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

2022-12-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反腐倡廉建

摘 要 反腐斗争形势严峻,党和人民对反腐倡廉形势的要求越来越高,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会和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反腐倡廉的精神,抓好廉政建设要教育、制度、预防、监督、惩治和自律并重,形成反腐合力,才能牢固构筑拒腐防线,取得反腐倡廉新成效。

关键词 反腐倡廉 十七届四中全会 教育 监督 自律

一、反腐倡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反腐倡廉是新形势的需要

建国60多年了,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些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从2009年度我国15名省部级高官落马的惨痛教训中,不难看到反腐败形势的严峻性。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加快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2.党对反腐倡廉提出更高要求

在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我们党总是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确保党更好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地担当历史使命。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要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3.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的要求不断提高

在党中央坚决反腐、重拳出击的强大声势下,一大批贪官纷纷落马,在惩治腐败的同时,从腐败官阶越来越高,腐败款物金额越来越大,腐败幅面越来越宽等方面,也昭显了反腐败形势很严峻,腐败还处在高发期,还处在易发、多发、高发的态势上。

二、反腐倡廉的基本途径

1.强化教育,健全制度

强化教育以及健全制度是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的基本方法,是从根本上铲除孕育腐败的温床的基本方法。

教育是育人的首选方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放松了道德思想教育,暴露出一些人道德滑坡,心态不平,进一步昭显了教育的重要性。廉政教育是培养人们的廉政意识,增进廉政品德的重要过程。廉政教育必须采用多种方式,重在效果。廉政教育除了传统的上课等直接正面教育以外,还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丰富的教育形式,例如到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教育,警示案例图片展教育,观看警示教育片教育,树立廉政典型,弘扬廉政精神。通过广泛有效的教育,提高了人们的思想品德和廉洁素质,那么,就增强了对腐败的自身免疫力。

仅仅用教育一种方法,由于教育的局限性,其作用毕竟有限。还要结合制度,强化预防效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矩,也就是人们的一种行为准则。行为准则在不同的国家,甚至不同的地区,有所不同;行为准则在不同时期也不同;对于不同的人员也不同。现代中国,对于男性学生、男性公务员要求不准留长发,制度是通过约束,能让我们与不同的人和谐相处,将不同的事、不同的物合理处置的准则。

2.突出重点,强化监督

要着力健全监督机构和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监督工作有着教育宣传和规章制度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宣传没有强制约束力,制度的制订还只是纸上规定。教育和制度无论有多么完善,多么理想,如果落实不了,就失去了效果,那么教育就只是个形式,制度就只是个摆设,而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教育工作和建立制度,其最重要的生命力在于落实。

对于教育工作和建立的制度,是否能得到落实,不能完全依赖于教育和制度,必须发挥监督的特有作用。监督就是要对落实制度和教育的情况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就是要通过察看考证有否落实制度和教育精神,发现没有落实的给予督促,必须时追究相应的责任,从而使结果能达到教育工作和建立制度的预期目标。

监督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监督力量,发挥最大的监督作用呢?监督必须突出重点,抓住了重点,有时会事半功倍。历史证明,缺乏监督的权力容易滋生腐败,监督必须突出重点人员、重点单位、重点部门、重点环节,权重位高处往往是产生腐败的高发地带,这就是监督的重点所在。

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政工作是重中之重,纲举则目张。领导干部带领队伍前进,一般工作人员跟着领导走。领导干部自身素质过硬,才能真正做到令行禁止。领导干部是反腐倡廉的重点人员,领导干部吃苦在先,勤俭廉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一般工作人员哪敢妄自腐败,哪敢不遵守纪律?领导干部自身腐败,而要求一般工作人员清廉,效果可想而知。现在,党中央也越来越重视对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建设,人民群众呼声最高的还是反对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这也是我国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提任干部也是重点人群。从实践情况看,不少年轻干部思想素质不够过硬,在年轻时刻苦奋斗,精神可嘉,可是一旦升了职,往往挡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沦为阶下囚,令人扼腕。原因在于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廉洁观。年轻干部防腐力弱,必须重点监督,及时提醒,将腐败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关的单位和部门是监督的重点单位和重点部门。重点单位一般指掌握着重权的单位,掌握着经济实权的、行政执法实权的单位。每个单位均有重点部门,廉政监督的重点部门一般在涉及对外履行职责的部门,拥有实权的部门。

3.结合强制措施,加大惩治力度

有了教育、制度和监督,还不足以畏慑贪欲膨胀者,这些措施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强制力或者强制力度比较小。惩治腐败犯罪,是惩防体系的重要手段。综观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廉洁工作做得好的国家、地区和时代,无不充分发挥了严厉惩治腐败犯罪和腐败行为的强有力武器的作用。

在我国,检察机关肩负着惩治职务犯罪的反腐败职能,必须加强科技办案,不断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公正廉洁执法,有效制服犯罪。必须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职务犯罪活动。对于情节严重的职务犯罪者,必须重拳出击,从重从严打击,才能有力打击腐败行为,才能震慑以身试法者,以儆效尤,才能有效遏止腐败现象的滋生漫延。

4.提高自身修养,贵在自律

“一个人的成功在于自律”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一个真谛。

监督和惩治虽然有强制性,但是,监督和惩治也有局限性。监督工作再怎么强,也不可能做到时时处处监督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惩治力度再怎么强,也是事后措施。多少警示案例敲响了警钟,各方监督在不断加强,然而,仍然有那么一些人如飞蛾扑火,经不起诱惑而葬送自己的政治前途,乃至整个生命,懊悔莫及。

严以律已是抵御腐败现象侵蚀的首要防线。每一位党员,都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不断陶冶高尚的情操,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断改造世界观,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奋斗,真正做到自警、自醒、自律,崇德倡廉,牢固构筑拒腐防线,永葆共产党员的清廉本色。

当前,人民群众和时代对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的呼声振耳发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借鉴成功经验,不断探索实行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新方法,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力量,标本兼治,取得反腐斗争的根本性胜利,使我国稳步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

参考文献:

[1]新浪网.我国去年15名省部级高官落马,创31年来年度纪录.2010.2.5.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作者:王菊英

第2篇: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党校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次全会对于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深刻总结我们党执政历年来的历史经验,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作出了重大部署。我们要紧密结合党校实际,把全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充分发挥党校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以后,在党的中央全会上就党的建设问题作出决定,在这次全会以前,一共有6次。第一次是1954年2月召开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第二次是1980年2月召开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三次是1983年10月召开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第四次是1990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第五次是1994年9月召开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六次是2001年9月召开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从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看,党的建设问题从来是和党所面临的环境和任务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和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新要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用一句概括的话来说,就是“党的建设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与以往历次全会的《决定》相比有什么不同呢?这次全会的《决定》,在全面分析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体现了我们党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刻认识;反映了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的艰辛探索中对55年来执政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提出了我们党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各方面治国理政的清晰思路;表达了我们党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执政实践和执政理论建设两个方面,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坚定决心。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之所以成为“根本”,说到底,是因为只有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执政党如果在执政能力上出了问题,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就非常现实,在这个客观规律面前,任何执政党都不会例外。

我们党是一个非常善于总结经验的党。《决定》总结了执政55年来的六条主要经验,对于党和国家的事业继往开来至关重要。从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总结执政经验,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六条主要经验来自执政实践,既体现了我们党对政党执政的普遍规律的认识,又体现了对共产党执政的特殊规律的思考,对于今后更好地执政、长期执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决定》强调,这六条既是我们党执政的“主要经验”,又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完善。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清醒认识、自觉把握和运用执政规律的基础之上,标志着我们党更加成熟和坚强。

当然,重视对执政规律的研究,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并不等于说,我们已经弄清了、掌握了全部规律,更不等于说,我们能在实践中游刃有余地运用这些规律。在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必然王国。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党提出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加强对党自身建设规律探索的任务。

加强执政理论建设,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理论上把握执政党的特性,掌握执政的基本原则,采取科学的执政方略和执政体制,改革和完善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丰富执政资源,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个重大问题。在科学把握执政规律、加强执政理论建设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执政理念,是管长远的一件大事。执政理念,是一个党在认识执政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价值判断。它贯穿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形成和贯彻执行的全过程,决定着党的执政活动的基本方向。应该说,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清晰。这些理念体现在这次全会总结的六条主要经验中,贯通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就是我们党最根本的执政理念。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如何改进,按照什么要求来完善?《决定》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把这三个“执政”并列起来一起提,是一种新概括。把这三个“执政”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鲜明地提出来,这也是第一次。三个“执政”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深入思考执政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更好执政的根本要求。

坚持科学执政,就是要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强调执政要“科学”,根本点就在于,党的执政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遵循这个规律就是科学,违反这个规律就是不科学。作为长期执政的党,我们党手中掌控着全部的国家权力和执政资源,并领导着整个社会,这是我们党执政的巨大优势。这种优势为我们党执好政、用好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只有把这些条件真正化为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领导,正确履行执政党的职责,充分展现执政能力,才能完成执政使命。

坚持民主执政,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我们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执政者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是权力的主人。因此,民主执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民主执政在内容上至少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人民虽然不可能事事、时时都直接做主,但有权选择能够代表自己行使权力的人。二是,人民不但有权选择执政者,而且要以多种形式更多地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去,行使民主权利,决定公共事务。三是,一个执政党的执政成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来评价,但最重要、最有资格作出评价的是人民群众。从一定意义上说,民主执政的根本问题,就是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实现从代替人民当家作主向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转变。

坚持依法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无论科学执政,还是民主执政,最终都要落到依法执政上。宪法、法律、法规都是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规范,既是人们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认识逐步科学化、理性化的结果,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最重要的就是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决定》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并提,含义非常深刻。三个“执政”之间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科学执政强调执政的科学性,民主执政强调执政的人民性,依法执政强调执政的合法性,三者结合在一起,勾画出我们党执政方式的完整框架,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密切联系起来,是《决定》的一个突出特点。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进党的自身建设改革的必然要求。对于国家来说,要坚持依法治国;对党来说,要坚持用制度治党。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邓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要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用制度治党,从本质上说就是党的行为和各种活动都要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不仅是政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党内民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党的一切活动都有制度可依、有章可循,就会大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效率。在这次全会《决定》中,制度治党的思想体现得非常充分,对制度建设提出了全面要求。这些制度大体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基本政治制度。第二类是基本经济制度和党对经济工作实施领导的体制。第三类是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的民主集中制。第四类是落实上述制度的更加具体的、着眼于可操作的机制和制度。《决定》在各个层面上,从体制和机制上加大了制度建设的力度,使制度建设的内容更系统、更全面、更广泛、更注重相互之间的衔接。

党的执政能力强不强,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在于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50多万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是我们党的执政骨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每一个领导干部直接相关。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每个人都在其中而不在其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思考如何适应时代要求,自觉增强执政的忧患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执政的本领,努力掌握科学的执政方法,牢固树立良好的执政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实现党的执政使命贡献力量。

各级党校担负着培训轮训党的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光荣任务。9月24日,庆红同志来中央党校作重要报告,他明确提出,要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他提出,各级党校要在教育培训我们党的中高级执政骨干,不断提高他们的执政能力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在建设学习型政党,推进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发挥重要阵地作用;在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我们要按照庆红同志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紧密联系党校实际,围绕《决定》提出的任务,充分发挥党校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第一,要按照《决定》提出的“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不断完善“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新布局,把提高执政能力作为党校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党校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落实到党校教学的全过程。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程,增设有关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专题课程,重点开设有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专题研究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继续大力推进研究式教学,实行教学相长、学学相长,逐步开展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探索适应学员需要的菜单式教学,把提高学员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教材建设上,根据四中全会精神,抓紧修订已有的教材和编写新的教材。在学科建设上,围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个中心,充实和加强一些急需的学科。在学习考核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考核方式,突出能力的考核。

第二,加强执政理论研究,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发挥党校科研工作的优势,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从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基础、执政资源、执政环境等范畴着手,在科研课题、理论研讨、组织发表文章等方面开展工作。近期要抓紧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科学发展观”这两个重点课题。积极参与中央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围绕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设立重点专项委托课题和科研项目。适时召开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研讨会,以深化对《决定》精神的理解,推进执政理论研究。组织教研人员在报刊上发表高质量的研究文章,加大党校的声音。总之,我们要从多方面努力,积极发挥党校作为思想库的作用。

第三,认真组织教职员工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深入学习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动工作。按照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部署认真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活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坚持党校姓党、从严治校的方针,贯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办学新要求,以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把党校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作者:虞云耀

第3篇: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

编者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部署。为此,我们特开辟这个“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专栏,组织广西区委党校11位专家学者撰写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关问题,以期更好地帮助大家学习领会《决定》的深刻含义和精神实质。

新的理论,新的实践

副校长、教授 央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重要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紧迫性、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深刻阐述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重点,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全面的部署。《决定》主题高远、目标明确、全面务实、重点突出,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必将成为中国现代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而载入史册,必将化作极大的物质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首先,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表明中因共产党开始了新的战略追求,开创了新的伟大实践。“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华,古今中外的先哲们在探索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进程中,都对“和谐”思想有过精辟的论述和不懈的追求,主张在承认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和谐。但是,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把“和谐”作为一个党、国家和民族的统一行动纲领和共同奋斗目标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付之以实践。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率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崭新课题提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并做出具体的部署,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第四代领导集体非凡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执政能力,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又一次历史性的跨越,是党的战略任务和伟大实践的重大创新。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发展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文化教育、安全稳定及其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影响社会和谐的不利因素。为此,十六届六中全会极具针对性地向全党突出强调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六个重点领域,即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这意味着党和国家战略重心的重大转变,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历史性飞跃,这一飞跃必将带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巨变。

其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和内涵的提出,是我党历史上又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它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新飞跃。阅读《决定》,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扑面而来,令人耳目一新。《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科学论断前所未有地揭示了社会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决定》强调:“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和谐利益,这是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新发展。《决定》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一次将“和谐”一词与富强、民丰、文明并列提出,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目标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决定》深刻指出:“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作为一种价值观它准确地把握了当前社会矛盾的症结和关键。《决定》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节和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从战略的高度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落到了实处。《决定》还提出了九大任务、六项原则以及许多具体目标,为我们展现了现阶段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诸多理论创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这些重大的理论创新,为意识形态领域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我们理论工作者在社会实践中认真学习,深入研究。

“和谐”是个很高的目标,它的实现需要方方面面的条件。我们虽然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而进行地艰辛探索和证反两个方面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近30年来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丰硕成果和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认识和实践的不断深化,以及我们有中同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使我国拥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多种有利条件,社会实践的快速发展及其强烈呼唤也将促进这一伟大实践的步伐。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经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们正是顺时代发展的潮流而动,因而我们的事业注定会成功。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科社教研部主任、教授 刘小兵

社会公平的关键是政治的公正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在所有的社会公正中,政治的公正是最重要、最关键、最具决定性的核心因素。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政治文明的最高价值选择。政治公正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政治文明的程度,政治公正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公正、公平的社会生态环境的政治基础。政治公正所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个国家或组织一时的生存与发展,而是一种长期、可持续的整个国家、社会的生态资源。这就决定了它需要一系列“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K期性”的制度的有力支撑。这里的“制度”就是指社会和国家的权力结构、权力秩序、权力运行机制,即政治制度。政治公正需要制度的关照,需要制度化解决的途径。政治公正是社会的平衡器和安全阀。政治的公正是由掌握若各级公共权力的官员来实现,因此,官员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治的品质,官员的道德修养直接地影响着政治的公正。每一位官员都应树立崇高的政治精神、政治责任感、正义感及敬业精神,使自身成为公平与正义的象征。当官员丧失了政治的公平和正义时,人民群众的利益必然受损,并使政治的不公正与经济的不公平陷入恶性循环。

政治公正的关键则是政治的民主

政治公正要从一种理念倡导变为生动的社会现实,官员是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因此,从政治公正的角度来研究和认识公正的政治,必然要从官员的主体因素为核心来加以思考并进

行制度卜的设计与调整。社会的不公正,许多时候不是一个技术瓶颈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道德问题。但要根本解决社会的不公正问题,却必须从制度和机制人手。政治不公有其制度性根源,要改变政治不公的现状,唯有通过公正的立法、建立能体现政治公正三的法律和制度,才能建立制度性公正。政治公正的核心问题,是对政治权力的合理配置、规范运作和有效制约。政治权力的运作(包括权力的分流、权利的分配、决策的制定、制度的设计、人力物力的配置、实施手段和目标的确定等方面)向更为利学和更为合理的形式发展。政治公正的核心应当是公开性、公正性,政治公正主要体现为行政的程序性、规范性。要实现社会的公正、政治的公正,就必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

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张家寿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和理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给现阶段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州论上的指导。构建和谐社会足科学发展观在现阶段要实现的目标。和谐社会不是…个永恒目标,它是在我国小康社会即将要完成的基础上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和谐社会把实现社会层面上的和谐作为其主要内容。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两者相互促进、互为条件。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科学发展观离不升发展这个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支撑。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把发展放在首位。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在于发展。离开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和物质保障。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经济上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升级,用市场的方法解决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群众基础。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完善市场信用机制和公平体制,依法治国,实现社会民丰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调整和完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协调群众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构建和谐社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管理体制,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保护,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大力建设和谐文化

文史教研部教授 陈学璞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决定》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谐文化的地位作用、根本理念和具体内容,以及如何建设和谐文化,作了充分的深刻的阐述。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思想为内涵特质、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进步文化。和谐文化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经济社会相辅相成、良性互动的结果。

和谐文化具有时代性、继承性、开放性、渗透性、民族性的特征。一是时代性,不同时代的和谐文化体现不同的时代精神,实现和谐的理念、原则、方法、步骤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特色。二是继承性,和谐文化源远流K、传承文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儒道释等都蕴含着和谐精神的内核,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义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都曾深深影响中华民旅的成长历程。三是开放性,和谐文化是世界各国多种文明交流融汇的成果。心是渗透性,和谐文化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形态,而是渗透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所有文化范畴之中、与一切门类的文化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五是民族性,和谐文化具有民族的和地域的多样性,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映衬、相互学习、相互交融,呈现了世界和谐文化的多姿多彩。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文化和谐是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没有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就会失了正确方向、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和谐社会是产生和谐文化的物质基础,和谐文化来自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谐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哲学教研部副教授 朱革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占主导地位的一整套价值观念系统。所谓“核心”价值体系,有三层本质属性:一是主导性,它是我国和谐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起根本支配作用的价值观念系统。二是认同性,它是我国和谐社会具有广泛社会认同、达成普遍社会共识的价值观念系统。三是指导性,它对我国和谐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突出表现在它具有四个基本功能:一是导向功能,亦称目标引导功能,即通过构建与树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使全社会有基本明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引领全体公民努力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二是吸引功能,即通过构建与树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提升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激发社会活力,同心同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中整合功能,即通过构建与树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整合社会价值理念及利益取向,最大限度地化解利益冲突及社会矛盾。四是评判功能,即通过构建与树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达成社会共识的价值评估标准,引领社会价值取向及其社会行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要着力完成四项任务:一是明确范畴及内容,构建范畴基础。必须确立和谐社会

核心价值体系的池畴系统。“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范畴,必须以是否促进社会和谐为轴心来构筑社会的价值取向体系。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还应当包括二十八字的基本范畴,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二是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打造思维基础。要树立求真务实、求同存异、求发展、求协调的思维方式,打造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思维基础。三是知荣明耻,巩固道德基础。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制度基础。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陶建平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科学普及等方面。近年我国政府在这些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让人民群众在一定程度上共享了发展的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仍是突出的,公共服务的广度、力度和高度都不够:一、就广度而言,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不够广,相当多的人没能广泛地享受公共服务,甚至根本没能进入“服务区”,服务的公平性也就因之大打折扣。二、就力度而言,好些地方的公共服务因缺乏明确的制度分工、问责和财政支撑而软化,缺乏应有的力度和可持续性。对公共服务的监管也较为乏力。三、就高度而言,各方面公共服务的整体质量、水平有待提高,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和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能真正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就不能真正实现公平正义,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也都不可能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就不可能达成。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完善民丰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坚持“覆盖面广、水平适度、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在保证最低生活保障、初级卫生保健、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保护贫弱者为重点,逐步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扭转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等,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共享成果的空间。

各级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丰体,要担负起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责任,扩大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尽快完成从管制型无限政府到责任型、法治型、服务型有限政府的第二次职能转变,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此,必须扭转单纯追求GDP而忽视公共服务的“政绩观”,把公共服务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中,建立以公共服务业绩为导向的干部人事制度;进一步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把主要精力、财力集中到发展社会事业和扩大公共产品供给上来,加强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科技基础研究、生态和环境保护等民生、公共产品领域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 贺先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一重要命题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基本问题认识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执政党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路径选择。

第一,实现社会和谐,首先党内要和谐。我们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实现和保持党自身的团结和谐,才能团结带领人民为完成党所肩负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而奋斗;我们党是具有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先进性通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来体现,也通过党的形象和表率作用来体现,只有实现和保持党的团结和谐,才能对社会和谐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更好地体现党的先进性。因此,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党的先进性决定的。

第二,增进党内和谐,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组织原则和制度,也是增强我们党的团结和活力的根本保证。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把发扬民主作为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前提和基础,贯穿于党的工作的各个方面。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领导班子内部议事规则和程序,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推进党务公开,积极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所有共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提高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的自觉性,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保证党在思想上、组织上、政治上的巩固和统一。

第三,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是实现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党内的团结和谐,首先取决于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只有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和谐,才能带动整个干部队仇的团结和谐,营造相互信任、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一个地方的领导班子是否团结,干部队伍是否和谐,对当地的民心和社会风气影响极大。群众看干部,干部看班子。要通过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推进党内和谐,并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和谐。

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

法学教研部副教授 卢尚纯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在论述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时,再次强调扩大公民的有序的政治参与,这说明党对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的认识在进一步深化,党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决心在进一步加强。

所谓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是指一般公民以合法的形式,通过制度化的渠道,参与政治生活和影响政治决策的过程。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具体体现。广泛的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执政党民主执政的核心任务,就是推进公民政治参与适度发展。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衡量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政治文明归根到底是关于权力的来源与行使问题。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形成的标志。政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应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与“人民行使一切权力”的高度统一。而衡量政治文明的标尺就是民主的具体制度的完善程度,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迈向最高程度政治文明的唯一途径。我国宪法规定:“中国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我国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

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要着力在以下两个方面下

功夫。第一,构建公民的政治参与制度体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制度包括三个层次: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一系列具体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以及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工会制度、社情民情反映制度、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信访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行政公开制度,新闻发布会制度等等。

第二。保持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畅通。在实践中要进一步提高选民的政治素质,增强政治责任感。完善民主评议制度、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等评价、考核制度,加大人民群众评价的权重。只有把对领导干部的思想要求和制度保证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畅通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传统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卞谦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可供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借鉴和利用。从整体上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社会思想,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天人合德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从总体上追求两个层面的和谐:一是人道层面的和谐。孔子讲“修已以安百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等观念,都是在追求人道和谐的理想境界。二是人道与天道相协调层面的和谐。孔子认为理想的修养境界必须是人的行为与天道协调一致,因为天道的特点是“贵其不已,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因此人必须“乐天”,亦即顺从效法天道法则。《周易》则讲得更明白:“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即只有不违背天道规律,才能达到人与天地合德,天道与人道整体和谐。

二、执政天下为公。“公”在古代指的是为政公平,处事公道。《论语·尧日》在赞扬尧、舜、汤、周之政绩时说“公则悦”,意即为政公平百姓高兴。在勾画和谐社会理想时,儒家认为执政者应使广大社会成员老有归宿,壮有事干,幼得抚育,残有赡养,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各得其所。

三、人际讲信修睦。孔子把“信”看作人际关系和睦相处的基础。他说“民无信不立”,认为治国讲信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讲:“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致于败”,把讲信修睦提升到关系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四、社会关爱弱者。孔子主张:“泛爱众”,提倡“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运用“推己及人”的方法超越一己之私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使老有所终、残有所养,“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凡天下疲癃残疾、恂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赈济弱势群体,避免社会危机的发生。

五、国家协和万邦。《尚书·尧典》里“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是讲先王尧能重用有才德之士,以团结族人,又通过表彰百官中之贤者,使百官族姓的各个邦族都能和睦相处。中华民族历来以和睦、亲善、协调、和谐作为处理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的准则,“协和万邦”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理想的典型表达式。

努力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到党校教学中去

教务处处长、教授 宁健

十六届六中全会形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王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广大领导干部作为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党校作为教育培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深入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培养构建和谐社会的合格干部。

要充分发挥党校教育培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在课程设置上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共有六个方面,涉及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必须发挥我校的学科优势,设立恰当的专题,讲深讲透相关的原理,让广大领导干部深刻领会并自觉运用。

二是在教学布局上突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在这一布局中突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首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为中心的过程中,突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教育培训。其次,在加强理论基础的过程中,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学科专业理论教育结合起来,突出与和谐社会建设密切相关的社会学、法学、公共管理学等理论教育。再次,在开阔世界眼光的过程中,着重分析和了解发达国家促进社会和谐的经验,如运用科技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政府调控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借鉴和利用。第四,在培养战略思维的过程中,重点是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养成识大体、顾大局、统筹兼顾的良好思维。第五,在增强党性修养过程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三是在教育培训模式上注重培养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和能力需要。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尤其是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紧紧围绕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开展培训,把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和能力提升融为一体,大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由素质教育向素质和能力教育培训相结合的转变,促进领导干部本领和能力的提高。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部署,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六种本领,即:提高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创新和完善教育培训模式,积极探索和推进研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教学、模拟教学等现代教育培训方法。  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氛围

科研处处长、副教授 黄志恒

十六届六中令公通过的《决定》强调:“社会和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可以说,一个单位的和谐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因此,要使我校的科研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氛围。

首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精神,设置科研新课题。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来设置研究课题。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服务,是党校的科研必须坚持的方针。因此,我们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精神,鼓励教研人员拓宽视野,积极关注社会生产、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根据形势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的需要来开展科研。目前,就是要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把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科研重点,特别是要围绕我区“十一五”时期建设“和谐广西”的需要来设置新课题。

其次,要调动教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发科研的新活力。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形势的发展,我校的教研队伍中,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的人员在增加,他们已成为我校科研的主力军和科研成果的主要创造者。但是,各个教研部门的发展还不平衡。在新形势下的科研工作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上述“三高”人员的优势,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又要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的方式,搭建教研人员合作交流的平台,让科研能力较强的与科研能力较弱的结对子、搞课题,在合作研究中共同提高、协调发展,使全校教研人员的积极性都能调动起来,科研活力都能激发出来。

第三,要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宽松和谐的科研新机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已初步形成,特别是关于科研奖励和激励的制度,为推动我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科研是一项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在从事某一个课题的研究时,既有成功的希望,又有失败的可能。因此,我们在科研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就不仅要有奖励成功的制度,也要有宽容失败的措施,使成功者得到肯定,更上一层楼;使失败者得到鼓励,迈步从头越。这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教研人员,营造一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宽松和谐的氛围

责任编辑 谭焰 任浩明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央 吉等

第4篇: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抓党务

促业务

强服务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基层单位完成各项任务、促进单位全面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维护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孙村镇全力围绕开展好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强基固本、深化拓展、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新的水平。

一、强基固本,打造规范党建。坚持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抓起,扎实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基层党组织。一是压实基层党建责任。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把从严治党要求向村(居)、社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延伸,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执行“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领导干部自觉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按照《发展党员细则》,从严从实做好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等工作。三是抓实支部规范建设。制定建设标准,统筹推进街道、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领域党建,开展“先锋支部”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深化拓展,打造活力党建。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基层党建的首位,引导党员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保持定力,激发活力。一是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基层、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向广大干部群众讲清楚党的十九大的鲜明主题、丰富内涵、总体布局、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二是认真锻炼年轻党员干部。把能力强、素质好、潜力大的年轻党员干部放到基层工作一线锻炼成长,开展“老带新”活动,提升干部责任担当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三是抓好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依托中分村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党员干部实地学习和重温党的创业史、奋斗史,坚定理想信念,改进工作作风。

三、严于律己,打造服务党建。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驰而不息改进作风,认真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实施细则精神的贯彻落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新问题新动向,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上向善,提高机关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纪律的执行力。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聚集主体责任,以“六大纪律”为准绳,坚持纪在法前,严肃审查、处分违纪党员。充分运用好执纪监督“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成为常态。对严重违纪有违必究、动辄则咎,强化纪律刚性约束。

第5篇: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省市都做了全面部署。大家要把深刻领会中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全面理解和正确对待全会决定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深刻领会有关改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自觉支持改革、拥护改革。

王启荣强调,要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的部署上来。园区各级党组织要深刻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自觉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行动,坚定不移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切实将依法治国的新要求贯穿到指导实践中去。

,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将依法治国理念落实到加快园区发展中去。一是要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要完善行政组织、行政程序,推进机构、职能、权限、责任、程序法定化。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不授权不可为。同时要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行为。二是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确保决策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三是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根据不同政府的事权和职能,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合法配置执法力量。四是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执法机构要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领域的执法,明确具体操作流程,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等执法行为。五是要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行政权力要积极接受群众、舆论、审计、人大、党内和司法等法制机构的监督,努力形成权力制约和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确保权力在阳关下运行。六是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政务服务中心要推行权力清单公开、收费公开、流程公开,签字审批公开,进行限时办结。东城和“两乡”要加强28个行政村村务公开,加强群众参与和监督。各级党(工)委要加强干部考核全公开,推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激发干部队伍建设活力。

王启荣强调,园区各级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建设宿州东部新城和高铁新区奋斗目标,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思维,精心做好项目谋划、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人气集聚、民生工程等各项重点工作,一马当先打造宿州经济重要增长极,加快园区跨越发展。

第6篇: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于2009年9月15日在北京胜利召开,是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为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学以致用,在学校深入的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本次会议精神切实落实,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迫切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迫切要求,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着重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认真总结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战略部署,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

二、认真学习,全面把握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

全会召开以来,全国上下迅速的开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活动,所有党员干部自觉采取多种途径收看收听有关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新闻报道或电视实况转播,了解全会内容,认真领会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会提出的这四个“着眼于”,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部署的“再推进”,是基于党所处于历史方位,瞄准更远大目标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再出发”,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立足点。四个“着眼于”言简意赅,为我们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指明了方向。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四中全会强调,要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实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

全会更加注重反腐倡廉。腐败问题牵涉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社会公平与正义,已经成为人们最深恶痛绝的政治弊端,最容易激起民愤。近些年来,腐败官员呈现出“钱多、房多、女人多”的趋势,呈现出官商勾结、官官勾结、官黑勾结的趋势,呈现出大案、要案、官场沦陷的趋势,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当然,也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这次全会更是把反腐败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作出了新的决策和部署,再次擂响了重拳出击的反腐战鼓。

近5000字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尽管关于反腐的内容仅有200余字,但是字字千钧,句句敲在了鼓点上,声声落在百姓的心坎上:全会提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纵观四中全会不难看出,我们党是一个充满智慧而又善于集思广益的党,是一个适应性强、自省且开放的党,是一个对不断改变的社会需求即使作出反应的党,更是一个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充满活力的党。

第7篇:地方税务局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情况汇报

**县地方税务局关于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情况报告市地方税务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内发展改革处在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们地税部门作为国家的经济执法部门,学习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对于促进地税事业发展,提高执法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去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后,我局立即组织税干进行了认真学习。进入今年之后,我们根据市局人事工作要求,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加强对学习贯彻活动的组织领导,从而使学习活动再掀高潮。通过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有关学习贯彻情况报告如下:

一、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我局党组对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高度重视,主要体现在:

1、 专题研究,精心安排。根据市局要求,我局专门召开党组成员会议,认真学习领会市局人事工作安排文件精神,决定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作为今年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学习计划,列入目标责任考核范畴,并对进一步开展好本系统的学习贯彻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安排的要求,对如何开展好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为本系统的学习贯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带头学习,作好表率。局党组成员坚持每周集中学习一次全会精神,同时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支部党小组组织的学习。李伟局长半年来的学习笔记30多篇,字数超过3万字。其他几位班子成员的学习笔记也近3万字。同时局党组还一致同意,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全县地税机关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主题,集中时间,深入学习,潜心钻研,做到学深一步、学以致用,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用中心组的学习成果带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学习。

3、 加强指导,检查落实。为了确保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真正开展起来,局党组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先后三次听取各基层单位的汇报。为了能真正了解实情,党组成员分片包点,到基层单位检查学习贯彻情况。每到一地,他们亲自看记录,查笔记,听汇报,谈感想,加强协调与督查,发挥组织协调、指导服务的作用。党组成员还分头为各支部党员上课,辅导学习四中全会精神。

二、 统筹规划,精心组织

1、 确定专题。为了更好地学习把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帮助全县地税系统党员干部弄清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等执政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我们确定了以下五个学习专题:(1)深刻理解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党的指针能力的新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深刻理解我们党执政的主要经验,充分认识这些经验是总结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取得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今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3)深刻理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坚持用这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指导全县地税机关的执政能力建设工作新的实践。(4)深刻理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紧紧围绕提高五个方面能力来谋划和开展全县地税机关党建工作。(5)深刻理解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整体部署,以不断加强和改进全县地税机关党的建设新成效推动全县地税机关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新提高。这些专题的确定,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

2、 抓好落实。在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中,县局和各基层单位做到“三个确保、两个到位”。“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学习计划落实,以支部为单位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抓好学习贯彻工作。二是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上班时间与业余时间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周至少有两个小时的集中学习时间。三是确保学习人员的落实,做到全员学习,整体提高。“两个到位”,一时学习内容到位。对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及相关辅导材料有计划分专题学习,开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答题活动,要求各支部书记上报学习心得体会文章,检验学习效果。二是认识到位。做到学习有纪录,体会有心得,认识有高度。征收分局支部举办了党员学习心得体会展评,横水支部开展了学习心得交流座谈会,通过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果。

3、 搞好结合。为了突出学习效果,我们在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坚持做到了四个结合。一是结合环境建设工作,深刻认识建设精神文明重要性,全力营造文明税收工作环境。征收分局实行阳光办税、文明服务措施,大大提高了办税效率;大交所一个月内为12名下岗职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款2000余元,受到纳税人的高度赞誉。二是对照决定精神,结合税收工作特点和干部队伍的思想工作实际进行对照检查,找出本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分析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局党组在一个月内先后三次对股所长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剖分

析,查找原因,寻找解决方法。三是结合全年各项工作目标,抓好组织收入、税源分析、行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确保全年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四是与学习先进事迹相结合。组织机关干部学习全国优秀公务员、市局局长***同志的事迹,教育全局干部以*局长为榜样,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廉洁从政。县局制定出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方案,从而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引向深入。

三、 突出效果,促进工作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我局各项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所产生的影响正逐步显现出来。

(一) 对四中全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学习活动中,全县地税干部工写心得体会文章98篇,举办各类学习座谈会8期,每个单位的集体学习都在10次以上。南城局局长***说: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我们税务干部充分认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明白了加强党的执政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关系。横水支部党员***说,通过学习,搞清楚了一是我们党为什么要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二是什么是党的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基础,三是我们党执政56年来的主要历史经验和重要意义是什么,四是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有那些深刻内涵,五是为什么强调要从五个方面提高执政能力,六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增强党的拒腐防变能力是什么关系,七是如何在工作是集中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全会《决定》真是高瞻远瞩,意义深远。

(二) 对提高加强地税队伍建设有了更明确的目标。通过学习讨论,局党组明确了提高四个能力的队伍建设目标:一是依法治税、规范行政的能力;二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能力;三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能力;四是勤政廉政、拒腐防变的能力。并将围绕这四种能力建设,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打造过硬的地税“铁军”。

(三)以实际行动落实是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促进了税收工作。一是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规范税收工作程序,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我们开展了行风听证会,广泛发放征求意见卡,邀请社会各方面人士对地税工作提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二是大力组织好地税收入,完成各项收入任务,确保实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今年一至六月份共组织回工商税收1440万元,占年计划的73%,超正常进度23个百分点,超收455万元;三是加大税收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为社会各界提供到位的政策宣传服务。4月7日,县局班子成员带队,机关全体税干在振兴街设立宣传台,大力宣传各项税收政策,宣传地税作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四是继续做好对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多做贡献。五十继续深化征管改革,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为纳税人提供更加高效、优质、及时到位的服务。六是各征管单位不断提高纳税服务层次,积极推行预约服务、提醒服务等个性化服务方式,深入开展纳税辅导,以良好的服务赢得纳税人对税收的遵从,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氛围。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今后,我们将在市局领导下,拓展学习方式,引深学习内容,不断把学习贯彻活动推向前进,以强大的理论作指导,努力开创全县地税系统依法治税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系统做出应有的贡献。特此报告二00五年六月三十日

第8篇:学习贯彻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是一次伟大的变革。会议针对当前党的建设中心中的重点难点,勾勒出一幅具有可操作性的党建线路图。党建问题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久治安的重大战略课题。这一重大课题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深刻理解并努力解决的。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才能保证我们党的先进性。 会议提醒了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迎合会议的要求,我们学生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争取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做好,保证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党。 我作为一名学生,也只能从自己浅薄的学识中来谈谈党的建设。首先要做好带头作用的就是党员。党员不仅是先进性的代表,而且是为人民谋福利的代表。在党员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牢牢记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虽然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心中一直都是神圣的,先进的。然而没有谁能保证一个政党在经历了几十年后能一直保持它经久不衰的品质。党内的问题要解决,那么党的领导人就必须带领好我们的党,并不断完善党内制度。党面临的四大考验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有很多人在谈论这次会议的亮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反腐问题。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许国家领导人就已经意识到了会出现腐败问题。有一句俗语“患难见真情” 。正是因为这样,在民族遇到困难的时候,出现了最伟大的共产党。每一个党员怀着为国家,为民族放弃一切的精神。然而,当困难都过去的时候,难免会有人被胜利冲昏头脑,难免会出现争权夺利的现象。当一切都在逐渐的变好时,或许有些人入党只是看着当今社会是共产党执政,可以从中谋取福利,当然,一旦出现了不良的入党动机,那么为了人民而付出一切的心态也就不复存在了。这样,党内难免就会出现腐败现象。有些人一旦获得了较大的权利,难免受不了金钱的诱惑,于是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贪污案件。本来都是及其优秀的人,但是被物质世界诱惑了,腐败了。所以此次全会更是要求了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具备的是经得起诱惑的坚定精神。老百姓是认为,越是腐败,党的威信降低,社会疵漏越多,经济越不上轨,祸害下嫁,失业就越严重;再就是担心社会失去凝聚力、不稳定。胡锦涛强调过“我们的干部只有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才能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从而形成无坚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他希望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弘扬优良作风,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模范执行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规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把资金真正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群众生活急需的地方;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所以,我们要支持反腐。其实,我生活的环境也是与之有关的,因为我爸爸从事的是纪检工作,因此,我会接触一些关于反腐的事件,这些更是时刻提醒着我,腐败是万万不能的。 《公报》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决定指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强调,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决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还从六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从这1.6万字,8大部分的明文中,相信通过仔细的斟酌,一定会有些收获。想要从中学习到什么,就必须仔细钻研,并结合实际来运用。 根据这次会议的要求,我们从自身的环境与之相结合,运用于生活中。例如学校的现状。学校正在扩建,这也是学校通过多年来不懈的的努力才逐渐扩大到今天的规模。尽管现在我们学校的有些设施还不及其它学校,但是我们也要适应环境,争取更努力,好好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校争光。通过决定的四个着眼于“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样就将党的建设与党的建设路线联系起来了。 学校是新一代社会精英聚集的地方,因此,学校有义务从中培养共产党人。培养学生们上党校课,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高对党的兴趣并逐渐向党组织靠拢。争取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党员,将来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学校的党员教职工也应做好模范作用,学生们便会更积极地去学习,做贡献。当然,学校在有些方面也是存在问题的,需要改进的。其实还是工作落实的不够全面,有些时候办事效率比较低,希望能得以改善。当然,在众多人办一件事的时候,若又一个人拖了后腿,那么整件事都会被拖累。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私而耽误了整件事。如果为了追求个人的自由就会占用了别人的自由。我们要懂得无私,要懂得奉献,不要做组织的拖累者。不要觉得自己付出了太多是吃亏了,而要觉得自己是成功的。要着眼于做完事的成就感,这样才会懂得奉献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责任,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树立与履行使命、完成任务相适应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坚持和弘扬良好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做到抓发展只争朝夕,干事业不胜不休。在自己做事情的时候要富有责任感,脚踏实地,不要敷衍了事。 我们还要坚持民主。在做决策时,必须走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这是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的最基本体现。从现实来看,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情况也是如此,凡是民主集中制得不到认真贯彻的地方和单位,无不与党员、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修养,党性觉悟,世界观改造较差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我们集体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坚持自己的意见,而要大家相互听取意见,一起讨论,这样结果才是最完美的。这也是我们要坚持做好的工作。

第9篇: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6日在北京举行。

这次全会的召开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党的每一次全会都备受关注。这次全会一个重要议题是系统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这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是第一次。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新贡献,表明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的高度。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振奋人心,鼓舞士气。2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领导能力也为世人所信服,新一届领导集体围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等执政方式,使全国人民对党充满了信心。

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全会回顾了党的执政历程,一致认为,党执政55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经过艰辛探索和实践,积累了执政的成功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

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些主要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完善。

全会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全会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

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牢牢把握舆(转载自新世纪范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免费提供下载。)论导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增强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全党要紧紧围绕上述任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全会高度评价江泽民同志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杰出贡献。江泽民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的13年中,在国际国内十分复杂的形势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进展。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央军委主席15年来,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对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举措,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创立了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领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江泽民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必须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全会决定,胡锦涛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全会一致认为,这有利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有利于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会号召,全党同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我们广大师生认为,这次全会是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科学判断和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师生表示,要认真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在工作中获得成效。

上一篇:优秀毕业生事迹下一篇:实干精神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