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家具十大品牌

2023-03-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板式家具十大品牌

影响中国鞋业十大品牌

我们和你一样,都在思考。

谁都说不准未来。但在今天所有巨大的不确定中,有一点非常确定,那就是数字化。未来高效的商业模式和低效的商业模式之间,不存在竞争,只会“逐步取代”。所以,2021年,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走在前端的品牌或将无动于衷者甩得更远。

此外,智能化、科技创新于鞋业也至关重要。特别是体育品牌们,将迎来更加激烈的新一轮竞赛。谁的黑科技更多,谁就能跑得更远。

而从直观层面来看,未来一个品牌能否持续在线,还体现在其年轻化和爆款制造层面。谁的产品更懂年轻人,谁的设计创意更酷更好看,谁的爆款就更容易产生。因为当下,爆款的路径已经改变。

综上,本期专题我们从数字化、年轻化、科技创新、设计创新、爆款引领等几大层面,结合专家预测和本刊观察,选出我们心中的十大影响力品牌,预测2021年,他们将引领中国鞋业向前发展。

NO.1耐克

作为全球著名的体育运动品牌,耐克除了在产品设计、科技研发、新材料应用等方面遥遥领先外,近几年其率先开展的数字化转型探索颇有成效。随着未来数字化转型的更加深入,以及数字化和实体终端的进一步结合,势必会对行业起到更多示范和引导作用。

诞生于1970年代的耐克,早期以极客精神著称,它研发生产的产品以科技感给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并顺势把阿迪达斯拉下了第一的宝座。1988年到1992年间,耐克的销售额从12亿增长到34亿,市场份额占据第一。

但是,随着消费群体的变化,耐克在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后遇到了增长瓶颈。1990年代初期,耐克市值达到最高峰后,便开始一路下滑。

在意识到对年轻消费者的理解明显滞后之后,数字化很快成为耐克公司的战略方向。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耐克的数字化转型,特别是中国市场成效显著。

2020财年第四季度,耐克数字销售额大幅增长75%,在整体营收中所占比例达到了30%,这一目标的实现比预期的2023年要早了3年。耐克表示,“随着消费者行为继续转变,我们预计不久的未来,耐克50% 的生意会实现数字化。”

而在截至2020年11月30日的2021财年第二季度,耐克营收为112.43亿美元,同比增长9%,净利润增长12%,达到12.51亿美元。其中大中华区单季营收首破20亿美元,同比增长11%,已连续6年达成双位数增长。

从DTC到CDO

敲定数字化后,耐克很早就在中国推出DTC(DrectToConsumer,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模式)零售体系,此后耐克将中国官方商城、Nike+以及NIKEiD合三为一,将散落割裂的商品、服务和会员数据打通;入驻天猫商城开设旗舰店,并由耐克团队直接负责店铺运营;2018年上线耐克官方微信小程序,NikePlus会员可在微信小程序中获得产品信息、购物指南以及数字零售端的新体验。

在这几年里,耐克又相继在中国市场上线了新鞋发售平台SNKRS、耐克球鞋展示平台NikeAdapt、NikeApp(中文版也已于2019年上线)、NRC(NikeRunningClub)和NTC(NikeTrainningClub)等,搭建起耐克的数字产品矩阵。

通过DTC战略,耐克实现了对内部运营数字化改造。而与数字化改造同步的,是耐克近几年来对初创数字公司的“买买买”。

从2016年开始,耐克的收购目标从运动服饰品牌转向了数字领域,先后收购了数字设计公司Virgin Mega,消费者数据分析公司Zodiac 和Invertex,以及预测分析公司Celect。

VirginMega为耐克打造了SNKRSApp;Zodiac可对活跃用户进行深入分析,并预测消费者的生命周期;而耐克依托Invertex的AI能力开发了NikeFitApp,只要用手机摄像头扫描用户的脚,就能设计出3D版鞋样,帮助用户找到最适合的鞋码;Celect的预测分析能力,能帮助耐克优化各个渠道的库存,让不同渠道的产品高度区域化。

这还不够。2017年,耐克又提出CDO(ConsumerDirectOffense,直击消费者)计划,该计划是DTC模式的延续战略,宗旨是数据驱动内部组织运营来提升资源效率。CDO计划可用“3×2”来概括,即以双倍速度来加速产品研发、生产交付和推广销售,确保90天内完成产品开发过程,生产周期压缩到20天内,双倍贴近消费者,了解消费者需求,实现双向互动和精准营销。

通过数字化改造,耐克提升了对市场热点的反应速度,比如复古跑鞋PrestoMidUtility、FlyknitRacer和LunarCharge等,投入市场的时间只用了原来的四分之一。而对于一直以来困扰着鞋服行业的库存问题,耐克也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方式提供了解决方案。例如消费者可通过NikeApp实时查看身边的耐克门店所有商品的库存,以更方便快捷地作出消费选择。

極致到店体验

除了不断拓展数字生态系统,耐克还在积极创新实体零售。

比起继续进行传统的门店扩张,现在耐克将精力主要集中在新零售概念店铺的打造上。从规格区分,目前共有5类。

第一种是Nike Factory,也就是折扣概念店。

第二种是Nike Live,小型社区概念店,主要分布在美国加州和亚洲一些地区,更加关注功能性与时尚性的结合。在门店风格上,每两周进行一些陈列和风格的调整,以给予其会员不同的购物体验。

第三种就是在上海、纽约等关键城市推出的大型概念旗舰店HouseofInnovation。2018年10月4日,耐克全球首家“HouseofInnovation”——“耐克上海001”店落户上海,比纽约开业时间早了约一个月。除了更加科技化的装潢之外,耐克上海001同样还提供了NikePlus会员的一对一服务,以及为上海定制的一些本土化设定,而这也是耐克首次在大中华区推出NikeByYou会员定制计划。

第四种是NikeRise,是耐克对于线下的又一种新的尝试。全球首家店于2020年7月落户广州正佳广场,占地面积约为2053平方米。店内共设三层空间,提供女子、男子及儿童相关产品和Jordan品牌空间。数字化体验和本土运动社群服务,是这家新店最为突出的特点。通过线上线下无缝连接,消费者可以在店内打开NikeApp,体验全新推出的一系列数字零售服务和体验,包括Nike快速获取试穿、Nike为你找遍尺码、NikeFit等。

此外,耐克也首次在这家店推出“同城会员体验”,尝试把城市变成一个运动场。每一周,耐克都将会在店内或城中举办各类体育运动与潮流活动,比如邀请耐克专家、明星教练、运动员过来,一起和会员开展篮球足球比赛、明星教练工作坊、健康生活及文化分享会等等。可以说,这里从一个购物点,变成了人们生活中一个运动休闲和补充“能量”的俱乐部。

这家零售概念店的背后,也充分体现了这个美国运动巨头正加速从“ConsumerDirectOffense”战略升级到“ConsumerDirectAcceleration(加速直接面向消费者)”。

第五种是NikeUnite。特别服务于当地社区,帮助人们更紧密地与体育联系起来,为人们提供全新的运动体验,致力于成为当地最有价值的运动目的地。现已在韩国Namyangju、美国Portland、EastNewYork、SanAntonio和英国EastKilbride五地推出,未来,还将剩余四家概念店设立于中国(2家)和美国(2家)。

NikeUnite概念店的试衣间内有所在城市的详细地图,向消费者说明如何探索周围的环境。每个概念店的入口处会设有独具特色的社区墙,突出体现商店团队与当地的伙伴关系。整个空间的设计元素也讲述了当地社区的故事,包括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和著名的运动员等。门店发售的主要商品也会结合当地社区的潮流,推出适合本地的高性价比产品。

总之,不管是数字化转型还是终端创新探索,相信等着抄耐克作业的品牌不少,虽然这作业并不好抄,但起码有点方向。

NO.2阿迪达斯

预测理由

作为与耐克齐名的著名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前几年虽然走了一些品牌弯路,但当它的一个新技术BOOST 科技诞生之后,一举扫清了之前的阴霾。虽因疫情影响,阿迪达斯似乎又“遇到了困难”,但从其品牌近期发布的各动向来看,未来其材料创新、造鞋新技术,依然是行业密切关注的对象。

在探索前卫运动设计与未知科技领域方面,阿迪达斯一直都是体育运动品牌界的先驱。而最近几年,这些创新都与环保时尚紧紧联系在一起。随着环保理念越来越受各大品牌重视,这股由阿迪达斯发起的海洋环保之力,势必吹向整个运动行业,激发各个品牌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环保积极份子

一直以来,终结塑料废弃物是阿迪达斯的长远目标。最近几年,阿迪达斯成为了体育用品行业内的环保积极分子。

早在2015年,阿迪达斯就和海洋环保组织Parley合作,推出了一款环保概念鞋。第一代名叫adidasxparley,以阿迪达斯热门鞋款UltraBoost为原型,它将收缴的由偷猎船非法设置的深海渔网,制作成了编织材料,并用在了鞋的表面。

后来他们还推出了adidasUltraBoostUncagedParley。针织的鞋面由95%从马尔代夫海域回收的海洋塑料与5%的可回收聚酯纤维构成。鞋带、后跟支架以及内衬的鞋垫等等,也都是可循环的材质。

据统计,仅在2018年,阿迪达斯就利用回收塑料生产了500多万双运动鞋。而202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500万双。并且,2020年阿迪达斯产品中可回收聚酯纤维的使用率已超过50%。

阿迪达斯已官宣:自2024年起,阿迪达斯将在各类产品以及所有的生产运营中,全面使用可回收聚酯纤维。为保证可持续目标的实现,阿迪达斯还相应提出“三环战略”。

未来工艺FUTURECRAFT

FUTURECRAFT是阿迪达斯在几年前推出的首个专门针对产品创新的孵化平台和实验室,其目标是致力于解决运动员在运动和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各个问题。

同时,FUTURECRAFT也是阿迪达斯展望未来的窗口,之前这里就诞生过adidasxParley系列、adidas4D系列和Loop系列。

adidasxParley系列上文已提到,这里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由该系列演化出的鞋款,至今已达到近百款鞋。

adidas4D系列最早于2017年与消费者见面。它采用“光固化成型”的3D打印技术,极大缩减了制作时间。经过几年的进化,adidas4D中底技术已趋于成熟并被运用到旗下多种热门鞋款当中。

Loop系列是阿迪达斯环保鞋款的一次全面升级,也是阿迪达斯首款100% 可循环再造的高性能慢跑鞋。

2019年推出的FUTURECRAFT.Loop,摒弃了常规鞋款的工业制造过程,整个制作过程只涉及一种回收材料,从鞋面、鞋身框架甚至是BOOST中底,都是由同一种材质制作而成。当FUTURECRAFT.Loop的寿命结束后,它也会被回收、通过洗涤、粉碎等后融化成颗粒,继而成为下一双鞋子的材料,循环往复,完美诠释了它名字中的Loop,从回收到再利用,无缝结合。

目前,FUTURECRAFT.Loop第2代鞋子仍处于测试阶段,仅在世界主要城市限量发售,由200名意见领袖体验并进行反馈。预计将于2021年正式面向大众市场推出。

全新“STRUNG”技术

2020年底,阿迪达斯又推出了一款全新概念跑鞋FUTURECRAFT.STRUNG,重点在于鞋面。阿迪达斯将其描述为一场材料革命,该鞋鞋面重约35克,单只250克,比一臺iPhone11ProMax重那么一点点。

和过往绝大部分的鞋子制作过程相比,其不同之处就在于,STRUNG的“制造技术突破”是从制造它的机器开始的。

STRUNG科技的织法和现有技术完全不同,采用类似从点到面的方式进行编织,因为现有的机器无法实现,所以FUTURECRAFT的工程师们索性自己进行研发。他们将不同的编织机器集合重组,最终打造了一台可以“DIY”的机器来完成这个复杂的工作。

数据编码的好处就是,让STRUNG鞋体上没有一根线是无用的,而且这双鞋不附加任何支撑材料,仅凭借不同密度和织法便形成需要提供支撑功能的鞋跟和透气功能的鞋面。通过细节照可以看到最终的完成品就像是一双“袜子”,整双鞋只有鞋体和鞋底两个部分构成。

这种做法的初衷和其它FUTURECRAFT鞋款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点相近:makingmorewastingless。制作一双鞋的材质越多,也就证明着在制作过程中将产生更多资源的耗损和浪费。STRUNG用不同密度、织法的线来制造鞋体,代替过往诸如鞋跟TPU、支撑橡胶片等等材质,并且提供同样的支撑、保护功能。根据数据进行编织,说简单点就是要多少就织多少,在最大程度上减低耗损和排放,然而材质的单一性也对鞋子的回收整理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目前制作一个STRUNG鞋面需要25分钟,未来几个月阿迪达斯团队将会把这个时间缩减至8分钟以内。FUTURECRAFT.STRUNG鞋款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仅有4双,预计在2022年投入量产并进行市售。

奔向“太空”创新

除了“地面”创新,阿迪达斯还加紧将未来环保和科技创新的目光投向太空。

2020年12月,阿迪达斯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签署《太空协议/SPACEACTAGREEMENT》,携手阿尔忒弥斯计划(ARTEMIS),共同探索人类(尤其是女性)在太空条件下的身体极限。此次合作成果将最终应用在为运动员和宇航员研发的产品上,推动产品性能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阿迪达斯将利用这次机会进一步推进其“三环”可持续发展战略,该战略着重于开发可回收、可重制或可降解的产品。

实际上,对阿迪达斯来说,此次探索太空并非首次。2019年,阿迪达斯就将足球和BOOST中底材料送往ISS国际空间站,旨在研究微重力对运动和材料的影响。此次研究成果正在申请的专利,将为未来的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为了纪念这一令人瞩目的合作,在2020年末,阿迪达斯还携手NASA推出了一系列ULTRABOOST限定系列跑鞋,包括ULTRABOOST20,ULTRABOOSTC.RDY等多款经典鞋型。其中ULTRABOOST20中底材质,就来自2019年经历太空之旅的BOOST材料。

有网友戏谑到“地球已经装不下阿迪的野心了。”事实上,太空严苛的环境对于产品研发及性能测试都是十分合适的试验场,因为在极端的温度和微重力条件下,测试材料会面临严峻挑战。

阿迪达斯此次走在众多品牌前面,抢占“太空”,后续势必也会助力其各项科技,研制出更优质的产品,迭代出更新、更有效、更高效的产品。

NO.3李宁

预测理由

自2018年在纽约时装周艳惊四座以来,李宁就凭借“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潮新貌,摆脱传统运动服装品牌的老土形象,摇身一变成为深受年轻消费者欢迎的“国潮”品牌。未来其在国潮原创设计和创意联名领域,依然会走在众多品牌前头。

“国潮”是李宁再次崛起的根本,但究其根本,国潮的由来还是因为李宁愿意深入深挖国风元素,愿意了解年轻消费群体对于时尚潮流的态度,并以此结合自身国货的属性,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国风元素重塑品牌

2018年是国潮的元年,那年李宁以“悟道”为主题,带着“中国李宁”走上了纽约时装周。从那之后,国潮渐渐发展成一种潮流。仙鹤、朱雀、祥云、古典园林建筑、国粹京剧、书法等等国风元素,与新生代潮流进行猛烈碰撞,形成了国潮。

除此之外,类似于青花瓷、莲花、水墨画、脸谱等等中国元素都在现代服饰当中有所体现,中国汉字也出现在服饰当中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但李宁的国潮起飞,绝非一蹴而就。

转型初期品牌陷入经营困难之际,李宁仍在不断投入成本,挖掘了一批又一批有想法、有态度,并且想做中国设计的年轻设计师。他们在现代化的工业设计中不断挑战融入传统的国风元素,这才有了纽约时装周的成功出圈。

虽然也有人批评李宁使用过于鲜明的中国元素是哗众取宠,但李宁在这之后还是坚持把这条路走了下去。多次独立登上巴黎时装周和纽约时装周,把设计中的中国元素发挥到极致。

中国风和潮流元素相结合并不是简单的事,在热度褪却之后,能够不断点燃消费者热情的只有产品的品质,而不是中国元素。所以,当李宁的国潮标签建立起来之后,需要做出更多真正有特色、有审美、带有文化内涵的作品,去不断强化这个印记。

一路来看,李宁确实有这个准备和实力。除了时装周系列,李宁后续推出的其他系列新品,也都离不开中国风。包括设计灵感源于中国传统国粹文化的李宁CF溯系列、三十而立敦煌走秀国潮新品、以中国花卉为创作灵感的怒放系列等等。

跨界联名不断延伸

国潮只是李宁大品牌的一个支线,但这条支线却能极大程度地拓展李宁的品牌影响力。“国潮”走红之后,李宁的跨界联名之路也是越走越宽广。

李宁× 红旗——老国牌也能碰撞出火花;李宁× 人民日报——文艺复兴二重奏;李宁×EDG——电竞圈也被粉丝承包。

如果说早期的跨界,有停留在表面和造势嫌疑,那么近一两年李宁的跨界似乎又上了一个新高度。更靠近年轻人,也更走向世界,走向运动艺术。

2020年6月,李宁与腾讯经典音舞产品《QQ炫舞》开启跨界合作,宣布《QQ炫舞》虚拟时尚偶像“星瞳”成为李宁运动时尚潮流星推官。到了下半年,双方合作升级,顺势推出了李宁×QQ炫舞聯名系列,将极具80、90年代鲜明特色的风潮传送而来。

而后,在向年轻靠拢方面,LI-NINGxLINEFRIENDS联名产品“最佳盟友”系列则将运动潮流与萌趣IP相融合,展现出李宁“萌趣”一面。

2020下半年,李宁的跨界不断走向国际。

先是携手丹麦时尚品牌Soulland共同发布联名系列,为“绝影”和“游侠”两款产品带来新面貌。当充满北欧风情的极简主义与李宁专业的前沿科技激情碰撞,这股“哥本哈根的风”以“跑步”的名义,似乎也寓意着李宁全新出发。

去年12月,中国李宁又与日本空山基(HAJIMESORAYAMA)合作,用运动的艺术,展现出人类“运动”边界的无限可能。空山基——自1978年笔下诞生出第一个机器人,在日本声名鹊起,他创作的“机械姬”(SexyRobot),以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将人体美和机械美发挥到极致。

抢先一步的“李宁设计”

如果说,近年来李宁产品的一次次惊艳亮相,让如今的“李宁式设计美学”深入人心,那么“李宁设计”的出现,则又抢先一步,代表了本土国货品牌在商业化道路上的进一步拓展和探索。

“李宁设计”是什么?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李宁品牌的设计”。它是依托李宁独到的设计理念与庞大设计资源体系,将国潮元素和顶尖设计有机结合,运用到更多运动鞋服定制产品以及工业设计、应用与制造中去。

所以,除了我们常见的鞋服联名,你可能还会看到,李宁与英特尔、九号机器人、汰渍、新东方、民生银行、周大福等等的联名。

其实,“李宁设计”也是对李宁品牌资产的一种增值和影响力的提升,而这些最终也会回流和影响到更多的品牌和消费者,帮助李宁品牌实现进一步的突破。

对于中国李宁来说,近两年愈加激进的行事风格非但没有让人迷失重点,反而是为品牌在当下年轻人群体中增添了更多更加强有力的附加值。未来,李宁还将带来何种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NO.4安踏

预测理由

2020年11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安踏体育以2000亿市值,与快手科技、京东数科等互联网企业并列该榜第46位,安踏也成为前50强民营企业中唯一一家体育用品企业。2020年末,安踏市值更是突破3000亿港元大关。安踏,已成为国内运动鞋服行业中名副其实的无冕之王。

复盘安踏的发展史,其从最早1999年邀请奥运冠军等体育明星代言打造品牌,到2009年成为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到签约NBA顶级球星,到母公司收购斐乐,再到收购迪桑特、可隆体育、亚玛芬集团等,全面推进多品牌战略,这些与时俱进的举措让安踏集团成为中国运动服装行业的常青树。

在努力稳定住基本盘业务,为集团多品牌战略转型提供充足资金保障的同时,安踏也一直在寻求各种新的突破机会。

以科技引领主品牌

新的时代环境与新的用户需求,推动品牌迭代升级。安踏希望自己不只是做一个以性价比著称、消费者买得起的知名品牌,而是希望能成为一个消费者发自内心热爱,想要买并抢着买的优质品牌。

围绕这一愿景,安踏定位于“以科技引领,打造极致品质价值的专业运动品牌”。

这其中,科技引领为安踏的品牌升级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就是要实现极致品质价值与专业的运动品牌形象,核心动力是需要科技的支撑和创新。

自2005年创立了国内首个体育用品研发实验室以来,安踏已拥有多项国家级专利技术,包括A-FLASHFOAM闪能科技(虫洞科技)、灵感取自荷叶仿生学的雨翼科技、A-FLASHEDGE舒弹科技、A-FlashBubble细胞元科技、Flashlite氢科技等等。

2020年末,安踏更是推出自主研發的智能分子吸震科技SMARTS.A.M,该科技不仅融入到与国内智能运动跑步体育公司咕咚体育的大数据跑鞋中,更应用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特许商品国旗款鞋子中。

期待复制FILA传奇

安踏渴望复制FILA传奇。 而事实上,FILA中国的直营经验的确为包括ANTA品牌在内的安踏集团的整体转型探了路。

收购亚玛芬体育后,安踏对其寄予厚望,计划于2025年实现亚玛芬体育旗下品牌营收达1000亿元。其中,始祖鸟、萨洛蒙(Salomon)和威尔逊(Wilson)三个品牌将被分别打造成为“10亿欧元”的品牌。

2020年下半年开始,安踏通过FILA经验大举“向高端突破”

2020年9月,始祖鸟全球最大旗舰店——始祖鸟阿尔法中心在上海开业。同时宣布中国超模刘雯为其全球首位品牌代言人。这是安踏收购亚玛芬后,对其新纳入板块的品牌做出的较大动作。

2020年11月,安踏体育旗下高端专业运动品牌DESCENTE(迪桑特)在北京三里屯开设中国首个DESCENTE BLANC 品牌概念零售空间。

在安踏集团的推动下,迪桑特品牌在中国市场铺设直营门店,4年多的时间,迪桑特(中国)的门店从1家到130多家。商业上的成功也让迪桑特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视野,伴随着知名度提升,口碑也日渐走高。

从安踏集团公布的数据来看,迪桑特最有可能成为“下一匹黑马”:尽管门店总数只有一百余家,但其2019年在中国大陆市场零售销售已近10亿元。

数字化进入深水区

旗下各大品牌稳健发展背后,伴随着的是安踏数字化改造业务也进入深水区。

2020年的疫情,催生了安踏在数字化领域的又一个重大进展,其与专注制鞋行业数字化的时谛公司合作,利用AI、智能三维设计(nextgenerationCAD)、超真实渲染(CG)及AR/VR等领先的数字化技术共同开发了智能辅助设计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对线下面料的真实数字仿真,在短时间内即自动生成无限接近实物的3D虚拟样品。

过去从设计、制版到打样可能需一两个月,100多人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要几个设计师在软件上花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基于智能辅助设计系统进行产品设计,可以让设计师的“手脚脑”从大量低价值的繁琐工作量中解脱出来,这样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亲近市场了解用户,有更多的时间深度思考原创设计,这带来的价值更是无法衡量的。

除了在设计环节的巨大价值,虚拟样品在制造端与销售端等业务链条上也发挥着巨大的效用。例如在制造端,利用虚拟样品产生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鞋面、鞋底与面料的生产;在销售端,安踏可以通过虚拟的在线订货平台,将虚拟样品展示给B端的经销商征求意见,还可以将商品广告级的3D效果图,直接放到电商平台进行预售和广告宣传。

接下来,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数字化转型,安踏势必会有更多让行业惊喜的新技术应用出现。这些新技术的应用,都将在安踏的产品与渠道上产生深远的影响,最终汇聚为安踏品牌力的整体提升。

NO.5FILA

预测理由

近年来,FILA绝对是运动时尚界的“领头羊”。不仅成为安踏的主力增长点,更被誉为“时尚运动头号玩家”。在运动时尚领域成为爆款制造机,特别是各大联名和代言人同款产品,更是分分钟卖爆。

2009-2019,FILA以年逾50%的速度增长,2019年营收达到147.7亿元,同比增长73.9%,占安踏集团总营收的43.5%。

2020上半年,FILA品牌营收达71.52亿元,占比高达49%,首超安踏主品牌。2020年第三季度,其零售金額(按零售价值计算)与2019年同期比较录得20-25%的正增长。毫无疑问,FILA已经成为安踏集团旗下第一的“现金牛”。

FILA在中国的征战之路

FILA的发展离不开安踏系统的保驾护航,安踏集团2009年接盘FILA后,给足了这个百年意大利品牌独自发展的空间和独立性,以至于几乎大家刚知道FILA是安踏子品牌的时候都会表示震惊:“明明感觉不是一个路子,FILA居然是安踏旗下的。”

刚步入中国市场时,FILA就确立了“一守二攻”的差异化品牌定位,具体表现为:

一守:即“农村包围城市”。绕开一线城市,避免与耐克和阿迪达斯的直面竞争,利用安踏品牌多年积累的二三线城市顶级商场黄金铺位开展第一轮业务,再从二线城市包围一线城市。

二攻:即“横跨‘时尚’和‘运动’的品牌定位”。

大众市场是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天下,FILA就定位高端运动品牌,横跨“时尚”和“运动”。利用“海外设计师x 进口面料”的双保险,在产品设计上坚持高级面料支撑产品质量、款式商务休闲、穿着场景多样化的特点。

实际上,FILA一直遵从着“品牌差异化,经营精益化”的原则,不盲目模仿已经十分成熟的运动品牌,而是根据自己对市场的观察,另辟蹊径。

2016年线下门店针对年轻人设计了一个服装系列,销售火爆,基于这一观察,2017年FILA成立了FILAFUSION子品牌,沟通对象是Z世代,作为年轻人喜欢的潮牌单独开辟市场。FILAFUSION表现十分亮眼,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中国年轻人的认可和喜爱。

四个维度传递潮流理念

一个潮牌要拉拢年轻人,与其传递年轻人的潮流理念关系密切。FILA FUSION主要围绕四个维度展开:

1、区别于亚文化的潮流——品牌注重产品与运动场景的结合,希望传递健康生活方式,以正能量与年轻人进行沟通,建立积极的品牌形象。

2、结合年轻话题的潮流产品——将年轻人感兴趣的潮流文化加入到产品线中,比如街舞、小轮车、滑板、涂鸦等与街头文化有关的元素。

3、塑造经久不衰的潮流——FILA FUSION 有意打造经典款,利用历史元素与顶尖明星深化产品内涵,并结合当下潮流不断进行再塑造和升级。

4、以国际化的视野打造品牌,积极“破圈”——秉持“1+N”的基础发展模式,即围绕一条核心主线,打造多条跨界联名产品线,与不同地区地域国家的青年领袖先锋进行创意合作,建立多元开放、突破融合的品牌形象。

强大的明星矩阵和跨界联名

FILA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被年轻消费者熟知并喜爱,还与其独特的品牌营销策略有关。这其中明星代言和跨界联名功不可没。

FILA FUSION 的首个代言人是王源。2019 年6月,又签约日本模特木村光希(Kōki)强化其“时尚”标签。

Kōki是木村拓哉和藤原静香的女儿,尽管只有15岁,但不可否认的是她或许已经成为了站在时尚舞台上万众瞩目的焦点。

如今,FILA 各系列现有的代言人有蔡徐坤(FILA代言人)、吴谨言(FILA 运动代言人)、黄景瑜(时尚运动代言人)、高圆圆(时尚运动代言人)、Kōki(潮流运动代言人)、BTS防弹少年团(全球代言人),不仅为品牌注入了鲜活力量,同时也表明FILA 在年轻消费者市场的全新尝试与野心。

除了明星代言,FILA近年来的品牌联名也频频在营销圈引发热议。

其中包括时尚品牌Philp Lim、奢侈品FENDI、设计师品牌Jason Wu、潮牌Supreme、美国知名艺术家兄弟Shelby & Sandy、纽约潮牌STAPLE、韩国潮牌D-Antidote 等等。

2020年,FILA还与日本设计师三原康裕合作,设计理念着重于打破时装历史的既定界限,冲出传统框架束缚,从过去中寻找未来灵感。

这些联名共同呈现出一个特征,那就是比起那些拥有更大受众和圈层的品牌、艺术家和名人,FILA 更中意那些有态度的表达,要么强调对常规生活方式的突破,要么推崇健康的生活方式。很显然,FILA找到了故事的内核。

时至今日,FILA在销售额连续增长的同时,产品内容也做的有条不紊,不紧不慢。它用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做成生意的同时,可以保持好品牌的调性,这两者并不矛盾。差异化的产品定位是品牌立足的关键,而后续基于对市场的观察及时做出调整推陈出新则是品牌持续增长的根本。

据FILA大中华区品牌副总裁施睿透露,接下来3-5年,FILA还会在中国市场内推出与艺术家、音乐、艺术作品等的多维度、多领域的跨界合作, 将艺术、时尚与设计根植于产品,不断创新,延续和丰富品牌精神内核。

NO.6匹克

预测理由

在科创产品“态极”问世2周年后,匹克不再拘泥于运动品牌的定位,而是将自己升级成为一家运动科技公司。无论是态极科技的迭代,3D打印的完善,还是稳步发展的态极自适应纱线,匹克已然在行业内掀起了一阵科技旋风,尤其是在材料研发方面,或许将会成为整个行业前进的基石。

2020年12月5日,匹克体育在北京黑糖艺术中心举办以“敢为人先 登峰造极”为主题的匹克125·未来运动科技大会,向大众展示了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全新的产品、全新的行业解决方案以及全新的共创行动。

如此强调创新研发与技术的价值,匹克押注的不只是科技,更是未来。

不断迭代的态极科技

自2018年匹克体育突破传统运动鞋中底材料的局限性,推出态极科技后,迅速引爆市场,成为运动装备界讨论的焦点。在过去2年时间里,匹克体育已累计销售超过700万双态极鞋产品。

而在125大会上,匹克又發布了最新单品——态极3.0 pro、态极3.0、“态极云”潮流线跑鞋、全新大三角篮球鞋以及态极洞洞鞋等一系列产品,都搭载了轻量化·态极自适应科技,针对性地解决了态极鞋底较重的问题,以期给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

其中,态极3.0 Pro、态极3.0作为态极产品的迭代,已于2020年12月发售。

“Designed In La”(设计源自洛杉矶)的“态极云”是匹克态极系列中,关于设计风格的全新探索与尝试。它由匹克洛杉矶研发中心倾力打造,他们探索挖掘洛杉矶这座潮流城市与众不同的一面,以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精神创作了“态极云”系列。它以全新的AI 参数化设计而成的中底球型造型,呈现云朵般的轻盈形态,将于2021年4月发售。

态极洞洞鞋则是在态极拖鞋成为爆款单品之后,匹克的又一前卫尝试。态极中底被设计为可拆卸式,整块中底可以直接从鞋底拿出,方便快捷清洗鞋内杂物,保证涉水100% 不发臭。鞋身整体设计灵感是匹克3D 打印-“异兽”的延续,将于2021年1月发售。

除此之外,此次大会还对外宣布,匹克态极纱线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态极纱线所具备的自适应运用到运动服装中,将解决支撑性运动服灵活性不够和灵活性运动服支撑性不强的痛点。匹克方面表示,未来态极纱线的作用将不仅仅只是服装,例如鞋面、袜子等各个领域和场景,也会将自适应科技应用到更多的产品与领域中,迎接自适应的时代。

“创新从来不是喊口号,需要投入,而且是深入投入。”匹克CEO许志华指出。目前在匹克组织内部,已经组建了全球运动品牌中唯一一个自主运动材料研发中心,以及两大创新职能部门125创新工场和匹克运动科技创新部。2021年,匹克的运动科学实验室也将建成。

在外部,匹克体育与西安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江南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展开了产学研的合作。除了科研型院校之外,还积极展开了与杜邦中国、万华化学、赢创中国等化学行业巨头的合作,持续推动新材料研发与创新。

打造“万能智造局”

虽然拥有态极黑科技,但匹克并不满足于此,不然也不会提出“运动科技公司”的新定位。态极之后,匹克正在寻找通往未来的第二把钥匙。

匹克将未来运动装备的发展分成了三个阶段:“以不变应万变”“以变应万变”“随心而变”,而如果说态极处在第二阶段,那么3D打印技术无疑是“随心而变”的未来答案。

在传统的标准化量产模式中,无法能满足所有人的脚型,更难以实现高度的定制化,人们往往需要尝试很多品牌、材质才能找到合适的鞋子。这对于部分脚伤的运动员和特殊消费者而言更是一大痛点。

而这正是3D打印的优势所在,不仅完全摆脱了模具的限制,匹克更是将3D打印技术结合动态力学分析、足部扫描数据,实现一对一高度定制化,从结构和形态上达到“人鞋合一”。

在发布会现场,匹克亮相了三款3D打印产品,分别是形态升级的FutureFusion3.0、围绕可再生资源100%环保可回收的SPHERE-源型,以及拥有自动开合结构的FUTUREALPHA-阿尔法鞋——这款超级概念产品,能通过内置的多种传感器对身体状态进行判断,给予运动指导,减少伤病。

虽然目前3D打印产品在运动装备行业中,还是属于稀缺产品。但匹克认为,未来它有机会从大规模标准化量产,转向大规模定制化量产。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设一座座超智能工厂。在这里,你将会看到一台台智能机器和机器人,24 小时不间断工作。从数据接收、产品备料、制作、包装和运输,实现全程无人化。而这,就是匹克正在打造的“万能制造局”。

NO.7百丽

预测理由

在资本+ 科技+ 营销的赋能下,“鞋王”百丽逆风翻盘,实现王者回归。毫无疑问,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女鞋品牌的经营运作,转型抄经,仍要多多向百丽看齐。

物质的体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组织也是如此,公司越大,变革就越难。不少传统企业在跨越转型这条鸿沟时,容易徘徊不前,甚至跌落谷底。但是,百丽这艘大船却做到了华丽转身。

自2017年大刀阔斧转型以来,百丽已经走上了线上线下融合的高速增长之路。这里面,数字化功劳不可谓不重。但除此之外,百丽的年轻化转型也一直在有条不紊地同步进行着。

年轻化从LOGO开始

与很多想要年轻化的品牌一样,百丽也选择先拿自己的LOGO下手:

2019年11月1日,百丽正式焕新对外品牌形象,放弃使用二十多年的百丽红LOGO,升级成全黑的酷雅LOGO。

新LOGO打破了原本LOGO的拥挤感,去掉了多余的大小写混合和连笔字体的表现形式,将英文“BELLE”以黑体字为原型重新设计,字体与字体之间的间距相比黑体更为宽松一些,且字形的处理上比黑体更加扁平一些,简洁利落、稳重得体,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除了更换新字标外,百丽还首次增加了风格化的大写“B”字图形标识。图标的设计非常简洁,同时也很容易传递品牌的第一印象,试图用一个独立的符号建立起品牌的价值观。

另外品牌的广告语也由“百变,所以美丽”变为“酷雅百变,不止一面”,迎合年轻人对穿着的态度:酷帅和多变。品牌形象升级后,应用于线下试点旗舰店,业务量同比不断提升。

壮大代言人矩阵

信息过载的时代,品牌想要突围到年轻群体视线中,还需要通过多渠道方式打破营销壁垒,明星代言成为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过去,百丽的用户群体基本是传统、优雅、端庄的女性。但近几年尊重女性个性和自由的思潮逐渐兴起,百丽也摆脱对女性的传统审美束缚,推进个性自由、独立的表达。

在百丽焕新LOGO时,就宣布马思纯成为其品牌代言人。透过马思纯的独白,百丽明确传递出升级后的全新内涵:无论你做不做选择、怎么选择,是酷是雅亦或其它,你都是你自己,你的百变选择都很美丽,而百丽会一直支持你。

通过这支广告,百丽在成功勾勒出当代女性独立自信的真实面貌的同时,也在消费者心中加深了其对百丽品牌的认同感。

随后2020年,百丽旗下又新增李宇春、谭松韵、金晨、李荣浩4大代言人。

百丽官宣李宇春为新任品牌代言人后,# 李宇春代言百丽# 的话题曾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官微文章阅读量很快就达到10万+,可见李宇春粉丝号召力多么强大。

之后,百丽旗下天美意又官宣谭松韵为品牌天色代言人,并发布三个独立风格系列的谭松韵同款鞋履。

紧接着,百丽旗下他她又宣布与金晨达成代言合作,不仅推出定调“风格无界限”的最新时尚秋冬靴,更借势热门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扩大品牌声量。这也是2018年以来,百丽集团旗下品牌年轻化转型的又一举措。

产品升级,突破同质化

形象改变的同时,产品设计升级也尤为重要。不僅要抛弃原本陈旧老套的设计,用时尚的外观才能俘获年轻人的芳心,还要突破同质化严重现象。百丽选择用创新科技赋能,形成独特的产品竞争力。

百丽自主研发的高科技创新鲸鱼鞋2020 年一经推出,就成为被行业人士屡次提及的成功代表。由于此前本刊已对鲸鱼鞋进行详细剖析,此处就不再详细展开。

除了产品本身的创新,借助新代言人李宇春的影响力和亲自上脚,百丽鲸鱼鞋很快风靡于小红书、B 站、抖音等年轻人聚焦的平台,成功引爆市场,进一步向年轻人靠拢。

而随着各大平台的种草热议后,# 百丽鲸鱼鞋 高弹才好玩# 的话题又登上了热搜榜第三名,话题页阅读量短时间破2亿,营销声量不断攀升。相信除了鲸鱼鞋,百丽未来将带来更多“年轻化”惊喜。

“人”和“场”的年轻

除了“货”,年轻化转型同样需要在“场”和“人”上面展开。

百丽深耕产品销售渠道,在线下实体店中,通过“智能化”升级门店,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效果。还打通了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利用钉钉+ 手淘智能导购模式,不仅激发了线下导购的工作积极性,还释放了用户的购买自由度,为百丽带来了诸多线下粉丝的增长量。

在人员管理方面,百丽也改变传统思维,增加了年轻人喜爱的游戏化形式。比如,依托百丽自有APP,百丽会设置一些游戏化的PK 模块,比如店铺之间联单率的PK、卖新品的PK、换季时的秒杀PK等各种各样的PK。不光有PK 赛,还有即时激励机制,比如店员参加了一次培训,会获得一些积分,他即时就能在手机上看到自己的奖金在不断增加。对于年轻人,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回望生命力顽强的百丽回归之路,其不断革新、找寻适合自身品牌发展攻略,的确值得传统品牌们学习借鉴。毕竟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地位。

NO.8BottegaVeneta

预测理由

近两年的鞋包爆款中,我们总能看到Bottega Veneta(葆蝶家,以下简称BV)的身影。2021年,风头正盛的BV,我们有理由继续期待这个爆款制造机的新爆款。

五六年前,BV 也曾是一众高端消费者们购物车上的宠儿,但品牌产品单一,风格保守老气,过高的定价,都让它渐渐落入不温不火的处境。

在Gucci和Balenciaga 的崛起下,BV决定将设计师换为现在的Daniel Lee,进行一次品牌大换血。

Daniel Lee接任Tomas Maier担任BV 设计师以来,这个牌子就像被打通任督二脉般,口碑、销量大爆。

时尚圈新男神

之前一直寂寂无名,一出手便是王炸,这用来形容BV的鲜肉设计师Daniel Lee再合适不过了。

DanielLee1986年出生在英格兰一个小镇上,从小怀抱明星梦的他励志当一名舞台剧演员。因为一次伦敦之行改变了他的这个想法,Daniel发现自己更喜欢创作,于是他便去了中央圣马丁主修服装。在校期间成绩优异的他去了MaisonMargiela实习,毕业以后还去了品牌Balenciaga和DonnaKaren,直到2012年26岁的他被学姐PhoebePhile亲召加入Celine成为女装成衣设计总监,一呆就是6年,这也是成就Daniel关键的6年。

Daniel虽然年纪轻,但丰富的就职经历为他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2018年7月1日,其正式上任BV创意总监,从第一季至今,创造了一系列上市就爆火的单品。

在他的掌舵之下,BV这个有50多年历史的纯正意式血统奢侈品牌,用短短一年时间被再次推至时尚圈的最前线,成为当下最热门的品牌之一。

2019年12月,上任仅18个月之后,Daniel Lee就为自己和BV品牌带来了四项年度大奖提名(英国时尚大奖):年度配饰设计师、英国年度女装设计师以及年度设计师的奖项提名;而BV则被提名为年度品牌。

比起天马行空的设计想像,Daniel Lee 喜欢将创作扎根于现实生活中,以自然的创作理念打造出一件件掳获大众喜爱的热销商品,他将单品注入更多从前所没有的元素,例如将手袋的格子设计用于靴子、高跟鞋和穆勒鞋等单品中。

与此同时,Daniel依靠从BV里的深度挖掘,注重强调品牌的辨识度,皮革编织技术不仅在每一季系列中有所体现,而且不断地进行创新,使现在的BV新颖、年轻、前卫。

新爆款已“发货”

2021春夏BV新品鞋履在追求舒适的同时,同样也在寻找刺激。艺术与实穿主义在楔形的鞋履中得以融合和重生,自带爆款气质。

无论是高跟鞋、凉鞋还是平底鞋,几乎都运用上了针织手工艺,手工家纺饰面和触感柔软的皮革,没有多余的装饰,简约而又大气。颜色则与包包相呼应,柔和又张扬。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BV 2020秋冬新品,在多款系带鞋和皮靴中,都搭载同一种饼干色橡胶厚底。鞋世界从供应链端观察了解,该底被国内很多品牌改良应用,预计许多2021最新鞋款中都会出现。

NO.9ASH

预测理由

从坡跟运动鞋,到星星小白鞋,再到不一样的老爹鞋,意大利轻奢潮牌 ASH(艾熙)近几年频繁出现在时尚人士脚下。在潮流文化、千禧一代、社交媒体等新兴事物的影响下,属于年轻品牌的ASH 的黄金时代似乎已经到来。

与很多历史悠久的意大利鞋履品牌不同,ASH成立于2000年,是真正意义上的年轻品牌。法国鞋履设计师 Patrick Ithier在打造出自己的标志性鞋款坡跟运动鞋之后,与意大利企业家Leonello Calvani共同成立了品牌ASH,后成为麦斯集团旗下的时尚品牌。

从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上看,ASH都恰好赶上了市场的转折点。比如,ASH伴随鞋履消费市场从中年成熟消费者转向2000后出生的千禧一代,见证后者成长为主力消費军的过程。

又如,2010年前后社交媒体的爆发和娱乐明星街拍的快速传播,使得ASH 成为明星爆款效应的首批受益者。也是在这一时间点,中国市场开始显露出越来越大的潜力,为ASH 的市场规模扩大提供了可能性。

独特爆款不断

2009年左右,ASH一双内嵌增高的运动坡跟鞋在全球迅速走红,受到诸多好莱坞明星的热捧。王菲和陈慧琳等国内明星的频繁穿着则令这款坡跟鞋在中国得到广泛认知,成为中国鞋履市场第一批爆款产品。如今这双被集团称为“加硫鞋”的产品已经成为品牌经典款式,至今仍然经久不衰。

2016年,ASH的星星小白鞋在韩国明星引领的韩流风潮影响下又迅速风靡全球。

不到一年后,老爹鞋风潮来袭,该品牌又推出了与众不同的老爹鞋,在Gigi Hadid等具有社交媒体影响力的明星助推下,主打高性价比的老爹鞋成为ASH的又一个爆款。

老爹鞋风头最盛的时候,很多人表示对ASH老爹更钟情,因为其风格虽与巴黎世家接近,但设计更简洁、自重更轻、可穿性更强、搭配难度更小。而且定价亲民,配色选择多。

目前ASH品牌女鞋分为Main Line 主线和Sports Line运动线两条产品线。Main Line以铆钉复古短靴及凉鞋等产品为主,Sports Line则推出加硫鞋、小白鞋以及老爹鞋等款式。另外品牌还有男鞋、配饰、手袋和成衣产品线。

ASH每款运动鞋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无论是老爹鞋还是小白鞋、雪地靴,都将叛逆、青春、冒险精神等众多元素集合,舒适与前卫流行感兼备。

性价比从何而来?

作为定位轻奢的鞋类潮牌,ASH 号称品质不输奢侈品牌,款式也同样“酷”。在欧洲,ASH 与MiuMiu、Prada、Dior 等奢侈品牌经常入驻同一家高档百货店,但价格又让每个懂得时尚的男女足可负担,即“负担得起的奢华”。

其性价比从何而来?这还得从其母公司MAXORIENTAL 麦斯集团说起。

ASH是Highline United China 旗下女鞋品牌之一。而Highline United China 则是隶属于麦斯集团旗下的零售事业体。

资料显示,麦斯集团是全球知名的鞋业集团。董事长蒋至强1978 年投身鞋履贸易,1994年创建麦斯集团。初期以中国大陆东莞作为生产基地,以代工事业OEM为主,专注于女鞋的生产,逐渐与许多知名的品牌发展为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提供设计与制造的ODM 服务。

后来,因为感觉“做代工是食物链的最低端,不论做得再好,还是避免不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宿命。”再加上市场快速变化,自2002 年起,蒋至强投入经营自主品牌。 先后在东莞、南宁等地设有研发中心及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并在巴黎、米兰、纽约与上海,搭建了不同的设计师团队。

目前麦斯集团拥有7个具有欧美血统的国际品牌, 包括:ASH、Luxury Rebel、JCCOLLEZIONE、FIGS by FIGUEROA、JEANMICHELCAZABAT、via bleu、Villa Rouge, 已发展成一家主要事业体为贸易开发、生产、设计、品牌、皮革、零售等在内的全产业链公司,年营收超过5 亿美元,拥有来自20 多个国家的一万多名员工。

另据媒体报道,2017年7月,制鞋巨头九兴控股以1057万美元向麦斯集团出售中国零售业务的60% 股权,交易后保留40%股权,这意味着麦斯集团还涉及Stella Luna,What For 和JKJY byStella在内的鞋履业务。

正是有了麦斯集团强有力的后盾支持,ASH从设计,生产到营销与推广全部自主完成。

2017年,麦斯集团于上海设立兴记時尚贸易有限公司,负责包括ASH 在内等七个品牌在中国大陆的零售业务,大举开拓大陆市场,品牌形象不断升级。

据集团总裁兼兴记时尚CEO李伟表示,ASH在品牌升级后的销售目标是中国市场每家店铺能够实现平均每月单店销售额5成以上的增长。目前ASH在全球拥有600个零售店和200家旗舰店。线下业务约占6成,线上占比4成,中国市场线上线下相对平衡,整体业绩2018年同比成长50%以上。

NO.10STARTER

预测理由

从2019年正式开始在中国区启动业务,到现在不过2年时间,但STARTER品牌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鞋类SKU却迎来“开门红”。很多品牌的热卖鞋款中,我们都能看到STARTER当家尖货岩层系列的影子。毫无疑问,STARTER潜力巨大。

诞生于1971年的STARTER,可以说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运动品牌之一。其在服装产品上有着相当丰厚的历史积淀,特别是它所推出的沙丁材料的夹克几乎可以成为美国文化中一个时代的代表符号。

创始人DavidBeckerman在品牌创立之初便定下产品受众针对年轻人的基调。伴随着品牌一步步的发展,如今STARTER已经涉及体育、音乐以及时尚等最受年轻人追捧的领域。不少明星、歌手以及艺人都将STARTER视为出街以及演出的搭配利器。目前STARTER全球年销售额也超过10亿美元。

三度被卖

虽然拥有近半个世纪的品牌历史,现在也一直屹立于潮流圈不倒。但STARTER的发展经受了诸多波折。

1976年,STARTER与许多专业运动联盟达成非独家许可协议,支付8-10%的版权使用权,制作和销售带有运动联盟和球队标志的运动服装。90年代初期,STARTER销售额曾达到1.246亿美元。

不过,随着版权使用权价格的上涨,市场竞争加剧,以及90年代美国职业联盟停摆的影响,1997年STARTER亏损达到3690万美元,到1999年,他们更是举步维艰。

2004年,耐克以4300万美元收购了STARTER。2007年,为了长期增长战略,优化子公司品牌的组合,耐克又以6000万美元的价格将STARTER卖给了品牌管理公司艾康尼斯。

2017年2月15日,黒蚁集团与艾康尼斯中国有限公司签署业务协议,获得了美国运动潮牌STARTER在大中华地区的独家授权经营,由旗下的深圳市新动力体育有限公司负责具体运营。

2020年6月28日,艾康尼斯(IconixBrand)宣布,将STARTER中国业务以1600万美元出售给新动力体育,包括STARTER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的所有门店,以及STARTER的大中华商标权。

中国首推鞋类SKU

作为老炮儿玩家们最耳熟能详的品牌,STARTER的每一次新品发售,都会吸引无数OG玩家的眼球。但其鞋类产品运作,实际上还是近两年的事情。

2018年12月7至9日,STARTER作为品牌方受邀参加上海INNERSECT国际潮流文化体验展,携高端潮流支线STARTERBLACKLABEL正式进驻中国市场。除了首发2019春季最新单品外,还带来了大中华区第一批STARTER鞋款的正式亮相。

回顾历史,STARTER除了在为Dunkman代工之外,并没有推出过自己品牌的鞋类产品,这番将品牌历史首批鞋类产品安排在中国设计,更是充满了对于中国市场的诚意。也正是因此,在设计方面,STARTER特别邀请到曾塑造了李宁驭帅等系列的资深球鞋设计师马迅,来操刀首款鞋类产品的设计。

吸取历史的精髓,加上符合年轻人的呈现形式,是STARTER在鞋类产品上寻求突破的关键。后续,STARTER又与米原康正、POPMART、ERICSO、RICK&MORTY、NYCHOS等数十个IP品牌及著名设计师达成合作,推出中国区限量联名产品,引起了巨大反响。

STARTER中国团队表示:“2020年疫情期间,品牌线上销售额同比翻了4倍。”

被资本追逐

除了产品运作,从资本层面,我们似乎也能侧面看到STARTER 的潜力。

2019年11月,STARTER 获得由红杉中国基金领投的上亿元A轮融资。

2020年10月,STARTER又完成3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M31资本领投,地素时尚、云九资本跟投,老股东红杉资本等继续追加。

据悉,本轮融资后,STARTER 将加速大中华区市场品牌推广、线上线下业务布局及新零售体系搭建。

关于本次投资,M31资本执行董事邹迎怡表示:“在全球运动潮流化的趋势下,STARTER作为一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全球品牌,通过多渠道在线上和线下构建和中国消费者的深度链接,正在重新定义Z世代的强烈个性和生活态度。我们高度认可STARTER中国的团队,相信公司能持续在产品、营销、渠道、供应链等多方位不断突破原有的边界,给行业带来更多的惊喜。”

结语

除了以上十大品牌,其实2021 年还有一些其他品牌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比如近年掀起解构美学风潮的日本设计师 Chitose Abe(阿布千登势)创立的品牌sacai,其与耐克联名的多个鞋款热度非常高。还有,通过羊毛材质细分品类,四年估值17亿美元,“一步登天”的Allbirds。以及以Tabi 分趾鞋起家,设计个性十足,被认为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猛烈爆发的奢侈品牌Maison Margiela 等等。

作者:本刊编辑部

第2篇:品牌定位的十大招法

广阔无垠的市场每天都在接纳着各种商品,然而,无情的竞争会毫不犹豫地将弱者罚出场外。如何使自己的产品成为最后赢家?品牌定位将为你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档次

定位

不同的品牌常在消费者心目中按价值高低区分为不同的档次。品牌价值是产品质量、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及各种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定位于高档次的品牌,传达了产品(服务)高品质的信息,同时也体现了消费者对它的认同。档次具备了实物之外的价值,如给消费者带来自尊和优越感。高档次品牌往往通过高价位来体现其价值。劳力士表,价格高达几万元人民币,是众多手表品牌中的至尊,也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拥有它,无异于展示自己是一名成功人士或上流社会的一员。又如酒店、宾馆按星级划分为1~5个等级,五星级的宾馆其高档的品牌形象不仅涵盖了幽雅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完备的设施,还包括进出其中的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士;定位于中低档次的宾馆,则针对其它的细分市场,如满足追求实惠和廉价的低收入者。

正因为档次定位综合反映品牌价值,不同品质、价位的产品不宜使用同一品牌。如果企业要推出不同价位、品质的系列产品,应采用品牌多元化策略,以免使整体品牌形象受低质产品影响而遭到破坏。如台湾顶新集团在中档方便面市场成功推出了“康师傅”,但在进军低档方便面市场时,并非简单延伸影响力已经很大的“康师傅”品牌,而是又推出了另一个新品牌——“福满多”。

USP定位

根据品牌向消费者提供的利益定位。这一利益点是其它品牌无法提供或者没有诉求过的,因此是独一无二的。

运用USP定位,在同类产品品牌众多,竞争激烈的情形下,可以突出品牌的特点和优势,让消费者按自身偏好和对某一品牌利益的重视程度,置于不同位置,在有相关需求时,更迅捷地选择商品。摩托罗拉和诺基亚都是手机市场高知名度的品牌,但它们强调的品牌利益点不同。摩托罗拉向目标消费者提供的利益点是“小、薄、轻”等特点;而诺基亚则声称“无辐射”。在汽车市场,宝马宣扬“驾驶的乐趣”,富豪强调“耐久安全”,马自达是“可靠”,SAAB是“飞行科技”,TOYOTA的“跑车外型”,菲亚特则“精力充沛”,而奔驰是“高贵、王者、显赫、至尊”的象征,奔驰的TV广告中较出名的系列是“世界元首使用最多的车”。

实力雄厚的领头企业可以利用USP定位在同一类产品中推出众多品牌,覆盖多个细分市场,提高自己的总体市场占有率。P&G(宝洁)公司运用USP品牌定位相当成功。以洗衣粉为例,宝洁相继推出了汰渍、快乐、波尔德、德莱夫特、象牙雪、伊拉等9种品牌,每个品牌都有它独特的USP。汰渍“去污彻底”,快乐是“洗涤并保护颜色”,波尔德“使衣物柔软”,德莱夫“适于洗涤婴儿衣物”,象牙雪“去污快”,伊拉则声称“去油漆等顽污”,如此等等。宝洁公司通过USP定位,发展多种品牌,使自己的货架空间不断扩张。

但是利用USP定位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USP诉求的利益点是消费者感兴趣或关心的,而非企业自身一厢情愿的售卖点。其次,应是其它品牌不具备或者没有指明的独特之处,在消费者心目中,该点位置还没有被其它品牌占据。最后,利用USP诉求时,一般要突出一个主要利益点。

形状

定位

根据品牌的形式、状态定位。这一形状可以是产品的全部,也可以是产品的一部分。在产品的内在特性越来越相同的今天,产品的形状本身就可形成一种市场优势。如“白加黑”感冒药将“感冒药的颜色分为白、黑两种形式”,并以此外在形式为基础改革了传统感冒药的服用方式。这两种全新形式本身就是该产品的一种定位策略,同时将其名称命名为“白加黑”,也使这一名称本身就表达了品牌的形式特性及诉求点。又如“大大”泡泡糖也是以产品本身表现出来的形式特征为定位点,打响了其市场竞争的头一炮。

还可以借助产品的部分标识作为诉求点。汽车的象征标识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如“宝马”的蓝白扇形;“福特”的“Ford”变体;“奥迪”的四连环;“三菱”的三个菱形……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清晰、醒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利用形状定位有两点不能忘记:一是形式不能过于复杂,应给人一种明快、洒脱的感受。二是要注意点、线、面的结合。点,难以构成独立形象,但配合起来具有密集感、呼应感和跳跃感;线,是流动、速度、力量、静止、稳定、柔和等的化身;面,能够促成立体效果。三者的巧妙搭配就勾连出了一个美好的品牌图画。

消费者定位

按照产品与某类消费者的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关联作为定位。以劳斯莱斯为例,它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且是英国富豪式生活方式的一种标志。90多年来,劳斯莱斯公司出产的劳斯莱斯和本特利豪华轿车总共才十几万辆,最昂贵的车价高达34万美元。据调查,拥有这两种品牌轿车的消费者有以下5大特征:他们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拥有自己的公司,或者是公司的合伙人;几乎每个人都有数处房产;每个人都拥有一辆以上轿车,除劳斯莱斯和本特利外,主要是奔驰轿车;百分之五十的人有艺术收藏,百分之四十的人拥有游艇;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

由此可见,劳斯莱斯体现了一种豪华的、社会地位显赫的生活方式。人们购买劳斯莱斯,似乎不是在买车,而是在买一种超豪华的标签。

成功运用消费者定位,可以将品牌个性化,从而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个性。耐克以喜好运动的人,尤其是乔丹的热爱者为目标消费者,所以它选择了乔丹为广告模特。广告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乔丹的风貌,将其拼搏进取的精神、积极乐观的个性融入“耐克”之中,也成功地树立了耐克经久不衰的品牌形象。百事可乐定位于“新一代的可乐”,抓住了新生代崇拜影视偶像的心理特征,请杰克逊做广告代言人。在杰克逊掀起的阵阵狂潮中,新生代成了百事的“俘虏”,而“百事”也成了“年轻、活泼、时代”的象征。

类别

定位

根据产品类别建立的品牌联想,称作类别定位。类别定位力图在消费者心目中造成该品牌等同于某类产品的印象,以成为某类产品的代名词或领导品牌,在消费者有了某类特定需求时就会联想到该品牌。如淡啤使人想到舒立滋(Schlitz),快餐使人想到麦当劳,小型车使人想到“福斯金龟”等等。

企业常利用类别定位寻求市场或消费者头脑中的空隙,其中的一个方法是设想自身正处于与竞争者对立的类别或是明显不同于竞争者的类别,消费者会不会接受?七喜汽水“非常可乐”的定位就是借助类别定位的经典案例。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是饮料市场的领导品牌,占有率极高,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不可动摇。“非常可乐”的定位使七喜处于与“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对立的类别,成为可乐饮料之外的另一种选择。不仅避免了与两巨头的正面竞争,还巧妙地与两品牌挂上了钩。成功的类别定位使七喜在龙争虎斗的饮料市场坐上了第三把交椅。

感情

定位

运用产品直接或间接地冲击消费者的情感体验而进行定位。美国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人们的消费行为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量的消费阶段;第二是质的消费阶段;第三是感情消费阶段。在第三个阶段,消费者所看重的已不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而是与自己关系的密切程度。或是为了得到某种情感上的渴求满足,或是追求一种商品与自我理想的吻合。显然,情感定位是品牌诉求的重要支点。

顺应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变化,以恰当的情感定位唤起消费者心灵的共鸣,可以充实和加强产品的营销力量。“田田珍珠口服液”以“田田珍珠,温柔女性”为主题来表现其诉求和承诺,由于“田田”这一名称所隐含的“自然、清晰、纯洁、健康、迷人、温柔”的感情形象,因而其价值迅速通过“温柔女性”转化为对“女性心理”的深层冲击。“田田”这一女性化特质的品牌名称,明确将一种情感形象的价值倾向作为其品牌定位的出发点,并以此获得了市场商机。

“娃哈哈”可以说是中国当代市场上最成功的一个品牌命名了。这一命名之所以成功,除了其通俗、准确地反映了一个产品的目标对象外,最关键的一点是将一种祝愿、一种希望、一种消费结合儿童的天性作为品牌命名的核心,而“娃哈哈”这一名称又天衣无缝地传达了上述形象及价值。这种对儿童天性的开发和祝愿又恰恰是该品牌形象定位的出发点。

比附

定位

比附定位是以竞争者品牌为参照物,依附竞争者定位。比附定位的目的是通过品牌竞争提升自身品牌的价值与知名度。上世纪60年代美国DDB广告公司为艾维斯租赁汽车创作的“老二宣言”便是运用比附定位取得成功的经典。因为巧妙地与市场领导建立了联系,艾维斯的市场份额大幅上升了28个百分点,大大拉开了与行业中排行老三的国民租车公司的差距。

但需要明确的是,比附定位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在定位时以竞争者为参照物通常基于以下理由:

一是竞争对手是市场领导者,实力雄厚,无法正面与之竞争。如上例中,赫尔茨占据了整个汽车租赁市场份额的55%,艾维斯无法与之正面交锋。二是竞争对手可能已树立了稳固的形象,依附竞争者,可以传递与之相关的信息。赫尔茨多年来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确立了汽车租赁市场龙头老大的形象,艾维斯自认老二,有利于确立其市场地位,并与排行第三的国民公司拉开距离。三是有时消费者并不在乎你的产品究竟如何,他们只关心你同某一特定竞争者比怎么样。因为产品的价值和质量,消费者很难定量感知。此时,采用比附定位是合适的。

情景

定位

情景定位是将品牌与一定环境、场合下产品的使用情况联系起来,以唤起消费者在特定情景下对该品牌的联想。雀巢公司曾就雀巢咖啡的饮用状况作一项调查,发现在9种环境下消费者饮用雀巢咖啡:早晨起床之后、午餐和晚餐之间、午餐时、晚餐时、与客人进餐时、洽谈业务时、晚间工作时、与同事进餐时、周末。

上述9种应用情况,能使雀巢咖啡获得强烈的品牌联想。

巧克力薄饼声称是“适合八点以后吃的甜点”,米开威则自称为“可在两餐之间吃的甜点”。它们在时段上建立了区分。八点以后,想吃甜点的消费者会自然而然的想到“八点以后”这个品牌;而在两餐之间,首先会想到米开威;康宝定位于午餐用的汤,配合这一定位,它一直以来不断在午间通过电台广告宣传,提起午餐汤,康宝就会冒上人们的心头。

文化

定位

将某种文化内涵注入品牌之中,形成文化上的品牌差异称为文化定位。文化定位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品牌的品位,而且可以使品牌形象独具特色。

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公司推出了万宝路香烟,然而在其上市之初,销售非常不如人意,后来经调查得知,是由于万宝路香烟带过滤嘴且焦油含量较低,因此被人们认为是“女性香烟”,由此影响了销路。据此,该公司认为只有改变品牌的形象才能争取到更多的消费者,特别是男性消费者。于是,该公司开始煞费苦心地为万宝路引入“男性文化”因素,如改换代表热烈、勇敢和功名的红色包装;用粗体黑字来描画名称,表现出阳刚、含蓄和庄重;并让壮实粗犷的牛仔担任万宝路香烟广告的主角,反复强调“万宝路的男性世界”。由于不断塑造、强化健壮的男子汉形象,终于使万宝路香烟的销量和品牌价值位居世界香烟排名榜首。

利用文化定位还可以引起消费者联想,使产品深植于消费者脑海中,达到稳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附加

定位

通过加强服务,提供公共工程等树立和强化品牌形象,称为附加定位。对于生产企业而言,附加定位需要借助于产品实体形成诉求点,从而提升产品的价值(特别是情感价值);对于非生产性企业来说,附加定位可以直接形成诉求点。

“IBM就是服务”是美国IBM公司一句响彻全球的口号,是IBM企业文化精髓之所在。IBM的服务体现于诚、信、情、礼中,形成一套IBM企业文化,它已向人们清楚地证明:服务是企业最佳管理法的一把利刃,是企业信誉的关键因素。该公司经理华特生先生曾在《企业与信念》一书中说道,多年以前,我们登了一则广告,用一目了然的粗笔体写着:“IBM就是最佳服务的象征!”,我始终认为这是我们有史以来最佳的广告,因为它很清楚地表达出IBM真正的经营理念——我们要提供世界上最好的服务。正是这样的理念,才使IBM的名牌形象并未随着岁月的久远而褪色。

附加定位不仅可以光大企业形象,而且可以扩大品牌的市场半径。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70多年,非常重视对社会的回报,仅最近几年,该公司就为中国希望工程捐款2000万元,承建了50所希望小学,捐建100个希望书库。同时在中国连续开设了13年的可口可乐“临门一脚”足球教练培训班,共有1000多名教练员接受了培训,超过100万的青少年由此接受比较好的足球训练。在奥运会上,可口可乐曾多次对中国代表团慷慨相助。可口可乐通过一系列公共工程建设,形成对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冲击,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东方不败。

作者:张锐

第3篇:中国汽车市场十大品牌尴尬

写在尴尬之前

在写这段文字前,必须郑重说明,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前些天,一位刚刚购买了东风本田CIVIC轿车的朋友在聚会上得意地合不拢嘴,临近散场,他把大家都叫到自己的车旁边,手舞足蹈地给我们描述着自己这辆CIVIC的动力有多么多么出色、样子多么多么动人、座椅多么多么舒服、甚至连CIVIC曾在世界车赛上威名远扬都扯上了。借着点酒劲,我们每个人也有些被他忽悠得飘飘然,一个同行的女伴甚至夸口也要买上一辆作为家用。也许是中国人特有的品格作怪,一行人中竟有三四个都动起了这个念头,那位CIVIC车主更是拿出一副得道先师的姿态,为他们各个答疑解惑,场面好不热烈。

正在此时,另一位友人从地库把自己的一汽大众速腾开出来了,见到我们蜂拥般围着这辆CIVIC轿车,莫衷一是地笑了。她走下车,朝我们走了过来,高跟鞋和地面接触发出的声音犹如汽车引擎般铿锵坚定,只见她一个侧身,挤到那位正在高谈阔论的CIVIC车主面前,那哥们顿时也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铿锵坚定的高跟鞋身上。只见她稍稍顿了一下,用纤细的右手在这辆CIVIC轿车尾部的钢板上很有节奏地敲了两下,发出“当当”的空洞的声音,似乎已经穿透了整个车子本身,我发现我们一群人中有些皱起了眉头。

这时,她又旋即转过身来,用那只纤细的右手在自己的速腾尾部同样富有节奏地敲了几下,发出“咚咚”的坚实的声音,如同高跟鞋接触地面发出的铿锵坚定的声音一般。显然,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怔住了。她却毫不在意,走进自己的速腾车里,调皮的拨弄了一下头发,冲我们笑了笑,依然用纤细的手拉上车门,车门“砰”的一声关上了,同样发出铿锵坚定的回响,绝尘而去的速腾和她就这么在夜色中消失了。

紧接着一段寒暄的道别中,他有些尴尬,我们也绝口不再谈买CIVIC的事了,之后有人告诉我,他们和她的联系明显增多了。

再次重申以上事件的真实性是多余的,因为在每一位对汽车有着些关注的人心中,都不会对其中的真实性抱有怀疑,因为日系车和德系车的钢板厚薄以至于衍生到安全可靠性的分歧已经成为中国市场上的潜在购买心理,但由人们消费潜意识和汽车商业格局等因素长期磨合形成的行业尴尬远远不止这些:价格过山车——戈蓝狂降4万引发的中国车价跳水反思、旧瓶装旧酒——老帕萨特复产暴露上海大众品牌软肋、天堂到地狱——伊兰特兴衰背后的韩系车品牌危机、足球难成长——起亚广告语引发的汽车营销尴尬、阵痛与猛醒——吉普洗心革面重塑品牌、痛并快乐着——东风本田就是CRV的市场现状、焦点是钢板——从婚礼门到锐志首撞为日系车正名、命运多坎坷——马3停产映射跨国车企中国崎岖路、换标的代价——赛欧变身雪佛兰走末路、好车不好卖——东风雪铁龙的哑巴亏,等等。

剖析这些尴尬的来龙去脉,能够进一步辨明其中的是非关键,让消费者变得更理性,市场变得更和谐,更能够让我们在今后的买车、开车、侃车中不再陷入尴尬。

中国汽车市场十大品牌尴尬排行榜

top1 价格过山车——戈蓝狂降三万引发中国车价跳水反思

三菱作为一个极富运动气质的汽车品牌,在懂车的人心中,像神话般难以磨灭,即使三菱汽车在国际汽车竞争大潮中风雨飘摇了多年之后,EVO、GALANT等车型的“闪电传奇”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然而,当最新的三菱戈蓝轿车在东南汽车国产上市后,却没有能够逃脱品牌贬值的厄运。今年7月10日,东南三菱对外公布推出三菱戈蓝2,4L精英型,并以16.98万元的超低价格入市。创下国际品牌2.4L排量中高级轿车最低价格,然而,除了比19.98万元的戈蓝尊贵型只是减少了天窗、真皮座椅、6碟CD等配置之外,其实质绝非推出一款新车型那么简单。在上市只有半年多之后,一款标准的B级车就出现了如此大幅度的品牌贬值,立刻令人们想到了中国车市上比比皆是的过山车车价,甚至有人拿16万元的三菱戈蓝同曾经狂降三万多的蒙迪欧作比较,共同称为中国市场上品牌贬值率最高的B级车。显然,这种市场把新车泡沫定价无情地戳破对于车企品牌的摧毁程度,远远大于一款车型的价格本身。

销售受挫 戈蓝无奈跳水

对于此次东南三菱如此拉低戈蓝的价格,也是无奈之举。从去年11月上市至今,戈蓝的销量为6578辆。而当初上市时所圈定的竞争对手之一的凯美瑞,仅今年6月份的销量就达14355辆,戈蓝8个月的销量还不到凯美瑞一个月销量的一半,曾经自诩为国内中级车定局者的戈蓝处境十分尴尬。这种趋势到了今年6月份则更为不堪,据权威机构的产销量统计显示,戈蓝的销量自今年1月份开始下滑,到了6月份只销售了282辆,仅达到一月份销量的1/5,面对这样的成绩,东南三菱推出一款自毁品牌的低价车也是不得已。

然而,接下来的市场反应似乎也没有奏效,曾有北京地区的经销商颓丧地向记者表示,原本一些对戈蓝有着很高兴趣的潜在消费者也因此彻底放弃了选择,因为即使购买了原本可以代表车主身份的中级车也会被视为是只有十几万售价的二流车,这对于大部分渴望购买一款中级车的中国消费者而言,是很难接受的。而且,在戈蓝上市之时,东南三菱就把它的对手定在凯美瑞、雅阁等日系同胞身上了,而从现在的销量来看,比他们都要便宜的戈蓝并没有撼动其在中级商务车市场的地位。相反,戈蓝的地位却每况愈下,销量持续走低。

众所周知,戈蓝上市之初就以比同级别车型低一些的价格上市,但这并没有为戈蓝带来好的销量,而品牌定位问题则直接造成戈蓝销量的低迷,这次推出超低价车型更是把自己推向了深渊。在中国消费者看来,三菱品牌虽然家喻户晓,但并不具有豪华、商务的属性,对于商务车所追求的品牌效应并不能在戈蓝身上有所体现。也许是东南三菱意识到了问题所在,目前在各大媒体上出现的成龙的宣传广告,大有重塑品牌的意味,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却颇有亡羊补牢之感。

对于中国车市而言,动辄数万元的新车降价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不过,在经历了2003年车市井喷以及之后两三年的车市低迷调整期后,依然有类似三菱戈蓝这样的车型及品牌尴尬,无疑表明,在中国汽车行业,无论是汽车生产企业还是消费者,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厚利时代成车价过山车元凶

早在2003年,国家有关部门就曾作出调查显示,虽然国内厂家的生产集中度不高,很多企业达不到规模,总产量325万辆不到福特的一半,但利润率却很高,利润很丰厚。中档车的平均利润在5万元,高档车的利润更高,一辆在国外只能卖9千美元的车,在国内可以卖到20多万元,中国汽车价格比国外普遍高50%~100%。某汽车企业一年卖了5万辆车,利润赚了20亿元。汽车企业产量达到1万辆就能赚钱,等等。

这一切成为了之后几年内,市场上不断出现过山车车价的元凶,也是中国汽车工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一个

重要原因。

据相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汽车制造业的平均利润在5%左右,而这个数字在中国曾高达20%~30%。到2001年年底,中国汽车业平均利润以各档汽车平均计算每辆车在6万元上下,而美国卖到欧洲的汽车,平均利润仅十几美元。因此,高额利润是跨国公司、民营资本看好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特殊理由。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经过2004年之后的车市冰封期,过山车车价前赴后继的出现在市场上除了切实拉低了终端售价和市场利润率,还为消费者购车心理的转变提供了更多参考,因此,当泡沫被戳破之后,我们的汽车消费市场将向着更为和谐合理的方向发展。

The 2nd 旧瓶装旧酒——老帕萨特复产暴露上海大众品牌软肋

上海大众开老车型复产先河

历数中国汽车市场几大经典车型,上海大众在1999年底至2005年期间生产的帕萨特B5车型绝对值得一提,仅2005年的数据,市场上帕萨特的保有量就超过50万,至今仍可算是国内保有量最大的中高档轿车。

2005年底,为了与雅阁等日本车争夺更为广阔的销售市场,上海大众在帕萨特的基础上,经过改型推出了领驭,但从车型的档次来讲,领驭应该仍然属于B5系列,也有人将它定为B5.5,虽超越了老帕萨特,但又不是完全的升级版。领驭作为“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的帕萨特改款”,满足了相当大一批人求大求荣的心理,而且相对于旧款帕萨特,领驭也没有性能上的缺失,再加上上海大众细致的市场分析和定位,以及大众品牌树立起的良好口碑,使得领驭一下子成为当年最抢眼的车型。

按照正常的运作思路,上海大众在成功推出领驭这一新车型之后,老帕萨特便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了。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2007年,停产多时的老款帕萨特大规模复产,尽管厂家刻意低调行事,但关于老帕萨特复产的消息仍是激起了不小的波澜。为何会出现老款帕萨特和领驭共同打拼中级车市场这一尴尬局面?是什么暴露出了上海大众的软肋?

有业内专家分析表示,这种模棱两可的新车品牌战略只有在中国市场才吃得开。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帕萨特领驭上市后,老款帕萨特依然在生产热销;上海通用君越高价登场后,君威也卖的不错;新卡罗拉上市后,老花冠也要跟着一起卖。汽车厂商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不成熟的今天,利用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在品牌和车型名称上大做文章,从中最大程度地赚取差额利润,作为商家,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消费者能够逐渐形成合理成熟的消费观念,增强对产品的鉴别能力,将会使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与营销变得更有技术含量,老百姓才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好车。

销售利润为老帕萨特招魂

老帕萨特为何会规模复产?对此,经销商的答复是为了消化老款车型的零配件;而上海大众相关人士的说法是,如果市场有需要,我们就提供。其实其意义远不是这么简单。老帕萨特停产之后,目前领驭的实际售价在16.68-21.08万元之间,而桑塔纳3000自动豪华型的价格为12.78万元,这中间明显出现了一个价格断档,尽管上海大众还有斯柯达明锐,但毕竟这一面孔太新,消费者对它的认知还需要一个过程。与此同时,在中高级轿车低端定价区间上,还存在众多豪强,如君威、景程、凯旋、蒙迪欧、索纳塔、马6、轩逸,奔腾等,吊足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大众汽车一向以技术为最大卖点,而如果要领驭降价来迎合这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则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但是上海大众又不能眼看着这一档次的销售花落别家,因此,老帕萨特的复产可谓是在不甘坐以待毙下的“急中生智”。

其次,老帕萨特在经过了6年的历练之后,已经被市场证明为是一款性价比极高的车型,加上消费者出于对大众品牌的一贯信赖和好感,造成了对老帕萨特的情有独钟。

这是只有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才会有的一种独特现象,一方面,中国的汽车消费环境就是如此,中国汽车消费者了解车的暂时还是少数,汽车作为家庭开支的一个重头,还必须考虑到价格、性能和维修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很多消费者是在等待一切条件都完善和成熟之后才会出手购买,导致产品的生命周期延长;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品牌相当重视,但认知还停留在口碑相传阶段,“大家认为好的才是真的好”,“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大众这个品牌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就是在长期的营销过程中靠质量、靠技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基于对大众的理解,老帕萨特在6年时间里积累的口碑自然不错,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桑塔纳和捷达到目前为止,依然可以占据销量头名的原因;此外,中国的城市布局也造就了所谓“经典车型”长盛不衰,通常都是从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朝二、三级城市发展,很多在一线城市被更新换代了的车型,在更为广阔的二线城市乃至县乡地区却出现了火爆销售的情形。

老帕萨特正是凭借这种“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的元老姿态,继续在中级车低端价位上发挥着余热,甚至有人以此提出“老款帕萨特会成为第二个桑塔纳神话”的言论予以盛赞,但复产的背后仍然掩饰不了其老态龙钟的事实。

救火英雄处境尴尬

如果说中国汽车消费环境和消费者的选择是老帕萨特复产的部分原因,那么,上海大众面对大众(中国)的部署而做出不得以的调整恐怕是更为直接的原因。

帕萨特B5在全球汽车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销售业绩,上海通用也不负众望,在中国也开辟了一个销售高潮。按道理,最新一代帕萨特本来可以顺理成章在上海大众生产,满足人们对帕萨特第六代的期待,但很明显,大众(中国)没将这个光荣的任务放在上海大众肩上,反而给了一汽大众。2007年7月11日,帕萨特B6——迈腾气势汹汹杀入中高级轿车市场,给领驭造成了不小压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海大众在2007年产品延续性问题上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尽管斯柯达明锐放在了上海大众,但是谁都清楚,一个在中国尚没多少影响力的品牌要想突破销售瓶颈真的很难。

虽然面对困境但仍要找到出路,哪怕能够找到不合章法的“奇门遁术”也要坚决付诸行动,总而言之一句话,上海大众在2007年依然要保持销量并扩大品牌影响力。正是在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上海大众灵机一动,将老帕萨特进行规模复产,得以平稳度过2007年。

对于老帕萨特,就其现实而言,最多也只能充当一下救火英雄的角色,与上海通用的预期肯定有一段差距。面对着迈腾的咄咄逼人,领驭不得不做出降价,而降价对老帕萨特原有的生存空间冲击极大,其复产角色处境相当尴尬。基于此,老帕萨特还能坚持多久,不得不对它提出疑问。

当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会真正怀疑上海大众的实力,近年来上海大众也有意识地向公众展示其自主研发能力和营销才能,全方位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但问题是,在明显暴露了自己软肋的同时,上海大众如果能够吸取经验教训,不再上演类似的停产又复产的闹剧,对整个大众品牌,也许会更加好些。

The 3rd 天堂到地狱——伊兰特兴衰背后的韩系车品牌危机

从今年4月份开始首次跌出国内汽车销售行业前十名的

北京现代汽车如今处境算得上是尴尬。曾创造了惊人的“现代速度”的北京现代,其投产的伊兰特轿车在2005年和2006年一直雄居国内单车销售量的榜首,但在畅销的同时,没有强硬品牌根基和丰富产品线的韩国汽车凸显品牌软肋,从问鼎年度单车销量冠军到销售负增长,北京现代在中国市场疯狂热销了两三年后遭遇了来自市场的残酷回击。尽管北京现代“以降价促销量”,然而结果却“愈降愈疲软”,市场上少人问津,伊兰特的骤然下滑让人大跌眼镜,上演了 “从天堂到地狱” 的悲壮一幕。

显然,曾被视为销售神话的伊兰特已经成为了市场的弃儿,而以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为代表的韩系汽车也因在市场面前忽视品牌建设,在中国市场陷入困局。

消费者成熟制约现代汽车步伐

现代汽车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是和中国市场密不可分的,2005年和2006年,在北京现代投产的伊兰特轿车一直是国内汽车市场卖的最好的车型,分别以176589辆和169700辆的成绩傲视群雄,北京现代也稳居中国汽车企业销售排名的前4位。

但是,伊兰特称雄正是中国汽车市场处于“井喷”的时代,在普通老百姓眼中,现代汽车以其高配低价的策略以及众多新车型的推广,很对消费者的胃口。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参与到了这场竞争洪流之中,汽车品牌与文化慢慢为广大的消费者所认知,口碑也在消费者中逐渐建立起来。我们必须承认韩国车型与相对成熟发达的欧美、日系车型相比,还存在着一定距离,以前的“低价高配”策略已不能完全讨好消费者,国内消费市场越发趋于理性和成熟,汽车消费已逐渐从产品向品牌过渡。

忽视品牌塑造凸显困局

明知自己品牌影响力远远弱于大众、丰田、通用这些世界汽车巨头,韩国现代汽车面对2002到2006年在中国市场的卓越表现,已经被胜利彻底冲昏了头脑。本来在这几年中,其超过50万辆的市场保有量给了现代汽车一个塑造品牌形象的绝佳机会,然而,现代汽车却没有做好中国市场的品牌规划和传播。其它国际汽车巨头面对现代汽车的凌厉攻势,不断通过公益活动、环保技术和品牌营销等形式,大力强化各自的品牌价值,北京现代却依然坚持通过新车上市和降价来拉动市场销售,即使是在北京现代产品线丰富到5款车型之后,伊兰特的销量依然占到其总销量的一半以上,因此,也可以这么说,北京现代的品牌薄弱劣势早在伊兰特旺销之时就已经显现无疑。

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早不像几年前那么简单,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和产品对品牌的依托程度都要比当年复杂的多。任何一个成功的品牌,都不会只依靠产品本身作为最大卖点,产品本身很单薄,忽视品牌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对自身的致命伤害。现代汽车在品牌问题面前的不作为,无疑在消费者心中巩固了韩国车就是低价格、低档车的印象。

“降价门”赢了官司输了消费者

北京现代总裁卢载万在“雅绅特”上市时承诺两年半内不降价,但不到4个月,“雅绅特”就全线降价8000元。一时间,消费者“怨声载道”,认为卢载万的“两年半不降价”的“承诺”误导了消费者,直接造成了消费者的经济损失,从而演发了一场雅绅特车主状告北京现代维权的行业公关危机。然而北京现代对此却反应迟缓,麻木的任凭危机发展下去。

但关键的问题是,法律的裁定和消费者的认知并不总是一致的,很多品牌即使赢得了官司也无法扭转在消费者心中所造成的负面形象。从营销学的角度讲,不管法院的判决结果如何,北京现代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正所谓“赢了官司、输了人心”,同样也会损失惨重。

提及北京现代不再“顺风顺水”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它上市时的定价本身就过高,“水分太大”,一出现销售不畅便以降价作为对策。如此单调的对策使北京现代几乎成为了“降价”的代名词,这对品牌的伤害度虽一时体现不出来,但久而久之,“量变”终会导致“质变”,品牌形象不断下滑;另一方面,对消费者“出尔反尔”的举措终会受到市场规律的惩罚,这种违背承诺的降价本可以通过“差价补偿”的措施解决,然而北京现代却高傲地否认当初的“承诺”,一定程度上激怒了消费者,尤其是那些品牌的忠诚消费者。

开拓出租市场顾此失彼

2005年,似乎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来形容北京街头的出租车市场,一辆辆色彩鲜艳,动感流畅的伊兰特、索纳塔粉墨登场,穿梭于北京的大街小巷,据悉,北汽、首汽、渔阳、北方、北创、金建等出租汽车公司都选择了北京现代的产品。

北京现代攻下北京出租车市场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但是,另一个问题却无法回避,那就是对于准备购买伊兰特、索纳塔的家用汽车消费者而言,他们的反应会是什么呢?而对于已经买了现代汽车的消费者而言,又会有何感想?如同一位穿了旗袍的新娘,在喜宴上忽然发现服务员和自己穿的一样,试想一下,开着伊兰特、索纳塔的车主,面对大街上时不时迎面开来的花花绿绿的同类车型,再怎么装作不在意,心里都会有些怪怪的味道。

北京现代开拓出租车市场,带来的结局必定是与家用车市场的分道扬镳。也许,对北京现代而言,“卖出去才是硬道理”,至于这句话是对是错,我们姑且不去评价了但是韩国车在中国的品牌困局还远远没有解开。

The 4th 足球难成长——起亚广告语引发的汽车营销尴尬

体育营销一直是品牌推广行之有效的方式,三星借助奥运营销的崛起就是典型的例证,个中道理已经在汽车企业中产生共识。作为韩系主要汽车品牌,起亚同样深谙此道。

2004年雅典奥运会,当时的“黑马”刘翔在110米栏项目中一举夺魁。而聘请刘翔作为品牌代言人的起亚千里马出尽了风头,随着刘翔的崛起而不断热卖,成为了起亚系迄今为止销量最多的车型。

2007年3月19日,尝到了体育营销甜头的韩国起亚汽车公司、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与中国足球协会在北京举行了“起亚汽车—东风悦达起亚中国足球协会官方合作伙伴”签字仪式。这标志着在2006-2010年,起亚汽车—东风悦达起亚将成为中国足球协会的官方合作伙伴。起亚方面在声明中说,足球作为一项挑战体能、充满激情与魅力的运动项目,与起亚汽车倡导的“激情超越梦想”的全球品牌战略不谋而合。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中国国家足球队在亚洲杯上小组赛即被淘汰的拙劣表现和起亚汽车一则不合时宜的广告语,直接降低了起亚赞助中国之队的成色。表面看来,这只是起亚广告的一个细节失误,但折射的却是整个本土汽车广告行业的低级现状和营销困局。

争议

2007年7月,亚洲杯足球赛在泰国开幕。起亚对中国足协的赞助,让“中国之队”避免了“裸奔”的尴尬。起亚为了本次亚洲杯精心制作了广告片,宣传口号是“起亚,与中国足球共进退”,如此振奋人心的广告语也让球迷对国家队的表现十分期待。

没想到,中国男足就像扶不起的阿斗,小组赛即折戟沉沙,

创造了中国男足亚洲杯比赛史上最差的战绩。很难想象,起亚赞助的中国男足会让人产生“激情超越梦想”的品牌联想。起亚的广告语也成为了当时最大的笑话,有人调侃说,赞助中国男足,只会有退无进。身为赞助商的起亚汽车领导们,恐怕是比中国球迷还要失望的人。

当时记者的一位同事更是把MSN签名改为:“求求起亚,把广告词改了吧”,虽然是一句无奈的调侃,但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平心而论,中国足球球迷群体庞大,赞助中国之队不失为品牌营销一个很好的选项,毕竟实德、亚泰等中国足球赞助商通过足球的影响力迅速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问题在于,身为赞助商的起亚汽车出现了一个细节上的失误,即广告语的选择不当。“在目前汽车广告普遍缺乏创意的情况,细节上的失误更加致命”,汽车广告界资深人士张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告中的一些细节差异,可能是造成人们感觉差异乃至选择差异的重要因素,而汽车广告的魅力就在于细节。”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著名汽车专家贾新光认为:“赞助体育赛事不存在成功与失败,汉城奥运会就曾经提出了‘胜利属于你,失败也属于你’的口号,问题在于球迷在看到广告的时候掺杂了更多的个人感情。”但实际情况是,中国足球的失败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对起亚品牌形象的误读。央视的大规模广告攻势之后,带来的是球迷对起亚广告语的嘲讽和无奈,而这种嘲讽,势必会对销售产生不好的影响。

现状

更加让人失望的是,起亚广告语的一次失误折射的是整个国内汽车广告业低级化、庸俗化的现状。

我们经常会在汽车广告中看到这样的画面:美女或帅哥搔首弄姿;某个品牌汽车或跋山涉水,或高速奔驰,画面结束后直接打出良莠不齐的广告语。这样一来,广告产品的品牌内涵和产品诉求几乎没有得到有效地展示,消费者根本无所适从,只能再去汽车专业网站查询该品牌的详细资料。除了在消费者面前混个脸熟外,大部分汽车广告的效果让人无法恭维。合资汽车企业重产品不重品牌的做法让广告投放成为了一种砸钱行动,至于效果如何,并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

事实证明,创意的缺失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广告的痼疾,起亚广告语的失败就是创意欠缺的典型。如果说我们尚可把起亚的做法理解为赞助商对中国足球的拳拳之心,但很多汽车广告的宣传口号却让人不知所云:“动感”、“尊贵”、“挑战未来”、“时尚”等字眼已经让消费者感到麻木,见怪不怪了。

汽车品牌的广告诉求对创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创意的独特显得更加重要。实际情况是,国内汽车各种各样的诉求内容已经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不仅存在功能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同一款车型的功能诉求也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和自身策略的需要常常改变。如果想从汽车广告的轰炸中脱颖而出,还是要依靠独特的创意来支撑。

如果说广告的核心是创意,那创意的源头就要看人才,有人认为人才的匮乏才是汽车广告庸俗化的元凶。但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为什么同样的广告公司,同样的专业人才,快消类、IT类广告创意新颖,反响良好,而汽车广告却流于庸俗?

“除了人才缺乏,国内汽车广告的不成熟另有原因,”贾新光一语中的,“汽车厂家对汽车广告的过多介入造成了广告创意公司的无奈,不能把完整、成熟的创意展示给消费者。”

破局

汽车广告如何提高创意水平、摆脱庸俗化,是国内合资汽车企业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

对于合资汽车企业来说,中外双方各占50%的股份,中方的营销模式受外方的限制和要求很多,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外资企业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合资企业以赚钱为首要目的,而往往忽略了品牌的经营,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让做好品牌成为奢望。外方的国际汽车巨头是品牌的拥有者,他们往往认为,塑造品牌是自己的事情,而合资企业的任务就是卖车,并把销售额的上涨寄托于大规模的广告攻势,至于创意如何、效果如何,他们并不关心。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部分优秀的合资品牌为摆脱汽车广告庸俗化、低级化所做出的努力。比如通用别克早期推出的“水滴”篇、“小鹿”篇电视广告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别克品牌的品质感和幽雅的品牌内涵;一汽奥迪的系列广告和“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的广告语令人印象深刻;长安奔奔作为自主品牌,漫画式的广告风格,简单明快的广告语把奔奔动感、轻快的品牌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

问题是,少数的“优等生”远远不够,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汽车企业整体广告水平的提升,这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破局?贾新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中肯的建议,“首先汽车厂家不要对广告公司的创意过多地介入;另外还要培养更多的广告创意人才;还可以把借鉴一些国外优秀的广告创意作为一个良策;更为重要的是,要从过于看重汽车的正面形象转到全面塑造品牌、展现产品的功能诉求上来。”

The 5th 阵痛与猛醒——吉普洗心革面重塑品牌

1983年,新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个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诞生。由于当时越野车品牌以及相关车型的匮乏,北京吉普生产的切诺基系列和BJ-2020系列越野车(前身为BJ-212)迅速占领市场。一时间,行驶在城市、乡村、军队、地方的吉普越野车誉满全国,甚至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象征。

弹指20年已过,北京吉普已经并入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吉普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却处在了一个尴尬境地。一方面,“吉普”发展成为中国市场最知名的汽车品牌之一;而另一方面,“吉普”却成了低档、低价越野车的代名词。作为吉普品牌的拥有者,重塑吉普品牌已经成为了克莱斯勒集团的必然选择。

壮士断腕

从2001年开始,北京吉普终于摆脱了一款产品经营20年的旧有模式,连续推出JEEP2500、大切诺基等产品,初期的市场反响良好。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没有后续引进新的产品来更新换代,北京吉普总给人一种不思进取的印象,既不够重视品牌形象的塑造,也没有及时解决产品出现的问题,直至后来依靠降价降配打市场,造成原有的品牌技术优势大为削弱。再加上国际顶级汽车品牌的多款SUV车型抢滩中国市场,国产大切诺基(吉普4700)的产销量也每况愈下。

2006年5月,戴姆勒克莱斯勒痛下决心停止大切诺基的国产生产,代表一个时代的国产越野车型成为了历史。

至于停产的原因,业内人士各执一词。

汽车专家贾新光认为,大切诺基的停产是一种必然。一方面由于当初很多国际汽车企业为了表示自己要扎根中国,而将一些高档品牌引入中国生产。但是,受限于销售规模和零部件配套体系,这些车的国产化率低,成本与进口车差别不大。另一方面是,国家逐步放开了对进口车的销售限制,上海通用等合资汽车企业也开始销售进口车。这样,进口车的销售成本大大降低。另外,很多高档车的消费者也更加认可进口车,认为国产的质量差,这一观念也影响了国产高档车的销售。

戴姆勒克莱斯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公关总监何川先生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切诺基全部从国产改为进口,完全是重塑吉普品牌的需要,通过引进多款进口高档车型来改变国人对吉普车即是低档车、低价车代名词的错误印象。”据悉,北京奔驰-戴克成立后,克莱斯勒方面对吉普品牌在中国车市的表现并不满意,并且迅即做出了重塑吉普品牌的决定,而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推出更多、更好的进口吉普车型,新款大切诺基会以进口的形式重返中国车市。

如果把大切诺基停止国产的做法形象地比喻为“壮士断腕”的话,那么“壮士断腕”后能否依然是“壮士”,甚至能更加有竞争力,才是许多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我们期待着克莱斯勒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吉普醒了

停止大切诺基国产化,只不过是吉普重塑品牌的第一步,不断地推出新款豪华车型进入中国市场才是克莱斯勒最根本的策略,一举扭转国人对吉普品牌就是低档车的印象则是克莱斯勒最根本的目的。

“由于当年北京吉普的原因,Jeep品牌在中国有些低档、低价化”,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如今,克莱斯勒集团想要重新树立Jeep的形象,因此,将会以进口车的形式销售Jeep品牌”。

贾新光认为,戴姆勒和克莱斯勒的分家让克莱斯勒公司面临着中国市场上产品缺乏的问题,单靠奔驰车型和克莱斯勒300C很难形成规模。引进多款进口高档吉普品牌车型是对产品线很好的补充,单就吉普品牌而言,也是重塑品牌形象的大好机会。

“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完成品牌重塑的目标,比如赞助Jeep兄弟连的西藏之行,赞助研究中国长城的威廉林赛,以及最近举行的Jeep中国大会等等”,何川告诉记者,“我们制定的这一系列品牌策略,都是基于对市场进行调研之后做出的决定,通过这样诸如此类的活动,向消费者传递Jeep品牌‘无所不能,无往不至’的品牌特点,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一个高端、原创的越野车品牌形象。”

“2007年是Jeep品牌在中国的爆发之年”,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总裁兼CEO艾思孟也曾经在不同场合表示。除了进口大切诺基以崭新的形象重新进入中国市场之外,全新Jeep指挥官(Commander),Jeep指南针(COMPASS)、牧马人(Wrangler)等多款新车将陆续上市,Jeep品牌业已成为国内产品线最全的SUV品牌。Jeep的集中发力意味着重塑吉普品牌已经成为了克莱斯勒中国市场复兴的首要任务。

前途未卜

作为全球知名和具有标志性的车型,Jeep堪称越野车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一直象征着真正的四轮驱动性能、创新技术和持续进步。Jeep在中国形成的低档化形象令人遗憾,克莱斯勒欲在中国让JEEP品牌重归高端的确是一种必然。

“我们的目的就是把Jeep打造成和重新塑造成一个高端SUV的品牌形象,”何川话语间透露着自信,“高质量、高配置、高可靠性的产品和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是Jeep回归高端的推动力量。”

但是,若想在短时间内涂抹掉消费者对吉普品牌的低端印象显然并不现实。对于吉普品牌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出了忧虑。

“吉普品牌重塑仍然困难重重”,贾新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国人对吉普品牌根深蒂固的低端印象,这需要大量的投入和一个复杂的过程;SUV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增加了吉普脱颖而出的困难;问题重重的销售渠道也必须重新营造和梳理。”

贾新光还表示,克莱斯勒将于明年引进的Jeep牧马人是一款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的经典越野车型,对Jeep来说,如果能够利用牧马人的引进做好营销和宣传工作,不失为一次塑造品牌的大好机会。

无论怎样,吉普品牌的猛醒令人欣慰,至于品牌重塑能否成功,我们只能市场的检验。

The 6th 痛并快乐着——东风本田就是CRV的市场现状

日前,当记者问及消费者普遍认为东风本田就是CRV的这种市场尴尬时,从东风本田市场广告科长杨新强毫不讳言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曾对轿车CIVIC寄予厚望的这家汽车生产企业内部,存在着这样一个既快乐又伤痛的现实——即使刚刚经历了沸沸扬扬的CR-V“尾部下沉”召回危机事件后,新CR-V依然能在中高档SUV中夺得冠军,而全球同步引进的经典车型CIVIC却在市场上一直表现得不那么尽如人意。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轿车生产企业,SUV车型的品牌市场认可度过于强大甚至达到了代表东风本田企业主品牌的程度,这种尴尬就显得有些讽刺。

“塌屁股”门事件重创东本

2006年,一位东风本田CR-V车主在网上发帖称,其爱车“尾部下沉”。这位发帖者的声音引起其他东风本田CR-V车主的强烈共鸣。在CR-V车友论坛上,越来越多的CR-V车主都发现有“车身尾部下沉”现象。深圳市民赵先生2006买了一辆05款2.4升自动挡东风本田CRV,前几天他给车做检修时发现,后车厢在买来6个月后竟然“矮”了2cm,成了名副其实的“塌屁股”车。“这个问题现在很多CRV的车主都在反映!” 在随后跟进的车主中,范围包括了深圳、广州、重庆、福州、浙江、上海、北京等众多城市。出现下沉问题的CRV目前多集中于2005年出厂的CRV。

CRV的车主表示,已经多次向专卖店甚至生产厂家交涉,但至今未获处理。对此,东本CR-V的车主们表示强烈不满,他们就该问题进行讨论后决定:将众多CR-V汽车车主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消费者群体,继续将维权行动进行下去,直到厂家召回为止。

2006年11月19日,成都100多位CR-V车主齐聚东风本田4S店,50多辆CR-V整齐地停在4S店门前“示威”,车上贴着醒目的标语:尾部下沉,严重擦胎,强烈要求召回。随后,东本方面相关工作人员于抵达成都,他们电话通知CR-V车主们只派几个代表去当面协商解决。随即,几名CR-V车主代表与东本方面的工作人员商谈。东本方称,据目前车主们提供的数据值显示,该问题不属于厂家技术上的问题,是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操作不当,或严重超载造成汽车车尾下沉的。现在,他们先给车主们三天时间,把各自的汽车开去维修店进行检测,让他们尽量多收集一些数据值,等到弄清楚以后再给车主们解释和答复。

今年1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宣布,东风本田将开始召回4.95万辆国产CR-V车型。据了解,记者从东风本田4S店得知,每辆车的召回费用为2260元,包括材料成本、工时费及四轮定位、动平衡等相关检测调试费用。全部4.95万辆车的召回总费用将达1.1187亿元。自此,备受关注的CR-V“尾部下沉”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两个月前,东风本田向全国车主表示的尽快找出下沉原因及解决办法的承诺也得到了兑现。

新CRV惊人旺销成反差

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2007年9月,东风本田新CRV月销量突破5000台,稳居中高端SUV市场的头把交椅。截至目前,新 CRV的累积销量已经突破25000台,而且订单也已经排到了明年初,在SUV市场卷起了一场风暴。这样的单车表现甚至影响了整个行业,在新CRV把小众车型做成大众车型后,各家企业纷纷传出投产SUV的消息。

然而,记者曾多次在车市上见到,有消费在询问东风本田生产的CIVIC时,都会出现这样的对白。

“这是什么车啊,跟雅阁有些像啊”

“是啊,这是最新款CIVIC,也是本田的车。”

“是广本么?”

“不是,是东本产的。”

“东本?什么是东本啊?”

……

在市场的另一个面,消费者对新CRV的追捧达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即使市场出现两万元加价,消费者还是络绎不绝,以致东风本田武汉工厂每天两班倒依然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采访时,杨新强接了一个电话,也是关于购买新CRV的事,他告诉记者:“这是我们发动机工厂的老总来电话想买新CRV,都没有现车。”

在厂家主品牌并没有太强市场影响力的情况下,新CRV的疯狂热销绝对算得上奇迹,而CRV的品牌知名度几乎代表了东风本田也令这个综合类乘用车生产企业显得有些尴尬,即使CIVIC的销售开始在市场上复苏,也还是不能够改变东风本田就是造SUV的印象。

品牌仍弱 新车型前途难料

记者近日获悉,除CIVIC外,东风本田年内还将有另一款车型“时韵”STREAM上市。据了解,“时韵”STREAM是本田旗下另一款MPV,其车身比目前国内广州本田生产的奥德赛略小,基于本田最新型CIVIC采用的“全球通用性紧凑平台”开发,搭载1.8升DOHCi-VTEC发动机。现在进口“时韵”STREAM国内的售价在30万元左右。

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由于东风本田品牌弱势,CRV又在消费者心中举足轻重,CIVIC曾在上市之初销量不佳,如果持续这种重车型轻品牌的现状,东风本田的新车型可能还会出现较长时间的市场磨合期。

The 7th 焦点是钢板——从婚礼门到锐志首撞为日系车正名

进入中国市场20年以来,日系汽车以时尚的外型、精致的工艺迅速在中国市场占得了一席之地。日本人精打细算的性格特点在日系汽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日系汽车省油、外型时尚、内饰精致等颇具诱惑力的条件充分迎合了一大批中国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于是乎,丰田、本田等日系汽车也一度成为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上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系汽车的弊病尤其是在安全性能上面的拙劣表现,让中国消费者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感,成了制约日系汽车在中国发展的一大障碍。日系汽车在一路高歌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上演了一出有关安全信任危机的罪与罚。

婚礼门将日系车安全危机推向顶峰

2005年初,杭州石桥镇一辆本田雅阁轿车作为婚车,为躲避前方约10米处突然出现的一条大黄狗而紧急刹车,在车头撞上了那条狗之后,行驶方向偏向左侧,侧滑50多米,然后车头撞上了低矮的花坛。巨大的惯性使车身打转,车后部又重重撞在连接花坛的水泥隔离墩上,崭新的广本雅阁当场解体,断为两截,造成三死两伤的特大交通事故。在讲究婚庆吉祥的时刻出现这样的惨剧,霎时间,网络、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对这一事件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将人们对日系汽车的安全质疑推到了风口浪尖。

事件发生之后,从雅阁到广本、乃至对整个日系汽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消费者对日系汽车不信赖程度急剧攀升,日系汽车的品牌美誉度整体滑落,也为坊间流传已久的日本汽车钢板薄、不安全提供了论据,日系汽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

锐志首碰为日系车正名

由于看到婚礼门事件对日系车产生的负面影响过于严重,仿佛作为一种正式回应,同时也为了解救日系车普遍存在的安全信任危机,2006年2月17日,在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内,一辆国产锐志2.5L以64公里/小时的撞速冲向试验墙,结果是驾驶者车门仍可正常开启、前舱基本未现变形,上演了车毁人安的惊险一幕。

随后,丰田抛出了日系汽车安全性能与钢板薄厚无关的理论,正式为日系汽车正名。

日系车安全隐患仍是品牌定时炸弹

就在人们刚刚对厂家上述观念有所接受时,另一日系汽车再次发生了重大事故。2006年4月30日,距锐志的惊天一撞仅72天,一辆日产东风天籁在杭州一场交通事故中断成两截,造成前排乘客轻伤,后座乘客因车体断裂被抛出车外,两人一死一重伤。这一次,厂商们没有再大范围采取什么回应,不少人声称对日系汽车感到失望,日系汽车再次被推向尴尬境地。

中国消费者对汽车安全问题如此看中是有原因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汽车已经走进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家,然而,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却是我国道路交通伤亡的人数是全世界最高的。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球约有15%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中国,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相当于每天一架乘载300名乘客的客机坠毁。正是因为这样,车辆的安全性能便成为消费者购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而日系轿车的软肋恰恰就表现在安全方面,且每次都以如此惨状展现在人们面前,怎么能不让人诟病?

日本车钢板薄,事实就是事实。日系汽车厂家关于汽车安全性能不在于钢板厚度,而在于设计的观点也有一定道理,但问题是,日本人的这一观点是建立在造车是给人开的,不是给人撞的之一隐性前提之下的,也就是说,在他们的思维里,车自身的安全性能只是一方面,安全因素很多是基于驾驶员自身的警醒,只要驾驶员尽到自身的义务,在他们的设计范围之内,是不会出现类似雅阁或天籁的极端事例的。说白了,日本设计师们关于安全的考虑,认为人是他们保护的一环,同时也是提高安全性能的重要一环,只要你谨慎地开,在一般的事故中,是不会出现大的问题的,毕竟没有人会拿生命当儿戏。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日本车对安全配置都是能省就省。

但是这种考虑只是设计师们的一厢情愿,在这种能省就省的思路之下留下的是严重的安全隐患。婚礼门和天籁断裂事件以最原始的方式,将日系汽车的漏洞暴露了出来,也就是在超出了一般驾驶条件和碰撞因素中,日系汽车关于安全的设计也就不在保障之列了。

汽车安全作为一项很严肃的命题不应该有如此大的疏漏,人至始至终都应该是被保护的对象,而不应该成为安全技术被利用的环节。类似上述事件中车身整体断裂的情况并不多见,如果说钢板能够再厚一点,那么这种几率无疑会减小。

作为中国的近邻,日本人对中国消费者的心理研究还是很到位的,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消费理念总是会被中国消费者广泛接受,无论是车的外观、内饰、价格还是某些技术都非常贴近消费者的诉求。但是,消费者对汽车的理解和选择也是在不断变化当中的,消费者的眼光也逐渐由

汽车的外观进入到了内部环节,由看得到向看不到的领域去探究、去对比,从而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车型。

我们看到,日系轿车的生产者们也体会到了消费者中的这种变化,并且也试图作出努力去修正人们关于日本车不安全的看法。或许,人们关于安全问题的争论只是一个表象,更核心的问题在于日本汽车厂家对中国汽车市场持什么样的态度,但不论怎样,都不应以事发之后匆忙应对为对策,充分尊重中国消费者才是上策。

The 8th 命运多坎坷——马3停产映射跨国车企中国崎岖路

2006年4月20日,一条爆炸性消息传遍了京城,上市才27天的马自达3停产,而原因则没有透露!关于这个上市才27天的新生儿的命运究竟会如何,一时间众说纷纭。时至今日,马3已经恢复了生产,通过相关资料,我们再次对当初情形进行一下回顾,试图解开当时的种种谜团。

诞生过程扑朔迷离

马自达3身世颇为复杂,要了解它的整个过程,有必要理清马自达与长安、福特、一汽这几方面的关系。

马自达有过辉煌,但因为盲目追求产量和扩张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连续出现经营性巨额亏损,导致其在日本汽车企业中排名第五,名次非常靠后,为了不被埋没,这个在日本有些没落的公司随即开始了在海外的征兵伐武,而正是在这一阶段,马自达在中国市场上找到了荣誉感。2002年,与海南马自达合资生产的普利马成为MPV的黑马,2003款福美来在中国高奏凯歌,紧接着长春一汽轿车的马自达6又横刀立马,抢到了大块蛋糕,马自达品牌迅速被中国消费者所认识。

马自达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最早采取的是技术合作方式,2001年与海马汽车合作,2003年与一汽轿车生产新马自达6,直到2005年初,马自达才正式投资中国市场,与一汽合资成立了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公司。

2006年初,马自达又与长安福特股权重组,成立了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 并且经国家商务部批准,马自达汽车获得了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15%的股权。马自达3就是在此时交由长安福特马自达予以生产的,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福特是马自达最大的股东,目前占30%以上的股份,这一股权关系决定了无论在全球还是在中国,马自达都必须与之保持密切的关系。而2001年4月25日,福特投资4900万美元与长安汽车集团成立了长安福特合资公司,因此,正是母公司福特先有了与长安的合作,才导致长安福特在后来马自达3的分配中掌握了生产权,但是马自达与一汽之前成立了销售公司,如果为马自达3新建销售渠道,意味着成本的大幅上升,因此,在马自达3国产化以后,销售则交给了一汽马自达。

在此背景下,由长安福特生产,一汽马自达销售,尾标为长安马自达的马自达3诞生了。正是在这一颇为复杂的背景下,蕴藏了巨大的矛盾,长安福特马自达不满利润丰厚的销售环节被一汽马自达抢走,而同时,一汽马自达也对长安福特马自达的生产能力予以质疑,尤其是质量环节,认为闹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马自达6的销售,说白了,一汽马自达对没有得到马自达3的生产权耿耿于怀。产销分离、相互诟病的矛盾很快爆发,马自达3在上市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迅速停产,让人目瞪口呆。

马3成福特在华战略实验品

理清了上述关系,我们发现,造成马自达3停产事件的真正主角,其实是马自达身后的母公司——福特。

作为资本投资的大鳄,当初福特与中国的接触不比其它任何国际汽车产业巨头来的晚,然而福特的要求不仅仅是一个进入,而是主导以及话语权,这一要求对中国政策而言无论如何也得不到满足,导致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福特只是在静静地观望,等到其它国际巨头在中国纷纷落户、欢欣鼓舞的时候,它才猛然意识到轻舟已过万重山了。下决心奋起直追的福特于2001年联姻长安汽车,并于2003年上升到具有排他性的伙伴关系:即福特汽车包括其旗下的子品牌在中国的新项目都要通过长安集团。后来福特之所以把马自达3的生产权交给长安,就是由其在中国的战略部署决定的。

在联姻长安汽车的过程中,福特的心态经历过几次波动。最初福特联姻长安,怎么看怎么有种门不当户不对的感觉,其实那时的福特只是想挤进中国市场,以长安为基础,再进军整个中国市场。福特的战略很像三国时期的刘备,先占据荆州,再联合孙权,最终夺取天下。那么谁是福特的孙权呢?毫无疑问,自然是一汽,只有实现了强强联合,才能有真正的突飞猛进,马自达3停产事件,正是福特欲借马自达联手一汽图谋的体现,令福特没有想到的就是长安强硬的态度。直到后来,福特才对长安这个合作伙伴渐渐重视起来,长安近年来呈现出的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一度挤进中国汽车企业前三名,而且,长安兵装集团的背景也让人不敢小觑。

马自达3正是在福特家长的一手操纵下,作为开拓疆土的先锋披荆斩棘,在中国汽车市场进行的一次尝试,只不过以停产这样悲壮的结局而告终。

马自达自己摸索中国品牌迷局

马自达在福特集团的众多品牌中,只不过占了很小一部分,作为一颗棋子,马自达自身的利益往往被严重忽视,对于马自达3停产后,福特和一汽等各方面对它的冷漠态度就是证明。对于一个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日本企业来说,这样的遭遇简直是奇耻大辱。

在福特参股马自达后,马自达的羽翼渐渐丰满,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朝独立的方向进行转型的想法,在适当的时候脱离福特的股权控制或许就是马自达的目标。正因为马自达的未来充满了太多不确定因素,导致很多人士对马3复产之后的命运充满担忧。

猜测在没有得到事实确认之前,终归只是一个只能在纸面上讨论的说法而已。对马自达而言,马3停产对马自达品牌所造成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从经销商到消费者,对马3停产所带来的损失和不信任感以及客户的大量流失是马自达急需解决的问题。

面对强势的家长,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面对纷繁复杂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马自达如何破解自身的品牌迷局,避免再陷尴尬,我们拭目以待。

The 9th 换标的代价——赛欧变身雪佛兰走末路

七年前,它以首款10万元以内家庭轿车的概念高调挺进中国车汽车市场,一时间风生水起,受到中国众多家庭用户的追捧;四年前,其生产基地移到山东烟台继续扩大产量,但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其利润持续走低;两年前,正当人们纷纷猜测它会功成身退之时,它却来了一个金蝉脱壳,从别克旗下来到了雪佛兰,担当开路先锋;到今天,在一路磕磕碰碰之后,它所面对的似乎又是两年前的情形,几近退市的边缘。

昔日当红小生一落成为明日黄花,在很长时间里,赛欧面临着几多尴尬!白驹过隙,当回过头来仔细看看赛欧走过的道路时,我们发现,赛欧瘦弱的身躯其实承担了太多的创伤,有伤不医,最终导致其病入膏肓,生死由天。

代价:赛欧由盛到衰

赛欧的原型车是在巴西生产的三厢欧宝可赛,2000年上海通用推出赛欧之时,上海通用的别克轿车卖得正火,同时由于很好地利用了中

国的传统文化,上海通用成功树立起了别克在中国这一中高档车的品牌形象。在此情形下,特别擅长市场运作的上海通用汽车借别克品牌,趁机推出了号称10万元小别克的赛欧,其市场表现毫无以外地一炮而红。

从2001年6月8日正式在全国上市到2001年年底,赛欧在同档次汽车市场的份额就占到了15%以上,超过了富康,占第三位,简而言之,2001年十万元车销售中赛欧独占鳌头;从2002~2003年,赛欧销量持续走高;2004年,赛欧的价格直线下降,尤其是在其生产基地搬到山东烟台后,利润更是持续走低;2005年2月21日,别克赛欧换挂雪佛兰商标。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产销数据来看,换标之后的赛欧销量一直呈阶梯式下降,到了2007年,平均月销量直落到一千辆左右,而且基本是供大于求的状态,厂家只能根据每月的销量来制定下月的产能,逐步减产最终接近停产状态。

众怒:中国消费者的成熟

如果说当初赛欧的成功,是上海通用对品牌和市场充分把握的结果,那么,随后的赛欧换标事件及其系列不良后果,则又是上海通用对品牌的滥用和对市场的错误估计所直接造成的。一前一后,极具反讽意味。

七年前,车价高高在上,人们对汽车的认识也有限,私家车在普通人眼里,依然是身份的象征。在此关头,上海通用树立的别克中高端品牌的概念深入人心,赛欧头顶别克商标,却以低出同档次车几个档次的价格以家庭用车的概念出现,正好满足了一大群人的虚荣心,激发了潜在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上海通用在2002年全年实现销量110,763辆,其中,赛欧贡献达55,782辆,赛欧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赛欧命运发生逆转是在2005年2月份,由于此时上海通用已经拥有三大品牌,其中凯迪拉克定位于高端市场,别克定位于中高端市场,雪佛兰则定位于低端市场,厂家觉得赛欧在不断降价的过程中,似乎很难与别克的品牌定位相吻合,于是,上海通用将别克赛欧拿到雪佛兰旗下继续销售。或许是源于一贯的自信,或许是太急于想塑造雪佛兰这一平民品牌,总之,上海通用天马行空般策划实施了这起绝无仅有的案例,只是后来的结果表明,这起案例并不成功。

消费者对这起事件的反应是最灵敏的,也是最直接的。别克赛欧很大的一个卖点就是小别克的称号,突然之间这个广为流传的口碑却没有了。虽然上海通用在打造别克品牌时,很好地利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却没想到不能随意改名换姓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甚至是相当忌讳的。尽管后来厂家对雪佛兰赛欧的造型一再改善,但还是难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赛欧变身雪佛兰,无疑对消费者造成了强烈的刺激,一时间,上海通用“挂羊头卖狗肉”的质疑声此起彼伏,并引发了对上海通用一系列车型血统不纯问题的声讨。例如,通用收购韩国大宇品牌之后,没有保留大宇品牌,把大宇的很多车型直接更换成雪佛兰,技术平台和主要部件仍都源自大宇,如乐风、乐骋、乐驰、景程等等。有人甚至把上海通用说成是一个大忽悠——专拿和通用别克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产品在中国滥竽充数。别克凯越也被消费者指责为上海通用在市场推广过程中有意无意掩盖其韩国血统,把中国消费者蒙了一把,上海通用在品牌尊重度问题上备受质疑。爱之深,责之切,消费者在愤愤不平之后,伤的是心。

同时,这一事件对刚刚准备建立起来的雪佛兰品牌也是一种不小的伤害。上海通用把雪佛兰定位为一个大众化的值得信赖的国际汽车品牌,可是,拿一个挂了四年别克标的赛欧来充当雪佛兰的开路先锋,怎么让人相信这个品牌值得信赖?在这个问题上,上海通用很难给出一个合理的解答。或许因为一开始就这么急于求成而遭遇重创,到目前为止,上海通用也公开承认,对于雪佛兰品牌的打造并不是很成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初赛欧火的时候靠的是消费者,现在不认它的依然是消费者,如今的赛欧被它真正的衣食父母——消费者所抛弃了。

而厂家对这个一手培养起来的品牌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悉心打造变成了任其自生自灭,但有一个问题已经很明显:赛欧退市是肯定的,只是迟早的问题。

历史轨迹往往就这么富有戏剧性,赛欧留给我们的,除了曾经的经典,恐怕只有遗憾的记忆。如果时间能够再往回倒退两年,在那个关键路口,上海通用如果能果断选择让赛欧停产,雪佛兰直接上乐风,那么,赛欧是否能免于今天尴尬的处境而寿终正寝,雪佛兰也能够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呢?

当然我们知道,历史并不能假设。

The 10th 好车不好卖——东风雪铁龙的哑巴亏

几天前,神龙汽车的一位工作人员略带几分无奈地告诉记者:“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车(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都很不错,但就是卖不动,这里面的原因真是说来话长。”作为欧洲汽车工业的一朵奇葩,PSA集团凭借标致、雪铁龙双品牌在世界汽车市场上赫赫有名,但在进入中国后遭遇过广州标致被迫变卖、东风雪铁龙车型叫好不叫座等尴尬,成为了中国汽车市场上最为耐人寻味的品牌现象。

任何一个汽车合资企业在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况,或者是遇到政策瓶颈,或者是受到消费者冷遇,或者是品牌形象塑造出现偏差,或者是合资企业内部出现问题等等,不一而足。相对而言,只要厂家及时意识到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纠正起来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也不会对整个企业的后续发展造成太大影响。

但是,就有这么一家企业,从进入中国市场推出第一款车到现在,仍然面临着水土不服这一尴尬处境,熟知中国汽车企业的人都知道,它就是东风雪铁龙。

富康的梦与“蒙”

东风雪铁龙的成立源自中国汽车人对造车大国梦想的追逐,上世纪80年代,以振兴中国汽车工业为己任的东风人,把发展轿车事业提上重要日程;1988年元月,神龙轿车项目正式通过国家审批立项,因为家底薄,又是唯一的轿车大项目,为了寻找理想的合作伙伴,东风人踏破铁鞋,终于与法国雪铁龙握手共谋发展; 1992年,神龙宣告成立。随即,就有了富康的诞生。

我们不得不花一些笔墨描述一下富康,因为只有了解了富康的历史轨迹,我们才能对东风雪铁龙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富康源自法国雪铁龙ZX系列轿车,是雪铁龙历时5年、投资58亿法郎研制开发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投放市场,在欧洲汽车界屡获大奖。富康是国内最早实现全球同步的轿车,能把发达国家最新车型引进到发展中国家并能同时生产、同步改进,这在当时,还绝无仅有。在真诚合作方面,法国人是做到了。然而,正是这一造型经典、风靡欧洲的两厢轿车在中国遭遇了严重的挫折。

一方面,与当时中国消费者对轿车的认识有关,他们认为,“所谓轿车就应该像轿子一样,前有头,后有尾”,而两厢富康再怎么看起来都有些奇怪。甚至有人认为,“两厢轿车是在咒人‘无后’,万万买不得”。人们的反应现在看起来确实有些可笑,但当时的客观情况确实就是那样,神龙干着急也无可奈何。

另一方面,在上世纪90年代初,公务车消费仍占主导地位,富康这一家庭

用车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某种历史阶段,也造成了销量不畅。

总之对于富康就是一句话: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对错误的人群进行了一场错误的营销。一个本来很成功的车型,硬是被打击得垂垂老矣。光阴荏苒,时至今日,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认识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守旧,两厢车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但市场上备选的两厢车已经有很多品牌了,富康也被划分到所谓“老三样”的行列中,在剩余的有限时间里发挥着余热。

富康的坚持一方面与法国人的固执有关,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坚持,中国的两厢车市场才造就了这么一个标杆似的车型。相信现在很多消费者在购买两厢车的时候,仍会拿富康来作为参照标准。与此同时,富康的生命周期在十多年后仍然得以延续,是对雪铁龙品牌质量和科技含量的一次证明。只不过,这种证明是以牺牲销售业绩为代价的。

富康的历程是东风雪铁龙的一个缩影,甚至有人戏称:雪铁龙是一个被中国市场搞蒙的品牌,“起了大早,赶了晚集”,只能一声叹息。

中国汽车市场不相信艺术家

汽车界流行一句话,叫做“在德国是工程师在造车,在日本是科学家在造车,在法国是艺术家在造车”,为什么这么说?看一下德国车,人家讲究的是技术,老在看不见的地方大花血本,连小小的经济型轿车都恨不得用上航天材料,这也就是为什么德国车贵的原因,但反过来,也反映出了德国车技术过剩,价格虚高;日本作为弹丸小国,从开始造车那天起,就想方设法怎么减轻车的重量,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很多消费者认为日本车不安全大多来源于此;而法国车,不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造型上,无不体现出了艺术家的超前意识和想象力,体现出的是一种个性化的消费。

不论是富康、赛纳、凯旋、C2还是毕加索,单从车的外形看,就绝对不会属于那种大众都能接受的类型。法国人以浪漫著称世界,他们设计的具有未来风格、超前意识的汽车,体现了法国人打破传统与和谐的不拘一格,法国车讲求大幅度的倾斜线条,不像德国车那么一丝不苟。但是,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中庸和沉稳”绝对占据了主流。这种主流意识的差别主导了消费者的购买取向,相信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这种态度还会延续下去。

当然也不是只存在着差异,法国车的人性化设计也取得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好感。开过法系车的车主就知道,法国车内部的储物箱是最多的,而且但凡有地方能够装上方便取物的设施,它绝不吝惜;而空间设计更是法国车的长处,法国设计师喜欢让后轮后移,从而把长轴距发挥到极致,让使用者充分享受到法国车小车身、大空间的好处;同时,在一些细微处也能对架乘人员照顾得无微不至,它的座椅根据人的生理特点设计,形成自然曲线,不易疲劳;而且由四轮全独立悬挂、后轴随动转向、横向稳定杆组成的行驶系,给驾驶员带来舒适的享受。

法系车面临整体品牌营销尴尬

法国人似乎只在埋头造车,至于造出来的车好卖不好卖就不管了,总之,只要造出来的是一款好车,自己问心无愧就可以了。从中反映出来的东风雪铁龙的营销策略和营销能力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凯旋就是在这种模棱两可中诞生的。到目前为止,当初预计凯旋会引爆中级车市场的预言也被无情地击破了。

东风雪铁龙造出的每一款车几乎都被公认为是好车,可就是陷入了一个“好车难卖”的魔咒当中。法国车也许始终在等待,等待在某一个时刻彻底爆发。其实,对于我们而言,评论某款车型好卖不好卖,并不关系到这款车的本质,只是一种评价标准而已,在这种标准之下,我们希望东风雪铁龙未来能够一路平坦地走下去。毕竟,车,是好车;磨难,也已经经历得太多。

作者:高 巍 陈俊峰 陈 喆 王秋韵

第4篇:2014年最新板式家具十大品牌出炉

1、联邦家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于1984年,中国驰名商标,曾获中国名牌,广东省著名商标,十大生活家具品牌,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联邦家私集团)

2、双虎家私(中国弛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双虎家私始建于1989年,现已发展成为集家具设计、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家具企业)

3、曲美家具(于1987年,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集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大型、规范化家具集团,曲美家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南方家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

5、红苹果家具(于1981年,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名牌,国内最具规模的家具生产企业之一,行业著名品牌,深圳天诚家具有限公司)

6、全友家私(创立于1986年,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规模最大的家具制造企业之一,大型民用家具企业,成都全友家私有限公司)

7、宜家家具(创建于1943年瑞典,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之一,世界品牌,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宜家中国)

8、月星家具(中国名牌,十大家具品牌,华东地区最大家居及流通品牌)

9、双叶家具(中国驰名商标,专业设计生产实木家具的现代化企业,国内实木家具制造行业最大基地之一,双叶家具实业有限公司)

10、美克美家(中国驰名商标,十大家具品牌)

第5篇:2011中国板式家具十大品牌排名解析

2011中国板式家具十大品牌最新排名:红苹果家具、意风家具、掌上明珠家具、玉庭家具、富得宝家具、迪诺雅家具、德泰家具、太平洋家具、ROCO劳卡、联邦家居。下面为大家详细展示2011中国板式家具十大品牌榜上的各企业风采,以供行业人士和消费者们参考。

1、红苹果家具

红苹果家具在广大的消费者心目中,无论是知名度还是美誉度都相当的高。该公司生产的板式家具产品,外形时尚,色彩鲜艳。红苹果家具公司1981年成立于香港,1987年在深圳设立生产基地,1993年开始内销.专业从事高档板式家具、床褥及沙发的研发、生产及经营,注册资金7150万港元,资产总额5亿3千万元,是国内最具规模的家具生产企业之一。厂房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公司吸纳了大批专业设计、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人才,并有素质较高的熟练工人两千多人。二十多年来,公司重金投入技术的引进和设备的革新,目前拥有从德国、意大利、美国、瑞士引进的全套板式家具和床褥生产设备,实现了优质、高效、现代、环保的生产构想。“真材实料才是真诚所在”是红苹果人的信念,致力于引领家具时尚,倡导健康生活的红苹果将一如既往地为打造健康、环保、个性、时尚的家居产品而不断开拓进取。

2008板式家具十大品牌排行第一。

2、意风家具

北京利丰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坐落于北京朝阳区,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公司占地200亩,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是一家生产实木家具和环保型扳式家具为主的大型股份制企业。

长期以来,“E风”品牌以其优良稳定的品质,简洁大方的设计深得消费者的青睐。产品畅销北京、湖北、青岛、大连、山西、河南、山东、内蒙等40多个城市和地区。

德国“爱格(原爱家)板”,“瑞好”的封边,法国“芬得利”热熔胶,德国“海蒂诗”导轨,意大利“法拉利”的铰链,让产品表里如一,经久耐用。

以市场为主导,以资产为纽带,以发展为主题,是利丰人探索发展品牌的理念。

“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是企业的发展理念。”

顾客为先,服务至上是利丰生生不息的经营理念。

锐意进取,与时俱进是利丰人的拼搏精神。

板式家具十大品牌排行第二。

3、掌上明珠家具

集团始创于1990年,经过十八年的励精图治,已发展成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位于中国成都崇州的明珠家具工业园,占地数百亩,拥有现代化标准钢制厂房和国内一流的家具研发中心、物流中心和展示中心,从德国、意大利引进了世界一流自动化生产线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质量检测实验室,并依托着名院校组建了具有强大研发实力的研发中心。集团现下辖板式家具厂、沙发厂、茶几厂、大理石厂、餐桌厂、电视柜厂、床垫厂。

遍布全国的统一装修风格、统一品牌形象、统一经营模式的“掌上明珠”专卖店已达千余家。目前,“掌上明珠”家具不仅深受国内消费者的喜爱,还远销日本、澳大利亚、中亚等国家和地区。

品质铸就品牌,服务造就市场,明珠人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市场的挑战,不断推出质量上乘、款式新颖、价格合理的优质产品,让每一位选择掌上明珠的顾客,切身感受到掌上明珠家居生活方式带来的舒适、温馨与快乐。

板式家具十大品牌排行第三。

4、玉庭家具

玉庭家具生产商是东莞永信家俱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永信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毗邻环境优雅的“绿色世界”。

成立于1994年的永信家具,拥有一支优秀的设计和专业技术队伍,专业生产贴纸、木皮板式家具和沙发。目前生产厂房达4万平方米,引进德国、意大利的先进生产设备,建立了广泛的营销网络,公司产品远销全世界。

永信家具拥有“玉庭”和“生活物语”两大品牌,产品类型涉及客厅、餐厅、卧房、书房等系列,以营建舒适自在的家居空间为设计和生产的原动力,在选材和设计之间达到平衡,延展生活化的风格,为顾客营造高端的生活品质。1999年永信率先原创设计、开发浅胡桃系列家具,以严谨的工艺质量配合时尚创新的设计,产品一枝独秀,引领国内外市场。

永信家具以其极具文化内涵的产品和优质高效的服务,深受顾客青睐。连续多年在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和上海国际家具展览会上荣获系列金奖。

面对未来发展,永信家具将本着“诚实守信、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创新务实”的精神,锐意变革管理机制、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巩固在业界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品质,永信每一天都在努力!

板式家具十大品牌排行四。

5、温州富得宝家具

富得宝家具创建于1988年,发展至今已成为集团化运营的集研发、制造、营销于一体的国内大型家具企业。

历经多年的品牌运作、市场经营,已在国内外市场形成“富得宝”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信用和商誉,是国内首批通过ISO9000体系、中国绿色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企业之一。产品涵盖了中高档的实木、板式家具,形成美式与欧式及现代时尚产品风格。旗下产品有“蓝堡”、“富得宝”两大品牌:蓝堡、埃莉诺、德瑞特、维德、胡桃、新年华共六大系列产品。拥有中高级管理和研发人员100多名,遍布全国市场700多个特许加盟终端市场,并形成了美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日本、阿联酋、马来西亚、台湾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业务渠道。

企业秉承“创造家居文化的富得宝”的战略定位,“设计演绎优越生活”的品牌主张和“持续创新家居生活方式,提升人生价值品位”的最高企业理念,依托先进的德国USG公司建立的产品研发与制造技术,依靠意大利与德国引进的现代化装备流水线,构建以特许经营为主体的国内市场推广模式,ODM/OEM、国/内外工程为主导的专业出口业务模式。从而实现了企业稳健而快速的增长。

6、迪诺雅家具

迪诺雅品牌是深圳市仁豪家具发展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深圳市仁豪家具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于1999年9月,是一家集民用板式、板木和实木家具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化家具制造企业,凭借富有行业竞争力的产业及资源优势,正大步迈向集团化管理、品牌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的发展道路,携旗下“迪诺雅”品牌跻身于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民用家具企业和品牌的行列。

公司现有员工1700余人,其中专业管理人才和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达450名,已形成一支优秀的管理、研发、生产、营销、客服精英团队。公司建成占地面积达14万余平方米的高标准生产厂房和现代化的办公大楼,拥有四家直属生产厂、两家控股生产厂,并全线引进意大利、德国自动化生产设备及品质检测设备,严格按照国际质量、环保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实现了产品高品质的要求。2007年公司斥巨资扩建的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二期工业园也已建成投产,使公司在产品研发、品质控制、营销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又得到了全面提升!公司于2001-2002年先后被评选为“深圳市家具协会常务副会长单位”、“广东家具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家具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常务理事单位”、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质量环保产品认证,2008年1月被广东省政府评为“2007广东家具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2007广东家具行业双十强企业”,成为中国家具行业快速发展的模范型企业。

板式家具十大品牌排行第六

7、德泰家具

板式家具十大品牌排行第七

8、太平洋家具

太平洋家具有限公司成立于1982年,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专业生产高挡沙发、组合型软体套床,拥有品牌:“帝皇”、“林保坚尼”、“成匠”。

业务范围:沙发、软体套床。

公司总部专职员工600人。

销售网络:国内各大中城市及香港、澳门、台湾、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印尼、伊拉克、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公司在管理方面:力求目标明确、职责清楚,以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协调。

在用人方面:实行人本管理,大胆任用,细心培养,以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同步成长。

在市场方面:推行诚信经营,维护行业秩序,以期待厂商共赢和良性发展。

公司荣誉

中国驰名商标(帝皇);

广东省名牌(帝皇)

中国家具行业领军企业

公司经营理念:超值产品、满意服务

公司质量方针:精益求精、缔造卓越

2008板式家具十大品牌排行第八。

9、ROCO劳卡

Roco劳卡公司是一家源自意大利着名家具品牌,主要产品是整体家具系列。七年来劳卡公司不断开发新产品,在新开发的产品上结合新技术、新工艺,提升新型产品的品质,推出领潮流的时尚外观。实用功能主义和简约时尚风格的完美结合,让劳卡公司产品在国内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

劳卡公司由于出色的产品,倍受瞩目。凭多年经验和新技术的结合运用,并在产品开发上不断括宽产品的新类型。由单一的整体衣柜到拥有多样的品种,整体衣柜、时尚书柜、推拉柜门、隔断门、鞋柜、酒柜、电视柜、床头柜、床、电脑台和办公家具等板式家具产品。

让您不管在卧室、书房、客厅,都处处体验到劳卡整体系列家具带来的居室协调统一,时尚潮流又不失实用

板式家具十大品牌排行第九。

10、联邦家居

高尚品味,源于“原创设计”

联邦集团是行业内公认的最早坚持原创家具设计,走自主设计开发路线的少数企业之一。“以设计为先导,弘扬中国家居文化,引领国内家具消费潮流”是联邦集团早期提出来的产品开发目标和口号,并提升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为此,联邦集团专门成立了设计公司,吸纳国内及法国、台湾等优秀设计师加盟,建立起了一支近百人的设计师团队,投入了巨额研发经费进行家具产品的开发,使联邦保持了强大的产品竞争力。

联邦的设计追求之路,一直在自觉求解本土企业品牌和价值链的成长之道,全力打造“中国制造”的价值链。在中国家具业高度分散和低水平的起点上,从一开始就摆脱“低端”和“复制”的诱惑,回归消费本源,追求原创设计,融汇西方现代家具风格和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精髓。因此,联邦的产品富有深刻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高素质生活”的代名词,引导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潮流。

第6篇:红木家具十大品牌

1 年年红 ( 红木家具 十大品牌,家具实力百强企业,浙江著名商标,浙江年年红实业) 2 仓艺红木 (红木家具十大品牌,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上海仓艺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3 老周红木 (红木家具十大品牌,行业影响力品牌,一线牌子,上海老周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4 红古轩 (红

1年年红(红木家具十大品牌,家具实力百强企业,浙江著名商标,浙江年年红实业)2仓艺红木(红木家具十大品牌,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上海仓艺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3老周红木(红木家具十大品牌,行业影响力品牌,一线牌子上海老周红木家具有限公司)4红古轩(红木家具十大品牌,广东省名牌产品,中山市红古轩家具有限公司)

5永华家具(红木家具十大品牌,消费者信赖的家具品牌,广州番禺永华家具有限公司)6红马红(红木家具十大品牌,南通市重点保护产品,北京红马红木家具有限公司)7东达-虞艺(红木家具十大品牌常熟市工业百强企业常熟市东达红木家具有限责任公司)

8元亨利(北京著名商标,行业影响力品牌,一线牌子,北京元亨利古典硬木家具) 9桑马(红木家具十大品牌,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上海桑马家具有限公司)

10艺尊轩(红木家具十大品牌,影响力品牌,一线牌子,上海艺尊轩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第7篇:办公家具十大品牌榜中榜

办公家具十大品牌榜中榜,办公家具品牌排名,办公家具品牌排行(2011):

1 震旦AURORA(始于1965年台湾,中国驰名商标,上海市名牌产品,上海市著名商标,上市公司,上海震旦集团有限公司)

2 HNI-Lamex美时(办公家具十大品牌,世界第二大办公室家具生产企业,美国HNI集团旗下品牌,美时文仪有限公司)

3 Steelcase-Ultra欧美(创于1912年美国,世界著名办公家具品牌,上市公司,全球办公家具行业的领导者,欧美办公家具集团)

4 圣奥(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名牌,国家出口免验,浙江圣奥集团)

5 百利VICTORY(始于1985年香港,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单位,行业著名品牌,百利文仪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6 长江(始创于1986年,办公家具十大品牌,深圳最大办公家具企业之一,港资企业,深圳长江家具有限公司)

7 兆生(广东省名牌,广东高新科技企业,中国著名办公家具生产及供应商之一,东莞市兆生家具实业有限公司)

8 优比UB(成立于1973年,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办公家具制造厂商之一,跨国性企业集团,优比(中国)有限公司)

9 健威Kinwai(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中国家具企业生产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跨国公司,健威家具装饰有限公司)

10 欧林ONLEAD(成立于1996年,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广东省家协副会长单位,广州市欧林家具有限公司)

1、震旦集团AURORA (中国驰名商标,办公家具十大品牌,1965年台湾。深圳办公屏风|深圳大班台订购|深圳办公家具生产厂家)

2、HNI-Lammex美时文仪家具 (办公家具十大品牌,美国HNH集团旗下品牌。)

3、Steelcase-Ultra欧美 (办公家具十大品牌,世界著名办公家具品牌)

4、UB优比家具 (办公家具十大品牌,于1973年台湾,著名品牌。)

5、励致洋行办公家具 (办公家具十大品牌,于1987年香港。)

6、冠美家具 (办公家具十大品牌,国内办公家具知名企业,广州。)

7、长江 (办公家具十大品牌,深圳最大办公家具企业)

8、圣奥家具 (中国驰名商标,办公家具十大品牌,浙江省名牌。)

9、健威家具Kinwai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办公家具十大品牌,知名品牌)

10、兆生家具 (一线品牌/牌子,办公家具十大品牌,广东省名牌)!

第8篇:鸿昌品牌荣获“中国十大家具涂料品牌”荣誉称号

2012年5月28日,2011经销商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涂料品牌”颁奖大会暨第四届中国涂料营销高峰论坛在广东顺德新世界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全国涂料产业的资深专家 、涂料企业代表、经销商代表、媒体代表等数百人出席了颁奖盛典,鸿昌化工家具漆事业部总监郭锡有、技术部总监杨泽生作为特邀嘉宾和获奖企业代表出席此次盛会。

【图为:鸿昌品牌荣获“中国十大家具涂料品牌”荣誉称号现场】 经销商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涂料品牌”评选活动由《中国涂料报》主办,活动采用问卷的形式,面向全国涂料行业经销商进行调查,吸引了全国数万名经销商参加。旨在推选一批在市场上居于领导地位、对产业富于责任心和影响力的杰出品牌,以推动中国涂料行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主办方介绍,该评选活动于2011年11月1日正式启动,通过对全国涂料市场的调查,涂料经销商的投票,历时6个月,前后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万余份,甄选出了工业涂料、木器装修涂料、家具涂料、内墙涂料、外墙涂料五大类的前十品牌。从总体评选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入选品牌让人信服,对于消费者选购涂料品牌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次评选活动通过来自经销商的信息、数据的收集,真实反映经销商的声音,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涂料企业的品牌内涵与实力。

在此次调查活动中,鸿昌漆凭借其多年厚集薄发的强势人气,从众多的候选品牌中脱颖而出,获得本届经销商最喜爱的“中国十大家具涂料品牌”荣誉,充分体现了各地经销商对鸿昌漆品牌的认可,充分展示了鸿昌漆作为家具涂装技术领跑者的风采。

与颁奖盛典同期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涂料营销高峰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涂料行业的目光。论坛以涂料营销为主题,就涂料企业如何定位发展,品牌建设如何有效展开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明确了各品牌的行业认可度,促进了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对推动涂料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9篇:涂料品牌凌风漆将强势进驻中国家具漆十大品牌

涂料品牌凌风漆将强势进驻中国家具漆十大品牌。目前,朝低碳前行,共掀低碳革命,已逐渐成为各涂料企业的普遍共识。中国涂料知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凌风漆涂料始终倡导健康绿色、低碳环保新生活,推出的符合主流装修的“婚房专用” 纳米银抗菌木器漆,上市不久便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捧。正是因为如此以至吸引了很多眼光卓著;精英贤士加盟到江门市凌丰涂料有限公司品牌凌风漆涂料。在业内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品牌涂料加盟热”。

一直以来国内的涂料企业就很重视涂料产品的环保性能,把其视为企业发展的之根本。坐落于“中国涂料之乡”—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凌丰涂料有限公司,一直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追求完美,近乎苛求;群策群力,精益求精;提高效率,顾客满意;环保健康,自然精彩”为质量方针,以“健康安全,绿色环保”为涂装理念,不断追求完美,铸新更加令人满意,“绿色、环保、健康”全新概念! 涂料品牌凌风漆将强势进驻家具漆十大品牌。

自入市以来,凌风漆料一直以来都关注用户的健康环保生活,以“健康安全,绿色环保”为研发理念,生产的涂料产品以“健康宝贝漆系列”、“建筑工程漆系列“”“家具漆系列”、“艺术漆系列”“婚房专用系列”等为主线的绿色健康、低碳环保的好涂料。

除此之外,凌风漆凭借着齐全的产品体系,过硬的产品质量,周到的服务,而备受业主的亲睐。凌风漆料产品系列完备,功能多样,含净味、防霉、耐沾污、除醛等,异彩纷呈,旗下产品更是具有漆膜丰满润滑,气味清新持久,耐擦洗持久,保色性能佳,易于施工等特点,深得业主及施工师傅好评。

凌风漆专卖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买漆料消费者最关心的无外乎价格、环保性能、质量保障。凌风涂料为了保障每个顾客都能买到放心漆,住进满意的新房,在质量检测时又特别增加一道检测程序,确保每一桶出产的油漆都是健康环保,经得起消费者检验的。

同时,凌丰涂料有限公司顺应时代变革的潮流,公司凭借深邃的市场洞察力和专业化的技术优势,想消费者之所想,遵循“高素质、高品质、高效益”的发展模式,永远追求产品的完美和用户的满意,把“凌风”漆料打造为行业强势品牌。正因为凌风漆的完美品质、亲民的价位、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一流的性价比才会受到众多客户的加盟。记者在凌丰涂料有限公司总部采访看到,凌丰公司加盟大厅挤满了前来加盟咨询凌风漆的客户。

刚刚签下加盟合同的张晓向记者介绍,她一直都想做涂料生意,加盟之前做过深入的调研,对比了几家涂料公司的潜力,最后选择凌风漆。之所以选择凌风漆料加盟,就是看中了凌风漆料纯健康、环保理念。现在80、90、后人群已经成为社会主力军;他们马上要进入结婚的年龄了,他们倡导个性时尚,以生产绿色环保婚房专用漆为主的凌风漆料必然有广阔的前景。”

据凌风漆招商部负责人介绍,对于加盟者除了给予特别派专门的扶持推广小组,帮助分析市场、装修店面、拟定零售价格、拟定展业策略。开业时,提供了修店面的补贴、免费宣传资料、厂家派驻业务专员展业等扶持政策以外。2013年对加盟商的扶持力度持续升级,全方面协助加盟店管理运营,提升客户的营销和赢利能力。通过常态化的经销商会议,将点对点的服务模式,调整到点对面的服务模式上来。让公司和加盟商最大限度的达到双赢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0年开始就在行业内一直扮演黑马角色的凌风漆,在2013更是实现新开发客户近千余家,新增专卖店数量超过八百余家,销售增长率达200%,为保证行业持续、健康、良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凌风漆涂料都以核心技术为基石,以生态、健康为己任,构建可持续发展和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品牌建设,依托精湛的工艺、出色的品质、完善的服务,凌风漆涂料站在行业的前端,成为行业服务的典范。未来凌风漆继续引导低碳环保理念,生产出更多低碳环保的涂料产品,为每一位使用凌风漆涂料产品的用户带来更低碳更环保的家居环境,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

上一篇:基层党建责任制问题下一篇:品牌形象与广告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