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幸福与心理健康

2023-0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人生幸福与心理健康

心理—道德教育服务人生幸福

[摘要]心理-道德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一种形态,其宗旨或目标是:“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促进人格和谐,服务人生幸福”。服务人生幸福是心理一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心理教育者应提高教育自觉,清晰地理解心理一道德教育理念,以及心理一道德教育如何服务于人生幸福。

[关键词]心理-道德教育;心育宗旨;人生幸福;心育文化

1987年,我参加修订《德育原理》教材,初步阐述了“德育与心育”关系。该教材于1989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0年我的硕士生连思源的学位论文选题是《心育与德育》(打印稿)。1999年我主编初中和小学生读本“心理与道德教育”共6册,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后我和同行朋友也分别出版了有关论著,主要的2004年沈贵鹏教授《五种心理教育模式》中论述了心理一道德教育模式,《新华文摘》2004年第20期转载。2006年崔景贵博士后研究成果《心理教育范式论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其中第六章“融合型”心理教育“以心理一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为范例,探讨了心理一道德教育校本课程问题。2006年我主编“心理教育·道德教育丛书”,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2008年刘晓明博士后研究成果《视域融合》专门论述德育、心育融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第1期、第6期分别以“心理一道德教育”专栏形式刊发系列论文。2011年吉林市教科所启动吉林省“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心理一道德教育实践模式研究”。本文拟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心理一道德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心理一道德教育的实践依据与理论依据

为了提高教育自觉,我反思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重新认识心理一道德教育的实践依据和理论依据。

1.教育实践中心育与德育的融合。在观察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在心理课或其他心理教育活动中,老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自然地融入了德育的内容;在道德课或其他道德教育活动中,也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自然地融入了心育的内容。这个现象表明,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有着内在联系,二者相互渗透,以致融为一体。这样的教育既非单纯的心理教育,也非单纯的道德教育,自觉不自觉地存在着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心育德,以德育心,即心育与德育融为一体的教育形态。这一教育事实表明,心育与德育有机融合,生成了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即心理一道德教育。

2.对心理与道德关系的理论认识。从理论上说,心理与道德的关系决定了心理品质与道德品质的关系。心理是道德品质的心理基础,道德心理是心理的一个方面。无论心理品质还是道德品质,都有其共同之处:(1)都是以客观现实为源泉;(2)都是以人脑为产生的器官;(3)都是以实践活动为产生的基础;(4)都是属于人的精神范畴。心理品质与道德品质的这些共性也就决定了心育与德育都有其共性,都属于人的精神教育。心育与德育,都可能有着内在联系和相互渗透的。这样的教育就是心理一道德教育。

3.教育与心理的关系理论。一切教育都应遵循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一切教育都是对心理的教育与影响。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人的心理一生理现象的领域内进行的。加里宁认为“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行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道德教育是对德性心理施加影响,表明道德教育也就是对德性心理施加教育影响,这也就是一种心理教育。这就是在德育过程中实施了心理一道德教育。

4.教育构成的理论。完整的人的生命体结构决定了教育构成。早在上世纪初,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1906年论教育宗旨时,就把培养“完全之人物”的“完全之教育”分为体育与心育两部分;其中心育包括智育、德育、美育。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施中,心理与道德,从而心育与德育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这就是心育与德育有机融合的教育,即心理一道德教育。

5.人的学习与修养。从人心理的与道德的学习与修养角度说,也有类似的道德品质与心理品质同时学习与交叉学习的情况,即进行道德品质的学习与修养时,往往同时进行了心理品质的学习与修养;进行心理品质的学习与修养,往往也同时实现了道德品质的学习与修养。这一学习活动的事实就是心理一道德的学习与修养。

二、从心育与各育的关系理解心理一道德教育

以上从实践与理论两方面反思了心理一道德教育的根据,以下对王国维的教育思想做一些更具体的说明,认识心育与其他各育关系,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清晰地理解心育与德育的关系。

早在20世纪初,王国维就指出教育的宗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完全之人物”有赖“完全之教育”培养。“完全之教育”分“体育”与“心育”两部分。“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依此,“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

在王国维的“完全之教育”中提出体育与心育,依据身体与心理是“完全之人物”整体生命的两个方面。身体的与心理的相互关系决定着体育与心育的相互关系。如加里宁所说,教育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施行确定的、有目的的感化作用,在受教育者的身心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如培养一定的世界观、道德和人类公共生活规范,造就一定的性格和意志,习惯和兴趣,发展一定体质等等”这一论断也表明,人的生理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是人的机体活动的心理基础;因此对心理施加影响,也能“发展一定的体质”。

在王国维的教育结构中,体育与心育并列;心育包括智育、德育、美育。可见这些是不同层次的概念。因此,通常很多情况下,把心育与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并列称“五育”是不合乎逻辑的。此外,有的德育工作文件规定德育任务内容时也列入了心育内容,有人据此认定德育包括心育,这就混淆了理论与文件的关系,或者说混淆了学理与工作部署的关系。

心育与德育比,心育外延更大;我们智育、德育、美育都包括在心育之中。这表明心育与智育、德育、美育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关系。如上所述,心理是人的各种素质的心理基础,是主体与外界联系的中介。我们实施智育,是从知的方面作用于心理的一个部分,即作用于知性心理部分。我们实施德育,是从德的方面作用于心理的一个部分,即作用于德性心理部分。我们实施美育,是从审美方面作用于心理的一个部分,即作用于美感心理部分。当然,这仅是心育与各育关系的一个方面。无论实施智、德、美任一种教育,都会直接作用于心理的某个部分或某个区域;当然心理的各个部分或各个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心育与各育,除整体与部分关系外,还存在有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一般指心理的整体属性,特殊则是心理的部分属性,如心理的知性(认知属性)、德性(道德属性)、美感(审美属性)。心理教育是有确定目的地提高心理机能、培育某种心理品质而直接作用于心理的相应区域的活动。

在人的素质整体中,德性素质处于核心位置,对素质发展有导向与动力作用;在教育整体中强调道德教育;因此我们更多地关注心育与德育的融合,提出心理一道德教育。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关心智育、美育。以美育而言,新世纪初我主编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过程中,注意德育与心育结合的同时,贯串着美育,在教材内容与形式方面都力求审美化。“教材审美化,是这次编撰《思想品德》教材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基于德育美学观,教材应是美的存在方式’,‘美的教材是我们的追求’”。2004年我提交心育年会的论文,题目就是《“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心理一道德教育及其审美化》。

心育与体育是并列的,心育与体育也应当、也能够有机结合。我很欣赏参与我的心育课题研究(江苏省哲社规划课题“中小学心理一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教育部规划课题“学校心理教育原理与实施研究”)的试点学校——南京市第五中学的做法。五中在各科教学中都融入了心育,在体育教学中也融入了心育。他们提出了“整体融合”的心理教育,并且也承担了江苏省十五规划课题中学“整合型心理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任务。五中教研处还编印了省十五教育规划课题成果专辑“中学整合型心理教育课程建设探索”(2002、2004打印本)我曾写过一短文,认为“体育具有身体文化、身体教育、身体锻炼等不同层面……身体教育不但为发展身体素质、强健体魄所必须,也是使心理健康、意志坚强、精神愉悦所必需的”。此外,四川省华阳中学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了“育体育人、育体育心、强体健心”的学校体育文化。这些都表明心育与体育密切相关。

基于人的德性素质在整体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地位和功能,我们更多地关注心育与德育关系,通过对教育实践和理论学习,提炼出“心理一道德教育”概念,提高了教育自觉,使心育与德育融为一体的心理一道德教育从自发走向自觉。

三、心理-道德教育终极目标是为人生幸福服务

1.心理-道德教育者应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每个教育者都应是自觉教育者。自觉教育者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心理-道德教育目标是“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促进人格和谐,服务人生幸福”,表明心理-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人生幸福服务;人生幸福应是人的终生幸福。

这样的认识与哈佛大学泰勒·本一沙哈尔教授的论断是一致的。沙哈尔说:“我认为,生命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幸福,应该高于其他所有目标的总目标”。2002年开始,沙哈尔教授第一次给哈佛大学开设关于幸福心理学课程。我国著名作家和心理咨询师毕淑敏说:“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是争取幸福的一生,都应该是让自己的幸福最大化的一生。心理学把人生幸福,当成最高的研究目标”。

每个人都有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个人生活可分为物质生活和心理生活。人不仅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更生活在自己的心理世界中。人的幸福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幸福,更是心理世界的,或精神世界的幸福。其实享受物质生活幸福也是在心理世界中的感受。所以,幸福是人主观世界的心理感受,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如毕淑敏所说:“幸福并不是单纯的生理反应,而是一种快乐和意义的结合体。”“意义就是指你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你知道方向,你有你的理想,你知道所有的步骤都是在向那个方向前进。”国外有学者认为幸福有三种成分:意义、快乐与投入。我们的心理一道德教育就是要帮助人们获得人生幸福。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是,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49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发展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系统工程,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理想。实现人民幸福的目标是全党、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事业。我们心理一道德教育服务人生幸福的目标与我们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心理一道德教育依据自身的性质特点,做好心育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育心、育德功能,促进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特别是精神发展、精神境界的提升;精神境界提升了,幸福程度也就提升了。这是每个心理一道德教育者应有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自觉。

2.心理教育者是人的精神关怀者

心理一道德教育者根本的教育自觉,是关怀人的精神生命,做一名自觉的精神关怀者,关怀他人的、也关怀自己的精神生活和精神发展。

人学理论认为,人是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统一体,对人的关怀,根本上是对人的精神关怀;人生幸福根本上是精神幸福。

教育哲学认为,心理一道德教育本质上是精神教育,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文化一心理活动。关怀人的精神生命,就是关怀人的生活幸福;这就是心理一道德教育的本义!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促进人的精神发展,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精神境界不同,幸福程度不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生幸福感是心理教育者的天职。

当下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状况,亟需改善,亟需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关怀其学习与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现实的迫切任务!人生幸福是人整个一生的幸福,“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为了明天的幸福必须牺牲今天的幸福”等偏见以及种种教育病症剥夺了中小学生时期的人生幸福。作为精神关怀者的迫切任务,就是根据心理一道德教育的特点,在可能范围内,帮助受教育者获得精神生活幸福。

3.发挥生命潜能,成就幸福人生

心理一道德教育优化心理机能,提高精神品质,形成和谐人格,最终是为了成就幸福人生。心理一道德教育帮助人优化心理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心理潜能。“根据美国人机能研究室的报告,人具有15种不同的自然天赋”。人的生命潜能无限,幸福没有终点。心理-道德教育帮助人不断地向着理想的目标接近,做最好的自己,享受自我实现的快乐和幸福。心理-道德教育提高了人的精神品质,也就是提高了精神境界,提高了幸福程度。心理一道德教育促进整体人格和谐发展,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即促进人的体与智、德、美各方面潜能都得到发挥,各方面素养有机构成了健康和谐的人格,促进了人生幸福。人的心理机能优化,生命潜能充分发挥;精神生活丰富,精神健康发展;整体人格素质与各项心身素质,以及各项心身素质之间,都彼此联系、和谐发展。这一切形成了幸福人生整体结构。

4.建设校园幸福文化

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略有区别。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与企业文化、军营文化等相对应。校园文化是具体学校的特色学校文化。很高兴地获知唐山市专门成立了“幸福教育研究会”;唐山市四十九中开展了“学校幸福文化建设”的研究,这一课题由东北师范大学刘晓明教授指导。我感到很幸运,这次到唐山来参加全国第十届心理一道德教育高层论坛,可以直接学习唐山的幸福文化。校园幸福文化是整个幸福文化的一个部分。校园幸福文化具有陶冶德性功能、育美功能、益智功能、健体功能;直接、间接地促进人生幸福。

心育文化建设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2012年11月8日,我给四川宜宾市三中的心育老师梁岗的邮件提到,“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以为心育文化应是其重要内容。”建设幸福校园文化,应包括心育文化建设,包括心理一道德教育建设。通过幸福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心育文化建设,把学校办成师生快乐的精神家园。校园文化建设,有广泛的内容,包括办学思想、物质环境建设、校训与校风建设、课程建设、社团组织建设、课外教育活动、各种规章制度等。心育文化建设是整体的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除上述各项内容外,还应包括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心育文化建设。心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是一致的,是育心育人,促进人生幸福;心育文化与整个校园文化应是和谐一致、相互促进的。

校园文化的内容很丰富,就我看过的学校做一些简单介绍:如江苏省江阴的华士实验小学。华士的校风是师生“同心同行同乐”;与此相关的教风是“师生结伴成长”,学风是“我们欢笑,我们创造”。这就是幸福校园文化。各种校园节庆文化让师生在欢乐中成长。无锡市荣巷中心小学最典型,学生和老师共同确定了一年12个校节:音乐节、废品艺术节、节水节、少儿科技节、篮球节、护鸟节、友谊节、童话节、小鬼当家节、书香节、野外求生节、风筝节。我参加过该校个别的校节活动。我了解到该校形成了特有的极具时代精神、富含生态伦理、促进现代人快乐成长的校园节庆文化系列。学校还制作了“七彩节日”的年历,设计美观,是师生最喜爱的年历,也是师生享受学习的年历。我们要探寻中国自己的心育之道;学校心育文化建设也考虑本土化特点。我们的心育专委会曾在淮安举行过年会,我们参观了一个专科学校的心育活动场所。该场所占了一座楼整个一层的面积,我非常赞赏心理活动室对师生开放,但我更赞赏的是他们也对农民开放,我们国家大多是农民啊!我们的心理教育是发展性心理教育。为了适合发展性心理教育和国人的文化心理现状,学校心理咨询不一定都要挂上“心理咨询室”的牌子。有的学校咨询室挂的牌子是“阳光小屋”,有的借自己学校某特级教师名字,挂上“某某老师谈心室”的牌子。有的学校心理教育活动场所称“快乐心灵家园”。南京市卫岗小学建了一个“快乐小屋”,既有心理咨询,又有各类心理游戏活动。为了不让学生误以为到快乐小屋求询就是心理有毛病,学校一开始就专门找了同学们公认的好的学生干部到快乐小屋里去做客谈心。南京市龙江小学从2009年开始,坚持“乐活”校园文化建设,孩子们、老师们在乐活校园里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师生们在共同建设“乐活”校园文化中充分发挥了创造性,例如:成立了“乐活族联盟”;创作了人见人爱的卡通形象“乐活小精灵”(学校吉祥物);创作了“乐活”校标;制定了便于操作的“乐活宣言”;以“乐活”精神建设班级文化;提出“快乐生活每一天,快乐生活每一个”的口号;倡导“乐活课堂”,“让课堂乐起来,让思维活起来”;创办了“乐活教育”的刊物《乐活文苑》、《乐活教育研究》等;举办各种“乐活龙江节日”:“乐活”龙江游戏节、“乐活”生态节、“乐活”体育节、“乐活”读书节等;师生共建了“乐活校园环境”,以景点四为例,有春华园、夏韵园、秋实园、冬沁园。这是多么阳光的校园!多么智慧的创造!多么快乐的学园!多么幸福的家园!

人生幸福应是从幼年到老年整个一生的幸福。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都能做到。从学校教育说,我们应关注儿童青少年学生的幸福。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应当为人的一生幸福奠定基础。当然学生阶段幸福不一定保证一生都幸福,但却是人生重要阶段,应当让孩子们享受学校生活,在快乐中成长。朱永新教授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就是毕淑敏所说的“不要丧失了对过程的幸福”。然而当下,“我们的学校中存在着‘现代教育病’,其病症表现在多方面,主要是‘分数主义’、‘升学主义’、‘锦标主义’、‘状元崇拜’等”。“各种教育病症的危害表现在多方面,都是违背教育目标的,是折磨、摧残、误导学生的,是不同形式的反教育。”致使中小学生感到“压力山大”,心理负担太重!我们的心育文化建设需高度重视,为解放儿童,还孩子童年幸福,尽自己的努力。

校园幸福文化建设,需要探讨的课题很多。不可能说得很多,希望同行朋友们多多探讨,例如以下的一些课题:(1)学校心理一道德教育促进人生幸福的策略与方法的特殊性研究;(2)各学科教学中如何融人心育、德育的研究;(3)中小学心理教育教材编写如何更具亲和性,让学生喜欢;(4)班级心育文化如何促进班级建设成快乐的精神家园;(5)志愿者公益活动以及其他各类社会实践如何让志愿者们体验志愿服务的快乐;(6)学校实施快乐心育如何发挥家庭和社区支持系统的作用;(7)各类快乐的学校心育模式的研究;(8)学校心理教育本土化的研究;(9)网络生活对心理、道德、审美素养影响的研究。(10)如何重视起美育,通过心育美育的融合,提升幸福人生境界。

既然我们一辈子做老师,就要一辈子学习,努力做一个自觉教育者,遵循教育规律,按心育宗旨的精神,认认真真地承担起育人育心的责任,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劳动变成幸福劳动,让学生享受学校、享受学习,让自己享受教师幸福。

(责任编辑:蒋永华)

作者:班华

第2篇:蒋海越:重塑幸福人生,助力“健康中国”

蒋海越(左一)在手术中

每周一早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院长蒋海越的诊室外,等待面诊的患者都排长龙。

他们中大多数是由父母陪同前来、年龄在六岁至十岁之间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也有后天因外伤导致耳畸形的成年患者。由于小耳畸形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经过当地不同机构诊断和治疗后,因耳朵形态复杂疑难而慕名前来。

“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蒋海越常用文学作品《战争与和平》中这句话,形容耳畸形患者。他深知,这里,是他们重获正常耳朵,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八大处整形医院),1957年由著名整形外科专家宋儒耀带领团队创建,集医疗、教学、科研、产业于一体,是中国整形外科事业的摇篮。

经过60余年发展,医院以整形专科为特色,逐步建立修复重建和美容外科相关的唇腭裂、耳整形再造、颅颌面、瘢痕综合治疗、乳房整形、尿道下裂、鼻整形再造、毛发移植、激光美容、皮肤科等27个病种学科中心,年完成各种修复重建、器官再造美容外科手术近7万例。

其中,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外耳整形再造中心团队,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治疗各种外耳畸形专业特色团队,在业内被视为中国外耳畸形治疗发源地。

三十余载,蒋海越带领团队在对老一代外耳整形再造技术的传承和创新中,以先天性外耳畸形以及相关出生缺陷为研究重点,医教研协同发展、临床与基础并重,多学科参与、跨学科协作,奠定耳廓再造、外耳畸形序列治疗、听力重建、外耳畸形早期干预及先天性外耳畸形病因学研究等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不仅促进行业进步,更惠及无数患者及其家庭。

他与团队目标是:修复“身体残缺”,重塑“幸福人生”,助力“健康中国”。

打造“北京特色耳廓再造治疗方案”

“叔叔,我害怕……”

“不害怕,让你睡觉好不好?睡着就不害怕了,睡一觉耳朵就出来了。”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手术室内,六岁的豆豆(化名)患有先天性小耳畸形,即将接受耳廓再造手术。接下来两小时内,他和蒋海越将变成术中“战友”,共同作战。

耳廓再造是整形外科最具挑战手术之一。手术中,蒋海越将整形外科独特的雕刻与组织移植技术结合,取出豆豆的部分肋软骨,并把它雕刻成一个耳廓支架,然后覆以局部皮肤,再造出一个“新耳朵”。

麻醉过后,周围一切安静下来,只听到生命监护仪不断发出“滴滴”声。肋软骨耳廓支架雕刻是手术中难度最大的部分,环节复杂,直接影响手术成败,考验医者技术。蒋海越全神贯注、審慎设计、充分利用,用手术刀熟练将豆豆的肋软骨削平、弯曲、雕刻、组合,最后用直径仅为0.4mm钛丝固定拼接成耳朵形状,豆豆“长”出了一只新耳朵。

在90后医生、蒋海越博士生王长琛看来,“做手术时,老师就像功夫大师,操作精准,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蒋海越再造的“耳朵”与真耳朵大小、位置、形状等非常相近。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一种先天性体表缺陷,并伴听力障碍,俗称‘小耳朵’。严重小耳畸形,多伴同侧颌面部发育不良。”蒋海越说,“这类患者因外观异于常人,易遭受歧视和嘲笑。孩子因为‘与众不同’而自卑,不能正常交朋友,久之容易造成患者心理问题,为家庭生活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多年来,作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蒋海越带领团队传承前辈专家技术,历经大量临床实践,在治疗耳廓畸形、外伤性耳廓缺损、先天性小耳畸形等万余病例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以我国首创一次法外耳再造术为基础,团队融合皮肤扩张技术,创立完善一套规范的“皮肤定量扩张法外耳再造术”治疗体系,被业内同行誉为“中国法耳廓再造术、八大处法耳廓再造术”,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小耳畸形三期治疗体系,为患者带来“新生”。

“我们在大量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基础上总结认为,选用患者自体肋软骨是进行外耳再造的最佳方法”。蒋海越说,“自体肋软骨再造的耳支架形态逼真,轮廓清晰,再造耳廓弹性好,术后发生软骨变形及吸收几率极小”。

他建议,对于小耳畸形患者,学龄前期是做外耳再造最佳时期,以6岁左右为宜。“此时患儿肋软骨已长成,且按对侧正常耳的大小可选取足够量肋软骨进行雕刻。另外,趁学龄前患儿尚不会特别关注自己的异常,及时再造一个与对侧对称的耳朵,会最大限度降低其成长中的心理创伤,减轻患儿及家属心理负担。”

三十余年来,蒋海越与团队为上万名患者成功实施耳廓再造手术。不管是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孩子,还是因外伤造成耳缺损的成人,经过蒋海越的“精雕细琢”,都可拥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再生耳”,开启崭新生活。“八大处法耳廓再造术”已在全国50多家三甲医院推广,取得良好社会效益,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

践行整形外科“国家队”使命担当

走上医学道路,对蒋海越来说,仿佛顺理成章。

1965年,蒋海越出生于北方名城哈尔滨市一个医学家庭,父母都是医生。从小耳濡目染,他对医生这个“悬壶济世”的行业充满向往。

“当年,身为医生的父母被下放到县里偏僻农村,为百姓医治疾病。谁家里有病人,就会到我家敲窗户。只要有人敲窗,不管寒冬酷暑、白昼黑夜,父母提上往诊包,里面放一些急救药品、听诊器,立刻动身去病人家里,为老百姓免费治病。”

蒋海越(左)在门诊与患者交流

为表谢意,每逢秋收,老百姓这家送土豆,那家送白菜。在蒋海越记忆中,谁家过年杀猪,一定会将父母请到家里招待上一顿“杀猪菜”,“临走再给你切一块最好的肉带上”,真心实意的医民鱼水情。

在父母与患者交流中,他深刻感受到医者仁心的情怀,以及老百姓对医生的敬重。从医梦想自那时起,在他内心生根发芽。

1982年,蒋海越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他留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担任住院医师。其间,他脚踏实地、干劲十足,业务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工作四年后,积极进取的他希望能够到更广阔舞台进一步深造。1991年,他考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专业。

当年,中国整形外科事业方兴未艾。选择这个专业,蒋海越坦言“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喜爱绘画、雕刻,希望在整形外科领域发挥自己一些特长。”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被称为整形外科的“麦加圣地”。在这里,蒋海越师从中国整形外科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著名整形外科宋儒耀教授、孙广慈教授。他遨游于整形外科医学领域的浩瀚学海,不断汲取知识、认真实践、提高技术,为之后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1996年博士毕业后,蒋海越留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长期致力于外耳整形再造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担负“耳廓再造及听力重建”这个整形外科领域最具挑战性的工作。

“耳畸形与唇腭裂、四肢畸形、生殖器畸形等体表重大出生缺陷,是整形外科最主要研究领域。”蒋海越说,“我国体表出生缺陷发病率较高,单小耳畸形发病率就約为5.18/万。此类疾患或轻或重地毁损患者体貌形象,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生活”。

为确保手术精准高效,让患者得到最好医治效果,蒋海越在冻香皂、橡胶、猪肋骨等材料上反复练习,不断摸索,最终实现“手术和艺术完美结合”,解决患者身心痛苦。

那是一个患有先天性小耳畸形的20岁女大学生。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前,她已在当地反复做过5次失败的耳廓再造手术,长发遮掩下的一侧耳朵已是瘢痕累累,“完全失去耳朵的形态”。一旁母亲不住抹眼泪,女孩焦急而又慌张地问蒋海越:“我的耳朵可以再做手术吗?还能做好吗?”

“你放心,别紧张,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做好。”蒋海越的话让女孩悬着的心渐渐平复。

“对于患者来说,作为国家队的整形外科医院是他们最后希望,尽全力医治到最佳效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蒋海越说。

由于患者肋软骨、皮肤等条件差,手术难度很大。最终,通过耳廓再造手术,女孩重获“再造耳”。“在患者各种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我们做的‘再造耳’与正常耳朵形态相似度可达到95%。对于这位患者来说,在各种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再造耳’与正常耳朵相似度达到70%。”患者与家属难掩喜悦之情,连声感谢。

让蒋海越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来自河北沧州的65岁男性患者。通过儿女多方打听,他与爱人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找到蒋医生。患者真诚地说:“我觉得这一辈子就缺这一个耳朵,心有不甘。我想把这个器官凑出来,不留遗憾。”经过检测,老人肋软骨尚具备条件。

手术成功后,老人开心地说:“这辈子,我终于有了两个耳朵!”

勇于创新 不断攀登医学高峰

为惠及更广大患者,推动行业发展,多年来,蒋海越发挥既有学科优势,不断结合前沿课题和行业具体实践,勇于创新,带领团队不断攀登整形外科领域医学高峰。

2014年,蒋海越带领临床研究团队,与曹谊林教授基础研究团队,合作完成世界首例应用组织工程软骨构建耳支架移植再造耳廓的临床应用,被视为该领域重大里程碑,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早在2001年,一次高科技展会上,一只背上长着人耳的小老鼠引来目光无数。这只肉色无毛的老鼠在一个经过消毒的透明盒子里不断移动,鼠背上的人耳栩栩如生,几乎与鼠身一般大小,这就是著名的“老鼠背上的耳朵”。

“人耳鼠”是先使用可降解材料,经过耳形压模,聚乳酸(PLA)溶液浸泡,使其强度增强,制成耳廓支架材料。让细胞在支架上繁殖生长,再将细胞接种于支架材料,经过1-2周体外培养,在裸鼠背上割开一个口子,植入“人耳”。随后,“人耳”支架会自己降解消失,“人耳”由此“长”到老鼠背上。

“人耳鼠”展示让“组织工程”这一概念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何让这项医学技术助力无数耳畸形患者重获健康?蒋海越一直思考探索,并在13年后与曹谊林教授团队合作,付诸临床实践。

“患者是个六岁的小女孩,从她的‘小耳’取出的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到第12周时,支架上的软骨已经基本长成,与她对侧的耳朵相似度在90%以上。”患者术后六年治疗效果满意,真正意义上实现“老鼠背上的耳朵”组织工程基础研究向再造人类体表器官缺损临床应用的转化。此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柳叶刀》杂志子刊《EBioMedicine》,国际媒体对此进行广泛报道,并获得生物材料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蒋海越(右二)获第二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在蒋院长身上,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非常突出。”作为团队一员,《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何乐人主任医师说。在她看来,作为临床医生,时时处处都需要创新,创新的背后则是责任担当。

“比如从细节着眼,作为整形外科医生,我们每天都需要用到扩张器,扩张器有现成的形态,但蒋院长会根据不同个案改进形态,让其更精准地适应某一个手术。他随时在创新。”

正是在创新精神驱动下,蒋海越在国内首次创建适合国人的“耳廓畸形婴儿早期干预和幼儿微创手术治疗”新模式。

2011年,蒋海越赴美国洛杉矶儿童医院访学期间,一款耳廓矫正器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款矫正器给了我一个启发,是否可以运用在对小耳廓畸形的婴儿早期干预中?”蒋海越思考。

当时,国内尚未开展有关工作,蒋海越回国后,立刻投入到助长矫正器研发中,历经五年设计耳廓畸形矫治助长器并获得专利,并制定“耳廓畸形婴儿早期干预和幼儿微创手术治疗”十年临床计划。

“出生两周至三周的新生儿即可开始矫正、助长,这彻底改变我们的治疗模式”。蒋海越说,“如今十年过去,两千余例临床验证,达到满意效果,不仅减少创伤及经济负担,并可节约大量医疗资源”。可矫治助长器获得国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正式应用于临床,并在国内外推广使用。

同时,他还创新提出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分型及治疗策略。他将先天性小耳畸形分为四种临床类型,并提出对应手术方案的规范治疗策略,形成标准化小耳畸形序列治疗临床路径。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科技迅猛发展,蒋海越很早将数字化构建技术应用于耳廓再造,形成标准化辅助精准耳廓再造临床设计方案。同时在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支持下,他制定了科学、严谨的操作规范,发表《中国半侧颜面短小畸形:先天性小耳畸形临床诊治指南》《中国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下颌骨畸形临床诊治指南》,实现临床经验向标准化的转变,获得中整协科学技术奖创新奖。

“下一步,我们将用生物3D打印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让患者‘长’出新耳朵。”蒋海越说。

蒋海越还担任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耳再造协会执行委员(第二届执行主席)、《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副总编、北京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等职务。

多年来,他主持承担小耳畸形患者心理弹性结构模型和预警机制研究、体内构建转基因组织工程化人工耳廓软骨支架的实验研究、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优化治疗方案研究、小耳畸形的形态功能重建和推广应用体系的研究等多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首都特色基金重点项目等,发表许多专业著作,在复杂外耳畸形、疑难耳廓再造、听力重建方面,为我国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作出贡献。

推动行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

从医三十余年,蒋海越见证并亲历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迅猛发展。如今,医院在北京市区开设东院区,建立了平安门诊部、北京医科整形美容门诊部、北京医科医疗美容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西南中心。

“在国际整形外科领域,以往,我们属于跟跑者;二十前年,我们勉强可以并跑;近十年,我们已是领跑者。特别单从耳朵这一器官来看,我们整形外科医疗水平与国外的距离已远远拉开。”蒋海越说。

整形外科分为修复重建和医疗美容两大分支。“一个是雪中送炭,一个是锦上添花。”在蒋海越看来,无论哪个分支,都需要整形外科医生具备扎实的功底和技术。

多年来,在蒋海越带领下,整形外科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梯队建设完备的团队。目前团队已发展成为两个治疗中心,拥有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5人,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4名,主治医师5名,每年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5名左右。

在团队成员看来,平日里蒋海越平易近人,爱好花草、雕刻,还入选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医务志愿者。工作时他则要求严格,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王长琛说,“我们的患者大多是孩子,临床上每一步操作都关乎他们的成长发育,甚至人生。因此,术前准备、术中操作以及术后恢复,蒋院长都对我们提出严格要求,确保对患者负责”。

“培养青年人才,蒋院长会将自己的技术和创新思想与团队和同行分享,真正做到从推动行业发展方面去思考,毫无保留。”何乐人认为,“这也是团队能够健康成长,一直在行业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关键因素”。

蒋海越参加第二届国际耳再造大会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办公室主任徐路看来,蒋海越属于“专家型管理人才”,“业务能力强、学术地位高、工作要求很严格”。“从他担任医院副院长主管研究生教育时,研究生教育质量就突飞猛进。蒋院长认为,学生工作无小事。今年寒假,为响应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学生们都留校不回家。蒋院长大年三十陪着学生,让学生自己点菜,食堂为他们提供均衡的营养餐食。从大年初三开始,亲自安排时事政治、业务学习、思想引领方面的讲座。他事无巨细,对学生悉心关怀。”

对待患者,蒋海越医者仁心、耐心沟通,使患者如沐春风。“大多数患者从全国各地慕名前来,对医院流程不了解,有时他们的方言也难以听懂,但蒋院长都会细心与患者沟通,在病人索要联系方式时,几乎从不回避,满足患者要求。”何乐人说。

很多患者来自欠发达地区,家庭条件捉襟见肘。蒋海越体谅患者及其家庭难处,自他担任科室主任以来,连续十余年将耳廓再造手术费用保持在8万元左右,而国内其他医院的价格为15-20万元不等。遇到家庭有难处的,他还会将自己手术绩效工资补贴给患者。他希望,先天性耳畸形手术费用能够尽早全面纳入医保,惠及更多患者和家庭。

“终于,我的耳朵恢复好了。医生给我造出来的耳朵,跟我原有耳朵簡直一模一样。现在的我终于圆满了,我也可以像其他姑娘一样留短发,还可以戴喜欢的耳环,真的太感谢蒋海越医生,谢谢你让我从此变得更加自信,更加美丽。”有网友在网上这样留言。多年来,他收到锦旗难以计数。逢年过节,微信里都是患者的祝福。患者表达谢意的方式多种多样,对于蒋海越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患者能够恢复健康,重新热爱生活。

今年,医院招聘时,蒋海越遇到一位曾经的患者。她重获“再造耳”后,立志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研究生毕业后,她前来应聘医院外耳再造中心护士,顺利通过。不久后,她将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帮助更多与她有同样经历的人。这让蒋海越非常欣慰。

如今,新时代,新征程,为整形外科行业发展提供广阔天地。无论是修复重建还是医疗美容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同在。站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启的新起点上,蒋海越说,他将带领团队继续坚持整形外科全面发展正确方向,坚持以患者利益为重,以增进人民身心健康为目的,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整形外科,推动行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

作者:张惠清

第3篇:透视与优化:幸福教育促进人生幸福的人文思考

【摘 要】幸福,是人类生活、生存、生命状态最终极的追求目标。幸福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与存在形式,其蕴藏着广博而深刻的哲学内涵。幸福教育与人的幸福密切相关,我们唯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幸福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从“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出发,培养有幸福能力的人,筑创有生命力的教育事业,完满我们的幸福人生。

【关键词】幸福教育    人生幸福     生活

孟子在谈论人生幸福时曾言道:“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从他的第三个“乐”来看,幸福与教育是密切联系的。只有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幸福与教育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幸福教育的内涵和本质目的,为体验和实现圆满的幸福人生提供深刻的理论依据。

一、 幸福教育的认知

人的幸福与教育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人类个体之间的差异,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源于教育,其差异程度与受教育程度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受教育的质量有关。由此,教育是一项为了学生幸福的事业,学生的幸福是教育的核心目的,幸福与教育的关系问题是关涉学生人生幸福的关键。

(一)幸福与教育的关系

自由和幸福是人类生活追求的永恒主题。我们倡导的幸福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教育。什么是幸福?孟子只有一个,他眼中的幸福也只有那一种。基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我理解的幸福是铸成理想的达成,落实到教育体统里面可以阐述为:通过教育的手段实现理想的达成即是教育幸福,而把实践教育幸福的过程称之为幸福教育。这里面提到的理想所发出的对象不是狭义上理解的主要是指教育的发生的两个核心主体——教师和学生,而是包含更广泛而深刻的领域内涵,它既可以指向显性的教育组织系统,更代表那些隐性的非教育领域里对教育的追求的力量。而实践的过程却实实在在地贯穿在以人为主体的范围里。由此可见,幸福与教育一起作用在人身上,会影响人一生的关系情节。

(二)人生幸福需要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人无论从事怎样的事业,追求怎样的人生,最终的目的都是获得自己人生的幸福。而这一幸福的达成需要教育去帮我们实现,不管是微观的教育活动还是宏观的教育事业,都需要在这个内涵上促进人的幸福。

1.追求人生幸福需要教育

幸福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与存在形态,幸福教育作为真正人道的教育,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确立作为人的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使他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幸福教育是以“幸福”为中心和原点而展开的教育。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的价值追求,应该将追求“幸福人生”的理念灌输给学生,积极培养学生对人生幸福的价值诉求,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地珍惜人生,从而热爱人类自身生命,体验生命之美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幸福教育。

2.人生幸福的践行需要教育

“践行幸福教育,须充分理解、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幸福地教’,成就学生‘幸福地学’,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成长的快乐、每一位教师都享受职业的幸福。”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必然追求。学生的发展首先是为了他们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进而成为美好社会的建设者。因为一个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他一定会更多地珍惜生活,善待自我。当我们的社会上有更多的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人,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安全、更和谐、更有前途和更有活力。幸福教育是致力于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实现理想的达成的教育。

幸福教育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我们千万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不要让孩子过着孤立与隔绝的生活,不要以各种理由伤害孩子的自尊,因为这些都会在无形中成为孩子成长发展的巨大阻碍。 “我们期待着通过幸福教育,使学校和家庭变得更有吸引力;通过幸福教育,使他们的个性变得丰富而舒展。”这样,教育改变的将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品质实现个人的幸福,影响的将是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幸福。实践幸福教育,须站在“人”的立场,关注“人”的成长,成就“人”的发展, 实现“人”的价值,最终实现“做幸福的人”,拥有“幸福人生”这一宗旨。

二、 幸福教育:培养有幸福能力的人

在教育的世界里,越来越多地对学生和老师提出更多的要求,比如,强调学生要有“学习能力”,要求教师要有“爱的能力”。似乎,随着社会对教育的期待值越来越高,也提升了对教育践行者的素质能力要求。

(一)幸福教育的含义解读

既然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理想的教育就是幸福的教育。由于教育既属生活的过程和人特有的生存方式,又是帮助人通往理想生活的重要途径,所以,幸福教育便具有两层含义: 第一,倘若把教育的活动过程视为可能理想心愿的生活的展开,那么 “幸福教育” 又可称为 “幸福的教育” ( 与“不幸的教育” 相对) ,它意味着个体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体验幸福,能够在其生命因教育而得以不断完善和优秀化的过程中,享受教育带给他的安慰和满足; 第二,倘若把教育视为帮助个体更好地寻求理想生活可能的途径,那么 “幸福教育” 即可理解为 “为了幸福的教育”,它意味着通过改善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外在条件,帮助个体提升创造、感受幸福的能力, 引导个体过有价值的生活,并成为完整而丰富的人。由此看来,幸福教育不仅是以幸福为动力的真正的生活过程,也是通往教育生活以外的另一些可能生活的途径。教育可以使人幸福,也应该给人以幸福。

(二)幸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幸福能力的人

“幸福教育的目标无疑是要培养具有幸福能力的学生,幸福之所以是一种能力就是因为幸福包含理性和德性的成分。”幸福能力由老师移植到学生身上就构成了幸福教育。康德曾经认为人们不可以追求幸福,而应该追求使他的幸福成为值得的,这里获得值得的幸福实际上就是指获得幸福的能力。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幸福的哪些能力?首先,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对幸福的认知能力。这种认知能力就是指人超越自我有限生命,克服自己局限性,追求无限可能的思维能力。这种认知能力使得人们能够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来认识、把握和改造客体,从而为自己赢得自由,实现心愿。其次,培养学生幸福的情感能力。人的生存是一种活生生的个体生命的存活,积极的生命情感能催人奋发向上、朝气蓬勃,这是人幸福的基础。因此,幸福教育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幸福情感。幸福情感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师生之间幸福体验的沟通和对话,幸福情感的体验能够在教育过程当中创造一个自由、健康、活泼的教育情境,从而使受教育者得以在这种情境之中受到滋润。再次,铸就学生的幸福意志。“意志是植根于人的生命之中的,所谓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 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控自己的行为的心理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做出判断的能力不为外在物质享受所诱惑,这就是学生自由意志的充分体现,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人才能感觉是幸福的。

三、 幸福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层面

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教育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与生活”这一命题本身也标示出教育不同于生活。教育既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也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学生的生活,教育必须高于生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然而,环顾我们当今的教育,教育与生活严重脱节,这使得学习过程中毫无乐趣,学生成了知识的奴隶,学生学习不是为了享受生命,获取生活意义,而是为了考试,学生在日益繁重的压力下变得越发迷茫和无助,这样的教育丧失了其精神实质,抛弃了它自身的生活意义。幸福教育真切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从教育中汲取幸福的元素,让他们知道生活中是充满着乐趣的,并引领他们寻找生活的意义。

(二)教育与人生的关系层面

生命是宇宙间的奇迹,是上苍馈赠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因而“我们对生命需要有一种敬畏感。而教育则是人类自身馈赠给生命的最珍贵的礼物。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的存在是为了不断完善个体生命,引领个体的完美与幸福”。然而,当今的教育过分地追求知识的掌握,缺少对人的生活和生命的关注,缺乏对于个体心灵的关注,这种不当的教育价值追求,使教育忘却了引领人之幸福的使命,导致人们学到了知识而不懂生活,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却失去了生命的华美。如果一种教育,让学生学会了很多,却没学会如何幸福地生活,那这种教育至少是残缺的。我们倡导的幸福教育就是对应试教育、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等等仅仅服务于学生的生存竞争的教育的扬弃和超越,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感恩生活、享受人生的教育。也就是说,幸福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生存,更要引导学生理解生活、思考生命的意义从而去追求幸福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让我们以各自正确的执着践行着“幸福教育”的理念。我们期待着通过幸福的教育使得教育可以真正“名实相符”;我们期待着通过幸福教育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提升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进而树立起幸福神圣的观念,在生命的根基上确立起人的内在的不可让渡的尊严;我们期待着通过幸福教育,学校变得更有吸引力,学生个性变得丰富而舒展,人格变得正直而强健,让幸福从此熙熙攘攘,让幸福从此洋溢心房。

【参考文献】

[1]苗元江,余嘉元.试论幸福教育的起点、核心、目标[J].教育评论,2001(5).

[2]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袁振国.教育家是一个时代教育文化的象征[J].江苏教育,2007(17):10-13.

[4][美]施特劳斯.古今自由主义[M].马志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5]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刘晓娟 肖福军

第4篇: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失衡了,一个人的心理出现了问题,那么即使他有身体的健康、有更多的财富、有很好的地位,对他来说也是意义不大的。所以,一个人心态的健康其实比身体的健康更为重要。当然了,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也是互相促进的。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愿意选择快乐,还是愿意选择痛苦与烦恼呢?各位朋友,你们愿意选择什么?

我们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会选择快乐。为什么人愿意选择快乐又有很多人深陷痛苦与烦恼之中呢?其实我们的回答暗含了这样一层意思,那就是“我希望快乐,但是痛苦和烦恼不请自到,我们也没有办法抵御。”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在我们经常遇到交通堵塞。每当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有很多的出租车司机就会不停抱怨,这种抱怨的情绪能不能改变交通拥堵的事实呢?不能改变。而有的出租车司机不这样想,反正交通堵塞了,我也忙了一天,我不如趁着这个交通堵塞的时候放松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于是他给乘客开起了玩笑,放了一段舒缓的音乐,这样就缓解了心情的焦虑。同样面对交通拥堵的事实,因为他们采取不同的态度,对他们的影响也不一样。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成语叫“心想事成。”也就是说你越是往这个方向想,这样的事情就越会接踵而来。在西方学家那把这个称为“吸引力法则。”就是你经常想到:“我是一个受伤害的人。”结果你会经常受到别人的伤害,经常觉得“自己很倒霉”,那种倒霉的事也会接二连三来到你的面前,所以中国有句话叫做“祸不单行。”为什么祸不单行呢?就是在第一件祸事出现之后,这个人变得很消沉,他就有很多的思想出现了,觉得“我这个人真倒霉,怎么净碰上这些倒霉事呢?”结果,这些消极的情绪聚集在一起,就出现了更多倒霉的事,这个就叫做“祸不单行”。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来掌管。比如说有一位女士抱怨说:“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的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到了孩子手中。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可真命苦啊!”她把钥匙交到了媳妇的手中。还有人说:“我很难过,因为老板总找我茬。”他把快乐的钥匙交到了老板的手中。一个年轻人从文具店里走出来说:“那位老板服务态度恶劣,都快要把我气炸了。”他把钥匙交到了老板的手里。

这些人都做了一个相同的决定,那就是由别人来控制他自己的心情。当我们允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现况无能为力,抱怨、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

一个成熟的人握着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的情绪稳定,为自己负责。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压力。(男人不坏,女人不爱。)那么诸位朋友,我们快乐的钥匙在哪里呢?放在别人手上了吗?那就赶快把它拿回来吧。

讲一讲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第一:“每一个人都会面临挫折。”中国有句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第二:“每次挫折都会过去,挫折不会永存。”

在《易经》上有这样一句话:“一阴一阳谓之道。”这句话很抽象,但是都可以从自然现象上得到观察。比如,有日就有夜,有潮涨就有潮落。从这些道理观察人世的变化又何尝不可呢?

英国作家萨克雷有一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你对它哭它就哭。”当我们以欢悦的心情去生活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生活也会对你笑。

一般导致现代人个性上的弱点,我们用一个字概括出来,这个字就是“贪”。我们现代的人不是贪财就是贪色,不是贪名就是贪利,总是有一样东西放不下。如果我们过分的贪财的话,我们一定要想到《大学》有这样一句教诲:“货悖而入,亦悖而出。”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的财货以不好的方式赚来,也一定以不好的方式败坏掉。

中国人把不好的方式给我们总结为五个方面,比如我们这个钱是贪污受贿、违法乱纪赚的,最后东窗事发、锒铛入狱,所有的家产被充公,赚到你手也不能长期的保留。就等于给你看了一下过了一把眼瘾,又把他收回去了。第二是水灾,第三是火灾。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官员贪了很多钱,不好把它他存到银行,想一个办法买了一个别墅,找一个废纸箱把这些钱放到纸箱里。他觉得自己掩饰得天衣无缝,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别墅发水了,把钱冲了出来,最后人们一查这个钱来历不明,所以他违法乱纪的事就被曝光了。所以古话说“人算不如天算”、“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些事就活生生的在我们的周围。第四点就是盗贼,中国有句话说“盗亦有道”,即使你做盗贼,如果不讲“道义”的话不可能成为大盗。盗贼有什么“盗义”呢?就是专门偷那些为富不仁的人。他看你贪污了很多钱又没有把这些钱用在支持贫困的人身上,看着别人过着贫困的生活不闻不问。这个盗贼都看不过去,他就想法设法去偷盗那些为富不仁的人。最后一个是防不胜防,是什么呢?就是不肖子孙,不成器的败家子。他也会把你的不义之财败掉。中国人看的很清楚,即使老百姓没有读过圣贤经典的人,他也知道这些不义之财是凶财,给你带来的不是吉祥幸福,而是灾祸,所以你送给他,他都不敢要。(夫妇谋划上演抢劫公款案)

有的人活的比较明白了,他说:“我这个位置已经很高了,我这个财富怎么用也用不完了,再说我贪那么多的钱,我有好几栋别墅,我晚上睡觉的时候,能够同时出现在两栋别墅吗?我有再多的钱,我也不过是一日三餐,晚上再加上一顿夜宵,那还不是很健康。”所以他明白了,没有必要为这些身外之物求险。他不贪财他去贪什么呢?有的人就去贪色了,而中国人说“色子头上一把刀”,还有一句话“天道或淫则为灾”。有一位朋友,本来领导要提拔他做副局长,确定的时间是一个月,结果在这一个月之内,他因为淫被发现了,结果在提拔的时候就没有他了,所以“色字头上一把刀”。

我们再看电视局如果没有一个第三者插足、没有床上戏、没有小蜜,这个电视剧好像就演不下去了。这个电影、电视剧都会引起人们的欲望,接下来就是去模仿。

“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们读小学到高中到大学然后走上工作岗位,这一路走来付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努力,终于有一个好的地位,可以让父母安心、可以服务社会了。但是我们在利益和欲望面前,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把持不住自己,结果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那就是在顷刻之间。

中国人有句话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其实本没有很多让人忧虑的事情,大部分都是自己设想出来的,永远不会发生,还有一些事情是源于过去做出的决定,那是没法改变的。

一个女大学生写给她母亲的一封信。在信的开头她这样写到:“我刚到学校之后没有多久,就在同宿舍的同学那里偷了3000块钱,我用这些钱租了一辆摩托车。可是恶有恶报,我刚开车之后出门不久居然撞上了一棵大树,左腿被撞断了,被送进了医院。在我无依无靠的时候,一个男同学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于是我也同意了这个男同学的请求,和他住在了一起。结果不幸的是没过多久,这个医生又告诉我,说我怀孕了,而这时候这位男朋友又离开了我。我现在无依无靠,非常想和父母住在一起生下这个孩子。”

她的母亲看到这里非常的忧虑,因为她们家还是淳朴的小山村,未婚先育的很少发生。如果女儿回来了,没有结婚带着孩子回来,被乡亲知道会笑话她的。这个母亲接着往下看的时候,结果突然看到这个女孩子笔锋一转这样写道“其实我上面所描写的种种悲惨的情形都不曾发生,那我为什么要写这些事呢?我写这些事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告诉你我上学期有两科考试不及格。” 我们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当我们变换一个角度去看待生命中问题的时候,这个问题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了。所以下一步当你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感到困扰、压力的时候,请想一个更大的参照系,这时候你会发现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还有一个故事是想投河的少妇人的遭遇,她刚刚结婚两年多,丈夫就跟别人走了,而那个活泼可爱不到周岁的小孩子也得了重病离开了人世。看着自己心爱的人一个一个离自己而去,就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了,自己活得孤孤单单,一时想不开,就跳河自杀了,正好被河中央的一个艄公给救了起来。这位艄公就问她:“看你年纪轻轻,家境也不错,为什么这么想不开,走上绝路呢?”这位妇人说:“老人家你不知道,我的遭遇是多少的凄惨!”就把自己的遭遇给老艄公说了一下。老艄公听了之后,沉静片刻问:“两年之前你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少妇说:“两年之前我还没有结婚、没有丈夫、没有孩子,我过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啊!”这位老艄公说:“那不过是命运之船又把你送到两年之前去了,你现在又没了丈夫,没了孩子,又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了,请上岸去吧!”这位妇人一想:“老艄公说的也有道理,两年之前我没有丈夫、没有孩子,不是活的很幸福吗?现在又没了丈夫没了孩子,我依然活的会开心。”所以她走上了岸,再也没有想到自杀。因为她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感受到了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无牵无挂。

我们想一想,人的幸福指数越来越低,什么原因呢?因为人的幸福感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怎么靠外在的东西满足呢?所以,人会觉得只要我们有钱了、日子过好了,我就能幸福了。但是很长时间过去了,人们发现我们的幸福指数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越来越高,原因在哪儿呢?在于我们的追求和这个道不相符。

随缘而不贪缘。中国人特别讲究“缘”这个字,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天我们能够汇聚一堂,也是因为有深深的缘分。随缘就是告诉我们随着条件的成熟,把这件事给它促成,而不是要等着各种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我非想怎么、怎么去做。我们观察自然界的现象,都有一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所以中国有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看农民每一天都在辛勤耕耘,春天的时候播下种子,辛勤耕耘,虽然他不问收获,到秋天的时候有没有收获呢?应该说在正常的条件下是会有收获的。所以我们处处与人为善,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平时就是助人为乐,成人之美,广结善缘,那么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人家自然也会帮助我们。所以你不要问前程,只要行好事,前程一定会很广大。如果我们的事业还是处在春生的过程,那就不要指望它立即就有收获,你付出,到秋天的时候也一定会有收获。 学会知足常乐。很多人认为知足常乐是一个消极的人生观,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你如果不知足,就永远乐不起来。比如说,我们在赚到一万块钱的时候,我们看到十万块钱的人过的比我们好、享受比我们好,我们又不去知足,然后又拼命的去赚,如果你有那个命的话,你去付出还有结果;如果你没有那个命的话,虽然你很努力,你也赚不到那些钱。有的人赚到10万块钱了,他看到有100万块钱的人,还是过得比我好,他又去拼命赚,结果赚到100万还有1000万,赚到1000万还有上亿的人,总是向上比,总是不知足。所以,理解了“知足”这两个字,所有的烦恼一下子都不见了。

中国人有句话叫“人生皆知足,烦恼一时除。”在中国古代经典中有这样一句话,说:“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但我回头看,还有挑脚汉。”就像现在有的人是开着宝马奔驰,有的人是开桑塔纳,结果开桑塔纳的人一看开宝马奔驰的人就想了“我不如开宝马奔驰的条件好”,结果一回头看史老师每次上课都是骑自行车来的,连桑塔纳都没有,于是就有一种满足感,自然就会快乐起来。当然我今天不是骑自行车来的,因为我连自行车都没有。

最后我们讲一讲幸福之道的三个原则。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们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充满喜悦的生活”,如果我们说的复杂一点,那就是“家庭圆满,在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充满喜悦的过日子”。如果我们认为这就是我们所要的幸福,那我们就可以提出幸福之道的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一天之中不生气恼。刚才我们说幸福是充满喜悦的生活,一旦你气恼了,喜悦就不存在了,所以为了获得幸福首先要去除气恼。

我们中国的文字都是一个智慧的符号,你看这个“怒”字,上面是奴隶的奴,下面是一个心字,看到这个字就是提醒我们什么叫做“怒”,就是我们的心变成了奴隶,我们已经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了,所以才会发怒。《黄帝内经》上有一句话说:“气伤肝,怒伤心,脾伤肾,苦伤胆。”一个人经常生气,他的肝上就会出现问题。中国还有一句话“怒发冲冠”,所以经常爱生气的人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我们看到地方很燥热的植物就很不爱长,一个人经常喜欢生气,血气经常往上涌,头顶会经常发热,他的结果就是头发不太爱长。当时中国还有一句话“聪明绝顶”这个聪明的人头发为什么不爱长呢?我观察了一下,聪明人看别人做事都是笨手笨脚,说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做不好,于是他就容易上火,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呢?怒发冲冠,把自己的头发都弄的不太爱长了。既然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们就应该想到改变爱生气的习惯,要转怒为恕,将心比心。我们如果把怒这个字变一下就变成了恕,恕上面是如下面是心,告诉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那你就能够转怒为恕了。

“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我们从来没有一次是因为发怒把问题处理好的,为什么我不变得聪明一点,换一种方式呢?”

第二个原则,一天之中不出恶言。 第三个原则,一天之中家庭和睦。

现在的家庭有四种类型:

1、天堂家庭;

2、合乐家庭;

3、苦恼家庭;

4、地狱家庭。 有一篇文章叫《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如果你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长大,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管你有没有跟他们同住,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样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碗筷好象没有洗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地板衣柜经常沾满了灰尘,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经常忘记关天然气,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老父老母的一些习惯不再是习惯时,就像他们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时,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吃清脆的水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爱吃煮的烂烂的菜,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器官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替他们找人照料,并请你千万千万要常常看望,不要让他们觉得被人遗弃了。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才会有爱心,才不会有怨言,当父母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为人子女要警觉,他们大小便失禁,可能很多事会做不好。如果房间有异味,可能他们自己也闻不到,请不要嫌他脏,嫌他臭,为人子女的,只能帮他清理,并且维持他们的自尊心。当他们不再爱洗澡时,请抽空定期帮他们洗身体,因为纵使他们自己洗,也可能洗不干净。当我们在享受食物的时候,请帮他们准备一份大小适当、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为他们可能不是不爱吃,可能是牙齿咬不动了。 从我们出身开始,喂奶、换尿布、生病时不眠不休的照顾,供我们读书和补习,关心的行动永远不停歇,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动不了了,角色互换,不也是应该的吗?

我们中国人常用大树来比喻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树的果实是孩子,树干是父母,树根是他的祖父母,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长的硕果累累、健康,我们应该把水和养分放在哪里?放在根上去关心我们的祖父母,关心我们的父母,而现在大部分家长是把所有的关爱放在果实上,结果这个果实吸收不了,反而就腐烂了,这就是我们现在儿女教育出现的症结所在,就是“弃老取幼,家之不祥”,就是我们放弃了对老年人的照顾,而把所有的关爱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这个家庭已经是不吉祥了,已经是败象已露了。

第5篇:心理健康与人生幸福

《心理健康与人生幸福》期末论文

院:动物科学学院专

业:学

号:姓

名:

动物科学 201230360117

万持

通过《心理医师》看压力

摘要: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由于各方面的影响,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压力,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章对压力的来源,以及减少压力的方法展开了论述,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改变人们对于压力的认识,并且可以找到适当的方法去缓解压力,让人们可以更好的生活。

关键字:压力的来源、对待压力的态度、缓解方法。 正文:

一、压力的来源:

现代人工作精神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适,会感觉身心疲惫甚至更严重的身心疾患。那么,对于现代社会的不同人群来说,到底是什么对他们造成压力呢?

㈠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社会整体节奏迅速加快的同时,都市白领群体更是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他们中的很多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适,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从生理角度讲,一个人的精神如果总是高度紧张的话,会造成内分泌功能失调及免疫力下降,易产生各种身心疾病,甚至会导致“过劳死”。

㈡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现代社会中,因为感情受挫和婚姻变故所引发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随着现代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对婚姻质量的重视和要求,离婚率在我国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受不住这种变故的打击,造成心理伤害。一项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压力过重的约占70%,这一群体非常需要心理支持与帮助。

㈢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

这一群体主要是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由于下岗,尤其是夫妻双双下岗,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由于一些下岗职工观念一时难以转换,对家政、建筑等工作不屑一顾,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在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下,极易导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贫困生”一直是高校的敏感话题。对于迈入高等学府的有些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状况的窘迫,一方面是虚荣心的作祟,这种现实会加剧矛盾心理,使这些贫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㈣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但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对网络有着极大的兴趣,上网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适当上网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可能诱发上网人群的心理疾病。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网恋,极可能使上网者因长期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人格分裂。

㈤莘莘学子,考试重负:

此类人群主要是考生。繁重的学习任务、家长老师的殷切期盼、一举成名的梦想,使广大考生肩负着巨大的压力,极易诱发心理问题和疾病。主要有反应迟钝、过激、焦虑不安、恐怖症、强迫症等。

㈥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

在对事业的追求上,有些人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的打击。由于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费太多的力气,总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现实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当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总是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通过以上的一些压力的来源,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是谁给了我们压力?”是社会吗?是他人吗?还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在我认为给予我们压力的就是我们自己,有时压力的产生可能来自我们自己心里暗示,有时也许是来自于一份责任,迫使我们不得不有压力。既然压力是必不可少的,那我们应该怎样去正确对待压力了。

二、正确认识压力:

人,哭着喊着跑到这个世界上来,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生存。要生存,就必然遇到竞争;有竞争,就必然有压力。所以,只要你选择活着,就注定要承受生存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升学、就业、晋职等,不胜枚举,不一而足。我们只有勇于正视压力,学会承受压力,才能在日趋激烈乃至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I don’t think life is absurb. I think we all here for a huge purpose. I think we shrink from the inmensity of the purpose we are here for”.(①) 就如在《心理医师》这部影片中,就算作为一名心理医师,本身也有很大的压力。人人都有心病,包括Kevin Spacey所扮演的心理医师Dr. Carter本人(还是病的最重的一个);解铃还需系铃人,每个人都不是被医好的,而是在一连串的事件和经历过后,完成自我救赎和心灵解脱。片中有一个很有趣的案例,就是Robin Williams所扮演的电影明星Jack,坚称自己是性瘾者,并希望得到Dr. Carter的“官方认证”,但其实不是,他只是为了给自己想要出轨的欲望找一个可以被接受的借口。

三次被评选为“央视十大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的罗京也感叹压力常在。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压力,它就会变成我们前进的动力,而不应该一味的感叹压力有多大,这样只会使我们产生更大的压力。当过运动员或看过运动员训练的人都知道,为了增强腰部和下肢力量,运动员常在教练的指导下做一种压杠铃的负重练习。通过压杠铃的练习,运动员的力量尤其是腰部和下肢力量会迅速增强,奔跑和跳跃的能力会突飞猛进。当然,杠铃的重量一定要适当,轻了效果甚微,重了运动员受不了会闪了腰,而且杠铃重量的增加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由此我想到,这杠铃,就像我们人生在世所必须背负的压力,适当地背负一些压力,既能锻炼个人的能力,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压力过度,突破了身体和心理的极限,就会使人身心俱损,甚至彻底崩溃。当你感到实在承受不了的时候,要及时给自己减压。因此我们需要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

三、缓解压力的方法: ㈠ 消除压力源:

缓解压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到压力源,然后尽可能地消除它。如果你的压力是由于工作任务重造成的,不妨合理安排一下时间,重要的工作先做,次要的放一放,待时间充裕再完成。

㈡ 做深呼吸:

当你心力交瘁时,最快的一种恢复平稳的方法是深呼吸,然后想想到底是什么让你感觉焦虑。深呼吸也能在你体内注入更多的氧气,从而让你的精力更加旺盛。建议每天冥想10分钟。冥想是解除任何形式和程度压力的最好方法。它能降低心跳频率和血压,减缓呼吸,平复脑电波,更快恢复身心平稳,防止在压力下身体的免疫能力下降。

㈢合理宣泄:

压力是在所难免的,在面对压力的时候,我们自己或许无法排解。此时,不妨将心中的压力和不快说出来,或者通过运动、唱歌、大喊、哭泣等方式宣泄出来,不良情绪一扫而空,压力自然得到了缓解。

㈣饮食解压:

日常饮食多吃一些振奋精神、消除疲劳的饮食,也可以消除不良情绪,缓解压力。建议把一些缓慢释放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水果、粗粮、蚕豆、坚果和植物种子加入你每天的饮食清单中。特别是坚果和植物种子不仅含有碳水化合物,还含有蛋白质,是很好的抗压力食物。此外,还需要每日增补那些有效转化为能量的营养素,如B族维生素、胆碱、维生素C、钙、镁、锌、辅酶Q等。

㈤慢运动缓释压:

保持旺盛体力是应对压力十分有效的方式。运动之后,身体达到最佳平衡,从而变得放松、强壮、柔软、姿态良好,有足够的持久力。但是需要避免剧烈运动。最好的减压运动是慢运动,比如游泳、散步、瑜伽、太极拳等都会更有帮助。无论在家、工作,甚至逛街购物,我们多数时候都在室内。自然光照得不够,会让我们的身体失去节奏,承担压力的能力越来越差。因此,当你感觉到有压力时,多到户外走动,即使天气不怎么好,也要坚持。或许大家都有自己爱好的运动,例如篮球,足球,实在没有爱好的同学,跑步也行。可以适当加大运动强度,将自己的不满,反抗都发泄到运动中去,这样是很好的缓解压力的方法。但是运动宣泄法,务必要注意适当,不要变相成为虐待,对身体产生伤害,要顾及到接下来的学习任务。

在对待压力的同时,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认知不但决定我们感受事物的方式,而且对我们的行为方式产生重要作用,认知可以激励我们去做那些与目标一致的事情;另一方面,认知也可以产生自我挫败的行为。也就是说,认知既可以产生有益的行为,也可以产生有害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怎样积极地改变认知和行为,因为它也也会影响到我们对待压力的态度。因此我可以通过换位思考或者转移注意力,去改变自己的认知,而不应该死钻牛角或抓住一点不放,因为这些对我们并没有好处。

注释:①出自电影《心理医师》。 参考文献: 《缓解生活压力》 曲小月 主编 2010年01月

《思维改变生活:积极而实用的认知行为疗法》 (澳)埃德尔曼著

第6篇:健康心态与幸福人生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刘余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很高兴来到新郑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健康心态与幸福人生》这个主题。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经典《弟子规》上说:“揖深圆,拜恭敬”,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当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讲究平等民主,朋友你们参加这个论坛看到每一个来宾都恭恭敬敬行了90度的鞠躬礼,大家一开始可能不习惯,那么这个是什么原因呢?中国有句话叫:“积非常事”,就是把事情积累多了反而是正常的,而人之间的彬彬有礼反而不正常了,其实中国古人每一句经典的话都不是随意写上去的,古人为什么要设计这个鞠躬礼呢?

就是因为人生来都有一种傲慢之心,那么这种傲慢之心怎么体现出来呢?我看即使是贫贱如乞丐的人,他看到有一辆豪华的车子从身边走过,他都会说:“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有几个臭钱吗?”乞丐都有这样的傲慢之心,我们想想自己,我们一路走来伴随着鲜花和掌声。有的人年纪轻轻就是百万富翁,还有的人年纪轻轻就是知名教授了,这样一路走来这样的鲜花和掌声不绝于耳,那么他的傲慢之心也在不断滋长。

中国古人正是通过这个鞠躬礼,让你把头——你最高贵的地方低下去,来折服一个人的傲慢之心。孔子在论语上说过这样一句话,说这几个人即使有周公的才华,但是傲慢无礼,其他的地你们愿意选择什么?(快乐!)

对,我们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会选择快乐。为什么人愿意选择快乐又有很多人深陷痛苦与烦恼之中呢?其实我们的回答暗含了这样一层意思,那就是“我希望快乐,但是痛苦和烦恼不请自到,我们也没有办法抵御。”

二战时期,有一个犹太人的心理学家叫法兰克,他的故事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法兰克由于是犹太人的心理学家,在二战的时候就受到了纳粹德国的严重破坏,他的遭遇非常的悲惨。因为他的父母、兄弟、妻子全都死于纳粹的魔爪,唯一剩下的一个亲人就只有他的妹妹,而他自己每天被关进纳粹的死亡营接受严刑拷打,朝不保夕。有一天他得到一种启发,就是“人在任何环境中都有一种自由。”这种自由就是选择一种态度,从外部环境看他完全受制于人,被关进了纳粹死亡营,没有自由,但是他心里怎么想是纳粹人无法干预的,于是他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直到心灵的自由,终于超脱了纳粹的禁锢,而他这种意志也协助了狱友寻找生命的价值。

其实法兰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对外界不良刺激的反应,并不像动物那样怎样刺激就怎样反应,而是刺激和意识反应的关系。在意识这个中间环节,人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独立意识、良知的作用,对外界的不良刺激做出良好的、积极的反应。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在我们经常遇到交通堵塞。每当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有很多的出租车司机就会不停抱怨,

第7篇:心理调控与幸福人生课堂感受

距离我写这篇课堂感受为止,我已经上了三节《心理调控与幸福人生》,已经剩最后一节课了。说实话,这是我上过的通识课中最让人感到舒服无压力的课,心中渴望得到释然,而这堂课就恰恰给了我这种释然的缘故吧。

还记得上的第1节堂课,老师让我们分组讨论幸福是什么,我还记得当时我们组的同学写上一大堆“奇葩”的答案---幸福就是---考试不挂科、成为邑大首富、宿舍不断网…..等等,我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大堆毫不认识的同学,因为这样的小组活动而聚集到一起,一起讨论,一起说说,这是我觉得最开心的事。也许有时候因为赶作业、赶报告忙得晕头转向,但一到了这样的课堂上,我又可以会心地哈哈大笑了。总的来说,这是一节开心的课。

当然,除了欢声笑语,从这堂课中,我还能得到一些别的收获。还记得第3节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小游戏---让一个人选择另一个人,让这个人说出他们小组的同学的名字。很让我惊讶的是,被挑中的同学成功把所有组员的名字都说对了。从这个小游戏中,我明白了记住别人名字的重要性,将心比心,如果别人记住了我的名字,我是会非常开心的,相反,如果别人没记住我的名字,我会很伤心的。所以,从这堂课中,我懂得了在人际交往中,当你稍微地用点心,记住 别人的名字,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足以让别人对你的印象深刻。不要忽略这些小细节,也许这取决你是否可以交到一个好朋友。这是我另外收获到的。

很开心可以上这样的一堂课,让我收获了不少,不仅是新朋友,还有对人生,对人际关系的种种思考,让我真正在大学时期里学到东西。我觉得在这样的课堂里,学到的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教会我如何去思考。就比如说“幸福是什么“,如果以我以前的那种思维模式去思考这个问题,上了第一节课之后,在我看到了其他同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之后,我懂得了用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从而对幸福也有了新的定义,所以,就我现在的这种思维模式,更多得我是趋向于将幸福定义为简简单单的事或物。或许是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让我的心态有所改变,让我明白了不一定轰轰烈烈大干一场,创造出无比的财富或者名誉才是幸福的,做到自己想做的事,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那么你就是人生赢家,你就是幸福的。让我养成这种思维的同时也在改变我的心态,让我觉得,大学的确有很多很多的事要做,有很多很多的活动要参加,有很多很多的人可以认识,但我们永远不可能都做完这些事,与其每件事都去做,但每件都得不到好结果,不如只挑一件事,专心干下去,也许会收获更多。

这就是我对于《心理调控与幸福人生》的课堂感受,虽然只上了4节课,但是却收益终生。

第8篇:——读陈红的《教师职业心理与人生幸福》有感

怀着阳光心态 打点幸福人生

——读陈红的《教师职业心理与人生幸福》有感

“幸福”—— 一个听了之后让人感觉无比羡慕的字眼。幸福是一种甜蜜,幸福是一种温暖,幸福是一种快乐,幸福就是一种最美的感觉! 请问在座的各位“你觉得自己幸福吗?”我想说:“我有健康的身体,我幸福;我有美满的家庭,我幸福;我有一份我自己热爱的工作,所以我很幸福。”春节期间和朋友、亲戚在交谈中,他们不断地感慨,“还是当老师好,当老师幸福,工作稳定、待遇不错、还有寒暑假„„”那充满无限羡慕的字眼,让我有一种做教师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假期里,陈红老师的《教师职业心理与人生幸福》走进了我的生活。拿起这本书的那一刻我就在问自己“我是一个幸福的教师吗”?这里,我还想问大家“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幸福的教师吗?”

怎样做才是一个幸福的老师?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那我就认为教师的幸福在于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

我坚信,只要我们乐于学习、研究,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我们的高效课堂就会更加高效、实效,我们的课堂也会更加精彩,我们就能迅速提升自己,在自己的教学一隅培育出属于自己的教研之花。

陈红老师在“打点幸福人生”一章的开篇这样写道:“如果我们把健康当作1的话,那么就有了幸福的基础„„这段话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也由此让我想到了赢得健康的一种心态---宽容。因为宽容是阳光。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杯土,方能成其高;

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宽容是阳光,她会让我们每个人拥有健康,拥有幸福。

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聚合是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真正是个幸福的事业!

在我看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并不难,最重要的是你要认可这个职业。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只要我们认定了,只要我们不懈怠,就能获得最大的回报和最深的幸福。因为我坚信只有有了幸福的教师,才可能有幸福的学生,才可能有幸福的教育!

能够成为一名教师是幸福的,一个人一辈子能生活在教师的岗位上是他最大的福气,因为这让他的一生都拥有光荣感和幸福感。因为有了学生的陪伴,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更加璀璨。

人们常说:工作中的女人是最美丽的、工作中的男人是最潇洒的。不错,那是因为她和他的执着忘我,因为她和他认真专注而浑身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而我要说:工作中的人更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们因自己的努力改变着生活,因为他们沉浸在人生价值的创造之中。身为一名教师,我们就拥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爱自己,也爱他人;播种着爱,也收获着爱;播种着幸福,同时更收获着幸福。

身为教师的我们,虽然平凡而又辛劳,但我们却在时时享受着天底下最纯美的幸福。

我庆幸,我是一名教师,

我自豪,我是一名幸福的教师!

第9篇:健康是人生最大幸福

健康是人生最大幸福

——树立正确健康观念系列之一

健康是人生最大幸福,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但是真正做到的确为数不多,例如,交通安全问题天天讲,结果成了一句口号,如果真正树立了安全意识,那么,悲剧还会如此之多吗?

毛泽东同志说过,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幸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这就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说明了什么是幸福。

宏观上讲,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类进步事业是无限的,如果个人不投身人类进步事业,人生将失去精神支柱。于是,就有了阅兵式上的,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这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问题。

重点在于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生主要由三大要素支撑,一是工作(过去称为事业)、二是家庭(是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三是健康。共同决定着人生的幸福与否。

三个要素的核心是健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身体健康是事业有成和家庭幸福的根本。而且,工作和家庭失去了,可以从头再来,健康失去了就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去不复返了。

要牢固树立健康是人生最大幸福的观念,首先要给幸福下一个正确的定义,我个人认为:幸福是人类对自己的生存空间的一种满足感。说的通俗一点,幸福就是人的一种感觉,你感觉幸福就幸福,你感觉不幸福就不幸福。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标准。

这就产生了在同等条件下有人感到幸福,有人感到痛苦,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人永远没有幸福,知足者长乐的人才有幸福。

而且,幸福具有滞后性,往往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回首她在灯火澜栅处,不识卢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人能重活一次,每个人都会成为圣人。

例如,童年再苦都是人生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当时没有几人能意识到这一点,走上社会后才知道,所以,有时做梦回到童年,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同样,失去健康的人,才体会到健康的珍贵。

有人认为拥有物质财富就是幸福,标准是多少呢?有人认为拥有精神财富就是幸福,能当饭吃吗?其实二者都是条件,幸福的主体是人。人的健康才是幸福的本质。

对于财富没有是绝对不行的,多了也是相对没用的,俗语说,家有良田三千,你一日也就三餐,家有广厦三百间,一张床也就三尺三。就如小品中说的,人不在了钱没花完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所以,只有健康长寿才能享受生活,财富与健康是不成正比的,大款英年早逝者数不胜数。有句话说的好,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好。等来的必将是小康社会,幸福乐园。

山西军阀闰锡山,有两句格言,“存在就是真理”,这话有一定道理,人类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更好的存在。他还有一句,“有奶就是娘”,这就不对了,有奶的可能是别人的娘。

举一不恰当的例子,有一革命功臣,解放后认为待遇不公,胸闷影响了身体健康,住进了医院,有人就开玩笑的对他说,有什么想不通的,你多活几年,多糟蹋点粮食什么都有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于是,他将健康长寿当作事业来做。结果是健康长寿又幸福。

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是生命,金钱是买不到时间的,金钱不是万能的.现在都讲,能源是不在生资源.其实作为人才是真正的不再生资源.健康就幸福谁都知道,但是具体实践中,有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用牺牲健康去打拼,有时利益是争到了,付出的损害健康的代价却是无法挽回的。所以,极端自私是健康的天敌,有时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

结论是世界观的转变才是根本的转变,只有把正确的健康观念深化在血液中,才能落实在行动上。

1 / 1

上一篇:广州大学纺织学院下一篇:语文七年级下册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