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志愿者调查问卷(精选6篇)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调查问卷
(志愿者问卷)
亲爱的志愿者朋友:
您好!为了客观地了解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真实的思想、生活和工作状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实际情况并评估、调整相关政策,促进该计划的顺利实施,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我们特组织了此次调查。请您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我们尊重您的个人隐私,保证对您的相关严格保密。
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中国民航大学“常青藤”实验班课题调查小组
调查时间:2011年8月日
您的个人情况:
1.性别:
A.男B.女
2.文化程度:
A.大专B.大学本科C.硕士研究生或以上
3.上大学之前,您来自:
A.城市B.农村
4.您的家乡位于:
__________(省、直辖市、自治区)___________(市、地、州)_____________(区、县)
5.您毕业的大学位于:
__________(省、直辖市、自治区)___________(市、地、州)
6.A.您在报名参加志愿服务计划前,是否已找到工作?
A是B.否
B.如果您已找到工作,您的月收入大约为:
A.1000元以下B.1001-2000元C.2001-3000元
D.3001-4000元E.4001-5000元F.5001元以上
C.如果您没参加西部志愿服务,您认为未来半年内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
A.能B.不能C.说不清
7、您志愿去西部参加服务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A.锻炼自己、增加阅历B.响应国家扎根西部的号召
C.没找到工作,先找个地方干着D.服务期满后有一系列优惠政策
E.一时冲动F.去西部游玩
G.在以前的地方呆腻了H.西部很神秘,吸引我I.借机回西部家乡效力J.能发挥自己特长
L.想为西部做点事情(如帮助西部贫困学生)M.其它
8、您在服务期的哪个时段开始着手找工作?A.服务期的第1-3个月B.服务期的第4-6个月
C.服务期的第7-12个月D.服务期结束后才开始找
9.A.您对于服务期满后找工作感到压力大吗?
A.非常大B.比较大C.一般
D.较小E.基本没有F.说不清
10.您认为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引起的变化主要是:
A促进了人才合理流动B形成了新的大学生就业方式
C改变了择业观念D推动了自主择业
E促进了流动择业F加快了人才流动频率
G其他(请写明)_______________
11、.您认为您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经历提供的就业优势主要体现在:A适应性强B头脑灵活,思想开放C富有爱心
D社会关系较多E较强的组织能力F能吃苦耐劳
G较强的交际能力H与应届生相比,就业竞争力下降
I荒废了专业知识J对新事物的认识度不够
K其他(请写明)_____________
12、服务期结束后,您首选的就业方向是: _________
A.留在西部继续发展B.考研C.考公务员
D.到东部沿海城市另寻发展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注明)
13、您在服务西部期间的就业信息来源主要是 : _________
A.亲朋好友B.网络信息C.服务地团组织D.服务单位
E.高校项目办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注明)
14、A.您在工作中感到压力大吗? _________
A非常大B比较大C一般
D较小E基本没有F说不清
B.这些压力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
A业务不熟悉B志愿者身份C不善处理与领导的关系
D身体吃不消F工作责任大G不善处理与同事的关系
H工作要求高I领导要求严J其他(请写明)________
C.对于这些压力,您是否可以承受?_________
A完全可以承受B大部分可以承受C一般
D只有小部分可承受E基本不能承受F说不清
如果您是服务期内的志愿者,请您继续配合我们回答下面的问题
A.就目前而言,您打算服务期结束后:_________
A留在西部继续发展B读书深造
C离开西部另寻发展D说不清
B.如果您将继续读书深造,您对学习地点如何选择?_________
A西部B京沪深穗等大城市C其他东部沿海地区
D国外E中部地区F老少边穷地区
G其他(请写明)____________
C.如果您将离开西部另寻发展,您对工作地点将怎样选择?_________
A回家乡效力B京沪深穗等大城市C其他东部沿海地区
D中部地区E老少边穷地区F其他(请写明)______
D.您将选择什么性质的工作单位?_________
A党政机关B事业单位C国有企业D高新企业
F三资企业G集体企业H股份制企业I民营企业
J个体K其他(请写明)_____________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帮助!祝您工作、生活愉快!
创业教育是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高等教育实践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是一个公认的热点。创业教育既关系到创新人才的培养, 同时又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已经对高校创业教育进行了很多研究, 但是针对西部少数民族高校的创业及创业教育研究却极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无论在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还是在高校的办学层次上都跟东部地区有较大的不同, 因此, 西部民族高校中的创业教育不能完全照搬现有的模式, 而有其特殊性。为此, 本研究以贵州省X大学为例, 对西部民族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不足进行了分析, 并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这对于西部民族高校成功实施创业教育, 从而推动民族文化融合、促进西部经济发展以及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调查对象是X大学本科生, 取样方法是随机和方便抽样。调查对象涉及大一、大二、大三、大四4个年级, 专业分布上包括理科、工科、文科、艺术类等近20个专业学生。从抽样的结果来看, 基本能代表学校的整体情况, 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
2. 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共有问题二十个, 其中包括四个部分的题目。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对创业教育本身的信息搜集;第三部分是对创业教育课程的信息搜集;第四部分是对如果进一步改进当前的创业教育效果的信息搜集。问卷分为结构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两个部分;结构式问卷部分结合利克特量表与语意差别法进行问卷的设计。
3. 信息搜集与处理
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 回收有效问卷237份, 有效回收率为98.8%。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 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对比, 把获取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工具SPSS16.0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包括显著性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 民族高校大学生对于创业的态度
根据SPSS分析显示, 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持支持态度、并且认为是能力锻炼、就业有出路的占55.3%, 持支持态度但不知道如何来做的占33.8%, 持反对态度, 认为影响正常学业的占4.2%, 6.8%的学生持无所谓态度。如图1所示:
根据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分析显示, 性别、籍贯都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有显著性影响。就性别来说, 男生支持创业并认为是能力锻炼、就业有出路的比例显著大于女生, 该差异性分析卡方值为8.230, Sig.值0.041, P<0.05。就籍贯而言, 来自贵州、省外且西部、省外且中部及省外且东部等不同地区, 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也具有显著性影响, 卡方值为18.833, Sig.值0.027, P<0.05。另外, 来自农村或者大、中小城市的大学生, 其对创业的态度也显著不同, 其差异性卡方值为19.681, Sig.值0.020, P<0.05。
据分析显示, 对于是否考虑过会在毕业后创业, 考虑过并且打算毕业后创业的占40.1%, 考虑过但认为觉得不现实的占46.6%, 没有考虑过的仅占17.3%。而根据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统计分析显示, 籍贯对“是否考虑过毕业后创业”具有显著性影响, 差异性卡方值为16.029, Sig.值0.014, P<0.05。来自城镇并且考虑过并打算创业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少, 来自大中城市考虑过并打算创业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多, 而来自农村考虑过但是觉得不现实的比例最高。
另外对于如果会创业, 你将选择的行业或领域的调查分析显示, 选择餐饮、服务类行业的占25.0%, 选择做一些小买卖、自己当老板的占25.0%, 跟自己的专业相关的一些行业占40.3%, 高科技相关的行业占9.7%。此外, 根据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统计分析显示, 专业背景对创业所选择行业或领域有显著性影响, 差异性卡方值为28.294, Sig.值0.005, P<0.05。
2. 民族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对于民族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也进行了调查, 根据分析显示, 被调查对象中在学习过程中接受过创业教育的比例为40.5%, 其中有24.9%的同学是上大学之后接受的。认为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帮助的占34.2%, 认为有一定的帮助的占56.6%, 还有部分同学认为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没有太大帮助甚至没有帮助。对于接受的创业教育的系统化程度而言, 仅有8.0%的学生接受过系统化的创业教育, 25.3%的学生接受过零散的创业教育, 有43.0%的学生只接受过零星的创业教育, 另外还有23.6%的同学对于创业教育不清楚。
对于所接受的创业教育是由哪个部门开展的, 有44.4%的学生是通过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获得, 有14.5%的学生是通过专业系部接受的, 有20.9%的学生是在学校以外的教育机构中接受, 另外还有20.1%的学生是通过亲戚朋友等其他途径获得。调查对象对于创业教育的态度也是持不同态度, 如图2所示:
从图2中我们可以发现, 35.2%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实施创业教育, 45.8%的同学认为比较需要实施创业教育, 19.1%的同学对创业教育持无所谓和不需要态度。
3. 民族高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
研究对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创业教育的形式也进行了调查。问卷对于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创业教育的形式分别让学生选择最需要和最受欢迎的三种, 并按顺序排列。数据分析显示, 学生认为最需要的创业教育内容是管理类知识, 占39.2%;第二需要的是与专业技能有关的创业知识, 占15.6%;第三需要的是经营类知识, 占11.8%;其余依次是法律类知识、其它知识、市场营销类知识和高科技类知识。
对创业教育实施形式的数据分析显示, 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实战模拟式的教育比例最高, 占26.3%;第二受欢迎的创业教育形式是小组合作式, 比例为19.5%;第三是课堂讲授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 比例为16.9%;而接下来依次是专题讲座、案例讲解、以及考察已有创业者, 还有少数选择自己看参考书等途径。
除了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创业教育的形式以外, 就“把创业教育体系纳入到什么样的课程里面最为有效”这一问题也进行了调查, 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 选择把创业教育体系纳入到素质拓展课的比例最高, 达到36.0%, 可见更多的学生希望把创业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素质来提升自己。对于把创业教育纳入到就业指导系列内容、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也都较高, 可见学生都是非常重视创业教育的。
4. 问题的分析
通过对贵州X大学的问卷调查分析显示, 目前开展的创业教育存在认可度不高、创业教育重形式轻效果、在学生当中并未真正具有影响力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许多大学生对创业的内涵、本质认识比较模糊, 对创业缺乏全面的认识, 不知道创业到底是什么。根据前面的调查可以看出有33.8%的人选择支持创业, 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去做, 还有一部分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从来没有考虑过创业。实际上, 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是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联系在一起的, 民族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也是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服务, 并不是简单的开办企业成为企业家, 也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份工作的就业式教育。民族高校创业教育特色应在于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融入民族的元素, 以民族高校掌握的民族资源, 突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中的特色和优势, 从而提升学生在创业精神、理念、能力各方面的品质。因此, 必须认识到创业不仅仅是就业。
第二, 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一脉相承, 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近年来, 虽然东部地区创业教育在高校开展有较大起色, 但是在西部地区仍然没有把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 只是满足于学生在如“挑战杯”等竞赛中获奖。目前, 高校管理层并没有把创业教育提到大学办学宗旨的高度, 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是对高校未来竞争力的影响。
第三, 缺乏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由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 虽然创业教育形成了一股热潮, 却缺乏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 尤其是课程体系还很不完善。从前面的调查分析中可以知道调查对象中接受过创业教育的人数相对较少, 而且接受创业教育的形式也不系统。创业教育还没有走进课堂, 学校开展的一些创业大赛活动或者讲座的宣传力度也不够, 很多学生对此知之甚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高校没有设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学生缺乏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模拟实践的平台, 创新教育很难收到好的效果。
第四, 缺乏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完善的创业教育环境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石。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相应优化的环境是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构建起来的, 然而这种环境目前尚未形成。首先, 学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培养目标、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都未能向创业教育倾斜;其次, 社会文化传统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最后, 对于政府而言, 尽管目前创业教育已经被提到一定的高度, 但是还没有形成一整套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
四、促进民族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民族高校大多数都建立在西部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 兴办的专业大都是围绕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 在专业方向上各具特色, 并且根据前面的分析显示, 专业背景对创业所选择行业或领域有着显著性影响, 因此, 民族高校应该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实行不同的创业引导。除了政府和学校加强支持力度, 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外, 更重要的是应注意如下两点:
一是从学生特点出发, 树立创业教育理念。大学创业教育以人为本, 就要坚持和维护大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 在教育中强调大学生的个性[1]。民族高校主要都是位于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 而所招收的学生也主要是西部地区的学生, 因此, 如何根据民族高校的学生个性特点来实施创业教育至关重要。首先, 要更新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理念, 增强民族高校大学生对于创业和创业教育的信心。因为每个人都能在他处理事物的方式上有所创新, 这种处理事物的独特方式是好奇心的表现, 也是探索、发现和发明新事物的基础[2]。
二是开设富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 加强实践环节设计。大学生创业理论知识必不可少, 因此, 应该开设专门的创新教育学科课程。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注意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国情相结合, 与各高校的地域、能力等具体条件相结合,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3]。民族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应以管理类、经济类知识为主体, 再结合民族经济、文化特色以及专业特征, 打造本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例如, 在民族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中, 加入关于农村创业、西部创业的机遇和政策等课程。而根据调查显示, 民族高校学生接受的创业教育主要是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提供, 因此, 目前环境下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仍需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 而且要加大宣传力度, 实行多样化的创业教育形式, 争取使每个大学生都成为创业教育的对象。根据前面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创业教育最受欢迎的实施形式就是实战模拟式的教育, 大学生做事比较有激情, 喜欢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亲身的实践更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大学创业教育是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的, 创业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实践的过程, 因此实践在创业教育课程中至关重要。另外, 小组合作式的创业教育也比较受欢迎, 而且小组合作式的创业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还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摘要:民族高校创业教育研究具有特殊性。为了解西部地区民族高校创业教育的进行情况, 研究以西部X大学为例, 通过问卷对民族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课程、模式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 这对于促进西部民族高校成功实施创业教育、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创业教育,民族高校,西部
参考文献
[1]李燕凌.大学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08 (10) :133.
[2]杜祖贻.杜威论教育与民主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55.
小小志愿者问卷调查
1、你有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想法吗?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2.你觉得志愿者活动有什么意义? A.传递爱心,传递文明 B.认识更多的朋友 C.让别人快乐,从而自己快乐 3.你有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经历吗? A.有 B.没有
4.你觉得小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有必要吗? A.有,因为它能够培养我们的奉献精神 B.没有,小学生年纪还小
C.无所谓,参不参加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5.你会更加愿意利用什么时间参加志愿者活动呢? A.周末休息的时间 B.法定节假日,包括寒暑假 C.放学之后
6.你想参加的志愿者活动是什么? A.帮助交警维持过马路的秩序 B.去敬老院 C.清扫社区,美化社区 D.其他()7.你认为参加志愿者活动家长会同意吗? A.不会同意,他们觉得我年纪小很危险 B.会同意,他们觉得从小就可以培养奉献精神 C.无所谓,他们充分尊重我的意见,只要我开心就好 8.如果家长不同意你做志愿者活动,你会怎么做呢? A.我会尽力说服他们,宣传志愿者活动的意义 B.我会用一些方式去威胁他们,逼迫他们 C.听他们的话,放弃这次机会
9.如果服务对象(志愿者要去帮助的人)给志愿者报酬或者赠品,你觉得应该接受吗?
A.不应该,因为志愿者活动就是应该无私奉献的 B.应该,我们帮助了他们,应该有回报的 C.无所谓,接受不接受都可以
早在2007年7月,5名川大学生组成的“西部志愿者生存状况研究”课题组走进贵州、新疆等地,访问了近25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当“逃兵”的有10人。
调查显示,预设的“西部目标”未能实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是大学生志愿者遭遇的第一个困惑。志愿者遭受挫折,和大学生初次就业遭受挫折是一个道理,只是志愿者的理想主义色彩更浓,失落感更强。
近一半接受调查的志愿者都有消极工作的情绪。数据显示,59.6%的人认为其从事的工作没有挑战性、乏味;认为领导不重视的为49.1%;认为工作生活条件差的为42.1%;认为专业不对口的为31.6%。
志愿者们在服务地所从事的工作一般都是比较简单、很难发挥他们所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部分领导认为志愿者只是个“临时工”,所以也不会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们,再加上专业不对口等因素,很容易造成消极怠工的现象。课题组对40名服务期满志愿者的研究显示,其中有1/3处于待业状态。虽然“西部计划”的本意是希望志愿者们能扎根西部,但现实情况是,由于政策限制或行政编制有限,愿意留、最终也能留在当地的志愿者比例很小,绝大多数志愿者在服务一年或两年之后,将重返东部和师弟师妹们一起加入就业大军。
——《东方今报》(2011年4月21日,A2版,《河南大学生西部燃烧激情》)
西部志愿者生存状况研究报告
2007年10月25日16:33 南风窗 ——基于对200名西部志愿者的调查分析
团队名称:四川大学课题组
队 长:李鸿建
团队成员:张栓红、范曙光、黄 晓、陈 璟
指导老师:周敬伟(教授)
“西部志愿者生存状况”研究报告
——基于对200名西部志愿者的调查分析
第一部分 课题概述
(一)问题的提出
1、为何选择研究“西部计划志愿者”?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团中央和教育部2003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长远计划。该计划实施以来,在缓解大学生就业,提高大学生能力,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因此,从总体上,我们认为该计划是成功的、有效的。但是,从实践中来看,经过我们与四川和贵州两省部分志愿者的交流,还是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有物质方面,如生活补助额度不高,也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问题,如感到失落等。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学术的角度。课题的选题非常新颖。目前国内学术界还缺乏这方面的研究,还未曾见到相关的著作和论文(可以查阅中国期刊网和超星数据库)。因此,这次调研有利于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2)现实性(微观)角度。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深刻认识、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3)宏观的角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完善和改进该计划,将使这项庞大的计划在实践中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1、研究内容
(1)生活方面,包括住宿条件、生活补助额度、饮食。
(2)工作方面,包括工作满意度、工作难易度,对待工作的态度,上级部门的态度,与基层群众的关系。
(3)精神方面,包括参加志愿者的动机,自我实现度、是否受尊重,是否失落。
(4)就业方面包括是否顺利就业,有无优势,能力是否得到提到,人际关系是否融洽。
(5)政策方面,包括对目前政策是否满意,是否需改进,改进建议等。
(6)社会认可度,包括家庭、朋友、同学认可度,群众的认可度、所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度。
(四)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1)新志愿者,即还没有正式开始服务的志愿者,120名(2)正在服务期间的志愿者,120名(3)已经结束服务期的志愿者,40名 第二部分 西部志愿者的生存状况
(一)物质方面
1、生活补助满意度较高,但与期望生活补助额差距较大,提高生活补助额的呼声高
2、住宿条件满意度较高,但有少部分志愿者住宿条件较差
3、对当地伙食满意度较高,但有少部分志愿者伙食条件较差
4、劳动、医疗保险等配套措施不完善
(二)精神方面
1、志愿者参加西部计划动机复杂,并呈现出多样性
西部计划志愿者来自于全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高校,所以他们参加西部计划的动机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此次调查中,64.4%的志愿者认为参加西部计划是为了锻炼能力,增加工作经验;有59.4%的认为参加西部计划是为了自我发展和实现;47.5%的认为参加西部计划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部;38.6%的认为参加西部计划是为了体验农村生活,丰富阅历;而只有23.8%的志愿者认为选择西部计划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目的具有多样性,其中大多数认为参 加西部计划是为了锻炼能力、增加工作经验、自我发展和实现以及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部,这反映了大部分志愿者不是为了逃避社会压力和缓解就业压力而做出的选择,但是他们也希望能通过西部计划这个平台来锻炼能力、增加工作经验,从而有利于自己今后的就业和发展。
另外,在调查中也发现,有的志愿者是是为了以后能享受到 公务员加分政策及其他优惠政策。志愿者动机的复杂性,要求各级主管部门能予以清醒认识。
2、志愿者有继续学习机会较多,但学习资源少
3、社会(当地群众、单位同事、用人单位)认可度较低
对于西部计划存在的问题,有34.8%的选择社会认可度比较低。调查发现,认可度低表现在如下三方面。一是志愿者多数在机关工作,直接与当地群众接触的机会少,所以当地老百姓对志愿者缺乏直接的印象,很多群众并不知道西部计划和志愿者;二是单位工作人员认为志愿者是来打杂的,是一种“替代劳动力”;三是部分志愿者服务单位的领导对志愿者的不重视,没有把重要的任务交给志愿者去做。
4、容易产生消极和失落情绪
(三)工作方面
1、工作满意度较高,普遍认为工作对能力有提高
2、大材小用,发展空间受限,信心受挫
调查发现;有17.6%的志愿者认为领导会经常交付重要 工作给自己,有58.8%的人认为领导只是偶尔会把重要工作交给自己;而认为领导从来没有把重要工作交给自己的人数为24人,所占人数比例为23.5%。
3、专业不对口,岗位安排不合理
4、考核机制不健全,形式化、缺乏对考核结果的运用
5、部分志愿者(特别是女性)被安排从事与工作不相关的事情
在“西部计划存在的问题”中,有30.4%的人认为是“有时从事与工作不相关的事情”。在“消极对待工作的原因”中,有35.6%的人认为所做事情与自己意愿相违背。
“不相关事情”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时为了迎接各种评估、检查,会从很多部门抽调志愿者,充当“救兵”。第二类事情是很令志愿者反感的事情,如陪酒、跳舞。这一点在调研中反映很强烈。特别是女性志愿者,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很难应对这种情况。
6、志愿者节假日休息的时间被占用,缺乏足够的休息时间
(四)就业方面
1、优惠政策条件少,就业优惠政策难以落实,配套制度不完善,部分政策成为“空中楼阁”
2、就业渠道狭窄,地方政府及团委、项目办提供的就业信息少
3、缺乏相应的留人机制和政策
4、接受地政府设置苛刻的条件和门槛,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失业率较高
对于正在服务期内的志愿者调查发现,服务期满后,选择考虑考公务员的为59.8%,这说明很多在机关服务的志愿者还是很想能进如公务员系统;其次有45.4%的选择进事业单位;接下来有37.1%会考虑选择自己创业;选择进学校和企业的分别为34%和33%,;而选择考研究生的百分比最少,为26.8%。
第三部分 生存状况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志愿者层面
1、志愿者自利性、功利性动机强烈,与志愿者精神相违背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计划最大的动机是为了锻炼能力,增加工作经验和自我实现与发展,而团中央所提倡的响应国家号召,投身西部服务西部的目的并没有完全落实。志愿者们参加西部计划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自己今后的发展考虑,而并非留在西部、扎跟西部和服务西部。
2、部分志愿者素质较差,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不够
部分志愿者由于当初报名参加志愿者时动机不纯,再加上部分高校把关不严,让部分不符合志愿者要求的人进入了志愿者队伍,这些志愿者在服务地由于工作上散漫、生活上 糜烂,在当地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同时部分志愿者刚走出校园,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差,经不起在工作和社会上遇到的各种诱惑,从而走向了犯罪道路。
3、志愿者与主管部门及服务单位沟通不够
4、志愿者相互之间缺乏联系,缺乏团队配合 第四部分 解决志愿者生存困境的出路
(四)就业方面
就业问题无疑是志愿者生存状况中很严峻的问题。有的志愿者反映,“许多志愿者失业在家,让志愿者心寒。”比较形象的说法是,“服务期结束那天一起失业”。从表4-19中可以看出,有33.3%的人处于待业状态,其次是进入私营企业,为22.2%。另外在“你认为应该采取的对策”中,有59.3%的人认为是“协助解决志愿者的就业”,高于其他所有选项。
在解决志愿者的就业方面,有如下对策和建议。
1、制定和落实就业优惠政策,报考东部地区的公务员应该享受加分优惠
政策制定上,团中央和团省委应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坚持政策的长远性、可行性。在“西部计划存在的问题”中。有39.2%的人认为是政策优惠条件少,与此相对应,在“应该采取的措施”中,有36.32%的人认为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有59.3%的人认为协助解决志愿者就业问题。
2、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对实施地方保护主义的部门予以告诫和处罚;纠正不合理的、与国家政策相冲突的政策
云南地区的志愿者反映,当地的志愿者报考当地的公务员和特岗教师,还受到四大限制。第一是户籍限制,需当地户籍。第二是语言限制,需掌握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第三是学历限制,有些岗位专科生不能报考。第四是时间限制。报考特岗教师需要应届生,由于志愿者已经毕业,虽然国家出台政策要求把结束服务期的志愿者当应届生看待,但实际仍属于往届生,从而没有报考资格。学历要求对某些岗位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合理行,除此之外,这些限制都很苛刻,对从事一两年的志愿者来说,是难以逾越的门槛。
因此,团中央和团省委应该加强与各地的沟通与协调,一旦与国家西部计划有明显冲突的政策,应该协调解决。否则,会打击志愿者服务当地的积极性和热情。
3、各级部门应拓展志愿者的就业渠道,特别是接受地部门应制定出合理的留人政策,让志愿者在所在地长期工作
基于上面对服务地当地部门设置的几大障碍,我们认为,对于愿意在西部基层工作的志愿者,在招聘的政策和措施上要灵活,打破户籍、语言限制的“瓶颈”,积极吸引志愿者在西部基层就业;
同时,地方人事部门、团委应该免费地为志愿者提供就业咨询服务,积极引导志愿者就业。由于志愿者的信息来源 是有限的,因此当地部门应该注重和政府、企业、学校等单位加强联系,把各方面的就业信息予以汇总,再传达给志愿者。省级部门,如人事厅、团省委可以组织专场招聘会。但是已经要注重效果,保证用人单位的数量、质量。
4、团中央、团省委和各高校出台政策,把志愿者视为真正的“应届生”
目前志愿者反映很强烈的问题就是服务期结束后,由于志愿者已经毕业,虽然国家出台政策要求把志愿者当应届生看待,但实际上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并不认可。“因为毕业证上就写的2005年毕业的,怎么能说我们是应届生呢!企业一看就露馅了”,一位志愿者这样说道。
要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的政策是无力的。唯一出路是让志愿者成为事实上的应届生。我们的建议是,教育部和各高校可考虑对西部志愿者“开绿灯”。对志愿者来说,可根据其服务期限,推迟1—2年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这在实际操作中也是可行,由于志愿者名单在5月份就确定下来了,而志愿者在7月初才毕业。这样的结果就是志愿者能享受到真正应届生的待遇,第一,志愿者结束服务期后可以参加其所在高校的双选会和其他招聘会。第二,可以参加选调生计划和报考公务员。
5、完善就业相关配套政策
(1)解决财政编制
在就业方面,目前志愿者反映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志愿者希望留在当地,但是却因为缺乏编制,无法实现愿望。
第一,志愿者所在单位如果确实由于工作量的原因需要增加新的人员,应该尽量向上级部门争取编制。第二,当地的政府和事业单位招考人员时,应该设定一定的比例专门面向志愿者,比例可设定在20%左右。在这点上,可以借鉴“三支一扶”计划的做法。
(2)为志愿者就地创业创造条件
第一,给于相应的政策支持。目前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很多政策优惠条件,比如税收减免、简化手续,等等。这些条件也应该给于西部志愿者,为其创业做好政策铺垫。第二,经费支持。各团省委应该建立专门的 创业基金,支持志愿者创业。对于志愿者提出的项目,如果进行评估,非常有价值和可行性的,予以经费支持。经费有一定限额,可根据创业基金的规模来决定。基金的来源,可以接纳社会的捐赠,特别是企业的捐助。
6、志愿者加强自身建设和修养,注重在服务期间的再学习,为以后再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服务期结束后,你有什么收获中,83.3%的人认为积累了工作经验,80%的人认为增加了自己的阅历,58.9%的人认为加深了对西部的了解。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志愿者的 此行经历收获是很多的。特别是前两部分,对志愿者以后的人生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但是目前的就业问题如此严峻,只有经验和阅历也不够,志愿者必须还要继续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与自己以后想从事工作相关的知识。否则1、2年后,荒废了学习,在以后的再就业中就会陷入被动。当然,我们认为这种学习不应该到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五部分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一)物质方面
(1)志愿者们对现有的志愿者国家生活补助及地方补助基本上都表现出满意,毕竟他们对这方面要求不是很高。但是由于地方不同,志愿者每月的收入也并不均等。相对较而言,支教志愿者的收入相对较低;
(2)在住宿和饮食方面,满意度也较高,但是部分志愿者由于所住的地方条件确实差,房屋漏水、基本的生活设施缺少、饭菜单
一、而且质量差,这些情况也确实存在于在基层服务的志愿者的生活中,尤其对于支教的志愿者,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更艰苦;
(3)对志愿者配套设施不健全。工伤、医疗保险不完善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对于在西部乡镇和学校的服务的志愿者来说问题更为突出。
(二)精神方面
(1)由于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多,一般高校参加志愿者的人数日益增多,而重点大学每年参加志愿者的热情并不高。同时,志愿者的参加西部计划的动机呈现出多项性;
(2)团委和学校对于西部计划在高校的宣传情况良好,但是、接受地单位、社会群众对志愿者的接受、认可程度需要提高;
(3)志愿者家人、同学和朋友对志愿者参加西部计划的支持度较高,但是部分家长、同学和朋友还是反对志愿者参加西部计划;
(4)志愿者有较多的学习机会,但缺乏相应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5)大部分志愿者能适应当地的环境和工作,但是仍有少部分志愿者曾感到失落并消极对待工作。
(三)工作方面
(1)志愿者不能按专业和意愿分配工作的现象严重,导致从事机关工作人员比例急剧增加,而支教人员比例大幅度减少;领导在对志愿者的工作安排上缺乏合理性,不能委以重任。部分志愿者加班问题比较突出;
(2)对志愿者的工作表现考核出现形式化,随意性比较大,领导的个人主观意见影响志愿者的表现水平;
(3)志愿者参加单位培训的机会较少,志愿者的发展空间受限。
(4)志愿者有时被安排从事与工作毫无相关的事情,特别是女性志愿者,如陪酒、跳舞。
(四)就业方面
(1)西部计划志愿者报考公务员的加分优惠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希望享受报考东部地区公务员也能享受加分政策的愿望强烈。
(2)团中央、教育部及其他部委缺乏出台系统、科学、合理的促进西部志愿者扎根西部的具体措施、政策;
(3)西部地方各级政府也没有出台吸引志愿者在当地工作,为当地服务的就业优惠政策和措施;部分基层组织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亲爱的志愿者朋友:
您好!
南京地铁二号线及一号线南延线已开通运行,青奥会也即将在南京举行,作为重要交通工具地铁的志愿者,不仅肩负重任,也代表了南京的形象。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志愿者服务情况的调查,对这一群体和这一公益性活动进行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希望能为这一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本调查不用填写单位和姓名,大约只会耽误您几分钟的时间,请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填写。您的回答将代表众多与您一样的志愿者,相信您会完成。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填答说明
1.请对每一个问题中适合自己情况的答案进行选择,或者在横线处填上适当内容。
2.若无特殊说明,每一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一个人资料
1.您的年龄:2.您的性别:男女
3.您的文化程度:
小学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以上()
4.您所在的工作岗位是:()
(1)票务服务
(2)进站服务
(3)候车服务
(4)其他
二态度看法
1、请问您为何参加志愿者服务?(可多选,若有其他请在横线上填写)()
A.帮助有需要的B.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C.消磨空闲时间
D.会生活得更加充实
E.增加社会见识
F.有利于找工作
G.想多结识些朋友
H.这是我的社会责任
I.发挥自己的潜能
J.倡导社会文明
K.能使自己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L.学校组织的,不得不参加
M.受亲友的影响参加
N.其他
2、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开展志愿者活动?()
A.必要,每个人都应该有参加志愿活动的经历
B.没有必要,这个应由政府来承担
C.提倡,但不需要强求
D.无所谓
E.不提倡,浪费时间,不应该开展
3、您作为一个志愿者,具备下列哪些能力或品质最重要?
A.个人能力(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社会经验,工作能力)
B.牺牲奉献精神
C.热情与微笑
D.其他
4、您认为自己的志愿服务行动是否产生了效果?()
A、产生了B、没有产生C、无所谓,只要自己做了就好
5、您参加地铁志愿者活动,对自己是否有帮助?()
A是B否
6、如果有帮助,具体有哪些帮助?(可多选,如有其他请在横线上填写)
A、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B、有利于专业学习或所学知识的运用
C、发掘个人潜能,锻炼了自己
D、认识了更多的朋友
E、有成就感和归属感
F、其他
三参加志愿服务情况
1、您以前是否参加过其他志愿服务?()
A是B否
2、如果参加过,请问您已经参加过几次(包含这一次)?
A、1~2次
B、3~5次
C、5次以上
3、您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哪些阻碍因素?(可多选,如有其他请在横线上填写)(A、时间因素,与个人生活学习有冲突
B、无足够的资金补贴
C、家人、朋友不支持
D、社会因素,市民对志愿者有偏见
E、法律因素,无完善的保障人身权利的相关规定
F、其他
4、您参加的志愿服务的经费来源于何处?(可多选,如有其他请在横线上填写)
A、没有资金保障
B、来源于政府拨款
C、来源于社会捐助)
D、来源于志愿者组织
E、其他
5、您所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对自身的专业能力有何要求?
A、没有要求,也不需要相关培训
B、没有要求,但需要相关培训
C、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要求
6、您所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是否有专门的标志或服务?()
A、有B、没有
7、如果有,是哪一种?()
A、帽子
B、衣服
C、袖标
D、授带
E、胸牌
F、其他
8、您参加的这次志愿者活动中,是否有相关的权利保障?
A、有B、没有
9、如果有,是下列中的哪些?(可多选,如有补充请填写)
A、为志愿者提供人身保障
B、对志愿者服务活动提供评估和奖励
C、提供正式的志愿服务证明
D、为志愿者提供基本补贴(如交通补贴)
E、为志愿者提供安全保障及适合的医疗卫生条件
F、服务出现问题的应急制度
G、其他
10、您认为是否需要为志愿者活动专门立法?()
A、非常有必要 B、必要性不大C、没有必要
11、如果有必要的话,包括下列哪些方面?()
A、明确自愿服务的自愿性
B、明确志愿服务的管理机构
C、规定政府、企事业及社会团体对志愿服务的资金投入
D、规定志愿服务组织的法律地位
E、规定志愿服务和志愿服务对象之间的营利性
F、规定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
G、明确志愿者所享有的优惠政策
H、规定对志愿者服务的评估和奖励
I、其他
感谢您的合作!
一、文献综述
欧美城乡经济统筹发展较早, 经典的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阐述了由于劳动力生产率差异形成的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的分割, 劳动力转移就发生在这两个部门。随后托达罗模型加入城市失业率, 用劳动力迁移成本来解释劳动力转移过程。显然, 刘易斯模型认为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是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托达罗模型则认为城乡居民的“预期收入差距”才是真正的原因, 但是这两个模型中“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前提假设与我国的城乡现状有所不符。
国内学者对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大多基于托达罗模型和雷文斯坦的“推拉”理论, 并得出城乡收入差距或者预期城乡收入差距是引起劳动力异地和就地转移的原因。因此,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到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异地转移, 同时就地转移劳动力呈波动上升趋势童玉芬 (2010) , 王新 (2009) 将其描述为“农村-农村工业”劳动力转移。但是鲜有学者从剖析农村劳动力收入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力转移的动因。李明桥等 (2009) 通过建立进城务工、在乡务农 (务工) 净收益及其储蓄模型解释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钟摆现象”, 但是却没有涉及劳动力收入对劳动力生产状况的研究, 也就不能区分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自愿转移还是非自愿转移。由于外出务工能显著改变劳动力的收入状况和生活状况, 因此这很容易出现“羊群效应”, 而这部分劳动力转移更多的受城乡收入差距影响, 而不是由于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随着城乡经济格局的改变, 农村劳动力还面临着各种支出 (主要为教育、医疗) 的压力和劳动力转移成本上升的新问题。
通过文献的解读发现, 从劳动力自愿转移与否角度研究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较少, 也不完善。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提取影响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并对各主要因素的影响进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以期得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二、“外出务工与否”的调查分析
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组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对西部12省进行的《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问卷调查 (1) , 提取与“外出务工与否”的如下指标:是否为外出打工者 (y) 、所属省份 (pr) 、人均耕地面积 (fpp) 、家庭总人数 (fm) 、16~60岁劳动力人数 (la) 、正上学子女数 (cs) 、性别 (sex) 、婚否 (mar) 、年龄 (age) 、文化程度 (edu) 、是否缺乏劳动力 (lag) 、家庭总收入 (lni) 、教育支出比例 (ore) 、医疗支出比例 (orm) 、农业生产支出比例 (ora) 和生活支出比例 (orl) 。运用以上变量对y进行logit回归可得:
注: (1) 教育支出比例 (ore) 与正上学子女数 (cs) 存在共线性, 故剔除。 (2) a表示系数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分别表示1%、5%、10%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由回归结果可知, 准R2为35.47%, P值为0表明整体回归是显著的。
从各变量的伴随概率看, 劳动力所属省份、人均耕地面积、家庭人数、16~60岁劳动力人数、性别和文化程度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 因此这些因素不会影响劳动力“外出务工与否”的选择。其原因分析为:问卷考察地区为西部, 因此劳动力省际差别不明显;有、无外出务工户的人均耕地面积分别为1.61亩和1.6亩, 相差不大, 因此这一因素对“外出务工与否”无影响;从家庭人数看, 西部农村家庭平均人数为4.5人, 16~60岁劳动力均值为3人, 有效劳动力率为67.95%, 表明农村劳动力比较丰富, 但这不是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西部农村医疗支出比例平均为13.1%, 对“外出务工与否”没有显著影响, 可能的原因为农村医保制度的推广。
对“外出务工与否”影响显著的几个因素分别为:正上学子女数、婚否、年龄、家庭是否缺乏劳动力、家庭总收入、农业投入支出比例和生活支出比例。问卷调查显示, 接受调查的农户正上学子女均数为1.1人, 最多为4人, 说明每个家庭至少都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子女, 同时西部农村家庭教育支出平均占比为30.45%, 因此子女的教育支出成为劳动力外出务工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婚姻状况与外出务工与否反相关, 表明在外出务工户中未婚占绝大多数;家里是否缺乏劳动力这一因素虽然客观上影响劳动力转移的选择, 但在实际选择中, 劳动力把与支出相关的因素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从家庭总收入的角度看, 家庭总收入包括了家庭日常生活支出、农业生产支出、子女的教育支出、医疗支出, 因此这一因素成为劳动力“外出务工与否”的首要影响因素;根据样本数据, 有、无外出务工户的平均收入分别为27225元和16825元, 绝对量相差10400元, 有外出务工户比无外出务工户高出61.8%;从收入构成上看, 有外出务工户总收入的71.6%来自于务工收入, 无外出务工户总收入的79.32%来自于农业收入;农村家庭平均的农业支出比例和生活支出比例分别为16.5%和39.2%, 普遍反映出西部农村农业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比较低的状况, 因此改变现有生产和生活状况成为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
三、实证检验
(一) 理论基础
由以上分析可知, 西部农村存在两类劳动力的转移, 一是自愿的富余劳动力转移, 主要是由于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二是非自愿的农业生产劳动力转移, 这部分劳动力主要是由于教育、医疗等支出引起。两类劳动力的转移很难进行区分, 但是非自愿转移更多受到收入因素的影响, 而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因素却不仅限于此, 因此基于前文的问卷分析结论, 借鉴雷文斯坦的“推拉理论”, 找出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的系数值, 以此论证西部地区劳动力转移是否“自愿”。
依据“推拉理论”, 农业部门是推力的来源, 表现为农村劳动力生产率和劳动力自身素质两个因素:其他条件不变, 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引起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 迫使劳动力进行转移;劳动力素质越高, 其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城市部门是拉力的来源, 表现为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三个因素:城乡收入差距越大, 城镇部门的工资就对农村劳动力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城镇化水平越高, 可吸收农业部门转移劳动力就越多, 成功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城镇登记失业率主要影响的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预期, 失业率越低, 劳动力对转移就更有信心, 在城镇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就更大, 反之则会限制其转移。
(二) 变量选取、说明及检验
表2显示了各变量的选取及处理方式, 本文选取的样本区间为1978-2009年, 数据来源于西部12省历年的《统计年鉴》及《新中国60年统计年鉴》。为消除变量间可能存在的异方差, 对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对数变换。使用IPS方法进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可得:变量Y、LP、LD、UR和UE在1%的显著性水平通过检验, 变量UL为10%显著性水平的一阶平稳, UL滞后一阶的经济意义为:本期的城镇化水平会在下一期对劳动力选择是否转移的预期产生影响。
(三) 模型形式的确定、估计及解释
根据本文选取的面板数据特点:个体全部为西部省份, 经济发展环境和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 但相互之间又具有相似性, 因此其斜率和截距项有所不同。运用Hausman检验得统计量chi2 (6) =16.29, 其伴随概率为0.012, 因此拒绝原假设, 应该使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使用聚类稳健的标准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 其回归结果如下:
其中, 拟合优度为0.853, 统计量F=43.78其伴随概率为0, 说明整个回归方程显著。
回归结果显示, 第一产业人口占比Y与农村劳动力生产率LP、农村劳动力素质LD、城乡收入差距UR和城镇化UL呈负相关关系, 与城镇登记失业率呈正相关关系。从农业部门来讲, 农村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将会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这一结论与问卷调查中“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30%的调查对象有外出务工的意愿”相符, 显然由于这两个方面转移的劳动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城镇部门来讲, 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水平 (其系数为0.464) 对被解释变量Y的影响非常显著, 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最重要的拉力, 表明农村劳动力的成功转移得益于不断扩大的城镇化水平, 因此这部分成功转移的劳动力应为自愿转移的劳动力。唯一会扩大第一产业人口占比的因素为城镇登记失业率,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对“是否能在城镇找到工作”的一种预期, 失业率越高, 农村劳动力就越不愿意转移, 由于其相关系数为正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说明农村劳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趋于理性、迫于各种支出而非自愿转移的可能性比较小, 这与问卷结果“35.2%的劳动力担心进城难找工作”相符。
进一步, 通过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模型 (LSDV) 对各省“自发劳动力转移与平均值的偏离”进行考察, 根据其值的大小分为三组:第一组主要是西部经济发展较快的重庆、四川和陕西地区, 其平均值为0.091;第二组的云南、贵州、西藏和新疆的平均值为0.048;第三组包括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和广西的自发劳动力转移偏离值平均为-0.014, 低于西部平均水平, 这可能与该地区的劳动力生产率不高、经济发展缓慢有关。
四、结论
问卷调查数据的logit回归结果显示, 正上学子女数、是否缺乏劳动力、医疗和农业支出显著影响劳动力“外出务工与否”的选择, 表现出西部农村劳动力非自愿转移转移的特点。为了探究西部农村劳动力是“自愿”还是“非自愿”转移, 选取西部各省的面板数据进行个体固定效应回归, 回归结果显示, 城乡收入差距显著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但是其回归系数相对较小, 而农村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素质、城镇化水平和城镇登记失业率与劳动力转移高度相关 (且边际系数较大) , 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趋于更加理性, 从省际个体异质性结论可知农村自发劳动力的转移还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综合实证结论和问卷调查中的其他结论可得:西部农村地区存在少数由于家庭支出导致的“非自愿”转移劳动力, 从总体上讲, 西部地区劳动力转移属于由农村劳动力生产率、劳动力素质、城镇化水平等的提高引起, 并表现为理性和“自愿”转移。
摘要:对“关于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logit回归可得, 正上学子女数、家庭医疗和农业支出显著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与否”的选择, 搜集1978-2009年西部12省的面板数据对劳动力转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显示:农村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素质、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工业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高度相关, 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工业化水平成为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从相关系数可得, 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由于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素质、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理性、“自愿”转移的特点。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西部,logit回归,面板数据
参考文献
[1]A.Lewis.A model of dualistic economic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s, 1954, 36:46-51.
[2]M P Todaro.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9, 59:138-148.
[3]童玉芬.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规模估算及其变动过程分析[J].人口研究, 2010, (5) :68-75.
[4]王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非城市化模式研究[J].经济学动态, 2009, (07) :63-68.
[5]陈星.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村收入关系研究[J].经济学动态, 2009, (5) :61-64.
【西部志愿者调查问卷】推荐阅读:
西部计划志愿者生存现状调查报告07-12
西部计划志愿者年终06-06
西部志愿者心得体会10-10
在西部计划志愿者欢迎仪式上的致辞07-12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自我评估报告09-12
2022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09-30
西部计划简介07-17
西部计划工作总结05-24
今年的西部开发报告06-11
欧洲西部 第一课时 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