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准备阶段小结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题准备阶段小结(通用8篇)

课题准备阶段小结 篇1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小结

(2013.9-----2014.2)

2013年9月,我参与的课题《初中音乐教学的评价如何进行新的有效尝试》,进入了第一阶段,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对课题的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任务。

二、明确了本阶段研究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建立制度,明确教师职责,以所教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三、围绕研究重点,开展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通过仔细地调查、分析,了解目前音乐评价存在的利弊。

(1)拟定“县初中音乐教育现状”教师现状调查问卷,并进行调查。

(2)拟定“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效评价现状”、“中学生音乐课”、“ 中学生音乐学习情况”学生现状调查问卷,并进行调查。

(3)根据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各制定调查统计表,调查结束后进行分析,小结。

四、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

首先学习《音乐新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标准中关于音乐课堂中有效评价的部分,联系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写出读书心得。在图书馆里、网络上查找和本课题有关的书籍,认真研读,做笔记,写心得。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为下一步开展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师整体认识有差异,致使部分教师还没有明显的行动,还在初期的探索。

六、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指导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努力探究如何转化学困生。要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我们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课题的实施阶段。在准备工作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失误和不足,今后我们一定会不断地改正和解决,加倍努力,圆满地完成课题实验任务!

实中音乐课题组 2014年2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合作与交流的途径与方法》第一阶段小结

张丽芳

自确定了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合作与交流的途径与方法”为研究的课题至今现已有一段时间,以质量促科研,从课堂教学出发,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合作与交流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现将研究的主要工作及经验总结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前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情况

1、加强理论学习,促课题研究。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及实施的方法。在扎实学习领会课题开题报

告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多种渠道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不断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2、实践操作,体会实效。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能做课题研究的实践者,从实效出发,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精心备课,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把生本课堂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 中来,鼓励教师上课精讲,学生多练,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在平时合作学习及交流互助学习中发挥作用。由于学生的差异性较大,教师上课很难顾及班上每个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了以往一些学习困难学生有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进而影响后面的学习情况,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助活动也激发起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说、会讲,起到了以往教师起不到的作用。

4、师生互动,良性发展。由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得以很好的体现,每个学生明确了各部分练习的要求,以往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得以及时的指导,所以厌学的学生人数大为减少。我组实施的“导师制、结对子”活动确保了学生的均衡发展。

二、阶段性研究成果呈现

1、比较清晰的认识到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能力得以提高,通过亲身的实践体验,对课题研究转变为自发的需求。

2、在一年的实验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3、提高了教师的素质。这段时间的实验探索,也使我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为新阶段做准备 篇2

怎么找個好朋友?

5~6岁是一個很特别的年龄段,从这时开始,孩子们感兴趣的不再只是自己的生活,而是渐渐地关心起了别人、关心起了广大的世界。交朋友的能力,是他们在集体中快乐生活的关键。5~6岁也正是特别需要同龄伙伴友情的年龄,这個时期的孩子比过去更在乎别的小伙伴是怎么看他的,但他们不是天生就知道怎么让别的孩子喜欢自己的,而通过故事书里的角色,他们能够发现很多和同龄孩子打交道的窍门。比如,怎么友好地打招呼,怎么一起聊天,怎么分享玩具;他们也能懂得,找那些和自己有一样爱好的孩子,会更容易成为有话可说的好朋友。

《没有人喜欢我》

来到一個新地方,你会不会觉得所有的人看你的目光都很不友善?巴迪也是这样,他越是担心没人喜欢自己,他身边的动物们就越是觉得他鬼鬼祟祟,不是什么好东西。怎么才能打破这個怪圈呢?

《是谁在门外》

新来的邻居看起来是那么古怪,茉莉猪想躲开他们,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她发现了新邻居的好处。

《兔子先生的麻烦》

什么是“兔子先生的麻烦”?当然,是他又邋遢又爱睡懒党的同屋伙伴——熊小姐。怎么对待朋友和自己的不同?这個故事会让我们微笑。

《鸭子,鸭子,鹅》

小鸭和小鹅是老朋友了,可特别默契的朋友之间也有要命的问题:一個小小鸭的加入。而且这個新朋友什么都要争,每次都要赢。当新朋友和老朋友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小鸭该怎么办呢?

《我的朋友好好吃》朋友之间当然应该说真话,但是有时候,说真话也会得罪朋友。就像这個想吃掉朋友的小鳄鱼,因为一不留神说了一句真心话,差点连最好的朋友都丢掉了,还好,真正的友情总是能战胜猜疑。

怎么对待不自由?

每個孩子都会在某些时候,比如在小班新生入学时,别人家的弟弟妹妹来玩时,自己又学会一個新知识时,就会涌起这样的感觉:我已经很大了。可当他们刚开始这样想,很快又会有爸爸妈妈和老师挡在他们面前,让他们知道自己还小,还有很多事没法做。所以,5~6岁的孩子常常感到不自由,并因为这种感觉,开始了爸爸妈妈所认为的“瞎折腾”、“恶作剧”。而压制他们的渴望只会把他们变成更“坏”的问题小孩,如果在平时就通过书里的故事让他们知道:一個人自由的界限在哪儿?怎么才能通过正确的做法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们就不会再和大人胡搅蛮缠了。

《我的名字叫阿呀》

在没关系星球上,大家可以当众打嗝、放屁、挖鼻孔,可以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可以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一句话,就是做什么都没关系。但是没关系星球上的阿呀同学来到了地球,小男孩卢卡斯觉得,自己应该教他学一点规矩……

《谁怕大坏书》

如果你掉进了一本童话书里,会发生些什么好玩的事情呢?瑞奇可没有闲情来回答这個问题,因为他平时太不爱惜书本,如今,所有的童话人物都来找他算账了……

《小豆芽,就是我》

小豆芽想要一個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没有弟弟的骚扰,没有爸爸妈妈的唠叨,她能实现这個愿望吗?

《讨厌的大肥猪》

大人总是教孩子当一個遵守公共秩序的好孩子,但是如果遇上他们自己不遵守规则的时候,又应该怎么办?小羊希尔勇敢而搞笑的办法,真的很值得我们好好看看。

怎么加入新群体?

升学,对于孩子来说,它之所以成为一個挑战,不是因为课程的难度提高了,也不是他要去的地方不同了,而是因为,他从此要接触的是一個和从前完全不同的群体。

也正是这时,孩子最需要你的指引。因为他非常渴望融入新群体,但他并不知道怎么去做,更不了解那些群体的规则,所以他常常会犯错,有的错误在大人眼里甚至是很严重的,比如说谎、打架,可实际上,这都是他努力长大的过程中所走的弯路。没有人不曾走过弯路,但爸爸妈妈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少走些弯路。那么,怎样才能更好解决5~6岁孩子“成长的烦恼”,帮他们做好在正式走进学校之前的准备工作呢?其实,很多巧妙的方法,已经藏在书里了。如果在5~6岁期间,我们就有意识地通过故事书不断“演习”进入和融入一個新群体的过程,孩子在现实中再遇到类似的事,就会感到轻松很多了。

《我爱波波熊》

“在新学校里,一只大熊也会感党自己是個小不点。”这是一头大大的、憨憨的熊,也是一头渴望被大家喜欢的熊,可没有谁搭理他,他只能对着野老鼠强盗露出微笑……就在这时,一個奇迹出现了。

《小阿力的大学校》

这是一個普通的学校,但是它在阿力的眼里是那么大,阿力不想去上学,因为他觉得自己很小,但是一只小小的麻雀让他发现,他已经长大了……

《大卫上学去》

科研课题准备阶段总结 篇3

高升学校初中部课题组

2015年12月,我校确立的研究课题“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被确定为我校教育教学课题。2015年12月-2016年1月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1)成立课题组。(2)填写好《立项申请书》,完成课题申报工作。(3)制定课题开题报告,实施方案,培训研究人员。(4)鸡和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确定研究对象。具体工作如下:

1、对课题的目标和任务进行解读,进行组内成员的分工,对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进行部署。

在学校教务处和教科室的部署下,我校成立了以主管副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本着研究规模小而精的原则,精心选择了由盘锦市首届名师、校语文学科带头人周瑶、教务主任冯宝玉等5位教师组成的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分别担任七、八、九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力争使实验具有普遍性、科学性和连贯性。

2、建立健全课题研究制度,定期举行课题研究情况交流会。

为了保证课题实验的质量,由校教务处牵头制定了完整的《高升中学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研究制度》。明确了组内成员的责任分工,并确定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为课题研究交流研讨会。每位课题研究教师对本周自己子课题课题的情况进行汇报,对课题中遇到的问题在组内进行研讨、交流,组内成员群策群力,共同分析课题中存在的问题,商讨课题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对成员在每次研讨交流中的情况进行记录、打分,计入个人业务档案。从制度上调动研究教师开展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

3、制定子课题方案,保证课题的针对性 课题研究方案是课题研究开展的依据,其地位尤为重要。课题研究是否扎实有效,选题确定应该是一个关键。选题只有真正来源于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的教育现象,来自于课堂的实际问题,来自与老师们真正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老师的关注,激发老师参与研究的热情;才能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才能真正取得实在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学。研究的入手点要有可操作性,研究主题宜立足于广大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引领课题的研究向纵深发展,便于教师从小处着手,经过深入的调查,我们拟订《高升中学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子课题选题参考》,供课题研究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研究。

4、以课题研究方案为指导,全面扎实地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阶段小结 篇4

一、申报的基本理念。

目前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真可谓“课题林立,研究繁多”,但是在这繁华的背后,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虚假与浮夸。我们认为,与其提出一个被证明了无数次的正确假设,进行重复性的研究,不如根据我校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目前的课改需要,做一些实在的探索与思考。于是,我们把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这一问题上。本课题既是小学部新立项的课题,也是我校近年来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研究的继续和深化。

二、对研究课题的论证。

(一)课题名称:

“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人文关怀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1.关心学生需求,满足学生需要。

2.学会赏识,激发自信。

3.走进心灵,建立互相信赖的情感关系。

4.优化班级文化,陶冶学生情操。

5.提升学生精神品位,丰富学生心灵世界。

6.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塑造学生独立人格。

7.培养生命意识,建构终极关怀。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班主任专业化素质,提升班主任人文关怀的德育理念,使教育者成为真正的精神关怀者,把受教育者的精神成长、人格完善作为自己关注的重心,从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引导他们去探寻人生的意义,和谐地与人相处,实现精神的成长和超越。

2.以生命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为理论指导,通过研究形成该课题系统的实验方案、教育途径、内容与方法。

3.研究中确立平等教育的思想,充分尊重研究主体,创设科学的人文教育环境。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是我校发展的需要。

(1)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是一所有8年历史的股份制新学校,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优越,许多学生在家养尊处优,倍受宠爱,心理脆弱,人情味淡化。反映在相应的行为方式上,就是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珍惜,对己不尽心,对事不尽责。

(2)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由于家庭客观因素,许多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住校,只有在周末才能与父母见面,他们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遇到困难或心理不愉快,如果缺乏适当而正确的引导与沟通,容易对学习、对生活产生认识上的困惑与偏颇。作为教育者,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引导每一个孩子认真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天。所以,对少年儿童给予人文关怀,是我校发展的现实必需。

2.本课题研究是班主任专业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德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班主任专业化自身发展,呼唤着德育人文关怀的理念,呼唤着德育人文关怀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其真正的旨意就在于强调在德育的实践中,使德育的引导、教育作用真正达到对人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的统一,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达到自我觉悟、自我塑造和自我生成的人生境界,使学生自身的建设有可能真正地转化为现实。强调德育人文关怀应成为班主任专业化德育发展的方向。

(五)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收集资料,加强课题研究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反常的情绪反应,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研究活动。

2.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当前主要的人文关怀缺失,掌握第一手客观真实的材料。

3.个案研究法: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4.行动研究法:使人文关怀在发展中进行研究,在过程中进行研究。

5.经验总结法: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及时进行总结、研讨,以指导课题的实践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进展

(一)注重实践研究。

1.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

期初,我们对子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分工,每一位班主任都是课题研究的实践者。我们坚持班主任学习和例会制度,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班主任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班级管理知识.学习有关领导,专家,兄弟校优秀班主任经验;将《班主任》《辅导员》《德育报》等刊物上有实际指导作用的优秀文章印发给班主任;选送青年班主任参加市骨干班主任培训,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这些做法对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起到了一定作用。

2.每月组织开展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我们将我校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作为宝贵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让这些老师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体会,畅谈班主任工作的苦与乐,共同探讨班主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点滴经验,探讨如何改进教育方法。通过交流,使青年班主任懂得,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动力来自于“五心”――爱心,细心,耐心,恒心,关心,来自于对工作的热情,来自于对事业的追求,来自于心甘情愿的奉献,从而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学会反思,逐渐成熟起来.在彼此的带动下,班主任积极探索,形成自己班级的教育教学特色。

3.每月组织班队活动研讨。

班队活动课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一次精心设计的班队活动所起的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洞的说教。为促使班主任老师精心设计好班队活动课,我们组织全体班主任在校内开展班队活动观摩与研讨活动。主题由承担活动的班主任老师自主拟订,要求结合研究课题,立足学校德育工作。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着统一校服,向全校班主任老师公开展示。活动中,每人认真填写“班队课听课记录表”,活动后,结合刚才的呈现加入自己的思考,在“评议”一栏中写下自己宝贵的看法。

这样的活动,引起了班主任老师对班队课的重视,提高了班队课的实效性,也给学生带来了难忘的经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二)注重理论学习。

1.学习“班主任专业化”理论,提高思想认识

开学初,积极引导班主任学习《人民教育》中有关“班主任专业化”知识,组织阅览魏书生、李镇西等班主任专家手记,通过理论学习使广大班主任思想统一,认识明确:构建全员参与,团队合作,组织互动,共同发展的学习型组织是班主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改进班主任组织工作,推进骨干德育建设的最佳选择。

2.加强班主任培训,锻造优秀班主任。

根据我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调研,结合学校办学思想和队伍现状,采取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与先进经验相结合,自学研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体,分层推进,突出骨干和青年班主任,旨在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学会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现象,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逐步提高教育能力。从而建设一支师德水平高,认识能力强,思想观念新,懂科学,会管理,适合现代学生教育的班主任队伍。这不仅仅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整理归纳。

所有的研究都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考与归纳,所有的成果都是思考结果的整理与实施。所以,在研究过程中,对思考研究的结果,我们注意做到行动实施与文字整理并重。

1.形成了规范的班队活动模式、班级管理模式。

2.提供有效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以校园网、校报、校教科研信息等为校级阵地,为广大教师提供发表自己文章的交流自己科研成果的平台。以校园网络平台为窗口,进一步鼓励每位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等,并积极发送至“博客”,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教育资源的共享,营造乐于探索教育科研的浓郁氛围。

3.组织教科常规检查评比,加强宣传工作。本学期,我们与学校总部合作编印校报3期,校教科研信息5期,小学部教科研信息2期。进行了校级教科研论文随笔、案例评比,评选出一批优秀论文,并把优秀论文推荐到报刊发表、参加校级以上论文评比。一学期来,教师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获奖文章30篇,学生发表文章、竞赛获奖25人次。

4.组织评比班主任优秀手记,并结集编印《走进心灵》教育叙事集。

四、存在问题:

1.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知识仍较贫乏。虽然我们加大了课题组成员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在很多专业知识上,掌握的深度不够,阻碍了课题的研究。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实验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

2.课题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要深入扎实。

3.由于此课题涉及的学科、教师都很广泛,参与性强了,但带来了实验资料的收集量很大,不便于汇总及提升。对于实验中所获得的经验,缺乏高质量的理论总结。

五、改进措施:

1.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提高已有师资的科研水平。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将最先进的教育理论与经验充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来。

2.积极创设条件,邀请教育研究专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提出切实的意见和建议。根据阶段计划,各子课题组及时做好研究工作小结,学校课题组定期与专家组联系,及时将课题开展情况向专家汇报,取得专家的及时指导。

3.通过考核奖励机制,激励实验教师积极探索,积累高质量的实验成果。

六、后继研究设想。

1.推广、应用上阶段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内阁式”班级管理模式研究、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健康发展的关系的研究,不断完善班队管理模式。

2.形成科学系统的“人文关怀”班级、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

3.深入子课题研究,激励教师人人参与小课题研究。

4.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加强宣传力度。

课题的阶段小结 篇5

——课题阶段总结

一、研究准备阶段。

我在暑假里结合课题内容,学习了相关理论,确立了课题的研究内容。9月学校课题组对我的课题进行了省审核,同意立项.二、研究实施阶段

1.9月,我们开展了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分析活动,分析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通过调查,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研究的方向。

2、借助网络、杂志等多种途径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对重要内容进行摘录,转载了大量与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反思等可以反映课题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高了我的理论水平,提升了课堂教学实践的高度。

3、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和困惑。通过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收集并初步整理出了一些提高小学低段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了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论文获市级三等奖。

4、通过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不再惧怕计算,喜欢数学课,计算的正确率也有了提高。孩子粗心、马虎的坏毛病逐渐减少.三、下一阶段的研究措施

1、继续课题研究,及时总结反思、认真做好记录。

2、抓好估算,提高学生自我检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工作总结 篇6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工作小结

(2007年10月——2008年2月)

南康市第一小学课题组

我校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提出研究课题《城乡结合部小学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课题于2007年10月申报,2008年5月被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省级立项课题。自申报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展开、推进。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宣传发动,成立中心课题组

在广大教师中着力宣传课题开展的必要性,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题研究是我校发展的必经之路,是科研强校的重要策略之一,二是学会做课题是每个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是当代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之一,三是研究《城乡结合部小学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是针对我校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的,是每个教师都应站出来解决的。

在学校的组织下,经过学校推荐,成立了一支热爱学困生、在学困生转化方面有一定经验的教师组成课题研究队伍。确定赖丽梅为课题组主持人,肖玉春、郭纪华、张书伦、何太阳、林祥莲、张秋娣、陈春英、刘月娥、刘丽梅、钟新平、江琴、何定丽等为课题组成员。

二、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学困生研究在国内外已有悠久的历史。我校是一所地处城市与农村交接处地段的学校,学生多属打工族、经商族的孩子,他们大多数家庭教育、环境教育氛围差,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看,由于疏于管理,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1

习惯相对较差。为此,我们确立《城乡结合部小学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课题,课题组经过讨论研究,确定了课题研究中的重心,预测了课题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结合我校教师和学生实际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并做一些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思考,力争积累一些有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案例,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最后达到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为下阶段的顺利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对激发学困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提高素质的重要作用。

研究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⑵调查研究法--是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⑶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协作人员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生的理论框架;

⑷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三、反复论证,申报立项。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分析实验对象的具体情况,拟定

和完善实验方案,对所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进行反复论证和修正,使其完善和合理化,更具操作性。在各种条件具备和资源充足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课题《城乡结合部小学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向省教研室申请并被立项。

四、强化培训,促进教师成长

我们知道,观念决定行为,只有树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行为外显出来,才能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开展。我们一是通过培训抓教育观念更新。组织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及文件,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使教师对小学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有足够的认识,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价值,对课题研究充满信心并热情投入;二是通过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

四、建立健全相应的实验管理制度

学校制定了“课题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科研资料管理制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实施;我们还成立了实验顾问小组、实验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全面负责整个实验策划、指导和督导管理;制定了“教育科研课题组组长工作职责”、“教育科研课题人员职责”等等,使课题组教师明确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任务和工作方向,在具体实验研究中,坚持每个阶段完成“四个一”,即一份研究报告、一份教案、一堂研究课、一篇总结。

五、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师整体认识有差异,致使部分教师还没有明显的行动,还在初期的探索。

六、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指导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努力探究如何培养学困生的学习能力。要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我们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课题的实施阶段。在准备工作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失误和不足,今后我们一定会不断地改正和解决,加倍努力,圆满地完成课题实验任务!

子课题阶段小结 篇7

学校领导班子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精心育人的观念,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新课改实验为核心,注重加强课堂教学改革。认真抓好师德建设,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被评为庐阳区“文明单位”。学校积极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与自然、与社会、与学生身心发展相和谐的人才,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促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各种技能都得到发展。

二、子课题研究背景简介

我校领导深知“科研兴校”的硬道理。为了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创新教师教育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XX年2月,校领导多次找区教育局相关科室领导,主动申请参加全国教育科学“xxx”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并最终“以校本研修为突破口促进薄弱学校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形成”申报“有效教师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成功。这是刘冲小学自1951年建校以来申报成功的第一个市级课题。

我校子课题注重以“校本研修”为突破口,以“阶段性系统推进”教研模式为主要途径,通过研讨合作、专业引领提高教师的荣誉感、责任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的形成;力求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实现教师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得教师实施新课程由被动应付转向主动适应、职业态度由消极倦怠转向积极进取、专业意识由个体自主转向团队创新,努力探究促进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形成的有效路径和实施策略,最终在某一或几方面形成比较优势,创出本校的办学特色。

为了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以校长为核心、以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为中坚力量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人均年龄不到35岁,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其中刘滨副校长多次组织参与了校际间教研活动,刘莉副校长主持研究过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并获得“先进个人”称号,研究成果获“全国优秀课题成果奖”。同时学校从十分有限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购买课题研究所需要的书籍、光盘等材料,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虽然我校地处偏远乡镇,属于薄弱学校,但我校有较浓厚的教研氛围,我校领导和老师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弥足珍贵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充分做好了打硬仗、打持久仗的思想准备,在各方面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保证课题扎实开展、顺利结题。

三、子课题实施情况小结

1、建立健全常规工作制度,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1)宣传发动,组织开题动员

XX年3月14日下午,刘冲小学召开“以校本研修为突破口 促进薄弱学校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形成”子课题开题报告,宣传发动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上,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江芳教授的《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开题报告,并听取了刘莉副校长根据我校子课题制定的研究方案与实施细则。

开题会后,为了进一步确定我校子课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我校专门邀请了“有效教师的实践与研究”子课题组专家陈芬萍教授来我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并组织进行子课题的开题论证。陈芬萍教授仔细修改了我校的课题实施方案并对下一步课题的具体实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给我们指明了行动的方向。同时,陈芬萍教授还对子课题领导小组的研究成员进行了相关的课题培训并指导老师学习建立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2)对全体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XX年1月,我校课题研究组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给全校教师发放了《合肥市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问卷》,共有22位教师(男教师5人,女教师17人)接受了调查。调查对象从年龄段分为老、中、青三个阶段;从职称上看,分为小学高级和初级。本次调查反映出我校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如下:

一是拥有较高的学历,尤其是中青年教师重视自身学历的提高。被调查者中除6名老教师为中专学历外,中青年教师18%已取得本科学历;55%取得大专学历(其中有多人正在进行本科阶段的学习,即将取得本科学历)。

二是热爱教师职业。虽然被调查的老师当初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只有7人出于内心的热爱,但对从事多年的教师职业有27%人表示非常喜欢;50%人比较喜欢;20%人无所谓喜欢不喜欢;无1人不太喜欢或非常不喜欢。当然,老师们认为收入低(占45%),工作压力大(占22%)以及身处人文环境不佳的乡镇薄弱校(占22%)等原因,使自己对职业的热情有所减退。

三是反映出我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观念转变不够,新课程理念贯彻落实不到位。具体表现为:

1、不能合理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教学参考书以及与教材配套的挂图、幻灯片、磁带是我校90%以上的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辅材料和教具,“教教材”而不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用教材教”;

2、评价学生的方法60%的老师以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30%的老师以考试为主,均没有或不能坚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

3、在教学方式上只有个别老师敢于采用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方式;

4、调查中,无一人认为自己欠缺有关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无一人最想学习有关学生身心发展和评价知识。根据我校实情,并不是大家这方面知识丰富,而是暴露出过分关注自身教学主导地位,忽略对学习主体——学生的研究……

四是产生了一定的学习需求和意愿。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越来越感到自己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特别是欠缺课程开发的知识(54%)、教育科研知识(50%)以及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72%)、基于学科的信息吸纳能力(50%)、教育科研能力(41%)等。亟待通过自修、反思、培训、教研等多种途径补充提高。55%的教师目前最想学习的课程内容是与任教学科相关的知识以及与教学方法、技能相关的知识;41%的教师要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知识;36%的教师想学习与教育科研有关的知识。

三是专人负责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不同于资料袋,不是资料的简单收集。我校根据统一的格式要求,派专人负责收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并对其中的资料进行筛选、合并及归类。对收集整理好的档案袋交由专人保管。

四是在学校网站上开辟了“课题研究”专区,在上传与课题研究相关资料和信息供老师们学习的同时,还在校园网论坛上为老师们建立了个人成长电子档案。在上传电子档案的过程中,老师们不仅练习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眼界得以开阔,而且交流的空间更加广阔了。

2、建立“阶段性系统推进”校本研修模式,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形成我校根据薄弱学校校情,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总结出一条促进薄弱校教师专业自主意识形成、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方法,即“阶段性系统推进”教研模式,主要是从“一点两线”入手,强调循环性、强制性。

“一点”即抓住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点。从前期对教师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和新要求,我校教师产生了一定的提高专业技能的需求和专业自主发展的意愿。紧紧抓住教师需求,从以下两条线解决问题。

“两线”即理论学习和校本研修。

第一条线是理论学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知识素养,进而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和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开展了创建“书香型校园”活动,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进一步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学校,不断更新教师观念,拓宽视野,努力建设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学校首先给每位老师赠送了一本《有效教师》一书,要求老师认真研读并做好读书笔记。为了将读书真正落实到教师的工作生活之中,第一阶段读书活动首先依托教研组活动,以集体读书,集体交流的方式,推动教师读起书来,再以问卷方式让教师写出读书所得。然后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并穿插交流的时间,完成《有效教师》一书的学习和思考。通过研读本书,让每位教师了解和课题研究相关的一些知识和信息,让每位老师明白作为教师,要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需求,认识到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高认识,拓宽视野,进而从阅读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其次,学校购买了一部分教学理论书籍,分阶段制定了读书计划,努力营造读书氛围,形成教师读书机制,养成教师读书习惯,让广大教师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从而提高文化底蕴和知识修养,使教师成为“有理想的教育者”。

学校每学期组织教师集体精读一本以上的经典教育著作,每位教师每天要保证半个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做好读书笔记(每位教师不少于2万字),把自己阅读过程中某些印象深刻或深受启发的语段摘录下来,并且针对有关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工作实际把有关的感受记录下来,并结合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进行反思,形成教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风格。

第二条线即“阶段性系统推进”校本研修模式。所谓“阶段性系统推进”校本研修模式,就是“集体备课——代表上课——听评课——课后反思”这样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过程。“阶段性”体现在每一个学期学校都要组织两轮以上的教研课;“推进”强调强制性,即每位教师必须按学校的要求参加规定动作的系列教研活动;“系统性”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上,学校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集体备课阶段,各教研组的全体老师每人都要研备同一节课并集体讨论,然后推荐出同学科两人以上同上一节课。在听课环节,我们强调老师改变听课方式,由记教学过程改为观察老师的课堂教学表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回答问题的情况等。在评课阶段,要求教师根据听课中对老师和学生的表现提出具体的分析并提供相应的佐证证明自己的观点,尽量从细节上给上课的老师以帮助和提高。在最后的反思环节,要求不仅是上课的老师反思,而是所有同教研组的老师都进行反思,反思如果是自己上课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这样一个循环下来之后,再组织下一轮研修。经过这样不断的循环往复,老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一旦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受益了,那么必然使老师们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由学校的“强制推进”转变成“自主要求”,进而主动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最终达到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

多轮“阶段性系统推进式”教研课之后,我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有了很大提高。在参加区级教学评比时,我校阮彦彦、陈玲两位老师获区级“教学能手”称号。

当然,在“阶段性系统推进”校本研修模式的基础上,要想教师的专业技能得以提高,专家引领和校际联动等也是不可或缺的。

四、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教科研意识不强。

学校有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学生考出好成绩就行,搞科研会分散精力,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将教科研与提高教学质量对立起来。更有甚者认为,农村小学教师一没理论水平,二没时间精力,三没专家指导,根本无需搞教育科研,教科研是“阳春白雪”,是专家学者们的事,从内心深处就对教科研有抵触。

2、部分教师科研素质较低。

从前面的对教师素质的现状调查可以发现,我校大部分教师的教科研素质不高,对从事教科研必需的基本知识,例如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知识掌握不够,对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基本方法不熟悉;缺乏问题意识,在撰写论文、教学设计、读书心得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另外,教育科研是一项极其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必须具备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奋斗精神和为科学执着追求的献身精神,但我校的部分教师遭遇挫折就知难而退,半途而废。

五、下一阶段工作目标

针对前一阶段课题研究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的计划和安排,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下一阶段工作目标。

第一,开展多种形式学习,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下一步学校准备通过多渠道和多方式的学习活动,例如邀请总课题组专家和教育名师举办报告会,上示范课,观摩课,指定书目进行理论学习,并通过开展主题交流、读书沙龙等形式,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开展课题研究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更是学校办出特色、提高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第二,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科研素养。

科研素养包括三方面,即教育基本理论和科研基本知识,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和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一是通过自考、函授等学历进修的办法提高和丰富教师的教育基本理论和科研基本知识;二是通过校本培训制定本校教科研基本知识培训方案,分阶段、分层次地对教师在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基本理论,教科研的基本方法、程序等基本知识进行指导。邀请总课题组专家下校指导,对教师在选题、设计课题方案、信息收集整理、教研过程监控与调节、课题成果分析与撰写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手把手地指导,培养出几个科研骨干,然后由骨干带动一批人,最后实现全校科研。

第三,培养问题意识,加强校本教研。

课题实验阶段性小结 篇8

阶 段 小 结 二 东乡县北港小学

王有玉

本阶段的研究工作从2011年12月开始,到2013年5月止,现已结束。这阶段是组织实施课研阶段:调查研究寻教法、课堂实践证教法、探索规律成教法。一年半来,全体课研教师认真制定课题计划、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教研扎实,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课研概况

1.2011年12月到2012年6月,课题组教师依据制定的课题研究方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差异(包括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学习认知能力的差异、个性特征的差异、了解学生的现在需要等);根据对学生的调查结果的具体表现差异去寻找选择最佳教法,经过教研实践形成了理论文章,探讨出了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

2.2012年7月到2013年1月,进一步制定了课题研究的教研计划,集体备课,随堂听课,研究总结出了常规数学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定期进行检测,随时掌握情况,及时调控并做好各种资料的存档整理工作;

3.2013年2月到2013年5月,探讨研究了课题效果的检测及评价标准,跟踪了解实验效果,对教案、案例进行了修改;举行了公开课,请教研专家到校听课指导,集思广益,总结经验;全体课题组成员整理材料完善教研,撰写了第二阶段教研总结。

二、课研目标 本阶段的课研目标是:

1.全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有效教学法更加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

2.结合当前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探索各有效教学的要素,形成经验材料,撰写经验文章。3.通过实施有效教学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4.突破教材对教师的束缚,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有效教学创造条件。

5.通过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使参研教师由“思考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选定班级,以行动研究自主探索和经验总结定期交流为主,以研讨课展示成果为平台,按照分工关注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结合案例分析、个案研究等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通过对不同阶段研讨课的对比、总结,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促进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同时,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制定不同的教研方案,进行有效的价值引导和思维训练,有的放矢地进行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长善救失,调动起心理上的积极因素,消除其消极因素,使之自觉主动地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品德,促进全面发展。另外,还辅之以观察、调查、实验记录、谈话卡片、综合分析实验研究对象的发展状态,积累了较为科学的有效教学研究资料。

三、课研感悟

在本阶段的课研中,为了使课研教师对课题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理解,我们利用理论学习会、讨论会及暑期休息时间,组织研究教师反复学习了课题实验方案,使得课研教师对课题的各项工作任务有了充分与清醒的认识,对自己所承担的研究任务明了于心。这样,既总结和学习了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又避免了研究教师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迷失方向,大大的提高了第二阶段的研究效率,这从本阶段的研究论文的数量上可见一斑,我们写出了二十多篇研究论文。随着课研的深入,认识的加深,逐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如:“对教材的研究重视不足”,这不仅使我们在有效教学中没有很好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要求,而且教师因受教材的束缚,教法的选择受到很大限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在教法与学生活动的设计研究上,由于研究分为“准备、示导、议练、诊断和评补”五个方面,条块较多,研究成果分散,不利于形成整体的设计思想模式。因此我们后来十分重视对课题的再修改、再学习,使之更完善,更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的需要,更好的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在本阶段的课研中,我们悟到只有以先进的理论与思想武装头脑,才能准确地找到课题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修改。为此,我们利用大量的时间,组织课研教师学习了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文章,每周一次小组学习交流(小组成员轮流组织)。如从网上下载学习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活动情景,激情激趣导入课题》、《差异教学法理论依据》《教不越位,学要到位》、《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等20余篇;除此之外,还学习了《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活动教学》、《数学教改新探索》、《小学数学新模式典型课例》《讨论式教学法》等专著,这给了课研教师很大的启发与帮助,成了我们研究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和“加油站”。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我们于春节与暑期,分两次对课题进行了修改,使研究的对象更清晰——学生、教材、教法,在课题研究中形成了完整的设计思想与模式,这为本阶段的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重视加强对本阶段已有研究成果的学习,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全面了解课题,使自己“站得更高”。

一年半来,我们利用寒暑假及平时的理论学习时间,共分四次组织学习了已有研究成果。一是通过学习以便逐步完成对终结成果的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表述。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逐步提炼和形成最终的研究成果,其过程为:“实践寻找方法——方法中寻找规律——规律中得出模式”。而教师的“微观研究”多处于“实践寻找方法”环节,要形成“最终研究成果”,就应加强对已有的阶段研究成果的学习,使之在学习中“提炼和形成”方法。并用“规律或模式”这根丝线把这些“珍珠”串起 来,最终使阶段研究成果和个人研究成果统一于最终成果之下。虽然研究过程中逐步提炼的“最终成果”与结题时的“最终成果”相比还不完善,还需不断修改补充,但已初步具备了“最终成果”的大多数特征,它对研究教师的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不仅为教师指明了今后研究的方向,而且还能使研究教师从中看到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缺漏,使研究工作不断走向深入。二是要通过学习使研究教师互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心得和成果,相互启发。为此课题负责人及时进行总结、指导,使教师明确了各自研究的内容;对不够深入的还要继续研究,对未研究的内容,要合理安排研究进度;尽量避免出现缺漏和重复,避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有效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基于此,我们初步形成了实施有效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核心,以教材为关键,以活动为依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课题,同课研教师一起,共同确定各自的研究内容,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使研究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本阶段的课研中,我们发现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是课题取得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们一直十分重视锻炼培养队伍,确保研究力量。科研组成员积极参与了学校进行的精品教案工程,大家进行科研的时间更多,对课研内容思考更深入。课研教师坚持以写作促进科研、科研带动教研,使科研、教研、写作——互动;让科研成为写作的源泉,写作反过来促进教育科研;让课题研究组教师的实验成果论文,参加我校一年一次的教育经验文章展评。一年半来,课研教师在校内教师论文教育经验文章展评中有二十多篇论文参评,展开交流,调动了实验教师的积极性,扩大了实验成果的影响;在科研带动教研方面,开展每学期一至二次的教学实践成果展示活动,课题组教师通过上示范课展示成果的形式,组织非课题组教师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从中受到启发,改进自己的教学;平时,让课题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大胆说、评,将课题组的最新成果迅速传递给其他教师,在全校创设积 4 极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这样课题组教师的写必学、写必教、写必研,又有力地推动了课题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资料的及时搜集整理是课题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及时做好各种资料的存档整理工作,一直重视相关资料搜集整理。我们从建立课题初至现在,对课题档案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视。资料实行专人管理,王有玉同志既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主研教师,又是资料的收集与管理人员,实验中使用和产生的资料,都由该同志收集管理,并及时填写有关表册,上报课题管理部门。为使课题资料便于教师查找、阅读和打印,逐步完善了资料管理的微机化。还请了教研室领导专家指导课题组的工作,到校听课指导,集思广益,指导帮助教师形成研究成果;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加强了对经验的总结提炼;全体课题组成员及时整理材料,完善教研,撰写课题第二阶段研究总结报告。

四、课研成果

有效教学的研究是现代教学研究的新课题,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我们积极探讨本课题实验研究,大胆实践了有效教学的课堂策略,让教学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

本阶段课题实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全面发展学生,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

由于实施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课题组教师已基本克服了原有的“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等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优化了课堂教学 “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教材创新为关键,以自主活动为依托”。教师在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发展,这是有效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在。教师不仅重视了学生在一节课中的发展,更重视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不仅重视中等生的发展,也重视差生和优生的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素养的发展,也重视学 生情感、态度、兴趣和行为习惯的发展;在教材的创新上,突破了教材对教师的束缚,体现了创新教材,使教材适应学生的发展的需要,使教材适应教师的教学特色,使教材适应学生自主活动、合作探究是关键;教法设计上,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依托,以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为主导,有效评价验效率。课堂教学的变化,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从少到多、形式从单一呆板到多向互动、生动,从被动发展到较主动和谐地发展。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书面作业,轻实际操作;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活动的状况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本学期,我撰写了论文《数字的应用》、《低年级认数和计算中如何有效使用学具的思考》案例分析获案例评比一等奖。朱老师《搭配中的学问》、《鸡兔同笼》教学均获得好评。低年级学生没有家庭作业,中年级学生家庭作业20分钟左右,高年级学生家庭作业30分钟左右。这一做法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发展特长的活动,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感没有了,对活动课的兴趣浓厚了,良好学习品质和习惯都得到了培养。

(二)提高了教师素养,增强了科研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参研教师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提高了综合素质,参研教师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理论素养、研究水平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课题组成员王有玉还被推选为江西省骨干教师。同时,还涌现了李小玲、朱爱兰等新星。课题组成了名师的摇篮。经过第二阶段一年半的实验,参研教师对自己的科研实践认真进行了总结提炼,先后写出了二十多篇质量较高的论文,其中有13篇文章参加了我校的教师论文评选,并有多篇文章获奖。在此基础上,我们初步形成了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教材创新为关键,以自主活动为依托”。

科研带动教研,全员参与,增进了广大教师教研热情、提高了教研水平,促进了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其他教师通过看、听、评等方 式,在科研成员的带动下,积极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探索。不少教师从“安于原状”到“有所触动”到“尝试改进”再到“初尝成果”。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理论水平都有较大提高。

(三)融融的学习氛围,和谐的教学理念。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了满足学生这种需要,我们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的位置,服务者的地位。热情鼓励每个学生,实实在在营造出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气氛,努力创设让作为主体的学生亲自去活动、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的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探索过程,并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学习中大胆提出问题、异议甚至批评、反驳,正确看待学生的插嘴和错答现象,多宽容、多鼓励、少指责,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这样,学生在老师的热爱、尊重、期待和鼓励中,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以探索者、研究者的心态进入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

在课题研究中,课研教师们形成了有效教学的新理念。让“告诉教学”变为“唤醒教学”,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视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学习过程成为张扬学生生命活力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要把知识一下子“灌”、“倒”或“告诉”给学生,(这种教学可以用“3×7=21”来表示)。我们应该是“启发”学生来学,(这种教学可以用“3×7=?”来表示)。但这样做还不够,最好的境界叫“唤醒”,(这种教学可以用“3×7=24”来表示),这是一种创新。是啊,3×7怎么能等于24呢?这明显是教师故意设置的一种谬误,而且是学生在已有判断能力内能迅速觉察到或稍加启发就能觉察到的谬误,以唤醒学生警觉:不对吧。于是大家都会瞪大眼睛去探讨、去思考,从而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投入到纠正错误,探究正确方法即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增强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让“演绎教学”与“归纳教学”相结合,演绎(从一般到个别),归纳(从个别到一般)是两种不同的推理形式。教学过程中采用归纳法还是演绎法,往往是不同的教学理念支配而发生的行为结果。归纳是从具体的下位概念逐步推进到抽象的上位概念,形成新的认知往往有赖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容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获得知识;演绎是从抽象的上位概念出发,逐步向具体的下位概念发现证据,多角度思考寻求支持,使学生对上位概念的认知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体,越来越落到实处和运用于实践中,这有利于激活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但是,在数学活动中,往往既需要演绎教学也需要归纳教学,二者应该根据教材特点有机结合,使整个教学活动不仅变得生动有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更有实效!

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对集体活动中典型课例、典型问题关注多,研究多,而对自己个案的课例、问题关注不够,研究不够,特别是对自己个案实践的分析、积累资料还不够。

(2)教师撰写典型教学设计、典型案例或片断分析不够深入,即使发现了问题,针对性地改进方法比较含糊,缺少可行性措施。有的实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反应效果很好,他们有实际做法,但在资料中没有表述出自己的意图和方法.(3)实验教师的阶段小结中,实例少,虽然小结了自己的实验过程、策略,但这样做的原因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有何影响,分析尚不到位。

六、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我校目前的科研工作,已从无序到有序、从无规到有规、从无法可循到有法可依,研究思路也从混沌走向清晰,终极成果也在逐步形成,课题组教师看到了研究成果,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不仅打破了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而且信心倍增,同时认识到目前的探索还不 够,还属“浅层次”的探索。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使课题研究结出丰硕的果实。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坚持结合已有的“自主探索、定期交流”、“展示成果、集体研究”等有效措施,力争再经过近半年的实验探索,形成足够多高质量的经验论文彻底改变原有的灌输式、被动式的粗放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并对实践经验论文进行总结,提炼并构建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教材创新为关键,以自主活动为依托”的有效教学的研究新模式,形成课研成果。

上一篇:整体与部分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下一篇:庆祝七一活动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