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责任心与绩效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的论文(通用7篇)
关键词:员工 责任心 绩效 结构关系
作为人格中的重要维度的责任心,长期以来都作为一重要研究对象备受行为科学和管理心理学等学习领域的关注。在当前,对于责任心的相关研究也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关于责任心的结构维度和绩效关系层面,而且大多数研究都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所进行的。而对于我国员工责任心与绩效结构关系的研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长期儒家文化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在结合前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责任心与绩效的结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责任心指标设计工作,均是在结合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关键事件访谈法来进行。访谈结束后,对相关录音资料进行文字整理,并通过主题分析法的有效应用来分析、提炼在访谈过程中员工所表现出的责任心特性的相关内容。
1.样本研究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对象为上海市企业员工,总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3份,回收率为91%,有效份数为210份,有效率为70%。
2.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和Lisre18.0相关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员工责任心探索性因素分析
在员工责任心探索性因素的分析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参照不同项目的因素负荷值和共同度来完成。所依据的原则为:选取一些具备较高因素负荷值和共同度的项目,同时对于一些较低负荷值和共同度的项目进行删除处理;最终结合相应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按照相应原则确定了3个有效因子,同时涵盖13个小项的确定量表,如表1所示。
通过对表1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其中因子1中的项目主要涉及到的是员工的成就追求,共包含了Q1、Q2、Q3三个项目,称之为成就去向;而因子2主要涉及到的是企业员工的主动承担责任方面,主要包含了Q8--Q13共计6个项目,将其称之为承担责任;因子3主要涉及到的是员工的主动帮助他人方面,主要包括了余下的4个项目,而且每个项目负荷均超过了0.6,将其称之为团结助人。
2.绩效的探索性分析
从绩效的探索性分析结果发现,通过因素分析得到了三因子同初期的预想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且三个因子能够对总变异中的近60%进行科学的解释,其中每一具体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分别为0.086、0.856和0.877。结果显示,绩效中的三大因子量表也都有着一种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同我们预期的模型结构相比,转轴后因子有着较高的吻合度。
二、验证性分析
1.员工责任心验证性分析
运用LISRE18.0数据处理软件并在结合相应的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总计273个样本数据进行验证性分析,得到员工责任心结构模型和相应的模型的拟合指数,见图1和表2所示。
由以上数据综合报表明,由上述探索性分析所得出的员工责任心结构模型是比较理想的。
2.绩效验证性分析
运用统计软件LISRE18.0并在结合上述绩效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总计273个样本数据进行验证性分析,得到绩效模型和拟合指数,见图2和表3所示。
由以上数据综合表明,探索性分析所获得的绩效模型也是较为理想的。
三、全模型
对于企业员工责任心的三大维度分别对于绩效水平的影响,依然可以采用相应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来进行验证;在此过程中,将责任心中三大维度看作为自变量,而绩效的三个维度则被视为因变量。
最终得出,对于绩效的三个维度,员工责任心的三个维度有着一种明显的促进性作用;其中对于任务绩效以及适应性绩效的提高,员工责任心中的成就取向维度和承担责任维度发挥出了良好的作用,而团结助人维度则对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作用明显。这也直接表明,基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企业员工,对于人际关系和团结合作等方面的注重,能够促使其工作绩效得以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怡阁.企业内部责任制影响下员工责任心对工作绩效水平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3
[2]马冰.知识型员工责任心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
[3]苏曼.国有企业员工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给国家带来了大量的税收, 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 为GDP的快速增长做出了卓越贡献。 但是近年来,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失范的报道屡见报端, 如矿难、环境污染、食品造假、拖欠民工工资、上市公司造假等事件。 在此背景下, 社会逐渐开始重视企业是否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 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作用成为一个焦点问题。
本文选择医药行业这一具体的行业进行两者关系的分析, 因为医药企业是一个特殊的企业群体, 肩负着特殊的企业使命, 社会责任履行的好坏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 近年来医药企业药品质量问题突出, 虚假广告众多, 侵害了消费的利益, 医药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将医药行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 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 可以帮助企业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促进医药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对消费者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自Clark首先提出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之后, 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 大量的学者对这一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经过多年的发展, 学术界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国外众多学者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 20 世纪70年代,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Friedman认为企业唯一的职责就是利用其资源为股东创造利润, 即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而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将会损害股东的利益, 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相信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Preston和Sapentza利用 《 财富 》 杂志声誉调查指标, 得出的结论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Harrison and Freeman的研究也表明, 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缺失将会削弱企业的价值。 在实证研究中,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也导致了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 Margolis和Walsh通过原分析发现在109 项相关研究中, 其中有54 项研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有正向影响, 7 项负面影响, 28 项不相关。
2005 年以来, 国内学术界逐渐开始从实证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 温素彬和方苑通过实证分析发现, 从短期来看, 大多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当期财务指标产生负面影响, 但长期来看,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将提升其财务绩效。 当前, 很多学者开始结合其他因素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如朱乃平等研究技术创新投资与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协同影响, 发现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有效调节增强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长期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 霍彬和周燕华结合公司声誉在两者间可能起到的中介作用进行研究, 发现企业承担法律责任、慈善责任、经济责任和员工责任对公司声誉和企业绩效存在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 目前为止, 国内外关于两者关系的探索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 且实证研究多以所有上市公司为例, 分行业的研究较少, 综合研究所有上市公司得到的结论和启示都比较宽泛, 不能针对具体行业提出有效的建议。
三、研究设计
(一) 变量定义
1. 企业社会责任衡量指标的选取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首先需要明确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 Carroll认为应该将利益相关者方法应用于其研究中, 划分相关利益群体就可以清晰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 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消费者、政府部门、相关社会团体和社会团体及周边社区成员等。 因此本文认为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分为股东、供应商、债权人、政府、消费者、雇员和公众七大类, 其中股东、供应商和债权人划归为企业的经济责任, 政府、消费者、员工和社会公众划归为企业的社会责任, 结合相关文献, 建立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如下:企业对股东的责任衡量指标为基本每股收益 (X1 ) 和每股净资产 (X2 ) , X1=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X2=所有者权益合计/普通股股数;企业对供应商的责任衡量指标为应付账款比率 (X3) 和应付账款周转率 (X4) , X3=应付账款/本期的营业收入, X4= 营业成本/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企业对债权人的责任衡量指标为资产负债比 (X5) 、 速动比率 (X6) 和利息保证系数 (X7) , X5=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X6 = ( 流动资产- 存货) /流动负债, X7= (净利润+所得税费用+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
企业对政府的责任衡量指标为营业税金率 (X8) 和所得税率 (X9) , X8=全部税金/营业收入, X9=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衡量指标为营业成本率 (X10) 和营业收入增长率 (X11) , X10 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X11= ( 本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 /上期营业收入;企业对员工和社会公众的责任衡量指标为员工获利水平率 (X12) 和社会捐赠率 (X13) , X12=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营业收入, X13=捐赠支出/营业收入。
2. 企业财务绩效指标
选择总资产净利润率 (ROA) 、净资产收益率 (ROE) 和托宾Q值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绩效, ROA和ROE是盈利性质的指标, 用以评价企业的收益能力, 托宾Q值用以反映企业价值, 三个评价指标越高, 说明企业财务绩效越好。 其计算公式为:ROA = 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 ROE=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余额, Tobin Q=市值/资产总计。
(二) 研究假设
根据文献回顾, 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界定企业的社会责任, 同时企业社会责任又可以解构为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两个层面, 企业践行经济层面的责任主要是指对股东、供应商和债权人等负责, 践行社会层面的责任是指对政府、消费者、员工和社会公众等负责。
基于以上的文献研究和指标构建, 提出本文的二个假设:
假设1:企业履行经济层面的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成正向相关
假设2:企业履行社会层面的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成正向相关
(三) 研究方法及模型建立
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结构方程模型 (SEM) 是一种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包括两个基本模型: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 测量模型由潜在变量与观察变量组成, 结构模型是潜在变量间因果关系的说明, 作为因的潜在变量称为外因潜在变量, 作为果的潜在变量称为内因潜在变量。 在研究中, 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外因潜在变量, 财务绩效作为内因潜在变量。
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软件有Lisrel和Amos, Amos软件操作界面可视化, 提供模型修正和模型设定探索, 越来越多的使用者选择Amos软件进行SEM分析, 结合前面的指标定义, 本文在AMOS软件中建立结构方程模型, 在模型中, 外因潜在变量有两个, 即为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箭头指向各自的观察变量, 经济责任包括企业对股东、 供应商和债权人的责任, 社会责任包括企业对政府、消费者、员工和社会公众的责任, 内因潜在变量为企业的财务绩效。
四、实证分析
(一) 样本数据的描述分析
本文选择122 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 为了排除因偶然因素对个别年份数据的影响, 以2011 年至2013 年三年数据的均值作为样本数据, 对16 个观察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变量基本每股收益 (X1) 到变量利息保证系数 (X7) 反映企业对股东、供应商和债权人履行的经济责任, 这七个指标的均值较高, 总体可以体现企业经济责任履行状况较好。 变量营业税金率 (X8 ) 至社会捐赠率 (X13 ) 反映企业对政府、消费者、员工和社会公众等履行的社会责任, 由其均值可以看出, 履行状况也较好。 在反映企业财务绩效的指标中, ROA的均值为0.0781, ROA的均值为0.1093 , 企业盈利能力较好, 托宾Q值的均值为2.687 (>1 ) , 说明企业的市场价值超过了重置价值, 企业发展状况较好。
(二) 验证性因子分析
本文是在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上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的评价模型, 在实证分析前还需探究因素结构模型是否与实际搜集的数据契合, 指标变量是否可以有效作为潜在变量的测量变量, 因此应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判断因素结构模型是否与实际数据适配。 根据AMOS软件的输出结果,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适配度指标中的RME值等于0.028 <0.05, GFI值等于0.969>0.9, AGFI值等于0.972>0.9, PGFI值等于0.541>0.5, 均达到模型可以适配的标准。 标准因子载荷值, 均介于0.5 与0.95 之间, 达到了载荷系数的要求。
(三) 结构模型运行结果
将建立的模型在AMOS20.0 中进行极大似然估计, 得到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如图1 所示。
模型的拟合指数RME值等于0.026 <0.05, GFI值等于0.976 >0.9, AGFI值等于0.933 >0.9, PGFI值等于0.651 >0.5, 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在AMOS软件的View Text中, 企业对股东、供应商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履行经济责任, 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路径系数值为0.492, 且相对应的P值 (0.004) 小于0.05, 路径达到显著性要求, 两者之间显著正相关, 假设1 得到验证。
企业对政府、员工、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履行责任, 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路径系数值为0.346, 对应P值 (0.02) 小于0.05, 路径达到显著性要求, 两者之间显著正相关, 假设2 得到验证。
文章将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责任分为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探讨了医药企业履行相关责任时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的影响, 研究结论如下:1.医药企业履行对股东、债权人和供应商的经济责任时对财务绩效的路径影响系数是0.492, 达到了显著正相关的水平, 验证了假设1;2.医药企业履行对政府、员工、消费者和社区公众的社会责任时对财务绩效的路径影响系数是0.346, 达到了显著正相关的水平, 验证了假设2。 总之, 企业履行对各利益相关者责任时可以正向促进相关财务指标的提高。
依据以上研究结论, 得到以下启示:1. 医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能够对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因此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去履行责任, 重视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2.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企业应该完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明确对谁承担社会责任以及针对具体对象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应当有所侧重, 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 然后针对每个利益相关者的特点, 制定切实可行的社会责任策略。
摘要:利用20112013年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界定企业社会责任。在实证分析部分, 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证明:企业履行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能够正向促进企业的财务绩效、且履行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医药企业,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结构方程模型
参考文献
[1]肖红军, 李伟阳.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新进展[J].经济管理, 2013 (09) .
[2]Friedman M.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J].New York Times, 13 September 1970, 122-126.
[3]Preston LE, Sapienza HJ.Stakeholder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1990, 19 (04) :361-375.
[4]Harrison J, Freeman R.Stakeholder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erformance:Empirical Evidence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9, 42 (05) .
[5]Margolis JD and Walsh JP.Misery Loves Companies:Rethinking Social Initiatives by Busines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03, 48 (02) :268-305.
[6]温素彬, 方苑.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08 (10) .
[7]朱乃平, 朱丽, 孔玉生, 沈阳.技术创新投入、社会责任承担对财务绩效的协同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 2014 (02) .
[8]霍彬, 周燕华.企业社会责任、公司声誉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14 (01) .
[9]Carroll, A.B., 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 holders[J].Business Horizons, 1991, 7-8, 39-48.
[10]Post J, Frederick W, Lawrence A, W eber J.Business and Society:Corporate Strate gy, Public Policy and Ethics[M].Mc Graw Hill, 1996:16-17.
[11]杜剑.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11 (04) .
企业社会责任对于大多数中国公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国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大多数还停留在定性的论述上,仅仅从伦理的角度来说明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研究中国市场环境下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性将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对理论的补充。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绩效研究将为我国管理者进行社会责任实践提供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帮助非股东群体与忽视社会利益相关群体的公司决策作斗争,体现了此研究的学术价值。总之,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绩效研究不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在中国实践和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分析
1.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与收益两方面决定。表面看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利益是相矛盾的,但是我们认为,企业的经济利益与其社会利益是一致的,不能将两者视为相悖的。社会责任的承担固然会给企业增加一定的经营成本,然而,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社会责任的履行也会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短期或长期的收益。
2.企业财务绩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分析
(1)良好的财务绩效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
企业良好的财务绩效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条件,如果企业不追求合理利润,社会资源就不能得到最优配置,也就是说,合理的利润是资源最优配置的前提条件。另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时,企业要继续生存必须获得为了弥补风险和承担未来的责任而需要的最低限度的利润率。再者,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原则是企业应当不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原则,如果一个企业承担了不应当承担或者不可能承担的社会责任,跨越了自身的权限和能力就会引起新的社会问题,这也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
不难理解,一个企业必须获得承担它造成影响所需要的能力,但在那些不是由它自己造成的影响产生的社会责任领域,其责任的承担受其自身能力的限制,企业应承担那些自己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
(2)企业财务亏损对其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
我们已经知道,企业良好的财务绩效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相应地,当企业的财务绩效较差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因此下降,那么,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典型的例子就是当企业的经营实力较差时,企业除承担实际基本责任以外,就难以承担捐赠这一责任,正如乔治·斯蒂纳和约翰·斯蒂纳所说的那样,“一个企业的赢利是企业承担自愿社会责任的前提条件,一个企业赢利越多,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能越多,利润是社会责任产生的前提。相反,一个正处于经营困难时期的企业有可能削减它的社会项目,这就使得社会责任是否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赢利增加变得更为模糊不清”。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企业经营亏损并不能作为企业不去承担社会责任的借口,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企业都要遵纪守法、注重环保、节约资源、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员工基本权益等基本责任,在遵守基本道义的同时,根据企业的经营实力把握好社会责任的度,根据企业长远的发展利益,处理好小善和大善、一时之善和长远之善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1.样本的选取
目前,国内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大多缺乏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专业统计分析国内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而企业的年度报告一般都通过第三方机构的审计,数据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因此本文测评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的数据都来源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
本文选取样本时考虑到极端值对统计结果的影响,我们剔除了企业业绩过差的ST和PT公司以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过非标准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否定意见等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由于国内投资者主要关注的还是A股上市公司,因此本文选取的只是沪市A股的上市公司。按照以上样本选取的要求。我们总共选择了59家制造行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A股上市公司2009年的年报数据进行分析。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数据库(CCER)。
我们根据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中是否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依据,引进虚拟变量x作为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变量。在这里,我们假设在年报中披露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比未披露的上市公司更好地承担了企业社会责任。若企业在年报中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则x取1,若未披露,则x取0。
我们选取上市公司年报中的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指标。该指标反映企业总资产能够获得利润的能力,即反映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果越好,整个企业的活动能力越强,经营管理能力越高,从而带给企业良好的财务绩效。
2.变量的设计
因变量:目前公司绩效的主要计量指标分为两大类,包括财务绩效指标和市场绩效指标。本文采用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
自变量: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在中国还没有统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Catroll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层次划分,考虑到变量指标的可量化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从企业微观层面来衡量社会绩效,设计了企业对国家政府贡献率、企业对员工贡献率、企业对债权人贡献率和企业对股东贡献率这四个因变量。控制变量:考虑企业所在不同的行业规模大小,本文采用公司规模(公司总资产)为控制变量,因为公司规模与公司绩效紧密联系。又因为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会明显影响企业绩效,故也把企业资产负债率(AD)做为控制变量。
nlc202309040342
3.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我们对ROA进行单位根(ADF)检验,我们建立有截距项的ADF模型,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ROA为平稳的时间序列,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回归分析。
4.变量的回归分析
本文通过Eviews5.0来进行回归分析,揭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下述多元回归模型来检验:ROA=β0+β1CRCC+β2CREC+β3CRICI+β4CRIC2+β5AD+β6SIZE+β7X+ε
β为待估参数,ε为随机扰动项。
5.回归结果ROA=-0.051+0.036CRGC+0.0001CREC+0.298CR/C1+0.771CRLC2
+0.OIOAD+O.016SIZE+0.0001X
t值(一O.987)(一0.457)(0.003)(6.507)(15.1 57)
(0.886)(0.521)(-0.020)
SE 0.046 0.002 0.000 0.014 0.006
0.012
0.002 0.976
分析过程与结果
1.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以上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企业对股东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债权人,接下来是对政府,企业对员工的贡献率在我们的模型中几乎为零。另外,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规模都对企业的ROA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企业是否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则对企业的资产收益率没有什么影响。
2.回归分析
由以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企业对债权人贡献率、对股东贡献率与资产收益率之间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对员工贡献率、国家贡献率与资产收益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反映出我国制造行业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具有针对性,为了实现短期绩效目标,企业更多地会关注和维护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通过吸引股权和债权投资以提升企业绩效。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
1.建立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模式
我们认为,企业应当建立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的治理模式来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强调企业经营者关注企业所有者即股东的利益,这种单纯的股东治理模式容易导致利润至上的短期目标,从而破坏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而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强调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既考虑到股东的利益,同时又要考虑到企业职工、社区、供应商等的利益。
具体来说,第一,通过建立职工、供应商、消费者等公司利益相关者监事制度,赋予其享有公司重大决策的知情权与表达意愿的权利。第二,建立完善利益相关者的激励机制。如员工激励可采用员工持股计划的方式、债权人激励可实施债转股方式实现等。第三,设立董事会社会责任委员会。在董事会中设立社会责任委员会,可以协调企业与社区、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确保公司履行社会责任。
2.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约束和监督机制
在西方,企业社会责任是由以公民为基础的各种社会运动的推动发展起来的。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既缺少公民社会的基础,又缺乏社会运动的推动。因此,政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和推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国政府在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中具有不能替代的作用。
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讲也是一种法制经济。对于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外部不经济的现象,必须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强制约束。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各经济利益主体依法分享自己应得的成果。强化企业社会责任首先是强化企业的守法行为,在遵守国家各项法律的前提下创造利润。从社会方面看,应充分发挥舆论媒介和消费者协会、工会等社会群众团体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体系,以形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
构建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升温,许多国际组织和企业内部相继出台了生产守则,以此来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状况。在多数情况下,它是以舆论压力、消费者运动和企业的道德自觉来实现的。在发展中国家,这种约束无疑是极其脆弱的。因此,我们应该整合相关法律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制定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建立一套适合中国企业的评价理论体系和评估机制,并通过国际谈判,力争将中国体系融入国际标准中。
建立企业社会绩效评价模式。我国企业的综合评价还停留在财务综合评价阶段,所以在评价的内容上偏重于企业经营绩效而忽视了企业社会绩效的分析。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证交所的经验,根据我国市场发展状况,循序编制社会责任型投资指数,并编制公司治理指数、环保责任指数、可持续发展指数等子指数。
强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并开展社会责任审计。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关的社会责任信息零星地分布在年度财务报告中,且信息量极少。社会审计是促使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一种工具,它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社会后果,提出审计报告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决策。
李静
国有企业惟有从内部管理抓起,从最薄弱的绩效管理抓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组织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不论什么类型的组织,也不管组织的规模是大是小,组织中的人都决定着组织的兴衰成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种组织特别是企业,面临的环境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企业需要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不断地进行创新活动。为了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向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都需要发挥比以往更加积极和富有创造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说,掌握人力资源就掌握了企业发展的主动权。当前,很多企业都设立了人力资源部,其职权甚至在财务部之上,这也证明了人力资源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
什么是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简称考绩,是指企业组织以既定标准为依据,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职工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是主管或相关人员对员工的工作所做的系统评价。在人力资源的各项活动中,绩效管理处于核心地位,几乎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如图1所示。
人力资源规划需在现有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制定。招聘需要考核应聘者的知识、能力和过去的业绩。甄选需要以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要以员工的能力、适应性、业绩、贡献、潜质等来衡量。培训与开发要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有针对性地实施,否则培训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薪酬的制定及发放要能考核员工的业绩、能力及态度。在处理员工关系时,绩效考核更是最为关键的一项内容,解决员工纠纷和争议都要以员工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标准。绩效考核的核心功能可用图2表示。
国外企业绩效考核的研究与运用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美国学者Coacio曾把绩效考核称作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阿基里斯的脚后跟”。甚至个别管理学权威把绩效考核过程称为管理的七大致命疾病之一。对于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当前世界各国的情 1
况都不尽如人意。对绩效考核研究较深、应用较广的美国,通过对使用绩效考核制度的92家俄亥俄州的公司进行的研究表明:大约有65%的公司对他们的考核制度不满。最近20年,绩效管理越来越受到欧美先进企业的重视。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企业流程再造(BRP)和全面质量管理(TQM)等活动的风起云涌,绩效评估的观念和制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偏重财务目标的达成,扩大为整体经营成效的提升。在考核方法上,对个人考核大都采用目标管理法和360°测评法,对组织考核大都采用关键业绩指标法(KPI)和平衡记分卡法(BSC)。据Gartner Group调查表明:《世界财富》前1000家大企业中,70%的公司使用平衡记分卡法;Bain Company调查也指出,北美55%的企业、欧洲40%的企业在使用平衡计分卡法。另外,国外专家研究开发的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人格特征和能力趋向为测量准度,并通过严格的定量分析设计的绩效管理软件和绩效诊断软件,已经在发达国家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管理者可以直接从软件中得到说明员工绩效的优点和不足的总结性报告。同时,这些软件还会对员工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向管理者提供可供参考的解决绩效问题的办法。
人们对一些大公司的研究发现,他们除了具有以上特点外,还有许多自己独特的地方:例如Temple-inland公司采用的是将员工的工作业绩与薪酬直接挂钩的绩效管理制度。哈里斯电力系统公司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把评价的焦点集中在员工绩效的不断改善和对顾客需求的不断满足上。克莱斯勒公司采用了由下级进行评价的特殊做法。丰田公司将绩效评价制度、薪酬制度和能力开发制度结合起来,以员工个人的能力开发为基本目标。对评价结果的运用分3种:一是对工作非常努力的人提高工资,二是对高绩效的员工给予奖金和绩效工资,三是对有能力的人给予晋升。GE公司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要求是4E,即精力(energy)、激励(energize)、决断力(edge)和实施(excute)能力,使用360°评估法及被杰克·韦尔奇称为活力曲线的强制分布法,即把员工分为A、B、C类。A类为激情满怀、勇于任事,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还使企业充满情趣的人,占20%,公司将给予大量的股票期权和晋升;B类属于中间,这部分人约占70%,公司也会给予工资的提高;C类为最差,这部人员约占10%,通常要受到解聘。他们的活力曲线之所以能有效发挥作用,是因为建立了一种绩效文化,在这种文化里,人们可以在任何层次上进行坦率的沟通和回馈。韩国KOLON商社为了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可接受性采用了详细的职务分析和目标管理法。
通过职务分析做成职务说明书、岗位一览表和任职资格表把整个企业的任务进行整理和分类,然后再将任职资格表与部门和个人对应起来,并结合年初制定计划时分解的各个部门及个人的年度目标,制定个人任务分担表。分担表中明确了任务是什么、什么程度、什么时候、怎样完成,使每位员工对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有具体的认识,并赋予绩效评价以客观性。为了加强可接受性,除了年初制定任务分担表进行实施外,每年8月份在评价的基础上还进行一次修订,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及可接受性。
国内企业绩效考核的研究与运用
国内的在华跨国公司其绩效考核的做法大都沿用母公司的制度。而国内港台独资企业大多采用目标管理法,一年度为一周期,具体做法是每年年底由总经理召集部门主管协商制定公司总目标,各部门再根据总目标制定部门目标和所属员工个人目标报总经理批准。总目标的设定以公司年度营业目标和预算为依据,部门和个人目标以总目标和岗位职责为依据。目标制定好后,以《目标管理卡》形式执行,员工每月都要进行填写,做自我分析、检讨,上级主管审核并面对面沟通,并每月将双方认定结果上报。在目标完成后,由员工首先对成果做自我评价,然后由上级主管审核、沟通及反馈,最后要定期召开目标管理成果发表会。成果考核结果作为晋升、加薪的参考。对于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仍是以重组和改制为工作重点,绩效考核也只是对干部的德、能、勤、绩的简单考评。但也有相当知名企业不但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也有许多自己独到的地方。如北京城建集团运用平衡计分卡法进行绩效考核,效果不错。有的企业采取全员绩效管理,管理人员绩效实行日、周、月管理。徐工集团所属企业大多采用目标管理法和3600考评法等。而海尔集团强调企业文化的作用,鼓励每个人奋斗,强调人的作用,自称为“人本企业”,因此,它的绩效考核有自己的特色。企业内部实行三工转换制度,将员工分为试用员工-合格员工-优秀员工。三种员工实行动态转化,使所有员工在动态的竞争中提升、降级、取胜、淘汰。更为严格的是,每次考评后都要按比例重新确定试用员工,如此一来,人人都有危机感。每个月8号,海尔都要召开管理者考核例会。考评结果全部用分数体现,一年内,加减分数相抵,达到-6分者就要被淘汰。在日常考核中使用OEC目标管理法,即“日清日毕,日清日高”。具体做法是,制定各级岗位职责及每件事的工作标准,每个人根据其职责,都要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每个人的管理范围、工作内容、每项工作的工作标准、工作频次、计划进度、完成期限、考核人、价值量等,为确保其完整性,每个人的台账由其上一级主管审核后方可生效。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绩效考核仅被视为一项独立的管理行为,并未与企业的战略相匹配,未与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相联系。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过程中,明确岗位职责及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是所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基础。只有明确了岗位职责,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及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进行考核,判断其行为与企业所要求的职责规范之间的拟合程度,并以此作为绩效的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而当前大多数的国企中这种工作分析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展,对企业内部各工作团体及人员工作职责的划分大多是模糊不清的,这正是国企多年沉淀下来的一大弊病。
第二,直接照搬国外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和方式。许多国有企业将国外企业特别是三资企业的绩效管理方法直接移植,而忽略了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这样的结果是,要么执行不下去,要么就是考核结果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员工意见很大。不同的员工素质水平、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面对的不同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不同时期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绩效考核的方式,而这些往往没有引起国企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第三,绩效考核的内容指标建构不完善。国有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时,多数企业关注的内容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员工个体的德、能、勤、绩,二是员工对企业的经济贡献程度。现有的管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成果已经表明,对以上两方面的考核并不能全面地涵盖员工工作绩效的所有组成部分。另外,类似于德、能、勤、绩的考核也多为定性化考核,无法避免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出现考核者的随意性判断。
第四,对考核结果的运用与处理方式不当。由于多数国企在实施绩效考核工作之前的基础性铺垫工作不完备、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不严谨以及考核的内容指标设计不够完善等种种原因,从而导致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只能停留在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一般性的总结上,这往往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员工整个工作过程中的全面工作成果。这就要求国企管理者对绩效考核进行过程控制,充分地运用绩效考核成果,在业绩总结的基础上,建立与绩效考核工作相关的结果反馈、激励机制、薪酬制度及培训体系,即分析员工或工作的实际工作表现,实施客观的奖惩,为其发展提供培训,开发其潜能,最终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
摘要:本文利用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在传统“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分析的
基础上,对这一时期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市场绩效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我国银行
业的市场结构已经由寡头垄断、高度集中转变为垄断竞争、适度集中的市场类型;运用DEA方法测定
了我国主要14家银行的经营效率;对市场结构和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银行业的集中度和绩
效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而效率提高对改善绩效有重要作用。关键词:银行业;SCP;结构;效率;绩效;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一、引言
以新古典理论为基础的SCP框架是传统的产业组织结构分析的经典范式。SCP范式是由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人BAIN等人首先提出来的,由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和市场绩效(Performance三部分组成。该框架假定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20世纪60年代以来,银行业被纳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范畴。理论方面,基于产业组织理论对银行业结构和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形成了市场力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实证方面,国内外不少学者基于不同的银行业市场,对以上两种假说进行了检验。国外,Smirlock(1985、Evanoff和Fortier(1988等人研究了美国银行业市场
结构和绩效的关系,Mullineaux和Thornton(1992则运用18个欧洲国家的银行业数据进行了研究。从实证结果来看,不同国家,不同银行业中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关系并不相同,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显示哪种假说一定成立。国内方面,张磊(2000、黄志豪和于蓉(2005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银行业产业结构、行为和绩效研究方面的进展状况。秦宛顺(2001、赵旭等(2001、王国红(2002、贺春临(2004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和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刘伟和黄桂田(2003、于良春和高波(2003等通过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分析,就银行业的集中度、效率和规模经济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2003年以来,我国的国有银行业改革取得了较大突破,银行业格局也因此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通过研究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主要的14家商业银行1的最新发展,从市场集中度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当前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运用DEA方法测定了这一时期14家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而实证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的相关性,验证了市场力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在我国银行业是否成立。
二、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银行业市场结构是指在银行业市场中,各银行之间在数量份额规模上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市场结构的决定一般取决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程度和进入壁垒等因素,其中市场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市场集中度研究是一种定量研究,而产品差异度和进入壁垒研究则主要是定性研究。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本文主要从市场集中度方面进行
1本文所选取的样本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集团、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共14家银行所构成的银行业市场。选择这样的样本一方面是基于数据的可搜集性,同时也是因为这14家银行占据了我国银行业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可以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状况。
分析。
市场集中度是指在特定的产业或市场中,少数较大的企业或组织所占市场份额的大小。一
般来说,市场的集中度越高,该市场的垄断程度就越高。常用的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有勒纳
指标(Lerner index、市场集中度指标CR n、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和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 index,也称H指数等。本文采用的是目前较常用的市场集中度CRn指标和H指数。
1.CR n指标的测定。CR n指标表示的是产业中最大的n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比重2,该指
标反映了市场中最大的n 家企业的集中程度。我们依据2000—2005年14家银行的相关数据,以
最大的四家国有银行为基础,从资产,存、贷款和利润3四个方面,测得我国银行业的集中度
CR4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2000-2005年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CR4指标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年,平均值资产 0.8629 0.84490.82630.80300.7882 0.7786 0.8173 存款 0.8683 0.84430.82640.80340.7878 0.7774
0.8179 贷款 0.8724 0.85090.82470.79610.7853 0.7529 0.8137 利润 0.7651 0.71820.72660.79370.8337 0.8014 0.7731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2001—2005,14家银行相关年份年报,中国人民
银行年报
(2001—2005,并进行相关计算。某一指标数据若在以后年份发生调整,在合理分析
基础上, 一般以调整后数据为准。
从14家主要银行组成的银行业CR4各项指标来看,资产、存款、贷款市场的三项指标均
高于80%,说明国有银行在规模方面仍有绝对优势,根据BAIN设立的CR4分类标准(表2, 这一集中度是相当高的。而利润方面的集中度则相对低一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国有银
行“高垄断,低收益”的特点,国有银行并没有获得与其市场垄断地位相称的利润水平。
表2 BAIN定义的以CR4区分的市场结构类型 市场集中度(CR4(%该市场企业数量市场类型 ≥75 1~40 极高寡占型 65~75 20~100 高寡占型 35~65 较多中集中寡占型 30~35 很多低集中寡占型
≤30 极多竞争型资料来源:杨公朴,夏大慰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进一步的分析利润指标,我们发现,2003年是利润集中度变化的一个拐点:2000-2003年, 四大国有银行的利润份额相对于资产和存贷款份额都较低,而从2003年开始,则开始逐渐回升,04年和05年利润指标的集中度甚至高于资产和存贷款市场。分析起来仍然要归因于近几
年来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为了加快国有银行的改革进程,尽快使其摆脱历史包袱的束缚, 国家采取向国有商业银行“再注资”的方法,2003年底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为中国银
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2005年又动用150亿美元为中国工商银行注资。同时,对三家公司
2计算公式为:CR n =∑ ∑ = = N i i i n i X X 1 1 /,其中n为最大的n家企业,N为市场企业总数。
3这里考察的利润为各银行的税后净利润(账面,本文中如无特殊说明,相关利润指标均为税后净利润。
进行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经过这些改革,2004年,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税后
净利润已经分别达到483.88亿元和209.32亿元4, 从而提高了国有银行在利润方面的市场份额。05年利润份额的降低应该跟政府自2004年中期以后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有关,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国有银行的贷款数量更为缩减,同时呆坏账拨备增加,也可能造成国有银行2005年利润增速的减缓。
2.H 指数的测定。CR n 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行业的集中度,而且比较容易测定,但它不能反映出整个市场的规模分布情况,而H 指数则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点。H 指数是市场年各主体相应指标和行业总指标比值的平方和5,它综合的反映了市场的分化程度和市场垄断水平。H 值越接近于1,表明行业内垄断程度越高。我们利用相关数据,计算出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的H 指数如表3所示。
表3 2000-2005 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H 指数 H 指数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年均
资产 0.1992 0.1902 0.1812 0.1711 0.1650 0.1612 0.1780 存款 0.2023 0.1911 0.1821 0.1724 0.1662 0.1622 0.1794 贷款 0.2059 0.1972 0.1866 0.1728 0.1685 0.1529 0.1807 利润 0.2042 0.1709 0.1662 0.2800 0.3613 0.2280 0.2351 资料来源:同表1。
一般来说,如果H 值大于0.18,则该市场为高度集中的市场;若H 值在0.1和0.18之间,则该市场属于适度集中市场;若H 值小于0.1,则该市场属于低集中度市场。观察2000—2005年期间H 指数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从年均值来看,资产和存款市场的集中度都已经低于0.18,而贷款市场的集中度也已经降至0.18的临界点上方附近;从趋势上看,除利润指标外,我国银行业的H 指数都是逐年下降的,即在资产和存贷款市场上的集中度都有所下降,这说明我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有所加强。利润集中度的趋势变化要复杂一些,从2000年到2002年逐年下降,而在2003年出现了一个上升的拐点之后,2005年又有所下降。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利润集中度出现拐点的原因,国有银行通过内部改革,改善经营管理,剥离不良资产,以及政府注资,利润状况近几年
得以改善。从H 指数的变化来看,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出,我国银行业在2000—2005年期间,逐渐由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过渡为适度集中的市场结构。
小结:综合对市场集中度的分析,我们认为,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已经从寡头垄断、高度集中转变为垄断竞争、适当集中;但集中度仍然偏高,仅仅略低于临界值。
三、我国银行业的效率测定
效率研究也是银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中,我们把银行效率定义为对其投入产出对比关系的评价。银行效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参数法和非参数法。本文采用非参数法中的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我国2000-2005年间的银行效率进行测算。DEA 6是由Farrel(1957创立并由Charnes Cooper(1978等人发展起来的线性规划方法,它通过构建生产的效率前沿边界来测定决策单位(Decision Making Units ,DMU 相应的边界效率。DEA 效率是一种相对效率:落在效率前沿边界上的DMU 是有效率的,其值为1;而落在前沿边界以外的DMU 则 4 引自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2004年年报。5计算公式为:H=/(1 T X i n i ∑=2,其中X i 为各企业的资产等相应指标,T 为市场总规模,n 是行业内的企
业数量,X i /T 即为某企业相应指标的的市场份额。
6详细的关于DEA 理论描述及其方法,可以参看: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是相对无效率的,其值位于0到1之间。
运用DEA方法测算银行效率,我们需要首先定义相应的投入产出指标。基于对银行定义的不同,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方法主要分为生产法、中介法和资产法。我们依据金融中介的理论,将银行定义为运用资本和劳动力吸取存款,并转化为贷款和投资从而获利的机构。按照这一标准,我们选取的银行投入指标为劳动力,自有资本和存款,产出指标为银行净利润。其中劳动力投入为银行每年的职工人数;自有资本
为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此外,在计算时我们采用了投入角度的模型(input-oriented model。
我们利用相关数据,并使用Onfront 2.01软件7,测算出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的DEA 综合效率OE(生产成本效率,技术效率TE和规模效率SE,如下表所示: 表4 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效率概况 国有银行平均 10家股份制银行平均 14行平均 OE TE SE OE TE SE OE TE SE 2000 0.125 0.273 0.496 0.503 0.706 0.756 0.395 0.582 0.682 2001 0.106 0.268 0.511 0.522 0.691 0.776 0.403 0.570 0.700 2002 0.132 0.347 0.484 0.519 0.701 0.789 0.424 0.607 0.715 2003 0.305 0.490 0.965 0.556 0.692 0.780 0.484 0.634 0.833 2004 0.320 0.465 0.900 0.522 0.600 0.694 0.464 0.562 0.753 2005 0.402 0.645 0.845 0.590 0.687 0.762 0.536 0.675 0.786 数据来源:同表1。
从表中来看,2000—2005年,我国银行业的效率有了一定提高,但和发达国家比较起来仍然是较低的8,股份制银行的效率整体上要优于国有商业银行。国有银行的效率提高较为显著,2003年以后基于股份制改革的成效,显示出一定的规模效率,但技术效率仍然偏低。就单个银行来说,国有银行里中国银行效率最优,除2004年外其余年份综合效率均位于国有银行首位。股份制银行的效率表现显示出一定的分化,其中民生银行的效率最高,2001—2005年连续5年显示综合有效率,位于行业第一;浦发、中信、招商、兴业的综合效率也较为优异;广发、深发、光大几家银行的效率则相对较低。
四、我国银行业绩效的测定
关于银行业的绩效定义,目前尚存在一些争论。本文中将绩效简单定义为银行的获利能力。常用的测定绩效的指标有利润率、勒纳指数和贝恩指数等。本文采用总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来考察银行的经营绩效。总资产利润率9用来衡量运用资产获取利润的综合能力;净资产收益率10则用来衡量银行的自有资本获利能力。我们运用相关数据,计算出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的资产利润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如表5和表6所示。Onfront2.01是由瑞典EMQ公司开放的一个DEA分析软件。Pastor等(1995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国际银行业效率研究显示,1992年主要发达国家银行业平均的综合效率为:美国0.81,西班牙0.89,德国0.93,意大利0.92,法国0.95,英国0.54。
9总资产利润率=税后净利润/期内平均总资产。
10考虑到银行数据公布在不同年间的调整,特别是三家国有银行03年以来通过注资进行财务重组造成的相关数据不可比,本文中的净资产收益率采用全面摊薄的计算方式: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净利润/期末净
资产。
表5 2000-2005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绩效(ROA测度单位:%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国有银 行平均 10家股份制 银行平均 14行平均
2000 0.1389 0.0133 0.3373 0.2544 0.1860 0.4380 0.3660 2001 0.1432 0.0489 0.1951 0.2422 0.1573 0.4213 0.3459 2002 0.1432 0.1053 0.1472 0.2734 0.1673 0.3501 0.2978 2003 0.0492 0.0594 0.6743 0.7581 0.3852 0.3852 0.3852 2004 0.0422 0.0534 1.2961 0.5113 0.4757 0.3436 0.3814 2005 0.5560 0.0238 1.1087 0.6143 0.5757 0.4417 0.4800 年均0.1788 0.0507 0.6265 0.4423 0.3245 0.3967 0.3761 资料来源:同表1。
表6 2000-2005 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绩效(ROE测度单位:%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国有银 行平均 10家股份 制银行平均 14行平均
2000 2.78 0.22 6.57 4.80 3.59 9.19 7.59 2001 3.11 0.87 4.80 3.62 3.10 11.69 9.24 2002 3.66 2.13 4.01 4.33 3.53 10.61 8.59 2003 1.45 1.39 11.96 14.09 7.22 12.37 10.90 2004 1.82 2.57 24.75 10.19 9.83 11.08 10.73 2005 13.30 1.31 16.38 11.76 10.69 13.27 12.53 年均 4.35 1.42 11.41 8.13 6.33 11.37 9.93 资料来源:同表1。
表5和表6显示,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资本盈利能力虽然仍然较低,但纵向来看,都有了一定提高11,特别2003年以后国有银行的业绩表现突出:资产利润率由平均不到0.2%提
高到了0.58%,2003年后甚至超过了股份制银行,其净资产收益率也有了显著提高。但从ROA的年
均值来看,股份制银行仍然要高于国有银行,而且利润率相对稳定。而从ROE的表现来看,股份制
银行仍然全面领先于国有银行。对比ROA和ROE,我们发现,股份制银行的资本盈利能力比
资产盈利能力更具优势,原因可能是因为股份制银行的资本结构更为合理,而国有银行具有的
庞大资产规模在资本结构相对改善和效率提高等条件下可以转变为竞争优势。ROA达到0.6%是我国银行业资产利润率的监管水平,达到1%则接近国际银行业的先进
水平。从单个银行来看,建设银行的利润率在国有银行中最优,特别是2004和2005年,从指
标上看,已经达到1%左右的国际先进水平;中国银行2005年也达到了0.61%。国家在2003 年对建行和中行注资时要求两家银行的ROA在2005年底达到0.6%,从指标上看,两家银行
都已经达到了要求。股份制银行中,总体而言上市公司的利润率要好于非上市公司:其中表现
较好的浦发、招商、民生和中信等银行,表现较差的是广发和光大银行。
五、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目前关于市场结构和绩效关系理论分析,主要存在两种假说:市场力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
11孙巍等(2005的研究显示,1995-2002年,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呈收敛下降的趋势。
市 场 力 假 说(Market-Power Hypothesis,MP)包 括 传 统 的 SCP 假 说 和 相 对 市 场 力 假 说(Relative-Market-Power Hepothesis,RMP)。SCP 假说在分析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关系时认为,市场集中度和市场绩效是正相关的;并且在分析其原因时认为,在集中度高的垄断市场中,少 数的大银行之间容易实现合谋来操纵市场,它们通过支付较低的存款利率和较高的贷款利率获 得较大利差,得到垄断利润。RMP 假说则认为,只有市场份额大且较好实现了产品差异化的 银 行,才 能利 用 市 场 力通 过 有 利 定价 获 得 超 额利 润。效 率结 构 假 说(Efficient-Structure Hypothesis)包括 X 效率结构假说(ESX)和和规模效率假说(ESS)。ESX 假说认为,技术和 管理水平高的银行,可以实现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利润水平,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导致 较高的市场集中度。ESS 假说同样认为效率可以决定银行绩效和市场结构,但它认为这是银行 间规模效率差异的结果,而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效率则趋同。秦宛顺(2001)赵旭等,(2001),贺春临(2004)对我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都不支持这两个假说。本文将运用我国银行业发展的 最新数据对上述假说进行验证。1.模型设定及变量解释。要验证以上两种假说,经典的计量模型是由 Berger(1995)建 立的模型发展而来:(1 π=β10+β11MS+β12CR+β13X-EF+β14S-EF+α’X(2 MS=β20+β21X-EF+β22S-EF(3 CR=β30+β31X-EF+β32S-EF 该模型中,π 为银行绩效变量,MS 为银行的市场份额变量,CR 为市场集中度变量,X-EF 和 S-EF 分别为银行 X 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测度变量,X 为一系列的控制变量。若实证结果方程(1)中结构变量 MS、CR 的系数 β
11、β12 显著为正,而效率变量 X-EF 和 S-EF 对绩效的影响 很小,则市场力假说成立;若结果显示方程(1)中效率变量的系数 β
13、β14 显著为正,而结 构变量对绩效的影响很小,且方程(2)(3)中 X-EF 和 S-EF 的系数 β
21、β
22、β
31、β32 至少有 一个显著为正,则效率结构假说成立。本文也基于上述模型对两种假说进行检验,同时数据处理上采用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相结合 的“混合数据”(pool data)方法。变量选择上,我们用某银行利润率 ROA、ROE 来衡量绩效; 市场份额 MS 我们取该银行在资产、存款、贷款和利润四个方面的份额中值;集中度变量我们 同样取当年银行业资产、存贷款和利润四项 H 指数的中值;银行的 X 效率和规模效率我们分 别用 DEA 方法测定出的银行综合效率 OE 和规模
效率 SE 表示;控制变量方面,我们参照秦 宛顺(2001)和赵旭等(2003)的选择方法,从银行和市场两个角度共选取四个变量:银行变 量选取资产规模(取其对数值,记为 LNA和贷款/资产比 RLA,分别表示银行的规模和风险状 况;市场变量选取 GDP 增长率 RGDP 和存款市场增长率 GMD,其中 RGDP 用来表示经济增 长对金融市场的影响,GMD 表示存款市场需求增长对银行利润的影响。从经济意义上,我们 估计 ASS、RLA、RGDP 和 GMD 的系数均为正号。2.回归结果及分析。运用 SPSS 13.0 软件,将 2000—2005 年间“混合数据”(pool data)形 成的 84 组相关样本数据代入模型中(1)式,进行回归估计。我们首先以 ROA 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ROA=1.465+0.026MS-1.589CR+0.392OE+0.306SE-0.157LNA-0.007RLA+0.109RGDP(3.950(5.323(-1.534(5.101(3.854(-4.236(-2.747(3.979 ** ** ** ** ** ** **-0.041GMD(-3.206 ** R2=0.788 adj R2=0.765 F=34.843 D.W=1.042(括号内为系数 T 检验值,**、*分别说明该系数通过 1%和 5%的显著性检验。下同)从回归结果来看,模型具有一定的拟合优度,且通过了 F 检验,方差膨胀因子 VIF 检验
显示该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D.W 检验显示随机误差项存在正的自相关。除集中度外的解 释变量均通过了 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因此整体上说该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集中度与 资产利润率负相关,市场份额虽然与利润率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很小,而 X 效率和规模效 率均与利润率显著正相关,且系数显著不为 0。因此,回归结果表明,市场力假说不成立,但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效率结构假说的特点。控制变量中,存款市场增长率和贷款资产比的系数都 很小;GDP 增长率与 ROA 显著正相关,说明经济增长对金融机构的利润率有促进作用;资产 规模变量与 ROA 显著负相关,说明在我国,规模大的银行并不是利润率高的银行。若以 ROE 为被解释变量,则回归结果如下: ROE=19.264+0.26MS-43.047CR+8.369OE+8.909SE-2.418LNA-0.129RLA+2.656RGDP(1.551)(1.580(-1.241(3.252(3.345(-1.954(-1.591(2.890 ** ** ** * **-0.602GMD(-1.412 R2=0.667 adj R2=0.631 F=18.737 D.W=1.775 被解释变量变换以后,我们发现 ROE 与解释变量的相关关系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其显 著性都有所下降,其中市场份额与资本收益率的正相关性已经不显著,控制变量里只有 GDP 增长率和资产规模(对数
值)变量检验具有显著性。从回归方程上看,虽然 F 统计量和复决 定系数 R2 有所下降,但本模型消除了自相关性。因此,综合来看,以 ROE 来衡量绩效,模型 的说明更符合实际情况和统计意义,国内外学者研究银行绩效与市场结构、效率关系时,也倾 向于采用 ROE 变量。以上对(1)式的回归分析说明我国银行业可能存在效率结构假说,但要使这一假说成立,还有一个必要条件:效率是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对(2)(3)两式进行回归 估计,若两式中效率变量的系数有一个显著为正,则效率结构假说成立。运用相关数据,我们得到(2)(3)两式的回归结果: MS=6.891-16.623OE+10.418SE CR=0.193-0.003OE+0.002SE(2.568(-4.296(2.252(40.298(-0.403(-0.27 * ** * R2=0.002 adj R2=-0.023 F=0.081 R2=0.195 adj R2=0.175 F=9.798 从上面的回归结果来看,集中度 CR 与效率变量建立的模型无论是系数还是方程都没有通 过统计检验(实际上,单个银行的效率变化很难对整个市场的集中度有显著影响)。市场份额 与效率建立的模型通过了 F 检验和系数的 T 检验,其中 X 效率与市场份额成负相关,说明在 我国,效率高的银行并不是市场份额大的银行;规模效率与市场份额正相关,说明这一时期我 国规模效率高的银行占取的市场份额较大。但(2)的回归结果中复决定系数只有 0.195,其模 型的解释能力有限。因此,综合模型(1)(2)的回归结果,显示出 2000—2005 年间我国银行业具有一定的规 模效率假说(ESS)的特点。
六、结论与启示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的基本结论与启示如下:(1)2003 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开始由寡头垄断、高度集中转变为垄断竞争、适 度集中,但集中度仍然位于临界值附近,位于垄断竞争的初始阶段。(2)从效率上看,这一时期,我国银行业的效率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整体水平仍然较 低。国有银行的规模效率提高较快,股份制银行平均的综合效率高于国有银行。(3)2000—2005 年间,我国银行业的绩效水平有所提高,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表现较为 突出,主要归因于建行、中行和工行的股份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股份制银行的业绩表现整 体上高于国有银行。
(4)实证研究表明,市场结构对我国银行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而银行效率的提高则有 助于其绩效改善,规模效率的提高对银行的市场份额有一定影响。因此,我国银行在改革的过 程中,更应该努力改善经营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其经营效率,而非一味地强调扩大 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参考文献 [1] 于良春,鞠源.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J].经济研究,1999(8).[2] 赵旭,蒋振声,周军民.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1(3).[3] 秦宛顺,欧阳俊.中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J].经济科学,2001(4.[4] 刘伟,黄桂田.银行业的集中.竞争与绩效[J].经济研究,2003(11).[5] 王国红.论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J].经济评论,2002(2).[6] 贺春临.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J].经济评论,2004(6).[7] 张磊.银行业的产业结构、行为与绩效[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3).[8] 黄志豪,于蓉.银行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5(2).[9] 于良春,高波.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效益与相关产业组织政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3(3.[10] 何韧.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上海地区银行业的考察[J].财经研究,2005(12.[11] 孙巍,王铮,何彬.商业银行绩效的演化趋势及其形成机理——基于 1996—2002 年混合数据的经验研究 [J].金融研究,2005(10).[12] 杨公朴,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3] 约翰·A·戈达德.欧洲银行业:效率、技术与增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4] A.N.Berger,C.Hunter,W.Timme.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 Review and Preview of Research Past,Present and Future [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3, 17:221-249.[15] A.N.Berger, A.N.Mester.Inside the Black Box: What Explains Differences in the Efficiencie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7, 21(7: 895-947.Empirical Analysis of Market Structure ,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in China banking Weijin Zou Zhang Liu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related data of development of banking in China in the period from 2000 to 2005 and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nalysis model of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we performed studies on banking market structure, market performance and their mutual relationships in such period.Our results show that market structure of banking has been changed from the type of “oligarchic monopolization and high concentration” to the type of “monopolized competition and moderate concentration”.We computed the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the 14 main banks in China by the DEA calculation method.We also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rket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which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distinc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and performance,while the enhancement of efficiency is critical for improvement of performance.Key Words: banking;SCP model;market structure;efficiency;performance;correlation 收稿日期:2006-12-20 作者介绍:邹伟进,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学院教授;刘峥,中国院博士研究生。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 融资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2005年, 深圳证券交易所开通了中小企业板块, 为中小企业迅速壮大提供了直接融资来源。但是, 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缺乏资本市场融资渠道, 从而难以获得股票和债券市场融资, 同时也难以利用资本市场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在这一背景下, 外界普遍缺乏有关中小企业财务和其他决策信息, 民营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这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会使银行等资金供给方提高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 加强对民营中小企业风险控制和贷后监管。负债正是通过最小化“自由现金流”来限定管理者的自主使用权力, 形成有效的债务治理机制。因此, 我们提出假设1:企业账面价值财务杠杆比率具有负向治理效应, 它与公司可观测绩效负相关。
2. 公司绩效对融资结构的反作用。
从负债利息结构看, 无息负债有较多属于商业信用, 期限通常较短, 要求较高, 但其融资成本较低。有息债务则可能相反, 并且公司业绩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利息支付。在公司业绩优秀的情况下, 公司更有可能获取无息负债。由此提出假设2:金融负债率与绩效负相关。
从负债期限结构看, 短期负债由于期限较短, 经营者必须为此预留自由现金流量, 但是短期负债融资成本较长期负债低。所以经营者在经营绩效提高、拥有充足现金流时会优先考虑采用短期负债融资方式。因此, 我们提出假设3:长期负债率与绩效负相关。
由于市场不是完美的, 税收、破产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将使绩效对资本结构产生反作用。对此本文运用特许权价值假说进行解释。特许权价值假说从收入效应角度入手, 认为如果公司能够预期保持高效率的运转, 那么高的利润效率会产生大量的经济租。而现有的股东为了确保他们的经济租不会因破产或者清算而丧失, 就必须持有更多的股份来维护他们的利益。按照该假说, 由于股东为了保护他们从利润效率产生的特许权价值不会因破产或清算的原因而丧失, 所以高绩效的企业将选择更高的权益资本比率。
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的所有者同时又为管理者, 在企业进行融资决策时, 管理者站在所有者角度考虑为维护他们持有的高昂的特许权价值而持有更多的权益资本。因此, 该类企业一般具有较高的权益资本比。也就是说, 绩效的提高将促使股东持有更多的权益资本而导致资产负债率的下降。因此, 我们提出假设4:绩效的提高会降低资产负债率。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所选择的样本为截至2009年12月31日已在深圳中小板发行股票的公司, 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以及ST、PT类上市公司, 同时只考虑发行A股的公司, 总计291家公司, 选取其2010年的财务数据。
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源自CSMAR数据库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实证分析部分主要通过统计软件Stata完成。
2. 变量定义。
本文借鉴国内外已有的评价体系选取变量如表1所示:
3. 模型设定。
根据前文分析, 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互相影响。为了检验融资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我们构建如下模型:
其中:yi表示公司可观测绩效, χi表示融资结构, ζi是公司治理结构指标, πi表示营运能力指标, φi代表成长能力指标, control为其他控制变量, β为待回归估计参数, ε是残差项。
考虑到LEV、IDR、LDR三个指标之间存在自相关性, 因此分别将其引入模型采用OLS进行回归, 并且采用标准参数检验来确定其显著性。
为检验公司绩效对公司融资结构的影响, 我们假定期望收益是增加的, 否则人们不会进行投资。因此, 采用本期公司绩效作为解释变量, 预期负债率作为被解释变量, 我们构建如下模型:
其中:χi+1表示t时对预期公司负债率的期望, 回归过程以t时的实际值代替;其他变量定义同上。由于上市公司分布在各个不同产业、地域, 各指标在横截面上存在异方差, 因此直接利用GLS方法估计。
三、实证结果
1. 描述性统计。
模型中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融资结构指标方面, 民营中小上市公司的平均负债率为38.4%, 负债水平偏高, 并且负债水平在公司间的波动范围较大。对于资产负债率和有息负债率的均值和中位数相差不大说明数据是对称分布的, 而长期负债率偏低说明我国民营中小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极不平衡, 大多数企业没有通过长期借款渠道进行融资, 短期债务占绝大比例。总体来看, 民营中小上市公司融资能力相差较大, 并且存在部分企业没有金融负债和长期负债。
财务状况指标方面, 民营中小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11.77%, 高于一般认为业绩优秀的标准10%。这可能与我国中小企业上市时间很短有关, 因为我国上市公司往往在上市初期的业绩较为优秀。
2. 融资结构对公司可观测绩效影响的回归结果。
由下页表3回归结果可以发现, 可观测绩效变量与融资结构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负债程度与公司可观测绩效具有负相关关系, 负债程度越高, 公司盈利能力越低。也就是说, 债务对公司财务绩效具有负向的治理效应, 假设1得到检验。
3. 公司可观测绩效对融资结构影响的回归结果。
由下页表4回归结果可以得出, 公司可观测绩效指标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且在统计意义上具有显著性, 假设4得到检验。并且长期负债率与公司可观测绩效变量呈显著负相关, 说明公司绩效提高时, 公司在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上会首先考虑内部利润留存以及短期负债, 因此长期负债会降低, 长期负债率下降, 假设3得到检验。另外, 有息负债率与公司可观测绩效变量负相关, 在公司业绩优秀时, 会树立更良好的企业形象, 更有可能获得商业信用等无息负债, 并且公司也会选择这种成本更低的无息负债融资方式, 所以公司绩效提高时, 反映有息负债的金融负债率会降低, 假设2得到检验。
也就是说, 在企业业绩优秀的情况下, 企业会优先考虑成本最低的内部留存收益和无息负债融资, 以及融资成本较低的短期负债融资, 这也是符合融资优序理论。
四、结论
我们的实证研究发现:资本结构对盈利具有负的影响, 并且是显著相关的, 说明民营企业财务杠杆具有负向的治理效应。营业利润/总资产与资产负债率和流动负债/总资产比率均显著负相关, 营业利润是企业盈利的核心, 具有长期的持续性, 是利润构成中最稳定的部分, 因此营业利润是衡量盈利能力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回归结果。
公司业绩对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作用, 当公司业绩提高时, 公司更可能选择低成本的融资方式, 如内部融资、商业信用、短期负债等。根据融资优序理论, 当公司存在资金缺口需要融资时将按照以下顺序:首先考虑内部融资, 使用公司内部的利润盈余;其次利用无风险或低风险负债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我们的研究结果符合融资优序理论。
局限于目前的条件或认识, 我们的研究存在一些不足, 可能导致研究结论的不全面。研究中所有数据都采用账面数据, 笔者也选用Tobin'Q值 (账面负债与权益市价之和/账面资产) 作为盈利指标, 但与资本结构无相关性。众多其他因素未进入模型, 并不排除无显著线性影响, 也不排除影响是间接的或非线性的, 具体还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小悦, 李晨.上海股市的收益与资本结构关系实证研究.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1
[2].陆正飞, 辛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会计研究, 1998;8
[3].王娟, 杨凤林.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国际金融研究, 2002;8
[4].杨宜.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为实现其长远目标,超载经济和法律要求的,所承担的责任。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指标选取的依据,分别从对投资者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供应商的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对公益事业的责任和对资源环境的责任六个方面提出了企业绩效与其社会责任关系的指标选取。
关键词:企业绩效;企业社会责任;关系指标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23-2
1 问题的提出
本文引用著名社会经济学斯蒂芬·罗宾斯与玛丽·坎特提出的社会责任概念,即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为实现其长远目标,超越经济和法律的要求,所承担的责任。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一直主导着企业的生产和經营根深蒂固的经营理念。然而,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和企业一味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对于企业及社会的负面效应,促使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履行其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而目前,我国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还存在着明显的误区,主要表现在:①社会责任是政府的事,与企业无关;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能提高企业的绩效,只会增加企业的成本;③企业参加捐款和社会公益活动就是履行了社会责任。由于上述误区的存在,必须要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研究,尤其是要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指标进行研究。
2 企业社会责任指标选取的依据及原则
2.1 指标选取的依据
企业社会责任指标的选取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估而言尤为重要,能否科学合理的选择出指标,关系到评估结果的正确与否。对于指标的选择主要有两类途径,一类是政府部门相关的文件中所涉及的指标;另一类是相关学者在该领域中研究成果的指标。本文通过对相关文件和研究成果的检索,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指标选取的原则。
2.2 指标选取的原则
2.2.1 科学性原则
企业社会责任指标选取是否具备科学性,是其能否开展研究的基础。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完备性,即指所选择的指标能够全面地反映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即不能忽略某些重要的方面也不能过于偏重某一方面。②独立性原则,即各指标之间不应该产生序列相关性,不应使指标之间出现过多的信息重叠。③准确性原则,即各指标之间的含义要明确,要能够有明确的范围和可参考的财务指标。④特征性,即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主要特征,能够用其衡量企业社会责任与其绩效的关系。
2.2.2 可测度的原则
这里的可测度是指:一方面指标要能够从现有的企业财务资料或其他统计资料中获取。这直接减少了搜集[]资料的难度,也最大程度地使不同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是所选取的指标一定要能够量化,这包括指标本身即为量化数据或可人为对其进行量化处理。
2.2.3 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是指所选择的指标要能够反映及时的、真实的和有效的反映与其所相关的指标信息。如果不能保证所选取指标的有效性,那么就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正确性,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评价结果。
3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选取
3.1 对投资者的责任
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主要分企业对股东和债权人的责任两个方面,因此,要分别对这两个方面设置指标。
3.1.1 对股东的责任
企业对股东的责任,这里主要是要考虑企业要对股东所投入资金和所要取得的收益负责,本文对企业对股东的责任选取了三个指标:①资本保值增值率。该指标所体现的是企业的发展能力,其能够反映企业净资产的变化及变动程度,能够说明企业对股东资金使用情况;②净资产收益率。该指标能够衡量企业对其投资者,即股东所履行的社会责任,该指标能够体现股东每投资单位资金所获得的净收益,该指标越高,反映企业对股东所履行的社会责任越高;③每股收益,该指标能够直接反映企业能够为股东投入资本所带来的收益,是反映股东投资所获得盈利比率的重要指标,也可以用该指标确定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企业就越能满足股东的获利目标,对股东履行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好。
3.1.2 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
对债权人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主要考虑的是企业偿还债权人的本金和利息的能力。本文选取了资产负债率和速动比率两个指标,作为企业对债权人社会责任履行程度的评价指标。①资产负债率。该指标反映企业的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的形式取得的,该指标可以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是其长期的偿债能力。该指标越低,则说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对债权人保障的能力就越高。因此,对债权人所履行的社会责任就越好。②速动比率。该指标反映企业每单位流动资产是由多少速动资产作为保障的,其能够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3.2 对员工的责任
①职工人均工资及福利费,该指标反映了企业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及福利费用,该指标越高,则企业对员工履行的责任就越高。反之,则表示企业对职工履行的责任越低。②职工人均培训经费,该指标反映企业为员工提供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所投入的经费,可以由此看出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③全员劳动生产率。选用该指标,是由于职工人均培训经费较难统计,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对生产资源的利用水平。因此,其可以间接反映企业为提高员工素质所做出的努力。
3.3 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①主营业务成本率。该指标反映,企业为消费者让利越多,则企业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就越低,即主营业务成本率就越高,企业为消费者让利的幅度就越大。因此,该指标能够间接地反映出企业对消费者履行的社会责任。
②销售额增长率。该指标反映消费者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该指标越高,则说明消费者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就越高。因此,该指标能够反映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认可程度和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买卖合作关系。
3.4 对供应商的责任
①应付账款周转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占用供应商账款时间的长短,该指标越高,则说明企业偿还供应商账款的时间越短,即企业履行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越好。
②现金应付账款比率。该指标反映企业使用现金偿还供应商账款的能力,该指标越高,则说明企业偿还供应商账款的能力就越强,即企业对供应商账款的保障程度就越高。
3.5 对政府的责任
①资产纳税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在其自身能力允许范围内,能够为政府所缴纳的税款。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国家及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程度。
②就业贡献率。该指标反映企业运用其自身全部资产为全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说明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的能力越差。
3.6 对公益事业的责任
①捐赠和赞助支出。该指标反映企业为社会公益事业所做贡献的绝对值,该指标越高,则企业对社会公益事业所做的贡献就越高。
②捐赠收入比。该指标是指企业捐赠占企业收入的比重,该指标为相对指标,是反映企业在自身能力允许范围内对公益事业所做出的贡献程度。
3.7 对环境资源的责任
①单位收入材料消耗量。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及资源的破坏程度。该指标越小,则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就越小,从而对环境的污染也越小。反之,就越高。
②单位收入“三废”排放率。该指标说明,企业在其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三废”排放量与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该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对人类所共同面临生存环境所履行的社会责任。
③环保投资率。该指标是反映,企业固定资产中有多少比例是用来购入环保设备的。该指标越高,则说明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越强,反之,则越弱。
④环保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销售收入中有多少投入到环保设备中去。该指标直接反映了企业在环保设备上的投入力度,其指标值越高,则反映企业的环保意识越强,反之,则越弱。
⑤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该指标反映,企业技术人员在全体员工中所占的比重。该指标越高,则说明企业越重视技术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越能够通过技术创新、革新等降低单位生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因此,也就越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也就越能够更及时地履行对环境资源的社会责任。
参 考 文 献
[1] 马学斌,徐岩.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技术应用研究[J].系统理论与实践,1995(2).
【企业员工责任心与绩效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的论文】推荐阅读:
员工关系对企业绩效的06-17
论企业员工的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10-28
如何改进完善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论文07-25
毕业论文 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制度的研究12-13
《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11-17
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毕业论文10-25
企业员工安全责任书01-09
企业员工激励模式研究11-09
部门与员工的绩效考核记录说明06-20
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