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力农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治疗的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得到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住院部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治疗的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 患者均符合WHO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入院时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咳嗽、气促、发绀等,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45%。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0例和处理组40例。对照组男性24例, 女性16例, 年龄4个月~4岁, 入组前病程为 (3.24±1.27) d;处理组男性20例, 女性20例, 年龄4个月~4岁者13例入组前病程为 (3.55±1.68) d,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入院后, 采用儿科常规处理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处理方式, 让患儿半卧位, 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抗感染, 强心, 利尿等, 对原发病和诱因加以分析和处理。处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注射液以0.25~05ug/ (kg·min) 静脉滴注, 每日8~24h不等, 米力农依据病情使用2~4d, 用药期间应监测心率、心律、血压。

1.3 观察指标

运用床旁心电监护仪每6小时记录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情况变化,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变情况, 结合实验室指标, 确定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4 指标评定治愈

12h内心衰得到纠正 (患者心率<120次/min, 呼吸困难明显减轻, 胸片示肺部充血明显减少或者消失) , 治疗3d后肺部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有效:12~24h内心衰得到纠正, 治疗7d后, 肺部主要症状和体征减轻或者消失;无效:治疗24h候心衰未得到有效纠正, 治疗7d后, 肺部的症状和体征无显著改善。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描述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2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α=0.05。

2 结果

2 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40例患者, 治愈29例, 治疗有效7例, 无效4例, 有效率为90.00%。处理组40例患者, 治愈32例, 治疗有效7例, 无效1例, 有效率为97.50%。2组患者有效率比较, 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小儿机体发育尚未完善, 免疫力较差, 对于病菌的抵抗力较弱, 易产生肺炎, 肺炎容易加重且产生不同的并发症, 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最为严重的并发症, 易导致小儿死亡, 需要得到重视。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心脏功能衰竭, 肺循环淤血和体循环淤血。X线、心电图等辅助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和指导用药。

临床治疗一般采用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有正性肌力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激动剂等、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 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ARB) 等以及营养心肌和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等。米力农是非洋地黄类强心剂, 通过抑制cAMP裂解, 激活钙通道, 增加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增加心输出量。本次研究显示米力农对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有显著的心功能改善作用, 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对患者未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 米力农在临床上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较常规治疗好, 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摘要:目的 探讨米力农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 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处理, 处理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处理,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有效率及各项症状。结果 处理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米力农在临床上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较常规治疗好, 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米力农,重症肺炎,心力衰竭

参考文献

[1] 韩秀珍.儿心力衰竭的治疗[J].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2003, 10 (3) :182~183.

[2] Jebelim G.Effect of milrinone on short-term outcome of patient with myocardial dysfunction under 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araft: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ardiol J, 2010, 17 (1) :73~78.

上一篇:内部控制质量和盈余管理的研究下一篇:浅析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