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疗安全实施方案(共8篇)
直接深入 社区居民 ,通过义诊、 健康 宣 教 等活动,让 杭州欣康 医院的专业、实惠、公益观念深入人心 , 聚集人气,提升 杭州欣康 医院的品牌,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 主打公益爱民牌, 宣传我院 “爱心全托病房( 老年痴呆病区、舒缓治疗病区、脑卒中康复病区 )” 。
二、义诊时间 : (待定)
三 、义诊地点 :下沙街道各社区
四 、宣传计划
1、在义诊的社区周围街道发放 500- 1000份宣传 单 推广;
2、在义诊所在地、社区 居民定点发送义诊短信提示(与社区领导沟通并取得住户电话号码) 。
3、针对潜在目标消费群体,发放医院精美画册或三折页 ,并讲解我院特色 --- “爱心全托病房( 老年痴呆病区、舒缓治疗病区、脑卒中康复病区 )”,提供医疗,康复、生活照料三维一体的贴心服务 。
五 、市场调查
外联部 前期了解当地基本情况,人口数量、生活习俗、赶集时节、主要街道等,并联系好义诊地点的相关部门,并打好招呼,以便义诊的顺利开展。
六 、义诊流程:
【当日义诊流程】
1、医院义诊工作人员 提 前摆好义诊所需用品,包括血压仪、小礼品、宣传资料等,工作人员各就各位;
2、现场发放宣传单,并及时为不明白 居 民讲解义诊的流程,和医院的公益性及惠民措施;
3、专家仔细询问病情,护士同时对意向患病患者做好记录,包括:姓名,患病程度,地址,联系方式,便于以后跟踪营销;
4、义诊收摊时,做好卫生处理,给人留下好印象,便于下次义诊的开展。
【义诊后 期 】
1.现场 工作 人员统计好本日体检人员,患者资料,做好记录,建立患者信息数据库;
2. 客服 应在 一周内 亲自再打电话回访,确切了解意向患者病情, 必要时 医院领导派人家访,送医送药送健康到患者家中,争取用真情打动患者来院就诊;
3. 客服 不定期回访,做好电话记录,和患者交朋友,博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自愿、舒服就诊,同时专家应及时和患者沟通近期医院活动,包括 住院 优惠政策;
七 、需准备以下物品:
1、桌子、凳子若干,桌布:一块,以盖住桌面略有宽余为主;
2、救护车一辆;
3、义诊帐篷 一 个及义诊横幅一条;
4、义诊登记表格若干份、签字笔(四支);
5、血压仪两个、听诊器4个,以及义诊相关仪器;
6、现场宣传资料若干(杂志、健康资料)、三折页;
7、小礼品若干、优惠券若干;
8、医生护士白大褂,现场 - 展板或易拉宝;(参考:横幅、宣传册子、宣传资料、小镜子、-展架、相机;桌椅、桌布、凳子、水杯、纯净水及车辆的调度;笔、登记本、血压器、听诊器、手电筒、测身高、工作牌、体温计、血压计体重秤。健康卡(VIP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9、医院义诊审批表及执业医师的有关证明文件,以便当地卫生部门及城建部门的检查。
医疗高峰的到来意味着医院业务的增长, 医疗业务的增长意味着医院医疗收入的增多, 医疗收入的增多可以弥补政府对医院投入的不足, 本来是好事, 但对本来数量不足的医务人员来说则是一场艰苦的硬仗, 高风险职业、高工作强度、高度紧张的医患关系加之并不宽松的医疗环境, 让医务人员心理压力、身体压力和工作压力陡增, 医疗服务质量尤其是患者安全摆在了医院管理者的面前。为了应对当前到来的医疗高峰, 让患者得到安全、及时、方便、有效的诊疗, 2009年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实施“五项工程”即“质量工程”、“人才工程”、“服务工程”、“管理工程”和“文化工程”迎战医疗高峰, 提升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1 实施“质量工程”
1.1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保证患者身心安全
“质量工程”是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2009开展的“内涵建设年”主题活动“六大工程”之一, 以“内涵建设年”活动为抓手, 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 认真贯彻落实《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和《患者安全目标》, 牢固医疗质量根本, 围绕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保证患者安全中心抓好质量管理工作。
1.1.1 完善规章制度, 规范质量管理
修订了《三级医师查房标准》、《住院病历评价标准》、《电子病历管理规定》及《电子病历质量控制细则》;完善了《内科系统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外科系统医疗质量考核标准》、《门急诊系统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医疗风险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观察报告制度》等制度, 使质量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与精细化。同时, 设立年度医疗质量优秀奖项, 对医疗质量年度总评成绩前三名予以重奖, 加大了对制度执行的指导、检查、督察、考评、奖惩力度。
1.1.2 充分发挥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的作用
质控网络人员、制度和措施三“落实”, 院管委会、学术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发生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与医疗事故从管理体系、制度、规章、程序上提出改进意见与具体措施;专家督察组加强对环节和终末质量的检查;科室质控成员每周定期开展活动, 每月召开质控会讨论、分析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医院、科室和医务人员个体3个层次开展质量控制, 促进医疗质量提高。
1.1.3 加强护理质量控制, 保障护理服务安全
充实护理质量控制督导小组, 细化手术室和ICU的考核标准, 护理安全和患者满意度成为考核的主要内容;落实护士长日间“五查”、夜查房和节假日查房责任;每季度组织1次死亡病例护理讨论会;2个月征求1次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意见, 对满意度低于90%的科室按《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给予纪惩。
1.1.4 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常规和诊疗规范
每年对住院医师、新护士开展诊疗技术操作常规和规范训练, 人人考试考核过关。
1.1.5 实施医疗质量院长行政夜查房
院长不定期带医教部、护理部对临床科室夜班医护人员在岗履职情况突击检查, 抽查一、二线值班医师、护士对科室危重患者、新手术患者和新收患者的知悉情况, 抽查当天病历, 抽问一线医师对核心医疗制度的掌握、理解程度。通过行政夜查房, 院长和医疗护理质量管理部门直接、及时发现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存在问题的环节和规律, 也为院部出台防范和整改措施作调研。
1.1.6 时时监控在院患者
实施电子病历, 适时监控病历质量;利用计算机质控平台时时监控在院患者, 对3天以上诊断不明、科内未及时讨论的病例, 由医教部督促讨论或组织全院性疑难病例讨论。
1.1.7 实施临床医技联合会诊制度
危重、疑难病例的会诊由临床病例讨论向临床病理讨论发展, 由单科救治向多学科联合救治发展, 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不断提升。
1.1.8 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力度
加强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和感染病例监测, 培训、指导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和操作技能;强化手卫生意识与监测, 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开展临床分离病原菌及耐药监测, 每季度通报临床分离病原菌及耐药情况, 指导临床医师根据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合理选择药物。
1.2 扎实开展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第二周期《患者安全目标》活动
医教部和护理部针对8项目标组织培训, 逐项实施, 每周深入科室指导、督查, 每月的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并落实到当事人的绩效奖金发放中;院长每月在全院中层干部会上讲评医疗质量, 医教部和护理部主任每月在科主任联席会和护士长会上讲评医疗护理质量存在问题、改进措施。采取患者身份识别、安全实施手术等多项措施保证患者安全。《患者安全目标》形成制度化和工作的常态化。
1.3 开展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
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 通过以科室为单位的患者安全讨论, 自查存在的安全隐患, 分析根源, 及时整改, 促进了员工医疗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的进一步提高。
1.4 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及时规范
疫情报告率和死亡病例报告率100%;坚持做好发热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流感/人禽流感病例、甲型H1N1流感、腹泻病例等的监测与报告工作。6月份, 区疾控中心检查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传染病疫情和肠道门诊半年工作, 评价为优秀。
2 实施“人才工程”
2.1 招聘急需各类专业人员, 为保证医疗质量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 为保证业务发展需要和医疗质量。2009年上半年招聘临床医学、麻醉、医学影像、注册护士等大中专毕业生110人;接收录用参加涪陵区公招考试硕士生、本科临床、口腔等专业人员10人。招录招聘人员中, 硕士学历占9%、本科学历占53%、大专学历占29%、中专学历占5%。人员数量和质量得到保证。
2.2“点面”结合培养人才。
2.2.1“点”即重点人才的培养, 结合市、区党委政府和区卫生局对
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人才、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区级科技拔尖人才、区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的培养目标、工作要求确定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培养计和培养目标, 下任务、加压力、给投资, 强化品德与学术的造就。
2.2.2“面”的培养是医院人才培养的基础
初级人才注重两个“三基”和“三严”的培训, 技术的“三基”通过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提高专业技术素质;品德的“三基”通过道德基础培养、法制基础教育、心理社会基础知识教育, 提高服务患者的意识;成立了临床技能模拟室, 组织全院中初级医师进行强化查体、外科换药、左心力衰竭的抢救、急救心电图识别、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大咯血的抢救培训, 共培训300余人次;每月组织2次三级医师查房考核, 每年考核住院医师1次, 提高住院医师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临床思维能力;成立护理示教室, 按照重庆市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开展常用操作和急救技术的训练, 分步实施, 人人过关;“5.12”护士节举办护理文书和护理技能操作大赛, 推进了护理技能的不断提高。
中、高级人才的培养侧重于掌握深、高、新的医学知识与技能, 提高传帮带能力和科研能力。
2.3 创新岗前培训模式
2009年7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把新进员工理论学习5天、知行力拓展培训2天的岗前培训, 改为基本理论学习6天, 增加每天早晚军事训练各2小时, 员工知晓了医院基本情况和各项管理制度, 锻炼了体魄, 磨练了意志, 增强了凝聚力。
3 实施“服务工程”
3.1 强化对员工服务理念的教育, 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强化员工职业道德和主动服务意识的教育, 狠抓了窗口服务质量提升工作, 让患者首先在窗口部门享受到高质量的文明服务。强化护士职业道德培养, 增强职业责任感;强化护患沟通技巧培训, 增强护患沟通能力;护理系统开展“微笑服务月”、“文明用语月”等温馨服务主题活动, 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文明服务意识[3]。
3.2 加强员工服务礼仪的培训
聘请礼仪培训师开展“窗口服务岗位员工礼仪培训”、“与患者建立和谐关系”、“护士礼仪”培训, 组织“服务细节大讨论”, 编印医院《岗位文明服务用语言与忌语》供员工学习, 遵照执行。
3.3 加强对员工服务质量的监督
实施患者对窗口服务人员的满意度评价制度;做好投诉处理、反馈;院领导每月1次在门诊大厅接待患者群众, 每月组织1次医德医风查房, 每月1次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每月1次病区公休座谈会, 半年召开1次医疗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座谈会议, 开门纳谏, 整改不足。
3.4 加强对员工工作绩效的考核
落实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 考核工作质量, 考评结果与员工绩效奖金挂钩, 全年工作业绩与年度评先评优、职工年度考核、年度医德医风考核挂钩;对被投诉者经查证属实者按照医院《奖惩规定》严肃处理;对屡教不改、多次被投诉者调离岗位或待岗强化培训, 调离岗位处理2人。
3.5 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
结合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内涵建设年”等主题活动, 兑现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向社会公开的9项服务承诺。
3.6 进一步提升门诊医疗服务质量
咨询台与挂号收费处同步提前30分钟上班应对患者高峰;门诊部主任和护士长轮流每天提前20分钟上班现场指导咨询、分诊工作, 努力提高门诊咨询分诊准确率;增加楼层挂号收费窗口, 门诊全部楼层、所有窗口均能挂号交费和医保划卡;严格考核门诊医师提前10分钟上班规定, 保证节假日专家出门诊的比例在60%以上;门诊部护士提前20分钟上班为患者做输液等治疗, 检验科抽血窗口提前30分钟开始采收标本;超声检查提前20分钟上班。
3.7 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和急救医疗水平
强化急救部医护人员心脑肺复苏等26项技术的培训, 120急救出诊时间由过去向社会承诺的10分钟提前为接呼救电话后5分钟出诊。
3.8 健康体检质量不断提高
体检部完善标准化体检流程, 20余种体检“套餐”满足了单位、个人或家庭健康体检需求, 计算机体检管理系统为体检个人建立了电子版健康档案, 根据体检单位多发病情况上门开展健康保健专题讲座、互动式专题讲座, 深受欢迎。
3.9 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为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提供保障
后勤保障服务部门主动深入业务科室解决问题, 保障水电气、车辆、布类洗涤、消毒和耗材物资等的供应, 维修维护设施设备, 保证检查检验诊断治疗需要;2009年预算2500万元设备购置计划, 直线加速器、CR、钼钯乳腺X线机等已投入使用;改造原外科大楼用作内科病房, 改造急救中心大楼部分房屋, 增加急救部、体检部业务用房和门诊诊室, 为患者就医努力创造良好环境。
3.1 0 扩展医院信息系统功能, 保障网络安全运行
2009年新增手术预约电子申请、电子医嘱和护理电子医嘱系统, 简化了工作流程, 方便了患者和医务人员, 减少了医务人员工作量。
3.1 1 加强安保工作, 构建和谐平安医院
加强防火安全日常巡查, 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性工作, 积极调解医患纠纷, 防止事态扩大和升级;全院重新布局电子监控系统, 进一步提升安保技防水平。
4 实施“管理工程”
制度是人自我规范的文明成果, 是员工必须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医院管理制度既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更是医院标准化管理的组成部分。“管理工程”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医院管理机制、管理制度, 实现医院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
为方便科室和员工学习、查阅,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制度职责汇编》汇编了党群、行政、医疗护理等各方面制度255个、职责137个、规定和办法24个。随着医院管理标准化、科学化步伐的不断推进, 随着医学科技进步、医疗质量管理内容的增添及要求的变化, 相应新增和修订医院党政群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职责、考核办法等数十个, 年末汇编成册, 使员工的医疗等行为有章可循, 保证医院年度工作计划得以顺利实现, 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5 实施“文化工程”
培育医院精神, 以医院文化的灵魂引领群体价值观的形成。作为精神文明内容的医院文化对医院各方面工作的影响和助推作用日益凸显, 建设有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特色的医院文化, 把积淀的优良的行为作风, 积极向上、不甘人后的精神风貌、良好形象提炼升华为医院的文化精髓、灵魂和精神财富, 以文化精髓的发掘和建设来促进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对推进医院改革和发展, 促进四个文明建设, 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尤其对于保证在医疗高峰状态下患者的安全, 保持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重庆市名优医院愿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1914年由加拿大多伦多城基督教在涪陵的“英美会”创办, 时名涪陵福音医院、涪陵仁济医院, 历经新中国和旧中国几个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融, 医院人才辈出, 人文荟萃, 文化底蕴深厚, 结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在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积淀的浓厚中西文化、优良的传统、成功的经验、优秀的作风, 提炼出“博仁广济、健行至善”的院训和“科技兴院, 诚信服务, 求实进取, 争创一流”的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精神。同时, 营造医院文化教化、激励、约束、陶冶、感染人的文化氛围, 以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通过多种宣传、灌输及教育形式, 让为患者奉献、为医院奉献的精神、爱院的精神、吃苦耐劳和兢兢业业等精神风貌和优良传统渗透到员工的思想观念中去, 贯穿于日复一日超负荷的医疗服务工作中, 贯穿于繁复的医疗护理的规范操作中, 贯穿于为提高医疗质量与保证患者安全目标的医疗服务环节与细节中。尤其在医疗高峰时期, 虽然医院不要求员工“五+二”、“白+黑”地工作, 但员工发乎内心地自觉加班加点工作, 自觉延缓甚至取消带薪休假, 不避寒署, 克服饥渴疲劳, 克服身心压力, 克服家庭困难, 自觉投入到迎战医疗高峰, 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工作中, 这正是医院文化之功效。
6 实施五大工程应对医疗高峰取得的初步成效
6.1 医疗业务技术指标和工作效率指标
2009年上半年, 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10.3%;健康体检人次同比增长16.1%;出院患者同比增长19.4%, 出院患者中涪陵区外患者同比增长39.53%;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3.7%, 同比增长1.9%;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7.05%, 同比增长0.6%;手术前与手术后诊断符合率99.91%;病理诊断准确率99.6%, 冰冻与石蜡切片诊断符合率96.2%;病床使用率100%;平均住院日10.49天, 同比下降2.5%;完成手术同比增长28.4% (其中日间手术同比增长32.7%, 住院患者手术同比增长22.8%) 。
6.2 经济收支情况
总收入同比增长28.06%。
6.3 2009年上半年病历质量合格率达95%以上;
医疗投诉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同比下降29%;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65%, 达到市卫生局“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65%”的要求;“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得到重庆市卫生局检查专家组的一致好评;每月医院组织的医德医风查房和护理系统召开的工休座谈会, 发放问卷调查表, 患者对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的综合满意度在95%以上;7月13日, 中国医院协会来院考核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第二周期——《患者安全目标》工作,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工作获得考核专家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李亚权.努力建设有特色的医院文化推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113) :126-128.
[2]李亚权.医院窗口服务缺陷引发医患纠纷的常见成因与对策刍议[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110) 17-18.
应运而生的塘桥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一所一级甲等医院,2001年,被 列入上海市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单位之一。现有建筑面积4197平方米,职工117人 ,医技人员87人,其中中级人员以上21人。日均门急诊人次500号左右,病房核定床位74张 ,设有老年康复护理综合病房和肛肠病专科病房,并拥有一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中心 ”地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塘桥街道所属范围,辖区面积5.2平方公里,社区户籍人口5.5 万余人。
早在1997年,“中心”既与塘桥街道建立了由“中心”及仁济医院东部、儿童医学中心 、市残康中心和街道所属民政、妇联、残联及地区的物业、房产等单位组成的“社区健康协 调委员会”(后改名为“社区健康促进委员会”)的协调机构,制定了《塘桥街道社区卫生 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形成了“街道搭台、卫生唱戏、居委参与、各方协调”的社区卫生管 理体系,并先后在浦东新区兰高、塘东、宁阳、塘二村及仁恒广场开设了5个卫生服务点, 目前,巡回医疗点遍布各居民小区,为“中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屡有建树的吕建龙院长认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基层医院 的功能转换,使基层医疗由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换 ,医务人员由坐等病人到主动上门服务,从单一的内、外科向医疗、预防、康复运动等全科 转换,服务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利于社区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增强,社区居民通过全 科医生的悉心指导与帮助,不断地接受疾病预防知识,减少了疾病的复发。有利于满足不同 人群的服务需求,全科医生随时上门服务,定期在社区开设各类医疗预防的专题讲座,为妇 儿保健、老年保健、残疾人康复及慢性病随访提供了方便与实惠。有利于推进医保制度的改 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上下级医院实行双问转诊制度,做到“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 ,既减轻了大医院的压力,又降低了病人的医疗费用。
多年来,“中心”始终以健康为主题,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 、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脆弱人群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问题,满足社区基 本卫生需求为目的,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在不断的探索和 创新中,逐步建立了“中心”的服务特色:
——推行全科医生家庭户籍保健制。对家庭人员进行常规医疗咨询服务、健康教育、慢 性病干预及电话随访,使社区居民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探索残疾人示范街道的试点工作。为各种肢残、精神残、聋哑人等提供服务和培训 ,社区医生积极参与、关心,帮助指导残人康复,对人生树立信心。
——积极开展社区糖尿病防治科研工作。针对当前糖尿病发病率增高趋势,社区医生开 展以人为本,采用三级防治制定一系列宣传、预防、干预、治疗措施,控制发病率。
——建立社区卫生教育基地。分期分批接受二医大新华卫校护士班及仁济临床学院应届 专科生来“中心”参加社区的实习培训。
“中心”卓有成效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不仅深受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并得到了各级政 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首肯。自1995年以来,“中心”连续三届获得浦东新区文明单位光荣称 号,连续两届获得浦东新区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及上海市爱心助老特色基地,“中心”党支部 连续三届获得浦东新区先进党支部称号。
为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中心”根据不同部门的岗位要求,建立了员 工“能进能出、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充满竞争活力的运行机制,对原有的三科一室的设 置进行了结构重组,改变了原来单一医疗预防,后勤管理的机构,增加了适合开展预防保健 、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生指导“六位一体”的协调和管理内容,逐步完善了全科医生的 工作要求,为社区常见病、慢性病的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为加快全科队伍的建设,“中心”通过脱产与业余结合,院内与院外相连贯的方法,多渠道培养全科人才,使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内涵有所提高,并先后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及各站(点)的工作条例,形成规模服务的制度,以团队形式为5个综合卫生服务点配备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及防保人员。加强对社区综合卫生服务点的管理,搞好联合体院际工作,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优势互补,拓展卫生服务的功能。
医疗质量保证方案
1、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落实临床医疗、医技、护理、院感质量管理组织工作计划。并把工作落实到医院每月的工作计划中。
2、重点抓好病历书写,按省卫生厅新的医疗文书书写规范要求在全院进行规范化教育。对重大病情变化及重要医嘱更改情况均应及时记入病程录,以保证病历的及时性、科学性、完整性。
3、规范落实疑难病例、死亡病例、重大疑难手术和新开展手术的讨论,统一格式详细记录,并做到资料由科室及医务科各存档一份。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重危病人床头交班,每班书面记录,交、接班者须签名后才能离岗、上岗。
5、规范会诊制度,将二唤(上级医师)会诊制度落到实处。强调多科会诊,及时会诊,诊治措施得力,记录详细。院外会诊做好登记审批工作。
6、加强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差错的发生。
7、组织药剂人员学习《药品管理法》及《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规范药事工作。
8、切实加强一次性用品管理,规范进货、验收、保管、发放、销毁等环节,确保安全使用。
201X年“医疗安全双月行动”专题活动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和安全是医院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当前医改进入新时期、医患关系出现多元化、紧张化的外部环境,为提高我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紧密结合“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按照我院201X年工作安排,用两个月时间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双月行动”专题活动。为切实抓好本次活动并力争取得良好效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题
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践行我院未来5年战略发展规划,把强化医疗质量,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作为我院医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院的满意度。本次专题活动的主题是“关注患者安全,承载生命重托”。
二、意义和目的
通过专题活动的实施,使全院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思想,增强医疗质量服务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增强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我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杜绝恶性事件发生,实现医疗质量控制与患者安全目标的有机结合,为最终实现医院战略发展目标夯实基础。
三、工作重点
以临床科室质控、医疗核心制度、知情同意和医患沟通、杜绝简单低级错误、把恶性事件减少最低程度为重点。针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即CCU(ICU、NICU)、手术室、新生儿病房、血液净化室、心脑及周围血管介入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内窥镜室、高压氧舱等重点部门,麻醉科、大外科系统各专业科室、妇产科、心脑血管病科、急诊科等医疗风险高科室进行全面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四、组织与领导
成立医院“医疗安全双月行动”主题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四个督导工作组和办公室,加强对整个活动的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人员组成: 组 长: 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
(二)“医疗安全双月行动”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教部,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三)各专业督导工作组人员组成:。
1、手术专业督导工作组:
组 长:XXX 成 员:XXX
2、非手术专业督导工作组: 组 长:XXX 成 员:XXX
3、医技科室专业督导工作组: 组 长:XXX 成 员:XXX
4、护理-院感专业督导工作组: 组 长:XXX 成 员:XXX
五、方法步骤
本次活动从2 x年11月11日开始至201 x年1月10日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11月11日~11月13日)医院、科室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医疗安全双月行动”主题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二)学习提高阶段(11月14日~11月23日)主要学习《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及《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和医院工作制度和职责,重点学习:
1、十六项核心制度(目录见文件汇编第二辑P103)
2、关于建立急救绿色通道的通知(文件汇编第二辑P107)
3、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室管理和医患沟通的通知(文件汇编第二辑P109)
4、关于在临床工作中合理检查、治疗、用药的规定(文件汇编第二辑P161)
5、室围手术期管理办法及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 《手术系统科室(文件汇编第二辑P114)》 6行动制限(约束)规定(文件汇编第二辑P167)
7、维护病人权利制度(制度与职责第二辑P3)
8、患者评估制度(制度与职责第二辑P25)
9、危重患者报告访视制度(制度与职责第二辑P26)
10、危重病人进行高风险诊疗资格许可授权制度(制度与职责第二辑P27)
11、医疗安全预警制度(制度与职责第二辑P28)
12、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及程序(制度与职责第二辑P37)
13、临床用药管理制度(制度与职责第二辑P43)
14、预防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制度(制度与职责第二辑P56)
15、医疗安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与工作流程P60~65)
16、重症患者及意外事件应急预案及护理工作预案与流程《护理(应急预案与工作流程P75~114)及P116~202》
(三)自查自纠、督导检查阶段(11月24日~31日)
1、各科室要根据活动要求对照本次活动的重点和主要内容,特别是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知情同意和医患沟通、简单低级错误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从细节抓起,做到一个环节不漏,一个隐患不留。对发现的隐患制定切实整改措施并立即改正。在自查自纠工作中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对核查出的问题、隐患和整改建议要双方签字确认。
2、各督导组按照分工进行督查、评价、检查和指导,强化自查自纠效果。
(四)检查验收阶段(201 x年1月1日~10日)医院将本次“医疗安全双月行动”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汇总。对本次活动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部门要给予表扬奖励,考核优先评优,对不积极主动参与与配合工作的,考核一律不得评为优秀。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注重实效:
1、各科室主任、护士长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安排部署,要高度重视,把这次“医疗安全双月行动”主题活动提高到医院今后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识,当作今年第四季度的主要工作来抓,扎扎实实,注重实效,确保“医疗安全百日活动”目标的实现。
2、各督导组、各职能部门要突出重点,加强督查和管理,要围绕这次“医疗安全百日教育”活动工作重点,制定具体措施,确保“医疗安全双月行动”主题活动重点目标的实现。同时善于要发现典型,以点带面,全面促进医院各项工作。
(二)严格考核,严肃奖罚:
1、提倡活动期间医疗安全零投诉、零纠纷,尤其是对医疗风险高的科室实现零投诉、零纠纷,予以加大医疗安全奖励,对所有无纠纷科室予以通报表扬。对在 “医疗安全双月行动”主题活动中发生的医疗纠纷,坚持“四不放过”:事情没查清楚不放过,原因没找准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特别是对发生重大恶性事故和纠纷的科室和人员,要按规定从严、从快、从重处罚。鼓励一般性纠纷在科室层面自行解决,由科室自行解决的纠纷,原则上医院不再追究其责任。
2、各督导组和医教部、质控办、护理部、院感办要做好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严格考核,每周必须检查督导各科学习、自查自纠情况,特别是对重点部门、关键环节要进行重点检查,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松懈和厌倦情绪。要强化环节管理,制定阶段性目标,加强督导,确保各项强化重点和目标的落实。
(三)、加强宣传,注重典型:在“医疗安全双月行动”主题活动期间,要注重抓好宣传报导工作,定期出版《医教简讯》,并利用网络、报刊等媒体形式,宣传在活动期间涌现的先进科室、先进人物及先进事迹。
(四)加强交流总结,建立长效机制:各科室要以这次“医疗安全双月行动”主题活动契机,认真交流总结,建立确保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科室和个人的医疗技术水平。
一、活动时间
即日至11月30日。
二、活动主题
关注消防、生命至上。
三、活动内容
“119”消防安全宣传月期间,广泛开展消防安全主题活动,构建“全民参与,防治火灾”的消防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地发动群众关注消防安全、参与消防工作,实现群众消防知识掌握更多一点、技能应用更实一点的目标,为全镇冬春火灾形势的平稳、特别是减少小火亡人事故的发生奠定基础。
(一)落实消防教育培训,整治潜在火灾隐患。各村(社区)、有关单位要采取多种渠道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加大对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打通消防“生命通道”集中治理行动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专项检查等主题的宣传力度,并对消防从业人员、消防安全重点岗位人员开展一次关于消防专项能力和消防职业技能的培训。同时,要督促指导各重点场所自主评估风险、自主检查安全、自主整改隐患,向社会公开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及其职责,并承诺本场所不存在突出风险或者已经落实防范措施。
(二)做好消防多样传播,实现宣传全面覆盖。各村(社区)及有关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一切宣传方式手段,做好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可通过借助消防巡逻车等移动载体播防消防小常识、在村(社区)科普宣传栏张贴消防安全宣传海报、发挥扶贫帮扶责任人上门宣传作用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消防安全宣传氛围。
(三)加强消防日常监管,强化官宣报道力度。各村(社区)及有关单位要结合“生命通道”、“无水高层建筑”、校外培训机构等专项治理,做好消防安全隐患日常检查工作,根据隐患突出情况,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此外,可充分发挥手机媒体等移动客户端传播优势,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曝光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不良行为,加强火灾案例警示教育,普及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常识和逃生技能,强化新媒体宣传,发挥消防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渠道作用。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迅速部署。消防宣传月期间,将成以王发元副镇长为组长,其他“一岗双责”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村(社区)、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应急办。同时,各村(社区)及有关单位同时也要成立相应活动班子,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安排部署本次宣传活动,确保“119”消防宣传月活动取得实效。
(二)因地制宜,扎实开展。各村(社区)及有关单位要结合消防安全形势等实际,紧扣冬春季节火灾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要以开展“119”消防宣传月活动为契机,推动行业、系统、单位落实消防宣传教育主体责任,确保消防安全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9月我院行手术治疗患者1963例作为研究组, 其中普外科手术810例, 脑外科手术532例, 肝胆外科手术231例, 骨科手术390例;另选取2011年4月-2012年2月行手术治疗患者1805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普外科手术725例, 脑外科手术446例, 肝胆外科手术240例, 骨科手术394例。2组性别、年龄、术式及疾病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手术室安全管理。研究组则开展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方案, 内容如下。
1.2.1 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由手术室护士长召开座谈会, 将历年来手术室发生的医疗纠纷和医疗差错整理成文档, 并逐一进行汇报, 追溯事件根源, 并让全体护士进行讨论, 提出策略性解决方案。每一位护士应认真学习手术室安全干预方案的内容, 以提高护士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 进而增强整个手术室安全理念。
1.2.2 落实手术室安全记录:
手术室的护理记录主要包括一般护理记录、手术敷料器械记录及灭菌包记录。由手术主刀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在术前、麻醉前、术后一同核对并签名, 以确保手术使用的器械和敷料未遗留在患者体内, 避免医疗纠纷发生。
1.2.3 定期召开培训会:
护士长需全面观察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性格特点, 对于医学基础较差及性格浮躁的护士, 应重点培训, 着重向其讲解手术室护理人员安全观念和责任感对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性。采取技能考核和理念考评的方式以测试护士对安全理念的内化程度。针对考评不合格的护士, 采取与绩效奖金挂钩的方式, 以提高护士的重视度。对于手术室新来的护士, 采取以老带新的层级培训制度, 在保证使新护士得到锻炼的同时, 也保证了手术室的安全。
1.2.4 增强手术室风险意识:
护士长在每天的工作中, 有意识地给予每位员工简单的工作提点, 告知防范手术风险意识的必要性, 并针对近期手术室发生的医疗纠纷及时开展讨论会。在会中, 护士长与全体护理员工一同探究风险因素及防范方法, 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安全细则。另外, 护士长需征询医师、患者的意见, 针对提出的护理安全缺陷, 及时进行改进, 并强化护士安全意识, 逐步提高手术室的安全环境。
1.3 观察指标
(1) 记录2组所发生的医疗纠纷差错事件, 并计算差错率。 (2) 2组患者在术后第2天, 向其发放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答案采取封闭式选项, 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其中满意度的计算公式为: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疗差错率
研究组医疗差错率为0.1% (21/1963) 低于对照组的0.9% (16/18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9%高于对照组的91.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在整个医疗系统中, 手术室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 而手术室由于接待的患者病情危重, 所以手术室护士面临着高风险和高负担的护理工作, 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因此如何强化手术室的安全干预机制, 保证护士能顺利完成工作的同时, 又能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一直是医院管理者努力的方向[4]。本文探究了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方案的贯彻所带来的临床经济效益。护士长通过定期组织手术室护士开展座谈会的形式, 对既往和近期发生的医疗事件进行盘点和分析, 追溯事件风险根源, 再采取应对措施, 不断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并将其落实于工作实践中。在手术室中, 护士自身需时刻谨记手术室标准规章制度及规范化护理措施, 借助一系列的现代化护理理念及护理安全知识约束自己的行为, 在保证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 还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取得较为可观的安全效益。另外, 在手术室安全氛围的营造方面, 护士长需尽可能地帮助护理人员创造安全的手术环境, 减少因外界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影响护士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借助和谐、优质化的手术环境的开展, 也可减轻患者因手术环境的陌生感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提高手术配合度, 也能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5]。
随着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方案的开展, 研究组患者医疗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说明了强化护理安全观念并将其付诸于工作, 对于降低患者医疗差错率可取得明显的成效。另外,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进一步说明, 伴随手术室安全环境的营造, 能改善护患关系, 强化护患信任, 最终提高患者心理舒适度的同时, 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 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开展护理安全干预方式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 不仅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更能降低医疗差错事件发生率, 临床效果较好, 值得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手术室安全管理开展护理安全干预方案对医疗差错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并为手术室的管理提供实践性导向。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963例作为研究组, 另选择2011年4月-2012年2月收治的1805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案进行护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比较2组医疗差错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医疗差错率为0.1%低于对照组的0.9%, 护理满意度为98.9%高于对照组的91.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手术室开展护理安全干预方案可有效地降低医疗差错事件发生率, 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临床效果较好, 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护理安全干预,医疗差错事件,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郑灵.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28) :66-67.
[2] 王依贵, 方利, 舒红, 等.专科手术室安全的规范化管理探讨[J].重庆医学, 2012, 41 (18) :1878-1879.
[3] 吴桂芬, 周广红, 张晓辉.新手术时代的手术室安全管理[J].吉林医学, 2012, 33 (22) :4902-4903.
[4] 董珺.手术室安全创新管理[J].健康必读 (下旬刊) , 2012, 2 (9) :347.
“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是城市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之一。10年前,我国就引进了国外的社区卫生服务体制,如今,悄然兴起的社区医疗机构虽然已经在许多地方生根发芽,受到越来越多居民的青睐,但当记者走进社区后发现,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离当初设想的目标相差甚远。
可喜的是,今年的春天,一条消息令人格外振奋: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这成为自“医改争论出现以来,国务院出台的首个有关医改的正式文件。这是否意味着社区卫生服务的“春天”就要来了?对此,我们满怀期待。
现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庭冷落
在盛夏的一个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十里铺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炎热的气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整个中心冷冷清清。一进门的对面是一张简陋的挂号台,右边是划价与取药室,整个中心只有一名医生当班。这家社区中心设置有内科、口腔科、妇产科、输液室、中医科,放射科、化验科、急诊室等,但病人却寥寥无几。这些科室中最“热闹”的就属内科了,记者观察了大约两个小时,前后才有五六位病人来看病,其中两位还只是来量血压的。
居住在附近的2型糖尿病病友穆大爷告诉记者:“北京的大医院多,虽然去大医院看病麻烦点,但总觉得心里踏实、可靠。而社区中心规模小,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不说,就连医生的水平也很难让人信服。”穆大爷还说:“我去社区中心也就是量量血压,毕竟血压计只要是个医生就会操作。”
与穆大爷有同样想法的病友不在少数,记者随机电话采访了近30名病友,其中80%的病友表示从未跨入过社区中心的门,绝大多数的原因是对社区中心不信任。
此后。记者又先后到北京朝阳区、东城区的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访,发现多数市民目前还是只认“大医院”而不认“社区”。其顾虑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顾虑一: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认识不足,在此看病心存疑虑。
北京东城区的张大妈患有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每年都要打十多天的“点滴”。这次张大妈为了方便想到社区“点滴”,但儿女不同意,说社区只有两个医生、几张床,怎么能让人放心?坚持不让母亲到社区“点滴”。
顾虑二:药店还是诊所?医生有资质吗?
一些病友告诉记者:有的社区服务站看上去就像是卖药的,为了吸引病友,找来两个穿“白大褂”的坐诊者,卖起了治疗糖尿病的“神药”。这些人是不是医生?有没有行医资格?病友深表怀疑。
硬伤:“梧桐”好栽“凤凰”难求
随着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的出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棵“小草”迎来了自己生命中的春天。但当我们走近它时,感受到的却是它向上生长的韧劲与艰辛。
记者发现,作为担当调整社会医疗资源配置方式,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重任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本身还有不少“硬伤”。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坦言:他干了7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如果不是凭着良心与热情,真是很难支撑下去,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员短缺。
在采访中,不少社区卫生服务站都发出如下感慨,不是不想增加人手,而是社区卫生服务站这棵“梧桐树”很难引来“金凤凰”。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的是全科医生,对中、西医都要有所了解,并且还要有一定的经验;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时间长、辛苦、待遇低,能聘到的医师,大多缺乏临床经验。这就形成了“好的医生不愿意来,原有的医生队伍也不稳定”的尴尬局面。
榜样:社区卫生服务的全新模式
记者从各方面了解到,在国内不少地方,社区医疗已经得到很好的发展。如隶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所辖的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中心五层的小白楼十分醒目,各个科室分得很细致,也很有条理,例如一层是综合服务区,包括挂号、取药和咨询等。二至四层是综合诊疗室,而且在二层还建有“糖尿病小屋”,可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各项诊疗服务。
据该中心的全科主治医师戴勤芳介绍,“糖尿病小屋”涵盖了包括诊断、治疗、监测、教育在内的全方位糖尿病解决方案,已经成为深入社区、贴近百姓的具有医学和社会意义的患者之家。
设在该中心的“糖尿病小屋”是“拜耳糖尿病关怀”计划中的首个示范单位,该中心负责人杜雪平主任表示:“我们是北京市唯一一家由三级医院主导的社区医疗机构,有信誉,质量有保证,百姓放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最贴近百姓的诊疗单位,,糖尿病小屋,落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助于我们提高糖尿病的防治水平,有助于改善当前社会医疗水平不均衡的现状。”
看病方便、服务到位、价格便宜,这是月坛地区居民的共同感受。北京复兴医院自1996年在月坛社区设立第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来,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已达10个,分布在月坛社区4.14平方公里面积内,服务居民13万,统一归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
据杜主任介绍,目前,社区全科医师中有4名硕士、1名博士。社区卫生服务团队非常稳定,连续几年,没有一名本科以上医护人员离职。另外,中心很注意为社区医护人员提供专业的学习机会,去年有2名管理人员、2名全科医生赴美国考察学习,2名医师。1名护士长赴我国香港学习,在北京的学习深造机会就更多。正因为注重人才培养,社区卫生服务站才呈现“生意兴隆”的景象。在该中心,每名全科医师每天要接待30多位患者。
杜主任说:“服务质量和高质量的医务工作者是社区发展的关键。”她认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制定一个人力发展规划,加强人力培训,以提高服务质量,吸引大量群众在社区看病。要用社区“两短一长”(看病路程短、候诊时间短、医师的诊疗时间长)的优势,来克服大医院“两长一短”(看病路程长、候诊时间长、医师的诊疗时间短)的劣势,进而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有效配置。
杜主任接着说,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举措是十分正确的,有利于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给群众带来的好处可归结为八个字“省时、省力、省心、省钱”。
借鉴:社区卫生服务在国外
英国 自上世纪40年代末开始,全英医疗卫生服务在其全国范围内实行了三级管理体系:一是社区医疗服务保健体系,其主要职能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二是根据城市内的行政区属设立全科诊所,其主要职能
是接受行政区内市民的就诊及向辖区内居民提供家庭私人保健医生;三是政府在城市中兴办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全科医院,为整个城市市民提供更为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
德国 社区护理的重点在老人与儿童。担任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要有三类人:家政员(从事家政事务)、护理员(协助护士做好生活护理)及护士(从事护理专业工作)。德国政府规定,护士及护理员必须有5年以上的医护工作经验,其主要服务对象是社区老年人、儿童、术后恢复期患者、慢性病患者和伤残人等。
澳大利亚 北京积水潭医院社区医学保健科的李东主任曾留学澳大利亚学习卫生事业管理,对澳大利亚的卫生体系及延伸保健模式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澳大利亚自1978年建立并不断改进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称之为“医疗照顾(medicare)”,低收入者在公立医院能够得到包括膳食在内的免费医疗服务。他们的医疗服务主要由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诊所三部分形成相互补充的医疗服务主体结构承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由政府按项目资助,为公民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和针对不同人群的特色服务。澳大利亚全国有全科医生约21000名,占注册医师的一半以上。他们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担任着“守门人”的角色。患者大多通过他们转诊去医院接受专科治疗,出院后继续接受他们的治疗。此外,全科医生还参与公共卫生工作,提供免疫接种等服务。
假如一位澳大利亚公民患了糖尿病,他会先到社区全科医生那里进行首诊。首诊时,如果全科医生无法确诊,会转诊到大医院做进一步确诊。在大医院有了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后.还会转回到社区。全科医生将会负责患者的病情控制以及制订饮食和运动的管理方案,普及糖尿病知识。万一糖尿病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全科医生还会根据情况及时推荐患者转诊到相关的大医院,做进一步的治疗和手术。
曙光:社区卫生服务前程似锦
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如何和国际接轨,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进一步发展社区医疗已迫在眉睫。发展社区医疗,一方面是要改善其基础设施,同时,现有医疗资源也要调整。要把现有的一级医院、二级医院改造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变服务模式和服务功能,令其不只是看病,还有预防保健的功能。另外,要组织一些大医院的医生支援社区。根据卫生部规划,到2010年,要形成机构设置比较合理,设施比较齐全、人员素质较高的服务体系。到那时,“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得到解决。
现阶段所谓的“看病难”,最突出的问题是:老百姓到大医院排队挂号难。实行社区医院首诊制以后,百姓看病将先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然后在社区全科医生的指导下到大医院看病。这样合理分流大医院门诊患者后,看病难的问题将迎刃而解。在双向转诊渠道流通后,手术后的患者也将有望在社区做术后护理,这样既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又方便了患者家属的日常往来。还有,患者在社区就诊后,医生会和患者建立长期的沟通关系,并有足够的时间来问诊,所以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及整个过程会更加了解,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日常生活的管理。这对慢性病患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等,尤其有利。
相关链接社区卫生服务六大功能
1.社区预防:进行社区卫生诊断,并针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和实施社区卫生工作计划,开展疾病和残疾预防。
2.社区医疗: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医疗服务以及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3.社区保健:为居民提供保健咨询和服务,并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残疾人等为重点保健人群。
4.社区康复:以躯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心理适应能力为重点,提供康复治疗和咨询。
5.社区健康教育:针对社区主要危险因素和健康问题、重点人群等,开展健康宣传教育。
【社区医疗安全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社区医疗信息系统10-1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10-21
2024顶山医疗安全专项整顿活动实施方案07-23
门诊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11-14
儿科急诊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05-31
安全社区年度活动方案09-12
创建安全街道社区活动实施方案01-04
市创建安全社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07-06
滨河路社区消防安全工作方案10-04
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总结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