买了粮油、水果等慰问品并精心排练了《学习雷锋好榜样》、《夕阳红》等节目。活动中,志愿者们一边表演节目,一边陪老人聊天,为敬老院带来了欢声笑语,志愿者们的热情使现场充满了温馨和 8

谐。

为了让自闭症儿童度过欢乐的 六·一儿童节,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关心、关爱自闭症儿童,2013年5月31日上午,院团委组织爱心志愿者走进薛城特教儿童康复中心开展“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演出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知恩图报”的氛围中体会“感恩”在人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将中华民族的“感恩”传统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院团委于12月28日在学院餐厅广场开展“眷眷父母心,拳拳学子情——一封家书寄父母”感恩教育活动。此次主题教育活动以感恩节为背景,号召学生”手写家书、感恩父母”。活动中,部分学生坐在书桌旁,或静静思考、或专心书写,写信的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与汗水,更加珍惜父母的爱;信中写下了自己对父母家人的感激。活动当天,同学们纷纷将自己认真写好的书信郑重的交给工作人员,并在签字簿上登记了姓名。很多同学表示,此次活动让他们真正切身思考父母的不易,并表示今后将更加珍惜学校生活,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此次感恩教育活动由枣庄市农夫山泉市场部赞助,院学生会实践部和青年志愿者协会承办。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拥有感恩的心,才能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认识到感恩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

(四)结合急救日、防艾日等节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2010年11月,副院长、红十字会会长陈力,团委书记、 9

红十字会副秘书长王念以及医学部80名学生组成的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代表我院参加由市人民政府主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卫生局承办的“健康枣庄行动”暨“中医中药中国行文化科普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副市长赵联冠为我院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授旗。

2011年6月,为了弘扬和宣传乐于奉献、关爱他人的精神,为我市无偿献血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我院红十字组织了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活动,同时开展了无偿献血活动。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学院学子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

2012年3月16日,学院红十字协会组织举办了地震急救演练活动。此次地震急救演练活动,让青年学生了解了有关地震的急救和自救知识,增强了青年学生的应急能力和自救能力。

为了做好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工作,我院红十字协会在2012年10月1日下午在B座教学楼二楼阶梯教室举办了以“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为主题的国际艾滋病日宣传活动。邀请了枣庄疾病防控中心陶勇主任来为我院学生做了重要报告,学院后勤处副处长、校医院院长王吉普,学院团委副书记孙晓康出席了本次活动。

冬季是流感疾病的高发期,为保证全院师生身心健康,2013年11月19日院团委红十字协会在学院餐厅广场开展“齐心防流感 健康你我他”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本次活动以“防流感知识有奖答题”、“发放防流感知识宣传材料” 10

等形式为广大师生普及防流感知识。活动中,红十字协会还通过多幅形象生动的预防流感宣传海报、流感病知识宣传视频,帮助广大师生了解流感病的发展趋势、危害及预防措施。本次活动,共有百余人参加了“防流感知识有奖答题”,发放防流感药品、护手霜等奖品数十份;近千人在“齐心防流感 健康你我他”宣传海报上写下自己掌握的防流感妙招;数千人观看了防流感知识宣传视频、海报。本次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广大师生认识到了流感病的危害、掌握了防流感的知识、提高了防流感的技能,有利于师生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礼貌的交往方式,实现了“齐心防流感 健康你我他”的宣传目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和国艾办《关于开展2013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响应第26个世界艾滋病日“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的宣传主题,12月2日上午院团委红十字协会和医学院团总支在餐厅南门广场举办“共抗艾滋,共担责任,共享未来”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为开展好本次防艾宣传教育活动,院团委红十字协会主动联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取了2013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海报和防艾知识手册等宣传材料;医学院团总支积极行动,制作了防艾知识宣传展版;院团委宣传部和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设计制作了签名展板。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同学们讲解防艾知识并发放防艾知识手册,与此同时,不少同学在“共抗艾滋,共担责任,共享未来”的条幅上签名,来表达自己对此项活动的 11

支持以及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在防艾滋图展中,重点宣传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并突出了目前我国艾滋病的防控形势:艾滋病离青年学生已不遥远,国内15至24岁的青年学生感染者占全部艾滋病感染者的比例,已由2008年的0.9%上升到2012年的1.7%;全球范围内每天新增6300名艾滋病感染者,其中约40%为15至24岁的年轻人,防艾图展号召更多的青年学生积极参与艾滋病的防治宣传和公益活动,实现共抗艾滋、共享未来的目标。本次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广大师生正确认识艾滋病、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倡导师生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实现了“共抗艾滋,共担责任,共享未来”的宣传目标。

春季是流感疾病的高发期,为保证全院师生身心健康,2014年5月19日,院团委红十字协会在学院餐厅广场开展“齐心防流感 健康你我他”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本次活动以“防流感知识有奖答题”、“发放防流感知识宣传材料”等形式为广大师生普及防流感知识。活动中,红十字协会还通过多幅形象生动的预防流感宣传海报、流感病知识宣传视频,帮助广大师生了解流感病的发展趋势、危害及预防措施。

(五)认真组织无偿献血活动

2010年6月,我院团委书记、红十字会副秘书长王念带领我院青年志愿者,在市中区光明广场参加了由市公民献血委员会、市红十字会主办的“庆祝2010年世界献血日暨枣庄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启动仪式”。我院医学部苏海柱 12

同学代表志愿者宣誓。志愿者在誓词中承诺:践行志愿精神,履行志愿者义务,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自觉维护无偿献血的社会形象和志愿者的自身形象,不以志愿者身份从事任何以营利为目的或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遵守服务队规程,服从各项工作安排,为我年轻、我健康、我献血、我快乐。我院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同时成立,为我院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0年8月,医学系副主任赵继英带领红十字会志愿者,到市中区立新社区开展青年志愿者医疗服务活动。活动中共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单287余份,测身高体重124人次,测血压47人次,健康咨询25人次,此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锻炼了同学们的交际和动手能力,培养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

2011年,我院红十字协会联合学院团委实践部、宣传部等部门人员,组织开展了让爱和奉献常住心中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在校内分发传单、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吸引了更多的同学加入到了无偿献血服务队中。

2013年11月27日下午,枣庄市中心血站黄站长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授予我院六名学生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一星奖”获奖证书和奖杯送到我院。我院团委副书记孙晓康接待了黄站长并进行了座谈。据黄站长介绍,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一星奖是由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评选,每两年在全国范围内 13

评选一次。我院战祥昭、张浩、杨彬、林琳、李丽、李健共六名同学荣获本次表彰,我院长期以来联合市中心血站在全院学生中大力宣扬“无偿献血,关爱他人”的志愿服务精神,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更是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广泛开展了一系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27日在学院餐厅广场开展了以“青春中国梦•志愿我先行”为主题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吸引了师生的踊跃参与,青年志愿者们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付诸实践,让“青春中国梦•志愿我先行”的理念在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的快乐中得到了无限传递。

2014年10月29日,在学院团委带领和我院红十字协会携手组织下,联合枣庄市血站中心开展了“点点滴滴热血浓,人道博爱处处情”无偿献血活动。每一次的献血活动,大家的热情依旧。本次献血活动也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与大力支持,虽然有些同学因为自身原因没有通过体检,但是仍有110余人参与其中,总献血量超27000ml,大家用自己的爱心与血液,为社会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与此同时也体现了我院学生的凝聚力,为我院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认真总结思考,完善红十字工作

通过五年来学校红十字工作的实践,我们感到要做好学院红十字会工作必须做到:

(一)领导重视,做好宏观指导是做好红十字工作的关键所在

14

学院奖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工作规则》,提高学院领导对红十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建立相应的组织。只有形成领导重视、各部门支持、师生踊跃参与的局面,红十字工作才有可能健康而有序的开展。学院要把红十字工作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只有摆正了位子、提高了认识,学院的红十字工作才有作为。

(二)根植教育,找准工作的结合点是做好红十字工作的根本保证

学院红十字工作不是独立于学院工作之外的工作,而是学院整体工作的一部分,与教育教学工作息息相关,只有找准与教育工作的切合点,根植于教育之中,学院红十字工作才会有生机和活力,才会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如与学院的主体性德育教育结合;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结合;在学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学院红十字工作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三)讲究实效,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是做好红十字工作的重要基础

积极开展红十字各类活动是《红十字会法》赋予的重要职责之一。学院开展红十字工作,必须讲究实效,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戒花架子和形式主义。通过活动,才能加强学院红十字工作,提高学院红十字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才能让学生会员经受锻炼,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才能不断丰富学院素质教育的内容,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这是做好学院红十字工作的重要基础。

15

(四)积极沟通,形成共同参与的局面是做好红十字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学院工作中,教育教学始终是第一位的。学院红十字工作是学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为根本任务。红会各级组织要积极沟通,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学院领导和广大师生对红十字工作的认识:通过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师生参与红十字工作的热情;通过有益有效的公益活动,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师生的积极参与,这也是做好红十字工作的重要环节。

六、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会、依法兴会。进一步完善适合学院特点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使我院红十字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系列化,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二是做好红十字会的宣传工作,利用更多的载体,普及红十字会知识,贯彻分年级红十字会工作目标,将红十字知识纳入校本课程。

三是启动生命工程,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开展青年志愿者登记注册活动。

四是继续实施爱心工程,形成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活动。

五是发挥辐射作用,积极开展交流合作,提高工作品位,打造品牌学校。

16

学院红十字工作经过五年的努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欠缺,如:学院红十字会工作的各项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会员费征收有待进一步努力等。今后,我们将紧紧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立足学院实际,积极争创全国红十字模范校,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先试先行,率先发展,为红十字事业的科学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枣庄职业学院红十字协会

二〇一五年一月

第9篇:年鉴学派

年鉴学派

年鉴派的创始人被共认是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他们在 1929 年初创办了 《经济社会史年鉴》 (后屡经更名, 并于 1946 年定名为 《经 济·社会·文化年鉴》),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持相同主张的史学家们的主 要阵地,年鉴学派便因此得名。而费弗尔和布洛赫则被视为年鉴派第一代 的主要代表。 编辑本段发展过程 编辑本段 发展过程 第一代 费弗尔和布洛赫是在斯特拉斯堡大学任教授时创办《年鉴》杂志的, 正是在那里,他们在学术上受到其他社会科学家的鼓励,是他们主张融合 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各门社会科学甚至 自然科学为一体的重要原因。在他们那里,历史不再是政治史,而是社会 的历史,是“总体史”。在费弗尔所著《为历史而战》中,基本表明了他 们的主张

义 编辑本段 年鉴学派的意义 年鉴学派出现的意义在于传统史学中历史的那种一成不变的节奏已经 被地理时间、社会时间和个人时间三种节奏所取代,而在这三种时间中, 尤其突出社会时间的重要性."全面的历史"也就是一种"整体的历史",它强 调历史是包罗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整体",是在这些领域之间相互关联、 彼此作用所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中得以体现的。要反映出这个"整体", 要反映出其内部的结构-功能关系,因果性的思维逻辑是不能胜任的,必 须借鉴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方法,从横向关系进行研究。这种研 究方法是"共时性的",与传统史学的那种"历时性的"研究方法截然不同。 因此,摈弃传统史学的观念和方法,就十分合乎逻辑。但"共时性"的研究 需要一个相对静止的操作平台,"社会时间"扮演了这个角色。一方面,社 会时间相对于地理时间变化较快,这使其能体现历史的流变性质;另一方 面,社会时间相对于个人时间变化又较慢,这又使其能满足"整体历史学" 所要求的"共时性"研究取向。 所谓年鉴学派,是指法国自 1929 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这 份学报先后有四个刊名,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社会史年鉴、社会史论丛、年鉴: 经济/社会/文明)的几代历史学家。这些历史学家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 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他们以反对传统以政治事 件为主题、编年体和纪事体的历史而著称,注重历史中社会、经济、心态史、生 活史层次的研究,使得历史学研究与社会科学联系更加紧密。

一、年鉴学派的历史渊源 年鉴学派在法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18 世纪的伏尔泰。 伏尔泰主张历史不应当是君主和伟人的历史,而应当是所有人的历史。他的《路 易十四时代》是近代西方第一部文化史著作。19 世纪中期的米什列在《法兰西 史》序言中指出,传统的历史有两大主题:在物质方面,它只看到人的出身和地

位,看不到地理、气候、食物、人的影响;在精神方面,它只谈君主和政治行为, 而忽视观念、习俗以及民族灵魂的内在作用。米什列之后的西米昂在《历史方法 与社会科学》一文中指出,历史学的发展必须打破传统史学的三个偶像:一是政 治偶像,即把研究重点放在政治事件上,夸大战争等政治因素的重要性;二是个 人偶像,即孤立地描写某个历史人物,而不把历史人物同当时的制度和社会现象 联系起来; 三是年表偶像, 即把历史事件按年表排列, 不去对典型事实进行分析。 1900 年亨利·贝尔创办了《历史综合评论》杂志。他主

主张拓宽历史研究的领 域,历史学家不仅要注意政治史、军事史,也要注意社会其他方面的历史;提倡 历史学家打破过分专门化所造成的历史研究的狭隘性, 主动同其他学科的专家进 行合作,运用历史学、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方法解释历史;坚 持史学研究必须依靠理论的指导。贝尔虽然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但由于自身的 局限,并没有达到自己所期望的那样。1929 年,吕·费弗尔(Lucien Fever)和马·布 洛克 (Marc Bloch)创办《经济与社会史年鉴》,从此开创了一个与传统史学截然 不同的新史学流派——年鉴学派。

二、年鉴学派的历史分期 年鉴学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929 年一 1945 年;第 二阶段从 1945 年一 1968 年;第三阶段从 1968 年至今。 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克是第一阶段年鉴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费弗尔 的主要著作有《腓力二世与孔德省:政治、宗教和社会史研究》、《地理历史学 导论》、《马丁·路德:一种命运》、《16 世纪的不信神问题:拉伯雷的宗教》。 此外,他还出版了一本名为《为历史而战斗》论文集。此书汇集了他 1929 年后 在年鉴杂志上发表的大量关于史学理论的文章, 全面系统地表达了年鉴学派的观 点。布洛克的主要著作有《创造奇迹的国王们》、 《欧洲社会历史的比较研究》、 《法国农村史的独特性质》、《封建社会》。 年鉴学派第一代学者的历史研究有如下五个特点:一是提倡总体历史学 (histoire totale),把研究的触角伸人到人类历史的每一个细节;二是提倡对历史 学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广泛应用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计量方法和比较方 法,并注意开拓史料来源;三是重视经济史、社会史和心理史的研究;四是强调 历史学与现实的联系和历史学家的不断进取精神; 五是用问题史学代替传统的叙 述史学,所谓问题史学即不是让史料自己说话,而是史学家带着现实中提出的问 题进行研究。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也由描述转向解释和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年鉴学派进人其发展的第二阶段。其标志是原来的 《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改名为《经济、社会与文明年鉴》,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 人物是费尔南德·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布罗代尔的著作很多,其中有 3 部 史学巨著为扛鼎之作: 《地中海与菲利浦二世时期 (1551-1598) 的地中海世界》 、 《15—18 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和《法兰西的特性》。除布罗代 尔外,还有厄内斯特·拉布鲁斯,主要研究经济史,著有《18 世纪法国物价与收 人的变动》;罗伯尔·芒德录和米歇尔·弗费尔主要研究精神状

态史;路易·昂利和 比埃尔·古贝尔主要研究人口史等。 年鉴学派第二代学者除了继承第一代学者的一些特征(如总体史学、跨学科 综合研究、重视理论建设与指导等)外,还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比第一代学者

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如广泛接纳不同流派的学者参加工作;在年鉴杂志上刊登不 同观点,甚至反年鉴学派的文章;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他们加强对历史著作的宣 传,注意研究成果的信息反馈,不断调整研究的目的和方向,注重研究者和使用 者的挂钩。 1968 年,布罗代尔辞去了年鉴杂志主编的职务,由年轻一代的史学家雅 克·勒高夫和勒瓦·拉杜里接任,这标志着年鉴学派进人了第三个阶段。勒高夫著 有《中世纪的商人和银行家》、《中世纪的知识分子》、《中世纪的西方文明》 等。拉杜里出版有《朗格多克的农民》、 《蒙塔尤:1294—1324 年的奥克乡村》、 《罗马人的狂欢节》 此外, 。 拉杜里还有两本关于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的论文集, 分别是《历史学家的领域》和《在历史学家中间》。 年鉴学派第三学者不同于第二代学者,他们具有如下一些特征:一是否认 各种历史事件之间有任何联系,认为历史的间断性是决定一切的因素;二是传统 的政治史和人物史也开始复兴,以至于许多人反对把第三代学者划人年鉴派范 围,而笼统称为“新史学”;三是历史人类学研究得到重视,精神形态史也有了进 一步发展,跨学科的研究倾向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年鉴学派的集大成者:布罗代尔 布罗代尔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地中海与腓力浦二世时期 (1551—1598)的地中海世界》。此书出版后,费弗尔亲自撰写了题为《走向另 一种历史》的书评,指出此书“为我们开辟了新的事业,它在这个意义上具有革 命的性质”。 全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题为“环境的作用”,主要描写地中海地区 10 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包括山脉、平原、海岸、岛屿、气候、城市、交通等,力图 说明地理与历史、空间与时间的辩证关系;第二部分题为“集体的命运和总的趋 势”,主要研究 16 世纪地中海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状况,包括人口、劳动力、货币 流通、物价、商业、财政。交通、人民生活、宗教等;第三部分题为“事件、政 治和人”,涉及 16 世纪地中海地区的政治、军事史,主要描述土耳其和西班牙两 大帝国争霸地中海的过程。在该书的序言中,布罗代尔这样解释他的撰写结构和 意图:“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自成一篇总体说明的论文。……这样我们 便把历史分解为几个层次,或者说,把历史时间区分为一个地理时间,一个

社会 时间,一个个体时间”。布罗代尔的这种写作方式,深刻反映了他的历史观,这 就是长时段的理论。 1958 年, 布罗代尔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 《历史与社会科学: 题为 长时段》 , 从理论上阐述了不同层次的历史时间在总体史研究上的意义。他认为,历史学所 以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主要体现在时间概念上。历史时间就像电波一样,有短 波、 中波和长波之分, 布罗代尔分别称为短时段、 中时段和长时段。 所谓短时段, 也叫事件或政治时间,主要是历史上突发的现象,如革命、战争。地震等等;所 谓中时段,也叫局势或社会时间,是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变化形成一定周期和结构 的现象,如人口的消长、物价的升降、生产的增减;所谓长时段,也叫结构或自 然时间,主要指历史上在几个世纪中长期不变和变化极慢的现象,如地理气候、 生态环境、社会组织、思想传统等等。他认为短时段现象只构成了历史的表面层 次,它转瞬即逝,对整个历史进程只起微小的作用。中时段现象对历史进程起着

直接和重要的作用。只有长时段现象才构成历史的深层结构,构成整个历史发展 的基础,对历史进程起着决定性和根本的作用。因此,历史学家只有借助长时段 的观点,研究长时段的历史现象,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历史的总体。这一观点成为 布罗代尔全部历史思想的出发点。 布罗代尔晚年主要有两部著作,第一部是《15—18 世纪的物质文明与资本 主义》。这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题为《日常生活的结构:可能和不可能》,主 要讨论 15—18 世纪人类的物质文明,也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这一时期人 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和细节。除此之外,布罗代尔还谈到了人口、气候、耕作 技术、能源状况等等。总之,这一卷是全书的重点。布罗代尔说,他的目的就是 要把过去被传统史学所忽视的日常生活引人历史研究领域。第二卷题为《形形色 色的交换》,主要讨论市场经济,包括生产、交换、经济组织等等。第三卷题为 《世界的时间》,主要谈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按地区和年代 顺序,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开始,直到英国工业革命结束。 布罗代尔晚年的另一部著作是《法国史》,原计划写三卷(即《法兰西的 特性》、《法兰西的诞生》、《法兰西的命运》),但到逝世时只完成了第一卷。 第一卷又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叫《空间与历史》,第二部分叫《人与物》。在这 部著作中,布罗代尔主要表达了两个观点:首先,他认为法国的民族特性只能从 长时段的深层历史中去寻找,象农业、村落、人口、种族、语言、习俗等

长时段 现象在新石器时代就存在了,因此,他非常重视法国新石器时代的历史。其次, 他不认为法国人应当对法国在历史上的命运负责, 法国在二战中的迅速败北和二 战以后的迅速繁荣,都不是人的行为所能决定的,而是法国长时段的深层结构和 中时段的局势演变的结果。因此,首先是历史创造了人,然后人才能创造历史, 历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四、年鉴学派的影响 50 年代以后,年鉴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开始渗透到欧美各国,在一定程度上 导致了整个西方史学的变革。在德国,一批战后成长起来的年轻史学家接受了年 鉴派的主张,创办《历史与社会》杂志,宣传年鉴派的观点,倡导作为整体的社 会史研究。在英国,社会史学派利用计量方法研究历史人类学和社会结构史。在 美国, 年鉴派的观点得到了历史学界的高度评价, 先后出版了研究年鉴派的著作: 伊格尔斯的《欧洲史学新方向》、斯多雅诺维奇的《法国史学方法:年鉴模式》。 总之,年鉴学派所开创的新史**流已经遍及整个西方,乃至世界。 受年鉴学派的影响产生了一大批非常著名的史学巨著,如斯塔夫里阿诺斯 的《全球通史》和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等等。

当然,年鉴学派也存在一些缺陷:他们反对和排斥历史哲学,片面追求方法论的革新; 然 年鉴学派也存在一些缺陷:他们反对和排斥历史哲学,片面追求方法论的革新; 忽视政治史,片面追求结构和长时段的研究;对古代史、 忽视政治史,片面追求结构和长时段的研究;对古代史、现代史和对欧洲以外的历史涉及 不多;用不变的观点看待历史,忽视对人物和事件的研究。 不多;用不变的观点看待历史,忽视对人物和事件的研究。 50 年代以后,年鉴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开始渗透到欧美各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整个 西方史学的变革。在德国,一批战后成长起来的年轻史学家接受了年鉴派的主张,创办《历 史与社会》杂志,宣传年鉴派的观点,倡导作为整体的社会史研究。在英国,社会史学派和 年鉴学派保持了密切联系,利用计量方法研究历史人类学和社会结构史。在美国,年鉴派的

观点得到了历史学界的高度评价,著名的研究年鉴派的著作有伊格尔斯的《欧洲史学新方 向》、斯多雅诺维奇的《法国史学方法:年鉴模式》,都是在 70 年代出版的;在纽约州立 大学还成立了布罗代尔研究中心。 斯多雅诺维奇认为, 年鉴学派对史学研究和历史方法作出 的重大贡献,在 20 世纪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团体能望其项背。在日本、拉美,在 东欧的波兰,年鉴派都扩大了自己的影响。总之,年鉴

上一篇:七夕节习俗作文下一篇:烤鸭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