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阶段总结一

2022-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题研究阶段总结一》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课题研究阶段总结一

《初中新课程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时代在变革,社会在进步。日新月异的变化影响着每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学生了。教学方式要转变,这是师生共同的心声。近期以来,我们学校一直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我校张校长提出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分别是预习反馈、认定目标、导学达标、达标检测、评价小结。如何将这五环节融会贯通,在教学中我一直在摸索,经过长时间的理论学习以及在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高效课堂的优势及其重要性,也意识到只有改变才能带来生机。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能否真正发挥效应,关键在教师思想的转变,要彻底打破传统的你教我学,我问你答的方式,从而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责任,所以学生才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只能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作为组织者,在预习反馈这一环节,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任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通过小组互动、组组交流,对所学内容理解更加透彻,思维更加活跃。这时只需掌握学生动态,把握尺度。作为引导者,在认定目标这一环节,起着引领的作用,学生把交流的结果经过筛选,提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我则根据课程标准,优化组合,形成更有代表性的学习目标。作为合作者,在导学达标环节,要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倾听学生的见解,给出更合理的建议,查阅学生的笔记,增减添改,提出学生想不到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课堂上,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以生为主,以师为辅。高效课堂改变了过去“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抓住机会、创设条件让学生深入学习、合作探究。设置丰富多彩课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汇报探究结果。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和创造性得到较好的发挥,真正体现了“我的地盘我做主”。

二、转变方法,检验教学效果是否高效

在整个环节中,检验课堂是否高效,较为直接的方法就是达标检测环节,这一环节虽不能完整体现这一节课的真正内涵,但还是能够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所以,我格外重视达标检测这一环节,在问题的设置上,力求完美,既要遵守课堂标准的要求,又要体现严谨的知识性,还要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学生是有发展的人,有发展的人是具有巨大潜能的,最好的教师就是把學生的潜能开发出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种高层次的学习。只有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了,我们才能说我们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转变目光,重视弱势群体

在达标检测这一环节,我们主张分层次教学,因为学生的天赋不同,学习能力也有高低。如果上完一节课,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检测,那么对于那些吸收较慢的学生无疑是不公平的,明明认真听课了,却为什么答不上来,久而久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下降,慢慢的游离于课堂之外,成为学困生。所以,在这一环节,教师要重视弱势群体,给他们发挥的空间,给他们肯定自己的机会,给他们一种“我能行”的信心。课堂是所有学生的,不只是优等生的舞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就会觉得压抑,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只要给他们机会,鼓励他们,他们就会勇于发言,避免成为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

四、转变角色,重视课堂小结

到了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就说明课堂已接近了尾声,这时的主体还应该是学生,由学生来总结自己这一节课的心得与体会,这样会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这时需要多找几名同学来做陈述总结,并且是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发言都能代表一部分学生。待学生总结完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出学生遗漏的知识点,从而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是否达标。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小结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的角色在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也把自己变成了学生,与学生融合在一起进行学习,那么教学方式也会随之改变。在变化中取胜,在变化中成长,在变化中积累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方式还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但无论变化如何,我们都要不断地学习,相信只要我们对教育始终保持热情,始终保持对学生的一颗负责任的心,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编辑 范昕欣

作者:付胜瑛

第2篇: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经验总结

摘 要: 江苏电大作为开放教育首批试点学校,几年来按照“试点”项目的总体设计和课题指南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本文对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进行总结,供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关键词: 江苏电大 远程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过程 实践性教学

江苏电大自1999年参加“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项目)以来,共开设了法学、英语、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管理、小学教育等十多个本科专业,以及会计学、经济管理、金融学、小学教育等三十多个专科专业。截至2008年秋,江苏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各专业已累计毕业人数十万余人。

作为首批试点学校,江苏电大按照“试点”项目的总体设计和课题指南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建立了具有江苏电大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下对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教学过程的管理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具有教学媒体的多样性、教学管理的多层次性、教学要求的统一性、教学的开放性与管理的分散性等特点,江苏电大在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过程中,根据电大教育的特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1.搞好远程教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设计与管理,科学规范教育教学控制目标。

根据江苏电大远程教育的教学实际,我们努力做好了以下几点:

第一,搞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计划的设计,科学规范培养目标。第二,严格教学计划的实施与管理。第三,加强远程教育教学大纲的管理。第四,制定与实施远程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和全员质量管理制度。把远程教育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分解为可考核的量化指标,对承担这些工作的人员进行逐项测评考核,考核结果与岗位聘任、工资奖金挂钩。

2.强化电化教学,发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优势与特色。

保障和提高远程教育质量,首先重视强化视听教学环节。视听教学能准确、直观、快速、形式多样地传播教学信息,是远程教育教学的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主要措施和手段之一,是进行教学最直观、表现方法最丰富、传播面最广的一种形式。当前,江苏电大在视听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从规章制度上强化对电化教学环节的管理。第二,端正学生学习录播课、直播课、交互课等电播课的态度。第三,加强视听教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教育学生在视听课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课后复习等方法。第四,为学生学习视听教材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方便他们学习。

3.优化远程教育面授辅导教学。

面授辅导教学是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是联系主讲教师与学生的桥梁纽带,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与有效形式,是提高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控制、保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抓好这一环节。优化远程教育面授辅导教学,江苏电大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对面授辅导教师的管理。第二,加强面授辅导教学过程的管理。第三,要求面授辅导教师从各个层面上提高面授辅导教学的质量。

4.加强远程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

江苏电大对本校的实践教学的基本建设进行了合理规划,选择合适地点建立了实验教学基地,以满足本地区实验教学的需要,努力探索改善办学条件的有效途径。在制定的教学计划中强调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在教学大纲中应突出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联系;在教材内容上注重对学生的专业训练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努力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对实践教学的评估,加强课程作业的管理、课程实验管理、课程设计管理、社会调查或生产(教学)实习和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管理。

5.加强对远程教育学生自学环节的指导。

在对远程教育学生自学环节的指导过程中,江苏电大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大教材改革的力度,使多媒体教材更加适合于自主学习的需要。

(2)指导学生掌握自我学习设计、提供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促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加强对学生自学环节的管理。明确市(县)级电大在支助学生自学方面的职责,做到对学生分散自学有布置、督促、指导和检查,全面提高对学生分散自学的服务质量。

(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种形式和手段助学服務的优势和特点。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

1.课程作业。

作业涉及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平时练习、形成性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或大作业。江苏电大从加强过程管理的角度为统设课程及部分统服课程设计了学生和教师使用的“课程作业与评价”册,旨在帮助学生和提醒辅导教师准时、高质量地以作业册为媒体进行教与学的互动。实践表明,作业不仅能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重点问题的理解,而且能帮助学习者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强感性认识,提高答题技能,找出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缺陷,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批改作业且及时反馈和有针对性地评价对学习者的激励和学习力的保持影响较大。以统一的“课程作业与评价”册形式规范教与学双方的课后行为,对教学质量能够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对会计学专业的平时作业,提出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察要求,作业各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能力层次、题型等都经过精心设计,力求平时作业设计的结构合理。平时作业题型设计向开放型题型过渡,根据课程特点,把1—2次作业设计成实验、设计等操作性、应用性强的综合性作业。

对“操作系统”和“软件工程”的平时作业,运用电子邮件管理、FTP管理技术、安全技术、保护技术、在线平台技术等,从作业内容的设计与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实验题、布置(课堂、网上公告栏、FTP文件传输)、提交(书面、软盘、电子邮件、FTP上传)、批改(人工批阅、机器检查、上机阅览、在线平台自动批阅、课堂检测)、讲评(网上交互、课堂讲评、网上BBS、网上答案发布、网上成绩公布)等多个环节、不同形式的作业,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利有弊。以一次作业提交的调查统一为例,在76人中,19.7%的人选择了书面提交,10.5%的人选择了电子邮件提交,69.7%的人选择了软盘提交。三种形式的作业教师手工批改每份花费时间分别为10分钟、30分钟和25分钟。愿意上网浏览作业答案人数比例为80%,作业讲评学生到课率为60%。开通上传服务器后,在一次36人参加的调查中,13.9%的人选择上传,16.7%的人选择电子邮件,11.1%的人选择书面提交,软盘提交由于技术故障较多逐渐淡出。愿意在网上自检自测的为83.3%,愿意在线平台离线作业的为77.8%。在60人参加的作业讲评形式的调查中,53.3%的人选择课堂讲评,40%选择网上发布,6.7%的人选择网上BBS。对作业抄袭现象的认识,在41名被调查对象中,认为能力不够的占17.1%,认为时间不够的占63.4%,认为态度消极的占14.6%。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好的在线平台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作业的提交,方便反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抄袭和帮助教师批改作业。

2.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在一定意义上是检验学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终考核。当前,江苏电大在职学习的学生能够结合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参加某项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或从事某项应用课题的研究等),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在教师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同时,以《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南》规范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要求,保持基本教学质量的一致性。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提出了“业务专案组”模式,该模式构建要素包括:运作管理模式、筛选设计题材、组织答辩会、综合评分标准和有效的沟通手段。对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探索与思考,提出了辅导、答辩和成绩评定三部曲。在论文答辩中,不同的专业聘请参加答辩的教师来自法院、银行、会计事务所、行业主管、普通高校教师等。答辩方式尝试了远程(网上)论文答辩,双向的视频和声音清晰,在技术上能够保证答辩效果。

3.教学实习。

实习研究主要在生产实习、社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范围内进行。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中,探讨让有条件的学生独立承担一项具体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在工作中积累工程技术或管理经验。对护理专业的实习研究,考虑师生双方,促进二者的互动和积极参与,从内容设计和操作设计两个层面进行了一些尝试。设计的实现落实在毕业实习手册和技术操作与评价、综合能力评价上。从制度和技术两个维度保证护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的“五统一”,即统一实习要求、统一实习内容与操作标准、统一技术操作考核标准、统一综合实践能力考核标准、统一建档内容和标准。

三、结语

江苏电大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和构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中国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任重而道远,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课题尚待研究和解决。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发展兴校、特色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建设一流现代远程开放大学的奋斗目标。

作者:蒋建妹

第3篇:参加“一师一优课”优课活动总结与反思

摘要:作者参加了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课活动,获得“部级”优课“天然气的利用甲烷”,文章从课题选择、教学设计、实验准备和课堂实录和后期整理等方面对环节进行梳理,同时比较一师一优课和常规评优课的异同,并结合参评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反思和总结,探讨参加“一师一优课”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一师一优课;甲烷;氯代反应;爆炸极限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i.issn.1008—0546.2016.07.019

教育部从2014年度开始推出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在教学一线得到了教师的热烈响应,截止2016年3月10日,全国共有34754节参加高中化学优课评比,部优课率3.86%,江苏省共有2079节参加高中化学优课评比,共12节部级优课(优课率5.77%0),仅次于北京(13节),列全国第二。一线教师参与此项活动的热情很高,也体现了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准。

“一师一优课”优课评比与评优课、公开课相似,主要是要在课堂上呈现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能力,特别是对教学的把控能力:与各地每两年一次的评优课相比,“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师展现的机会,鼓励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展现自己的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应该说这也是广大一线教师踊跃参与的原因之一。“一师一优课”突出了教师的自主选择性,可以自主选择课题,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课题,也可以是比较有挑战性的课题:可以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借班上课、也可以是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与学生的磨合度可以很高);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自主选择授课时间;甚至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上课地点等等,都可以自主选择。后期的处理、制作可以进行剪辑进而优化。本文结合笔者参加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课活动中获得“部级”优课《天然气的利用甲烷》,反思得失,以供同行参考。

一、清楚教学特质。明确课题选择方向

“一师一优课”与评优课、公开课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自主选择课题和自主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选择相对熟悉的课题或关注度不高的课题,减少和其他老师“撞衫”的可能。选择课题时要充分挖掘课堂的学科意义和社会意义,不仅关注知识的建构,更关注学科素养的养成。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选择的课题是苏教版(必修2)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部分第一单元《天然气的利用甲烷》。烃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而甲烷又是最简单的烃,通过甲烷的学习,尝试从结构角度认识有机物,从化学键角度理解有机反应,可以说这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开山之作,是学生第一次从科学角度零距离接触有机物,是学生在化学学科“物质观”中涉及的一大类物质。

甲烷作为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正逐渐受到各国关注,可燃冰、页岩气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角,可燃冰大量存在于海底和永久冻土中,我国南海拥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这些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海洋大国情怀。

二、研读学习目标,突出核心素养培养

学习的最终目标指向学习者具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成为主动、积极的终身学习者,教与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获得或提高相关技能,提升学生沟通互助力、社会参与力和自主行动力。

科学认识和观念、科学思维与方法、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甲烷”涉及了甲烷的性质、结构和用途,同时,尽管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它有机物可以看做是在甲烷的基础上衍生而得到的,所以从知识上看,甲烷的学习还肩负着传递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学习的一般方法的功能。从社会功能上看,通过甲烷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社会事务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结合学习目标,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详见表1。

三、精心设计活动。厘清课堂教学主线

建构主义学习观提倡学生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学科知识(或知识体系),学习过程即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在体验中进行学习、在体验中获取经验并进行知识的建构。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来指导课堂教学的主线设计,就是要让课堂教学的五条基本线索围绕学生知识基础、参与和体验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和价值观进行设计和展开,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教学目标和以上设想,设计本课题的教学基本线索(详见表2)。

四、深度打磨细节,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甲烷空间结构模型、甲烷和氧气反应,甲烷的氯代反应,海底可燃冰开采的可行性分析。

1.搭建模型探结构——培养学生合作推理能力

甲烷的正四面体空间结构,由于高一学生还没有学习立体几何,对甲烷的结构的认识更多的要建立在实物模型上,起先设想采用四个同等大小的气球自由捆绑,自然伸展得到正四面体(用气球表示氢原子电子云,连接点表示碳原子),但是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操作的不恰当,容易导致气球的破裂而使得活动无法顺利进行:改用球棍模型又只能得到固定的空间结构:最后改为采用橡皮泥和牙签搭建模型(根据碳的四价原则),学生主要得到正四面体、四棱锥和正方形三种模型,再结合空间对称性和最小位阻(电子对之间的排斥作用),得出甲烷的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

同时,教师演示四个大小相等的气球捆绑,自然伸展得到的空间形状,进一步解释空间位阻,与学生搭建的模型相互印证。以上实际操作能够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甲烷的结构,但是如果增加甲烷的共价键参数(键长和键角),在甲烷氯代反应后利用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可以排除正四棱锥和正方形(如果是正四棱锥和正方形,那么有两种二氯甲烷),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使探究活动更完美。

2.预料之中的意外——培养学生风险判断意识

“西气东输”的主角——甲烷不远万里来到,体现了甲烷的稳定性,天然气也逐渐成为了家用燃气,但是天然气爆炸时有发生,需要提高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不纯的可燃性气体燃烧容易发生爆炸,这是常识,但是教师一般课堂上会回避爆炸,学生对这种“意外”也仅仅是耳闻,难以目睹,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中选择了欧洲牛棚发生爆炸的视频,由于牛群排泄出来的甲烷聚集,达到爆炸极限而引发火灾(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如果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极易引发爆炸。课堂中模拟真实的爆炸实验,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比较真实的场景,可能会对隐含的风险有切身的体会。当然,考虑到安全性,实验的爆炸的强度和使用的材料要严格控制和筛选。

(1)结合安全性,为了较为明显的实验现象,实验中采用纸质茶叶桶(高度l0cm,直径8cm),上下开口(上口用脱脂棉封住);

(2)从下口伸入导管接近上部,通人甲烷(课前用储气袋收集甲烷),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较纯净的甲烷:

(3)取走脱脂棉,点燃,可以看到淡蓝色火焰(同时把茶叶桶置于讲台边缘,有利于空气从底部进入桶内);燃烧大约两分钟后,发出较大的“噗”声,同时茶叶桶向上弹起。

实验中,随着甲烷的燃烧,空气从底部开口处进入到茶叶桶中,形成甲烷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点燃情况下发生爆炸。学生通过这种非破坏性的爆炸实验,能够较好地接近生活,更真实地理解爆炸原理,从而逐渐形成风险意识,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同时可以使具有的学科知识更具生活价值。

3.放大细节得真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按照教学进度,苏教版必修二专题3第一单元“天然气的利用甲烷”教学在4月初进行,4月的江南春寒料峭,气温较低(一般低于10℃),在室内自然光照射条件下,甲烷和氯气的氯代反应很难进行:采用太阳光直射反应较快,但是由于日光强度难控制,反应速率过快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实验中采用甲烷气体适当过量,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向50mL量筒先后通入42mL氯气和8mL甲烷(甲烷密度小于氯气,先通氯气后通甲烷有利于两种气体充分混合)。

在医用反射灯配上150w白炽灯近距离照射(其中的不锈钢反射可以得到更多能量,使得温度上升更为明显)。使用摄像头取像投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1min左右出现液面上升,2min明显上升,在3min瞬间液面略有下降,然后较为迅速地上升,经过6min左右反应终止,液体几乎充满量筒。

从反应机理角度分析,甲烷氯代反应有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三个阶段。

链引发时,由光照提供能量氯气分子离解为氯原子,需要吸收能量,所以开始阶段(前2 min)较慢。

链增长过程中,反应①甲烷和氯原子反应生成甲基自由基和氯化氢,活化能较小,反应放出少量热量,气体体积略有膨胀,所以在反应瞬间出现液面下降现象。

反应②中甲基自由基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原子活化能(Ea)小,但是放热较多,能够持续提供链增长需要的能量,反应能够较快进行,所以在3min后反应迅速进行。

4.开采海底可燃冰——培养学生权衡决策能力

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全球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总量约为地球大气中甲烷总量的3000倍,而且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没有污染,是极具开发前景的清洁能源,一旦开采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那么可燃冰必然会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可燃冰主要存在于海底等高压、低温处,我国仅南海就有194亿立方米(储量足够我国使用100年),页岩气是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又一存在形式,储量丰富,我国储量极为丰富,可采储量占已经发现的36%,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与日本的可燃冰开采技术、美国的页岩气开采技术有较大的差距,开发利用的形势不容乐观。

但是,盲目开采可燃冰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等量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为CO2的20倍,可燃冰存在于海底高压、低温处,大规模开采时如若不慎让甲烷逸散到空气中,后果不堪设想。可燃冰以固体形式存在于海底,大规模开采必然会影响到海底的地质结构,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地质灾害。在可燃冰的开采中要涉及开采、保存和运输方式。

基于以上考虑,设置了交流讨论环节:请从可燃冰的存在条件分析,可燃冰需要的开采条件和可能带来的风险(温室效应、海底坍塌、可燃冰极易气化、导致不安全因素)。尽管囿于知识面和社会阅历,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不尽完善,但是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能源问题,培养风险意识和权衡决策能力,不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之处吗?

五、熟悉授课场景。力求全面展现活动

一师一优课常用录像的方式,不同于一般的评优课,评委是在现场的,所以除去教学环节外,还需要注意录像环节,需要摄像机及时捕捉课堂之美。所以熟悉场地,电脑的操作系统的匹配、视频播放软件是否安装到位,包括环境温度(由于需要录像,照明设备的使用可能会使得室内温度升高);了解摄像头的视角,了解摄像盲点,摄像头一般是声控的,随着声音的转向,可能没有连续性。

与相关工作人员沟通,让工作人员了解课堂的关键节点、注意重点。比如课堂投影实验时,没有发出声响,但是需要在画面上完整地显示出来,这样录像才能体现教学过程;再如,甲烷点燃后爆炸实验,燃烧一段时间后会突然爆炸,所以需要摄像镜头提前对准目标;学生讨论时不同地点、多角度发出声音,摄像头可能转动比较频繁,得到的画面不是很连贯,没有重点,这也需要工作人员重点控制,保证画面的连贯性。

一师一优课为基层教师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我们一线教师要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展现教学水平、教学能力,贡献最灿烂的教学艺术。

作者:丁浩

第4篇:课题研究总结(第一阶段)

课 题 研 究 总 结

(第一阶段)

我所参与的课题现已经完成第一阶段(2012年1月----2012年6月)的研究,本人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2011年11月12日,课题组在课题主持人杨宝林的组织下通过网络搜集了关于“构建初中语文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如《处理课堂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能力》,《论生成性教学》《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等,并进行概括整理,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提高了对本课题内涵的认识。

2011年11月20日,课题组成员共同拟定课题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2011年11月25日,各参研人依据自己承担的子课题制订研究计划,课题研究正式启动实施。在研究过程中,各参研人撰写了研究心得,并相互交流,课题进展良好。

通过本学期的课题研究活动,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从学生这个层面来看:

1、通过此次课题的研究,培养了学生知识迁延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思维活跃,能与教师的课前预设不时碰撞出火花,达到了预设与生成视界融合。

2、通过此次课题的研究,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围绕“我眼里的安徒生童话世界”进行专题学习,让学生广泛阅读童话小说,体会真善美。

3、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而且使学生交往能力、实践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新的提高。

(二)从教师这个层面上看:

1、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尤其是教学设计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_教师们积极参与此次活动,精心设计教案,多学多问多调查,提供了很多高质量的、有价值的课。

2、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使教师的科研能力、理论素养也因而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其中课题组成员有2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先后在教育刊物中发表或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课题研究也锤炼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

3、通过课题研究活动,不仅提升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还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教学能力的舞台,促进教师素质的发展,教学科研的氛围更加浓郁,并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上了新台阶,使学校的社会声誉越来越高。◆

第5篇:课题开展阶段总结(一)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一 ---辛苦而快乐的开始

一、 课题的提出

针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性不强,对英语语法知识吃不透,掌握不好等现状,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申请了《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研究》课题,在学校、乐昌市教研室和韶关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顺利立项。

二、 课题的启动

因为从来没有搞过课题,所以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陌生的,只能从头学起,去请教有经验的学校和老师,上网搜索相关的资料。在教研室李红梅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课题的准备阶段紧张而有序地开展了。

09年9月首先成立了以黄文俊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机构,教务处、总务处、财务提供后勤保障,完成了实验班、对比班的前期查测工作,认真细致地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等。

10月和11月,分别在学生和家长会议上介绍了本课题的目标和内容,详细分析了实验方法和步骤,预计突破的难题,得到了家长、学生的热烈拥护。接下来,我和学生们一起制定了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提出了在校、回家的各种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探讨积累的有效方法和实际效果。

同时,我积极参加课题教学理论培训和外出听课。8月底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如何教语法》培训班学习活动。11月,在学校彭青生主任带领下到梅花中学听课学习。12月,由课题组长带队,出席了在中英文学校举行的课题开题仪式,参加了在城关中学召开的韶关市中小学英语教研会年会,并到新时代学校参观学习,与送教下乡的老师交流探讨工作中的问题。

三、 成绩和不足

围绕任务型教学的理念,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教学实验,采取填表、画图、答题、写作等方式,还通过专题活动课、综合实践课等多种课型,展开了书写竞赛、英语能力竞赛等活动。实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语言开始丰富,对语 45

法知识掌握更全面,兴趣也越来越高,不仅在比赛中取得好名次,期末考试平均分也提高了将近5分。

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准备不充分,工作不细致,经验缺乏,时间紧,导致教学设备准备不全,课外读写资料缺乏,学生对任务型教学没有完全理解,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其次,至今没有找到有效的研究切入点,只是在做一些常规的教学工作,和个案跟踪,离研究还有很大的距离。

在这学期的行动过程中,虽然辛苦,但是体验到的是学习的快乐,为了让自己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我做好了迎接困难、挑战困难的心理准备。

刘锦

2010年元月31日

46

第6篇:德育课题阶段总结一

第一(2008.9-2009.7)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

课题研究进展报告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正是面对这一重要问题深入研究,逐步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高文化科学知识,高道德素质,的要求。

我国目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达3.67亿。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一双双关注的眼睛。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挑战、面对的新问题,提出了亟待完成的新任务及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新要求„„它们如同一个个巨大的问号和叹号,叩问着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呼唤着期待着来自实践的回答!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以知识为载体的“知识经济”风靡全球,社会对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不仅需要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更需要相应的道德素质,给教育带来巨大挑战,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一、确立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确定实验对象和活动主题,分年级确定实验班级和参照班级。 制定各主题活动实施办法和评价机制,采取多途径、多种方法进行相关主题活动,并对活动情况、效果,作出具体记录或情况调查。观察跟

踪记录,进行阶段活动检测与反馈,总结阶段性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经验。进一步充实和修改《牌楼中学学生考核制度》,进行新一期的家长会和新一轮的家访,撰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二、确立本课题的研究方式方法

常规管理抓得实,抓得细。经过逐步的完善,学生德育管理制度已基本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继续抓好学生、班级的量化管理。学生的量化工作以《牌楼中学学生考核制度》为准则,对月德育分不及格的学生与学校处分制度挂钩,这增加了它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支持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挖掘一批有专长的人才,学校开展了“艺术节”系列活动,内容丰富,有棋类、电脑、摄影、演讲、朗诵、英语讲故事、演讲、物理小发明、书法、插花、剪纸、泥塑、政史地知识竞赛、体育运动会等等,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并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建立学校、社会、家长三点一面的网络功能,加强了学生的安全教育。明确了对家访的要求,学校对家访进行统计,并纳入到文明班的评比中,加强了对家访工作的力度,据统计的数字表明,每个班都完成了学校给的任务。加强了警校挂钩,牌楼派出所的指导员针对性的给全校的学生上了三次法制教育课,并且针对学生常出现的交通安全情况上了课,而且还与我校共同组织了“交通安全教育图片”的宣传。在第十周组织了一次全校性学生“消防安全演习”,大大提

高了师生的消防意识。每一次的长假期,如,“国庆”、寒假等,学校统一印制“假期须知”,规范学生的假期活动,以减少违纪和其它意外事故的出现,并要求家长配合学校予以监督,除此,学校还收集一些校外的教训性的资料。

注重对优秀学生的正面宣传和对差生的转化。学校在加强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的基础上,对差生侵注了大量的时间。一方面通过对差生在学习加强辅导,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开办德育学习班,指出他们的不足,为他们指明努力方向,并进行法制教育。另一方面,依制度对违纪学生进行处分,有的是吸烟的,有的是打游戏机的,有的是对老师不尊敬的,有的是上课违纪屡教不改的,等等,对这些学生的处分,对全校学生起了一个很好的教育作用,维护了学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我们的措施得力,本学期的处分学生明显减少,对这些学生的处分,对全校学生起了一个很好的教育作用,维护了学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为了给这些学生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对表现好的,学校会依据一定的程序撤消处分。为了弘扬正气,加大正面学生的榜样作用,利用升旗仪式或颁奖大会对各类考试、各类比赛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公开的颁奖,学期结束时,评出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加强学校的宣传文体活动和学生会的工作。学校除了对出好校园黑板报、宣传橱窗外,对各班板报加强指导和监控,对外宣传上加大了力度,。

加强对新教师在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在新教师培训班上,让新教师详细我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和班主任的有关要求,在实际中,

以开会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一个学期的几个新班主任的工作来看,他们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三、下一阶段的研究构想

继续落实家访工作,办好家长学校。要求组长组织1-2次较大影响的年级家长会,每学期班任到家访率要求达40%以上,力争全学年普访率达100%。校拟定召开一次后进生家长座谈会和后进生转化工作探讨会。

加强警校共建文明活动。本学期联合乐从派出所落实“交通安全学校”与“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各项工作继续抓好德育阵地建设,构建校内外德育网络,组织好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开辟板报心理专栏,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同时要加强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辽宁省海城市牌楼中学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主

2008年3月(执笔:岳志强)

第7篇:导学案课题第一阶段总结

导学案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阶段性总结

本学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数学组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积极参与专题课改活动,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教师集中自己的各方面的信息,从自己能做到的各个方面学习研究 “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学校的进一步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具体做法:

1、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理念、多媒体设备的利用率、教学效果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反馈结果进行细致整理和分析,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从学生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是非常中肯的,也是很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为我们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2、课题组教师对所任教的学年课本内容归纳整理,广泛收集素材,按照教材的内容,形成有实效性的系列学案。

3、本学期课题组教师做了多媒体与新课程整合的公开课,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兴趣,优化了教学效果。

4、结合理论学习,在我校组织的“新蕾杯”优质课展示中,全体数学老师都精心准备了一节校级数学教学竞赛课,每一节课都较好的体现了教师个人的特长,同时在数学组教研活动时,对暴露出来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使得各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课堂的调控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这一阶段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我们同时要认识到我们的研究工作还任重道远,各方面因素很多。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也决不是随便用几张资料、图片应景。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心理,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数学教学,提高数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切实优化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将“导学案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效用于指导教学,同时针对教学中存在实际的问题,继续深入认真的研究,全面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在数学特长生的培养上,认真总结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发扬光大,力争在下一学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第8篇:物理课题第一阶段计划和总结

《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关于提升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研究》课题

第一阶段(201 7 年 5 月——2017 年 12月)的计划

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成立了《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关于提升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研究》课题组,下半年完成了课题的立项、实施方案的制定、课题组成立等工作。2017年9月,我们的课题《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关于提升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研究》申报立项课题获得成功,对参加课题的全体教师给予很大的鼓舞,调动所有教师的积极性,现计划如下

一、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改革的实践和实验研究的方向与成败。因此,在确立实验课题后,我们多次召开座谈会,明确课题的意义,学习理论以及教育杂志上的有关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文章,学习外校的先进经验。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新课标为依据,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对本课题的认识。我们的实践是教学的第一线。也就是说,要通过我们的教学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们的整体水平。我校近几年中,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取得了实质性的好成绩。为了能保持并进一步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地进行提高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研究。

二、工作任务:

本阶段将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初步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开展有关理论的学习和研讨:

1.学习《新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实验设计

相关的知识,查阅搜集有关课题方面的资料。

2.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认证,申报。

3.课题组成员共同学习本课题研究相关理论,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4.对

八、九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

5.召开课题研讨会,相互交流,探讨,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请课题组专家进行指导。

6.统一认识,并进行课题分工,做到分工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

三、工作方法:

强化有关理论学习,奠定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为了更好的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将组织课题成员努力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正确把握科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基本理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学校

八、九年级学生去了解初中学生的物理基础、学习方法、心理需求等,进而了解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2.文献综述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标准》、《科学探究初中物理实验》等相关资料的研究,为本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

3.实验研究法。组织参与研究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并在研究过程中,进行计划性的教研活动,通过团体的研讨交流,总结经

验,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已的研究成果,促进课题研究的效率。

4.个案比较研究法。在实验的开展中,实行同课异构的方法,通过相同的课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出最有效的实验开展。

四、具体工作安排表:

(一)准备、申报阶段(201 7 年 5 月——2017 年 12月) 1.学习《新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实验设计相关的知识,查阅搜集有关课题方面的资料。(2017.5——2017 年 7月) 2.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认证,申报。(2017.8——2017 年 9月) 3.课题组成员共同学习本课题研究相关理论,更新观念,提高认识。(2017.9——2017 年 10月) 4.对

八、九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2017.10——2017 年 12月) 5.召开课题研讨会,相互交流,探讨,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请课题组专家进行指导。(2017.10——2017 年 12月) 6.统一认识,并进行课题分工,做到分工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2017.10——2017 年 12月)

课题研究第一阶段(20

17、5—20

17、12)的总结

我们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大胆实验,不断探索,取得一些成绩。现对这一下阶段课题研究实验情况做以小结收集资料,学习理论,我们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研究提问。研讨学习并总结出现阶段我们物理实验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提问的有效性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学习途径则是多途径学习,通过网络搜集、书藉整理、专家咨询、集体交流评析等。

一、理论储备,充实自我。

在这期间,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学习。其一是关于本课题的国内外其他人的研究现状。我了解到在国内,现在有不少的单位或个人在做与本课题有关或是相关的研究工作,基本上还处于研究过程中,有些也已经形成一整套的完整的研究成果。我希望我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二是关于进行本课题研究所需要用到的一些理论知识,以使课题研究能在有力的理论支持下开展工作,使得课题工作更加地科学和到位。我坚持在工作之余自觉地阅览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浏览最新的教育网页,以便更好地充实自己。

二、找准根源,把握方向。

我了解到目前我们的物理教学中学生设计实验存在的一些问

题:

1、设计实验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

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时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

三、完成了既定的一些目标

1、完成的课题申报工作。

2、对学生进行了培训工作。

3、完成了开题报告。

4、开展了学生的问卷调查工作。

5、 加强课题组成员的沟通,集思广益,利用头脑风暴,针对结题要求强调各成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结题打好基础。

6、深入开展实践,广泛收集资料。我们要在实验班级进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并经常交流汇总,分析存在问题,总结经验,这个行动始终贯穿于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是我们课题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课题内容本身丰富的需要。

7、 课题组活动,原则上每半个月集体活动一次。活动内容:理论学习、观看录象课及专家讲座、研究课。研究课指定专人上课,采取“说课——听课——座谈——反思”等开展活动

8、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前阶段研究作分析总结,同时收集好有关过程性材料,准备迎接中期评估。

课题实施以来,我们每两周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课题研究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求每个研究成员,每次会议交流自己本阶段的观察、调查与思考所得。我们专门下发课题记录本,使教师把工作中的点滴小事或感悟,及时记录,以便对事件的交流和反思,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细致的教育小事,使该课题的研究具有了针对性。外出学习

听课,提高研究的目的性,对于兄弟学校举行的优质课比赛,我们及时派出课题组成员前往现场听课学习,从说课到课堂上课到课的评价,都专心学习记录。回来后在课题组中推广经验,从课的选材到授课的技巧等方面和实验组教师分享,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各课题成员定期交流课题研究情况。

总之,该课题的实验方案设计操作性强,学校也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良好保证,使课题顺利进展。为了使课题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我们诚邀上级教育领导、专家来我校指导工作,对课题研究的细节做精心指导。请多给我们提供提高与展示阶段成果的机会!

第9篇:农村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农村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汪家小学初中语文课题组

一、 研究概况

(一) 召开了课题研究动员会,成立了课题组

2006年3月,初中语文教研组刘继凤同志提出了“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申请,经学校教务处组织教师初步论证,并咨询了区教室有关专家,认为该研究项目,紧密跟踪当前课改方向,切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际,以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组织文化理论、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经信息检索,区内外尚无此项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我校立即召开了课题研究动员会,成立了以权友明为组长,刘继凤为课题负责人,初中语教师全员参与的课题组。

(二) 制定了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

自课组成立后,立即与教务处密切合作着手相关制度的建立,以确保课题研究科学有序、高效进行,确保研究人员能积极热情参与。如《汪家小学课题组研究人员工作纪律》、《汪家小学研究人员课题研究常规要要求》、《汪家小学课题研究出勤制度》、《课题研究阶段目标考核办法》、《课题研究信息反馈制度》等多种规章制度、规则和条例。

(三) 组织研究人员学习相关理论,并进行了信息筛选和整理。

课题组组织了每周一次的理论学习和研讨。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1、 组织文化理论 组织文化理论是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术语。H•舍恩认为组织文化是用来描述组织独具特色的感觉的一个术语。它是指解决一个团体始终存在的内部和外部问题的方法实体,并把它作为看待、思考和感觉这些问题的正确方法教育新成员。D•赫尔雷格尔等人理简明地提出,“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信仰和期望”。它包括准则、共同价值观、相处和做事的游戏规则、同外界打交道的方式。组织文化的有些方面是由文化象征、模范、仪式、典礼所暗示的。组织文化是对外部适应和生存及内部整合的反应发展的形式。学校组织文化(简称学校文化)是由管理心理学基础上研究组织气氛和组织文化的发展而来。Henry(1993)认为,学校文化是由组成学校的成员所共同分享的一组关系、信念、价值、感觉。学校文化包括行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社会文化等次级文化。

2、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批判和发展,认为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影响,更主要是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往往被传统教学忽略。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的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作用:(1)主导作用、导向作用、组织者。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主要作用,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进行“问题解决”。(2)发现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

3、 元认知理论

联系实际元认知可以粗略地理解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自觉意识和控制,它涉及读者对自己是否理解 了读物以及怎样实现一个认知目标的意识。这种有意识地通过调整阅读策略从而对阅读理解和长时记忆等认知 过程进行控制的过程称为元认知加工过程(Metacognitive proc-essing),它主要包括为了理解意义而阅读的元 认知活动和为了记忆而阅读的元认知活动两种类型,而读者为了特定目标而主动选择学习策略的过程则是阅读 理解中最主要的元认知活动。研究表明,有效的阅读依赖于读者积极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对认知活动监控的 失败可能导致严重的阅读理解问题。因此,诊断和发展元认知加工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通过文献资料检索,了解了区内外关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教学动态及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假设,编制了研究计划,进行了经费预算。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以对语文的性质定位时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是世界上最大丰富性的主动性生命。我们对个性化教学的界定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呼唤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把已有的教学原理和实践进行创造,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对农村语文教学来讲,其内涵包括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其基本设想是:一吸收“组织文化”理论为个性化阅读张本;二是吸收元认知教学理论,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元认知能力,加强学生个性体验,指明个性阅读方向;三是实现阅读教学个性化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四是处理好教师个性化“教”,与学生个性化“学”的关系,使二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二、 阶段成果

1、2006年8月《给学生一套精美的作业餐》获广元市第二届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二等奖;

2、2006年9月《不能忽视以写促读》发表于《朝天教研》。

三、研究过程中重大变化

人员变化:原定班主任不直接参与课题研究。 内容变化:实验班组更改为七年一班、二班

2006年7月230日

上一篇:2019年工作纪实表下一篇:食药监局风险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