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麻醉管理要点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妇产科麻醉管理要点(推荐6篇)

妇产科麻醉管理要点 篇1

1、科室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专项的季度工作计划,该工作计划不等同于科主任工作计划。

2、缺乏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改进的效果评价,缺乏客观的数据分析。

3、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培训的计划与实际的培训内容不符,若出现不符的内容应有备注说明更换培训计划的原因。

4、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的效果缺乏客观的评价方法,如仅使用培训效果良好等字眼,未使用客观的数据去体现培训的成效。

5、交接班本存在漏签名现象。

6、临床路径开展的质量分析与总结略为简单,缺乏对数据变化的分析。

7、对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过于简单,缺乏真因验证,未应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分析,缺乏对不良事件整改的效果评价。

二、中心院麻醉科存在问题:

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缺乏照片资料。

2、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分工欠合理。

3、科室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季度工作计划,该工作计划不等同于科主任工作计划。

4、缺乏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改进的效果评价,如缺客观的数据分析。

5、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培训的计划与实际的培训内容不符,若出现不符的内容应有备注说明更换培训计划的原因。

6、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会议内容缺乏持续改进的效果评价。

三、妇产科存在问题:

1、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分工欠合理,职责不够具体。

2、临床路径开展质量分析不够细致,缺乏对临床路径关键指标的分析和总结。

3、交接班本存在医师漏签名,且交班记录内容过于简单,未体现出手术、疑难、危重患者的交班情况。

4、非计划手术的原因分析过于简单,缺乏真因验证,未见院级层面的反馈意见,缺乏体现持续改进的客观数据。

四、麻醉科存在问题:

1、缺少医疗质量培训的计划。

2、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职责不明确。

3、危急值自查有漏项,缺乏2016年10月份的危急值数据分析。

4、疑难病例讨论中各医师的观点基本一致,不能体现不同职称医师的观点。

5、麻醉的授权准入证书未定期更新。

五、小塘妇产科存在问题:

1、科室制定的培训计划与实际培训记录不符,未有原因说明。

2、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责分工不明确。

3、麻醉的授权准入证书未定期更新。

4、病历环节、终末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本中缺少终末病历质控的资料,缺少对病历书写情况的分析与总结。

5、临床路径缺乏分析与总结。

六、麻醉科存在问题:

1、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分工及职责不明确。

2、麻醉交接班本记录过于简单,仅写出值班当天的手术例数,缺乏具体的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有无并发症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3、排班本中缺少二线值班医生。

4、科室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季度工作计划,该工作计划不等同于科主任工作计划。

5、科内人员对于本科室的科级管理指标不了解。

6、医疗文书管理中,缺乏对医疗文书质量的培训,且医疗文书质控缺乏原始数据支持。

妇产科麻醉管理要点 篇2

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创伤已排在人类死亡原因的第四位, 麻醉医师应予以密切关注及高度重视[1]。能够迅速提升创伤急救认识, 对伤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提高创伤救治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是麻醉医师职责所在的体现。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医院救治重度复合性创伤患者20例,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情况:全组病例男性16例 (80%) , 女性4例 (20%) 。年龄最小7岁, 最大82岁。交通肇事11例 (55%) , 高处坠落3例 (15%) , 切割伤6例 (30%) 。颅脑及肢体骨折病例7例 (35%) , 胸腹联合伤9例 (45%) , 脊柱及肢体损伤2例 (10%) , 心脏创伤及腹部创伤2例 (10%) 。直接进入手术室紧急手术者12例 (60%) , 经急诊科或病房简单处理后行急诊手术者8例 (40%) 。颅脑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7例 (35%) , 肝部分切除、肝修补、脾切除、肠部分切除、肠造瘘、胃肠修补、肾切除等12例 (60%) , 肺修补、肺切除、膈肌修补、肋骨骨折内固定等9例 (45%) , 椎管切开减压、骨折内固定等9例 (45%) , 心室破裂修补手术2例。术后有18例进入外科ICU病房, 2例进入心脏外科ICU病房。1例在手术间抢救无效死亡 (5%) , 术后2例合并MODS死亡 (10%) 。

1.2 麻醉选择及准备:①病情估计与麻醉前处理:我们在术前访视中认真做好病情估计, 对重度复合性创伤的评估按创伤的部位、伤型、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评估, 确定创伤指数并作为治疗的依据。做好出血程度的估计及处理, 依据患者的表现及检测指标完成。对脂肪栓塞的估计与预处理, 在复合性创伤及闭合性长骨骨折的患者提高了警惕。②全组病例均选择静吸复合麻醉方法, 除胸外伤患者需实施支气管插管外, 其余患者皆应用普通气管插管或加强型气管插管。根据患者的状态和手术的需求分别选择清醒插管、快诱导麻醉, 心脏外伤按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麻醉进行。清醒插管多以喷喉或环甲膜穿刺或插管涂抹局麻药胶浆等, 除心脏手术外其余患者应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肌松药等诱导, 剂量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③全部患者均采用了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连续有创监测, 除心脏手术外的患者术中进行2次血气分析监测, 术中常规监测ETCO2、Sp O2、体温、尿量等。因大部分患者有程度不同的休克, 因此不进行硬膜外穿刺, 不考虑术后椎管内置管PCA。中心静脉置管的主要用途为压力监测、较快的静脉通道、术中特殊给药, 多为3通道。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测定的传感器选择一托二模式, 方便管理。备用血液回收机, 应用于适合血液回收的病例。

1.3 术中管理重点:①如何努力恢复正常的血流动力学, 这是抢救患者及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我们在术中依据监测结果适时补充液体和血液制品, 如Hb至少应恢复到80 g/L以上, 特殊的患者如老年人或冠心病患者维持在100 g/L以上的水平。容量补充的过程中注意了晶胶比例, 尽力保持在1∶0.65的范围, 以减少心肺的负担。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尽量消除内环境的紊乱。②努力维护重要器官的功能, 是与术后恢复密切相关的。术中保持良好的血压, 对重要器官功能的正常具有重要意义。术中的心肌保护、脑保护、肺保护、肝保护、肾保护均应采取有效措施, 以维护其功能的稳定。在手术的进程中, 密切观察患者脏器的损伤程度, 采取相应措施, 努力减轻该器官的低功能状态[2]。如过度换气、冰帽应用、合理脱水、针对性用药等以脑保护;保持气道通畅、晶胶比的正常、合理的V/Q比值等以肺保护;尽量应用不影响肝功能的药物、努力维护内环境的稳态;对于挤压综合征的患者, 要高度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我们在患者进入ICU前已经努力进行了重要器官的维护及功能平衡。

2 体会

2.1 如何选择麻醉方法: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对呼吸、循环的干扰最少, 适用于创伤及创伤性休克患者。但在休克情况下, 患者对局麻药物的耐量相应降低, 应严格控制用量, 以防局麻药中毒反应。对于病变复杂或脏器大出血的患者, 不宜选用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对人体的生理影响与麻醉范围直接有关。有的创伤及失血患者正处于休克代偿期, 尽管血压“正常”, 但血容量已明显减少, 即使硬膜外阻滞范围小亦有致心脏停搏的危险。从原则上讲, 在休克好转前, 禁用椎管内麻醉。但对病情较轻、术前经治疗已使低血容量得到一定程度纠正, 低、中平面的硬膜外阻滞仍可考虑, 但应谨慎从事。严重创伤如伴有多发骨折、头颈、躯干损伤患者, 都应选用全麻下进行手术, 但必须避免深麻醉, 实际上创伤休克患者对疼痛反应已较迟钝, 只需维持浅全麻结合肌松药即可完成手术。羟丁酸钠有升压和减慢脉率的作用。即使用于全身情况很差患者, 也易保持循环稳定[3]。依托咪酯及异丙酚虽可产生与用量相关的心肌负性变力性作用, 但较硫贲妥钠轻。因之地西泮、劳拉西泮、羟丁酸钠、依托咪酯及异丙酚均可用于休克患者麻醉诱导或辅助用药。氯胺酮具有兴奋交感神经作用, 增加内源性儿茶酚胺, 它对心脏本身实际上有负性变力性作用, 因此用于重度复合性创伤的危重患者, 就显示出循环抑制效应。氯胺酮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发生严重循环抑制与心脏停搏者, 临床已有报道, 不能忽视。芬太尼不影响容量血管与静脉回流, 对心房压、心室压及左室舒张末期压亦无明显影响, 即使用量增至20 μg/kg, 动脉压仅降低10%, 若再加大剂量, 动脉压并不继续下降。目前多数人认为芬太尼可用于刨伤性休克患者的麻醉维持。

2.2 术中麻醉管理注意事项:①麻醉诱导的关键之一是必须首先控制呼吸道, 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 严防误吸综合征。②麻醉维持:低血容量休克患者对全麻药的耐量减小, 无论吸入、静脉或静吸复合用药仅需小量就足以维持麻醉, 如辅以肌松药用量可更减少。氟烷容易抑制循环, 在低血容量下不宜应用。低浓度七氟醚或异氟醚对循环影响均较小, 能使心率增快, 心排出量增加, 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适用于创伤休克患者。麻醉中不要使用笑气, 该气体禁用于气胸、皮下及纵隔气肿或气栓等患者。胸、腹部严重创伤患者可用0.05%~0.1%氯胺酮溶液静脉持续滴注维持, 并结合肌松药和其他镇痛药, 肌松药可选用对循环影响轻微的泮库溴铵。氯胺酮有颅内压和眼内压升高的缺点, 应慎用或避免用于脑外伤和眼外伤患者。神经安定镇痛麻醉适用于某些危重患者。对血压、脉搏的影响较轻, 循环较易维持稳定, 但必须强调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施行, 因此类药程度不同的均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③重度复合性创伤患者的麻醉方法必须掌握多种麻醉药复合的平衡麻醉原则, 以尽量减轻机体对麻醉的负担, 尤其于长时间麻醉时, 不宜使用单一的吸入麻醉药, 否则麻醉药在组织中过饱和, 易招致术后肺部并发症。④术中监测, 重中之重, 依据监测结果和患者的表现以及实施的手术情况, 随时调整, 不断完善, 务求安全, 务求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俊科, 吴滨阳.创伤、休克患者的麻醉[M]//吴新民.麻醉学高级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305-309.

[2]潘耀东.麻醉期间药物的相互作用[M]//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322-333.

妇产科麻醉管理要点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2014年到2016年间所收治的患者80例为例, 这患者80例均属于女性, 同时均接受了盆腔手术。根据患者所选择的手术麻醉技术, 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16~63岁, 均接受了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技术;对照组年龄17~56岁同时接受了单纯腰麻为例缓解患者的病痛, 所以患者均在术后接受了静脉药物。在本实验中, 主要需要对两种麻醉方法的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展开对比论述。患者的各种一般情况, 比如说既往病史、年龄、身高以及基础疾病等因素,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在本次试验之中, 所以患者的麻醉药品均为某制药企业所生产的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 同时药物浓度均为0.5%。要求患者均需要接受术前准备工作, 也就是术前需要接受8 h的进食以及4 h的进水, 同时在术前30 min应当常规肌肉注射0.5 mg的阿托品以及0.1 mg的鲁米那药物, 并且环节也应当通过深静脉穿刺以使三通管可以置入到患者的体内, 以便于建立起静脉通道。

观察组患者需要先接受硬膜外麻醉, 之后在接受腰麻, 具体操作流程为:要求患者使用左侧卧位, 同时尽量的弯腰低头膝胸位, 以使自身的脊柱得以充分暴露, 之后医生需要找准患者L2~3脊椎之间的间隙定点, 并对该处皮肤进行局部消毒, 之后需要由45°使用腰穿针穿入到患者的硬膜外腔之中, 若是回抽无血即可以注入局麻药, 之后需要对患者展开一段时间的观察, 若患者没有出现异常, 则需要向患者注射使用常规麻药。另外, 需要由原穿刺路线开始, 往里穿刺, 需要到穿破硬脊膜同时已经发现脑脊液出现, 也就是穿刺进入到蛛网膜下腔隙之中, 之后需要注射麻醉药物以对患者实施腰麻。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是单纯腰麻技术, 其操作手段大致等同于腰硬联合麻醉技术的前期, 也就是穿刺进到硬膜外腔隙之后不会再注射麻醉药, 需要经过硬膜外腔隙直接进入到蛛网膜下腔之中, 对患者进药品的注射。

1.3 观察指标

手术过程中, 需要对患者的肌肉松弛情况、麻醉药的镇痛效果进行观察、记录, 并以此为标准判断麻醉效果。如果麻醉后, 患者出现肌肉松弛状况, 同时没有痛感, 则需要判断为优, 若是患者肌肉显得相对松弛, 同时不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感, 然而却仍旧会感觉到肌肉被拉扯, 则需要判断为麻醉效果良;若是患者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疼痛感, 并且肌肉紧绷, 这种情况则为麻醉效果差。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麻醉效果方面, 观察组患者之中, 优良患者达到了38例 (95%) ;对照组患者中共有患者达到了优良35例 (85%) , 并且两种手段的效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不良反应方面, 观察组患者之中, 出现不良反应的共有6例 (15%) , 其中发生了血压下降情况5例, 则是恶心呕吐1例;在对照组患者之中, 共有8例 (20.0%) 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 两种手段的不良反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必要在手术过程中增加反复的麻药剂量, 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通过本研究结果可得知,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麻醉效果, 同时操控感也会更好, 并且起效基本上和腰麻相同, 可以保证较好的麻醉质量, 适用于延长手术时间或者是手术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在本实验中可以发现, 接受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其出现不良反应大约在15%, 但是单纯腰麻组的患者则达到了20.0%。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由于结合了两种麻醉技术的优势, 能够更好的把控麻醉程度。

4 结语

总之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法不仅具有较强的镇静效果, 同时相比于单一麻醉方法, 麻醉起效时间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降低患者的痛苦, 更为符合妇产科手术患者的需求, 具有非常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对腰硬联合麻醉技术在妇产科手术之中的应用展开详细的论述;方法 以某医院2014年到2016年间所收治的患者80例为例, 展开回顾性分析, 均属于女性, 同时均接受了盆腔手术。根据患者所选择的手术麻醉技术, 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 其中观察组患者共为40例, 均接受了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技术, 另外40例患者则归属到对照组, 同时接受了单纯腰麻。这80例患者在手术结束之后, 均对其实施了静脉药物, 以达到镇痛的目的, 缓解患者痛苦;结果 在观察组患者之中, 麻醉总优良率可以达到95%, 但是对照组患者则为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对患者实施麻醉之后, 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分别在15%以及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根据实验可以发现, 在对患者实施妇产科手术的过程中, 腰硬联合麻醉技术所产生的麻醉效果要优于单一腰麻方法, 同时该技术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 避免患者在术中出现不适度反应, 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单一腰麻,患者

参考文献

[1]王亚华.腰硬联合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01:99-100.

妇产科麻醉管理要点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100名, 最高年龄38岁, 最低年龄22岁, 平均年龄26±3.4岁。这100名产妇中, 中50名孕妇在进行诱导麻醉后置入喉罩, 作为观察组, 剩下的50名孕妇在进行诱导麻醉后插入气管导管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资料见表1。

P>0.05, 两组产妇的各项生理指标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两组产妇在术前30min均进行肌肉注射0.5mg

长托宁。当产妇进行手术室后, 立即对产妇的血压、脉搏、心电图等进行检测, 并给与产妇氧气供应[2]。与产妇的上肢静脉通路处给予产妇静脉输入平衡液。两组产妇均静脉注射0.1mg/kg维库溴铵、2mg/kg异丙酚、0.2mg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诱导麻醉结束后, 观察组产妇置入喉罩, 对照组产妇置入气管插管。手术过程中使用2.0-3.0%七氟烷和0.2μg/ (kg.min) 瑞芬太尼进行维持麻醉, 手术中, 孕妇血压一直维持在25.15-18.56kPa/16.00-10.00kPa.脉搏70-120次/min, 血氧饱和度95%-100%。手术结束后, 待产妇恢复意识后, 拔出产妇的喉罩和气管插管。

1.2.3 临床观察指标以两组产妇置管前后的HR、MAP以及

两组产妇术后出现的并发症 (恶心、呕吐、心律失常、高血压等) 的产妇数作为临床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将两组产妇的临床观察指标结果进行汇总统

计, 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 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本检测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产妇汇总2名产妇在术后出现并发症, 发生率为4%, 对照组产妇中13名产妇出现并发症, 发生率为26%。两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结果见表2。

2.2 统计学结果

将2组产妇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结果进行汇总统计, 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得出观察组产妇插管前后HR、MAP无显著性变化, P>0.05;对照组产妇插管前后HR、MAP有显著性变化, P<0.05。

3 讨论

剖宫产中的全身麻醉, 是指产妇通过吸入或静脉注射麻醉药后, 抑制产妇的神经中枢, 使产妇在麻醉期间的意识丧失。这种麻醉方法在手术过程中, 产妇处于无意识状态, 只有当麻醉药完全代谢完之后, 孕妇才会醒来[3]。整个手术过程中孕妇不会感到疼痛。目前妇产科手术全麻诱导的过程中, 尤其是产妇在进行气管插管时, 产妇的咽喉和气管内的感受器易受到插管的机械刺激, 从而导致产妇出现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活动亢进, 以及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发生相应变化, 由于上述应激反应过度激活, 进而导致产妇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紊乱等并发症。如部分产妇在术后出现严重的的恶心、呕吐、呛咳等症状[4]。另外, 有研究报告显示, 气管插管可导致产妇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心血管不良反应, 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产妇危害极大, 并可能导致产妇出现术后咽痛等并发症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相比, 前者具有操作简便快速, 尤其是对孕妇困难气道处理更加有效, 且麻醉过程中不会对产妇的咽喉及器官内感受器产生机械刺激, 从而不会改变产妇的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 产妇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本人通过临床研究发现, 观察组产妇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未出现明显变化 (P>0.05) , 而对照组产妇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出现了显著性变化 (P<0.05) ;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4%) 也少于对照组 (26%) , 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喉罩麻醉在妇产科全身麻醉应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VIIRA D, MYLES P S.The use of the laryngeal mask in gynaecologicallaparoscopy[J].Anaesth Intensive Care, 2004, 32 (4) :560-563.

[2]熊志添, 黄河山, 许学兵.喉罩在麻醉和气道管理中的地位[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2, 22 (8) :508.

[3]刘湘钰, 张涛.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比较[J].现代医院, 2011, 11 (11) :51-52.

妇产科麻醉管理要点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0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4例患者,喉罩组占了27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5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54岁,患者平均年龄(34.08±3.05)岁。气管插管组占了27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7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53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4.12±3.16)岁。两组妇产科患者的手术方式、病程时间、年龄大小等资料信息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患者接受常规全身麻醉,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2mg/kg、顺阿曲库铵0.15mg/kg、芬太尼5μg/kg。喉罩组置入喉罩,气管插管组行气管内插管,静脉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间断推注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前、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后、喉罩拔出或气管插管拔出前、喉罩拔出或气管插管拔出后的HR、SBP、DBP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把所有的数据输入SPSS17.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如果对比数据P<0.05,则被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7例观察组患者当中,喉罩皆一次成功置入,对比两种麻醉下的血液动力学,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乐观,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喉罩通气是介于面罩通气与气管通气之间的人工气道,通常情况下采用盲探法置入。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喉罩全麻通气在妇产科手术中安全性较高[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通气方式下的血液动力学,喉罩组明显比气管插管组更加平稳,病人苏醒期更加舒适,减少了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操作相对简单。由此可见,妇产科手术中应用于喉罩全麻通气的安全程度较高,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吴涯雯,詹鸿,陈友权,谭秀华,林定,杨文卿,肖生红.喉罩通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的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2(25):125-126

妇产科麻醉管理要点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两年间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患者80例, 80例产妇患者年龄为25~35岁, 平均年龄为 (26.78±1.4) 岁。将80例患者按照1∶1的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产妇患者于年龄、体质量、身高、以及过往病史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手术前常规检查显示为正常, 胎儿无宫内窘迫症状, 80例产妇患者均未用药。

1.2 方法

80例患者于进入手术室之后均给予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的常规测量。对照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技术进行麻醉, 治疗方式为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静脉注射治疗, 给予药量为300~500m L患者采取侧卧位, 在其腰椎间隙的3~4节进行硬膜外穿刺, 置入25Gwhitacre针, 插入后将针缓慢拔出, 于患者脑脊液流出后的30~45S之后注射入浓度为0.75%, 剂量为0.8~1.0m L的布比卡因, 拔出腰麻针芯之后放置3.0cm的硬膜外导管。将床面向左倾斜15°~30°, 可注射药物5min的平面, 于这个平面向患者硬膜外腔注入浓度为2%, 剂量为5mL的利多卡因注射液[3]。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方式麻醉, 于患者腰椎间隙的1~2节处给予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注射液, 先注入2cm后, 观察患者麻木症状后再注入剩余3cm药物。分别于患者注药20、10、5、2、1min之后观察患者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变化。将患者的手术过程分为5部分, 分别为, 孕妇切皮, 进入腹中, 分娩, 手术修复, 关腹。记录患者的疼痛等级, 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意义

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3.0进行统计学方面的分析, 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均无产妇因手术牵拉或镇痛不全等原因采用其他静脉注射药物进行辅助麻醉, 治疗组12例产妇患者由于镇痛不全而使用其他药物进行辅助麻醉。两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 于产妇麻醉诱导前后进行患者的血压变化测量, 治疗组患者有15例产妇发生低血压症状, 对照组患者有20例产妇发生低血压症状, 两组患者给于麻黄素静脉注射3min后血压值恢复正常, 两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 详情见下表1。

3 讨论

妇科手术中,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术是一类比较常用的麻醉方式, 多用于患者的椎管内。腰-硬联合麻醉术结合了硬膜外麻醉与腰部麻醉的多方优点, 具有手术时麻醉药用量少, 孕妇循环呼吸并发症少, 麻醉效果快, 术后患者头痛少的优点[4]。在我国妇产麻醉手术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术技术其平面升高主要由于其容量效应, 进而是患者的局部麻醉本身效应。患者的硬膜外腔与蛛网膜下腔注入小剂量的麻醉药进行麻醉, 便可以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术的麻醉速度快, 对患者体循环的干扰度小, 骶骨神经阻滞效果完善。所以于剖宫手术中是一类灵活、快捷、有效的麻醉方法[5]。其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麻醉针比较细, 患者麻醉后扒针时动作需要缓慢, 使患者的脑脊髓液可以随着麻醉针的退出而缓慢流出, 方便确定患者的麻醉针在患者的蛛网膜下腔; (2) 于患者注射药物5min后平面到达患者的第10胸椎时, 将患者头部放置于高位, 从而防止患者的硬膜外腔注射药物之后导致平面过高; (3) 患者注射入300~500mL的麻醉液, 则需要维持患者的血容量, 在患者平卧之后使患者床面达到15°~30°的倾角, 从而防止患者仰卧位出现低血压症状, 将平面调整在患者的第8胸椎以下, 患者的交感神经纤维阻滞区域较小[6]; (4) 对于需要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妊娠期高血压中, 重度的妇产患者, 在手术前做好手术准备, 在手术时进行麻醉处理和各项监测, 那么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术对孕妇而言是安全而有效的。但是对于心脏功能不全, 或是心脏功能衰竭的高血压中、重度的妊娠孕妇, 则选用气管内的全身麻醉为佳。

由上述临床实验可知,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术具有起效速度快, 用药剂量少、操作简单方便, 作用可靠而完善的临床效果, 且采用一阵麻醉方法不会增加患者的创伤, 并且25Gwhitacre针的针头较细, 故而患者的脑髓液外渗量少, 患者的头痛率也相对减少。可见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术适合产科及妇科患者使用。

参考文献

[1]杨文科, 翁建东, 周东贤.腰一硬联合麻醉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平面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 19 (1) :49-51.

[2]杨小磊, 王利民, 费建芬, 等.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 (4) :333-334

[3]Pelletier J P, Yaron M, Haraoui B, et a.Efficacy and safety of diacerein inosteoarth ritis of the.knee:adouble.blind, plaeebocon—trolled trial:the Diacerein Study Gmup[J].Athritis Rhrum, 2008, 43 (10) :2339-2348.

[4]顾正峰, 胡毅平, 王桂龙.腰硬联合麻醉后平卧不去枕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5, 21 (3) :209-211.

[5]Sanchcz S, Garcia PJ, Thomas KK, etal.Intravag in almetronidazo1egel Vergus metronidazole plus nystatin ovules forbacterial vaginosi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m J ObsterGynecol, 2009, 19l (4) :l898-1906.

上一篇:扶贫攻坚的标语下一篇:不认识的英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