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职称评定条件

2022-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建筑工程职称评定条件

既有建筑改造加固技术与评定方法

摘要: 我国既有建筑存量巨大,对既有建筑进行更新改造是当前建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抗震加固是既有建筑改造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对既有建筑进行性能鉴定并选择合理的加固方法,则是建筑抗震加固的关键问题。本文总结了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典型问题,比较分析抗震鉴定方法和加固工法,对加固工法选择原则进行梳理;并结合新型加固工法案例的介绍,讨论了抗震加固技术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 既有建筑改造;抗震加固;抗震性能鉴定

[

0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模式逐渐从增量开发向存量更新转变。大量建于上世纪的建筑物,由于设计和建造标准较低、施工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原因,加上维护管理缺失、经年老化等影响,建筑功能严重损失,已不能适应现代城镇居民的生活模式和居住需求。再者,老舊建筑抗灾能力薄弱,灾后使用功能恢复能力不足,随着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经济和人口结构等环境要素的急剧变化,既有建筑的灾害脆弱性增加,表现出受灾频度高、损失严重等特征。

我国老旧建筑存量巨大,相比于重建而言,对既有建筑进行更新改造是更经济、更环保的途径。但既有建筑改造根据其改造目标的不同,其适用的技术方法、成本和工期等存在巨大差异。以老旧住宅建筑为例,更新改造包括耐久性提升、抗震加固、综合防灾能力提升、节能化改造和适老化改造等内容。2015年中央提出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市宜居性的指导思想之后,老旧住宅改造规模不断扩大,仅202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布置全国老旧小区改造数量就达到3.9万个[1]。巨大的建筑改造市场需求对改造内容、改造模式、技术标准、施工方法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既有建筑改造中,抗震加固是重点内容之一。汶川地震震害调查表明,按照89版抗震规范设计的建筑基本达到三水准抗震设计目标,但根据地震烈度的不同也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严重破坏。按新、老标准设计的建筑物的震害对比,反映出我国抗震设计标准的不断改进带来的有益效果,同时也凸显了老旧建筑相对更高的震损风险以及对既有建筑开展抗震加固的迫切需求。

由于建筑抗震加固的多样化需求,各种抗震加固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方式存在差别,而一些新型加固工法还在不断得到开发。为了梳理建筑抗震加固相关的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工法,本文首先总结了既有建筑改造中的主要问题,然后以抗震加固为着眼点,对比分析抗震性能鉴定方法和抗震加固方法,总结了抗震加固方法选择原则,并通过最新加固工法案例分析了抗震加固方法的发展需求。

1既有建筑改造加固的关键问题

1.1 既有建筑抗震性能的主要问题

既有建筑由于长期使用中不合理改建和装修、性能退化等导致抗震性能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结构方案或结构布局的不合理。汶川地震震害调查表明[2],较多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主要由于填充墙的不合理布局及结构方案本身的问题引起。窗下填充墙对柱约束过大,造成短柱剪切破坏;填充墙沿着竖向非均匀布置,造成竖向抗侧刚度的突变,在薄弱层产生过大位移而破坏,填充墙在平面上的非均匀非对称布置,造成结构刚度偏心而产生过大扭转响应;同层柱抗侧刚度不等,造成部分柱分配的剪力过大,先于其他构件破坏。

(2)结构、节点或构件的承载力不足。既有建筑结构承载力的不足,首先源于设计标准偏低,早期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材料强度、最小配筋率、设计地震作用等均偏低[3]。其次,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等性能退化,对结构承载力产生影响[4]。

(3)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能力不足。非结构构件坡坏不导致结构失去承载力而倒塌,但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造成建筑设备运行中断,影响建筑主体结构未破坏情况下建筑功能的持续使用[5]。非结构构件包括非承重填充墙、围护墙、吊顶、门窗、幕墙等。老旧建筑的非结构构件的老化现象也较为严重,而各类非结构构件动力特征差异又较大,其抗震性能的评估和抗震加固亦不可忽略。

2既有建筑抗震鉴定方法分析

我国目前采用GB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6]作为既有建筑抗震性能鉴定依据。该标准将后续使用年限为30年、40年和50年的建筑分别为A类建筑、B类建筑和C类建筑,并主要针对A、B类建筑进行鉴定。抗震鉴定分两级实施。第一级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言,第一级鉴定包括结构体系、混凝土强度等级、框架梁柱配筋、抗震墙配筋等。第二级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抗震验算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β评价,如式(1)、(2)所示:

其中,ψ1为体系影响系数,反映了第一级鉴定中的结构体系、梁柱箍筋、轴压比等因素的影响,在1.4~0.8区间取值;ψ2为局部影响系数,反映了局部构造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在0.6~0.95区间取值;ξy为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楼层现有承载力,对框架、砖填充框架和抗震墙的层间承载力折减后求和得到;Ve为楼层弹性地震剪力。当抗震能力指数不小于1时,可判定为满足抗震要求,否则应采取加固措施。

A类建筑若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要求,则可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若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应进行第二级鉴定,即第一级和第二级鉴定是递进的关系。B类建筑第一级的结构布置和构造检查以及第二级的抗震能力计算缺一不可。

3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技术分析

3.1抗震加固技术体系及选用

建筑抗震加固已有较长发展历史,目前已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抗震加固工法体系,各种工法有其自身特点和适用场景。在选择加固工法时,应综合考虑抗震性能加固需求、施工对居住者生活的影响、抗震构件增设对建筑空间的影响、以及施工工期和成本等因素。既有建筑抗震性能不足主要由于结构强度不足、变形能力不足、结构几何偏心和材料性能退化等因素导致,抗震加固应在对结构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加固方案。我国JGJ116-2009《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8]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加固的主要技术方法进行了规定,并提出加固方案选择应从提高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增强结构变形能力或改变框架结构体系等角度进行方案选择,同时避免形成短柱、短梁或强梁弱柱等脆性破坏特征构件。

从抗震加固的实现方式来看,目前可用的各种加固工法可以分为强度提升、变形能力提升、消能减震加固和隔震加固等类别。表1对当前主要的抗震加固方式进行了分类总结。当结构抗震承载能力不足时,应考虑新增或对既有抗震构件进行加强处理,主要包括增设RC或钢板剪力墙、增设翼墙、对既有剪力墙加厚等处理。墙体刚度通常较大,增设墙体时应充分考虑对既有建筑的整体刚度分布或扭转性能的调整作用,选择合理的布置位置。当梁、柱构件变形能力不足,则应考虑对构件加固改善其变形能力。对梁、柱构件的加固方法包括外包钢筋混凝土套、外包钢构套、外包钢板、粘贴钢板、粘贴碳纤维布等工法。此类工法通常对构件的变形能力和承载能力都有增强作用,应根据加固目标对加固方案进行详细设计。若构件可能出现剪切破坏时,则着重提升其抗剪承载力,通过加固形成“强剪弱弯”构件,此时,加固柱与上下楼层的节点的细节处理尤为重要。

减震加固是通过附加的消能阻尼器(金属屈服型阻尼器、黏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等),消散地震输入能量,从而降低地震对主体结构的破坏作用。隔震加固则通过采用柔性支座,延长结构水平振动周期,从而降低地震作用力,以达到保护建筑安全的目的。减震和隔震加固已被证明是提升建筑抗震能力的有效方式,但其通常需要占用既有建筑空间,造价一般高于前述抗震加固方法,工程中应根据加固目标选择使用。

选择加固方法应在对结构和构件进行充分调研基础上,从结构整体和局部构件两个层次考虑加固需求。可采用图3所示流程对加固方式进行选择。首先,判断柱构件是否需要局部加强,比如存在容易过早发生剪切破坏的脆性短柱和竖向承载能力不足的柱时,应首先对这些柱进行加固。如果短柱是由于填充墙约束造成,则可以考虑在填充墙和柱间开缝,以提升柱的变形能力;如果承载力不足,则可考虑粘贴钢板、粘贴碳纤维布、钢筋混凝土套和钢构套等加固方式。其次对结构整体加固需求进行评估,若加固需求较小,则尽量不新增构件以避免影响内部空间,可考虑在既有构件基础上进行增强,比如既有翼墙和抗震墙的增厚,或增设翼墙。当加固需求量较大时,则应考虑增设抗震构件。新增构件可布置在建筑内框架或外框架,内部布置会影响建筑使用空間,因此,应对新增构件的布置位置进行充分评估。当既有建筑造型不宜改动时,可考虑通过增设隔震支座的方式提升抗震性能。

3.2工法比较: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法

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法是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柱外包一层钢筋混凝土,以达到增大柱截面、提升承载力的效果(见图4a)。我国《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6.3.7条规定,采用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柱时,“柱套的纵向钢筋遇到楼板时,应凿洞穿过并上下连接,其根部应伸入基础并满足锚固要求,其顶部应在屋面板处封顶锚固”。此条文保证了新增混凝土截面与原结构有可靠连接,能充分发挥新增截面的抗剪、抗弯和抗压承载力。

钢筋混凝土套加固加固工法在国外也有广泛应用[7],并规定增设的钢筋混凝土或者钢筋增强砂浆套层厚度应在100-150mm范围内。文献[7]规定在加固方式上按照加固目标分为两类:(1)仅增加抗剪承载力以提升受弯坡坏时的变形能力;(2)同时增加抗剪、抗弯、抗压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第1类加固要求钢筋混凝土套与上下楼板保留30-50mm缝隙(见图4b),此时只有抗剪承载力得到增强,确保柱在水平地震荷载下受弯破坏。第2类加固方式要求钢筋混凝土套与上下楼板牢固连接,确保新增截面与原截面整体受力(见图4c)。

4新型抗震加固方法

4.1 THW加固工法

THW全称为Thick Hybrid Wall工法[9]。在柱的侧面采用钢板填充混凝土,并用预应力钢棒预紧的翼墙,翼墙与既有柱一体化成型(见图5)。添加翼墙后,在弯矩作用下,原钢筋混凝土截面的纵筋可以全部受拉屈服,且由于钢板和预应力钢棒的约束作用,混凝土截面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与传统翼墙加固相比,THW工法填充的混凝土中不设钢筋,翼墙与梁无钢筋连接,使得梁的塑性铰在原钢筋混凝土柱侧面位置形成。相比传统翼墙加固结构,梁的跨度没有减小,避免出现由于加固带来的梁的剪切坡坏。其次,传统翼墙中,后锚固不充分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混凝土粘结坡坏,THW工法中无需采用后锚固锚栓,则不存在该问题。可以看出,THW工法充分考虑了加固对既有梁、柱构件的变形性能的影响,在提升柱的变形性能的同时,避免造成梁的变形性能的降低。

4.2 T-Grid加固工法

新增抗震构件要素时,通常不可避免地对结构内部空间造成坡坏,影响结构的使用性能。为了尽可能在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同时,不影响室内空间的通风和采光等功能,提出用钢材布设网格并在格子中安装剪切钢板的加固方法(见图6),称为T-Grid工法[10]。T-Grid工法在实现对结构抗震加固的同时,保持了室内空间的较高的设计自由度。增设的钢板网格的网格尺寸、钢板厚度和钢板布置位置等对钢板墙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文献[10]中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钢板厚度为6、9、12、16、19mm等5种规格、钢板尺寸300×300、600×600和900×900mm等3种规格下,采用棋盘式布置时的承载力特征,结果表明各工况均可提供与钢板厚度和网格尺寸对应的较稳定的承载力。若能进一步对网格和剪切板实现模块化加工,则可为加固施工带来极大便利。

5结语

既有建筑的强度和变形能力是抗震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我国规范对既有建筑变形能力的评价大多通过构造要求体现,同时今后在加固工法中应加强对变形能力提升的工法细节的研究,以便在对既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改造时,对结构的极限状态下的强度和变形状态的把握更为清晰。

抗震加固应从构件到结构体系两个层次进行加固,各种加固工法各有特点及适用场景,工法选择应注重局部脆弱构件的加固、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减少对建筑空间的影响、具有经济性等原则。抗震加固改造应从建筑系统角度进行,抗震加固对象不仅包括主体结构,还应包括建筑设备及其他非结构构件等,通过整体加固改造提升建筑系统的抗震韧性。

既有建筑改造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抗震加固工法的开发应结合多种功能需求,注重减少对建筑空间或者建筑功能的削弱,开发多功能集成的抗震加固工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3号). 2020.07

[2]清华大学等.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对策[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戴国莹. 2001抗震规范与89抗震规范的若干对比[J]. 建筑结构. 2002, 032(012): 66-71.

[4]谷慧,李全旺,侯冠杰. 碳化环境下混凝土結构耐久性模型的更新方法[J]. 工程力学. 2021, 38(05): 113-121.

[5]王亚勇,黄卫.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录[M]. 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9.

[6]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7]日本建筑防灾协会. 2017年改訂版 既存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造建築物の耐震診断基準改修設計指針同解説[M]. 东京:日本建筑防灾协会, 2017.

[8]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9]Nakada K, Yamakawa T, Kaneda K,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ength-ductility-type seismic retrofitting technique for existing RC columns using PC bar prestressing and steel plates [J]. Journal of Structural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2020, 85(778): 1633-1642.

[10]Sudo S, Toyoda Y, Fujimura T. Analytical Study on Esthetic Seismic Retrofit Works Case Study of Steel Shear Panels and Lattice Frames [C]. Summaries of Technical Papers of Annual Meeting. 2019, No.22708: 1414-1416.

作者:肖维 王武善 党江博

第2篇: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与公路设计

摘要:公路是我国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近些年来,我国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日趋增多,对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动作用。但调查发现,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很容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带来十分恶劣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采取措施,强化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工作。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比较复杂,很容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而带来一些质量问题。因此,需要充分重视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采取一系列的强化措施,以便促使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1 现阶段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意识缺乏

调查发现,很多施工单位依然将传统质量管理思想沿用过来,采取粗放的质量管理模式,没有将现代化的质量管理理念与质量分析方法实施下去,甚至质量管理职能部门也没有成立。部分施工单位管理人員的质量意识比较薄弱,将项目进度作为关注的重点,质量管理工作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忽略。

1.2 施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众所周知,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具有较大的规模、较长的里程,对建设施工人员需求较大。为了追赶进度,临时工在施工队伍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不具备熟练的施工技术。且施工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更是增加了质量管理的难度。特别是一些农村公路工程,分包的施工单位只有较小的规模,不能够充分重视项目质量管理工作,这样很容易有质量隐患与安全隐患出现。

1.3 施工材料质量管理不够科学

施工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很多公路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都是施工材料质量问题所导致的。因此,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就需要对施工材料给予充分重视,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但目前,有一些采购人员为了降低成本,将存在一定问题的施工建设材料采购进来。没有规范保存施工材料,随地放置处理,导致材料遭到损坏。相关人员没有全面检验进场的施工材料,导致施工过程中使用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这样施工质量管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强化措施

2.1 增强质量管理意识

认识决定着行动,要想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就需要采取措施,增强相关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要充分开展质量管理教育活动,引导施工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等深刻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严格落实质量管理工作,避免出现松懈等问题。在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将预防為主的策略贯彻下去,对相关案例及时收集,对质量管理的作用深入讲解。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奖励那些及时发现与处理问题的人员,惩罚那些松懈的人员。

2.2 大力提升施工队伍的整体素养

在具体实践中,首先要帮助广大施工人员将安全施工的理念树立起来,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活动,帮助施工人员对施工标准操作充分了解,严格依据相关的规定开展施工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将讲座、会议、考试等方式综合运用,经过严格培训且通过相应考核之后,方可以开展相应的施工。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初期,要组织全体人员深入了解工程施工的难点与危险点,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明确路段质量管理的重点。

2.3深入推进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

目前,信息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开展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也需要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当中积极地应用信息化技术,推进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如可以将信息共享平台搭建起来,这样可以随时掌握以及动态控制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活动,避免有死角等问题出现于项目建设之中。

3 公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应措策

3.1 节约土地资源

伴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的土地资源在逐渐的减少,在加上人口问题、自然因素、城市化的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土地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在我国的土地资源也显得越来越珍贵。基于此,在公路建设的工程中要格外的重视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所以公路设计方案,要在保证公路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约土地资源的使用,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出贡献。

3.2 参数问题

在保证公路使用时间长度的问题上,公路设计中的参数问题与其有着较大的联系。值得注意的是,在现阶段的公路设计中普遍存在设计参数和公路的使用期限相互不符合的状况。所以在确定路基参数时,要注意车道数对路基的影响。做好这些工作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路设计中出现的参数问题。

3.3 车道宽度设计

在公路横断面的设计中首要考虑的是车道宽度的问题。在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居民人均拥有汽车的数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这给道路的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公路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车道宽度的设计,根据公路的实际情况,制作出合理的车道宽度,减轻我国所面临的道路运输的问题。在如何解决车道宽度问题上,具体在公路设计方案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车道宽度设计中,要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地调整和改善。在影响公路车道的问题上,路网结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公路设计中要注意路网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另外,在车道设计中不能忽略道路周边情况的问题。根据公路的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车道宽度。在设计中根据车流量的高低,运用创新的理念,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设计车道的宽度,保证公路的顺畅运行,降低我国道路运行中的拥堵率。

3.4 路线设计

3.4.1 坡长设计

在公路设计中关于坡长设计的问题,整体式断面起决定性因素。在公路的设计中也会受之影响,要随着做出相应的改变。在对坡长的设计中,要注意机动车的车型特点以及行驶能力,以免因为坡长对其造成行驶限制,出现交通事故。分离式断面设计会使车辆在单向行驶中出现上坡与下坡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的现象出现。基于此,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公路坡度设计要把爬坡设置在路面较陡的右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公路在投入使用后顺畅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出现。

3.4.2 设计横、纵断面

一般情况下,常规的横断面设计会造成边坡等出现过高的情况,造成工作量加大。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合理设计路肩的宽度,适当地减少宽度以适应横断面的设计。而且也要注意进行合理的调整防护栏的高度。在縱断面的设计中,考虑到行驶在同一公路上的车辆行驶状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会对车辆的行驶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在纵断面的设计中,考虑到这些负面因素,有针对性的开展防范工作,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

3.4.3 公路视距、避险车道

在公路的设计中,绿化带是主要的隔离设备,基本上在我国所有的高速公路的中间都是把绿化带作为隔离带,不仅可以缓解司机在行驶过程中的疲劳,而且也具有一定的环保作用。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其干扰司机的视线,对车距造成影响,增加交通事故出现的频率。在遇到路线弯曲程度大时,设计时要若使用一般的视距值,也会造成视距差,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是要利用避险车道有效的进行避免。

5 结 语

综上所述,受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自身特点的影响,导致其质量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很容易有各种质量问题出现,影响到我国公路事业的整体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结合现阶段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孔令辉.探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7,3(10):123-124.

[3]郭宏伟.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7(134):77-78.

作者:施卫力

第3篇: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与公路设计

摘要:简述了国内外公路工程检测技术,对平整度检测技术、弯沉检测技术以及探地雷达检测技术等进行了分析,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出发,对评定要求、评定过程以及评定方法等我国公路工程质量评定工作进行了探讨。因此路基路面设计相当重要。结合实例,介绍了路基及其路面排水的目的及其一般原则,对公路排水、防护及其路面设计加以总结,提出合理解决公路设计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公路;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评定。路基设计;路面设计;防护;结构

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增加,公路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多。质量不过关的公路工程不仅给相关的省市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困难,甚至还会因为多变的天气或其他意外的原因导致出现安全事故。因此通过公路工程检测来加强提高公路质量。

1.公路工程检测评定技术

(1)国外公路质量检测技术发展和应用较早,由最初的检测设备落后、数据采集手段不科学发展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如今,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Waylink数字式高速公路多功能检测车等路面检测技术,在全球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我国路面检测和评定技术工作,20世纪80年代。30多年来,通过对国外相关先进设备的引进和技术研发,

我国的公路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并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南京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高速路面检测车、北京星通联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SATCOMITS智能公路检测车,以及长安大学开发研制并广为使用的路面激光检测车等,其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特别是近年来,国家为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测,先后发布实施了的JT/T677-2009《车载式路面激光车辙仪》、JT/T676-2007《车载式路面激光平整度仪》以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行业标准,为我国公路工程检测技术和评定方法提供了高效科学的技术支撑。

2.公路路面检测技术

(1)平整度检测技术

路面平整度关系到车辆行驶的舒适程度,是公路工程质量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平整度检测是公路建设和后续养护至关重要的技术参数。平整度的测试设备有连续式平整度仪、激光路面平整度测定仪等,使用检测设备时,应根据公路路面的凹凸情况和不平整程度予以选择。路面平整度检测技术提供的信息,可作为质量评定的依据,因设备和检测方法不同,数据采集时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行数据分析时应综合考虑。

(2)弯沉检测技术

弯沉是对公路柔性的一项检测技术,它经历了静态、稳态和脉冲弯沉测量三个发展阶段。脉冲动力弯沉检测技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它所使用的落锤式弯沉仪,可对公路行车荷载作用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过程模拟和姿态仿真,利用专用软件完成数据采集和整理。我国目前公路弯沉检测多使用的激光弯沉测定仪,具有造价低廉、小巧、计算精度高且不破坏公路路面的特点;自动弯沉测定仪,其工作特点是在公路上行驶,其过程位移由传感器全程记录;落锤式弯沉仪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公路工程质量无损检测技术,它可较好地模拟行车对各种材料建设公路的作用,与静态稳态检测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准确度,依此检测方法对工程质量和公路实际承载能力进行评定,更具有科学性。

(3)抗滑检测技术

公路的抗滑性能,是衡量公路性能,考核其使用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和特性参数。早期的测试方法有摆式仪法等,目前我国公路的抗滑性能检测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上个世纪末我国公路检测仪器成功实现国产化的典型产品—横向力系数测试仪,它具有模拟冰层厚度、检测方法简便以及对道路交通不造成影响等优势和特性。

3.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方法

公路工程项目质量评定,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标准规范规定,将建设项目进行正确划分:单位工程是可依据技术条件、设计图样和施工工艺等完成整体工程的一部分的工程;分部工程则按照专业将工程种类进行划分;分项工程是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进行的工程划分。划分后上报监理部门和建设部门。监理部门和建设部门将依此对公路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和评定。

(1)跟踪的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完成每一个部分的分项工程后,我们要依照检验的评定标准与项目的规定来对其进行跟踪的检测,一定要对道路的中心、桥涵等中线的偏移量、实际的检测轴线的位置与偏移量等进行重点的检测。我们还要使用灌砂法与环刀法来对其压实度进行检测,利用路面的弯沉仪来对路面的承载力进行检测,同时还要使用回弹弯的沉值来对其具体的竖直进行检测,其中起重回弹弯的沉值越大,其承载力就越小。

(2)加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提升公路工程质量的措施

提升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的信用评价提升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与工作人员的信用评价,有利于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的发展。通过提升试验检测机构的信用评价,有效促使试验检测机构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信用评价,确立试验检测机构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随着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提升试验检测机构的信用评价,有利于确保试验检测机构在施工过程中公平性、公开性的原则。

4.公路路面设计的要点

在公路路面的设计中由于等级较低,如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需要大量的水和水泥,工程量大,造价高;路面的接缝还会增加施工和养护的难度和复杂性,这样车辆在行驶的的时候容易颠簸跳动,引起货物的破坏和乘客的不舒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因为加入使用了沥青结合料,增加了矿料之间的粘结力,使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都得到了很好地提高,路面的使用质量和寿命以及耐久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而且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较,有更多的优点,不仅路表面平整、耐磨、无接缝,而且振动也小,这样行车和乘客都能感到舒服,降低了货物的损坏数量。除了上面的优点,沥青混凝土路面还有噪音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单、以及适宜于分期维修等优点,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对比,可以推荐沥青混凝土路面,同时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方便、快捷、高效、美观的公路路面,对于交通运输业、旅游业以及当地人的生活出行都是很有利的。因此,公路的路面设计,应选择沥青混凝土路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设计要按照沥青路面设计标准执行,目前的设计标准是《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其中主要以路面的表面设计弯沉值作为路面设计的控制指标,对于高等级的道路路面设计更加严格,还要验算沥青混凝土路面層,以及材料基层整体性的拉应力也要一并验算。

累计当量轴次的计算尤其麻烦,计算量大,影响因素多。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容易出现积累性的疲劳损伤,这是由于公路路面的经常使用,车辆的经常行使,有时候还会有很多货车,对公路的路面损坏特变严重。由于循环荷载的作用推动,路面结构内就会产生大面积的裂痕,所以施工部门必须要经常对公路路面进行养护,积极地检查,尽早查出出现的疲劳损伤,然后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疲劳损伤,避免事故的发生,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结语;

评定资料完整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日常工作有内业与外业之分。外业评定时,除对工程项目工艺技术、材料使用、人员配置等进行评定,还应对施工设备、检测仪器和测量工具等进行考核与评价;内业评定,应包括评定工具的软硬件支持、各阶段施工技术文件、原始记录以及评定资料的完整性及可追溯性等进行评定。

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国家的经济也正在快速增长。道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然而道路的设计建设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求科研工作者和工程设计师不断地研究公路的设计体系,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条件以及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范标准,积极应对和解决出现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疲劳损伤等问题,找出合理高效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公路的结构稳定性,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使公路工程的造价费用以及维修费用降到最低,公路的使用寿命最大限度的延长,整个工程的质量都得到提高,造福于整个人类和社会。

作者:单清雪

第4篇:建筑工程职称评定条件

先取得助理工程师,本科工作1年、大专工作2年后可以直接申报。满足5年助工条件后才能申报工程师,然后满足5年工程师后可申报高级工程师。也可以走非国有申报程序,那样就简单多了。还可以直接报考安全工程师、质量工程师、造价工程师之类的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后即可认定为工程师,然后满5年后申报高级工程师,减少申报工程师的环节。可能每个省的管理情况不一样,提供一个职称评审文件,仅供参考。

建设工程专业工程师资格条件

(试行) 第一条 评定标准

建设工程专业工程师须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以及本专业的标准、规范、规程,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及本专业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较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疑难问题,业绩较显著,取得一定价值的科技成果或在技术创新中取得较好效果;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有指导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能力;较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较熟练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本专业技术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从事建设工程科研、设计、施工、安装、装修、测试、监理、造价、技术咨询等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的在职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基本条件

一、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合格以上。

二、学历、资历条件

(一)获硕士学位后,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2年以上。

(二)获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后,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

(三)获大学专科学历后,并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

(四)不具备上述规定学历(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或具备上述第

(二)、

(三)点规定学历(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3年以上者,如其业绩和论文、论著条件符合本条件第七条要求,则可破格申报。

三、外语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的外,均须取得由政府人事部门颁发的有效合格证。一般为B级。

第四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水平)条件

二、从事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安装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任现职期间,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过本专业某一分支的

一、二级工程设计、施工或省(部)级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工作,包括选

择项目、确定方案、实施过程、成果报告等。

(二)作为主要完成人负责过本专业某一分支两个

三、四级工程设计、施工或市(厅)级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工作。

(三)参加过省部级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制订工作。

五、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消防工程设计、施工及科研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任现职期间,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作为专业骨干人参加1项二级工程或两项以上三级工程设计、施工的全过程。

(二)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过2项以上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的全过程。

(三)参加过省部级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制订工作。

六、从事供热工程、空气调节与人工环境工程、采暖、制冷技术等科研、设计、施工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任现职期间,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过2项市(厅)级以上研究、开发项目或3项横向研究、开发项目的全过程。

(二)作为主要完成人负责完成过3项以上中型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热、通风、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或施工全过程。

(三)参加过省部级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制订工作。

(四)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过不少于6项由国家授权单位或市(厅)级行政单位组织的检测评定工作的全过程。 第五条 业绩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市(厅)级优秀设计(优秀勘察、优秀工程)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或表彰文件为准)

三、担任研究开发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1项以上,成果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经市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四、负责推广应用新技术2项以上,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本地区(市)、本系统(省)有较大影响,经市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五、解决设计、施工、安装中的较复杂疑难技术问题2项以上,效果显著,经市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六、在建设工程设计中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有重要创新,取得社会、经济效益,经市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第六条 论文、论著条件 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专业著作1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

三、在市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

四、在市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并在市(厅)级专业学术交流会宣读的获奖论文1篇以上(须有获奖证书和宣读证书)。 五

、在市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并有1篇以上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经市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六、在市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并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宣读论文1篇以上(须有宣读证书)。 第七条 破格条件

一、业绩条件

任现职期间,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两项:

(一)省(部)级三等、市(厅)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省(部)级优秀设计(优秀勘察、优秀工程)奖二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或表彰文件为准)。

(三)作业技术骨干完成市(厅)级以上重大项目(以市政府、厅行文确定的项目为准)的科研、设计、施工等工作,其技术水平达到当时的省内先进水平,并获得较大社会、经济效益,经市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二、论文、著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专业著作1部,本人撰写4万字以上。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

三、在市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4篇以上。

四、在市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并有2篇以上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经市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第八条 附则

一、正常申报人员,按条件的第

一、第

二、第

三、第

四、第

五、第六条对照并提供相应材料;破格申报人员,则按本条件的第

一、第

二、第

三、第

四、第七条对照并提供相应材料。

二、破格人员和挂编人员申报时还需提供如下材料:

1、1500字以内的业务自传,重点写明任现职期间的工作经历、能力、水平、业绩。业务自传由单位(挂编人员还需挂编处的人才交流机构)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2、三名以上同行专家(高级工程师)对申报者工作能力、水平、业绩的评价意见。

建设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条件

(试行) 第一条 评定标准

建设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须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标准、规范、规程,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业绩显著,取得较大价值的科技成果或技术创新取得良好效果;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有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指导工程师工作的能力;熟练运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熟练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本专业技术工作;具有良好的职

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从事建设工程科研、设计、施工、安装、装修、测试、监理、造价、技术咨询等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的在职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基本条件

一、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合格以上。

二、学历、资历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工程师职务2年以上。

(二)获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后,取得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或取得大专学历后又取得本科学历,取得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工程师职务7年以上

(三)不具备上述规定学历(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或具备上述第

(二)点规定学历(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工程师职务3年以上者,如其业绩和论文、论著条件符合本条件第七条要求,则可破格申报。

三、外语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的外,均须取得由政府人事部门颁发的有效合格证。一般为A级。

第四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水平)条件

二、从事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安装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任现职期间,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完成过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或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及市(厅)级科研项目2项以上。

(二)作为技术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担任过相当

一、二级工程2项或特级1项以上的工程项目,并参加过与本专业分支有关的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三)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担任过推广应用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3项以上。

(四)主持或作为技术负责人参加过省部级或作为编制人参加过国家级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制订工作。

五、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消防工程设计、施工及科研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任现职期间,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大型2项或中型3项以上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中,担任给水排水专业负责人。

(二)作为主要完成人在2项国家重点工程设计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三)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两项或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及市(厅)级科研项目2项以上,并通过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鉴定。

(四)主持或作为技术负责人参加过省部级或作为编制人参加过国家级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制订工作。

六、从事供热工程、空气调节与人工环境工程、采暖、制冷技术等科研、设计、施工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任现职期间,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过两项省(部)级重点科研、设计项目,并在其中主持过2个二级项目的全过程。

(二)作为主要完成人负责完成过2项以上大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供热、通风和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或施工全过程。

(三)主持完成不少于八项由国家授权单位或市(厅)级行政单位组织的检测评定工作。

(四)主持或作为技术负责人参加过省部级或作为编制人参加过国家级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制订工作。 第五条 业绩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科技成果奖

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省(部)级优秀设计(优秀勘察、优秀工程)

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优秀设计(优秀勘察、优秀工程)一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或表彰文件为准)。

三、作为主要完成人担任研究开发的新工艺、新产品1项以上,成果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并经省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四、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成功地推广应用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3项以上,取得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并经省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五、解决设计、施工、安装中长期未解决的复杂疑难技术问题3项以上,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经省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六、在建设工程设计中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有重大创新和突破,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经省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审定并被采用。

七、完成重大工程项目2项或中型项目3项以上,质量达到省优水平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第六条 论文、论著条件

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专业著作1部以上,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

三、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并在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1篇以上或在全国性学术会议宣读论文2篇以上(均须有宣读证)。

四、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并在省级本专业学术会议宣读的获奖论文2篇以上(须有获奖证书和宣读证书)。

五、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并有2篇以上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高水平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经省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第七条 破格条件

一、业绩条件

任现职期间,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2项:

(一)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津贴者。

(二)国家

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全国优秀设计(优秀勘察、优秀工程)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鲁班奖的项目经理和施工负责人;或省(部)级优秀设计(优秀勘察、优秀工程)奖一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均以个人奖励证书或表彰文件为准)

(三)直接主持并完成国家或省(部)级重大项目(以省人民政府行文确定的项目为准)的开发研究、设计、施工,其技术水平达到当时国内先进水平,并取得较大社会、经济效益,经省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二、论文、论著条件

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独立出版专业著作1部以上,总字数达10万字以上。

二、在国家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

三、在省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4篇以上。

四、在省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以及有2篇以上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高水平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经省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第八条 附则

一、正常申报人员,按条件的第

一、第

二、第

三、第

四、第

五、第六条对照并提供相应材料;破格申报人员,则按本条件的第

一、第

二、第

三、第

四、第七条对照并提供相应材料。

二、破格人员和挂编人员申报时还需提供如下材料:

1、1500字以内的业务自传,重点写明任现职期间的工作经历、能力、水平、业绩。业务自传由单位(挂编人员还需挂编处的人才交流机构)签署意见及加盖公章。

2、三名以上同行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对申报者工作能力、水平、业绩的评价意见。

第5篇:建筑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

申报程序

1. 申请人根据本人的学历、资历水平、外语、计算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业绩,向所在单位提出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称的申请。

2. 用人单位同意后本人填写《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审表》,并提交业务技术水平的相关材料。

3. 所在单位核实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对其政治表现、工作态度、专业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进行全面审查,并作出书面考核意见,如同意推荐,则填写《专业职务任职条件评审综合情况表》。

4. 用人单位到人力资源服务管理中心上报评审材料,缴纳评审费。

5. 高新区职改办依据评审程序组织专家组、评委会评审或委托其他评委会评审。

6. 经评委会评审同意后取得任职资格者,分别由市职改办或高新区职改办发文公布,并将其评审材料送本人档案所在地,装入本人技术档案。

7. 各用人单位到高新区劳动人事局或高新区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办 理“资格证书”。

8. 用人单位根据“评聘分开”的原则,自行决定是否聘任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通知要装入本人技术档案。

一.申报级别:助理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二.申报所需材料:

1、助理工程师:身份证复印件,毕业证原件(本科毕业1年或1年以上,专科毕业2年或2年以上)。

2、工程师:身份证复印件、毕业证原件(本科毕业要求5年或5年以上,专科毕业要求7年或7年以上),助理工程师原件(助理工程师资质需满5年),彩色登记照8张(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毕业证和助理工程师证,需提供5年前本人照片两张)。申报武汉市的工程师需提供近3年的施工合同复印件,继续教育证原件,论文发表一篇。

3、 高级工程师:身份证复印件、毕业证原件(本科毕业要求10年或10年以上,专科毕业要求13年或13年以上),工程师原件(工程师资质需满5年),彩色登记照8张(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毕业证和工程师证,需提供5年前本人照片两张)。近5年的施工合同复印件,继续教育证原件,论文发表两篇。

三、申报程序:;

1、助理工程师:○1交验材料;○2填写表格《专业技术人员认职资格》;③人事局组织评审;④颁发相关证件(职称证书,评审后可入本人档案的表);

2、工程师:①交验材料;②填写表格《专业技术人员认职资格申报表》;③参加在本地组织的职称外语、计算机和水平能力测试的考试(考前下发辅导材料,保证过关);④人事局评审;⑤颁发相关证件(职称证书,评审后可入本人档案的表,评审批准的文件。)

3、高级工程师:①交验材料;②填写表格《专业技术人员认职资格申报表》;③人事局组织评审;④参加在本地组织的职称外语、计算机和水平能力测试的考试(考前下发辅导材料,保证过关);⑤颁发相关证书(职称证书,评审后可入本人档案的表,评审批准的文件。)

申报条件

1. 助理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 (3)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4)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

(5)初中以下学历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同时应具备员级职务。 2. 中级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4)初中以下学历人员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 高级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十年以上,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十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凡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人员,还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本专业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且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申报职称是不需要考试的,也不需要培训。申报的条件是:技术员;中专毕业后,见习一年以上。

助理工程师:

4. 本科毕业后,见习一年以上。

5. 大专毕业后。见习三年以上。

6. 中专毕业后,工作5年以上。

*提交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

*取得全国职称外语B级考试合格证书。

*《计算机应用能力》4个模块考试合格证书。

*在具有CN、ISSN刊号的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或出版著作一部(学会会刊优先刊登论文,评审职称有效)。

*提交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

评定标准:高级工程师须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有关标准、规范、规程、法规,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业绩显著,取得较大价值的科技成果,或在技术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中取得良好效果;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有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和指导工程师工作的能力;熟练运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省从事环境科研、监测、评价、规划、工程设计、自然保护、技术信息等工作的在职在岗工程技术人员。

第二条 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称职以上。

任现职期间,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在规定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1年申报。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或已定性为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延迟2年申报。

(三)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报。

第三条 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工程师职务2年以上。

(二)获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

(三)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

(四)虽不具备上述学历(学位),但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或具备上述学历(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工程师职务3年以上。任现职期间,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二项:

1.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2.获国家或省批准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者。

3.获有较大价值或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本专业发明专利一项(发明人)。

4.直接负责(技术负责)完成国家、省(部)级重大项目的研究、设计,或生产的产品、监测 及治理技术、工艺等达到当时国内先进水平,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有关方面的鉴定认可或通过验收。

第四条 外语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命题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外语:

1.获博士学位。

2.任现职期间公派出国留学或工作,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第五条 继续教育条件

任现职期间,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以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并提交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

一、范围对象:

建筑企业或建筑类相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二、发证机关:

省级人事厅或市人事局颁发证书,省人事厅或市人事局网站查询,全国通用有效。

三、职称级别:

工程系列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四、专业分类:

工程师分类:工民建工程师、建设设计工程师、建设装饰工程师、建筑施工工程师、建筑水电安装工程师、消防水电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建筑预算工程师、建筑管理工程师、道路与桥梁工程师、土木工程工程师、市政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电气设备工程师、机电设备工程师、电子仪表工程师、机械设计工程师、土建工程师、土建结构工程师、机电一体化工程师、暖通空调安装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筑监理工程师、路桥工程师。

五、申报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申报表》

2、工程师评审申报表

3、学历证书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1寸彩照4张;

4、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六、申报条件要求:

高级工程师:大本以上学历,35岁以上,8年以上相关岗位经验。 中级工程师:大专以上学历,28岁以上,5年以上相关岗位经验。 助理工程师:中专以上学历,24岁以上,2年以上相关岗位经验。

第6篇: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

1.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 1助理工程师:

(1)本科毕业后,见习一年以上。

(2)大专毕业后。见习三年以上。

(3)中专毕业后,工作4年以上。

2.中级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高级职称:

(1)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专业工作八年以上,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2)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十年以上,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3)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取得全国职称外语B级考试合格证书。

*《计算机应用能力》3个模块考试合格证书。

*在具有CN、ISSN刊号的刊物上发表论文两篇或出版著作一部。发表论文要找正规的公司,其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0731-83888024,可以去咨询一下。 *提交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

凡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人员,还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本专业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且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申报职称是不需要考试的,也不需要培训。 *提交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

评定标准(环境保护专业举例):

环境保护专业高级工程师须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有关标准、规范、规程、法规,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业绩显著,取得较大价值的科技成果,或在技术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中取得良好效果;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有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和指导工程师工作的能力;熟练运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省从事环境科研、监测、评价、规划、工程设计、自然保护、技术信息等工作的在职在岗工程技术人员。

第二条 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称职以上。

任现职期间,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在规定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考核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1年申报。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或已定性为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延迟2年申报。

(三)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报。

第三条 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工程师职务2年以上。

(二)获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

(三)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

(四)虽不具备上述学历(学位),但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或具备上述学历(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工程师职务3年以上。任现职期间,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二项:

1.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2.获国家或省批准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者。

3.获有较大价值或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本专业发明专利一项(发明人)。

4.直接负责(技术负责)完成国家、省(部)级重大项目的研究、设计,或生产的产品、监测 及治理技术、工艺等达到当时国内先进水平,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有关方面的鉴定认可或通过验收。

第四条 外语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命题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外语:

1.获博士学位。

2.任现职期间公派出国留学或工作,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第五条 继续教育条件

任现职期间,按照《xx省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以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并提交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

土建类职称评定条件

首先你先要有个公司,并从事相关岗位。针对不同等级的职称评定,需要不同的条件和流程,大体如下:

1、申报对象:在我公司实行人事代理,并符合国家或本省市相关专业的申报条件,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

2、申报条件:

1)转正定级: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工作满一年时可以办理转正定级手续。相当于以前的干部身份的确认。

2) 初定职称:大专或中专毕业一年可初定为员级;大学本科毕业一年或大专毕业三年,可初定为助理级;获硕士学位,并工作三年以上。获博士学位,经考察合格,可直接认定为中级职称。

3)工程师职称:获博士学位,经考察合格;获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二年左右;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或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四年以上,并通过国家或省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 经济师、会计师需经考试才能取得。

4)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条件:

工程类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条件:

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工程师工作二年以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工程师工作五年以上,并通过国家或省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经济类同上。

3、初定职称申报材料:

1) 填写《初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表》,并签署单位意见;

2) 交两寸彩照两张。

4、申报程序:

1) 申报人可至我公司领取申报材料。

2) 申报人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申报材料准备完毕,报送我司人事服务人员审核。

3) 由经办人员依据申报人证书原件核实申报内容,盖章同意后,统一报送评审机构评审。

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工程师报考条件,工程师职称考试,工程师职称申报条件, 工程师证书查询,工程师工作总结, 职称评定条件:每个专业的职称评定条件,要根据人事局提供的文件为准,而且每个省份所有不同,但是职称评定的最基本流程,一般包括:通过职称计算机考试,职称英语考试(当然有免试的条件,具体查看文件),职称评定发表职称论文1-3篇,中级职称一般1-2篇,高级职称2-3篇。发表论文注意事项。职称评定每个省、单位不同。职称评定也有所有不同。其次,职称评审过程,要注意资料的齐全,规范。最后面公示评审结果。职称评定根据学历的不同,需要的年限也有所不同,职称评定一般本科毕业4-5年,可以凭中级职称论文,8年左右,可以凭高级职称。如果在本专业能做出贡献,可以申请破格评定。职称评定大专学历,毕业6年,可以评中级,10-12年 可以评审高级职称。

建筑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评定评审条件及论文要求,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从事建筑设计或科研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过大中型设计项目,是两项一级工程、或一项一级工程及两项二级工程的工程主持人或专业负责人。

2.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过国家、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或重点科研项目。

3.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过高层建筑、大型工业厂房或成片开发项目中五项民用建筑的设计。

4.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推广应用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三项以上。

(二)从事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安装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过省(部)级科研课题两项,或省(部)级科研课题一项及市(厅)级科研项目两项以上。

2.作为技术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担任过相当

一、二级工程项目以上的工程项目,并参加过与本专业分支有关的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3.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担任过推广应用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三项以上。

(三)从事岩土工程测试、勘察、设计、施工、咨询、监理和科研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工程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完成过两项一级或四项二级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项目。

2.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过一项以上国家攻关项目、重点科研项目,或两项以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

(四)从事城市制水、市政给排水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及回用等科研、设计、施工、咨询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两个大型工程项目中负责子项的设计和施工全过程。

2.独立主持过两个中型给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及设计、施工工作,并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批通过。

3.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两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或国家三级课题),并在其中主持两个二级课题(或国家四级课题)的方案设计、实施和编写报告的全过程。

4.经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确认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

5.任大型供排水或污水、垃圾处理企业技术科(室)负责人三年以上或中小型企业相同岗位五年以上,无重大责任事故(包括质量、安全、设备)。

(五)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消防工程设计、施工及科研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大型两项或中型三项以上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中,担任给水排水专业负责人。

2.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在两项国家重点工程设计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3.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两项或省(部)级科研课题一项及市(厅)级科研项目两项以上,并通过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鉴定。

(六)从事供热工程、空气调节与人工环境工程、采暖、制冷技术等科研、技术、施工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过两项省(部)级重点科研、设计项目,并在其中主持过两个二级项目的全过程。

2.作为主要完成人负责完成过两项以上大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供热、通风和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或施工全过程。

(七)从事区域、城市、乡镇规划和城市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或承担编制过综合性市域(地级)以上的区域规划设计、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总体规划设计、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分区规划设计。

2.独立主持或编制妄称过县域规划、县城总体规划或规模与之相当的开发区、科学园区总体规划设计,并能跟踪实施5年以上。

3.组织和主持过2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交通规划或国家和省级风景区、旅游区、文物古迹区专项规划两项以上,或编制过居住区级用地规模以上的各类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三项以上。

4.担任过省(部)级城市规划科研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其研究成果经评审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八)担任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生产、应用和科研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过大、中型风景园林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或在两项大、中型项目中担任专业负责人。

2.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过国家、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或重点科研项目。

3.担任中、小城市的市域风景旅游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或小型风景区规划,或中小型公园、绿地设计、施工五项以上的项目负责人。

4.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三项以上,经同行专家认定效果显著。

(九)从事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过高等级公路累计40km以上,或低等级公路100km以上建筑项目的设计或施工的全过程,或作为技术负责人或主要专业负责人参加中型以上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的全过程。

2.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地市级以上城市道路主次干道20km以上,或非主次干道60km 以上建设项目的设计或施工全过程。

3.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过20万人口以上城市道路交通规则或交通工程设计两项以上。

4.担任过省(部)级以上科技攻关研究课题的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参加了科研立项、调研、实验、撰写主要技术报告的全过程。

(十)从事城市燃气厂的原料处理、制气工程、燃气净化与回收、燃气储存与输配管网、燃气工业与民用设备的科研、设计、施工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专业负责人参加一项大型或两项中型城市燃气设计或施工的全过程,为主编制了主要设计、施工文件。

2.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过国家级或两项省(部)级城市燃气科研项目的研究,并在其中一项二级课题(专题,专项)中承担实施方案和技术报告的撰写。

3.主持重要的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三项以上,并在工程设计、施工中应用推广。

4.担任城市大型燃气厂技术科(室)负责人的岗位三年以上或中小型企业相同岗位五年以上,无重大责任事故(包括质量、安全、设备)。

(十一)担任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和评价、建设工程投资估算、工程概预算编制和审查、投资指标和工程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制订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技术负责人或专业技术负责人承担过相当

一、二级工程三项以上,或相当于三级工程五项以上的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的管理,任务完成较好。

2.主持或作为主要编制人参加过全国统一或地区统

一、行业统一定额登记价依据的编制和管理。 第七条 业绩成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科技成果奖

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省(部)级优秀设计(优秀勘察、优秀工程)

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优秀设计(优秀勘察、优秀工程)一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三)担任研究开发的新工艺、新产品两项以上,成果达到省内线进水平并经省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四)成功地推广应用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三项以上,取得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并经省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认可。

(五)解决设计、施工、安装中长期未解决的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三项以上,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经省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六)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有重大创新和突破(包括建筑造形和建筑步局),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经省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审定并被采用。

(七)完成重大工程项目两项或中型项目三项以上,质量达到省优水平的主要技术贡献者。

(八)作为主要起草人参加制订国家、省、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经省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批准通过,实施效果较好。 第八条 论文、著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著作1部以及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

(三)在国际或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宣读论文2篇以上,或在省级专业学术会议宣读的获奖论文2篇以上。

(四)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以及解决复杂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较高水平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2篇以上。

第7篇:建筑工程师职称评定有哪些条件

建筑工程师职称评定有哪些条件?需要哪些资料?

一、基本条件

1、助理工程师、助理经济师(初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半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以上;中专、高中、初中毕业后担任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2、工程师、经济师(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三年以上;专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四年以上;中专、高中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五年上。

3、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10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 5 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10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5 年以上。

二、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5、《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

6、一寸免冠彩照6张、身份证复印件2份、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2份。

第8篇:助理工程师 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

助理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助理工程师考试,助理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助理工程师职称申报条件,助理工程师职称考试,助理工程师报考条件,助理工程师考试时间,工程师职称评定时间,工程师职称考试科目,助理工程师考试科目,助理工程师报考时间,电气工程师报考条件,建筑工程师报考时间,园林中级工程师考试,工作总结,流程,申请书,表格,申请表,工程师查询,样本!

根据省职称办工作要求,现将我市报送工程师评审条件和材料要求通知如下:

一、申报工程师范围和要求

申报对象应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工作表现良好,符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

(一)学历、资历要求

1、本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并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或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2、大专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并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或大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7年以上;

不具备规定学历,但确有真才实学,业绩显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破格申报:

1、中专毕业连续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或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取得助理级职称并从事助理级工作5年以上;

2、取得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相应奖项)以上。

3、企业及乡镇农业事业单位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不具备规定学历,参加市职称办认可的相关专业培训,经考试取得合格证书,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取得助理级职称5年以上。

4、企业及乡镇农业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不具备规定学历,取得市职称办认可的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大专专业证书,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取得助理级职称5年以上。

5、中专毕业后连续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

破格人员应参加面试,并对照破格条件进行申报评审。破格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的考核必须为称职(合格)以上,其中至少有1次为优秀。

(二)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

有独立完成本专业技术工作的经历,具有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判断、总结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并能撰写技术、工程、业务报告。在任助理工程师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作为技术骨干,完成过县(局)级科研项目或课题;

(二)作为技术骨干,完成过县(局)级以上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制造、生产管理工作;

(三)参加过一项中型工程新建、扩建或技术改造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四)完成本企业主导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工艺和生产管理工作;

(五)独立负责生产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能及时发现和排除较复杂的技术故障;

(六)完成本产品的技术分析和市场分析,被单位采纳,经实践验证,基本正确;

(七)完成对本单位有指导作用的有关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提出系统报告;

(八)参加过一项中型成套工程项目国内外投标、承包、施工、验收任务;

(九)参加过中型企业中精密、大型、稀有、生产制造关键设备等复杂设备维修工作的全过程或重要成套设备的维护、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十)作为主要技术骨干推广应用有一定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三项以上,并经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十一)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在两项市级以上重点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建设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三)业绩成果要求

任助理工程师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姑苏杯奖、优秀勘察、设计奖等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或县(局)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的获奖者前五名(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县(局)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制造、生产技术管理及相关任务的主要完成者,成果通过鉴定或验收;

(三)作为技术骨干完成一项中型或两项小型工程项目研究、设计、施工、安装调试任务,经实践检验,达到了要求,通过鉴定或验收;

(四)作为技术骨干完成两项有一定技术难度的产品、项目或关键部件的研究、设计、施工、制造、生产技术管理,经同行专家评审或鉴定,达到一定水平,取得一定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五)完成一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并转化为生产力,经实践检验,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六)完成一项技术或工艺革新,提高生产力,取得一定经济效益;

(七)取得发明专利一项,并转化为生产力,取得一定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八)提出一项科技建议,为县(局)级有关部门采纳,经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对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九)解决设计、生产、施工中疑难技术问题,取得较好效果,经行业主管部门认可;

(十)参加过一项国家、地方、行业技术标准或重点产品标准的制定,并获批准公布,用于生产实践;

(十一)负责完成一项生产工艺、流程的改革,对企业生产技术革新起到推动作用,取得较好效果。

(四)论文要求

任助理工程师期间,撰写本专业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学术论文、技术报告、专业总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市级以上专业刊物公开发表或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宣读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

(二)为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一定水平的技术报告、有一定水平的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报告或专业总结2篇以上;

二、延迟申报对象

任现职期间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1、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1年以上申报;

2、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申报;

3、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以上申报。

三、报送材料的内容

1、"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一式二份;

2、"苏州市申报中级职称人员情况简介表"一式十二份;

3、任职期内的专业工作情况,考核情况、业务培训及继续教育证书;

4、任现职以来的技术工作业务总结;

5、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成果及其获奖情况、专业技术项目完成情况、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情况以及新产品开发、推广等方面的资料;

6、任现职以来的本专业(学科)正式发表的论文2篇、或研究报告等2篇以上;

7、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原件和复印件、考试有效成绩证明及准考证;

8、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职称评审申报(初定)表或批文、专业技术职称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9、有效劳动合同或聘约复印件;

10、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大一寸免冠照片一张(资格证书用);

11、材料目录及评委会需要的其他材料。

申报材料应当按要求提供原件,无法提供原件的,各市、区、局应对各类证书、作品复印件与原件进行核对,核对后在复印件上签署核对无误的字样,验证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的人员需报送破格答辩表及符合有关破格条件的材料。

上述材料除

1、2项外,其余均按规定装订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材料"内。增补材料作为附件另外装订。

四、报送评审材料的要求

1、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省职称办有关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评审材料真实性的核实工作。学历、资历、职称计算机成绩等都必须真实且符合规定,核实人应签名并盖单位公章。材料书写要清晰、工整,材料装订要规范,手续要完备齐全。

2、技术业务工作总结要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申报人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和工作业绩。总结一般可分为五个部分:一是个人简历;二是参加过何种继续教育(培训、进修、学习)及目前的学术水平;三是主要工作业绩奖励情况;四是项目、论文等作品情况;五是申报理由。破格晋升的人员应对照工程师评审条件写出破格晋升的理由,并附上破格答辩表,具体的破格晋升条件及证明(作品)材料。

3、破格及非本专业申报工程师应参加面试答辩,面试组织部门将面试结果附入评审材料。

申报材料和各类表格式样必须按苏州市职称办规定及要求准备和装订。

五、职称计算机要求

申报晋升工程师资格者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应符合省市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资格条件。

1、参加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计算机应用技能符合实际工作岗位需要;或参加IT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取得《IT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

2、计算机专业大学专科以上;

3、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者。

一、申报工程师范围和要求

申报对象应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工作表现良好,符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

(一)学历、资历要求

1、本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并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或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2、大专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并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或大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7年以上;

不具备规定学历,但确有真才实学,业绩显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破格申报:

1、中专毕业连续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或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取得助理级职称并从事助理级工作5年以上;

2、取得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相应奖项)以上。

3、企业及乡镇农业事业单位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不具备规定学历,参加市职称办认可的相关专业培训,经考试取得合格证书,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取得助理级职称5年以上。

4、企业及乡镇农业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不具备规定学历,取得市职称办认可的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大专专业证书,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取得助理级职称5年以上。

5、中专毕业后连续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

破格人员应参加面试,并对照破格条件进行申报评审。破格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的考核必须为称职(合格)以上,其中至少有1次为优秀。

(二)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

有独立完成本专业技术工作的经历,具有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判断、总结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并能撰写技术、工程、业务报告。在任助理工程师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作为技术骨干,完成过县(局)级科研项目或课题;

(二)作为技术骨干,完成过县(局)级以上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制造、生产管理工作;

(三)参加过一项中型工程新建、扩建或技术改造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四)完成本企业主导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工艺和生产管理工作;

(五)独立负责生产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能及时发现和排除较复杂的技术故障;

(六)完成本产品的技术分析和市场分析,被单位采纳,经实践验证,基本正确;

(七)完成对本单位有指导作用的有关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提出系统报告;

(八)参加过一项中型成套工程项目国内外投标、承包、施工、验收任务;

(九)参加过中型企业中精密、大型、稀有、生产制造关键设备等复杂设备维修工作的全过程或重要成套设备的维护、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十)作为主要技术骨干推广应用有一定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三项以上,并经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十一)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在两项市级以上重点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建设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三)业绩成果要求

任助理工程师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姑苏杯奖、优秀勘察、设计奖等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或县(局)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的获奖者前五名(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县(局)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制造、生产技术管理及相关任务的主要完成者,成果通过鉴定或验收;

(三)作为技术骨干完成一项中型或两项小型工程项目研究、设计、施工、安装调试任务,经实践检验,达到了要求,通过鉴定或验收;

(四)作为技术骨干完成两项有一定技术难度的产品、项目或关键部件的研究、设计、施工、制造、生产技术管理,经同行专家评审或鉴定,达到一定水平,取得一定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五)完成一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并转化为生产力,经实践检验,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六)完成一项技术或工艺革新,提高生产力,取得一定经济效益;

(七)取得发明专利一项,并转化为生产力,取得一定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八)提出一项科技建议,为县(局)级有关部门采纳,经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对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九)解决设计、生产、施工中疑难技术问题,取得较好效果,经行业主管部门认可;

(十)参加过一项国家、地方、行业技术标准或重点产品标准的制定,并获批准公布,用于生产实践;

(十一)负责完成一项生产工艺、流程的改革,对企业生产技术革新起到推动作用,取得较好效果。

(四)论文要求

任助理工程师期间,撰写本专业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学术论文、技术报告、专业总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市级以上专业刊物公开发表或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宣读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

(二)为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一定水平的技术报告、有一定水平的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报告或专业总结2篇以上;

二、延迟申报对象

任现职期间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1、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1年以上申报;

2、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申报;

3、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以上申报。

三、报送材料的内容

1、"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一式二份;

2、"苏州市申报中级职称人员情况简介表"一式十二份;

3、任职期内的专业工作情况,考核情况、业务培训及继续教育证书;

4、任现职以来的技术工作业务总结;

5、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成果及其获奖情况、专业技术项目完成情况、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情况以及新产品开发、推广等方面的资料;

6、任现职以来的本专业(学科)正式发表的论文2篇、或研究报告等2篇以上;

7、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原件和复印件、考试有效成绩证明及准考证;

8、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职称评审申报(初定)表或批文、专业技术职称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9、有效劳动合同或聘约复印件;

10、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大一寸免冠照片一张(资格证书用);

11、材料目录及评委会需要的其他材料。

申报材料应当按要求提供原件,无法提供原件的,各市、区、局应对各类证书、作品复印件与原件进行核对,核对后在复印件上签署核对无误的字样,验证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的人员需报送破格答辩表及符合有关破格条件的材料。

上述材料除

1、2项外,其余均按规定装订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材料"内。增补材料作为附件另外装订。

四、报送评审材料的要求

1、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省职称办有关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评审材料真实性的核实工作。学历、资历、职称计算机成绩等都必须真实且符合规定,核实人应签名并盖单位公章。材料书写要清晰、工整,材料装订要规范,手续要完备齐全。

2、技术业务工作总结要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申报人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和工作业绩。总结一般可分为五个部分:一是个人简历;二是参加过何种继续教育(培训、进修、学习)及目前的学术水平;三是主要工作业绩奖励情况;四是项目、论文等作品情况;五是申报理由。破格晋升的人员应对照工程师评审条件写出破格晋升的理由,并附上破格答辩表,具体的破格晋升条件及证明(作品)材料。

3、破格及非本专业申报工程师应参加面试答辩,面试组织部门将面试结果附入评审材料。

申报材料和各类表格式样必须按苏州市职称办规定及要求准备和装订。

五、职称计算机要求

申报晋升工程师资格者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应符合省市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资格条件。

1、参加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计算机应用技能符合实际工作岗位需要;或参加IT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取得《IT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

2、计算机专业大学专科以上;

3、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者。

第9篇:中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

中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 2009-05-13 17:08 默认分类 2009-06-26 16:42 阅读3795 评论

2字号: 大 中 小

中级工程师职称评定何时进行?中级工程师职称评定何时进行?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提交哪些资料?其程序是如何进行的?

一、按往年要求,8月1日至9月15日为全省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省直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受理申报评审材料时间;8月1日至9月30日为市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和市直初级评委日常部门受理申报材料时间。10月始为全市中、初级评审委员会开展评审活动时间。

二、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资格,需符合1998年以来颁布的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各专业要求均有不同,具体见《资格条件》),概括有以下几点:

1、思想政治条件。

2.学历资历条件。

根据文,凡申报评审中级资格的不受评审前是否被聘用的限制,同时将学历(学位)(法律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资历条件作如下调整(个别系列另有规定):

(1)硕士学位获得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由获得硕士学位后3年调整为2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前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累计3年以上;

(2)研究生班毕业或获得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级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由3年调整为2年以上;未取得助理级资格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级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由4年调整为3年以上;未取得助理级资格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级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由5年调整为4年以上;未取得助理级资格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

(5)中专毕业的,不再执行“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其中取得助理级后,受聘助理级职务5年以上”的规定,凡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者,或取得助理级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者,可申报评审中级资格。

3、外语条件。

必须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且成绩符合规定。

4、计算机考试条件。

必须通过国家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或计算机网络培训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证书是作为申报评审必备条件之一。

5、继续教育条件。

从上次晋升至本次申报,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完成每年15天的继续教育课程,其中一门公修课。

6、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各专业均不同)。

7.业绩成果条件(各专业均不同)。

8、论文条件。

必须在市级以上专业期刊公开发表。

三、申报评审专业技术人员于每年

7、8月到市人事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或单位主管部门领取下列表格:

1、《中级专业技术资格送评材料目录单》1份;

2、《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1份;

3、《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1份;

4、《业绩、证书材料》1份;

5、《证明、证书材料》1份;

6、《贴资格证相片页》1份;

7、《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信息录入表》1份;

8、《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期满考核登记表》1份;

9、《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1份。

四、申报评审专业技术人员需提交下列资料:

1、在人事部门领取的上述9份表格。

2、有关证书:

(1)提交计算机考试证书原件; (2)提交继续教育证书原件、复印件各一份;

(3)提交外语成绩单原件;

(4)提交学历证书原件、复印件各一份;

(5)提交现有资格证书原件、复印件各一份。

申报评审专业技术人员如实填写有关表格,按目录单要求整理、归类装订齐全,送人事局专技科审核,签署意见后送有关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

五、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对申报人资历、学历、业绩及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审核,审核合格者,送评委会评审。

六、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要在所在单位公示7天,通过公示,由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整理、填写有关材料,报人事部门核准、发证。

一、申报条件及任职年限要求

1. 中专毕业:在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岗位上见习期满1年,可认定为

技术员, 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可认定助理工程师。

2. 大专毕业: 在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岗位上见习期满1年,可认定

为技术员,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可认定为助理工程师。

3. 大学本科毕业: 在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岗位上见习期满1年, 可

认定为助理工程师,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可晋升工程师(中

级)。

4. 双学士学位获得者,可认定为助理工程师, 再从事专业技术工

作3年,可晋升工程师(中级)。

5. 硕士学位获得者,在本专业工作1.5-3年,可认定为工程师(中

级).

二 中级工程师评定原则

《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任职基本条件:

担任工程师职务,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具备下列部门之一的条件

(1)生产、技术管理部门

①基本掌握现代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方法,有独立解决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②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③有一定从事生产技术管理的实践经验,取得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和经济效益。

④能够指导助理工程师的工作和学习。

(2)研究、设计部门

①有独立承担较复杂项目的研究、设计工作能力,能解决本专业范围内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②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③有一定从事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工作的实践经验,能吸收、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提高研究、设计水平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④能够指导助理工程师的工作和学习。

2、获得博士学位后,经考察合格;获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二年左右;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四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四年以上。

若满足以上条件,所在单位会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组织评审时,评审对象应提交的材料按如下顺序装订成册(如材料多可以分成2册):

(1)材料目录;

(2)学历证书(复印件)1份;

(3)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复印件)1份;

(4)聘任书(或聘约书)(任期内连续)1套;

(5)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或《外语免试审核表》(附表5)或《外语考试成绩审定表》(附表)1份;

(6)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复印件),属于免试对象的提供计算机专业毕业证书复印件或45周岁以上的身份证复印件1份;

(7)单位转体文件或工资转移单(转体单位或分流人员必附)1份;

(8)《破格推荐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批件(附表)1份;

(9)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打印稿)1份;

(10)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表(事业单位人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登记表》)(近两年考核表)1套;

若要分册自以下材料开始,装订顺序如下:

(1)材料目录(本册);

(2)论文、论著或研究报告(复印件),已经发表的论文、论著应同时提供刊物的封面及目录复印件1套;

(3)研究成果(复印件)1套;

(4)项目获奖证书等(复印件)1套。

以下材料不需要装订:

(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不得打印和复印)3份;

(2)《推荐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附表8)统一使用B4规格纸张,一式25份;

(3)外语考试合格证原件,或《外语免试审核表》或《外语考试成绩审定表》(内容与装订成册中一样)1份;

(4)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原件,或计算机专业毕业证书复印件,或45周岁以上的身份证复印件1份;

(5)《破格推荐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批件1份(内容与装订成册中一样);

(6)提交多篇论文或著作者,请选一篇为代表作并注明。

上一篇:中国十大科学家下一篇:2019年党支部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