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共13篇)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 篇1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全美最佳教师” 雷夫・艾斯奎斯著作的一部畅销世界的教育类读本,讲述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故事,轰动全球,深受读者的喜爱。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

当一名教师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他能为学生做什么?如果认识了美国的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或许便有了答案。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谛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

艾斯奎斯用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终身阅读”、“亲手劳作”、“以运动为本”等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立刻实践,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 篇2

心中横着“一根筋”

河蚌忍受了沙粒的磨砺, 坚持不懈, 终于孕育了美丽的珍珠;铁剑忍受了烈火的锤炼, 坚持不懈, 终于铸就了锋利的宝剑;雷夫忍受了岁月的考验, 坚持不懈, 终于创造了伟大的奇迹。

雷夫, 一名普普通通的美国小学教师, 他在洛杉矶市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 坚持不懈, 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 创造了一间充满奇迹的第56号教室。在这里, 学生的品格得到培养, 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 不仅谦逊有礼而且诚实善良, 长大后纷纷进入哈佛、斯坦福等名校就读, 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谱写了精彩的人生。

雷夫就是这个奇迹的创造者。他, 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 心中横着“一根筋”, 20余年如一日, 守着固定的一间教室, 教着一届又一届的五年级学生, 用心耕耘, 用心培育, 用心打造着充满爱和温暖的天堂———“第56号教室”。

雷夫说自己不是超人, 他睡眠不足, 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 会为一个自己无力教育的学生而感到极度痛苦。雷夫也遇到过和我们一样的困惑:学生基础薄弱, 上课不专心, 作业不认真等等。但是他没有放弃, 他选择了坚持, 选择了反思, 为了教育好学生, 25年来他什么方法都试过。他甚至坦言他也像所有“真正的”教师一样, 也经常失败。比如曾经的好学生回母校却向教室投掷烟幕弹, 恣意毁坏公物……这使他陷入艰难的境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他还是没有气馁, 还是没有离开他所钟爱的教育, 还是坚守着他那“第56号教室”。

雷夫是平凡的, 他做着我们也在做的一些工作, 他碰到了我们也碰到过的一些困难, 依稀感觉, 他就在我们身边……但雷夫也是不平凡的, 有一种力量叫坚持, 他的心中横着“一根筋”, 他坚持不懈地为学生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第56号教室”, 这是一个充满爱的最温暖的家。

心中燃着“一团火”

在书的封面上, 我看到了这样的情景:雷夫老师满脸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一群学生自由地围在他的身旁, 有几个甚至坐到了他面前的桌子上, 大家一起在积极而热烈地展开讨论。

我们曾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吗?或许我们的学生根本不敢坐到桌子上, 或许当我们发现学生坐到桌子上的时候, 我们会训斥他……而雷夫老师却用自己热情的笑容点燃了学生们的笑容, 自由与信任弥漫在周围。这是何等幸福的氛围, 这是多么生动的境界!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里享受着心灵的自由, 赢得了自身的主动发展。

在书的自序中我还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一节化学课上, 一个小女孩因为找不到灯芯而忧伤。雷夫老师为了不让她落在后面, 为了让她也享受到一次实验成功的快乐, 决定停下来帮助她。由于灯芯太小, 所以雷夫尽可能地靠近它, 灯芯点着了, 但雷夫的头发也烧着了, 可他自己却没有发觉……这把教室里的火温暖了学生的心, 也点燃了雷夫自己心中的那团火。他对自己说:“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 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 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从那一刻起, 我下定决心永远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中。”

20多年来, 56号教室每天早上6点半就敞开了门。雷夫每天为了自己的学生早上3点多就从家里出发, 倒好几次车赶到教室, 比正式上课时间早了整整一个小时。他说自己并不是特别有创造力, 所以只能尽他所能给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时间。他用大量的时间和学生相处, 就连寒暑假也几乎天天陪着他们学习。学生们着迷般地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 放学后数小时内仍不愿离去。几乎每年48周, 每周6天, 每天12个小时, 他和他的五年级学生都会涌进第56号教室里, 沉浸在莎士比亚、代数和摇滚的世界里。

在第56号教室里, 雷夫投入了他对教育的全部热情,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 考试还是游戏, 雷夫都不断思索, 探求学生喜欢的方法。他甚至可以在学生听不懂时为学生讲解500遍, 一直讲到学生听懂为止。雷夫是相信奇迹的, 所以他可以为学生投入到头发着火, 所以他可以为学生奉献上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他的心中燃着“一团火”, 他在第56号教室内永不止息的循环:“工作, 娱乐, 追求卓越。”

雷夫说:“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就首先需要做什么样的人。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友善、勤奋的人, 因此, 我必须是他们见到过的最友善、最勤奋的人。”雷夫用自己的全部热情点燃了学生们的热情, 难怪学生们如此自愿积极地学习, 难怪学生们如此痴迷“第56号教室”。

心中扬着“一面旗”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封面上, 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句话。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 这句话一次又一次地跳入我的眼帘, 触动我的思想。当我合上书, 却发现“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句话越来越清晰, 越来越响亮。

原来,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这是雷夫心中的“一面旗”!他概括地体现了雷夫的教育理想, 折射了雷夫的教育追求。在他眼里, 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 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教育, 从学生的立场出发, 他是真正地把学生放在了自己的心上。

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质。雷夫坚信:着力于孩子的品格培养, 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创造性地运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的理论来培养学生的人格, 对每一阶段都从积极的角度提出“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他运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学生寻找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这是何等的可贵。他说他的工作不是拯救孩子的灵魂, 而是提供机会让孩子拯救自己的灵魂。他是这么说的, 也是这么做的。基于信任, 他充分激发了孩子自身的高要求。

雷夫认为过程就是一切。他坚持让学生每天阅读, 通过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他坚持让学生每周写作, 通过写作开启学生的心扉;他坚持每个礼拜和学生们玩“Buzz”的游戏,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习惯……他们通过看电影来学习历史, 通过亲自实践来接触自然科学, 通过体育运动来了解团队合作的价值, 通过班级经济制度活动来懂得经济责任……行万里路, 让学生们在旅途中改变生活;疯狂音乐, 让学生在摇滚中踩着舞步度过重重难关;戏剧表演, 让学生们经受锻炼展示才能;圣诞颂歌, 让学生们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在不断的磨炼中, 这群学生已经褪却羽翼, 幻化为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可爱的“天使”!

“第56号教室”里的“奇迹” 篇3

这本书可不是什么虚构的校园故事,它是被称为“天才与圣徒”的雷夫所缔造的真实事迹。

人物卡片

雷夫·艾斯奎斯

美国洛杉矶市霍伯特小学五年级教师

从教20多年,获得众多国内外大奖,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1992年“全美最佳教师奖”等。

一所特殊的学校

霍伯特小学是美国第二大小学,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境贫寒,并且第一语言几乎都不是英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打架斗殴更是常事,学校秩序非常混乱。可雷夫在这里一呆就是二十多年,在他的关怀与呵护下,一些“顽劣”的孩子不仅养成了良好的品格,更在全美国标准化测试中取得了排名前5%的好成绩,长大后考入了美国顶尖大学。

雷夫的教室便是“第56号教室”,他的学生们便是这间教室里的“奇迹”。大家是不是很好奇,雷夫老师是如何创造这个奇迹的呢?

一位以身作则的老师

“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雷夫说。

为了引导他们,他努力做到了不对任何一个孩子动怒,也不体罚任何一个孩子;每当有教师或来访者问他问题时,即使再忙,他都试图回答每一个人的问题;每年他会邀请孩子们去给无家可归的人送吃的……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很多孩子们都体会到了帮助人的快乐,这些孩子再慢慢影响其他孩子,最终使班级的风气越来越好。

一位爱阅读的老师

除了以身作则外,雷夫还通过一种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品格,那就是引导他们阅读。雷夫认为,阅读不仅可以看到另一个美妙的世界,更能从书中学到真善美。为此他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博览群书,然后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为他们推荐不同的书籍。孩子们不喜欢看书的时候,他就耐着性子读书给他们听。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理解书中的内容,他更成了“百科全书”,滔滔不绝地讲述作者的生平、书的写作背景等,并与学生交流读后感。

除此之外,他还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为孩子们制作、排演戏剧。当然啦,这个戏剧排练起来可不容易,一般都得花费一年多。但有了阅读、改编加表演的过程,作品的内涵自然而然就融入了每个孩子的心中。

有一次雷夫与孩子们排演《日光下的葡萄干》时,发现14岁的路易斯在默默掉泪……等他恢复了平静,雷夫问他为什么哭,路易斯说:“我哭,是因为它描述的就是我们家的故事。”作品与孩子的世界连接起来了,在阅读中产生的“笑声和泪水”,会一直伴着他们,并对他们的人生产生莫大的影响。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篇4

凤城市东方红小学鄂秀春

(该文发表于《班主任之友》2010年第九期)

在年末的教师读书汇报会上,听王校长介绍该书,从而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后便借来了这本书,打算利用寒假期间好好研究品读一番。

假期中,我毕恭毕敬地走进第56号——这间神秘的教室,不由自主地被那间教室里的“一把把火”点燃,一气呵成读完这本书。我并未震撼,因为雷夫老师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也只是一个班主任老师,他也有同我们一样的思想。他也曾经失败、烦恼,甚至想过放弃。但与大多教师不同的是:他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他管理班级的方式方法如此新颖人性化,他课堂上闪现的教学智慧的火花是如此耀眼,我因此被他深深地折服。

尤其是书中第四章“写作篇”,第五章“加加看”以及第九章“艺术与爱好”中关于阅读写作的做法,对数学教育的创新,对艺术塑造品行深刻理解,再次拨开我记忆的闸门,让我想起很多的人、很多的事,使我情不自禁地要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诉说我的亲身经历,与大家共同感悟雷夫老师教育魅力之所在。

一、一篇附着期盼的日记

我的整个小学时光都是在东街小学(现名阳光小学)里度过的。在我五年的小学时光里,曾经有七位班主任如走马灯般穿织成了我童年记忆,担任过我的这个班级,她们的音容笑貌,教育点滴至今难以忘怀。

二年级的时候,换了一个姓赵的班主任,她别出心裁地让我们写日记。说实在的,我根本不会写,可是碍于老师每天的认真批改,我又不得不认真应付。一日,奶奶不知道从哪里搞到了一只小花猫,令我爱不释手,想到老师布置的日记依然不知从何下笔,便心血来潮用笔精心描绘出这只可爱的小猫咪,对它的喜欢之情也自然地流淌于笔端。第二天交差上去,第一次有了期盼的情怀。下午放学前,赵老师将我叫到了前面,让我把昨晚写的日记读给大家听,这是我第一次为大家朗读范文,由于激动,我的声音有些颤抖。赵老师抚摸着我的肩膀对同学们说:“看到了吧,像鄂秀春这样,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真实想法都写出来,这就是日记,可以写人,可以写动物,还可以写心情……写日记是一件多么简单而有意思的事情呀!”

从那天起,我对写日记不再恐惧,也就是从那天起,我对写作有了兴趣。直至今天,将日常琐碎变成文字依旧是我的习惯。过去在本子上写,如今在博客里敲打。虽然抒发的都是鸡毛蒜皮,杂七杂八,却也时常见于报端之中,行走于情感之上。

二、一本不屑一读的儿童小说

三年级的时候,一位姓宋的老师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她布置了一个奇怪的暑假作业,非让我们读儿童小说,而且要写出读书笔记。可那个时候我家有的只是小人书,或者是爸爸时常读的我根本就看不懂的大书,哪里有什么儿童小说?更何况,我根本不晓得什么是读书笔记,内心很是烦恼,别的班级好像都没有布置这种鬼作业呢。为了完成暑假作业,深知自家生活拮据的我勉为其难地跟爸爸要来两元钱来到当时凤城最大的商店——凤城供销社,花了1、42元买了一本叫《在海盗窝里》的儿童小说。为了对得起花的钱,我带着不屑的情绪阅读着我平生的第一本儿童小说。这一读欲罢不能,人物生动鲜活的勾勒,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我,读书笔记写起来也有滋味有味。30年之后,《在海盗窝里》的诸多人物还历历在目。感谢那个阳光灿烂的暑假,那个特殊的假期作业,那个姓宋的老师让我领略到了阅读的乐趣。我还记得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读点什么,总比得瑟,说贱话强。”现在看来,果真如此。

三、一首发音不准的电视歌曲

因为我的四年级班主任老师生病,无人代课,一个年轻的教音乐的男老师便成为我们的代理班主任。他的头发有点黄,我们暗地里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黄毛”。对他的语文数学课,我的记忆中无一点痕迹。但却记得他每个下午都要利用半节课的时间给我们讲故事,大多数故事都是男孩子喜欢的侦探故事,可我听得却津津有味的。他还有一个嗜好,就是每遇到阴天下午不能上体育课时,就会在班级中举行一个小小联欢会,让同学到前面表演节目,也许这跟他的专业有关系吧。终于有一次下雨,体育课又换成了班级联欢会,他点到了我的名字,虽然我曾经参加过学校的群舞表演,可我实在没有勇气一个人在众目睽睽之下使唤我那略微发胖的四肢。当时非常流行的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的主题歌便迅速涌入我的脑海。由于我家没有电视,只是偶尔在一个姓赵的邻居家零星看过几次,妈妈又担心我到人家添乱坚决不允许我再去看,因此对歌曲的记忆并不是完整而准确的。我硬着头皮模仿者电视里蹩脚的音调和不知道啥意思的日语,唱给大家听。一曲唱完,我羞愧地钻回座位。这位年轻的音乐老师给了我如下评价:“哦!我终于听到了一个会唱歌的同学发出来的美妙声音。请大家热烈鼓掌!”会唱歌?其实在这之前,我根本没有在大家面前唱过歌呢!不知道为什么,以后的岁月里,唱歌真的成为了我的特长。我成为了小学文艺大队长,刚到初中时,一曲“夜幕下的哈尔滨”主题歌又让班主任和同学们对我刮目相看,使我在灰色的天空中又重新看到了阳光,甚至后来参加师范学校的歌手大奖赛,我竟然获得了一等奖!那位带班的男老师也许永远都不知道,他的一句不经意的话语,让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拥有了自己引以为傲的特长。

四、一份稚嫩的手抄班报

“你美术好,字也不错,就负责办班级手抄报吧。每一周出一份,你可要好好办啊,这可是咱们学校高年级的首创!”什么?啥叫手抄

报啊?怎么办啊?一切如天文概念。老师可真是的,也不给我讲明白,就让我办。我只好去问美术老师,美术老师给了我一份报样,告诉我基本的板报要领,报头设计,内容的摆放,绘画的穿插,看得我头都大了。糊里糊涂地办完了第一份手抄报交给了老师,拿着一份让我涂抹得黑糊糊的稚嫩的班报,班主任高老师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说了一句:“你办得真好,就这么办!”哦,原来手抄校报不过如此啊!令我难以理解的是,后来的我上了初中整整办了一年班报,高中我办了一年板报,如今我又已经办了五年的校报。报纸似乎真的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难以割舍掉。

由此一来,那几位普通的小学教师,几件小事都真切地成为我小学时代珍贵的不可磨灭的记忆。事件中那四个老师真的都非常普通,都有令学生褒贬之处。他们不是什么名师,甚至也许都不是什么骨干教师。与雷夫老师相比,也许他们如沧海一粟,不值一提。但作为他们的学生的我却受益终生,时常感怀他们给了我机会,给我制造了难题。同类可比,那么雷夫老师呢?他的学生又该多么幸运!

读《第56号教室奇迹》有感 篇5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2》有感

拿起这本书,我心中涌起的是一份遗憾。如果让我在二十年前读到这本书,那么,在走上教师职业的第一天,我就会从关注孩子们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的点点滴滴开始,塑造着孩子们“莎士比亚写诗一样的人生态度”(李希贵)。也许,我就不会在认可“教育无小事”的同时,却在日复一日的学校生活中,忽略了许多发生在身边的风景,而让“教育也没有多少大事”不断上演。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庆幸。雷夫·埃斯奎斯老师把所有教室内外遇到的一切和他所创造的一切都演绎为平凡而动人的教育故事。在平凡简单中,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复杂而又丰富的精神世界;在单调重复中,让我们领略到山重水复、多姿多彩的教育艺术。它让我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能时时找到一个对照、学习的榜样,让我的教育理想变得更为清晰。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雷夫老师探讨的几个问题:他要学生了解时间的重要,学会专注,远离电视,学会如何做决定,为自己制定高标准,无私和利他,以及谦逊。最重要的是,他强调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如果想教育好孩子,那么首先就要成为我们期盼孩子成为的那种人。

时间的重要性,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永恒命题。珍惜时间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对于成人来说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训诫。孩子需要理解:守时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为了守时,我们就要计划好之前的每一件事情,这也从一个侧面训练了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让他们明白,每一件事都不能拖沓,不然就会影响到下一件事。对于教师而言,要成为学生有效时间管理的典范。最杰出的教师懂的和学生相处的分分秒秒都很宝贵,而且能善加利用。这让我想起曾经听过的一场讲座——一堂好课的标准,其中之一就是要准时下课。现在对于我自己的课堂,我也开始要求自己准时下课,正因为我要准时下课,我才更感觉课堂上的每分每秒都如此珍贵,都要更有效利用才好。

专注是成人们最希望孩子具有的品质。在教室里,教师希望孩子能专注得听讲;在家里,家长希望孩子能专心得完成作业。可是雷夫老师告诉我们,比专注于学习更重要的是要专注于自己的梦想与目标,这样孩子们的人生才会变得更美好。许多成功人士都有的一个共同之处就在于他们都对自己的事业保有高度的专注。正是因为这份专注,他们或者是创作了不朽的作品,或者是成就了伟大的事业,而他们的专注换来了更多人的专注。当我们也沉醉于一首名曲,一副名画时,我们的专注正是他们昔日的专注所换来的。要让孩子懂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你的专注有一天会换来他人的专注。

这本书的结尾也引用了我很喜欢的一个故事——扔海星。也许很多人觉得他只是扔了少量的海星回到大海里,比起更多的躺在沙滩的海星,这个数目小的惊人。是的,对于躺在海滩上更庞大的数量而言,扔回一个海星的举动不值一提。但是对于那只获救的海星来说,它的生命重新起航了。作为教师的我们,即使不能兼济天下,至少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送回一只海星,两只海星,三只海星„„去努力帮助那些沙滩上的海星回到大海,自由自在得追寻他们原本就该拥有的美好生活,这就是每一个教师应该致力于做的事。

读《第56号教室里的奇迹》有感 篇6

文中提到了六大阶段,分别是: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六阶段”是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与其他教学方法不同的是,他们是以孩子有良好行为表现为终极目标,而不是以分数衡量学生。书中多次提到,要言传身教,要相互信任,身教重于言教。

文章第三章强调,要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为此,雷夫带学生去图书馆,为他们挑选文学作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不同教学计划,给予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让所有学生都跟得上进度。

第四章说到写作,对于他们而言,英语是第二语言,学习难度与我们差不多,但是他们学得比我们快得多,会说会写,我们学到的是哑巴英语。雷夫从语法入手,每周交一篇作文,每月交一篇读书心得,由老师推荐适合的书籍给学生阅读,限期一个月。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会时间管理,又能增进写作技巧,一举两得。之后雷夫又想出少年创作计划,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创作,写故事,充分发挥想象力。

第五章学数学时,雷夫通过玩游戏Buzz的方法,让学生喜欢上计算。文中强调,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 好好做。怎么读比读多少更重要,强调学习方法。文中提到品格、诚信、道德、胸襟等重要议题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议题,但却被人们忽略,或许是因为稍稍提高分数很容易,教导诚信和道德的难度却很高。这点值得我们深思。

第八章火箭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失败是由老师自身认定的,飞不起来的飞机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是失败。

读完之后我在思考,我们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为什么就是用不上,为什么总停留在某个水平无法提高,我们很多人并不是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去学习的,我们是在应试教育下,为分数而努力学习英语的。我们至今不能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不能看懂课外英文读物,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也不多,所以学习的时候,经常出现中英两种思维打架的情况,不过往往是中文思维占上风,所以我们的英文很难说得地道。如果我们能换个角度,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学习英语,效果应该会大不相同。

2013/10/28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 篇7

感触最深刻的还是第一部分:家最温暖。每一个小孩都以第56号教室为家了,还有什么比家更可以相赖? “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以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

一、以信任取代恐惧

雷夫每年都只教五年级, 他一年的教学真的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吗? 答案:是的。他主要的一个法宝就是信任学生。

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是非常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逐渐到高年级,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少,老师总是埋怨,学生怎么啦? 是特别不聪明? 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就是感觉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比,就是不想发言,哪怕站起来发言了,也是简短的几句话,与老师的要求差之甚远。

雷夫也坦言,他刚上讲台时,发现学生不愿意举手提问,也不愿意说“我不知道”。但是,在听了一位特殊教育老师的课后,他很受启发。“我觉得这位老师真的很伟大,学生们尊敬他,都听他的话。我反复思考其中缘由,发现他与学生之间建立了很好的信任关系,他总是敞开胸怀、非常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后来,我问他有什么教育秘诀,他告诉我“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因此,他总结了“六阶段”班级管理法,关于第一阶段:不惹麻烦原则。雷夫说,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孩子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 一切行为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

我们的学生与美国的学生一样,都有不想惹麻烦的想法,站起来回答问题,答对了还好,答得不对,还要看老师脸色,怕同学笑话。

雷夫说:这样教小孩对吗?如果第一阶段学生的思考是以恐惧为基础的, 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而已。所以,信任是地基,师生间没有信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二、在信任中消除不公平的存在

开始的时候,我也与很多老师想法一样,我们信任学生,但怎么还是管理不好学生呢?学生为什么不听老师的话? 这是我思考了很长时间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何在严与爱中找到突破口:那就是公平对待每一位小孩。

雷夫强调,“只要孩子们看见你赏罚不公, 你就失去人心了”。雷夫举例:几年前,他的莎士比亚戏剧团要去洛杉矶某知名表演场地演出, 许多老师都为孩子们得到这样的机会兴奋不已, 唯一的反对者是一位从不让学生参加管弦乐队或合唱团的老师。在学生家长的要求下,这位老师只得同意学生参加演出,但前提是,返校后每个学生每天要写100遍“我以后会为自己做出更负责任的选择”,并连写一个星期。结果这位老师不合逻辑的行为让孩子们厌恶到一整年都听不进他说的话,即使有些话是值得听的。

现在,很多老师都说我对班里的每一位小孩都很公平,如作业做得好、成绩优秀的我都进行相应表扬。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非常优秀,能很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得井井有条, 每天都以良好的心态做好班级管理及教学工作, 但是不是能很好做到雷夫说的公平对待每一个小孩,我们与雷夫相比,在管理办法及用心上,还有一定距离。

如成绩优秀且听话的小孩,人人喜欢,这些小孩难得,心灵的天平会稍稍偏重于这一边, 这样也并不觉得自己做得不公平、不妥当。而成绩不好的小孩,或者经常惹是生非的小孩,我们进行了苦口婆心的教育,觉得用的时间多了,关注他们也多了,为何不像雷夫说的那样呢?

我认为,小孩是最聪明的,只要你心灵的天平相对公平,他们会感受到的。特别在学校综合评价系统的实施中,绿叶的发放是否公平,发言人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如果他认为你是他重要的人,我们就会像雷夫那样成功了。

“不公平的赏罚实际上一点用处都没有 ,反而让师生间的关系越来越糟”。雷夫说,孩子并不怕特别严格的老师,但他们特别憎恨不公平的老师。如一个学生没有完成家庭作业,老师却要惩罚整个班级的学生。“老师可以很严格,但一定要做到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每件事。一旦孩子觉得你对他们不公平,你可能会失去孩子们心中的信任”。总之,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

三、在信任别人能够做好的同时自己先认真做

雷夫说:“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雷夫还说: 我没有艺术天分, 我在黑板上画的任何东西———就算是一条直线, 都会让全班学生歇斯底里地笑倒在地上:笑出眼泪。但我是历史上唯一荣获“国家艺术奖章”的教师,这是为什么?

书中提到,管弦乐团指导老师居恩·雀登女士,是雷夫见过的最优秀的音乐人才之一,他的学生都涌着报名上她的课,开始雷夫很不明白,也不想自己的学生过去听课,怕他们成绩上不去,恰恰相反,这部分小孩不但成绩上去了,而且音乐学得非常好。雷夫后来明白了一个道理:接触艺术教育的孩子学到的,远远超过他们所学的艺术本身。

加入管弦乐团的孩子们不仅学到如何拉小提琴或吹单簧管,还学到纪律、责任、牺牲、练习、更正错误、倾听,以及时间管理。孩子们能拥有这套技巧,对他们来说再好不过了,孩子们可以一边学习这套技巧,一边度过愉快时光。

因此,雷夫目睹艺术价值后,决定把音乐变成班级的一部分, 并由开始简单的唱歌到玩摇滚乐, 到现在演莎士比亚戏剧。雷夫为此造访了每一所著名的音乐、艺术或戏剧学校,累积了相当多的好点子,运用在他任教的班级。相对遗憾的是,他也见证了一些使用艺术的失败的教育例子。

雷夫伟大之处并不是什么都懂, 他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教好,不是每件事都能做好,但他说:你必须认真去做。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 篇8

——————用心感受爱

云光中心学校:唐丽华

雷夫.艾斯奎斯是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的教师。被《纽约时报》尊称为“天才与圣徒”的“当代梭罗”。他从教多年来,一直在藿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教师,在56号教室里,他创造了一个个令人 结目伸舌的奇迹,为我们教育界的同仁,在课堂、教室外带领父母培养出卓越非凡的孩子,做出了最好的表率。读着雷夫老师的作品,一个个鲜活的孩子特性,从“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从观看棒球的分析中,脱颖而出,令人惊叹。做一个好的教师,就应该向雷夫.艾斯奎斯那样,“用最深厚的爱创造最大的奇迹”。

曾几何时,自己一直在抱怨,对学生付出的太多,获得的理解太少,但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后,我深感愧疚,雷夫老师不仅是在一个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并且均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学校任教,恶劣的环境让许多教育者忘而却步,然而雷夫老师不仅以认真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学生、家长的爱戴,更难得是他独创的阅读、数学、艺术等基础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欢。除了平时的教学外,雷夫老师还利用业余时间,亲自带领学生观看各种展览、比赛,通过这样一些有趣的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文化修养,体味“成就非凡的孩子把注意力当做个人行为规范的部分”的魅力,从而真正获得人生的快乐。这就是无私奉献的楷模,也是当今自己作为教师最缺乏的精神之一,为此,我要为雷夫老师的所作所为鼓掌,加油。

在这本书中,最令人感动的是雷夫老师“是焦虑的同行和父母们的精神明灯”。他提供的具体实施方法和事例,指导你该怎样看待问题,因而值得家长

和老师们借鉴、学习。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同行的我,总是想以简单为前提,缺乏循循善诱的引导,在与家长沟通时,一味的强调自己付出了多少,而他的孩子又是怎么怎么的不听教导……久而久之,问题孩子永远是班上的哪么几个,今天刚为解决了不做作业的问题松了一口气;明天他又会捣鼓出另一件让人头疼的“事件”向你示威,而我们从中缺乏的是与家长耐心、细致的沟通、交流,真正的找出问题所在的原因,从而想办法去克服的耐心与勇气。看来,雷夫老师之所以获得“全美最好的老师”是当之无愧的,也是我们最最缺乏的。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的一书中,最令我敬佩的是:在短短的一年学习中,雷夫老师所任教的孩子们除参加各项演出、社会活动外,还必须大量阅读像《独自和解》等之类的精典作品26部之多;观看如《愤怒的葡萄》在内的影片29部,这是何等的高效率呀!难怪他所任教的班级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AST)前5%,这在我们成人眼中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但在雷夫老师的“守时”、“专注”、“勇气”、“自信”等观念的教育下,他的学生显得那样谦逊有礼,而且诚实善良,所到之处,言行举止无不令人啧啧称赞。“做人与学习知识同样重要”,这就是我们当今教育最最应该引以为戒的宗旨,看来值得大家关注。

爱是需要分享的,爱是发自内心的。从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中,我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差距,一味的追求高分,闭门造车,与社会严重的脱节,不仅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也不利于国家宏伟规划的实施。虽然我们知道在任何领域中,有第一就必然有最后,关键是看自己,是否能真正的用心去感受那份沉甸甸的爱,雷夫老师所做的一切谈不上伟大,但他平凡而又博大的爱,却有如一缕缕春风,让人的心灵深处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 篇9

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这是雷夫·埃斯奎老师为了孩子们终身发展所做的教育之一。我们国际部不也是从开办起就注重培养孩子们热爱阅读的习惯吗课间时间,我们的孩子们都是坐在教室里听着轻音乐看着自己喜欢的书籍,甚至渗透了家庭,每晚睡觉之前也是要阅读15分钟的书后才入睡。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不是很大,我一向都是在怀疑孩子真的爱阅读了吗效果会明显吗看了雷夫老师关于阅读的一些实践活动,我也深感同受,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爱阅读,但是我能够开展一些更细致的活动,从孩子的个性出发,多一些指导,将学部的具体要求一点一点落实到孩子身上,多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家庭阅读分享,让家长和老师一齐落实,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加加看。看到这一章节的时候,我的感触是最多的,因为我也是一位数学教师,如何让孩子们喜欢数学课堂,觉得数学课是最搞笑的,一向都是我深思的问题。我们国际部有一项特色课程:数学思维训练课。平时孩子们最喜欢这节数学思维训练课,他们觉得能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学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更多思考的还是围绕学习的知识点,没有完全放开。看到雷夫老师的所为之后,我觉得自己还是没有更好发挥这节课的初衷,就如雷夫老师所说的:就应要孩子了解数字的威力,明白数学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趣味无穷!个性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多设计一些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玩中感悟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行万里路。这是雷夫老师带领孩子们超多实践活动之一。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提升,开展各种精彩的活动,一向也是我们国际部的精彩之一。但是每一项活动思考更多地的是领导,我们老师只是在落实。比如,上个学期我们开展的快乐秋游实践活动之一,从游前的了解、制作到游中的考察到游后的评比等等,都是我们的陈校一个人在思考,在引导,回来后,看到孩子们玩的开心,家长们高兴孩子们能走出去,家长更满意的是孩子们的收获!我当时只是感慨陈校怎样这么有才看了雷夫老师的每一个活动准备,我才意识到每一项活动并不是领导的事,更多地是我作为第一职责人就应把工作做的更细致一些,思考问题更全面一些,行前准备是关键!

失败是好事。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我最佩服的就是雷夫老师善于反思,善于理解意见,对于孩子们来说失败是好事,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就应直视失败、错误。雷夫老师能理解女儿对自己的批判,及时改变了自己的课堂,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此刻的孩子们都喜欢表扬、激励,承受潜力越来越差,一向是我们担心的问题。那我们老师呢善于理解意见吗遇到任何错误的时候都能敢于应对,坦然理解,乐于反思吗我们要求孩子们能做到的,我们自己必须要先做到!善于从问题背后找问题,才能让我们进步!小组合作学习曾困扰了我们很久,当堂任务不能完成,一个月后,孩子们个个能上台大方展示了,失败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篇10

城镇小学 王瑞芳

寒假里,手捧着这本书,细细研读,感动着、惭愧着、欣喜着。感动的是雷夫在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爱与奇迹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惭愧的是自己也已从教几年,可是教学上还是进步甚微。欣喜的是看了这本书,学到了很多,明白了很多。

通过阅读此书,使我仿佛置身于第56号教室,用心聆听雷夫老师对我们的教诲:“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作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篇11

在读了“点燃孩子们的阅读激情”这一章节后,使我更加理解到读书的重要性。雷夫认为,“阅读是学校里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课程。如果孩子不能学着好好读书并且喜欢阅读,那么这个孩子在其他方面发现成功和幸福的机会就很低。”正如雷夫老师相信:热爱阅读的孩子们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在第56号教室,是以“读书时发出多少笑声”和“流下多少泪水”来衡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我的孩子读书也不少,但我没能感觉到他读书时能得到多少快乐和流下多少泪水,这也正是我这几年多来的困惑所在。我也略知语文的学习是靠“读”和“写”来完成的,我曾多次督促孩子们能在读之后写点儿什么,但他们一直未能完成我的心愿。不知孩子们何时能走过这道读与写的“坎”

在书中曾提到“打掉将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的观念”,我认为总结的很好。咱们作为学校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对这个观点我有很深的体会。现在社会上还有为数不少的家长还是单单依靠学校来教育孩子。有许多家长以自己“忙”为借口,而不管不顾自己孩子的成长,当孩子出现“不可收拾”的问题时,总是责问学校是怎样教育的,总是责问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学习,而从来不从自身寻找根源。有许多任课教师都能体会到哪些学生好教、省力,有哪些学生费力、不好教。为什么校园内农村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随手丢垃圾的多。这些反映出来的等等小问题。在此,我认为做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更重要的是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心得 篇12

当我拿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本书时,就被这句话吸引了 “美国总统、英国女王和欧普拉同时感动推荐”,于是迫不及待的翻开了它。

封内页介绍了雷夫老师,他被《纽约时报》尊称为“天才与圣徒”,我很好奇得到这么高赞誉的雷夫老师有什么神奇的教育教学方法。开篇,他就告诉我们要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和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这就让我想到很多老师在开学时都会给孩子来个下马威,让孩子们畏惧老师,于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孩子们遵守纪律,在课上表现的很安静,这时老师就会暗自窃喜自己多么有威严,多么镇得住学生。但孩子在老师面前的听话并不一定代表他们懂得该怎么做个更好的人,只是不想被老师批评。这被雷夫老师称为“道德发展六阶段”中的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但作为老师,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么做是对的,而不是因为害怕批评才去做。雷夫老师也坦白早年他也是用“让孩子害怕自己”的方法来镇住学生,不过后来发现孩子除了害怕外什么都没学到。于是就不再对孩子灌输第一阶段的思维了。所以作为老师,更应该做的不是让孩子去害怕你,而是信任你,明白你让他们做的是对的。

当雷夫老师的学生做到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时,我觉得孩子们能达到这个阶段已经相当不错了,但雷夫老师还不满足,他想得更深:“有许多人之所以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如马丁路德、甘地等,于是就有了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即从别人的角度看待事物和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我想当孩子能达到这两个阶段时,他们已经是个人格比较健全的孩子了。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在这几年的教育生涯中,雷夫的故事和语录一直伴随着我成长。他是一名洛杉矶霍伯特小学5年级的教师,并且从未离开过56号教室,“假如你扫街,就扫得有模有样,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一如贝多芬在作曲。”这是雷夫最喜爱的一首诗。李希贵评价说: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去教学、去带孩子们看球赛、去带孩子们旅行……于是,雷夫的莎士比亚式态度造就了一群小莎士比亚。这是雷夫的成功,也是教育的成功。读着他的故事,他的书籍,我时常想是什么支撑着雷夫在这个环境并不怎么好的56号教室里坚持近30个年头呢?我当初为什么选择当老师?我是否也能本着初心坚持呢?

记得那年大学毕业之际,逢于招聘,人才市场各种面试,面对许多公司的试用通知,我却迷茫了,回到家,和家人朋友商量着,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自己。我反复问自己我到底喜欢什么,适合什么?面临选择我总那么较真徘徊,害怕盲从而没方向感,害怕没有那份喜欢而职业倦怠。说实话,教师这个职业在学生时代并不那么热衷,那会或许少年壮志,那会或许也见自己的老师疲惫不堪,几十年如一日不离讲台默默无闻。

年少时心很大很高,长大了略有体会到了,每一种平凡的坚持、认真的坚持就是伟大。在杭读书,大三那会,我遇到了我的第一批学生,一群活泼多才的小记者,在这个312班,我第一次品尝到了为人师的喜悦,师生的融洽情感以及最有价值的教学相长,也就在那时,我慢慢转变了高中时代的观念,慢慢喜欢上了这个职业,因为孩子的笑容,孩子的天真,我找到了的位置。

“要想帮助孩子们让他们更伟大,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我们要先慢下来、一定要对我们的孩子们耐心。”雷夫的“慢教育”我感受颇深。不管孩子问了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不管他有没有回答过,他还是会一遍一遍的耐心讲,哪怕是40遍、50遍,直到孩子明白为止。”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我带着他们观察大树、昆虫,做许多有趣的实验,仿佛在孩子们心中我就是一名“科学家”,一本“百科全书”,他们的天真包围着我,“老师,我给小蜗牛洗澡了。”“老师,为什么人要吃饭?”“老师,我抓来一条好奇怪的毛毛虫。”每一个问题,每一种行为都是那么可爱,又是那么认真,我不忍心草草回答,总是俯下身子,仔细看着他们的“观察记录本”或是抓来的“问题物”,肯定他们的问,细心的回答。

“我们要培养善良的学生,老师就要身体力行,生气时也要友善,,我是最努力工作的人,不是用教条去教什么,而是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我在经验中学习怎么变得更好,学生会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所以不优秀的老师对学生别的老师的影响都不好。老师必须是学生的榜样。”雷夫的这番话,让我深知身教的重要性,孩子的眼睛是敏锐的,他们的模仿能力更是强大,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和孩子们一起参与着许多活动,在课堂上发现错误不羞怯,而是坦然和孩子们说知识不是绝对的,我也不是权威的,你们大胆质疑值得表扬。

曾经上过一堂语文课,和孩子们在我们看似简单的小学课本上学到了许多“大人们”不以为意的道理。“生命的价值”这一单元中,我们思考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价值在于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拼搏”“生命在于给予”“生命在于不断超越。”虽然是常见常闻了的哲理,但是从孩子们口中说出,又是另一种味道,或许是书本习得来略有所思所赞的味道,或许是身边感人故事有感而发的味道,我不想让他们空有一大堆空洞的道理,和他们实实在在分享了自己从小到大的故事,有助人为乐的、有亲人离别的、有朋友无私奉献的、有师生认真工作学习的等等小故事,我又激动的说,“生命在于快乐,那我所快乐地事便是和你们一起开心的学习和交流。”短短一个单元,小小的故事,我却感性起来了,用了“一学年”在教。我想道理应该像雷夫那样用一生中的每时每刻来“慢慢”身教。

案头上,整理着孩子们平时和我沟通的卡片,纸条(一直舍不得扔掉)“老师,这几天你请假了,我们很想你。”“老师,这是我画的画,好看吗?”“老师,今天我们惹你生气了,sorry,花个笑脸送给你。”“老师,今天孟的蚕宝宝不知道被谁弄成了两段,她哭的好伤心,怎么办?”孩子们的每一种天真,我都小心翼翼的保护着,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写字,一起疑问,一起探索,分享种种酸甜苦辣,这个过程很快乐。

纪伯伦曾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何而出发。”这首初入教师生涯而写的诗一直清晰的记得“……通红的晚霞透过玻璃窗,打在疲倦的脸庞,停歇红笔,翻阅着案头的几抹孩子的色彩,甜甜的微笑,甜甜的祝福,我的梦想在你们的天真里绽放着,在孩子的世界,谱写我们的童话。”最初的梦想,我没有忘记。

上一篇:读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下一篇:收费站“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