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题三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化学专题三(精选7篇)

化学专题三 篇1

专题三:实验与探究题 班级姓名

一、气体的制备、净化

1.学生在实验室中选用如图4所示装置制取气体,请你

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2)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其试管口须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3)写出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组装一套发生与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应选用上图中的和(填字母)。2.(6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可以是

(填序号);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①制取氨气反应的方程式:2NH4C1 + Ca(OH)

2CaCl2 + 2NH3↑+ 2X。X的化学式

为:,②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可以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填序号)。A.固体氢氧化钠B.浓硫酸C.生右灰

3.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在实验中该仪器的作用

是。

(2)完成此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①溶解②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③称量④计算

(3)小婧按图2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

是;该错误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不变”)(4)小民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

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水的密度约为lg/cm

3)。

二、实验探究题

4.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

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实验与结论]

⑴ 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⑵ 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要想使处理后的废液只有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反应完成后过滤。

5.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锥形

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

(一):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2CO3和HCl。猜想

(二):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猜想

(三):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猜想

(四):废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讨论与交流】

小明认为猜想

(一)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

________

【实验与结论】(1)为验证猜想

(二),小强同学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小强认为猜想

(二)正确。小强的实验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

(二)的正确性,原因是_________(2)小丽为验证猜想

(三),选用大理石做试剂。若猜想

(三)是正确的,验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验证猜想

(四)是否正确,下列试剂中可选用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①氢氧化钠溶液②氯化钙溶液③稀盐酸④氯化钾溶液

6.化学老师谢××交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一个任务: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猜想I:没变质,全部是NaOH;猜想II:部分变质,既含有NaOH{又 含有Na2CO3:猜想Ⅲ:完全变质,全部是Na2CO3。

【查阅资料】①已知反应:BaCl2+Na2CO3=2NaCl+BaCO3↓

②部分盐溶液在常温下的pH如下:

盐溶液

NaCINa2CO3BaCl2pH 等于7大于7等于7【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共同完成,并回答所给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称取上述氢氧化钠固体样品8.0g说明久置固体中,一定含 溶于50ml,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 有氯化钡溶液至过量,充分反应后,静置。(填化学式)。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①中充分反应说明久置固体中,还一定含 后的上层清液滴在一小块pH试纸上,与pH=11 有(填化

标准比色卡对比,测出pH 学式)。

上述步骤①中,所用称量仪器的名称是,滴加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中是正确的。

【拓展】该小组同学为测定出该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继续将上述白色沉淀过滤、洗净、干燥,称得其质量为2.0g,则原试剂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假定试剂中无其它杂质)。【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

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对固体猜想】

猜想I:全部是Na2CO3,猜想的依据是;猜想Ⅱ:全部是NaOH猜想III部分是NaOH,部分是Na2CO3。【实验和推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后,至全部溶解。无色溶液 ②向试管的溶液中滴加适量物质X的溶液

现象A

③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现象B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X溶液是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X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

(填化学式),该实验(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X是CaCl2溶液,猜想Ⅲ成立的实验现象是、8.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到有气泡产生。是不是拿错了药品?经检验确认没有拿错药品,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查阅资料】①已知反应:BaCl2Na2CO32NaClBaCO3(白色)

②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依据查阅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相应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变质(填“部分”或“全部”)。

【进一步实验】该小组同学用变质的溶液制取不含杂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完成中和反应实验。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1)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上述杂质可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2)借助于____________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3.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围绕“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以下三种情况:①②③

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③_______________。(3)小新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说明情况_____(填序号)是不可能的。

小红选择了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在同学们的合作下,他们顺利完成了探究任务。

9.纯碱(Na2CO3)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工业上通常用氨碱法来生产。小红同学为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猜想一:取少量Na2CO3溶液于

Na2CO3溶液试管中,滴入2-3滴酚 溶液显碱性 显碱性 酞试液,振荡

猜想二:能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酸反应 然后滴加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

猜想三:能与

向盛有少量Na2CO3溶化学方程式

Ca(OH)液于试管中,滴加澄清产生白色沉淀

2反应

石灰水

猜想四:能与 NaBaCl

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2CO3+BaCl2=BaCO3↓+2NaCl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交流与反思] 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是否与猜想二相同?“否”)。

10.做菜用的一种嫩肉粉,其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鲜嫩。小明发现将拌了嫩肉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并加入食醋等调料烧煮时产生了大量气体。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Ⅰ、小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CO2。

他设法收集气体样品并除去醋酸气体后,用右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气体依次通过A、B两试剂瓶后,发现A瓶质量增加,B瓶中有白色浑浊物产生。(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实验结论: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Ⅱ、小明对二氧化碳的来源做出了两种猜测:

猜测① 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猜测②; 针对以上猜测,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试管口有小水滴产生澄猜想①正确

实验1 热到不产生气体为止,并把产生的气清石灰水变浑浊

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实验

2猜想②正确

Ⅲ、查阅资料:在百度网页中输入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可以获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再根据实验Ⅰ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Ⅳ、实验Ⅰ中有白色粉末剩余,请用两种化学方法来验证剩余粉末是碳酸钠(写出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方法一:;

方法二:。11.某金属制品厂清洗金属后产生一种黄色废液,小刚和小强欲对其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参 与探究,填写空格:

【查阅资料】工业上通常使用__________清洗金属表面的锈迹。

【猜想与假设】小刚认为废液中只含有硫酸铁;小强认为废液中可能还含有氯化铁。【进行实验】小刚的实验报告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①取少量澄清废液于试管中,逐刚开始没有明显现象,过一段时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

滴加入足量氢氧化钾溶液 间后产生红褐色沉淀

______________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产生_____________

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

铁 【反思与改进】

⑴小强通过改进小刚的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小强的实验操作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通过分析小刚的实验现象,简要说明他们探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性,还可能呈性。【实验验证】

【分析与思考】

⑴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所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13.某实验小组对实验室中A、B、C、D四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它们分别是硫酸钠、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四种物质的一种。可供使用的实验用品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请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鉴别出四种物质,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四支试管,各取少量的A、B、C、B溶液变红色,D溶液B是

① D溶液,分别先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变成蓝色。A、C溶液都呈D 是色。

另取二支试管,各取少量的A、C溶A是硫酸钠溶液

② 液,分别先滴入硝酸钡溶液后再滴入C是

稀硝酸溶液。

14.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

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Na2CO3。【查阅资料】

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②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u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③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④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__________。

③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15.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

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关信息】①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2O2)。

②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③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分析讨论】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Ⅰ:固体成分是Na2CO3,CO2参加反应。猜想Ⅱ:固体成分是NaOH,H2O参加反应。猜想Ⅲ:固体成分是,CO2和H2O均参加反应。

【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CO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 分反应后,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验证Ⅰ: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Na2CO3。

验证Ⅱ: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大于7,有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验证Ⅲ: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写出反应方程式;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化学专题三 篇2

高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外, 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也就是要考巩固知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培养能力、意的转变提高素质。本, 文就高三化以适应高考化学专题传复统习的谈高一三点复自习己教的学体中会, 。往往是教师讲学评式、。这总种结模知式识 (, 讲学—生练听—、讲练) 、没记有知了识学的生复对习“模方专法索”、选的择思、考判和断学的生过思程维, 被同揭时示也的限过制程了, 学即生检的题◇吴勇思学生维1的。、“其教学存与案在学”;的脱只问节写题:教主只师要有要是教讲:师的的, “少教有案学”生, 无须复的时思的, 间上, 二是不课抄题、讲题利于学、做题生的课, 后复习一是浪。费学生习2上教师、只讲题题海战, 课术:后学生再做题所选习题量大, 、难度高未能充分, 发课的能力的功能挥例题的总结。知识, 形成解题技能, 开发学生思1以、专外, 题的划分还有教学。化学活动, 总复习的知识点多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考且分散是“一看, 就会如按, 一做就错课本顺序复”习。, 因此学生, 教师在研做题往往

究教材整体结构的基础上, 从学生实际出发, 针对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存在的

问题, 重新认识和精心组织教材, 并把课堂上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具体的导学方案, 作为组织教学过程的中心。导学方案通过专题形式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联系, 以求复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导学方案要既能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巩固知识, 又能促使学生再发现新问题中的某些信息。在复习中对知识进行专题划分时一般应体现以下两条原则: (1) 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2) 突出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 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 (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 、质疑、释疑、激思, 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复习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在课堂上通过人人参与的机会, 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 内化人人参与的意识, 激励人人参与的成功, 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强化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 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 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 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 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 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复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 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2、学案内容。

每个学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高考复习要求; (2) 基础知识回顾; (3) 知识要点; (4) 样板题; (5) 知识能力训练; (6) 跟踪训练。学案中六点要有机结合, 各有侧重,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制定便于操作的具体要求, 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本专题复习的重点和方向, 在知识目标复习要求的描述中可用“识记“、“理解”、“会用”、“综合”等行动。将每个专题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图解式、图表式、问题式方案, 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识, 在知识问题设计时要做到基础、全面、系统;二是将这些知识点设计成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辩析等方式, 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拓展生长点。目的是启迪思维, 培养能力。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 (精选近两年全国、上海、广东高考题, 及省市模拟题) , 目的是通过课堂解题指导使学生学会审题, 形成解题思路, 总结规律和技巧, 培养解题的规范性, 重在培养方法。训练的设置要体现“步步为营, 步步为梯, 步步提高”的原则, 避免在同一知识、同一层次上的机械重复, 摒弃过难、过大、过深的问题 (这不是能力, 而是能力的异化) 。做到试题设计规范, 题型新颖, 材料新鲜;编写时力求增加与生产、生活、新科技等有关的新情景题?习题的设计应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 按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为3:5:2的比例来编写, 同时兼顾程度较高的学生, 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 使他们吃得饱, 同时可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提高学习水平。

3、学案实施。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 篇3

例1 等物质的量的CO和CH4,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

①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5 ③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5 ④质量之比为7∶4,具有相同的气体体积 ⑤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密度之比为7∶4

A. ①和④ B. ②和③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解析 据N=n·NA,NA为常数,即物质的量之比为分子数之比。据m=n·M求出质量之比为7∶4,①正确。据V=n·Vm,不同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不同,故在没有限定同温同压时,等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不同,④错误。由气态方程(PV=nRT)、m=n·M、[ρ=mV]有,[PM=ρRT],R为常数,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之一),即28∶16=7∶4,⑤正确。

答案 C

点拨 物质的量与微粒数(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气体体积、气体质量、气体密度等之间的关系是高考的一个常见考点。此类题的难点之一是运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进行计算或推断。掌握和运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有两种方法:一是记住高中阶段现有的几个结论;二是利用气态方程进行推断。后一种方式只需记住气态方程,根据具体的题设条件推导出不同的关系式,是个十分有效的方式。

考点2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例2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足量Zn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22.4 L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NA

B. 44 g CO2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一定为2NA

C. 71 g氯气通入适量水中,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NA

D. 60 g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为4NA

解析 未注明标准状态,22.4 L氢气不一定是1 mol,故转移的电子数不一定是2NA,A项错误;44 g C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两摩尔C=O双键,所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NA,B项错误;71 g氯气通入适量水中,只有一部分氯气分子与水反应,故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小于NA,C项错误;60 g Si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每个SiO2晶体单元中含有的硅氧键数为4,所以60 g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为4NA,D项正确。

答案 D

点拨 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是高考的常见考点,其题型:一是结合物质的量直接计算微粒数(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二是和氧化还原反应结合起来,求电子转移的数目;三是和物质结构、晶体结构结合起来,求电子对的数目或晶体中的化学键数目等。

考点3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与换算

例3 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 mol·L-1

B. 1 mol Zn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产生2 g氢气

C. 配制250 mL 1.0 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13. 6 mL

D. 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9.2 mol·L-1

解析 c[=1000ρωM=1000 mL×1.84 g⋅cm-3×98%1 L×98 g⋅mol-1]=18.4 mol·L-1,A项错误;浓硫酸与锌反应不产生氢气,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B项错误;由稀释公式c(浓)·V(浓)=c(稀)·V(稀),18.4 mol·L-1×V(浓)=1.0 mol·L-1×0.25 L,V(浓)=0.0136 L,即13.6 mL,C项正确;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9%,若ρ=1.84 g·cm-3,由c=9.2 mol·L-1,但浓硫酸加水后密度小于1.84 g·cm-3,故所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必小于9.2 mol·L-1,D项错误。

答案 C

点拨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有三类常见考题:一是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式进行的基本计算;二是根据稀释公式进行相关计算;三是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等的换算。

考点4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例4 有下列化学仪器和用品:①托盘天平,②玻璃棒,③药匙,④烧杯,⑤量筒,⑥容量瓶,⑦胶头滴管,⑧细口试剂瓶,⑨标签纸,⑩广口瓶。

(1)现配制500 mL 1 mol·L-1硫酸溶液,需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 mL。

(2)从上述仪器和用品中,挑选出该实验所需要的(填编号) 。

(3)若实验遇到下列情况,对所配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①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

②将稀释后的硫酸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没有洗涤烧杯。

③烧杯中未经冷却的稀释液趁热注入容量瓶中。

④在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没有再加水至刻度线。

⑤定容时仰视液面。

解析 (1)设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由稀释前后硫酸的质量守恒,V×1.84 g·cm-3×98%=0.5 L×1 mol·L-1×98 g·mol-1,V=27.2 mL。(2)配制顺序是:计算→量取→稀释→移液→定容→存放于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所用仪器和用品为②④⑤⑥⑦⑧⑨。注意液体试剂应用量筒量取,配制完毕应存放在细口瓶中,并贴上标签。(3)由[c=nV]知,操作①造成溶质偏多,浓度偏高。操作②造成溶质偏少,浓度偏低。操作③高于室温时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操作④中溶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没有改变,对浓度没有影响。操作⑤使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

答案 (1)27.2 (2)②④⑤⑥⑦⑧⑨ (3)①偏高 ②偏低 ③偏高 ④不变 ⑤偏低

点拨 有关一定物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在高考中主要有三类考题:一是有关配制计算;二是溶液配制的仪器和操作步骤;三是误差分析。本题的难点是误差分析,其方法是根据[c=nV]分析判断,分析不同的操作对分子(n)或分母(V)所造成的影响,然后得出c的变化。

[【专题练习】]

1. 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00 ℃、1.01×l05 Pa,1 mol H2O(g)的质量为18 g

B. 7.1 g C12变为氯离子时,得到的电子数为0.1NA

C. 20 ℃、1.01×l05 Pa时,11.2 L H2所含原子数为NA

D. 1 L 0.2 mol·L-1硫酸亚铁溶液中实际存在的微粒个数N(Fe2+)=N(SO42-)=0.2NA

2. 某课外活动小组需用480 mL 0.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以下配制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取7.68 g无水硫酸铜,加入500 mL水

nlc202309030732

B. 称取12.0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C. 称取8.0 g无水硫酸铜,加入500 mL水

D. 称取12.5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3. 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

A. [22.4bcaNA]L B. [22.4abcNA]L

C. [22.4acbNA]L D. [22.4bacNA]L

4. 下表中,只由甲、乙中对应的数据,不能组成一个求物质的量的公式是( )

[&①&②&③&④&⑤&甲&物质微粒数&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固体体积&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非标准状况下物质的质量&乙&阿伏加德罗常数&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固体密度&溶液的体积&物质的摩尔质量&]

A. ②③④ B. ③④⑤

C. ③④ D. 只有③

5. 经检测,某磁带中的磁性材料的化学组成相当于CoxFe3-xO4,若x=0.5,则下列推测中不正确的是( )

A. 只含Co3+、Fe3+

B. 含有Co3+、Fe2+、Fe3+

C. Co3+与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Co3+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6. 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X,质量数为A,中子数为N,它与1H 原子组成 HmX分子。a g HmX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是( )

A. [a(A-N+m)A+m]mol B. [a(N+1)A+m]mol

C. [aNA+m]molD. [a(A-N+m)A]mol

7. KMnO4、KClO3、NaClO均为强氧化剂。在实验室里可以用KClO3固体代替MnO2与浓盐酸加热反应制备Cl2。已知反应KClO3+HCl(浓)—KCl+Cl2+H2O(未配平),若用K37ClO3与H35Cl作用,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的浓盐酸既作还原剂又起酸的作用

B. KCl中只含35Cl

C. 足量的KClO3固体和50 mL 12 mol·L-1的浓盐酸加热充分反应可生成0.3 mol Cl2

D. 生成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0.7

8. 在120℃ 101 kPa条件下,某燃气可能由H2、CH4、CO中的若干种组成,总体积为a mL,通入一定量(设为x mL)氧气使其完全燃烧。

(1)若a mL该燃气完全燃烧消耗相同条件下氧气的体积也为a mL(即将x=a),则该燃气中CH4的体积分数是 ;

(2)若该燃气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g)的总体积在相同条件下为2a mL,则该燃气中CH4的体积分数是 ;

(3)若该燃气完全燃烧时,生成的气体中只有CO2和H2O(g),则x的取值范围是 。

9.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需470 mL 0.5 mol·L-1的NaCl溶液,有如下配制步骤:①用托盘天平称量 g NaCl晶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②把所得溶液小心转入 mL容量瓶中;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接近刻度2~3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水平相切;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⑤将容量瓶中溶液注入干净的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⑥将容量瓶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填写操作步骤①②中的两处空白。

(2)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填序号) 。

(3)本实验用到的主要仪器有: 。

(4)若出现如下情况,最后所得配制溶液浓度将偏高还是偏低?某学生定容时俯视液面,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用蒸馏水洗净的试剂瓶内壁还有少量的水,立即盛装所配溶液。 。定容时,加蒸馏水不慎超过了刻度线,立即取出多余部分。 。

10. 进行下列各项计算时,除必须应用已给出的各项数据外,还各缺少一个数据。请写出所缺数据的名称、符号和单位,并列出计算式。

(1)在温度为t ℃和压力为P Pa的情况下,19.5 g A与11.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固体C和3.00 L D气体,计算生成C的质量(m)。

缺少的数据是 。(数据符号用a表示)计算式为m= 。(注明单位,不化简)

(2)0.48 g金属镁与10 mL盐酸反应,计算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H2)。

缺少的数据是 。(数据符号用b表示)计算式为V(H2)= 。(注明单位,不化简)

11. 合成氨原料可以由天然气制取,其主要反应为:CH4(g)+H2O(g)→CO(g)+3H2(g)。

(1)1 m3(标准状况)CH4按上式完全反应,产生 mol H2。

(2)CH4和O2的反应式为:2CH4(g)+O2(g)→2CO(g)+4H2(g),设CH4同时和H2O(g)及O2(g)完全反应。1 m3(标准状况)CH4按上述两式完全反应,产物气体的体积V(标准状况)的范围为 。

(3)CH4、H2O(g)、富氧空气(O2含量较高)混合气体反应后,产物气体组成如下表:

[气体&CO&H2&N2&O2&体积(L)&25&60&15&2.5&]

计算该富氧空气中O2和N2的体积比[V(O2)V(N2)](简要写出计算过程)。

化学专题三 篇4

1.当前我们还面临着哪些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

①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③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2.政府重视民生问题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f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⑤党和政府致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3.近年来我国正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

①合理调节收入分配②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③建立和完善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④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⑤建立廉租房制度和经济适用房制度;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等。

4.“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对温总理的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①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与发展需要公平正义。②公平正义能更好地保证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③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5.解决民生问题的意义:

国家:有利于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

社会: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缓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个人: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6.怎样做才能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从国家角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改善民生提供制度保障;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改善民生提供法律保障;发扬民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从青少年角度: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并将理想的实现与艰苦奋斗相结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维护正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清醒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积极宣传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惠民政策,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7.请为解决“教育、就业、“三农”奉献你的金点子.这些金点子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实现?

金点子;①教育:增加教育投入,特别是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任教,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②就业:对下岗工人进行免费技能培训,鼓励和扶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③“三农”: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反映渠道:①我们可以采取向人民代表反映情况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②我们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③我们可以给国家有关机关写信、打电话,或直接向有关人员反映情况等方式。

8.当前我们社会生活中还存在哪些不公平的因素或现象?

答:①收入差距贫富悬殊过大;②城乡教育发展投入不均衡;③某些制度不合理不健全;④社会腐败现象严重等

9.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我国是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

答:①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教育公益性质等。

10.从卫生部获悉:我国正抓紧制订“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健康中国2020”战略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以解决危害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的原则,采用适宜技术,以政府为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切实加强对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卫生问题的有效干预。

(1)你认为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有什么意义?

(2)结合当地情况,你认为作为“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受益者,人民群众应该怎样积极响应?

答:(1)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身体素质,提高公民的健康意识;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我国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2)人民群众应自觉进行身体锻炼,如晨跑、冬季长跑运动等;应该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远离不清洁的食品。

11.材料一 2009年取消全省所有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全省现有158个干线公路收费站全部终止收取车辆通行费。

材料二“如果没有收费沿线居民每年能为省会带来超过1亿元的消费收入。”省政协委员闰琪提案建议撤销收费站如实说。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你谈谈对这次行动的认识?(至少三个方面。)

(2)取消收费站后,收费站的建筑设施如何处理又成了有关部门必须考虑的问题,请你帮忙出出主意并阐明理由。

答:(1)①有利于改善民生,方便人民生活②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③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④体现了以人为本,落实科学民展观。(2)收费站的建筑可保留作“超限超载的检查站” 理由①

1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②可以促进一部分人就业等

12.总书记、总理和网友亲切交流说明了什么?(至少从三个角度说明)

答: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互联网成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声、体察民意、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党中央重视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等等。

13.、列举近年来我国政府保障民生的法律。谈谈颁布这些法律的必要性。

(1)《 食品安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①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②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④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14、从瘦肉精、塑化剂、地沟油、膨大剂西瓜、彩色馒头„„食品安全问题问题食品有哪些危害?

答:①严重危害了人民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②破坏了正常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危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国家的形象,给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④严重冲击社会诚信道德体系,破坏了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气。

15.如何解决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答:①企业和经营者:要提高素质, 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市场交易原则,自觉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加强自身的安全体系和道德体系建设,诚实守信,依法经营,通过抓管理、抓质量来提高产品竞争力、赢得消费者信赖。

②消费者:要提高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和能力;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政府:要从根本上加强对各行各业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和制度并确保制度得到很好执行,用法律手段来重建我们的诚信体系,来维护我们的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乃至各个方面的安全。④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运用经济法规来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食品认证制度,通过认证的合格产品才能进入市场;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建立健全政府职能部门的问责制度。

⑤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规范此类事件的治本之策。为此,国家要切实加强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16.企业、消费者、国家为什么都要重视产品质量?

答:企业:有利于企业提高信誉和形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消费者:关心商品质量,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国家:重视商品的质量,有利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有利于提升国际声誉和形象,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社会和谐。

17.国家对双汇瘦肉精相关人员依法、依纪作出严肃处理,体现了什么道理。

答:①依法治国、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以人为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执政为民的理念。③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体现。④是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⑤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我国法律的一项重要任务。⑥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18、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我们中学生可以做些什么?

答:通过合法渠道建议有关方面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做到有法可依;积极宣传有关食品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能力;敢于同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作斗争,积极检举违法行为,净化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等。

19、请你在食品安全方面提出两条建议?

答:(1)国家有关部门应完善食品立法,加强监督监管。(2)生产者、销售者应诚信经营,杜绝假货。(言之有理即可)

20.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请你提出合理建议。

政治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实施依法治国.保障公民自由和权利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完善分配制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文化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生态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社会方面:关注民生,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医疗、住房、教育等事关百姓生活质量的问题。

专题二关爱生命,过安全健康生活

1、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建设?(校园安全为什么要升至为国家战略?)

①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未成年人能否健康成长、肩负历史重任,是

关系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大事,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事。

②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需要法律的优化,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特殊保护,青少年正处于一个特殊成长时期,社会经验欠缺、辨别是非能力差、模仿能力强、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差、容易受到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伤害。

③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特殊保护;

④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伤害未成年人生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校园的安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⑤关注校园安全,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责任.

2、你的校园中存在的不安全现象或不和谐现象有哪些?

答:校园食堂卫生不达标、学生意外伤害、校园周边交通差、校园暴力、学生在走廊上追逐打闹等。

3、面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国家、社会、学校、青少年自身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国家:应加强有关校园安全方面的立法,加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对安全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监督;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等;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加强安全教育;消除安全隐患;严格学校管理,采取完善的安全措施。加强安全、防灾、自救等演练。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教育,严格校园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措施。如开设学校安全教育课,举行安全自救演练,让学生掌握必要的 安全自救常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排解学生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加强校园进出人员检查,排查学校的各类设施及校园安全隐患等。家庭:要尽到对未成年人教育和监护的职责,家长要用正确的思想和言行引导教育孩子。

社会:应该创造务件保证校园设施的质量,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确保校园安全。

青少年:①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和交通规则;②学会掌握安全常识和自救知识(注意防火和用电安全,不做危险游戏,不攀越窗户和护栏,不在校园内,楼梯处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推搡拥挤):④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正确处理同 学之间的矛盾;④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远离伤害源;⑤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学校或有关部门报告;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围观,要远高并及时报警。

4、校园安全事件给我们哪些警示?

答:(1)遇到意外险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 , 学会有效的自救方法。(2)当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民事侵害,侵害程度较轻时,可以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协商和调解等方法来解决。(3)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地与其搏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以采取 “呼救法”、“周旋法”、拨打“110”报警等方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保全自己。

5、“2011最美中国人”群体,带给你什么启示?

①“2011最美中国人”群体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楷模,是值得人们向他们学习的;②他们的生命价值得到了体现、延伸,他们用行动给人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③作为青少年应该养成像他们一样的精神品质,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之中;④我们应该向这些“2011最美中国人”群体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6、材料背景:观看视频《被“冷漠”轧死小悦悦》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25左右。广东佛山黄岐广佛五金城,两岁女孩小悦悦被两辆车碾压,肇事车辆逃逸,18路人无人相救……

1.如果你路过此地,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为什么?答:正确选择:①及时救助:扶她到路旁;②守护她身旁,喊人救助;③记住肇事车牌及时拨打122报警;④及时拨打120救助。

因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不可重复;我们在珍惜、爱护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爱护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这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奉献社会的高尚行为。

2.你如何评价新闻中的三类主人翁(肇事逃逸司机、18路人、捡垃圾的阿婆)的行为?

答:肇事逃逸司机:漠视他人的生命、道德败坏,是故意杀人的犯罪行为,应受法律的制裁。

18路人:见死不救,是不尊重、爱护他人生命的表现,是不道德的行为,应受社会道德的谴责。

捡垃圾的阿婆:及时救助小悦悦,是尊重、爱护他人生命的表现;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奉献社会的高

尚行为,值得全社会每一个人学习。

6、小悦悦事件给我们的什么启示?①未成年的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避免意外和危险的发生。②家长要加强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③社会成员要提高道德修养,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应 尽自己的所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④国家要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风尚,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

7、校车事故侵犯了受害者的什么权利?生命健康权,财产所有权

8、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表现在哪些方面?(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2)患病就医,恢复健康;(3)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4)不得轻生和自残;(5)行使生命健康权时,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9、怎样才能避免矿难事故的发生?①借助“清理官员煤矿股份”的风暴,重拳出击煤场中的腐败链,打破地方政府既监管又经营的双重身份。②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管理,建立“让煤矿死不起人”的制度,推动煤矿企业将安全设备投入、安全操作规程的遵守与采掘人员的培训都计入其经营成本。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安全设备投入和科研投入,将教育培训作为预防事故的根本性措施。④建立“立法、检查、保险”筑起的三道防线,使“预防为主”的思想充分体现,从政府监察、行业管理到企业的自我管理,都将预防事故列为头等大事。⑤加大问责力度,强化舆论监督,对重大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治理要多元化。

专题三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2011年7月19日)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对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5.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西藏发生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的原因: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正确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力保障;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和政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竭诚帮助;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等

6.西藏和平解放60年发展进步道路的启示有哪些: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才会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7.党和政府重视做好西藏工作的原因: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做好西藏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加快西藏发展、维护西藏稳定,既是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明确要求,也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和共同责任。

8.请你为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献计献策。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和政策;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着力解决好西藏各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继承和弘扬西藏优秀文化传统,不断推动西藏文化事业发展繁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深入人心;深入开展反对**集团分裂祖国活动的斗争,彻底粉碎一切破坏西藏稳定、危害祖国统一的图谋。

高一化学必修2专题一 篇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2.2003年,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推荐原子序数为110的元素的符号为Ds,以纪念该元素的发现地(Darmstadt,德国)下列关于D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Ds原子的电子层数为7B.Ds是超铀元素

C.Ds原子的质量数为110D.Ds是金属元素

3.近来查明,二氧化三碳(C3O2)是金星大气层的一个组成部分,下列关于二氧化三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三碳的电子式为B.C3O2、CO、CO2都是碳的氧化物

C.C3O2和CO一样可以燃烧生成CO2D.C3O2和CO2都是碳酸的酸酐

4.X、Y、Z是短周期的三种相邻元素,X和Y在同一周期,Y和Z在同一主族,这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且原子序数之和为41,则X、Y、Z的元素符号分别为()

A.N、O、SB.Cl、S、OC.Si、P、ND.S、Cl、F

5.下列微粒中:①下标13Al3+④F-,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下列物质中,不含共价键的是()

A.NaClB.Cl2C.HClD.NaOH

7.短周期元素A、B、C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0。A与C在周期表中同主族,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C

B.A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C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C.C的氧化物的熔点比A的氧化物的低

D.A与C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8.元素X的原子核外M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元素Y的离子Y2-的核外有18个电子,则这两种元素可形成的化合物为()

A.XY2B.X2Y3C.X3Y2D.X2Y

9.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H2OB.NH3C.Cl2D.BCl3

10.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

A.PH3B.NH3C.H2OD.H2S

11.短周期元素M和N的离子M上标2+和N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原子比N原子多一个电子层 B.M的原子序数比N小

C.M和N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D.M和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2.几种微粒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则这几种微粒()

A.一定是同一种元素B.互为同位素

C.可能属于同一种元素D.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14.某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为R2O3,相对分子质量为102,电子数为50,已知氧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R原子核内中子数是()

A.10B.13C.21D.14

15.最近发现一种新微粒O4,有关这种新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结构与P4相同B.它的摩尔质量为64

C.它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

D.它是由两个氧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的新微粒

16.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17.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Na<Mg<Al B.热稳定性:HCl>H2S>PH3

C.酸性强弱:H2SiO3<H2CO3<H3PO4D.熔点:NaCl>Na>CO2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完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一定含有共价键

C.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熔点低

D.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19.与氖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及阳离子所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

A.溴化镁B.氧化钠C.氯化钾D.硫化钠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B.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C.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一定越高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

21.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液溴和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B.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C.二氧化硅和铁分别受热熔化D.食盐和葡萄糖分别溶解在水中

22.科学家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理论预测,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属于第七周期ⅣA族,称为类铅元素。下面关于它的原子结构和性质预测正确的是()

A.类铅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B.其常见价态为+

2、+

3、+4

C.它的金属性比铅弱D.它的原子半径比铅小

23.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Na、K、Rb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24.决定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间只能排列成链状

B.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可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C.组成有机物的元素种类较多D.碳原子间可以有多种排列方式

25.下列对离子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离子化合物一定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 ②离子化合物一定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 ③离子化合物熔点高,加热一定难分解 ④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也可能不含共价键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②两种元素的名称。

(2)写出⑧、⑨两种元素的符号。

(3)在这些元素中,(用元素符号填写,下同)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最不活泼的元素。

(4)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碱性最强;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

27.(8分)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用字母标出的14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金属性最强的是,非金属性最强的是,常温下单质为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属于过渡元素的是(该空用字母表示)。

(2)B、F、C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其中以最不稳定。

(3)第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28.(9分)现有①BaCl2、②金刚石、③NH4Cl、④Na2SO4、⑤干冰、⑥碘片六种物质,按下列要求回答:

(1)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熔点最高的是,熔点最低的是。

(2)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只有离子键的物质是,晶体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的是。

(3)①的电子式是,⑤的电子式是。

29.(13分)A、B、C、D、E分别代表5种微粒,每种微粒中都含有18个电子。其中A和C都是由单原子形成的阴离子,B、D和E都是分子;又知在水溶液中A跟B反应可生成C和D;E具有强氧化性。请回答: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上述5种微粒:

A,B,C,D,E。

(2)在溶液中A跟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0.(4分)在一定条件下,ROn-3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

ROn-3+ F2+2OH-==RO4-+2F-+H2O,已知R为短周期元素,则可知在ROn-3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元素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31.(6分)某元素的同位素AZX,它的氯化物XCl2 1.11 g溶于水制成溶液后,加入1 mol/L的AgNO3溶液20 mL恰好完全反应。若这种同位素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求:

(1)Z值和A值。(2)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3)把X的单质放入水中,有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专题1 检测试题

1.B 2.C 3.D 4.B 5.C 6.A 7.B 8.B 9.C 10.A 11.A 12.C

13.B 14.D 15.C

16.D 17.A 18.A 19.B 20.D 21.A 22.A 23.C 24.A 25.B

26.(1)碳 氮(2)Si P(3)Na F Ar

(4)HClO4 NaOH Al

27.(1)Ar K F Br M

(2)H2O、HCl、PH3 PH3(3)F

28.(1)⑤⑥ ② ② ⑤(2)①③④ ① ⑤⑥

29.(1)S2-HCl Cl-H2S H2O2(或F2)

(2)S2-+2H+==H2S↑

30.+5 第三周期第ⅦA族

31.(1)A=40 Z=20

(2)第四周期第ⅡA族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专题复习 篇6

【高考命题分析】

从高考试题来看, 电化学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试题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 主要考查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构成及原理、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电极和电池反应式的书写、简单计算等, 常联系化学实验现象的判断与分析、定量实验的操作要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问题分析、化学计算等进行学科内综合命题, 体现高考对学科内知识综合应用层次的要求。近几年, 高考化学试题对电化学的考查, 在命题形式、问题的设置方式、能力层次要求等方面进行了不断创新, 将电解原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 试题新颖, 重在考查考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重点知识梳理】

一、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1.形成条件的比较

2.电极的比较

3.反应类型的比较

4.能量转化方式的比较

5.粒子移动方向的比较

6.工作原理的比较

二、原电池中电极的判断和反应式的书写

1.原电池中电极的判断

(1) 根据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情况下, 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 较不活泼的金属为正极。例如, 锌、铜和稀H2SO4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 由于锌比铜活泼, 所以锌为负极, 铜为正极。但是, 要特别注意电解质溶液对正负极的影响。

(2) 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 电子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3) 根据电解质溶液里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里, 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正极, 阴离子移向的极是负极。

(4) 根据两极发生反应的类型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总是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5) 根据电极产生的现象判断。

(1) 电极质量的变化。

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 若某电极的质量增加, 说明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在该电极上放电, 该电极活泼性较弱, 为正极。反之, 若某电极的质量减小, 说明该极金属溶解, 该电极活泼性较强, 为负极。

(2) 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原电池工作时, 若某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是因为该电极上有H2析出, 说明该极为正极, 活泼性较弱。

(3) 电极附近pH的变化。

析氢或吸氧的电极反应发生后, 均能使该电极附近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 若某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了, 说明该电极活泼性较弱, 为正极。

2.原电池中反应式的书写

一般来说, 书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一般来说, 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 为原电池的负极, 但不是绝对的。例如, Mg、Al插入NaOH溶液中组成原电池, Mg比Al更活泼, 但由于Al和NaOH溶液反应失去电子被氧化, 因而Al是负极。此时的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2Al+8OH--6e-═2AlO2-+4H2O, 正极:6H2O+6e-═6OH-+3H2↑。

(2) 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

在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 它往往与电解质溶液紧密联系。例如, 氢氧燃料电池就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两种。 (1) 在酸性溶液中, 负极:2H2-4e-═4H+, 正极:O2+4H++4e-═2H2O。 (2) 若在碱性溶液中, 则不可能有H+出现, 同样在酸性溶液中, 也不能出现OH-。

(3) 注意电子转移的数目。

在同一个原电池中, 负极失去电子的总数一定等于正极得到电子的总数, 所以, 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 要注意电荷守恒。

(4) 抓住总反应方程式。

两个电极的反应式相加即得总反应方程式, 所以, 对于一个陌生的原电池, 只要知道总的反应方程式和其中的一个电极反应式, 就可写出另一个电极反应式。

三、电解产物的判断与计算

1.电解产物的判断

(1) 阳极产物的判断。

(1) 活性电极:若阳极材料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Ag之前的金属, 则金属在阳极失电子被氧化, 生成相应的阳离子进入溶液, 阴离子不容易在阳极上放电。

(2) 惰性电极:若阳极为Pt、Au、石墨等材料, 此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 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阴离子的放电顺序为:

电解含上述阴离子的溶液时, 离子的还原性越强越容易在阳极上失电子。

(2) 阴极产物的判断。

在阴极上, 无论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 都不参与电极反应, 均为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离子在阴极上的放电顺序为:

活泼金属阳离子 (如K+、Ca2+、Na+等) 一般在水溶液中不会放电。

2.电解时溶液pH的变化

(1) 电极附近溶液的pH变化。

(1) 若阳极周围生成O2, 则消耗OH-, 阳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

(2) 若阴极周围生成H2, 则消耗H+, 阴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2) 电解质溶液的pH变化。

电解质溶液在电解过程中, 溶液的pH可能会发生变化。判断电解质溶液的pH变化, 有时可以从电解产物上去看。

(1) 若电解时阴极上产生H2, 阳极上无O2产生, 电解后溶液的pH增大。

(2) 若阴极上无H2产生, 阳极上产生O2, 则电解后溶液的pH减小。

(3) 若阴极上有H2产生, 阳极上有O2产生, 且V (H2) =2V (O2) , 则有三种情况:a.如果原溶液为中性溶液, 则电解后pH不变;b.如果原溶液是酸溶液, 则pH变小;c.如果原溶液为碱溶液, 则pH变大。

(4) 若阴极上无H2产生, 阳极上无O2产生, 电解后溶液的pH可能发生变化。如电解CuCl2溶液 (CuCl2溶液因Cu2+水解显酸性) , 一旦CuCl2全部电解完, pH会变大, 成为中性溶液。

3.用惰性电极进行溶液中的电解时的各种变化情况

4.电解产物的计算

有关电解的计算问题常涉及求电解后某产物的质量、气体的体积、某元素的化合价以及溶液的pH、物质的量浓度等, 常用的方法如下。

(1) 电子守恒法。

电解过程中通过每一电极的电子总数均相等, 适用于串联电路、阴阳极产物、相同电荷量等类型的计算。

(2) 总反应式法。

根据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写出电解总反应式, 根据电解总反应式列式计算。

(3) 关系式法。

借助得失电子守恒关系, 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桥梁, 确定计算所需的关系式。例如, 4e-~4Ag~2Cu~2Cl2~2H2~O2~4H+~4OH-。

四、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的腐蚀是指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 进行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其本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

1.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

2.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以钢铁腐蚀为例)

3.金属防护的重要方法

(1) 改变金属内部的组成结构, 将金属制成合金, 增强抗腐蚀能力。

(2) 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 使金属与周围物质隔离开来。

(3) 电化学保护法:利用电化学反应使金属钝化而受到保护, 或者利用原电池反应将需要保护的金属作为电池的正极而受到保护。

【高考热点例析】

热点1考查燃料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例1】 (2012·四川高考) 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 负极上的反应为:CH3CH2OH+H2O-4e-═CH3COOH+4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检测时, 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

B.若有0.4mol电子转移, 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L氧气

C.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O2═CH3COOH+H2O

D.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2H2O+4e-═4OH-

【解析】该酒精检测仪中, 电解质溶液呈酸性, 酒精 (CH3CH2OH) 通入负极, 发生的反应为:CH3CH2OH+H2O-4e-═CH3COOH+4H+, O2通入正极, 发生的反应为:O2+4H++4e-═2H2O, 电池的总反应式为:CH3CH2OH+O2═CH3COOH+H2O。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正极移动, 当有0.4mol电子转移, 消耗0.1molO2, 则在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2.24L。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燃料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题目的难度中等。在燃料电池中, 可燃性气体一般通入原电池的负极, 氧气 (或空气) 通入正极。正确书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应注意: (1)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2) 要注意溶液的酸碱性, 适当的在电极方程式两边添加H+、OH-、H2O, 以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 (3) 要注意电极反应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

热点2考查电解池的构成及原理

【例2】 (2012·浙江高考) 以铬酸钾为原料, 电化学法制备重铬酸钾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阴极室, 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

B.在阳极室, 通电后溶液逐渐由黄色变为橙色, 是因为阳极区H+浓度增大, 使平衡2CrO42-+2H+Cr2O72-+H2O向右移动

C.该制备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测定阳极液中K和Cr的含量, 若K与Cr的物质的量之比 (nK/nCr) 为d, 则此时铬酸钾的转化率为1-d/2

【解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 不锈钢为阴极, 惰性电极为阳极, 该实验实质上是电解水。在阴极室, H2O得电子被还原生成H2:2H2O+2e-═2OH-+H2↑;在阳极室, OH-失电子被氧化, 导致阳极附近区域溶液中c (H+) 增大, 平衡2CrO42-+2H+Cr2O72-+H2O向右移动, 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

D项, 设铬酸钾的转化率为ɑ, 则: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题目的难度较大, 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电解原理, 正确分析电化学法制备重铬酸钾的实验装置。解答有关电解问题时, 要先看阳极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 再结合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进行综合分析。

热点3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串联问题

【例3】 (2012·福建高考) 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

C.片刻后甲池中c (SO42-) 增大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

【解析】K闭合时, 甲、乙两池构成原电池, Zn作负极, Cu作正极;浸湿的滤纸则为电解池, a为阴极, b为阳极, 电解饱和硫酸钠溶液。A项, Cu电极上Cu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u2++2e-═Cu;B项, 在电解池中电子不能流入电解质溶液中, 则电子的流动分为Zn→a和b→Cu两部分;C项, 甲池中SO42-没有放电, 则c (SO42-) 不变;D项, b为阳极, OH-在该电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4OH--4e-═2H2O+O2↑, 使得b附近溶液显酸性, 不能使试纸变红。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串联问题,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原电池和电解池装置, 原电池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电解池需要电才能发生反应, 一般先确定原电池及其正负极, 再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处理电解池问题必须明确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 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并用电极反应式来分析、解决问题。

热点4考查金属的腐蚀及其防护

【例4】 (2012·山东高考) 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 插入海水中的铁棒, 越靠近低端腐蚀越严重

B.图b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 Cu-Zn合金的腐蚀速率小

C.图c中, 接通开关时Zn腐蚀速率增大, Zn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

D.图d中, Zn-MnO2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MnO2的氧化作用引起的

【解析】插入海水中的铁棒, 越靠近液面, 其中溶解的O2的浓度越大, 腐蚀越严重, A选项错误;开关由M改置于N时, 形成原电池, Zn为负极, CuZn合金作正极, 被保护, B选项正确;接通开关时, 形成原电池, Zn作负极, 被腐蚀, Pt作正极, 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C项错误;Zn-MnO2干电池中, Zn作负极, 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于干电池中含有杂质, 电池内部形成腐蚀微电池, 导致Zn发生氧化反应而引起的。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的腐蚀及防护问题, 题目的综合性较强, 难度较大。金属发生何种腐蚀要根据环境条件来确定, 在有电解质溶液存在的情况下, 金属比较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 可先确定所形成原电池的正、负极, 然后根据原电池原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巩固针对练习】

1. (2012·株洲市模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 铁作负极

B.电解精炼铜时, 粗铜作阳极, 纯铜作阴极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与氯气时, 以铁作阴极, 石墨作阳极

D.铜锌原电池中, 铜浸入硫酸锌溶液, 锌浸入硫酸铜溶液, 中间用盐桥连接

2. (2012·上海奉贤区模拟) 某课外活动小组, 为研究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原理, 做了以下实验:将剪下的一块生铁片, 放入锥形瓶中, 并滴入少量食盐水将其浸湿, 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生铁被液封, 与外界隔绝不易生锈

B.锥形瓶中有白色的沉淀

C.实验过程中, 铁作为阳极, 发生腐蚀

D.B中导气管里形成一段水柱

3. (2012·上海市黄浦区模拟) 某化学课外学习小组设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简易装置见右图 (蛋壳内及壳外容器均充满饱和食盐水)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通电一段时间后, 往蛋壳内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 呈红色

B.蛋壳表面缠绕的铁丝发生氧化反应

C.碳棒上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D.电解一段时间后, 蛋壳外溶液的pH下降

4. (2012·日照市模拟) 据报道, 以硼氢化合物NaBH4 (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 负极材料采用Pt/C, 正极材料采用MnO2, 可用作空军通信卫星电源, 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放电时, Na+从b极区移向a极区

B.每消耗3molH2O2, 转移的电子为3mol

C.电极a采用MnO2, MnO2既作电极材料又有催化作用

D.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BH4-+8OH--8e═-BO-2+6H2O

5. (2012·北京市西城区模拟) 铅蓄电池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电时, N为负极, 其电极反应式为:PbO2+SO42-+4H++2e-═PbSO4+2H2O

B.放电时, c (H2SO4) 不变, 两极的质量增加

C.充电时, 阳极反应式为:PbSO4+2e-═Pb+SO2-4

D.充电时, 若N连电源正极, 则该极生成PbO2

6. (2012·上饶市模拟) 某校化学实验小组学生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通电5min时, 铜电极的质量增加2.16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电源电极X名称为______ (填“正极”或“负极”) 。

(2) 电解池中溶液的pH变化:B_____, C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3) B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4)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若A中KCl溶液的体积为200mL, 电解后溶液的pH=_______。

(5) 若将C装置单独取出, 导线连接铜、银后, 请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

7. (2012·蚌埠市质检) 下图所示的装置中, 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甲池的装置是_______;乙池A电极的名称是________。

(2) 写出通入CH3OH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

(3) 乙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 当乙池中B (Ag) 极的质量增加5.40g时, 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___________mL (标准状况) ;此时丙池某电极析出1.60g某金属, 则丙中盐溶液可能是_____ (填序号) 。

A.MgSO4 B.CuSO4 C.NaCl D.AgNO3

8. (2012·株洲市模拟) 下图是一种以某燃料电池为电源, 对氯化钠溶液进行电解的装置。该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 (Y2O3) 的氧化锆 (ZrO2) , 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

(1) 下列对该燃料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 在熔融电解质中, O2-定向移向负极

B.a处通入空气, 发生氧化反应:O2-4e-═2O2-

C.b处通入丁烷, 电极反应式为:C4H10+26e-+13O═2-4CO2+5H2O

D.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2C4H10+13O2═8CO2+10H2O

(2) 若X电极为铁, Y电极为石墨, 则在石墨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3) 若X电极为铁, Y电极为石墨, U形管中装有200mL浓度为3.5mol/L的NaCl溶液。

(1) 检验Y电极上生成的物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

(2) 若消耗燃料丁烷0.02mol, 则电解装置中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共为_________L。

参考答案:1.D 2.D 3.C 4.D 5.D 6. (1) 负极 (2) 减小不变 (3) 4OH--4e-═2H2O+O2↑ (4) 2KCl+2H2O2KOH+H2↑+Cl2↑13 (5) Cu-2e-═Cu2+7. (1) 原电池阳极 (2) CH3OH+8OH--6e-═CO32-+6H2O (3) 4AgNO3+2H2O4Ag+O2↑+4HNO3 (4) 280 BD 8. (1) AD (2) 2Cl--2e-═Cl2↑ (3) (1) 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电极Y的气体出口处, 若试纸变蓝, 则说明生成了氯气 (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2) 11.65

初中化学推断专题突破策略 篇7

关键词:化学推断;专题归纳;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9-0039-05

化学推断题是初中化学的一种重要题型。此类题型具有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条件隐含、关系复杂,思维容量大,考点涉及范围广,难度较高等特点。随着近年来新课程的实施,推断题的灵活性越来越大,形式越来越新颖,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此类试题是多数学生的失分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现结合“推断”专题复习教学中的点滴经验,探讨有关推断题的专题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一、推断题特点

1.试题中提示性的化学语言为解答推断题提供了“路标”。常常分为以下几类:物质颜色、物质特性、物质的特征组成、化学反应的特殊现象、物质用途、物质类别、反应类型及典型反应条件等。

2.问题的设置呈现一题多点。根据题意,问题的设置一般为考查物质的化学式、基本反应类型、物质的用途、物质所起的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元素的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等。

二、推断题解题思路、步骤

解化学推断题大多需要依据已知的现象和物质的性质,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环节,顺推、逆推或讨论验证,层层剖析,得出结论。

1.审题:通阅全题,深挖细找,反复推敲,弄清文意或图意,理出题给信息。

2.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运用逆推法、顺推法、讨论法、筛选法等合理的方法进行严密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3.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而全面地解答。

4.检验:将推得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要另行思考,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三、推断题复习策略

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前提,选择合适的突破口是解题的关键,运用合理的方法是解题的保障。推断题并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题型,它和物质的鉴别、检验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物质的鉴别、检验专题复习与化学推断专题复习有机结合在一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好推断题首先进行系统的专题复习,有效整合教材知识,是中考化学备考的重要策略之一。应根据推断题的特征,探究推断题的复习策略。

(一)对于重点学习研究的物质,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初中化学知识点比较多,而中考试题又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涵盖,试题一般给出“常见物质”的范围,即在初中化学里重点学习的物质。这些“常见物质”可分为以下六大类:单质有O2、H2、C、Cu、Fe;氧化物有H2O、CO2、CO、Fe2O3、Fe3O4、CaO、CuO;酸是HCl和H2SO4;重点学习的碱是NaOH和Ca(OH)2;盐是NaCl、Na2CO3、CaCO3、NaHCO3、CuSO4;有机物是CH4、C2H5OH。以上“常见物质”几乎涵盖了初中化学的所有重点物质,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要善于从题干中找到“突破口”

解答推断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掘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如物质的颜色特征、现象特征、用途等,即解题的突破口,选择合适的突破口是解题的关键。推断题常见的突破口有以下几种。

1.以常见固体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常见特征颜色的物质:①常见的白色固体有CaO、CaCO3、P2O5、Mg(OH)2、CuSO4、BaSO4、AgCl等;②常见的黑色物质有CuO、C、Fe、MnO2、Fe3O4;③常见的红色金属单质是Cu;④红棕色(或棕红色)的物质是铁锈(Fe2O3);⑤常见的黄色固体是S;⑥暗紫色晶体是KMnO4;⑦常见的蓝色固体有CuSO4·5H2O、Cu(OH)2;⑧常见的绿色粉末是Cu2(OH)2CO3(铜绿)。

2.以溶液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常见有色溶液:①蓝色溶液是含有Cu2+的溶液,如CuSO4、Cu(NO3)2等溶液;②浅绿色溶液是含Fe2+的溶液,如FeCl2、FeSO4、Fe(NO3)2等溶液;③黄色溶液是含Fe3+的溶液,如FeCl3、Fe2(SO4)3、Fe(NO3)3等溶液;④紫红色溶液是KMnO4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

3.以沉淀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常见具有特征颜色的沉淀:①不溶于水但溶于酸,且能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②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的蓝色沉淀是Cu(OH)2;③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的红褐色沉淀是Fe(OH)3;④不溶于水却能溶于酸,但没有气体产生的白色固体有Mg(OH)2、Al(OH)3等;⑤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有BaSO4、AgCl。

4.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

物质的用途是化学学习的重点,掌握典型物质的用途有利于突破推断题的解答。如:O2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CO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制作碳酸型饮料、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CO在工业上常用于冶炼金属;H2O常用作溶剂;稀HCl、稀H2SO4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胃酸(HCl)在人体中能帮助消化;熟石灰[Ca(OH)2]在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CaCO3常用作补钙剂;石灰石或大理石常用作建筑材料;浓H2SO4、固体NaOH、CaO(可作食品干燥剂)常用作干燥剂;酒精(C2H5OH)常用作内燃机、火锅的燃料;CO和CH4常用作气体燃料;NaCl、CH3COOH是家庭厨房常用的调味品;NaCO3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NaHCO3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焙制糕点;氨水用于消除蚊虫叮咬的红肿。

5.以物质的特征组成为突破口

物质的特征组成突出表现为元素组成的特征。如:①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液体是H2O2和H2O;②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气体是CO2和CO;③常温下是固态且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Fe2O3和Fe3O4;④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CH4。

6.以化学反应类型特征为突破口

一些图示性的推断题,既没有给出物质的颜色,又没有给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只能依据图示中给出的物质之间反应的情况和转化关系进行推断。复习时既要对常见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具有代表性的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归纳,又要对典型的离子间(产生沉淀、气体和水)的特征反应和非基本反应类型的典型反应进行归类总结,积累解题的突破口。

7.以化学反应的特殊现象为突破口

常见的特殊化学反应现象: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氨气;S在O2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的是Mg,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的是白磷、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是Fe;能使灼热的氧化铜变红的气体有H2和CO,“二黑生气变红”的是CuO与C的反应,固体由红变黑的反应有Fe2O3还原为Fe、Cu氧化为CuO;反应放出热量最常见的是CaO与H2O的反应;吸水后由白变蓝的盐是CuSO4;溶液(或固体)加酸放出CO2气体的反应是碳酸盐与酸反应;固体加酸放出H2气体的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生成红褐色沉淀的反应是可溶性碱与可溶性铁盐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反应是可溶性碱与可溶性铜盐反应;能溶于盐酸或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Mg(OH)2、Al(OH)3;加碱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的反应是铵盐与碱反应;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硫酸及可溶性硫酸盐与BaCl2或Ba(NO3)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盐酸及可溶性盐酸盐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

8.以典型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有些化学反应条件在推断题中带有明显的指向性,如:①条件是“通电”的反应是电解H2O;②条件是“高温”的分解反应是高温煅烧CaCO3,CO还原Fe2O3和Fe3O4,C还原CO2、CuO、Fe2O3、Fe3O4等;③条件是“催化剂”的反应有H2O2分解、KClO3分解;④条件是“加热”的反应常见的有CO(或H2)还原CuO;⑤条件为“点燃”的反应一定有O2参加。

9.以物质的俗名或主要成分的名称为突破口

常出现在推断题中的物质的俗名或主要成分的名称:大理石和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生石灰(氧化钙:CaO);烧碱、火碱、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Ca(OH)2);铁锈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CH4);煤气(主要成分:CO);纯碱、面碱、苏打(碳酸钠:Na2CO3);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食盐(氯化钠:NaCl);双氧水(主要成分:H2O2)等。

10.以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推断题中常见的物质之最: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组成最简单、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是CH4;最常用的溶剂是H2O;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年产量最多、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是Fe;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天然存在最软的矿物质之一是石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最简单的原子是H。

11.以特定的实验结果为突破口

常见的特定实验结果:①能溶于酸且无气体产生的白色固体一般为Mg(OH)2、Al(OH)3等不溶性碱;②能溶于酸且产生气体的白色固体一般为CaCO3、BaCO3等碳酸盐;③向固体混合物中加水后,得到无色溶液(或产生白色沉淀,同时得到无色溶液)则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u2+、Fe3+、Fe2+的物质;④向固体混合物中加水后出现不溶物,则原混合物中原来就可能含有CaCO3、BaCO3等不溶物,或者是原混合物中某些物质间能相互反应生成CaCO3、BaCO3、Mg(OH)2、Al(OH)3、AgCl、BaSO4等沉淀;⑤加足量酸,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一定是混合物,其中既有AgCl、BaSO4等不溶于酸的沉淀,又含有CaCO3、BaCO3、Mg(OH)2、Al(OH)3等溶于酸的沉淀。

12.以具有特性气体为突破口

常见特性气体:①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NH3、SO2、NO2;②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O2;③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有H2、CO、CH4;④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⑤有还原性的气体有CO、H2;⑥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CO。

(三)掌握常见物质间的特征转化

熟悉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不仅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还会对化学推断,特别是框图型推断题的推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框图型推断中经常用到以下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四)熟悉七个“核心”变化

以O2、H2、Fe、H2O、CO2、CO和Na2CO3等七种物质为核心的变化,在中考推断题中是不可缺少的“命题元素”,相关转化关系如下。

氧气的变化 氢气的变化

碳酸钠的变化 铁的变化

水的变化 一氧化碳的变化 二氧化碳的变化

(五)构建物质间转化关系网

关注对“框图素材”的积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框图素材”应分散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在学完一个单元或某一阶段后,用框图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构建以“点”到“线”到“面”的知识间转化关系网, 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度”。例如,在学习“氧气”和“碳和碳的氧化物”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以“CO2”和“O2”为中心的由“点”到“线”到“面”的元素化合物间转化关系网络。

以上只是部分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建立知识网络,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四、题型归类解析

根据推断题的形式特点,一般分为框图型推断题、密码型推断题、实验流程框图型推断题、文字叙述型推断题、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表格型推断题等六种常见形式。

(一)框图型推断题

例1.下图表示的是物质A~G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F都是单质;F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在工业上C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E是一种蓝色溶液。请回答:

(1)C的化学式 ,G可能是_______。

(2)写出E的一种用途 。

(3)写出标号①、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类型属于____________。

(4)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以上7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属于盐类的是___________。

【试题解析】根据F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在工业上,C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E是一种蓝色溶液,可得F是铁、B是二氧化碳、C是碳酸钠、E是硫酸铜,由图示可知A可能是碳或氧气,G能够与碳酸钠和铁反应,则G是酸可以是盐酸或硫酸,D既能与碳酸钠反应又能与硫酸铜反应,故D可以是氢氧化钙。

【方法点拨】本题属于框图式推断题,这类题型一般不限定物质范围,给出各物质转化关系,要求考生推断出各未知物。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以物质的转化关系为依据,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在审题时首先找到“题眼”,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然后在此基础上理顺相应的转化关系。解题的突破口有:物质的颜色、用途、类别、状态,反应的条件、特征、现象等。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及转化规律则是此类问题解决的基础。推导出结论后要代入框图进行验证,看是否符合题意,答题时要看清是要填名称还是化学式等要求。

【参考答案】(1)Na2CO3;盐酸(硫酸,写化学式也对);

(2)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3)①Na2CO3+Ca(OH)2=2NaOH+CaCO3↓;②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4)CO2; Na2CO3、CuSO4

(二)密码型推断题

例2.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铁、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铜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氯化铜“队员”发球,“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D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有效进攻。传接球“队员”间物质必须能相互反应,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

(1)已知D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D位置“队员”代表的物质是 ;

(2)B位置“队员”所代表的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3)写出连线④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连线①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4)为实现“快速进攻”,氯化铜除传球给A位置“队员”外,还能直接传球给 “队员”(填物质名称)。

【试题解析】可以选择特殊位置,例如已知D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说明D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能和稀硫酸、氯化铜反应,稀硫酸能和铁反应,铁能和氯化铜反应。由分析可知,D是二氧化碳,C是氢氧化钙,B是稀硫酸,A是铁。

【方法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两两反应,统计每种物质参加反应的个数,然后进行分析、判断、对号入座,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参考答案】(1)二氧化碳(或CO2);(2)除铁锈;(3)Ca(OH)2+CO2=CaCO3↓+H2O;置换;(4)氢氧化钙

(三)实验流程框图型推断题

例3.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液桶中收集了溶有大量FeSO4、CuSO4的废液,此外还有一些不溶性杂质。若废液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不仅造成重金属污染,而且造成浪费。该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处理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1)废液在加入金属X前需进行过滤,目的是将其中的 除去。进行过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

(2)金属X是 ,其加入废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溶液Y是 ,利用其除去铜中杂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试题解析】(1)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组装过滤器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和玻璃棒,其中玻璃仪器为:漏斗、烧杯、玻璃棒。(2)从图框中可以知道,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金属X得到了不纯的铜,根据题干要求及废水中的成分并结合最后得到物质为硫酸亚铁晶体,可以判断金属X为铁;铜排在氢后面,不与酸反应,而铁排在氢前面,与酸反应,因此为除去混在铜粉里的铁粉并且得到FeSO4溶液,把金属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硫酸并过滤即可,故溶液Y为稀硫酸。

【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参考答案】(1)不溶性杂质;漏斗、烧杯、玻璃棒;(2)铁(或Fe);CuSO4+Fe═FeSO4+Cu;

(3)稀硫酸(或稀H2SO4);H2SO4+Fe═FeSO4+H2↑。

(四)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例4.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

(1)由实验Ⅰ中的现象可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华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

Ⅱ.取适量实验Ⅰ所得的红色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无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

Ⅲ.从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选择一种试剂,代替实验Ⅰ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实验,其余的试剂及操作与实验Ⅰ的均相同。

通过实验Ⅱ和实验Ⅲ,小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

(2)实验Ⅱ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 ;

(3)实验Ⅲ中代替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是

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从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沉淀产生可知,一定有碳酸钠(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只有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有沉淀生成),而盐酸不能与碳酸钠共存;实验Ⅰ所得的红色滤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可生成),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说明还有氯化钠,因为过量硝酸将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反应完,硝酸银与氯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实验Ⅱ所得无色滤液中有HNO3、NaNO3和Ca(NO3)2;要证明有氢氧化钠,在操作、试剂均给定的情况下,只有选择氯化钡溶液。因为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都没有明显现象,而氯化钡可以反应完碳酸钠,消除碱性的干扰,滤液仍为红色可证明有氢氧化钠。

【方法点拨】解答此类推断题的关键是“咬文嚼字”,分析题中的每一步所描述的现象可以得出哪些结论,从现象分析实质,作出判断,同时要熟悉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和物质的性质,抓住物质的特征寻求突破口,然后顺着题意层层深入,逐步推出存在或不存在的物质,对于现象不能确定的只能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参考答案】(1)Na2CO3;HCl;(2)HNO3、NaNO3、Ca(NO3)2;(3)BaCl2;有白色沉淀产生,滤液仍然呈红色

(五)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

例5.有A、B、C、D四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反应式表示:

①A+AgNO3 →B↓+ Ba(NO3)2

②A+H2SO4 →C↓+ HCl

③A+Na2CO3→D↓+NaCl

根据上述反应推断:A是______,B是______,C是______,D是______。

【试题解析】本题属于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题目给出了三个反应式,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和条件: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判断A、B、C、D的组成,根据①可以判断A中一定有钡离子,B是含银离子的沉淀,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可以判断B是氯化银,那么A是氯化钡;根据②可以判断C是硫酸钡;根据③可以判断D是碳酸钡。

【方法点拨】解答此类推断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题目给出的信息如气体、沉淀等实验现象,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和离子结合特点,依据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参考答案】BaCl2;AgCl;BaSO4;BaCO3

(六)表格型推断题

例6.有A、B、C、D、E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OH、HCI、MgSO4、K2CO3、BaCl2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

表1

(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A-E的物质名称是:

A ; B ; C ;D ;E 。

(2)请从A~E这5种物质中选取适当物质,通过一种合理的途径制取氧化镁。按顺序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试题解析】将这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列表在相应位置标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如表2。

表2

两表对照:题中表1的现象A有2个“↓”,B有2个“↓”、1个“↑”,C有1个“↑”,D有1个“↓”,E有3个“↓”;表2对应的现象是BaCl2有2个“↓”,K2CO3有2“↓”、1个“↑”,HCI有1个“↑”,NaOH有1个“↓”,MgSO4有3个“↓”。故A为氯化钡,B为碳酸钾,C为盐酸,D为氢氧化钠,E为硫酸镁。

【方法点拨】该类试题一般给出物质范围并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了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断出各未知物,这类题型可采用列表对照法解答。

【参考答案】(1)氯化钡;碳酸钾;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镁

(2)2NaOH+MgSO4=Na2SO4+Mg(OH)2↓;

Mg(OH)2 MgO+H2O

(或MgSO4+K2CO3=K2SO4+MgCO3↓;

MgCO3 MgO+CO2↑)

上一篇:家长写给小学学生的评语下一篇:艾滋病防治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