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监测合同

2022-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企业环境监测合同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下的合同管理分析

摘要:当今社会,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企业应严格按照内控管理相关要求开展工作,但由于部分企业及管理人员存在法律意识、管理意识淡薄,漠视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大大降低了内控工作在合同管理方面的执行力,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因此,加强企业对合同的管理监督势在必行。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合同管理;分析

引言

合同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风险管控点。企业单位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主要把握以下几点:如何规范合同签订流程,特别是合同签订前招标文件的审核、审批流程;如何监督招投标流程、合同履行情况;如何防范与控制合同订立、履行中存在的风险;如何合理制定合同会签流程等。也就是说将内部控制融入到合同订立、执行、监督的所有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不重视对合同的全要素管理

在内控管理领域,当企业建立起一个内控体系之后,真正的合同风险往往不是来自于合同本身,而是來自于合同外因素,尤其是不可控因素(例如合同交易对手企业本身刻意隐瞒重大履约风险、自身经营出现深层次危机等)。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中企业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合同的“全要素”管理。但是在现实中,一些企业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或者自己任期内企业的效益,盲目忽视交易对象主体存在的重大破产风险,尽管签订的合同内容本身合法合规、风险可控,但是签约后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逆的风险。

1.2合同会签流于形式

合同会签要求会签人员具有相对专业的经济法、财务管理、招投标管理、政府采购等相关知识,如果没有建立规范的会签流程,没有规定采购中心、办公室、审计科、财务部等职能部门相应的工作职责,未明确针对合同的哪些内容或模块进行审核把关,参与会签的各个职能部门在会签过程中会存在随意性、仅审核表面上的流程是否到位,而不会去深入思考合同这样签订是否合规、合法、合情、合理,其中是否存在相应的廉政风险问题。

1.3合同起草和审核不严格,审批时限过长

合同起草和审批过程中,如果出现合同文本错误或文字表述不当,甚至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现象,很可能造成合同无效或经济活动违法违规等后果。在传统纸质合同流转审批模式下,因审批人员外出,导致合同签订程序无法正常推进,各环节审批时间留痕不清晰,责任难以追踪,影响了工作效率。

2基于合同管理视角下企业内控制度的构建策略

2.1建立合同履行情况评估制度

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合同执行进度。对双方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对应的工作内容与成果完成的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出现了延误以及发生延误的原因。二是检查质量情况。对工程质量和供货质量以及工作成果是否和验收标准相符进行检查,对于返修工的效果,还要检查其是否与需求相符。三是检查收付款情况。对合同对方是否根据合同进度将支付工作完成的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支付金额是否符合合同的约定以及发生延误的原因。四是检查合同履约情况。要检查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是否有违约、预期违约、合同修改、补充、无效、解除以及无法履行等情形存在。五是检查合格供应商和承包商以及客户的信用评审情况。对于合格供应商和承包商的评审,主要对其履约状况、技术以及专业能力、工作配合、服务质量等因素进行评估,对于客户的信用评审来说,主要是评审客户的偿债能力、守信程度以及履约状况,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确定。

2.2合同签订时期的控制

组织谈判小组进行谈判,谈判小组只能承诺自己授权范围内的事务,可进行保密的管控谈判策略和谈判过程。谈判的过程和结果都要记录,并且谈判双方要签字确认。然后根据谈判的结果来编写合同的文本,并由公司的职能部门审核,主要审核合同是否合法,内容是否严密和可行。把合同进行分级授权管理,在限额的范围内可以批准签订合同,超过限额的合同,要有管理权限的上级审核通过后才可以授权公司对外签署,合同签字盖章之后要登记编号然后归到档案部门管理,有关财务收支的要留一份原件给财务部门记账所用。

2.3确合同会签流程,明确职责

在合同管理制度中明确各职能科室职责,建立规范的会签流程。比如要求在合同管理制度中明确经办职能科室负责人对本部门所负责的相关合同按照管理流程进行审核、签字;内部审计科要求对合同的严谨性、合法性、规范性、可行性进行审核;财务部门对支付方式的合规合理合法性进行审核;监察室对合同的廉洁性进行把关;法律顾问对合同的合法合规合理性进行审核;分管领导审核批准分管范围内的合同;单位一把手负责批准单位所有的合同并进行合同签署。应当加强对合同订立的管理,明确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工作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记录并妥善保管。

2.4开展合同管理内部审计工作

对于合同管理审计来说,它主要是审查和评价合同管理工作的合规性以及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合同管理各项制度与流程的建立情况进行审计,还要审计其执行的总体情况。二是审查合同确立的必要性,对合同项目是否纳入年度计划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完成立项审批,检查合同内容与范围是否和计划以及立项吻合,检查资料的齐备与否。三是审查合同采购(委托)方式,对其是否根据要求对限额以上的项目进行招标的情况进行审查,审查其招标程序是否合规,对于未使用招标形式的要检查其是否完成了审批。四是检查合同的相关资料,检查合同签订方的资信证明文件是否与合同资格的要求相符,对于和签约有关的往来函件和谈判记录等审核资料要检查其是否完备,对于合同履行中的档案资料是否完备进行审核。

结束语

合同是企业管理权利义务的重要保障和依据,具有法律效应。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和主办部门应严格按照内控管理规程执行,提升合同管理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强化过程管理,并对合同管理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此外,还应完善合同考核追踪和责任制度,充分发挥单位内控检查、纪委“大监督”等作用,在内控规范管理合同和防控风险的过程中,确保合同管理工作依法合规开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推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谢美花.基于中小民营企业合同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的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12):1-2.

[2]陈应海.完善我国企业合同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经验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19):61+63.

[3]蒋玉玲.浅谈内控管理之合同管理[J].甘肃科技,2018,34(18):94-95.

作者:徐英浚

第2篇:论环境服务政府合同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对发展环境服务业、开放环境服务市场发出了强烈的政策信号。打开环境服务市场需要环境责任的主要承担者—政府和排污企业的积极参与。政府购买环境服务,以合同的形式将公共环境服务外包给环境服务商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从集权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有改善环境服务质量、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提高环境行政效率、缓解财政资金压力、实现政治民主等一系列动因。而环境问题作为公共问题、外部不经济性问题,如果没有法律的强制和严格环境执法的压力来使环境成本充分内部化,企业就缺乏购买环境服务的主动性。因此,在环境法律制度不完备,环境服务市场还需进一步培育的情况下,政府就需要扛起推动环境服务市场发展,鼓励环境服务企业做大做强的大旗,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试点工作探索创新环境服务模式,壮大环境服务市场。虽然政府购买环境服务的呼声很高,但理论上,学界对环境服务合同的研究很少,直接关于政府购买环境服务的环境服务政府合同的文献更是寥寥,几乎不能給实践提供理论借鉴。本文主要探讨环境服务政府合同的定义、性质与法律适用及其完善,以求有抛砖引玉之功,为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绵薄之力。

二、环境服务合同的定义

环境服务合同按合同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环境服务民事合同与环境服务政府合同。在文献库零星的几篇关于环境服务合同的论文中,有学者这样界定环境服务政府合同,“环境服务政府合同是指政府为治理环境问题,通过行政委托、特许经营、政府采购等方式与专业的环境服务商签订的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合同”。[1]于笔者看来,把此类合同的客体局限于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未免过于狭隘。如果同样按主体、客体的理路来给环境服务政府合同下定义,必须先明确此两项内容。在合同的主体方面,几乎没有争议,环境服务政府合同的主体一方当然是政府,另一方主体为环境服务商,环服商包括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主要还是环保服务企业。合同的客体是合同关系中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环境服务政府合同的客体其实就是政府承担的环境职责哪些可以通过合同方式实现社会化、市场化运营。根据政府的环境职责,环境服务可以分为基本公共环境服务和非基本公共环境服务。基本公共环境服务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政府为满足良好生活的进行所必须提供的环境物品。例如:污水,垃圾等环境治理服务、环境监测与评估服务、环境监管服务、环境应急服务、环境信息服务以及环境公共设施等。《环境保护部关于发展环保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在基本原则部分指出,要强化政府作为环保服务业市场培育者,社会环境行为监管者和环保基本基本公共服务产品提供者的作用,增加政府购买基本公共环境服务领域的环保服务产品。[2]在实践中,已有山东省打开环境监测运营管理社会化、市场化的先河,把环境质量监测设备移交第三方企业运营,政府购买合格的监测数据。所以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的发展状况来看,把环境服务政府合同的客体限定于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似乎都是不合适的。

政府的环境业务根据性质不同,有行政性、事业性、经营性三种业务类别。政府的环境行政性业务是指涉及公权力行使的环境业务,比如环评项目审批、环境检查、环境执法等。以合同形式将环境行政性业务外包给环境服务商产生的是行政委托合同。由于委托的内容是会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公权力,我国行政法对行政委托有严格的规定。行政强制法直接否定了行政强制措施的委托,行政许可法只允许行政许可的内部委托,即只能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法即便允许机关外委托,但也把受托主体限定为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物的事业组织。另外,一些地方立法也明确了政府服务外包的范围仅限于技术性、辅助性工作,禁止政府业务外包。比如《宁波市政府服务外包暂行办法》规定,“行政处罚、许可、检查、收费、确认、强制执行等政务行为,不得实施外包。”①有鉴于此,从市场化、民营化 的角度出发,是否存在行政委托值得怀疑。将行政委托归为环境服务政府合同的产生方式之一是缘于学者把因行政代履行而产生的环境服务政府合同中环境服务商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认定为行政委托关系,认为两者之间成立的是行政委托合同。对此观点,笔者不能认同。《行政强制法》规定,当事人不履行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义务的后果已经或将造成环境污染或破坏自然资源的,行政机关可以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履行。②虽然法律规定说明行政机关与第三人之间是委托关系,但至于此种委托关系是否属于行政委托还有待论证。不论是我国行政法学界的主流观点还是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实践都将行政委托的内容限定于公权力,权力的执行应该包含两大要素,一是意思表示,二是执行行为,二者缺一不可。然而,在第三人代履行中,意思表示与执行行为这两大要素是分离的,第三人没有独立进行意思表示的权力,其活动仍受委托机关的领导,从事的也只是和行政助手定位一致的技术性、辅助性工作,第三人在此过程中扮演了行政机关工具的角色。因此,与其说第三人在代履行中是行政委托的受托人,毋宁说是行政辅助人更为恰当。

政府的环境事业性业务是指由政府免费提供或仅收取成本费的环境服务和环境物品。[3]基本公共环境服务由于多属于“集体物品”,具有消费上的排他性,存在收费困难的问题,所以基本都可以归于政府的环境事业性业务。园林绿化建设、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环境信息发布等都是典型的政府环境事业性业务。此类环境业务供给的传统路径是行政机关所设的事业单位供给,提供服务的费用主要由政府承担,作为消费者的公民享用此类环境物品或服务无需付费或只需支付成本费用。以合同形式将政府的环境事业性业务外包给环境服务商实际上就是政府付费购买环境服务,符合政府采购法关于政府采购的定义,产生的是政府采购合同。

政府的环境经营性业务是指因为涉及公共利益,具有一定公共性,传统上应由政府提供的存在消费上排他性的可收费环境物品和服务。这一类环境业务具有消费上的排他性,可以向消费者收取一定的费用,所以更容易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更适合市场化。以合同形式将政府的经营性环境业务外包给环境服务商,实质是以环境服务商支付一定的对价取得特许经营权为前提,政府将某种环境物品或环境服务的生产转移给环境服务商,环境服务商通过向消费者收费收回成本获取利润,产生的是政府特许经营合同。当下我国对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在中央层面的立法上存在严重的缺位,法律、行政法规对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范围缺乏权威性规定,地方立法对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范围的规定又有所不同,但建设部制定的与行政许可法相抵触而合法性倍受质疑的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和大多数地方性立法都明确指出基本公共环境服务中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服务属于政府特许经营范围。

概而言之,环境服务政府合同由政府采购、政府特许经营两种行为产生,由政府采购合同和特许经营合同组成。

三、环境服务政府合同的性质

既然环境服务政府合同由不同的两大类合同组成,对于其性质就不能一概而论,分别对其中的政府采购合同和特许经营合同的性质加以讨论才能更准确地揭示出环境服务政府合同的性质。

《政府采购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政府采购适用合同法,而合同法中所指的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关于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而订立的协议,由此看出,我国立法上把政府采购合同的性质认定为民事合同。但理论界对于政府采购合同的性质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主要从环境服务采购这一视角对政府采购合同的性质做简单分析,认为政府采购合同公、私法属性兼备,应受公法和私法的双规规制。从合同的目的上看,政府采购环境服务本质上是在公共环境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经济规律的调整从而改善环境服务质量,提高环境服务效率,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益,更好地实现政府的环境管理职能。同时也不能否认环境服务商在合同中仍以私益为目的。从合同主体的权利义务上看,政府是以市场主体的身份与环境服务商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的,双方只有在意思表示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达成政府采购合同,然而一旦出现合同履行会损害公共利益的情况,政府一方享有单方变更、解除合同的行政优益权。此外,政府采购环境服务只是实现了环境服务生产者与提供者的分离,不同于民事合同中的自我约束,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理人有责任监督合同的履行,避免环境服务商为了追求私益而降低服务标准,侵害公民的环境权益。从合同应当适用的原则上看,政府采购环境服务属于市场交易的行为,应受到平等互利、等价有偿等私法原则的支配,同时,由于合同的公益目的还需要遵循公法领域的公正原则和公开透明原则。从违约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看,政府采购法既规定了以补偿性为主的民事责任,也规定了以惩罚性为主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综上,政府采购环境服务产生的合同既不是行政委托合同那样的纯粹行政合同,因为它体现了一定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也兼具实现私人利益的目的,也不是以契约自由为核心的民事合同,因为其中的意思自治在合同相对人的选择,合同内容的决定及合同订立的方式等方面都受到公共利益的制约。

从政府采购合同到特许经营合同,主体之间的合意程度减弱,权力因素增加,这一点普遍地体现在很多地方立法中。首先,合同主体的地位不平等,表现之一是合同内容大部分都是法律规定或特许人决定的,没有双方讨价还价的余地,被特许人的经营自主权受到极大的限制。如特许经营的期限由立法明确规定,产品、服务的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表现之二是被特许人在经营过程中有义务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还要制定应急预案,在紧急情况下为了公共利益要服从政府统一的指挥、调度。其次,合同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多呈现出行政性。如特许经营者享有财政补贴,财政优惠的权利,特许经营者有向社会及时、准确地公布经营信息的义务,特许经营者还有不得处分特许经营项目资产、转移股权的义务。另外,被特许人在违反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时向对方当事人承担的法律责任多属于行政责任。如实施机关可以先责令改正,否则收回特许经营权,临时接管,对以不正当手段获得经营权的,实施机关应当撤销特许经营权,被撤销的企业三年内禁止参与竞争特许经营权。③

以上这些特征使政府特许经营合同明显区别于民事合同,更符合行政合同的定位,所以单纯把环境服务政府合同归于民事合同或行政合同都是片面的,有失偏颇的。

四、规范环境服务合同的法律思考

推动环境服务业发展,实现环保产业结构的战略转型,增强环境服务商与政府合作的信心,当务之急是引入法律这一长效保障机制,健全我國相关法制。

(一) 行政法的完善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端于西方世界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来,现代民营化浪潮不断激荡着传统的公共治理理念,市场经济理念融入公共治理领域的实践屡见不鲜,而传统的行政实体法已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对政府职能的规定仍以管理模式为基本思路。我国目前的行政法制度对政府公共服务几乎完全失语,鼓动政府购买环境服务必须在行政法上明确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此范畴下再对应由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环境服务作列举式规定。除此之外,产生于政府环境业务外包的合同由于蕴含公法因素需要行政法规制,而行政法单一的行政行为视野导致其对实践中大量存在的因此类行政活动所产生的纠纷无能为力,因此,有必要在行政程序法中规定区别与具体行政行为的特殊司法救济制度,在举证责任分配,原、被告资格,法律适用等方面都应制定相应的特别规范。

(二) 政府采购法的完善

环境服务业是典型的政策引导型产业,作为财政政策重要实施手段的政府采购有宏观经济调控功能,能有效推动环境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但政府采购法在规范公共环境服务采购领域还存在不少缺陷。

《政府采购法》第九条称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环境保护等政策目标,然而对于如何在政府采购中贯彻保护环境的政策目标却没有详细规定,尽管环保部在2013年下发的《关于发展环保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中把增加政府购买基本公共环境服务作为基本原则之一,但对于具体在政府采购中如何操作,政府采购法还没有作出回应。

本文认为政府采购法应该明确公共政策的制定机构并保障其执行。此外,政府采购法对采购的范围规定得过于笼统,只宽泛地把采购范围规定为货物、工程和服务,有必要对采购范围项下的服务作细化规定,对政府可以购买何种公共环境服务做一个系统安排。另,政府采购法的立法目的决定了它的关注重点在降低成本和遏制腐败,忽视了最影响公民环境权益实现的服务质量。即使政府采购法在确定成交供应商的条款中规定了兼顾采购需求、质量、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但此条款可操作性差,尤其是在专业性强的环境技术服务领域,采购方与供应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无法确定服务质量是否相等,往往会采取最低价中标的原则,而且政府采购法设计的监督检查内容对合同履行中服务质量的监督只字未提,从合同的相对性出发,作为消费者的公民又无法向供应商提出合同上的请求权,公民的环境权益不免有遭受侵害之虞。所以在立法中作民事合同看待的政府采购合同在公共环境服务采购领域需要公法规则的渗透才能有力地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益,政府采购法应该规定服务供应商有向社会准确公布服务信息的法定义务,还应该建立对服务质量实行定期考核和评估的制度。(作者单位:重庆大学)

注解

①参见《宁波市政府服务外包暂行办法》第九条的规定

②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条的规定

③参见《杭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二款,《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条例》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二款。

参考文献:

[1]张宇庆.环境服务政府合同的法律保障机制初探[J].生态经济,2013,(2):85-88

[2]环境保护部.关于发展环保服务业的指导意见(2013)[EB/OL]

[3]王克稳.政府业务委托外包的行政法认识[J].中国法学,2011,(4)

作者:周瀚逸

第3篇:论环境民事合同

摘要:为了探究环境民事合同与传统民事合同的实质区别,并明确其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中协调和解决环境公益和环境私益之间矛盾和冲突的实效性,采用系统论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了环境民事合同的实质,结果表明:环境民事合同具有“关系合同”的特质,而其主体的广泛性、内容的特定性、客体的特殊性、责任的预防性等特征既决定了其与传统的民事合同的不同,也决定了其订立和履行的特别要求。

关键词:环境民事合同;环境民事合同关系;环境民事合同责任

文献标识码:A

在环境保护领域,为了协调和解决环境资源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防止契约自由和私权自由原则的滥用,“对当事人基于自己意思而缔结的契约给予司法上的干预乃至立法上的干预,还有,承认当事人约定的领域上的广泛责任”,这是进行环境保护的私法合同上的一种必然要求,是将环境民事合同独立于传统民事合同并使之有别于环境行政合同的原因所在。

一、环境民事合同的外观和实质

合同是当事人在意思自治基础上设立、变更、终止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意思自治是合同制度的核心和灵魂。环境民事合同应用了合同的外观形式,将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污染防治及污染损害赔偿等事项通过合同加以约定,以确立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之所以可以应用合同形式对这些事项加以约定,主要是由于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常常表现为私人性的开发利用,表现为民商事活动,而且,污染损害和环境破坏多是从对财产权和人身权的损害显现出来的。这使环境民事合同具有了传统合同的外观形式。但是,从实质而言,环境民事合同不再是传统合同中所表现的个别的、孤立的意思表示,它包含了以环境保护为内容的实质性社会关系,使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在合同关系中水乳交融,从而使合同在复杂的环境保护关系中从“个别合同”走向“关系合同”。因为环境保护从来就不是私人的,而是社会的、未来的。所以,环境民事合同事实上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契约”,其实质性表现为:

(一)环境公益的导入使意思自治淡化。合同的个别性和社会性相统一

在思考合同制度时,现实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合同的个别性和合同的意思自治,而忽视合同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将之与特定的社会割裂开来,导致了合同社会功能的丧失。然而,环境问题的现实严峻性和“公害性”使环境保护义务从来就不是个别人的义务,而是一种社会普遍性义务,这使每个当事人都成为法律所规定的环境保护社会关系网中的一员。同时,生态的整体性决定了每一生态要素都是生态系统整体的组成部分,虽然在现实中可以把很多自然物通过所有权的方式确定给不同所有者,如《森林法》规定:房前、屋后及自留山上的林木归个人所有,但是这些林木仍然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从所有权的角度看它们是私人物品,但从生态利益的角度看它们又有公共物品属性。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和私人性交融并存,保护生态要素在人类社会中具有互惠性,这要求环境民事合同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主要内容,并在合同中附入环境资源保护的附随性公法义务,从而协调同一环境资源物品上的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冲突,保护整体生态环境。如在用水合同中有将《水法》规定的保护水环境、节约用水等转化成合同条款,在旅游合同中旅游者有保护景区环境的义务性条款等。这表现了国家环境管理意志对当事人绝对意思自治的淡化,使环境民事合同的个别性与社会性相统一,增强了环境民事合同的社会功能。所以,环境民事合同“融通国家意志和个人意志”的内容使其与传统民事合同只以“协调私人利益”而设定权利义务的内容相区别。

(二)主体范围的扩大。使合同所涉及的社会关系扩展

虽然环境民事合同的主体主要是与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污染防治有关的单位和个人,但是由于我国的环境资源如城市土地、水、矿产等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在出让这些环境资源中以一定的政府部门为代表和私人签订开发利用合同,这时政府作为合同的当事人已超出了一般民事合同主体的范围。这主要是因为,政府既是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又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特别是在环境保护领域,政府代表国家向社会提供环境公共物品,同时又要保护环境公益,政府在提供环境公共物品时,应具有民法上的主体身份,在保护环境公益时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者的身份,这决定了它身份的双重性,并决定了它所代表的社会普遍意志会介入到环境民事合同中,使合同主体超越了一般民事主体的范围,也使环境民事合同与一般民事合同有了一定的区别。

(三)合同过程往往受到国家、公共团体及公众的监督,使合同衍生外部关系

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或将要对生态环境整体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往往不是个别的、暂时的,而是长远的、人类社会整体的,所以,合同的订立、变更、履行等过程既建立了合同关系,又形成了一定的合同外部社会关系,这种合同外部关系直接影响到合同的履行方式,使合同成为一个既包含当事人之间的“个别性”权利义务,又包含国家环境管理权和公民环境权的“社会性”要求的“关系合同”,从而使合同在运行中受到国家、公共团体及公众的监督。

二、环境民事合同的基本类型

环境民事合同类型的确立关系到环境民事合同制度能否建立和是否具有实际操作性等问题。由于环境民事合同具有“关系合同”的实质,使其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具体的合同,而是一个“类”概念。只有根据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的目的来确立合同的具体类型和具体名称,才能使环境民事合同制度的建立具有现实意义。但这种类型、名称的确立绝不是随意而为的,它必须从处理合同所涉及的各种关系以及对这些关系的协调的目的性出发来确立合同的类型。

根据对“个别性”私人环境权益要求的满足并实现国家环境管理权与公民“一般性”环境权的协调之目的的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将环境民事合同的主要类型确立为: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类合同和污染防治类合同两大类。

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类合同是以开发利用环境资源为主要目的的合同,如排污权转让合同、土地出让合同、水权转让合同、旅游资源利用合同等。但目前有关国有自然资源出让合同是民事合同还是行政合同是有争议的,本文认为国有自然资源有偿出让合同是环境民事合同。以土地出让合同为例,国有土地归国家所有,土地管理部门代表国家作为出让方与受让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订立出让合同,这时其行为不是土地“管理”行为,而是土地这一财产的利用行为,所以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民事合同。但与一般的民事合同不同,国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合同中除了开发利用事宜的条款之外,还有合理使用、保护自然资源的义务性条款,这实质上是公法义

务对私人绝对意思表示的一种限制。

在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合同中,根据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层级又可以将其分为环境资源分配类合同和环境资源消费类合同。环境资源分配类合同是政府与私人之间就环境资源使用权的转移达成的协议。在这一合同中,环境资源使用权的内容和权利行使中的张力更多地受到来自公法附加的义务的限制。在合同中,政府作为一方当事人与私人进行协商,并使环境资源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权在其中得以体现,使公共意志和私人意志得到直接的沟通,而私人也可以法律为前提,在协商的基础上获得具体的、可操作的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权。其中政府在合同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但这并不影响合同的民事性质。如政府将一片森林的开发权有偿出让给私人,由私人享有开发利用权,但同时附以私人再造林的义务。这类合同的“关系合同”特质更加明显。环境消费类合同是私人与私人之间就环境资源使用权或所有权的转移达成的协议。这一合同过程实质是环境资源进入生产和生活中并被消费的过程。在环境资源的消费中,不仅涉及到资源的利用和对价的支付等合同“内部关系”,同时也必须考虑资源有效配置和有效利用、利用中是否对生存环境和物种构成危害等合同的“外部关系”,因此合同运行过程将受到国家的监管。国家通过监管实现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协调与优化。排污权交易合同、水权转让合同、土地转让合同等属于典型的环境消费类合同。环境资源分配类合同和环境资源消费类合同分别形成环境资源使用权或所有权转移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并且都含有合理使用环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体现了环境法通过合同方式达到解决环境公共利益和环境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的目的。

污染防治类合同是以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为主要目的而订立的合同。目前,在实践中比较典型的有污染治理合同和固体废物服务合同。前者是政府部门与私人之间、私人与私人之间以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为目的而签订的协议。如发电厂与:二氧化硫回收单位签订的二氧化硫回收合同,环保部门与企业签订的综合治理工程合同等。后者包括固体废物排放、使用收集、运输、贮存、处置合同。

三、环境民事合同的主体、客体及其特质

环境民事合同具有传统合同的外观形式,所以环境民事合同的基本结构也包括了主体、客体、内容三部分。但其与传统合同的实质性区别,使其在主体、客体两大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特质。

(一)主体

环境民事合同的主体除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自然人外,代表国家的政府及政府部门在合同中大量出现。

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作为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享有依法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但它又是污染物的主要排放者、自然资源的破坏者,同时又是环境资源保护的主要力量,所以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是环境民事合同的主要主体,它可以与政府部门签订污染治理类的环境民事合同,也可以与所在地居民或者其他企业签订污染治理类的环境民事合同。如《台湾公害纠纷处理法》第30条第2款规定:“事业得与所在地居民或地方政府签订环境保护协议,防止公害之发生。”《公害纠纷处理法施行细则》第28条规定:“本法第30条第2项专用名词定义如下:(1)环境保护协议系指事业为保护环境,防止公害发生与所在地居民或地方政府基于双方合意,商定双方需采取一定作为或不作为所签订之书面协定。(2)所在地居民系指环境保护协议签订时,实际居住在与事业同一和相邻行政区域,并完成户籍登记之居民。(3)地方政府系指事业所在地之直辖市政府、县市政府或乡镇公所。”其中,事业与所在地居民签订的公害防止协议,就是一种典型的环境民事合同。

自然人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权利和参与环境保护的“公众性”义务决定了其也是环境民事合同的主要主体。自然人可以通过环境民事合同把法律规定的某项环境权利或义务具体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如某厂与所在地居民签订环境保护合同,将法律规定的自然人环境权具体设定为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安静权等,要求该工厂采取措施来保护这些权利a但是,须注意的是企事业单位和所在地的居民一一签订环境保护合同不可能也不现实,所以,企业可以与社区的自治机构、居民代表、环保社团等就环保事宜以及污染赔偿事宜签订合同。因此,社区的自治机构、居民代表、环保社团等就成为环境民事合同中主体的一种特殊主体。

在环境保护领域,国家代表环境公共利益,享有国家环境权,对环境资源负有保护和管理的职权和职责。国家在行使国家环境职权,开展环境保护时,会将一些环境保护项目委托给私人,和一定的法人、社会组织签订环境保护合同;另一方面,城市土地、水、矿藏、野生动植物等资源,法律规定归国家所有,部分森林、草原、海洋资源也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对这些自然资源享有所有权,这时“国家以所有权为依托从事经济活动,缔结或参加合同关系时,由普遍意志对合同关系的一般限制,进一步发展为将其普遍意志具体化,落实为具体的合同条款”。也就是说,国家在出让和分配国家所有的环境资源使用权时,能成为环境民事合同的主体。但国家只是一个政治概念,在现实中,中央或地方政府,或者负有环境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与私人签订环境民事合同。因此,实质上政府和政府机关就成为环境民事合同的现实主体之一。在行使国家环境职权,对整体生态环境加以保护时,各级政府、各级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成为环境民事合同的主体。如在污染综合治理合同中,各级环保部门可以成为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在土地出让合同、水权转让合同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类环境民事合同中,代表国家行使这类资源所有权的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如土地、矿产、林业、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在出让基于环境资源所有权而产生的环境资源特定用益权(如土地使用权)时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因此,在环境民事合同中,国家成为合同的主要主体成为环境民事合同的一大特点。

(二)客体

环境民事合同的客体主要是环境资源和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污染防治等行为。

1.作为环境民事合同特殊客体的物——环境资源 土地、森林、综合性的自然生态景观、清洁的空气、不受噪音污染的环境等环境资源要素是自然物,具有客观性,并能满足主体物质利益和精神的需要,是环境民事合同的客体。然而,环境资源作为环境民事合同的客体,与民法上的物不同:首先,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环境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不可分性,如清洁的空气、不受噪音污染的环境等,这与民法上的物的可分性、可被割让性是不同的,这种物所涉及的社会性权益更具有多维性,使其既是国家宏观环境管理的对象,又能为私人所享用,这就决定其与传统的合同客体的异质性;其次,一些环境资源如空气、风力、阳光、水体的自净能力,无法进行实在的占有和支配,但却可以被使用;最后,很多环境资源

要素如水、森林、草原、土地等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传统民法上的物,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生态价值,在开发利用中体现出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冲突,它不是传统的民法意义上的物。

正是基于环境资源与传统民法上的物的不同,也使环境民事合同与传统的民事合同不同。但是,作为环境合同客体的环境资源必须具体化和确定化,才能在现实中作为被移转、管理和保护的对象,也才能作为环境民事合同的标的而存在。所以,把作为环境民事合同客体的环境资源确定化和具体化为下列形式:(1)生态性物。水、森林、草原、土地、矿藏、海洋、野生动植物等由于既有生态属性,又有民法物的特征,在其上赋存了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因而是生态性物。对这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法律往往有禁限规定,有人把对这类物的权利称作“自然资源物权”或者“准物权”,以说明它与传统物权的区别。通过环境民事合同出让和转让这类资源可以把法律规定的禁限措施更加具体化。如对水体的开发利用,可以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与私人签订合同,明确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私人的开发权限和保护水体的义务;同时私人也可以就取得的开发利用权进行转让。这是生态性物作为合同客体与其他物的不同。(2)环境容量。水体、空气的自净能力,森林、草原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的能力都表现为环境资源在一定条件下的纳污量,这就是环境容量。由于环境容量相对于人类不断增长的排污量来讲是有限的,也具有稀缺性,因此,经量化后它可以作为管理、分配和消费的对象。国家环保部门在总量控制制度的基础上,量化环境容量,并分配、出让给私人,形成私人的环境容量使用权。私人亦可对环境容量使用权进行买卖,即通常所说的排污权交易,从而使环境容量或者环境容量使用权成为环境民事合同的客体。(3)生态景观资源。自然风景区、风景名胜区等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可以愉悦人的心身,给人提供美感,属于生态景观资源。生态景观资源的美学价值,基于人的精神需要而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自然综合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景观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其具有的稀缺性,使它成为人们开发利用和消费的对象,因而也就成为环境民事合同的客体。国家将特定的生态景观资源开发利用权确认给特定的私人,并明确国家与特定私人之间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权利、义务。特定的私人再以门票等合同形式将环境景观资源提供给公众。这是环境民事合同客体的特质所在。

环境资源的这种特性要求对合同的标的必须采用特定的交付方式或者确认方式。如在排污权拍卖类合同中,合同的标的是环境容量使用权,但是对环境容量本身无法实现的分割和占有,环保机关也无法像普通的买卖合同那样,将环境容量交付给相对方,所以,只有通过合同或者许可证的方式,将环境容量使用权确认给对方当事人。在其他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合同中,政府部门应将出让的自然资源转移给另一方当事人,并通过法定形式进行确认,如土地管理部门通过登记的方式确认使用者的使用权。

2.行为 在法律关系客体的意义上,行为指的是权利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主体的义务所共同指向的作为和不作为。但环境民事合同的目的是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所以,作为环境民事合同客体的行为必须是保护环境、合理开发环境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的行为等。

四、环境民事合同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的特别要求

(一)在合同订立时。有关环境保护、环境资源合理利用的特别条款的确立

环境民事合同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目的性,要求合同当事人除约定一般性条款外,还必须在合同中确立有关环境保护、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特别条款,这些条款具体表现为:(1)环境指标、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事故应急方案、环境保护替代方案、环境污染防治和自然资源开发新技术的应用等特有条款;(2)根据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要求,当事人之间可以约定环境保护的特别条款。如在污染综合治理合同中,环保机关可以与企业约定提供资金、技术扶持的条款,环保机关也可以确立制裁和处罚的条款等;(3)环境资源法禁止性规定和义务性规定也可转化成合同条款。如在国有土地出让合同中,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约定土地使用者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防止土地沙化、盐渍化等义务性条款。因为,这些条款是平衡环境公益和经济私益的基础性条款。

(二)环境民事合同履行的特别要求

环境民事合同的履行虽然应遵守合同履行的一般规则,但是,由于其保护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特殊目的,要求履行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履行中应赋予政府及政府部门监督权。由于环境民事合同将公法性环境保护义务体现在合同条款中,为了使这些公法义务性条款在环境民事合同履行中得到重视,赋予政府主管部门合同履行的监督权,就可以有效防止私人在追求利益时对公共环境权益的损害;(2)履行中赋予社会公众监督权。环境民事合同的履行,有时可能造成公众利益的损害,如在排污权交易合同中,企业是按照合同规定或分配的排污指标排放污染物,但仍然给附近居民造成污染损害,这种情况是由于环境变化,或者是由于总量指标的确定有误所致。这时在合同履行中就不能依据合同相对性原则只对合同相对一方当事人履行义务,而应该接受可能受损或者已受损公众的监督,赋予相关第三人对合同履行的监督权;(3)在一定情势下,允许环境民事合同的强制履行。合同原则上是不允许强制履行的,但由于环境民事合同关涉公共环境权益,所以在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将对公共环境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时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主体可以自行强制当事人履行合同,没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主体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强制当事人履行合同;(4)变通合同的履行原则。环境民事合同履行中应特别强调全面履行原则。这主要是由于环境民事合同的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目的性和所涉及环境的公共利益,有明显的“关系合同”性质。因此,在环境民事合同履行中应禁止以支付违约金和赔偿损失的方式代替合同的履行。

但是,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环境保护技术的多样性导致全面履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贯彻全面履行原则时不能刻板教条,应以保护环境资源公共利益为目标:一是允许在履行中使用环保替代方案和替代技术,如在污染治理合同中规定某企业防治水污染的方案是自己净化污水,但随着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建成,应允许将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作为替代方案;二是允许由他人代替履行合同。当事人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履行合同成本过高时,应允许由他人代替履行。协作履行原则也是环境民事合同履行中特别重要的原则。由于环境民事合同具有较强的公益性,所以,为了调动相对方履行合同的积极性,当事人特别是有政府及政府部门作为一方当事人时,应

为相对方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在环境民事合同中,政府及政府部门作为一方当事人承诺提供履行合同的支持、优惠或照顾条件的,应当按照合同的规定提供,不能随意更改或打折扣;政府部门在合同的履行中也有义务及时向另一方当事人提供合同规定的有关环境信息,如提供本区域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排放量等信息。

(三)行政机关作为合同当事人一方时,可单方变更和解除合同

虽然合同的变更和解除以当事人的约定和法律的规定进行。但如果环境民事合同的继续履行对公共环境权益造成损害的,在行政主体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时,可单方变更和解除合同,不需征求相对方的同意。当然,因变更和解除合同给相对人造成损失的,行政主体应予以补偿。应注意的是,环境民事合同的解除效力朔及既往,对履行部分已给环境资源造成损害的,当事人要对受损环境资源进行修复。

五、环境民事合同中特殊责任方式的引入

对环境民事合同来讲,其公益性和公法义务在合同中的体现,决定了违反环境民事合同除应承担一般的违约责任和赔偿责任外,还应当引人环境损害预防责任、生态功能恢复责任和环境行政责任。

赔偿损失是合同中最常用的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它也是环境民事合同责任的主要承担方式。但是,赔偿损失作为环境民事合同违约责任方式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环境民事合同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外,多是为了追求环境利益,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在环境民事合同中,一旦违约,当事人对环境造成的损失往往无法通过经济手段来弥补,所以为了保护环境,在适用赔偿损失这种责任方式的同时,应该引人环境损害预防责任和生态功能恢复责任作为赔偿损失责任方式的一种补充。环境损害预防责任就是要求当事人在合同履行中对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而只造成环境轻微污染或者危害的,应及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措施排除危害,防止严重的环境污染或者破坏的发生。另外,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使生态功能受损的,当事人必须恢复生态功能,承担生态功能恢复责任。将环境损害预防责任、生态功能恢复责任引入环境民事合同的责任方式中后,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环境民事合同中保护环境公益的一面。另外,在一般民事合同中,违约金仅具有补偿财产损失的性质,但在环境民事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的补偿范围不仅应包括对财产损失的补偿,还应具有对生态损失的补偿功能,这也是生态功能恢复责任的要求。

行政责任是环境民事合同特有的一种责任方式。首先,在环境民事合同中,由于公权力对私人活动的介入,导致违反环境民事合同行政责任的产生。如在土地出让合同中,土地使用人不遵守合同的规定闲置土地,应按规定交纳闲置费;闲置满2年的,土地管理部门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这就是对违反合同当事人的一种行政处罚;其次,环境行政主体在环境民事合同履行中滥用监督权,或者在单方变更或解除合同时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该进行补偿或赔偿,这也可视为一种行政责任形式。基于这二类情形,违反环境民事合同应该承担的行政责任主要有罚款、没收、行政补偿或者行政赔偿,这是环境民事合同责任与传统合同责任不同的主要表现。

[责任编辑 霍 丽]

作者:张炳淳

第4篇:环境监测合同

合同编号: 保密文件

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合同书

项目名称: 委 托 方(甲方): 受 托 方(乙方): 签订地点: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甲方(委托方): 乙方(受托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家有关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甲方委托的环境监测技术服务事宜签订本合同。

一、监测服务项目名称:

二、监测技术服务类别:

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书)表 □

2、环境影响评价监测 □

3、限期治理验收监测 □

4、污染纠纷仲裁监测 □

5、其他委托监测 □

三、监测时间及频率:监测方案见合同附件。

四、甲方责任:

1、提供《环境监测委托书》。

2、提供监测对象及服务项目相关资料、信息等。若甲方不能及时提供必要的资料,则履行合同的时间顺延;甲方应按乙方提出的要求进行改进,甲方改进时间不计入合同履行时间。因甲方不按乙方提出的要求进行改进,导致项目最终无法通过,责任由甲方承担。

3、按照我国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甲方向乙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必须真实、可靠、完整、合法,因甲方提供的技术资料有误而结果错误,由甲方承担相应后果。

4、提供监测服务所需工况、场地、设施、安全和其他工作条件等。

5、指派熟知技术人员予以积极协助。

6、甲方应按本合同规定的付款方式付款。

五、乙方责任:

1、乙方按合同约定时间向甲方提交每个项目的报告 3 份,1本正本和2本副本。

2、对甲方提出的技术内容负有保密义务。

3、确保检测的数据真实有效。

六、本项目完成时间:乙方在甲方的配合下,通过技术资料分析、现场调研及检测、定性评价及定量计算等方式完成该项目,并于收到第一次付款之日起 个工作日内向甲方提交报告。

七、监测费用及支付方式:

1、依据《山东省环境监测服务收费标准》,经双方商定:本合同总额为人民币(大写) 元(¥: 元整)。如实际项目与附件内容不符,经双方协商确认,本合同费用应根据实际项目进行调整。

2、合同签订之日起,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总额50%;最终报告提交甲方之日甲方应向乙方一次性支付合同全部余额(即合同总额的50%)。

或双方另行约定支付方式: 3.乙方银行开户信息

账号:8121 6170 1421 0018 58 开户行:东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燕山路支行

开户行号:313 455 000 106

八、违约责任:

1、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应向对方支付本合同经费总额5%的违约金;

2、违约方承担责任后,双方约定本合同内容(继续履行 □ 、不再履行□、是否履行再行协商□)。

九、合同的变更:

签约方确认,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对于具体内容需要变更的,由签约双方另行协商并书面约定,作为本合同的变更文本。

十、争议解决方式:

签约双方因履行合同发生争议,应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成,可采用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解决。

十一、其他

1、本合同一式 份,甲方 份,乙方 份。

2、对本合同内容的任何变更均须以书面方式进行。由签订本合同的双方代表共同签字确认后方为有效。本合同变更生效后即按更改合同执行。

3、甲方有特殊要求,需在本合同中声明。

4、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作为附件,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本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合同履行完毕后自动终止。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 单位地址: 单位地址: 电 话: 电 话: 传 真:

传 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5篇:环境卫生清洁合同

甲方: 乙方:

兹有乙方承包甲方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有关规定,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双方签订环境卫生清洁合同如下:

一、环境卫生清洁地点:______________

二、合同期限:________________

三、环境卫生清洁费:___920/月________

(含工具劳保用品采购费用)

四、环境卫生清洁费支付方式:乙方完成清洁工作后,由甲方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验收,验收合格后,甲方以现金方式按月向乙方支付环境卫生清洁费。

五、甲方提供条件:甲方为乙方购买价值__90000____元的__意外伤害保险一份。

六、承包期内乙方的职责、任务和要求:

(一)、乙方必须自觉遵守和服从国家、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以及甲方的各项管理规定和规章制度,爱护甲方的公共财物和设施及环境。

(二)、在承包期内,所需工具、劳保用品等由乙方自行采购。在承包期内乙方所发生的伤残、疾病和安全事故及处理全部由乙方自行负责。

(三)、具体职责、任务和验收标准:

1、保洁员文明服务,礼貌待人,对工作认真负责。

2、上岗时着装整齐,按标准完成各项任务。

3、对楼道保洁员的具体要求:(1)辖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2)楼道每天清扫一次(3)楼梯栏杆扶手每星期擦拭一次(4)楼道玻璃窗、单元门等每半月擦拭一次(5)楼道天棚,墙壁每半月清扫一次(6)楼道和单元门乱贴、乱画当日清理(7)及时清理单元门外生活垃圾和散落垃圾。

4、对院庭保洁的具体要求:(1)道路和硬铺地面每天清扫一次(2)院庭卫生每天打扫一次。

5、雨雪天及时对分管部位道路和硬铺地面积水、积雪进行清扫,10CM以下雪由院庭保洁员在雪后两天内清理完毕,10CM以上雪由社区组织机车集体清扫。

6、对公共设施跑、冒、滴、漏现象及楼梯间灯不亮,一经发现及时向物业服务 中心报告进行修理。

7、为使以上各项条款得到充分落实,物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对楼道和院庭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并及时进行总结。

8、一年出三十个工日,完成小区内公共地段美化绿化工作和其他临时性工作。

七、合同的变更解除或终止: 本合同以经双方认真研究,慎重考虑而达成一致,均必须共同遵守,需要变更解除或终止,必须经双方协商并一致同意,未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不得变更,解除或终止。

八、违约责任: (一)、甲方无故不向乙方支付环境卫生清洁费用,按合同约定费用总额的5%向乙方支付滞纳金。 (二)、如乙方未按职责按任务和要求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甲方有权要求乙方从新整改,如整改无效,甲方有权按不低于合同约定费用总额的5%扣减当月应付环境卫生清洁费.如两次整改仍达不到甲方要求,甲方有权无条件解除合同,乙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由乙方自行承担。

(三)、乙方对甲方公共财物、设施、设备及环境造成损失的由乙方照价赔偿。 (四)、甲、乙双方任何一方不履行本合同,义务或单方面变更、解除或终止的、各自向对方按合同期内约定费用总额的20%支付赔偿金。

九、本合同壹年一签,乙方辞职前需提前一个月向甲方提出申请,续签合同也需要提前一个月向甲方提出申请。

十、未尽事宜:其他未尽事宜由双方共同协商,签订补充条款作为本合同附件,具有同等效率。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悖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十一、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甲方存档一份;财务部门备案一份。

甲方负责人签字: 乙方负责人签字:(印签) (盖章) 住址:

身份证号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6篇:环境卫生治理承包合同

甲方:****

乙方:*****

为进一步搞好“三城联创” 和村容村貌工作,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甲方将寨山村307国道内(至原收费站)、通往镇靖乡公路两侧(至镇靖地界)、南环路至亨源中学道路两侧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时清除,现就有关事宜协定如下:

一、乙方负责该范围内堆积垃圾清理,期限为一个月。

二、清理该范围的垃圾涉及机械、人员等安全均由乙方全面负责,甲方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三、乙方必须将该范围内的垃圾及时清理,如上级验收和平时检查不达标,将扣除50%承包价款。

四、承包价格为叁万陆仟伍佰元(36500.00¥)。

五、付款方式:验收合格后年底一次性付清。

六、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签字之日起生效,并具有法律效力。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年月日

第7篇: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合同

1 总则1.1为明确规范技术服务合同履行期间甲乙双方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保护生产作业人员、周边群众及企业财产安全和保护环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本合同。

2 定义及解释

2.1违法、违章、违规:指HSE管理合同当事人违反健康、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章制度和标准的行为。

2.2事故:指在HSE管理合同规定的范围内,由于当事人责任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停工、经济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事件。

2.3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2.4 HSE作业方案:指承包方对重要的、高度危险的设备或活动,描述其现存的健康安全环境危险和危害,以及为把危险、危害有效降低和控制到国家和行业标准能够允许范围内所采取措施的文本。

3 工程概况

详见主合同。

4 合同期限

4.1该HSE管理合同期限与主合同期限一致,主合同因工作实际需要变更期限,HSE管理合同应随之变更至相同期限。

5 合同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

5.1甲乙双方应共同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削减可能存在的危害和风险,以防止安全环保事故的发生。甲方郑重告知乙方,在作业期间,可能存在但不限于以下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5.1.1作业过程中可能接触 天然气 等易燃、 压力容器 易爆、焊接烟尘? 等有毒物质,以及这些物质泄漏、爆炸、着火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

5.1.2作业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HSE管理,例如存在强令冒险作业、违章指挥、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不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违章作业、作业现场吸烟、生产作业场所使用手机等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可能造成安全环保事故发生。

5.1.3生产作业现场如果存在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缺乏安全警示标志、有限空间作业通风不良、不良地质等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可能造成安全环保事故发生。

5.1.4承包人使用的车辆、机具、工具、仪器仪表、压力容器? 等设备和设施如果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存在缺陷或不安全,可能造成安全环保事故。

5.1.5? 承包人的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暴燥、扯皮、饮酒、打架等造成的人员伤害及社会治安问题。

6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6.1贯彻落实“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执行国家、地方及行业有关健康安全环保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等。

6.2按照《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工程技术服务承包商健康安全环境管理规定》等规定对乙方的安全、环保业绩、资质、技术水平和安全、环保保证条件进行审查,对乙方针对作业项目制定的HSE作业计划、HSE措施方案、现场事故应急预案等进行审查并备案。

6.3由甲方工程主管部门组织工程所在单位对乙方进行现场工程技术交底,向乙方告知作业区存在的危险源、风险及安全环保要求。

6.4向乙方提供工程合同中规定的健康安全环保作业条件。

6.5对乙方的作业现场的安全作业、环境保护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若发现乙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可责令其整改,若危及人身安全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责令其停止作业。

6.6要求乙方维护好甲方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设施、设备及器材等。

6.7在事故发生后,积极协助乙方进行事故处置,防止事故扩大。

6.8要求乙方通报安全生产及环境污染事故,可根据有关规定,组织、参与事故的调查,可向乙方索取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资料。

6.9根据合同约定,积极配合乙方解决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协助提供相关资料。

6.10向乙方通报其HSE管理业绩、资质审查和监督检查情况。

6.11根据合同的约定履行应尽义务。

7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7.1贯彻落实“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执行国家、地方及行业有关健康安全环保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等。

7.2乙方应遵守甲方《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生产作业场所安全管理规定》、《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工程技术服务承包商健康安全环境管理规定》、《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工业动火安全管理规定》等安全、环保等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按应急预案组织演练。

7.3乙方应承担现场施工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应对危险源及从事活动的环境影响、环境因素进行辨识,对风险和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和危害削减措施和方案。经乙方组织审批后,报甲方有关单位或部门备案。

7.4应根据设计、监理方案及应急预案等配备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环保设施、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并做好维护保养。

7.5作业过程中发现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时,应停止,并及时报告甲方,在得到书面设计变更或指令后,制定风险和危害削减措施,方可实施。

7.6在作业中,作业现场不具备安全环保作业条件,乙方应下令停止,并及时进行整改。若甲方违章指挥、强令乙方冒险作业,乙方有权拒绝执行。

7.7不得购买或使用违反国家、行业标准和甲方规定的原材料、设备、装置、防护用品、器材、安全环保检测仪器等。

7.8 乙方应按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其生产作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并承担其费用。

7.9 乙方负责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环保教育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

7.10作业过程中,应负责保护作业影响范围内的宗教建筑、文物古迹、文物遗址、动植物、植被、草原、水源及生态环境。

7.11按现场HSE管理规定组织安全、环保检查,及时整改安全环保隐患,制止作业中的“三违”行为。乙方在汛前应积极做好防汛工作。

7.12发生事故时,乙方应积极组织抢险,防止事故扩大,并负责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甲方和乙方上级部门,做好善后事宜,并配合事故调查处理。

7.13 根据合同的约定履行应尽义务。

8 违约责任及处理

8.1甲乙双方违反本合同要求,未造成事故时,依据合同约定对违约者进行处理(包括支付违约金、停工整顿、赔偿损失、取消其在甲方的HSE准入资格等)。

8.2发生的事故应经调查确认责任;事故报告和调查应按照国家及云南中成输配气有限公司有关规定进行。

8.3由于甲方责任造成的事故,甲方承担全部责任,并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8.4由于乙方责任造成事故,乙方承担全部责任,并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报告甲方。

8.5 因不可抗力发生的事故所产生的费用按主合同约定处理。

8.6 发生本合同“9违章考核处理”中的情况,按其规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9 违章考核处理

9.1若发现乙方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乙方按500元/人、次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9.1.1违反SY6444-2000《石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规定》进入施工作业现场时,未按要求穿戴符合工作现场要求的劳保服装和劳保防护器具。

9.1.2违反SY6444-2000《石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规定》在施工作业现场吸烟。

9.1.3违反SY6444-2000《石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规定》施工器材摆放不合理、不稳固,电源线布置混乱,施工结束后废旧棉纱、焊条头等物料未及时清理。

9.1.4违反SY6444-2000《石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规定》用电设备未实行“一机一闸”管理制度,配电箱熔断器熔体更换时,用违反原规格的熔体代替。

9.1.5违反SY6444-2000《石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规定》用电电路、线路检修时,切断接入点处电源后,接入点处无专人值守或无相应保护措施。

9.1.6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外包工程施工管理办法》对施工作业人员未进行安全教育。

9.1.7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定》架空临时用电线路未按规定架设的。

9.1.8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定》在易燃、易爆生产作业场所未使用具有防爆性能的电气工具、照明灯等。

9.1.9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定》未按照正确的送电和停电操作程序操作。

9.1.10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定》安装室外临时用电配电盘、箱及开关、插座等没有防雨、防潮措施。

9.1.11 其他类似的“三违”行为。

9.2若发现乙方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乙方按1000元/人、次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9.2.1违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用电设备未作保护接零或未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未设置漏电保护装置(36V及以下的用电设备如工作环境干燥可免装漏电保护器。)

9.2.2违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配电箱内使用有破损的电器或者使用不合格电器等。

9.2.3违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HSE程序文件中《环境保护管理程序》设备检修时,未按操作规程断水、电、汽(气)、风来源处理;未按规定收集、排放废水、废气、废渣。

9.2.4违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夜间车辆通行的施工场所,没有安装设置醒目的红色信号灯。

9.2.5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外包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安全装置或控制设备出现故障后未及时处理。

9.2.6违反SY6444-2000《石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规定》工作时有颗粒物飞溅,未戴护目镜或面罩。

9.2.7违反SY6444-2000《石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规定》设备运转时,跨越或接触运动部位的。

9.2.8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物品堆放间距违反标准或不按规定混装。

9.2.9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工业动火安全管理规定》、《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未办理特种作业票(动火作业票、有限空间作业票、高空作业票等)进行特种作业的。

9.2.10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工业动火安全管理规定》、《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动土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动火、动土、高处、进入有限空间等特殊作业前,未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现场安全防护措施未落实。

9.2.11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装置运行或设备启动前未按操作程序或操作规程进行安全检查。

9.2.12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设备、装置存在故障时,未按规定排除故障强行运行。

9.2.13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按规定在作业现场设警示牌、警戒带等未经许可,擅自拆除设备(设施)的安全装置,安全附件或警示标志。

9.2.14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任意拆除设备(设施)的安全照明、信号、仪噐、仪表、防火防爆装置和各种警示装置的。

9.2.15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HSE作业文件中《起吊作业管理规定》攀登吊运中的物件或在吊物、吊臂下行走或逗留的。

9.2.16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有限空间作业时,未按规定使用通风设备及照明的;未按规定配备监护人员或无有效内外联系方法的。

9.2.17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安全电压灯具与使用电压要求不符的。

9.2.18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高空作业在2米(含2米)以上,未戴保险带、随意抛掷物件、工具无防掉措施的。

9.2.19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外包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危险作业未经审批的或审批后未设置警戒区域或未挂警示牌等安全措施不落实的。

9.2.20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易有坠落物体下方作业时未戴安全帽的。

9.2.21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私自开动非本工种、本岗位设备的。

9.2.22 其他类似的违反安全规章制度行为。

9.3若发现乙方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乙方按2000元/人、次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9.3.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擅自堵塞消防通道或应急安全通道。

9.3.2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易燃易爆禁火区域违章明火作业的。

9.3.3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特种作业时,严重违反特种作业许可、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现场监护等制度进行作业。

9.3.4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外包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特种作业人员无证或持超期证件操作的。

9.3.5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外包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非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特种作业的。

9.3.6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外包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强令冒险作业。

9.3.7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外包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发现隐患不及时汇报、不及时制止或未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未排除情况下冒险作业的。

9.3.8 其他类似的违反安全规章制度行为。

9.4乙方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外包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安全管理混乱、违章施工导致重大事故、重大经济损失的,以及不履行环境保护责任,造成重大以上环境污染事故的,除按上述条款处理外,同时给予吊销“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HSE准入证”处罚。

9.5乙方违反《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外包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事故、职业病伤害等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发生事故不立即组织抢险救援,不承担相应污染赔偿责任的,除按上述条款处理外,终身禁止进入云南中城燃气有限公司范围内承揽工程项目和施工作业。

10 HSE信息的报告

10.1乙方在向甲方通报工程动态、生产信息的同时,应一并向甲方通报HSE管理信息。

11 争议的解决

11.1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按甲乙双方签订的主合同约定的方式解决。

12 其他事宜

12.1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根据有关规定订立补充协议或协商解决。

12.2本合同一式 四 份,甲方保存 二 份,乙方保存 二 份。

12.3其他: 。

甲方: 乙方: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

开户银行:建行水富人民东路分理处?? 开户银行:

帐 号: 帐 号:

签订日期:20**年 月?日

第8篇:监测点建设合同协议书

合同编号: 项目名称:吉林省延边州延吉径流场监测点建设工程 甲方:吉林省水土保持局

乙方:延边江河防汛抢险工程有限公司 签订地点:吉林省长春市

签订日期:2011年3月1日有效期至:竣工验收合格

监测点建设合同协议书

合同编号:jcd-15 甲方:吉林省水土保持局

乙方:延边江河防汛抢险工程有限公司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好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水利部水总【2009】240号文,二期工程建设实行统一建设、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双方就本工程建设施工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吉林省延边州径流监测点建设工程

2、 工程地点:吉林省图们市广济村

3、 工程内容:径流场监测点建设

4、 工程立项批准文号:水利部水总【2009】240号

5、 资金来源:国家、地方共同投资

二、工程承包范围

承包范围:4个径流小区及配套工程、观测房、围栏、作业路

三、合同工期

开工日期:2011年4月15日,以甲方签署的开工报告为准

竣工工期:2011年5月20日,以竣工验收合格为准

合同工期总日历天数35天。

四、质量和交付时间

工程质量标准:

1、 质量必须符合实施方案及相关标准、规范的技术要求。

2、 所有的工程必须按设计图进行施工;

3、 所有工程必须按设计图进行施工;

4、 基础开挖、隐蔽工程和其他重要工序必须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部门共

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并做好施工记录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工程中所采用的各种工程建设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有出厂证、合格证,并送交有关质检单位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采用。

5、 竣工验收时未达到合格标准,施工单位须返工,返工发生的费用由甲方自行承担。

因返工给甲方造成的损失由乙方按相关规定赔偿。

交付时间:

1、 竣工验收合格

2、 交付时间的变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甲方的原因致使施工延迟,甲方有权顺延交

付时间,但不因此给甲方增加费用,甲方顺延时间确定后,乙方必须按甲方确定的时间完工,并交付甲方使用。

五、合同价款及支付方式

1. 本合同价款为人民币壹拾万捌仟柒佰元(¥10.87万元)。

2. 本合同项目建设费用包干使用,执行期间不作任何调整。

3. 工程建设费用支付方式:

第一次付款:为工程预付款,签订协议后由乙方申请,由甲方授权委托管理单位复核,监理单位审核同意,甲方支付。支付工程建设费的45%,即(大写)肆万捌仟玖佰元(¥4.89)万元);

第二次付款:乙方完成全部工作,由乙方申请,由甲方授权委托管理单位复核,监理单位审核同意,甲方支付。支付工程建设费的50%,即(大写)伍万肆仟肆佰元(¥5.44万元);

第三次付款:甲方预留工程建设费5%的质量保修金,质量保修期满14天内返还,即(大写)伍仟肆佰元(¥0.54万元)。

六、组成合同的文件

组成本合同的文件包括:

1、 本合同协议书

2、 甲方下达的监测站点建设任务书及变更通知

3、 施工图纸

4、 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技术要求

5、 工程预算书

双方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视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七、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1、 甲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支付合同价款及其他应当支付的款项。

2、 甲方承担建设项目检查指导竣工验收工作;

3、 根据监理工程师确认的工程款支付申请支付乙方工程款;

4、 甲方组织初验,监理监测站点建设档案,编制工程建设总结报告,编制工程竣工决

算;

5、 负责办理固定资产的移交。按相关规定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八、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 乙方接受甲方授权委托的监测点管理单位的施工管理;

2、 乙方向甲方提交施工单位资质证明材料、施工技术文件、项目技术负责人和主要施

工人员的名单和身份证复印件并通过甲方授权委托的监测点管理单位复核同意;

3、 按照甲方提供的水土保持监测点建设技术资料,在本协议签订后即编制施工方案报

甲方批准后组织施工;

4、 施工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如发生安全事故由乙方全权负责;

乙方应按合同要求按期完成任务,如因乙方违约或自身的过失,按协议要求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5、 乙方在质量保修期内承担工程质量保修责任;

6、 乙方负责组织编写施工过程的相关资料,接受甲方授权委托管理单位的监督检查。

九、不可抗力

1、 不可抗力的内容按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执行。在协议签订后,由于不可抗力不能履行

协议时,双方由此产生的损失由双方各自承担;

2、 由于不可抗力无法履行时,允许变更或终止协议;

3、 一方遇到不可抗力后,应于7日内书面通知对方,并出具有关部门签署的证明文件。

十、其他

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十一、合同生效

合同订立时间:2011年3月1日

合同订立地点:长春市

本合同一式5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 方:吉林省水土保持局乙方:延边江河防汛抢险工程有限公司 吉林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

(盖章)

住所:人民大街8220号住所:吉林省延吉市滨河路4339号

法定代表人:

电话:

传真:

汇款单位:

开会银行:

账号:

邮政编码:

法定代表人: 电话: 传真:开会银行:账号:邮政编码:

第9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合同书

委托方(甲方):_________

服务方(乙方):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地方法规、国家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中国加入的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环境体系收费标准》以及国家认证工作管理规章的有关规定,为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甲方与乙方就环境体系认证项目,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1、环境体系覆盖的范围

申请认证的业务范围名称:_________

体系所覆盖的地域范围:_________

2、环境体系认证用标准

□gb/t24001-iso14001:_________

□其它(请注明):_________

3、环境体系认证计划

时间: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4、环境体系认证程序

认证分为第一阶段审核(包括体系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第二阶段审核、跟踪验证(必要时)、技术委员会审定、注册授证及获证后的监督审核等几个阶段。

5、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乙方应在签订合同时向企业提供《公开文件》并遵守此文件有关规定,乙方应遵守cnacr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实施认证的所有规定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在合同生效后,双方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详见《公开文件》。

(1)申请方须知;

(2)公正性声明;

(3)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的要求;

(4)认证证书及标志的使用说明;

(5)认证注册资格的保持、暂停、恢复、撤销、和换证的规定;

(6)关于投诉、申诉的处理规定。

如甲方通过本中心认证,应定期填写《获证企业信息通报报表》,及时向本中心通报企业的有关变动情况。

6、认证费用及支付方式

乙方按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收费标准》收取认证费用如下:

该项目收费为:_________

收费内容:_________

收费金额及支付方式:

(1)申请费¥_________元,甲方在申请后10天内支付。

(2)审核费¥_________元,甲方在本合同签订后,初审前30天支付。

(3)审定与注册费¥_________元(含2张证书费)。

以上费用合计_________元,如需加印证书,每张证书另收费_________元。

注册获证后,证书有效期三年内每进行一次监督审核,每次监督审核费用为_________元,甲方在每次监督审核前30日内付清;每年年金(含标志使用费)为¥_________元,和每年首次监督审核费一起支付。

7、保密要求

合同双方应对双方的技术信息和文件资料履行保守对方技术秘密的义务,在没有对方书面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泄露给第三方,泄密使对方遭到损失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应规定承担责任。保密责任不以本合同终止而失效。

8、认证有效期

自认证批准之日起,认证的有效期为三年,证书期满三个月前,可申请延期复评。在证书有效期内,甲方也可申请扩大或缩小认证范围。

9、违约金或者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

违反本同合约定,违约方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条款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10、争议的解决办法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也可请求业务主管部门进行调解。双方不愿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双方商定,采用以下第_________种方式解决:

(1)因本合同所发生的任何争议,申请仲裁委员会仲裁。

(2)通过诉讼解决,经双方协商,由合同签订地法院管辖。

11、合同有效期

本合同从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至认证证书有效期满时结束。

12、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3、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共同解决,或签订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4、本合同中英文部分仅为对原文翻译,作为参考使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签订的合同均以中文为准。

甲方(委托方)(盖章):_________乙方(服务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代表(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上一篇:赞1500米的运动员下一篇:孩子写给父母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