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在我国的现状

第三人侵害债权, 是指有债权债务关系的主体之外的第三人, 知道债权存在而有意为损害该债权, 致债权部分或全部无法实现, 造成债权人损害之行为。目前, 我国法律对债权能否成为侵权行为的客体没有明确规定, 因而在理论界就存在两种主张。否定说:侵权行为的客体是绝对权, 债权是相对权, 不能成为侵权行为的对象;肯定说:虽然第三人处于债权债务关系以外, 但是第三人仍可能成为债权的侵害的主体。

因第三人的侵害致使债权人的合法权利无法实现的情形愈益频繁, 传统的民法理论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因此笔者认为, 应采肯定说, 承认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的存在。

二、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 法理基础

首先是债权的不可侵犯性。《宪法》第33条第3款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根据宪法确立的权力不可侵犯性原则及合法权利受到同等保护的民法理念, 权利的不可侵犯性决定了债权的不可侵犯性。债的相对性不能否认债的不可侵性。债权相对性的本质涵义是, 合同外的第三人没有履行合同所约定义务的义务, 即仅有对内效力①, 但并非意味着债的关系外的第三人不对其侵害债权的行为承担责任。因而当债权受到第三人侵害时, 债权人即为被侵权人, 有权享受法律救济。

其次, 是债权相对性的逐渐突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以“所有权”为中心逐渐向以“债权”为中心过渡转移, 第三人介入债的关系, 尤其是合同关系的情形越来越常见和复杂。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和维护交易安全, 在现代民法中, 债权逐渐突破了其相对性, 扩张其效力的作用范围, 取得了某些绝对权的效力。因此, 当物权和债权都无法包含某种权利时, 就形成了债权物权化和物权债权化的趋势, 例如买卖不破租赁、预告登记等, 使债权对抗第三人侵害行为的效力更接近于物权的对世性。

第三, 保护期待利益。债权与物权都属于财产权, 物权是对现实的财产利益享有, 而债权体现的是将来的财产利益, 若第三人侵害了该债权, 就阻碍了债权人得到本可以实现的财产利益。正如Slumley V.Gye一案中所确立的合同财产的一般理论, 即履行合同义务的承诺是一种无形财产, 应与有形财产受到相同平等的保护②。

(二) 利益平衡

权益保护和自由保障是侵权法具有的二元价值目标。侵权法实际上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 在自由保障和权益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是否将第三人侵害债权纳入侵权行为中, 要求债的关系外的第三人承担责任, 就是二者利益平衡的结果。正如美国法学家霍姆斯所言:除非有特别干预的理由存在, 良好的政策应该让损失止于其所发生之处③。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中的权益保护和自由保障, 实际上就是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让步和价值衡平的结果。

《侵权责任法》第1条规定: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因此按照体系解释来解读, 侵权法更侧重于对受害人的保护, 也就是更为注重个人的权益保护。并且从《侵权责任法》的本质来看, 其具有预防、惩罚和填补损害的功能, 核心在于民事权益的保护。因此在其他法律无法涵盖第三人造成债权损害这一行为的救济时, 侵权法应该对其合法权利予以保护, 对其正当诉权予以保障。当然, 理论上第三人的行为虽然可以构成对债权的侵害, 但因为债权与物权不同, 不具有公示性, 在此情形下, 盲目扩张第三人的责任范围, 将会使构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本意适得其反, 这将是对第三人义务的苛责、加重其负担, 且与“给予个人充分自由、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民法理念背道而驰。因此, 当某项债权具有涉他性, 对于该第三人就是公示的, 如果其仍实施侵权行为, 致使债权损害的特定情形下, 就可追究相应的侵权责任。

三、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请求权基础

侵权法的逻辑起点是所有人自负其责, 除非存在将损害转移给他人的法律基础, 否则, 任何人都必须自己承受其遭受的损害④。因此, 侵权责任的承担必须以可归责性为基础, 这也是侵权法的逻辑起点。

我国的司法审判需要依据三段论的推理来审理具体案件, 无请求权即无诉权。这就表明, 有权利才有救济, 如果受到损害, 就必须找寻赔偿的请求权基础。

《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中的民事权益, 即为权利和利益。对内而言, 债权是要求特定人即债务人, 积极履行实现债权内容的义务, 即权利;债权对外而言, 是债权人对已成立的债权债务关系享有的无形财产, 即为利益。因此债权应属于《侵权责任法》第2条中的“等”中的财产权益, 根据第2条第1款, 在债权受到债的关系外的第三人损害时, 可向第三人追责, 这就是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请求权基础。

摘要:基于债权的相对性, 债权人仅能向债务人请求给付, 债务人因可归责之事由不履行时, 就应对债权人负损害赔偿责任。如果可归责事由是由第三人引起, 那么第三人能否成为侵害债权的主体?本文认为债权具有不可侵犯性, 并且在经济发展中逐渐突破了债权相对性的理论, 同时从权益保护和自由保障二者之间的利益平衡考虑, 论证了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存在。

关键词:债权,第三人,侵权行为,债权相对性

注释

1王利明, 杨立新.侵权行为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6:153.

2孙森炎.论对债权的侵权行为[J].法令月刊, 1986, 37 (5) :8.

3O.W.Holmes, The Common Law, 1981.50.

4[德]福克斯著, 齐晓琨译.侵权行为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2.

上一篇:大数据在民办学校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探讨下一篇: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