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经典诵读经验总结

2022-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叹岁月流逝太快,转眼间便到了年底,一年的辛苦工作中,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难忘时刻,也在不断的工作积累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为了记录这一年的工作成长,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经典诵读经验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小学经典诵读经验总结

导师运用中医经典辨治血液病经验总结

摘要:导师郭利华教授,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临证中力主“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并重”的思想,倡导“治未病”、“带瘤生存”的观点,主張“中医药治疗应贯穿在恶性肿瘤的每一个阶段”,力推“合理用药”,其对于血液病的治疗,结合中医经典,调和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从整体出发,对于临证治疗血液病有其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贫血;出血;髓外浸润;发热

“中医血液病学”是依据中医基本理论,借鉴现代技术与思维来规范血液病名词术语、阐述生理功能、探讨病因病机与证治规律、制定综合防治与调护方案、建立疗效评价体系的临床学科。古代虽没有血液系统各种疾病的相应病名,但中医血液病的流源历史悠久,历代医家多有论述[1]。结合199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简称“国标”)和一些期刊[2]对于血液病名及其病机的规范化探讨,中医常见血液病有如下:髓劳(再生障碍性贫血)、紫癜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核(恶性淋巴瘤)、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溶血性贫血)、白血病(急、慢性白血病)。导师郭利华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中医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疾病。现结合导师的临床经验梳理中医经典辨治血液病。

1 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中医经典理论中没有单一的贫血定义,从《黄帝内经》中的血液病血虚、血枯、血劳、髓枯、髓劳,到《诸病源候论》的虚劳,乃至现代医家总结的髓毒劳,都对贫血的相关病证的论述,认为该病证是外感内伤情志等导致的精血亏虚,同时又引起正气虚损,最终导致气血两虚的一类病证。西医临床上这一类血液病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1.1 补血兼顾补气 《灵枢·决气》中早已有叙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中焦脾胃受纳运化饮食水谷,吸取其中精微物质,即所谓‘汁’,在中焦脾胃处吸收来自心肾肝脾的四旁之气,变化成红色的血液充盈脉中。而在血液化生的每一个环节中都离不开相应脏腑之气的推动和激发作用,这是血液生成的动力,即所谓气能生血,因而在贫血病人常规补血的同时,还应兼顾补气,使气血之间恢复协调平衡状态,才能提高疗效。 同时此乃临证辨证论治血虚病证的基本原则之一。 临床上导师常用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等补气之药。《本草汇言》:“人参补气生血,助精神养神之药也。”如经方有八珍汤(《正体类要》)脾气虚衰时,气虚不能生血,久病至气血两虚时,将人参与当归、熟地、白术等药相配伍加强气虚双补之功效。对于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心悸乏力之气血两虚证时,可加大用党参的量以替人参行缓补之用,常治疗气血虚之轻症和慢性疾病患者。农本草经有言,黄芪为补中益气之要药,其既补气又生血,如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太子参乃为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其性平力薄,气阴两虚、阴虚火旺轻证者常用。

1.2 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景岳全书·血证》中有言:“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行强。人生所赖,唯斯而已。”因而导师在临证治疗中,在滋阴剂中佐以补阳药,如仙茅、仙灵脾、补骨脂、杜仲、益智仁等,在补血剂中佐以补气药,如前述人参、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等,即所谓“阳中求阴”;在助阳剂中,适当佐以滋阴药,如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鳖甲、龟板等,在补气剂中佐以补血药,如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等,即谓“阴中求阳”。以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古人亦有经验,阳虚易治,阴虚难调,遵循“逆者正治,从者反治“的原则,因“阳胜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多半生有外寒,得温即通,阳虚则受补,反之,阴虚生内热,耗血动血,虚不受补,多以养阴生津、气血双补为主。

1.3 精血同源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精与血都化源于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故称“精血同源”或“肝肾同源”。临床上多用仙茅和仙灵脾、杜仲和续断、墨旱莲和女贞子、当归和熟地等药对滋补肝肾;而精和血都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两者的化源相同,脾胃运化输布,变饮食水谷为水谷之精,是人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又称为后天之精,《素问》“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故临证对于血虚的的治疗,在肝肾并治的同时,应该兼顾健脾护胃,临床上多加用黄芪、白术、山药、茯苓、薏苡仁等健脾药,组方上常选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香砂六君汤加减加强益气健脾的作用。

2 出血(紫癜病)

出血在中医经典的论述中属血证,早在清朝的唐宗海《血证论》中有言,治疗血证的四大法:“止血、祛瘀、宁血、补血”对于后世的临证治疗起到了指导的作用。

2.1 止血 血证急症以止血为第一要法,对于下血,唐宗海认为下血与吐衄同是血病,治疗上遵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的治疗原则。临床上风热伤肺证者多用桑菊饮加减,肝火上炎者多用栀子清肝汤加减,胃热鼻衄血者多选用玉女煎加减,上窍出血血色淡红伴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者常选用归脾汤,实热齿衄者多选用清胃散加减,齿阴虚火旺齿衄者多选用知柏地黄汤加茜草,肺燥咯血者多用桑杏汤加减,阴虚咯血者选用百合固金汤加减,肝火犯胃的吐血证多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下血证临证治疗中常加小蓟、大蓟、槐花、侧柏叶、白茅根等凉血止血药。下血者加用升麻以升举止血。

2.2 祛瘀 血证在出血之后,未排出体外之血,乃离经之血,即是瘀血,不仅可变生气滞、热、痛、积聚、虚劳等证,还可与痰、热等互结,因而应遵循“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的治疗原则,以消瘀为第二要法,临床上常加以三七、蒲黄、茜草、仙鹤草等化瘀止血,方药上常选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

2.3 宁血 对于血止之后,为了防止再次出血,必须用药安之,故以宁血为治疗血证的第三要法。纵观临床血证的病因分析来看,气机逆乱为出血的一大病因之一,《血证论》言:“运血者,即是气。”气机调畅,气行则血行,血液正常运行得以保障;同时气能摄血,血液在脉中正常遁行也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主要体现在脾气统血的生理功能之中。血证的中后期治疗中,血止后常配以补气、行气、降气、提升等和健脾补气的药物,如陈皮、砂仁、枳实、木香、川楝子、九香虫、苍术、豆蔻、白术等。

2.4 补血 血出后气血耗散,继而后期多半会伤至阴阳,故以补虚为治疗血证的收工之法。血证后期气虚下陷者多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气血双亏者多选用八珍汤加减,阴虚火旺者多选用六味地黄汤加减,阳虚内寒者多选用肾气丸,阴阳两虚者多选用地黄饮子加减。

3 髓外浸润(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髓外浸润常常是引起严重并发症的病理途径之一。中医将之归为痰核、恶核、失荣、癥瘕、积聚等病证,其病机是以肺、脾、肝、肾等脏腑的亏虚为本,痰毒瘀结为标,而髓外浸润则属于中医传变理论的范畴。西医临床常常表现为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3.1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金匮要略》中,广义痰饮的形成,是因为肺脾肾三脏阳气虚弱,气化不利,水液停聚而成。饮为阴邪,遇寒则聚,遇阳则行,得温则化。因而治疗痰饮,需投以温药,以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调水道;但同时温药又不可太过,亦非燥之补之,应以和为原则。临证治疗上常选用阳和汤加减,其中熟地、当归鹿角胶能生精补血,丹参、肉桂、炮姜合用以温阳散寒,活血通络,胆南星用以化寒痰,温阳益肾,补而不滋腻,温通经脉通而不散。

3.2 “血实宜决之”合“温中补虚”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指出,血实是指以血分兼有寒热之邪的证候,其病机为血邪相互搏结、正气尚为充实。在中医血液疾病的诊疗中,可将骨髓增殖性疾病/肿瘤所表现证候归为血实或血积这一类病证。其治则为“决”,即为将凝注留积体内的瘀血用刺、破、化、散的方式祛除;将蓄积之毒邪决泻而出以推陈致新,杜绝疾病的传变。临证治疗上常选用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加减,活血祛瘀化痰,软坚行气止痛,而气滞血瘀痛甚者,加以羌活、延胡索、白芍、乌药活血止痛,伴有发热者加用青蒿、地骨皮、鳖甲。《金匮要略》中,“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大黄蛰虫丸具有祛瘀生新的功效,主要用以治疗五劳虚极、干血内停之证。“祛瘀而不伤正,补虚而不留邪”的特点,能够兼顾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本虚而痰结血瘀的病证特点,为临证治疗提供了理法方药的依据。

3.3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中,上述内经的条文,提示了疾病的发生、传变、转归始终伴随着正邪的交争,因而在临证中,既应注重祛邪解毒,又要重视固护正气,从而避免疾病恶化。如以祛邪为主的天龙、地龙、龙葵、八月札、石见穿、全蝎等方药中,还应根据患者体质,辅以黄芪、当归、党参等益气养血扶正之品。《黄帝内经》特别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可见在邪气入侵体内时正气强弱的重要性。

3.4 充实元气,当调脾胃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金匮要略》中有述,脏腑经络之病均有可能传变其他病变脏腑经络,而《脾胃论》中也有言:“充实元气,当调脾胃”,本条文提示在掌握疾病传变规律的基础上,强调调补脾胃,资化源,养气血,益先天,调整脾胃功能正常,则脏腑气血阴阳调和,调治未病之脏腑经络,虚实异治,从而防止疾病的蔓延,保证机体的健康。而恶性血液病现代医学治疗上以化疗为常規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多半伤及人体正气,阴阳失衡,脾失健运,临证治疗上常选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补气之药,调理脾胃应贯穿肿瘤治疗的的始终,脾胃虚弱是机体正虚的一面,而肿瘤的病理产物邪毒、瘀血、痰凝等则是邪实的一面,扶正与祛邪相结合,从脾胃着手,改善患者全身状况,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保持内环境的稳定,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重要的意义。

4 发热(恶性血液病并发症)

血液病中的发热,按病因可分外感与内伤。外感多由外感风寒,寒邪侵袭而致卫阳郁闭;伏气化热,内里邪热炽盛;风温上受,卫失宣泄,风温发热;疫毒内盛,伤及骨髓,湿热之邪,留恋三焦,三焦热盛;内伤多由情志不遂或饮食失节、劳倦过度、阴阳亏虚、脏腑失调。其中又可按虚实辨证,而分为虚证发热、实证发热,抑或虚实夹杂。

4.1 轻清宣透 清·吴塘《温病条辨》中,“轻”即轻开肌表、祛表风邪;“清”即清解,用寒凉之剂清热解毒。宣透,是指宣发透散在卫表之邪,轻清宣透包其要义轻清热毒合轻透发散,二者缺一不可。血液病发热患者多为本虚体质,一旦出现微风寒、周身痛等外感卫分之证,若用苦寒的药物来直折,不仅不能截断病势,反而会伤及正气、引邪入里,以致于病深难解;所以应以轻清宣透之品,则可使邪去而不伤正、病情向愈,吴鞠通创制的银翘散即体现了这一思想的精华。

4.2 实火宜泻,虚火宜补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火证》中言:“虚中有实者,治宜以补为主,而不得不兼乎清;若实中有虚者,治宜以清为主 而酌兼乎补”以上论述提示临证时应根据患者证候、病机的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治法,属实者,宜以解郁、活血、除湿为主,临证选方上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血府逐瘀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适当佐以清热之品如石膏、知母、芦根、淡竹叶、栀子、夏枯草等。属虚者,则应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临证选方上常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肾气丸等,除阴虚发热可适当配伍清退虚热的药物如青蒿、地骨皮等外,其余均应以补为主。对虚实夹杂者,则宜兼顾之。

4.3 甘温除热 金元·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中,其以补中益气汤作为治疗气虚发热的主要方剂,此法指用味甘性温的药物治疗气虚发热或血虚发热,因虚为其发热之本,治疗中应以益气养血为主,不可直用苦寒药物,以伤人体之阳。常用人参、黄芪、炙甘草、当归等益气养血的药物进行配伍,代表方剂有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等。

4.4 清热滋阴利水 血液病发热患者,临证中可伴有小便排出的不畅,此类患者实际为余热邪气尚存体内,津液的亏乏而水液气化不利;这时一味清热或利水不但不能达到邪去正存,反而会进一步损伤津液,不利于疾病的向愈,因而在清热利水的同时,伴以滋阴之法,才可使余热之邪尽除、水液气化复权。实指温邪易于化燥伤阴,在血液病治疗中应时刻顾护津液,温病的各个阶段都应重视滋阴之法的重要性,血液病患者出现发热的症候,无论是汗液开泄,抑或热邪内炽,都伴随着津液的耗伤,津液的流失,因而在清热解毒的基础上,还应辅以增液生津、滋阴凉血之品如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石斛、黄精、枸杞子、鳖甲等;当邪热己退,往往以阴液损伤为主要证候,此时更应以救阴为重。临证选方上常选用一贯煎、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养阴清肺汤加减等,加强滋阴润燥的功效。

5 体会

从中医的角度来考虑血液病,不论何种血液病,其发病的过程大致是:先有机体脏腑的虚劳亏损,而后邪实毒聚,或是邪毒内服,耗伤机体正气,致气机失常,寒湿壅滞,进而发病,临床上导师治疗血液病常采用“疏调气机与扶阳理论”两手并抓的治疗思路,疏调气机的治法着重在维护肝脏的正常疏泄功能的同时辅助以健脾补肾,用来保持人体气机的条畅运行,使体内气血阴阳维持一个相对协调与平衡的状态,以利于 病体生理常态的恢复,而非单纯疏肝解郁之法;而扶阳理论的临证要点即是重视人体阳气的重要性,血液肿瘤在发病时均可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减退,加上苦寒之中药、化疗、激素抗生素的使用,情志不畅等因素均降低了人体的生理功能,而至外寒更易侵入人体产生寒邪,因此在治疗上更需要扶阳,对于阳虚的血液病患者,重用附子、桂枝、干姜、细辛、吴茱萸等,从少阴病入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的正治法以及“热因热用的”的反治法,用来达到扶阳气之目的。导师在血液病的临证治疗中兼顾两者的优势,使机体气机调达,阳气渐复,使广大就医的血液病患者受益颇深,值得初入临床的肿瘤科医生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董青,侯丽,许亚梅,等.《中医血液病名词术语整理与诠释》研究思路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9):1095-1096.

[2]陈信义,麻柔,李冬云.规范常见血液病中医病名建议[J].2009,29(11):1040-1041.

作者:卢佳岑 张超一 冯帅 李妮雪 郭利华

第2篇:学校经典诵读经验总结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诗韵校园”经典诵读活动经验交流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

我校从2006年开始经典诵读活动的,到现在已五年。 2003年,我校成为东河区五所新课改实验校之一。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新课标十分倡导古诗词的背诵和积累,当时,就有两位教师在班内开展了经典诵读,在她们的带动下,又有一批教师行动起来。但是,有的家长、老师并不理解,询问我们这样做有用吗?我们的理由并不充足。

一段时间的事实证明,率先开展诵读活动的班级,表现出来的是无论作文水品,还是朗读能力,都渐渐地走在同年级的前面。于是,我们在全校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古诗文背诵活动。不到一年,二到六年级的学生,人人都能背诵新课标推荐的古诗80首,并分年段开展了古诗背诵擂台赛,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教师也看到了学生巨大的潜力。让学生在少年敏感期,诵读大量古诗文,用文言奠基,用白话表达,何乐而不为?但是,诵读活动究竟应如何进一步深化?如何保证学生诵读的时间?如何进行激励评价,保持学生的诵读兴趣?一个个疑问摆在我们面前,也激发了我们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通过大量地经典诵读相关学习与观摩,我们制定了可行的方案,并逐步展开了研究与探索。

(一)分析问题,确立原则。

仔细地分析教师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确立了五条实施原则,即:

根植于语文学习,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以兴趣为先导,与少先队活动结合;

借鉴他人经验,创造自己特色;

营造浓厚氛围,构建诗韵校园;

家校联合,建设书香家庭。

(二)全员参与,实践探索。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依据实施方案及实施原则,从学校、年级、班级、个人及家庭五个层面拓展诵读空间,整体协作,分块实施。通过五年探索,到现在终于有了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1、怎样诵读经典?

(1)诵经典,日积月累。首先,要求学生背会的古诗,一般来说,教师都能够背会。一直以来,我们坚持“每周一诗”活动,到了中高年级,甚至每周“两诗”、“三诗”。教师与学生一起回归语文诵读之本,忘我吟唱,摇头晃脑,或配乐朗读,或男女生轮读,或师生对读、赛读,或婉转,或铿锵,我们称之为“美读吟诵”。其次,倡议学生读的经典书籍,教师要先走一步,读在学生前面,悟在学生前面,再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讨论。

(2)抄经典,边写边悟。经典教学中,我们提倡抄写,倡导学生把所学的诗或经典的语句,抄写在本上。在抄写中积累,在抄写中领悟诗词的内涵。

(3)画经典,展开想象。画经典就是学生用画面来反映古诗词表达的内容和意境。学生根据古诗词内容,充分发挥自由灵动地想象,用手中的画笔表现自己对古诗词的认识与理解。

(4)演经典,绘声绘色。这是经典诵读活动中最为综合化的活动,即用表演的形式来展现诗词经典的情节内容,形式有吟唱、舞蹈、情景剧表演、游戏唱喝等。

2、怎样保证诵读时间?

我们采用的是方式是:晨诵,午练,暮读。

(1)晨诵:一方面,让学生在清晨一入校,通过诵读古诗、童谣、童诗,开启一日的学习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领略母语的优美;另一方面,通过熟读成诵,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能力,奠定坚实的记忆功底。

(2)午练:即我校每天下午上课前十分钟的音乐习字训练。学生在悠扬的古筝乐曲中,先做一套学校自编的“诗韵悠悠音乐习字操”,之后,气定神匀地开始练习汉字书写。所书写的内容大部分为本周课内课外诵读的内容,在书写中品赏佳句,体味情感,进入意境。

(3)暮读:其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在下午放学后,兴味盎然地阅读他们喜欢的书籍。我们严格控制各科教师作业量,目的就是空出时间,保证学生每日半小时阅读。通过亲子阅读,师生共读,让学生爱上读书,让读书成为每个学生生活中乐事。

除了以上三种形式,各班语文老师还各自开辟出读经诵典的时间,如有些班级利用放学路队从班级到校门口,边走边进行吟诵,有些班级把诵读经典结合在课间跳皮筋、击鼓传花等游戏当中。

3、怎样进行诵读评价?

一是学生自我的激励与评价。每月月初,学生可在“群星争辉亮校园”争星榜中,申报班级的阅读小明星,背诵大王等称号,月末举行诵读擂台赛,进行评选。

二是每学期末,各年级评选小书迷,读书小硕士、小博士; 三是我校从新课改以来一直坚持进行的每学期的朗读、写字、写作等单项能力测试与教导处到各班进行的背诵抽测、点测活动,此项活动改变一张考卷定优劣的做法,全面地考核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4、怎样促发教师读经典?

我们认为:读和教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高层次的阅读,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而经典文化一旦内化到教师心里,外化出来的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几年来,我们着力于通过多种方式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1、向教师推荐好书,分为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

2、开展每日半小时读书活动,坚持写笔记,读书心得。

3、成立教师读书沙龙,定期开展教师读书交流会。

4、开展青年教师风采大赛,考察教师经典诗文读、背情况。

5、语文教师开学初向学科分管领导上交个人本学期经典诗文背

诵目录,背熟后请分管领导检查,以提高语文老师的背诵功。

6、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交流读书、教学心得。

通过几年的教师大阅读活动,教师真正体会到: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所以目前,全校教师都能够主动阅读,与好书为伴。

三、最是书香能致远

回顾几年的经典诵读之路,我校在东河区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导下,已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首先是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平均背诵200多首古诗词,高年级孩子能够平均阅读30多部名著,阅读量的增加,极大地扩展了孩子们的文化视野,丰富了孩子们的文化储备。很多学生的习作在国家级、自治区级征文活动中获奖,在报刊上发表。2010年12月,我校还成为东河区首家包头晚报小记者站。目前,已有小记者近200名。

其次,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为我校的国家级“加大阅读量子课题实验”与自治区级“体验性作文实验“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教师教改课研活动的开展。

最是书香能致远,走在经典诵读的路上,我们感受着经典的博大 精深,感受着诵读的无穷乐趣。

东河区牛桥街小学

2012年10月29日

第3篇:柳泉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诵读经典

传承文明

浸润人生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这些文化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书籍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我们柳泉中心小学历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长期以来,我校扎实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诵读中修身养性,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明理笃行。经典诵读活动已经成了我校一个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开展经典诵读以来,我们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先后要求学生诵读过《弟子规》、《三字经》 、《小学生必备70首古诗》、《国学经典名句》等。本学期,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读书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同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学校定期组织专人进行诵读检查,使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营造良好诵读氛围,激发学生诵读热情

学校充分利用教室的黑板报,专门开辟经典诵读专栏,每周由学习委员写出诵读内容, 定期悬挂学生的诗文书法作品,举行书法比赛。各班文化墙面上定期展示学生阅读经典的活动成果,包括读后感、手抄报等等。鼓励学生家长为孩子订阅报刊、购买经典名著类图书,建立图书角。班主任及语文老师做好大力宣传,让学生明白诵读经典的益处,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级安排经典诵读内容

学期初教导处发放经典诵读安排,主要为小学生必备70首古诗和每周经典诵读安排表,便于学习委员和老师领诵。配合经典诵读,教导处依据学段给各班发放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树目,张贴在教室内,班主任老师做好引导,指导同学们每月读一本有意义的经典书,写好读书心得。

三、科学整合安排时间,确保诵读活动扎实开展

1、每天利用上下午预备铃前,进行5—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学习委员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学生自主选择。 )

2、语文课前2-3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

3、每周五早上为本周经典诵读内容检查时间,同时各班语文老师要具体指导本班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坚持做到让学生每天诵读时间在30分钟以上。为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合理穿插安排。即每天利用晨诵和午读时间,检查学生的诵读进度,总结交流诵读的经验,更可以开展有趣的诵读活动。

三、灵活运用多种诵读形式,有效提高诵读成效 为了提高诵读的成效,我们学校不断创新经典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

(1) 诵读:以读经典、背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日有所诵,大量积累。

、(2)表演:以吟唱经典、演绎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经典文化的魅力。

(3)讲故事:了解与诗文创作以及作者相关的故事,开展讲故事活动。

(4)教导处定期组织经典诵读手抄报比赛和知识竞赛。 (5)每班利用班会时间开展“比一比看谁背的古诗多”,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挑选优秀选手展示,榜样引领。

为了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避免单调枯燥的背诵,学校采取多种诵读方式穿插其间,例如:师生对诵、男女生对诵、接龙读、擂台诵、诗词诵读大比拼等生动活泼的愉快形式;有时还积极引导学生经典诵读手抄报,融诗词、绘画、书法于一体;有时也指导学生在课外游戏中借用琅琅上口的诗文诵读。本学期还开展了大型诗歌朗诵会——亲子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这样,既巩固和传播了经典文化,又提高了学生诵读的兴趣。

四、将诵读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学校将此项活动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中。在歌曲赏唱过程中,播放儿童喜欢的古诗新唱;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的节目中,也适时播放经典诗文的诵读录音;校园读书节中,都要安排有经典诵读活动项目,例如“大型诗歌朗诵会”、“晨诵展示”、“诗配画”比赛等。

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后,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首先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再次是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每天利用上下午预备铃前、后,进行5—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学习委员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年级诵读内容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2、语文课前2-3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

3、双休日各班语文教师可安排学生背诵国学经典内容;

4、每周四得下午第三节课外活动时间,由各班语文老师具体指导本班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

5、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经典教育特色。

6、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

(1)诵读:以读经典、背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日有所诵,大量积累。

(2)表演:以吟唱经典、演绎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经典文化的魅力。

(3)讲故事:了解与诗文创作以及作者相关的故事,通过再创作改编成有丰富内容、语言生动的故事,开展讲故事活动。

(4)写作:在讲故事的基础上,仿照文包诗的形式进行写作,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进行改写、扩写。

(5)诗文绘画:根据诗文的内容和意境,进行创作性的诗配画。

六、活动具体措施

1、各班语文教师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并动员全班学生,全面启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2、学校定期深入班级检查指导活动开展情况,搞好研讨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确保此次活动扎实高效开展。

第4篇:柳泉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诵读经典

传承文明

浸润人生

——宜阳县柳泉镇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这些文化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书籍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我们柳泉中心小学历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长期以来,我校扎实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在诵读中修身养性,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明理笃行。经典诵读活动已经成了我校一个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开展经典诵读以来,我们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先后要求学生诵读过《弟子规》、《三字经》 、《小学生必背70首古诗》、《国学经典名句》等。本学期,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读书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同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学校定期组织专人进行《日有所诵》和古诗诵读检查,使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营造良好诵读氛围,激发学生诵读热情

学校充分利用教室的黑板报,专门开辟经典诵读专栏,每周由学习委员写出诵读内容,定期悬挂学生的诗文书法作品,举行书法比赛。各班文化墙面上定期展示学生阅读经典的活动成果,包括读后感、手抄报等等。鼓励学生家长为孩子订阅报刊、购买经典名著类图书,建立图书角。班主任及语文老师做好大力宣传,让学生明白诵读经典的益处,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级安排经典诵读内容 学期初教导处发放经典诵读安排,主要为小学生必备70首古诗和每周经典诵读安排表,便于学习委员和老师领诵。配合经典诵读,教导处依据学段给各班发放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目,张贴在教室内,班主任老师做好引导,指导同学们每月读一本有意义的经典书,写好读书心得。

三、科学整合安排时间,确保诵读活动扎实开展

1、每天利用上下午预备铃前,进行5—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学习委员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学生自主选择。 )

2、语文课前2—3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

3、每周五早上为本周经典诵读内容检查时间,同时各班语文老师要具体指导本班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坚持做到让学生每天诵读时间在30分钟以上,要求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合理穿插安排,保证诵读时间和实效。

三、灵活运用多种诵读形式,有效提高诵读成效 为了提高诵读的成效,我们学校不断创新经典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

(1) 诵读:以读经典、背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日有所诵,大量积累。

(2)表演:以吟唱经典、演绎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经典文化的魅力。每学期开展一次开展经典诵读展演活动。

(3)讲故事:了解与诗文创作以及作者相关的故事,开展讲故事活动。

(4)教导处定期组织经典诵读手抄报比赛和古诗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经典的理解。

(5)每班利用班会时间开展“比一比看谁背的古诗多”,教导处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挑选优秀选手展示,榜样引领。

(6)学期结束对全班学生经典诵读背诵情况进行测查。

四、将诵读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学校将此项活动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中。校园文化中处处凸现经典:学校后教学楼的弟子规墙和前院假山旁的二十四孝图、教学楼的墙体文化标语,让学生时刻耳濡目染在经典中;书法台每天的古诗书写,也给学生的经典诵读创设了浓厚的氛围;学校专设的经典诵读版面,定期更新内容,也有利地促进了我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后,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首先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再次是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2017.3.30

第5篇: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西柳小学开展“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经典诵读节活动

近日,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西柳小学开展“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经典诵读节活动。

本学期,西柳小学把《弟子规》、《论语》学习纳入课堂教学,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每天早晨安排诵读经典10分钟,低年级同学在诵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高年级不但会诵读,还要知其义明其理践其行。学校把传统经典文化诵读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们能更好的陶冶情操,成长为一个文明、智慧、健康的人。

学校还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了经典诵读节活动。通过开展经典诵读“五个一”活动,拉开了经典诵读节活动序幕。

1、制作一张国学经典书签。

2、

2、写好经经典书法作品.

3、

3、办一张国学经典手抄报。

4、

4、经典诵读比赛

5、

5、开好经典伴我行主题班会。

4月21日,同学们盼望的经典诵读节开始了,学校在多媒体会议室举行了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将经典诵读节日推向高潮。全校共37个教学班参加了比赛,表演形式多样,有配乐朗诵、歌唱、歌舞助演等形式,诵读韵味十足,让观众领略到经典的魅力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经典诵读节活动展示了学校经典诵读成果,推动了经典文化的学习,陶冶了学生道德情操,创设了学校的文化氛围。西柳小学校长蒋闯表示,学校将把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以活动为载体,创新活动模式,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西柳小学

2016.4.22

第6篇: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韩家镇中心小学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经典诵读在我校已经全面开展起来。全体师生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经典诵读已成为我校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形式,下面我们把开展经典诵读的情况做以简单的总结。

一、宣传发动 营造氛围

抓好古诗文诵读活动领导重视是前提,老师参与是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家长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为了把经典诵读活动扎实地开展起来,学校进行了动员,通过召开全校师生大会、班主任会、语文教师会、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出主题黑板报等形式,多渠道、深层次宣传“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意义,熏陶和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在开学初制定了《韩家镇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各个年级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诵读方案;学校在3月份,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印发《告家长书》,并在全体家长会上作专题报告,让广大家长深切地感受到诵读对于学生成长的深远意义,激起家长带领孩子投入诵读活动的热情,要求家长与学生一同诵读经典。

二、百花齐放 注重积累

“经典诵读”是一项既新潮又古老的教育活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活动形式,才能取得了实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我们以教师为重点,以学生为主体勤于探索、大担创新、勇于实践。一是方法多样,成效明显,各班按计划每月开展一次以中华古诗文诵读为主题的活动,如:办古诗文手抄报:让学生多读书、多搜集材料,自己设计,将自己了解的诗文方面的知识、故事、名篇佳句等办成异彩纷呈的小报,在成果展示阶段进行展示评选。二是依靠教师,保证质量,教师是诵读活动最基层的

实践者,教师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学生诵读的热情,抓好教师的培养是开展诵读活动最基本的条件。我们始终把教师的培训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我们把教师培训工作纳入整个学校的工作计划以及语文教研组的工作计划。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对工作进行强化。在我校的诵读活动中,各班的班主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正因为有各位教师的努力,才使我校的诵读活动越来越有特色,同学们的诵读水平越来越高。三是课堂引领,润物无声,自从开展了“经典诵读”,学生一进入教室,就有组织地开始诵读古诗文,一下子从喧闹的课间活动中回归课堂,凝神聚气。身心的愉悦为课堂学习准备了一个良好的接受、参与、探究的学习心境。四是主题凝聚,资源整合,在开展诗文展示的初步阶段,各位老师自主的设计诵读的主题,如

一、二年级是诗中四季,

三、四年级是诗中情(思乡情、离别情、爱国情),

五、六年级是《诗经》或《论语》等的专题诵读。五是学科整合,欢快大课间,我们注重诵读与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有机结合,特别是欢乐大课间古诗韵律操的开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天我们利用两次课间操的活动时间,学生在操场上随着优美、欢快的节奏,两千多名学生齐声诵读经典,认真的坐着韵律操。每当孩子们在操场上吟诵时,那气氛与场面令我们久久地陶醉其中,我们为开展的经典诵读而骄傲。六是潜移默化,塑造人格,“在经典诵读中实施礼仪教育,潜移默化中培养有德少年”是经典诵读活动的永恒主题。而匠心独具的经典诵读活动能熔古文、音乐、舞蹈为一炉,使学生、教师、甚至是家长都能入脑入心,真正体现了经典诵读对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起到的重要作用。我校开展诵读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三、收获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为宏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书香班级建设,形成书香校园。我们每一个学期都要举行经典诗文诵读,以此次诵读活动为契机,引领和推动全校读书

活动的开展,形成良好的诵读氛围,促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每一次经典诵读是全校教学每个班级,60名学生全员参与。孩子们在台上尽情地朗诵,单人诵、双人诵,男生诵,女生诵,接龙诵,有男女声对颂,单独吟唱、全班吟唱,美妙的经典诗文萦绕在操场上空,形式的精彩源于内容的精彩设计,有慷慨激昂的爱国诗词,有鲜活的自然风光,有浓浓的思乡情,有真挚的送别意、离别情,有感人至深的亲情,有诗情画意的四季风光,有韵味十足的三字经……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 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一、二年级的小同学稚嫩的童声诵读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用自己生动的表情、传神的动作表达他们的理解和感悟,涨红的小脸、紧握的小拳头、花开的过程展示、紧皱的双眉、握紧的双拳无不向我们传达着浓浓的诗情和感动。我们这些老师更是为这份感动而感动着。 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是古诗文经典的熏陶和修养,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学校选拔的8名学生排练的“明日歌”参加学区决赛获得第二名。

让我们走进不朽的经典古诗的大门,徜徉文学园林,品茗佳词妙;让我们的生命在平平仄仄中有着诗意的提升,让我们在经典诵读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吧。让我们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在弘扬中培养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018年5月17日

第7篇:春晖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根据教育局工作安排,我校积极响应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古诗诵读活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使得古诗诵读在全校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通过诵读师生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现在,我校全体师生可谓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而有声势的诵读队伍。 诵读活动安排:

1、学校保证每天晨读(10分钟)和大课间(10分钟)为诵读时间。开始实施初,我校要求保证每天不少于20分钟的诵读时间。

2、为了使低年级的学生也能有所收获,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我们还开展了诵读《三字经》和《弟子规》,在诵读中熟悉古文、了解古文、为诵读古文创设了氛围。

3、我校开展诵读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目前,我校古诗文诵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诵读场面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在鼓励学生背诵的同时,不忘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有一定意义的句子,使学生学到千古美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原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4、我们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以社会力量为推动的三结合模式,使我校古诗文诵读走上了健康的发展轨道。

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孩子的进步使得他们的家长对我校的诵读活动越来越支持。

虽然德育宣传月工作已经结束,但我校的诵读活动不会中断,我校仍将继续进行此次活动,通过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感恩主义教育,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上一篇:六一儿童节演讲稿四篇下一篇:有什么教授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