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为幸福人生奠基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清廉——为幸福人生奠基(精选12篇)

清廉——为幸福人生奠基 篇1

通辽实验中学教师张冲宇

古人云:“世上人人皆求福,做官亦然;做官欲求福,还在清廉中”。如此说来,清廉不仅仅是一种官德,更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不仅仅是“带月荷锄归”,也不仅仅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而是真正达到逍遥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可是事实上,有多少人奔波在为己为功为名的路上,丢失了自我,丧失了理性,即便短暂间收获了富足,大抵也为此惶惶惴惴,更何谈幸福之所在。因而,清廉,便成了幸福人生的基点。

存清廉之心,方能平衡得失。

《列子・说符》记载:一位名叫狐丘丈人的隐士曾对孙叔敖说:“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问他何谓“三怨”,这位隐士回答说:“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孙叔敖告诉他:“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于三怨,可乎?”一个人若爵位高就有人嫉妒;官做得大,上司就要提防;薪酬拿得多,骄奢淫逸惯了,就会招致众人的怨恨。这位隐士大概看饱事态才得此结论,可是位高权重的孙叔敖用谦卑、谨慎、施予这“三法”化解了“三怨”,表现了一位名相高超的处事方式和虑事深远的智慧。

时至今日,大多为官之人对官的追求,更多的在于追求为官带来的特权和经济利益而非真正想为民做些什么。这样,官和民就成了利益弹簧的两头。因而,爵高官大禄厚者依然为民所怨。那么如何化解这怨,怕是要借鉴古人,将“谦卑,谨慎,施予”之古拿来为今所用,存一颗清廉之心,重新解读得失。《辛德勒名单》里说,真正的权利不是能随意杀掉一个人,而是能解救一个人。事实上,使得一方百姓喜乐自安,不是更高意义的权利显现吗。

存清廉之心,方能化解烦忧。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过盛。其中纠缠人一生最让人无法释怀的当是“求不

得”。每个人都有过“若是我”的假象,每个人都有过“我不能”的烦忧,这些放不下皆因心有所欲。在中国历史上,能真正做到放下的大概当属老庄哲学。庄子在自身淡泊名利的同时,也为自己身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感到悲哀,只是他自己把这种悲哀上升到厌恶,于是自己宁愿“曳尾于涂”。这些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其实是在精神上解决自我束缚,超越一切自然和社会的限制。

我们当然不能倡导人人都“曳尾于涂”,但是至少可以给心灵洗洗澡,听闻风声鸟鸣,惯看花开花落。苏轼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为官,几经放谪,然而,不管置身何地他都能化解风雨,俸禄不足就自己开荒耕作,吃不起菜,就自己研究烹饪美食。他虽然一辈子与富贵无缘,但是旷达自若,从容平和,这种精神上的升华又有几人能及?

存清廉之心,回归本真。

有人说,我不为官,不掌权,清廉,离我甚远。照此解读,教师这一行业,更加无需以清廉自律,因为它本来就是清贫的写照。从古“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到今“志存高远”,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清贫,选择了教师就远离了市井繁华,远离了声色犬马。甚至有些边远地区的教师还在温饱线上挣扎,最美乡村教师尚需自筹经费为学生提供物质保障。这些人,连贪占的机会都没有,何来清廉一说。可是,事实上,这颗爱学生的心,这颗奉献的心,不正是源于人性中最本真的那处不忍吗?无形中,这种本真已经远远高

于面对诱惑能坚守自己,这种人性的价值,已经无法用物质来衡量了。

有人把因不忍而行善事,称为最功利的无私。那么,教师,是不是一直践行这种最功利的无私呢。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种“无己”之心,已经站在了灵魂制高点上了。这样,我们兢兢业业,勤勉正直,关爱学生,严谨治学,虽然不称之为清廉,但又处处诠释着清廉!

我也如此真切的感受到,能存清廉之心,其实真的是一种幸福。因为我们心向清廉,收获的满满是心灵的慰藉。一句“老师,你是我的骄傲”,一张“师恩如山”的贺卡,还有那随着“老师,我想你了”的呼唤而洒落的泪水,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这世间最宝贵的财富!

清廉——为幸福人生奠基 篇2

在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小学的校门口, 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为幸福人生奠基”, 它精要地概括了学校的教育理念, 浓缩了甄艳玲校长和全体教职员工对教育真谛的认识和对教育目标的最终追求。

与一般学校不同的是, 它没有明确指出教育是为了谁的幸福奠基, 人们自然地认为学校教育当然是为了学生的幸福奠基。对此, 甄艳玲校长有着自己的看法, 她说:“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 也是和谐社会必须的前提, 教育是帮助实现这种追求的重要手段, 而小学教育则要为这种追求做好奠基工作。我希望我们的学校, 能够给予每一个与它成功发生过关联的生命以幸福影响, 而不仅仅限于学生, 还包括教师和家长等每一位成人。如果把学生比作鱼的话, 我们首先就是最大限度地做好水的工作!”

这一理念, 是甄艳玲校长综合了她10余年的学生生涯, 自己20余年的教育实践, 以及对自身生命的感悟而提出的。

第一次见到甄艳玲校长的人都会是这样一种感觉:生活精致, 淡淡的妆容, 服饰优雅中不失干练;热情宽厚, 精干中不乏慈和的笑容, 让人心中顿时洋溢起一种极为阳光的感觉。

她说起话来, 速度不快不慢, 总是很专注地看着你, 脸上漾着浅浅的笑。不知不觉间, 你的心灵就会舒缓下来。

她喜欢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通过回顾自己的童年、学生时代以及教师生涯, 不断地观察自己、家人和同行的生活, 不断地思考幸福的真谛。

她喜欢谈雷夫的育人六阶段, 谈科尔伯格的道德成长的三阶段、六水平, 谈个人生命中的六个“轮回”, 谈自己做校长从不发怒, 是因为她认为“人生而平等”, “人生而进步”, “人生而渴望伟大”, 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认可。

她会琢磨, 为什么自己的一次夸奖就会赢得孩子真诚的微笑。她会带着教师们一起研讨, 怎样通过学生的习作教学活动, 最终促进学生道德的成长。

她也关注学生的成绩, 关注学生的才华, 可是, 她更关注的是每一位师生, 包括她自己, 能不能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幸福, 并缔造幸福。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篇3

一、发现崭新的校园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龄儿童处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制定了12个“学会”目标——学会守纪、学会宽容、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学会锻炼、学会自护、学会诚信、学会合作、学会助人、学会感恩、学会环保、学会创新。学校围绕目标,挖掘校园生活的育人功能,通过创新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引导孩子以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启幸福人生之路。

课室环境建设:以多元的标准

课室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域。好的课室环境不仅要富于文化内涵和教育资源,更应呈现出生成性和开放性,能激发师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潜能。而课室环境的建设过程本身便具有无限的教育功能。学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个性化奖项代替传统的等级评比,推进多元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自主创建班级环境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和创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2012年度温馨课室评比活动中,学校将标准定位为“资源性课室”“绿色性课室”和“生成性课室”,并据此设置了多元化奖项,如绿色课室、生态课室、博雅课室、趣味课室、知海课室等。“资源性课室”注重课室环境的文化内涵和学习资源建设,要求课室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绿色性课室”注重生态环保,要求课室设计美观、布局合理,能带给学生安全与舒适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生成性课室”凸显开放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课室能展现学生的多元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课室的建设过程要体现师生、家校共建的诉求。

评比活动中,各个班级各展其能,或用古诗书画装点课室,营造传统文化气息;或建设学科园地,丰富学习资源;或展示学生作品,印证成长足迹。师生、家长群策群力,发挥各自的智慧与才能。学生在自主创建班级环境中,思想得到启迪,知识得以拓展,更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书香校园创建:以儿童的视角

教育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它的阅读水平。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以阅读引发思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此,才能培养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养成优秀的个性品质。

基于此,学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儿童的视角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培养专于阅读、勤于思考的学生。例如,丰富和优化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师生一起精选书籍,及时更新藏书;征集学生意见,灵活使用建筑空间,在架空层和走廊设置开放书架和长凳,供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阅读;每个班级则由学生自行设计建设“愉阅”图书角等。以儿童视角营建的校园阅读氛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校园阅读蔚然成风。课余时间,许多孩子安静地读书,并在阅读后自觉把书放回原位;学校则鼓励学生积极捐赠书籍,和同伴分享好书。在“老生”的带动下,许多新生入学不久,便养成了阅读习惯。

学校还通过班级读书会、读后感写作比赛、读书演讲比赛、书香班级、书香少年评比等活动,鼓励孩子积极阅读,学会表达。孩子的读后感有思想有深度,展示了精神世界的丰盈。校园书香四溢,孩子们浸润其中,受益匪浅。

十佳学生评选:以发展的眼光

拥有积极自我期望的人,会在行动上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收获幸福人生。为此,学校注重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期望,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实现成长。

自2008年始,学校开展优秀学生评选活动,“十佳学生”是活动最终获奖者的头衔。评选活动打破“优秀学生”的传统评价标准——成绩突出,确立了一套有利于孩子综合素质养成的评估体系。“十佳学生”的评选须经过三个环节:演讲、时事问答、才艺展示,学生们精心准备,在角逐中各展才能,展现出附小学生视野广阔、关心社会的特点。胜出者自然是实至名归的优秀生——志存高远、视野开阔、表达力强、多才多艺。“十佳学生”的评选过程,帮助学生不断拓展视野,确立远大志向,成为学生不断发现和超越自我,增强自信的过程。

二、走入鲜活的社会生活

本校学生的家庭环境比较优越,许多孩子从小独享长辈的关爱,甚至溺爱,导致一些孩子只知道接受爱,从未意识到应该给予爱,不知珍惜和感恩,这些都会影响孩子人格与心智的健康成长。为此,学校深入挖掘家庭和社会资源,注重增强活动的互动性,让学生深刻感悟父母的恩情和社会的关爱,播下感恩的种子,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品格和回馈社会的意识与能力。

家校互动:播撒感恩的种子

家庭是孩子心智成长的有力支持系统。学校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与配合,引导家长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责任意识、感恩意识,发挥教育合力。

每年妇女节、母亲节、老人节,学校都会举行系列活动,如“我为你颁奖”,号召每个家庭开展倾听母亲的故事活动,并由孩子为母亲颁奖,表达感恩之情。班级则利用各种契机,邀请家长进课堂讲述成长故事,引导孩子向长辈感谢养育之恩。班主任还通过各种途径与家长探讨家教经验,建议家长严格要求孩子,从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适当分担家务等,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激发感恩情怀。

学生家长分布在各行各业,具有不同的职业背景和家教方法,是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学校定期邀请不同职业背景的家长义工为孩子讲课,充分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为学校德育注入强大的活力。

社区共建:体味付出的幸福

学校与社区服务中心联合定期举行“走进社区,服务社群”系列活动,如清洁街道,拜访百岁老人等。活动中,孩子们分工合作,将街道打扫得非常干净,赢得了居民的赞叹和认可。学生还到社区探望老人,为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洗刷衣服,并为老人表演节目。孩子们在活动感言中写道:“虽然辛苦,但看到自己能为老人带来快乐,真的很开心。付出并不难,快乐也很容易,只要用心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别人的生活带来方便或欢乐,就能感到付出的幸福!”学生们逐渐懂得,心存感恩,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nlc202309040339

学校与社会志愿服务机构合作开展了多种活动,如学期初,邀请关工委人员到校进行励志教育,期末,邀请法制副校长进行安全教育;定期邀请华南师大心理学院的研究生志愿者到校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等。每次活动结束时,学校都会以特别的形式对志愿服务人员表示感谢,借此让学生感受社会各界的关爱,表达对志愿人员的感激之情。

亲历稼穑:恒念物力维艰

城市孩子大都未曾亲历生产过程,勤俭节约与艰苦朴素的观念比较淡薄,珍惜资源往往只停留在口号上。为此,学校每年定期开展学农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农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增强劳动观念与动手意识,培养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品格,继承节俭朴素的民族传统。

学校定期组织高年级学生走进周边农村,参观田地,动手种植或采摘农作物,让孩子亲历稼穑,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体会农事的辛苦,感受衣食得来之艰难。有学生在参与河粉的制作后非常感慨:“平时在家里经常吃河粉,但真不知道是这样做出来的。工序这么复杂与精细!”学生通过亲手种植蔬菜、收割水稻等,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真正懂得了“粒粒皆辛苦”,自觉养成了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美德。同时,学农活动还唤起了学生尊重农民,关注农业,关心农村的意识与行动。

为了增强孩子的体验和感受,学校与村委会合作,让学生定期与农村家庭和学校“亲密接触”,感受真实的农村生活。随着活动的深入,孩子从一开始的好奇新鲜,到逐渐感受到务农的艰苦,深切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要珍惜生活,珍惜劳动成果。

三、体验自律的军营生活

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孩子顺利实现社会化,懂得遵纪守法,形成对社会规范的尊重意识。军营以严苛的纪律炼就个体对规范的尊重与遵守,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继承军民共建的优良传统,与军营基地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合作,让孩子走进军营,体验军旅生活,磨练坚强意志,理解纪律与规则的重要作用,培养规则意识。

走进军营:感悟责任与使命

学校与某陆军航空旅确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到军营参观学习,并与军人交流互动,了解真实的军队生活与国防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从小立志报效祖国。

学生踏进庄严神圣的军营,参观战士的宿舍内务、部队营院的建设与荣誉馆等,观看军犬表演,了解枪支的分解与组合等知识;学生还有机会乘坐军用直升飞机,俯瞰美丽的广州。通过与军人的交流,孩子感受到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懂得了国防的重要性,保家卫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由然而生。

进驻军营:学会自理与自律

学校每年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学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格遵守纪律的意识与习惯。例如,五月,学校组织学生走进东莞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进行了为期7天的学军实践。学生每天与军人一起严格遵守作息时间,6点15分起床,15分钟内完成穿戴、洗漱与整理内务工作,之后出操、早餐、操练。严苛的时间限制与高质量的效率要求,对学生是一大挑战。学生从一开始的抱怨到后来的适应,身心素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了,懂得了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负责。家长普遍表示,7天的军旅生活让孩子长大了: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体质增强了,更学会了自己管理时间。

四、开启多彩的科技生活

学校位于华南师范大学校内,周边高校林立,拥有优越的教育资源。借助这一资源优势,学校策划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用浓厚的学术氛围与前沿的高新科技气息浸润学生,培养志存高远、视野开阔的未来公民。

“请进来”:感受科学魅力

学校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让孩子与科学家零距离接触,聆听科研人员的声音,分享大师对科学的理解和对人生的体验,感受科学探索活动的魅力。

学校聘请知名专家学者、科学家和研究生志愿者作为校外科技辅导员,定期邀请他们到校讲座,深入浅出地介绍前沿的技术发展情况,与孩子们交流从事科学探索的点滴体会。辅导员亲切的话语,通俗的讲解,热情洋溢的鼓励,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走出去”:开启追梦之旅

每年,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走出去,到周边的高校参观学习,如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的实验室或校办企业。

近年来,学生先后参观了生物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3D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中国无线谷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了解科学发现与科技发明的产生与创造过程。高年段学生与大学生一起聆听了导师的实验课,了解了各种仪器的功能与用途,并亲自动手操作参与实验,体验到科学探索的快乐。此外,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观摩各高校本科生的课外科技作品展,与大学生交流沟通,了解研究与创造过程。活动中,学生如同走进了科学知识的海洋,眼界大开,萌发了学科学的愿望,继而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开启追逐人生梦想的旅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幸福人生奠基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深厚的文化传统与丰富的教育资源的整合,为学校德育打开了新的思路,更开启了学生的幸福人生。

责任编辑 毛伟娜

清廉——为幸福人生奠基 篇4

近年来,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在“欣赏型”德育理念指导下,创新德育的载体和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不再生硬,而是变得“美丽”“美丽德育”不仅大大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而且使学生获得了幸福和尊严,学会了做学习的主人。为准确把握新时期中职学生思想出现的新变化,寻求德育有效途径,四年前,中策职校开展了一次大型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最受学生喜爱的德育途径依次是社团和社会实践、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教学实习和实训。而传统的德育课等德育途径,却难获学生青睐。通过访谈学校了解到,欣赏型的理念、有价值的内容、有活力的课堂、有魅力的教师,是学生们对德育工作的内心期待。这给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一种方向上的启示,只有让德育美丽、温暖起来,才能使学生阳光、积极起来。由此,一场德育创新行动在校园拉开了帷幕。

四大活动平添美丽色彩

“活动美”是中策职校实施美丽德育的重头戏。学校对每项德育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重新进行了审美化设计。学校坚持多年的四大活动经过重新设计后,美丽的色彩深受学生青睐。第一大活动是学生社团活动。中策职校的学生社团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共有35个社团,社团成员总数占学生数的80%,能够通过社团获得学分的学生占85%。重新设计后的社团,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章程,有指导教师,有活动计划,有检查记录,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可以折算成学分。

第二大活动是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制定了《学生社会实践手册》,通过规范的记录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环保、第二课堂等活动,以及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教学实习、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职业和岗位所需要的能力。

第三大活动是心理教育活动。学校将“美丽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学校还组建了学生心理社团,运用同伴互助心理辅导模式,开展心理游戏、心理测试等活动。学校在每个班都推选出心理委员,通过朋辈心理辅导的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班级和寝室。

第四大活动是“四大节”主题活动。学校每年都举行文化节、艺术节、技能节和体育节

主题活动。重新设计后的“四大节”,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技能节,成为全校师生展示技能和风采的大舞台。在今年技能节上的烹饪专业技能比赛中,学生与前辈们同台竞技,邀请行业大师精彩点评,展示学生技能的同时也向企业推荐了人才。

四个机制保障寓美于德

学校构建了一个特色鲜明的德育评价机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学校就对学生评价模式进行了改革,开展了“中策好学生”评选工作――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或进步即可评为“好学生”。如今,学校现在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策荣誉体系”,主要包括:学习有“标兵”、规范重“文明”――通过月考核评选文明之星、学习之星、技能之星和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关键看“感动”、综合固“三好”――通过年度考核评选星级社员、各级三好生、各级优秀学生干部和感动中策好学生;技能连“现代”、全优可“提前”――通过综合考核,颁发由学校毕业生、现代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章鹏飞创设的“现代奖学金,提前修满学分的优秀学生可提前毕业。这一荣誉体系体现着学校育人的不拘一格,成为美丽德育的一大特色。

学校构建了一个良性互动的德育运行机制。美丽德育四大活动不仅允许学生们按照兴趣和性情自由选择,而且在活动设计上也更多地为学生的专业发展考虑。这些活动与中职学生好动、敏学等特点相吻合,让他们在有兴趣、有需求的前提下自主参加,教师在其中参与指导和服务。

学校构建了一个有序规范的制约机制。每个活动都制定了考核办法,规定了考核的依据、内容、方式、评优标准等,一些与学分相挂钩的活动,严格了学分核定程序,突出了学分核定环节上硬的更硬与学习过程环节上软的更软二者间的有机结合。

学校构建了一个三级网络的协调机制。学校形成了以团委为枢纽中心的包括总务、网管、学生会在内的快速反馈三级支撑网络,同时坚持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充分发挥“主人、主体、主动”的作用。

五项成果展现美好人生

美丽德育活动的开展,在学校彰显了“美好品行”文化,挖掘出“美妙课堂”教学形式,创设了“美丽校园”的育人环境,提升了“美奂技能”的专业特长,成就了“美满人生”的教育目标,切实提升了德育的实效性。

走进中策,你会发现,校园里张贴的宣传图片,都鲜明地突出了校园的主体――学生。这些图片上有社团介绍、有专业技术能手、有“感动中策”的学生个人个团体、有提前毕业的优秀学生,可以说,学生们的“美好品行”、中策荣誉体系的闪光点都在校园的某一处得到了凸显。

在“欣赏式”的“美妙课堂”上,学生们充分展示着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想得美”选修课表,双休日可以参加全市的特色选修课,实现了“走课程、走专业、走年级”,让该学的学得更好,想学的学得更多。

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创新,将环境育人与文化育人有机结合。按照“贴近学生、就地取材,挖掘亮点、突出特色”的设计思路建设文化墙,营造出“精技乐艺、温馨宜人”的文化氛围,以“美丽校园”新形象对社会传声,提升学校的形象和声誉。

在美丽德育的主旋律下,学生的学习观发生了变化,练就了一身“美奂技能”。在去年4月份浙江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中策职校的选手包揽了4个专业5个参赛项目的第一名,被业界称为“中策旋风”。在6月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又夺得3金1银的好成绩。

美丽德育为学生们今后高质量的生活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和宽容大气的心态,拥有一项专业特长,拥有1-2项兴趣爱好,拥有对新知识、新技能旺盛的求知欲,拥有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美的精神家园里享受美满人生。

扩展阅读:

明确办学思想,奠基幸福人生 篇5

刘贵山、杨志平

办学理念是办学思想的灵魂,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最有力的支撑。2005年以来,我校对办学理念、办学方向、校风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磨,逐步形成了更为明确、清晰的思考。

办学理念:九年影响一生。

办学目标:办人民满意学校。

校训:品学兼优,立志成才。

校风:遵纪爱校,尊师爱生。

教风:乐教。

学风:乐学。

基本工作思路:“两个意识,一个要求,一项工程,三个培养,四项教育”。(大家园,一体化,以课堂教学为第一要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实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的九年工程;培养教师健康的心理,积极的态度,多方面的知识和才能;在学生中开展理想目标教育、感恩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勤俭节约教育。)

教学工作方针:稳定巩固率,提升优良率,确保上线人数。

政教工作方针:预防为主,教育先行,延迟处理,重心下移。

教学基本思想和模式: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分层训练,跟踪辅导。

我们感到作为农场的学校,一要服务国家,贡献祖国;二要服务农场,造福家乡。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生,为他们将来升学、深造成为国家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挖掘各种资源,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各方面的兴趣与特长,为不能升学的学生健康成长、从事农场建设、造福农场人民打好基础。努力打造“乐”文化,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九年影响一生,从教师角度看,责任重大,使命神圣,要用健康、乐观、负责的工作,为孩子的成功奠基;从学生角度看,基础重要,时不我待,要用健康、快乐、扎实的学习,赢得一生的幸福。

我们学洋思、学杜郎口,不盲从,不照搬,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立足农场教育实际,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事业成功、终身幸福奠基。根本出发点是让全体学生乐学,能够在青山学校学到自己一生所必备的最基本的东西。

我们认为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成功奠基,让他们终身幸福,最重要的工作是维护学生学习的权利,保证学生学习的机会,抓兴趣激发,习惯形成,特长培养。

我们把“巩固率”(保留率)作为教育评价最重要的指标,看教师、年级“对学生的关注度”。要求关心每一个学生,一个也不能丢!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习要求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努力追求全体学生思、语、数、外、音、体、美、技等课程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即使将来不能成为国家栋梁,甚至没有一门可以称道的特长,但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初中毕业生,一个能适应社会、能从事一项或几项基本的生产劳动的健康的人,是一个个活跃在农场或根大范围内各行各业中的健全的人。

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先学后教”,让学生有足够的自学时间,有充分的独立操作的机会。因材施教,指导自学、当堂完成作业,扎实开展“培优助困”。努力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选择。把每天最后一节课还给学生,开设少年版画、油彩粉笔画、水稻栽培、军乐、乒乓球、剪纸、舞蹈、心育等校本课程,成立相应的兴趣队组,或短期或长期,学生选择学习。成立“冰凌花”艺术团,办好体育运动会、艺术节,坚持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努力实现每一名学生参加1~2项兴趣、特长活动,让学生爱校、乐学。

学校美术活动坚持有目标、有计划的教学、辅导,20余年成果丰硕,为农场和国家培养了一批批特殊人才。每年都有几

十、上百幅学生作品发表,2009年有17个专版430余幅学生作品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2010年1~4月又发表了5个专版50余篇作品。

2007年农场投入20万元购臵了119件军乐器,成立了青山农场少年军乐团。军乐团常年坚持活动,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和专门的老师指导训练,培养了一批批文艺苗子。

《冰凌花》、《小雨滴》校刊每年出2~4期,全场闻名,成为师生的好朋友,成为他们展示文学才华的舞台。

学校决定艺术节、运动会隔年举办,一次一个主题,或艺术或体育,两年一循环。2009年9月学校举办了第26届运动会,160人的教职工太极扇大型团体操,100余人的少年军乐团表演,1200中小学生“希望的田野”大型团体操表演,气势磅礴,充满了青春活力,参加表演和各项比赛的学生达到95%。参加分局中小学生艺术节,军乐团演奏作为开场节目,学校在艺术节比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和唯一一个特殊贡献奖,五名小选手美术现场作画也获得唯一一个满分奖。

关注贫困生。落实助学政策,建立贫困生救助制度,设立救助基金,组织“手拉手”“扶困帮贫结对子”系列活动。近三年救助贫困学生289人次,救助金额十余万元。

强化为学生负责的意识。规定“凡因教师主观原因及师德问题引发的学生流失,责任人必须受到处分。使学生留得住,学得好。”

确定学困生转化工作常规。定期找孩子谈心;检查孩子的学习工具是否齐全;让孩子做到穿戴整齐,干净卫生,精神饱满;多鼓励,少批评,杜绝歧视;每节课到孩子身边

一、两次;全体同学做练习时到孩子身边辅导;早晚自习辅导;制定长期的帮扶计划。力争每一个学生跟上“队伍”。

因地制宜建设青山公园、稻香湖公园、绿色植物采摘园、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区作为德育教育四大基地,围绕“四项教

育”开展各种主题教育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良好品质的形成。汶川、玉树大地震学校师生员工累计向灾区人民捐款超过11万元,学校连续7年开展青少年主题读书教育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以“九年影响一生”“乐教”“乐学”为主题,着眼整体实施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在教学楼走廊悬挂学生的美术作品,形成学校特有的“风景”。

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坚持做到三个“重点防范”,确保全体学生的人身安全。

为人生奠基,让梦想腾飞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伴随着国旗班同学整齐而稳健的步伐,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学期,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

过去的一年,我们全体师生团结奋斗,锐意进取,为学校的发展和全面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高考、中考成绩喜人,陈凯同学以577分的好成绩考取西北工业大学,我校重返“985”生源校;我们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共有18位教师21次获得市级以上教学奖励,其中9位教师获市级以上优质课奖励;我们组织多种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共有25名同学获得市级以上学科竞赛等活动奖励。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全体师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度过新学期?也许大家早有思考,在这里我向大家提几点希望:

一、深入思考三个问题

据说每个走进北京大学校园的人都会被门口的保安问三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从哲学的角度看,你是谁:不是问你姓甚名谁,而是问你能做什么?你从哪里来:不是问你的籍贯,而是问你经历过什么,这些经历就是你的人生标签。你要到哪里去:不是问你去北京还是去纽约,而是问你人生目标,你是要做一个普通人,还是要做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抑或商业奇才、体育明星,这些都是你的目标。

如果你的目标很明确,你就能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坚定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二、向着目标不懈努力

我高中时读过一篇报告文学,题目和作者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男生,是一个山区的孩子,他十三岁就制定了自己的人生计划:十八岁考上中国最好的大学,二十七岁结婚。后来他克服了许多常人都无法想象的困难,十八岁那年顺利考入清华大学,成为当地的美谈。教过他的教师在回忆他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是“他听课的.样子就像一座雕塑”。

从那以后,“雕塑”这个词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直到现在都激励着我。

三、养成自律习惯

我每次在宿舍值夜班的时候都会抓到熄灯以后说话的同学,我都会和他们交流一个话题:自律。

自律是什么?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反省,就是管住自己。一个人在学习生活中如果任意放纵自己而不严于自律的话,那后果可想而知:坏习惯慢慢养成,举止行为令人厌恶……反之,如果一个人每时每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说话有礼貌,待人谦和……那么这个人在学习生活中一定是一个好学生、一个好孩子。

自律能让我们克服惰性,抵制诱惑,学会战胜自己,但保持自律也需要非凡的毅力与勇气。须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纵难收。

保持自律,我们将无往而不胜。正如古罗马哲学家塞尼卡所说:“能自律的人,就是最强有力的人”。

四、注重积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需要日积月累,修炼品行需要积累,成就事业更需要积累。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把每天的事情坚持做好就是一种最重要的积累方式。也许每天的事情很简单,但天天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变成了不简单。试想:如果我们坚持每天早起,坚持上好每一个早读,听好每一节课,认真做好每一节广播操,上好每一节自习,认真完成好每一项作业,把每一点垃圾都扔到垃圾箱里,用谦和友善的心态去看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如果我们高三、初三的同学能高效地利用好考前的每一天……一个学期过后,我们将获得多么大的进步啊!

最后,我想把台湾著名学者龙应台的一段话送给同学们,“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清廉——为幸福人生奠基 篇7

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1月1日,“第二届园长世纪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与中国教师杂志社联合主办。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副局长杨宣,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中国教师杂志社社长刘复兴,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书记刘长旭等领导应邀出席论坛并致辞,二十多名幼教专家和全国各地一千多名园长列席了会议。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新纲要、新起点、新征程”,主要议题包括: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相关政策的解读及落实,幼儿园安全教育,园所发展与战略规划,幼儿园品牌文化建设和园所师资队伍建设等。本刊选取了五位知名教育专家和园长的精彩演讲,并摘取了多位领导和专家的部分观点,以飨读者。

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B 篇8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近几年来,我校德育工作继续以《小學生德育纲要》为依据,遵循学校实际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切实转变观念,积极贯彻新课改理念,在明确新课程德育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充满生机的学校德育工作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德育实践的新路。

一、建“文化特色墙”,创设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是文化的载体,在这里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时时处处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让他们在来源于生活的文化中耳濡目染。

以我校为例,走进哪个教室,教室布置都焕然一新,墙壁上布置有伟人画像、名人名言、《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规范》等。以各班后面的黑板报为阵地,围绕学校德育活动主题,定期由学生更换内容,表现形式各种各样,各具特色的教育内容异彩纷呈。

二、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我校一直严格执行学校德育日常管理,督促少先队做好值周工作,坚持逐日检查,每周一评制度,评出先进班级,促使各班强化对学生的管理,有力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我们深知播下行动,收获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宜早不宜迟。因此,本学期我们加大力度从学生的用膳习惯抓起。学生懂得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能够从自身做起,消除坏习惯,让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好行为常驻自己的身边,伴随自己茁壮成长。

三、让读书成为师生成长的习惯

德育的归宿是启发人的道德智慧,使人明理。除体验感悟生活能让人明理外,书籍也是宝贵的营养。因此,我们倡导“让读书成为每个人的习惯”。“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为使每位教师做到身正为范,我校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加强师德建设,同时鼓励教师自订杂志提高道德素养,业余时间每人读好一部教育理论专著,做好笔记。

道德教育的根本是正其心,关键是正其念,重点是致良知。心正则行正,心美则身美。而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在孩子心灵的田地上播下良知的种子,淋浴着信仰的阳光,开出美德的花朵,结出善行的果实,让我们一同努力,为我们教育的一批批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让他们做个完整的现代中国人。

尚美育人 为学生美好人生奠基 篇9

——小学校长国培研修体会

2014年3月3日至4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3)”——湖北省农村乡镇中心小学校长挂职培训的研修学习,本次学习形式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变化,时间历经一个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培训2天,第二阶段基地学习25天,第三阶段是总结交流2天。培训一开始,省干训中心的刘期锡主任就对所有的国培校长进行了分组,并要求各位校长要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培计划(2013)”——湖北省农村乡镇中心小学校长挂职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培训内容提出的5个维度和28个观察点来拟定个人及小组的学习计划,然后由湖北大学教授叶显发为国培校长介绍学校观察的方法,再赴基地学校进行研修学习。

在硚口区体育馆小学寇晓燕校长的精心安排下,在学习小组组长张敏的带领下,为期25天的基地培训可谓是形式多样,内容充实,丰富多彩。有座谈(与校长、书记、分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各部门的分管领导)、有听课(下六年组听课和下年级组听课)、有民主决策会、中心组学习、共同体活动、自学整理笔记、教研活动等等,我们通过看、听、问、议、访、思等多种方式的学习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更是一种理念转变,长了见识、学了知识,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了一次彻底“洗礼”。“ 尚美育人,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这是硚口区体育小学的办学理念,这不仅仅是一句话,她们也是这样做的。体小以美育为抓手,将美融入到德、智、体等各项教育与活动之中,逐步形成3+1大于4的育人模式,通过熏陶、渗透、结合展示的方法与手段去开发学生的右脑,促进孩子左右脑平衡发展。体小的尚美育人坚持走面向全体、内涵发展之路,从学校校园环境建设,到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学生行规养成,尚美课堂及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去探究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美的环境”,建设“美的校园”。

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校园,门前的走廊是学校的文化橱窗和各类活动展板,踏进校园呈现在眼前的是“祖国在我

心中”几个大字,这是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一个展台,校园的墙壁上镶钳着“尚美育人 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几个大字,这是体小的办学理念,旁边还有学校的攀登崖、各种体育活动设施和关于体育的运动宣传画;走进校园内,看到教室外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牌,班牌上有校徵、班级、班级简介、尚美班级五星评比的情况、课程表和尚美少年等相关信息,每个班级的走廊上还有一幅优美的学生作品和各班根据自己班级特色布置的宣传栏,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可谓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独具匠心;在学校的走廊内外楼道口均有温馨提示(衣冠整、领巾飘,普通话、要用好;安全与幸福携手、文明与美丽同行;用你的眼睛发现美、用你的双手创造美;五年级请上三楼、大队部、心理咨询室、阶梯教室等均有温馨的箭头指示)和激励性的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地球上一切美丽的东西都来源于太阳,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来源于人);走进教室,室内墙上环境的布置,亦是各具特色的布置、黑板报的文化布置,所有的这一切不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更能发挥其强大的育人功能;这些都是体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种润物思无声的、美的教育,学校的校园面积虽不大,但处处都发挥着育人的功能,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体小人为学生打造了一种的尚美育人环境。

二、构建“美的管理机制”,建设“美的教师队伍”。

体小在管理上体现了和谐美,将钢性的管理制度与人文的学校管理和谐统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尚美的追求。体小的民主决策会是一个充分发挥教师主人翁意识的会议、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会议,而且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思想和认识在相互的碰撞中催生出智慧的思慧火花。这种会议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让教师以主人翁的身份,从学校的领导层去看学校的问题、去分析学校的问题,如果你是学校的领导你该怎么办?一方面让教师进行换位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能够参与学校的管理,溶入这个团队,她们不仅会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工作,同时也会主动为学校的管理出点子、想办法,为学校的顶层设计出谋划策、献言献计;充分发挥了学校管理民主性,充分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一次民主决策会中体小名师余凤娟的发言让我思绪万千,她认为:学校应该为教师营造一个学习型的办公氛围,把同年级组、同学科的教师安排在一个办公室内,为教师有共同的话题创造前提,然后加以引导,该怎么引导才能使教师在办公室中聊得最多的是教学、是班级管理,让教师在聊天去分析教材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与教学中的困惑,学生的管理等等,而不是闲聊(麻将、八卦新闻等),这样的氛围才便于教师的成长。她认为首先是要有人引领,在平时主动多谈相关的话题,提有关教学的问题,多探讨交流,时间一长氛围就会慢慢形成,举一个例子:如使用PPT课件进行教学,大家都知道是事半功倍,但就是不愿意做,怎么办呢?只要同年级中有一个人坚持去做,用自己的行动去带动小组,其她人共同使用,时间长了都会感到课件教学的好处,尝到甜头,而且其她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课件不可能是照搬,一定会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对课件进行修改与处理,那么在课件的处理与制作的过程中自己也有了长进,过一段时间,自己的水平也会有所提升,再进而引导其她教师也做少量的(其实此时的老师也会去尝试着做或在网上下载后进行修改),慢慢的老师们尝到了甜头,下载的量、修改的量、使用的量和制作的量会逐步增加,形成一定的氛围后,同年级的四个可人分单元制作课件(语文8个单元四个人来制作每个只做2个单元),量就不是很大,而且每年的可以进行共享,量就更小了,关键是起头难和中间的引领,余凤娟老师是这样想的,当然她们的语文组也是这样做的。

是呀!确实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其实在学校的其它工作又何常不是如此呢!总是用制度去约束教师,要求教师,教师很是反感,为什么不能在管理中多加以引导、引领,“变压、变堵为疏”呢!何为领导?我认为就是在思想上进行引领、在行动中进行引导。学校管理依靠的不仅仅是钢性的制度,制度是钢性的,但人却是千差万别,而且制度的实施者也是人,制度不是贴在墙上的,而是用来约束人的、引导人的,所以在实行的过程中必然要有区别(人性化),要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刀切、千遍一律,制度在实施中没有人性化或不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是行不通的,那是冷冰冰的、教条的,是给别人看的。作为领导者关键是要根据校情,从实际出发,通过自己的思想、行动来引领和培养一批中层干部,再通过裂变效应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万物,最终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体育馆小学硬件条件相对整个硚口区来说比较差,教师的工作压力很大,但教师却显得和谐、阳光、团结、奋进、快乐。这一方面源于校长的引领,另一方面来源于学校的工会工作。体小的工会工作做得比较到位,在平时特别注意润物细无声的引领、启发、唤醒和激励。学校每周都为教师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羽毛球、乒乓球、读书、健美操、瑜伽等各种社团活动,鼓励教师参与,在活动中教师的友谊更深,关系也更和谐,同时也增强了体质。体小的老师认为:工资待遇差点可以,办公环境差点也行,但每天必须开开心心,不能跟自己过不去;工作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生活的一部分,在人的一生中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是就是工作,如果工作都不快乐,那人不是活得很累。在庆祝“三八妇女节”的活动中,学校通过活动来引领教师要做一个幸福女人,美就在身边。我们的教师不仅仅会工作,还要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如万老师的幸福宝典:“记性差、身体好、有人爱”。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都拥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她们说只有更好的生活,才能更有激情地投入工作;丰富的业余生活让她们身上聚集了满满的正能量,焕发出迷人的风彩,如春光般明媚,似阳光般灿烂。寇校长在平时的活动中经常对教师进行引导,她告诉教师:若身处逆境,我们如何选择,是像胡萝卜那样先硬后软,遇到困难就变得又软又弱,还是像鸡蛋那样踏上旅途时心灵温柔、敏感,旅途结束时心变得坚硬、无情。还是像做咖啡豆一样,水并不能改变咖啡粉,但咖啡粉却改变了水,改变了水的颜色和味道,“水温越高,咖啡越香,让我们做一个像咖啡豆一样的人吧!我们要挖掘苦难中蕴藏的价值,我们要把困难当作挑战,把失败当作起点„„”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体小的教师们工作着,幸福着,快乐着„„。

三、追求“美的教学”,打造“美的课堂”。

体小把课堂质量看作是学校的生命线,体小的领导、教师始终把教育教学放在第一位,她们谈得最多的、讨论最多的都是围绕着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永远是她们工作的中心。学校以科研为先导,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节节课美、节节课好,人人上合格课,人人上尚美课,强化课前研究,为节节课好,节节课

美夯实基础,加强指导与评价引领,保障节节课好、节节课美。规范“尚美德育” 校本课程教材,弥补班会课无授课内容的空白;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业务能力,每周一是下六年级组听课,每周三下年级组听课(一至五年级随机听),每学期的6至9周和12至15周是每位教师的晒课活动周,每月还要针对听课情况进行反馈、诊断,对于每节课都要评出等级A、B、C,要求优课率(达A等级的课)不低于60℅,她们始终把教师的发展、课堂教学质量放在首位,特别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学习,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认真解读教材,钻研课标,注重教师的理论水平与个人修养,每周均有固定的安排,周二的下午就是数学教研活动或业务学习,周四的下午是语文教研活动或业务学习,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名师来校给教师上课„„体小正在努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务实型、智慧型、专家型的教师团队。

另外,学校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作用,运用电子白板来教学,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保障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在体小电子白板的使用率极高,以我平时的观察来看,只要是新课基本上教师都会运用电子白板来进行教学,这样即方便又节省时间,效率也高,而且体小的教学资源库内容丰富,建立了网盘,并充分利用云平台、目课、微课等网络等资源,在实际的教学中既使教育云的资料有限,学校还可借助其它形式,如: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传几份教案、几份课件、聚少成多,并引领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当资源不够好时可在网上(百度、豆丁网)下载自己所需要的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并进行共享,在体小没有最好的个人,只有最好的团队,她们是依靠团队在打仗。

清廉——为幸福人生奠基 篇10

----秭归县茅坪中学教师 陆永红侧记

光阴荏苒,转瞬她在教育战线上已经度过了26个春秋。这三尺见方的讲台上,凝结着她全部的心血与汗水。她常说:“苦过、累过、但能与可爱的孩子们们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我热爱我的事业,钟爱教育不言悔。”任教以来,她多次被秭归县人民政府、秭归县教育局、茅坪镇人民政府授予 “优秀教师”、“师德模范”、“三八红旗手”、“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光荣称号。秭归县第二、三、四届骨干教师,市数学学科优秀教师、市学科带头人。

化作春泥更护花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她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实践的过程中她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

留守学生望某,父母外出打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七年级时就迷上了电子游戏,八年级干脆沉迷于电子游戏之中,生活费完了,就想办法到外去偷,曾有两次进入商场偷钱偷物,被公安机关抓获,通知家长领回家教育。第二年返校时,没有哪位班主任愿意收他,陆老师知道情况后接纳了他。并坦率的告诉他:“对于你的过去,我不感兴趣,面对我的是一位新同学,面对你的是一位新班主任,我想在我们共同学习、生活的日子里,我会加深对你的了解„„”。有很多老师不理解陆老师的做法,问她:“他不是您原来班上的学生,你为何要自找苦吃?”她的回答是:“因为我是老师,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

朴实的语言背后,不知吃了多少苦,牺牲过多少休息时间。她在这位学生的周对话本中写道:“你是走读生中最远的同学,一定要注意安全,回家时,不要一个人单独行走。”也许是简单的关切话语使这位学生产生了“老师很关心我、喜欢我”的想法。在后来的日子里,每逢下雨陆老师给他借伞,生病给他买药,就这样唤起了他对老师的信任,他也开始产生了为他人着想,为班级争荣誉的念

头了,也开始用功读书了。通过两年的努力,中考时数学取得了108分的好成绩,顺利地进入了秭归二中。公安机关将陆老师的育人事迹作为他们的典型事例进行了宣传。

成就感胜于基础

数学教学是一项要求严谨而涉及广泛的工作,一节课既要有逻辑上的严密,又要有内容上的完整,教师必须处理好教学目的、内容、手段、方法等多方面的复杂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她注重教法与学法的研究,一是考虑学生的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二是考虑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尽可能摆脱数学学习的无味性和枯燥性。借助多媒体教学功能,合理利用和开发教育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则。如她在“轴对称”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展示了生活中“古老的建筑、雄伟的立交桥、捷达轿车、碧水倩影”等;艺术中的“千手观音、京剧脸谱、民间剪纸”等数学中的各种几何图形。让学生放眼观察各类图形的特征,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有深刻的认识,能准确的找出它们的对称轴,描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并通过小组剪纸活动剪出各种轴对称图形,张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评价。这样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或身边发生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

她的一个学生曾经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特别不爱学习的学生,一拿起课本就犯困,但我特别喜欢听陆老师的课。因为她能把看起来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活泼,我更喜欢听她叫我可爱的孩子,让我觉得很幸福,我知道她很爱我们,所以我们不可以对不起她。”

还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喜欢陆老师的笑容,因为它能让我们感到温暖与信任。陆老师就像母亲,包容却不放纵,我们在她面前可以自由的表现自己,从不拘束。并且从她的表情、眼神、语言中随时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质朴的话中体现了孩子们对她的爱,正是这份爱让她更加热爱自己的事业。“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家长、学生对她教学的满意率达到100%。2010年她所带的九(10)班、数学成绩在中考居于全镇第一位;2010年秋季她接受了数学成绩倒数第一,离校平均EC值13.27的九(03)班,经过一年的努力中考中数学全镇位于第四位,EC值达到镇平均水平;今年她带的908班,全县统考中高分率、及格率、综合EC值都居于首位。赢得了全体教职工的高度评价,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爱戴和尊重。

提高素质师之本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她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注重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从而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她深知教师是面对学生的教育者,是学生求知的主要源泉,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传学生之“道”,解学生之“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她不敢有半点松懈,紧紧抓住教研活动、外出听课、培训等一切机会来学习。近三年来,她先后参加了湖北省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观摩、湖北省初中数学教学研讨会、宜昌市“课内比教学”观课议课活动、秭归县初中数学课内比教学活动等。平时抽业余时间大量阅读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书籍,积累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优化自己的教学结构,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财富,为自己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9年4月全省课堂教学及说课竞赛在省会举行。40多的她,没有科班出身的理论优势、没有一口普通话的语言靓丽,就凭着对数学的挚爱,对事业的敬畏,她挑起了代表秭归的大梁。

在三易其稿后,她找来教研室专家、学校几位数学教学权威,登台拟练。结果,大失所望。在接下来的半个月的日子里,一本数学课程标准几乎被她翻乱,15分钟的说课她做了万余字的读书笔记。她对自己的语言、稿子中的语法与逻辑、数学思想与策略应对关系都进行了细致的思考与策划,第二次演练,她从专家的脸上见到了笑容。但她并没有就此打住,用她获省一等奖桂冠后的感言可以诠释她对自身素质提高的追求:我把此次说课竞赛看作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一次全面的学习数学教学理念、解读教学策略的机会;我把这次竞赛看作一场展示,一场农村教师教学教研风采的展示,我县我校数学教学成果的展示;我把这次竞赛看作一种超越,一种超越昨天,全面践行新教育教学理念的开始。

一面镜子一本书

2010年秋季,她担任学校教务处主任。作为秭归县窗口学校的教务主任,她明白自己身上的压力和责任。两年多来,她紧紧围绕“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这个中心,积极探索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形式,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以求实的作风和创新的精神展开教务工作。

按时制定教学工作计划,主持教研组会议,开展教研工作。两年多来校内主持大型的教研活动12次,校外组织活动8次,参加全县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工作2次。另外她被县邀请参加了初中数学课内比教学的大比武活动,并担任评委工作,针对课内比教学的现场体验,撰写的《在交流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的观课议课感悟,不仅在全县得到了推广,而且已在《 数学课程实践与探究》刊物上发表;今年4月她又一次参加了县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并上了示范课,获得了在场听课教师的高度评价。她始终坚信在上课、听课、参加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能让自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得到意外的收获,由于她的执着和坚定,使她在教学上、在管理上、在处理面临的困难上、在为人处事上都不得不让人为之赞叹。今年全校考核民主评议中,她的满意率在管理层中位居第一。

教学管理中的每个环节,从不疏忽,她精心组织学校每次考试,端正学风与考风。她深入课堂、融入学生了解各科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按时召开教研组、备课组会议,商讨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方法。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座谈会,了解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严格检查教师常规教学的每个环节,落实常规管理工作。因为她坚信只有老师们踏踏实实地完成好每个教育教学环节,学生成绩才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才能有新突破。她要求老师做到的,都是自己先做到,她成了学校教师们成长的一面镜子。

茅坪中学是学生生源极其复杂的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多,思想素质参差不齐,课堂纪律松散,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学生占居比例较大。所以学生的管理难度很大。担任教务主任的她要求所有教师要融入学生,跟学生打成一片,注重自己的师表言行。她经常对老师们说:我们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要求各班班主任要认真摸清班内每位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抓好全体学生的思想教育、行为

习惯培养,在提高本班学习秩序,创建良好班风上下功夫。还要求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情感和人格力量直接感染学生。学生不会拿扫帚,老师做示范;学生不懂文明礼貌,老师教他们站有站相、坐有坐姿,见人打招呼,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

要求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要尽职尽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班主任要主动与科任教师、家长联系交流,划分出学生的不同层次,实施不同层次的要求,让全体学生都能学得进,跟得上,学有所获。她每周不定时地督导检查,协助班主任做差生的转化工作,通过大家的努力,学校的学风班风有了较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今年中考上重点高中71人,普通高中线达188人,是茅坪中学近几年来的新突破。

看到学生的进步,陆老师欣慰的说:“跟学生相处时间长了,我感觉收获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彼此的关心。有时可能一句话就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她就像学生的家长,又像学生的亲密朋友,带领茅坪中学这个团队互相帮扶,互相督促往前跑。全校教师在她的带领下就像一本书,一本用自己高尚的言行及精神品质默默地影响学生的书。

立德育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篇11

学校发展现状、育人模式概述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奏响“创新、实践、和谐”的主旋律,从1996年至今十余年一直坚持书法艺术教育。学校的写字特色鲜明,努力实现“出特色、育新人、创一流”的发展目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受到了多方赞誉。

学校创建于1978年。现有教学班23个,学生950人,教职员工53人。学校树立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观,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德育工作的校内管理网络。同时,加强与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结合,以学校为主导,以社区为载体,以学生为对象,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生成长环境。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育人队伍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育人体系逐步完善。《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数十次报道学校的各项工作事迹。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写字教育先进实验学校、全国书法艺术实验学校等20余项先进称号,在武汉市特色校评估中,被评为“武汉市督导评估特色校”,是一所积淀了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特色学校。

丰富德育内容,形成德育工作系列。一是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晨会、国旗下讲话等途径进行。二是民主法制、安全教育。校内进行《义务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教育,校外请交警等进行交通安全法规等宣传和学习活动,校内外形成合力,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三是环保教育。学校开展“我为校园添绿色”环保系列活动。四是通过“绿色家园”创意教室评比活动引导学生用行动打扮美丽的家园,深化认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校认真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体验教育的思想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入学校、家庭的教育活动中,根据学生特点,开发《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整体规划,分阶段落实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拓宽德育渠道,形成工作网络

加强家校联系,构建德育网。开展学校、家庭、社会共建德育工作活动,重视通过家访、电访、信访等方式,召开家长会议,进一步密切家校联系。积极倡导广大教师结合教育教学活动,热情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工作。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充分了解,多谈话、多交流,对心理压抑的学生及时联系家长,共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养成健康的心理,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

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和完善,学校总结出一套较为系统的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具体措施,即三个检查:卫生检查、纪律检查和两操检查;四个阵地:晨会阵地、班会阵地、广播站阵地、板报阵地;两个评比:卫生评比和文明班级评比。

创新工作途径,丰富德育载体

以自我体验为基础,落实德育内容 学校以“在活动中成长,体验成功的快乐”为德育活动的宗旨,引导学生服务他人、学会关心、学会自律、学会关爱,尝试运用学生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学会赏识他人,学会友好相处。

以规范训练为手段,强化知行内化 为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在自我调控、自我管理中逐步形成规范,学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抓好新生的基础行为教育;二是熟记《规范》;三是检验学习效果,举办《规范》知识竞赛;四是开展行为规范情景剧表演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升华教育效果 学校坚持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是参加校园文化节活动;二是参加“大禹文化周”的展示活动;三是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四是参加书法现场展示活动;五是开展送春联活动。

学校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育人队伍方面:育人的主力军,即班主任育人的能力不够,班主任育人方法欠缺,班主任育人的知识,特别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严重不足;育人内容方面: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政治素质及思想素质方面的培养重于道德与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育人体系方面:注重校内德育阵地的建设而忽略了校外德育阵地的建设。

学校没有接受新教师,而老教师无专业的训练与指导;政府职能部门、学校管理人员对育人的认识不够科学,决策导向上存在误区;对校外德育阵地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校外德育阵地的功利性太强,真正为学生们健康成长的公益性部门稀缺。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学校要把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新时期,学校将进一步细化育人目标,完善育人体系,着力探索书法艺术特色与立德育人的新途径。

以艺陶情,氛围营造人文化

布置校园文化墙,营造书法氛围 精心布置好校园文化墙、橱窗、板报,内容精选,设计精致,书写精美,特别是汉字书写要提按顿挫,笔法清晰,字体优美,使之充满“精英气”。

学校以“廊文化教育”为主题,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以促进少年儿童的品行、修养的养成和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行为的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学习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实施重点。

分别开发三大主题:墨耕思源——历代书画大师的作品展,通过展示,让学生了解名家的人品,成为自己学习的榜样;稚雅墨韵——展示少年儿童的书法作品;墨馨博艺——少年儿童的各类获奖证书,时刻激励着伙伴们要瞄准发展的趋势,不断充实自己、超越自己。

布置专用教室,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用心布置好书法专用教室。笔墨纸砚等书法用品整齐、到位,全校师生的优秀书法作品以及名人书画陈列其中,作品涵盖不同字体、不同风格,学生一进教室,就会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使之成为赏心悦目的墨香世界,充满“书香气”。大力宣传好书法成果,将师生优秀的书法作业、作品制成版面,在校园内公开展出。

办好书法园地,搭建自主成长的舞台 各班开辟书法园地,并将园地作为展示学生进步历程和书法才能的“自留地”,让学生自主开发、自主耕耘。在园地内,学生可以自由展示自己的书法作业或者书法作品,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只要学生自我感觉学有进步,有自我展示的需要的,就可以展出。通过开办书法园地,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和信心,提供展示、交流与分享的平台,使班级书法园地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发展、成长的摇篮。

丰厚内涵,教育内容互补

书法艺术与校本课程 学校构建了“一课程”(校本课程)的书法教育模式,积极开发了《书香文韵话书法》校本课程。学校坚持以书法艺术教育、中华经典美文诵读为载体,用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熏陶学生,让学生领悟生命的意义,积淀深厚的人文素养。学校通过诵读、理解、书写学习方式,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体现了教育中的人文性。通过经典背诵书写,积淀民族文化,丰厚民族文化底蕴。

书法艺术与语文学科 让学生感受语文的意境美,一起体悟其语言美、情感美与艺术美,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一种美的享受。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书法艺术与数学学科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良好书写习惯、良好作业习惯。通过严格书写,使学生形成耐心、细致、严肃、认真的书写作业习惯,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书法艺术与美术学科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获得了一些必备的审美知识,同时也陶冶了性情,逐步形成了较高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学生在出黑板报、手抄报时,能像书法作品一样考虑编排布局的问题。

书法艺术与心理健康教育 书法简单而复杂,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专心致志的定力、细致入微的眼力、周密分析的脑力、准确表现的手力。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练习书法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必须心静气和,姿势端正,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及良好习惯、个性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书法艺术与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书法文化的最佳学习方式。学校开展了“笔、墨、纸、砚”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了解笔墨纸砚的由来和制作过程;在五年级,开展“走近书法家”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走近传统文化大师。

彰显特色,活动内容主题化

晨会、班会、队会 学校利用周一晨会时间,对全校学生进行了“练就一手好字,陶冶一生品行”的教育,让学生们变得更细腻、更认真、更严谨、更执着、更勤奋。

专题活动 将书法与系列主题活动相结合,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出墙报、办板报,在积极参与、主动体验的过程中加强了主人翁意识,提高了责任感。学校利用书画文化墙和书法长廊资源,组织学生了解书法的审美、字体、风格、流派。学生通过观察鉴赏、搜集资料、合作探究、分享交流,受益匪浅。这是一种非常奇妙和雅致的精神体验。学生的人文历史和艺术美学修养就在这个看似简单和短暂的过程中得到丰富。

社团活动 学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打破年级、班级界限,成立了社团——“墨香墨团”,进行集中训练,充分激活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形成新的人际交往关系,促进新的交流、新的思维。建成教师、学生社团,与广大家长、社区保持密切联系,使学校书法艺术教育得以延伸。社团活动不仅体现在学生走出去,展现书法才能,为社会服务,墨香飘万家,而且把社会力量引进来,把家长请进来,摒弃家长被动接受、反馈的传统做法,发动家长主动参与书法教育。为学生学习书法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素养提供场所。采取“一会,二听,三问,四评,五献,六展”的举措。学校以比赛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写字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成功中获取自信。

与社区活动联动 与社区共建,搭建分享展示的平台。“大手牵小手活动”是学校与汉阳区老年大学联合组织的一项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与老年大学的老奶奶、老爷爷们一起挥毫泼墨,引来了社会各界群众的啧啧称奇,他们在赞赏鼓励学生之余还热情地与学生们合影留念。车小的每一个学生,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书香氛围,书法艺术、书法文化、黑白艺术已经在车小师生的心中扎下了根,已经融进了车站小学的文化底蕴,成为学校生活的一部分。

在充满书香的校园里,书法艺术教育使学生在健全人格、艺术修养等方面得以和谐发展,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文化根基,雕琢、塑造童稚心灵,积淀深厚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现代人。同时,在书香、墨香浸润下,一所独具特色、充满浓浓文化气息的校园定会得到和谐的发展。

清廉——为幸福人生奠基 篇12

一、科学实践, 在不懈探索中提炼成果

2002年7月, 富平县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实验工作。经过认真研究, 确定地处农村的庄里镇初级中学、庄里小学和县城的车站小学为课题实验学校。

课题组成员包乡蹲点, 深入学校, 走进课堂, 采取观察、问卷、测试、座谈等多种方式, 广泛搜集学校体育教学与管理、学生课间与课余体育活动等方面的一手资料, 较为全面、准确地掌握了实际情况。针对挤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体育锻炼质量不高、器材严重不足等突出问题, 提出了“因地制宜, 挖掘潜力, 开辟‘大课间’, 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思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 反复探讨, 不断改进。历时3年, 终于摸索出了适合农村学生的“4 (3) —2—1”体育锻炼模式 (每周小学一、二年级四节、其余年级三节体育课, 每天做好早操和眼保健操, 每天一节大课间活动) 。

2005年5月, 实验成果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组的充分肯定。8月, 课题组赴北京参加了结题表彰大会, 庄里小学16名学生进行了“大课间”展演, 荣获团体第二名;3所课题实验学校均荣获国家级优秀组织奖。同年9月起, 开始在城区和庄里镇中小学进行推广试点, 为在全县推广积累了鲜活的经验。

二、灵活方式, 在学习教育中营造氛围

为使师生人人参与体育, 喜爱运动, 享受健康, 2005年9月起在庄里镇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大课间”活动推广试点的基础上, 经过认真总结, 反思论证之后, 于2007年初开始全面推广, 做到了“四个结合” (统一思想与健全机制相结合、因地制宜与设施建设相结合、规范课堂与课程开发相结合、分步实施与评估验收相结合) , “六个落实” (宣传、经费、时间、教师、督查、评估) , “两个面向” (面向全体师生、面向所有学校) , 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喜人成效。2007年初, 以筹备渭南市“大课间”活动现场会为契机, 教育局组织了历时近三个月的学校体育专题调研和宣传, 多次组织各乡校领导、体育教师到先进学校观摩, 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学习活动, 并广泛开展了以“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为主题的教育活动;2007年5月份在城区举行了“小手牵大手, 我与阳光体育同行”的签名活动, 还以印发宣传单、家长与学生互动等形式, 宣传阳光体育, 动员学生人人参与, 动员家长支持配合, 呼吁社会关注学生健康, 为推进阳光体育运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群策群力, 在多方保障中扎实推进

领导重视:县委、县政府建立了县级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召开会议, 专题研究部署阳光体育推进工作。县上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指导, 现场解决了许多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为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推进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教育局成立了阳光体育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部署安排, 组织协调工作。印发了《富平县中小学学生阳光60分体育运动方案》, 明确规定将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必须纳入到中小学作息时间统一执行, 明确了学校校长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第一责任人, 为阳光体育的顺利开展建立了长效的领导管理机制。

制度保障:根据实际情况重新修订了《富平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将阳光体育工作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之中, 把群众性的群体活动明确为每天运动1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 从时间、质量等方面予以保证。在此基础上, 相继出台了《富平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富平县关于开展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办法》等文件, 规定了学校要将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的时间计入工作量, 落实了体育教师的相关待遇, 明确了各级领导及体育教研组、年级组、班主任及普通教师的管理职责, 修改完善了原有的各项体育工作制度, 科学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目前, 阳光体育推进工作形成了“教育局统筹部署、乡校统一安排, 班主任组织配合、体育教师具体实施, 师生全员参与”的良好格局。

加大投入:为了使活动正常开展, 县上把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纳入了年度教育经费预算, 确保同步增长, 加大了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在坚持每学期开展学生健康体检的基础上, 2009年秋季开学, 投资62.3万元为各中小学购买了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 为加强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 全县先后投入3000多万, 修建运动场地, 购置器材, 改善运动环境。其中, 扩建操场征地3060平方米, 新建标准化学生体质测试室86个, 新建水泥篮球场地36个, 羽毛球场地21个, 共计投资1365万。在器材配备方面, 共投资2305万。同时, 积极动员企业捐资, 加大了对偏远山区体育设施建设的力度, 改善了学生的运动环境, 而且节假日向群众开放, 实现了阳光体育运动由学校向社会辐射, 由校内向家庭延伸。

师资保障:在增加体育师资力量方面, 县政府连续5年, 每年招聘体育专业本科生10名。全县现有专职体育教师531人, 兼职教师132人。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达到专职化。为了提升阳光体育运动质量, 建立了体育教师素质强化培训机制, 教育部近年推行的校园集体舞、奥林健身操、中小学第三套广播体操等各项新的活动项目, 采用请进来, 走出去的办法, 全县集中培训6次, 培训达3612人次, 有效提升了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 针对农村及山区学校师资薄弱的情况, 每年组织优秀体育骨干教师, 以“送教下乡”、“同课异构”等形式开展体育教学辅导与交流, 促进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彰显特点, 在异彩纷呈中促进发展

规范课堂:加强了体育课的教学管理, 强化对学生锻炼方法的指导, 要求体育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 帮助学生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锻炼计划, 培养学生自我诊断的能力, 提升了不同潜质学生选择适合自我运动方式的能力。改进评价体系, 坚持每学期一次体育与艺术教学专项检查, 坚持开展初中毕业生体育测试工作, 充分发挥评价激励、行政引导的作用, 使课堂教学进一步规范。

全力推进:由政府出资, 从2009年起实施了“蛋奶工程”, 共惠及97所学校41559名学生, 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营养状况。结合卫生县城创建活动, 进一步强化了健康教育课的功能, 重视用眼卫生、生理卫生、饮食卫生等健康常识的传授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近3年, 学生近视率逐年下降, 小学由27.3%降为24.8%;中学由32.4%降为29.7%, 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室, 并已全部启用, 坚持开展“心理教育专家进校园活动”, 举办讲座305场次。总结预防非典和甲流防控的经验, 进一步规范了学校卫生工作的管理, 完善了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体系。

渐成特色:各校以学习、继承为前提, 以创新、提高为重点, 充分挖掘教育资源, 逐步形成了器材自制、套操自创、游戏自编的“三自”特色。各校充分利用校园的场地边角、空地, 因地制宜, 因陋就简, 加强阳光体育场地建设, 优化了学校体育活动环境, 使每一个学生锻炼有场地。针对器材不足, 学校发动师生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在“实用、安全、环保”的前提下, 自己动手, 自制器材, 开辟活动的新天地, 滑稽的“吊梯”、晃动的“平衡木”、土气的“保龄球”、搞笑的“浮桥”等相继出现在不同的活动场地,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师生锻炼的需要;各校积极开发以大众体育锻炼为目标的校本课程, 如跳绳、踢毽、跳皮筋、“斗鸡”、“打猴”、滚铁环等, 使传统项目焕发新的生机, 还创编了“校本武术操”、“扇子舞”、“棍棒操”、“蝴蝶舞”、“筷子操”、“团体花环操”等富有乡土气息的运动项目, 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库, 展现了“一校一品”、“强校多品”, 异彩纷呈的格局。

五、督查评估, 在激励考核中确保实效

为保证阳光体育运动工作落到实处, 制订了操作性较强的评估条例和考核细则, 加强了活动设计、实施、安全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与学生体质健康评价, 每年进行一次专项考核, 将学生健康体质测试达标情况列入学校教育质量的公示内容, 考核结果列为乡镇、学校年度责任目标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督查、评估, 典型引路, 骨干引领, 经验引导, 调动了乡镇之间、校际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主动性。

各学校积极立足校园, 扎根班级, 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 广泛开展达标争优的体育活动, 对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等级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章”, 优秀等级颁发“阳光体育奖章”, 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 从“要我锻炼”, 转变为“我要锻炼”, 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了91%, 逐年递升, 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各校坚持每年都举行一定规模的师生运动会, 以竞赛促普及, 以普及促提高, 坚持周周有活动, 以活动促提高, 形成了“人人有项目, 班班有活动, 校校有特色”的可喜局面, 学生们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 已经蔚然成风, 阳光体育运动高潮迭起, 体育阳光洒满校园。

上一篇:化学工业与节能减排下一篇:调查问卷——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