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阶段报告(共7篇)
阶段报告
崔云希望学校
2013年6月
《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
阶段报告
崔云希望学校《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学有效性问题日益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打造生命化课堂,已成为新课程对课堂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课题的开展,我校中小学教师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努力探寻符合我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和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经验和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课题研究提供组织保障 我校课题研究工作能够得到顺利开展,与健全的实验机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周密的筹划安排等保障措施是分不开的。2011年,我校制定了崔教学的本质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2011年,随着我校“十二五”《有效教云希望学校《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方案,明确了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研究内容和实施要求。成立了“崔云希望学校有效教学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工作的组织领导,提供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教师紧紧围绕“有效教学课题实验”开展教育教学工 1 作,他们在教学研究中,首先谈的就是“有效教学”问题,可以说是组织周密,措施得力。
全校上下一盘棋,各年级、各学科、教研组、教师全方位、多层面行动,辅之以规范教学管理、每年一度全校教学研讨会、“我的精品课”教学竞赛、规范集体备课、强化备课组建设、课堂教学行动改进、青年教师“汇报课”、“全员教研课” 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有效开展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活动。以有效教学为指导,以学校课题为基础,确立年级组和学科科研子课题,有针对性的促进教育教学向时效性、有效性、高效性发展。要求研究目标清晰,方法恰当,过程真实,效果明显。通过历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教学新秀、教学骨干。研究过程侧重培养激发学生学科学习兴趣,防止学生学习过早分化。教学研究工作将作为教师工作成绩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记录。开展优秀教科研成果评选和“我的精品课”汇报活动,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给予必要的奖励。全面推进有效教学课题实验,探索素质教育提质增效之路。
为了彻底解决“学生不愿学、不能学、不会学、学不懂”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全面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竭力主讲,学生消极参与”的“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进一步推动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学校制定了等一系列方案和制度,以制度来保障和促进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的推进。以教学质量提高为中心,切实加强教学 2 常规工作,从过程上促进校风教风转变,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关注课堂,研究课堂,重抓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结合上级课堂有效教学提出的“六大问题”,“十五个关键词”(30个字)进行“十二五”课题《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通过五年努力,使我校课堂教学从“低效到有效,到高效,再到优质”迈进。打造多种多样的开放、民主、和谐、生动、高效的课堂。
各年部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科研计划。加强集体备课,把握基础知识,用集体智慧打造智慧的集体。校长经常深入课堂和备课组,了解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情况,并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详细点评,对低效课堂的任课教师,找其谈心,并组织科组长和骨干教师帮助制订整改措施,帮助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这些学校经常组织有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和研究平台。同时他们还制订了严格的听评课制度,互听、互评、互帮、互学在学校已尉然成风,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已成为老师们的核心话题,浓郁的有效教学研讨氛围已经形成,“有效教学”的理念在我校已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根据农村学生特点经常性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尝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尽其所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舒畅、愉悦、幸福的环境中求知学技,快乐成长。有效教学以《关于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意见》为评判依据。
为增强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我们根据学生年龄段确立教科研主题:主题研究针对所教年级学生特点确定,推荐教研组长,各自围绕教科研主题确立自己的教科研子课题,小学低年组(一、二年)《教学氛围的创设如何让学生身心愉悦》;小学中高年组(三、四年)《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高年组(五、六年)《落实高效课堂要求的备课问题》;七年组、八年组《提高教学活动质量,确保落实教学目标》。还有《备课与提问的高效问题》、《兴趣与高效》、《有效备课与高效课堂》、《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提问》、《教学目标与备课》等子课题。经教研组研究确定研究教师,教学研究过程要有详实记录,教学研究工作将作为教师工作成绩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记录。
(二)加强教师培训,科学指导,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为有效教学课题实验提供智力专业支撑支持
我校十分重视有效教学相关培训和研究指导工作。在有效教学课题实验研究开展一年时,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探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也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部分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在实验研究策略与方法上还缺乏有效的指导;一些老师的有效教学实验还停留在一般化的水平上,缺乏深度,缺少创新;实验研究进展缓慢。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有效教学实验研究工作,加强有效教学实验研究的组织和管理,深化研究,提高效益,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全方位、多层面对有效教学实验研究工 4 作。全校中小学教师紧紧围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围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自学和外出培训等。
1.加强领导和老师的外出培训和学习
为了提高有效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先后派出领导和部分骨干教师先后到北京、长春师大附中、哈尔滨等地学习取经。回来后做好二次培训,做到一人培训、全校受益,借专家智慧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2.是举办骨干教师有效教学培训班
2011年,我校举办了两期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中,既注重理论学习,更重视案例分析和各地“有效教学”重要科研成果的介绍和推广,将案例教学、专题研修和课堂实践结合起来,将“听”与“议”结合起来,为我校骨干教师提供了高档次、有实效的专业引领,提高了他们指导、引领有效教学实验的能力和水平。
3.是举办新任教师有效教学岗前培训班
近几年,为了在全校范围内整体推进有效教学,人人参与有效教学课题实验,我们对新招聘和新调入我校的中小学15名特岗教师进行了有效教学岗前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我们以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为主要培训内容。在培训形式上,将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结合起来。集中培训重在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校本培训则侧重于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操作。集中培训结束时,还对所有学员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记入学员档案,帮助新任教师在 5 实现由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的同时,尽快溶入到有效教学课题实验的队伍中。
4.加强校本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有效教学的难点、疑点问题
我们主张立足本校,基于本校教学中的难点、疑点问题,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培训活动。在这方面,很多学校做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优化备课组建设,集体备课精细化、特色化已经形成,逐步形成了较为规范的集体备课操作流程:(1)课前重预测设计。(2)课中重调整反馈。(3)课后重反思再设计。一是教后反思。二是教后再设计。定期开展教师读书交流和备课组轮流主持的“经验与困惑”交流探讨活动,形成全体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共同解决教学难题的机制,使教研组活动常规化、科学化,并形成全程质量跟踪体系,为有效教学提供保障,大大激发了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积极性,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困难和问题
(一)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待提高
部分老师对开展有效教学实验研究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实践,对有效教学实验研究表现为浅尝辄止,日常教学工作仍受传统观念束缚,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然笼罩整个课堂。
(二)对有效教学的管理仍须加强
个别有效教学研究子课题,虽然制定了实验方案,但方案实施过程的管理比较松散,实验措施落实不到位,研究没有很好地控制,干扰因素还很多,制约了有效教学的实施。
(三)实验的发展还不够平衡
部分老师做得比较好,而一些老师的实验推进力度不够,进展较慢,研究还停留在一般化的水平上,缺乏深度,缺少创新。
(四)研究的交流平台不宽
由于我们的推广应用意识不强,没有创造更多的推广渠道,没有搭建很好的交流平台,部分教师没有将研究中的心得,上升到理论高度,一些好的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得不到及时推广,产生的影响不大。
三、今后的设想
(一)进一步加强对我校有效教学管理和发挥有效教学研究典型的带头作用。
(二)继续加强高效课堂研究,着力构建有效教学模式。我们将继续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逐步构建适合本校有特色、多元化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微经典,阅读,写作
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在大家的努力下已经完成了《“微经典”导读》的编辑以及《高一作文训练教程》的编写,按照课题预设,本学期前半期进行了记叙文训练,包括记人与记事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写作训练都是按照“摸底写作——问题诊断——‘微经典’阅读——写作指导——片段训练——二次提高写作”的顺序来进行的,现将“记人”部分写作训练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底写作
先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引导和微经典的阅读经验的情况下进行写作,题目如下: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个性鲜明、富有特色的人。他们或幽默风趣,或踏实勤奋,或珍视友情……他们或是你的亲人,或是你的师长、同学、朋友,或者只是短暂闯进你人生的路人甲……但是,总有些人,他的外貌言语,或是举手投足,曾让你的人生之路铺满阳光,甚至把你的记忆装点得五彩斑斓……请选取你认识的一个人,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符合写人记叙文的特点,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二、出现的问题
1.文体不明:议论文、抒情散文、记一件小事、青春派小说,名人传记……
2.无结构意识:结构意识淡薄,表现为段落太长,一逗到底,结构散乱。尤其开头,无关紧要的话太多,开篇就是一大堆关于环境、议论、抒情的话(首段或是题记);
3.对象选择不当:对象选择不合适,明星、科学家、不熟悉的人、小说里的主人公;
4.描写切入点不当:写人作文用第三人称会更加客观、容易,很多同学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这样容易使文章走向单纯抒情;
5.塑造人物手段单一:人物外貌描写太大众化,没有特点;缺乏全面的语言、心理、动作等的描写;大多数只有事件的罗列,没有对性格的提炼,更像在记事;
6.挑选事例不典型或不能证明其性格:带着逛逛校园、一起吃个早餐排个队就“生命不可或缺”;父母送伞、老师送宵夜、送医院等老套事件;开篇说“严格”,事例却是“关爱”等;
7.总体语言很平庸:朴实得不像是作文,有的同学方言化严重:头天、不会理钱、她背后到医院……低俗化语言也大有人在,如2B青年、屌丝、逗比等;
8.其他问题:残卷现象严重,甚至漏写标题,文面涂抹修改的现象严重(态度能力都有问题,文面差的扣了三分)
三、阅读经典(见《“微经典”导读》)
组织学生阅读了梁实秋的《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老舍的《我的母亲》,杨绛的《老王》以及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等名篇。
(一)从《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中学习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
作者在第三段这样写道:“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这是梁任公先生的出场,作者是用肖像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梁任公的潇洒自信与沉着睿智。第四段的开场白运用典型的语言和传神的动作写出了梁任公的风趣幽默与自信自负。第七段中的动作描写——“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梁任公的博闻强记与学识渊博。第八段写梁任公的表演式演讲时,更是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两种方法写出了梁任公演讲时的自由洒脱、生动有趣与真情投入。由此可见,作者的确是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生动逼真地刻画了梁任公这一主人公的形象。
(二)从《老王》中学习通过典型的事件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通过“三送”事件(送冰、送人、送香油和鸡蛋)刻画了老王作为劳动人民热心助人、忠厚善良的品质。也学习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平通的“不幸者”的命运,可以窥见当时的时代背景,写我们一家人与老王的交往,可以看出作者对良知、对人道主义的呼唤。
(三)从《阿长与〈山海经〉》学到了以下方法
1.善抓细节。写人物最怕把人物的鲜明性格淹没在一般性的叙述之中,俗话说,于细微处见精神。为了表现长妈妈爱啰嗦,爱说闲话,作者写她“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为了表现长妈妈的粗鲁和不拘小节,作者写她“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2.详略得当。写人的散文既忌琐碎,又忌粗疏。鲁迅在写长妈妈时就既有简笔,又有繁笔。1—12段写“厌”长妈妈时,略写了她的啰嗦和对“我”的管制,而详写了她的睡相;写“烦”长妈妈时略写了长妈妈所教的生活中的一般“道理”,而详写了过年的“规矩”;13—29段写“敬”长妈妈时,虽两件事都用了繁笔,但第二件“《山海经》事件”写得更为详尽。由于详略得当,文章就显得错落有致,人物也显得血肉丰满。3.欲扬先抑。这是本文构思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文章从一开始就表达出作者对长妈妈的厌烦和不满,厌她啰嗦,厌她限制“我”的自由,厌她睡相不好;烦她规矩太多,烦她道理太多。就在读者似乎感到长妈妈一无是处时,作者笔锋一转,详细叙写了两件令他敬重的事。由于前面“抑”得太多了,后面的“扬”就给人以奇峰突起的感觉,人物形象霎时间就高大起来。
四、片段训练(见《教程》)
在精读了经典以后,我们又组织了学生进行了分块训练: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正侧结合描写等。每一块都是先有方法指导和示例,然后再让学生练习,如外貌描写:先有“方法点拨”,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然后是示例:
微经典片段1: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段肖像描写,抓着黛玉的眉眼,面容,身姿,眼神来写,不但刻画出林黛玉容貌娇美,体弱多病的柔弱女子的形象,也显示出林黛玉孤独、苦闷、深沉、阴郁的气质和多愁善感的性格。)
微经典片段2: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穿着体现读书人身份,但是青白脸色,皱纹夹着伤痕,乱蓬蓬的胡子又可看出他是个落魄穷酸的书生)
微经典片段3: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抓住主要的特征来写,并且还和以前做了比较,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让学生“牛刀小试”:请抓住一个人的外貌特征写100字左右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李云是一个机灵、淘气的孩子。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那鼓鼓的腮帮,还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翘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五、二次写作
通过教师的讲评,学生知道了自己第一次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微经典”篇目,有知识获得的情况下在进行有针对性的片段练习,最后进行二次写作,题目如下: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他(她)的个性和优缺点,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人的闪光点或是让人思索的东西。请选取一个你认识或熟悉的人,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符合写人记叙文的特点,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还是要求写人,让学生在学习了刻画人物的方法和进行了片段训练的基础上来进行二次写作,以达到整体水平提升的效果。
六、情况反馈
得分情况,以高一(17)(18)班为例,17班总人数有55人,有27位学生分数提高,进步最大的是黎展同学,提高了13分;18班有54人,有36人分数提高,进步最大的是汪世修同学,提高了9分。
本次作文是在上次讲评之后对上次作文的改正和巩固练习,因而大部分同学都避免了上次作文中出现的一些明显问题,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如:
1.大多数同学会对人物的外貌、衣着、动作、心理进行着力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的不多),描写更细腻生动。优秀例文如《隔壁老王》,通过细腻的外貌、神态和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个空巢老人深切的孤独,形神兼备。
2.只有少数学生文体不清,大多数学生能分清写人记叙文的重点在刻画人物形象而不是叙事。(侧重记一件事或者抒情的文章明显减少了,但是也还有)
3.标题和开头有明显进步。标题能点明写作对象、简洁明了,有的还包括了人物的特点或者对人物的情感,很少有学生写议论、抒情的标题。开头大多简洁明了,不重议论抒情,不绕山绕水。开头直接入题,大段议论或抒情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也少有绕弯子的情况。标题和开头就能体现人物的特点,如《“鬼才”先生》《难忘笑面虎》《最熟悉的陌生人》《最佳挚友》《班上的“黑乌鸦”》《小胖子》《花一样的姑娘》《田埂上的舞者》。
4.能抓住人物的鲜明特征来表现,如“她很认真”“她很善良”“她很开朗”(出自《母亲》);“他很严厉”“他很慈祥”(出自《老谭》);“她是个很诚实的人”“她是个很善良的人”“她是个很幽默的人”《“大妈”传记》。有的文章还将特点表现得很有文采,很生动形象,如:优秀例文《我的好姑娘》:“她像一只小精灵”“她是一个辣妹子”“她是一朵小白莲”。层次清晰、内容充实,刻画到位。
5.有同学学习了名篇《老王》的谋篇布局,通过三怕事件:怕女生,怕鬼,怕黑来刻画同学的胆小,呼应题目“胆小鬼”。
6.描写好的片段。
(1)小时候,父亲总是把我扛在脖子上,让我看得更高更远,我注意到的,是路边的风景;长大后,父亲拉着我的手,诉说着年轻时的往事,让我充满欢乐;后来啊,父亲是用眼神嘱托着对我的担心,害怕我受到一点儿委屈,我关注的是他那稀稀落落的头发;而现在,变成了我不断叮嘱他,要多休息,那时,我注意到了他并不灵活的脖颈,注意到了他宽厚又粗糙的大手,注意到了饱含深情的双眸边的皱纹,注意到了再也藏不住的白发。岁月啊,你慢慢些走吧,别把父亲甩在后头。
(2)父亲的手显得很粗大,但是编竹子是如此的熟练,丝毫没有输给母亲那双织布的手。我这才发现父亲总是穿着前年母亲给他买的短袖,现在已经很旧了,上面还烂了几个洞露出黝黑的皮肤。
(3)那夜,他醉酒。我又因为一些小事与他争辩了几句,他的情绪便如瓶中满溢的水,一下子爆发。他斜倚在床头,木讷地看着我,看着四周,似乎在寻找丢失了什么。他蠕动着嘴唇,似乎要说什么,最后却什么也没有说。而他那略显苍白的面庞上,泪水一串串淌落,一如他手中杯里的水,一滴滴滚落,划出一道道透明的轨迹,接着,“嗒”的一声落到地上,不知砸在了谁的心里。
(4)其实老花本身并不是一个严厉的人,他很幽默,但有时又十分古板。他的双鬓斑白,但永远充满活力。他拥有一对大耳朵,长有耳垂,再加上他胖胖的身体和常常挂在脸上的微笑,活脱脱一个弥勒佛。他爱笑,像个老顽童一样,要是他不开心,满脸都是阴云,他从不隐藏自己的情绪,正因如此,今天我格外不安,因为他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和不满。
(5)他竟如此的瘦弱和单薄,犹如一根筷子般弱不禁风,流年在他脸上留下了痕,岁月抹白了他的双鬓,在他的手上,刻下了道道“年轮”,深陷眼眶的两枚浑浊的眼珠,干燥着的脸庞混着他喑哑的音调,还有他浑身简陋附带黄泥的穿着。感觉年龄并不太大的人竟会如此沧桑。
(6)他五官端正,鼻梁凸起,也算得上是眉目清秀,他头顶平平的,每时每刻都有着一张十分严肃的面孔,走路时挺着个大肚子。别看他肚子大,可也是满腹经纶,学识渊博。虽然他表面上显得严肃,但是他骨子里却是一位和蔼慈祥的老师。——《我记忆中的语文老师》
存在的问题:
1.有的学生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单一,不够立体,全面。写老师要么是管教严厉,要么是关爱学生,要么是幽默风趣,写学生要么乐观开朗,要么乐于助人,要么异常文静,要么异常调皮,只有一面,显得单一不真实。甚至有的为了突出人物某个性格特点,描写过于夸张,有失真的感觉。
2.所写事件不够典型或不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如老师上课,老师看学生上晚自习,妈妈做早餐,爸爸洗衣服,同学安慰我,同学与我相伴学习,这些都是作文老师、父母、同学应该或者常常出现的行为,不能体现一个特别的形象,加上写的同学又多,所以这样的文章并不突出。
3.语言不够精准凝练,往往干瘪平实,生动的不多。
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的生活圈子不大,对生活的观察不够仔细,写作的体验也不多,这也提醒了我们,学习经典是在形式上和方法上的学习,真正能写出好文章最主要的是学生要有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生活情感的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写作注重方法的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情感,否则学生有了“炊具”,没有“食材”,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七、关于课题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
以金川总校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为指导,结合我校数学教学工作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本课题就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进行实践研究,教学的关键是抓住课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目前国内许多学校都在着力做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比较成功的有“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他们的做法都是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变教为学、以学促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评教,真正意义上改变学校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凸显,将老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完成了由“学会”到“会学”到“乐学”的学习品质的形成,最终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鉴于目前总校在外出学习的基础上倡导的高效课堂的研究和探索,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率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一问题目前已经是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瓶颈,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高效课堂,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六中数学组成员经过认真论证,确定“‘学讲练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初期收益很大,发现了它潜在的巨大研究价值,“学讲练”课堂教学能使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个人学习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意义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而获得的。主要的理论基础有以下四点:
(1)课堂学习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强调一开始教师要把主要任务而不是次要任务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责任感,因为人的潜能是很大的。
(2)课堂学习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一开始不要急于学习具体的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某一类教材的规律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切入点。知识是讲不完的,练习题是做不完的,只要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就会自己学习知识。
(3)课堂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4)课堂学习不仅把学习过程看作一个系统,也把学习内容看作一个系统,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在系统化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
(二)实践意义
教师根据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章节“学案”,打破单元章节的界限,构建有关知识整体,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大大提高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使教师的业务素质整体提高,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增效减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主要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目标
如何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教师的引导作用得以发挥。研究内容就是强化教师对新教材的学习和实践研究,在加强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高质量的“学案”设计,变国家的统一教材为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打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让每一位学生能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培养具备自学能力的初中生,让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认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具备较强个人能力的中学生。通过课堂“学案”使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逐步做到两个“还给”:一是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少布置或不布置家庭作业;二是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少布置或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实施素质教育。
(二)研究途径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采取的主要途径:一是每学期开学初,用一周的时间开展集体备课,整合教材,编写“学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改“学案”;二是在“学讲练”课堂教学模式下,研究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三是研究教师培训策略。让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课题研究的骨干教师,将一带一、一带多的培训方式相结合,保证课题研究的优质资源。四是研究课堂评价标准。目前,我们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采取无分数A、B、C、D四等级评价方式,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业水平测试相结合进行评价。
(三)研究内容
“学讲练”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系统,把学习内容也看作一个系统,要求学生依据“学案”,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但“学讲练”课堂教学有一个基本设计模式。就一节课而言,基本模式为六个环节:(1)明确目标:在“学案”设计中,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方式、时间、要求、检测方式,使学生自学有明确的目标。(2)自主学习:学生自学,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做好笔记,把简单易懂的内容学会,把不懂的疑难问题标出来。(3)课内探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将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解决。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交流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组组合作,本环节和自主学习环节界限不严格。通过合作交流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教师,老师视各学习小组探究情况,将疑难问题分配给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准备后展示疑难问题,教师或学生给予点拨,或教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4)自主测试:针对教学内容,当堂测试,并由学生互批互改,或者教师边讲评边批改,做到堂堂清、人人清。(5)课后拓展:对数学优等生进行持续培养,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优等生的数学能力,为班级培养一批数学尖子生。(6)个人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
(四)研究方法
主要从集体备课入手,集体形成统一的学习“学案”,在统一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班级的学习现状适当在上课过程中增减学习内容,实现因才定学,让每位学生的学习都能满载。在学习过程中,有能力的学生指导小组其他学生的学习,实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老师在使用完每一节课的“学案”后及时进行“学案”设计反思,及时对“学案”进行修改整理,为下届老师的使用做好准备工作,实现数学组内资源共享,合力打造校本教材,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反复修改,形成初中数学“学案”的精品。
(五)研究过程
(1)2013年9月,我校组织数学组全体教师去永昌五中听课及学习交流,并及时召开了研讨会。会上永昌五中校长详细介绍了他们学校如何制作导学案、怎样使用导学案的相关内容,老师就导学案在制作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一致认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为本、以生为主,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制作适合于学生课堂学习的导学案。
(2)2013年10月,总校外派部分教师先后去了“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比较成功的学校学习、取经,回校后老师们进行了广泛的教研、深刻地交流,感觉他们成功的做法都是改变课堂教学理念,变教为学、以学促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评教,真正意义上改变了学校的课堂教学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完成了由“学会”到“会学”到“乐学”的学习品质的形成,最终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仍然是“学案”的引领作用。
(3)在以上学习、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整理、印发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理论基础、思想细节及操作方法,每一位老师都进行了认真学习,并在课堂上开始实践应用。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督导小组,采用“推门课”的方式对每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跟踪督导,在听课、评课、议课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反思、改进,实现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的逐渐转变。在接近3个多月的实践、研讨、再实践、再研讨的基础上,2014年3月,学校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学讲练”教学模式指导意见》,并组织全员培训学习。与此同时,学校还为老师们提供了甘肃教师学苑、校长博客等学习网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全体教师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
四、创新之处
1.整体构建和谐教学理论,突破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领域关于教与学策略研究的局限性。
2.为课堂教与学策略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视角。为增效减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典型范例。
3.新课标的要求与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好地结合
五、研究措施与实践
(一)领导重视,数学组全员培训学习
学校领导一直高度关注该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校长亲自参与课题研究,全面统筹课题的各项工作和资金保障。数学组全体老师参与课题的课堂实践,为论证课题的可行性,校长亲自带队,带领数学组全体成员和教研室成员多次到其他学校学习。作为课题负责人,学校委派到外省的学校学习课堂教学的先进经验,回到学校后进行了全校老师的培训,更新观念,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这些都为本课题的开展和实施奠定了基础。课题实施过程中,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校长带领教研人员全程参与备课、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等,实行有针对性的“督导课”和每周三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制度。为保证效果,课题组量化了听评课的具体要求。“示范课”实施网络评课,让大家各抒己见,共同进步,“督导课”当面评议,促使大家进步,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为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根据“学讲练”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实验骨干教师(即名师)
实验骨干教师采取一带一或一带多的培训方式,由一名骨干教师(即师傅)负责一个或两个年级备课组的指导工作。
(三)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细化不同课型的具体课堂模式。
在学校课题研究新课堂模式的基础上,我们考虑到了不同课型的课堂特点,因此,我们提出了“有模式不惟模式”,要求每个备课组要根据自己年级课堂内容的特点,探究具有本年级不同课型的模式。目前,课题组已经对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各种课型的“学案”如何编写,课堂如何使用等进行了研究。
(四)细化“学讲练”课堂模式评价标准
学校为此专门制订了“学讲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意见,本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使全组教师明白“‘学讲练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的目标与行动方向,并能对全组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成果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我校根据学校现有教育发展程度、学生生源情况、教师教育水平等实际,在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通过了课堂评价标准。
1.教学要素方面
(1)教学思想:依据新课标,贯彻新模式教学思想,体现本学科特点,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2)目标指向:知识目标明确、能力目标突出、德育目标有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3)教材处理: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情,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重视三维目标的达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学设计因课制宜,教材重组合理科学,重难点突出且处理得当,处理好整体教学和局部探究的关系,讲授时间恰到好处,练习质高量中。(4)教学方法:方法与课型相得益彰,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运用得当且讲求实效,学生中心地位突出,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习状态的引导和调适。(5)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过程充分,避免形式主义;讲求教学艺术,教学环节合理,时间安排恰当。自主测试有实效,时间充分。
2.教学行为方面
(1)教师行为: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充满激情,教学行为规范,作风民主,注重师生平等对话和情感交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设置具有启发性,教师语言规范、准确且具有激励性,课堂节奏恰到好处且时间掌握准确,板书简洁且富有启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2)学生行为: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自主学习时间,注意力集中,思维被激活,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师生互动,合作分享,学生兴趣浓厚,回答问题争抢有序,讨论过程效率高,组员活动多,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文素养获得相应的培养与提升。
3.教学过程方面
(1)教学准备:备课充分、教材熟悉,有效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与生活联系紧密,选择恰当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恰当引用学科最新信息。(2)教学实施:教学过程顺畅,能合理智慧地处理突发事件,教学情境设置科学有效。(3)教学反馈:课堂高效,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当堂主要内容,课堂教学有个性、有创新、有亮点,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得到强化。
4.教学反思与调整
课堂教学完成后,要求每位听课教师必须填写“学讲练”听课评价,关注教师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有指导意义的教学小记或课例分析,是否根据自己的反思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否具有一定的承继性,是否能够不断在反思与发展中向前发展。
(五)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高效,也关系着我校“学讲练”教学模式是否具有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又一个关键点。就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具体举措是:形式化大为小。为了方便课堂管理交流,每个小组是4人,实行组长负责制。在自主探究时,组长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可及时协助老师督导组员完成情况;在合作交流时,小组成员先自行交流,让每个学生有发言的机会,组长将大家反馈的疑难问题集中讨论,仍解决不了的再反馈给老师。平时的教学管理按学生的数学成绩及能力将班级学生划分为3~4个不同层次的任务小组,通过周测成绩实行动态管理,即末尾下行,拔尖上行的措施,每天布置的学习任务也有所不同,达到了分层教学的教学目的。
(六)研究进度
1.课题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9月)
(1)按照实验研究的内容成立课题组。
(2)分解课题,召开开题研讨会,研讨实验研究方案,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并提出可操作性的实验研究方案。
(3)申报、开题与实施。
2.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5年7月)
(1)各年级备课组制订实施研究方案,展开课堂教学研究。
(2)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研讨会。
(3)课题组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和总结实验研究情况。
3.课题检查和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5年7月)
(1)课题组负责人提交课题实验研究情况总结。
(2)课题组组织各年级备课组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交流。
(3)展示发表阶段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结题报告、撰写实验报告、论文等。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收获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认为有以下收获:
1.全组教师的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形成了师生成长的共同体,全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老师参与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成为习惯,自发征订和学习有关课改的报纸杂志,发表文章若干篇,逐步形成了学习型教师队伍;积极参与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并卓有成效。
2.随着课题实验的深入,“学讲练”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在全校各学科推广,而且就目前通过和兄弟学校进行的统考成绩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3.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有了大的反转,由原来被动地听老师讲变为现在由自己主动思考,先解决自己会做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同时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也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4.初步完成了初中三个年级的“学案”整理。
参考文献:
李伟.“学讲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书育人,2015(4).
阶段汇报材料
枝江市第三高级中学
在学校总课题组的规划和具体指导下,我们英语子课题实验教师认真研究学生学情,比较分析新旧教材的特点,进行现状分析,在一年来的实施阶段,各位教师总结分析,实践探求,积累资料,积极撰写论文,并把理论研究用于实际教学之中,对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我们的收获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本着以人为本,凸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我们积极探索和总结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解决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中对具体教学过程和组织方式感到茫然所带来的困难,使我校新课程改革取得实质的成效。通过实验,我们在积极寻找提高课堂效率的最佳方法,特别是高二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很有特色,这使得课堂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实验,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质,使其成为研究型、专业型的教师,使更多的教学骨干脱颖而出。
二、本阶段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索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2.改变教师以课为本,拓宽丰富教学内容,追求学科体系的开放性和思维多样性。
3.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的教学方式。
4.改变英语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综合英语应用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实际做法
1、自申报课题以来,我们课题组集体学习了大量的有关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的理论,使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使研究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了盲目性。
2、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在过去的一研究阶段里,我们把课题小组的研究活动与英语组的教研活动结合起来。每月课题组各成员安排一次“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公开课,并座谈评议。讨论这节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各成员每人至少提出一项建议。这种比较实际的方式,有利于课题组成员的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而且,我们还多次在一起讨论、研究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3、撰写实验论文
本阶段,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探索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中,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和困惑,据此我们撰写了多篇教学体会和教研论文。在理论和实践中,新的教学理念在我校已经形成,课题组各成员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本课题的研究中。
4、拓宽英语教学的渠道
为配合课题研究,外语组举办了“英语能力竞赛”、“英语歌曲”演唱赛,开辟了英语角、英语宣传橱窗、英语广播等第二课堂。
三、我们的感悟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各成员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可以说教师与课题研究同步成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
(一)研究新型的教学法,可以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形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权威、导师和学者,而是交际的一方,是交际活动的促进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交际、合作、互动的关系。在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交际的机会和动力,在交际中学习交际,应用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富有创造性和主动性,其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远远强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
(二)课题的研究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前需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将教学任务的目的、内容和活动的形式等因素充分考虑,且在课堂中要善于用动的肢体语言激活课堂气氛,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应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而且还是任务化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此外,教师须具备较强的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和信息。外语教师应加紧提高自身业务、科研能力,从经验型转为科研型。
永顺县石堤镇麻岔初级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
回顾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尚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教育公平失衡,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教育的发展找不到真正的突破口。而通过对农村各基础教育学校的调查了解,2000年以来,各校办学水平徘徊不前,教育质量攀升乏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合格率不高,学生在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时,不缺乏高分者,但是不合格者占到30%强。二是控辍保学任务十分艰巨,未成年人基础教育完成率难以达到六成。目前这一现状的成因主要是我们的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模式生硬呆板,缺乏对学生产生足够大的吸引力。于是,我们提出了对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对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能更好发挥学校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培养尽可能多的合格学生。
2、课题的界定
探索高效课堂和有效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学生乐于接受且利于其全面发展的课堂形式和学习方式。
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目前,全国各地对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风生水起,沸沸扬扬,比较成功的教育教学观念有广州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江苏洋思中学提出的“先学后教”;比较有影响的教学模式有广州许多学校实践的生本课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河北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模式,岳阳许市中学的“五环渐进”教学模式。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被各类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深深吸引,参观者趋之若鹜,络绎不绝。据报道,到杜郎口中学参观考察就有来自全国30个省市12万人次。很多学校从杜郎口中学借鉴经验,探索自己的教学模式,如河北天卉中学、岳阳许市中学就声明是师从杜郎口中学。但是,这些课堂教学改革的弄潮儿也存在着很多不足,还有很多瓶颈需要突破,至少存在许多质疑者。很多到过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回来说,“我们是带着疑惑去,带着更多的疑惑回来!这旋风到底能刮多久?也不知道这旋风是带来好的,还是带来破坏?从课堂教学来看,好似在作秀!”一位网名叫“老牛快跑”的人,在网上发帖说“......目前学校(杜郎口中学)已流失200余人,全校只有800人了,而当地不学他们也说明了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核心就在于他们所谓的教改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只做表面文章,华而不实。确实经济效益是有了,让人掏了钱包学了一些浮夸风。要知道,教育是良心活,是不能用来挣钱的,无怪乎当地的老百姓都要骂娘。如果他们的教改真的那么好,他们的学生就不会仅有1000人左右,如果他们的教改真的那么好,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辍学、转学、逃学。杜郎口的这种现象成了教育领域的现代版的《皇帝的新装》。” 2010年3月底,我校40多名教职工来到岳阳许市中学参观学习,走进了经过《湖南教育》宣传的许市中学课堂,学生训练有素、展示精彩。但是,那天教师上课把我们弄得一头雾水,有几位相同的教师在相同的教室连续上了三、四堂不同的课,大部分学生课间时候围在教室外墙壁的黑板上抄抄写写,为下节课做准备而不得休息。教师和学生在新模式下是真的很累,还是求教求学的兴趣使然,还是在为我们这些参观者作秀?看来,打造高效课堂,创建有效教学模式这一理想状态远非一日之功,再好的教学模式也有瑕疵,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去探求。
4、选题意义
不论是生本课堂、先学后教,还是“三三六”开放式教学,都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全国各地担负基础教育重任的学校都在寻求或实践课堂改革的最佳模式,在摸索、实践、反思,或者在互相学习过程中,同一模式会因为不同的校情和学情而产生不同的作用,容易出现偏差,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本校实际而对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5、研究价值
目前,全国各地基础教育学校掀起了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课堂改革的政策性措施,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毋庸置疑,课程改革涵盖了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打造全新的学习方式,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此项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课题理论依据
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3月5日)中指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湖南省教育厅2010年向各市州教育局下发了《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建设的通知》(湘教通[2010]252号)的通知,湘西州随之向全州各类学校下发了申报省课改样板学校相关通知。研究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正是顺应时代要求,走科研兴教之路,创建学校特色,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2、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施教者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建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架构高效课堂,在新时期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2)、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研究内容
本课题通过对教师的施教方式、学生的学习策略以及课堂结构形式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原因,在全校推行切合实际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策略,如根据不同科目创设新课堂教学模式等。
体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型,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由“接受学习”转为“探究学习”,由“个体学习”转为“合作学习”。具体如下:
1)、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调动每位学生的思维,通过展示来激发学生,给学生以成就感。
2)、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培养意志品质。3)、在有限的时间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4)、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4、研究假设
通过研究,建立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使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未成年人基础教育的完成率成为可能。
5、创新之处
由于教育的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不同,其行为习惯及思维方式就会必然存在差异,一所学校的教学模式不一定适合任何学校,研究并实施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对每一所学校来说,都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思维潜、确保学生合格率的提升都将是一项全新创举。只可借鉴别人的经验,不可走别人的路子。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通过参观调查本省及外省发达地区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认真分析自身校情学情,提出研究目标,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和网络搜集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信息资料,了解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运用参观调查法,研究我校及省内外各担负基础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案例研究法,对研究假设形成有效策略和基本架构,反思并提炼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的实践模式。
3、技术路线
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策略研究
4、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信息收集、制定研究方案。2011年11月-12月
在教育报刊杂志及互联网上,搜集教育动态,掌握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学校资料。
第二阶段:参观调查。2012年1月-2月
完成对省内外课改学校的实地调查研究,对其较为成功的经验进行分析整理。第三阶段:个案探究、中期评估。2012年3月-2012年6月
经过深入研究,对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形成策略,组织部分班级进行案例探究。课题组中期评估:收集、整理资料;优秀导学案、教学方思、课件的汇编及课堂实录;并写中期实验报告,进行中期评估、交流、研讨等活动。
第四阶段:策略研究。2012年9月-2012年10月
整理本校案例的相关数据,对实施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策略进行理性分析,写出论文为扩大案例研究做好充分准备。
第五阶段:全校推行,申请结题。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经过扩大案例、理性反思,撰写研究报告,编辑课题的研究专辑,申报课题研究成果,申请结题,做好结题工作。
四、开展的主要研究活动
1、研究反思,调整思路
随着课题的确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头脑风暴学习。在每次的教研组长例会上,在有效教学节的总结会上,我们都不失时机地进行有效教学的理论学习,促使老师们的课堂真正有实效、有价值。
2、同伴互助,共同实践,扎实研究
课题组召开了教研组长例会,在例会上,向各位教研组长传达了学校课题的研究重点,并对相关要求进行了解读,要求各教研组确立本组要研究的内容,并对教学环节进行研究。
①骨干教师率先垂范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确保课题研究有质量,我们决定先由这些骨干教师各上一节研究课,将各学科的有效教学设计运用到实际中,用具体的课例进行验证。②同课异构,共同研究。
各教研组开展了组内的研究与实践。各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选定一节所要验证课型的内容,先自行进行教学设计,然后由组长带领全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杜绝了低效课堂的出现。再选定其中的一人上课;听课、评课年组教师全员参与。
③集体听课保证研究的落实
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避免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脱节,我们制定了集体听课制度,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科室主任联合执行。在全校掀起研究实践高潮的同时,我们继续保持集体听课的传统做法,对上课的老师进行第二天跟踪看课,课后集体分析诊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实施再次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提倡上课教师进行研讨后的二次设计,逐步形成有价值的教学设计。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过程管理,教研组坚持每天一次的晨会制度,总结每天的研究情况。坚持举办有效教学节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在教学节中,上一节课题研究课,设计一篇优秀教案,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制作一份有效的教学课件。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文章,每学年撰写一篇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案例或论文.五、初步形成的重要研究观点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三环六步、分步推进”
第一环节:预习
1、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小组内合作交流及探究。
要求:学生初步达成学习目标,生成新问题,教师全程跟踪、指导。第二环节:展示
1、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师生质疑、点评,全班交流;
2、师生归纳、总结,形成结论。
要求:学生展示积极、倾听专注、点评深刻,教师全程驾驭、主导。第三环节:巩固
1、学生训练(基础训练、拓展训练);
2、师生评改,当堂巩固。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各类训练,巩固知识,教师及时评议、总结。
六、阶段性主要成果
1、学生方面: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回归,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转变了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自学能力。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课堂形式灵活多样。
2、教师方面: 课题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深入,教师的科研意识、教改意识增强。课堂教学开放而实效,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经历实验过程,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的能力。举行了课题研究课堂展示活动。开展周汇报课、组内研讨课、校级公开课、论文及课件评选等一系列教学教研活动。并有多篇论文、课件在省、州、县获奖。
七、存在问题及下段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两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也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课题不断向纵深推进,觉得还有一些问题很值得进行深入思考。
1、课堂气氛良好与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低的矛盾。我们对课堂模式的研究主要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教师水平等为目的的。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观察,依然有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他们只看别人参与活动,自己好象局外人;合作学习中出现“弱势群体”的不“合作”现象,使合作学习有时流于形式。
2、对教学改革认识不足与教学快速发展的矛盾。部分教师怕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既要照顾进度,又要改革教学形式,疲于应付;甚至个别教师觉得老的教学模式使用起来轻松、实在,私下里又在使用老办法。
3、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与学生的能力差的矛盾。部分学生基础差、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学习意识不足、懒惰思想根深蒂固。课堂上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气氛不突出、放不开,学生上课时离不开教师的首肯、引导;加上他们的讲题才能、组织才能非一日之功,讲题的流畅性、精彩性还明显不足。
4、教改急切呼唤对学生有效管理与学生管理方法落后的矛盾。课改中,小组长应当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但我们的学生还很缺乏这种能力,加上其他学生不主动学习,不执行组长的安排,班主任也缺少这方面的管理措施,学生之间的配合就很难到位。
5、师生自身发展与教学、学生评价手段和制度落后的矛盾。我们的评价手段相对落后,评价制度滞后,已难以调动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二)、下阶段打算
1、以教研组为单位针对遇到问题,开展有效研究。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再次展开课题理论学习、课标学习、典型课例、典型案例学习与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与交流。
2、研究“分组合作”的有效性。围绕课题,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继续开展典型引路,共同促进,做到以强促弱,以强促强,共同发展。
3、抓好养成教育,强调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强化有效评价助推作用,逐步形成办学特色。
4、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促进课题成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5、认真总结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经验,做到以问题促反思,以反思促教研。
下一阶段研究工作具体安排如下:进行有关学生自学方面的研究,把“预习”做实。包括学生自学的方法;如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等问题。在研究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① 实验教师交流总结。
② 课题组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结果,撰写报告。③ 向县课题组提交报告,汇报研究成果。
2013年12月是最终成果阶段。收集整理实验数据,总结课题研究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本课题的结题报告与研究报告。
虽然,我们的研究还在不成熟阶段,但是,我们课题组的成员都把每次的研究体会及时加以反思,不断进行改进,并把阶段性的经验进行交流,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课题实验报告
获嘉县位庄中心校 杨高丽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西方国家最初对课堂教学评价是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出发,对教学进行有效地研究,即通过研究有效教学或“好的教学”中教师的行为特征,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改变课堂教学的低效状况,而对教师教学行为特征的研究,构成了这一类型的课堂评价标准的重要基础。
随着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新世纪的教育改革目标更加追求创造一种更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教育。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无论是在课程功能、理念还是课程内容、实施等较之以前都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已经成为素质教育实施的核心。其中,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质量提高的教育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立足于“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明确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并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给新课程的教育评价指明了方向。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存在诸多问题,过分强调甄别于选拔,过多地关注对书本知识的评价,过于注重纸笔测验与自上而下的评价,影响了新课改的实施和师生的发展。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评价办法,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课堂评价办法,引导教师把评价的着力点指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重视学习的过程,将评价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很好地体现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评价理念,这对于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新课改向纵深方向发展意义重大。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改的评价理念:
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也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多元智力理论:
智力是多方面的,智力的表现形式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成功与否的标准当然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多元智力理论的本质是:承认智力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的,承认各种智力是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三、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评价的概念,促进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教师了解课堂教学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研究审查评价工具质量标准,制订促进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规。
3、学科开发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办法,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行动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办法。
2、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课堂教学评价办法。
3、探索并逐步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教学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4、通过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行动策略的研究,促使我校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既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既关注师生自身的评价,也关注其他相关人员的评价,从而使我校的课堂教学更符合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五、研究的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原则
它是指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指导思想,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教学效果好坏的价值标准。评价课堂教学的好坏,主要看学生整体素质是否得到发展,看学生的学科智力、能力、创造力是否得到发展,是否培养了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兴趣爱好,具有一定的学科素养。
2、尊重性原则
它是根据马克思主义人学观而提出的一条重要的评价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一定要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正确对待教师、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双方要始终处在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气氛中。
3、全体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不能把掌握多少知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优劣的唯一评价标准。
4、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不能用封闭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具有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创新的空间。
六、研究方法
1、文献法:一方面运用国内外有关课程评价的专著类资料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将听课、评课、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过程性评价中的叙事性记录作为重要的第一手文献资料。
2、观察法:在听课、评课、访谈、研究性学习、档案袋评价、素质检测等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显行为和内敛特征(如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技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等)进行观察,并作好相应记录。
3、调查法:利用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实验前后的对比性研究;对教师教学观与教学行为设计问卷调查;对课题研究中生成的评价方式的使用效果进行验证性调查研究;指导学生在各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
4、行动研究法:在课程改革的操作实践中进行研究。一方面设计详细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通过开设实验课,组织教学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验证和完善教学评价方案;另一方面设计系列的多元的学业成绩评价方案,通过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实验,验证和完善学业成绩评价方案。
5、案例分析法:利用大量的课堂教学评价实验的实例和学生学业评价实验的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提取、总结有效的评价方式。
6、统计法:对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加以归纳、整理、分析和推断;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过程中对各种参数值进行数理分析、概括和整理。
七、研究的主要措施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认识和科学素养 组织参研人员学习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学习江泽民关于“教育创新”的讲话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课程改革文件,端正教育思想,牢固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牢固确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本的工作目标,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管理理念。组织参研人员学习教改科研理论,增强教育教学研究者的意识,掌握教改科研的方法,增强参研人员的研究能力。
2、坚持研究主体的多元性,促进共同发展
(1)发挥教研人员、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学生之间大力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与教育界同仁们开展交流与合作,认真学习同行们在教学评价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我校实际,内化为本课题的经验。
八、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2012年4月— 2012年5月
认真学习教学理论、有关课堂教学评价的文献资料,选题并讨论课题的设计、规划与分工,制定《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行动策略的研究》的方案。、实施阶段: 2012年 6 月— 2013年3月。(1)探索符合初中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2)在听、评课的过程中反复探索、研讨和总结方法,构建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
(3)灵活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对本校 20节课进行后测分析,推动课堂教学的转型。
(4)定期举行课堂研讨、探究和观摩教学活动,举行教学评价“沙龙”,多角度多形式多方法对各类课进行形成性、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描述。
(5)完善适合现代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3、总结阶段: 2013年 3 月— 2013年 4月。(1)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2)展示研究成果。
九、研究的基础条件
1、组织保证: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课题研究小组。
2、制度保证:学校确定了课题研究计划,定期进行课题研究,制订了课题研究的各项制度和奖惩制度。
3、人员保证:本课题组成员是多次获得研究成果的教师,是多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教师,是长期从事现代教育并取得良好成效的教师。
第一阶段成果总结报告
2010年1月我们申请了课题《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和研究》后,课题组成员积极展开了研究工作,现将第一阶段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查找资料,总结经验,形成理论依据,指导研究工作
本课题实践性很强,但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所以课题组成员阅读了大量的关于素质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籍,并且上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打好理论基础。课题中成员都是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班主任,对有效课堂比较了解,对构建有效课堂有自己的方法。所以,我们对以往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这些成功的经验,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坚实基础。
二、制定了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案
1、确定研究的实验班
我们首先确定四位骨干班主任所带的班为研究的实验班。对实验班的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
2、确定研究对象
班主任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把班里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找出典型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3、制定研究方法
确定研究实验班和研究对象后,课题组讨论并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的、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首先,对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他们最喜欢的上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
其次让每个孩子写成长日记,及时掌握这些孩子的情况,时时调整方法。第三、对这些学生,每周坚持做到“四个一”:一次小结,与家长联系一次,与学生谈话一次,给他们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记录下他们每周的进步,给予鼓励、表扬。
第四、充分利用各学科教学资源。各科老师都会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教学。例如语文课的课前五分钟才艺表演,可演讲、朗诵、唱歌、绘画、讲故事、演小品、说相声等,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素质得以提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第五、开辟第二课堂。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兴趣小组拓展学生的
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视野。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形成了研究的理论:赏识是孩子进步的动力和源泉,赏识能给孩子注入一股自信的力量,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基础。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这个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注重习惯的培养。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让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兴趣,挖掘潜力,于自由中见管理之成效。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对学习活动、集体活动充满兴趣,使他们的个性最优化发展。
2、总结了研究的实践经验。良好的校风、班风能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性、独立性、自觉遵守纪律、热爱集体、互相关心、有礼貌等等优良品质。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内因。
(1)优化育人环境 教室的布臵:国旗;班训“尊师守纪勤奋进取”;班规;课堂守则;奖状;能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字画;每月一期的墙报,每期都辟有“心理健康专栏”;荣誉榜,每个学期本班学生所获得的成绩;“讲文明创三好”—班规评定和《课堂守则》评优统计表;还有窗帘,窗台上的花草。
(2)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3)提高老师自身素质,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
(4)凡是健康的公益活动,无论是绿化、做好事,还是竞赛:学科、文艺、体育等,都发动、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尽力去做好它,以此培养“热情”“希望”“自信心”还有责任心——对人生抱积极的态度。
(5)开展心理咨询和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
(6)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健康的性格的形成,使学生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7)结“一帮一”“一对红”对子,培养学生的互助互爱性格。
第二阶段成果总结报告
《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与研究》课题进入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现对第二阶段课题实施的情况及所取得的成果总结如下:
一、课题正在实施的方案
1、通过调查研究确定影响初中生学习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家庭因素: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经济的收入水平,父母 的职业,家庭结构,家庭气氛,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校教育因素:课堂教学。这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环节。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坚持性、自制性、主动性和独立性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同时教师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想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3)文化、社会因素: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文化背景多种多样,它促使一个人形成相应的行为方式和掌屋相应的道德规范。具体的社会现实也往往会使人形成不同的价值观。社会上的各种不良诱惑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
2、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1、组织班主任对学生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并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指导。
2、制定课堂教学评估办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
3、精炼高效地进行“后教”,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4、研究“分层教学”模式及实践应用,合理设计单元教学
3、课堂实践,寻找策略:
1、研读课标与教材
经过分析研究,一致认为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教师对文本的熟悉程度、理解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号召教师结合课标研读文本,以教学内容为契机再学课标。要求教师先认真研读课标,分析文本,掀起研读文本、分析文本的良好教研氛围
2、立足常态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每位教师明确一节常规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任务要求,教法学法等环节内容,能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让特点,有效组织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当堂学习任务,达成既定学习目标为标准,努力提高常规课的教学效率。争取做到不备课不上课。
3、运用好导学案,做好学生的预习指导。
上好一节课,学生一定要养成自学的习惯,但是老师一定要做好指导,不能让学生无目的预习,否则事倍功半。
4、搞好科研,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为了帮助教师形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听课评课的实效,开展了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展示活动。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研究的
基础上,开展学校公开课。依据课堂评价,通过教师全程参与,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了教学水平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一)通过研究,明晰了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1、开展好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小组合作的成功感。鼓励优生带动差生,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鼓励他们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展示给大家,使他们知道同学们和老师都没有抛弃他们,也没有放弃他们,愿意帮助他们取得进步。
2、在课改中,小组考核落实的到位,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小组的工作。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后勤,做好督促工作,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导学案用的扎实。导学案编制时,所有的老师都要进行研讨,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有梯度不同层次的问题要有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要让基础很差的学生对已经由其他学生回答对了的问题进行重复,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进步。教师要像无私的太阳一样,毫不保留地吧赞美之词送给那些需要我们鼓励的学生。做到在课堂上人人平等。尊重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权。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到位。
4、科研工作落实的好。学校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进行统一教研,一个月进行大教研,让各位老师交流自己在教学中的所得,并且反思自己的工作中所欠缺的地方,改进并提高。
(二)通过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策略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
研究促使教师走进“有效教学”,研究“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在过程中,老师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有效教学的本质,理解了开展有效教学的目的,感受到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在研究中,他们了解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流程,并且对优化每个流程的有效策略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
教师的传统观念有了明显改变,不再是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中得到彻底解放。
第三阶段成果总结报告
(一)主要成效:
一、通过理论学习,教学观念得到转变。
有效课堂是什么?我认为一是在课堂上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二是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三是能让学生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四是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最关键的 “有效” 就是让学生从能学逐步过渡到会学。
“能学”就是指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有了成功的体验和感悟;“会学”就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顽强的探究精神。
转变观念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有效教学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与挑战;把发展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二、许多老师能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有效课堂初现雏形。
我们数学组每周开展一次听评课活动,我们特别强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数学学习方法的多样化,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性、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终身发展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所追求的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特别是我们学校坚持走课改和教科研之路,积极进行课改探索,创建新课堂,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聘请专家讲座,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吸纳借鉴先进学校的理念和经验。通过课改,教科研,学校在教学、德育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探索出适合校情、县情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和做法,打造出了初具二中特色的课改“352”模式。许多老师能够积极的行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过努力,有效课堂已经初具雏形。每周教务处都要进教室去看上课情况,总体是一次比一次要好,一次比一次要像,特别是实施有效课堂以来,绝大多数老师,都能不同程度的放开让学生去展示,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热情高了,敢发言了,敢展示了,这就是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几个课改班级的任课教师的课堂已具备了有效课堂的绝大多数特征。
三、“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模式”基本成型。课前、课中、课后策略基本
能按要求进行。
1.经过严格要求,学生的预习习惯初步形成。习惯的改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尤其是许多学生以前根本没有预习的习惯,经过学校要求,班主任严抓,学科老师培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动手预习,虽然程度参差不齐,但他只要有行动就是很好的进步。
2.科任老师能高效备课,按时上交“导学案”。许多老师以前根本没有动过电脑,或者对文档操作很不熟练,在一开始就要求电子备课,难度可想而知,可是这些老师能克服困难,废寝忘食,边学边做,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这一种工作精神确实很令人感动。现在,绝大多数老师已经能很熟练的进行电脑操作,尤其是数学、物理等学科一些特殊符号,作图确实让我们老师费了不少劲,但今天我们进步了、会了。由此更可见“有付出必有收获”。现在,各学科都能按时完成备课任务并上交“导学案”,保证了有效课堂实施的顺利进行。
3.合作学习有效开展。许多老师能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并按角色给学生学生分配任务,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交流,组长管理有力,小组讨论热烈,合作学习初显成效。
4.有效评价体系初步形成。经过教科室多次要求,班主任、科任老师的培训与实施。在许多班级中能很好的落实早读前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并详细记入《班级日志》。科任老师能重视课堂小组评价并要求学生及时记录,而且每个班主任老师自己也有一个详细的记录。多数班主任能很好的落实小组成员评价制度,组织学生相互评价,相互监督,每一个班主任落实有力且能有所创新。
四、存在问题与困惑
1、面对应试教育的挑战,“有效课堂”你该如何迎战?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多种,有直接体验获取,有间接获取。直接获取费时费力,间接获取就不同了。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打个比方:要作一盘菜,直接体验就是让他自己尝试摸索、掌握这盘菜的正确做法;间接体验就是给他一本菜谱让他知道许多菜肴的制作方法。虽说后者获取的信息量远远大于前者,但后者因为缺少实践,始终无法发现其中的奥秘,但这也不失为一条通往应试教育的捷径。
2、学生说上课全听懂了,下课后却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教学模式面向所有学生,但真正参与其中的只是部分学生,最多不过50%,另外的50%是一个无法控制的群体,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并不
是有效课堂。
3、学生在学习成果展示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错和偏失。教师的指正往往会将课堂带入拖时,给人的感觉就是课堂量大事多,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阶段报告】推荐阅读: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12-17
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构建09-1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11-10
有效教学研究与实验方案12-16
“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第二阶段)12-01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教学培训心得07-28
王洪国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报告06-14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09-19
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活动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