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服务合同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管理服务合同(精选8篇)

企业管理服务合同 篇1

提供报酬的方式的方式;

一,在服务期内按照乙方单位业务提成标准 % 获取订单提成;

二,在达到如下收费标准时,乙方一次性支付甲方首付 万人民币和 %的固定股份(乙方在后续发展过中甲方不在投入资金,并且长期拥有乙方企业10%的固定股份;在服务周期内只收取订单提成,服务期满后不按实际标准收费)。

服务内容:

一,甲方经在乙方单位通过过实际考察、管理制度改进,从品质、产能、利润空间上改善实际生产状况;

二,在业务方面可以出面为乙方谈单,按该乙方单位的业务标准进行收费;

三,在甲方日后个人或企业发展过程,将免费乙方纳入甲方商业平台,提供优惠服务,方便客户了解双方情况,为双展提供方便;在实际服务过程中,通过收取服务费的方式获取报酬维持商业平台的正常运营;

四,在甲乙双良好的合作基础上,乙方在发展过程遇到资金问题,甲方可以为乙提供底利率贷款(一次性贷款最高金额为前三年年底分红的总和,合作关系低于三年,基本不提供企业贷款,或者只提供低额贷款,贷款最高金额不会高于前分红的30%);

收费标准;

一,在服务期内甲方业务提成甲乙双方商定或者按乙单位业务提成标准 %(提成标准不低于3.5%)

二,在服务结束后按照规模效果收费,在服务过程中规模翻了一倍,收取 % 的股份和 万 首付;在服务结束后,管理方案的运用使企业在一年内达到规模翻倍同样收取 % 的股份,但不收取那 万 的首付款,在商业网络里享有同等待遇;并且在日发展的过程中,甲方可以予以三次免费帮助企业改善管理(服务当年不收取股份分红,股份分红于第二年开始)

甲方承诺:

在整个服务当年整体规模翻一倍,随后利润和规模稳定增长,但不承诺在服务结束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但在乙方不骗单,不使用不合格原料的前提下,保证乙方在日后经营过程中利润和经营情况稳定(在发生世界性金融危机时只保证乙的企业的生存和资金贷款);乙方必须保证在运营过程不得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业务。甲方在日后,通过商业网络对乙方进行低收费服务,帮助甲方合格企业发展。(商业网络的收费标准由甲乙双方在组建时共同商定,但必须保证商业网络的正常运营)如一年内规模没有翻倍,甲方不再向乙方收取股份和首付 万。{承诺范围是商业网络内部企业,商业网络未建时,则普遍适用于所有甲方服务企业}

乙方的保证;

乙方在甲方商业网络里必须服从甲方不涉及企业内部人员和资金方面的管理,生产必须保证达到甲方公布(商业网络大集体的品质标准和工资标准由所有参与者代表共同制定的标准)的有代表性的品质标准和员工工资标准;如乙认为乙不认同甲方标准,乙方可以申请被除名等。乙方在日后企业发生严重品质危害事件和过多被投诉和出现品质问题等,甲方则有权将乙方从商业网络中除名,并且不再返还股份;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乙方独立承担。

甲乙双方服务关系自合同签署之日成立,甲方通过实际服务效果收取订单提成首付金和股份,在甲方起步阶段乙方可以分类制定提成标准,如乙方介绍提成标准可以略微降低一点,但不得低3.5%的标准。乙方承诺不会通过期满或其他手段来拒付股份和首付金;

违反合同责任归属:

在日后如果甲方因工作失误没履行义务,乙方有提醒义务和批评的权利,如甲方拒绝履行职责,乙方可以通过相关管理部门上诉,夺回乙在甲方的股份所有权;如乙方通过非法手段拒付股份情况属实,甲方有权双倍索赔,即带惩罚性的 % 的管理股份和 % 股份作为违约赔偿。并且违约赔偿于纳入当年年底分红,即 % 的股份所有权。

甲乙双方自合同签署之日起服务关系即成立,甲方在乙单位从事非职业工作,配合乙方企业老板下属管理改善企业现状,刺激企业的发展。甲方服务周期为半年,乙方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加入甲方企业网络。但作为管理服务标准效果报酬,乙方必须支付首付金 万 和 % 的固定股份。

[甲乙双方各持一份,甲方谈单必须通过乙方授权代理,授权合同三方各持一份,未了公平对待其他有着同样先进生产技术的企业,未来甲方旗下的企业管理服务长期持有乙方固定股份,而甲方另行的商业服务平台只对乙方提供优惠服务,服务对象为全部先进企业]

甲方: 乙方企业法人:

单位名称:

企业管理服务合同 篇2

随着经济发展, 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严峻挑战, 节能战略逐步纳入到各国的能源发展战略中。在发展各种工业节能技术的同时, 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商务模式的工业节能服务产业也日益壮大起来。

合同能源管理 (E n e r g y M a n a g e m e n t C o n t r a c t, 简称E M C) 是上世纪7 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不是推销产品或技术, 而是推销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财务管理方法。由专门的节能服务公司 (国外称E n e r g y S e r v i c e C o m p a n y, 简称E S C O, 国内简称E M C公司) 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 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 同时提供服务所需资金, 并从设备运行节省下来的费用中回收投资, 获得利润。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节能新理念、节能新机制。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业务范围和特点

E MC公司是实现节约能源, 提供能源利用效率, 全方位改善服务的一种商业形态, 针对商业大楼及耗能企业的照明、空调、耗能设备等实施节能诊断, 同时提供新型节能高效设备, 提供具体的节能系统方案, 其服务费用由节约下来的能源费用分摊, 为“节能绩效保证合同”业务最大的特征。此外, 节能效益所省下的费用也用来作为节能项目的投资回收。

广义来讲, E MC能源服务业的业务范围包括能源的买卖、供应、管理;节能改善工程的施实;节能绩效保证合同的统包承揽;耗能设施的运转维护与管理;节约能源诊断与顾问咨询等方面。

运用EMC机制实施节能项目是这些节能服务公司 (EMC) 共同的特征, 然而, 由于他们在公司组建之初和运营的过程中, 所依托的关键资源存在明显的差异, 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 资金依托型:充裕的资金是他们进入市场的明显优势, 他们的经营特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利用资金优势整合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实施节能项目。这种类型的节能服务公司不拘泥于专一的节能技术和产品, 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 市场跨度大, 辐射能力强, 能够实施多种行业、多种技术类型的项目, 但需要加强在选择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和运作节能项目方面的风险控制能力。

(2) 技术依托型:以某种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节能服务公司, 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优势开拓市场, 逐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并不断寻求新的融资渠道, 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这种类型的节能服务公司大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实施节能项目的技术风险可控, 项目收益较高。这种类型的节能服务公司目标市场定位明确, 有利于在某一特定行业形成竞争力, 如果既能保持技术不断创新, 又能很好地解决融资障碍, 企业的发展速度将十分可观。

(3) 市场依托型:拥有特定行业的客户资源优势, 以所掌控的客户资源整合相应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来实施节能项目。这种类型节能服务公司开发市场的成本较低, 由于与客户的深度认知, 来自客户端的风险较小, 有利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并获得客户对节能项目的直接融资。这种类型的节能服务公司需要很好地选择技术合作伙伴, 有效地控制技术风险。

专业的E M C公司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形式, 开展专业的节能服务, 在节能项目开展方面的有许多突出优势, 例如: (1) EMC公司较客户具备更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节能项目管理经验, 可保证节能效果和节能效率; (2) 节能改造方面, 客户零投资、风险低, 全部设计、审计、融资、采购、施工监测等均由EMC公司负责; (3) 投资回收期短, 从已经实施的项目来看回收期平均为1~3年; (4) 客户实施节能改进, 节约能源, 减少能源成本支出, 改善环境品质, 建立绿色企业形象, 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同时可获得专业节能资讯和能源管理经验, 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促进内部管理科学化。

三、节能服务产业在国外的迅猛发展

节能服务公司 (ESCO) 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化能源服务公司, 自上世纪70年代兴起以来在欧美等国家发展十分迅速, 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欧美各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各具特色, 但均和各国政府的积极支持是分不开的。欧洲各国的能源服务公司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逐步发展起来的。欧洲EMC运作的项目有别于美国和加拿大, 主要是帮助用户进行技术升级以及热电联产一类的项目, 项目投资规模较大, 节能效益分享的时间较长。

(1) 美国

美国是EMC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在美国, 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支持EMC的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如有关建筑物节能标准和法规、环境保护的法规、能源审计的法规等, 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1985年以后, 美国政府曾以25亿美元的财政预算支持政府机构的节能项目, 其目的是使政府在节能和环境保护方面起带头示范作用, 其效果是很明显的。凡是实施节能项目的政府楼宇, 平均用能下降1 5%, 而且工作环境得到了改善。1 9 9 2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一个议案, 要求政府机构与EMC合作进行合同能源管理, 达到既不需要增加政府预算, 又取得节能效果的目的。该议案要求联邦政府的所有办公楼宇至2005年节能30% (与1 9 8 5年相比) 。

(2) 加拿大

加拿大ESCO的主要业务市场为政府大楼、商业建筑、学校、医院的节能改造, 工业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 居民用能设备的升级。上世纪90年代初期, 加拿大ESCO协会所属公司的营业额每年递增6 0%。目前协会5 0多个成员单位已完成1 0亿加元工作量。1994年完成工作量约2亿加元, 平均每个项目150万加元, 项目规模仍在逐渐扩大。

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对节能服务产业十分重视, 为促进ESCO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1992年, 加拿大政府开始实施“联邦政府建筑物节能促进计划” (The Federal Buildings Initiative, 简称FBI计划) , 以帮助各联邦政府机构与ESCO合作进行办公楼宇的节能工作, 并制订了在2000年前联邦政府机构节能30%的目标。加拿大的6家大银行都支持EMC, 银行也对客户的项目进行评估, 并优先给予资金支持。

(3) 西班牙

西班牙是电力相对短缺的国家之一, 近几年西班牙政府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标出发, 制定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开发热电联产、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硬件”政策, 如允许私人公司兴办热电联产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 在这些政策的扶持下, 西班牙EM C的业务发展很迅速。

西班牙ESCO主要实施热电联产和风力发电项目, 采用“第三方融资”的方式进行融资和投资, 既可以向银行贷款, 也可以直接投资项目。其与用户的合同方式也就多种多样, 除了类似美国、加拿大E S C O的效益分享合同以外, 还有B O T (建设、运行、转让) 、BOO (建设、运行、拥有) 和BLT (建设、租借、转让) 三种形式。西班牙ESCO的这些经营特点具有显著的特色, 即ESCO为客户的能源供应系统升级, 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不花费客户的精力和时间, 使其集中精力考虑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迎合了西班牙经营者的观念。

(4) 意大利

意大利国家电力有限公司和新技术能源环境委员会在推进节能政策和技术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特别是国家电力公司已制定了全面履行《京都议定书》, 减排温室气体的行动方案, 其中也包括推进E MC发展的政策措施。整体来看, 同西班牙相比, 意大利ESCO发展相对迟缓, 现正处在萌芽状态。

(5) 法国

法国是欧洲各国中最大的电力出口国家, 也是世界上核电比例最高的国家。但法国政府仍然十分注重节能和环境保护, ESCO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同其他国家相比, 法国的ESCO多为行业性的, 如在煤气、电力、供水等行业较发达, 这些ESCO不仅提供节能方面的服务, 而且还承担相应的类似物业管理方面的工作, 他们的收益不仅来自节能而且还来自与节能、能源供应有关的一系列服务。

法国环境能源控制署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政府推进节能、控制环境污染的国家事业结构。该机构目前用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和企业环境污染收费 (或称环境治理收费) , 其中71%的资金通过EMC为工业企业实施节能项目。从资金的使用情况看, 法国ESCO的发展, 不仅在政策上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 更可直接通过对政府节能项目投标来扩展业务。因此, 可以预计将来EMC的业务发展将会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四、合同能源管理催生节能服务产业

我国的工业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二, 能源利用效率低, 较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 单位产品能耗高, 8个高能耗行业的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中国的能源效率低的现状, 孕育着一个有较大潜力的节能产业市场。据摩根士丹利预测, 中国潜在的节能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 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更是把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的指标, 要求GDP能耗降低20%,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政策上的支持, 加上近几年能源价格大幅上涨, 极大刺激了节能需求, 在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等项目上市场潜力巨大。

巨大的市场潜力, 为节能服务产业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1998年, 我国与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合作, 实施中国节能促进项目。项目一期, 成立了北京、辽宁、山东三个示范节能服务公司, 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改造项目。之后, 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合同能源管理机制, 培育节能服务体系, 节能服务市场、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和促进节能机构转换、提高服务水平等的文件和保障机制。在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 将国家运用财税、价格等政策, 支持包括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办法以法律形式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政策的出台对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如今, EMC进入中国已经十余年, 尽管面临种种困难, 但总体来讲, 基于EMC机制运作的节能服务产业还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据统计, 到2009年底, 以节能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有502家, 节能服务产业从业人员达113000人, 规模以上节能服务产业完成总产值近500亿元。经过十年的发展,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得到扩展和延伸, 形成了三种模式:节能效益分享型, 即由节能公司提供资金和全过程服务, 在客户配合下实施节能项目, 在合同期间与客户按照约定的比例分享节能收益;节能量保证型, 即客户分期提供节能项目资金并配合项目实施, 节能公司提供全过程服务并保证项目节能效果, 按照合同规定客户向节能公司支付服务费用;能源费用托管型, 即客户委托节能公司进行能源系统的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 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能源托管费用, 节能公司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费用, 并按照合同约定拥有全部或者部分节省的能源费用。

五、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

早期进入节能服务市场的公司经过近几年的锤炼, 完成了阶段性能力建设和资本的原始积累, 找到准确的目标市场定位, 形成了一整套成熟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进入快速扩张的“黄金期”。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和巨大商机催生了一大批从事能源供应、房地产业、矿业等传统行业企业的业务延伸和转型。这类企业在资金、市场或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使节能服务产业向大规模、高水平发展。一大批节能设备生产制造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及时更新服务理念, 构架新的商业模式, 从传统的设备销售走向全面节能服务。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综合节能投资从2003年的11.48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360.37亿元, 节能量由2003年的75.35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9年的1757.90万吨标准煤, 二氧化碳减排量从2003年的48.73增加到2009年的1133.85万吨碳。规模产生效益, 不仅带动节能产业的发展, 也成为用市场机制推动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

规模化的产业发展也带来了更大的市场机遇。节能服务公司从几年前单一依靠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的项目贷款发展成为众多风险投资公司竞相追逐的对象, 并走向海外资本市场, 逐渐融化了节能服务公司发展之初融资难的瓶颈, 显现了节能产业作为一个新兴朝阳产业特有的魅力, 正在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特色的庞大而多极的群体。尤其是近年来, 气候变化和减排形势的严峻, 加速了节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各项标准和推动产业发展的相关利好政策相继出台, 作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标准化领域的第一标准《合同能源管理技术规范》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中。该标准将着力解决合同能源管理在实施中存在的普遍性、原则性等问题。各省市也在结合本地区特点出台政策以建立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依托的节能新机制, 北京市已出台《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扶持办法 (试行) 》, 安排专项资金, 对公共机构、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其他年耗能2000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实施合同能源管理, 明确予以投资补助和节能量奖励。上海、山东、深圳等地也出台相关办法。在国家节能减排宏观背景下, 快速发展的节能服务产业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 促发银行开发新的金融产品, 加大了“绿色信贷”额度, 对缓解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难”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六、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节能服务产业在我国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已经初具规模。但是, 和中国庞大的节能市场、政府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相比,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还相对缓慢。与国外节能服务公司相比,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和障碍:

(1) 缺乏节能技术和管理专业性人才, 节能产业涉及领域非常广泛, 具有多学科跨行业特点, 实际工作经验非常重要;

(2) 节能融资渠道还有待完善,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评估部门尚不熟悉节能服务公司的业务, 不承认EMC公司资产的实在性及其信誉抵押, 造成其融资渠道不通畅;

(3) EMC的税收政策障碍, 即EMC中服务税的部分现在都变为了增值税, 而我国目前服务费的适用税率为6%, 增值税税率高达17%。

为克服这些困难, 使节能服务公司在中国尽快壮大, 政府部门可在以下三方面加强政策扶持:

(1) 根据我国《节约能源法》和节能工作实际需要, 应尽快设立专门的能源管理岗位, 实现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用能情况进行管理, 如《上海市节约能源条例 (修订草案) 》中规定, 重点用能单位未设立能源管理岗位, 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 并报市或区、县节能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的, 由市节能监察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将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2) 改革我国的税收制度, 使得节能服务公司像国外的节能服务公司一样交纳税率水平低很多的服务费税种;

(3) 设立专业化的节能项目担保基金和相应的运作机构, 建立、完善以担保基金启动银行贷款的节能融资中介机制;

(4) 建立类似于节能医院的节能服务平台。

物业服务合同完善问题探析 篇3

物业服务合同并不在《合同法》所列举的 15 种有名合同之列,尽管它是复合性合同但仍然是无名合同。而对于无名合同的适用规则问题,无名合同可以适用合同法总则以及分则的相关规定,也可以参照适用最为接近的有名合同或者适用总则的相关规定。但相较于有名合同的适用问题,无名合同的法律适用就显得确定性不足。尽管目前学界对于物业服务合同的委托合同、复合性合同性质的认知已渐成共识,但反对的声音也一直未曾停息,导致法律实务方面物业服务合同的法律适用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一种结果的出现既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有有悖于法制统一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威胁着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故此,将物业服务合同的有名化,使得其法律适用问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衡量标准,为实务操作提供制度支持和保障就显得弥足珍贵。

笔者认为将物业服务合同有名化的现实基础已然存在,而在大陆法系的国家中,将随着社会法制化程度不断深入而出现的新类型的合同,通过特别立法使其典型化、有名化的做法已被普遍运用,值得借鉴。

二、完善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

业主委员会性质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曾有“社会公益团体说”、 “法人组织说”等,无论哪种学说都曾试图赋予业主委员会成为独立的法律主体。

但自《物业管理条例》颁布以来,其性质已经明确,即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法律性质应当属于非法人组织。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大多被实用性的认为它是否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或者应诉。一般而言,业主委员会并不天然享有诉讼权利,而是必须有业主的明确授权,作为受托人参与诉讼。所以,尽管 2003 年最高院曾经批复承认过业主委员会独立的诉讼主体资格,但最终由于其缺乏能独立承担责任的财产,这一观点在并未被广泛接受,而且笼统的赋予业主委员会的独立诉讼主体资格,有违诉讼平等的嫌疑,也确实有不当之处。但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是,正是由于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处于较为尴尬的局面,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业主的自治权也就很难实现。一些弱势的业主委员会甚至成为物业服务企业的傀儡,当然也有个别强势的业主委员会,公然忽视物业服务合同,另辟蹊径,武力解决问题。为避免物业服务纠纷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赋予业主委员会一定的诉权,以法律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也是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业主委员会有限的诉讼主体资格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尝试和探索,如赋予其原告的诉讼主体资格但却限制其作为被告的诉讼角色出现,尽管如此,对于业主委员会作为原告的角色出现时,也应当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可以规定其行为不得参与物业管理无关的活动,一旦其行为超越物业管理活动的范围就将其认定为越权的无效行为。

从利益衡量的角度来讲,目前虽然存在理论和制度上的阻碍,但仍应谋求一得当途径保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当然笔者也一再强调鉴于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资格的制度原则上的缺失,法律在赋予其诉权的同时一定要加以限制,防止诉权被恶意扩大化的利用,反过来损害业主的利益。具体立法操作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加以规范:明确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资格的范围、规定相应诉讼主体资格的启动程序、简历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都可以在立法中进行借鉴。

而当下我国的地方性立法与实务操作层面逐渐接受了业主委员会参与诉讼的现象,当然业主委员会独立的诉讼主体资格也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其在性质上可以归属于权利保护当事人,所谓权利保护当事人是指为保护他人权益而参与诉讼也具有当事人的地位,也就是将依法对特定权利事项享有管理权或者处分权的人归入当事人范围。究其原因,业主委员会设立目的在于保护全体业主的合法权益,是业主合法权益的代言人,依法代表全体业主对物业管理和服务活动实施管理和监督,具有一定程度上公共权利管理者的身份。而从程序当事人的角度来分析,业主委员会独立的诉讼主体资格有利于扩大司法救济的途径,能更充分的保障业主的诉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诉权有被滥用的嫌疑,这种理论还处于初始阶段,尚未涉及法律规范的层面,而笔者也认为前一种理论依据也就是权利保护当事人学说,能赋予业主委员会独立诉讼主体资格更多的现实合理性。

三、严格规范行政权的介入

由于物业服务合同的特殊性,导致物业服务合同受到较多的公权力的干预,尤其是行政权的介入。当然行政权的介入确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物业服务终究是业主的私事,但凡事项不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就不应当进行较多的行政干预,即使介入也最好以指导或者监督的形式来进行,但《物业管理条例》却出现了大量的强制性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业主行使自治权,故此需要严格规范行政权的介入。

笔者认为规范行政权的介入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着手:(1)在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中,行政权应充当“平衡角色”,相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优势地位,此时行政权应充分参与到诸如物业服务企业的选聘、物业费的收费幅度等事关业主切身利益的事项,充当好业主的保护伞;(2)规定行政权的具体行使程序,首次业主大会的召开要确定具体指导的部门和程序并负有相应的问责机制,如此才能使业主大会在公正的环境成立,走上良性的运行轨道。(3)行政权对于物业服务的介入应注重监督手段的运用而非直接行政干预,可采取事前监督、日常监督、事后监督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已达到良好的效果;(4)物业服务企业更替阶段要加强行政权的介入,以保障新企业的及时进入,保证业主日常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篇4

甲方:

乙方:

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就甲方选聘乙方对其居住环境的卫生、安全、绿化管理服务达成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章服务内容与质量

第一条乙方提供的物业管理服务包括以下内容:

1、水电设施设备维修,包括管、线、常用水电设施维修更换,消防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

2、小区内门卫安全及公共区域的清洁和保洁工作。

3、物业共用部位排雨排污管道(含阴沟、化粪池)等的疏通工作。

4、对院内绿化进行除草、施肥、修剪整型、防虫打药等管理。

5、公共秩序维护、安全防范管理。

6、交通与车辆停放秩序的管理。

7、物业档案资料管理。

第二条乙方提供的物业管理服务应达到约定的服务质量标准,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标准见附件一。

第三条甲方可委托乙方对本合同未约定的服务内容提供服务,其费用由双方另行商定。

第二章服务费用

第四条本物业管理区域物业收费以包干制方式收取。甲方应向乙方支付物业管理服务费为:每户统一按0.40元/m计算,每月一次性交纳物管费。

第五条其他项目费用约定

1、房屋维修和设施设备、给排水管道及龙头、供电线路的大中型维修、更新、改造。根据甲方提出的项目及标准,在甲乙双方就维修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后,由乙方负责维修,甲方支付费用。

2、房屋、车位、设备设施、外墙的保险、建筑物维修、改造以及设备的更新、改造,综合治理、城市绿化、外墙清洗等均由甲方负责。

第三章物业的使用与维护

第六条委托管理期间,甲乙双方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试是否共同制定有利于加强管理、可操作性强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业主与物业使用人共同遵守。

第七条乙方应及时向甲方通告本物业管理区域内有关物业管理的重大事项,及时处理业主和物业使用人的投诉,接受甲方、业主和物业使用人的监督。

第四章违约责任

第九条以下情况乙方不承担责任:

1、因不可抗力导致物业管理服务中断的;

2、因维修养护物业公共部位、公共设施设备需要且事先告

2知甲方,暂时停水、停电、停止设施设备使用等造成损失的;

3、因非乙方责任出现供水、供电、通讯及其他共用设施设备运行障碍造成损失的。

第五章其他事项

第十条本合同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第十一条本合同终止时,乙方应将物业管理用房、物业管理相关资料等属于甲方业主所有的财产及时完整地移交给甲方。

第十二条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以书面形式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三条本合同在履行中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双方可选择以下两种方式处理:

1、向宜宾县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向宜宾县人民法院提起起诉。

第十四条本合同一式四份,甲方双方各执两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附件: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标准

物业服务理赔范围:

本全区无专用车场,业主车辆自行停放,产生损失自行负责。

甲方(盖章):乙方(签章):

物业管理服务内容及标准

1、设施的维修、管理

(1)负责院内的公用、灯架、插座、开关、装饰灯具等的日常维护和更换。

A、保证院内的灯、灯架、插座、开关等随时处于正常状态

B、对出现异常的部分及时处理修复、更换。

(2)负责院内户外水管的日常维护和更换

A、按规定经常对上下水管道进行巡视,检查球阀的使用情况,管道有无破裂、渗水、漏水、积水、有无堵塞等异常情况,并进行及时处理。

B、负责一般水龙头、挂钩的更换。

上述所列各项,若因物管人员在维修过程中,工作失误或操作不当所造成的损失由物管赔偿;若因建筑、安装或设备提供方施工质量、设备质量造成的损失,损坏由该责任方负责。

2、安全范围工作

(1)车辆停放与先例秩序的管理

A、自行车、机动车分别按照规定停放在小区内指定位臵;

B、做好停放车辆的出入检查、登记工作;

C、负责所有出入大院车辆无乱停和堵塞交通的现象发生。

(2)维修公共秩序的管理

A、门岗实行24小时秩序维护服务;

B、夜间巡逻人员实行不定时、不定路线,对小区内责任范

围进行全方位巡视,发现异常及时向管理人员、业主单位及公共机关报告并采取措施;

C、对可疑人员及车辆进行查询,如有异常及时向管理人员及业主单位及派出所报告并采取措施。

(3)安全防范的管理

A、大院内严禁小商贩进入,对可疑人员仔细查问,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管理人员、业主单位或公关机关报告并采取措施;

B、对小区内、治安、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同时报告业主和有关部门,并协助采取相应措施;

C、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加强院内的安全工作,预防各类治安案件的发生。

注:乙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需持证上岗。

3、卫生清扫保洁工作

(1)小区内公共地段、院坝、楼梯间、过道、栏杆及户外灯具;

A、地面无果皮、纸屑、烟头、痰迹等;

B、栏杆清洁、无灰、无水迹;

(2)院坝:

A、保持环境幽雅整洁;

B、院坝地面无果皮、纸屑、烟头、痰迹等;

4、绿化工作

对院内绿化带进行除草、施肥、修枝整形、防虫打药。

诚信计生服务管理合同 篇5

甲方: 村(居)民委员会

乙方:、夫妇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一法三规”、《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诚信计生、阳光计生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的要求,经甲、乙双方协商,签订本服务管理合同:

甲方:

1、负责对乙方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政策宣传教育。免费发放宣传资料和避孕药具。

2、及时为乙方办理《生育(服务)证》,建立孕情服务档案,督促乙方按时接受孕情监测服务和生殖健康检查。

3、为乙方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落实计划生育奖扶、特扶、独生子女保健费、农村独女户放弃二孩生育奖励、高考、中考加分、当年生育政策内二(多)女孩分娩补贴、两女绝育手术对象养老保险、独生子女老年父母奖励等奖励优惠政策。

4、免费为乙方办理(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5、与流入(出)地镇(办)计生部门联系,及时了解乙方孕情、环情、生殖健康服务情况。做好流动人口两地信息通报、反馈和更新工作。

6、有权对乙方违反本合同规定的行为向乙方收取违约金。乙方发生“两非”行为的,按“两非”行为处理;政策外生育的,按《条例》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

乙方

1.自觉遵守人口与计划生育“一法三规”、《婚姻法》、《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及时参加甲方组织的宣传教育和服务活动。

2.主动申办《生育(服务)证》,按时参加甲方免费提供的孕情、生殖健康检查等服务。

3、自觉执行怀孕2个月以内主动报告孕情制度。自觉远离“两非”行为。乙方意外流产的,应在流产征兆发生24小时内向甲方报告并详细说明原因,无恰当理由的,甲方不予采信。

4、自觉接受孕产期保健,临产前,持《生育(服务)证》到指定的“定点分娩医院(计划生育服务站)”分娩。分娩48小时内向甲方报告生育情况,填写出生报告单。生育后,及时到市、镇计生医疗服务机构按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和有关政策要求,自觉落实长效节(绝)育措施。

5、不遗弃、溺死女婴。出现死产、活产后死亡等特殊情况的,及时报请镇计生办核实、确认。

6、主动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流出前主动向甲方提供流入地详细地址、所从事的职业、从业地点及联系电话,流出后若居住地址、从事职业、从业地点、联系方式发生变化,在15日内将变动情况告知甲方;自觉接受流入地计生部门组织的“三查”、“月查”等经常性管理。

违约责任

以上条款,甲、乙双方自觉遵守,认真履行,不得违约。如甲方违约,每违约一项,甲方承担乙方该项全部费用,情节特别严重的,由有关部门对甲方当事人给予纪律处分;如乙方首次违约,说服教育,再次违约的,每违约一项,乙方向甲方缴纳违约金。

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镇(办)计划生育办公室各执一份。本合同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如发生合同争议,由镇(办)计划生育办公室负责处理。对处理结果不服的,可按法定程序向市人口计生委或有关部门申诉。

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至乙方退出育龄期为止。

甲方(公章): 村(居)计生专干签字:

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篇6

。 第二条 物业基本情况 物业类型:________ 座落位置:____市____区____路(街道)____号 四至:____________ 占地面积:____平方米 建筑面积:____平方米 (委托管理的物业构成细目见附件) 第三条 乙方提供服务的受益人为本物业的全体业主和物业使用人,本物业的全体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均应履行本合同,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章 委托管理事项 第四条 房屋建筑共用部位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包括:楼盖、屋顶、外墙面、承重墙体、楼梯间、走廊通道、门厅、庭院____。 第五条 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运行和管理,包括:共用的上下水管道、落水管、污水管、共用照明、中央空调、供暖锅炉房、楼内消防设施设备、电梯、____、____、____。 第六条 公共设施和附属建筑物、构筑物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包括道路、室外上下水管道、化粪池、泵房、自持车棚、停车场、____、____、____、____。 第七条 公共绿地的养护与管理。 第八条 附属配套建筑和设施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包括商业网点、文化体育场所____、____、____。 第九条 公共环境卫生,包括房屋共用部位的清洁卫生,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垃圾的收集、____、____、____。 第十条 交通与车辆停放秩序的管理。 第十一条 维持公共秩序,包括安全监控、巡视、门岗执勤、____、____、___。相关房屋合同范本推荐:房地产联合开发合同学生公寓使用协议房地产中介服务合同

企业管理服务合同 篇7

一、服务类合同审计的内容及范围

服务类合同审计指除物资和工程以外的其他采购合同, 包括宣传促销服务合同、管理咨询服务合同、科研开发服务合同、维修与维护服务及其他各类专业服务合同等。服务项目需要以合同形式确认时, 都需要有审计人员参与并对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完整性进行审查后, 方能盖章生效。应当说, 服务类合同审计的内容是纷繁复杂的, 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二、服务类合同审计中的常见问题

(一) 服务类合同内容对具体事项约定不明确, 履行中缺乏指导性

虽然烟草企业在服务类合同签订时大多都通过合同范本来进行, 但由于合同不同的背景条件, 合同条款往往不能满足具体实践的需要, 造成部分合同条款约定不明确, 或者必须依靠补充合同来另行约定。

(二) 部分服务类合同条款执行不严

在聘请机构对内培训的过程中, 所聘机构先未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培训, 擅自改变培训内容, 部分服务类合同还存在验收环节未按照合同规定条款严格执行、验收手续不全的现象。更常见的是, 尽管合同都订有违约条款, 但实际履行中即使发生违约现象, 多数也没有按照有关条款严格执行。

(三) 部分服务类合同变更和终止较为随意

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 也可能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合同无法完全履行。在这种情况下, 合同双方须经过协商达成一致并按照程序办理变更或终止手续。但在审计实践中, 有些单位的服务合同没有得到全部履行, 也没有办理相关合法的合同变更或终止手续, 企业相关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三、创新审计方法, 促进服务类合同审计工作

服务类合同审计的方法一般包括询问释疑法、流程图法、测试表法、现场观察法等, 是对审计范围内服务类合同的签订过程、履约情况和执行效果等情况实施的审计监督。烟草企业审计部门因自身具备的独特能力和优势, 能够在所授权范围内促进服务类合同工作的改善:一是审计部门具有法定的权威性, 对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或明显不合理的合同内容进行纠正, 督促各方切实履行合同义务;二是审计部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对监督过程中的不当干涉有较强抵御力;三是审计部门信息反馈具有层次较高和及时性等优点, 能够及时地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和整改问题。

从审计实践来看, 开展服务类合同审计对于审计项目自身也具有意义。首先, 进行服务类合同审计, 有助于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的了解和风险点的掌握。实施合同审计, 能够帮助审计人员较快地掌握服务项目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对合同中价格条款、责任条款、质量条款等重要内容的分析, 能够帮助审计人员掌握基建项目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从而及时锁定审计重点。其次, 进行服务类合同审计, 有助于审计人员进行事后责任的评价和追究。一些服务类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各种纠纷、从审计实践来看, 造成上述纠纷或事故的原因虽然有很多, 但大致还是可以归结为人为原因和不可抗因素。实施服务类合同审计, 一是有助于审计人员区分人为原因和不可抗因素;二是有助于审计人员针对不同的原因, 合理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不同的追责措施。

四、提高服务类合同审计水平的对策

加强服务类合同管理审计是当前烟草行业改革、规范的重要一环。结合工作实践, 在服务类合同审计上, 应在合同订立的三个阶段开展工作。

(一) 服务类合同签订前准备阶段

服务类合同签订前准备阶段的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列入审计范围的服务类合同, 在合同双方当事人就相关事项协商达成一致、合同条款基本确定但双方尚未签字前的准备阶段进行的审计。不同合同审计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归纳起来主要审计签约资格、审计签约依据、审计签约规范性、审计签约内容等几方面。

(二) 服务类合同实施阶段

审计实施阶段应关注若干重点要素的针对性分析。重点合同当事人是否符合法定资质要求, 合同内容是否存在明显违法违规事项;检查合同与合同之间内容是否重复, 合同与招投标文件的要求是否相符;检查合同约定的参建各方权利义务关系是否对等, 是否存在明显丧失公平或者隐性转嫁风险的条款存在;检查是否对违约责任进行了明确约定, 在发生了合同纠纷时, 参建各方是否按照合同的约定对风险责任进行了合理划分;检查合同约定的标准和计价原则, 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检查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进度等关键要素是否合理合规等。

(三) 经济合同执行结束前

这阶段的审计是指在经济合同已经履行、即将结算, 解除双方的合同责任前所进行的审计。一些非常重要的服务类合同应当进行此类审计, 如投资合同的安保服务费审计、小型维修合同的验收审计等。

加强服务类合同审计是改善烟草商业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预防和降低经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价值的增加及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在新的形势下, 我们要积极探索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合同审计方法, 把握不同合同审计的标准要求, 为企业顺利实现“卷烟上水平”工作目标保驾护航。

摘要:服务类合同审计是烟草商业企业审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伴随着企业对外签订各种合同的增长, 合同管理也逐步规范, 但亦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笔者结合审计实践, 对当前服务类合同管理审计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审计方法。

企业管理服务合同 篇8

关键词:家庭医生;纠纷;解决制度

目前世界上有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思路指出“完善合理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的理念。然而我国的家庭医生服务合同制度仍处于试点阶段,发展很不成熟,出现了诸如服务合同内容不完善、家庭医生数量紧缺、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等问题。

一、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的概述

(一)家庭医生的概念

何为家庭医生,目前没有统一的概念。笔者认为家庭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护者,受过长期的、系统的高等教育以及专业培训、拥有丰富的经验,为接受服务方提供一种高质有效的综合性服务。

(二)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的概念

家庭医生服务合同是双方当事人设立、变更、终止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关系的协议,约定由具有医学全科知识的基层医疗人员提供综合性的医疗服务,另一方当事人接受服务并且支付相应费用。家庭医生服务合同具有侵袭性,其所涉及的服务内容具有综合性与不确定性。

(三)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纠纷的特殊性

1.纠纷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医学知识以及专业技术是一個医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而得来的,即使其做出详细说明,接受服务的相对人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真正了解该服务的优劣、后果等。普通人也不太可能对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纠纷的性质、因果关系等做出明确的判断,因此往往依赖于医学专家们的鉴定或出具的意见来认清事实、划分责任。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纠纷不仅具有医学领域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还具有法学领域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其纠纷的解决也有赖于法律、法规以及大量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等。

2.纠纷当事人之间信息上的不对称

双方当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虽然是平等的,但是在相关知识和信息的占有上却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著名经济学家阿罗在论述医疗市场的特征时指出,医疗市场中医患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从而使购买医疗服务出现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2]。由于在医学领域所拥有的知识以及认识能力的差别导致家庭医生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而大多数患者对自己的病情知之甚少,唯有依赖于医生制定的诊疗方案,信息不对称使患者在消费医疗服务过程中具有被动性[3]。

3.纠纷当事人之间力量上的不均衡

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着设备、技术力量和物质上的不均衡。在家庭医生的服务过程中,服务相对人虽然具有知情权和一定的选择权,但却因力量上的不均衡导致其在事实上不能进行选择和适当的参与。通常患者也只能依赖于服务结果来判断家庭医生的服务行为是否有过错,在纠纷的解决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4.纠纷的表现形式与原因是多样的

纠纷的表现形式有些是侵权纠纷,有些是违约纠纷,其责任的承担方式也不尽相同。当然,导致纠纷的原因也是多样的。有可能是因为家庭医生的服务态度、专业技术、收费等原因,或是媒体的炒作等造成了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纠纷。

二、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纠纷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现状

由于诸多原因使家庭医生与签约家庭的关系紧张,导致合同纠纷的数量不断增加,纠纷发生率居高不下。有时候仅因为部分家庭医生不完全履行合同约定的服务项目或者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签约家庭的需求,接受服务的相对人就辱骂家庭医生,甚至威胁其人身安全。很多签约家庭不信任自己的家庭医生,心存疑虑,家庭医生如临深渊,难以开展服务工作,使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矛盾激化,甚至时常演变成暴力事件,已升级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成因

1.家庭医生自身的问题

虽然当前把家庭医生服务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可是家庭医生的培养刚起步,其数量少并且服务意识薄弱,使家庭医生服务工作的推广遭遇瓶颈。家庭医生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是合同的“当事人”,为签约家庭提供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已是必须履行的合同义务,家庭医生已成为经营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的“委托代理人”[6]。家庭医生在基层工作的待遇与地位都不高,使得家庭医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较低,影响家庭医生的工作热情。

2.居民参与和政府责任问题

对于家庭医生服务项目,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家庭医生开展服务工作经常吃闭门羹。很多时候家庭医生的工作不被居民所认可,甚至直接拒绝配合医生的服务工作,不告知家庭医生其身体的健康状况及变化,对家庭医生的工作起到副作用。地方政府是家庭医生服务的组织者与倡导者,必须全面负责家庭医生的服务工作。

3.缺乏统一的服务模式

目前各地区对家庭医生的定位及其签约数量、政策保障等方面都未达成共识。造成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的内容以及服务方式的差异明显,合同履行比较混乱。为了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治,越来越多的家庭医生开展了双向转诊工作。但由于缺乏进一步明确双向转诊的细则,转诊工作实难以进行,加深了居民与家庭医生之间的纠纷。

4.缺乏法律化、制度化的管理

制度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法律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具有强制力的规则[4],家庭医生服务也需要立法和制度保障。由于缺乏社区卫生服务法、配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导致服务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所负法律责任不清楚,让纠纷愈演愈烈。

三、纠纷解决方式的域外考察

(一)域外考察

1.美国

1990 年,美国通过了“ 患者自决法案(Patient Self-Determination Act)”,明确了患者自决等自主权利。目前,美国已有16个州以法律的形式制法规范纠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减少纠纷的数量。同时注重通过行业规范对家庭医生进行管理。在解决医患纠纷时,美国特别重视医疗责任保险制度,鼓励家庭医生参加责任保险,让保险公司理赔。此外,美国也非常重视采取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来解决问题。发生纠纷后,可以寻求医疗评审与监督委员会调解,也可以寻求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还可向法院诉讼,由陪审团认定事实、法官适用法律并判定赔偿费用,由保险公司支付全部费用。

2.英国

在英国,患者对家庭医生不满意可以直接向提供服务的机构投诉。服务机构在接到投诉后,或要求责任人向投诉人进行答复,或进行深入调查,并组织调解。如果投诉人对处理结果不满意,可以单独要求对投诉进行审查。但是现行的投诉程序并不能保障患者索赔的权利。因此,患者只能通过诉讼途径实现自己的索赔偿,而是否得到索赔以及索赔的金额由法庭裁决。

3.日本

日本政府也要求家庭医生购买保险,多数纠纷都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得到有效解决。同时,政府还充当着“中间人”,积极向签约家庭说明情况,做好调解工作。如果纠纷双方对责任的承担难以达成共识,也可以诉诸法律,政府会主动帮助那些在诉讼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签约家庭,缩短审理时间,促进纠纷的解决。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医疗纠纷的不断增多,在纠纷的解决中,逐渐形成了法庭解决、日本医师会解决和当事者之间解决的几种方式,其中以当事者通过对话解决为最基本的解决纠纷方式[6]。

四、完善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纠纷解决制度的构想

(一)解决纠纷应坚持的原则

处理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纠纷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但是由于纠纷的专业性与复杂性,很难界定当事人的责任问题。笔者认为,解决纠纷应坚持以下原则:

1.限额赔偿原则与惩罚性赔偿原则相结合

发生纠纷后,当事人可依法行使权利索取赔偿。无论是 “补偿说”,还是 “赔偿说”,都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实际。笔者坚持限额赔偿说,即以承担有限义务为享有有限权利的基础,以享有有限权利为承担有限义务的基础,对某些赔偿限制其最高赔偿额,减轻赔偿方的负担。但为了制裁和遏制赔偿人的不法行为,可以采取惩罚性赔偿原则,即承担超过实际损害的赔偿数额。

2.行政、刑事责任相结合

家庭医生违反规定从事执业活动,依据其情形可被责令改正、罚款、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当然寻衅滋事、阻碍家庭医生依法执业的公民,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情况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3.医疗行为的豁免权原则

家庭医生在对患者实施合法的护理诊疗活动中造成的难以预防的不良后果依法不受追究的法律制度[7]。这不仅为一部分纠纷的解决拨开了迷雾,也对促进医学的发展意义重大,还有利于保护家庭医生的合法权益。

(二)创新解决机制

1.设立责任保险

由于家庭医生从事的服务工作具有高风险性,为了减轻家庭医生的负担与压力,鼓励家庭医生参加保险,以其所负的法律赔偿风险为承保对象。责任保险制度实现了政府、第三方机构、患者及医生共同分担风险,从而有效削弱了医患双方的对立冲突。一旦发生纠纷,由保险公司进行调解并支付最后的赔偿数额。这既有利于增加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的签约数量,也有利于保障家庭医生开展服务工作,更有利于促进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纠纷的解决,保障签约家庭的合法权益。

2.规定仲裁前置

我国劳动争议的解决实行仲裁前置程序,即法院处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必须先经过仲裁的裁决。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纠纷与劳动争议都具有专业性强、数量多、处理难度大等特性,因此可以参照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对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纠纷适用仲裁前置制度。大量吸收具有专业知识的医学、法学等人士,将他们纳入到仲裁队伍中,提高仲裁调解的成功率和仲裁裁决的合法性、合理性。此外,仲裁员与行政部门没有隶属关系,避免了行政干预从而有效保障仲裁的独立性与公正性。

3.建立非诉纠纷解决机制

虽然美国的各个阶层都埋在大量的诉讼案件中,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逐渐认识到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耗费的时间长、经济成本高,不符合“及时的正义”。因此,谈判、调解、仲裁等非诉纠纷解决方式已成为美国人解决纠纷的首选方式。而且根据需要演变出了许多具有综合性的纠纷解决机制,例如调解与仲裁制度的结合,在法院附设调解以及仲裁等。我国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纠纷的解决就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通过非诉方式解决纠纷。我们可以发挥律师参与纠纷解决的作用,可以建立专门性的纠纷解决机构。通过完善纠纷的解决机制让纠纷当事人依自己的意志,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纠纷的处理方式。当然也可以通过行政引导来指导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纠纷的解决。有的学者认为“它的诞生在新中国政法传统下的一项独具特色的制度发明,是一种中国式的纠纷解决与人权救济机制,也是权力上下运行及相互监督的一种特殊机制”[8]。

4.建立各种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协调体系

虽然我国现行的纠纷解决方式已有协商、调解、仲裁以及诉讼等纠纷解决方式,但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缺乏体系化的运作流程,相互间没有完善的协调体系。无论是调解与仲裁,还是诉讼与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衔接等,法律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纠纷解决方式比较单一、僵化,导致非诉纠纷解决机制被忽略,使现有的纠纷解决机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009 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为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效整合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框架,充分发挥了审判权的规范、鼓励和监督作用,完善了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衔接[9],促进了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

(三)完善与制定相应法规

要处理好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纠纷,必须将医学、公共卫生构建于“法律”的框架之下,必须严格控制家庭医生的准入及其资格认定,完善关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及注册的法律法规等,让家庭医生清楚自己的权利、义务及责任,更好的履行工作职责。此外,必须针对家庭医生的工作内容以及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纠纷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家庭医生的工作指南”“家庭医生服务的试点意见”“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纠纷的处理办法”等,为纠纷的解决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杨秉辉,祝墡珠.全科医学导论[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8-27

[2]KENNETH JOSEPH ARROW. 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3,53:942-973

[3]董恒进.医院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37-243

[4]黃卫东.社区家庭护理相关法律问题分析与对策[J].吉林医学,2008,29(10):876

[5]李志明.国外医患纠纷处理机制及借鉴[J].中国社会保障,2013(3):78

[6]周秀芹,赵立新.日本的医疗事故纠纷与处理办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18-21

[7]王才亮.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处理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19

[8]陈奎.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引导机制[J].河北法学.2010(9).31-37

[9]齐树洁.纠纷解决与和谐社会[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108

作者简介:

上一篇:铃兰花教案下一篇:要敢于正视自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