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学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道路交通安全学

产学合作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摘 要:研究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并运用于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通过分析目前铁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和设计思路。

关键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循岗施教 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学合作下研究确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就业定位。全部面对轨道运输业、铁路运输业等一线工作岗位进行定位。

(二)相关职位。铁道运营专业包括铁道货运组织、铁路行车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对于毕业生进行调查,进行调研,得出结论是承担的主要职位为客运值班员、车站值班员、货运值班员等,工作在铁路一线。

(三)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技能、知识、素质如下所述:

1.知识结构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法律基础知识与思想道德修养;

(2)按照学习层次高低掌握必备的高数、实用文写作、相关英语阅读、常用计算机实作等必备的基础知识;

(3)要学会工作岗位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机车车辆的结构及原理、铁路线路站场、工作中接触到的信号设备等;

(4)完全掌握岗位必需的专业知识: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运输组织等。

2.技能结构

(1)应能遵照工作规程完成以下任务:拥有相关能力实现车站组织、接发列车及列车调度、货运组织、行车管理、特殊条件下货运组织、运输安全管理、客运服务、客运应急等作业;

(2)拥有相关能力熟练运用按照行车组织、客货运作业的要求下的作业工具,并能够合理选择完成接发列车、铁路行车安全管理、车站组织的工具,合理选择完成列调货运组织、特殊条件下货运组织的相关工具及其安全管理、客运应急等作业的工具;

(3)能够随机应变采取合理的方法正确处理不同的应急事件;

(4)学会组织行车、客货运作业,并依据铁路运输企业作业组织方式;

(5)学会评价检查运输作业。

3.素质要求;

(1)应当具备诚实守信、具备责任、敬业及遵法的观念;

(2)应当具备优良的沟通交流能力、社会适应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3)应当具备终生学习能力及理念;

(4)应当具备实践、创造、就业、创业等能力;

(5)应当具备优良的身体及心理素质;

(6)应当具备环境保护及资源节约的意识;

(7)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8)应当具备严谨的职业作风及灵敏的反应能力。

二、产学合作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标准

经过高校升级和合并,我国铁路本科院校数量增加,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在以前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在此课程里,保留了货运组织、行车组织等铁道运输管理的课程,它们以设计人员为宗旨。

目前的铁路高职院校很多是于1999年后由中专改建的,所以还存在铁路运营管理专业,培养实作技能与铁道运输一线的高技能与高素质人才。

经具体铁路运输部门的调查研究、深入探讨,与相关企业专家座谈,与业内专业素养较深的老师讨论,得出结论:本专业毕业生必须具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在他们毕业分配时,至少具备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车站值班员及中级客运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与货运值班员、车站值班员及客运值班员技能鉴定专业证书。

三、产学合作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状况

目前的铁路高职技术院校很多是1999年以后由铁路中专改建的,它沿袭了之前的中职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但是中职一些专业采用本科的体系,可以被认为是本科教学内容的归纳与压缩,主要讲授知识,缺少职业教学做一体化、把职业理念和工作流程融入到实际教学,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整体需求。近些年以来各高等职业学校大力倡导与铁路局、机车车辆制造企业合作,研究出适合高职高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课标与体系,期望铁路院校能够很快统一标准。

四、产学合作背景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观念

按照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等岗位任职的要求,参考中国相关职业岗位的资格要求,与呼和浩特铁路局等铁路企业协作。按照铁道高职专业所应达到的职业能力,就业为导向,服务铁路及其运输企业为宗旨。

本专业的构成是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铁路行车组织三个工种,各个工种内部岗位由低到高递进排列,不同能力对应相应职位,层次关系为循序渐进。按照铁路运营管理专业包含的铁路货运、铁路客运、铁路行车的工作种类,与相应的职业所需的能力渐进关系,采取“因岗施教”,产学合作育人模式,建构本专业学生知识能力、技能能力、素质系统,构成渐进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从头至尾关联岗位与职业能力的关系,采用产学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岗位业务技能可以层层递进、渐进发展。

五、产学合作背景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设计

1.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遵照职业资格标准,要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根据铁路货运组织、行车组织、客运组织方面的职业技能的要求,参照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结合相应的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将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嵌入教学标准,加强学生的职业活动能力。

2.用岗位任务作为目标用于研发“多证书的支持课程”。经过广泛研究国家中级货运值班员、车站值班员、客运值班员专业具体工作,联系铁路行车组织、货运组织及客运组织的专业岗位工作目标,研发出既要展现铁路运输特殊工种行业发展特点,又要适合学历教学需求的“多证书课程”,既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提升技能水平。这样铁路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不仅能够取得高职毕业证书,而且能够取得铁路运输的相应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和与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最终大大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水平。

3.运用实际岗的具体业务难度来指导课程安排。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所要就业的岗位工作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难度逐渐加大,根据这种规律合理安排相应课程,教师系统讲授与学生完整学习之后,学生将可以学会全部的岗位能力,为将来在现场实际工作能力增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4.以就业为导向,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积分体系。课程进行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课程评价方法和形式也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建立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基于能力评价的评价体系,采取了多样的评价形式。学习领域的考核标准是基于职业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标准为评价内容,通过学生与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相结合,任课教师评价与企业的评价相结合。课程中所有的工作任务项目必须获得及格以上的成绩,本学习领域的学分方可获得,否则重修不及格模块。考评形式有教师观察学生工作完成过程、学生口试、答辩、小组展示、个人展示、成果展示、自我认知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展示和小组协作评价相结合,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加强每个学习情景的过程考核,综合考核学生的能力,综合评价学生。

5.产学合作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现教学的过程。实行各个学期、分散式的工学交互教学组织方式,把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开放性突显出来。传统的高职教育是三年六个学期,为了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并且结合具体站段铁路运输运营生产的实际情况,专门增加在假期中学习的学期。将大学二年级的寒假拓展为一个工作学期,率领学生加入春运战役,这样就会使学生提前树立铁路站段运输生产的感性认识;把大学三年级的暑假拓展为工作学期,率领学生进入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来锤炼学生在铁路实际运输生产中的应急处理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最后实现产学合作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

6.根据运输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在铁道交通运输生产中创立真实的工作情境;根据行车、货运、客运组织模式,采取角色融入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具体业务为过程, 将产学紧密结合。随着所布置安排的教学任务的一步步正确结束与完成,老师必须激励学生努力实践,放手工作。在自我思考的同时提高实作水平,加强研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逐步加强岗位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综上所述,关于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通过分析目前铁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取得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和设计思路。

【课题编号】FJB110092-Z0139,国家子课题研发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模式及支持政策研究子课题:紧密型产学合作模式和运行方式研究,课题号FJB110092-Z0139。

参考文献:

[1]壮国祯.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

[2]黄克孝.当前职教课程改革中值得关注的倾向.职教论坛,2004

[3]李悠.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职教通讯,2003

[4]邓楚立,李下苗.关联市场中铁路运输发展战略的研究.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6):23~25

作者:曹飞

第2篇: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张荻的材料遗态学探索之路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材质、结构、功能单一的传统材料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追求多组分、多结构、多功能一体化的优质材料成了材料科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给当前的材料设计、合成路线和方法带来全新的挑战。同世界各地的材料学家一样,上海交通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张荻也在不断探索高新材料设计和制备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自然界中取材成了他研制新材料的灵感来源。

学成归来 硕果满身

出生于西安的张荻,高中毕业后插过队也做过工人。在农村和工厂锻炼的几年中,张荻深感知识的重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1977年高考恢复,张荻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考生,并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系。毕业那年,成绩优异的他又获得了教育部出国读研究生的机会,踏上了赴日本留学的旅程。在日本期间,他分获大阪大学硕士学位以及博士学位。1988年,学有所成的张荻回到祖国并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2001年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材料学科的长江学者,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回国后,张荻一直致力于先进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科学和遗态材料学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在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防项目、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同时,张荻还同多所国际知名大学以及加拿大铝业集团、德国拜耳、英国摩根、美国陶氏化学、日本丰田汽车等一批国际知名公司建立了广泛的合作研究关系。

从事材料研究多年,在科研方面,他曾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分获上海科技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担任《复合材料学报》副主编,《有色金属学报》、《金属学报》、《科学通报》、国际期刊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

在教育领域,张荻也同样成绩斐然。经他指导的研究生论文1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4篇获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同时他还指导研究生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以及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他本人也曾先后在日本Yuasa中央研究所、大阪大学超高压电镜中心、京都大学材料系、佐贺大学电子系、法国特鲁瓦技术大学、德国Max-Planck金属研究所作访问学者和教授。

遗态材料 源于自然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智慧的源泉,也是人类的创造宝库。在长达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胜出,进化出了极其丰富的生物分级结构来满足自身特殊功能的需求。

而材料学中出现的新概念—材料遗态学,正是源于自然界生物的启迪。据张荻介绍,材料遗态学是指借用自然界经亿万年进化的生物自身多层次、多维、多结构的本征结构,通过人工方法,变更其结构组分,制备出既保持自然界生物精细分级结构,又拥有人为赋予的新功能的新型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

例如,某些光敏感物种对光和阴影的敏感度主要源于它们的臂骨拥有类似于双棱镜的设计特征;海老鼠的每个鬃毛均由六棱状微纤毛构成,这样沿纵向就产生了一种自然的类光子的晶体纤维结构;而蓝色大闪蝶发出的绚丽蓝色光泽,则是由组成其翅膀鳞片的具有不同折射率系数的甲壳素层和空气层交替层叠形成的光子结构形成的。

据张荻介绍,从材料角度来看,这些生物拥有形态迥异、尺度不一、结构精细、功能集成等众多特点,并且多成分、多功能的材质和多尺度、多维度的结构耦合的特质,无不证明它们是精细复杂的材料体;从生物结构上看,它们既是形状和结构复杂的天然复合材料,同时也是横跨微观尺度和宏观尺度的有机综合体,不同的生物结构具有独特的结构—功能关系、迥异的机械强度、空气动力学、光电磁声波以及丰富生物传感行为等功能特性。

“同人工合成的材料相比,自然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是生物本身经过千百万年来的遗传进化而优化发展起来的,自然生物结构的高度精细化、结构与功能组合的微小尺度化、组织的高度分级化,无不体现了自然生物适应环境的独特结构与独特功能的匹配与统一。”张荻说,“这种结构和功能的集成化和一体化无疑为先进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借鉴意义。”

“师法自然”,自古以来向大自然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汲取营养的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和手段。然而遗憾的是,一方面,我们仍然缺乏对大自然系统科学的研究;另一方面,即使拥有现当代最高水准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仪器,人类仍然难以效仿出大自然经亿万年优化而得来的精美细致的分级结构及其所具有的多功能特性。

为了摆脱传统材料设计的缺陷,并且能够快速、简洁地设计出结构与功能一体化的新型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遗态材料研究小组在张荻的带领下,开展了基于生物精细结构的遗态材料研究。张荻希望以自然生物为模板,利用物理化学方法传承生物精美、精细的结构和形态,同时改变其化学成分,从而制造出既保留自然界精细结构,又有人为赋予特征的新材料。

张荻说:“我们不仅希望通过传承生物精细结构能与材质耦合的效应制备出性能大幅提高的新材料,更重要的是开展转换结构与材质耦合效应机理等相关问题的基础和前沿探索研究。”

最初,研究小组以植物模板为主,制备出了具有鲜明植物结构特征、独特显微组织、组织结构可控、物理和力学性能可控的有序多孔无机纤维材料—植物纤维生态陶瓷,并建立了遗态材料的转换机制。

近年来,在张荻的启发和领导下,研究小组将目光从单纯的植物材料投向了整个自然界,特别是多尺度分级精细结构的生物材料,鸡蛋膜、蚕丝纤维、细菌和蝴蝶翅膀等都成为了张荻和其研究小组关注的对象。

使用各种遗态材料合成技术,张荻和研究小组制备了一系列氧化物和硫组化合物半导体复合材料,经过深入研究材料制备过程的作用机制,从而提出了功能遗态复合材料的分级结构形式原理。

张荻说:“遗态材料及其复合材料是涉及了化学、材料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同时也囊括了陶瓷、金属、聚合物领域的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和制备方式。通过优化的化合物、生物原始结构和可控气氛的人工耦合作用,控制生物模板材料中的化学反应来合成和复制生物结构、遗传其形态和物理结构,能够为今后实现设计和制备多维、多结构、多功能集成化和定向化的新型先进材料提供新的途径。”

科研成果 引领未来

张荻率领科研小组在国际范围内率先提出,可利用具有精细分级结构的蝶翅作为模板来制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所用的二氧化钛光阳极组件。

“自然界的物种经过了千百万年自然选择的残酷竞争,已经进化出无数特殊相应的精细结构。从这些特殊结构中,我们能够获得制备新材料的灵感。”张荻说,“仅以蝴蝶为例,为了满足求偶和捕食的需要,它们进化出了色彩缤纷的翅膀;出于生存的需要,在一些气候寒冷的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的蝴蝶就将翅膀进化成黑色或者深褐色,这样它们就能吸收更多的能量,从而使自己的体温能够快速升到合适温度,增加自己的生存几率。”

那么,蝴蝶是如何让自己的翅膀更黑,最大限度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呢?据张荻介绍,为了最大程度获得能量,蝴蝶进化出了多种巧妙的机制,某些蝴蝶不仅仅利用化学方式,即黑色素来获取能量,甚至还能通过物理方式,即利用一种特别的光学手段使其身上黑色的部分颜色更深从而获取更多的能量。

另外,张荻还提到了一种凤蝶科蝴蝶。据介绍,这种蝴蝶黑色的翅膀上,有一些具有准蜂窝结构的细微鳞片,能够让它最大限度的吸收可见光,平均吸收率在96%以上。张荻说:“蜂窝状鳞片结构具有类似光陷阱的作用,如同光在光纤中的传播,光进入蝶翅鳞片表面后,在其内表面反复反射吸收,相较于普通鳞片,它拥有更低的反射率和更高的光吸收率。”

受此启发,张荻的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具有高光捕获性能的太阳能电池的光阳极构件,并且进行了相关研究和验证。通过遗态工艺,以蝶翅鳞片为生物模板,研究小组成功获取了保留原始蝶翅结构的二氧化钛材料。

张荻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普通的二氧化钛薄膜,具有蝶翅结构的二氧化钛薄膜可以大幅度提高太阳光的光吸收率,用它来作光阳极,可以大大提高光采集效率,进而有望提高这类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这项研究巧妙地将自然进化的精细特种结构与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一体化结合在一起,为今后新型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思想和实验依据。同时,这项研究也被国际众多科学网站引用报道,加拿大的“探索”频道还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为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张荻研究小组在保持原有结构复合材料的基础上,拓宽了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形成了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并重的研究层次,制备出多种具有天然生物结构的生物分级构造新材料,在能源、国防、环境及光电功能等材料领域中开展了应用基础研究。

目前,张荻的研究小组在遗态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领域已取得了可喜成果,已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8项,在众多高影响力的国际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撰写英文专著《启迪于自然的遗态材料》,为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会作学术和特邀报告10余次,先后6次入选国际期刊封面文章,9次入选国际期刊热门文章,6次入选国际期刊研究亮点。

遗态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突破了传统材料设计和合成制备科学的常规理念,为未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路,同时也为未来设计和制造具有独特结构、独特功能特性的新材料和新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制造原型。

作者:刘荣 李艳

第3篇:学校对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

摘 要:目前,我国的中职院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实施文化基础知识教育以及职业技术培训,对其进行安全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此,文章先是介绍了学校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就目前学校对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为其他学校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学校;学生安全教育;研究

引言

由于中职院校环境的不断社会化,进出中职院校的人员不只是学生和教师,校园环境日渐复杂,因而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中职院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做好进一步的加强工作,以保障学生的安全和院校更加稳定的发展。

1中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加强中职院校对学生安全教育,主要是为了保障院校学生的安全以及健康成长,同样也是当今社会对中职院校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其中包括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技能以及帮助学生承担自身的安全责任。另外,院校存在的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家庭,因而,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以下是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必要性的集中体现。

1.1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职院校的学生因其身心发展不完善或涉世不深,其相关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以及安全技能浅薄,难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另外,就目前的中职院校校内安全事件频发如校园暴力、群殴、学生网络被骗钱财、网恋以及校园盗抢等,这些安全事故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本人以及学生家庭带来不小的影响,更严重时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威胁。例如:学生王某某 男 通过网络交友后,网友预约见面。王某某如期赴约,两人见面后聊得非常投机,一见如故。网友带其回家,结果落入非法传销组织,人身自由被限制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遭受凌辱、殴打。后经学校多方协调,协同公安部门将其解救,回校上学。由此可见,中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安全素养的必要性。

1.2利于学生形成安全防范意识

多数中职院校的学生由于未能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其社会经验少,缺少安全防范意识,相关的安全技能更是不了解,因而,在受到一些安全隐患的影响时极易出现危险。例如:学生宿舍内为保证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严禁使用违规电器、明火、吸烟等规定,而且班主任、辅导员、宿舍管理员等经常进宿舍检查,但个别学生不以为然!学生李某某 女 在校外购置的热得快,回宿舍内烧制热水,被巡视宿管员发现批评教育并将该电器暂收,待放假回家时让其带回。该生不知悔改,趁外出购物时购置一支新的热得快回宿舍隐蔽烧水。将宿舍门上锁后,忘记将电源拔下直接去教室上课。待宿官员巡视发现时该宿舍已浓烟滚滚。最终造成室内物品全部烧为灰烬的惨痛教训。中职院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并通过一些案例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警示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会经验少的缺憾,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

1.3利于建设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但目前多数中职学院实施开放办学,使得院校的学生活动范围相对较宽,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社会人员进入校园的现象增多,因而,对学校环境以及学生本人的安全无法保障。例如:校外闲散人员进入校园后,混进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学生比较密集的地方,伺机寻找机会盗取学生个人财务。据统计学生丢失的物品大部分是笔记本电脑、手机、钱包等物品。很多有不良企图的社会人员混入校园,利用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淡薄,伺机进行偷窃,给学生带来人身财产的伤害。另外,在信息时代下,学生利用一些智能通讯产品如手机以及电脑等在诸如微信、微博和QQ等的交流平台上进行社交,其网络安全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这些都是建设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的重要内容。

1.4利于对学生德育教育

中职院校对学生安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是因为部分院校学生在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以及内在价值观偏差下,其身心发展不健康或道德素养缺失。例如:学生李某某 男 父母经商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富裕,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后因父母经商失败,家庭破裂导致该生经济困难。经校外人员介绍迷恋上校园贷,可以满足自己的一时的花钱需求。高额的利息无法偿还导致其萌生歹念骗取周边同学身份证进行贷款,以满足自己的奢华生活。受害学生莫名奇妙的每月收到还款信息。开始时不以为然,认为是诈骗信息。后接到放贷人恐吓电话不知说错,方向班主任老师报告。经学校与公安协作查明事实,并妥善解决。将安全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中职院校对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安全管理制度和机制不健全

目前,中职院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规模、数量在逐年增长,同样,中职学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因而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较为复杂。由此同时,院校的安全管理机制建设跟不上院校的发展速度,其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落实,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未能实现引导、规范作用,因而无法保障院校学生的安全。

2.2安全教育方法落后且流于形式

目前,多数中职院校对学生实施的安全教育方法落后且流于形式,主要体现在宣传安全教育的方式仍是沿用过去贴墙报、图片、进行广播以及召开相关安全教育讲座,而对于多媒体等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应用较少;在安全教育过程中注重形式主义,对于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的安全技能不去关心,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

2.3学生自身安全意识不高

安全意识包括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由于学生在校园生活学习的时间较长,未能步入社会并且缺乏社會经验,认识不到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因而自身的安全意识不高。另外,目前,我国各中职院校都在扩招,入学分数线下降使得中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学生间的差异很大以至于其矛盾也在增加,甚至会出现一些暴力事件,其实这也是学生自我防范意识不足的体现。

3完善我国中职院校对学生安全教育的改进对策

3.1建立安全教育管理机制

为实现中职院校对学生的有效安全教育,中职院校的相关领导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并建立安全教育管理机制,并保障安全教育管理机制的健全以及领导有力,做好层层负责工作,在出现安全事故问题时能够落实到负责人。同时,院校领导需要将安全管理细化到各个部门,以班级为单位再上升到教研室、院系部门以及领导办公室,保障责任到位、措施明确,要重点加强校园的防盗、防火以及食品安全、寝室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学院的相关领导、教师以及辅导员等要时刻从学生出发,本着为学生、家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实施精细化的安全教育。

3.2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内容规范

中职院校在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就是培养其安全意识、增强其安全技能的过程,需要帮助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并使其了解、熟知基本的安全规则。当然,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时,首先需要将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并对安全教育的内容进行规范化;其次将安全教育内容纳入到课堂中来,使之更加制度化与规范化;最后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年龄以及不同年级的学生需求,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同时,还可以使用科学、正规的安全教育教材提升学生安全教育水平,并使安全意识深入广大学生的内心以及增强其安全技能。

3.3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以及形式

中职院校在实施安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改变单一的安全教育宣传方式,要突出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以及形式,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学生进行实用安全教育知识的传导。第一,利用校园网络以及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安全教育知识;第二,组织学生开展案例分析会,让每位学生自觉参与到安全教育活动中;第三,在重大问题发生后,要及时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保护和防范能力。这样多种形式地传播安全教育知识,既对学生实现了有效的安全教育,又能保障学生提高自身的保护和防范能力。

3.4加强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校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因而,中职院校具体需要做的是:第一,增大安全教育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的中所占的比例,让学生充分了解安全知识的各方面内容,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加强安全教育课程的培训过程,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能力,对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在安全教育课程的培训过程中,也要加入很多实际操作、实际演练的内容,把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放在首位;第三,学校可以举办一系列安全教育的活动,来让学生亲自体验,并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问题。

3.5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

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学生的安全,减少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这需要中职院校以及地方政府的共同协作,对于学校周边一些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加快和谐、稳定、安全的校园周边环境建设。具体需要做的是:第一,建立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并做好对中职院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发挥其在构建校园周边和谐、稳定、安全环境积极作用;第二,提高对中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认识,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机制,扎实、有效地做好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第三,在校园内积极开展具有创新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加快中职院校对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同时,这也是当下做好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关键。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中职院校的安全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中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由此可见,中职院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中职院校需要结合本校对学生开展的安全教育工作,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实现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季红,陈伟,宁尚洁.高职院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27):25-28.

[2]周志亮.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研究[D].安徽大學,2014.

[3]刘忠珍,罗朗奎,贺阳冬,李征珍.中职院校学生安全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3(20):92-93.

作者:张文际

第4篇: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学复习重点

考试重点

第一章

1、 道路与公路。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

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公路:则是公共道路的简称,指连接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道路。

2、 道路交通系统与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从系统构成要素上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交通系统中可以没有

运输企业,但必须有相关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为行人与车辆的各种出行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而运输系统应该有一个综合运输体系,为合理组织运输生产服务。从运用领域来看,城市更多研究交通系统问题,而城外则主要研究运输系统问题,但两者都要考虑统一规划。从研究重点来看,交通系统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尽一切可能提高行人与车辆的通行速度和安全,而运输系统则是要尽可能的提高运输的效率。

3、 目前将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划分为营业性运输和非营业性运输。前者是指以获取运输收入为目的的运输

活动,其划分标志是万册和那个运输活动后要与服务对象发生运费结算,且获取的收入属于营业收入。除此之外的运输称为非营业性运输,包括仅为本单位服务的单位自备运输,公务车运输,私车私用,军车从事军事活动运输,公安、武警、消防、救护车运输等。

4、 道路交通运输的特点:①适应性强;②可实现“门到门”的直达运输;③在中短途运输中运送速度运

输速度较快;④原始投资少;⑤掌握车辆驾驶技术较易;⑥运输成本较高;⑦运输持续性较差;⑧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较大。

5、 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

定,保证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贯彻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 ① 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②提高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的效率;③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6、. 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次 第一辆汽车。1896年伦敦首例行人与机动车碰撞并导致死亡。

7、道路交通运输业安全生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某些经营方式不利于安全生产的管理;

②、超载超限等交通违法现象;

③、我国机动车安全隐患多;

④、驾驶员安全素质有待提高;

⑤、道路通行条件不适应现代交通的需求;

⑥、营运车辆肇事突出;

⑦、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急需加强。

8、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有可能是选择):①随机性;②突发性;③频发性;④社会性;⑤不可逆性。

9、道路交通事故的分类:

①、按事故损害后果分类: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②、按事故原因分类:主观原因类(违反交通法规定、疏忽大意、操作不当)、客观原因类

③、按事故主要责任对象分类:机动车事故、非机动车事故、行人事故、乘车人事故;

④、按道路交通事故形态分类(7个):碰撞、刮擦、碾压、翻车、坠车、爆炸、失火。

10、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体制:我国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

群众监督”的安全管理体制。

11、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①、建立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监督机制;

②、制定和完善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法规体系;

③、树立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执法权威;

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⑤、增加管理投入,促进科技进步。

第二章

1、路面强度:主要指路面整体对变形、磨损和压碎的抵抗能力。路面强度越高,耐久性越好。

路面按力学特性分为柔性(沥青路面与碎石路面)和刚性(水泥混凝土路面)。

2、路面病害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沥青路面的病害主要有泛油、油包、油垄、裂缝、麻面以及滑溜石料的磨光等形成滑溜便面。形成这些病害的主要原因在于沥青集料比例不当、施工不当、理清质量低或沥青材料老化。这些病害的存在严重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干扰车辆正常行驶,甚至危及行车安全对交通影响很大。水泥路面:病害“主要在接缝处,如挤碎、拱起、错台、错缝等。由于水泥混凝土的接缝处理不当,易遭受自然条件寝室,再经车辆挤压,使混凝土的地基不平,造成整个混凝土板拱起,路年出现突然翘起部位,一些驾驶人因观察不细,操作不当,临近猛打转向,突然变道,易发生碰刮追尾事故,严重时还会影响交通,甚至造成交通阻塞。

3、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P21 图2-1;

4、线形:道路中心线的空间形状称为线形。分为:平面线形和纵断线形。

平面线形可分为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线形。

5、缓和曲线的定义: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缓和曲线主要有三次抛物线、双扭曲线、回旋曲线等。

6、弯道超高:道路工程部门在设计与施工中,把弯道外侧提高,使路面在横向朝内侧,有个横坡度,来抵

挡离心力的作用,即道路超高。

7、纵断线形:主要表示道路前进方向上坡、下坡的纵向坡度和在两个坡段的转折处插入的竖曲线。

8、凸形竖曲线的交通事故率要比水平路段高。

9、断背曲线:两个同向曲线之间插入一个短直线。

10、交叉点计算:N1=[n*n(n-1)(n-2)]/6

合流、分流点:N2=n(n-2)

11

第5篇:涪洋中学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大整治专项行动

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务教科通[2012]105号的通知要求,切实提高全校师生交通安全文明意识和文明素质,营造文明交通的良好氛围及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 工作目标

通过本次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我校交通安全教育,规范校园周边交通标识标牌,以“文明交通,从我做起”为主题,切实增强全校师生的交通法制、安全和文明意识,着力纠正学生在上放学路上各类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与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

二、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敖磊

副组长:邹书会 邹家邦 王旭 谢淑霞 成 员:陈鹏 申林 王建光 罗仁义 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安全维稳办公室,由陈鹏主任负责统筹组织和协调开展全校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工作。

三、具体措施

1、 从2012年5月15日起,涪洋中学将组织开展“千名学生”文明交通主题实践活动。

2、建立了放学护送制度(已从3月份开始实施)。

3、设立文明交通监督岗。

4、通过交警人员的专题讲座,让“关爱生命、文明出行”的交通宣传进入校园,让全校师生文明交通习惯逐步形成,文明交通素质明显提高。

5、以“关爱生命,文明交通,从我做起”为主题,通过校园广播、主题班会、主题板报、主题标语等形式加大对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让人人参与其中,形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力争做到交通安全事故零记录。

四、工作要求

1、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必须做到逢会必讲“文明交通,从我做起”,文明交通、逢上放学、周末、节假日必强调,做到排查与督查相结合。

2、各部门和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文明交通,从我做起”的教育,每周一对学生强调上放学应注意哪些方面,每周五强调在回家途中和周末返校应注意什么。让学生学会提醒自己和他人时时处处注意“文明交通,从我做起”。

3、明确目标,扎实推进。学校把交通安全纳入教学工作计划,各班班主任认真上好交通安全主题班会,纳入班级管理。学生会认真做好文明交通校园广播、出好主题板报,让每个学生都懂得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让学生做到不乱穿行、文明乘车、安全乘车,并且通过学生引导家庭树立文明交通意识,让全社会共同来关注交通安全。

4、加强宣传,提升效果。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专题标语、黑板报、校园广播、国旗下的讲话、交警

人员的专题讲座等等形式,促成全体师生文明交通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力求通过扎实的宣传教育活动和严格的督促、检查工作,使“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工作在我校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涪洋中学

2012年5月15日

第6篇:尉犁县第二小学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方案

进一步深化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进学校活动,提高广大我校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素质,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尉犁县第二小学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的总体要求,以实施“保护生命、安全出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为载体,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真正实现安全出行.力争一年内形成齐抓共管的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基本实现我校学生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制度化、宣传形式多样化、宣传内容系统化;使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率达100%,广大小学生的交通法制观念、安全意识和文明素质明显增强,青少年学生交通事故伤害案件明显减少。

二、宣传主题和实施步骤

(一)宣传主题: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总的主题为“珍爱生命、安全出行”。各班还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特点围绕主题提出其他题意教育。

(二)具体实施步骤

至2013年底,以“珍爱生命,安全出行”为主题,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常识为主题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

1、3-5月学校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使交通安全防范意识深入人心。

2、6-8月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为主题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

3、9-11月开展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抵制交通违法行为,共建安全、畅通、和谐交通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

4、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检查。检查接送学生车辆、车况、驾驶员信息及超载情况。排查12岁以下学生骑自行车上学情况。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校“珍爱生命、安全出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以校长许佳玲为组长,副校长陈中昇为副组长,各教研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珍爱生命、安全出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导主任兼。负责本校“真爱生命、安全出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组织实施,确保此项工工作取得实效。

四、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健全工作制度,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责任

校长为交通安全工作第一负责人,负责学校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的整体性工作。各班要建立健全各项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包括机构和人员组成、工作职责、宣全计划、工作记录等。各班要配备兼职交通安全宣传员,负责组织本班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学校要积极协同公安交警部门指导我校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向学生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指导学校设置交通宣传橱窗(栏),制作宣传板(墙)报,定期更新宣传内容。

各班要利用安全课、主题班队会、校园网、板报、知识竞赛、演讲、辩论、征文比赛等形式,定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题教育,来丰富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积极推进作品创作,丰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内容。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兴趣

和爱好,通过创作交通安全宣传小品,制作交通安全画片等形式,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更多的交通安全知识。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学校要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并认真落实师资和教材。每学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不得少于4课时。

(三)完善交通设施,改善校园周边交通环境

学校要加强与公安交警等部门的联系,完善所辖学校周边标志、标线、护栏等交通设施,加派人员维持学校周边交通秩序,重点解决学生上放学期间校门前交通拥堵问题。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大力加强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维护道路交通安全、保护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治本之策,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的重要举措。学校要高度重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取得实效。

(二)多方协同,齐抓共管。学校要主动与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联系,密切配合,及时沟通情况,共同解决实施宣传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把此项工作与创建 “平安校园”活动结合起来,切实做好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 三)加强监管,确保实效。学校要督促各班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乏力,成效不明显的班级,要进行通报批评,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对本校教师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尉犁县第二小学

2013年9月28日

第7篇:交通运输学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 教育学院 班 级:11级车辆教一班

姓 名: 符小刚 学 号:201140970108 课程论文题目:家乡近年来公路建设的现状

课程名称:交通运输工程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2014 年 04 月 21 日

家乡近年来公路建设的现状

摘 要:在我的印象中近几年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就交通方面来说,就很让人震惊。这几年来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由原来的坑坑洼洼土路变为平整水泥路面,村村都通了水泥路,交通方便多了,农民出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搞好农村道路设施建设,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方便的交通建设贯穿覆盖了所有的县、乡、农村,极大程度的满足了了群众在生活和生产中对于交通道路的需求,方便的交通也为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下面针对家乡农村道路建设的现状以及解决措施做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农村道路现状;存在问题;养护;措施方法

调查显示,2002年,我国农村公路里程为215.6万公里;2006年,这一数字啊攀升至302.6万公里。短短几年间,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87万公里,其中青(水泥)路58万公里,是建国头53年建成沥青(水泥)路的两倍。与此同时,全国交通系统4年内投入资金63亿元,建设农村等级客运站9040个、停靠站点14.7万个,全国建制村济增加农民收入。”2004年至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4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不但已有的支农政策措施得到完善和强化,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也陆续出台。交通部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2003年,交通部党组提出了“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沥青路和水泥路”,启动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2006年,交通部党组提出做好“三个服务”,即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经国务院批准,2006年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五年千亿元工程”开始启动。

按照规划,“十一五客车通达率由76.7%提高到83.2%。在已开通客车的地区,运力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班次密度进一步增加,客运网络进一步优化,安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出行正在从“走得了”向“走得好”方向发展,新农村建设也借此驶上“快车道”。

农村公路的大发展首先得益于国家“三农”政策的支持,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我国将新改建农村公路120万公里,解决7530个乡镇通沥青(水泥)路、89970个建制村通公路问题,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今年以来,交通部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投资力度。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公路完成投资598亿元,同比增长30.1%。各地也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农村公路建设继续加快。据统计,1月至5月,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4.87万公里,通达乡镇、建制村分别为290个、4512个,通畅乡镇、建制村分别为645个、9983个。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一系列为农政策,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之大、里程增长之快、经济效益之好前所未有,农村公路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是农村地区交通事业发展最快、农民出行条件改善最大的时期,尽管这样,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经调查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村公路总体发展水平仍较低,只有那些地方经济相对发达、临近城市的地区公路覆盖率才比较高。

2、许多项目欠规划设计,建设标准与规模控制不够合理,工程局部质量不稳定,部分项目存在质量隐患。项目管理尚待完善,程序较为复杂,实际操作多有不便。

3、配套资金少,拖欠工程款严重,政府的腐败,许多开工项目不得不中途停止。近年来,尽管国家对于农村公路特别是西部地区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但由于各级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实际投入到农村公路的资金很少,相当部分是通过征地拆迁的优惠政策、减免税费、降低征收或补偿标准实现的,特别是农村费改税之后实行的“一事一议”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一些偏差,可能存在少数人不同意,或者当时同意事后不出钱、不出力的现象,挫伤大多数农民积极性的事情时有发生,配套筹资困难重重,直接影响农村公路的发展。

4、公路建成后不重视养护甚至弃养,建成后路政管理不够完善,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实施相关对策予以整改。

1、科学规划、因地制宜

农村公路建设整体规划设计应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技术适用、保证质量”的原则进行。首先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实现农村公路联乡通村,提高通达深度和晴雨通车能力上;其次要按照“保通求畅”的原则,做到与开发当地资源与综合运输、干线公路、城镇体系等发展规划相协调;第二是在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上采取“一路一策、一路多策”的方法,坚持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和因地制宜的指标体系,注重旧路桥的利用和地产材料的使用,努力降低主要材料的费用。第三是结合小城镇建设,进行路、林、田、水的综合立体开发,通过公路建设实行近距离取土的方法降低工程造价,利用取土坑养鱼增加农民收入。

2、建立长期有效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保障政策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应当逐步实行政府投资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农村公路建设不得增加农民负担,不得损害农民利益。

3、加强对农村公路项目管理的研究与探索

简化程序,降低成本,注重建设的时效性和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于重要农村公路项目,可编制简化施工可行性报告,一般农村公路项目,可进行简易设计;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适当采用将若干项目“打捆管理、打捆招标”的方式,同时强化对建设目标和质量的管理;创新农村公路竣工验收方式,从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的角度,采用打捆验收、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验收。

4、建设、养护、管理并重,实现共同发展

目前各地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水平普遍较差,与公路的建设发展要求相差很远,只有克服重建设轻管养的片面认识,坚持建设、管理与养护并重,才能提高农村公路的整体服务水平。

(l)改革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与养护模式。把目前实行的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县道的建管养工作模式、乡村道路由各乡镇政府负责的模式,改为工程建设、路政管理由县交通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公路养护由各乡镇设立的地方道路养护所负责,并根据养护里程配备养护人员,人员工资和养护费用由各乡镇政府承担,县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考核。

(2)政府或立法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和保障农村公路工作。在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和养护等问题上,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也是制约农村公路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走法制化的道路,农村公路才能取得实质性、跨越性、持久性的发展。

结语

总之,农村公路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需要政府扶持,建设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我们要与时俱进,埋头苦干,响应祖国的号召,让公路真正普及农村。

第8篇:交通运输学作业

陈非珠海物流一班101101001

31.《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物流在国民经济作用?产生哪些影响?

第一,物流的本质决定了其对经济运行的保障作用。

实物流通是社会经济中必木可少的一环,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现代物流仍然是以市场营销为导向的,现代物流本身就是所有旨在促进实物流通以及供需合作的活动的集合,是连接供应链内各个主体的最主要的桥梁,是供应链活动的主要内容。现代物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大范围整合资源和流通渠道,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流通效率,全程监控物流信息,充分发探既有物流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借助于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等方式,保障生产和流通。现代物流对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物流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点。

物流过程是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二利润源泉”,同时也被认为是21世纪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在前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情况下,物流领域的潜力被人所重视,按时间序列排为“第三个利润源”。

第三,物流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经济自由化以及运输和通信成本的日益下降将继续推动经济一体化。也就是说,融合了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的现代物流对世界经济的运行将继续发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校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产业升级和企业重组的关键推动力,以及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支撑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代物流将极大地改变目前的商务、生产模式,最终作为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成为社会经济基础层面部分。

2.中国铁道总公司成立,对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铁道总公司成立,原有的铁路系统被一分为二,实现了铁路政企分开。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承担专运、特运任务,负责铁路建设,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我觉得铁路运输会更趋向市场经济,可能铁路的票价会上涨。使得企业公司的物流运输费用增加。物流运输体系可能转而寻求更为经济的多式联运运输。这是推动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举措。铁路未来的能力增长重点和里程主要增长点,应主要是大通道的专线、三线、四线,以及其他干线的复线建设,铁路运行系统应以提高整体运行速度和改善运输服务环境为主要目标,通过铁路干线系统的全面升级适应国民经济对长大干线运输的需要以及带动全国综合运输系统进行效率的提高 。

第9篇:交通运输学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20110024 课程名称:交通运输学 开课学院:交通运输系 学时:48 类别: 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交通运输专业导论、交通运输设备 课程简介:

《交通运输学》是交通运输大类专业本科生专业平台必修课,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论、交通运输系统和交通运输运营三部分,其中“交通运输通论”分两章论述了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交通运输发展史、交通运输业的意义及其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交通运输系统”分七章论述了交通运输系统组成、构成要素、各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和运营特征,以及水路、铁路、公路、民用航空、管道和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基础设施和运输组织原理;“交通运输运营”分三章论述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旅客运输组织、基于多种运输方式的货物运输过程组织,以及集装箱运输和邮件运输。

Course Code:

20110024 Name of Course:

Transportation School: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Credit Hours: 48 Required of Elective: Required Prerequisite:

Transportation Introduction Transportation Facillities Introduction:

《Transportation》is a professional platform course,required for transportation students. the main contents contain 3 parts: the transportation theory,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transportation operation. the transportation theory mainly discusses the basic concept of traffic transportation,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transportation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 discusses the traff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components, elements, each mode of transport technology economy an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canalage, highway, railway, civil aviation, conduit and the city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frastructure and transport organization principle. transportation operation cantains the city comprehensive traffic hub of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cargo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based on variety modes of transport o, and container and mail transportation.

二、课程教学大纲

1. 课程编号:2011002

4 6. 先修课程:交通运输设备 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7. 课内总学时:48 3. 开课学期:学年五学期

8. 实验/上机学时:0 4.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

9. 执笔人:聂正英 5. 考核方式:考试

1.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属专业理论必修课。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能概括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交通运输发展史,了解交通运输系统组成及构成要素,掌握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道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基础设施以及各种运输工作的组织管理,掌握其原理和方法,掌握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组织过程。为今后学习相关专业课或从事交通运输相关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重点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交通运输通论、交通运输系统和交通运输运营三部分,此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和组织的思想和方法。在向学生展现交通运输基本概念的同时强调课程内容所包含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的科学态度及方法,以培养学习者勤于思考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实现课程所担负的知识、能力方面对学生素质的协调培养之目的。

1)交通运输基本概念:掌握运输的概念、交通的概念、运输与交通之间的关系、交通运输及交通运输系统的概念。

2)水路运输系统:掌握船舶运输组织的基本要求、班轮运输组织、不定期船运输组织;掌握港口装卸组织的基本原则、港口装卸作业计划的分类和基本内容、装卸组织调度方法与过程控制;了解船舶营运和港口营运的各类指标;掌握港口通过能力的基本概念以及影响港口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

3)铁路运输系统:了解铁路运输系统的基本设施;掌握铁路客运业务、铁路货运业务;了解铁路机车车辆运输指标;掌握铁路运输旅客列车编组计划、铁路运输货物列车编组计划;重点掌握铁路列车运行图概述、列车运行图要素以及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了解铁路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和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

4)公路及汽车运输系统:了解公路运输系统的基础设施;掌握公路通行能力概述、公路交通流要素及公路通行能力计算;掌握公路运输工作过程、公路旅客运输业务、公路货物运输业务;了解车辆利用指标体系;掌握货运车辆的行驶路线;了解拖挂运输组织和长途汽车运输组织。

5)城市交通系统:了解城市交通的发展及其特征;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构成、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掌握城市道路基础交通设施、城市道路主要交通方式、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控制设施;了解城市交通管理分类、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交通控制系统,掌握城市道路交通控制;了解城市公共汽车行车调度管理、技术管理及服务质量管理;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和特征、智能交通系统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

6)客货运输组织:了解旅客乘车旅行过程、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换乘评价、掌握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换乘组织;掌握货物流通过程和货物运输过程、货物运输业务组织体制、了解联运和运输承包公司、运输业务网。

7)集装箱运输:掌握集装箱及其种类;了解集装箱水路运输系统、集装箱公路运输系统、集装箱铁路运输系统、集装箱航空运输系统;掌握集装箱水路运输组织、集装箱公路运输组织、集装箱铁路运输组织;了解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和路桥运输。

(2) 课程难点

课程设置的难点在于如何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交通运输专业课的基本要求和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的办学方针有机结合起来。课程教学难点在于教学内容上的逻辑安排、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选用,在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交通运输专业课的兴趣,如何较好地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3)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交通运输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阅读和查找最先进的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情况,对各种运输方式的设施和运输组织形式、运营方式有全面系统的了解。为今后学习相关专业课或从事交通运输相关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48学时)

第一篇 交通运输通论

第一章 交通运输概论(2学时) 1.1 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 1.2 交通运输发展史 1.3 交通运输业的意义

第二章

交通运输业及其与国家发展关系分析(2学时) 2.1 交通运输业特性分析

2.2 交通运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分析 2.3交通运输业与资源、环境关系分析 第二篇 交通运输系统

第三章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1学时) 3.1交通运输系统组成 3.2交通运输的构成要素

3.3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和运营特征 第四章

水路运输系统(4学时) 4.1 船舶与水路运输系统的基础设施 4.2 船舶运行组织 4.3 港口装卸组织 4.4 船舶营运指标 4.5 港口营运指标 4.6 航道与港口通过能力

第五章

铁路运输系统(13学时) 5.1 铁路运输系统的基本设施 5.2 铁路运输业务 5.3 铁路机车车辆运用指标 5.4 铁路列车编组计划 5.5 铁路列车运行图 5.6 铁路运输能力

第六章

公路及汽车运输系统(8学时) 6.1 公路运输系统的基础设施 6.2 公路通行能力 6.3 公路运输业务 6.4 车辆利用指标体系 6.5 货运车辆行驶路线 6.6 拖挂运输组织 6.7 长途汽车运输组织

第七章

城市交通系统(6学时) 7.1 城市交通的发展及其特征 7.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7.3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7.4城市交通管理

7.5 城市公共汽车运行组织 7.6 智能交通系统

第八章

民用航空运输系统(2学时) 8.1 民用飞机及民航运输系统基础设施 8.2 民用航空运输运营组织 8.3 民用航空管理体系 8.4 民用航空运输能力

第九章

管道运输系统(2学时) 9.1 管道运输系统概述 9.2 管道运输工艺

9.3 管道运输生产运行控制与管理 9.4 管道运输系统规划设计 第三篇

交通运输运营

第十章

客货运输组织(3学时) 10.1 综合交通枢纽旅客运输组织 10.2 货物运输过程组织 第十一章 集装箱运输(3学时) 11.1 集装箱及其分类 11.2 集装箱运输系统 11.3 集装箱运输组织

11.4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和路桥运输 第十二章 邮政和邮件运输(2学时) 12.1 邮政业务及邮件流程 12.2 邮政运输网 12.3 邮政作业机械化

4.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胡思继主编,《交通运输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

[1] 胡思继,《交通运输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2] 沈志云,邓学军,《交通运输工程学》,2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

[3] 胡思继主编,《铁路运输组织》,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年。

[4] 徐建闽,《交通管理与控制》,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

5.作业

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教材每章后面的习题与思考题,教员每次批改全部学生的作业,课堂上教师对每次作业要进行讲评。

6.说明

课程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和课堂讨论。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考勤),期末考核占60%。

上一篇:第一单元复习重点下一篇:门卫管理制度及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