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医疗废物处理办法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化验室医疗废物处理办法(共10篇)

化验室医疗废物处理办法 篇1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环境保护法》和《院内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通知和有关规定,我院化验室的医疗废物应按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1、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按规定装入专用容器内3/4满后封口,每天由保洁工收至医废暂存间。

2、化验室的尿常规,将患者的尿倒入带盖专用小桶内,加入含氯消毒剂(生石灰粉或400—1000mg/L的“84”液)作用30min后倒入污水池。

3、化验室的粪、尿杯、一次性吸管、吸头、剩余的血标本等收集至感染性医疗废物容器内,洒上生石灰粉,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办法处理。

4、玻璃安瓿、玻片、针头按损伤性医疗废物收集至利器盒内,旋紧每天交于医废收集人员进行集中处理。

5、化验室的各种废弃试剂均属于生物试剂,最后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处理方法按污水处理。

说明:

1、请我院化验室严格执行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规定,为防止污染及交叉感染,坚决杜绝将医疗废物摆放至清洁的工作台面上。

2、以上医疗废物处理办法的解释及引起的不良后果由护理部控感办负责。如未按以上规定执行,则引起一切不良后果由化验室自行负责。

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篇2

为规范和加强我院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有效预防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和传播造成二次污染,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特制定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1、本规定称的医疗废物是指医院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它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病毒性及其它危害性的废物。

2、本规定所称的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

3、医院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垃圾均作医疗废物处理。

4、医院废弃的麻醉、精神毒性药品由药剂科统一交药监局处理,废弃的放射性药品由使用科室放置于废物库,放置10个半衰期后经环保部门监测后,可作一般医疗废物处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另行规定的按规定标准执行。

5、各科室必须重视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并落实责任人。科室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护士长和卫生责任人为第二责任人。各科应指定专人负责医疗废物管理,严禁外来人员收买垃圾和废物,防止医疗废物流失、盗窃事件发生。

6、各科室和负责医疗废物运送单位及运送人员,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暂时存放必须按照本制度执行。

7、各科室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分类收集医疗废物:

1)必须设置收集和临时存放医疗废物的场所,临时存放地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文字说明。

2)医疗废物包装物统一使用“黄色”塑料包装袋或使用符合要求的标准专业容器。

3)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

4)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5)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6)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容器的3/4或容器的警戒线时,应当采取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7)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粘贴标签及医疗废物产生的科室、产生的日期、类别,有需要的特别注明。

8)各科室对临时存放医疗废物的场地应当及时消毒,包装物或容器的外表被感染性医疗废物污染时,应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9)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抗体和菌种、毒株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科室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10)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有所在科室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做好自我防护,戴口罩、戴手套、穿工作衣和勤洗澡等。

9、运送人员须检查包装袋或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到垃圾场。

9、运送人员及时到各科收集医疗废物并运送到医疗废物暂存处,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对运送工具进行消毒和清洁。

10、运送工具应当有警示标识,并且必须使用防渗漏、防抛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理的专用运送工具。

11、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不得将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送,防止医疗废物的渗漏、流失和扩散,运送中不得做与运送无关的事情,保证及时完整地将医疗废物送到暂存处。

12、运送人员必须做好医疗废物数量和重量的登记、管理工作,保证其堆放整齐,不得乱堆、乱放,造成外泄。

13、医疗废物贮存地应保持干净无血水或其它污渍,医疗废物运走后,必须对墙面、地板、天花板及其它相关设施进行消毒,冲洗。

14、医疗废物贮存室实行封闭管理,禁止无关人员接触废物,有防鼠、防蚊蝇、防蟑的安全措施,设置明确的医疗废物警示标志,并禁止在附近吸烟和饮食。

15、医院的医疗废物统一有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回收处理,废物管理人员做好与处置单核对签证工作,总务科每日按要求填写和确认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妥善保存联单。

16、供应室回收和产生的医疗废物,按规定进行消毒毁形,封闭包装后集中存放在指定场所,直接由指定单位回收,并做好数量和重量的核对登记手续。

17、各科室应加强管理,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私留、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18、医疗废物发生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以下要求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1)医疗废物发生丢失或被偷窃应及时向总务科报告,总务科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并提出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意见。

2)医疗废物发生泄漏、扩散时应确定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并立即向控感科、总务科报告,及时组织人员对现场处理,对泄漏物及受污染区域或物品进行消毒或作其他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存污染区域防止扩大污染。

3)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人员伤亡或健康损害的,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助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立即向医务科报告,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4)事故处理工作结束后,总务科和相关科室对事件的起因要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事故的再次发生。

19、任何科室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若违反本办法经查核实,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洛阳东方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县医院医疗纠纷处理办法 篇3

为加强我院医疗纠纷投诉与处理工作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处理程序,保障医疗安全,避免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纠纷处理实施办法。

凡是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在认识上发生分歧所导致的医患争议,其在未明确定性之前,均属医疗纠纷。医疗纠纷分科级医疗纠纷和院级医疗纠纷,即一旦出现医疗纠纷,科室负责人应及时介入并积极主动进行调解,力争使纠纷在科内得到妥善解决,为“科级医疗纠纷”。医疗纠纷发生后,科室未及时妥善处理,致患方投诉至院方的,为“院级医疗纠纷”。

一、院级纠纷处理部门

(一)由医务科处理(属护理纠纷先报告护理部)。属治疗期间纠纷应安排专人负责接待、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具体的治疗方案,努力将病人损害降低到最小。接待投诉、沟通和调查过程均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文字记录。对治疗终结的医疗纠纷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并将结果报告分管领导,再根据事件的性质和纠纷双方(或多方)代表人意见,做好协调和处臵工作,纠纷处理结束后,相关资料按存档备案。院级纠纷调解无效,进入法律法规处理程序。

二、院级纠纷处理程序

(一)任何科室发生医疗纠纷、重大医疗差错科内不能解决的均应及时向分管部门(夜间向总值班)报告。科室负责人会同当事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组织科室内讨论,并书面将治疗情况和事实经过报告医务科。

(二)凡事件危急、严重的科室,要及时组织好抢救治疗,力争将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发生严重差错、重大医疗过失、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争议的,应按如下步骤处理:

1、当事人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汇报,科室负责人了解情况后,应积极组织抢救,同时向分管部门(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或总值班(非正常上班时间)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负责人或总值班人员应立即到达现场了解情况,并向相关部门(医务科、保卫科)报告,同时报告分管领导。

2、到达现场后处理:

(1)向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了解情况,稳定现场,注意不要激化矛盾,并及时将详细情况汇报分管院长。

(2)必要时,现场封存病历和相关物品。如属于严重输液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将剩余输液消毒封存。必要时与输液管、针头等一同送具备资质的机构检验;如属于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与输血科联系,将血袋与输血管、针头准备送检。

(3)如问题严重,现场混乱,可要求保卫科协助,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并及时报告分管院长,必要时报卫生主管部门及公安部门。

3、由分管院长牵头,相关部门、科室负责人配合成立医疗纠纷临时调查组,对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进行调查。

4、及时召开讨论会。组织医院医疗事故鉴定小组成员根据事件的不同,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事件的性质,为下一步处理提供依据。

5、必要时成立该事件纠纷处理小组。分管院长任组长,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当事科室主任任成员,当事人全程配合,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当事人意见,给予妥善处理。必要时请卫生主管部门介入处理。

6、如进入人民调解或司法处理程序时,由法律顾问配合相关部门,相关科室及当事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对原因不明或医患双方争议较大的死亡病例要争取尸检,依法处理。如取得死者亲属同意,尸检工作由医务科配合,当事人到场。

三、内部责任追究程序

(一)医疗纠纷发生后,第一步:科内讨论、查清事实。讨论会由当事科室的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主持,科室2天内将治疗经过和讨论结果书面上报医务科(紧急情况立即讨论上报)。第二步:院医疗纠纷鉴定小组讨论,找出不足,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如纠纷病例经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司法鉴定的,可直接按鉴定结果确定纠纷事件的性质。如属于非医疗因素引起的纠纷,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讨论。

(二)纠纷处理结束,根据协议书或判决书结果,由院医疗纠纷鉴定小组组织讨论,分析纠纷性质与当事人的责任程度,并依据相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对于讨论时争议较大的纠纷事件,可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内部责任程度的认定;对于负面影响较大,多种因素造成医院赔偿数额大而复杂的纠纷事件,应将讨论结果报院长总支办公会研究决定。

四、责任追究的相关规定

(一)医疗纠纷分类:

根据性质分以下三类

1、责任性事件: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因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及未履行岗位职责等失职行为所致的事件。具体有下列几种情况:

(1)强行收治不具备诊疗条件的危重、高风险病人的,或跨科、跨专业收治病人的。

(2)违反会诊制度和程序,外请专家来我院或私自外出从事诊疗活动的。

(3)出现明显诊断错误,延误治疗的。

(4)对危重病人不积极进行处理,推病人的。

(5)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人,不向上级医师请示,盲目进行不适当的治疗措施的。

(6)不按时查房或查房不认真,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的。

(7)开错医嘱、漏开医嘱、错开药物剂量或属应用禁忌症而给予使用的。

(8)违反手术操作规范、不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违反院感管理制度接台手术或未经批准擅自开展新的诊疗手术操作的。

(9)错开、漏开各类检查申请单或错误留取标本的。

(10)值班时擅自离岗又未委托专人代理(代理人需具备相应资质)或未经上级领导同意私自调班的。

(11)未按医嘱执行各类治疗或错误执行医嘱的。

(12)发错药物的。

(13)有关病历记录存在以下缺陷的:24小时内未完成入院记录;医患沟通不到位,对急性或危重病人不按时记录病程录;对上级医师查房情况不作记录;对主要诊疗操作或特殊治疗不作记录;对向患者或其亲属告知病情等不作记录;病人出院时未完成出院小结;遗失病历中重要检验报告单;缺各类知情同意书或填写的重要内容缺项;未履行手续私自保管病历;同一份病历中记录相互矛盾。

(14)病人死亡之前医师不在场或出现紧急情况工作懈怠者。

(15)因服务态度导致的纠纷。

2、技术性事件:是指医务人员因技术过失所致的事件。

3、免责性事件: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当事人免责性事件:

(1)确属于新技术、新手术且按规定程序资料完备,或经院学术委员会鉴定确属于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不可避免的损伤、意外事件,医务人员已经充分估计到病情并事先向病人及家属明确交代过(病历中具有相关记录和签字),在操作中已严格执行了操作规范,而且在病历中记载真实、完整、规范,在整个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确实无治疗违规和医德医风等方面的缺陷,科室或院方协调解决的医疗纠纷。

(2)属于一年内开展的新技术,新手术、新项目,医务人员未违反制度及诊疗常规和规范,处臵程序得当,病历及各种讨论记录规范、真实。

(3)在现有的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和医疗意外的。

(4)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如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

(5)原因不明无法定责的其他事件。

(二)责任程度的划分:

依据纠纷处理结果、医院相关制度和规定等,追究当事人及相关责任人应负的责任(按三级医生负责制执行)。

1、责任性事件:可根据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关系,确定当事人的责任程度。分全部责任(100%)、主要责任(分三等80%、70%、60%)、同等责任(50%)、次要责任(40%)

2、技术性事件:直接确定为次要责任,分四等:40%、30%、20%、10%。

3、免责性事件:当事人不承担责任。

(三)处罚:

1、如事情紧急,不能按上述程序完成书面材料,应以口头形式进行说明并向医务科长或分管院长报告,各级接待处理人员处理极限如下:

(1)预计赔偿数额在五千元以下,经医务科长请示分管院长后,可以决定;

(2)预计赔偿金额在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经分管院长请示院长后,可以决定;

(3)赔付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含一万元),必须由院长主持下的院级领导集体讨论决定。

2、院级纠纷处理如下:

(1)所发生的院级纠纷属责任性、技术性纠纷,分别扣发科室当月奖金的15%、5%。

(2)确因医务人员的责任性和技术性纠纷所造成的医疗欠费及赔款,先直接从科室收入中扣除,此后从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部分再计科室收入。

(3)分别按纠纷责任人全责、主责、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四档处以上述冲减后总经济损失的15%、10%、7%、5%的罚款。

(4)对纠纷当事人属全责者扣发当月一个月奖金,对属主要责任者扣当月奖金50%。

(5)院级纠纷所涉及的科主任或护士长按责任性事件和技术性事件扣当月奖金的100%、50%。

(6)对院级责任纠纷的责任人和科室当年取消评优资格。

(7)院级医疗纠纷负全责和直接的责任人延迟晋级一年。

(8)其他处罚:触犯刑法者按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处理。

五、附则: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原涉及医疗纠纷处理条款同时废止。

化验室医疗废物处理办法 篇4

市政府令〔241〕号(部分)

第五条基本医疗保障参保人员(以下简称参保人员)及其他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医保经办机构追回违规支出的基本医疗保障基金,并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将本人的基本医疗保障证(卡)出借给他人使用,或将本人基本医疗保障待遇转给他人享受的;

(二)伪造或冒用他人的基本医疗保障证(卡)就诊的;

(三)通过重复就诊,或伪造、涂改、毁损医疗文书等手段,配取与本人疾病不符、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规定不符的药品、药械,或超量配取药品、药械,或骗取与本人疾病不符、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规定不符的医疗服务的;

(四)变卖基本医疗保障药品目录内药品、药械,或变卖基本医疗保障服务项目内医用材料、服务项目的;

(五)拒不配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医保经办机构的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拒不提供或故意损毁医疗文书等资料的;

化验室医疗废物处理办法 篇5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峪关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办法》的通知

嘉政办发〔2010〕205号

各有关单位:

《嘉峪关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三十日

嘉峪关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活动,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保护环境,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关于实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的通知》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本市的医疗、预防、保健、计生、疾控、采供血机构等单位(以下简称“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均应采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包括列入国家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以及国家规定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的各类废物。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以及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省环保厅审批颁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机构处置。

第四条 市环保局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市卫生局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市财政局、市价格主管等部门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医疗废物处置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在全市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

本市成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以下简称处置机构),负责全市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当及时将其产生的医疗废物交由处置机构处置。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处置机构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投诉、检举和控告。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在接到举报、投诉、检举和控告后,应当及时核实,依法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予以公布。

第七条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机构,应当施行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第八条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发生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第九条 处置机构应当与医疗废物产生单位签订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服务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第十条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机构应当对本单位直接从事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医疗废物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从事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机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直接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集中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第十二条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第十四条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

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机构应当采取减少危害的紧急处理措施,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同时按规定向市环保局、市卫生局报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通报。

第十五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之中。

第十六条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的要求。

第十七条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盗、防鼠、防蚊蝇、防蟑螂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消毒和清洁。

第十八条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本单位确定的内部医疗废物运送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至内部暂时贮存地点。

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当及时消毒和清洁。

第十九条 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等各种高危险废物,在交处置机构处置前应当就地消毒。

第二十条 处置机构应当向市环保局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不得从事有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活动。

第二十一条 处置机构应依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运营和管理处置设施,处置医疗废物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卫生标准、规范。

第二十二条 处置机构的贮存、处置设施,应当远离居(村)民居住区、水源保护区和交通干道,与工厂、企业等工作场所保持适当的安全防护距离。

第二十三条 处置机构应当与医疗废物产生单位确定医疗废物的收集时间,并上门收集。

对有住院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处置机构应当每天收集医疗废物,做到日产日清。对于无住院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处置机构一次收集医疗废物的时间间隔最长不得超过2天。

第二十四条 处置机构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有明显标识的防渗漏、防遗撒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专用车辆,并遵守以下规定:

(一)车辆运送医疗废物后,应当在医疗废物处置场所内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

(二)运送医疗废物的专用车辆不得运送其他物品。

第二十五条 处置机构应当按有关规定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环境污染防治和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并将检测、评价结果每半年向市环保局和市卫生局报告一次。

第二十六条 处置机构处置医疗废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医疗废物产生单位收取医疗废物处置费用,其费用可以计入医疗成本。

第二十七条 医疗废物处置收费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由市价格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制定,报市政府批准执行,并报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处置机构收取处置费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部上缴财政。其运营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市财政局根据收费情况和运营成本按预算核拨运营经费。

第二十八条 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对处置机构和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从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和疾病防治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或不定期抽查。

第二十九条 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应当定期交换监督检查和抽查结果。发现处置机构和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存在隐患时,应当责令立即消除隐患。

第三十条 处置机构和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对有关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等工作,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三十一条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机构违反规定处理医疗废物的,由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化验室医疗废物处理办法 篇6

从本月起,凡在医疗机构私设灵堂、摆放花圈、悬挂横幅、堵塞大门或者以其他方式扰乱医疗秩序,以及殴打和公然侮辱、谩骂、诋毁、恐吓医务工作人员等“医闹”行为者,根据其行为的恶劣程度,相关责任人将受到治安处罚或被追究刑事责任。导报记者昨日获悉,《福建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7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医疗纠纷提供了四种解决途径,同时八类“医闹”行为将受到严惩。

八类“医闹”行为将严处

依照办法明确规定,这八类行为将受到严惩:

1.在医疗机构内殴打医务人员或者故意伤害医务人员身体、故意损毁公私财物;

2.在医疗机构私设灵堂、摆放花圈、焚烧纸钱、悬挂横幅、堵塞大门或者以其他方式扰乱医疗秩序;

3.在医疗机构的病房、抢救室、重症监护室等场所及医疗机构的公共开放区域违规停放遗体,影响医疗秩序;

4.以不准离开工作场所等方式非法限制医务工作人员人身自由;

5.公然侮辱、谩骂、诋毁、恐吓医务工作人员;

6.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或者爆炸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进入医疗机构;

7.故意扩大事态,教唆他人实施针对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或者以受他人委托处理医疗纠纷为名实施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行为;

8.其他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的行为。

四种途径解决医疗纠纷

医患双方如何解决医疗纠纷?《办法》指明了四种途径,主要包括自行协商和解,向医调委申请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途径。其中,对于患方索赔金额不超过2万元的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解决,也可以申请医疗纠纷发生地的医调委进行调解。医调委收到医疗纠纷调解申请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查,并在自受理调解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调解终结。

我省指出,发生医疗纠纷后,病历、医疗器械乃至尸体等都是重要证据,《办法》对相关证据的保存也有详细的规定,但一个前提是必须医患双方都在场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处置。

化验室医疗废物处理办法 篇7

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稽查应急处理工作,实现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稽查应急处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稽查应急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国家局《应急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江省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省政府《应急预案》)和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浙江省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以下简称省局《操作手册》)等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我省发生或涉及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稽查应急处理工作。

第三条 本细则所指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包括:

(一)国家局《应急办法》适用范围。

(二)省政府《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或关注的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四)发生在本省范围内的假劣药品和不合格医疗器械案件或质量事件,可能会严重伤害人体健康,或可能会造成严重社会问题的。

(五)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局)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稽查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确保相关人员、车辆、装备、经费的落实和工作开展。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成立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稽查应急处理工作办公室,并与本单位稽查职能部门合署办公(以下一并简称稽查部门)。各单位稽查职能部门负责人同时为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稽查应急处理工作办公室主任。

各级稽查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和程序,明确负责人和内部职责分工。

第六条 各级稽查部门负责辖区内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稽查应急处理工作的启动、处置、协调和报告,组织实施或直接承办不良事件稽查核查及现场查控,指挥、督办下级稽查部门开展工作。

各级稽查部门应在上级稽查部门和本级药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协调系统内外有关部门做好其它相关工作。

第七条 辖区发生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稽查部门应按省局《操作手册》规定积极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在不良事件与涉及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关联性尚未确定之前,应急处置工作由监督实施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职能处(科)室牵 头,稽查部门协助配合;不良事件所涉及药品、医疗器械已确认为质量不合格的,由稽查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助配合。

第三章 应急启动

第八条 各级稽查部门在接到并确认辖区内发生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应自行启动稽查应急处理程序。

第九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内部机构应建立畅通的不良事件信息传递机制。辖区内发生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首先发现及先期调查的处(科)室应在第一时间向本单位药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稽查部门报告。

第十条 各级稽查部门接到辖区外转来的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后,应自行启动稽查应急处理程序,向涉及地区的下级稽查部门发出稽查应急处理指令,同时立即报告上级稽查部门。

第四章 应急处置

第十一条 辖区发生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所在地稽查部门应立即开展稽查应急处置工作。

对可能属于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的不良事件,稽查部门应在本单位药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下,协助负责监督实施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职能部门做好稽查职责内的工作。

在不良事件涉及药品、医疗器械尚未确认质量不合格的情形下,需对其作出暂停销售和使用的,由负责监督实施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职能部门或药品、医疗器械流通监管职能部门做好相关工作。第十二条 各级稽查部门应在自行启动稽查应急处理程序后24小时以内,向上级稽查部门报告以下工作内容:

(一)了解事发地点、单位(包括部门和科室);当事人相关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疗情况等。

(二)了解涉及药品、医疗器械基本情况,包括品名、批号(型号)、生产企业名称、产地、来源等。

(三)对涉及药品、医疗器械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四)涉及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可疑的,应抽样送检。

(五)协助有关部门控制不良事件事态发展。

情况紧急或发生人员伤亡时,在逐级上报的同时,可越级报告。

第十三条 各级稽查部门应在自行启动稽查应急处理程序后48小时以内,以书面形式向上级稽查部门报告以下工作内容:

(一)第十二条规定应报告的工作内容。

(二)对涉及的药品、医疗器械的来源、数量、批号(型号)、使用、库存及流向等情况进行调查。

(三)会同有关部门调查核实事件基本情况;初步核查事件与涉及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联性。

(四)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其它现场查控取证工作,包括与诊疗相关的各类原始记录材料等。

第十四条 辖区发生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上级药监部门直接派出应急处置工作组开展调查处置工作的,事发地稽查部门应根据有关指示做好前期准备,并协助上级药监部门应急处 置工作组做好现场稽查应急处置工作。

第十五条 不良事件涉及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经检验确认质量不合格的,事发地稽查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立即向本单位办公室和相关处(科)室通报检验结果;向上级稽查部门报告检验结果。

(二)立即对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采取查封扣押措施,并考虑对同一产品其它批号进行质量确认。

(三)按照本细则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要求,向事件涉及地区药监部门发函协查和通报情况。

(四)根据需要,向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通报情况。

(五)由省局稽查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作出停止发布该不合格产品相关广告的行政措施。

(六)依法查处涉案单位或个人;涉及刑事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第十六条 外地发生涉及本地的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本地稽查部门在接到稽查应急处理指令或协查函(电)后,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清查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涉及的单位和个人。

(二)涉及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已确认不合格的,应立即采取查封扣押措施;尚未确认的,应会同相关部门依法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三)对涉及的药品、医疗器械的来源、数量、批号(型号)、使用、库存及流向等情况进行调查。

(四)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其它现场查控工作。

(五)按照本细则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要求,向发函协查单位反馈核查结果。

(六)根据需要,向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通报有关情况。

(七)依法查处涉案单位或个人;涉及刑事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第十七条 由国家局、省局启动或确认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稽查应急处理工作,其调查进展情况实行日零上报制度。各相关市局稽查部门按国家局《应急办法》附件1、2要求,在每日12时前向省局稽查部门报告每日和累计情况。

对国家局已确认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省局稽查部门应按国家局《应急办法》规定要求,逐日向国家局报告。

第十八条 省内发生涉及外省地区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以及不合格药品和医疗器械标示生产单位在省外的,由省局稽查部门负责向外省发函协查及汇总协查结果,并按国家局《应急办法》规定要求,做好全部核查结果及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在情况紧急的情形下,省局稽查部门可指定事发地市局稽查部门直接向外省发函协查,承办部门应及时将协查结果上报省局稽查部门。

第十九条 省内发生涉及省内其它地区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以及不合格药品和医疗器械标示生产单位在省内其他地区的,由事发地市局稽查部门向涉及地区市局稽查部门发函协查;涉及地区市局稽查部门应在接到协查函后72小时内向发函协 查单位反馈核查结果。

第二十条 外省发生涉及省内地区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省局稽查部门应按国家局《应急办法》规定要求,负责做好核查结果的反馈工作;在情况紧急的情形下,省局稽查部门可指定相关市局稽查部门直接办理。

相关市局稽查部门接到转办的外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稽查协查函后,应在48小时内向省局稽查部门上报核查结果;指定直接反馈的,应在指定时限内向外省发函协查单位反馈核查结果,同时抄报省局稽查部门。

第五章 应急终止

第二十一条 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得到基本控制后,经国家局或省局确认,省局稽查部门应及时作出终止稽查应急处理工作的指令,同时应明确停止日零报告或变更报告周期。

第二十二条 相关市局稽查部门在接到终止稽查应急处理工作指令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向省局稽查部门上报工作总结。

第六章 其它

第二十三条 与不良事件相关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检验,省市药品检验所、省医疗器械检验所应建立相关应急检验(检测)程序,尽快出具检验结果并在第一时间内告知送检单位;对无法检验的样品,应立即送上级检验机构检验;对涉嫌掺假掺伪的检验样品,应积极研究建立补充检验方法或修改质量标准。

根据工作需要,省市药品检验所、省医疗器械检验所应派员协助做好现场核查相关技术工作。第二十四条 具体办理不良事件稽查应急处理工作的单位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确保通信电话、传真、网络二十四小时畅通。

第二十五条 各级稽查部门应随时向本单位药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将工作情况及最终结果向当地政府党委汇报。

第二十六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严格遵守国家局《应急办法》有关新闻宣传规定要求。

未经省局同意,各级检验机构不得泄漏或擅自向社会发布与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相关的检验结果。

第二十七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监管部门要发挥药品协管员、信息员以及医药行业协会、药学会、消费者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构建药品、医疗器械安全警戒网,利用该网络在最短时间内控制或召回与事件关联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第二十八条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省局将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或后果的,要追究其行政责任。

(一)漏报、瞒报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二)未按本工作程序要求及时报告且无法说明理由;

试验室管理办法 篇8

(2×600MW)二期项目部

工程试验管理制度

一、试验室管理工作制度 1.1试验室检测工作管理制度

1.1.1、试验室检测工作由试验室主任统一安排,由检测负责人组织实施。

1.1.2、一般性的常规试验检测任务由检测负责人接受办理接收手续,验收样品,及时送业主试验室外委。

1.1.3、技术负责人应经常对试验检测过程中的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14、试验室必须单独建立不合格试验项目台帐,以免不合格材料和产品使用在工程中。1.2技术文件归档管理保密制度

1.1.1技术文件应由资料员专人保管;借阅时应办理借阅手续,原始记录,检测报告,收样登记簿,处理结果,报告发送登记簿要进行分类归档管理。

1.1.2检测原始数据记录,检测报告及检测产品技术文件、图纸应保密,与检测无关人员不得随意翻看。

二、检测工作管理制度

2.1对配合比的管理

2.1.1配合物资部对砼、砂浆及其原材料(砂、碎石、水泥、水、减水剂)性能进行委托鉴定,并负责或督促作业队取样送检,参加项目部砂、石料场的选择和质量复验。送样频率:砂200m2一批、碎石400m2一批、水泥200t为一批、减水剂60t为一批、水质检验1年不少于2次。

2.1.2选定通过外委检测砼、砂浆等配合比,做好施工控制,对施工现场因施工失控而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的现象有权予以制止,及时对砼质量取样送检(每100 m21批)。

2.1.3协助工地料库做好有关材料的验收、保管,并注意了解砂、石、水泥、外加剂、钢筋等储存数量和质量情况。

2.1.4对砼、砂浆检查试件,路基密实度,水泥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定期与项目部物资部协调汇总。2.2对现场检测管理制度

2.2.1混凝土作业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配制外加剂,换算施工配合比,填写施工开盘通知单,经现场试验组负责人审核交监理签字后,送交搅拌站或施工负责人,据此施工。

2.2.2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外观、规格,配料和拌合正确性的检查控制,每一工班至少二次。混凝土塌落度及和易性的检查试验(运输距离较长时应在拌制及灌注地点分别进行)每一工班至少二次。

2.2.3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规范要求进行试焊,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施焊。焊工必须有焊工考试合格证,并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

2.2.4路基填筑施工控制,应以土工试验为依据进行,其内容包括填料的分类与实际填料复查、填层含水量、密度及CBR的检验。及时负责地基和路基填料试验外委,抽查路基及地基的压实质量。2.3施工过程检验制度

2.3.1施工过程中的检验是整个质量中最关键的一环,一般情况下包括以下内容:原材料的质量复验;钢材质量检验及控制;砼、砂浆拌和物的技术指标的检验和质量控制;砼、砂浆检查试件的检验; 2.3.2砼外委理论配合比发放后,要在施工前测定砂、石含水量(掺粉煤灰时要测定其含水量),根据材料含水量,将砼理论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再计算出每盘各组成材料用量,然后以砼施工配料单的形式通知砼生产单位。砼施工配料单必须经试验室技术负责人和工程技术负责人签字方可生效使用。砼施工配料单必须详细说明工程部位、设计等级、报告日期等,应注明施工中注意事项(特别是外加剂使用)。配料单应与砼理论配合比编号一一对应,并建立发放登记制度。

2.3.3砼拌和物生产过程中对材料含水量的测定频率及拌和物坍落度的测定频率应按有关规范标准进行,并做好详细记录。现场试验人员要视情况对配合比适当调整,调整后的配合比需试验室技术负责人签字。如遇到下列情况,要查明原因,做好记录,必要时需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材料品种、质量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外加剂质量产生怀疑; 拌和物坍落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拌和物发生较明显离析、泌水等异常现象;砼凝结时间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已施工完砼检查试件强度统计标准差变化情况等,做必要的调整或重新试配。

2.3.4砼检查试件的检验是试验室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是评定最后成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工作中必须按有关规范和标准操作,不允许弄虚作假。

2.3.5砼检查试件试样的抽取,必须要有代表性,必须按规定要求进行成型、编号、养护,并予以登记。

2.3.6砼检查试件试样的抽取组数除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外,还应考虑到设计要求和施工中的技术要求如放张、拆模、吊装等情况增加取样次数,并注意是否有要求与构件同条件养护。

2.3.7除有特别注明外,砼检查试件必须以标准养护条件下的温度作为该构件验收强度等级。

2.3.8对检查试件强度应分等级、分部位及配合比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强度波动曲线,分析数据特征。

2.3.9砂浆配合比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及检查试件等工作,参照砼配合比施工控制要求办理。

2.2.10在施工中如发生取土点的改变或者填料性质发生较大变化时,要及时对现取土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检验。

2.3.11路基填筑的压实密度的检测,要根据工程类别,严格按相应行业标准进行送样检验,在监理旁站下进行检验,检验所用仪器设备也按相应的要求配置,不得混用。

2.3.12施工过程中所检验的项目如果发生不合格现象要及时报告,不得隐瞒,要积极配合有关技术部门查找原因。

三、化学试剂管理制度

3.1有毒、易燃、易爆药品应专橱专柜贮存;

3.2对有毒、易燃、易爆药品的试验操作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并设置通风橱罩;

3.3化学试剂必须建立入库、出库手续

3.4对易挥发,强腐蚀性的溶液应有明确标记,贮存阴凉通风处。

四、试验委托制度

对本试验室试验项目选择一家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外委检验,并将外委检测机构的计量认证证书、等级证书、营业执照、法人证书复印件等归档存放。4.1按要求建立外委试验台帐记录; 4.2外委试验委托后,应及时向检验单位索要检验报告,领取报告时应仔细查看报告是否有误,如有错误应立即向检验单位反映。

五、清正廉洁制度

5.1试验检测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规程,试验检测工作不得受商业、行政、委托方的影响和干预,保持客观真实。5.2试验检测人员应坚持科学态度,认真负责,廉洁奉公,照章办事,一切以数据说话,并对检测结果负责。

5.3试验人员应自觉抵制来自客户的有违诚实性的要求,商业贿赂和上级主管部门或其它利益部门的不正当干预。有权监督、制止违反本中心公正性和独立性的人和事,必要时应及时向有关方面报告。

5.4检测人员不得在受检单位兼职,也不得参与承检产品的研发、生产、监制、监销和有违公正性的商业娱乐活动。试验室与检测有利益冲突的人员和部门不得介入检测活动。

5.5不得向受检单位牟取经济利益,不暗示受检单位受任何不合理的附加要求。

5.6不对受检物品和结果进行公下评价,不留用、试用受检物品和技术资料。

5.7将检测人员的公正性、诚实性行为纳入考核内容,对违反中心行为规范的人员,本中心将视情节和所造成成的后果分别给予批评、警告、经济或行政的处罚;对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维护检测工作公正性和独立性的人和事给予表扬和奖励。

六、样品保管制度

6.1检测样品由有关检测人员验收保管,填表登记,并详查细记录被检查样品名称、数量、生产厂家、出厂编号、检测内容和其他要求。6.2所检样品均有分类存放,做好标记,以确保不同单位的样品不得混淆,已以检样品与未检样品不得混淆。

6.3样品的保存环境应保证样品不得变质、损坏、降低或丧失其原有性能。

6.4检测结束后,需保留样品(如水泥等)交保管人妥善保存,而一般破坏性样品则不予保留。

6.5由于样品保管不善而造成检测工作无法进行的,一律按质量事故处理。

七、不合格品的控制制度

7.1不合格原材料的控制和处理方法

7.1.1.不合格原材料的控制。原材料的采购要选用经国家有关质检部门及建委批准认证的厂家;原材料到达后质检员、材料员、试验员、先进行原材料的外观尺寸规格检查,对不合格材料填报《不合格物资检验报告单》报物资部,经委托复验测试材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材料,委托试验室进行检验试验,不经检验试验的原材料不得使用。施工员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物资应及时物资部部长、材料员汇报,由材料员、技术质量人员组织认定,分析不合格原因,并填报《不合格物资质量检验报告单》报物资部。

7.1.2不合格原材料的标识:物资部接到不合格报告后三天内组织各方面有关人员开会,并确定不合格物资处理方案,工地现场材料员、保管员对不合格物资进行隔离保管并挂牌注明,通知作业队长及施工人员不准使用。

7.1.3不合格物资处理:按检验结果确定物资处理方法,物资部做出方案后,现场材料员组织实施,分别采取拒收、报废、退回、修补、更换及让步接受,降级降价使用等措施,对不合格品采取让步接受或降级使用等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方案,技术负责人批准方可执行,需报设计监理的必须在认定后方可使用。不合格物资返修后,应重新进行试验检验。不合格物资未经处理一律不准在工程中使用。7.2、不合格工序的控制

7.2.1不合格工序的控制。不合格工序按造成结果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一般质量问题、质量问题、一般质量事故、重大工程质量事故;项目经理部质检人员对工序施工质量进行检验并核定产品等级,对不合格工序应向作业队发不合格报告,班组工人在施工中发现上道工序不符合质量标准和工序不合格或所用的材料、器材、设备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作业队长报告,作业队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认真检查核实,核实出的较大问题,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公司质量部,由质量部报总工帮助处理。不合格工序在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和处理,施工人员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7.2.2工序质量问题的处理。根据工程质量问题严重程度,一般工程质量问题由项目经理部写出处理方案报公司主管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理。重大质量事故由公司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和处理并记录;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必须及时按规定填写报告,要查明情况,做到“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八、工程成品/半成品检验制度 8.1工程成品与半成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焊接接头、埋件接头、外购产品(镀锌管、预制构件、饰面砖、门窗)等。

8.2工程成品、半成品由项目部技术员通知试验部门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取样下受检、其中现场制作的焊接接头、预埋件接头必须按规定取样受检。外购产品由物资部门通知工号技术员与试验部门检测。由物资部门负责对所购产品索取质量保证书和其它有效质量证明文件。8.3工程产品、半成品的检验制度程序如下:

成品半成品进场→状态标识→见证取样→检测→结果反馈→入库→状态标识→出库

8.4现场产品必须实行过程跟踪,应跟踪的到使用部位。8.5成品半成品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的规定处理

九、安全管理制度

9.1试验室全体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9.2工作人员在操作仪器设备时必须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9.3专业电工定期对电器设备进行检查,发现有电线路裸露需加设漏电保护器,并设置提醒标志,以防触电发生。

9.4在潮湿环境的照明、加热设备必须设防水设施或安装漏电保护器,并设置提醒标志,以防触电发生。

工程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 篇9

河北省工程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若干政策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区域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工作的通知》,推进产业技术自主创新,增强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建设的技术支撑能力,依据《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河北省企业技术进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河北省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省工程实验室”),是指以提高我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突破重大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装备制约为目标,强化对重点产业、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建设工程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主要依托有较强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能力的企业、高等院校、转制科研机构等建立的产学研相结合研究开发实体。

第三条 省工程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围绕国家和省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重大战略任务实施、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开展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工艺试验研究、重大装备样机及其关键部件的研制、高技术产业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研发、重点产业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重大科技成果的应用、行业技术服务及技术交流合作等相关工作。

第四条 省工程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建立先进的产业技术研发试验设施,形成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构建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成为应用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的有效渠道、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 支撑平台。

第五条 省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原则:

(一)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加强关键技术供给,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二)坚持高水平、专业化,突出专业特色、技术研发优势,强化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撑。

(三)坚持创新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以增量投入带动已有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产学研各方优势和积极性,探索有效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六条 省发展改革委是省工程实验室建设的组织部门,主要负责:

(一)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组织制定相关政策,发布重点建设领域,指导省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二)组织评审、审批省工程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对符合条件的省工程实验室予以命名。

(三)组织省工程实验室的验收和运行评价。

(四)推荐符合条件的省工程实验室申报国家工程实验室。第七条 各设区市(扩权县)发展改革部门、省直有关部门是省工程实验室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

(一)组织本地区或本部门所属单位省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建设管理。

(二)组织做好省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的前期准备以及验收后省工程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工作。

(三)通过安排配套资金、相关计划等支持省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四)负责向省发展改革委报送所属省工程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有关情况。

第八条 省工程实验室建设单位主要负责:

(一)按照有关批复文件的要求,落实省工程实验室建设相关支撑条件,筹措建设和运行经费,保障省工程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二)承担国家、省有关部门的研发任务,为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重大战略任务实施、重点工程建设提供研发和试验条件,保证省工程实验室的开放和共享。

(三)按照有关要求向主管部门报送省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实施和运行情况。

第三章 申报与审理

第九条 申请省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申请单位应在相关领域具备较强研发优势,有主持国家、省重点科研或技术创新项目的经历,具备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

(二)申请单位应在本领域具有先进的研发试验设施和相应的技术创新团队,拥有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高水平研发成果和技术储备。

(三)申请建设的省工程实验室应定位明确、发展思路清晰,任务和目标合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

(四)符合国家和省其他有关政策。

第十条 拟申请省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单位,应根据省发展改革委发布的相关要求,编写省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大纲见附件一),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发展改革委。

第十一条 省发展改革委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审核批复项目申请报告,并对符合条件的省工程实验室予以命名。第十二条 项目单位根据相关批复,实施省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项目完成建设内容、达到预期目标后,建设单位应及时编制项目竣工验收报告(编制大纲见附件二),提出项目验收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省发展改革委。

第十三条 省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对省工程实验室进行验收。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省工程实验室实行运行情况年报制度。建设单位应于每年2月底前将省工程实验室上运行总结报告上报主管部门。报告主要包括:科研基础设施与条件运行情况、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情况以及其它相关工作情况和建议等。主管部门将省工程实验室上运行总结报告审查、汇总后,于每年3月底之前上报省发展改革委。

第十五条

省工程实验室实行优胜劣汰、动态调整的运行评价管理机制。省发展改革委定期组织专家或委托有关机构对省工程实验室进行运行评价。

第十六条 评价程序:

(一)省工程实验室根据有关要求将评价材料报主管部门。

(二)主管部门对省工程实验室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报省发展改革委。

(三)省发展改革委委托相关中介评价机构对上报材料及相关情况进行核查与评价。

(四)省发展改革委审核和发布省工程实验室评价结果。第十七条 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完成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相关研发工作的情况;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以及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研发试验设施建设和利用情况;产学研合作以及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建设单位对工程实验室的保障作用等。评价指标体系和具体要求另行制订。

第十八条 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基本合格、不合格。被评为优秀和良好的省工程实验室,省发展改革委在安排相关项目时,将择优对其后续创新能力建设给予支持,并推荐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省级工程实验室申请国家工程实验室。被评为基本合格的工程实验室,将给予警告,并由主管部门督促限期整改。评为不合格的省工程实验室,将予以撤销。

第十九条 工程实验室名称、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如需变更,须报省发展改革委审核批准。省发展改革委可根据国家、省产业政策和重大战略任务等需要以及工程实验室实际运行状况,对批复建设的省工程实验室进行重组、整合或撤销。

第二十条 省工程实验室建设和运行中出现下列行为之一的,省发展改革委可以视情况采取责令限期整改、暂停受理建设单位申报项目、撤销省工程实验室等措施,并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一)擅自改变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

(二)违反项目资金使用规定,截留、挤占或挪用专项资金的。

(三)有重大工程质量、安全、环境等问题,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较坏社会影响。

(四)有重大弄虚作假、伪造或瞒报行为。

(五)有其它有关情况,造成严重后果。

第五章

第二十一条 省工程实验室统一命名为:“XXX河北省工程实验室”。

第二十二条

有关省工程实验室项目管理的其他要求按照《河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执行。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一

河北省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大纲

一、项目摘要

二、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本领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2、国内外技术发展状况、技术发展的比较分析与技术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3、当前急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三、主要方向、任务与目标

1、拟突破的技术方向

2、主要功能与任务

3、近期和中期目标

四、组织机构、管理与运行机制

1、申报单位及各参建单位概况

2、机构设置与职责

3、主要技术带头人、管理人员及技术队伍情况

4、运行和管理机制

五、建设方案

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地点、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及其合理性

六、节能及环保影响

1、节能分析

2、环境影响评价

七、项目实施进度与管理

1、建设周期

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建设期的项目管理

八、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1、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2、建设投资估算

3、分年投资计划表

4、项目资金筹措方案及其落实情况

九、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2、社会效益分析

十、项目风险分析

1、技术风险

2、技术服务与市场风险

3、其它风险

十一、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十二、附件

1、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合作协议

2、工程实验室章程

3、前期科技成果证明文件

4、主管部门意见

5、其它配套证明文件等

附件二

河北省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报告编制大纲

一、项目摘要

二、项目建设工作概述

三、主要建设内容和质量评定

1、建安工程

主体工程完成情况;配套设施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评定情况;文档资料。

2、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

配置的合理性与完整性;仪器设备的调试、联机运转情况

3、配套条件

水、电、气等支撑条件;其他配套条件

四、财务决算

1、资金到位情况

2、工程决算及审计报告

3、科研经费

4、流动资金

5、投资效果评价

6、其他

五、运行机制

1、组织机构

2、规章制度

3、管理与运行机制

4、主要负责人和骨干队伍

六、建设期的工作业绩

1、科研开发

2、合作关系

3、技术成果及应用

七、近中期任务与目标

1、中远期发展规划

2、近三年的主要任务与目标

八、其它需说明的事项

工地试验室验收管理办法 篇10

为了规范对工地试验室的验收工作,明确验收考核的内容和要求,以便工地试验室据此做好充分准备,保证验收顺利通过,特制定本办法。

一、确定验收验收小组,发布验收通知。

项目部上报工地试验室验收申请书面材料(盖章),检测中心开会研究,决定是否进行验收,在三日内予以明确答复。确定验收后,根据项目大小等实际情况,成立工地试验室验收小组,小组成员不得少于二人。然后发函给指挥部或项目部,通知其验收工地实验室的具体日期和行程安排,一般整个行程历时一到两天。

时间安排:验收小组在第一天18:00之前到达项目部所在地。项目部安排好住宿事宜。

二、召开首次会议

第二天上午,验收小组到达项目部以后,与试验室负责人进行沟通,然后召开首次会议,项目部参加会议的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或书记)、总工及试验室全体人员。与会人员在会议签到表上签字。

会议由验收组长主持,主要议程包括:

1、首先由试验室主任介绍工地试验室基本情况。

2、验收组长宣读验收通知及相关要求,介绍检查程序和内容,主要包括:1)现场查看试验室设施、环境和仪器;2)审核相关内业资料;3)与试验室人员进行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交流。时间紧张的情况下,第3)条交流内容可融入到前两条的检查当中,由验收人员掌握。

3、项目部主要领导致辞。时间安排: 9:00-9:30

三、开展验收工作

外业检查主要内容包括:查看现场环境和仪器设备。检查试验室房屋布局、设备布置是否合理,仪器配备是否齐全,标识是否规范,环境温湿度是否达到标准要求。重点看标准养护室和水泥室,以及安全消防环保等设施。试验人员操作能力考核:试验室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水泥、粉煤灰、砂石、混凝土、钢材、土工等材料各一个指标(考核指标由验收组确定,请各地试验室提前准备各种原材料)的试验操作,并出具检测报告,验收组现场考核确认。

内业检查主要内容包括:重点看人员资质情况,是否取得铁道部试验工程师证(或试验员证);设备检定、自检情况,检定证书及自检报告是否齐全;报告依据的标准配置是否齐全、有效;相关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制定并具有可实施性;各种台账、记录表格是否建立并填写正确。

试验人员理论水平考核:对试验室全体人员进行现场理论考试,保存试卷备查,记录考试成绩。并对主要人员进行现场提问考核。

时间安排:9:00-11:30,14:00-16:30,时间不足时可适当延长。

四、召开末次会议

检查结束后,验收组经过合议并与工地主任沟通,召开末次会议,项目部参加会议的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或书记)、总工及试验室全体人员。与会人员在会议签到表上签字。

会议的主要议程包括:

1、评审组长通报检查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整改期限,宣布验收结论。并对实验室在今后的运作过程中应该遵守的相关规定提出要求。

2、对验收情况和结论,工地试验室主任作表态发言,项目经理作表态发言。

3、项目部相关人员,包括项目部主要领导和工地试验室主任要在《公正性检测承诺书》上签字。验收组要保留存档。

4、根据验收实际情况,验收小组成员在验收记录上签署意见并签字,确定允许开展的检测项目。

时间安排:17:00-17:30

六、现场验收过程圆满结束,验收组注意收集有关验收资料。

七、项目部工地试验室应立即组织力量对验收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并撰写整改回复报告。整改报告应真实可靠,并附有相关照片等证据材料。

八、检测中心对工地试验室的授权书将在收到工地试验室的整改回复后一周内下达,快递至项目部所在地。

九、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检测中心项目管理部负责解释。

附件:

1、工地试验室验收申请

2、对工地试验室进行验收的通知

3、现场考核项目表

4、会议签到表

5、公正性检测承诺书(试验室)

6、公正性检测承诺书(试验室主任)

7、公正性检测承诺书(项目经理/书记)

8、工地试验室现场验收记录表

9、工地试验室验收报告(范例)

10、工地试验室委托授权书(范例)

上一篇: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下一篇:上网课学生个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