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处置实施方案

2022-1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疗废物处置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医疗废物处置实施方案

完善我国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制度的法律研究

摘要:正确进行回收处置是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也是防控传染病、保障公共健康的必要手段,应当给予足够重视。针对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工作中日益暴露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亟待完善、覆盖范围有限、规定不够细化、配套措施片面滞后等不足,在现有有关医疗废物回收处置法规基础之上完善缺漏,将医疗废物回收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废物污染防控支持体系等先进理念有机结合,以构建完备科学的医疗废物回收处置法律体系、护航生态安全与公众健康。

关键词:医疗废物;回收处置;無害化;立法体系化;生态补偿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1.01.006

Legal research on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medical waste recycling and disposal in China

Shao Mengyuan

(College of Arts and Law,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00,China)

Key words:Medical waste; Recycling and disposal; Harmlessness; Legislative systemizati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前言

医疗废物既可能经过合理的回收处置环节变废为宝,也可能在不当的回收处置过程中成为污染环境危及人体健康的源头或不法分子牟取不义之财的原材料等,这主要取决于是否存在完备的针对性法规体系以严格规制回收处置环节的行为。我国虽已相继出台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相关的管理条例与防治法规,但关键的回收处置环节只涉及其中部分规定未能得到充分重视,且相较于其他域外国家与地区完备且与时俱进的医疗废物回收处置法律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

1 医疗废物概述

医疗废物(Medical Waste)包括容器和其他任何中间产品,是指在人类、动物或其他生物在具体的医疗过程中或是在医学实验研究过程中抑或是在任何医学保健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废物。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开展的一些研究证实,85%的医疗废物是无害的,剩余部分则属于危险医疗废物[1],包括尖锐废物、病理性废物等需要被妥善管理,因其可能会造成环境与健康风险,需要避免与生活垃圾相混合或直接处理而整体变成传染性或危险废物。故而在一般意义上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应当着重于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与无害化回收处置非用于原用途的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与传统意义上的废物垃圾有着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医疗废物的产生与每个社会主体息息相关,与公民环境权益的维护、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依法履行义务密不可分。在我国一般将医疗废物认定为危险废物,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修订版)》第六章规定,危险废物的认定应当以国家危险废物动态名录作为依据。在此名录中除包含医疗废物外,还有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与其他固体废物的混合物等,对此类危险废物的回收处置应当慎之又慎。以使用过的输液袋为例,经回收处置后不得再次用于原用途或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这些规定表明在医疗废物回收处置时须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对待。医疗废物是传染性病原体的温床,在其管理与处置的每个环节都需严格把控,在流程中一旦存在疏漏极可能导致疾病传播,进而危害环境与公众健康。此外医疗废物也具有较大的回收处置空间,在所有医疗废物中,75%~90%被认为是健康无害的,例如心脏起搏器等一次性医疗用具。一项调查表明,在美国有5534家注册医院,如果每家医院每年丢弃一个平均费用为1万美元的医疗用具则会造成5534万美元损失。高昂金额不仅意味着财产损失,而且还代表着用具再次用于教学或拯救生命等非原用途或非危害人体健康用途的机会浪费[2]。因此,对医疗废物进行回收处置是十分必要的,完善的回收处置法律体系将为维护人体健康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供法律保障、彰显该环节的独特价值。

我国围绕着医疗废物的立法工作自1989年始,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以《环境保护法》为基本法、以《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为主要依据的环境法、卫生法等多维立法(如表1),但也存在尚待解决的一些难题。毕竟医疗科技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法律需及时对新出现的挑战、久置难调的问题进行补充和解决。近期,多部委联合发布《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提出要适时启动医疗废物相关法规的修订工作,及时改进、查漏补缺相关法规同样是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医疗废物被非法回收再利用、屡屡变身成为其他生活用品是目前回收处置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已成为“3·15”晚会关注的重要内容。山东、陕西等地区存在未依法取得资质的地下黑色医疗垃圾加工厂,对通过非法渠道取得医院流出的血包、输液管等医疗废物进行再加工,与快餐盒等生活垃圾混合变成塑料碎料等基础原料,用以制作蔬菜网篮、洗脸盆,甚至用于制作儿童玩具,这些现象对公共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且损害了公民环境权益。虽然早在2003年我国就已出台管理条例对医疗废物从收集到销毁全过程予以强制性规定,但此类危害极大的现象却屡禁不止,严重威胁人体健康。除此之外,在医疗废物回收环节还存在配套措施不到位、指导原则未得细化等问题,均迫切需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快构建法规配套程序,以便相关主体能够在政策法规严格约束下依法开展活动。

在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对医疗垃圾的处置尤为重要。以新型肺炎防疫为例,作为典型的医学传染病症,疾控中心多次强调居民应当佩戴口罩且逐渐成为一项强制性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口罩等防护性医用品供不应求的同时,部分主体非法收购已使用过的防护用具牟取不法利益,使得口罩等防护用品被非法回收再利用。绝大多数普通居民普遍缺乏如何正确处置已使用医护品的意识与操作流程,相关负责街道卫生保洁工作的环卫工人在协助废物集中处理机构实施废物收集工作时,其健康权益能否依法得以保障等问题同样与整体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工作成效紧密关联。

2 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契合资源循环利

用理念

之所以会出现医疗废物回收乱象,是因为医疗废物中的医疗用具等组成部分都是由最先进、最优质的材料加工而成的[3],因而我国法律也允许对其进行有条件的再利用并将回收处置视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日本针对医疗废物构建起的法律体系是世界上最能够体现医疗废物资源化的体系之一,资源利用率远高于其他国家与地区。其围绕着“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建设目标[4],在《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中将医疗废物定义为“循环资源”,资源管理分为生产、消费、处理三部分且处理必须遵循无害化原则,并在利用医疗废物资源时明确相关主体权责并落实责任追究,此举有益于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医疗废物具有再利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印度科学家曾就有机医疗废物进行实验[5],实验的目的是将可能通过昆虫、苍蝇、啮齿类动物、猫或狗等传播疾病的有机医疗废物在烟草提取物等植物性提取物帮助下转化为潜在肥料,将处理后的物质与土壤混合后,土壤样本与植株样本均未产生不良变化且未对环境与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该实验结果即表明医疗废物不仅有回收利用的可行性,且还能为农民增加收益、缓解农业发展的用肥负担。

我国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文件中同样规定了“将医疗废物资源化”的内容。将其视为资源再利用有以下优点:首先,能够降低医疗废物处理的环境成本与金钱成本。目前焚烧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废物处理方法,但焚烧废物所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与灰渣是二噁英的主要来源,会损害呼吸系统并引发多种疾病。而合理的回收处置正是国家提倡的“无害化”做法,且进行废物处理的机构必须是符合相应资质、掌握高水平专业技能的企业,处理成本较高难度较大,因此相较之下将医疗废物资源化可有效降低废物处理的成本。其次,通过将医疗废物资源化能够将原本携带细菌或病原体的废物转化为其他有机物,如上述印度科学家的做法,这表明资源化的医疗废物将极大降低其原本对环境与健康可能存在的威胁,有助于实现废物无害化的目标。

总之对医疗废物的回收处置是实现医疗废物无害化与资源化的必要手段,但回收利用虽契合资源循环利用理念,却必须要依法严格规制相关行为,方能确保回收处置应有之效。

3 当前医疗废物回收处置规范存在的

法律问题

2015年《环境保护法》出台后,与之前已经公布实施的《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文件共同构成了现有的医疗废物管理与控制法律体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修订版)》在严格法律责任、严密监督管理等方面均有完善改进,待正式生效后将进一步推进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向好发展。但以上法律文件中针对医疗废物回收处置环节的规定不够细化,仍存在令人担忧的隐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暴露出的新问题亟需借助法律手段予以解決。

3.1 缺乏针对性立法

医疗废物的回收处置是一个复杂的程序,不仅与上游源头的收集工作和末端加工处理工作密切关联,且与中端的技术标准、工作守则、操作程序等步骤相关;不仅涉及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处理机构,而且也需要作为源头的医疗机构等严格把关以及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有关医疗废物回收处置的法律文件(如表2)效力位阶均较低,一些规定相对滞后,因而有必要适时启动修订工作;此外对普通居民或其他社会主体在日常医疗保健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如何合理回收处置仍需进一步探究。自2019年上海率先实施垃圾分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居民或其他社会主体产生的医疗废物划定为有害垃圾强制分类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日常生活中此类医疗废物处置措施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但基于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尚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紧急突发卫生事件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产生大量来自各种渠道的医疗垃圾,仅仅依靠医疗卫生机构等直接主体保障医疗废物能够得以合理回收处置、仅仅在个别城市设置临时性专用收集桶的做法显然力不从心,因此有必要在整合现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以“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命名的专门性法律文件,将整体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工作与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措施紧密结合。将现有《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文件作为有价值的参考并借鉴域外国家的做法,就回收处置这一关键环节着手立法起草工作,将 “回收利用”“应急处理”“切断传染”“基层防控”等设置为关键性要素,如此既能弥补缺漏又能提升医疗废物回收处置法律文件的效力位阶,作为医疗废物回收处置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文件用以指导整体回收处置工作。

此外,仍需解决的是在医疗废物回收处置过程中存在过于关注医疗机构等专业主体而忽视其他渠道可能产生的医疗废物如何回收处置的问题。便利的医疗服务不仅使得医院等专业正规医疗机构会成为医疗垃圾的源头,其他场所如社区、家庭等同样会生产医疗垃圾;不仅医护人员对医疗垃圾的回收处置负有责任,患者等非医疗机构主体同样也应当履行合理义务维护医疗垃圾回收处置的秩序。患者经诊断并取得治疗药物后续自行处置时必然会存在因缺乏正确的行为指导而产生浪费污染的现象。一项调查表明,美国在2003年一年便产生了42亿张处方[6],当病人作为消费者将药物取回家中储存时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与社会问题,如儿童可能会意外摄入放置不当的药品、药品可能会成为儿童虐待的帮凶,甚至有一部分人将处方止痛药镇定药用于非医疗目的,这些事例表明不当处置极可能会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而后续无用的处方药如何处理更是一大问题,200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35%的消费者会采取直接在厕所冲掉的方式,67%消费者认为直接由药房回收更为合理,但实际上是否会这样做尚不确定。在处理方式未能统一的情况下,消费者每年大约会浪费掉45%~66%的药物,预计经济损失高达24亿~54亿美元,除了造成金钱损失外,消费者不当处理方式如直接冲进下水道等极易造成药物直接流入日常生活环境、进入水循环系统等进而影响环境、野生动植物及人类自身。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建议那些不知道如何处置的消费者咨询药剂师,但实际上药剂师对药物药理与药物处置方案、消费者对药物处理必要性的认知等因素均会影响此类医疗废物回收处置的实际效果。在我国这种现象更为常见,我国能够提供处方药或其他医疗服务的主体并不限于医院,还包括各个居民社区的便民卫生站等,民众也可以凭借便签从药店购买处方药,药店的药剂师也会为其推荐药物,因此民众作为消费者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药物,但会因为不了解如何正确处置药物而感到困惑。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过程中,许多专家呼吁普通民众正确处置用于防护的口罩等用具,但如何界定“正确”却众说纷纭,有的呼吁丢弃口罩时务必剪碎防止二次贩卖,但剪碎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很大的感染风险。对于包括可能感染病毒却不自知的普通民众而言存在两种通用处置方式:一是将口罩交给医疗人员作为医疗废物处理,但基于类似讳疾忌医的心态很少会有民众主动采取此种方式;二是直接将口罩丢弃,这种方式无疑会对大部分未推广垃圾分类的城市地区负责垃圾处理的环卫工人等相关人员的健康权益造成极大威胁。

因此,缺少针对规范医疗废物回收处置行为的全面性立法、现有回收处置工作覆盖范围有限、规定不够细化、配套措施尚未完善是问题所在。

3.2 现有规定存在缺陷与滞后性

对医疗废物的回收处置工作强调“全程管理避免风险发生”,全程性管理意味着作为指导回收处置工作法律依据的政策法规体系中应当包含各种指向较强的技术性规范、风险控制手段等配套措施以增强抽象法律规定的实际可操作性。

一些国家早已认识到制定标准规范的重要性。在美国,与医疗废物相关的行业制定行业准则的做法提高了政策法规的执行效率,美国的行业准则独立性较强,所有科研机构和教育部门均能够在联邦法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主制定实行,如斯坦福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等均对医疗废物的处理流程细化规定,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政策法规的灵活适用;欧盟制定专门的职业规范对医疗垃圾处置从业人员提出要求,并结合技术优势将更多新出现的医疗废物类型纳入风险预防管理范围,因此欧盟的医疗废物管理法律体系不仅实际可操作性强且相对完善。医学技术的进步也伴随着医疗垃圾种类的更新,生物医疗废物①(Biomedical Waste)中抗生素的耐药性就是回收处置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耐药性通常是含有特定基因导致的,包括产生于各医疗机构却在处理过程中未能全部去除耐药性的医疗废物,特别是在制药企业产生的废水中大量存在,鉴于其可能引发的环境、农业与医学领域的危机,应当重点预防并及时调整回收处置政策法规中技术性内容,以技术法规具有的强制力降低因处置力度不当而在环境中大量累积的风险。印度的法律就体现了这种因时而变[7]。该国自 1998年制定实施《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理标准》后便十分注重及时启动法规修改工作,2016年修订后的《医疗废物管理与处理标准》就包括了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弥补了政策法规的滞后性;相比之下我国虽已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但未重视适时修改的必要性。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修订)》中肯定了制定标准规范的必要性,在总则部分明确提出“要制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污染环境防治技术标准等”。但问题在于我国的回收处置相关标准不够细化且缺乏前瞻性。《医疗废物管理條例》第九条,《医疗垃圾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运送人员专业技能与职业卫生防护”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均涉及回收处置环节中相关人员应当具备进行回收处置的知识技能并认识到采取防护措施的必要性。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法规虽然强调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从事工作时配备必要的防护工具,并由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落实情况进行多种形式的监督检查,却明显缺乏针对回收处置工作从业人员制定的行业准则与培训成果验收程序,实际的监督管理难以达到应有效果,且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存在医疗机构与医疗垃圾集中处置机构之外的主体密切接触医疗废物回收处置的情况,应当及时将更多主体纳入从业规范调整对象之中以确保回收处置工作的专业性与安全性;此外现有政策法规也缺乏前瞻性,缺乏对国际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工作最新进展的实时关注,未能形成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即有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应的处置流程与操作要求未能细化,以至于当此类应急事件发生时需要另行制定指南,往往会因此错失防控最佳时机。

3.3 回收处置基本原则待细化

我国的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工作主要以 《循环经济促进法》中的“3R”原则为指导思想[8],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了支持废物回收利用,该法中明确规定了行政机关应当采取经济性激励措施,帮助致力于循环经济的企业主体发展壮大,因目前尚无针对医疗废物回收处置的专门立法与基本原则,故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可类比适用“3R”原则并进一步细化。

首先,应当明确落实生态补偿是回收处置工作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生态补偿是一种激励协调性机制手段,目的在于通过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在实践中可以具化为一种专项收费项目。在医疗废物回收处置环节,各医疗机构均要按照当地收费标准向承担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单位缴纳医疗废物处置费,该费用由处置单位专项专用,对于乡村或其他边远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缴纳费用。现有回收处置手段种类繁多[9],如对塑料类以及锐器需要现场分割再封装、含有维生素的药物等可在水中稀释后排入下水道中等。但无论是怎样的处理方式都不可避免对原生生态系统造成损害风险。因此医疗废物回收處置中的专项收费项目可以理解为既是作为处理企业的发展资金支持,又是污染主体为补偿环境损害支出的费用,是生态补偿理念的体现。实际上,企业从事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工作不仅要求依法取得相应资质,还需要借助专业的高端设备按照专业的操作进行。如《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三十二条就规定“企业对废物再利用时应当用先进技术”,这意味着想要达到理想的处置效果必须“技术+资金”支撑,运行成本过高给这些企业带来了沉重负担。

其次,违法者的责任履行能力关乎生态补偿实效。《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修订版)》在法律责任部分极大提升了对非法从事医疗废物回收处置责任主体的罚款额度,增强对无许可证非法牟利者的威慑力度。医疗废物经过黑作坊加工流入市场后必然会对环境与公众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这种危害一旦产生,波及范围大并且持续时间长,因此提升罚款额度将尽最大可能弥补对环境与人体造成的损害,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但必须考虑非法从事医疗废物回收处置经营活动主体的履行能力,真正使生态补偿落到实处。我国相关法律仅规定涉及医疗废物从收集到处置全过程的单位机构应遵照规定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而在实践中尚未能保证所有有关单位机构都已投保,遑论只追求利益的黑色产业。故在对违法主体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后如何保障罚款能够到位、能够及时有效补偿环境与人体健康损害仍需进一步研究。

4 完善我国医疗废物回收处置规范的

法律对策

医疗废物回收处置不仅是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开展垃圾分类与回收处置工作的关键一环,强调重视并优化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工作就要在现有政策法规基础之上借鉴其他国家与地区在此领域中成功的立法经验,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完善。

4.1 着手针对性立法工作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口大国,在为庞大人口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大量医疗废物,若不采取合理手段处置极易造成严重的环境与健康问题,若处理到位则需要高昂的成本投入,因此在着手制定医疗废物回收处置专门立法文件时,必须要结合具体国情,平衡环境健康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

在着手立法工作时,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将建立“医疗废物资源循环型”社会作为立法目标,整合现有法律文件中的规定并查漏补缺,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参考在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予以完善的基础之上制定专门适用于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工作的法律文件,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修订版)》中“医疗废物”部分形成一般与具体的对照规定,明确适用于医疗废物处置企业的经济性鼓励举措,为回收处置工作有序进行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同时可以在专门立法中尝试扩大回收处置工作的覆盖范围,将一些偏僻落后地区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或药店等零售行业纳入其中,但允许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强调其提供医疗服务的行为必须要符合相关规定,配合主要医疗机构工作或提供辅助;将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工作、紧急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与基层致病源防控有机结合,以应对短时间大量产生存在致病源风险医疗废物的情形,将重大卫生事件发生期间公布实施的各种通知、方案②中指导性思想归纳总结为常态化规定并在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基本法律中予以体现,在此可借鉴德国的做法,在基本法律文件中就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流程与操作要求细化规定,以便相关部门在此类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开展工作,契合风险预防之理念。

此外,要将更多场合可能产生的医疗废物作为回收处置的对象,不能忽视虽不完全属于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但与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工作密切相关的其他主体。以药物回收处置为例,药剂师作为为公众解答药物药理问题、从事药物服务、提供药理知识的人员,在日常生活中是指导药物合理回收处置最合适的人选。与从医院在医生诊断后取得药物相比,病人作为消费者从在药房、医药公司、零售药店任职的药剂师手中获得药物则更为常见,因此药剂师更加了解消费者日常用药的频率与类型,甚至部分药剂师还参与到研究、开发与制作药物的生产过程、熟知药物试验的结果与质量测评等,均为其指导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药物提供了充分的知识储备。因此为了推动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基层实践,在我国可以结合国情实际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将社区药店与诊所等基层医疗便民服务场所设定为日常生活中药物回收处置的指定场所,这些场所有权组织日常药物回收工作。目前只有依法通过考试的药剂师才能够成为执业药剂师,但不排除在一些偏僻闭塞地区可能存在没有通过执业考试但粗知药理的人员提供卫生服务的情形,且现有执业药剂师考试内容③中基本未涉及到药剂师如何引导病人正确回收处置医疗废物的内容,故可以根据需要在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基本法律中肯定此类主体的法律地位并增加对其法定义务的规定,即在售药、指导用药的同时必须向消费者履行告知其不需要的药物如何正确处理的义务,这也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体现。总之,通过社会中其他相关人员配合参与或辅助回收处置工作,既能够扩大回收处置工作的影响范围,更能够体现全民参与原则。

4.2 完善配套措施

在着手制定医疗废物回收处置专门性法律文件的过程中,必须意识到该法不仅应当对我国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工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且还应当适应回收处置方式灵活性与多变性特征。因此,在推动专门性立法进程的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实现立法的体系化,构建由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基础法律、有关医疗废物回收处置的行政法规、技术标准、地方性法规等共同形成层次分明、重点明确的医疗废物回收处置法律体系,注重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修订版)》等其他法律衔接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

可结合欧盟与美国等国家与地区在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国家层面为主导,由环保部等主管部门联合出台宏观的回收处置专门性法律文件;为了保障灵活适用可以借鉴美国各州分别立法的形式[10]将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基本法律与地方性立法相结合,更加“时空相宜”;与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工作有关的其他行业可根据本行业特性分别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并设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成果验收程序,与已有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标准相结合,形成横向按类别划分、纵向按级别划分的层次分明、系统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一方面能够更好贯彻落实基础法规,另一方面各行各业的管理规范针对性更强便于实际操作。基本法律、地方性法規、技术标准体系等相互配合将为回收处置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更全面的法律保障。

此外,《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三十六条提到支持企业相互交流废物利用信息,《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修订)》总则第十六条提出要针对医疗废物等危险废物的防治工作建立信息化平台,故在医疗废物回收处置针对性立法中也应当包含回收处置信息交流平台的规定并进一步细化。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将有利于及时掌握国际最新医学废物回收处置动态、便于经验交流且便于相关主体查询监督实现全程信息可追溯,进而有利于提高民众对黑色产业的防范意识与日常生活中自行处理医疗废物的能力。国际上关于医疗废物管理的公约和组织有《巴塞尔公约(Basel Convention)》④《斯德哥尔摩公约(Stockholm Convention)》⑤《奥尔胡斯公约(Aarhus Convention)》⑥、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id Waste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⑦等,这些公约与组织均对国家间或内部医疗废物如何正确回收处置以实现环境与健康保护目标提出了有益建议。建立信息交流平台能够较全面将此类信息收录在内,为突发卫生事件提供风险预防信息,为提升企业处置水平提供技术信息支持,同时能够促进医疗机构与医疗废物处置企业之间达成合作,方便主管部门及时追踪检查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各个环节。

4.3 细化基本原则

细化基本原则是指在已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三大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细化理解原则的内涵,确保在回收处置工作中能够将补偿理念落到实处。因为原有基本原则更加侧重于从源头上减少医疗废物的产生以及可能对环境与健康造成的危害,在不当回收处置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后怎样弥补损害方面有所忽略,虽已有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措施存在,但不能完全保证不会发生任何有害后果。因此进一步细化理解基本原则的内涵、落实补偿理念,能够突出“污染担责”,为弥补实际损害提供可靠的资金来源,对其他企图违法违规实施回收处置行为的主体起到震慑作用。

目前涉及医疗废物回收处置的法规中对于医疗废物回收处置主体的法律责任规定已十分详尽明确,包括治安管理处罚、行政处分、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等责任承担方式[11];对于违法从事医疗废物回收处置经营活动的主体而言,同样加大了罚款力度。但下一阶段应当更加重视违法主体的责任履行能力与合理的责任分配等问题。在医疗废物回收处置黑色产业链中,作为源头的废物产出者应当强制参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为了从源头扼制医疗废物的非法流出,在责任分配中源头单位机构应当承担较大比例;对于无力履行高额罚款的未取得许可证从事医疗废物回收处置经营活动的违法主体,可由各级人民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应急处置。以政府财政资金、社会捐赠、绿色金融等多渠道资金来源为及时有效补偿环境与人体健康损害、护航医疗废物回收处置专业机构有序发展提供充分保障。

5 结语

对医疗废物进行回收处置是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举措,今后在依法开展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工作过程中要继续致力于实现环境利益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目标,立足于现有法律规定并参考替他国家与地区立法实践,总结我国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着手医疗废物回收处置专门立法并完善配套措施,以期有效提升我国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工作整体水平。

注释

①生物医疗废物:指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及相关产业迅猛发展而出现的新型医疗废弃物,其成分复杂,有机物浓度高,含有大量难降解物质和抑菌性抗生素,并携带有细菌、病毒、转基因生物体等生物活性物质,严重威胁生态环境的安全,直接危害人类生命健康。

②如武汉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防疫期间公布实施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试行)》等。

③考试设《药学(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药事管理与法规》《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中药学)》4个科目。

④《巴塞尔公约》旨在遏止越境转移危险废料,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料,对危险废物跨国境的转移和处置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

⑤2001年国际社会通过本公约,作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危害的全球行动。

⑥1998年6月25日,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在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在环境问题上获得信息公众参与决策和诉诸法律的公约》,其条约宗旨在于,为了解决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保护人类的环境健康权,有必要将民众获得环保相关情报、参与行政决定过程与司法等措施制度化。

⑦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国际会议(ICWMT)是由巴塞尔公约亚太地区协调中心组织举办的阐述科学理念、展示先进经验、讨论环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Devi A, Ravindra K, Kaur M, Kumar R. Evaluation of bio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of health care facilities in In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9;26(25):26082-26089.

[2]Vlay SC. Barriers to pacemaker and ICD recycling. Pacing &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2018;41(7):681-682.

[3]郑熹燊. 医疗垃圾频频上演“变身记” 严管重罚方能斩断黑产业链[N]. 中国产经新闻,2017-06-17(002).

[4]陈圳. 管好医疗废物 发达国家办法多[N]. 健康报,2018-07-09(007).

[5]Patil PM, Mahamuni PP, Shadija PG, Bohara RA. Conversion of organic biomedical waste into value added product using green approach.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9;26(7):6696-6705.

[6]Tai BB, Hata M, Wu S, Frausto S, Law AV. Prediction of pharmacist intention to provide medication disposal education us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Journal of Evalu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2016;22(5):653-661.

[7]Singhal L, Tuli AK, Gautam V. Bio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guidelines 2016: What’s done and what needs to be done. Indian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2017;35(2):194-198.

[8]胡斌. 我國医疗废物管理法律制度研究[D].贵州大学,2019.

[9]Capoor MR, Bhowmik KT.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bio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Rules, convention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dian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2017;35(2):157-164.

[10]常杪,唐艳冬,杨亮,焦诗源,徐欣馨,刘兆香,李宣瑾.国际医疗废物管理与处理处置体系分析与借鉴[J].环境保护,2020,48(08):63-69.

[11]胡洁.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立法完善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9(03):7-9+40.

收稿日期:2020-10-30

作者简介:邵孟媛(1996-),女,汉族,河南南阳人,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法学系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作者:邵孟媛

第2篇:医疗废物处置方案

武侯时运口腔医疗废物、污水处理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我县医疗废物管理工作,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本方案。

一、医疗废物范围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按照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下发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医发〔2003〕287号)规定执行。

二、医疗废物过渡性处置的基本要求

(一)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明确一名具体负责人。

(二)建立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医疗废物每日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对危险固体废物应当实行转移联单管理制度。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三)采取安全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要建立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及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减少危害,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同时向县卫生局、环保局报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通报。

(四)不得转让、买卖、丢弃和回收利用医疗废物。对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处置方式按照本过渡性方案执行。

(五)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和能力的必须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21条规定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01)要求自行处置,并保证处置无害化,不得污染环境和危害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六)对本机构内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三、医疗废物收集与运送

(一)设置医疗废物处置、环境保洁监控专门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实行定人、定点、定时操作与管理,确保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

(二)按照有关规定,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专场存放,专人管理,不能与

一般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混装。

(三)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医疗废物必须由专人管理,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隔离,按传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四)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要有危险废物识别警示标志并按要求做好申报登记工作。

(五)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本单位确定的内部运送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到焚烧、填埋地点处置。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当在单位指定的地点及时消毒和清洁。

(六)生活垃圾处理要做到日产日清,不得积存污物;生活垃圾中不得混杂医疗垃圾,生活垃圾清理后,要做好垃圾堆放地点的清洁与消毒。运载途中不得随意扔撒、倾倒、堆放,应当按照县环保局和县城管局的规定放置,防止污染环境。

四、医疗废物过渡性处置方法

(一)传染性或感染性病人的生活垃圾处置:可用0.5%过氧乙酸或有效氯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作用30分钟以上。再用双层黄色垃圾袋装载,集中放置到暂时贮存场所,然后按规定进行处置。

(二)感染性(非锐器)医疗废物处置: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当用规定专用垃圾袋盛装,垃圾袋外备有“焚烧”标志,集中焚化处置。

(三)一次性使用医疗废物处置:此类废弃物须经初步消毒、毁形处理,再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扎运送焚化处置,也可妥善贮存于防渗透的容器内,待集中回收处置。

(四)锐器废物:要求在废物产生单位配置适合的毁形装置并立即毁形处理,然后焚化。

(五)药理性和化学性废物等:此类废物可交还原生产单位销毁,也可焚烧或者深埋。

(六)在过渡期间处置医疗废物,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填埋深度应距地面1米以上;医疗废物填埋地点,应当距离居(村)民居住区800米、距离地表水域不小于150米、距离交通干道及工厂和企业等工作场所200米以上。

(七)其他有害物质:压力容器废弃物和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置,应遵照环保部门规定执行。

五、污水处理和排放 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增强污水处理能力,确保医疗污水不成为环境污染源。积极建设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尽可能实现达标排放,在目前条件下,医疗污水必须采取加氯、加过氧乙酸等临时消毒杀菌措施,以防止医疗废水及产生的污泥成为疾病传染源。

六、医疗废物处置的院内监管 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领导,制定和建立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制度、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和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预案等有效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环保管理和污染防治制度。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减少危害,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同时向所在地的县卫生局、环保局报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通报。

第3篇:环保局加强医疗废物处置方案

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环保局等九部门关于*市过渡时期医疗废物处置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防止医疗废物的二次污染,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处罚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过渡期时限

*区医疗废物处置过渡时期从本方案下发之日起至*年10月。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成立*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区过渡时期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

组长:*区副区长副区长:

副组长:*区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

*区区长助理

成员:区卫生局副局长

区环保局副局长

区民政局副局长

区物价局副局长

公安*分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由任建斌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三、主要内容

负责本区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消毒、贮存制度的建立和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点建设监督管理,以及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四、处置原则及规定

本方案适用于本辖区内的医疗(含部、省属和驻*辖区内的军队及行业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医学科研、医学、教学、尸体检查和其他相关活动中的医疗废物产生者。

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坚持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坚持相对集中的原则;坚持规范设点、布局合理的原则;坚持定时、定点、专人负责收集的原则;坚持依法统一管理、强制执行的原则。

(一)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区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在7月20日以前,到区环保局办理排放医疗废物申报登记,逾期不申报登记由区环保局依法处罚(见附件1)。

(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依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消毒、收集、贮存、管理。

(三)*区辖区内的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焚烧设施、设备一律停用。无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医学科研、医学、教学、社区医院、个体诊所、尸体检查和其他相关活动中的医疗废物产生者)的医疗废物的收集,按*区医疗卫生机构过渡时期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收集区域划分表之规定进行收集。(见附件2)。

(四)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国家五部委的文件精神,*区过渡时期的医疗废物的处置实行有偿服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拒付处置费,原则上按每袋(5公斤,规格600mm×600mm)15元收取处置费(见附件3)。

(五)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六)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要求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五、处置规范

(一)医疗卫生机构

1.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严格的分类管理。

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

(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3)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环保部门确定的专门机构处置;

(6)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气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7)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9)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3.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

4.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5.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6.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7.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8.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露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

9.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作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10.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具体标准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号文件(附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第二章规定执行(暂时贮存库房专用废物警示标识具体要求见附件4)。

11.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保存5年。

12.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二)医疗废物的交接

1.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医疗废物统一交由取得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处置单位处置。

2.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在接受医疗废物时,应外观检查医疗卫生机构是否按规定进行包装、标识,不得打开包装袋取出医疗废物。对包装破损、包装外表污染的医疗废物,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应当要求医疗卫生机构重新包装、标示。拒不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包装的,运送人员有权拒绝运送,并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

3.化学性医疗废物应由医疗卫生机构统一收集、贮存,定期交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可有经营资格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处置。未取得相应许可的处置单位,医疗废物运送人员不得接受化学性医疗废物。

4.医疗卫生机构交予处置的医疗废物采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单位的日常医疗废物交接是应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一式两份,每月一张,由处置单位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人员交接时共同填写,医疗卫生机构和处置单位分别保存,保存时间为5年。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的格式见附件5。

5.每车每次运送的医疗废物采用《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管理,一车一卡,由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人员交接时填写并签字。

当医疗废物运至处置单位时,处置单位接收人员确认该登记卡上填写的医疗废物数量真实、准确后签收。

《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格式见附件6。

6.处置单位应当填报医疗废物处置月报表,报市环保主管部门。

医疗废物处置月报表格式见附件7。

六、要求

(一)各单位领导要把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医疗废物的监控部门要有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要制定本单位的实施方案和医疗废物管理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明确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严格管理、杜绝环节漏洞,注重落实,真正做到医疗废物管理有法可依、责任到人。

(二)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及规范进行医疗废物的处置。对有关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应当予以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三)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4篇: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实施

工 作 简 报

第9 期

国家环保总局规划财务司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 2005年4月

本 期 要 目

张力军副局长主持专题会讨论《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和《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修订

甘肃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复核会议召开

国家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福建)中心可研论证会召开 长沙、湘潭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法人招标文件审查会议召开

山东省完成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和产生量调查工作 【总局动态】

张力军副局长主持专题会讨论《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和《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修订

2005年3月31日,张力军副局长主持召开局长专题会议,专门审议上述两个技术要求的修订稿。出席会议的有规划司、科技司、污控司、 环评司、环监局、监测总站、环境规划院和评估中心的有关同志。科技司和修订单位汇报了两项技术要求的修订情况。

《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和《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自2004年1月发布后,已成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重要的规范性文件之一。试行期间,总局广泛征求了有关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运营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对试行文件中的有关规定进行修改。此次修订中,设施选址时原要求的“厂界距离居民区卫生防护距离应大于1000米”将修改为“危险废物焚烧装置距离居民区的安全距离不小于800米”,医疗废物焚烧后的炉渣可视为非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的炉渣则应进行鉴别,若属危险废物则按相关规定处理。

经过充分讨论后,会议原则通过《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和《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的修订稿。经进一步修改后,修订稿将发布实施。

【规划实施】

甘肃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专家复核会议召开

2005年3月29-30日,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在兰州主持召开了甘肃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复核会。参加会议的有甘肃省环保局、永登县政府、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建设单位、可研报告编制单位(清 1 华同方环境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会议邀请的专家代表等共20人。

评审专家对项目的拟选场址(永登县树屏镇河沿沟)进行了实地考察,对重点产污企业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的东区填埋场(范坪黄胶泥沟工业渣场)进行了考察,听取了可研编制单位对项目可研报告主要内容的汇报,查阅了兰州市及周边地区有关企事业单位危险废物排放情况核查报告等补充材料,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和交流。

与会专家对报告采取的工艺技术路线、总图布置、公用工程以及投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审查,会议认为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技术路线合理,可研报告编制规范,内容全面,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和项目实施提出了具体意见:

(一)建设规模

原则同意可研报告提出的总体建设规模,但考虑到初期收缴率不足等因素,建议进一步论证规模(包括分类、分项规模)确定的合理性,安全填埋场宜分期建设、控制初期建设规模。

报审规模中直接填埋的废物量达到41721吨/年,废物类型主要是酸渣、碱渣,需固化的废物为7239吨/年,填埋场建设规模达到60593吨/年,远远超出了规划中20000吨/年的填埋规模。应进一步核查全省范围危险废物产生量和集中处置量,重点核查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产生废物的来源、性质(如含水率、热值等)、危害性、产生量、需处置量和可能的集中处置量及其发展趋势,对重点废物进行鉴别试验,综合比选确定适宜的处置方法。对经鉴别后确属危险废物、且需要集中的废酸、废碱和污水处理场污泥等提出脱水减量化要求。考虑到黑米崖等工业废渣场处理能力和服务年限、兰州石化分公司废碱处理工艺的特殊性等因素。

要充分考虑废电池、废铅酸蓄电池来源分散、收集困难,特别是农用车铅酸电池量占总量比例较高,以及国家有关技术政策的要求,合理确定电池的综合利用建设规模。

(二)关于场址选择

根据可研报告厂址比选和环评报告意见,结合大区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和外部配套条件,该场址基本可行。应补充区域地理位置图,在可研报告修改完善前,完成厂址范围内的地形测绘(1:1000)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初勘工作,重点查明岩土的渗透系数及不良地质条件。进一步落实水、电、路等厂外配套条件,核实工程量。合理确定征地面积。按照相关程序尽快完成有 2 关征地手续。

(三)关于焚烧工艺

按照拟选技术设备,补充主要设备的技术性能参数(包括耐火材料材质、厚度,布袋滤料,喷嘴,防腐材料,定量给料设备等),加强针对性设计和可靠性分析。明确回转窑各进料口的尺寸,并与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有关包装物的尺寸大小相适应。补充医疗废物周转箱、转运车的清洗消毒工艺设计和设备配置。补充全厂供热平衡图表。

(四)关于稳定固化和安全填埋

优化稳定/固化剂的设计配比,核减增容比和增重比。建议结合地形,进行土方量平衡,对填埋场具体布局和建设形式进行对比论证,进一步核实土方工程量和防渗材料消耗量。建议取消养生区,稳定固化后直接入填埋库区养护。比选确定填埋废物入库方式和相应的工程方案。建议安全填埋场一期服务年限控制在8年左右。增加安全填埋场封场和生态修复方案。完善排洪系统设计。补充渗滤液地下导排系统图。

(五)关于总图布置和公用工程

按照人流物流分开、生产区和生活区相对独立、物流有序(不交叉、不倒流)的原则优化主要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建议稳定固化尽可能靠近安全填埋场布置,综合利用、焚烧和稳定化固化、填埋应各自留有发展余地。

将分析检测中心纳入办公楼内并分区设置,并控制办公楼高度在3层内。取消色质联机,明确各仪器设备的主要用途和型号规格,论述分析检测仪器配置的合理性,核减相关配置。适度控制生活办公建筑面积和建设标准,办公楼、职工宿舍不必采用防爆风机。

补充医疗废物制冷系统设计、医疗废物车辆和周转箱清洗消毒工艺和废水处理方案,明确不同来源废水的水质水量,论证生活污水和所有生产废水合并处理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优化废水处理方案。明确排水去向,正确选择处理后的水质标准,增加排水蓄水池设计及回用管网的设计。优化、整合危险废物贮存库设计,废酸废碱可在贮存库内分区贮存。

(八)关于投资估算和财务评价

上调焚烧厂房、固化车间、危险废物暂存库、贮存库、资源回收车间的指标单价,上调HDPE管单价,下调防渗膜的单价,扣除工器具及备品备件费。下调焚烧设备、电池回收、贮存库安装费。扣除不需计取安装工程费的项目(填埋场、 3 运输车辆、分析仪器等)。填埋场安装工程费按照设备费计取。其他费用中扣除决算审查费、研究试验费。核减国外设计调试费。明确、补充收集运输费用及其具体构成,进一步核实成本。补充主要处理工艺分项成本。

建议调整内部收益率。

国家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福建)中心

可研论证会召开

2005年4月8日,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在福州主持召开了“国家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福建)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会。出席会议的有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规划司、环境规划院、福建省环保局等单位代表以及相关单位人员,会议邀请了七位专家对项目进行论证。

根据《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福建省环保局经过申请,组织福建省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和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作为项目法人建设国家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福建)中心。参照《国家计委关于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指导性意见(计办高技[2002]767号)》,项目法人委托中国环科院编制了可行性研究报告。

与会专家在听取了汇报及现场实地考察后,进行了认真充分地讨论,认为该工程中心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该工程中心定位为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处置技术和鉴别监测技术的开发集成为重点,建设技术研发平台、技术服务平台、电子废物综合利用中试基地和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中试基地,符合《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它将为我国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的集成,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及关键设备国产化,以及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持。

建设单位拥有专业技术队伍和经营管理人员,拥有若干自主研发和有知识产权的废物处理核心技术,有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渠道和能力,并且积累了多年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行方面的经验,水电路等条件基本配套,具备建设实施工程中心的基本条件。该可研报告内容全面、编制规范,建设方案基本合理可行。

与会专家结合报告的修改提出了详尽的意见和建议。建议进一步突出该工程

4 中心的定位,完善项目法人手续,调整投资重点,细化投资估算。

目前该可研报告正在修改完善过程中。 【各地动态】

长沙、衡阳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法人招标文件审查会议召开

4月9日至10日,由省环保局、省发改委主持,在长沙召开了长沙、衡阳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法人招标文件审查会议。会议邀请了有关专家,以及长沙、衡阳环保局、发改委等单位的代表,对招标文件进行了审查,提出了具体修改建议。

长沙、衡阳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是纳入全国危险废物处置建设规划的重点项目,处置中心包括医疗废物处置和危险废物处置,衡阳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的服务范围以湘南地区为主,长沙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服务范围以湘中、湘北地区为主。医疗废物处置按国家和湖南省的统一布置,由各市州分别集中处置。长沙、衡阳危险废物处置的特许权将由省环保局授予中标的法人,特许权期限为25年,获得特许权的法人负责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的前期工作、建设、运营,省环保局监督其建设和运营。预计期本月内发布招标文件。

山东省完成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和产生量调查工作

为加强全省危险废物管理,全面落实《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04年1月,山东省环保局下发《关于印发〈山东省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鲁环发[2003]291号),对在全省开展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工作做了部署。山东省危险废物管理中心做为全省危险废物监管的专门机构具体承担了全省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工作的组织实施。整个申报登记工作历时9个月,通过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和产生源企业的辛勤工作和密切配合,基本摸清了全省危险废物产生、利用以及处理处置现状,目前正在进行数据校核,这将为全省危险废物监管和处置建设提供了基本的决策依据。

这次申报登记全省共有3365家企事业单位填写了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表,其

5 中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共有3333家。在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中,工业企业类单位1113家,医疗卫生类单位1628家,使用经营类单位592家。全省工业企业及使用经营类单位所产生危险废物中,自行综合利用占总量的32.5%;本单位处置占总量的11.3%;贮存占总量的12.5%;排放占总量的10%;送外单位处置占总量的33.7%。产生量居前五位的危险废物种类依次为废碱、废酸、有机溶剂、无机氰化物、染料及涂料废物;产生量居于前五位的行业为造纸、化工、冶金矿业、印染和制药;年产生量在1万吨以上的工业企业共有58家。

一、主要做法

为做好这次申报登记工作,山东省危险废物管理中心编制了《山东省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工作安排意见》,对申报对象范围、申报内容、申报方法、申报时限以及组织领导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申报范围包括工业企业、卫生医疗单位和使用经营类单位三类;申报内容包括产生单位基本情况、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危险废物去向及处理处置情况三个方面。

申报登记采取以填写调查表为主的方式进行。申报登记表一式四份,主要由产生企业按照要求逐份逐项如实填写,自留一份其余三份报所在县(市)环保局。各县(市)环保局对申报登记表进行书面审核和现场核查并签署意见后自留一份,其它两份报市环保局。市环保局对上报的申报登记表进行书面复核、有选择地对重点单位进行现场核查,对数据录入汇总,并根据汇总的结果编写申报登记技术报告,将技术报告连同签署意见后的申报登记表一份报省危管中心。省危管中心组织力量对各市上报的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表及技术报告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查复核及汇总分析,编写全省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工作技术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全省危险废物基础数据库。

为保证申报登记工作质量,省危管中心专门举办了一期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培训班,对全省各设区市以及县(市、区)负责申报登记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在各市组织开展申报登记工作期间,省危管中心坚持适时调度,帮助协调解决各市、各单位在申报登记工作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全省各市申报登记工作进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力求全省各市申报登记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工作进度总体一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由于当前我们没有建成成熟的申报登记电子信息系统,所以在实际工作 6 中还主要依靠传统的表格填写、逐级审核的方式进行。这样一方面造成申报登记工作量艰巨,同时又很难适时反映出危险废物产生量的动态变化。我们在工作中感到,建立相对完善的能够覆盖到主要产生源的全省危险废物申报登记信息网络系统非常迫切。

二是市、县两级环保部门负责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不足,制约了申报登记工作的开展。鉴于我省的危险废物管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省各设区的市大多没有专门的危险废物管理机构,个别地方甚至没有固定的危险废物管理工作专职人员。县一级环保部门在危险废物管理方面人员和技术力量更显薄弱。

三是在部分危险废物的定性上把握起来有难度。在申报登记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企业产生的固体废物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应当属于危险废物,但如果依据鉴别标准进行鉴别的话又很可能不属于危险废物。而我们又缺乏对之予以准确定性的技术力量,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申报登记工作的客观性。

报:总局领导

送: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科技司、核安全司、环评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工程评估中心 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环保局(厅)

第5篇:2007医疗废物过渡性处置方案(修订)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卫生局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环保局 彭水卫„2007‟105号

文件

关于印发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医疗废物

过渡性处置方案的通知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县卫生局、县环保局联合制定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医疗废物过渡性处臵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卫生局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环保局

二○○七年八月二日

主题词: 医疗废物

过渡性

处置方案

通知

抄送:重庆市卫生局。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府办,县政协办。县委宣传部,县科协,县监察局,县人口与计生委。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卫生局综合科 2007年8月2日印发

-1-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医疗废物过渡性处置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以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通告》精神,加强我县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保护环境,防止疾病传播,打击非法回收利用一次性医疗废物的行为,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在尚未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臵设施期间,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符合当地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的医疗废物过渡性处臵方案,确定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臵方式和处臵单位”的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本方案适用于我县管辖区域内所有的国家、集体、个体医疗卫生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要明确具体管理科室或者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切实履行岗位职责。

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行医疗废物每日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臵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 项目。对危险固体废物应当实行转移联单管理制度。登记资料-2- 至少保存3年。

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必须采取安全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要建立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及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减少危害,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同时向县卫生、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通报。

五、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买卖、丢弃和回收利用医疗废物。

六、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和《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对医疗废物实行分类收集,专用包装物和容器上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要重点加强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医疗废物的管理,特别是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如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等),均应作为感染性的医疗废物处理,有锅炉条件的可直接放入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中封装焚烧;无锅炉条件的应进行消毒处理,经毁形后放入专用包装袋封装,针头、刀片等锐器应放入符合规定的锐器盒中,做好登记并妥善暂时贮存。

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设有病床的应建暂时贮存库房,无病床的应设暂时贮存箱,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尽量日产日清。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与医

-3- 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有一定距离,并设臵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消毒和清洁。

八、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本单位确定的内部运送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到焚烧、填埋地点处臵。

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当在单位指定的地点及时消毒和清洁。

九、在医疗活动中产生的污水、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处理系统要实行定期监测。

十、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运送暂时贮存地点前,有关科室应当就地消毒。

十一、我县在未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臵设施期间,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按规定自行就地处臵其产生的医疗废物。处臵医疗废物前,焚烧、填埋地点必须报经县环保部门同意。

自行处臵医疗废物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必须先用1000毫克/升有效氯浸泡液消毒1小时,并毁形后再用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封装;

-4-

(二)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 (三)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填埋深度应距地面1米以上;医疗废物填埋地点,应当距离居(村)民居住区500米、水源保护区50米、交通干道及工厂和企业等工作场所100米以上。

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臵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十三、县卫生局、环保局负责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臵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和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或者不定期的抽查,对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十四、本方案从下发之日起执行。在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县卫生局和县环保局。

-5-

第6篇:韶山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切实加强我市医疗废物管理,防止医疗废物造成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根据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法律法规及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就我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市人民政府成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卫生局、环保局一把手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市卫生监督所,负责日常监督管理与协调。

二、处置机构

“湘潭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有限公司”(简称医废中心)作为集中处置机构,承担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服务业务,负责具体运行工作。

三、职责分工

卫生局负责全市医疗废物收集工作。 环保局负责全市医疗废物转运与集中处置。 卫生监督所负责日常监督与管理。

四、工作总体设想

(一)覆盖范围:全市所有医疗机构。

(二)工作部署 按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由市卫生局对所管辖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作部署,2011年前完成城区内医疗机构的集中处置,2012年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实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三)工作要求

1、认真学习医疗废物处置的相关法律和全市医废处置的具体要求,掌握医废处置的相关知识。

2、各医疗机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与“医废中心”签订《医疗废物处置协议》。相关法律文本及技术要求资料,由“医废中心”负责提供。

3、集中处置单位职责和要求。

“医废中心”负责到韶山市医院交接和运输城区内医疗废物,负责到各乡镇卫生院交接和运输各乡镇医疗废物。

4、韶山医院、乡镇卫生院必须与收集人完成好每次交接手续,记录好交接联单和登记表,并妥善保存备查。

5、各医疗机构切实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贮存等工作,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扩散、泄露等污染事件的发生,禁止发生医疗废物买卖行为。

6、市区内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统一收集到韶山医院,各乡镇医疗机构统一收集到乡镇卫生院。

四、工作步骤及进度安排

1、 9月中旬完成医疗机构摸底及分布情况。

2、10月份由市卫生局、市环保局联合召开全市医疗机构负责人会议,全面布置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

3、 “医废中心”从10月初开始与各医疗机构签订医废收集协议,10月底前完成签订工作。

4、收费价格和收费方式:按潭价服【116】号文件进行收费。城区个体诊所按规模大小分别按100-300元/月收费,乡镇卫生院按每床每日1.85元的70%收费,村卫生室按100/月的60%收费。由韶山市卫生局负责医疗废物处置费的收费工作,并及时将医疗废物处置费存入“医废中心”银行账户,确保医疗废物收集处置能够顺利进行。

5、资金来源:个体诊所和村卫生室自筹,村卫生室由给予合理补贴,乡镇卫生院资金由医改中统筹解决。

五、监督工作

按相关法规和两局文件的要求,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各司其职,认真履行相关监督职能,对不按要求执行的将依法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处罚和对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予年检或注销,并追究其相应责任。

韶山市卫生监督所 2011年9月17日

第7篇: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管理培训计划及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医疗废弃物处置工作,防止医疗废物污染,更好地保护环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宜,特制订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业为民的理念,全面普及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管理法律法规和知识,以深入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主题,以防止医疗废物污染、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宜为目的。

二、总体目标

通过培训工作,提高对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重要性认识,树立执业为民的理念,强化责任意识,改善管理手段、增强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效益,防止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基本原则

积极推进、协调开展、逐步完善、规范有序、注重实效。

四、工作任务

(一)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医疗废物无害化处

置培训工作的领导。

(二)拟写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管理培训课件,做好宣传培训基础工作。

(三)组织开展培训,做好培训记录。

(四)建立健全培训档案,完善长效机制。

五、培训对象

本院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六、培训内容

(一)相关法律法规

1、《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3、《医疗废物专用包装、容器标准和警世标识规定》

(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

(三)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知识常识

七、培训方式:集中培训。

八、培训地点:院会议室

九:培训师资:聘请监督管理部门相关人员。

十、培训安排:根据工作实际,每年组织二至四次培训。 十

一、培训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培训工作,把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培训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开展。

(二)注重培训实效,防止培训走过场。

(三)加强培训资料归档管理。

上一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音乐下一篇:新律师如何拓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