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责任心

2022-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要有责任心

企业要有环境责任等

企业要有环境责任  杨剑霞

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上尽管争论较多,但是就公司的环境责任问题上的观点则较为一致,且把公司的环境责任切实纳入社会经济实践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

由于早期公司立法上强烈的个人本位主义,使人们在对公司的认识上一直停留在把公司看成仅仅是股东们共同出资、共同受益的组织体,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也就成了公司的唯一目的,因此,公司的定义也往往被说成是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或企业法人。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企业的力量不断壮大,以及工业发展对社会负面影响的日益暴露,社会对企业的关注程度提高。人们开始探讨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以外,还要承担带有一定公共性的社会责任。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引起关注,各界对此一直争论不休。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环境公害频繁发生,特别是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3—1956年日本水俣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骨痛病事件;1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件;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1986年瑞士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1987年巴西戈亚尼市癌症研究所丢弃的放射性同位素铅储罐被当作废品卖给一收购站事件等,从而,使社会开始更多地关注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面临着环境日益恶化、贫困日益加剧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环境保护运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成为各国人民的共识,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共同采取一些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

联合国于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重要文件——《人类环境行动计划》,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也要承担维护自然的责任和义务。会议之后,联合国根据需要迅速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同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了《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召开了表彰“全球500佳”的国际会议。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明确给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根据形势需要,联合国在这次会议之后成立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Development)。

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召开,包括104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192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最后通过了《执行计划》和《政治宣言》两个基本文件。这是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后又一次具有广泛影响的会议,它表明,人类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国际领域内环保浪潮的兴起、国内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积极干预和公众环境意识的逐步提高,促使环境保护成为社会个体维护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自觉行动。公司的环境责任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公司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主体,也开始将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纳入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寻求自身发展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上尽管争论较多,但是,就公司的环境责任问题上的观点则较为一致,且把公司的环境责任切实纳入社会经济实践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

发达国家还加强了相关的国内立法,把公司环境责任和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体化和法律化。美国1976年颁布了《资源回收利用法》,1980年又制定了《综合环境反应、补偿和责任法》等相关法律。1972年德国制定了废物处理法,1986年将其修改为《废物限制及废物处理法》;1991年通过《包装条例》;1992年通过的《限制废车条例》,规定汽车制造商有义务回收废旧车辆;1996年提出《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德国法律明确规定,自1995年7月1日起,玻璃、马口铁、铝、纸板和塑料等包装材料的回收率全部要达到80%。

在经过2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13亿人口初步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但在经济总量快速上升的同时,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东、中、西部之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凸显。特别是在资源环境问题上,由于我国走的是一条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和经历着压缩型过程,资源环境问题呈现出复合型的特点,来势猛烈,复杂性和艰巨性都是发达国家所未经历过的,这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造成我国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根本原因。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内涵极其丰富,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经济发展的目的不明确、发展方式不当引起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改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不平衡的物质交换关系,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软权力的本质规定  蔡 拓

在软权力受到关注的同时,文明、知识经济、政治文化、国际法、国际机制的研究也颇受重视。

在当代国际关系领域,软权力是一个前沿性研究课题。它之所以受到关注与青睐,与时代的变迁有关。不管人们对当今时代的认识有多大差异。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都是其最新的特征,而民主化、法治化、人文化则是人们对时代与社会的希望与渴求。这种深刻的时代内涵,要求当代人类以全新的视野审视所熟悉和习惯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价值观念。

在这种历史的审视中。现代化和工业文明所凸显、强化的物质中心、国家中心、经济与军事的主宰作用、消费主义,以及伴随权力与资源争夺而形成的对抗性与冲突性思维等都陆续受到反思。如果不是以某个天才思想家或仁人志士的见解为依据,而是以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来考察人类这一反思进程的起点,那么,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无疑是最能获得认同的时期。因为正是从此时起,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社会精英开始关注全球化与全球问题,并倡导一种全球性、人文性、自然性、和谐性的思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发展以

及相伴相生的全球问题的日益严峻,加之两极格局解体所带来的世界政治变化。到20世纪90年代,人类对新时代、新走向的认识更加迫切,也更加深入,软权力的提出与研究正是反映了这种趋向。其实,在软权力受到关注的同时,文明、知识经济、政治文化、国际法、国际机制的研究也颇受重视。这表明,知识、文化、价值、观念、制度、法律在当代人类生活中有了更重要的地位,从而与传统上对物质及物质性权力的崇拜区别开来。国际关系领域的软权力应该放到这一大背景中去思考和研究。

龚铁鹰的《软权力的系统分析》正体现了这种更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更深刻的学术关怀。自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权力以来,中国学术界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已推出一批研究成果,但大都局限于某一特定角度,尚未自觉提升到着力构建软权力理论研究框架的程度。正是这种理论自觉,使龚铁鹰的论著不仅提炼出软权力的三个本质性规定(即制度性权力、认同性权力、同化性权力),还进一步挖掘出软权力的三个层次(即人性层次、国家层次、国际层次),并扩展到软权力的积蓄发展与运用,从而以中外历史与现实为依据,完成了对软权力的系统分析,其开创性工作及对学术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杂志如何赚钱  张 浩

它凝聚了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生活的杂志主编的心血。

一本杂志是一个国家一种文化或多种文化风云际会的产物,也是人的思想和情感的结晶。它传播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它凝聚了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生活的采编人员的心血,尤其是杂志主编的心血。

此书是年轻学者崔莹留英期间对英国21家有影响的主流杂志主编的访谈。这些杂志涉及政治、娱乐、时尚、生活、科学诸方面,有青少年杂志Bliss,有超市免费赠阅杂志Asda,有食品杂志BBC Good Food,有学术类杂志《经济学人》等等。本书中,作者与这些英国杂志的主编们娓娓攀谈,从主编和杂志的价值观到杂志的出版理念,到具体的操作流程——采编、发行、广告等等,读来就像我们登门拜访,与这么多方家直接交流一样,生动反映了英国目前的杂志生态,是一本可供国内杂志界学习借鉴外国先进办刊经验的案头之作。

全书以对话体形式写成,生动趣味,并插入许多小贴士介绍同类杂志的情况,同时配以杂志封面、内文图片及采访时所拍摄的照片等。图文并茂。

《南风窗》总编辑朱学东为本书作序,他认为:“新兴杂志一般是国际办刊理念竞逐的场所,而崔莹这本书介绍的英国杂志出版者的观点,将进一步丰富这个市场的出版理念。随着这些理念的逐渐被接受。我相信,它们会实实在在影响我们这些办刊者,从而影响中国杂志业的未来。”

作者:杨剑霞

第2篇:要娱乐,更要有责任担当

过度娱乐抑或“愚乐”,可以说已经成为当下文艺圈争宠广大读者、观众,借以谋求商业利润最大化的、针孔般贼亮贼亮的诱惑之光!

从电影导演纷纷剥落思想、意义、境界,用巨款打造出许多徒有形式、内容苍白、大话搞笑的所谓大片,到电视节目的超女、伪娘、速配,再到电视剧的过度娱乐、戏说、胡编乱造的不良倾向,真可谓是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是一些电视剧,竟然一再拿理应严肃面对的历史题材开涮,这实在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警惕与重视!

禁而不止,只见花样翻新的娱乐戏说

“他,面对两个鬼子的刺刀临危不惧,大手一挥,拳头穿过敌人躯干,对方顿时撕裂成两半,血肉模糊;他,在遥远的山头,看到敌人的车辆驶过,便腾云驾雾般‘飞’至其上方,三拳两脚便让敌人灰飞烟灭……”这是谭俏执导的抗日题材电视长剧《抗日奇侠》的神奇画面。因太过“神奇”,有网友认为:“有了这几位大侠,可穿梭千军万马,视大枪火炮于无形!有了他们,还怕什么南京大屠杀?他们每个都可以把日本四岛屠几遍!”

无独有偶,这种将严肃的抗战和对敌斗争过度娱乐化,也出现在为迎接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新地道战》《狙击手》《中国1921》等剧目当中。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家广电总局的高度重视,并于近期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等下发通知批评。

这似曾相识的《通知》,又让我想起2009年初,广电总局也曾针对当时一些情感、谍战剧故事情节雷同、自我克隆和抄袭等现象,以及情节设置不可信、人物塑造边缘化,甚至刻意描写人物内心的仇恨、猜疑、报复、偏执等阴暗心理和情结等不良现象,下发了《关于2008年12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同样的通知,2004年也曾有过。当年3月14日,《北京青年报》曾以《电视剧重拍红色经典误读原著误会观众误解市场》为题,大篇幅报道了红色经典电视剧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红色经典电影改编电视剧的过程中存在着误读原著、误导观众、误解市场、戏说红色经典的问题,改编者没有了解原著的核心精神,没有理解原著表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本质,只是为了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娱乐性,在主要人物身上编织太多的情感纠葛,过于强化爱情戏,在英雄人物塑造上刻意挖掘所谓“多重性格”,在反面人物塑造上又追求所谓“人性化”,当原著内容有限时就肆意扩大容量,“稀释”原著,从而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这一情况引起了国家广电总局的高度重视,随后向全国各地有关职能部门下发了《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

广电总局这次下发的相关通知,令笔者喜忧参半。喜的是,打着“娱乐有理”的旗号,肆意“愚乐”民族抗战题材的行为再次被叫停;而忧的是,这种已经不止一次的刹车警告之后的恶俗化反弹,却是呈现出一种花样翻新、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趋势。

比如2004年翻拍的《林海雪原》,为了让英雄杨子荣走出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的“高大全”形象,塑造一个所谓人性化的英雄,杨子荣不但成了槐花的旧情人,还以一身江湖气的伙夫形象出场,油腔滑调爆粗口,最后的结局竟然是为了救槐花那被座山雕抢走的儿子,让土匪打死了。这一切不但是歪曲事实,胡说八道,严重违背了原作者的意愿,也的确让许多中老年观众难以接受。

且听听当时的改编者是如何解释的:“如果杨子荣还是那个杨子荣,如果‘重温经典’就是忠实原著,那么花钱去重拍究竟还有什么意义?干脆把原著和旧有的版本找来重温一遍好了。”不要旧的情节,不要旧的音乐,恨不得连旧人物的性格也不要,只要一个名字的噱头就够了,但这样还是那个经典作品吗? 有人指出,这种对国家和民族历史极不严肃的态度,是在亵渎历史,不但反文化,而且还带着反理性的特性。其最初原动力都产生于暂时的商业利益,而这种利益却是以社会和人文精神的沦丧为代价的。这些影视剧,没有了原著原作中所表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本质,在片面追求经济价值、娱乐观众眼球的过程中,人文精神、民族传统都被一一消解,而道德理性、审判价值也都深深地打上了金钱的烙印。

现在,谭俏执导竟然又拿艰苦卓绝、总长度达14年的抗日战争题材开涮,用精神胜利的拙劣手法,借传说当中冷兵器时代的神奇武功来“玩弄”“杀戮”愚笨至极、不堪一击的日本鬼子。这种无视历史真相,无视先烈牺牲的“愚乐”态度,首先是对历史和先烈的不尊重,其次把中国军民丑化成了只会通过影视剧寻求精神胜利的阿Q,长此以往,会让新生代对本来就陌生甚至是无知的近现代历史娱乐、荒诞化,进而把我们的民族历史“愚乐”成卡通、魔幻的虚无镜像,搞笑夸张,难辨真伪。难怪招来有历史常识者的辛辣嘲讽,和对这一现象表现出的深切忧虑。

纵观电视剧制作当中出现的种种屡禁不绝的“愚乐”历史事件与英雄人物的现象,笔者觉得与编创人员漠视历史或者是对历史的无知,有很大的关系,也不排除有人以这种方式质疑历史的真实性,通过解构以达到“去魅”的平民意图。

仅仅靠“堵”,难保电视剧对历史题材的尊重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曾经惟意识形态至上、惟主题意义至上的文学艺术创作表演活动,走向了这样一种以“解构”革命英雄主义为标榜的、过娱乐化的极端状态呢?

这就要追溯到改革之初。当时,党和政府结束文革意识形态层面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等极“左”理念,修正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定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路的国策,必然引发了中华民族集体性的观念更新、价值重构、道德精神重塑的思想大解放,文艺创作也彻底挣脱了“帮派文艺”的“三突出”原则所导致的“高大全”“假大空”虚假文艺的束缚,获得了日趋自由的表达与表现空间,伤痕、反思、寻根、改革……回归人性,回归性情,求索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的宏大主题,成为一个民族觉醒后,对前途和命运追求与选择的艺术呈现。

但是,始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文艺产业化的市场化改革,让文艺思想与文艺形式的演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文艺工作者视为崇高的精神产品与文艺事业的文艺创作成果,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化产品,必须转化成经济效益,用以自养与致富。因为关乎生存,从业人员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成了实际上的首要目标。为此,以注重精神、思想乃至心灵境界的陶冶与提升为探讨主旨的文艺作品,自然就得让位于重形式娱乐热闹而轻内涵健康有益、渐趋轻浮搞笑无厘头的快餐文化垃圾。这些文化垃圾不但污染儿童动画,污染青春爱情,污染家庭伦理,也毫无顾忌地污染到历史题材和现当代革命斗争题材,再辅之以各省卫视照搬欧美真人秀模式的同质化娱乐节目推波助澜、铺天盖地,这不问青红皂白的轻浮“愚乐”的傻笑便响彻了大江南北。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勇指出,随着文化产业化的推行,代表官方的主流文化与代表商业消费的大众文化,已经形成了一个寻租与租赁文化资源的交易关系:大众文化通过创作制作文化产品获取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也获得了安全生产的政治正确性;而主流文化则从中获得意识形态的剩余价值。于是就形成了现在这种关系,电视剧制作方的产品制作是为了赚钱这个唯一的目的,而代表主流文化的广电总局则负责监督意识形态剩余价值的成色,一旦发现有问题,就发文提出批评警告,甚至采取禁播的行政处罚。

但是广电总局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电视剧制作者,随着失去政府的那份微薄的工资,走向市场自谋生计,他们也就卸下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责任,已经没有必须教育民众的责任了。在投资产出的巨大压力下,他们很少能够顾及电视剧产品理应具备的高尚思想境界和高雅艺术品位,能赚钱才是硬道理。而多如过江之鲫的演员们,早已经从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的位置上自降品格,以“艺人”自居,许多人为了一夜成名,不惜自爆绯闻,以至于一脱到底……我们难道能指望这样一群思想与艺术素质参差不齐的编、导、表演队伍来肩负教化之责吗?他们实在不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教授和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呀!

这就是电视剧作品不断出现为了迎合市场争取观众而肆意篡改革命斗争题材、歪曲甚至是丑化一些英雄人物以求哗众取宠的原因所在。但是,代表政府主流文化的国家广电总局,在配合政府突出文化产业化改革的同时,却只扮演了一个监督大众文化的角色,发现问题没有从源头上进行疏导治理,只是一味靠简单的行政命令去“堵”,这显然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反复在所难免。

公益教育,重塑社会价值的必备功课

那么如何“疏导”呢?只有扎实推行对民众进行民族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宣传。这本来就属于政府应该投入与担当的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推卸与转嫁。公益教化的严肃与神圣,必须得到维护。如果一个国家针对民众的民族历史与传统文化教育,被商业利益冲淡,不能持续有效,或者把传统教育与经济效益挂钩,既要求获得丰厚的利润,还要求达到良好的社会教育效果,这真的是很荒唐的事情,古人都知道义利不可兼得的道理,难道我们却糊涂了?

如果我们政府的职能部门对民族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从不放松,通过博物馆、文化馆、群艺馆等公益文化场所,常年举办以铭刻信史为宗旨的相关革命历史教育展览与陈列,有了这样的氛围,就会让真实的民族英雄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熟悉、敬慕、学习的榜样,让新生代记住历史,永不忘本。

设若我们因种种原因让文化扭曲,让英雄失真,甚至成为某种意识形态纪念日的陪衬符号,只是为了一时应景而闪现一下,然后重新沉寂无踪,试想,这如何能让最天真单纯的青少年对陌生的英雄充满感情、心生敬意呢? 反过来讲,如果有这样一个健康、完备的普及民族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肆无忌惮胡编滥造来糊弄观众的电视剧了。

诚然,作为文学艺术这一特殊精神食粮的创作生产者,编、导、演人员也的确应该对艺术怀有敬畏之心,而不是糟践艺术;应该自觉承担一份属于自己的不平则鸣、批判现实、推崇高尚的社会责任,而不是唯利是图地堕落。要知道,我国最早的电影人一开始就确定了在经济上搞商业运作,在思想艺术上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发展的宗旨与追求。所以有导演指出,不要把导演职业看成艺术家,而应当成社会学家。有鉴于此,我们可以让创作出来的文艺作品通过商业运作产生经济价值,但是文艺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的独创和不可复制的特性,决定它绝对不可以像普通商品生产的类型、流水、程序化那样简单地产业化。而要达到这样的区分,则要依赖于政府职能部门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关于民族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公益教育氛围,让编、导、演人员具有应有的文史知识,自觉守住起码的道德底线。那么他们即使是追求娱乐,其主题立意也一定是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

所以说,纯粹公益性的民族历史与传统文化以及革命历史教育,是政府部门针对社会全体民众的一门常设功课,须臾不可或缺。这样的公益事业做到了位,一个国家的道德风尚自然就会健康优秀起来,核心价值理念自然也就会成熟凝聚起来,文化的软实力,就会在增加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的同时,汇聚成为让中华民族自信、自爱、自强、自豪的精神魂魄。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影视剧这一当代文艺主打样式来承载和体现的,可见我们的编创人员是不可以仅仅满足于形而下的娱乐甚至是“愚乐”,政府部门也不能只把影视剧编创制作当作一台生产意识形态剩余价值的工业机器。

作者:李云峰

第3篇:理解企业社会责任要有“元定义”

编者按:在ISO 26000发布前,关于“什么是社会责任?”有着林林总总的回答,ISO 26000尽管给了“社会责任”一个较为明确的回答,但是,关于如何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仍然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曾经有学者戏言,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大家都如同“盲人摸象”,每个人摸到的都只是象的一个部分,便以为是整体。作者从“元定义”的角度另辟蹊径,对“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最高层次的抽象定义,即:企业社会责任的“元定义”就可界定为:在特定的制度安排下,企业有效管理自身运营对社会、利益相关方,自然环境的影响,追求在预期存续期内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的意愿、行为和绩效。

企业社会责任陷入“概念丛林”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点即使是在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发布之后,也无法得到根本的改观。无论是出席各种论坛还是阅读不同学者的研究文献,我们所闻或所见基本上仍然是每个人心目中的“社会责任”。走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丛林”,必须统一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逻辑起点,寻找到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元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的“元定义”

元定义是指对事物或概念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最高层次的抽象,而其他视角或其他层次的抽象则为操作性定义。基于这一界定,可以认为当前已经出现的上百种企业社会责任定义都属于操作性定义,偏重于特定学术立场、特定研究视角和特定研究方法。这也意味着,如果要形成一个经得起理论逻辑和实践检验的企业社会责任“元定义”,就需要学者们超越不同的研究立场、视角和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属性进行最高层次的抽象。

企业社会责任,顾名思义,是指“追求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进一步追问,何谓“追求对社会负责任”,就是企业行为自觉(着眼企业追求)或要(着眼社会期望)向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的方向趋近并作出实际贡献。可见,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核心是探究什么样的企业行为能够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因此,提炼企业社会责任的“元定义”必须始终聚焦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基本问题的回答。

从增进社会福利视角对“追求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的本质属性进行最高层次的抽象,企业社会责任的“元定义”就可界定为:在特定的制度安排下,企业有效管理自身运营对社会、利益相关方、自然环境的影响,追求在预期存续期内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的意愿、行为和绩效。这一元定义有四个方面的假定或界定:一是负责任的企业行为是指特定企业的行为,而不是企业界的行为。企业界作为反映企业整体的概念,与作为整体的政府、社会、自然界概念相并列。使用企业界概念,不但隐含了不同企业之间的同质假设,而且导致在分析企业的现实运行过程中,无法引入具体的利益相关方概念。二是负责任的企业行为是指企业作为独立法人的行为,而不是企业管理者的个人行为。企业作为虚拟的人,其行为是特定制度安排的结果,虽然企业行为在相当程度上由企业管理者代表作出,但企业行为不同于企业管理者的个人行为。三是企业行为增进社会福利,是指企业在其预期存续期内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而不是特定时点的企业行为遵守增进社会福利的特定规则。四是增进社会福利是指垒社会幸福的增进和提升,即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基于“元定义”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剖析

企业社会责任的“元定义”既包括客观的论断,即要寻求基于社会价值本位的最优企业行为方式,又包括主观的道德追求,即对基于社会价值本位的更优企业行为方式的社会期望和企业追求。这一“元定义”的形成,隐含地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建立的三个基础:

(1)社会价值创造导向的判断标准。企业作为社会的核心组织,其最高管理层日益成为社会领导层,他们不仅是股东的信托人,而且是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大众的信托人。因此,企业(不必是全部)应有更高的道德追求,即除了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外,还须作为一个不但合格而且优秀的社会主体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发挥更加广泛和充分的社会功能。这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思潮的出现,并日益成为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其背后隐含着一个不言而喻的假设:在社会大众和企业之间已经达成了共识,即企业存在的价值归根结底是对社会有价值,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与单纯追求利润目标相比,追求社会价值本位的企业可以且应该选择更优的行为方式。这样,判断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只能以能否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为根本标准。

(2)企业与社会、利益相关方关系的重新认识。在主流经济学的视野中,企业的运行过程往往被简单地抽象为市场交易过程,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只是企业向社会获取生产要素和提供特定商品的关系,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只是企业与生产要素所有者和商品消费者的市场交易关系。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自然地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而这在现实中仅仅是一种“虚幻”。只要着眼于特定企业的现实运行过程,就不难得出,要推动企业行为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就必须对企业与社会、利益相关方的关系进行再认识。

(3)具有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道德动力。以弗兰奇为代表的伦理学派主张伦理先于利润,即企业在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同时也具有道德人格,因此应履行道德义务,承担对社会整体利益的责任。企业能否内生出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道德动力,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现实性”。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必须认真探究催生企业道德动力的制度安排,无论它是源于特定利益相关方的推动和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还是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和制度安排。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元定义”,就不难得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实践中的五方面推论:

(1)推动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过程,是推动企业全面.有效地管理自身运营对社会,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的过程。无论是利益相关方、全社会,还是企业自身,都需要推动企业了解自身运营对利益相关方、全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寻找出最大限度地增进积极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影响的有效办法和机制。

(2)企业社会责任得到有效落实的过程,是一个企业与社会、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机制得以有效创建和全面落实的过程。推动企业行为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的论断本身,已经对企业行为与社会福利具有内在一致性作出了假设,即能够通过有效的制度和机制安排,将企业行为导向增进社会福利的方向。这就要求不但要建立市场竞争以及确保市场竞争有效的企业与社会的合作机制,而且应积极探索意识形态、道德共识等更多的社会合作机制。此外,为保证高质量的利益相关方关系成为企业行为增进社会福利的重要路径,还需要推动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建立起基于促进社会价值创造的合作机制。

(3)确保企业与社会、利益相关方关系的透明并形成相

互信任与社会价值创造共识,是确保企业与社会.利益相关方实现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全社会和利益相关方能够认识到企业行为增进社会福利的有效路径与机制,并相互形成共识,才能够保障企业与社会、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机制的创建和顺利发挥作用。也就是说,针对任何一个特定企业,都要推动其与社会、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处理规则的透明,以增进社会、利益相关方和企业自身的理性、信任与合作。

(4)企业社会责任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与利益相关方对特定企业的组织治理机制所作出的制度安排。企业是虚拟的人,无论是企业价值观,还是行为选择,都是特定制度安排的结果。培育内生的道德动力,推行对社会负责任的新管理模式,实现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的绩效结果,都有赖于社会和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组织治理机制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既包含针对企业共性的法律、惯例、道德风尚等社会治理机制,也包含针对企业个性的主要通过利益相关方的复杂互动关系而沉淀的制度选择与演进。

(5)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面落实,要求全社会共同探索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或确定社会角色安排的设定性存在。目的问题是企业的根本问题,它规定了企业的存在性质及发展空间和方向。企业目的不同,就意味着企业管理模式需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以往的企业管理模式着眼于追求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发展的财务价值最大化,而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指导下的企业管理模式则着眼于企业生命周期内对增进社会福利的最大贡献,实现企业发展的社会价值最大化。这是在本质上不同的两种管理范式。

更进一步,以企业社会责任的“元定义”为逻辑基础,可以科学地界定企业社会责任边界。社会价值创造导向的判断标准要求在界定企业社会责任边界时,必须从现实企业和企业的现实运行过程出发,理解企业行为创造社会福利的现实途径。企业行为增进社会福利有两大途径:一是通过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而增进社会福利;二是有效管理内嵌于商品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而增进社会福利。这构成了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现实边界:一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商品和服务提供过程相联系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二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内嵌于商品和服务提供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相联系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企业社会责任“元定义”的价值

认知逻辑往往决定着实践逻辑,认知逻辑的变化必然带来实践逻辑的改变。企业社会责任的“元定义”为统一人们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并进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逻辑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社会责任的元定义基于对企业与社会关系、企业本质、企业的理想行为方式的反思,将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重新拉回到现实环境,兼收并蓄地把各种对实践产生着真实影响但具有某种“狭隘性”甚至“误导性”的企业社会责任观统一起来,为改进基于不同逻辑起点发展而来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方式提供科学的指引。也就是说,如果人们能够就元定义达成共识,就能进一步对企业社会责任思想产生的历史和逻辑起点达成共识。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出现,是因为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社会和企业形成了隐含的共识:社会和企业都认为,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企业不但能够通过实现赢利目标为社会福利目标作出贡献,而且可以并应该发挥比实现赢利目标更加广泛的社会功能,从而更有效地增进社会福利。因此,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逻辑起点,只能是企业可以、而且应该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

同时,统一的认知逻辑还会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提供系统的分析框架。通过元定义,可以得出一个共识的推论: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心问题是研究企业行为增进社会福利的实现机制。只有对这一实现机制有透彻的了解,才可能对“追求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作出系统、全面的界定。这是使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从根本上摆脱模糊性和混沌,彻底走出“概念丛林”的充分条件。当然,按照人类目前的认知水平,并无法全面参透企业行为增进社会福利的有效机制。但是,即使只能对企业行为增进社会福利的现实机制有大致的了解,也足以使我们拥有判断“追求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的科学但确实可能不够全面的标准,从而获得一个对企业管理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有价值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比如,通过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普及,可以推动企业从增进社会福利的行为结果审视自身的捐赠行为,从而提升企业捐赠的社会理性和社会价值。因为只要企业着眼于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来思考捐赠行为,就必须回答好一系列相应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捐赠(捐赠是否合法、合规及其背后的‘社会合法性’)”,“我们为什么要捐赠(是否真的对社会有利?)”,“怎样捐赠资源才最能促进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或者“我们应该将资源捐给谁(谁能最有效地解决这类社会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步达成共识,企业捐赠的“社会合法性”的价值基础是增进社会福利;为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企业捐赠的资源应该投向最有能力和最具资源配置优势的组织。假设所有企业都能形成这些共识,那么各种企业的行为必定能够促进社会分工的细化、深化和优化,从而促进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

作者:李伟阳

第4篇:读《工作要有责任心,生活要有平常心》有感

《工作要有责任心,生活要有平常心》一书中作者以朴实的语言,真实的事例,向我们讲述做人的哲理。记得一个人曾经问过一个和尚说:“和尚修行,还用功否?”和尚回答说:“用功。”那个人又问道:“如何用功?”和尚回答:“饥则吃饭,困则即眠。”那人非常奇怪地说:“为什么我和你一样就不算用功呢?”和尚笑着回答:“你和我们当然不一样了,你该吃饭时不好好吃饭,该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整天千种计较,万般思量,心不宁静,怎么叫做用功?如何算得修行?”其中道理使我们明白,真正的平常心就是享受生活中的平凡和简单,只要能把心态放平稳,不要被外界的**干扰,就是拥有一颗真正的平常心。

平常心虽是简单的三个字,但在生活中,却是人人都难超越的一道坎,因为我们并不懂得何为真正的平常心,也不懂得怎样来保持自己的平常心,更不懂得怎样来利用平常心。《工作要有责任心,生活要有平常心》一书,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更多的感悟。

为善不执是平常心;老死不惧是平常心;吃亏不计是平常心;逆境不烦是平常心。不管什么样的平常心,都是一种生活的馈赠,你拥有了,生活就会平静,而如果你失去了,那么道路就会坎坷,人生也从此不再平静。平常心可以增加个人魅力;平常心可以让我们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平常心可以让你的生活充满快乐;平常心可以减少忧虑烦心事。说到底,平常心不过是“无为、无

争、不贪、知足”观念的汇合而已。作为一种处世态度,亦可进一步解释为:淡薄之心、忍辱之心和仁爱之心。其中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无争也不是不同恶势力抗争,而是一种心境,一种境界。

其实,作为一个人,“责任心”与“平常心”应兼而有之,对待功过非,名利地位多一些“平常心”,对工作事业多一些“责任心”,如果只的“平常心”而没有“责任心”,那很难有发展:如果只有“责任心”而无“平常心”,其发展也不可能持久。责任心做事是一种气魄,一种精益求精的风格,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所做的哪怕是细小的事、单调的事,也要代表自己的最高水平,体现自己的最好风格,并在做事中提高素质与能力。书中说道,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事 “责任心”。书中还讲到,在这个世界上,做好每一件事情都可以锻炼你的能力,很多人的失败都是由于养成了敷衍了事的习惯,很多人的成功就是由于做任何事情都追求做的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把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贴上“卓越”的标签。可见,“责任心”则是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工作有高标准,事业有高追求,不甘平庸,致力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业绩。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说:“我的座右铭:我什么也不要。”, “他怎么是什么都不要呢”?什么也不要怎能在文学上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原来他在许多物欲方面保持了“平常心”,什么都

不要了,而在事业上却保持了极强的“责任心”成就事业和人生辉煌.契诃夫的名言,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第5篇:工作要有责任心

《工作要有责任心,生活要有平常心》读后感

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美好的梦想和远大的抱负,每个人都想成为能够一展才华的卧龙凤雏。可是,不一定每个人能够如愿以偿。其中有一些人心浮气躁,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和实现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结果为人唾弃,成为千夫所指。可是更多的人在惨烈的现实中磨去了棱角和锐气,自甘沉沦,满足于现状,不名一文。

刘新春副教授的著作《工作要有责任心,生活要有平常心》告诉我们:以平常心做人,以责任心做事。这既是做人与做事的标准,也是做人与做事的诀窍。

失去了一颗做人的平常心,我们才会倍感世路难行,人情似纸,命运坎坷,以于我们失去了享受生活乐趣、体验工作成功中的那种恬适与快乐的心情;失去了一颗做事的责任心,我们才会发出借酒浇愁愁更愁、怀才不遇的感慨,以至于沉溺于现状,不能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干,而与成功的机遇擦肩而过,沦为平庸。

做人要有平常心,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不能心浮气躁、随波逐流、急功近利,能够始终保持一种持之以恒、力学笃行,认真做事、本分做人的平静心态;做事要有进取心,就是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有其职、负其责,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不能碌碌无为、固守现状、甘于平庸,而应保持一种见贤思齐、知难而进、奋发向上的积极心态。

当我们的心态有了一种平和而又不失责任的弦音,我们才能够在这个社会中左右逢源,许多曾经看似极为棘手的问题也便迎刃而解。也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享受生活、工作为我们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第6篇:一定要有责任心

责任心

什么是工作责任心

工作责任心——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一般地说,责任就是义务,工作责任心就是职业义务,工作责任心和职业义务是靠外在的行为规范力量来推动的。工作中履行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就是与得到相应的报酬紧密联系的。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具有责任心的员工,会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把实现组织的目标当成是自己的目标。 工作责任心的特征

高工作责任心的员工,应具备以下特征:

1、为成功完成工作而保持高度热情和付出额外努力。

2、自愿做一些本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3、助人与合作。

4、遵守组织的规定和程序。

5、赞同,支持和维护组织的目标。 工作责任心的表现

如果说智慧和能力像金子一样珍贵,那么勇于负责的精神则更为可贵。那种既有能力又有责任感的人,是每一个企业都渴求的理想人才。

现实情况表明,企业往往愿意信任一个能力一般,但有较强责任感的人,而不愿重用一个能力很强但缺乏责任心的人。即使一个人的能力很强,如果缺乏负责精神,其能力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对于有责任感而能力稍差的人,企业也会乐意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技能,因为这种员工是值得公司信赖和培养的。

细心一点的人应该不难发现,现在各行各业广纳贤才时,条件上都会注明“有责任心”这一块。可想而知,责任心对于现代人来说有多重要。没有了责任心将会失去企业对你的

信任,将会失去爱人对你的信任,甚至会失去亲人对你的信任。所以,要想拥有美好生活,必须要学会承担责任。认真地对待工作,百分之百地投入工作,从来不要投机取巧,也不要耍小聪明。应该说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岗位就意味着任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承担责任的工作,也没有不需要完成任务的岗位。工作的底线就是尽职尽责。坚守岗位,完成任务。这很重要,这样的人无疑是能够准确无误完成任务的人。如果一个人,无论是在卑微的岗位上,还是在重要的职位上,都能秉承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并表现出完美的执行能力。这样的人一定是我们单位领导的最佳选择,也是任何一个单位领导的最优选择。

具有责任心的员工,是勇于把企业的利益视为自己的利益的,会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影响到企业的利益而感到不安,处处为企业着想,为企业留住忠诚的顾客,让企业有稳定的顾客群;具有责任心的员工,不会推卸责任,也不会因为一次过失造成后果而气馁,而不敢承担责任。这样的人在老板眼里是一个可靠的、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也许会因为过失造成后果而进行处罚,但一旦条件成熟,机会依然会留给有责任心的员工。

具有工作责任心表现

一、有责任心的员工不人只看到本职工作以内的事情,会对上下游的工作也有一定的关注,会想着结合自身岗位工作体会,让上游工作做的更快更好,也会把自身岗位工作做的更完美,给下游工作提供便利。

二、绝不姑息、推诿:有责任心的员工把企业利益当做个人利益,绝对不会容忍伤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和事件出现,一旦发现,必定勇于揭发绝不姑息,对于自己的过失而造成的后果也绝不推诿,一定勇于承担责任;当然,搬弄是非、拉帮结派也不会出现在他的身上。

三、其他岗位特定的核心道德义务:根据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义务,如:业务人员怎样做到对客户的诚实守信;生产人员,怎样保证绝不以次充优、不浪费企业资源;行政人

员管理的公平公正;财务人员的公私分明等。每个不同角色都有其核心的工作道德义务。

做一个被尊重的人,首先应该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员工,只有做到在企业中能够努力地做好角色分内的工作并能够履行角色道德义务,不断地提升自己,享受更多角色拥有的权利,更好的为家庭、为朋友尽到责任,才能够被家庭、朋友所认可,成为一个受尊敬的人。同时,一个人责任心的多少,决定了事业的成功与否,事业有成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尽心尽责,丝毫不会放松;成功者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不会轻率疏忽。

企业如何看待具有责任心的员工

一个大公司的老板曾经跟我讲过这样的故事:

“有个人来他公司应聘,经过交谈,他觉得那个人其实并不适合他们公司的工作。

因此,他很客气地和那个人道别。那个人从椅子上站起来的时候,手指不小心被椅子上跳出来的钉子划了一下。那人顺手拿起老板桌子上的镇纸,把跳出来的钉子砸了进去,然后和老板道别。

就在这一刻,老板突然改变主意,他留下了这个人。 事后,这位老板说:“我知道在业务上他也许未必适合本公司,但他的责任心的确令我欣赏。我相信把公司交给这样的人我会很放心。”

由此可见责任心是一种习惯性行为,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需的。责任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梁启超曾说过:“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于我自己打主意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我们每一位员工也因该具有这样的责任心吧,我们的份内之事,我们就必须做好,公司的目标也要我们共同努力而达到。

第7篇:做人要有责任心和爱心

一、做人准则

1、要有责任心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就是分内的事自己做,不推诿,不逃避;对待任何人或事物做到不伤害、不防碍;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想想,在做完事情之后要反思:我是否伤害和妨碍了社会?我是否伤害和妨碍了他人?我是否伤害和妨碍了自己?

2、要有爱心

爱心是感谢!爱心是理解!爱心是付出!

爱心是冬天里的一片阳光,让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让身处绝境的人重见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夜空中的一颗明星,让迷失路途的人找到回家的方向。

二、行为准则

1、在家尊敬老人、孝顺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同学;

2、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按时进餐、珍惜粮食、爱护器物;

3、吃饭时间不能看电视、玩电脑,只能在餐厅和客厅进餐;

4、为保护眼睛,不能趴着或斜着眼睛看电视,看电视时间:节假日每天看2次,平常看1次,每次最多两集,最长不超过一个小时,睡觉起床后半小时内不能看电视;

5、每天诵读国学、古诗经半小时;

6、帮做家务事,当好小助手;遇到困难要先思考,自己动手和大胆尝试,失败也不气馁和发脾气,只有经过自己多次努力仍无法解决才能寻求帮助。

第8篇: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最近看了学习陶行知感受颇深。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每一个孩子的前途命运。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社会需要优秀教师,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必定是一位具有高度责任心的人。

一、 要具备主人翁意识

作为学校的一员,首先就要具备“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而作为家庭的一员,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为它的更好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只有具备了主人翁意识,我们才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唯有如此,才会使我们学校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有的教师主人翁意识不强,甚至有些教师没有主人翁意识,把自己当作一个“打工”的,持“我教书,你给钱”的观念在学校过一天算一天,只要教学效果不是最差,他们不会去思考如何去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态度已决定了他们不会去关注学校的发展,其实只要稍加思考就会知道,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这种联系更加紧密了,所以,作为学校的一员,我们必须正本清源,正心诚意,从心灵深处自觉、自主地培养起忠诚的意识和敬业的精神,端正职业态度,真正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学校的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主人翁的态度投身于学校的建设当中。

二、教师要有责任心

教师工作就是一个社会的平凡岗位,做着貌似“平凡”的工作。

然而,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所以教师的工作就是一种替他人家庭做嫁衣裳的、有高度社会责任性的工作。

我们都知道坏学生是家庭的溺爱、或歧视、漠视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坏学生是社会不良环境塑造出来的,所以教师的工作就是一种“以人为善,以人为本”的工作,是心灵塑造、价值观与人生观塑造的人性工作。就是以„人性向善‟为价值理念引导学生去营造明丽的内心生活,建构坚实、丰富、光明的精神世界;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去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去对世俗、对功利超越,唤醒、去弘扬人性、提升人性的一种无比正义的、无比光明的工作。

教师应有责任心。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应对自己所教学生负责,应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负责,同时也应对自己和自己所在的学校负责。教师的责任心就是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敬重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就是对学生、对学校、对工作要有爱心,没有爱心的教师就是一个没有责任心、没有事业心的教师,没有爱心的教师就干不好教育工作,就不是一位称职教师,更谈不上是一位好教师。因此,你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你就必须做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

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会自觉地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本作业,辅导好每一位学生,会自觉帮助每一位差生。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会天天提醒自己:“今天我为学生做些什么,我今天为学生做了些什么?”。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会经常鞭策自己:只有不称职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教不会学生是我的责任;学生厌学、逃学、辍学、打架、上网有我的责任;学生不尊重父母、不尊敬师长、不团结同学、不热爱劳动、不会做事有我的责任;学生有潜力不学习、智商高心理素质差、德智体不能全面发展有我的责任……

三、 努力加强自身建设

要以中正方直的心理全心全意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加强我们教师的自身建设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笔者以为,教师的自身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就提高教学水平而言,首先就是要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当今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信息社会,知识增殖的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而知识是教师的立业之本,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多方面去汲取新的知识,为自己输入新的血液,使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很多教师应该都有这样的感触:平常书读少了,即使上课前精心备课,教学环节也无懈可击,但在讲解问题时就会感觉脑中羞涩,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面对学生的质疑问难以做到从容自若,游刃有余。可见,要做一名称职的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来多读书。提高教学水平,除了要多读书,还要坚持写教学后记,记下自己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随时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和修正自己;勤动笔,撰写教研论文,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教师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就应将爱与责任放在首位,做一个心中充满爱的老师。鲁迅曾说“教育是根植于爱的”,马卡连柯也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唯有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工作当作乐趣来从事,它能使教师感受到每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他的思考、关怀和担心。”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是否认清了自己的职守和责任,是否具有教书育人、行为示范、潜心治学、谈泊名利这些教师应有的职业精神,心中是否具有对学生纯粹的爱。其实如果我们教师“对待学生就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生活中,在学习中,给他们多一些真诚的关怀,真挚的鼓励,真心的帮助,把他们教育好,保护好,培养好,那么我们的教师才真正称得上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提高民族素质,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更要树立起强烈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水平和课堂教学的效益。

临港三中:刘玉建

第9篇:《工作要有责任心》读后感

感谢公司领导让我学习到如此宝贵的知识,很荣幸获得此书。

责任拥有成就人生的力量,责任,是一个人最根本义务和市民给,是我们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前提。工作意味着责任,工作总是充满了辛苦,但是工作也会给我们幸福。

通过学习本书,让我深深的懂得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工作,而是使命,责任。干好工作的前提,必须要有责任心。找接口是一种缺乏责任感的表现。优秀员工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绝不会为自己的失败辩解,找接口逃避责任。让我学习到在工作中要勇于主动担当责任,用心落实责任,勤奋实干,忠诚协作。

作者将工作中的责任心的特点划分为十个,通过对这些特点的详解,并生动的举例说明,深深的折服了我。

当你停止抱怨,努力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情况根本没有想象的那么糟,只要你积极的面对困难,就一定可以战胜他们。进入公司好像上了一条船,作为“船员”,你要毫无保留地忠诚于公司,与“船”同风雨,共命运。铭记团队的责任。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战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荣誉,其实不是他人的赞扬和奖赏,二十自己内心深处的满足。荣誉虽然看不见,但它存在每个人的心里。好好去珍惜,去拥有。放弃借口,让业绩证明责任。作为员工,我们要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真正对结果负责。相信自己能够做的更好。富兰克林说:“懒惰就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我们的身体”。人性的懒惰是一种

可怕的精神腐蚀,它可以让人整天无精打采,对生活和工作消极怠惰。 时刻保持集中精力,专注工作。

在工作中一个小小的事务,就能引起一场大的失败。所以我们必须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去做,更加的完美。积极进取,努力超越责任。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学会思考,让智慧优化责任。要多观察勤思考,突破束缚,大炮四位局限很重要,在现代化竞争时代,只有多充电,才不能跑到别人后面。不学习就意味着淘汰。

通过阅读本书,深刻的让我体会到责任心的重要性。坚守使命,时刻牢记责任。

上一篇:表白策划书下一篇:再也没有中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