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社保审计工作的发展研究

2023-0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保审计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仅可以保障民生和经济有序发展, 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16年9月第三届中美审计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会议以“社会保障政策实施效果审计”为主题对社会保障审计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中国审计署审计长指出要加快社会保障领域审计技术与方法的深化改革, 实现审计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全覆盖, 发挥社保审计的重要作用。在大数据背景下, 社保审计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高效开展工作, 这是国家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也是人社部门做好社保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

一、社保审计的发展历程

社会保障是国家的稳定器、减压阀, 截至2018年10月底, 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为11.86亿人, 覆盖约85%的人口。社保基金就是老百姓的“养老钱”“治病钱”, 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财政根基, 所以社保审计的重中之重就是对社保基金的审计。我国社保基金审计模式经历了由传统手工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向数字化审计的转变。国家审计署于1983年成立, 当时即对民政事业费等专项资金进行手工审计, 这是社保基金审计的雏形。审计署社会保障审计司于1998年设立, 从此社保基金审计走上规范化道路。自2005年开始, 开始探索社保基金计算机辅助审计, 社保基金审计的目标、方法和模式发生了较大转变。2006年, 审计署社会保障审计司和计算机技术中心计划实施社保基金数字化审计, 并召开了专门的研讨会, 为社保审计的数字化发展奠定了基础。除了对社保基金的审计外, 社保数据、社保信息、社保软件等其他方面也成为社保审计监管的范围。

二、大数据环境对社保审计工作的影响

大数据技术对社保审计的方法、范围、时间、成本等多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过去受人力、财力的限制, 都是采用抽查法, 只能收集少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论具有随机性, 一旦抽样存在偏差, 就会带来审计风险, 而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全数据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 进而发现内部关联更具价值的信息, 综合提炼后会对审计人员进行预警或提示;大数据解决了传统审计中被审计单位不配合、不提供信息数据的难题, 从单一利用内部数据变为内外部数据共享, 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发现风险点, 优化经办流程、维护基金安全、保障员工权益;随着社会保险信息化进程的推进, 审计的项目内容也越来越多, 不仅要求对社保业务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进行事后监督, 更要求对事前预警、事中发现、事后追溯进行长期的全过程监督, 实时动态掌握风险管控, 加大审计监督的时效性;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审计监督, 可以大幅度降低行政监督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节约现场审计的差旅费用, 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

三、大数据背景下社保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相关法律法规相对缺失

目前, 我国虽然出台了一些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 但大部分是针对传统审计的, 而适用于互联网信息化审计这种新方式的法律法规还相对较少。有的被审计部门不愿意被实时监督, 单独使用自己的信息软件, 没有相关法律手段来制约, 难以保证工作的开展。

(二) 社保基础数据质量较低

审计结果是否准确, 得先看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如果提供的数据不准确甚至是虚假数据的话, 得出的结论也不会真实客观。在实际工作中, 参保单位经常存在数据录入错误的情况:有的系统中同时存在15位的和18位的身份证号码、有的一个身份证号码对应两个姓名、有的出生日期不正确、有的参加工作时间在每个系统里是不同日期、有的参保人已经调动了多年, 数据还是前面单位的信息、还有录入的错误信息没有及时删除, 一放多年, 产生很多垃圾信息。因此, 基础数据质量的准确和完善, 是大数据下社保审计的基本要求。

(三) 平台搭建有待完善

目前河北省每个险种使用相应的软件系统, 没有共享平台, 同样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 但没有形成各险种的平台接口。一些单位的社保系统可以说是“孤岛”, 这么多年都是自主运转, 也没有与财务系统、政府的其他部门如医院、民政、财政、金融等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

(四) 审计专业人才队伍素质不高

随着大数据和信息化的发展, 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需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具备计算机知识, 熟练运用各种审计软件, 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社保知识, 具备社保基金风险识别能力。目前社保审计专业人才总体素质不高, 很多不是科班出身, 只是经过简单的培训便上岗, 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疏漏, 不能及时预警要出现的风险, 给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四、运用大数据开展社保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 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

大数据时代要结合大数据的特征——海量、高速、多样、有价值和真实性, 使审计工作法制化, 对社保联网审计的内容、方式等作出细致具体的规定, 让社保审计人员可以有法可依, 有法可循, 一切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社保审计, 不仅局限于对其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核, 同时要结合调研从管理制度上发现问题, 积极促进社保制度的完善, 从根源上降低审计风险, 提升审计质量, 推动各项社保制度向更合理合规的方向发展。

(二) 重视数据安全建设

我国的网络安全技术水平还处于不断提升和完善的过程中, 网络访问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 审计内网和外网之间的网络隔离技术还不成熟, 社保服务在向数据化迈进的同时, 相应的隐私保护、信息安全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在大数据的运用中, 要非常重视数据安全的建设:第一, 如果是内部分析使用, 如果通过外包的方式购买了专业分析力量, 一定要最大程度减少数据外泄的风险, 对存储数据的服务器和分析数据的终端进行严格管理, 严禁使用外包公司的终端或移动介质;第二, 如果是数据共享, 就只能是随机抽样性、统计性或分组汇总等性质的数据, 不可以包含个人隐私数据和危害国家安全的数据。第三。如果是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 为社保提供精准服务, 就要最大程度判断人和业务的真实性, 要有效控制渠道授权和个人授权, 同时建设风险防控体系, 最大程度减少个人信息在第三方的外泄。

(三)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以“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为契机, 树立交互沟通的坚定信念, 充分发挥社保大数据的资源优势,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破除部门、地域之间的信息壁垒, 完善业务之间、财务之间的协同协作监督机制, 在数据接口技术上, 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 让数据采集更加便捷, 连接网上网下的交流, 实现标准化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通过“制度+科技”, 将经办操作真正嵌入信息系统和制度框架, 提高审计的针对性、时效性, 实现效益和风险防控的统一。推进社保档案电子化工作, 扎实做好数据基础工作, 健全联动机制, 实现与公安、民政、土地房管等部门数据实时交换和对接, 形成准确动态的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 提高大数据下审计工作的效率。

(四) 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引进

在大数据时代下, 审计人员面对的是海量的电子数据, 必须及时转变思维模式, 要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一方面审计人员要不断接受在职教育培训, 定期开展计算机操作知识、大数据审计知识和社保业务知识的培训, 使自身业务能力不断精进。另一方面, 社保审计部门也需要从外部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针对海量的信息数据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用科学的方法及早发现社保基金存在的风险因素, 确保社保基金能够平稳安全运行。

总之, 信息化作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以数字化推动审计信息化, 始终做到以审计信息化引领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创新和发展。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信息化审计模式将与社保审计工作深入融合, 加强大数据背景下社保审计理论的研究, 积极探索大数据分析、风险预警与安全监控等技术在社保审计方面的应用, 搭建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石的社保服务平台, 实现为参保人员“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的社保宗旨。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社会保障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本文从社保审计的发展历程出发, 分析了大数据环境对社保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 并结合实际,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社保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社保审计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N].新华社, 2015-07-05.

[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的通知 (人社部发[2016]105号) [Z].2016.

[3] 张永杰.云计算视域下养老保险基金联网审计系统建构分析[J].审计研究, 2015 (5) :41-47.

[4] 丁淑芹.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变革研究[J].财会通讯, 2015 (22) :106-108.

[5] 宋京燕.“互联网+”与大数据在医疗保险领域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医疗保险, 2018 (6) :27-30.

上一篇:压力容器制造中常见问题及分析下一篇:影响乌鲁木齐市水果价格波动因素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