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承包经营合同(共8篇)
发包方: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佳航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称甲方)承包方:(称乙方)
经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佳航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全体股东友好协商,决定对公司业务进行股东内部承包经营,相关事项如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股东会有关会议精神,结合企业实际状况,本着实事求是、互惠互利的原则,由全体股东共同签订企业内部承包经营合同书(以下简称合同),由乙方整体承包经营(以下简称承包方)。
第二条
承包方(乙方)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运行模式,并独自承担经营过程中的债权债务和由此引发的经济、安全和法律责任。
第三条
企业财务管理:承包经营方(乙方)根据有关财务法规和规章制度,按有利于经营的原则自行管理,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干预。
第四条
承包方(乙方)应依据有关政策以及工商、税务、卫生、质监等部门的有关规定,按时足额交纳各种税费,并严格参照行业服务标准,做好服务。
第二章 承包基数
第五条
承包方每的总承包费为人民币 万元整,作为公司全体股东的收益,每年分两次付清年承包费,即: 月 日和 月 日付清。(注:第一年免交承包费,第二年至第 年,每年承包费为 万元)。逾期不交,甲方有权按欠交额日千分之一收取滞纳金,并可用乙方在本公司的股份金额作扣减承包费,或终止合同。
第三章 承包期限
第六条 本合同有效期 年,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第七条
合同期满,承包方(乙方)完成上交承包费,可自愿续签合同,但承包经营方须在期满前六个月以正式书面形式提出是否续签意向。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续签权。
第四章 权利和义务
第八条
甲方权利义务
一、对公司移交给承包方(乙方)承包经营管理的房产、设施、设备等资产享有法定所有权,并享有监督权。
二、监督承包方(乙方)合法经营,不得干预承包经营方的正常经营活动。
三、为承包方(乙方)创造良好的经营服务环境,在承包经营方按时交齐有关费用情况下,保障承包经营方水、电正常供应。
四、协助承包经营方(乙方)做好承包期间的对外协调工作。
五、协助承包经营方做好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的处臵工作。
六、自身的给排水系统的维修,应由承包方(乙方)处理,并承担相应费用。
第九条
乙方权利义务
一、合同期内,对公司提供的资产享有合同使用权并保持设备完好,正常维修费由乙方负责。如因使用期限已满自然损坏的设施,应及时上报公司股东会审定后报废,不得擅自处理。
二、拥有在合同规定范围内的自主经营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三、如经营需要,对公司训练场及主体楼进行改造更新,及所属区域内新建经营场所,必须事先提出更新改造、新建方案,须经公司股东会审核同意方可实施(超过15个工作日 3 不答复,视为同意)。对固定资产投入(主要指新建和设备更新部分)的建设和购臵要事先报公司股东会认可,费用从承包费中扣除。
四、若以公司的无形和有形资产从事进行抵押贷款等金融活动,必须经公司股东会同意,否则将追究承包经营方的法律和经济责任。
五、对顾客服务要规范,认真做好顾客投诉工作,并要严格执行卫生清洁用品和食品的采购程序以及质保鉴定体系。
六、诚实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自觉遵守国家有关特种行业的各项管理规定。
七、做好经营期间的各项安全工作,特别是要严格执行消防和食品、卫生、安全等工作,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必须独自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五章 违约责任
第八条
任何一方违背本合同条款的行为均为违约行为,守约方有权依据合同文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追究违约方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章 争议解决
第九条
对于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各方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协商解决,若协商不行,则应提请当地法院予以解决。
第七章 附则
第十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之有关规定,经各方协商一致后予以修改、另行补充。本合同若有与国家新颁布的法规文件相矛盾之处,则以国家法规文件为准。
第十一条
本合同一式五份,股东各执一份,法人代表秘存一份签字后生效。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一、国有企业内部承包的概述
企业承包经营管理模式,是改革开放之初,制度更新、市场搞活时期下的历史产物,该模式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承包曾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最成功的管理创新,不论是农村土地承包,还是企业管理承包、内部承包,都曾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由于其承包业务的特点,国家也先后出台了关于承包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规范承包业务的开展。
内部承包作为一种内部经营方式,实际上是限定承包者为企业内部职工,为明确公司与员工权利义务关系而进行的新的分工。国有企业内部承包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国有企业内部承包是具有天然的不对等性。即承包人是国有企业的内部成员,双方存在上下级间行政隶属上的管理关系。二是承包人产生于企业内部。承包人是与发包人有劳动合同关系的内部职工,承包人大多为承包业务的实际管理人。三是承包人接受发包人的日常管理。自主经营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合同的内容系约定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权利义务,承包方还要接受发包方的行政管理,遵守其规章制度,比如安全生产、劳动保险等方面的管理;四是承包人承包经营的资产为企业所有。承包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五是发包人极易发生以包代管的情况。内部承包容易产生的管理缺位、管理弱化、管理失控的情况。企业内部承包是国有企业在进行转换经营方式的过程中的一种尝试,由于内部承包从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责、权、利相统一的问题,达到提高企业职工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的目的,因而受到许多国有企业的青睐。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公司制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主流,承包作为企业管理的补充模式,依然在国有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内部承包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管理应用中也面临新的法律风险。
二、国有企业内部承包的重点法律风险问题研究
1.发包人行政干预影响承包业务的开展,极易产生合同纠纷
承包人与发包人与生俱来的不对等特征,内部承包常常受到企业内部行政管理的干预,发包人出于对企业经营管理、安全生产、职工诉求等因素,不能完全按照承包合同实施管理,习惯性的以行政命令管理、干预已经发包的业务。如某建材厂白灰窑承包案,1984年6月1日,与职工关某签订《烧窑承包合同》,建材厂白灰窑由关某建设,该烧窑承包合同中未就履行期限、合同的终止及违约责任进行约定。合同履行到1984年9月24日,建材厂新换厂长,单方终止合同,并拆除白灰窑,为此双方产生纠纷。
这种以习惯性的行政命令管理方式干预承包业务的情况,实际上是一种违约行为,势必会给承包人带来经营困难,极有可能产生经济损失,随着承包人法律意识的加强,通过诉讼维护自身权益,发包人受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
2.国有企业内部资源行政化配置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企业内部承包,实际上是将企业内部资源的再配置,一般没有通过公开招标进行,而且由于国有企业内部职工的行政层级的影响,原承包单位的负责人获得承包人资格相对具有优势,发包人也乐于挑选服从管理的负责人作为承包人。实行企业内部承包往往强调承包人的自主经营,使职能部门的作用和专业管理有所削弱,客观上放松了上级对下级必要的指导、控制和监督,某些规章制度受到冲击,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如承包人出现重大违约时,发包人没有及时提出异议,造成对承包人违约的默认,合同履行出现重大变更而不采取应对措施,发包人放弃行使合同权利,对承包人履行义务的情况不予监督管理或监督管理不及时,非常容易产生合同纠纷。
3.承包人以企业的名义从事法律行为产生不可控的风险
企业内部承包合同不可能改变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属性,不可能改变企业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一方面,企业各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作为企业工作人员,在承包期间的经营活动属于执行企业职务行为,由此产生的民事责任由其所属的企业承担。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内部各生产经营单位为企业下辖的生产单位,无营业执照,不具有诉讼主体资格。因此在承包经营模式下,承包人往往以发包人的名义对外开展经营活动,创设债权债务关系。
因公司与承包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属于公司内部关系,公司与债权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属于公司外部关系。作为一般法律原则,公司仍应对自己债务负责。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第三方不作为合同的当事人不直接受合同的约束。换言之,在对外关系中,债权人有权直接追究发包公司的民事责任。
如某公司与其职工刘某签订《物流分公司承包经营合同》,合同期限为2014年6月26日至2015年12月25日。承包费为承包期内承包人每月上缴该公司5万元,同时承包人承担134名职工工资及福利待遇费用。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在原承包经营合同没有约定情况下,承包人刘某为了方便经营管理,以发包人名义注册办理了“某公司物流有限公司”的国有独资有限公司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为刘某,注册资本伍佰万元,B公司没有实际出资,没有建立财务账册,该公司没有外聘其他人员。新公司注册后,双方没有签署补充协议,没有明确约定发包人、承包人、新注册国有独资物流有限公司及与发包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却为新注册物流有限公司工作的的134名职工(后为110人)四方主体的法律关系。
在上述案例中,发包公司与承包人设立新公司、新公司出资及新公司债权债务等方方面面脱不开关系。虽然在对内关系中,发包公司在对外承担责任之后,有权向承包人追偿,但实践中造成的诉累、耗费的时间以及追偿不能的风险是可以想见的。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发包公司可在承包经营合同中要求承包人预先提供一定的充分有效的担保(包括但不限于风险保证金、押金)。
4.企业难以摆脱承包人经营失败的后果
发包方在与承包经营者以企业名义订立承包合同时,无一例外都约定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包期间的一切债务与发包方无关,有的合同明确约定债务由经营者个人负担。但在实践中,承包业务出现大额亏损无力承担的时候,承包人偿付能力有限,承包保证金或者抵押财产不足以弥补亏损,最终往往是企业承担损失。如化工企业的环境污染侵权,矿山企业的地质灾害侵权产生的赔偿责任,赔偿责任可能是发生在承包经营期间,也可能发生在承包经营期后,特别是在发生巨额赔偿之后,承包方根本无力承担。在不对等的内部承包经营中,承包业务经营困难时往往出现个人受益、企业买单的情况,尤其是在承包人不能履约时,承包人对企业依赖心里造成承包业务履行困难,不排除在企业承包经营者中,有违背职业道德恶意经营,严重损害国家、集体和企业利益,谋取个人非法利益的人。发包人的利益得不到基本保障,甚至有可能扩大损失。
国有企业通过内部承包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兼顾增加利润或者减少亏损,承包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两者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承包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发包人疏于管理,针对承包人的违约发包人不重视追责,而发包人违约,承包人则能从企业获取利益补偿,对发包人实则不利。因此在业务发包之初应细致严格的分析好承包经营的可行性,在发包时设定合理的经营指标,明确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严格监控承包业务的运行状况,设定终止承包合同的风险红线,使承包业务在可控范围内执行。
5.企业内部承包经营产生争议有不被法院受理的风险
由于国有企业内部承包的双方不是平等关系,因此发生纠纷提起诉讼时能否被法院受理一直存在争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经济审判工作的通知》第2条第2项指出:“企业内部的承包纠纷,大部分应由企业或其上级主管机关调处,极少数违反法律,必须由人民法院受理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由于该通知没有明确受理与不受理的界限,人民法院在接到企业内部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案件时,对于是否立案没有明确法律依据,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司法实践一般倾向于不予受理。这给国有企业内部承包争议的解决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甚至有长期解决不能的风险。
三、国有企业内部承包经营法律风险的防控建议
尽管“内部承包”丰富了企业管理模式,对国有企业相对僵化的管理体制带来一些灵活性,但承包模式也存在短期行为与长期发展的矛盾、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灵活机制和规范管理的矛盾,如果不重视制度约束和法律风险防范,看似公私兼顾的“承包制”反而会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祸根。
1.科学决策集体决策,合规开展承包业务
一是制定详实可行的承包方案,合理确定承包指标,尽可能使承包基数做到科学合理,并实时监控业务开展情况,确保承包业务的可执行性;二是集体决策,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选择承包人,防止暗箱操作、利益输送;三是完善承包制管控制度体系,建立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合理确定合规管理和自主经营的“平衡点”;四是杜绝以包代管,合理设计职能部门的管理切入点,按照承包业务特点分类指导;五是要区别承包单位的不同情况,确定具体承包形式和期限;六是严格用印制度,在承包经营期间,发包方和承包方应共同管理承包业务印章,完善用印审批、登记、备案制度,防止发生失控现象。
2.严格合同履行管理,承包结束必须签订终止协议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是契约经济。承包经营合同是法律文书,具有法律效力。违反承包合同约定,发包人要承担法律后果。有的管理者依法治企法律意识相对滞后,对发包人的经营管理行为经常过分干涉或不行使合同权利,放弃监管,放任承包人不受约束履行承包合同。体现为发包人合同权利行使失度或维权意识不足,导致发包人合法权益无法有效维护,也不能很好达到承包经营目的。解决办法在于增强发包人法律意识,发包人内部专人负责承包事宜,细化承包合同条款,并明确内部管理责任,依法承包,依法履行承包经营合同。
无论发包人还是承包人提出原承包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新请求时,或承包合同履行时发生变化,双方又达成新的共识后,应及时签订补充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内容。承包经营合同终止时,无论是双方达成一致提前终止,还是承包经营合同履行完毕而终止,还是因为其他原因终止,都要签署承包终止协议书,明确合同履行情况和责任承担内容。如履行完毕而有纠纷没有解决,双方立场差异较大,矛盾无法调和,承包人拒绝签署终止协议书,发包人要及时采取诉讼方式解决。要积极作“原告”,主动维权,要有承包人不是“伙伴”就是“对手”的思想准备。不能被内部人好说话、自己的职工好管理所蒙蔽,更不要采取“拖”的策略,发包人与承包人双方的纠纷或矛盾早晚需要解决,实践证明,早解决比晚解决对发包人更有利。
3.加强内控管理,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在现行体制下,企业领导可以通过行政管理手段约束承包人,承包人不尽合理的诉求往往可以得到控制。企业领导人员更换后交接不完善,导致对承包人履行义务的情况监督管理不够,或放弃行使合同权利,使发包人利益在事后很难维护,这种情况现实中法律风险极大。
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是国有企业控制风险的基础。对于内部承包这种管理模式,要制订专门的制度予以规范。在非正常的承包业务损失认定和责任追究上,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相关的责任人严肃处理,惩戒、震慑非法、恶意、不道德的承包行为。
4.积极推动内部承包、生产经营责任状多种管理模式,避免落入合同漩涡
“生产经营责任状”与“承包经营合同”法律风险的最大的区别,就是经营管理权下放的方式不一样,则其产生纠纷的裁决方式不一样。采用“承包经营合同”方式,发包人与承包人近乎一种“平等”的合同主体关系,而我国现行的民法、合同法等法律体系调整的均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承包经营类的纠纷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可能会依法受理、裁决。采用“生产经营责任状”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发包人把所属单位的“经营管理权”在一定期限内部分或少部分交给签状人,由签状人在所属单位严格管理下,完成生产经营各项指标,获取绩效工资或绩效奖金。所属单位与签状人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主体关系,因“生产经营责任状”履行产生纠纷引起的民事诉讼,法院很难立案审理。(2)
所属单位的发包与承包,实质上发包人不是获得承包人的资金与技术,更多的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加效益减少亏损。而通过签订“生产经营责任状”形式一样能达到前述目的。实际上“生产经营责任状”内容可以很多,很丰富,签状人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内容约定的可以很充分,能够包含全部的“合同”内容。达到或没有达到生产经营指标,绩效工资或绩效奖金奖罚可达到几千元到几十万元,签状人职工一方,可以是一人、一个班组、一个车间或一个分厂。这都是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只要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就可以执行,可以避免诉讼风险。
5.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行混合所有制
对于产品业务相对独立、资产界限清晰、职工安置合理的承包业务,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企业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可以避免内部承包产生的法律风险失控、企业投入不足等弊端,建立混合所有制,也是目前企业改革的主流和方向。国有企业内部承包业务,是风险内控的重点,也是诉讼纠纷频发的环节,加大承包经营等业务的管理力度,以实现发包人承包人双赢为目的,在实践中开辟出新的承包经营管控模式,最大限度避免风险,实现依法依规运营,确保企业科学发展、健康发展。
6.在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探索内部租赁经营道路
由于企业内部承包经营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放在当下的大环境中,无论在实体法律适用上还是诉讼解决中都存在依据不足的现象。因此,国有企业可在内部承包经营的现有理论和实践基础上探索内部租赁经营。
内部租赁经营,顾名思义,即以租赁为基础的法律关系,以企业内部职工为承租人,然后根据实际需要添加经营方面的条款,可以实现与内部承包经营相同的目的。该种经营模式与内部承包经营相比,法律关系相对简单,有明确的法律及司法解释依据,在约定不全面时,可以通过法律规定厘清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产生争议后通过诉讼解决也不存在障碍,因此能够有效保护国有企业资产利益。
综上,为达到减亏、扭亏、盈利之目的,推进灵活有效的管理模式,在国有企业实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内部承包经营,应注重从合同签订、内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建设等方面防控法律风险,同时应积极探索其他经营模式。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八条: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关键词: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经营合同;效力
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经营合同是发包方将公司的经营权全部或部分发包给承包方,同时承包经营期间的经营风险也转移给承包方,以换取承包方交付的稳定承包金的合同。在1993年制定了《公司法》后,国有企业承包经营制度逐渐被现代企业制度所代替,然而民营公司的承包经营在近年来,呈现了遍地开花的局势,这就引起了对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相关问题的探讨。
笔者在阅读了从中国知网上检索到的45篇研究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的论文的基础上,发现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的效力之争在学术界尚无定论。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笔者利用北大法法意网的裁判文书库进行了梳理。笔者检索到的公司整体承包合同纠纷判决书有55份。通过对这些判决书的阅读,笔者发现在公司承包合同纠纷的实际处理中存在以下现象:①实务中股份公司的承包经营是及其稀少甚至没有,主要还是有限公司的承包经营。②在55份判决书中,没有一份判决书否认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的效力。有些是没有涉及效力认定问题,直接处理争议问题,也就等同于默认了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的效力;大部分尽管涉及到效力认定问题,但也只是草草一句“该承包经营合同系双方合意达成,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属有效”。
分析学术界对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的研究和实务界对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的处理可以看出:①理论界过于注重对合同效力的研究,忽视了现实中广泛存在的公司承包经营实例,忽视了联系实际对公司承包经营合同具体问题的研究。②实务界尽管基本上确认了有限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的效力,但缺乏说理,对理论界的研究缺乏回应,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基于以上对理论界和实务界在公司承包经营问题上的研究和处理的总结和评析,笔者对该问题作一番梳理,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鉴于实践中出现的基本上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承包经营问题,笔者将以有限责任公司为基点讨论。
关于有限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的效力问题,有三种意见:有效说认为,公司承包合同是合同双方意思自治的结果,应当受到保护。公司法关于治理结构和利润分配的规则并非强制性的,应当允许当事人根据合意对此改变;无效说认为,公司法关于治理结构和利润分配的规则是强行性规则,公司承包会破坏公司的分权治理结构,对承包费的约定也会破坏公司法确立的利润分配规则;折中说认为应当区分公司形式给予不同对待,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应当放松管制。
由理论界的争论看来,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经营合同效力认定的焦点在于公司法上强行性规范与非强制性规范分野的问题。但目前大部分人只是从公司法的发展理念和民商法的基本原则观念去分析,从具体规范的解释和实证上的考究方面去研究的人极少。因此笔者希望从这两个方面去探讨这个问题。只针对于有限责任公司,笔者就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规范的分析
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经营合同既属合同,判定其效力的法律依据自然是《合同法》和《公司法》规范。《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数种情形,理论界争论的关键在于(五)项,即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经营合同是否违反了公司法的强制性规范,根据《合同法解释(二)》第14条“合同法第52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由此,有限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的效力认定就看其是否违反了公司法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由此,两个问题需要作出判断:一是《公司法》中关于有限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利润分配的规范是强制性的还是非强制性的;二是若认为其为强制性规范,此两类规范是属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还是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公司法》第38条、47条、50条、54条分别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的职权范围进行了规定,这四条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司内部的分权制衡,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从文义解释上讲,该些条款没有“应当”“必须”等强制性词汇,也不好直接认定是任意性规范,因此该种解释方法无法判定其性质。从体系解释上看,《公司法》第38条规定:“股东会行使下列职权:……(十一)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第47条规定:“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十一)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第50条规定:“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公司章程对经理职权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38条和第47条对股东会职权、董事会职权的表述是“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而第50条对经理职权的表述是“公司章程对经理职权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由体系解释可知,对于经理的职权,公司章程能够变更《公司法》的规定范围,而对于《公司法》关于股东会、董事会的职权的规定,公司章程只能补充未规定的职权,不能变更已作出的规定。再者,从整部《公司法》来看,对于公司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替代的选择性或任意性规范,《公司法》都作了“例外除外”的说明,而在这几个条款所确立的公司治理结构上,并无其他选择。由此可知,立法的意图是要求公司建立该四个条款所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治理结构无疑。因此这种结构性规范应当是强制性规范。
那么这种强制性规范是效力性的还是管理性的呢?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在2007年5月30日的全国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对两个规范作了阐述:“管理性规范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未明确规定违反此类规范将导致合同无效的规范。此类规范旨在管理和处罚违反规定的行为,但并不否认该行为在民商法上的效力。效力性规定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明确规定违反该类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的规范,或者虽未明确规定违反之后将导致合同无效,但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范。此类规范不仅旨在处罚违反之行为,而且意在否定其在民商法上的效力。”我们以该观点来看公司法结构性规范的性质。首先,《公司法》并未明确规定违法其结构性规范的合同条款无效;其次,有限公司利益相關者仅限于股东、管理人员、承包人、债权人等范围,而且作为有限公司来讲,所涉及的人员范围是比较小的,即使承包合同对结构性规范进行了变更也基本不会牵涉到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据此,有限公司的结构性规范也仅仅是管理性规范,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经营合同即使违反了《公司法》的结构性规范也不会导致合同无效。
而关于有限责任公司利润分配的分配性规则,2005年《公司法》已经将其设置为任意性规范了,因此承包费条款也并不会违反《公司法》的哪条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二、实证的研究
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经营合同在实践中广泛存在,如果一概认为其违反了公司法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而否定其效力,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从笔者阅读的公司承包的65份判决来看,都认可了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經营合同的效力。在绍兴市中院审理的A置业有限公司与B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案件中,判决书对承包合同的效力认可作了如下解释:“三家股东以承包协议的方式发包合营公司并无不当。在承包协议中各方约定,杭州C公司有权决定合营公司的机构设置和人事任命。(下转第196页)
(上接第193页)该约定系各股东对合营公司治理方式的自主选择。该种情形虽非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管理之常态,但法律对此并无禁止性的规定,应当认定有效。我国《公司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上诉人承包经营合营公司时,对合营公司预期可得之利润应有合理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其与被上诉人之间关于由其实际经营合营公司、由被上诉人以承包款形式收取固定红利的约定,权利义务均衡。”其他判决书尽管缺乏说理,但相信也应当是与绍兴中院持相同或类似的理由从而认可了有限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的效力。
三、公司制度架构层面的分析
对于具体的承包合同来讲,承包人所获得的权力是不一样的,因此笼统的讲承包会突破公司法规范是不正确的。再者,承包并不意味着公司资本制度、财务会计制度、会议制度、解散清算制度的“破产”。这些规则还是要依照《公司法》的规定执行的。承包经营中承包人所获取的主要是有关经营的决策权和执行权,通常也仅仅是对股东会、董事会的权力作出暂时的部分限制,这些限制是双方合意的结果,并不涉及第三方利益,且也仅仅是公司制度的一小部分改变,并不会威胁到整个公司制度架构。而且股东和监事会对承包人仍会依据公司法对承包人享有监督权和诉权,权力制衡体系仍旧存在。
综合以上观点,无论是从规范分析的角度还是实证考究的角度,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的效力都不应轻易否定。再者,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部分条款的无效不影响其他条款的效力。即使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经营合同有某条款确实违反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也不应否定其他部分的效力。
参考文献:
[1]刘俊海:《新公司法框架下的公司承包经营问题研究》,载《当代法学》2008年3月第22卷第2期。
[2]张如海:《公司承包经营的法律效力与法之规制》,载《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3]李志强,马宁:《公司承包经营的相关法律问题探析》,载《行政与法》2011年11期。
[4]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5]王利明:《合同法新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
(独立承包项目)
发包方:(以下简称甲方)承包方:(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依据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经双方协商,确定项目经理该项目的承包方,为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承包内容及承包方式
1、项目,具体内容见甲方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书。甲方与业主签订的承包合同书是本合同执行的前提,其合同条款中的责任和义务乙方须全部承担并严格履行。
2、承包方式:自主经营。乙方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依法纳税、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3、管理费及交纳方式:乙方按照甲方与本项目的业主合同的工程结算值的 %向甲方缴纳管理费用(不含营业税及其附加,不含项目个人所得税)。其它一切开支有乙方承担。上交及税费按回款进度完成,但竣工验收前必须全部交清的,逾期不交,甲方按未交清的数额每月按规定分利息计取,同时暂停办理乙方承包本工程的有关经营业务活动的手续。
第二条工程风险保证金
业主与甲方约定交纳业主的风险保证金万元,由乙方承担并缴纳,业主退还保证金须返还到甲方帐户。工程竣工时退还乙方。
第三条 工程施工管理
1、质量管理:甲方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质量目标为同目标的,乙方除接受甲方与业主约定的经济处罚外,还须按结算值的%增加上交甲方质量违约金。
2、安全生产:杜绝重伤以上事故的发生。每发生重伤事故1人,除承担处理事故的所有费用外,按责任性质对乙方实行万元的处罚;每发生死亡事故1人,除承担事故的所有费用外,按责任性质对乙方实行万元的处罚。发生伤亡事故引起法律纠纷的,乙方除负责一切损失外,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乙方必须按国家的法规、标准、当地安全部门的管理规定搞好施工现场的防护和安全管理。如发生安全事故,一切责任由乙方承担。
3、工期:甲方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中约定项目开工时间为年月日,乙方必须保证该约定工期的实现。因乙方责任造成工期延误的,乙方承担甲方与业主合同中规定的违约金。
4、甲方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如发现存在有影响质量安全隐患的,乙方必须接受甲方作出整改要求和处罚。
5、经甲乙双方协商:
(1)确定(项目经理资质证号)为该工程项目经理。
(2)确定(岗位证书号)为该工程施工员;(岗位证书号)为该工程质检员。乙方确保上述技术人员具备与岗位相应的施工业绩和能力,并在本工程施工期间不得从事其他项目工作。甲方发现不符时有权解除合同。
6、乙方不得将本工程转包或肢解分包,否则甲方有权终止合同,没收乙方缴纳的风险保证金,并处以总造价%的罚款。
7、乙方根据业主合同的各项指标要求制定分解实施计划,并实施完成,承
包施工过程中必须协调处理好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及主管部门的关系,维护甲方企业形象信誉。施工中如发生不服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及主管部门的管理,造成恶劣影响,甲方对乙方给予---元处罚,直至终止乙方合同。
第四条 财务及资金管理
1、甲方与业主合同中约定的垫资施工部分,全部由乙方负责。项目所需日常流动资金由乙方自行解决。
2、各项税费由乙方承担并按时缴纳,营业税及附加由甲方在应支付乙方的工程进度款中代扣代缴。
3、工程进度款由乙方负责催收。业主支付工程款应先进甲方的银行账户,首先满足上交甲方的承包金和代缴各种税费(按收款额与合同总价的比例)及管理扣款,余下部分作为甲方支付给乙方的进度款。工程款的收取必须凭借甲方的收款收据,乙方不得未经甲方同意自行动用从业主方收取的款额。
4、乙方不得以甲方的名义在当地和社会上赊欠材料、资金等,不得拖欠本项目的人工工资,所收取的工程款不得挪作他用,乙方在社会上发生的任何债务甲方概不负责。乙方拖欠社会材料款及工人工资由乙方负责。甲方有权在认为必要时对乙方拖欠的工资、材料款用乙方工程款实施代理支付的强制经济措施。
5、业主为按合同付款所造成的损失,由乙方及时向业主索赔。业主严重违约时,乙方应及时停止施工,所造成的损失由乙方同业主协商解决。工程变更或业主另外追加的施工项目,乙方应及时办理经济手续,所存在的风险由乙方承担,但乙方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施工这些项目。
6、项目欠款(与业主结算后确定的欠款,包括保修金)由乙方负责收取。甲方配合出具收款收据,办理进账和支付手续。收款费用和不能收回欠款的坏帐损失由乙方负责。
7、本项目的质量保修金业主按总造价的%预留,如工程竣工验收时,工程存在重要质量问题,甲方应增加扣留保修金,合同保修期满经业主认可退还甲
方后,再支付乙方。
第五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发包方(甲方)
(1)对乙方的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施工进度、资金管理进行检查和监督,督促乙方按合同要求进行施工和管理。
(2)当乙方的质量、安全没有按国家规范和标准要求、施工进度和资金管理没有按合同进行时,甲方有权责令乙方改正并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有权要求终止合同。
2、承包方(乙方)
(1)在合同范围内,对本项目的施工管理和经营负全面责任,有权决定自己的组织机构和人事安排;有权依照规定招用和辞退职工;有权确定分配机制及工资标准。承担因乙方招用人员而造成的各种纠纷。
(2)履行合同中约定的各项条款,维护甲方的企业形象、信誉和利益。
(3)对施工质量、安全、工期负全面责任,保障甲方与业主合同条款中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4)依法缴纳各项税费。
(5)自觉接受甲方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合同条款,承担自身原因引起的一切违约责任。
(6)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办理施工中的技术、经济资料,并承担相关费用。必须交一套完整的工程技术,经济资料到甲方档案室存档。
(7)按合同实现资金计划,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所需要的资金。
(8)组织结构验收、竣工验收并承担相关费用。
(9)组织工程竣工结算并承担相关费用。
(10)承担本合同第四条规定乙方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第六条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1、乙方未按合同约定组建项目部的,经甲方书面通知改正,在书面通知发出后十五日内仍未改正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2、乙方将工程转包或主要工程项目分包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3、乙方现场施工质量、安全违反国家行业规范,或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经甲方书面通知整改而未整改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4、乙方施工的工期,剔除业主签证认可的工期延缓因素外,与施工进度计划推迟30天(包括此数)以上的,并严重影响与业主的合同工期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5、乙方不按合同约定交纳甲方管理费的,经甲方书面催收通知发出十五日内仍未交纳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6、乙方不按本项目资金管理的合同约定执行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7、由于不可抗力因素或业主原因使甲方与业主合同解除后,经甲、乙双方协一致后可以解除本合同。
8、乙方全部履行本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时,甲、乙双方可以终止本合同。
9、本合同签订后,甲、乙双方认为有必要补充或变更本合同的条款,以签订补充合同,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第七条违约责任
1、因甲方原因造成合同解除的,甲方应承担乙方的相应损失,引起法律责任的甲方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因乙方原因造成合同解除的,乙方应承担甲方的相应损失,在乙方交纳的风险保证金内扣除、风险金不足扣除的差额乙方以现金方式清偿。
3、当甲、乙方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约定,经双方协商不解除本合同的,违约方向对方支付合同值%的违约金。
第八条质量保修
甲乙双方必须遵守国家《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履行该工程的保修
责任和义务。乙方不履行保修义务或保修不及时的,甲方有权派人保修,保修费用由乙方承担并予以适当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甲方有权拒付工程尾款或保修金的剩余部分。
第九条合同争议的解决
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争议的,可以依照下列方式解决;
1、双方协商解决;
2、申请仲裁;
3、向法院提起诉讼。
4、第十条双方约定的其它事项;1、2、3、第十一条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第十二条双方签订的《工程承包意向协议书》为本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合同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一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发包人:承包方:
代表人:代表人:
合 同 书
合同编号:
发包方:儋州市公共汽车服务公司(以下简称甲方)承包方:(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儋州市公共交通事业的良性发展,为了加强公交线路的经营管理,规范公共市场,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交通部《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就单车公交线中承包经营的有关事项,签定公司内部单车公共交通线路承包经营合同(以下简称本合同),以资共同遵守。
一、承包经营的方式、线路、车辆、期限、缴费方式
一、甲方为经营者服务,乙方为经营者责任方。乙方提供大型普通客车长安牌SC6712CG3车型16座位,其车号为琼C26189、琼C26160、琼C26166、琼C26180、琼C26153、琼C26178、琼C26168、琼C26156、琼C26123、琼C26132、琼C26159、琼C26169、琼C26161、琼C26163、琼C26152、琼C26172、琼C26179、琼C26181、琼C26170、琼C26158客车20辆投入营运。由乙方自主经营核算,自负盈亏。
2、乙方必须服从甲方的统一线路经营,执行统一的服务规范,严格按照甲方规定的营运线路、时间、站点运行。
3、乙方的承包期,自2009年9月14日至2027年9月14日止,管理费为每日人民币壹仟元整(¥1000.00元);乙方的税费由乙方交纳。
4、乙方在合同期内,根据单车营运的需要,可以聘用驾驶员、乘 1
务员,驾驶员持有效证件及上岗资格证,经甲方备案、聘用人员必须和甲方签定劳务合同,参加工伤劳动保险,费用自付,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5、公交线路名称:1路线:四中至民族中学,途经人民路至解放中路至中兴大道至文化北路至园地路至军屯车站至第四中学;3路线:军屯车站至兰洋路口,军屯车站至园地路至东坡路至解放中路至人民路至建设路至东风路至人民中路至兰洋路口。
二、营运规定
1、乙方车辆必须是各项手续齐全、有效,车辆等级技术状况良好。按照国家及甲方规定保险险种费用由乙方负责,并定期在汽车修理厂进行二级维护和及时参加车辆检验,方可投入营运。
2、遇到特殊任务(救灾、抢险、政府安排的临时紧急疏散等)时,甲方有权临时调用乙方车辆,乙方必须服从甲方的调派。(其费用由政府依照有关规定给予乙方适当的补偿);公交车属社会公益性事业,需服从社会的监督。乙方必须承担政府及有关部门相应的公益性服务。
3、乙方在经营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支持和配合甲方进行经营管理、合法经营、安全营运、保证按时、准点和车辆密度,树立良好的公交城市窗口行业形象,自觉维护文明城市形象优质服务,并独立承当法律责任和民事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公交车辆管理规定》附后。
三、安全责任
1、对非法干预、刁难、阻碍乙方合法经营活动者应交由相关的制约管理部门处理。
2、乙方在履行合同期间,如车辆在营运中发生交通事故,应由乙方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及一切经济赔偿。
四、甲方的义务
1、甲方必须提供合法有效的公交营运线路(规定设置停靠站点)。
2、甲方必须定期组织驾、乘人员进行业务和安全教育学习。
3、甲方必须建立和完善车辆的各种机务台帐,提供车辆检验场所。
4、对乙方发生的行车安全事故,甲方应积极协调和配合处理,处理事故所发生的费用由乙方承担。
5、甲方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国家及地方对公交事业的优惠政策,协调各有关部门为乙方营造有利的经营环境。
6、甲、乙双方协商认可后,在同等条件下乙方有优先权,如协商不成本合同自动终止。
五、违约处罚
1、甲方把现有的线路行驶使用权承包给乙方八年,如违约按国家标准双倍赔偿所有经济损失。
2、乙方每月25号上缴管理费,如不上缴每日按1%拿迟纳金。最高按新交通法实施。
3、在运营期间乙方要服从甲方管理,如不服从管理罚款,一次50元。
六、附则
1、在本合同履行期间内,因乙方的过错造成他人生命财产损失的,如甲方为此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后,甲方有权向乙方追偿。
2、乙方承包期满、所有旧车车产权归乙方所有。
3、乙方车辆捡车二保保险停车费由乙方承担,那大城区以批复一路、三路线路滚动式路串线发车,油补按政府规定归经营者乙方所有,国家老年优待证等各种补助金按车辆归乙方。
4、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双方应协商解决。如遇国家政策性调整,造成营运成本提高,各税、费等,本合同可另行协商调整,协商不成可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5、本合同期满后,若乙方在经营过程中遵章守法,无违约行为,乙方提出申请,在同等条件下,甲方优先与乙方续签合同。
6、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后签订补充合同,补充合同与本合同一并执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7、本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乙方:
甲、乙双方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市政府对企业更新高档出租车优惠延长年限的政策,结合本企业实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协商一致,订立本企业全额承包经营合同。原签订合同作废,新合同生效。
第一条 经营原则
1.本企业出租汽车的经营权证和相关证照为甲方所有,在承包期内牌证及经营权证属乙方使用;
2.出租汽车的车辆数、更新数及一切附属的营运设施等费用由乙方出资;
3.合同期内乙方接受甲方的领导和管理、甲方做到乙方正常营运。
第二条 经营车辆
车型:车辆牌号:
发动机号;车架号:
乙方车辆应符合国家和市政府营运标准、营运设施齐全、经营证照齐全、有效,合同期内如车辆状况及证照发生变化,以变化后的为准。
第三条 经营期限
按国家和市政府政策规定:权证有偿使用和延长使用年限为年月;从年月日至年月日止,合同到期后,按国家法律、法规、市政府、企业的规定及乙方的诚信,乙方享有同等条件下优先的权利。
第四条 经营保证金
乙方在签订合同时,根据政府规定三局精神,应向甲方一次性缴纳履约保证金_________ 元(该保证金作为乙方全面履行本合同的担保)保证金不计利息,合同期满,办妥手续后,由甲方一次性退还保证金。上述乙方应交给甲方的保证金企业考虑到乙方目前由于更新高档出租车,企业暂缓收取。(具体交费时间?)
第五条 车辆更新
1.车辆按国家、市政府有关出租车营运报废标准更新;
2.甲方负责办理更新手续和集体报废车辆,向乙方收取更新手续费_____元整;
3.更冷气车辆及购置税及附属设施等费用由乙方出资;
4.报废车辆按残值归乙方所有。
第六条
1.国家规定养路规费税等目前不变,每辆车每月计__________元,付班按三局文件规定收取管理费,上述各项费用每月企业向乙方收取上交有关管理部门,以上各项费用如国家政府、行业对出租车调整征收费用,企业将对乙方按实际费用情况进行调整。
2.付班驾驶员由乙方自行聘用,付班司机的工资、资金、养老保险,事故后相应承担的工资及各项相应的费用,社会医疗保险等劳保福利待遇,由乙方与相关人员、付班司机自行协商确定、承担、但不得与法律、法规有抵触。
3.乙方包括乙方聘用的付班驾驶员在运营中发生交通事故及其它的经济损失、全部由乙方承担,甲方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
4.经营成本费用:包括燃料、修理、审验、扦测、办证、新工人、更新或改造设施及部件等、事故赔偿费用(除保险公司理赔外)的工资医疗、劳保、福利等支出全部由乙方承担。
5.车辆保险必须由企业统一投保。其中第三者责任保险为了考虑到企业与承包者的后顾之忧和利益,第三者保险必须万元以上;
第七条 甲方的权力和义务
1.负责出租汽车的营运、治安管理,对乙方进行安全行车、交通和行业规范服务、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扦查、督促。维护乙方的合法权益、遵章守法、规范、文明服务;
2.负责乙方的文明教育、对有助人为乐、拾金不昧、救死扶伤和见义勇为、好人好事、为企业作出贡献的企业给予表扬、表彰、奖励;
3.甲方有权根据国家市政府、行业、治安分局的法律、法规、政策监督乙方的经营活动,并是行各项不定期的扦查,可以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市汽车出租公司出租汽车营运管理规定》、《市客运出租汽车治安管理办法》对乙方违章行为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按经营管理服务质量目标责任状、责任书执行。
4.甲方必须保证乙方的合法经营自主权,并负责为乙方办理各票据,符合规定、要求的服务资格证、协助乙方进行车辆和驾驶员的审验工作和乙方的行车事故处理。
5.审查办理乙方聘用的付班司机上岗服务手续,并向乙方付班司机收取一定的安全服务风险保证金和乙方共同负责付班司机的各项管理工作。
6.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行业、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政策,全面履行本合同规定、不得无故解除合同、收回车辆,否则负违约责任。
第八条 乙方的权力和义务
1.负责承包经营的出租车的营运活动,享有国家和本合同规定的经营自主权、自组业务、自负盈亏。
2.乙方按规定合同规定每月日按月足额向甲方缴纳当月养路规费、税金、个人所得税及代征税、意外人员伤害险、管理费等费用,逾期不交按每天承担滞纳金,逾期 天不交将视为违约处理。甲方有权收回牌证、营运证、行驶证等证件,并解除合同,造成的一切经济抽失由乙方自负。
3.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和(出租汽车驾驶员治安条例)遵守职业道德,做到经营规范、车容车貌整洁、仪容仪表端庄,语言、举止文明、安全、文明、按规行车、服从管理、确保通讯联络畅通无阻。
4.乙方应本人到甲方住地办理各种相关手续,积极配合甲方办理手续,未依法按规定办理甲方出租汽车上岗服务相关证件手续,不得聘用个人从事营运,否则所造成的一切经济等后果由合同乙方负合部责任。未经甲方同意认可不得将出租车作抵押、变卖。
5.付班司机由乙方招聘,乙方为付班司机的保证人,为其承担保证责任,乙方根据企业行为原则不聘用市处驾驶员。
6.乙方的出租汽车由乙方的原因停运,乙方不得以任何停运理由拒付各项规定之费用。否则作违约处理。
7.乙方在合同期内原则不得变更主体、不得转让和转包,如确有实际情况,经企业领导协商同意后,具体依据补充协议规定办理。
8.乙方及付班驾驶员不享受本企业的一切劳保、福利等待遇,工资、养老金、社会医疗费用均由乙方及其自己缴纳。
第九条
报废车辆和证照应在规定的报废时间内移交给甲方,报废车辆更新,乙方需符合国家车辆的规定标准、安排时间上交牌证、报废更新、国家允许旧车转让,甲方同意乙方转让。
第十条 违约责任
甲方:
1.甲方无故不办各类手续;
2.由于甲方的原因造成乙方无法正常营运;
3.甲方违反其它本合同规定。
乙方:
1.乙方擅自转包、转让;
2.未经许可及期限违规、违章及中途退出等;
3.违反本合同其它条款。
发生上述情况之一,由违约方承担违约金元-元,并责令违约方月内纠正。
第十一条 其它约定事项
1.本合同如发生与国家、政府、行业规定有抵触的,以规定为准;
2.甲、乙双方若发生合同纠纷、双方约定由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依法裁定;
3.甲、乙双方合同不尽之处,由甲方补充合同为准,按补充合同办理;
4.本合同经甲、乙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并经过公证后起法律效力。
合同一式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有关部门份。
甲方:(盖章)乙方:(签字)
手印:
身份证号码:
代表签名:家庭、身份证住所
一、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法律性质的评价分析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法律性质主要有两种观点,即行政合同说和民事合同说。
(一)行政合同说
由于承包土地为村集体所有,法律又授权村委会为发包方,并以国家管理为目的,所以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认定为行政合同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通过签订行政合同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农民,还同时获得了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因此随着土地承包合同相关制度的建立,行政合同管理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二)民事合同说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主体双方地位平等,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固定了主体双方彼此之间基于承包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其主要功能并非为实现国家的行政管理目标,所以从合同签订的程序和原则以及不履行合同的法律后果来看,都应该算是一种民事合同。
(三)新型合同应区别分类
作为一种新型合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不能归入合同法中的任何一类,所以应该直接立法进行规制,与此同时,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也应当区别分析,集体与村民签订的责任制土地承包合同属于行政合同,集体与村民双方经过协商、个人有选择权和自主经营权的,以及集体与非内部成员之间签订的合同,应属于民事合同。
(四)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行政性
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其行政性逐渐弱化,民事性越发突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草案)的说明》中指出:“对家庭承包的土地实行物权保护,对其他形式承包的土地实行债权保护。”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土地承包权属于民事权利。但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除了民事权利、义务外,发包方还享有一定的行政性权力,承包方也应承担相应行政性义务。
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法律性质定位
在合同的主体、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权利的救济方式等方面,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一)合同缺少行政主体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发包方一般是农村集体。根据我国《宪法》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集体不属于我国的一级行政机关。而行政合同的签订双方必须包括行政主体,但在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均非行政主体,因此不符合行政合同关于主体资格的规定。
(二)行政主体当尊重民事权利
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殊性,目前法律上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认定与其内容不相吻合,甚至产生了“债权说”和“物权说”两种不同结论,但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民事权利。所以对于行政合同中的行政主体来说,为了保证行政的民主化和效益性,它应当遵守普通合同的规则。
(三)法律定位的错位
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设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民事权利,但因为发包方是集体,所以还是具有一定行政性,承包方也承担一定的行政性义务,这是法律在定位上的一种错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也不符合行政合同的规范意旨。
目前相关法律已明确将承包合同纠纷、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承包经营权继承纠纷界定为民事纠纷。因此,从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救济方式来看,其亦应当定位为民事合同,而不是行政合同。
三、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法律性质的立法完善
(一)应完善立法消除歧义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应当使农村集体成为名副其实的民事主体。发包方的农村集体的主体地位问题往往会造成人们的误解,我国的《宪法》、《民法通则》和《土地管理法》中都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归属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情况比较繁杂,加之随着时代变化,各法律中有关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规定并不完全吻合。所以应该以法律语言清楚、准确地传达立法意志,消除歧义。
(二)严格区分私法规范和公法规范
在我国农村社会,一般由村民委员会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但村民委员会的行政功能往往左右了土地所有权的民事属性,所以应该将土地所有权管理的公私关系严格区分开来。
(三)将行政事务还给政府
村民委员会应该成为民事主体代表人,这样更有利于集体与村民关系的巩固,可以减轻行政负担。还应该取消合同范本,避免其中含有行政机关行政性法律关系的干扰,恢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民事合同属性,发挥其自有功能。
(四)科学认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在我国农村社会,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行政性与民事性的混淆和纠缠造成了诸多不良后果,所以要尽快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中的各种法律关系理清,在立法上严格区分其中的行政法规范和民法规范,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法律性质,曾存在过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两方面的争议,在具体实践中造成了诸多的弊端。根据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主体、当事人之间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应属于民事合同。
关键词:合同生效设立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影响与规制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4—0109—02
《物权法》第9条规定,不动产设立,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然而,《物权法》第127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自承包合同生效时发生效力。那么,与登记设立相比,合同生效设立制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究竟具有何种影响,实有研究之必要。
一、合同生效设立制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
1.合同生效设立制度对内部流转的影响。土地承包经营权内部流转是发生在同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乡土社会里,基于“熟人社会”的语境,交易双方对于每块土地四至的状况都了然于胸,加之乡土社会特有的居住方式决定了内部信息的高度流通性和共享性[1],乡土社会成员对于彼此承包地的权属状况也都知根知底。即使有少数常年举家外出的务工人员对其不甚了解,也能很轻易地通过原本建立的人情网络了解到意欲交易的家庭承包地的权属状况,其搜集信息成本极低。故而采取合同生效设立模式,其交易双方不仅无需承担信息公布成本,而且搜寻成本极低[2]。可见,当发生承包地”内部流转”时,基于“熟人社会”适用语境,合同生效设立的交易成本较低。根据法律经济学原理,农业生产技术既定的条件,可以假定农业生产产出一定,交易成本的降低,可以增加合作剩余,而合作剩余的增加可以使当事人具有了更多的讨价还价的空间,从而加大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成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合同生效设立制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内部流转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合同生效设立制度对外部流转的影响。土地承包经营权外部流转,是指出让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给集体经济组织外部的自然人或经济组织进行农业生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由于潜在的受让人为集体经济组织外部的人,自然也就不具备乡土社会内部成员所具备的“地方性知识”。因此,与潜在的出让方相比,潜在的受让方在交易标的物的权属状况的了解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加之,如果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采取合同生效设立制度,潜在的受让方又缺乏通过查阅登记薄了解标的物权属状况的渠道。为了确保流转安全,避免自己的权益受到不测的损害,潜在的受让人只能亲自调查真正权利人,以确定标的物权属状况。如此一来,土地承包经营权外部流转的交易成本十分高昂。由此可见,与登记设立制度相比,合同生效设立制度致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交易成本增加。根据法律经济学原理,交易成本的增加,致使合作剩余减少,也就使得当事人之间讨价还价的空间减少,从而降低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功的概率。由此可见,合同生效制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外部流转具有阻碍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设立制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影响是两方面,即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内部流转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外部流转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只不过是,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内部流转的比例相比,土地承包经营权外部流转的比例较低。如前所述,根据江苏省的实地调查,土地承包经营权内部流转高达81.94%,而土地承包经营权外部流转只有18.06%。举重以明轻。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江苏省,土地承包经营权外部流转比例尚且如此之低。那么,在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省份,土地承包经营权外部流转的比例可想而知。何况,根据我们十省的深度访谈得知,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外部流转中,为数不少的受让人也是通过乡土社会内部的“关系人”的“穿针引线”而达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协议的。他们完全可以利用内部“关系人”的“地方性知识”了解标的物的权属状况,不必自己调查标的物的权属状况而致使交易成本的增加。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合同生效设立制度阻碍土地承包经营权外部流转的负面影响。权衡利弊得失可知,就总体而言,合同生效设立制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具有促进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合同生效设立制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促进作用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外部流转比例呈负相关性,即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外部流转比例的逐渐提高,合同生效设立制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促进作用会逐渐较小。甚至,当土地承包经营权外部流转达到一定高的比例时,合同生效设立制度不但不会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反而会阻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二、合同生效设立制度与现行登记制度之间的关系与互动
1.现行登记制度的法律属性。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3条及《物权法》第127条第2款都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制度。关于此种登记制度的法律性质,现行法律条文并无现成答案,学者之间也存在分歧。有的学者认为,由于《物权法》第129条规定,互换、转让的变更登记是对抗要件,故《物权法》第127条第2款所规定的登记应定性为民事物权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应解释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的对抗要件,即土地承包经营权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的第三人[3]。另有学者认为,此种登记应定性为行政登记,而非民事物权登记。其主要理由为:其一,此种登记应为政府的单方义务,并不以承包方申请为前提条件。而民事物权登记是以当事人申请为前提条件的,若当事人不予申请,政府并无登记之义务。其二,此种登记主要是政府为了掌握我国农用土地的地域分布和利用状况而进行的一项土地行政管理工作,故具有行政管理目的。而民事物权登记主要是起到公示物权的权属状况、促进交易的作用,故具有民事目的[4]。
可以说,上述两种观点均有一定的道理。相比较而言,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更具有说服力,也比较符合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的本来面目。除了持第二种观点的学者所提出的几点理由外,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不能认定为民事登记的另一个理由为:如果将《物权法》第127条第2款所规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认定为民事登记制度并解释为设立的对抗要件,那么,将无法理解和定位《物权法》第127条第1款所规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同生效设立制度。因此,现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应定性为行政登记,而非民事物权登记。
2.合同生效设立制度与现行登记制度之间的关系。如前所述,现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应定性为行政登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不具有民事功能。如同民事性质的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具有行政方面的功能一样[3],行政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也具有民事方面的功能。有的学者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及其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发放在具有行政管理功能的同时,也附带具有了证明承包方享有用益物权的民事功能[4]。对此,笔者深表赞同。因此,就民事功能层面而言,合同生效设立制度与现行登记制度之间的关系应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同生效设立制度具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权功能,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制度应具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证权功能,两者相辅相成。
3.合同生效设立制度与现行登记制度之间的互动。由于合同具有相对性,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一般难以了解合同的具体内容。农地承包合同作为合同的一种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同生效设立制度本身具有天然的不足,即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外部流转中,具有公示功能不足之缺陷。虽然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具有民事证权功能,但对于其是否一定具有民事方面的公信力,现行法律并无明确规定。笔者认为,为了弥补合同生效设立制度这一缺陷,在保持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行政功能的同时,可以对其作如下适当的民法改造:(1)赋予登记薄记载的内容以登记推定力;(2)赋予善意取得人享有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权利。如此一来,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就具有了更强的公示力,能更好地发挥其证明功能,弥补合同生效设立制度公示功能不足的缺陷,实现合同生效设立制度与登记制度之间的互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外部流转的顺利进行。另外,我们在十省的实地调研中发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外部流转多为规模流转。出于降低交易成本的考虑,受让方一般不愿与承包户进行“一对一”的直接谈判,大多通过乡村基层政权的中介作用与农户进行谈判,甚至还存在不少由乡村基层政权“越俎代庖”与受让方谈判的情况,这也为受让方利用基层干部的“地方性知识”及查阅登记薄了解标的物的权属状况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发挥其公信力具有了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10.
[2]郭继.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模式的立法选择——以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交叉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3]申卫星.从《物权法》看物权登记制度[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3).
【企业内部承包经营合同】推荐阅读:
关于企业承包经营合同11-01
施工班组内部承包合同(钢筋工)07-09
建筑工程内部承包合同的效力10-17
土石方工程内部承包合同协议书06-26
企业内部激励10-06
企业内部立项报告06-24
企业内部自查报告10-30
企业内部融资是指05-28
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06-20
企业内部刊物模板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