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管理制度免费

2022-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是人类社会人们行为的标准。我想学习制定制度,但不知道该如何写?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麻醉科管理制度免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麻醉科管理制度免费

浅析麻醉科麻醉药品安全管理方法

【摘要】麻醉药品在麻醉科中属于必不可少的药品,它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如果对麻醉药品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就能大大降低病人手术的疼痛,减少很多的痛苦;然而,一旦处理不妥,流入社会,使人丧失人格和意志,导致道德水平下降,生命受到威胁,最终影响社会稳定。本科室根据目前麻醉药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供大家共勉。

【关键词】麻醉科;麻醉药品;安全管理

1.引言

麻醉药品在麻醉科中属于必不可少的药品,它主要指的是在病人使用后会产生身体的依赖,进而容易上瘾而使人离不开的药品。主要成分为阿片及其衍生物,同时也包括大麻和可卡因,以及吗啡代用品等。由此可见,麻醉药品具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有镇痛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晚期癌痛和手术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另一方面,麻醉药品滥用又易产生依赖性,若流入非法渠道,会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1-2]。所以,为了严格贯彻上级的要求,加强麻醉科麻醉药品的安全管理,确保麻醉药品能够有效合理利用,本科室根据目前麻醉药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供大家共勉。

2.麻醉药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麻醉药品监管存在漏洞。科室缺乏对麻醉药品负责的监管,麻醉药品与普通药品混放在一起,不同剂量的麻醉药品混放在同一起,药品盒内所装药品规格与包装外盒规格含量不符。有时麻醉药品和普通药品混在一起做登记,交接班时只点药品数,而不记录空安瓿数。登记本记录不规范,空项较多,项目记录不全,残余量登记签字不全。

2.2 对麻醉药品处方管理有漏洞。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对执业医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另外,处方管理制度实施不够规范,有的出现了前记中的科别、身份证、年龄、患者家庭住址填写不全的处方;在处方修改处还存在医生没有签名的现象;医师为患者开出的麻醉药品处方,有部分麻醉药品的使用未在住院病历里进行记录,同时未查到相应的退药记录。

2.3 部分麻醉药品接近药品有效期,而管理人员并未向药剂科提出申请更换药品。一些麻醉药片(如磷酸可待因、酸盐吗啡等),没有标注批号和有效期。有一些护士将药品生产批号、批准文号、有效期等概念混淆。

2.4 对麻醉药品管理缺乏主观能动性。大多医师不能准确地回答麻醉药品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大部分的药师、医师和相关管理人员不能准确地回答对麻醉药品处方权的相关要求,对获得麻醉处方资格的条件认识不清,认为主治医师即具备麻醉药品处方资格。

3.麻醉药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建议

根据以上所出现的问题,本科室结合实际操作及管理中的经验,提出以下方法和建议。首先,一定要尽快完善相关麻醉药品的规章制度。麻醉科麻醉药品要有主管业务院长等专人负责,同时在其他相关科室如药剂科、医教科以及护理科和保卫科等部门的配合下制定相关规则制度,切实做好麻醉药的从采购开始到验收,再到麻醉科的保管,其他科室的领取麻醉药,同时进行相关登记,确保麻醉药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下使用。其次,要落实麻醉药品相关的责任人,签订相关的安全责任书,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麻醉药品安全管理。麻醉药品要有专人专柜进行管理和维护。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务必将麻醉药装入有密码锁的保险柜中,确保钥匙管理人能够认真落实相关职责。在交班时务必当场清点麻醉药的数目,并进行签字验收。一旦发现药品数量的不正常要及时向上级汇报,查清药物去向。在全面寻找而没有发现的情况下,或者发现药物已经流出医院,流入社会,要及时报警,提供相关线索,防止造成社会危害。同时,在管理麻醉药品的科室人员中,成绩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而对于没有认真落实规章制度者要进行严格的批评,并通报全院。然后,麻醉科还要对麻醉药品建立专管模式,确保使用过程的安全。在临床科等科室申请使用麻醉药时要填写专用申请单,同时要具备相关直接负责人的盖章或签字,才能发放麻醉药品。在病人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还要进行审查確认。病区中,实际的使用过程要落实到实名制管理,也就是说要做到“四查十对”:首先查处方,对病人的科别、姓名、年龄;查麻醉药药品,对病人所需的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病人的禁忌药品,对实际拿到的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确保麻醉药使用的安全可靠,确保规范的管理流程顺利畅通。最后,还要加强医务人员管理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主人公意识,加强考核。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麻醉药品的法律、法规,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等[3]。实施新的处方管理法规,正确合理地使用麻醉药品[4]。提升业务处理能力,强化医务人员对麻醉药品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促进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提高其管理水平,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和责任感,并且对每个进入科室学习的实习学生或进修医生进行岗前教育,主要问题是对麻醉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能力培训。麻醉药物的管理人员必须具有护士执照,并且在本院注册在案;与此同时,要在具有医生执照的本院医生协助下共同管理,并相互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上报,切实管理和合理使用麻醉药物。

4.小结

在麻醉药品的使用管理过程中,我们麻醉科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来实行麻醉药品的管理和使用,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在医院中麻醉药品不可或缺,在我们的工作中,这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不但要充分利用本科室在临床中的地位,发挥麻醉科的有效作用,切实有效的为患者服务,最大程度的降低病人的痛苦;同时,我们还需对麻醉药品自身的特殊性及隐藏的危害性有足够的认识,把危害降到最低,把利益最优化,服务于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

[1]林焕泽.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 (7):631-633.

[2]张万智.4家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管理调查分析[J].医药报,2011,30 (5):683-685.

[3]郝素芳.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及合理用药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0):133-134.

[4]李燕玲.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模式的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 (1):55-56.

作者:刘雁

第2篇:如何加强医院麻醉科恢复室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管理

【摘要】目的 针对我院麻醉科恢复室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和管理问题进行探讨,旨在达到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合理使用,严格管理、防止滥用和流入非法渠道的目的。方法 对近4年来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总结。通过科室质控小组的质控对药品使用和管理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结果 经过严格管理后,能有效实现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安全合理管理。保证了药品正确、合理地使用,扼制了滥开滥用、危害人体健康现象的发生,杜绝药品流入非法渠道给社会造成危害的可能。

【关键词】麻醉科恢复室;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管理

【key words 】 anesthesia recovery room; a narcotic drugs;drugs; management

我院麻醉科恢復室按照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规定》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麻醉药物管理经验,对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实行严格管理即严格管理制度,规范交接流程,实行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无缝隙管理,利用科室自查,职能部门监管,分析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措施。实现了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安全合理管理,在2013年6月我院医院“三甲”复审检查过程中得到专家的肯定和好评,作为药事管理亮点进行汇报!现总结如下:

一、严格管理制度

1.严格五专管理 由麻醉恢复室护士负责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日常管理;使用专用保险柜存放药品;使用统一印制的账册登记药品请领和使用情况;使用专用处方开具药品;使用专用登记册登记药品基数清点情况。

1.1专人管理; 由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护理人员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工作。

1.2专柜储存:麻醉恢复室配置了麻醉专用保险柜存放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有醒目标识。安装了24小时电子监控装置,并且联入医院安全网络。所有药物24 小时锁在麻醉药品柜内,钥匙是由专门管理人员携带。

1.3双锁管理(密码锁和钥匙锁):麻醉恢复室护理人员每天必须双人开启药品保险柜,清点核对药品基数、药品效期、空安瓿数目及麻醉处方数目。

1.4专用账册:麻醉科恢复室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麻醉药品及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登记表》、《麻醉药品及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登记本》,记录药品的使用情况,做好交接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诊断,使用药品名称,剂量,使用日期等,需医师及护士签名齐全。每周盘点一次,做到账物相符,并将专用账册放置在麻醉药品专柜中,既确保了账册安全,也方便了出入账登记。每次登记应用中性笔签字填写,不得涂改。

1.5专用处方:我院采用国家规定的专用麻醉药品处方开具麻醉药品必须使用专用处方,医院印制了淡红色的麻醉药品专用处方.处方右上角标注“麻、精”。麻醉处方由经过培训的具有麻醉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只限具有麻醉药品处方权的医师使用,并由负责领药的护士每日查对麻醉处方书写是否规范,签名是否齐全。核对无误后签字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1.6专册登记:

1.6.1建立《麻醉、一类精神药品发放登记表》,内容包括药品名称、数量、批号、余量、空瓿及处方,规范发放者人、核对人者、领取人、归还人及归还核对人者签名,保证发放准确无误。

1.6.2建立《麻醉、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登记表》,内容包括病人基本信息、药品用量、余量、处置方式、批号,由麻醉医生与巡回护士共同核对并签名,规范了麻醉药品的使用及余液处置方式。

1.6.3建立《周转柜麻醉、一类精神药品交接班专用登记表》,内容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批号、总量、余量、空瓿及处方数,交接双方签名。

1.6.4建立《麻醉、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登记表》,内容包括名称、规格、批号、数量、管理人(双人签名),护士长每周审核。

2.落实空安瓿回收制度 麻醉护士每日专人发放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并收回空安瓿,核对批号和数量,每天由专门人员根据处方从药房领取当天所用麻醉药品,并将收回的空安瓿集中上交药房。

3严格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交接

3.1日常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交接

3.1.1.麻醉护士每日负责科室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清点发放,并做好记录。

3.1.2.每天下午值班护士与夜班值班麻醉医师交接周转柜麻醉药品及一类精神药品,当面清点并仔细核对,确保交班人交付的药品名称、数量、药品规格、批号准确无误,并在交接班记录表上签字。

3.1.3护士交接班时,应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当面清点,并在交接记录表上签字。

3.1.4.如有违反规定,造成药品名称、数量、规格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汇报。

3.2手术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交接与使用

3.2.1麻醉恢复室护士根据麻醉医师所领取药物填写《麻醉、一类精神药品发放登记表》,内容包括药品名称、数量、批号、余量、空瓿及处方,发放者、核对者、领取人、归还人及归还核对者签名,保证发放准确无误。

3.2.2麻醉医师进行麻醉操作,在注射麻醉药物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确保是正确的患者使用。使用完毕,由麻醉医生与巡回护士共同核对立即将病人基本信息、药品用量、余量、处置方式、批号、用药时间登记在《麻醉、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登记表》上。手术结束处理剩余的麻醉药物时,要有一人在场监督,由另1人用注射器抽取剩余的药液,并将它推入医疗废物回收箱水槽并由流水冲走。并注意空安瓿回收

4麻醉药物意外摔裂、打开后没用、丢失时的管理

4.1在正常操作中,不慎将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摔碎,当事人及至少一名见证人需提供破损经过证明并签字,填写《临床科室固定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申领及退回申请表》相关部门人员签字盖章后,到药库申领。破损证明材料、破碎安瓿及申领单交药库保管备案。

4.2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出现丢失被盗情况,立即汇报科主任、护士长,并按照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丢失、被盗报告制度》执行。

4 麻醉药物意外摔裂、打开后没用、丢失时的管理

4.1.任何意外摔裂,打开后没用的麻醉药物应及时汇报护士长。

4.2.填写双份的麻醉药物意外事故表。

4.3.肇事者亲自递交麻醉药物意外事故表给药房,并携带摔裂的麻醉药物和没用过的麻醉药物。药剂师必须在麻醉药物意外事故表上签字并保留此表,以做法律依据。

4.4.任何麻醉药物的丢失应马上汇报护士长和科主任,经过全面寻找后,如不能找到,立即通知警方。

二、明确管理流程

1.领取药品

1.1晨会交班完毕,麻醉医师到麻醉恢复室领取本手术间储药盒及《麻醉、一類精神药品使用登记表》,由两名护士(一名护士取药,一名护士核对)根据麻醉医师所领取药物填写麻醉、一类精神药品发放登记表中的药品名称、数量、批号并与麻醉医师核对无误后分别在发放者、核对者、领取人一栏签名,保证药品发放准确无误。

麻醉科手术室外麻醉点麻醉医师领药、签字同上。

1.2术中药品保管与使用

1.2.1术中药品保管 麻醉药品领到手术间后锁于麻醉车内钥匙由麻醉医师保管并随身携带。手术间内安装了24小时电子监控装置。

1.2.2术中药品使用 (1)麻醉医师配置好麻醉药品并在注射器上清晰的标明药品名称、剂量。(2)用药前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按照“三查八对”原则核对给药。(3)用药后两人再次核对,并在《麻醉、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登记表》上按照病人基本信息、药品用量、余量、处置方式、批号、用药时间进行登记、签名。(4)配置PCA镇痛泵的药物核对、签字同上。(5)手术结束处理剩余的麻醉药物时,要有一人在场监督,由另1人用注射器抽取剩余的药液,并将它推入医疗废物回收箱水槽并由流水冲走,并在《麻醉、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登记表》上记录。

1.3归还药品 手术结束后麻醉医师根据术中用药情况开具专用处方,将储药盒、空安瓿、处方归还给麻醉恢复室护士,二人核对无误后在《麻醉、一类精神药品发放登记表》相应栏填写药品余量、空瓿及开具处方,归还者及归还核对者签名。

结果 麻醉科恢复室通过有效的管理,规范了麻醉、一类精神药品有序交接,实现了对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安全合理使用。在2013年6月医院“三甲”复审检查过程中得到专家的肯定和好评,作为药事管理亮点进行汇报!

讨论 强大的机器运转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保障。伴随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麻醉科手术室规模不断扩展,手术室外麻醉点不断增多,如何安全合理管理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麻醉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与一般药品管理的差别,必须实行严格管理与监控[1]。医院麻醉科手术室是医疗机构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用量最大的科室之一[2]。麻醉科恢复室除了落实严格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流程,每年还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药事管理计划、建立《麻醉科药品检查管理表》、《麻醉药品质量检查整改反馈表》,质控小组成员定期将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通过科室自查自纠,上级职能部门监管等措施,规范了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使得麻醉药品及一类精神药品使用、交接做到无缝隙管理。 麻醉科恢复室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药品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强化科室成员主人翁意识,使大家认识到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工作非同小可,每个人都应参与并监督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曹丽君,邵蓉.中美麻醉药品管理的对比分析.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O04,10(1):48-49.

[2]李蓓,葛卫红,梁毅.国内外医疗机构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之比较.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3):208-209.

作者:孙小燕等

第3篇:浅谈基层医院麻醉科现代管理

【摘要】 随着医院水平和医院等级的提升麻醉科室的管理日益在改善,但是相关于基层医院的麻醉科管理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隐患。为了提高基层医院麻醉科的质量与管理标准,本文就对目前基层医院麻醉科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完善展开了探讨,希望通过对基层医院麻醉科存在问题的剖析,能够为现代医院的管理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更有效的提升基层医院麻醉科的管理质量。

【关键词】 麻醉科; 基层医院; 管理; 质量控制

麻醉技术的临床应用为外科操作提供了良好的安全无痛平台,已成为外科治疗部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而麻醉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影响到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从医疗发展的改革与落实就可以看出,麻醉在医疗治疗中的重要地位[1]。1989年卫生部发出的通知,将麻醉科从医技科室改成为临床麻醉科,对麻醉科的发展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标准。目前,从管理效果和实施程度来看,二级以上医院对卫生部的这一要求落实的近乎可以,然而相对于基层医院来看,在实施力度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缺陷,其原因与众多因素有关。下面就从本人在基层医院工作的经历探讨下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将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提升基层医院麻醉科的管理。

1 基层医院麻醉科室存在的问题

1.1 忽略了麻醉科的独立性 麻醉科是一个独立的科室,应该有其最基本的办公设施,如办公室、麻醉准备室、储藏室、值班室等。但是,从目前了解到的基层医院麻醉科的现状来看,基层医院仅有不到1/3能够满足上述独立科室的标准。其中原因之一,基层医院比较小,为了节省地方,把麻醉科与手术室共用;另一处重要的原因就是医院的重视不够,认为麻醉不需要独立一科,在手术室中就可以完成工作,对于科室的发展及病例的讨论不是十分必要的[2]。

1.2 麻醉设备简单 这主要是跟医院的经营性质关系比较大。基层医院相对来说资金运转都是小规模的,而医院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完全能够满足科室发展的需要。所以,麻醉科室的设备相对比较落后,基层医院麻醉机、监护仪的达标率还不能达到卫生部的要求,有创血压、呼气末CO2监测等设备普及率很低。

1.3 麻醉科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尽管麻醉操作是在手术室内完成的,共同用一个工作场所,但是工作性质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两者是不可混淆在一起的。手术科室有其自己的管理监督与操作规范,麻醉科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和护理任务。但是,基层医院却没有麻醉护士编制,或有护士但都已经改行从事麻醉医生工作,这都很不规范。从调查结果来看,单独建科的及设有专职麻醉护士不多,只占1/3多一点,大多与手术室混编[3]。

1.4 麻醉科的运作不规范 基层医院麻醉科的运作不是十分规范,大部分的麻醉不能做到麻醉后总结,也只有一小部分能做到麻醉计划和麻醉会诊,不能保证每台手术术前访视和规范的术后随访。有80%的是麻醉医师亲自注射麻醉药,确有必要值得商榷,因为,进行这些操作后没有专门人员负责观察患者,不能第一时间内察觉到病情的变化。

2 基层麻醉科室的现代管理措施

2.1 提升麻醉科的自身管理 麻醉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有一个专业技术强的人负责带头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带动整个科室内部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建立自己的操作规程和监管制度,确保麻醉工作能够高质量完成,严防麻醉事故和差错的发生[4]。

2.2 加强医院监督力度 麻醉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质量技术方面只能靠内部科室的管理人员进行把控。但是,从医院整体管理角度来看,医院应该从制度上着手,对麻醉科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从而监督麻醉科主任的工作,使其方方面面符合医院的要求。

2.3 扩大队伍,提高整体麻醉专业人员素质 基层工作人员的学历低、综合能力差。可以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的培养和输送麻醉专业人员,使之形成结构合理的梯队和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考虑到基层地区人才输送的问题,笔者对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主要采取内部培训和教学的方法,定期为内部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指导和培训,并结合教学进度对其进行考核。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人员也会觉得自己在能力和技术上的提升更加积极的投入工作,另一方面通过考核保证培训质量[5]。

2.4 装备仪器,加强硬件设备 基层医院的麻醉设备还处于落后状态,而麻醉专业的仪器和药物对于麻醉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密切。基层医院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切合实际的购置仪器设备,并做好设备的保护管理,由专人负责。工作中提高设备完好率,充分发挥仪器效应,善于应用,强调医师使用仪器提高诊疗水平。

2.5 严格麻醉科毒麻药品的管理 根据卫生部2005年关于《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的通知,麻醉药品采用五专管理: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统一负责管理[6]。毒麻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如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芬太尼、氯胺酮、麻黄素等严格执行“五专管理”。坚持空安瓿与红处方相符的每日交班制度;麻醉药品包括全麻用药(如异丙酚、咪唑安定、阿曲库胺、琥珀胆碱等),局部用药(如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等)及降压、止吐、止血用药等全部固定在一个麻醉专用柜内;需要低温冷藏的药品如肝素、鱼精蛋白、硝普钠、异氟烷等分层贮藏在冰箱内。

2.6 引入人性化管理机制 人性化管理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服务对象,以人为工作主体,解决人的需要,强化人的合作,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7]。把患者是否满意作为科室工作的评价标准,一切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使患者尽可能享受到优质服务。科室的建设与发展的决策方针、战略布局、服务规划等均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以患者为中心。一切管理行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实现人的价值、全面体现人性关怀、充分发挥人文精神,使本科室员工成为极具战斗力的团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提升科室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实现科室的可持续发展。

3 小结

有效的管理工作是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基层医院麻醉科室存在的众多问题,可以通过科学的规划、人才、质量、仪器设备等全方面的管理实施,来规避上述问题。人才培训要有计划、考核等制度,高度重视对全体人员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要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和运转程序;要特别强调质量管理,加强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以确保麻醉医疗安全,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使病历、各种记录和资料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全面做好麻醉科的工作,为基层医院的医疗工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伟.加强质控网络建设,提高整体麻醉水平[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4(5):22-24.

[2] 徐崇国.医院麻醉科管理的几点措施和建议[J].安徽医学,2010, 31(9):1117-1118.

[3] 朱琳琳.抓好质控管理降低麻醉风险[J].淮海医药,2007,25(4):378-379.

[4] 魏新川,刘斌,刘进,等.成立麻醉科专家小组处理围术期麻醉意外和并发症[J].中国医院管理,2005,2(25):42.

[5] 张艳茹,贾海全.两种运行机制下的麻醉科管理初探[J].中国医疗前沿,2007,2(7):115-117.

[6] 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S].2005:8.

[7] 刘秀珍,王卓强.麻醉科在现代医院发展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11):760-761.

(收稿日期:2012-07-13) (本文编辑:李静)

作者:沈翔

第4篇:麻醉学sci论文免费写作指导

可以说是sci论文中技术含量很高、实验方法要求很高的一种论文,大家在写作过程中也常常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写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性,一篇好的论文绝对不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旧瓶装新酒,而是通过自己的不断思考和钻研,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持批判的态度,研究出来的具有科学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文章,论文内容的原创性自是不必说,在文章中还要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然后以充分的论据证明前人研究的不足和片面性,表明自己的见解。当然,麻醉学sci论文写作和其他的sci论文写作一样,在结构上要层次清晰,逻辑严谨,语言上要语句通顺,没有语病,值得一提的是麻醉学领域的sci论文期刊几乎都是外文期刊,大家可千万不能倒在语言关上。

麻醉学sci论文的写作指导内容就是这样子,大家在撰写麻醉学论文时只要按照常规的医学sci论文写作方法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第5篇:麻醉科管理制度汇编

麻醉科工作制度

1、麻醉应由麻醉专业的执业医师担任,实施授权范围内的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及心肺复苏。

2、担任麻醉的医师在术前均应访视患者,对全身情况进行麻醉前评估,确定麻醉方式,开好麻醉前医嘱;复杂特殊的患者应进行科内或多科参与的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对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意外做出估计,便于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并在术前访视和讨论的基础上完成麻醉前小结。

3、麻醉医师应按规范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告知与说明,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并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

4、麻醉医师按计划实施麻醉,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处理,严格三级医师负责制,遇有不能处理的困难情况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术中认真填写麻醉记录。

5、实习、进修人员要在带教医师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执业。

6、术毕待患者基本恢复后,护送患者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并向值班医师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

7、术后72小时内要随访患者,检查有无麻醉后并发症或后遗症,并作相应处理。

8、急诊手术前的准备时间较短,但也应尽可能完善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术中、术后的管理同择期手术。

9、麻醉工作质量及效率指标的统计分析制度。如麻醉工作量、麻醉效果评定、麻醉缺陷发生情况、麻醉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等,应有记录。

10、有突发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为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病人的复苏,应从值班人员、操作技术、急救器械、通讯等方面做好准备。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1、为确保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性,对麻醉工作量较大的根据情况设置麻醉恢复室。

2、麻醉恢复室是临床麻醉工作的一部分,应由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进行管理。

3、凡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均应进入麻醉恢复室。

4、待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及主要器官功能稳定后,方可由麻醉恢复室转至病房。病人清醒,肌力及呼吸恢复的情况可参照Steward苏醒评分,必须达到4分才能离开麻醉恢复室。

5、如遇到患者苏醒意外延长,或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并考虑转ICU,以免延误病情。

6、患者收入或转出麻醉恢复室,均应由麻醉医师决定,麻醉专业护士协助麻醉医师负责病情监测与诊治。 病人入手术室标准管理制度

1、病人入院后,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及准备,外科医生提前一天将手术病人的手术通知单提交到麻醉科。

2、麻醉科医生根据手术通知单提前一天访视病人,麻醉科护士根据病人手术要求准备好手术器械。

3、病人必须有充分的术前准备,在没有麻醉禁忌症的情况下,麻醉科医生向家属交代麻醉风险,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4、手术当天麻醉科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到病房接病人,在和病房护士、患者或家属核对确认后接病人到手术室。

5、急诊病人由外科医生完成必要的术前准备后,应及时将手术通知单交麻醉科,麻醉科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到病房接病人,在核对确认后接病人到手术室。

6、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医师核对确认后予以麻醉。核对内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标识,知情同意情况,麻醉安全检查。 麻醉病人转出手术室管理制度

1、一般病人手术完成后,必须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及(或)重要器官功能稳定后才能由麻醉者由手术室送回病房。

2、特殊科室(神经外科、心脏外科)的手术要求病人生命征正常,在控制呼吸和一定的监测条件下转出手术室。

3、有下列情况的病人需转入ICU治疗:

(1)术后不能脱离复苏器(如呼吸机)的病人。

(2)术后需继续加强监测与诊治的病人,如重大手术、病情危重、术中发生严重意外者。

(3)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病人,如休克、呼吸衰竭等。

(4)心肺脑复苏的病人。 麻醉知情同意书签字制度

1、麻醉协议书签字制度对提高麻醉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麻醉前一天访视患者,向患者和(或)家属介绍麻醉方法、麻醉前准备、麻醉过程、术后镇痛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麻醉风险与处理对策,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并完成在麻醉协议书上签字,包括患者或家属和麻醉科医师的签字。

3、麻醉协议书的内容必须详细,包括麻醉意外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

4、麻醉协议书为医患之间提供了法律依据,作为病历的组成部分归档。 麻醉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1、经常开展安全医疗教育,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树立预防为主思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实行医疗安全责任制,要坚守岗位、集中精力,疑有意外先兆,立即妥善处理。

2、按照各级医师职责和实际业务技术能力,安排手术患者的麻醉工作。

3、充分做好麻醉前准备及病情判断,严格检查各种麻醉器械设备,确保抢救器具完好和抢救药品齐全。

4、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检查实施情况,防止差错事故。

5、严格查对制度。麻醉期问所用药物及输血输液要做到“三查七对”,对药品、剂量、配制日期、用法、给药途经等要经两人查对,特别要注意最易搞错的相似药物或相似安瓿。用过的安瓿等应保留到患者出手术室后丢弃,以便复查。

6、使用易燃易爆麻醉药,严防起火爆炸,各种麻醉气体钢瓶颜色要标志醒目。

7、没有麻醉机设备,严禁开展手术的麻醉工作,施行椎管内麻醉必须掌握气管插管术。尚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注册证书者不能独立负责麻醉;严禁非麻醉专业医师和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独立担任麻醉工作,不允许一位麻醉科医师同时实施两台手术的麻醉。

8、新技术的开展,新方法的使用和新药品的引进,必须经科主任同意并经医院批准,并按照认真讨论后的预定方案实施。

9、严格交接班制度,坚持“接班不到,当班不走”,坚持岗位交班、手术台旁交班,病情危重和疑难病例的手术一律不准交班,要协同处理。交班内容包括患者情况、麻醉经过,特殊用药、输血输液等。

10、围麻醉期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积极采取处理措施,医疗事故、医疗差错、麻醉意外和严重并发症均应进行全科讨论,吸取教训,认真整改。医疗事故、严重差错必须向医务处报告。 手术前麻醉讨论制度

1、手术前1天麻醉医师要亲自访视病人,根据病人的病史、检查,全面衡量病人情况与手术性质,选择适当麻醉前用药及制定麻醉方案。某些疾病需进一步检查与治疗时,应急时与主管医师协商,充分作好术前准备。若病人情况特殊、复杂,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麻醉和手术对其有高度危险性时,要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组织全科病历讨论。

2、术前讨论一般由主治医师或总住院医师主持,麻醉者报告病人的疾病诊断、拟行手术、治疗经过、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麻醉史、药物过敏史及病人状况,充分估计病人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力,以便正确选择麻醉方法,制定麻醉方案,估计麻醉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预防及相应的处理措施。重大疑难手术麻醉,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主持全科讨论,必要时邀请手术医师参加。新开展业务及技术,需报医务处审批,由主管院长或医务处主持整体协调会议,对有关事宜进行认真讨论。 术后随访制度

1、手术后病人应定期随访,以观察麻醉后有无麻醉并发症,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应观察3天,神经阻滞麻醉、基础麻醉等观察24小时,对呼吸、神经、循环、消化和泌尿系统进行逐项观察,危重病人和特殊操作的病人要随时观察,并延长观察时间。

2、手术后病人在随访过程中,若有麻醉并发症出现,要及时处理,并报告上级主管医师和科主任,组织全科室和相关科室讨论,明确诊断,积极治疗,记录有关资料,并及时向医务处汇报。

3、手术后观察内容要及时写在术后访视小结上,内容要准确、全面。 麻醉科疼痛门诊工作制度

1、疼痛科每周一至周六上午开设门诊。

2、按照医院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有事请假,不得无故不到岗、脱岗和空岗,否则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3、对所有到疼痛科就诊的病员都应尽力做到诊断正确,治疗及时,服务热情,登记完整,为患者提供优良的就医环境。

4、负责全院所有疼痛病人的咨询、检查、诊断和治疗,接受临床各科的会诊邀请。

5、对收住院的病员,按照医院对临床各科的要求,认真进行必要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并合理收费。

6、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正常的医疗工作,如:值班、交接班、病历书写、病历讨论、业务学习、科间会诊等。

7、在诊治常见疼痛性疾病的同时与临床各科共同开展恶性疼痛的诊治,如:各种神经痛、晚期癌痛,和手术科室一起做好术后镇痛、无痛人流及无痛分娩等。

8、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及疼痛门诊工作原则,不得疏漏,如遇疑难问题或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以便妥善处理。

9、认真打扫辖区卫生,经常保持工作区的环境清洁整齐。

10、按有关规定,对进修、实习医师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严格管理、认真带教,以提高他们的临床技能。

麻醉与镇痛医师资格分级操作规定

1、助理医师 在各级医师指导下担任一定范围的麻醉工作,如神经阻滞麻醉(包括臂丛、腰丛、颈丛),部分推管内麻醉(包括腰麻、骶管、胸腰段硬膜外麻醉),部分全身麻醉(包括普外、妇产、泌尿、骨、耳鼻喉、口腔、整形等科手术的各种全身麻醉法)和气管插管术。

2、低年住院医师(大学毕业后从事麻醉工作三年以内) 独立或指导助理医师进行上述各种麻醉操作和管理,掌握术中常规监测技术以及输血补液。初步掌握心、肺复苏术。

3、高年住院医师(大学毕业后从事麻醉工作三年以上) 除低年住院医师的内容外,逐步掌握高位硬膜外麻醉,部分开胸手术的麻醉(包括食管、纵隔、肺的手术),脑外科脑膜瘤、听神经瘤等手术的麻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部分特殊病例的麻醉(如柯兴氏综合征、胰岛细胞瘤等),支气管及双腔管插管技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操作部分心脏手术麻醉、低温麻醉、控制性低血压麻醉。熟悉术中各种监护技术,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术后镇痛、癌性镇痛及普通疼痛诊疗。

4、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是手术麻醉的中坚力量,如人员编排合理,应采用主治医师负责制度,指导助理医师及住院医师进行上述各种麻醉操作和管理,独立操作病危、疑难病例的麻醉。掌握各种特殊病例的麻醉(如嗜铬细胞瘤、肾移植术等),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掌握术中各种监护技术,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术后镇痛、癌性镇痛及各种疼痛诊疗。

5、正、副主任医师 指导各级医师操作比较疑难病例的麻醉及解决各级医师麻醉操作意外,开展有关麻醉及镇痛的新方法及新技术。 麻醉科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严格执行手术室手术病人交接制度,手术病人查对确认制度。

2、建立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或术式识别制度,要求术前主刀或一助在患者手术部位作出醒目的有效标记,并与患者核对。

3、术前准备及手术室接病人时,当班护士和手术护士应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同时查对血型、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X光片等。

4、术前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应严格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备皮情况、麻醉方法及术前用药执行情况、患者禁食等情况,交接携带的术中所需物品(如病历、检查结果)及药品并登记等。

5、术前巡回护士、器械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再次核对以上有关项目,无误后开始手术。

6、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时,要在术前、缝合前、缝合后经两人核对使用的敷料和器械数,做好记录并签名。术毕应严格执行清点制度,清点无误后方可缝合体腔及伤口,防止纱布、器械、缝针等遗留在伤口内造成不良后果。

7、手术标本经巡回护士、手术医生检查核对后进行登记、签名、由巡回护士送病理科。

8、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应对无菌物品严格查对灭菌指示卡、指示胶带等,评价灭菌效果,达到标准后方可使用,并将指示卡粘贴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9、巡回护士应正确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

10、术中补液,用药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11、术中输血,必须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临床麻醉工作流程

1、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总住院医师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

2、麻醉前准备是直接关系到病人手术麻醉的安全,其准备工作包括麻醉前工作常规、麻醉前病房工作和麻醉前病人的准备。

麻醉前工作常规:麻醉医师手术前一日访视病人,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拟定麻醉前用药,麻醉选择。手术前讨论决定麻醉方案,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用药途径、监测项目、管理措施以及对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作出估计。

麻醉前病房工作: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阅读所有的检查单,对病人的心肺功能和麻醉危险性作出评价。将麻醉全过程及其可能发生意外和并发症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清楚,并办理麻醉协议书签字手续,作为病案必备项目。

麻醉前病人的准备:术前禁食6小时,婴幼儿禁食4小时,入手术室前先行排尿,并给术前用药,胃肠道手术放置胃管等。

3、麻醉医师于麻醉开始前再一次检查麻醉器械、药品,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的麻醉意外,并做好预防和抢救准备工作,严格按麻醉运转原则选择麻醉方法,并按计划方案施行麻醉,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副损伤。

4、麻醉期间坚守岗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各项生理指标,详细填写麻醉记录,负责输血、补液和有关药物应用。遇有意外情况及时处理,并请示上级医师。术毕病人完全苏醒和生命体征稳定后护送病人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护送途中要确保生命体征平稳,与值班医师或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并予以记录。

5、大手术、危重疑难病人或特殊麻醉应配备主、副两位医师,并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

麻醉科手术安全核查流程

1、为确保手术病人、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准确无误,术前应准确执行手术病人及手术物品交接登记,并与相关人员共同严格执行”五查十八对”。五查:接病人查、病人入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查。十八对:对病区、床号、姓名及腕带标识、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手术间号、手术名称及体表标识、皮肤完整性、术前用药、术前准备、皮试结果及药物过敏史、知情同意书、检验报告单、病人术中用物、有无义齿、松动牙齿及植入物、心脏起博器、饰物等。

2、根据手术通知单接病人。

3、接病人时,手术护士与病区护士及病人(或家属)三方按要求进行查对,包括:病人腕带标识、手术部位体表标识、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及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并作好交接登记。不能理智回答问题的病人或小儿,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共同与病人家属核对。

4、病人入手术间前,由巡回护士核对手术间号、病区、床号、姓名、手术名称及腕带标识。

5、麻醉师、手术医生、巡回护士、患者在麻醉开始前,应进行四方核对,再次确认病人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体表标识。

6、持刀时,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必须根据病人病历、影像片再次核对病人及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并分别口述“核对正确”。 手术患者术前工作流程

1、当日根据手术通知单接病人,手术护士与病区护士及病人(或家属)三方按要求进行查对,包括:病人腕带标识、手术部位体表标识、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及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并作好交接登记。不能理智回答问题的病人或小儿,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共同与病人家属核对。

2、术前应执行手术病人及物品交接登记,并与相关人员共同严格执行“五查十八对”。

3、病人入手术间前,由巡回护士根据腕带及病历核对手术间号、病区、床号、姓名、住院号等。

4、麻醉开始前,麻醉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及病人四方按十八对要求进行再次核对并在术前核对单上签字确认。

5、消毒皮肤前,手术医师与巡回护士核对病人姓名、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

6、执刀时,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必须根据病人病历、影像片再次核对手术病人及手术部位,并分别口述“核对正确”。

椎管内麻醉操作

1、穿刺点的选择:根据手术要求选择穿刺点,凡穿刺点选择错误者扣20分。

2、穿刺:

(1)穿刺过程用局麻药行阻力试验者扣10分;

(2)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血管者扣10分;

(3)穿破蛛网膜者扣30分;

(4)穿刺或置管时出现神经反射者扣10分;

(5)穿刺二次在成功者扣10分,三次成功者扣20分,四次以上成功者扣30分。

3、并发症:

(1)凡出现全脊髓麻扣80分;

(2)凡出现局麻药中毒、导管折断者扣30分;

(3)凡出现神经损伤扣20分。

4、硬膜外注入负荷量后(20分钟内),血压低于基础值30%的扣10分,40%扣20分,以此类推。

5、切皮时患者感伤口疼痛者扣20分。

6、考试时段内使用升压药者扣10分。

7、考试过程中违反无菌原则扣5分。 全麻诱导考试评分标准

1、病人的选择:选择无心肺疾患病人,ASAⅠ~Ⅱ级,年龄大于60岁。

2、麻醉机的准备:钠石灰、漏气试验、电源、气源,缺少一项扣5分。

3、插管材料的准备:气管导管、喉镜、牙垫、钢丝、注射器、吸引设备等,缺少一种扣5分。未检查套囊扣5分。

4、麻醉诱导

a)血压的基础值取病人入手术室至麻醉前最高及最底值的平均值。诱导后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30%,扣10分,超过基础值的40%,则各扣20分,以此类推。插管时血压升高超过基础值的20%,扣10分,超过基础值的30%,则扣20分,以此类推。出现呛咳扣10分。

b)面罩给氧去氮:手法错误扣25分,未能将胸廓抬起扣10分。放弃手法面罩通气者扣40分。

5、插管:二次成功扣20分,三次成功扣30分,四次以上成功扣40分。插入食道扣30分。损伤唇、齿扣10分。插管诱导过程中氧饱和度低于100%扣10分。

6、校对、固定:插管后未校对导管深度扣10分。插管深度不当扣10分。未充气囊扣10分。导管连接不紧扣10分。固定不妥扣5分。

7、插管过程中违反无菌原则扣5分。

8、手术开始切皮5分钟内血压下降或升高超过基础值的20%,各扣10分。血压下降或升高超过基础值的30%,则各扣20分。以此类推。

9、考试时段内不能用血管活性药。

第6篇:麻醉科药品管理制度

1、麻醉区药品实行专人(麻醉护士)管理。.2、药品实行电脑计帐,统一管理。

3、实行三人发放管理法:即麻醉护士根据麻醉医生开出的处方经电脑计帐后到住院药房领回药品,当日早8:30,麻醉科医生到麻醉护士处领取当天所用药品,手术结束后将剩余药品处方交麻醉护士对查,实行三对照。

4、麻醉药品管理,麻醉医师开处方,经科主任签字后,由麻醉护士持处方到药房领取,并专人管理、保管。

5、急诊柜药品由麻醉护士负责补充,接交班。要求当天早8:30补充药品完毕后,交白班医师,白班医师交夜班医师,夜班医师第二日早8:30交麻醉护士,麻醉护士收回处方,补充药品交班。

6、药品发出均有计帐、交接手续、药品发放登记本。

手术物品清点查对制度

1、所有手术均应清点物品,并记录。清点时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缝皮后。清点物品包括手术所用全部器械、敷料(包括小鱼、花生米、棉片、纱布、纱垫、纱条)、缝针、线轴;血管吻合术应增点血管针、血管夹;心脏手术应增点阻断管,排气针头,灌注针头、血管钳等。

2、手术开始前,必须将手术间的其他纱布等物品清理干净,并拿出;手术开始,巡回护士即时将手术前的垃圾清理出手术室,清理彻底。

3、清点时两人必须确实看清物品(实物),唱点。如有疑点应马上重点,应特别注意刀片、螺钉、螺帽,及各种进腔物品的完整性。

4、手术台上的物品不得在手术未完成前随意挪用,掉落台下的物品应及时捡起,放在固定的地方,不可在手术未完成前移出。包括切下来的脏器。

5、使用清点过的物品如发现异常(重叠、少带、物品不完整),应立即通报及时处理。纱布不得随意剪开,物品剪下来的残端不得留在台上,应立即弃去。

6、手术过程中增减物品要及时清点并准确记录。

7、清点物品时,发生意见分歧应立即请示由上级做出决定。

8、带学生、进修生上台时,必须由带教老师清点核对并负责。进修生单独上台时,巡回护士负全部责任。

9、术中放在伤口内的纱布、纱垫,司械护士要提示医生共同记住。

10、缝针用后及时别在针板上或放在针盒内,断针要保存完整,正使用的针不应离开持针器,掉在地上的缝针由巡回护士放入消毒盘内,手术结束后交由司械护士带出手术间处理。

11、一例手术两次清点物品时要求:

⑴食管手术关膈肌,关胸时均应全部清点。

⑵双切口手术,一侧手术完后常规清点,做另一侧重新清点。但前一侧用的纱布、纱垫要包好放于手术间内,待手术全部结束后再处理。

⑶直肠癌根治术中肛门部用的器械、敷料、缝针单独清点,待手术全部结束后再全部清点。

手术中发生物品清点误差时制度

1、手术前后必须认真清点所有物品的数量并认真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作为一个法律依据。

2、根据记录数字,严格核对,如出现误差时,应立即报告手术者,并再次仔细检查所有可能发现的地方,直到无误。

3、在确保患者病情不受影响时,如再三查找无效时,与手术者商讨,需要拍X线片检查和其它检查仍无效时,再次确认不在伤口时,关闭伤口。

5、即时上报护士长,并填写在登记本上,以便总结经验。,手术标本送检制度

1、手术中切取的标本由司械护士妥善保管,不得遗失。

2、手术结束核对标本无误后,将标本置于容器内或双层加厚黄色塑料袋内,粘贴病理号,然后用95%酒精固定标本(要没过标本),并封闭容器。

3、若为感染手术标本应贴标识注明。

4、将标本与病理检验申请单一同放在“手术标本柜内”。

、核查病理检验申请单上病理号是否与标本容器上病理号一致,并认真填写“手术标本送检登记本”。

6、每天下午由白班副班负责查对并将标本交于专职人员送至病理科(登记本、检查单与标本不相符时,白班副班负责核查)如在手术台上时需委托一人负责。

7、与病理科人员认真交接,并签名。

8、节假日期间,标本未能送至病理科的,要严格交接班制度。

输血查对登记制度

1、输血前必须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查对病人科别、手术间、姓名、性别、床号、年龄、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抽血日期、血袋号、献血人姓名、用血量,用血类别等各项目并登记于输血查对登记本上。

2、输血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根据医嘱调节滴速。

3、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出现输血反应(如发抖寒战、荨麻疹等)及时报告麻醉医生并协助处理。

4、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单,并由麻醉医师签字。

5、输血后的血袋和输血不良反应单,应统一放于科室指定地点,由专人负责送血库统一处理。

第7篇:麻醉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l.麻醉科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2.麻醉科工作人员在进行麻醉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做好手卫生。

3.进入手术室按要求进行更衣换鞋,工作人员有外出会诊等事宜时,一律更换外出鞋、衣、裤。

4.针头不可回帽,以防扎伤;对血源性病原体感染者使用针头、利器时,一旦被刺伤、扎伤要及时按职业暴露局部处置流程处理,井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5.麻醉科准备间,麻醉恢复室,库房每日湿式擦拭地面、桌面、机器、监护仪、四头带、连接导线、袖带、指套。喉镜和湿化瓶用0.1%含氯消毒液消毒至少30分钟。遇血液、体液污染时即时消毒处理。

6.采取标准预防措施,防止传染病的交叉感染和医务人员的感染。

7.重复使用的医疗物品,如螺纹管等由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

8.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喉镜片、一次性螺纹管,用后毁形并放黄色垃圾袋中;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用后及时放入利器盒内;其他医疗废物也按要求分类包装,贴标识并登记,双向签字后

运出手术室。

第8篇:麻醉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

淮南新华医院麻醉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

第一节 麻醉质量控制

一、 麻醉质量评估

1. 麻醉效果:无痛、肌松、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应激反应、病人无严重不适和全麻时无术中知晓等;

2. 麻醉并发症少,麻醉意外发生率低,无差错事故发生,麻醉死亡率低或等于零; 3. 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手术医师、病人满意。

二、 麻醉医疗质量基本指标

1. 各种神经组滞成功率≥90%; 2. 硬膜外阻滞成功率≥95%;

3. 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三级医院≤0.04%; 4. 年医疗事故发生率0; 5. 非危重病人死亡率≤0.02%; 6. 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率100%; 7. 椎管内麻醉后头痛发生率<10%; 8. “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9. 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98%;

10. 技术操作(实施麻醉操作和术中监护)合格率100%; 11. 硬膜穿破发生率<0.6%; 12. 抢救设备完好率100%; 13. 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4. 麻醉机性能完好率100%; 15. 麻醉效果评级标准。

三、 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一) Ⅰ级:

1. 麻醉诱导平顺,无缺氧、呛咳、燥动及不良的心血管反应,气管插管顺利无损伤;

2. 麻醉维持深浅适度,生命体征稳定,无术中知晓,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优良的条件,能有效地控制不良的应激反应,保持肌体内分泌功能和内环境稳定;

3. 麻醉苏醒期平稳,无苏醒延迟,呼吸、循环等监测正常,肌张力恢复良好,气管导管的拔管时机恰当,无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呼吸道梗阻等,安全返回病房;

1 4. 麻醉后随访无并发症。

(二) Ⅱ级:

1. 麻醉诱导稍有呛咳、躁动和血液动力学改变;

2. 麻醉维持期对麻醉深度调节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 麻醉结束,缝皮时病人略有躁动,血压,呼吸稍有不平稳;

4. 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三) Ⅲ级:

1. 麻醉诱导不平稳,气管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欠稳定,应激反应明显;

2. 麻醉维持期对麻醉深度掌握不熟练,应激反应未予控制,生命体征时有不平稳,肌松欠佳,配合手术勉强;

3. 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延迟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功能恢复欠佳;

4. 产生严重并发症。

四、 椎管内麻醉效果评级标准

1. Ⅰ级:麻醉完善,无痛、安静、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需要辅助用药;

2. Ⅱ级:麻醉欠完善,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拉反应,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需要辅助用药;

3. Ⅲ级: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有呻吟,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尚能完成手术。

4. Ⅳ级:改用其它麻醉方法。

五、 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

1. Ⅰ级:神经阻滞完善,无痛、安静、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生命体征稳定,无并发症发生;

2. Ⅱ级:神经阻滞欠完善,病人有疼痛表情,肌松效果欠满意,生命体征尚稳定,有轻度并发症发生;

3. Ⅲ级:神经阻滞不完善,病人疼痛较明显,肌松较差,有呻吟,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尚能完成手术;

4. Ⅳ级:改用其它麻醉方法。

第二节 麻醉科规章制度

一、 麻醉科工作制度

1. 负责麻醉者,在手术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术病员的病历、各项检查结果,详细检查病员,了解思想情况,确定麻醉方式。重大手术,与术者一起参加术前讨沦,共同制定麻醉方案。

2. 麻醉前,应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保证安全。

3. 麻醉者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密切观察,认真记录。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术者联系,共同研究,妥善处理。对实习、进修人员,要严格要求,具体指导。

4. 手术完毕,麻醉终止,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麻醉者应亲自护送病人到床,并向值班人员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

5. 麻醉后应进行术后随访、对全麻及危重病员、新开展麻醉,应于24小时内随访,其他麻醉72小时内随访,并将有关情况写入麻醉记录单。遇有并发症,应协同处理,严重并发症要向上级汇报。

6. 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

7. 为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等危重病人,应做好人员值班、操作技巧及急救器械等方面的训练和准备工作。

二、 麻醉前访视、讨论制度

1. 麻醉前一天麻醉医师到病房访视手术病人,详细阅读病史,认真检查病人,全面了解病情和术式,认真填写麻醉前访视小结,麻醉前用药,选择麻醉方法,拟定麻醉方案;

2. 向病人介绍麻醉方法和病人必须注意与配合的事项,以取得病人信任和解除病人的思想疑虑;

3. 在麻醉前讨论会上,访视医师负责向全科报告病人情况和麻醉方案,遇有疑难危重病人的麻醉,应作重点讨论,并将讨论情况记录在册,必要时向医务处报告、备案;

4. 麻醉前讨论的重点是麻醉方案选择和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积极的防范措施以及特殊病例的特殊处理;

5. 麻醉前访视意见和讨论内容记录在麻醉前小结或病历上;

6. 完成病人或家属在麻醉同意书上的签字手续;

7. 对病人术前准备不足,应予调整手术时间,以确保病人医疗安全。必要时协助手术医师进行围手术期的治疗。

三、 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3 1. 经常开展安全医疗教育,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树立预防为主思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实行医疗安全责任制,要坚守岗位,集中精力,疑有意外先兆,立即妥善处理;

2. 按照各级医师职责和实际业务技术能力,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工作;

3. 充分做好麻醉前准备的病情判断,严格检查各种麻醉器械设备,确保抢救器具完好和抢救药品齐全;

4. 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检查实施情况,防止差错事故;

5. 严格查对制度。麻醉期间所用药物及输血输液要做到“三查七对”,对药品、剂量、配制日期、用法、给药途经等要经两人查对,特别要注意最易搞错的相似药物或相似安瓿。用过的安瓿等应保留到病人出手术室后丢弃,以便复查;

6. 使用易燃易爆麻醉药,严防起火爆炸,各种麻醉气体钢瓶颜色要标志醒目;

7. 没有麻醉机设备,严禁开展手术的麻醉工作,施行椎管内麻醉必须能掌握气管插管术。上岗工作不到一年或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和执业注册者不能独立担任主麻;严禁没有学历、非麻醉专业医师和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担任麻醉工作,不允许一位麻醉医师同时实施两台手术的麻醉;

8. 新技术的开展,新方法的使用和新药品的引进,必须经科主任同意并经医院批准,并按照认真讨论后的预定方案实施;

9. 严格交接班制度,坚持“接班不到,当班不走”,坚持岗位交班、手术台旁交班,全麻、病情危急和疑难病例的手术时一律不准交班,要协同处理。交班内容包括病人情况、麻醉经过,特殊用药、 输血输液等;

10. 围麻醉期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采取处理措施,医疗事故、医疗差错、麻醉意外和严重并发症均应进行全科讨论,吸取教训认真整改。医疗事故、严重差错须向医务处报告。

四、 药品管理制度

1. 麻醉结束当日,由麻醉医师书写处方,专人统一领取;

2. 麻醉药品实行“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 的“五专”管理办法,定期清点,保证供应;

3. 麻醉药品哌替啶、吗啡、芬太尼等应严格管理制度,各级医师必须坚持医疗原则,正确合理使用,凡利用工作之便为他人或自己骗取、滥用麻醉药品,其直接责任者由医院予以行政处罚;

4. 使用药品时应注意检查,做到过期药品不用、标签丢失不用,瓶盖松动不用,说明不详不用,变质混浊不用,安瓿破损不用,名称模糊不用,确保用药安全。

五、 麻醉后随访、总结制度

1. 麻醉后应进行术后随访、对全麻及危重病员、新开展的麻醉,应于24小时内随访,其他麻醉72小时内随访,对神经、呼吸、循环、消化和泌尿系统进行逐项观察和检查,遇有并发症,应协同处理,严重并发症要向上级汇报;

2. 每次随访结果详细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上,发现不良情况应继续随访;

3. 遇有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应会同病房主管医师共同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且随访至病情痊愈;

4. 如发生麻醉意外事故、差错等,应分析病情,协同处理,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讨论并向医务处报告;

5. 每例麻醉病人,均要认真总结,要有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的完整记录,以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教训。

六、 会诊制度

1. 院内会诊主要涉及麻醉处理、急救与复苏、呼吸管理、重症监测、休克抢救和麻醉与疼痛治疗等,由总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负责,必要时请示科主任或主任医师;

2. 急会诊由总住院医师或值班医师负责,有困难请示上级医师;

3. 院外会诊须经医务处同意,方可派出主治医师以上医师。

七、仪器、设备保管制度

1. 各手术间的麻醉用具管理由当日在该手术间实施麻醉者负责并实行上岗、下岗后的检查核对工作,如有丢失或损坏,应及时报告、处理或补充;

2. 麻醉前应认真检查所用的麻醉用具和仪器;

3. 麻醉后应关闭各种开关,取下各种衔接管,消毒螺纹管,呼吸囊等;

4. 麻醉机、监护仪等贵重仪器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及维护,发现缺失或损坏立即报修,保证麻醉设备的完好率;

5. 喉镜等麻醉器械专人管理,经常检修,以备随时应急使用。

八、麻醉用具消毒制度

1. 麻醉器械:螺纹管、呼吸气囊、舌钳等每次用完后浸泡、清洗、消毒或熏蒸,以防交叉感染; 2. 浸泡戊二醛等溶液的容器定期更换;

3. 放置麻醉器械盘及盖单一人一用一消毒;

5 4. 一次性消耗材料用后,由使用者浸泡、毁型。

九、麻醉同意书签字制度

1. 麻醉同意书签字制度对提高麻醉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 麻醉前一天访视病人,向病人或家属介绍麻醉方法、麻醉前准备、麻醉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麻醉风险与处理对策,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并完成在麻醉同意书上签字,包括病人或家属和麻醉医师都签字;

3. 麻醉同意书的内容必须详细,包括麻醉意外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 4. 麻醉同意书为医患之间提供了法律依据,作为病历的组成部分归档。

十、麻醉记录单管理制度

1. 麻醉记录单是手术治疗病人的医疗档案,也是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珍贵资料。因此,要求麻醉医师必须认真填写;

2. 麻醉医师应认真、如实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完整清楚,要字迹清楚;

3. 麻醉记录单专人负责管理,每月按日期整理一次。每年做出统计,统一管理。

十一、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1. 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因此,在麻醉恢复室内应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并及时记录;

2. 恢复室病人常规监测一般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3. 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4. 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

(1) 全麻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血氧饱合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3%~5%;

(2) 椎管内麻醉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定。

5. 恢复室在麻醉科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其职责范围同麻醉科三级医师负责制。

6 十

二、疼痛治疗制度

1. 疼痛门诊除遵守门诊部的一切规章制度外,强调病历的书写要规范化,保管及随访要常规化;

2. 病人治疗前应明确诊断,必要时请有关科室会诊;

3. 疑难病例应请上级医师或请有关科室会诊、研究治疗方案;

4. 治疗后患者要观察15~30分钟方可离开;

5. 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械;

6. 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出疼痛门诊;

7. 术后疼痛治疗的病人要及时下医嘱,交待护士观察病情,每天至少一次巡视病人,调整用药剂量及速度。

十三、业务学习和科研制度

1. 由科主任或一名高年医师负责科内业务学习,内容有:交流临床麻醉经验、重要病例讨论、读书报告、文献综述、麻醉新药和新技术介绍,科研课题报告会等;

2. 病例讨论主要是讨论疑难病例或并发症病例。手术后24小时内死亡病例,应在一周内进行全科讨论,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麻醉水平;

3. 科研计划由科主任同有关人员制订,开始前应在本科内做开题报告;

4. 科研成果应在科内报告并存入科研档案。

第9篇:麻醉科质控制度

1、建立健全麻醉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生命的质控制度。

2、强化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分析、评价或结合典型病例、差错事故等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3、对进修医师、轮转医师和新上岗医师,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医德规范和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

4、按照麻醉质控要求,每月进行麻醉质控统计、分析,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麻醉质量检查、评估,并通报全科室。

5、对麻醉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抓紧时间调查、处理和纠正,并提出整改意见,除在科室及时贯彻执行外,并向医务处报告。真正做到问题已经查清楚,当事人已接受教训,整改措施已全面落实,思想认识已得到提高。

6、提高麻醉前小结和麻醉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保证麻醉记录单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整洁性和一致性。

7、科室成立质控小组,在科主任的领导下,按照质控标准,完成质量监控任务,并将麻醉质量管理作为奖金分配的重要指标。

上一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下一篇: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