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工作安排意见

2022-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荏苒,一项工作总是在不知不觉间结束,我们又迎来新的任务与挑战,在开始新的任务前,我们要学会撰写计划,那么该如何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计划生育工作安排意见》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计划生育工作安排意见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

教师〔2018〕13号(2018年9月1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决策部署,落实《教育部等5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教师〔2018〕2号)工作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现就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围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新要求,立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新使命,坚定办学方向,坚持服务需求,创新机制模式,深化协同育人,贯通职前职后,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全面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通过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在师范院校办学特色上发挥排头兵作用,在师范专业培养能力提升上发挥领头雁作用,在师范人才培养上发挥风向标作用,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下同)教师。

二、目标要求

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专业,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显著增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显著更新,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新形态基本形成,实践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协同培养机制基本健全,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明显优化,教师教育质量文化基本建立。到2035年,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三、改革任务和重要举措

(一)全面开展师德养成教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作为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将“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细化落实到教师培养全过程。加强师范特色校园、学院文化建设,着力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卓越教师。通过实施导师制、书院制等形式,建立师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共同体,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品德提升、学业进步和人生规划方面的作用。通过开展实习支教、邀请名师名校长与师范生对话交流等形式,切实培养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组织经典诵读、开设专门课程、组织专题讲座等形式,推动师范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中华师道,涵养教育情怀,做到知行合一。

(二)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适应五类教育发展需求,分类推进卓越中学、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培养改革。面向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卓越中学教师,重点探索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培养模式,积极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面向培养素养全面、专长发展的卓越小学教师,重点探索借鉴国际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经验、继承我国养成教育傳统的培养模式。面向培养幼儿为本、擅长保教的卓越幼儿园教师,重点探索幼儿园教师融合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面向培养理实一体、德业双修的卓越中职教师,重点探索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主动对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开展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工作。面向培养富有爱心、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卓越特教教师,重点探索师范院校特殊教育知识技能与学科教育教学融合培养、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模式。

(三)深化信息技术助推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工智能、智慧学习环境等新技术与教师教育课程全方位融合,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建设开发一批交互性、情境化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及时吸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最新成果,开设模块化的教师教育课程,精选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教师培训优秀案例,建立短小实用的微视频和结构化、能够进行深度分析的课例库。建设200门国家教师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形成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深度融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创新在线学习学分管理、学籍管理、学业成绩评价等制度,大力支持名师名课等优质资源共享。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课程教学实施情况进行监测,有效诊断评价师范生学习状况和教学质量,为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进行教学决策、改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四)着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设置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的实践课程,建立健全贯穿培养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前后衔接、阶梯递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全面落实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为师范生提供全方位、及时有效的实践指导。推进师范专业教学实验室、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实训教室和师范生自主研训与考核数字化平台建设,强化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建设教育实践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推进教育实践全过程管理,做到实习前有明确要求、实习中有监督指导、实习后有考核评价。遴选建设一批优质教育实践和企业实践基地,在师范生教育实践和专业实践、教师教育师资兼职任教等方面建立合作共赢长效机制。

(五)完善全方位协同培养机制。支持建设一批省级政府统筹,高等学校与中小学协同开展培养培训、职前与职后相互衔接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着力推进培养规模结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实践基地、职后培训、质量评价、管理机制等全流程协同育人。鼓励支持高校之间交流合作,通过交换培养、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同步课堂、学分互认等方式,使师范生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动医教联合培养特教教师,高校与行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培养中职教师。大力支持高校开展教师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教师培养校内协同机制和协同文化,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依托现有资源组建实体化的教师教育学院,加强办公空间与场所、设施与设备、人员与信息等资源的优化与整合,聚力教师教育资源,彰显教师教育文化,促进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

(六)建强优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推动高校配足配优符合卓越教师培养需要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在岗位聘用、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实行倾斜政策。加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培养力度和教师教育师资国内访学支持力度,通过组织集中培训、校本教研、见习观摩等,提高教师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指导高校建立符合教师教育特点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和推动教师教育师资特别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开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研究。通过共建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特级教师流动站、企业导师人才库等,建设一支长期稳定、深度参与教师培养的兼职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指导推动各地开展高等学校与中小学师资互聘,建立健全高校与中小学等双向交流长效机制。

(七)深化教师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境外高水平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双方联合培养、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提高师范生赴境外观摩学习比例,采取赴境外高校交流、赴境外中小学见习实习等多种形式,拓展师范生国际视野。积极参与国际教师教育创新研究,加大教师教育师资国外访学支持力度,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经验,扩大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

(八)构建追求卓越的质量保障体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认证体系,分级分类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全面保障、持续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建立完善基于证据的教师培养质量全程监控与持续改进机制和师范毕业生持续跟踪反馈机制以及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多元社会评价机制,定期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应用于教学,推动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形成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

四、保障机制

(一)构建三级实施体系。教育部统筹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做好总体规划。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各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落实计划2.0的具体实施方案,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二)加强政策支持。优先支持计划实施高校学生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教师教育师资国内访学和出国进修;對计划实施高校适度增加教育硕士招生计划,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完善学位授权点布局,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向师范院校倾斜。推进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教师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将卓越教师培养实施情况特别是培养指导师范生情况作为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和职称晋升、中小学工作考核评价和特色评选、中小学教师评优和职称晋升、中小学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名师名校长遴选培养的重要依据。

(三)加大经费保障。中央高校应统筹利用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等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和其他各类资源,结合学校实际,支持计划的实施。各省(区、市)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统筹地方财政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资金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支持计划实施高校。

(四)强化监督检查。成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专家委员会,负责计划的指导、咨询服务等工作。实行动态调整,专家组将通过查阅学校进展报告、实地调研等形式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完成培养任务、实施成效显著的,予以相关倾斜支持;对检查不合格的,取消“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改革项目承担资格。

第2篇: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教学计划是指导和管理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更好地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规范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管理,保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 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3 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 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5 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地方和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3年为主;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1年为主。

要建立更加灵活多样、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制度,积极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建立“学分银行”,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四、培养目标与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应按照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五、课程设置及其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

德育课,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或音乐、美术)课为必修课,学生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可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也可以多种形式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学校还应根据需要,开设关于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人口资源、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的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定。

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部分基础性强、规范要求高、覆盖专业面广的大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定。

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实习评价标准,组织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并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重视校内教学实习和实训,特别是生产性实训。要在加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

六、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与时间安排

(一)基本内容:

1 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

2 培养目标、人才规格

3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4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5 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二)时间安排: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28。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三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3300。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16-18学时,1个学分,三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周为1学分,共5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允许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上下浮动,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要认真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专业,教学时间安排由各地根据实际隋况确定。实习实训累计总学时不少于半学年。

对文化基础要求较高或对职业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可根据需要对课时比例作适当的调整。实行弹性学习制度的学校(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

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中应设立选修课程其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六、教学计划管理

我部负责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并组织制定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等专业建设规范性文件。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原则意见》和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实施,并按照本《原则意见》的要求,结合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与行业部门的合作,组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其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报我部备案。

中等职业学校应按照本《原则意见》的要求,依据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教学指导方案,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制定工作的指导及执行的管理监督。

2000年我部印发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0]2号)自本文下发之日起停止执行。

教育部

二00九年一月六号

第3篇:工信部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行动计划(2015~2018年)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船陕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全面支撑《中国制造2025》实施和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刻把握“互联网+”时代大融合、大变革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规模应用综合优势,以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实施“互联网+”制造业和“互联网+”小微企业为重点,以高速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产业为支撑,不断打造新形势下产业竞争新优势。把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大力拓展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政府服务模式,释放发展潜力和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加强互联网创新要素、创新体系和创新理念与产业发展的对接应用,最大程度汇聚各类创新力量,带动技术和模式创新,不断培育新兴业态和产业新增长点。

坚持两化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中的平台作用,鼓励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促进信息通信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

坚持开放共享。巩固提升我国互联网发展优势,鼓励基于互联网的各粪要素资源集聚、开放、共享,提高配置效率,加快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产业生态体系。

坚持安全有序。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夯实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强化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保护,健全标准体系和法规制度,完善科学有效的市场监管方式,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18年,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进一步深化,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成为引领企业管理组织变革、培育新型能力的重要途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工业产品和成套装备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跨界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培育一批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示范企业;信息物理系统(CPs)初步成为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形成一批可推广的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互联网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支撑平台;基本建成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形成自主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二、主要行动

(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和标准建设推广行动

1.行动目标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成为引导企业战略调整、业务转型、组织变革、新型能力培育的重要抓手。到2018年,形成一套完整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10000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1500余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60000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形成以管理标准促创新、促转型、促发展的新格局。

2.行动内容

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持续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完善贯标评定线上线下协同工作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供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建立市场化贯标模式和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宣贯培训和监督管理,建立贯标质量保障体系,在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工业强基、工业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中采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结果,加快形成市场化采信机制。

加快培育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新型能力。依托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鼓励地方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明确两化融合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实施路径。分行业、分领域遴选一批贯标企业,组织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和中介组织,总结提炼两化融合经验和做法,开展示范推广,引导企业加快互联网环境下的业务创新和组织变革,培育数据驱动、网络协同、精细管理等新型能力。开展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导各地科学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加快建立两化融合标准体系。整合信息技术、工业和通信领域的标准化资源,加强两化融合领域的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研究制定两化融合标准路线图,建立和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重点突破的原则,研究制定信息物理系统(CPS)、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工控系统、生产性服务等领域的关键标准,积极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组织制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细分领域标准,开展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符合性评估工作。

(二)智能制造培育推广行动

1.行动目标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18年,高端智能装备国产化率明显提升,建成一批重点行业智能工厂,培育20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初步实现工业互联网在重点行业的示范应用。

2.行动内容

加强智能制造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明确阶段目标、发展重点和实施路径。制定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重点行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领域发展的目标、重点和实施路线图。制定发布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建设指南,开展标准试验验证及在典型行业的推广应用。推动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和升级,围绕量大面广中小企业核心装备、关键工序智能化改造的共性问题,支持地方主管部门、协会联盟、研究院所分行业制定装备智能化改造路线图,明确阶段性目标、重点、路径、方法。

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组织实施智能制造专项,支持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创新发展。加快重点领域装备智能化,继续组织“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工程行动计划、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出台《车联网发展创新行动计划(2015~2020年)》,推动车联网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组织开展车联网试点、基于Se技术的车联网示范。制定《智能硬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推动智能穿戴、服务机器人等新型智能硬件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持续推进国家智慧家庭应用示范基地创建。

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核心,聚焦制造关键环节,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遴选一批在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供应链、制造新模式领域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试点企业,不断提炼和总结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开展行业示范和应用推广。依托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开展智能园区试点示范,培育一批智能园区。

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部署。研究制定工业互联网整体网络架构方案,明确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路径。加快基于IPv6、工业以太网、泛在无线、软件定义网络(SDN)、SG及工业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技术的工业互联网部署。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关键资源管理平台和关键技术试验验证平台建设。推动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支持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在工厂无线应用、标识解析、工业以太网、IPv6应用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三)新型生产模式培育行动

1.行动目标

互联网广泛融人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到2018年,重点行业形成一批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等新模式,培育一批国家级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和众创空间示范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示范企业。

2.行动内容

培育发展开放式研发设计模式。引导消费电子,家电、制鞋、服装等制造企业建立开放创新交互平台、在线设计中心,充分对接用户需求,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按需、众包、众创等研发设计模式。支持机械、航空、船舶、汽车、电子信息等制造企业加快构建产业链协同研发体系,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设计模式。支持大企业建立面向全社会的研发测试、创业培训、投融资、创业孵化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平台,鼓励地方发展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开源社区等新兴众创空间,打造市场化与专业化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孵化与投资衔接的创新载体。

发展新型生产制造方式。组织开展“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推动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服务新方式。推动互联网应用从销售环节向生产制造全过程拓展,鼓励企业在线实时发布研发设计资源、生产制造和物流配送能力,形成基于网络、数据驱动的线下资源线上配置的新型生产方式。

打造服务产业转型的平台经济。支持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跨界联合,建设和应用推广工业云平台。组织开展工业云服务创新试点,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测试验证等资源的开放共享,打造工业云生态系统。开展工业电子商务区域试点,推动工业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物流、互联网金融等业务协同创新和互动发展,培育一批工业电子商务示范区、平台和企业。支持制造龙头企业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深化企业间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直销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等网络营销新模式。

加快开发和应用工业大数据。研究制定工业大数据发展路线图,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支持开发一批面向市场营销、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产品,推动建设面向全产业链的大数据资源整合和分析平台,组织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依托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数据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工业大数据行业平台和服务示范基地。

(四)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行动

1.行动目标

重点行业信息物理系统cCPS)应用水平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显著提升,工控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18年,国内工业软件骨干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形成一批行业信息物理系统(CPS)应用测试验证平台,培育20余家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领军企业。

2.行动内容

推进信息物理系统(CPS)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建设信息物理系统(CPS)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信息物理系统(CPS)参考模型、功能架构、数据和数据链等基础关键标准。支持工业软件企业,攻关解决物理仿真、人机交互、智能控制、系统自治等关键技术,提升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CADICAE)、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工业软硬件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支持研发行业信息物理系统(CPS)开发工具、知识库、组件库等通用开发平台,推动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工业网络、工控安全系统、智能机器等集成应用,增强行业信息物理系统(CPS)系统解决方案研发能力。

开展行业信息物理系统(CPS)应用测试和试点示范。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大型企业,围绕重点行业,建立行业信息物理系统(cPs)应用测试验证平台,构建具有信息物理系统(CPS)综合验证能力的试验床,开展关键技术、网络、平台、应用环境的兼容适配、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测试验证。支持第三方机构建立信息物理系统(CPS)安全测试评估平台,测试评估信息物理系统(CPS)关键软件、传感器、移动终端设备、工业网络等的安全性能。面向航空、汽车、电子、石化等重点行业,组织开展信息物理系统(CPS)应用示范。

提升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面向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提升工业自动化、信息技术等集成服务企业的架构设计、综合集成和解决方案能力。组织实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建立协作机制,开展设计工具、生产装备、工业操作系统、工业互联网、智能芯片及工业控制设备等协同攻关和应用示范,形成一批行业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加强工业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工业信息系统和产品安全审查制度,完善工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提升工业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能力。研究制定工业信息安全风险信息报送发布管理办法,开展重点领域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支持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建设一批工业信息系统安全实验室,优先支持工业控制产品与系统信息安全仿真测试、监测预警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第三方服务机构。

(五)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培育行动

1.行动目标

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持续深入推进,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应用互联网的水平和两化融合能力不断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不断改善。到2018年,建成一批面向小微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不断提高小微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能力。

2.行动内容

完善服务体系。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实现服务资源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鼓励电信企业和大型互联网企业打造开放共享的资源平台,与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开展合作,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低门槛、以租代建、支持核心业务发展的服务。探索供应链金融、电子商务信用融资等小微企业融资新模式和新渠道。

推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加强工业云平台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建设,提供面向小微企业的在线研发设计、优化控制、设备管理、质量监控与分析等软件应用服务。支持电信运营商、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实施专项计划为小微企业提供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等服务,推动小微企业创新业务模式、扩宽营销渠道、改进产品服务。

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建设一批智慧型小徽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提供面向创业者和小微企业互联网应用的基础设施、软件支撑、网络安全、数据存储等服务。支持构建“创客中国”创业创新服务平台,举办创客大赛。依托各类中小企业信息化辅导站、培训基地、体验中心等服务机构,广泛开展信息化人才培训、服务和产品展示、应用推广活动。

(六)网络基础设施升级行动

1.行动目标

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全面提升对“互联网+”的支撑能力。到2018年,建成一批全光纤网络城市,4G网络全面覆盖城市和乡村,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直辖市、省会主要城市宽带用户平均接人速率达到30Mbps。

2.行动内容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推进全光纤网络城市和“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加快4G网络建设发展,加大SG研发力度。实施以宽带为重点内容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快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数字鸿沟。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引导云计算数据中心优化布局,推动数据中心向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优化升级互联网架构,推进互联网基础资源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开展以SG为重点的国际移动通信(IMT)频率规划研究,以及智能交通频谱规划研究和技术试验。引导互联网企业优化网站设计、加大带宽配置,实现互联网信源高速接人,提升网站服务能力。 加强和改进互联网市场监管。加强对互联网新业务分类指导,建立健全备案管理、综合评估等制度。完善互联网市场竞争管理规范,落实信息网络实名登记要求,推进网站、域名、IP地址真实身份注册。健全网络数据和用户信息保护制度体系和标准,督促企业落实分类分级保护要求。强化互联网网络性能监测手段,加强部省两级监测系统建设。积极推动、配合做好网络安全法、电信法、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力法(修订)等法律法规立法。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完善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防护标准,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指导企业加强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健全网络安全应急工作机制。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建立大规模用户信息泄露报告和用户通知制度。持续开展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治理,完善恶意程序处置机制。组织开展电信和互联网领域网络安全试点示范工作,指导督促企业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手段创新。

(七)信息技术产业支撑能力提升行动

1.行动目标

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围绕“互联网+”行动的软硬件技术、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到2018年,高性能计算、海量存储系统、网络通信设备、安全防护产品、智能终端、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际领先企业,安全可靠的产业生态体系初步建成。

2.行动内容

突破核心技术和产品。制定集成电路重点领域发展路线和实施路径,构建具备自主发展能力的通用基础软硬件平台。研究制定传感器发展战略,明确核心传感器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模式。加强可编程控制系统(PLC)、工控计算机、工业网络设备、安全防护产品攻关,支持高集成度低功耗芯片、底层软件、传感互联、自组网等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实施“芯火”计划,开发自动化测试工具集和跨平台应用开发工具系统,提升集成电路设计与芯片应用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核心芯片产业化。推动基于互联网的视听节目服务、智慧家庭服务等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加强互联网电视接收设备、智能音响、可穿戴设备等新型信息消费终端产品研发创新。

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推动基础软件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新兴领域基础控制及应用软件发展。支持高端工业软件、新型工业APP的研发和应用,发展自主可控工业操作系统及实时数据库等基础软件,提升设计、仿真、管理、控制类工业软件的国产化率和应用水平。推进智能语音和新型人机交互、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决策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制造领域规模商用。研制和推广应用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JTSS)。

构建安全可靠产业生态体系。以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为抓手,构建安全可靠核心信息设备综合验证、集成测试、系统评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支持面向互联网的智能可穿戴、智慧家庭、智能音响、智能车载、智慧健康、智能无人系统等智能硬件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加强硬件样机设计平台、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安全可靠服务器、存储系统、桌面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网络设备、智能终端等终端产品、基础软件和信息系统的研发与推广。

提升“云计算+大数据”综合支撑能力。以云计算创新试点城市为重点,开展面向行业、区域的“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智能制造公共云服务平台,加强制造资源和能力的共建共享,提升智能制造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合作、部省合作,构建各负其责、紧密配合、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把推进“互联网+”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加强整体规划和布局,分步骤组织实施各项行动计划。加强对地方的指导和跟踪评价,充分调动地方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各地要加强对本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和组织保障,结合实际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路径,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改革体制机制

加强对“互联网+”背景下法律法规、监管制度、技术标准、安全防范机制等重大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推进互联网领域的立法工作,健全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大数据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升互联网空间法制化管理水平。推进电信业务市场开放,做好宽带接入市场开放和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开放试点等相关工作,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进一步进入电信业,提升宽带市场的有序开放和服务水平。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型产学研用联盟,形成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标准、营造政策环境、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三)创新财税支持

统筹利用现有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各类资源,优化资金配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互联网+”制造业和“互联网+”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探索推动符合条件的跨界、融合、创新性产品和服务享受软件产业税收优惠等政策。

(四)创新人才培养

编制实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加强人才发展分类指导。围绕“互联网+”发展需求,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加快培养引进一批高端、复合型人才。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一批面向“互联网+”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实训基地,培育一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人才。调整完善部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体系和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引导部属高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工信慕课平台”。加快推广首席信息官制度。

(五)加强国际合作

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支持和鼓励互联网企业联合制造、金融、信息技术、通信等领域企业“走出去”。联合国内金融机构及丝路、中非等基金,建立“互联网+”制造业境外投资合作机制。积极发起或参与互联网领域多双边或区域性规则的谈判,提升影响力和话语权。推动建立中德、中欧、中美、中日韩政府和民间对话交流机制,围绕智能制造、标准制定、行业应用示范,组织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与企业共同推广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

第4篇:计划生育工作安排意见

XX村2011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安排意见

2011年,我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及县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村为重点,严格按照市监测点各项工作目标要求办事,深化村民自治,深化优质服务,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作用,推动全村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全村2011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安排如下。

一、主要目标任务

全村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3.2‰内,社抚费征收,历欠当年各达到95%以上,环情、孕情监测率达到85%以上,在家的达到100%,严格执行两奖两扶政策,确保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受到保障。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推进优生优育,稳定低生育水平。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坚持计划生育工作“一把手”亲自抓,支部书记负总责不动摇。一是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全年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切实增强对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真抓实干,扎实推进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一是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贵州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为重点,广泛宣传国家现行的人口生育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一是宣传形势多样化,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展板、村务公开栏,广泛宣传计生政策,普及计生知识;二是婚育新风进万家,送技术上门,送宣传资料入户,加快转变群众生育观念。

四、夯实基础,强化真抓实干

一是堵漏纠错,努力提提高信息统计质量,针对信息统计中的漏统现象较为突出的现状,创建工作方法,坚持月例会制度和调查走访制度,准确收集信息,挤干统计水分,提高统计质量;二是还权于民,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工作,健全村民自治工作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签好履约协议,发挥好村级协会作用;三是齐抓共管,不断深化综合治理工作,以“大人口,大计生”思想为指导,加强各方面的协调配合,获取人口信息,准确掌握人口动态,避免漏报、错报的发生。

五、搞好优质服务,争创国优

计生技术服务是计生工作的基础,是有效控制违法生育的重要举措,认真实施好避孕节育优质服务、生殖道感染干预、出生缺陷干预“三大工程”,定期不定期进村入户沉下去,开展“三查”抓好环情孕情监测,要按政策要求,推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宣传动员育龄群众自觉落实以长效安环、结扎为主的避孕节育措施。

长期以来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说明这项工作的重 2

要性和必要性光写在纸上,说在嘴上,不去落实,那我们的工作将会越来越被动,甚至会积重难返,所以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创新方法,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奋力开拓的意识,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XX村

2011年10月

第5篇:计划生育工作意见

关于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集团公司2008年计生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切实做好我公司的计划生育工作,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集团公司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关于加强我公司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一法三规一条例”,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搞好优质服务为中心,确保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人口责任目标任务,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目标

始终把计生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议程,紧紧围绕集团公司下达的《集团公司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具体要求,在公司党支部领导下,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履行协同把关的职责,积极协助参与流动人口综合治理,确保年底实现“四个100%”,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中名列前茅。

三、相关规定

(一)关于晚婚晚育

1.公司员工必须依据《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自觉实行晚婚、晚育。按法定婚龄推迟三年以上(男年满25周岁,女年

1满23周岁)初婚为晚婚。已婚女员工年满23周岁生育第一个子女为晚育。

2、凡户籍在公司的员工结婚登记,不论是初婚还是再婚,在

领取结婚证前,必须持男女双方身份证到公司党群整治工作部登记后,方可到民政局办理结婚手续。领证后次日持结婚证复印件一份和二人两寸合影一张到计划生育办公室办理其它事宜。女方为我公司员工,随男方在外地领证的,当月29日前必须到公司计划生育办公室登记。私自领证造成新婚漏报,追究其所在单位的责任。

(二)关于生育和生育计划安排

1、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可以自行安排生育时间,应在生育前

到户口所在地的计生办领取《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并到公司计划生育办公室登记。符合二胎生育条件,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应当在妊娠前到女方户籍地申请办理二胎《生育证》,由乡镇计生办审批报市计生部门批准发给《生育证》后方可怀孕。无论是一胎还是二胎,女方按计划怀孕后未经批准,严禁私自流引产,严禁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否则,一孩的三年内不予安排计划生育,二孩的收回《生育证》,取消生育计划。女方在怀孕两个月内要报户口所在地计生办和公司计划生育办公室,定期做孕期保健。生育后,应持《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或《生育证》,以及《出生医学证明》,到女方户口所在地计生办办理出生上报和新生儿落户事宜。

2、符合收养条件欲收养婴儿的夫妇,必须先到户口所在地的

计生部门办理同意收养的审批手续后再收养。持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后,按规定到民政部门办理《收养证》,然后再由计生部门出具准予落户证明,办理孩子的落户事宜。

(三)关于流动人口

加强对流动暂住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凡年龄在18-49周

岁的育龄妇女,离开户籍地30天以上,来我公司务工经商或因婚姻关系长期居住的,必须持户籍地办理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到寻村镇计生办和我公司计划生育办公室登记,办理相关手续。流动人口有不服从管理的,按照《山东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规定,对其进行处罚。

(四)关于计划外生育人员的处理

户籍属于公司的育龄女工,出现计划外怀孕的,必须终止妊娠,5个月内主动去做流引产手术的,不予追究责任;不听劝阻,造成大月份引产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罚。出现计划外生育的,按“条例”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并给予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是党员干部的,按鲁纪发[1999]9号文件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被举报发现的,由被举报人支付举报人奖金。不符合收养条件或符合收养条件未经批准,私自收养孩子的,属非法收养,按计划外处理。

(五)关于计划生育假期

1、婚假:法定假3天,双方晚婚的增加两周计17天。女方一

方晚婚的17天,男方3天。

2、晚育假:女方晚育的,法定产假90天,再增加60天的晚

育假,并给予男方7天护理假(孩子出生一个月内有效)。

(六)其它规定

1、加强对已婚育龄女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建立已婚育龄

女工跟踪管理档案。已婚育龄女工必须定期上报孕检证明。

2、凡调入我公司员工必须具备计划生育的相关证明,如结婚

证、计划生育服务证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并到原所在单位开据有效计生证明(盖公章、领导签名),才能办理调动(借聘)手续。

3、加大人口与计生宣传力度,女员工要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

计生宣传活动,响应公司的号召。

4、做好每年计划生育自查和检查工作,积极落实计划生育的

各项政策和法规,以优质服务为重点,切实完成上级部门交给的各项任务。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的领导,公司成立计划生育工

作领导小组,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任组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计划生育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并定期组织各部门、科室、车间学习计划生育条例及有关法规,明确上级有关计生工作要求。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各部

门、车间、科室要在公司党支部、行政的统一领导下,增强责任意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对出现违反计划生育的单位和个人,坚决落实一票否决、重点管理、追踪奖惩制度,促进人口和计划

生育工作的全面开展,确保各项指标的全面完成。

中共XX公司委员会

XX公司

2008年4月19日

主题词: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意见报:董事长董事会成员集团公司党委

发:公司领导班子各部门科室存档公司办公室2008年4月19日印发(共印35份)

第6篇:计划生育工作意见

2010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意见

司属各车队、机关各科室:

2010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认真践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之年。根据总公司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精神,为了确保我公司2010年计划生育各项责任目标全面实现,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立足统筹兼顾、夯实基础、强化保障、狠抓落实”的基本思路,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兼顾解决人口问题,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着力抓好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推进民主自治,深化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认真搞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机制,努力开创人口与计生工作新局面,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组织领导

公司成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计划生育办公室设在七公司办公室,兼办公室主任,任专干。

三、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1、加强对计划生育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一把手”负责制。成立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一卡”、“三册”计划生育工作档案,把计生工作列入年度工作重要内容,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

2、严格监督检查计生工作,按照“单位负责、条条保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实行计划生育管理责任制,在本单位内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检查,奖惩兑现。

3、制定计划生育年度工作要点,半年、年终进行检查总结,并及时向公司计生部门反馈情况。

4、加强对在职育龄妇女的管理,强化监督检查,严格把好“四定关”,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配合公司计生部门认真开展“三查一治”工作,力争妇检率达100%。

四、工作措施

1、公司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亲自负总责,各车队要建立建全计划生育领导机构,成立以车队长为组长,相关管理人员组成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以经常性工作为主,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应随时随地向上级通报计生信息,为上级安排、布置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2、严格按有关规定把好计划生育审核关,督促已生育一孩的夫妇在孩子出生后六个月内准确、及时办理《独生子女证》,独生子女办证率达100%。

3、搞好计划生育预报,鼓励动员已生育女职工上环或采取其它有效节育措施,杜绝无证生育,计划外生育现象发生。

4、全面深化总公司计划生育体系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完善计划生育宣传员、信息员制度。年内对各车队计生信息库工作、生育管理体系建设及台帐建设情况进行一次核查,建档率在100%。各专兼职管理人员必须做到“三清”,即:家庭情况清楚、孩次清楚、节育措施清楚。

5、坚持计划生育专兼职干部例会制度,及时安排、落实、检查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并根据例会、报表、宣传、管理台帐及临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重要指标进展情况进行月分析、月考核、月评比、季监督,半年对各车队一检查、一评比、一考核,把考核结果列入年终综合评比。

6、各基层要加强一线职工孕前管理,推行知情选择。鼓励职工落实一项安全有效的避孕节育措施。

7、做好一年一次的“双情普查”工作,到位率100%。

8、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信息准确率、避孕节育综合服务随访率要达到100%。

9、已婚育龄妇女建档率、已婚育龄服务健康检查率在100%。

10、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满意率要达到98%以上。

11、做好计划生育台帐的完善、更新工作,

五、创新宣传教育模式

1、整合资源,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充分发挥信息平台作用,把计生工作与其他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相融入、相渗透、及时通过公交报宣传报道计生知识等内容;创新宣传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努力使宣传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现代化的宣传服务。

2、继续广泛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扣紧“新、进、家”三字,集中开展进家庭、送知识、送温暖、送服务“一进三送”活动。努力开办一些职工乐于参与的教学形式,重点增加生殖健康以及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的宣教内容,在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中,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融入家庭学法之中。

六、具体工作安排

各车队、各科室要抓紧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使计划生育政策工作率达到100%,不断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方法、推广新经验,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计划生育管理、宣传、服务水平,为公司各项事业发展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三月份:

1、制定年度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2、完善计生资料台帐及计生补充工作。

3、签定计划生育责任书。

四月份:做好职工函调工作。

五月份:5月29日为计生协会成立30周年,这一天被计生协会确定为全国会员活动日,各车队要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及避孕节育、出生缺陷干预等知识。

六月份:庆祝“六一”儿童节,组织开展一次本单位已生育女工和儿童特色活动,慰问看望本单位已育特困女职工。

七月份: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利用新闻媒体、公交报、黑板报进行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搞好计划生育阶段性总结。

八月份:做好计划生育干部培训工作。

九月份:9月25日为《公开信》发表日,进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传;

十月份:10月28日为男性健康日,进行生殖健康知识宣传。

二○一〇年三月二十日

第7篇:乡镇计划生育工作意见

乡镇计划生育工作意见各党(总)支部、村民委员会、各站所:

为不断提高我乡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避孕节育、生殖保健优质服务,努力提高全乡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特制定2007工作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性别比平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一法三规”和《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为主线,以满足育龄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加强分类指导,加快“两个转变”,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和任务,努力提高全乡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乡镇计划生育工作意见。

二、目标任务

1、计划生育率94%;

2、期内综合避孕率95%;

3、合格村率达70%;

4、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服务率达85%;

5、知识普及率达90%,

6、统计信息准确率达97%;

7、群众满意率90%;

8、以村为主责任制落实率达100%;

9、财政人均经费投入5.1元;

10、出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在100:112以内。

三、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以村为主、村民自治”工作机制

明确各村支部书记、村***任是计划生育的第一责任人,村计生专干是计划生育的直接责任人。各片片长、乡结合干部、计生办包村人员、联组组长是计划生育的协同责任人。提高全乡的计划生育整体水平,必须把乡村两级相关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做到主动抓、自觉抓。具体做到:

1、季度服务以村为主。各村必须认真做好四个季度“季度服务”工作,达到“四个到位”,一是应检对象排查到位,二是通知公示及时到位,三是后续服务到位,四是村组干部的责任落实和奖惩到位;

2、措施落实,以村为主。应落实手术对象期内落实手术措施,杜绝无措施计划外怀孕,确保期内综合避孕率达95%以上;

3、信息搜集上报,以村为主。各村必须在当月底前摸清相关计划生育信息,并及时准确上报,严禁瞒报错报,不得隔月上报,统计准确率达97%,

4、宣传教育,以村为主。各村必须要有永久性宣传标语五条以上,并定期通过广播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有关知识,时刻营造浓烈的计划生育氛围。

2、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相关齐抓共管部门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卫生院必须认真管理好B超,活产婴儿24小时内通报乡计生站,杜绝非医学性胎儿性别鉴定,终止妊娠必须索取计生部门证明;派出所在办理户口上报和流动人口管理时,必须索要计划生育证明;城建部门办理建房手续;民政部门在办理离婚手续时,必须索要计划生育证明。各职能部门必须相互协调,由乡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牵头,每季度召开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会议,分析形势,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实行人口出生经济社会综合决策,运用法律、经济、教育、行政等手段,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3、强化学习,加大宣传力度。各村各单位要把宣传与贯彻落实“一法三规”及识条例》当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广播、电视、会议、标语、专栏等多种形式,增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法律意识,引导群众转变婚育观念,依法实行计划生育,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乡计生站要利用人口学校一年举办不少于六期按层次、分层面的各类人员的培训班,村党支部要结合党课对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进行培训,村人口学校要举办不少于八期的计生知识培训,通过培训,教育育龄妇女和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生育新风,工作计划《乡镇计划生育工作意见》。

4、以人为本,全方位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改善服务条件,规范服务标准,拓宽服务领域,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实施避孕节育和生育保健服务系列工程。拓展服务内涵,改进服务方式,发挥宣传教育、依法行政、技术服务、信息管理四位一体的整体功能,实现计卫联手,开展计生临床医疗服务。狠抓重点对象的管理,在每次季度服务结束的同时,列出重点对象由乡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下发交办单,列入考核,确保避孕节育率和生殖保健服务率90%以上。公转自安、卫生、计生等部门要通力协作,紧密配合,从严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行为。

5、围绕目标,抓好后进村的转化工作。对后进村拿出具体计划,采取得力措施,同时明确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和一名机关干部进行重点帮扶,计生站抽调精兵强将,加强督查指导,确保年底目标实现。

6、落实奖励扶助机制,认真开展“关爱女孩”活动。每个乡机关干部和机关站所工作人员必须每人联系一个独生子女困难户,在资金协调上、致富门路上等给予扶持,帮助其走上致富道路。乡卫生院,各中小学、国土、城建等部门在相关收费上对独生子女户应予以适当减免或优惠,让一女户家庭真正得到实惠,逐步改变部门群众的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促进全乡形成良好的生育氛围。

7、提高素质,加强计生队伍建设。计生工作的好坏,工作水平是否能够得到提高,与计生专线队伍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年一方面要加强专线队伍的培训,另一方面要调整一批年龄大、工作能力差、不能胜任工作的专干,重新配备年富力强、文化水平高、有一定群众工作经验的女同志到计生专干岗位上来,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觉悟好,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计生队伍

四、考核奖惩

(一)基础工作考核

1、围绕每次季度服务工作,根据参检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奖惩兑现,具体标准对照楚宋政发1号文件执行。

2、围绕底数排查工作,进行奖惩兑现。发现1例漏排漏管对象,罚支部书记、计生专干、联组组长100元,并限期排足。如再次发现有漏管对象,支部书记、计生专干各罚200元,并责令在规定时间内排足登记到位,同时乡政府将组织人员对该村进行督查,如仍然发现漏管理现象,支部书记、计生专干一律降职或免职。

3、围绕计划外生育信息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各村是凡计划外生育对象,计划外怀孕信息在生育前五个月书面告知计生服务站,不予追究书记、主任、专干、联组组长组织责任,每个责任人罚款50元。如未在规定时间内掌握并汇报计划外怀孕信息,导致计划外生育的,有1例罚支部书记、村***任、计生专干各500元,并戒免谈话,有2例上述现象的,支部书记、村***任、计生专干除经济处罚1000元外,一律降职或免职。

4、发现有瞒报、漏报、错报计划内出生2人以上或计划外出生1人以上的给予支部书记、村***任、计生专干党内警告或严重警告处理,经济处罚500元,瞒报计划外出生2人及以上的支部书记、村***任、计生专干一律降职或免职,经济处罚1000元。

5、乡机关、各单位以及村干部在本乡内直系子女或其他直系亲属超生的是乡管人员的一律予以组织处理,其它干部职工建议有关部门予以组织处理。

6、一个组有计划外出生2人及以上或一个多孩出生的联组组长一律免职。

7、当年内计划外生育二孩1人,罚乡挂钩片长50元,乡结合干部、计生办包片人员各100元。

8、计划生育的齐抓共管部门,如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不及时索取有效计划生育证明的,有1例罚直接责任人100元,单位负责人在全乡予以通报批评,发现2例及以上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的一律予以解聘或辞退。

9、药具管理发放员有一次未按时将避孕药具发送到位,罚款50元,全年无避孕药具使用失败的,奖励发送员100元。

10、全年无计划外生育的村,奖励乡、村责任人各200元。被评为先进集体的奖村500元。

(二)“一票否决”的范围

1、当年出生多孩,计划外生育3人及以上的村(片);

2、管理对象漏排漏管5人以上的村(片);

3、擅自征收社会扶养费未解缴到位的村(片);

4、因计划生育工作引起重大上访事件的。

五、组织领导

为确保全乡今年计划生育工作顺利有序开展,乡成立由组织、纪检、计生站、派出所、民政办、城建站、广电站、卫生院、财政所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乡长熊寿斌同志担

第8篇:当前计划生育工作意见

2012统计计生工作,坚持“抓主抓重、求实求效、注重过程、结果倒逼”的工作方针,必须抓住、抓紧当前各项计生工作的落实,确保今年计生工作的主动权和实效权。根据县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指示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就当前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开展环孕情检测,准确掌握孕情和全力提高早孕发现率

从现在开始到二月上旬,在全乡范围内开展环孕情检测工作。立足当前,着眼全年,重点抓好春节前后的这一时段。各村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扎实开展环孕情检测工作。结合对已婚育年龄妇女漏档的清理,对无孩(含不到结婚年龄的事实婚姻)和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生育对象至今未上报怀孕的,逐人排查核对,在家的要通过上门妇检,发现政策内怀孕的及时上报;对外出的人员要通过访视家人、电话询问或走出去等方式了解妇检是否到位、是否怀孕,以提高政策内早孕发现率。对查出政策外怀孕的人员要及时落实引流产补救措施。

二、以四项手术为重点,全面落实节育补救措施,千方百计控制政策外

二、多孩出生

通过WIS个案查询,到期的手术一律落实到位。实行村包组干部“个案承包、个案消号、个案奖惩”。从现在起,结扎、引流产一律进县站,上环在乡服务所。四项手术要以“一上二扎”、引流产为重点,以二女户结扎为突破口,真抓实干、打假济水、求实求效,采取突击加补救措施,大力度、超常规、高压态势推进四项手术落实。为确保我乡在全县旬调度、月考评中排名不落后。11月底前村“两委”干部、专干每人至少完成一例结扎或引流产,上环必须按照个案承包落实到位。经研究,从即日起到月底,召开三次调度会,并兑现奖惩。

三、严格依法按标准征收社会抚育费,这是唯一对超生户的制约措施,务必用好

继续实行村干部协助征收工作机制,即村“两委”正职每季度协助征收一卷,村“两委”一般干部、专干半年协助征收一卷。12月底前村“两委”干部必须完成2011全年任务,对原没有协助征收一卷的干部或专干,限11月底前协助征收一卷。

四、奖惩措施

1、从现在起一月内召开四次调度会,即每周召开一次。制定考评内容和计分方法,量化积分,七天一排名站队。兑现奖惩,前三名的村分别奖励600、400、200元;乡包点干部分别奖励150、100、50元;后两名的村分别处罚200元、100元,乡包点干部分别处罚100元、50元,最后一名的村支书大会作表态发言。

2、县站结扎、流产一例,奖补300元,县站一例引产奖补600元(医药费自负)。

3、对WIS查询个案手术,月底前不能及时落实的,结扎欠一例罚包组干部200元,上环欠一例罚包组干部100元,并限期落实。

4、11月底前村“两委”干部、专干不能完成一例结扎或引流产任务的罚款200元。

5、11月底前仍未能协助征收一卷社会抚养费的村干部罚款200元 、

第9篇:当前计划生育工作意见

2012统计年度计生工作,坚持“抓主抓重、求实求效、注重过程、结果倒逼”的工作方针,必须抓住、抓紧当前各项计生工作的落实,确保今年计生工作的主动权和实效权。根据县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指示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就当前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开展环孕情检测,准确掌握孕情和全力提高早孕发现率

从现在开始到二月上旬,在全乡范围内开展环孕情检测工作。立足当前,着眼全年,重点抓好春节前后的这一时段。各村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扎实开展环孕情检测工作。结合对已婚育年龄妇女漏档的清理,对无孩(含不到结婚年龄的事实婚姻)和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生育对象至今未上报怀孕的,逐人排查核对,在家的要通过上门妇检,发现政策内怀孕的及时上报;对外出的人员要通过访视家人、电话询问或走出去等方式了解妇检是否到位、是否怀孕,以提高政策内早孕发现率。对查出政策外怀孕的人员要及时落实引流产补救措施。

二、以四项手术为重点,全面落实节育补救措施,千方百计控制政策外

二、多孩出生

通过WIS个案查询,到期的手术一律落实到位。实行村包组干部“个案承包、个案消号、个案奖惩”。从现在起,结扎、引流产一律进县站,上环在乡服务所。四项手术要以“一上二扎”、引流产为重点,以二女户结扎为突破口,真抓实干、打假济水、求实求效,采取突击加补救措施,大力度、超常规、高压态势推进四项手术落实。为确保我乡在全县旬调度、月考评中排名不落后。11月底前村“两委”干部、专干每人至少完成一例结扎或引流产,上环必须按照个案承包落实到位。经研究,从即日起到月底,召开三次调度会,并兑现奖惩。

三、严格依法按标准征收社会抚育费,这是唯一对超生户的制约措施,务必用好

继续实行村干部协助征收工作机制,即村“两委”正职每季度协助征收一卷,村“两委”一般干部、专干半年协助征收一卷。12月底前村“两委”干部必须完成2011年度全年任务,对原没有协助征收一卷的干部或专干,限11月底前协助征收一卷。

四、奖惩措施

1、从现在起一月内召开四次调度会,即每周召开一次。制定考评内容和计分方法,量化积分,七天一排名站队。兑现奖惩,前三名的村分别奖励600、400、200元;乡包点干部分别奖励150、100、50元;后两名的村分别处罚200元、100元,乡包点干部分别处罚100元、50元,最后一名的村支书大会作表态发言。

2、县站结扎、流产一例,奖补300元,县站一例引产奖补600元(医药费自负)。

3、对WIS查询个案手术,月底前不能及时落实的,结扎欠一例罚包组干部200元,上环欠一例罚包组干部100元,并限期落实。

4、11月底前村“两委”干部、专干不能完成一例结扎或引流产任务的罚款200元。

5、11月底前仍未能协助征收一卷社会抚养费的村干部罚款200元 、

上一篇:执行财产保全申请书下一篇:市禁毒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