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队伍名单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应急救援队伍名单(精选5篇)

应急救援队伍名单 篇1

为了切实做好学校的防汛工作,确保我校全体师生安全防汛和学校财产等不受损失,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防汛工作预案:

一、成立防汛领导小组 组 长:季春梅 副组长:赵明亮、李进中

组 员 :丁小峰、常福阳、唐振鲁、王付军 领导小组的职责:

具体负责本校的防汛工作,做好校舍的安全检查工作,积极与周边单位联系协调安 排好本校防汛抢险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对师生做好防汛抗台工作的宣传教育, 坚持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 做好防汛工作, 立足于防大汛, 抗大洪, 确保学校财产等不受损失, 师生无伤亡。

二、成立防汛抢险队 队 长:季春梅 副队长:赵明亮

组 员:各年级、科室主要领导及所属全体教师、职员

三、报警程序

1、校园值班室

2、学校校长

3、具体领导报告上级部门

四、防汛工作安排及措施

1.成立本校的防汛领导小组和抢险队, 具体负责本校的防汛工作, 确保师生安全渡 汛和学校财产不受损失。

2.做好防汛宣传工作,提高全体师生的防汛意识,确保师生无伤亡,校舍无塌方。

3.防汛期间坚持 24小时值班。实行领导班子值班制度, 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 不 能离岗、脱岗、代岗,如遇大雨,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老师必须到岗。

4.总务处要将所有房屋等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 不留死角, 发现问题及时与上级联 系、修复,提高防灾意识。

5.防汛抢险队成员要做到手机不关机,保证通讯工具畅通,及时联系,每当遇到 特大暴雨,都应注意观察河流的水位上涨情况,并将学校的情况及时向上级联系汇报。

6.做好避险看护工作,尤其是路远的学生学生。汛期期间,视情况可提前放学,遇 险情学生在没家长接送和老师看护下, 不能单独离校, 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确保无 人员伤亡。

⒎及时掌握险情,一旦学校发生洪涝灾害,全体抢险队员应立即赶到学校,听从校 长的指挥,奋力抢搬学校的教学物质。

五、注意事项

1、抗洪的首要的任务是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救灾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 进行。

2、一般不组织学生参加救灾。

应急救援队伍名单 篇2

针对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缺乏客观标准的现实, 在相关科研项目的资助下, 通过多轮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 我们构建了针对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7个一级、16个二级和42个三级指标构成, 涵盖了组织指挥、应急机动、伤病救治、药材保障、医疗后送、防疫防护和防卫生存在内的7大能力要素, 且经综合检验, 各指标间具有协调一致性 (随机一致性比率CR<0.10) , 说明该指标体系是科学的、合理的, 为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的整体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客观遵循[1]。新时期新阶段, 着眼实现强警目标, 着眼武警部队后勤建设“建设保障完成多样化任务的后勤、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后勤和向信息化转型的后勤”新要求, 面对建设“现代化武警、现代化武警后勤和现代化武警卫勤”的艰巨任务, 信息化是必由之路。为此, 依据已经构建的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进一步开展了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评价系统的研发工作。

1 开发环境与工具

为保证软件在Windows环境下正常运行, 系统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开发, 数据库选用Access 2013, 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系统的兼容性[2,3]。Microsoft Visual Studio (简称VS) 是美国微软公司的开发工具包系列产品, 是一个基本完整的开发工具集, 包括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所需要的大部分工具, 如统一建模语言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 工具、代码管控工具、集成开发环境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ment, IDE) 等, 所写的目标代码适用于微软支持的所有平台。Visual Studio 2010代号为“Hawaii”, 于2010年4月12日上市。Visual Studio2010 IDE的界面被重新设计和组织, 变得更加清晰和简单。新的IDE更好地支持了多文档窗口以及浮动工具窗, 并且对于多显示器的支持也有所增强。Visual Studio 2010还新增了诸多功能, 如代码编辑器支持高亮引用、提供了一个快速查找特性来增量查找所有在C++、C#以及VB.NET工程中的符号、调用继承树特性等。Microsoft Office Access是微软Office的一个成员, 是微软把数据库引擎的图形用户界面和软件开发工具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2012年12月4日, 最新的微软Office Access2013在微软Office 2013里发布。和其他办公应用程序一样, Access支持Visual Basic宏语言, 是一个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可以引用各种对象, 包括数据访问对象、Active X数据对象以及许多其他Active X组件。Access的用途主要体现在数据分析和开发软件2个方面。

2 系统基本结构

系统分为评分单位、评分参数、实际评分及评分导出4个功能模块 (如图1所示) 。系统数据库关系如图2所示。

3 系统实现

3.1 系统登录设计

为保证具有权限的用户才能登录软件系统, 在软件启动时, 首先进入登录界面, 如图3所示。程序在用户信息Manager表中查找是否有匹配的用户名和密码, 验证通过方能进入系统主页面 (如图4所示) 。

3.2 系统参数设置

每次进行测评前均需对系统参数进行重新设置。点击评价系统主页面菜单栏右侧的“参数设置”项, 在展开的对话框中, 通过“添加”、“修改”、“删除”按钮, 可对现有参数的名称、代码、权重系数以及评价依据等进行调整、更新或重置。设置完毕后点击“确定”按钮, 所有操作生效。或点击“取消”按钮, 取消之前所有操作, 保持原有参数设置。参数设置界面和能力测评界面如图5所示。

3.3 单位设置

点击评价系统主页面菜单栏右侧的“单位设置”项, 在展开对话框的“单位名称”一栏输入被评价单位的名称, 点击“添加”按钮即可完成新单位的设置;如需对原有评价单位进行调整, 点击“修改”或“删除”按钮即可 (如图6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设置完被评价单位以后, 需单击对话框中部空白表格内的单位名称, 对话框下部的“选择评分单位”一栏中显示出所选单位 (显示为灰色, 不可进行任何操作) , 然后点击“确定”按钮, 评价系统才能正式启动, 进入测评程序。所有被评价单位测评完毕后, 可点击对话框底部的“导出到Word”按钮, 系统会自动生成Word表格, 显示出各测评单位7个一级指标的评分和测评总分, 对比一目了然 (如图7所示) 。

3.4 能力测评

系统参数和测评单位设置完毕后, 进入能力测评。需要注意的是:测评人员根据静态和动态指标测查结果逐项赋予三级指标相应分数后, 需点击对话框右下部的“统计得分”按钮才能最终生成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的得分和实际得分, 能力测评界面如图8所示。

3.5 系统功能的实现

实现代码如下 (部分) :

4 系统应用情况

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评价系统主要用于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测评, 经前期调试, 系统安装快捷、运行顺畅。该软件系统采用用户名+密码的方式登录, 保密性强;系统评分参数模块中的参数设置采用可编辑模式, 随着职能任务的变化, 队伍的能力素质可能会发生相应变化, 此时可通过可编辑的参数设置模块对评价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 方便实用;系统采取当场评分与实际得分分离的方式进行测评, 通过在后台自动调用权重系数计算实际得分, 使评分员的操作更加快捷;当对多单位同时进行测评时, 测评结果可以统计图表的方式呈现, 系统可对最终结果进行自动排序, 各指标的对比一目了然, 使队伍后期的强化建设有的放矢;通过调用Office Word组件, 系统可将评分结果导出, 为结果的后期处理预留了空间;系统预留数据导入/导出接口, 以便后期对各评分员的评分情况进行汇总, 综合分析比较总体得分情况。总之, 相对于以往测评过程繁琐的纸上操作、分数计算过程而言, 该软件的成功研发为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测评提供了方便、快捷、实用、可操作的工具, 达到了软件设计的预期目标。

5 结语

近年来, 随着武警部队任务谱的不断扩展,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不但发生频率增高, 而且其综合性、复杂性也大幅增加, 导致处置现场实施卫生应急保障的难度越来越大, 对卫生人员现场指挥、应急机动、伤病救治、疫情防控、环境适应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卫勤保障是指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装备支撑下, 运用医学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为官兵健康服务的活动, 主要体现在以信息为主导、以体系为基础, 通过网络化的体系结构、一体化的卫勤组织、精确化的卫勤保障, 在全维战场上实施全维的卫勤保障[4,5]。针对加强武警部队应急保障力量建设这一课题, 武警部队相关职能部门提出了“要按标准全面建设、要按制度规范管理、要按实战严格训练以及要按规则科学评估”的4点要求, 特别指出:在评估方法上, 应急保障分队的能力评估要采取依托信息化手段为主导的方式进行。为充分贯彻落实各级首长的指示精神, 加快“现代化武警、现代化武警后勤和现代化武警卫勤”的推进步伐, 结合前期软件开发经验与研究成果[6,7,8,9], 我们开展了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评价系统的研发工作。通过软件研发, 实现了利用计算机语言将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数字化、信息化的目的, 从而使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评估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更少, 在结果上更为科学合理;使传统纸上考评作业的弊端和不便得以有效规避, 在操作上更为方便快捷;用统计图表直观反映各支队伍的考评结果, 各指标的优劣一目了然, 更加便于各队伍间的横向对比;用信息化的方法可以使数据存储更为可靠, 可以有效规避温度、湿度等外部环境条件对纸质存储介质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利于数据资料的连续保存和纵向对比。

参考文献

[1]张磊, 郭海涛, 王心, 等.基于专家咨询的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体系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4, 9 (9) :812-815.

[2]维基百科.Visual Studio[EB/OL].[2015-02-04].http://zh.wikipedia.org/wiki/Microsoft_Visual_Studio.

[3]百度百科.Access 2013[EB/OL].[2015-02-05].http://baike.haosou.com/doc/5351535-5586993.html.

[4]张雁灵.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勤务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3-30.

[5]王谦, 张雁灵.现代战争卫勤保障[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67-105.

[6]张磊, 王心, 王中军.武警卫勤指挥模拟训练系统的研发[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3) :187-188.

[7]张磊, 王心, 郭海涛.武警卫勤指挥作业系统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5) :187-188.

[8]张磊, 郭海涛, 王心.武警伤病员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10) :52-53, 67.

应急救援队伍名单 篇3

【关键词】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调查研究

1.临沧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现状

临沧,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经济欠发达。北回归线横贯南部,东邻思茅,北连大理,西接保山,西南与缅甸交界。全市辖临翔、凤庆、云县、双江、永德、镇康、耿马、沧源7县1区。土地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0万人,其中以佤族为代表的23种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6%。是一个集山区、边疆、少数民族三位一体的地区,辖区内地震、泥石流、塌方、旱涝等自然灾害和交通事故频繁,全面加强我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应急救援体系迫在眉睫。

《意见》下发以来,临沧市积极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发展。临沧市消防支队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按照结合实际、分步实施、试点先行、重点培育、逐个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制定下发了《临沧市公安消防支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暨试点培育工作实施方案》,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2010年4月,临沧市临翔区、双江县率先成立了应急救援大队,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社会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其余县参照临翔、双江模式,分别挂牌成立了应急救援大队,全市7县1区均挂牌组建了县级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市政府批准成立了临沧市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支队,进一步明确了机构设置、工作职责、调度指挥和经费保障,形成了市、县(区)两级建制、成规模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同时,全市各地按照国发15号文件精神和公安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的意见》,先后组建了4支政府专职消防队(沧源、镇康、永德、孟定镇),4支企业专职消防队(云南大朝山水电有限公司专职队、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小湾水电厂筹备处专职队、云南机场集团临沧机场专职队、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漫湾水电厂专职队),10支乡镇政府专职队,897支村寨志愿(义务)消防队,有效提高了消防灭火救援力量力的覆盖面,社会抗御火灾的整体水平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2.当前应急救援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2.1以消防部队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2.1.1应急救援队伍车辆器材装备落后

随着临沧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各级政府对消防事业的建设投入有所增加。但是,由于边疆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收入短缺,消防经费投入十分有限,消防装备建设步履艰难,消防装备欠账较多,表现在:车辆结构不合理,现有执勤消防车辆量少质弱,全市共有消防车44辆,其中,9辆抢险救援车,8辆泡沫消防车,9辆高喷车,其余均为水罐消防车,主战消防车大多数还是小吨位轻型水罐车,高、低压泵浦车只占水罐车总量的20%,至今仅配备登高平台车1辆,无排烟照明等用于处置较大以上灾害事故的特种车辆;器材装备量少质弱,科技含量较高的化学侦检、生命探测、洗消处理等器材缺额较大。高尖端抢险救援器材基本上属空白点,制约了抢险救援工作的开展,严重影响了部队战斗力。

2.1.2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场地设施缺乏

作为应急救援队伍主力军的我市消防部队,在开展综合性应急救援训练上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无训练场地,缺乏必备的特勤训练设施,地震、洪涝灾害、交通事故、危化品泄露处置、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火灾扑救等综合性训练项目一直未能得到正常开展,部队不能进行应急救援的适应性训练,制约了应急救援工作的整体推进。

2.1.3乡(镇)应急救援队伍总体建设水平远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推进应急救援队伍的进程中,我市乡(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也得到一定发展,但是,仍然跟不上步伐,部分乡(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还停留在发文部署上,已组建的乡(镇)应急救援队伍没有专门的营房和基本的公共消防设施,装备建设受多种因数的制约,组成人员多为社会招聘,其入队前,没有经过专门的救援技能训练,综合素质不高,救援能力不强。同时,作为应急救援队伍网络覆盖的末梢,缺乏有效的调度指挥,特别是农村发生灾害事故,缺乏及时高效的调度指挥,从而遗误战机。

2.2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中存在弊端

2.2.1应急队伍相对分散,专业救援力量不足

目前我市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和紧急救援实行的是一种“分而治之”行业垂直领导体系,分散而单一的灾害管理模式无法实现人力、信息、技术、装备等资源共享,大大削弱了应对灾害事故的能力。此外,我市至今没有完成特勤消防中队建设,全市处置重特大灾害事故的能力无法得到根本保障。

2.2.2应急管理系统不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有待健全

目前,全市公安、安监(矿山、化工)、医疗、交通、民政、地震、建设、市政、通信等部门都组建了各自的应急救援组织,但是由于缺乏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运行机制,没有纳入统一的调度、作战、训练体系,各个力量之间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没有形成应急救援合力,且全市仅有1支矿山救护队,只能应对较为单一的灾害事故,通用性差,一旦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尤其是涉及多种灾害事故同时发生时,仅依靠单一部门应急救援力量难以应对。

2.2.3应急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导致应急救援成本增加

目前,我市各类应急救援资源,包括应急救援队伍、装备设施、应急保障物资等,都分散在各部门、各行业。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时,现有应急资源闲置,得不到充分利用,降低了应急救援效率。而这种分部门、分行业、分系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的做法,会造成一定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问题,导致了巨大的人力、装备及资金方面的浪费,给当地带来很大的财政负担。

3.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3.1加大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公和共消防设施建设力度

随着应急救援任务德增多,没有相应装备、缺乏相应设施,就会影响到完成救援任务的质量。主要是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对照标准,结合当地实际,制订计划,分步配备,优化结构,重点发展大流量、大功率、大吨位消防车,优先配置举高、抢险救援、防化洗消等专勤消防车和防护、侦检、救生、破拆、堵漏等抢险救援器材,配齐配强《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规定的职业危害防护装备,逐步优化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车辆装备结构,提升全市应急救援装备建设质量和水平。同时,突出抓好乡镇、村庄应急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结合扶贫开发、村庄整治、农村电网改造以及乡村公路、人畜饮水、沼气、信息等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公共应急设施,做到新农村建设到哪里,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就做到哪里,并负责组织实施。进一步明晰安监、规划、建设、供水、供电、质监等相关部门职责,确保新建城区、旧城区改造的公共应急设施建设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3.2加快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现有保障体系,推进各县级区域性战勤保障库建设,重点抓好灭火药剂储备供应、装备维护抢修、装备物资储备、信息保障、移动供气、远程供水、油料供应、社会联勤保障等保障能力建设,形成具有完善的战勤保障体系。抓好人才战略实施,以市级区域建立培训基地,加强应急救援分队队员的各种救援理论、技战术培训,做好信息通信、专业技术及有关专家、人才等支持保障工作,强化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建立科学高效的培训体系。同时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加大应急救援队伍营房装备、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训练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训练、演练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推动政府制定出台《乡镇应急救援队伍最低经费保障标准》,将合同制消防队伍和农村、社区义务消防队伍建设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给予保障,形成长效机制。

3.3建立完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整合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在应急救援大系统中统一规划、科学设计、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城”也正是这个道理。除此之外,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还要充分发挥多部门的保障作用,应向多功能方向发展,积极拓展业务,实现资源共享,才能有生命力,工作才能更具有主动性。应当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将矿山、医疗、交通、民政、地震、建设、市政、通信等专业队伍纳入统一调度、作战和训练体系,将消防志愿者纳入应急救援体系和社会动员体系,形成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格局。同时,立足于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实战需要,依托市、县两级110指挥系统与消防部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建立综合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全市各救援队伍的队伍构成、器材装备实力、集结能力、专长特点等情况,实行政府领导、公安机关、消防部门三级指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以及不同警种和救援力量之间的“统一接警、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机制,适时开展演练,做到在紧急情形下,能够第一时间集结救援力量抵达灾区的行动效果,根据灾情和各救援力量专长,科学配置,第一时间有针对性分批派出开展救援,各救援力量之间优势互补、协同配合,有力有效有序地开展抢险救灾活动。

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制度 篇4

一、为了加强和规范我校应急队伍建设与管理,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本制度。

二、本管理制度针对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成员和应急救援队伍小组及成员。

三、按照“统一指挥、纪律严明、反应迅速、处置高效、布局合理”的原则根据本公司突发事件特点,统筹建设和管理应急救援队伍。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条件:

一、根据我校能更好的处理突发事件的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建立正规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队伍。

二、纳入应急救援队伍的成员,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身体条件,并有遇事“不慌、不乱、不怕”的心里素质。

队员条件:

一、热爱工作、忠实履行职责和义务;具有奉献、敬业、团结合作精神。

二、身体健康,年龄控制在50岁以下的教师。

三、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接受过应急培训和处理过突发事件者优先。

大影响恶劣的。

2、3、未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服从指挥机构对突发事件的指挥的。

二里镇中心小学

应急救援队伍名单 篇5

关于建设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施意见

为优化整合我镇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全面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 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镇政府决定依托基层干部、基干民兵等组建某某镇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胡锦涛总书记“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总要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出发,立足实际,科学筹划,有效整合和优化社会资源,建立以政府领导、社会各界参与、统一指挥、协调配合,以基层干部、基干民兵为主体、社会各相关力量紧密协同的社会综合应急救援机制,按照应急救援联勤、联训、联战的运行机制开展工作,实现跨单位、跨区域以及不同救援力量之间的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全面提高我镇应急救援综合实力,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职能任务

镇综合应急救援队在镇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爆炸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村、社区应急救援小分队在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等方面发挥就近优势,在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下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同时发挥信息员作用,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

三、队伍组成

(一)镇综合应急救援队。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按照不增机构、不改变现行管理体制的运作模式,依托某某镇机关干部、派出所、卫生院等骨干力量,组建某某镇综合应急救援队。镇综合应急救援队队长由镇长担任,综合应急救援队副队长由分管应急工作、武装工作和安全工作的领导担任。

(二)村、社区应急救援队。由村、社区和安全生产责

任较重的企事业单位,组织村社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基层医务人员、重点安全生产岗位工作人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建立兼职应急救援分队。

四、建设进度

2012年4月前,成立“某某镇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村、社区应急救援分队。完成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力量、装备建设,初步建立起“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2012年5月前,全面完成综合应急救援机制建设、能力建设,使我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适应任务需要,综合应急救援水平大幅提升,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五、应急指挥

(一)指挥体系。某某镇人民政府成立“某某镇综合应急救援指挥部”,由书记任总指挥长,由镇长任指挥长,分管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分管安全生产工作、武装工作的领导任副指挥长,镇党政办、应急办、经发办、财政所、社事办、社事中心、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林业站、农技站、农机站、水利站、畜牧兽医站、计生服务站、派出所、国土所、电管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镇党政办,由镇党政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联络人员。

(二)预警机制。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要与上级应急有关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准确获取有关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及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情报信息,并依据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咨询上级综合应急救援专家组,科学预测有关事件的发展态势,为实现预先防范和先机处置提供预见性对策。确保一旦发生灾情等公共突发事件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联动。

(三)响应等级。根据本地区实际,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响应等级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Ⅰ级为特别重大跨镇以上救援,由区级以上组织实施;Ⅱ级为镇级区域内(重大)救援,由镇上组织实施,同时报区应急办;Ⅲ级为镇级区域内(较大)救援,由镇上组织实施;Ⅳ级为村级区域内救援,由村上组织实施,同时报镇应急办。根据不同应急救援响应等级优化力量调度方式,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处置程序,切实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高效运行。

(四)指挥平台。根据我镇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力争在2012年底前依托移动通信网络、村村通、户户通广播网络建立起我镇综合应急救援响应和指挥平台,扩大容量、增加功能、提高预警能力,优化资源,实现跨区域、跨部门以及不同救援力量之间的统一指挥和协同作战,准确、快捷、有序、高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切实提高我镇综合应

急救援处置能力。

(五)现场指挥。灾害事故发生后,立即按照综合应急救援响应等级和预案启动应急处置程序,组建现场指挥部,先期到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指挥员负责指挥,当领导到场后,由在场的最高领导实施指挥或授权指挥,调集相关应急救援力量、装备以及组织现场的应急救援力量投入救援战斗,由指挥部统一调度、统一分工、统一行动。

六、应急联动

(一)力量调派。在各类灾害事故处置预案启动后,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实行信息报送和力量调派。

(二)物资调用。在灾害事故发生后,根据响应等级和预案,由综合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调集各部门、社会单位各类救援物资。

(三)联席会议。建立重大灾害应急救援联席会议制度,镇综合应急救援指挥部要将指挥部成员单位纳入应急救援联席单位,每年组织联席单位召开政府应急救援联席会议,研究和决定全镇应急救援工作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进行战例研讨,提高部门间的协调和组织指挥能力。

七、应急训练

(一)加强专业训练和协同演练。加强对灭火、挖掘、破拆、防化、堵漏、洗消、救生等应急救援专业知识的学习

和对各类抢险救援装备器材的操作应用训练。重点开展组织指挥、力量集结、战斗编程、通信联络、现场处置、安全防护等业务训练以及森林防火、山体滑坡、水利工程、酿酒企业、高层建筑、危险化学品泄漏、建(构)筑物坍塌、交通事故、水域等特殊灾害处置的战法研究。综合应急救援队要建立相关应急救援部门及专业力量的联勤联训和实战演练制度,开展经常性练兵。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综合应急救援队每年组织开展综合应急救援演练;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根据本部门预案和实际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各类专业演练,同时有针对性地修改完善相关预案,推动应急救援队伍高效运转,全面提升我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镇综合应急救援大队要立足区域内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调用的救援资源,制定和完善各类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跨区域协同作战预案,明确灾情等级、力量编成、组织指挥、处置程序、行动要求、通信联络和应急保障等内容,并在各类预案中详细说明预案适用范围、报告程序、预案启动程序等。2012 年5月前,编制完成80%的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2012年6月前,编制完成 90%的灾害事故处置预案;2012年底前,编制完成全部灾害事故处置预案。所有预案均报请镇政府批准后纳入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管理应用,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开展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主要参考依据。

八、应急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镇政府是推进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纳入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确保综合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能力建设、经费保障和规划目标的实现。建立健全应急值班制度,每班不少于两人值班,一名领导带班;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室值班,严禁值班电话转移到手机,做好值班登记和交接记录,履行好岗位职责。

(二)强化装备保障。遵循“结构合理、功能多样、性能优良、实用高效”的原则,参照有关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在充分利用现有装备的基础上, 加快各类应急救援装备的配备,不断优化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结构。立足我镇突发灾害事件处置需求,重点增配灭火、挖掘、破拆、抽水、搜救、堵漏、洗消以及队员特种防护等攻坚和应急救援专用装备器材及药剂,条件允许时可以配备技术先进、实用高效的救援器材。2012年底前,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建设达标。同时,着眼处置重特大灾害事故装备保障和跨区域机动救援需要,按照“统一管理”和“集中、分散储备”相结合的模式,加强物资储备。2012 年前推动建立起规范的应急物资储备库房,储备处置本地区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所必须的装备、物资和药剂,指挥部成员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可分散储备各类专业器材装备和生活物资,建立遂行保障和社会联动保

障机制,确保一旦发生灾情能够及时调集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各单位每半年要向综合应急救援指挥部定期报告物资储备、使用情况等,建立物资调拨网络和物资更新、轮换、补偿制度,确保应急救援战勤保障快速、有力。

(三)落实经费保障。镇政府要把应急救援工作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镇财政对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库房设施、装备配备以及业务工作积极提供资金保障,并按“轻、重、缓、急”的原则,分期、分批保证到位,结合我镇经济 发展水平,建立长期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

(四)获取技术保障。镇政府根据需要适时召开各类事故分析讨论会议,邀请上级专家到场指导,沟通交流经验、研究工作形势、探讨处置方法等。灾害事故发生后,组织对各类灾害事故进行信息研判、预测和评估,为综合应急救援工作中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九、责任追究

上一篇: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分析论文下一篇:心如明镜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