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期末复习专题

2022-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三化学期末复习专题

初三化学复习策略研究

摘 要:初三是初中生学习生涯的最后一年,面对紧张的学习,崭新的学科——化学,应该如何复习好是本文所要阐述的内容,本文主要从目前常见的复习方法及所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阐述笔者的一些复习观点。

关键词: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复习的策略

学生通过几个月的化学学习,知识点是零散、无序、不系统的,有必要通过复习,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但由于复习的方法、学生学习状态等各方面的原因,复习所达到的预期效果都不一样,甚至不理想,综观笔者近几年的复习情况,本文就现有复习的方法、存在的问题、影响复习的因素、复习的策略进行阐述。

一、 现有的复习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初中化学复习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单元复习,以课本为主,抓基础,帮助学生重新理清各单元的重难点。第二阶段:专题复习,分为五大块,归纳总结,针对性的复习,知识形成网络体系。第三阶段:查缺补漏、专题训练。此方法对于教学进度快的学校很适用,对于我校来说,效果甚微,学生该会的都会,不会的还是不会,没了实验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更低,不想学的照样没学。由于时间较赶,学生要复习的科目较多,学生对化学的重视程度、兴趣不够高,学生对知识未形成网络化等因素,导致复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学生在考试(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基本概念不清,知识点遗忘率高,易混淆,如什么是中和反应、酸、碱、盐等。

2.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

3. 文字表达能力欠佳。

4. 审题能力、阅读能力欠佳。

5.理解、迁移、运用知识能力差,在实验探究中,学生无法理解题意,找不出题干(设问所在)。

二、 影响复习效果的因素

(一)学生本身的因素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复习难度不好把握;在现代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产生厌学的人大有人在。

(二) 教师本身的因素

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教学形象、身体素质、对学生的期待等各方面的差异,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学习复习的成效。

(三)校领导的关心程度

校领导有好的教学管理体系,有一定的奖惩体制,必然能带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四) 家庭因素

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師,父母对子女的期待、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

(五) 社会因素

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应该多提倡读书的有用性,强调对社会有贡献的大多数还是那些通过努力学有所成的人。

三、应对各问题应采取的复习策略

(一) 把复习课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三轮复习不可划清

初三化学是新学科,学生需要一定时间去适应它,学习时间短,平常如果教得太快,势必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产生难学、厌学的情绪。所以正常教学中,很难按预想的三轮复习下来,只能把单元复习渗透到平常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抓好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复习阶段,除了讲好每个专题、知识点外,每个星期也要有一份模拟试卷,充分做好讲练结合,交差复习。

(二) 提高复习课堂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复习课上得富有趣味性了,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喜欢听,从而能够主动学习,这样复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复习课堂上的趣味性。

1. 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技术,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

如在复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有些同学对该定律印象不是很深,复习时先播放一段《配乐诗——循环》的语音视频:“无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失,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实则犹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踪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精美的图案配上动听的音乐,这幅场景深深地印在人的脑海中。

又如在复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图片:一只实为盐酸的喜羊羊要找回家的路,排在它面前的有几条可供选择的路,每条路上都有不同物质的关卡,该图亲切、可爱,让人会心一笑,然后再在旁边打出几个字,“喜羊羊选哪条路才不会羊入狼口呢?并找出其他几条路中谁是狼?”只要学生一找出狼(能和盐酸反应的物质)就将该图案改为狼的图案。通过图文并茂将枯燥的酸碱盐知识富有了生命活力,挖掘了学生的快乐因素,学习效果也显著提高了。

2. 利用实验再现,充分满足学生探究、好奇的心

化学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只要是有实验的课堂,学生的兴趣必然大幅度提高,复习课中应充分利用实验的魅力。如在复习过滤的基本操作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学生动手做一遍,课堂上可叫学生上台演示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学生实验中就会暴露许多问题,教师针对问题一一讲解指导。又如在复习酸的性质中,先设置悬念(在课件中展示这样的文字):小明看见爸爸常常用稀盐酸给铁制器皿除锈,他自己想亲自试一试。于是,他找出一颗生锈铁钉出来,放入足量稀盐酸中,然后,美滋滋地去睡觉了……可是,当他醒来之后,发现铁钉不见了。学生看完屏幕上文字之后,教师就把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入装有足量盐酸的烧杯中,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用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通过这样的故事实验,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学生也牢牢记住了酸和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及其酸的用途。

3. 利用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有效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复习课中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讲解,知识只是简单地重复讲述,学生似乎都懂了,但到真正做题时又忘了差不多;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在复习常见的仪器时,先把常见仪器全部摆放在桌面上,然后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来在1分钟内写出各仪器的名称,写得多、写得准的同学为胜,底下同学给予掌声鼓励,写错的可让其自行更正或说出该仪器的用途等情况,只要对了,同学就应给予掌声鼓励。这种方法使复习变得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竞争合作意识。

(三) 针对易错点,归纳回顾

中考中常见学生难的题目不会做,简单容易的题易做错,学生易做错的原因主要是对其概念理解不清,或知识点零乱、混淆不清等导致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平常有收集易错题题型的习惯,对于典型的进行归纳总结,如对“实验现象的叙述”可以这样归纳:把考纲中要求的各物质燃烧现象进行总结比较,一般是一光(火焰),二热,三生成,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的有固体S和三大气体H2、CO、CH4,对于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现象,要求记住常见的有颜色的溶液、固体,并归纳常见的反应类型,一一进行分析。

(四) 教师应搞好各方关系,赋有正能量

良好的制度,友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的保障,学校应重视毕业班的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如果教师无法上课时,应及时调课,不落下一节课。教师应尽量关心每一个学生,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状况,也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变化,必要时通过家访等方式与家长共商对策。

(五) 适当进行心理辅导,教会学生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离中考越近,有些学生就会越焦虑,此时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减压,淡化中考的重要性,人生的意义并不是只通过中考才能体现出来,条条道路通罗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心理积聚的烦恼和忧虑,应鼓励他们抽时间和同学、好友、老师交流,要把不良情绪宣泄出来。除此之外,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如①考卷发下来时,应通览试卷,查找有无缺块。②先易后难,争分夺秒,把握好做题速度和质量。③对于模拟两可的题目可用排除法等。④信息题、开放性题型不放空,不交空白卷等。

作者简介:

郭海英,福建省漳州市,龙文中学。

作者:郭海英

第2篇:初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

初三化学公开课教案

时间:2007-5-22星期二第六节

地点:化学实验室

执教:黄凯

一、课题初三化学实验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

②了解常见气体制取的思路,明确所要制取的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能根 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能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③了解常见气体的干燥与净化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市质检考试题目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在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的缺漏,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②通过问题和习题的设计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应试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 学态度和联想、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通过对事物认识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的认识论观 点。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常见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难点: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入:与学生交流、讨论质检试卷有关实验部分题目的得失,了解学生解题情况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引入主题。

2、复习主题:①②③

(一)、常见气体的制取

(1)反应原理

(2)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3)净化与干燥

(二)常用仪器的使用

3、作业布置

六、课后反思

第3篇:2018初三年级化学期末复习卷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期末考试阶段了,各位初三的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为了帮助大家对这一学期的付出有个很好的回报,小编整理了这篇初三年级化学期末复习卷,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答题纸的表格中,前10题,每小题1分,合计10分;后5题,每题2分,合计10分)

1.某市正在疏港路北侧建立国家级光谷,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二氧化硅(SiO2)与焦炭制粗硅(Si) B.太阳能热水器中冷水变热水

C.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4)制纯硅(Si) D.在催化剂作用下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

2.据探测卫星发回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根据以上信息,某同学作出如下推断:①火星大气是混合物②火星大气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③火星上钢铁不容易生锈 ④火星环境适宜人类生存⑤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你认为正确的是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4.下列有关铁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中铁元素含量排在第四位 B.在铁制品表面镀铝可防锈

C.用铁矿石与焦炭在高炉内炼钢 D.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高

5.下列关于灭火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油着火,用水浇灭 B.扑灭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

C.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D.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浇灭

6.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放入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反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中金属都为+2价)。产生H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的活动性比甲强 B.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比乙小

C.反应消耗等质量的硫酸 D.反应消耗等质量的金属

7.为研究不同催化剂(CuO和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同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先后放入质量相同的CuO和MnO2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CuO和MnO2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CuO和MnO2

D.在两瓶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放入质量不等的CuO和MnO2

8.20℃时,向一盛有40 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 g 固体和澄清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36 g B.20℃时氯化钠在 水中的溶解度为36 g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36% D.加水后该溶液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9.据右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

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第

二、三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金属性逐渐增强

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 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

10.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

B.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3℃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变成不饱和溶液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以采

取加物质A的办法

11.去年4月我市上届初三同学们参加了盐城市实验技能考查,切身体会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 集好气体后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后停止加热 B.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人漏斗里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用浓盐酸与石灰石反应

12.无铅汽油一般是加入甲基叔丁基醚【CH3OC(CH3)3】作为高辛烷值组分。下列关于甲基叔丁基醚叙述错误的是

A.甲基叔丁基醚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甲基叔丁基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C.甲基叔丁基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8.2%

D.甲基叔丁基醚是由5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13.2018年,我市创模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国家环保部授予大丰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为巩固成果,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将麦秸大面积露天焚烧 B.多植树造林来防止扬尘污染

C.工业废水达标处理再排放 D.减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制品

14.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 4NH3 + 3O2 ==== 2X + 6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氨气在常压下液化是物理变化 B.X的化学式为N2

C.液氨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D.液氨属于混合物

15.高温加热10g碳酸钙,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此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A.4.4克 B.2克 C.2.4克 D.4克

二、非选择题

16.(5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1)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金属 ;(2)碘酒中保持溶剂化学性质最小粒子的符号 ;(3)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4)2个铵根离子(5)铁锈的主要成分 。

17.(9分)A-F和X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C是无色气体,B、F是红色固体,其中只有D、F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1)写出几种物质的化学式B ,C ,F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

属于 (填写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4)D在日常生活中比 较容易锈蚀,常见的防止锈蚀方法有 。

18.(20分)(1)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②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 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___;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2)小彬同学家新买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他想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 CrSO4)溶液 铝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铝溶液

【预 测】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①Cr Al Cu ②Al Cr Cu ③Al Cu C r

【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实验

方案

实验

现象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变蓝色。___________________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结论 铬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慢。铜不与稀硫酸反应__ _________________

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回答问题】

①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 ___。

②实验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东提出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燕认为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小清认为只要选用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三种药品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

【归 纳】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①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 19.(6分)现有一块10克的黄铜(成分为Cu-Zn合金),将其放入小烧杯中,然后将40克盐酸分成四等份,分四次加入小烧杯中,每次加入盐酸等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剩余固体如下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连 续加入盐酸的质量10克10克10克10克

烧杯内剩余固体的质量7.4克4.83.5克3.5克

求(1)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2 )计算实验所用40克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4篇: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第5篇:初三化学《期末工作总结》

化学学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1)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九年级开设化学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被动,或者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大。

由于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学习上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以及课时的安排,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好;很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面向全体,讲课时紧扣课本,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安排学生探究在有高低不平的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和罩另一只烧杯后蜡烛火焰的燃烧情况;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科学知识的魅力。

三、努力做好复习总结工作

初三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如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四、不足及努力方向。

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上有要求但没有很有效的落实方法,致使不自觉的学生出现脱节状况,对学习不能及时学有所得,就会逐渐出现成绩滑落的现象。由于一些实际上的原因,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从头到尾都充满信心和信任,对学生要既要鼓励也要鞭策。

2012.1.3

第6篇:初三化学实验探究专题中考

实验题探究

1.(2013福建南平)根据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铜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完成下列填空。

(1)稀释浓硫酸时,应把缓缓注入盛有的烧杯中。 (2)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

(3)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生成含钠的化合物是。 (4)任写出一个氢氧化钠溶液与上述物质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013陕西)许多化学反应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但也有一些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的明显现象是。

(2)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一盛满CO2气体的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塞紧橡皮塞(胶塞中插有一下端系小气球的玻璃管)。然后振荡锥形瓶,会观察到小气球逐渐胀大,其主要原因是。 (3)盐酸与NaOH溶液的中和反应也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前,应先向NaOH溶液中滴入少许。 3.(2013甘肃张掖)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

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

4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猜想四:有Na2SO

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

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4.(2013福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拓展延伸】另有一位同学向自己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溶液变红色,可是红色即可消失了,出现此意外情况的原因是(填以下序号)。 A.所用的酚酞试液是变质的B.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太小 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二氧化碳 5.(2013山东威海)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探秘氢氧化钠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出现了大量的白色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证明,这份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但不能确定是否完全变质。请你从下列药品中选择合适的试剂,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药品:蒸馏水、酚酞试液、稀盐酸、氯化钙溶液。

你的实验方案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实验中所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 (2)如果给你一份未知浓度的稀硫酸,要求通过定量实验,测定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即

(3)实验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请你设计一个提纯该样品的实验方案,以得到纯净的

6(1)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B两个实验结束后,小明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同时加入一纯净的烧杯中(如图C所示),混合后,观察到烧杯中有蓝色沉淀.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小明猜想:滤液中的溶

质是Na2SO

4、CuSO4; 小光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

4、NaOH;

小英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

4、CuSO

4、H2SO4;

你的猜想:滤液中的溶质还可能是。 【讨论】你认为的猜想一定不合理.如果滤液为无色,还可排除的猜想,理由是。7.(M(如

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①是,②是CaCl2。 【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和Na2CO3;猜想二:_____;猜想三:NaOH

8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使酚酞试液变红呢?小宁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小宁和小明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Na2CO3属于(填“酸”、“碱”、“盐”); (2)实验Ⅰ的目的是为了; (3)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小明的理由是; (4)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震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后,震荡,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了(提示:CaCl2溶液呈中性)

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溶液中的CO32﹣

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5)小明同学在和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

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

. 9. (2013.乐山市)(7分)小明和他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上一次实验后忘记塞上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提出猜想】① 该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② 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③ 该氢氧化钠溶液

全部变质。

【实验验证】

【讨论】小明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1)(2)可推断,猜想②正确。而小张则认为猜想③也可能正确,理由是。 于是小王又设计了如下补充实验:

(1)取原溶液少量于试管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静置,分层。 (2)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若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化学方程式:。反之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全部变质。 【反思】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可能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第7篇:初三化学用语复习

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教案示例·教案示例

初三化学用语复习

(第一学期)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常用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化学用语。

2.能简便、确切地使用化学用语表达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变化。

3.提高应用化学用语进行思维和综合演绎的能力。

教学过程

【引言】化学用语是用来表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一种重要的国际性化学科技语言,因此熟练地掌握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初中化学的关键之一。我们要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达到能够熟练地运用化学用语。

【板书】

一、有关原子的化学用语 1.元素符号

【设问】书写元素符号有哪些规则?

【回答】书写元素符号注意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讲解】书写元素符号时,不要大写、小写不分。也不要认为大写就是把字母写得大一些。这些都是同学经常犯的错误。还要注意小写字母不要互串,例如铜写成Cn,锌写成Zu。我们要熟练掌握书上的27个常用的元素符号。

【设问】大写字母C能组成哪几种常见的元素符号? 【回答】C(碳)、Cu(铜)、Ca(钙)、Cl(氯)等。

【投影】在下列第一排大写字母和第二排小写字母之间用短线连接(每个字母只能连接一次),表示五种常见的元素符号,并写出元素符号的名称。

A

M

S

H

P

I

g

n

b

r 【讲述】这是一道简单的元素符号练习题,看哪一位同学连得又快又正确。请最快做好的学生把答案写在投影片上。 【投影】投影学生答案后开展讨论。

【设问】元素符号表示哪些意义?以O为例说明。 【回答】O既表示氧元素,又表示一个氧原子。

【小结】元素符号是化学用语的字母,书写要规范,避免一些习惯性的错误。

【板书】2.原子结构示意图 【投影】

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带电的原因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根据投影讲解。) 【投影】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硫原子的是______。

【回答】D 【讲解】本题解题时先看核电荷数。硫元素的核电荷数是16,B、C可以排除。再看核电荷数是否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才是原子,不等的是离子。

【投影】填表

(讨论略。) 【小结】元素的性质跟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的关系。最外层上的电子数,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多于4个,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一般是8个(除He外)。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原子相互形成化合物时的性质,所以也决定于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掌握原子的结构,可以帮助理解、记忆元素的化合价。还应当了解有些元素会显示不同的化合价。

【板书】

二、有关分子的化学用语 【板书】l.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投影】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氧气______,氢气______,氦气______,氮气______,氖气______,氯气______,铁______,硫______,磷______,铜______。

【练习】请两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写在笔记本上。

【讲解】常见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分子是双原子分子,如O

2、H

2、N

2、Cl2。稀有气体由单原子构成、固体非金属和金属,由于结构复杂,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例如Fe、S、P,实际上只代表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板书】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投影】写出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 【练习】请一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做在笔记本上。

【讲解】书写氧化物的化学式,氧元素写在右边,其他元素写在左边,把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如SO2。

【投影】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中原子团的名称和化合价。

(回答略。) 【讲解】有的物质分子中有两个原子团,如NH4NO3。 【设问】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原则是什么? 【回答】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讲述】对,下面我们练习一下。

【投影]写出下列四个方块中第一行跟第二行的元素或原子团组成的化学式,并写出名称。每小组做一小题,每组请一位学生把答案写在投影片上。

【讨论】投影学生答案,开展讨论。

【讲解】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把金属元素、氢元素、铵根写在左方,非金属元素、酸根、氢氧根写在右方,顺序不能颠倒。化学式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要为零。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比要约简,如氧化钙不能写成Ca2O2,应是CaO。

要特别注意的是:H2CO

3、H2SO4应叫做碳酸、硫酸,不能叫碳酸氢、硫酸氢。ZnS应叫硫化锌,不要跟硫酸锌混淆。

这里还要说明一点,分子式仅表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离子、原子构成的物质,例如NaCl,只表示Na+和Cl-的个数比是1∶1,在氯化钠晶体里并没有氯化钠分子,所以NaCl只是氯化钠的化学式。化学式是含义更广泛的化学用语。 【投影】简单、确切地表达下列化学用语的意义。

(1)2H______,

(2)O2______,

(回答略。) 【讲解】要掌握原子、分子、离子的基本概念。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元素符号前面的系数是原子的个数,化学式的前面的系数是分子的个数,离子符号前面的系数是离子的个数,系数是1省略不写。要注意离子符号和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的区别,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

【投影】具有下列质子数的四组元素中可能形成A2B型化合物的是______。

A.12和17

B.11和16

C.13和8 D.l和8 【回答】(不一致。) 【讲解】A2B型化合物中,A显正价,B显负价。因为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要等于零,A是+l价的,B只能是-2价;A是+2价的,B只能是-4价,不过这种情况很少见。质子数l是H,11是Na,它们跟质子数是8的O和16的S,可以结合成A2B型化合物,例H2O、H2S、Na2O和Na2S。正确答案是B和D。

【投影】下列物质中的氮元素表现出可变化合价的种数是____________。

HNO

3、NO、NO

2、N2O、N2O

5、N2O

3、NH

3、N

2、NH4NO

3[

]

A.五种

B.六种

C.七种

D.八种

【回答】C 【讲解】在标具有可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时,要先标出已知确定化合价的元素,然后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算出具有可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单质的化合价为零。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根据铵根和硝酸根的化合价分别算出两处氮元素的化合价。

【小结】化学式是化学用语中的重要环节,它承上启下,物质的组成、变化都以它为基础,同学们必须牢固掌握,避免下列错误:

(1) 化学式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不等于零,例如,碳酸钠写成NaCO

3、氧化铝写成AlO。

(2)违背书写原则,如2OS、ClNa、Al3(SO4)2。

(3)原子团和化学式混淆。例如,把碳酸写成CO3,把氨气写成NH4。

(4)任意夸大应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原则而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分子式。

【板书】

三、有关化学变化的化学用语 【板书】1.化学方程式

【设问】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什么原则? (回答略。) 【投影】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2H2O===2H2+O

2 C.2Zn+2HCl===2ZnCl+H2↑

D.2NaOH++CuSO4====Cu(OH)2↓+Na2SO4

【回答】D 【设问】A、B、C错在哪里? (讨论略。) 【投影】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步骤、意义和内在联系

【归纳】根据投影,边讲边归纳。 【投影】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4g碳和8g氧气反应,能生成12g二氧化碳。

【回答】有不同意见,请双方学生阐明理由。 【讲解】根据化学方程式C+O

2CO2。可以知道,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是3∶8∶11,4g碳没有全部参加化学反应,只有3g碳和8g氧气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11g。

【投影】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练习】请两位学生把答案写在投影片上。 【讨论】投影学生答案,开展讨论。 【设问】用哪些方法配平这些化学方程式?

【回答】第(l)题用最小公倍数法,第(2)、(4)题用奇数配偶法,第(3)题用观察法。

【投影】写出下图编号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请两位学生把答案写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笔记本上。 【讨论】投影学生答案,开展讨论。

【投影】根据下面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程序,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各部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和C都是无色气体,C能燃烧。B和D都是黑色粉末。当加热D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试管两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A、B、C、D的物质名称,甲、乙、丙、丁部位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请两位学生把答案写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笔记本上。 【讲解】本题是用化学用语回答的实验推断题,解题的突破口是当加热D时,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色,可知D是氧化铜。B也是黑色粉末,它跟A反应时生成C。C可以还原氧化铜。由以上事实推断,C是一氧化碳、B是碳、A是二氧化碳。然后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投影】投影学生的答案后开展讨论。

【小结】学会用化学用语对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实验事实进行推断。

教学说明

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通过顺口溜、小竞赛、实验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利用概念进行记忆和书写逐渐过渡到根据物质结构理解记忆和书写,使学生较牢固地掌握化学用语。

专家讲评

执教者精心设计化学用语的每一个认识步骤,将繁杂的知识有条不紊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掌握。

教学中能结合学生易犯的毛病、联系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利用顺口溜、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让学生在新情景下维持学习的积极性。

化学用语的记忆要从机械记忆转化为编码记忆、理解记忆,教者在这一点上的处理是成功的。

上一篇:学省党代会精神下一篇:医疗质量督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