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工作述职报告

2022-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育教学工作述职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教育教学工作述职报告

关于全省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听取和审议我省教育专项工作报告,是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工作的依法监督,也是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全面检查和推动,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自觉接受监督,积极做好配合工作。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有关要求,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教育工作,请予审议。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快发展各级各类教育

近年来,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在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着力加强教育的内涵建设,努力让全省适龄儿童少年“念上书”、“念好书”。

(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继上世纪提出科教兴省战略后,2002年和2005年相继作出了建设教育强省和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并于2006年印发了《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6月,赵洪祝书记到浙江工作不久,就专题调研科教兴省工作,明确提出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在省十二次党代会上,赵洪祝书记再次指出“教育是发展的基石”,“必须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吕祖善省长多次深入基层就农村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进行调研,主持研究有关重大问题,并亲自进行动员部署。

按照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省政府先后统筹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为加快农村教育发展,2004年召开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本届政府要下大决心把农村教育搞上去,让所有的农村孩子都念上书篇:好书”;2005年召开全省农村教育工作现场会,部署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2006年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实施“六项行动计划”,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开展高校“重中之重”学科建设,补助43亿元化解省属高校的建设债务,并于2007年召开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推进高校加快工作重心转移。为促进教育公平,省政府积极强化政府责任,2006年在全省范围内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2007年起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省政府还通过教育法律法规普及宣传、依法行政执法检查等措施,推进各级政府、各类学校提高法制意识,加强依法治教。

(二)促进教育事业实现“两大跨跃”。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全省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并实现了两大跨跃:一是实现了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的跨跃。在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2004年,我省在全国省区中率先宣布基本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15年教育,目前全省15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5.4%。二是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跃。通过加快高教园区和新校区建设,努力扩大高等教育容量,大力改善高校办学条件。目前普通高等学校达到77所,各设区市基本形成“一本一专”或“一本多专”的高校设置布局。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78万人,普通高考录取率自2002年以来每年保持在70%以上。还积极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广播电视教育、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目前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8%,比2002年提高18个百分点,在全国省区中列第一位。这两大跨跃,标志着我省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全面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深化实施素质教育,实施德育导师制,修改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取消了开除、勒令退学等惩戒条款。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实现规模办学,提高办学效益。2002年—2007年,小学校数从8962所减少到4813所,减少46.3%;校均规模从384人提高到697人,提高82%。初中从2173所减少到1801所,减少17.1%;校均办学规模从928人提高到997人,提高7%。推广名校集团化、城乡共同体等做法,以多种形式提高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的办学水平。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重点,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广“订单式”、“模块化”培养,实行“双证制”教育。在开展“高等教育质量年”活动基础上,2007年省政府决定四年内投入27.7亿元实施“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行动计划”。

(四)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和开放。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建立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并在“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框架下,努力激发设区市政府举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在办学体制改革上,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学,民办教育成为全省各级各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省民办本专科学生占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9.5%,民办普通高中在校生占总数的22.9%,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总数的16%,民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总数的61.8%。在考试制度改革上,深化了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免试就近入学,按照高中新课程的要求制定了新的高考方案。在对外开放上,我省主动适应教育国际化要求,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举办了中外合作的宁波诺丁汉大学。提供优惠政策吸引留学生来我省就读,目前全省高校招收的留学生已超过7000人。省内高校到国外举办了8所孔子学院。

二、坚持教育统筹发展,重点加大对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

着眼于基本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省政府在统筹发展各类教育的同时,重点加大了对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

(一)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教育投入。

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省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体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努力做到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

1、不断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逐步建立了以财政为主体的多渠道教育经费筹措机制。2007年,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706亿元,是2003年的1.8倍,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440亿元,占总投入的62.36%,是2003年的1.96倍。预算内教育经费38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1.25%,是2003年的2倍。积极争取财政部支持,按“三税”(即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的5%征收地方教育费附加。拓展教育投入渠道,按照成本分担原则确定了非义务教育学校收费政策;规定土地出让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教育事业发展;通过落实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捐资助学或参与办学。

2、认真落实“三个增长”的法定要求。从2003年到2007

年,全省预算内教育经费分别增长19.5%、22.3%、15.5%、19.6%、23.5%,分别比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高4.6、6.0、1.9、4.3、7.2个百分点。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也实现了逐步增长。2003-2007年预算内生均事业费支出,高等学校增长24.7%,职业高中增长100%,普通高中增长68.6%,初中增长129.6%,小学增长109.5%;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支出,高等学校增长6.5%,职业高中增长138.4%,普通高中增长66.7%,初中增长220.6%,小学增长214.1%。我省生均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水平在全国省区中名列前茅。2003-2007年教师人均年收入,高校增长38.4%,职业高中增长47.1%。普通高中增长46.4%,初中增长43.5%,小学增长36.6%。

3、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着力加强经费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收入和教育投资项目,分别划分为3类或5类地区,省级财政通过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给予不同比例的补助。对重点项目专项资金全面推行绩效考核,并把绩效考核情况和资金安排挂钩。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和“校财县管”制度,各市、县(市、区)成立会计集中核算机构,把辖区内各校的经费收支统一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管理,规范教育财务行为。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学校各项收费全部纳入财政专户。全面取消义务教育学校代办服务和办班收费。

(二)着眼教育均衡,重点扶持农村教育发展。

省政府把教育支持政策的重点放在农村、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和困难群体上,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加快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逐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以创建“教育强县”为抓手,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加大“教育强县”创建力度,激励县级政府强化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和投入责任,提高县域教育发展水平。目前全省76%的县(市、区)已成为“教育强县”,83%的镇(乡)成为“教育强镇”,教育强县人口覆盖率达80.6%。为促进区域间的教育均衡,省政府从2002年起组织杭州等8个市本级和34个教育强县(市、区)对口支援25个欠发达县(市、区),五年内支援地区累计向受援地区捐赠资金6271万元和一大批教学仪器设备。2007年又启动了第二轮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计划四年内组织落实超过6900万元的教育对口支援资金,重点帮助受援地区开展教师培训、改善办学条件及资助贫困学生。

2、以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为契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2005-2007年全省投入34亿元,其中省财政投入11.8亿元,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全省拆建、改造、新建学生公寓和食堂285万平方米,使农村中小学寄宿学生实现了1人1床,生均食堂面积达到1平方米,共惠及1000余所农村学校、200多万名农村学生。着眼于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省政府从2004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农村中小学建设计算机教室和音像播放点,把优质教学资源辐射到农村。2007年起省政府出资实施“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去年共向全省2800多所农村中小学配送了141.7万册图书。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生均办学条件差距逐步缩小。

3、以开展“标准化建设”为载体,促进校际均衡。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从2003年开始,我省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对中小学校的办学规模、校舍面积、用地面积、规划设计、结构安全、通风采光、校园配套、环境绿化及体育活动设施等提出了具体建设要求,使校际间向资源配置、办学水平大体平衡。目前全省已有2994所中小学建设成为标准化学校,占学校总数的45.3%。

4、以政府资助为主体,促进各类人群受教育机会的均衡。2006年秋季开始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交学杂费;2007年初步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把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2008年春季开始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全省实现了由政府供给的义务教育。2003年开始加大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以“教育券”形式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子女、列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的未成年人、由社会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农村残疾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小学到高中的免费教育。2005年起把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扩大到低收入家庭,比例从4.9%扩大到9%,并建立免费供应的爱心营养餐制度。2007年资助面又扩大到14%。各地还采取优惠加分等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率。促进特殊教育向幼儿教育和高中教育延伸。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努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2008年春季开始对符合条件的民工子女免收借读费。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能顺利完成学业。

5、以提高素质为目标,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我省有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18.7万人,占全省中小学专任教师的55.1%。省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按国家有关规定,全面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执行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不断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加强农村教师培训,2005-2007年投入近2亿元,完成了所有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不断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实现了教师工资县级财政统发制度,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工资、县及以上政府出台的津贴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等项目,均列入工资统发范围按时足额发放,未发现拖欠教师工资情况。我省还规定:对在乡镇(不含城关镇)及以下中小学工作的教师,从2006年7月1日起,实行浮动一级薪级工资,浮动工资满8年后予以固定,固定后继续浮动。对退休时浮动工资时间未满8年,但在符合享受浮动工资条件的学校满20年的,可将浮动的薪级工资作为计发退休费的基数。对于到乡镇以下中小学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实行直接转正定级,并在此基础上高定一级薪级工资。今年,省政府又出台了农村教师任教津贴政策,对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给予平均每月200元的津贴。实施教师支教制度,鼓励在县域内开展城乡教师支教,并规定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时,必须有在农村或欠发达地区任教一年的经历。省政府每年集中从教育强县选派100名骨干教师到欠发达地区及海岛县支教。城乡教师的学历、职称差距逐渐缩小。

(三)加强政策引导和调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省政府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服务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了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努力构建适应我省经济社会

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06-2007年全省投入48.2亿元(其中省财政投入4.2亿元),实施了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

1、加强骨干职业学校建设。坚持政府导向、多元筹资、集中财力、择优扶持原则,要求市、县两级教育费附加地方可用部分安排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不低于普通高中,所有的县建成1-2所骨干职业学校。省扶持100所县级骨干职校增强办学能力,重点扶持欠发达县(市)建设1所骨干职业学校。目前,全省有中等职业教育(包括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学校544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95所,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182所。

2、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省政府积极扶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并给予50%的经费补助,其中对每个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按不超过200万元、每个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实训基地省级补助不超过150万元进行省级补助,对列为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的省级补助再追加100万元。全省已建设了30个国家级实训基地、82个省级实训基地、10个省级公共实训基地,职业教育的实训条件有所改善。

3、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开展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培训,重点培养一批既有教师资格又有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对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进行单独评审,激励职业教育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已有4000多名职业学校教师获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有15名教师获得“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为49%。

4、加强职业教育学生助学奖学工作。在政策导向上鼓励学生报读职业学校,并在奖助学金方面对职业学校学生给予倾斜。保持普职招生的适当比例,促进初中毕业后学生合理分流。扩大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规模,2006年开始对农村年人均收入15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000元以下(含低保)家庭子女等5类学生减免学费和代管费,资助比例达到10%,还把经济困难的中职学生纳入爱心营养餐资助范畴。设立大中专院校农业种养技术类专业助学金,对就读省内大中专院校农业种养技术类专业本省籍学生免除学费。2007年通过完善资助体系,对未列入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的一、二年级学生,给予每生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

5、加强以校企合作为重点的职业教学综合改革。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推动职业教育思想转变,促进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通过“3+2”等教学模式,搭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的通道。推行学分制、分层教学,更加突出职业素养的培养。积极探索以“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项目教学”为基本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全省共建立了250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中职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还建立了一批由校企共同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引导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在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6、加强劳动力素质培训。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积极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分层分类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积极鼓励用人单位优先招录经过职业教育拥有职业资格的人员。认真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对被征地农民、转产渔民、下山移民、农村富余劳动力、企业务工农民和专业农户,广泛开展以农业专业技能、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和务工农民岗位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2003年以来已培训近1000万人次。从2006年开始,政府出资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进行6个月到1年的职业技能培训,迄今已培训22万余名农村预备劳动力。

三、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省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念好书”的要求与时俱进,并上升为人民群众的主要教育诉求和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此,我省教育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足。

(一)教育投入仍然相对不足。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教育投入水平还有提升空间。过去5年中,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分别为2.44%、2.47%、2.36%、2.29%、2.34%,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分别为20.5%、21.2%、20.5%、21.2%、21.3%,这与法律规定教育经费“两个提高”的要求还有差距。部分县(市、区)财政教育拨款在个别年份没有达到法定增长要求。近年来增加的投入,用于惠民减免的“替代性”支出较多,用于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增加不多。教育投入用于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装备和职业教育不够。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日常公用经费标准还不高,地区之间投入不平衡,2007年最高的地方小学580元、初中800元,最低地方小学230元、初中330元。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不够规范,一些地方存在教育经费预算不到位、拨款不及时甚至截留、挪用现象。各级各类教育都存在较大的偿还基建债务压力。

(二)农村教育仍是薄弱环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差异仍然较大。目前全省城乡小学生均仪器值比例为1.58:1,初中为1.35:1;小学高学历专任教师比例为1.16:1,初中为1.19:1;小学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为1.05:1,初中为2.48:1。农村教师收入水平、住房条件等与城市学校教师差距较大,农村教师编制偏紧,使农村学校优秀教师难进、难留现象突出。全省还有6个班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555所,基本办学条件急需改善。

(三)职业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全省就业准入制度还未得到严格执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待规范。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相对滞后,未能充分体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配套衔接不够。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还未能跟上生产实践、技术进步的变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还比较薄弱,日常运转经费比较困难,学生的实践教学欠缺。“双师型”教师不足,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入职业学校教师队伍还存在身份、编制、社会保障等体制性障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缺乏互动双赢、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一些地方对职业教育仍然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关的支持政策落实不够,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一线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还相对较低,劳动收入分配制度还不利于技术性人才的成长,相当一部分群众对职业教育还存有偏见。

(四)素质教育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地方和学校重分数、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仍然存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人格品德教育的有

效性、针对性不强。课程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还有待深化,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没有明显解决。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的做法比较普遍,“择校热”还未降温。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部分指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耐力素质下降明显,6-22岁学生近视率为63.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一些新矛盾新问题需要解决。人民群众:对接受15年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学龄流动儿童少年大幅度增加,目前已超过90万人,使城市教育资源供给面临严重短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民办教育配套制度落后,社会力量对教育的投资趋缓。社区教育还缺乏有效的平台和抓手,终身教育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氛围和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上述情况和问题,反映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需要我们各级政府依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促进教育发展。

四、按照“创业创新”总要求,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

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教育工作,促使我们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按照党的十七大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切实把发展教育的理念加快转变到科学和谐上来,把教育的工作重心加快转移到内涵建设为主上来,把育人模式加快转换到培养一切孩子和孩子的全面发展上来,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切实做到“三个优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依法落实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责任,检查督促各地财政教育拨款切实做到法定增长。优化支出结构,努力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2009年最低标准达到小学350元/生、初中达到550元/生,并逐步提高。提高“爱心营养餐”标准。在清理核实债务的基础上,争取到2009年全部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债务。努力增加中小学教师培训、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的投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发展教育事业。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控制和逐步消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负债。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努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二)继续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更加关注和保障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致力于教育制度的公正、教育权利的平等、教育机会的均等。继续把教育支持政策的重点放在农村、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和困难群体上。完善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对现有的小规模学校进行撤并或调整,对地处偏远山区、海岛,交通不便、需要保留的280所左右村小(教学点)进行改造,使其达到基本的办学条件,并通过结对帮扶、合作办学等方式,保证其教学质量。继续因地制宜地推进标准化建设工程,5年内完成3500所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启动第二轮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继续抓好“书香校园”工程。认真落实第二轮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进一步改进民工子女教育,省财政对流入地给予一定的补助。重视和改进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和训练设施,使“三残”儿童少年能够接受良好教育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把学前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出台加强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坚持多元办园,强化政府主导,努力办好镇(乡)中心幼儿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督促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浙政发[2006]41号),加快整合各方面的政策资源,重点是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和地位,探索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机制,落实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责任,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继续保持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积极扶持有利于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有利于学生就业的专业,扩大工科类专业招生比例。加快建立中高职相互衔接配套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质量标准。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技能培养,强化实训教学,强化职业精神和道德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组织实施新一轮“六项行动计划”,进—步提升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创造条件吸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大幅度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继续运用职业教育资源做好农村预备劳动力和农民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双证制”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城乡人均受教育水平。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为人民群众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四)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师收入分配制度、职务评审制度、绩效评价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等都有利于鼓励优秀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着力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用3年时间为农村中小学培养一批骨干教师、骨干德育教师和骨干校长。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结构,调整完善城乡学校编制标准。根据国家统—部署,完善和落实教师工资、津贴补贴制度。督促县、乡两级政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不断改善其工作、生活条件。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研究落实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五)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按照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把教育工作的重心从外延扩张为主向内涵提高为主转变,把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育的着力点从数量向质量转变。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建立一系列推进创业、创新教育的体制和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创新”实践。进一步推广“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的评价体系。改进完善教材设置和供应工作,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逐步把示范高中招生名额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初中。积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建立学生体质状况监测和公布制度。加强对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违规办学行为。

(六)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开放。加快建立学前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办学积极性。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并进一步明确乡(镇)政府的办学责任。研究建立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体制和机制,完善民办教育的产权、人事监管等制度,加快形成“积极鼓励、大力扶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高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办法,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努力使考试评价更有利于遏制升学竞争加剧的势头,更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成长。继续提高教育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进一步规范各类办学行为。把校园安全稳定放在突出位置,抓好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和高校稳定工作。

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之后,省政府将认真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对教育工作的审议意见,并积极研究整改,努力使我省的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郑继伟

第2篇:罗崇敏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08年2月19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省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回顾总结省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绩和经验,正确认识云南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部署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的主题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局,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体制机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和谐共振,努力开创现代教育事业新局面,为实现云南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刚才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田欣同志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的精神,充分肯定了省第七次党代会、特别是近5年来云南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分析了全省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指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好田欣部长的讲话。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当今世界教育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教育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当今云南教育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全省教育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对于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努力开创云南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近5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下,云南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

教育发展成果丰硕。各级各类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国民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到2007年,全省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幼儿入园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7.59%、99.63%、47.45%、45.71%和14.61%。全省所有县(市、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21个县实现“普九”,人口覆盖率达91.5%。云南大学“211工程”建设、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又有新进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教育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落实。云南财经大学在全国率先进行校长公选;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开展了以校长竞选制、教师聘任制、绩效分配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制”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省已组建5个职教集团。大力扶持和发展民办教育,全省已有各类民办学校2112所。积极实施高校“走出去”战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14个,高校在周边国家建立了3个孔子学院和12个汉语培训中心。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到2007年,共筹措资金40多亿元,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边境学校建设工程等重大教育项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55万平方米,改造中小学危房468.56万平方米,在35个县新建和改扩建56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在25个边境县新建校舍14.7万平方米。启动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对全省薄弱农村初中校舍进行改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覆盖率达到100%,计算机生机比提高到40∶1。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部分在昆高校搬迁建设进展顺利,5所高校建设开工面积123.5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2.98亿元,云南师范大学第一批新生去年9月已率先入住呈贡新校区。

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培训教师124万人次。到2007年,全省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7.34%、97.46%、91.21%和71.9%。实施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共招聘“特岗教师”8480人。率先在全国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特聘教师”制度,聘请1000名企事业单位的高技能人才、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工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高校人才强校战略初见成效,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占36.65%,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者占37.08%。拥有一批结构合理、思想活跃的学术梯队、教学梯队和科技创新团队。

进一步建立受教育权利保障机制。努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形成教育公平的制度环境,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和教科书费,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认真落实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高专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全面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推进教育政务公开、校务公开。

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配合省委组织部,调整选配高校校级领导110人,高校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素质和治校能力不断提高。高度重视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向民办高校派出了党建和办学督导组。认真做好高校教师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教师和学生党员比例分别达到53.10%、20.39%。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推进,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专项工作“社会评教育”综合满意率达98%。

总之,省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是新世纪、新阶段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时期,也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云南教育事业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发展既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也为开创云南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基本经验:要开创云南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实施科教兴滇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和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着力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更新教育观念和创新教育体制,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使教育发展走向科学发展的轨道;必须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全面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的教育政策,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学有所教,公平享有良好的教育机会,享受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使教育为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受教育者身上,落实到推进全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中;必须坚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工作,使各级党组织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经得起改革开放的考验,经得起市场经济的考验,经得起在复杂环境下领导和推进教育事业的考验,为教育系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确保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云南省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是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央、国务院教育战略决策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奋耕耘、开拓创新的结果。

用历史与现实对比的思维方式和纵向与横向比较的方法看待所取得的成就,我们就会清醒地认识到,云南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工作中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创云南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机遇和挑战同在。从教育内部分析,全省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结构性供求矛盾尖锐和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并存;教育改革中思想不够解放,开放程度不太高,体制机制性障碍比较多;教育管理的理念不够新,管理方式滞后,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效益低。从教育外部分析,全省支撑教育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农村更为突出。全省去年的GDP总量达47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农业只占18.74%,而农民占总人口的68.40%,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只达到2600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家庭对教育的支出、对孩子上学费用的支付能力是很弱的。教育成本居高不下,尽管历届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但云南地域广、边境线长、少数民族多的特点,决定了教育成本高、效益低的特点非常明显;由于历史和环境的原因,全省社会教育意识和依法治教意识还不够强,全民兴教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还不够多,学生占全省人口的五分之一,教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压力很大。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创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面临着很多机遇,一是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方针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宗旨;二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艰苦奋斗,全省的教育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四是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的基本政策,惠民教育政策措施的落实,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五是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扩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客观审视云南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我们认为,云南教育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处在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重要时期,处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初期,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云南教育的基本矛盾仍然是必将长期是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的公平的教育机会与公民接受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协调和解决,促进教育规模、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机构肩负的历史责任和现实任务。也就是说,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是推动着云南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源泉和不竭动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全党、全社会共同肩负的历史使命。

二、努力开创云南现代教育事业新局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云南教育发展的未来,必须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方针,坚持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政策,求真务实,和谐共振,努力开创云南现代教育事业新局面。

(一)深刻认识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

教育事业是具有适应性和引领性二重特点的社会事业。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培育人的心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和引领时代进步的事业。现代教育的战略目标应是:以适应全省现代化建设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百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核心,以推动科技创新和知识贡献为重要使命。现代教育是教育事业变迁的过程,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关键阶段,它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现代教育体系、现代教育设施、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教师队伍、现代教育观念等。现代教育具有人本化、大众化、社会化、国际化、现代化和公平性、民主性、科学性、法制性、创新性等特点。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民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依靠广大教师,依靠全体学生,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全面落实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政策,为人人享有教育的基本权利,为实现好、发展好、保护好人民的教育利益做出不懈努力。促进学校的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和依法管理。注重发展特色学校,培养个性化学生,促进教育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使教育始终适应和促进社会的需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社会需要的教育。要增强促进社会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主动迎接时代挑战,增强服务社会、引导社会的信心和能力。要整合各种社会要素,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争取各领域的支持,形成发展教育事业的社会合力。要努力构建多样化、全过程的终身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开创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大力突破阻碍现代教育发展的观念性障碍和体制机制性障碍,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建立现代教育新体制,探索现代教育新方式和新方法。要增强体制兴教的观念,努力创造有利于教育要素聚集云南,有利于师生员工和管理者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制。努力提高教育资源配置、学校管理体制和教育评价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立足云南,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勇于打破行政区划,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国际国内的教育合作,拓宽整合和利用教育资源的领域,形成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全面落实现代教育的目标任务

我们要紧紧围绕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努力构建云南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现代教育制度,加强学校现代管理,建立现代教育评价体系,加快云南教育现代化进程。

1.努力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教育是传承和创新相统一的事业,是过程和目标相统筹的事业,我们必须用历史的眼光和时代的精神,用前瞻而系统的观念,用整体而务实的方法来看待教育事业和发展教育事业。要努力构建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师保障机制和民众享受教育权利保障机制在内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切实加强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5年的努力,使全省129个县全部实现“普九”并巩固提高,青壮年文盲率降至4%以下,争取幼儿入园率达到6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以上。基本形成有机循环、健康互动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云南教育现代化水平。

2.努力建设现代教育制度。要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巩固和完善以县级政府管理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中小学、职业学校实施教师全员竞聘、校长竞选、绩效分配和科学评价的现代内部管理体制。逐步推进学校教职员工身份社会化,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人事制度。教育人事管理逐步移交人才中心托管。建立健全教育系统社会保障制度。高等院校在坚持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努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积极探索非义务教育法人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教育投入体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形成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和股份制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要加大招校引智(招进名校、引进名师)和招商投教(招来商家、投资教育)的政策研究和工作力度。努力形成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多元投资,多形式办学的机制。完善国家和社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制度,建立保障国家和省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的机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与国内国际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的体制机制,吸引国际国内优质教育资源。深化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围绕建设能力型、服务型、和谐型、清廉型机关,推进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建立财务核算中心、教育信息公开、内部规范管理的制度建设。

3.努力建设现代教师队伍。努力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要用现代教育精神,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知识、现代教育方法武装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努力形成学前和小学教师以专科为主、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以本科为主且硕士占一定比例、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具备硕士或以上学位的新三级制专任教师学历和学位结构体系。实施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5522工程”,建设50所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培养500名中小学名校长、2000名学科带头人、20000名骨干教师,重点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全面推进“特岗教师”计划。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培养、引进、提高,建设一支包括两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百名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千名学科骨干为主的高校师资队伍。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长效保障机制,完善适应各级各类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继续教育制度,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接受继续教育。

4.努力建设现代教育基础设施。要加快教育基础设施现代化进程。各级政府应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并组织实施,对学校建设项目所需用地指标要优先安排,对非营利性教育设施用地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按照国家制定的基本办学标准和质量标准,进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使学校生均占有场地充足、校舍建筑完备、专用教室齐全、教学设施先进,保障每所学校都能达到基本标准,都能与现代教育的要求相适应。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的改革,努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化投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格局。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投入速度,保障投入质量,提高投入效益。要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和设施现代化水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规划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要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文化内涵,尽量使教育建筑项目多留历史遗产,少留历史遗憾。

5.努力加强学校现代管理。社会的文明进步包括以人为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的文明进步。发展云南现代教育事业,必须加强学校现代管理。要以现代管理理念和现代管理方式大力推进学校的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加强学校的基本管理、全程管理和系统管理。确立师生员工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发挥社会舆论监督对学校的管理作用。切实加强学生学风、教师教风和领导者服务作风“三位一体”的校风建设。全面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确立学校正确的价值取向、行为导向、精神方向。要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在国民教育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实施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生教育”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础工程,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心、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正义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物质贫困固然可怕,但精神贫困更为可怕。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完善学生助困保障机制,使学生能公平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自强不息精神的教育和勤劳诚信品格的教育。

6.努力建设现代教育评价体系。要研究和制定现代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健全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建设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督学队伍。加强对地方各级政府履行教育发展职责情况的督导,加强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督导,加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行为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督导。实行政府评估、学校自我评估、社会中介评估、公众参与评估相结合,建立分类分层的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测机制。

(三)正确处理发展现代教育的重要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教育传承与教育创新的关系。一方面要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教育文化和现代教育理念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现代教育发展新思路;要坚守教育传承的品格,十分珍惜和巩固发展良好的教育基础;要求真务实,淡定笃行,临近致远,咬定教育发展不放松,锲而不舍地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落实好每一项任务。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务实的工作中开辟教育发展新境界。

二要正确处理均衡发展与差异发展的关系。均衡是相对的,差异是绝对的,特别是对于云南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山区、广地域、长边境的省份,教育发展既要注重普惠性,也要注重结构性,发展不同层次的教育,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不同层次的需求。既要因势利导,还要因“市”利导,适时调整教育体系结构、区域结构、所有制结构、专业结构、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育结构效益。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大理等地区要加快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努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其他地区也要分不同情况,一县一策,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又加快非义务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三要正确处理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张的关系。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教育“硬件”建设,增加投入,加强校舍、教学设备等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整合现有教育资源,调整资源结构,积极扩大教育规模,加快教育发展速度,有效增加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的“软件”建设,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学校现代化管理,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方法和手段,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加强教育“软件”的建设,注重内涵发展,作为教育现代化的真正内涵和深层次目标,在某种意义上更为重要,并且投资少,效益大。

四要正确处理公益性和社会化的关系。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公正性,要切实履行发展公共教育,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的大众化和普惠化,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时,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面对国际国内市场,大力推进非义务教育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增强教育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五要正确处理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区域本土是文化的本源,教育是文化的传承。云南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地域文化积淀,教育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多民族教育特点。云南教育和周边东南亚国家具有地缘教育文化交流的历史,又有现代教育交流合作的优势。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发挥云南本土教育的优势;另一方面,要以未来眼光和国际视野,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主动加强与国际的合作交流,主动融入国际教育市场,主动参与国际教育竞争,提高我省的教育国际化水平。

六要正确处理改革创新与构建和谐的关系。改革开放是决定云南教育未来发展前途的必然选择,是云南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改革必须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教育和谐,促进人的和谐。改革必须促进教师稳定、促进学生稳定、促进学校稳定。改革必须推进公平正义,确立师生员工的改革主体地位,共同参与改革,共同分享改革成果。

七要正确处理长远发展与阶段发展的关系。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必须着眼未来,立足现实,统筹安排,分阶段发展。既要面向未来,统筹规划云南教育现代化,又要立足实际,分阶段推进不同层次的教育发展。既要抓“两基”成果的巩固和发展,又要抓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还要抓高等教育的发展。既要抓教育发展的传统基础工作,又要抓教育发展的现代化工作。既要抓农村教育,也要抓城镇教育。既要解决边疆“上学难”的问题,也要抓内地“上好学”的问题,使我省的教育长远发展与现阶段发展有机地整合到教育现代化历史的变迁中。

三、全面落实今年的教育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本届省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30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做好今年的各项教育工作,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各项教育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今年的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教育工作,贯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方针,认真谋划云南现代教育发展的思路,全面落实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全面贯彻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加强学校现代管理,切实加强党建工作,为推进云南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保障。

(一)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谋划现代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党的十七大做出了我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用什么思想武装,干什么伟大事业等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决策。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思想认识、决策思路、工作部署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认真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作出的决策部署和省十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几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向未来,切合实际,认真谋划现代教育的发展问题。研究推进现代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提出新体系、新举措、新办法,创造推进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新业绩。要认真贯彻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决策,深入实施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一以贯之地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民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教育行政机关建设。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努力建设能力型、和谐型、清廉型的高素质领导班子;努力加强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建设、政风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设施环境建设,建设知识型、勤政型、创新型、和谐型、文明型的教育行政机关。

(二)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大力推进“两基”攻坚,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实现4个县“普九”,加强已“普九”县的督查。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启动迎接“两基”国检工作。继续抓好扫盲工作,扫除青壮年文盲10万人,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4%以下。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大力加强以农村为重点的学前教育,幼儿入园率达到50%。关心特殊教育,启动实施特殊教育建设工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国家“两免一补”新政策,免除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向全省农村、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依法均衡配置公共义务教育资源,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边境地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新农村卫生校园建设工程,完成2008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继续做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作,排除8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继续推进“兴边富民”和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水平,努力推进“班班通,天天用”。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各项奖助学金政策。大力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继续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工作,努力做好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完善规范教育收费的长效机制,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

(三)分类指导,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既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基础教育连接高等教育的重要枢纽和桥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对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和提高高等教育生源质量,对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中等人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既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十七大提出的教育战略任务,更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旺盛需求。通过努力,我省高中阶段教育的“瓶颈”制约已有所缓解,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各级党委、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纳入现代教育规划的重要内容,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办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经济发展比较快,社会发育程度比较高的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大理等地区,要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其他州市政府所在地的县市也要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进行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大力推进。通过努力,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达到48%。要创新高中教育发展理念,加强高中师资队伍建设,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切实加强高中教育管理,大力提高高中教育质量。要深化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大力引进民办教育,努力推进普通高中后勤服务社会化。

(四)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前提,以质量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社会化程度为关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认真实施《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发展的“七大工程”。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统筹规划管理,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力争中职招生突破20万人,提高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力争今年中职在校生增加23.2%。深化公办职业院校体制和机制改革,大力推进产权制度为中心的公办职业院校集团制、股份制、私立民办制的改革,吸引国际国内职业教育发展要素,扩大办学规模,调整办学结构,提高办学质量。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努力健全顶岗实习制度,健全半工半读制度,大力推进订单培养。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认真履行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职责,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

(五)面向国内国际,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我省处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重要时期,即将进入大众教育的初级阶段,高等教育的任务相当繁重,我们要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心,千方百计扩张规模,调整结构,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5%左右,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的时代潮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育人、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作用。要以心智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继续推进重点学科建设,积极扶持“211工程”大学和省属重点大学建设。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完善质量保障制度。加强重点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训基地和精品课程建设,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建设梯队。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积极探索和推行产学研培养研究生的新模式,完善双导师制,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增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加快呈贡高校新校区建设。认真研究和安排部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改革工作。继续推进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进一步落实高校招生的公平性要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六)切实加强现代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振兴学校的关键在校长。要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要整合教师学习、培训资源,开辟教师学习、培训新领域,制定教师学习、培训新方法、新举措、新政策,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深入开展教师远程培训,完善民族贫困地区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建立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模式。要加强校长团队建设,提高校长团队整体素质。要加强对校长基本的思维训练、思路训练、思绪训练,加强对校长基本的管理素养、管理能力、管理方法的训练;加强对校长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管理模式、现代管理目标的训练。努力提高校长和教师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谐能力。特别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计划、加强培养培训、城镇支援农村、师范生顶岗实习、提高边远贫困地区教师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保障教师权益、解决农村教师的实际困难等措施,建立优秀人才流向农村学校的用人机制,引导优秀人才流向农村。要认真落实20万平方米的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任务。

(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教育体制机制

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我省教育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改革开放赋予了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必将为开创我省现代教育发展新局面注入不竭的动力。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我省的教育改革,省委即将下发深化我省教育改革的文件,白恩培书记、秦光荣省长反复强调,要用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今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30年,30年前的改革鲜明的特点是以改革促开放,现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已经“化”向各个领域,今后改革的取向是市场化,走向是以开放促改革。我们要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即将下发的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以全球的眼光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谋划和推进今后的教育改革,特别是今年的教育改革。改革要改实质,要看实际,要重实效。实质是权力调整,资源调整,利益调整;实际是改革主体的利益的实现、发展和保护,是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进步;实效是推进现代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今年的改革要在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竞选、教师竞聘、绩效分配、学校评价等方面有新的突破;要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在大力推进民办教育和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有新的突破;在教育管理机构内部改革方面有新的突破。希望各州市、各学校及时研究,安排部署今年乃至今后一个阶段的教育改革工作,努力把我省的教育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八)切实加强领导,确保今年教育改革发展任务的全面落实

落实今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关键在领导班子。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要把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求真务实,全面履行好神圣的职责。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认真谋划本地区推进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计,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自觉肩负起推进本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要加强教育宣传工作,积极营造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各部门、各团体、各阶层都要共同肩负起推进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倾心倾力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只要大家支持教育一时一事,教育一定会回报社会三生三世。

同志们,现代教育是事业,其本质在于发展;现代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现代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现代教育是未来,其意义在于奉献。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团结奋斗下,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一定能全面落实,我省的现代教育事业一定能开创新的局面。

◇责任编辑 张惟祎◇

第3篇:关于学位工作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报告

第二十次会议上的汇报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各位委员:

现在我向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学位工作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汇报。

关于学位工作

建立学位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创举。建国以来为建立学位制度曾作过几次努力。第一次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七年,林枫同志主持的。第二次是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四年,聂荣臻同志主持的。两次都作了大量工作,可惜由于当时“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都半途而废。第三次是一九六五年七月,周总理向当时的高教部作了专门指示:要对在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的外国留学生发给学位证书。高教部根据周总理的指示,于一九六六年拟订了《关于授予外国留学生学位试行办法》,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也没有执行。

学位制度在资本主义国家行之已久,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是否也要实行学位制度?过去有不同的认识。经过建国以来的几次反复,使我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建立学位制度,是促进我国教育和科学事业发展,加速我国高级专门人才成长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再次提出要建立学位制度。一九八0年二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叶剑英委员长发布命令,从一九八一年一月一日起施行。这是发展我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一项重要立法,也是国内外瞩目的一件大事。

一年多来,为了积极实施学位条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各有关部委互相配合,做了大量工作。概括起来,主要做了以下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建立领导学位工作的组织机构。

根据学位条例的规定,一九八O年十二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国务院有关部委的负责同志和全国著名的科学家、学者共四十一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经国务院批准,设在教育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建立以后,积极推动各有关部委相继建立了学位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有的成立了学位委员会,有的成立了学位领导小组,有的由学术委员会代为管理学位,工作。这些组织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学位工作的开展。

第二件事,是先后举行了两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讨论制订了实施学位条例的几个文件;建立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

一九八O年十二月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审定学位授予单位的原则和办法》两个文件,并作出了成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是根据学位条例制定的,对学位条例规定的三级学位标准及授予办法等做了具体规定,主要解决学位授予单位如何授好各级学位问题。这个文件业经国务院批准,并转发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遵照执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审定学位授予单位的原则和办法》,对学位授予单位应该具备的条件以及审批办法,做了具体规定,主要解决如何审定学位授予单位问题。这个文件已报国务院备案后下达。

关于我国学位学科门类的划分,有几种不同的设想,根据多数同志的意见,采用一九六四年制订学位条例时的学科分类方案,即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十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按上述学科门类的划分,设立十类学科评议组。学科评议组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领导下的学术性的工作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评议和审核有权授予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单位;拟订各学科门类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拟订贯彻实施学位条例的专门性的规章、办法等。随着学位工作的开展,还要审议有关单位上报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工作中的争议事项。

一九八一年六月十二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07人的名单;还决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的科学家和学者29人,也直接参加学科评议组的工作;因此,学科评议组成员的总数为436人。学科评议组的成员是由高等学校、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各部委所属的科研机构推荐和遴选的。他们中有老一代知名科学家,也有在学术上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年科学家;有学部委员158人,有教授、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408人。按学科划分:理学方面有96人,工学方面有144人,农学、医学方面有94人,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六个方面共102人;学科评议组成员中,高等学校占64%,科研机构占36%。这是因为85%左右的研究生是由高等学校负责培养的。这个比例,反映了这一实际情况。

第三件事,是完成了我国首批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初审和复审工作。

国务院五十个部委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从今年四月份以来,对所属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申报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科、专业进行了初审。这是一件工作量很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各部委参加初审工作的专家、学者达一千六百多人。由于各部委领导的普遍重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顺利地完成了初审工作,为复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五十个部委的初审结果统计,通过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53个,学科、专业点1,031个,可以指导博士研究生的导师2,557人;碩士学位授予单位417个,学科、专业点3,816个。由于缺乏经验,有的部委掌握授予单位的标准偏宽,初审通过的学科、专业点和指导教师的总数偏多。

一九八一年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二日,在北京召开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一次会议。到会的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方面的专家四百多人,我国许多第一流的专家、学者都到会了。参加会议的还有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教学、科研管理人员110多人。这是建国以来学术界少有的盛会。这次学科评议组会议。在国务院五十个部委初审工作的基础上,对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进行了复审。各学科评议组的专家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的“质量第一、逐步开展”的方针和“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公正合理”的原则,对初审通过的学科、专业点和指导教师是否恰当,进行了同行评议,然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经过复审,通过了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45个,学科、专业点805个,可以指导博士研究生的导师1,143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50个,学科、专业点2,957个。与初审结果比较,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点,减少了22%,导师人数减少了55.3%;授予硕士学位的专业点减少22.5%。

这次开会期间,正值盛夏季节。为了开展学位工作,为了审核我国首批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授予单位,我国各学科门类的第一流专家、学者,云集北京;他们不顾年迈体弱,冒着高温,酷暑,连日苦战,这种忘我工作的精神,十分感人。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教学、科研方面的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复审任务,基本上做到了保证质量,公正合理。这是教育界和科学界合作的成果,也是专家、学者和管理工作人员合作的成果。如果不是这样依靠专家,贯彻学术民主的精神,单纯由行政部门来审核,是难以办到的。当然,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同志说,学术界进行同行评议是不容易的。他认为这次会议发扬学术民主,开展同行评议的做法,是个重要的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宦乡同志说,通过学位工作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有利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共同发展。通过同行评议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审核学位授予单位的做法,可以说是在学术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新经验。

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学科、专业点将逐步成为我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我国办高等教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旧中国的大学没有培养过自己的博士;新中国高等教育虽有很大的发展,由于没有建立学位制度,也没有培养过自己的博士。北京大学王力教授说:.“过去中国人研究本国的文学、历史、哲学,还要到外国去取得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同志说:“过去外国学生到中国的大学进修考古学,写了论文还要回到外国去接受学位”;他们都庆幸这种情况现在就要改变过来了。几年以后,我们每年就可以为国家培养出几.百名博士和几千名硕士,从而打破我国长期没有培养博士和硕士的落后局面。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同志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同志都说,我们老一代科学家多年的宿愿,今天终于实现了。

方毅副总理在这次会议的预备会议上讲了话。赵紫阳总理出席了闭幕会,给到会同志很大的鼓舞。他在讲话中指出:“大家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从今以后,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学位条例,就可以逐步地、具体地实行了。不久将可以有我们自己的博士、硕士和学士了。我看这是中国教育史和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我国解放以后的创举。全国人民对这件事都会是非常高兴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学位制度应该具有中国的特点,适合中国的国情,也就是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使之成为世界上先进的学位制度。为此,必须坚持以下三点:

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们要通过学位制度,促进又红又专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成长。我们要求本国的学位申请者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他们不但必须具有应有的学术水平,而且必须具有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一点是和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

二、必须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针。各级学位申请者既要在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上达到相应的学术水平,又要具有相应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者不能偏废。今年四月五日,聂荣臻同志给国务院科技千部局的一封信中提出:“科技干部晋升职级时,有的片面强调有何著作,发表过什么论文,而不着重于考察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实在在的贡献。这样一来,有些科技千部就不愿到第一线去,不积极多搞日常业务,而把精力主要放在写论文上。……据说在此风影响下,有的醫生不愿看门诊管病房,有的教师不愿上课教书,下堂辅导,有的科技人员不愿动脑子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只埋头著书写论文。这说明有些单位在掌握晋升职级条件中有偏差。我认为,晋升的条件还是要强调德才兼备的原则。”教育部认为,聂荣臻同志的这个意见是很正确的。它的基本精神,对学位工作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申请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但这些论文,特别是博士学位论文,要力求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三、必须贯彻质量第一的原则。实行学位制度的目的是促进高级专门人才的成长,促进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但是,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能否严格保证所授学位的质量。我们建立学位制度,一开始就要把保证质量问题放在首要的地位来考虑。我们国家的学位要名副其实,不能滥竽充数。有的国家早就实行学位制,他们的科学水平一般比较高。但是也有不少学校要求不严,甚至有伪造学位证书的“学位工厂”。我们的学位制度坚决杜绝违反科学、对国家不负责任的做法。

现在,我国学位条例的实施还刚刚开始,缺乏成熟的经验,工作中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需要经过一个从不完备到逐步完备的过程。例如这次通过的可以培养博士的导师中,中年科学家数量较少,这要在今后工作中逐步补充。

学位授予单位确定之后,学位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根据实际情况,学位授予工作要采取逐步开展的方针。硕士学位的授予是一九八一年学位工作的重点;少数单位经过批准,也可进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的试点。有权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单位及其学科、专业点定下来以后,还要根据国家的需要和这些单位的实际条件,分批安排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对全日制高等学校以外的其他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和同等学力的学位申请者,要推迟到一九八二年以后再逐步开展学位授予工作。做好学位工作,不仅需要教育、科技工作人员的努力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而且需要国家给予必要的物质条件的保证。

学位是衡量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学位制度是促进专门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为了更广泛地鼓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创造性的劳动,恐怕还要逐步制订其他各种荣誉称号(如模范教师、模范教养员、先进工作者等)的条例,以促进各项业务水平的提高,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在学术工作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专家、学者的积极性,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学风,我们就一定能够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先进的学位制度。

关于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八月上旬,教育部召开了全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集中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联系教育战线实际,学习和贯彻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二是如何以《决议》为指针,加强和改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三十二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这个论断同样适用于教育工作。建国以来,教育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一、接管了旧中国的公立和私立学校,接办和裁并了接受外国津贴的教会学校,收回了国家的教育主权,废除了国民党反动的教育制度,完成了对旧有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教育制度,积累了办社会主义教育的初步经验。二、教育事业获得巨大的发展。到一九八O年,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在校学生总数,达到二亿零四百万人,其中高等学校达到一百一十三万人。与一九四九年相比,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增长了八点八倍。中等学校在校学生增长了四十三点八倍,小学在校学生增长了五倍。成人教育也有很大发展。解放以前,接受成人教育的人数寥寥无几。一九八O年,全国业余、函授学生达到二千六百万人,其中成人高等学校学生一百五十四万人,中等学校学生八百多万人,初等学校学生一千六百多万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成绩更为显著。一九五一年,全国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不到一百万人,现在已近一千万人,增长了近九倍。建国以来,已培养了太批少数民族干部、教师、医生、技术人员,培养了一代新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三、建设了一支一千一百多万人的教育工作队伍,包括教师队伍、政治工作队伍、管理和后勤队伍。经过建国以来多年的锻炼,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酷考验,证明这支队伍是好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是我们党可以依靠的力量。他们忠心耿耿,艰苦奋斗,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四、培养了大量又红又专的人才。三十二年来,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共培养了近九百万毕业生,还培养了几万研究生和出国留学生。他们已成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依靠的知识力量的基础。中小学也为我国培养了很大数量的劳动后备力量。我们所培养的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积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是旧中国和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根本不可能做到的。这些成就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长期辛勤劳动所取得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

建国以来,教育工作也犯过许多错误。主要是:长期间存在着轻视知识、轻视教育的错误观念,造成了经济建设和文教建设比例的严重失调;歧视知识分子,搞唯成分论,把知识分子列人资产阶级范畴,作为批判对象;强调所谓以阶级斗争为纲,不断搞政治运动,冲击学校教学秩序;采取简单粗暴的、强制压服的办法来对待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这些错误使得我们没有取得本来应该取得的更大成就。直到现在,在实际工作中纠正轻视教育地位和轻视知识分子作用的错误,仍然是拨乱反正中有待解决的艰巨任务。

怎样正确看待建国以来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发生的错误,是一个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究竟应该沿着什么方向前进的根本问题。现在有人散布这样一种论调:新中国的教育从理论到实践都不足取;“文化大革命”从教育阵地开刀不是没有理由的。还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的学校没有培养出什么人才,尤其是没有培养出优秀人才。这些看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参加这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各地同志,举出很多事例说明,我们所培养的大量专门人.才,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正在实际工作中挑着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重担。他们当中确有很多优秀人才。只要安排得当,充分调动他们的積极性,他们就会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实践已经证明,三十二年来,除了十年内乱的特殊情况外,教育战线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基本经验是行之有效的,经过多年锻炼和严重考验的教育工作队伍是可以信赖的。因此,我们在坚决地、彻底地纠正我们工作中的错误的同时,必须充分肯定我们的成绩,珍惜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那些成功的经验,依靠我国这支忠诚的教育工作队伍,发扬成绩,改正错误,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不能改弦易辙,另找出路。

全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根据《决议》的精神,认真学习、讨论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认为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许多正确的和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思想。例如: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要实行又红又专的方针;要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保证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他又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要求青年学生思想上和政治上都要有所进步。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他还指出,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社会和工作实践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他十分强调树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重要性。他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独立自主、自更生的思想,实行“两条腿走路”多种形式办学和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对教育工作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刘少奇同志提出的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观点,要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思想;周恩来同志提出的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巳经是劳动人民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高等学校要办成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的观点;等等,都为形成和丰富毛泽东教育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和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关于教育的科学论断,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它过去是、现在和将来仍然是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同志在教育问题上,也有错误。主要是他的晚年,对教育战线的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把新中国的学校看作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的旧学校,号召彻底揭露与批判所谓“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提出工人宣传队要永远领导学校,贫下中农要管理农村学校。这些错误,实际上否定了建国十七年教育战线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否定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艰苦的工作,也违背了毛泽东同志自己提出过的正确主张。

我们应当按照《决议》的精神,把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抱住“两个凡是”的观点不放,以为毛泽东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态度,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就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伟大意义,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也是完全错误的。

在这里,需要谈一下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问题。近几年来,有的报刊发表文章批评这个方针,认为它是左倾路线的产物。中央书记处认为这个方针是正确的,今后仍应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同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的“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精神是一致的。继续坚持这个方针,在当前和今后都有重要意义。它对加强和改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抵制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思想的侵蚀,克服和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有积极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克服单纯迫求升学串的错误倾向,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劳动观点,有利于促进教育制度同劳动制度、千部制度的正确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能否培养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为人民服务的德才兼备的学生,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当前,学生思想的主流是好的。他们热爱祖国,向往“四化”,拥护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向上,勤奋学习,涌现出大批三好学生和先进集体。今年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加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积极提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了“五讲、四美”和“学雷锋、树新风”的活动,学校风气进一步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出现了许多可喜的现象。

但是,社会上各种思潮在学校里都有反映,学生中还存在一些值得严重注意的情况。有些学生对共产党的信任发生动摇,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生怀疑。有些学生接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甚至企图摆脱党的领导,脱离社会主义的轨道。有些学生缺乏革命理想,羡慕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严重,甚至道德败坏,违法犯罪。产生以上种种思想问题,有复杂的历史、社会原因。首先是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打着党的旗号,倒行逆施,败坏了党的信誉,他们散布的种种流毒,还远没有肃清;我们党在过去确实犯了某些错误,也在青年的心目中损害了党的形象;近几年,我国对外开放,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乘机不断渗入;加以在一段时期内,我们又很少旗帜鲜明而又富有说服力地宜传四项基本原则,以致学生中的思想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情况说明,无论从长远来看,或者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近两年来,教育战线的同志响应中央的号召,在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地进行了工作,基本上保证了安定团结的局面。但是,也应该承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还相当普遍地存在着涣散软弱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对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言行,没有积极主动地进行必要的批评或适当的斗争,工作常常处于被动状态。

學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的场所。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广大学生,抵制腐朽的资产阶级和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克服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发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切的艰苦创业精神。如果不能用马列主义占领学校的思想阵地,而让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泛滥起来,那就是放弃了领导的责任。过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曾经犯过“左”的错误,应该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今后重犯。但是对于各种错误倾向,不能丢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不能把正常的必要的批评同打棍子混为一谈。

当前,需要着重从以下四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以六中全会《决议》为武器,对学生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二、加强和改进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教育。三、加强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四、加强劳动教育。现在一部分学生对于四项基本原则存在模糊和错误的认识,最核心的问题,是对于坚持党的领导的必要性发生疑问。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思想问题也难以解决。通过教育,要使广“大学生进一步懂得:我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样需要共产党的领导。现在的党中央,经历了胜利和挫折的考验,总结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改正了毛泽东同志晚年在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完全值得人民信赖的。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就不但谈不上什么民主、自由,谈不上四个现代化,而且要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建立一支精千的、稳定的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应当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探索客观规律,因此很需要根据各级学校的不同情况,设立必要的专职人员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学校政工干部同教师一样,都是教育工作者,都是学生的老师。他们的劳动和贡献,同样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支持和鼓励。现在政工队伍存在人数少,思想、文化水平不整齐,不安心工作和后继乏人等问题,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很不适应。教育部门要帮助政工干部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还须采取切实措施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鼓励他们安心做好工作。当然,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发动和依靠学校的全体教师、千部一道去做。社会主义国家的教师,既要教书,又要教人。我们的教师队伍,解放以来受过多年的锻炼和党的教育,思想觉悟已有很大提高,是有条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些老年教师阅历较广,他们以自己的切身感受来启发、教育学生,往往有更强的说服力,应当鼓励他们多做一些思想工作。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首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目前,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往往在教师中也同样存在。因此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而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逐.步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则是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必要措施。

培育社会主义新一代,是全党全社会的事业。学校教育只有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迫切希望同理论界、文艺界、新闻界、出版界、共青团、工会、妇联等各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国以来,理论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和各有关方面,为广大青少年和儿童做了大量工作。许多好的读物、电影、戏剧、歌曲等等,对新一代起了巨大的鼓舞教育作用。例如,近几年创作的以教育工作为题材的影片《苗苗》、《啊,摇篮》、电视剧《凡人小事》、话剧《救救她》》,革命传统教育影片《先驱者之歌》,以及其他许多文艺作品、科普读物、少年儿童读物,都受到广大学生和教职工的热.烈欢迎。我们教育战线的同志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但是,有一些不健康的作品,也对青少年的思想起了不良的影响。我们殷切地希望宣传、文化、出版等有关部门,希望我们的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能为青少年、儿童多创作、出版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读物,多编写、演出一些好的电影、戏剧,多举办一些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扩展知识领域的文娱、体育、科技活动。

最近,党中央对于思想战线的工作作了专门指示。教育部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指示。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以后,教育部已向京津地区直属高等学校传达了中央指示,要求各校认真贯彻执行。我们相信,只要教育战线的广大千部、教师同理论、文艺、新闻、共青团、工会、妇联等各方面的同志们一道,共同努力,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得到改进和加强。

各位委员:建立新中国的学位制度,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级专门人才;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全国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使我国教育事业坚定不移地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这对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具有深远意义,希望得到全国人民的关心和支持。说得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第4篇:教育教学工作述职报告

我于1995年参加工作,19来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先后带过5届毕业班,从事班主任工作7年,工作中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教学成绩突出,曾获全国说课一等奖。曾获太原市高造诣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研员等称号。2006年任中教一级教师,教学中积极利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述职:

一、激情演绎语文教学。

我凭着一腔热情,每月参加市中研班活动,参加区、校师徒结队活动、校校手拉手活动等等,大到课改理论的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小到某课板书的设计、某个问题的提法…… 实践并指导青年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每篇课文要有自己的一点创新,要从切入点和亮点上下工夫。每课时(包括自习课)都要有一个教学重点。”担任省中语会理事、市学科中研班成员、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等职均为教学有所帮助,形成了以情境教学为特色的教学风格。

义务教育是教育的基石,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教育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我校处在城乡交接处,学生来源分散、质量相对较差,学生中借读生,尤其是住校生较多,这给学校和教师带来管理和教学上的困难,如何留住学生、如何让学生学到知识、学会做人,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2007年新生入学后,我带

一、二班的课,且担任二班的班主任,一班学生48人,二班学生46人,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后,重点放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无论是纪律,还是卫生都严格要求,随着班级的稳定,建立了班集体管理制度,选拔了班干部,通过各种活动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各项工作名列前茅。良好的集体是留住学生的关键。因此,初中三年无一辍学,期间转入6人,转走三人。毕业率达100%。

二、艰辛进行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离不开“课题研究”。 2009年8月作为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任命的课题组专家,我认真研究、指导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的重点课题《学生发展性评价与检测试验研究》。2012年,我的《初中学生诗词朗读指导教学研究》在太原市首批教师个人课题顺利结题,并获二等奖。

在命题方面,我总想闯出自己的一条特色路。每学期都参加太原市初中文化素质测试的命制工作。曾多次参与《同步练习》(北师大出版社)和的《学用通》(山西人民出版社)的编撰。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三年,由我为主编,编写了的《山西省中考科目说明解读(语文)》由山西省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为全省的初三师生,提供了第二轮复习的有效资料。2010年4月,还参加了全省中考适应性考试的试题命制工作,得到了省教研员以及广大教师的好评。

2010年9月,我被评为民进太原市委“十年课改十佳先进人物”。2011年3月,获太原市首届教学设计赛二等奖。2013年获太原市“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三、努力提高教学成绩。

几年来,我注重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不断完善到教学中去,坚持教学改革,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关注学生,教学中主张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力求使学生当堂学习,当堂消化,减轻学生负担,并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力争每位学生全面发展。在连续几年的期末统考、毕业会考和中考中,成绩均超市均分。如:2012年所带毕业班成绩优秀,有3人考上一类重点,超二类重点分数线10余人。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几年中,能积极配合课任教师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教育学生。其次热爱关心自己的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还应对学生一视同仁,做到公平公正,注重发挥班集体凝聚力,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所带班集体各项工作都走在年级和学校的前列。

四、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老师只有不断补充和更新自己的专业意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我于2000年取得了本科学历,并不断加强学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有改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其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每学期假期都能按时参加学科培训,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类教学观摩活动,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并在实践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适应不断改革的步伐。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更应当摈弃传统教育观念,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才能走入新课程,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实施新课程标准。很幸运我曾于2007年赴北京、2010年赴上海参加过两次太原市高造诣学科带头人、高水平骨干教师的培训,也曾赴山东杜郎口中学、盘锦实验中学、河南永威中学等校考察学习过。参加过学习方式变革与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如何进行校本研究以及中小学新课程实施与教师素质提高等专题报告。在学习中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新的认识,也体会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只有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才能适应新课程,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参与活动促进工作。

发挥特长,演讲朗诵给工作增加动力。2009年8月, 获民进市委庆祝建国60周年演讲比赛一等奖。2009年11月,获太原市“中华诵·2009经典诵读”教师组二等奖。

潜心笔耕,记录工作中、生活中的随笔,并积极投稿,促进工作。参加各种文章大赛,培养自己动笔写作的习惯,别让手锈起来。教育教学论文曾多次获奖,如2010年4月,《归来吧朗朗书声》获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2013年4月,论文《如何开发农村作文题材资源》获省一等奖,2013年4月,教学案例《课文整合 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写作能力》获省一等奖。

在《太原晚报》开辟的“街头指瑕”栏目中发表了多篇小短文,得到市语委办的嘉奖。2011年4月,我的《加强农村儿童家庭教育》的建议获太原市第三届“集全民智慧建锦绣太原”好建议优秀奖。

2006年12月获山西省“美汁源果粒橙杯”青少年“节约从我做起”书法创作大赛中荣获“优秀辅导奖”。2011年4月,我辅导的学生获“语文报”杯省级特等奖,我也获得了优秀辅导教师特等奖。

活动中,我自己的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对教育教学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四、业务能力的优势与不足

首先自己能注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新课程理念完善到教学中,并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在课堂四十五分钟上下功夫,力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寓教于乐,而且能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次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基本能驾驭课堂,能对教材和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实现教学目标,尽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新课程理念还不能在脑中根深蒂固,还不能完全运用新课程理念,另外在多种媒体教学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5篇:教育教学工作述职报告

**年我以优异的成绩于***学校毕业后,便怀着满腔热情踏上了教育这片陌生而又新奇的土地,成为教育战线上普通而又光荣的一员,从教16年来,我以对教育事业的无比挚爱和追求,模范履行着一名人民教师的岗位职责,实现着我人生最大的价值。现将本人任现职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教学工作,1999年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工作,**年被认定为小学音乐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十几年来,本人在做好音乐教学工作的同时,力求做好学校少先大队辅导员工作,始终把少先队工作看作一项事业,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积极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培养下,在同事的支持帮助下,各方面工作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二、教学成绩的分析说明及列举的依据

从任教那天起,我就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要把工作当事业去做。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6年来,我没有请过一天病假,坚持每天早到校迟回家,一心扑在工作上,能顾全大局,对于学校安排的代课情况从没有拈轻怕重。为了孩子们,我努力做到不误一节课,兢兢业业干好工作。

这16年有道不尽的酸甜苦辣,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我认真地参加学校每次的培训活动,认真记录学习内容。"尽心尽职、大胆创新"是我教书育人的座右铭。不断领悟新课程标准,以新思路、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常规课。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经常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学生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我还坚持参加校内外各种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按照学校的安排,03年前我主要负责学校的合唱队,03年后我主要负责学校的舞蹈兴趣小组。队员们基本上是自愿报名参加的,并在星期五的兴趣活动时间训练。有了比赛任务后,我放弃了休息时间,再增加训练的时间与次数,每天利用早、中、晚三段时间进行训练。1998年根据学校领导的安排,我承担了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工作,刚开始我有些担心,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这项工作。于是,我大量地查阅了一些资料,学习一些优秀辅导员的工作经验。从中我领悟到了,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你,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辅导员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辅导员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辅导员还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于是我利用音乐老师的有利条件和同学们一起唱歌、跳舞;一起搞配乐诗朗诵,一起玩耍,使学生对我"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我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我当作好朋友,从而树立起大队辅导员崇高的威望。在期末班主任考核中,我还获得了二等奖。我们班级在学校的一系列的活动和评比中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业务技能

我刻苦努力,积极进取,在音乐教学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虚心好学,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完成了三结合音乐大专班的学业,参加了区音乐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曾写过4篇案例分别获

二、三等奖并汇编在《嘉定区小学音乐案例集》。现本科在读。几年来我曾多次承担区级音乐公开课,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肯定,同时也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使我收益非浅。期间我组织学生参加了区学生艺术月的比赛、区校园流行组合大赛、市中小学流行组合电视邀请赛、区红领巾踢踏舞大赛、市首届青少年踢踏舞大赛、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六一"节文艺汇演及安亭镇各社区的文艺汇演并代表安亭镇参加嘉定区"社区舞蹈大赛",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在二期课改的实践中,我喜欢上了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的开放性,让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教师成为了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实践者和收获者。因此,在"学跳踢踏舞"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着眼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还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学生综合学力的发展。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解析舞蹈技术,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多种类、多层次评价,解决学习难点,树立学习舞蹈的自信心。实践证明,"学跳踢踏舞"这一拓展型课程的实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2005年参加了区、市拓展型课程课堂教学的评比。

四、成绩收获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同事的帮助及本人的努力下,取得了一点成绩。

1、

2、

脚踏实地是我的工作作风,助人为乐是我的快乐之本。只要是对学校对大家有好处的事情我都会不计较个人得失,把他完成好。2005年是幸福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当中我付出着、收获着、快乐着、进步着。总之,这些年来我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同样会用心去面对,用我的全部热情来浇灌我深爱着的事业,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第6篇:教育教学工作述职报告

我于2002年6月晋东南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怀着对教育事业高度的热情踏上了教育这片陌生而又神奇的土地,成为教育战线上普通而又光荣的一员,从教近10年来,我以对教育事业的无比挚爱和追求,模范履行着一名人民教师的岗位职责,积极教研,认真教学,关爱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为教育事业倾注了自己的满腔热血。现将本人任现职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班主任、校少先队辅导员等教育教学工作,工作中先后取得幼儿自考专科、汉语言自考本科学历,是政协沁县第十三届委员。

2007年12月被认定为小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任现职后,先后荣获县级“教学能手”、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有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奖,2011年7月、8月有3篇语文教学论文在《长治日报》发表,本人是唯一作者,符合破格参评小学高级教师条件。

二、出勤情况

从任教那天起,我就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要把工作当事业去做。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参加工作近10年来,我除去2008年规定的56天产假外,基本没有请过假,坚持带病上班,有事尽量安排在星期天做,做到了出全勤、出满勤,同时还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积极参加学校、中心校的书画展、墙报展、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一心扑在工作上,顾全大局,对于学校安排的代课情况从没有拈轻怕重,得到了学生、家长、校领导的高度好评。

三、业务完成情况

参加工作以来,我任小学语文课教师,兼任有品德、美术等科目,每星期18节课以上,同时兼任班主任、校少先队辅导员。工作中,除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外,还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辅导学生课外作业、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学校及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参与公开课教学及教学能手大赛,本人所代的班级学科及从事的工作多项走在全镇及全县前列,圆满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

四、所带班级学生教学成绩的分析说明

“教学是教育的脊梁,是学校的中心任务”。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学习,大胆尝试,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捕捉教育信息,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比如在班上实行了“干部轮换制”和每天设立“值日班长”制度。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还在教室前设立了“悄悄话信箱”。为了表扬先进,引导学生争先创优,又在班上开展了“星级达标”活动和评选“班级之最”的活动,这些措施都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凭着对学生的一片爱心,我带出了一个个“先进班集体”,治理了一个个乱班,转化了一个个后进生。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学习成绩便可想而知,我们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07-2008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获镇五年级语文第一名;2007-2008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获镇五年级语文第一名; 2008-2009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获镇二年级年级语文第三名;2009-2010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获镇三年级语文第二名;2009-2010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获镇三年级语文第二名。2010-2011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第三名;2010-2011年期末考试语文第二名。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积极进取,多次承担区级示范课。2005年5月在长治市举办的新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整合赛中执教《会摇的玩具》一课获二等奖;2008年4月在郭村学校执教的《钓鱼的启示》一课获得好评;2010年10月在沁县举办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手赛讲中执教的《爬山虎的脚》一课获得一等奖;2011年5月在郭村小学执教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获得好评。

五、本人对提高教学质量所做工作的追述

(一)严于律己,树立教师良好形像。工作中,我非常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言行教育感染。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工作十年来,除了外出学习,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缺席过一次集体队活动。从小处着手,从细处着眼,用自己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着学生,深得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二)关爱学生,既“教书”,更“育人”。工作中,我志对学生倾注了无限的热情和关爱,尊重他们并以诚相待;工作认真负责,从不敷衍塞责;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处处为学生着想,时间一长,自然成了孩子们的知心朋友。2007年9月,我主动要求接管学校有名的后进、学生容量最大的班级,面对那群习惯了老师批评的孩子,我静下心来,耐心寻找工作的新方法。经过细心的观察,从点点滴滴的关爱做起,用爱滋润每一颗学困生稚嫩的心灵,所带班级有了很大的提高。

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我努力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倍加珍惜,用“沙里淘金”的精神去发现、挖掘,并悉心扶持,让它发扬光大,从而使后进生树立争取进步的信心。如有几位学生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再加上自己贪玩,家长过于溺爱,教育方式不正确,造成了学习成绩及各方面都比较差,常受到同学们的鄙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掌握了他们的一些基本状况,与他们单独交谈,让他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再如有的学生是因为思想懒惰、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学习习惯较差,造成成绩上不去。面对这种情况,我积极帮助他克服了懒惰心理,校正了学习习惯,让他变得爱学习了。对于这些特殊学生,我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真切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帮助,树立学习上进的信心,尽快提高学习成绩。

(三)开拓创新,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实施素质教育要求老师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上,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将知识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使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对每节课的内容都能抓住重点,解决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力求达到“五要”,即活动主题要小一点;活动内容离队员要近一点;构思设计要巧一点;活动要实一点;内容形式要新一点。开展了“老师,我想对你说”、“夸夸我的同桌”等活动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这些活动,教育内容新颖,形式丰富,符合学生实际,深受学生的欢迎,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教育效果非常好。

六、对本人教学业务能力优势与不足的分析与评价

(一)关于教学业务能力优势的客观分析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因此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投身于教科研,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一是重视教育理论学习,指导提升教学水平。教育教学业务上,我始终将做一个研究型教师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而不懈努力。新的《课程标准》是我们广大教师近期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教学的依据。课改开始后,我参加县教委组织的《新课标》培训,并积极运用于教学工作,极大的增强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我本人撰写的《新课改伴我成长》论文在《长治日报》得以发表。认真参加了国培教育1期、2期学习,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学校教研活动,听取优秀教师案例评析,知识得到长进,理论得到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

二是重视研究学生心理,有的放矢提升教学水平。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优化课堂的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我深入地解读了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地展现。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探索和积累,我对小学科学教材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4年来,我多次参加长治市、沁县的评优课活动,多次承担对外公开教学以及研讨观摩课任务。

三是重视学习优秀教师所长,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同优秀教师畅谈教学设想并说课,优秀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和新的创意设计,然后自己针对各班学生实际各自备课、上课。或者自己写出教案,组织部分老师进行商讨,集体交流,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开阔了自身的眼界,增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关于教学业务能力不足的客观分析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教学业务中我也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学习、研修还不够刻苦。当今时代瞬息万变,只有只争朝夕的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但自己有时也有惰性,对教学研究的不深。 二是课堂教学改革还需深化。课堂教学是永远也研究不完的课题,课堂教学中,还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如预设与生成的科学处理,多样化学生满足与长足发展等。

七、今后努力方向和采取的措施

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凭着一颗爱心、恒心、进取心,辛勤耕耘,努力工作,以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异成绩,赢得了党和政府给予的荣誉和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及学生家长的盛赞,本人先后荣获“市电化教学能手”、“市优秀辅导员”、“县教学能手”、“县模范教师”等荣誉。

面对鲜花和荣誉,我知道,虽然我在以前的工作中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但这还不够,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中,我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特别是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敢于吃苦,认真教研,不断加大教学创新力度,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力争在以后的工作中,用自己全部的知识、智慧和爱心,为教书育人这崇高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

2011年11月

第7篇:教育教学工作述职报告

本人于2010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同大学大同师范英语教育专业,于2011年9月到2013年7月在旧县镇中心学校旧县完小任教,担任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于2013年9月至今在并侯小学担任英语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思想工作方面

我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遵纪守法,为人师表,积极听取校领导的安排。在教学中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教书又育人。在工作中,不怕困难,敢于创新,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通过阅读大量的道德修养书籍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学资料,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学工作方面

(一)教学成绩分析

我于2013年9月在并侯小学担任六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本班入学时共23人,第二学期开学有1人辍学,现班内共有22位学生。第一学期期末测试成绩:平均分80.9分,比县水平低3.3分;及格人数21人,及格率91.3%;优秀人数18人,优秀率78.3%。

从成绩来看,优等生较少,差生较多。六年级为综合运用知识的阶段,本班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不够好,对基本词汇的掌握不牢,对于句型的使用不能够举一反三,在审题的程度上不够认真,对于此种现状,应“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稳抓基础,进行专项训练,强化巩固。加强对中等生的辅导力度,努力让其转优;更要多培养优等生,培养尖子生,转化差生。

(二)自我分析 1.优势之处

(1)热爱教育事业,工作积极认真、以校为家,和孩子们在一起学习、成长,热爱学生、责任心强,有一颗不断追求上进的心。

(2)在教育教学中,服从领导,工作踏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3)对课堂教学精益求精,关注教学细节。努力体现教学流程的完整性,又能针对学生的兴趣入手,善于调节课堂气氛,关注对学生的激励评价、关注对及时生成的教学资源的捕捉及合理利用等。

(4)我善于学习,能够虚心向具有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们学习、请教,并能接受善意的批评。 2.不足之处

(1)基础教育教学经念、知识还还不够丰富,没有全面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没有全面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没有全面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2)我对教材的处理,缺乏自我创新、自我风格,更多地停留于别人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3)在课堂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不够灵活,有时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差生不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效果不很理想。

三、积极改进 我参加工作的这几年,为了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1、牢牢把握英语音标和说的环节。

教学的这几年来我深深的体会到英语音标如同汉语的汉语拼音一样是识字的必备工具,音标的学习是英语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点,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乃至以后的学习成绩。所以学生初学时我不间断的教授音标和发音。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在会读的基础上才去记忆单词和句子,课文只有在能诵读的基础上才教授语法。单词也是利用语音记忆法记忆,不让学生去抄单词而是让学生根据音标去拼读单词并记忆。

2、探索研究新教法,新课型,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英语课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这一门学科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的,它体现的并不完全是你学了多少单词,而是一种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在这种教学理念的促使下我不断的探索、尝试新的教法、新的课型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逻辑思维能力。从教的几年来我不间断的探索里一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如30秒活动,对错猜测活动,讲故事,解决实际问题,阅读理解的做题技巧等。这些生动有趣的课型的开展,不仅是课堂内容的有益补充,更是激起了同学们对英语这门学科的热爱。实践证明,学生很喜欢上这样的课,这也是我以后继续探索、努力的方向。

3、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多媒体教学由于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有很强的可感性和趣味性,所以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比较好,我利用课余时间加紧钻研,努力学习,做FLASH课件、截图和音频下载等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基本做到了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以旧引新,活动的设计体现梯度和层次让每一位学生在感知,实践,参与,合作中实现任务的目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逐渐掌握这种新兴的授课方式,适当的加以利用,让英语课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4、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目前,由于课堂仍是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使用英语唯一的方式和场所,教师更应该注重传达知识和信息的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我在运用英语进行教学时较能注意所用英语语言的可接受性、简明性、阶段性和实用性。具体做法是:

a、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用语尽管大部分相同,我注意不断适量增加新用语,逐步扩大用语量,使学生保持兴趣,经历挑战,从而日积月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b、用英语授课。不管上对话课还是课文课,我都坚持使用英语。尽量采用学生学过的词汇,但难免有不少学生不懂的词汇,如在用英语介绍课文背景知识时,这时辅之于实物、挂图、简笔画、表情、手势、表演等,或者借助板书形式加以说明。总之,注意所用的语言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

c、力求自己的语音、语调、语言规范和准确,并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我就调整语速的快慢。

d、努力创造和设计英语语言情景。把课堂当作培养和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场所,鼓励学生多讲英语,在英语课上,除组织六年级学生开展课文表演、课文复述等活动外,还经常根据所教内容,呈现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用语。并经常启发和组织六年级学生用英语简单讨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或大家都共同关注的话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能力,又深化了教材内容。 5.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6.培优辅差 对优生:

a.建立优生学习小组,互相学习优点,形成浓浓的竞争氛围。并坚持整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方法,统一要求,严格训练。

b.培养优生的优良品质,在基础扎实、拥有良好做题习惯的基础上,进而拓展其多种能力。

对差生:

a.以“爱心”、“耐心”“恒心”进行感化,使学生的观念进行转变;采用激励机制,对后进生多鼓励,与其多谈心,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b.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影响差生,形成“赶、帮、超”的浓厚的学习氛围,进而促进成绩的提高。

7、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通过参加校组织的各种互评听评活动,取长补短,不断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教学能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良好的人格和品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也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才属于自己,今后,我将不断自觉地完善自己的师德修养,严于律己,言传身教,正已育人,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教育指导思想,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知道我工作才刚刚开始,我一定会不断汲取先进的经验,多听课多交流多参与培训,多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发展自己的教育教学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创新,争取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第8篇:教育教学工作述职报告

-

教育教学工作述职报告

本人自从1974年8月太谷师范学校毕业37年来,一直在山区学校工作,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代课。曾在两人校代

二、四年级复室班,在三人校代五年级包班,且兼任主任教师,除代课外,还兼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参加上级工作会议,会计,后勤一人包,自己做饭,吃住在学校。小学阶段所有各科自己都代过。到2014年,小学校被拆并,自己被调到普洞中心小学工作。8年来仍在教学一线代课。在代课过程中,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己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1.尊重与热爱学生。

在自己30多年的教育教学历程中,对学生一直持尊重与热爱的态度。从不打骂体罚学生,小孩子总爱听表扬话,一表扬他们就信心百倍,小孩子犯错误是经常的,对他们的批评注意讲究方法,对症下药,晓之以理,他们完全能够接受。我上课孩子们是很欢迎的,课堂上总是快快乐乐。孩子们心情愉快,思维积极性充分发挥,使教学受到很好的效果。

2.认真备课。

认真阅读教材。自己在上每一节教学内容之前,对教学内容都要进行认真阅读,认真阅读教学参考书,对不明白、不肯定的地方查阅资料,网上查询。在教材、参考的空白处加注注释,找出教学中的重难点,认真备写教案,做到吃透教材。

做好课前准备。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要把上课用的器材、标本、-1

药品等提前准备好。有时用到一些本地能采到的标本,自己上山采标本。

有时用到的器材学校器材室没有,就自制。如;视觉暂留实验器材“会动的小人”,水越深压力越大实验器材“打孔的饮料瓶”等等。自己制作了不少教具。课堂上所有的实验自己都要课前试做。

做到单元备课。科学课一般是一个单元一个类型的内容。单元备课有助于掌握内容的前后联系,有助于教学的合理安排。一些当堂看不到效果的实验,可以提前了解,提前做实验。如;“种子的萌发”提前一个星期就做好实验了,以便学生课堂上观察。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在《科学》这门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比较多。在课堂上自己以学生为主体,从问题出发,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认真观察。就像学骑车一样,必须让他们自己骑。学生做实验开始做的很不成功,但还是要他们做。经常坚持做下去。且引导他们从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得结论的来龙去脉。如;在上《水的毛细现象》除在室内做实验外,

还要让学生走出去,去观察雨后的墙根。在上“叶的轮生、对生、互生”等生长形式时,采标本让学生观察。在上“根的吸水实验”时,一定要采几棵带根的植物,让学生自己按要求做实验。把做好的实验装置放在教室的窗台上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从教学中体验到,学生做过,认真观察过的事物,他们掌握的非常牢固。根本不需要死记硬背。学生学的轻松,他们感到有趣,学习积极性很高,实验技能大大提高。

在注重学生多动手、在做中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思维创新。如;

在教学“遗传与变异”现象时,启发学生思维创新。如何让生物遗传向好的方向发展?你就不能让黄豆长杏那么大吗?如果成功胡锦涛爷爷也会给你发奖金的。

4.认真辅导好学生。

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如何做好主导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每做实验,自己都要提出严格的实验要求。学生在

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自己及时帮助与指导。外出活动自己要提前做认真细致的安排,提出安全要求、观察要求等等。学生作业都要细查细批。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活动的点点滴滴都要细心观察,认真辅导。

5.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

自己所在的学校教学条件较好,实现了“班班通”。但看到多媒体设备能给教学带来直观、便捷的教学效果,就主动学习使用。不懂的向同事请教,积极参加县组织的计算机培训,现已取得计算机高级培训证。目前自己能下载网上一些可以利用的教学片断、图片。在网上查询资料等等。制作课件供教学使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了很大的作用。

通过采用以上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成绩在全学区始终保持上游水平。连续8年来每年都获得学校按照考试成绩发的教学奖金。学生学的轻松,从不花时间让学生去背。课后只留一些观察、采标本、小制作、小实验等一些实践活动。

从长时间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得以证明,自己感到采用以上方法教学很有效。

6.积极开发校本资源。

由于自己本身的毛笔字有一些基础,看到现在学生毛笔字书写能力很差的现状,自己组织学生利用星期天、课余时间进行毛笔字训练。来托宽学生知识面,弘扬祖国书法文化。不果由于学生基础太差,毛笔字写的还很差。但自己有信心坚持下去,使学生毛笔字书写水平得以提高。

不足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1.不足之处:

不足之处是对新课程理念深钻与运用不够。虽然近段时期以来上级组织过不少的学习与测试,自己也全部参与,也学到不少东西,但总觉得学得还不够好,理解的还不够透彻。

对教育教学的成功与不足不善于总结。有时候一句不在意的话会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一个不在意的行动有时候也会伤害他们的情绪。在37年的教学生

涯中,好的经验、坏的教训曾发生过无数,但自己总是不注意、不善于总结,让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随着时光流逝。

2.今后的努力方向。

认真学习与深钻现代化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用新课程新理念指导教学。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质量。

要善于总结教育教学中的经验与不足。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与留心,及时记录与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

发扬优点。将自己以往成功的地方要继续发扬,且不断改

进与提高。

纠正不足。对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每一点不足要严格纠正

善于学习。向好老师学习,向同事的优点学习。积极听课,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

以强动力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中

去。以自己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决心在在岗的数年里,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为振兴山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平遥县段村学区普洞小学教师 胡生英

第9篇:教育教学工作述职报告

沁源县李元镇李元小学----王少雄

我叫王少雄,男,系沁源县李元镇新章村人,出生于一九五九年十二月,现年52周岁,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参加教育工作,一九八五年十一月至一九九二年十月在李元小学工作。一九九二年十一月至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在贤友小学工作。一九九六年一月至今在李元小学工作。二十多年来,自己敬业奉献,勤学乐教,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曾多次获得市、县、镇、校“优秀教师”称号。现将我的工作经历概述如下:

本人任现职以来,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工作责任心强,尽心尽责,服从领导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自己的私事耽误工作时间,出满勤,干满点,充分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家里的责任田,完全利用节假日去安排,无特殊情况,从未请过一天假。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心理; 1

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在培养学生形象、抽象和综合思维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求新、求异、聚合、发散等创新学习活动所要求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学生创新学习活动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评价,运用启发学习、尝试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在教学中去创新,在活动中促发展。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训练,精心设计练习作业,练习作业有层次有坡度,对学生的作业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要求学生要认真审题,边审题边思考:“题抄对了没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能否简算?”计算过程中要求做到一步一回头,进行自觉检验和检查,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做错了题,及时要求学生纠正,自觉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平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必须写的清楚工整、规范,作业做完后,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热情辅导中差生,有组织地进行课外活动,活动讲究实效;重视对学生的知识考查,做好学生的查漏补缺工作。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品德教育。把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信息的主动摄取者和加工者,充分发掘学生自己的潜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化成主动的“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我要学”“会学”与“我要学并会学”都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有的学生

缺乏自觉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有的学生欠交作业。 针对这种问题,我就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是他们没有潜能,而是不相信自己有潜能,在经历了几次失败和挫折后,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因此形成“自己脑子笨”这种意识,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一遇到问题,先想自己不行对自己没信心,结果自己什么都学不成,什么都不想学,作业也不会做,造成成绩低下。我所教的三年级差生比较多,他们基础比较差,学习数学很吃力,多次文化课测查,成绩不及格。他们主要是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通过浅显易懂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到黑板上做题,给学生讲述自己做题的经过,给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对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我都给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这样,他们也体会到学好数学的成功感,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3、积极参加观课议课和教研活动,和同行共同探讨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同时积极参加外出培训,把学到的经验和方法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4、与班主任融为一体,同家长密切地配合。常与班主任互相沟通,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生活情况,共同管理学生;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访了解学生在家里、在社会、在假日的情况,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互相沟通,共商教育孩子们的方法,使学生能健康发展。发现个别学生问题时,主动与家长联系,并力争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子方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共同培养好学生。

由于自己的辛勤工作,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如说话讲文明讲礼貌,讲究卫生、助人为乐,勤于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等。所任学科的教学成绩也明显提高,不论是人均分、及格率还是优生率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长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所提高。正因为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曾多次受到上级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尽管自己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存在不足。如教育理念更新较慢,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差生与优生的距离较大,中差生较多,学生的竞争意识不太强,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通过分析,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和优势还是有的,对所教学科知识底子摸得清,善于学习、勇于探索,对所有学生都能奉献爱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加强学习,积极参加校本教研,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中差生的辅导,使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为办好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教育,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上一篇:工程技术人才素质要求下一篇:2019小学德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