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立德树人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推荐9篇)

立德树人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站在孔坊乡小学校长公开竞争上岗的舞台上,心情十分激动也很忐忑,我要感谢各位领导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我也知道我现在竞聘的不是校长这个职位,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借此机会我首先向多年来对我的工作关心、支持和帮助的领导老师说声:谢谢!

一.个人简历。

本人1995年毕业,同年分配到三门河中学任教,2000年调回家乡孔家坊中学,2008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服从组织的安排,调到难作堰小学,2010年调入新狮小学,担任学校政教主任、法制安全处主任至今。从事教育事业17年。

二.近五年来工作的简单回顾。

2008至2009年,我在难作堰小学担任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中,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2009年,我带领学生代表全乡参加县组织的小学生英语口语比赛中,3人次获奖。同年,在全县组织的合格学校验收工作中,我积极参与,努力配合学校各项工作,并在全县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我在新狮小学工作期间,连续两年担任毕业班数学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2010年我组织学生参加全县组织的语数联赛中5人次获奖,2011年在全县毕业班统考中,成绩名列前茅,也因此为学校争得全县“文明单位”评比的资格。

三.担任学校政教主任,法制安全处主任工作中所采取的一些主措和取得的成绩。

1.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而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在小学德育中以做人、做事、习惯培养等为主的“奠基”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播下一种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在工作中,我和我的同事们从小事做起,努力规范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2.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文明校园”的活动。

在师生中做好宣传工作,让师生从讲文明语言做起,学会文明礼仪。开展“文明教师”、“文明学生”、“文明班集体”、“文明寝室”、“文明餐桌”的评比活动。在文明之风的吹拂下,校园内文明之花处处盛开。

3.努力搞好法制安全工作,为学校开展其他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法制安全工作是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广大学生家长的切身利益。我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组织师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在校内把安全工作责任层层分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大力做好法制安全宣传工作,扎实开展防震、防灾等疏散演练活动,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加强对重点对象、重点内容、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的安全防范,做到警钟长鸣。

4.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也去取得一些成绩。

十余年来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2011被乡政府表彰为“法制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并顺利通过县政府组织的“县级文明单位”评比验收,也在县教育局组织的“文明宿舍”评比活动中荣获“文明宿舍”的殊荣。

四.我对校长的肤浅认识。

1.勾勒学校前景的设计师。

学校肩负的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个校长必须有先进的理念,抓好机遇,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发展,加快发展,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2.教育教学科研的领头雁

教育发展科研领先。然而在农村,有一些老师对教研充满着诸多的矛盾与困惑,老师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要想让老师们不再顾虑,不再犹豫,不再患得患失,做为校长,就必须给老师们带个头,给教师们指明方向,给教师们树立榜样,激发教师的热情,让我们农村中小学最薄弱的环节迎头赶上。

3.一线老师的勤务员、师生员工利益的保护神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以教学为主,一切为教学服务,这是每一个人应该明确的一条基本原则。教师们每天披着星星来,顶着星星走,备课、批改作业、„„很多人还要搭上双休日,处理教学工作。过大的压力让教师有点喘不上气的感觉。作为校长,应该明确认识:我是为他们服务的,我是他们的勤务员。教师病了,我们去探望一下;教师家里有困难伸出温暖的手帮一把。对教师少一些埋怨、批评、指责,多一点理解、关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工作、学习中倍感安全的同时,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在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之后,换来的定是收获和喜悦。

最后我想说:今天站在这里,重在参与,立足于学习,乐在于与大家分享这个过程,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将一如既往,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为孔坊教育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立德树人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在研究中发现, 造成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因素很多,包括教师的专业素养、课堂的教学质量、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教师的行为规范、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等。为此,我校以打造精细化的教学管理为前沿线,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后延线,以组织各类学科活动为调控线,立体设计减负增效,从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管理机制等多环节齐抓共管,促进了“轻负担、高质量”的落实, 为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二、“轻负高质”的内涵

“轻负高质”应该包括两方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要讲究“轻负高质”。一方面,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觉把学习任务转换成为内在需要,将学习视为乐趣,并通过学习所产生的积极情绪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这里的“质”,不仅指学习的高成效,更为重要的是指学生身心发展的高质量。

三、“轻负高质”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认为,“轻负高质”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是打造特色教育,提升办学品位的重要保证。

(一)“精细化管理”保证“轻负高质”

1.细化教学常规,强化过程管理。

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我校突出“五个环节”、加强“三个研究”、严把“一个关口”。“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监控。三个研究:减负增效研究、多样化作业研究、微型课题研究。一个关口:六升七毕业关。我们每学期初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制定的教学“四为主”(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育人为主旨),“四精心”( 精心设计课上练习,精心设计课后作业,精心批改作业,精心辅导学困生)及“四不准” ( 不准留惩罚性作业,不准留过量作业,不准留没有梯度的作业,不准留重复性作业) 要求。 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针对每门学科、每个学生、每道题、每个知识点,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对学困生从学习态度、 上课情况、完成作业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关注和辅导。

科学、规范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我们提出教学的“十字”要求,即备课“细”,上课“实”,作业“精”,教学“活”,手段“新”,实践“多”,辅导“勤”, 考评“真”,负担“轻”,质量“高”。我们把“十字”要求作为强化教学中心意识、向课堂要质量、走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原则。

2.重视校本教研,提高课堂实效。

我们在校本教研方面注重在“实”字上下工夫, 在“研”字上求发展,要求教师做到全员参与。为增强实效,我们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全程指导教学,开办专题讲座,为教师们评课,针对问题进行分析,研讨教学方法。近两年来,我们开展了同课异构、微课评析、教研沙龙、联校互动等校本教研活动,全力打造了一支教艺精、底蕴厚、发展快的教师队伍。

3.创新教学形式,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学行政采取听推门课、抽签课、签约课的形式,走进课堂,范围涵盖所有教师,并在课后进行逐一点评。我们通过新教师的展示课、中青年教师常态化的研讨课、骨干教师的精品课,让教师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使教学形成良性循环。我们积极推行抢答器进课堂,学生按键就能知对错,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我们加强课堂反馈环节,要求教师每节课必须留出5分钟反馈,反馈要有层次,保证大部分学生当堂学会, 以进一步落实“轻负高质”。

(二)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促进持续发展

优质教育需要优质教师。学校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先后组织了“携手同行,斑斓人生”青蓝工程汇报会,“减负增效,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展示会,“增效减负,求真务实”三看总结会,以展示教师的教学成果,实现师德、师能的提高。此外,我们还选派教师外出培训,加大教育科研培训的力度,为教师提高科研能力搭建平台。

(三)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减负、激趣、增效

我校启动“热爱经典,书香满园”阅读活动,请家长配合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由教师做序自编 《美文集》,召开演讲会、读书心得交流会,开启了学生阅读的新天地。我们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英语学科进行了英语童话剧演出, 手抄报、剪报竞赛活动;语文学科举行了阅读大比拼、现场童话大赛、拓展阅读竞赛活动。

我校充分利用教育园区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通过合唱、舞蹈、手工坊、科技制作等92个社团建设, 点燃学生的兴趣爱好,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长的快乐。从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上、激动的眼神中和兴奋的表情里,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真谛、教育的幸福。

“轻负高质”不是一朝一夕之举,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使我校“轻负高质”的办学特色得到完美诠释,让孩子们享有更加美好的教育,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指导教师点评:

立德树人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篇3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胡金波,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扬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董玉海,江苏教育学会会长杨九俊,扬州市教育局局长夏正祥,扬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余如进,扬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周应华,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唐云增等出席本次会议。

成立大会由杨念鲁先生主持,李希贵副会长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宣读了《关于对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的批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胡金波把“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的铜牌授予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萍手中。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全国的班主任有了自己的全国性组织。

本次大会收到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以及来自全国58个省市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等杂志社、教育局、教科院、高等院校及中小学发来的贺信与贺电。

在成立大会上,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就职演说。她以“是谁成就了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是谁成全了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我们该怎样谱写中国班主任专业发展新的历史篇章?”等追问表达了自己对学会工作的思考,并提出了六条工作规划:一是建立健全组织,形成覆盖全国的工作网络;二是运用现代技术,建设多维立体的交流平台;三是注重教育科研,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意见和建议;四是建设专家团队,开展班主任专业化培训;五是研制评估标准,打造“名班主任工作室”先进典型;六是定期举办年会,创立品牌活动。胡金波副会长发表了《让班主任事业绽放出灿烂的光芒》的讲话,要求班主任老师在明白“何为班主任”上用心力,增强光荣感;在明晰“班主任何为”上下功夫,增强使命感;在明确“班主任为何”上做文章,增强紧迫感,从而让班主任事业绽放出灿烂的光芒,照亮一代又一代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

成立大会后,大会进入学术研讨环节。本次大会研讨主题为“中国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与展望”,研讨过程充分体现出专家的理念引领,名班主任工作的群体孵化与推进,班主任自我班级操作系统的实践,教育行政部门对班主任专业化的支持保障,教育科研的科学方法助推专业成长,名班主任的经验与分享等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基本路径。

研讨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作题为“学校转型与班主任角色转变” 的主题报告;四个中国名班主任工作室向大家展示他们多年来的经验与成果;天津静海县介绍了他们区域性推进班主任专业化的实践探索;“班主任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课题组展示了他们研究的成果和产生的显著效益与影响力;在“中国名班主任大讲堂”上,经过层层选拔的13位班主任老师发表了“我的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之路”的主题演讲,向大会汇报了他们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之路上的体会和成功的做法,让与会者看到了广大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和专业化能力,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好评。

专委会成立后将实行地区申报年会制度,每年10月举行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举办班主任专业素养展示活动、名班主任大讲堂、班主任工作原创论坛、班主任实践案例和论文评比等系列活动。以活动搭建平台,碰撞智慧,锻造队伍,促进我国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清廉——为幸福人生奠基 篇4

通辽实验中学教师张冲宇

古人云:“世上人人皆求福,做官亦然;做官欲求福,还在清廉中”。如此说来,清廉不仅仅是一种官德,更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不仅仅是“带月荷锄归”,也不仅仅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而是真正达到逍遥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可是事实上,有多少人奔波在为己为功为名的路上,丢失了自我,丧失了理性,即便短暂间收获了富足,大抵也为此惶惶惴惴,更何谈幸福之所在。因而,清廉,便成了幸福人生的基点。

存清廉之心,方能平衡得失。

《列子・说符》记载:一位名叫狐丘丈人的隐士曾对孙叔敖说:“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问他何谓“三怨”,这位隐士回答说:“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孙叔敖告诉他:“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于三怨,可乎?”一个人若爵位高就有人嫉妒;官做得大,上司就要提防;薪酬拿得多,骄奢淫逸惯了,就会招致众人的怨恨。这位隐士大概看饱事态才得此结论,可是位高权重的孙叔敖用谦卑、谨慎、施予这“三法”化解了“三怨”,表现了一位名相高超的处事方式和虑事深远的智慧。

时至今日,大多为官之人对官的追求,更多的在于追求为官带来的特权和经济利益而非真正想为民做些什么。这样,官和民就成了利益弹簧的两头。因而,爵高官大禄厚者依然为民所怨。那么如何化解这怨,怕是要借鉴古人,将“谦卑,谨慎,施予”之古拿来为今所用,存一颗清廉之心,重新解读得失。《辛德勒名单》里说,真正的权利不是能随意杀掉一个人,而是能解救一个人。事实上,使得一方百姓喜乐自安,不是更高意义的权利显现吗。

存清廉之心,方能化解烦忧。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过盛。其中纠缠人一生最让人无法释怀的当是“求不

得”。每个人都有过“若是我”的假象,每个人都有过“我不能”的烦忧,这些放不下皆因心有所欲。在中国历史上,能真正做到放下的大概当属老庄哲学。庄子在自身淡泊名利的同时,也为自己身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感到悲哀,只是他自己把这种悲哀上升到厌恶,于是自己宁愿“曳尾于涂”。这些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其实是在精神上解决自我束缚,超越一切自然和社会的限制。

我们当然不能倡导人人都“曳尾于涂”,但是至少可以给心灵洗洗澡,听闻风声鸟鸣,惯看花开花落。苏轼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为官,几经放谪,然而,不管置身何地他都能化解风雨,俸禄不足就自己开荒耕作,吃不起菜,就自己研究烹饪美食。他虽然一辈子与富贵无缘,但是旷达自若,从容平和,这种精神上的升华又有几人能及?

存清廉之心,回归本真。

有人说,我不为官,不掌权,清廉,离我甚远。照此解读,教师这一行业,更加无需以清廉自律,因为它本来就是清贫的写照。从古“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到今“志存高远”,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清贫,选择了教师就远离了市井繁华,远离了声色犬马。甚至有些边远地区的教师还在温饱线上挣扎,最美乡村教师尚需自筹经费为学生提供物质保障。这些人,连贪占的机会都没有,何来清廉一说。可是,事实上,这颗爱学生的心,这颗奉献的心,不正是源于人性中最本真的那处不忍吗?无形中,这种本真已经远远高

于面对诱惑能坚守自己,这种人性的价值,已经无法用物质来衡量了。

有人把因不忍而行善事,称为最功利的无私。那么,教师,是不是一直践行这种最功利的无私呢。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种“无己”之心,已经站在了灵魂制高点上了。这样,我们兢兢业业,勤勉正直,关爱学生,严谨治学,虽然不称之为清廉,但又处处诠释着清廉!

我也如此真切的感受到,能存清廉之心,其实真的是一种幸福。因为我们心向清廉,收获的满满是心灵的慰藉。一句“老师,你是我的骄傲”,一张“师恩如山”的贺卡,还有那随着“老师,我想你了”的呼唤而洒落的泪水,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这世间最宝贵的财富!

立德树人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篇5

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第一实验学校课题组

一、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品质。

〃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 探索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小学品德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二)研究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中,是否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学习爱好的培养和能力素质的形成,直接关系到起未来发展的状况。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提高国民的公民素养为根本的课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使学生在了解和认识家庭、社区、国家等不同范围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在学习祖国国土、文化、民族和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同学、爱家乡、爱祖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逐步形成道德规范意识,认识人际关系,形成社会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基本公民素质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的时时处处都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品德与社会的学科特点注定了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课本,为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更加深入的研究,解决课程和教材开发中的各种问题,使理想的课程变为可实施的课程,使课程改革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所以我们的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三)核心概念

立德树人:“立德”指的是确立品德,树立品质;“树人”应该是培植成长,培育成才的意思。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坚持“育人第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新的小学品德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体系的核心和灵魂,用来指导整个课程体系建设和研究教育教学实践工作。

小学品德课程:“小学品德课程”主要是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在小学阶段开设的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善于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精神。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1、生活德育论

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也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生活道德论”理论告诉我们,真实有效的德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到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道德环境,品德教育的主题和素材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真实的、有代表性的事例,而不是假设的、逻辑性的其他东西。德育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但并不意味着等同于生活,无条件的迎合生活,而是在生活过程中引导生活,用美好的生活引导一般的生活,使学生过向善向美的生活。

2、认知心理学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和顺应。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皮亚杰还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根源在于主体与道德环境的积极交互作用——活动或实践。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对道德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同伴间的合作活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他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教学有没有实效,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形成自身的道德信念。

3、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

(二)相关研究成果

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也积极地从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进行改革。2011年10月,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提出,品德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增加实践活动的教学。课堂教学中,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体现“学为主体”。但是在实践中,小学品德教育的教学过程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品德教学说教化。教师教学仍然停留在“教教材”的层面,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知识。” 二是品德教学形式化。小学品德教学活动只追求表面热闹,忽视本真教学,缺乏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品德教学与学校德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没有很好的衔接,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方法的评价。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结合本地区多年来品德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积极成果的基础,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小学品德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力求通过三年时间,深化改革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索、主动操作、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力求在发展儿童自悟、自省、体验、感悟的能力方面得到增强,使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化于心、形于外,转化为行为习惯等方面有所改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亲身体验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构建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和评价体系。

三、研究程序

(一)研究对象

为了寻求一种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寻求一种适合学生实际的培养学生政治课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策略,我们从对学生负责、对教学负责、对教育负责的角度出发,对小学品德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和成因;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类型和方式;三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困惑和解决办法;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指导及能力发展性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试图构建起一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并最终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与该题相关的基础现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进行分析、整理,并接纳和运用新的相关信息,结合学科教学实际,探讨学科课堂创新教学策略。

调查分析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以及我校思品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法的运用情况,分析教师教学效果,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行动研究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边研究边实践,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课题研究。

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科学性的结论,并撰写成论文。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4.12—2015.3)研究启动阶段:组建课题组,进行小学品德课程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撰写调查报告。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撰写开题报告,制订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15.3—2016.6)研究实施阶段:落实课题实施方案,探索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小学品德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撰写中期报告、教学案例、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2016.6—2016.9)研究总结阶段:整理各阶段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四、研究成果

(一)成立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品德学习小组。

以班级为单位每周都有统一组织的各种活动,交流学习品德的体会,学生们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极大地刺激了学生自主学习品德的兴趣。如我们组织学习小组到交警队学习交通知识,观看交通事故案例;清明节前夕参加祭英烈活动;积极参加“争当守规则的好学生”、“学雷锋先进个人”、“尊老爱幼好少年”等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学生形成了课前预习——课上探讨——课后实践的自主学习模式。

比如在学习四年级品德下册《做守规则的小学生》一课,课前,学生们就会积极预习,搜集小学生应该遵守的规则。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探讨这些规则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课下努力实践自己学到的知识,做一个真正守规则的小学生。

(三)学生自主地把学、说、做的真正统一,做到了学习和生活的结合。

我校学雷锋先进个人、尊老爱幼好少年等一系列活动中,我们实验班级的学生占到了一半的比例,我班在这一段时间里有不少的孩子受到了社区、学校和家长的赞扬,会体贴父母了,懂得下楼时轻声慢步了,还经常在小区里拣拾垃圾等等。同学们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学校外,都能融洽的与人相处,逐渐成为品德高尚的好少年,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四)转变了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了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设臵情景,选编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广泛利用多彩网络,丰富的书刊等现代媒体来收集、筛选、整理、分析信息知识,使学生主动地寻找问题及问题的解决。逐步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讨论不活跃,依赖心理严重,问题意识弱,缺少探究意识,主动建构知识能力差,缺乏独立钻研的精神。培养自主探索问题的热情与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思想与交流成果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也增强了同伴交往的信心和能力,懂得理解他人、关心学会、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会分享与合作,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

(五)改变了教师教学观念,增强了教师开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更新了我们的教学观念,树立自主性教学理念,并自觉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

(六)激发了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在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的引领下,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自己选定的现实问题,走出固定的教科书,广泛地运用现代媒体等途径,进行自主研究、探索活动,把课堂情景与社会大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实现知识能力和觉悟的相互渗透、相互提高。

五、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纪律松懈。

爱动、爱玩、爱说是学生的天性。曾经有一段时间在理论界提倡在课堂上越放越好,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爱怎么回答就怎么说,老师评价也是一律的赞扬、鼓励。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随便插嘴,喜欢怎样坐就怎样坐,有的专家甚至主张上课时学生可以自由走动。特别是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中,学生可以满课堂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伙伴。课堂气氛自始至终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自由。这样做,学生的天性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深入,年级的升高,这样的教育方法毫不留情地留给我们的困惑是:学生自由散漫,课堂纪律松懈。

(二)两极分化严重。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成果不断凸现出来。我们清楚地看到许多学生正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以我们学校的情况为例,一部分学生不光琴棋书画样样在行,语文数学英语也门门出众,还是体育场上的健将。有些学生的自学能力几乎可以渐入“不用教”的佳境,是过去一板三眼、正襟危坐的课堂教育无法比拟的。然而,在调查测试中我们也发现:像这样的学生不足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十,还有一部分学生从来没有完整地读完过一本书;作业潦草,字写得龙飞凤舞;再简单的作业也偷工减料甚至拖拉不做;学习习惯越来越坏,成绩越来越差,班级中两极分化的情况日益严重。

六、建议 解决以上这些困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学生个人成长档案,用及时评价增强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个长期历练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从接手学生的第一天起,就要给他们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探索后,根据学生成长档案的记载和实际表现,作为组织者、指导者的教师,应及时评价,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不断为他们的学习热情加油,同时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一时还没有找到成功的体验的学生,要及时帮助、辅导,作出恰当的肯定性评价。这样他们也会及时找到学习的方法,受到鼓舞,学习的欲望和自信心也会明显增强。成长档案的内容有:①、在校表现: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上课时小组活动中的表现等,②、在家情况: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对父母长辈的态度、参与家务劳动情况、课外兴趣爱好等;③、社区活动范围:经常去哪些场所玩耍、常去的亲戚家有哪些、最亲近的人是谁,最崇拜的是哪个人等。填写档案的工作应该有班主任、任课教师、部分同学、家长共同完成。至少每个月,由班主任跟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总结。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严格地督促,及时地点拨,耐心地指导和热情地鼓励。

(二)加强家校联系,借用家庭力量激发学习源动力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联系,让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从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学习成绩最好的一般为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其次是上学时要求选择班级、选择老师的干部、老板的子女;最差的是外校转来的孩子以及留守儿童。这项调查告诉我们,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成效等跟家长的关注程度是成正比例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越高,给予的关注就越多,大多数的子女就能朝着父母所期望的方向成长,这在心理学上叫“皮革马力翁”效应。相反,家长缺乏对子女成才的期盼,或者期盼值不充分,对子女的关注也不多,学生就产生不了学习的动力,对学习效果的好坏不关心,渐渐地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因而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当学生处于初中年级学习阶段的时候,由于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的行为习惯还没有形成,加上有意注意力还非常薄弱,这时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往往会成为孩子学习的源动力,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在探索这条新路子的时候遇到一些困惑和走一些弯路,那是教育过程中必然遇到的。只要我们能科学分析那些困惑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一定会有很快提高。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 2.《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王极盛

3.《〈品德〉课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 陈海涛 2015年2月《教学实践》

立德树人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篇6

按照县局师训科安排,滨州市向省推荐一所经典诵读先进学校,请将你校经典诵读方面(既包括读,也包括写)的做法和成果加以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于明天(2月14日)前报师训办。

劳店镇中心校 刘永军

2012.2.13

附件:以下为师训办发的第一实验学校材料,但不能照搬,只可参考!

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

-------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经典诵读”工作情况简述

孩子就像一块海绵,你灌输什么他就吸收什么,当你用纯洁的传统文化经典让海绵饱和后,其他不干净的东西也就难于侵入了。

——题记

诵读经典国学,如与圣贤先哲对话,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一些古典名句成了孩子们衡量自我的道德标杆,潜移默化中陶冶着学生情操,塑造着健全人格。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下面我将我们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开展“中华颂〃经典诵读行动”的一些情况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一是组织上高度重视,学校领导、教师带头诵读经典。我们学校成立了以彭校长为组长的“中华颂〃经典诵读行动”

领导小组,组建了语文老师、班主任和音、体、美老师全程参与的“智囊”团队,以创建“书香校园”为载体,分年级制定了活动开展的阶段性计划、层递性计划,使得活动得以有序、高效地开展。

二是为了提高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营造浓厚的经典学习氛围。采取“经典上墙”的形式,在学校制作图文并茂的经典“文化墙”。我们要求每个班充分利用教学楼内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及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建设经典诗句主题的班级文化,为学生开放阅览室、建立图书角、创设休读林,使同学们在意、境、情、美、趣等方面首先受到熏陶,充分调动起学生对经典文本学习的盎然兴致。

三是将经典古诗文名句、篇编写成校本课程,纳入课程表,在一——六年级全体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实效。我们第一实验学校为孩子们量身推荐了经典诵读内容,并组织骨干教师精选适合学生诵读的内容,按学段、年级编写了《经典诵读读本》,免费供学生使用。将经典诵读课纳入课程表,保证了学生在课上的学习,琅琅的经典诵读声感染的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也煞有其事的捧着经典读本,开始学唱三字经、唐诗宋词了。

四是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经典诵读习惯,除了将经典诵读课纳入课程表,我们还规定了每天专门的诵读时间。每天早读师生共读十分钟,下午第二课堂活动十分钟,放学路

队诵读五分钟,晚上家长、学生共读十分钟,全天至少有三十分钟的时间用于诵读;每天的课间十分钟,铃声调整为在校园内播放经典诵读的录音、歌曲,让学生在休息之余得以聆听;周一、周二为朗读时间,这两天学生可以看着文章朗读;周三、周四为背诵时间,学生要脱离文章练习背诵,周五为检查时间,老师要对学生的背诵情况逐个检查。这样有计划的安排,“学而时习之”,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五是形式多样,激发兴趣。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来说,偶尔学学可以,时间一长他们就会感到单调枯燥乏味。我们学校的老师在教学时变换各种指导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常用的方法有: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指黑板,学生全体齐读。还可以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其次,成立读书小组。要求由学生自由组队,力求兴趣相近,取长互补,并选出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背诵,组长起带头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学习计划,共同实施,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同时,吸取兄弟学校的做法,有音乐教师教唱谷建芬新学堂歌,并将学生们在玩耍时拍球、钻圈、跳皮筋时的口令也换成了古诗和《三字经》,寓教于乐,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六是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我们每学期要开展一次有关诵读经典的活动。如:古诗文朗诵会、古诗文小品表演、古诗文相声、古诗文情景剧、古诗文经典配画等,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而且使广大儿童诵读兴趣盎然。班级、学校组织经典诵读会,每月从已经背诵的经典读本中精选20条,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配乐朗诵,浅吟低唱,编演小品)在举行诵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每月评选出“诵读小明星”“诵读经典小状元”或“背诵大王”,让他们向全班学生介绍诵读的内容、方法以及心得体会,使其他学生借鉴他们的优点,为经典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注入动力。

七是开展假期经典诵读活动。我们学校每逢假期都会为孩子们组织主题鲜明的读书活动。我们学校上学期的暑假主题为“研读经典怡情养性,吟诵诗文悟道修心”,制定了相应的诵读学习计划,提出了读书倡议,给孩子们拟定了学习内容,还引导学生制定适用于自身的学习计划,并将自我读经典评价机制融入其中,认真填写“我的读书卡”,使孩子阅读经典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八是家庭亲子背诵活动。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取得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实际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这一环节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有些

家长不但有热诚,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背,互相考试比赛,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而温经受益,而且一家兴致高昂,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九是每学期结束时,我们学校的同学都要进行诵读自我评价,写出心得体会。学生之间互相比一比谁背诵的古诗多,谁明白的道理多,你从古诗词中学到了什么?自己该怎么按照诗词中道理去为人做事?然后,班主任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情况评出学期末“诵读明星”,找出在实施诵读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以便改进和制定下一步的计划。

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上学期我们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博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赞誉,在县教育局组织的经典诵读大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接下来我们打算将学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与经典诵读结合起来,实现现代与传统的有效对接;将红色经典与传统经典结合起来,探索边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边诵读中华经典的新方法,增强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打算为每一个学生建立经典诵读成长记录册,“读后心得”、“我为经典配幅画”等档案袋记录孩子们诵读经典的足迹;计划将经典诵读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诗词古韵专题学习网站”,打造一个诗、书、画、曲融为一体的学生诵读、学习的平台,让少年儿童走近经典,品味名著,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

立德树人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篇7

一、挖掘多层面的活动载体,能提供学生多角度的饮食教育体验平台

活动是学生开展体验教育的最好平台,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饮食教育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可结合家乡饮食特色分层设计活动载体。

笔者的家乡古越绍兴,有着如鲁迅笔下的茴香豆、绍兴老酒等溢出淳香的传统饮食文化,也有着如金益王干菜饮料、古越龙山果酒等推陈出新的新颖特色饮食。这些家乡的古今特色饮食色,可给我们设计活动载体提供许多的灵感。我们曾依托这些家乡特色饮食,从“老字号”传统食品、“新字号”绿色饮品、“小字号”自制食品、“大字号”生态食品四个系列为学生们找到了四个活动载体,并通过办红领巾健康饮食庙会,对这些活动来了个大检阅。

1. 寻找家乡

“老字号”食品,让学生在传承家乡传统饮食文化时树立劳动意识。三年级联合中队学生考察了咸亨食品厂等老字号食品企业,了解了绍兴香糕、绍兴茴乡豆、乌干菜系列食品、多味笋豆和五香豆腐干等家乡传统小吃的饮食文化。并在家长志愿辅导员的协助下合力倾情打造了一条颇具古典乡土风味的老字号五香街。在这条五香街上,学生们都说看到并品尝了许多家乡的传统小吃,也学习并领略了许多的传统饮食文化,既学得开心,又吃得香甜。在“香糕栈”、“茴香馆”、“美菜馆”、“品笋屋”、“咸亨亭”中,他们不知不觉间传承了绍兴老字号传统的饮食文化,寻找到了一份生活的古朴。

2. 认识家乡

“新字号”绿色食品,让学生在倡导绿饮的同时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四年级学生负责寻找家乡的绿色饮品,通过走访、调查,他们马上找到了果粒橙、原叶茶、金益王、营养快线、酒酿圆子等五种代表家乡特色的新颖果汁文化、茶道文化、药饮文化、奶文化、酒文化的绿色饮品,并在中萃食品有限公司、老史食品等企业的赞助下办起了新字号绿色饮品一条街。在这条街上,学生们不仅喝到价廉物美的饮料,看到了豆奶、果汁的制作过程,了解了家乡绿色饮品文化,还学会了识别绿色食品标志。

3. 感知

“大字号”生态食品,让学生在亲近大自然时研究生态食品价值。五1、五2班学生在健康饮食庙会上联手打造了“大字号”生态食品一条街。为了经营这条街,所有的学生提前两个月就忙了起来:他们有的种植采摘野菜、制作野菜食品、品尝野菜美味、撰写研究报告;有的查找五谷资料、了解五谷文化、学做五谷食品、宣传五谷营养;有的探究端午节的“五黄食品”文化,挖掘“五黄”渊源,寻找并采购五黄食品。充分的准备使庙会当天这条街上的“五谷坊”、“五黄斋”生意兴隆。小师爷妆扮的导购员解说得不亦乐乎。在这条街上学生们不仅了解了生态食品的可贵、还亲近了大自然,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4. 学习

“小字号”食品制作,让学生在训练制作食品的技能时提高劳动能力。五年级学生在家长志愿辅导员和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学做健康食品。通过一段日子的实践,他们在健康饮食庙会中有模在样地办起了“小红帽鲜奶蛋糕屋”、“小仙女水果沙拉坊”、“小飞侠冰镇绿豆轩”……会上学生自己制作的食品成了抢手货。顾客们不仅夸奖他们的食品做得美味可口,还羡慕他们的技艺高超,因为店铺上悬挂着的巨幅照片展示着学生们制作食品时的全过程,那有板有眼的手艺不能不令人佩服,另外学生自已设计的商标,也吸引了不少顾客的眼球。走完这“小字号”自制食品一条街,家长和老师们无不发出感叹:孩子们的劳动能力已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活动内容,我们还邀请了会扯白糖、膨米胖的民间食品手工艺者到学校现场表演扯白糖、膨米胖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饮食特色,从而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爱劳动者的情怀。

这些活动载体渗透了“传承饮食文化,倡导健康饮食,亲近绿色食品,创造健康生活”的教育理念,用颇受学生喜欢的方式让他们知晓了如何“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科学”,也让他们充分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他们对于“食”的知识、“食”的技能的掌握和劳动素养养成的情况也得到了一次最真实、最全面的检阅。如此活动载体的设计对学校饮食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创设喜闻乐见的小社团载体,能激发学生参与饮食教育的兴趣

红领巾小社团是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主组成的,是针对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有效活动载体。依托多元的红领巾食育小社团,我们调动了学生参与饮食教育的积极性。

我们紧紧围绕学生在食育活动中最感兴趣的话题,创建了五类食育社团,并依托这些社团,让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健康饮食教育。

1. 创设寻访家乡传统经典小吃的红领巾社团。

我们成立了“绍兴香糕寻访团”、“绍兴臭豆腐考察队”、“孔乙已茴香豆馆”、“红领巾乌干菜馆”、“红领巾品笋屋”等红领巾社团。引导学生依托这些社团通过采访、调查、参观等方式了解家乡传统小吃的特色、文化、营养知识,学习家乡传统食品制作者的智慧和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

2. 创设调查家乡新型绿色食品的红领巾社团。

我们成立了“奶香园”、“茶道馆”、“药王居”、“果汁铺”、“美酒坊”等红领巾社团,通过进企业开展实践活动,了解家乡新一代绿色食品厂的现代化设备、自动化制作流程,科学的食品配方和他们所特有的绿色食品商标等,从而倡导他们养成绿饮习惯。

3. 创设学习家常厨艺的红领巾社团。

我们成立了“小红帽鲜奶蛋糕制作室”、“小仙女水果沙拉制作室”、“小飞侠绿豆汤制作室”、“家常菜烹饪班”、“艾饺俱乐部”等红领巾社团,指导学生开展学做简单食品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制作食品的兴趣,锻炼他们食的技能。

4. 创设研究大自然生态食品的红领巾社团。

我们成立了“野菜研究所”、“五谷研究所”、“五黄研究所”等红领巾社团,引导学生开展生态食品的探究活动,学生们种植野菜、寻找五谷、探究端午的五黄食品,并在实践过程中撰写研究报告,开展研究性学习。

5. 创设宣传健康饮食的红领巾社团。

我们成立了许多健康饮食宣传小分队,进社区、入家庭宣传健康饮食知识、分发健康饮食倡议书、展示自己制作的健康饮食小报、卡片和食谱,小手拉大手倡导健康饮食。

为使这些社团活动能有序进行,我们构建了社团的分层管理网络:

以上是社团的三级设置网络,其中一级社团(越乡饮食博彩社)由大队部负责,二级社团由联合中队负责,三级社团由各中队负责。层层相扣的管理网络保证了社团活动的制度化,在这些社团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饮食教育也在其中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三、探寻多种“结合点”载体,能促使饮食教育的持续发展

为了使学校的饮食教育能持续发展,我们努力拓展饮食教育外延,寻找良好的结合点。

1. 与劳动教育相结合。

多数学生不愿意劳动,但他们却没有一个对吃不感兴趣的。所以,我们依托饮食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收到了较大的成效。通过亲子饮食社团,借用校外家长辅导员的外力向学生灌输劳动意识;通过小石年生态社团中开展的经常性的劳动基地管理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通过小字号自制食品社团中开展的学做食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通过老字号活动社团中开展的科学传承家乡老字号饮食文化,培养学生的劳动创造能力。在健康饮食习惯养成的同时,学生的劳动素养也已渐渐养成。

2. 与科技教育相结合。

饮食教育不仅仅是吃的教育,我们在实践中尝试着与科技教育想结合,并看到了可喜的一面。比如在“我爱春天的野菜”这一系列活动中,我们就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每一个活动环节中只要能提出问题的,总不忘引导孩子提些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探究。于是,“艾菜主要吃它的什么?怎样才能挖出它的根?”“艾草怎样移植才不会死?”“怎样保存春天的野菜,使人们在其它季节也能吃上美味的野菜?”“野菜是人工种植长得好还是野外生长长得好?”……一个个问题激发了孩子探究的热情:一个个大胆的尝试,一次次认真的实验,一篇篇观察日记见证着这些热情的温度。更可喜的是这些对于野菜的探究活动激发了孩子连篇的梦想。有个孩子在《我谈未来的野菜价值》这一研究报告中写道:“我发现野菜身上特殊的气味是天然的杀虫剂,如果在种植蔬菜的时候能够把野菜也种在身边,当然要测算好它们之间的合适距离再进行科学种植,我想,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蔬菜上的农药残留了。可能有些野菜上的特殊气味还能助长某些蔬菜生长,那么只要替蔬菜和野菜找好伴就一举两得了。我长大要当个野菜种植专家,一定要研究出未来野菜的价值,让野菜的作用能发挥到最大。”从这些梦想中,我们看到了根植于饮食教育的探究精神已经在学生身上渐渐形成,所以我们相信孩子们会拥有追求梦想的执着,我们也相信在饮食教育的促进下一个个“野菜小专家”、“健康饮食小专家”也会在校园中诞生。

3. 与环保教育相结合。

“不能连根拔起,你这是竭泽而渔!”这是我们的学生在开展“野外采摘春天的野菜”活动中,喊出来的一句话。当时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田里采摘艾草。一个学生为了贪快,把整棵艾草都拔了起来,另一个学生看到了这一幕,认为他这是竭泽而渔的行为。旁边有些同学也开始纷纷指责,有的说:“如果我们都这样做,野菜这一资源也马上会枯竭的。”有的说:“是啊,我们不能断了后路啊,你把它连根拔起,明年就不会再长了。”有的说:“我们在采摘野菜的同时应该要保护好野菜。”……看!因为这一棵野菜引发的一场讨论,不正是一堂活生生的生态教育课吗?而且这堂课的素材是孩子们自己找的,这堂课的老师是孩子们自己客串的。如此的课堂经常能在我们的饮食教育课中出现,我们强调在饮食教育中要结合环保教育,在饮食习惯培养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四、开发饮食教育评价和宣传载体,能使饮食教育在校内铺得开,在校外传得远

1. 有效的评价体系:

在对饮食教育载体的探索过程中,我们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了一个评价机制,那就是食育章的争章活动。我们制定了食育章的获章细则,成立了由老师、家长、学生等组成的考评小组,设计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奖章,还举行了隆重的颁章仪式。食育章获章条件包括四条必备条件:①具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日常饮食中不挑食,不偏食。(家庭考核)②认真学习《快乐饮食ABC》,掌握一定的健康小知识,并能说出八条以上健康饮食小常识;会挑选优质菜,掌握两种以上挑选优质菜的常识,其中一、二年级掌握一种即可。(学校考核)③节约粮食,爱护餐具,不乱倒剩菜剩饭。(家庭和学校联合考核)④具备一定的餐桌礼仪常识,时时处处体现用餐时的文明与礼仪。(家庭和学校联合考核)和选备条件三条:①每月至少为家庭买一次菜,低年级可有家长陪同。(家庭考核)②会烹饪至少两菜一汤,一、二年级学生可以在家长指导下烹饪一菜一汤。(家庭考核)③积极参加各级各类食育竞赛或活动,成绩突出。以上条件基本上包含了学生在学校、家庭等学习饮食知识,实践健康饮食的众多方面,所以食育章的考章机制是学生参与学习饮食知识、实践食育活动成绩的良好评价机制。

2. 有效的宣传载体。

我们依托校园资源开发了一个有效的饮食教育的光电信息载体——柯灵网饮食教育专栏,在那儿分设饮食教育社团成长足迹、饮食教育论坛,饮食教育经验交流、饮食教育教案荟萃等栏目。这些栏目中,既有教师在饮食教育中的经验介绍又有学生在饮食教育中的学习感悟;既有学校饮食教育主题活动的精彩报道又有红领巾饮食社团的活动信息;既有已被师生编成儿歌、谜语等学生易于接受的饮食常识,又有一堂堂精彩的饮食教育的课堂实录和视频……这些在网络上呈现的资料是很好的饮食教育信息载体。

如此形式丰富的活动,如此传播广泛的校园网络媒体,这些载体的使用,不仅使学校的饮食教育名声在外,还能使饮食教育迅速普及于广大学生。

从开发丰富的活动载体到创设有趣的社团阵地,从编辑校本教材到开辟网络载体,从寻求拓展领域到创设评价机制,这些有效载体的开发和利用激活了饮食教育,而饮食教育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也为孩子的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摘要: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开发饮食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吃出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显得十分重要,它有助于实现我们“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基础教育目标。饮食教育作为一个新鲜的教育要如何有效地普及和落实,从研究它的有效载体入手。

关键词:饮食教育,载体,开发,运用

参考文献

[1](美)诺得.孩子从生活中学到什么[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8.

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 篇8

一、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奠基学生成功的人生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影响着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从学生的日常行为着手,引导和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行为道德修养,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点。我校自建校之始,便确立了“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校训,以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切入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养,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肯定。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是我一直思考的重点。于是,我以“抓养成教育,促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确定了“以养成教育为基点,确认主体地位;以实践为基础,引领自我教育;以理解为纽带,实现人格感悟;以评价为手段。张扬学生个性;以学校为核心,创造精神家园”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策略。

1.从细微处入手,抓学生的习惯养成

小学生具有求知欲旺、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的特点,是形成良好行为和品德的最佳时期。我校从细微处人手,一是通过狠抓日常训练,促进养成教育的经常化。例如,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养成教育训练活动,开展以“每周一训练”与“每月一主题”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指导。特别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等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通过常规训练,反复抓,抓反复,常抓不懈,直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二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校园里遇到师长时应该怎么做?在家招待客人时要如何做等。通过创设类似的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

2.回归生活,在体验中提高

学生的行为品德养成源自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体现。回归生活,德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几年来,我校始终把“回归生活”作为德育工作的—个基本理念。首先,在德育目标上,从培养“圣人”走向培养现实人,从单一目标转变为多元目标。我们认为。真正的富有成效的道德教育必须有它的现实生活根基,德育目标必须从抽象的理想主义回到现实中来,贴近生活,回归生活,变“高、大、空”为“近、小、实”,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爱,珍惜生命,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础德性的形成。比如在学会做人方面,我们要求学生在不损人的基础上合理“利己”,然后“利人”;在珍惜生命的生命教育方面,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强调出现危险时在自救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救人。其次,在德育内容上,强调源于生活,服务生活。2004年3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德育內容应来源于生活,必须更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更贴近未成年人思想生活的实际,更贴近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最新发展实际。”为此,我校构建了与学生及其生活相联系的一系列德育教育内容体系:例如基础道德系列;行为规范养成系列;自我教育系列;社会实践系列。第三,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突出道德体验,通过生活体验理解社会道德要求。学校精心组织了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德育体验的关键是把握教育的时机,每年的重要节日,我们都把它作为一项庄重的仪式,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唤醒学生的生命激情。例如每年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我校都会组织开展“感恩母爱”主题活动,学生亲手为自己的母亲或女性长辈们制作贺卡,并写上对她们最想说的话。学生以他们最诚挚的心,表达着深深的敬意,让这朵“感恩之花”绽放得更加缤纷。此外,我校更注重创设道德体验环境,营造—个值得生活于其间的世界。例如,把班级和学校当做一个小社会。通过组建学校“护绿小组”“卫生监督小组”等,招募志愿者,培养学生乐于服务社会的意识。学生通过情境体验,使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3.多元评价,张扬学生个性

在逸夫校园,每月都有各种星级评比。例如,三月的“文明星”评比,四月的“学雷锋”积极分子评比。五月的“勤劳星”评比,十二月的“孝敬星”评比,等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让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形成了“你在这方面行,我在那方面行。相信自己行,努力才能行”的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在营造浓郁的阅读文化氛围中构建学生的幸福人生

幸福人生的拥有,不仅仅是靠财富,更重要的是靠精神。因此,所有教育都应该有一个理想的方向:培育高尚的心灵,提升精神的品质。读书对于个体的精神发育和民族的精神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现在的逸夫小学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从逸夫小学走出去的每个学生都应成为有内涵的人。这里所说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层面,让孩子们成为具有丰富知识的人;二是做人的层面,让孩子们成为有涵养的人。这样。我们自然就想到了读书,以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作背景,以营造书香校园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让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涵养健全人格。

1.师生共同阅读,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为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我校除充实图书馆藏书供学生阅读外,还在教师群体中开展“三个一”主题读书活动:每位教师定期读一本教育杂志,选一本教育专著细心阅读,写一篇读书笔记总结收获。学校还为教师购买了各类教育书籍和教育杂志,每位老师人手一本《新教育之梦》,班主任每人配备一本《班主任工作漫谈》,还特别为一年级老师购买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学校利用每周三下午,安排老师集体进行阅读活动,确保阅读时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越来越多的老师静下了心,捧起了书。不少班级还出现了师生共读曹文轩的《草房子》、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师生在共同阅读中感悟爱的真谛,寻找童年的乐趣。

2.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将阅读引入课堂

我校不仅将阅读引入课堂,还把阅读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开展丰富的阅读

活动。例如在每年举办一次的校园读书节活动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亲子阅读专题讲座,同时推荐亲子阅读书目,让阅读成为学生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节假日,通过举办书香假期活动,以读书卡、读书日记、书信交流等形式呈现快乐阅读的成果。另外,我校还开发了经典诗文诵读校本课程,编印了诵读本,各班每周开设一节诵读课或阅读课,同时开展诵读考级活动,激励学生多读经典,从经典中汲取养料和智慧。如今,无论走到校园的哪一个角落,走进学校的哪一个班级。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味儿,一个学习型的学校,一个读书型的群体已初步形成。孩子们在书林中穿行,性情在阅读中得到陶冶,品行在阅读中得到锻造,人格在与大师的对话中形成,孩子们拥有了诗情画意般的童年,幸福自然在心头荡漾。

三、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中铸就学生的美满人生

一所学校不仅是学园,还应该是乐园。如果缺少了琅琅的读书声、优美的歌声和欢快的笑声,那就是一所没有生命力的学校。一所没有生命力的学校是不可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因此,我校尤其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教学楼的每一间教室在设计和布置方面都深刻地体现着“润物无声”的育人模式。孩子们自己创作的文明礼貌用语,小作品、小书法,读书卡片等装点着教室,也装点着美好的心灵。教学楼走廊上镌刻的名人名录、名诗名篇,大雅无声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处处感悟儒雅,共筑学校儒雅大气。此外,每层楼还开设有公共浏览器,营造了时时可学习,处处可育人的环境。结合建设书香校园。我校开展“读名著、看名篇、背名诗、唱名歌、听名曲”系列活动,让优秀的文化徜徉在学生心田。每当朝阳升起,鲜艳的国旗飘舞时,那一双双热忱的眼睛。生动活泼的“国旗下讲话”,整齐规范的队列,以及声名远播的合唱、古筝、茶艺、舞蹈、书画的精彩演绎,深刻体现着“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精髓。

“為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是逸夫小学教育的永恒追求。如今,这种追求已经升华为一种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逸夫小学逐渐形成了充满思想、底气和智慧的校园,逸夫师生所表现出的那份品味、那份儒雅也在逐步升华。在这里,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老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共同构筑起师生的精神家园。

关爱学生,立德树人 篇9

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平凡的人生,壮丽的事业;有一首歌谣最为动听,那就是奉献,无私的奉献,播撒着未来的希望,三尺讲台,是我们默默耕耘的土地,扎根这片土地,是我们的光荣和自豪!师德师风中有这样一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此,我深有感触。

师爱是一种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关心、尊重、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到这种爱之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爱学生呢?

一、爱学生,要了解学生。

不了解学生,不熟悉自己教育的对象,就像在黑夜里走路。因此要重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爱好和才能、欢乐和忧愁。不仅要观察他们的表情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而且要窥探孩子心灵的奥秘。使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教师要爱所有的学生,不但要爱聪明、活泼、可爱的学生,更要爱差生、特殊生、顽皮捣蛋生、一般生。特别是对毛病较多的学生,更要亲近他们,了解他们,热忱地关怀、帮助他们,控掘他们心灵深处埋藏的良好品质,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班有个学生,常常上课铃响了还不回教室、听课走神,作业不想做,甚至要逃学。开始,我经常找他谈心,了解到他怕困难,不想做作业,喜欢玩游戏。我就 用第二课堂的时间跟他玩21点的扑克游戏,结果他很有兴趣,回家也玩这个游戏,这样一来他的口算能力进步很大,也喜欢上数学课。最后向他提出要求:上什么课都要专心听讲、作业要认真完成,他诚恳地接受了。只要该学生稍微有进步,我就肯定表扬他,课堂上给他创造表现的机会,适当多提问,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回答问题,得到更多的鼓励和帮助。一段时间下来,该学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步,再也不想逃学了。

三、爱学生,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下学会了自尊,学会了做人。如果教师对学生 不尊重、怀疑、讽刺、挖苦,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心灵,挫伤他们的自信心。相反,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这也就是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教书育人,以德为首。师德的好坏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态度都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一个教师的师德决定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方向和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因此,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时代性、思想性和高尚性。

一、教师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地指出:“从立德当表率,树人为根本,立教作贡献,争做“四有”好老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贡献力量。”立德树人,做好学生的领路人,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认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二、教师应具有立德树人的时代性

中小学实施的基础教育,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更重要在于树立影响学生一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高度凝练了立德树人的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我们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中小学生的思想情况,寻求新形势下中小学校立德树人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及新渠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增强立德树人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提高德育工作的亲和力和向心力。立德树人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创新,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时代性。

三、教师应具有立德树人的思想性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必须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做人修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兵团精神教育。教育学生从做合格公民的基础要求做起,将现代社会教育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贯穿到全部的教育工作之中。思想引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一定要树立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崇高理想,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具有终身从教、不 计得失的牺牲精神,要爱生如子,把对人才的培养化为自己的责任,并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体现在认真执教,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教育教学工作上。

四、教师应具有立德树人的高尚性

立德树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教师必须提高师技、师爱、师责、师品四个方面的修养。各中小学校要紧密联系自身实际,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切实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铸造高尚师德为立德树人奠定基础。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中所具备的个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严谨治学”、“勤于进取 ”、“认真授业”、“热爱学生”、“积极育人 ”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所应具备的人格魅力。作为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每每至此,你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 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上一篇:车辆安全演讲20下一篇:学习弹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