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2019年11月)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豪迈誓言。新中国7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中国之制”成就了“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决定》所蕴含的制度红利转化成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红利,真正体现和释放出“中国之治”的综合效能,让“中国之治”成为14亿人民最大的福祉。
作为一名不动产登记窗口工作人员,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唯有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顺利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要静心研读会议有关内容,学深学实会议精神。要原原本本学习讲话内容,要结合“**”主题教育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悟会议精神。领悟明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党性觉悟不断增强, 综合素能得到提升
通过对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的学习, 使我们对其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也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决心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 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客观世界和对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 进一步把握我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一步加强自身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努力使自己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 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守护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促进者。通过有组织的学习, 大家能够相互间学到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在工作决策、工作方法、工作技巧等方面受到了很多启发, 在能力和素养各方面也都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为今后更好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立足实际, 求真务实
此次学习, 不论是理论的解读还是国情、省情的分析, 都做到了立足实际、求真务实, 既没有过多的粉饰成绩, 也没有掩盖过去存在的问题, 深刻地总结了国家和我省发展的经验教训, 进一步解读了我省“十二五”规划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也指出了其存在的风险和挑战。指出未来五年, 我省重点要结合区域发展特色, 做好加快经既结构战略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统筹推进具有吉林特色的城镇化建设, 加快推动富民进程。其中每一项都影响着我省发展的前景和子孙后代的未来, 不能有半点推诿。
三、启迪思想, 信仰升华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正确、先进的理论是我们攻坚克难的法宝。通过对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吉林省委九届八次会议精神的学习, 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深入学习、理解和掌握我党的先进理论, 才能在工作实践中有更强大的信心和动力。中国共产党90年的风雨历程的艰辛和坎坷、90年的历程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走出劫难、重塑辉煌。作为新一代的革命者, 我们要做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我们不仅要用心去触摸历史的痕迹, 更要用行动去捍卫党和国家的尊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再次学习, 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国家强大不能独有赖于经济的崛起, 更有赖于文化道德和精神道德强大”;而马克思主义文本的解读, 则是更深地感受到了其理论的伟大,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康德和费希特只在太空中飞舞, 而我只关心街头巷尾所遇到的事情”。
四、机遇与挑战并存, 勇于担当
危险往往发生在危机结束之后, 08年经济危机扰乱了世界经济秩序和格局, 也为中国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但其也给我们提早修整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契机和决心, 面对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而我们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的失灵, “十二五”规划进行了提前预判和战略调整:要抓住机遇,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科技创新以完善我们经济发展战略,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 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勇于承担责任, 做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路人。
五、资政育人, 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作为中国共产党员和知识分子, 兼具共产党员的本性和知识分子的气质, 感受到了我们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注定要以坚定地政治方向、开放广阔的眼光、高蹈宏大的襟纶、牢固扎实的文化素养, 抱着对国家负责, 对民族负责, 对生命负责的使命, 在社会发展中去践行生命与责任的永恒。在这段时间里, 我们还通过小组讨论、论坛交流对各自十几、二十几年来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回顾与思考, 普遍的形成一种共识:一方面对自己工作中的努力感到欣慰, 另一方面对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对今后的工作也理清了思路、增强了信心, 都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努力, 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方式、方法, 争取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谱写人生的华彩乐章。
六、树立大局观念, 团队意识
在这个信任缺失、自我为中心的年代, 这样的学习、交流活动使我们深刻地感悟到了自信心、信任、团队意识以及大局观念的重要性。但其带给我们更多的却是对人生的思考。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 我们会经常遇到困难, 遇到困难并不可怕, 怕的是失去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心里的障碍是最难逾越的, 但当我们勇敢地跨出一小步, 就有可能实现人生的一大步。拓展训练颠覆了我们这些年来固有的思维模式, 学会超越自我, 换位思考, 也领悟了创新的重要意义。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 能够更好的把这些经验运用到实际, 把团队合作的精神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摘要:本文通过对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吉林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 认识到了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的复杂环境, 指出了当代知识分子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关键词:责任感,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决议。
一、进一步统一全面深化职称改革的思想认识
(一)全面深化职称改革是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我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关键一年。目前我区的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一段时期将呈现出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经济发展加快转型、需求结构趋于协调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区正处于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
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提出,广西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在人才,要通过人才工作,进一步推动广西各方面的改革和发展。职称工作是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全面深化职称改革,通过完善职称政策合理引导广大专业技术人才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服务广西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学科和优势企事业单位;通过职称评审和各类职业考试,切实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和水平,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二)全面深化职称改革是服务专业技术人员成长的需要
长期以来,职称工作的导向主要是满足行业管理的需要,忽视了职称工作的主体,也就是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和发展需求。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职称工作的导向应当由管理为主转变为服务为主,由满足行政部门的需求转变为服务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成长的需求。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通过全面深化职称改革,完善制度设计,探索建立公开规范的评审程序,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创造公平公正的职称评审环境;设置科学合理的评审条件和评审方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作出准确客观的评价;逐步优化完善职称管理措施,减少评审管理的环节,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提供便利。
(三)全面深化职称改革是还原职称工作本质的需要
自1988年恢复职称工作以来,从国家层面到各省、自治区都始终把改革作为方向,“职称”与“改革”密不可分。职称改革的历史就是新中国知识分子政策、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的缩影,职称改革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承担了不同的历史使命。从职称工作本身来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难免存在不足。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职称改革需要盘点一下得与失,通过总结与回顾,还原职称工作本质。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出发,要求我们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建立聚集人才体制机制,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健全完善人才的流动、激励和评价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全面深化职称改革,就是要敢于打破现有人才政策的体制机制束缚,使职称制度回归对人才能力和水平评价的本质属性上来。
二、全面深化职称改革的目标方向
习近平同志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全面深化职称改革就需要在准确把握国家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以及国家关于职称制度改革的部署安排的基础上,找准广西职称改革的目标方向。
(一)职称改革要为经济多元化发展服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职称改革应顺应经济成分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以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重点推进各项制度的完善。
职称改革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应当以推动制度公平为核心,适当倾斜。长期以来,包括职称制度在内的各项社会管理制度都是围绕公有制经济或者说体制内管理单位来设计的,导致很多制度设计上,对非公有制经济有诸多限制或不平等对待。因此,职称改革应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通过制度上的调整完善,进一步清除人才政策准入障碍。同时,由于历史原因,非公有制经济中专业技术人才与体制内专业技术人才存在一定的发展不均衡状况,这就需要在职称改革中,注意在不以单位性质区分人才管理政策、平等对待的基础上,针对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人才队伍的特点,出台必要的倾斜政策,扶持非公经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壮大,进而推动非公经济发展。
(二)职称改革要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配套
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必须整体推进,才能防止顾此失彼。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职称改革是整个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深化职称改革,必须在目标方向上注重与其他人事制度改革协同配合。长期以来,广西职称评审采取的是评聘分开的管理模式,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尤其是岗位设置管理的全面推开,评聘矛盾、人才分布不均衡导致的结构性矛盾等在部分地方、部分行业、部分单位日益突出。因此,职称制度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必须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衔接配合,通过加强政策研究,采取合理的控制与调整方法,化解评聘管理中的结构性矛盾,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
(三)职称改革要注重向生产和科研一线倾斜
随着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需要一大批生产和科研一线的技术骨干,通过他们的创造性劳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全面推进工业强桂战略的实现。当前在职称制度,尤其是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均衡把握,但缺少对生产科研一线的必要倾斜,导致生产科研一线的技术人员参加职称评审存在先天的劣势。因此,下一步职称改革的方向要在把握评审条件和评价方法整体科学有效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不同群体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对生产科研一线的人才给予必要的倾斜照顾,服务广西产业发展需求。
nlc202309011817
(四)职称改革要体现分类改革的思路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明确提出要开展职称制度改革总体思路论证,以分类改革为核心深入推进职称管理体系改革。下一步,国家层面的职称制度改革将会以分类改革为目标,在中小学教师系列、工程系列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以分类管理为核心的职称制度改革。广西各项职称改革工作,必须服从和遵循国家职称改革的制度设计,按照国家有关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安排扎实推进。
三、全面深化职称改革的原则方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现行的职称管理工作实质依托的是政府行政管理权力,因此,全面深化职称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就是全面正确履行职责,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简政放权,进一步扩大人事管理自主权
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基础,要把减少行政审批作为职能转变的突破口,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今年,广西将选取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开展扩大卫生系列自主评审权试点改革,同时选取广西大学作为扩大高校自主评审权试点。这项改革是职称改革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精神的具体体现。通过简政放权,赋予试点市和用人单位更多的用人自主权,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试点市和用人单位发挥自我调整和自我约束的机制,有效衔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解决评聘矛盾;同时,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卫生人才队伍高层次人才过于集中,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等结构性矛盾,从而推动广西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下一步,职称工作将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扩大地方、单位的人事管理自主权。
(二)正确履职,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规范作用
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一方面需要最大程度减少政府部门对微观事务的管理职能,从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领域中退出来;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发挥引导和规范作用,加强制度和标准的制定,优化管理,做好服务。今后一段时期,将根据广西经济社会的特点,结合广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发展状况,探索“创新制度、优化管理、强化服务”的“三位一体”的职称改革基本框架,把广西职称改革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第一,创新制度,切实破除人事人才体制机制障碍。今年我区将开展贯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试点工作,就是从具体制度层面解决两支人才队伍相互独立、流动困难的局面,切实打破身份制约,破除管理机制障碍。从依据上看,国家层面在高技能人才中长期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制定贯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的办法,选择部分工程技术类专业,探索开展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按规定参加相应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试点;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但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全国目前尚未有其他省区提出畅通两支人才队伍的具体制度设计,因此,今年我区开展此项改革试点工作,既符合国家顶层制度设计安排,同时也是结合广西实际在全国首开先河的大胆探索。
今年将统一无职称申报管理的规定,探索建立无职称直接申报中初级职称的制度。对现实中很多工作年限较长、具备中级能力水平但因未取得初级职称放弃申报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无职称申报的机会,使职称评审从能力水平角度而不是简单的资历条件角度评价专业技术人才。
第二,优化管理,合理设计和减少内部管理的流程。对于很多参评人员而言,职称申报评审的经历是一个相当漫长、痛苦、煎熬的过程。从政策的理解、材料的准备、软件的使用,到逐级的申报、评审审核、结果的公示、证书的发放等等,在现有职称行政管理模式为主的背景下,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大多数参评人员是能理解的。但作为职称管理工作者,应换位思考如何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尽可能地满足广大参评人员的合理要求,今年自治区层面将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职称申报审批流程,包括优化职称信息化管理系统、审批流程设计等,减少内部管理矛盾,加快评审结果的审批进度,服务广大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运用多种手段,强化服务。加强政务公开力度,确保职称政策的透明和可查询;加强技术服务和保障能力的提升,减少申报人员申报环节,推动申报过程的信息公开;开发职称证书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完成职称证书的发放领取管理以及后续的注册验证管理,避免证书造假,服务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经济社会的需要。
(三)改进作风,进一步加强职称评审各环节的监管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以改进工作作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职称工作直接面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是党的人才工作职能的延伸,因此,要求各级职改工作部门、各职称管理活动的参与者,必须要严格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关规定,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坚决杜绝职称评审环节中的各种请托、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严格防范职称管理工作人员、评委利用职权收受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
各级各系列职改部门应落实管理责任,加强监管。一是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申报人员材料造假、违规申报等行为查处力度;二是加强评委以及学科组的管理,坚持评委随机抽取,评委名单保密等基本的工作原则,防止评委请托、利用职权收受好处;三是在近几年规范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严格落实评委会封闭评审管理等手段,切实加强对各级评委会评审活动的监督指导。自治区层面也将在今年创新职称评审组织管理手段,在中小学教师系列下放评审权的各市,采取异地委托交叉评审方式组织中小学教师系列副高级评委会评审,不断提升职称评审社会公信力,确保评审公平公正。
(四)加强领导,进一步营造职称改革良好外部环境
职称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其中每一个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因此,应共同营造职称改革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加强领导。多年的职称工作经验告诉我们,职称改革的成效往往取决于领导的重视程度。领导重视往往职称工作就会推进顺利,管理规范、群众意见少,而领导不重视,则职称工作就会出现种种矛盾、重重阻力。因此,各市、各单位、各部门都应把职称改革作为一项重要人事人才工作抓紧抓好。
第二,加强政策宣传。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是各项职称工作的主体,做好职称政策的宣传工作,是落实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知情权的重要体现。同时,广泛的宣传职称改革,增强职称改革的透明度,也是让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并顺利推进职称改革的有效手段。在职称政策的宣传过程中,应更多地考虑受众的特点,找准政策对象的需求,学会换位思考,尽可能使专业技术人员感受到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的尊重,体现人才的价值。
第三,加强队伍建设。各级职称工作者队伍是我们职称改革的基础。要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做好人员培训工作,切实提高职称工作者的素质。职称改革工作政策性强,各级、各部门应配足配强干部。职称改革涉及每个专业技术人员的切实利益,在职称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各级职改部门工作人员,都应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踏踏实实推进工作,切实维护好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利益。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是职称工作不变的主题。全区各级职称改革工作者将在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努力推进职称改革各项任务完成,为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自治区公务员局局长)
强化学习,领会精神。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基层党组织积极通过“三会一课”开展全会精神集中学习,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形式,让基层党员群众在身边了解全会精神。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平台等新媒体积极开展线上自我学习,结合主题教育研讨交流,深入理解四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个“坚持和完善”的内容,坚定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充分利用基层资源、力量,以党建为引领,多元参与、共享共治,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职能,依托服务大厅、社区警务室等,协调支部、民警、网格员、党员居民代表、物业公司等多元参与小区治理,倡导共享共治,民主协商,提升小区治理水平。充分发挥12348公共法律服务站的平台作用,借助社区对接律师的专业服务,积极开展基层法律知识宣讲、咨询、纠纷处理等服务,提升基层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服务作用,依靠社会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等辖区资源,开展社区特殊人群、特殊需求的专业服务,解决社区及居民的实际需求,提升基层服务的质量。
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全国上下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时代一步步迈进。而我本人,从党的十九大召开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这段时间,经历了大学本科、硕士、参加工作这样一个过程,无论是知识结构、社会经验,还是思想认知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从校园走进工作岗位,经历了毕业的阵痛,经历了刚参加工作的不适应,我逐渐变得思想成熟,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认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也是我参加工作满一年之时,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我对党的这次大会所传达精神的心得。
首先是思想认识上,从学生到法官助理的角色转换,让我对党的思想理论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都应当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坚持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深化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提高自身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争做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让我们更加有信心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现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次是在工作过程中,应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善于推进自我变革,在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工作中要坚决摒弃因循守旧的思想,坚持学习先进的经验做法,坚持探索高效完善的工作思路。例如,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推广的过程中,要积极进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其他法院的经验做法,配合员额法官做好认罪认罚案件的审理。工作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总结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坚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让创新成为推进工作进展的重要动力。
另外是要深刻体会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我们党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在全党全国营造依法治国的氛围,为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不懈努力。作为一名司法辅助人员,自己的岗位虽不足以改变社会对某一事物的认知,但是我深知,我的日常工作中就在努力地让人民群众感受法律的公平正义,所以,在全面依法治国的道路上,我们责任重大,但是我们更需要做的就是应当将公平正义传递到整个社会,让人民群众和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对于人民权利的保障,增强人民群众的权利义务感,在新时代的政法岗位上,始终坚持初心,勇于担当,做对社会有用的政法干警。
一、认识大势,以“两个大局”把握时代发展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 ,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敢于善于斗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一)展望“十四五”,构建“因势而谋”的新方案。“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准确体察中国国情、深刻把握发展大势,为“十四五”中国发展把脉定向。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惧“回头浪”、勇开“顶风船” ,保持“乱云飞溅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展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二)立尺“十四五”,校准“应势而动”的新指南。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与此同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伟大自我革命,也是攻坚战持久战。我们要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新要求,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坚守职责定位,在党和国家全局中找准着力点,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更加突出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障党中央政令畅通、全党步调一致前进,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坚强保障。
(三)聚力“十四五”,挚画“乘势而上”的新蓝图。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贯彻落实好五中全会精神,推进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队伍尤为重要。要坚持把全会精神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紧密结合起来,与创建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紧密结合起来,与全面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七种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政治能力和工作水平,在践行“两个维护中当模范、作表率。
二、明晰方向,以有力监督推动全会精神落实落地
在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中, “发展”的字眼出现了72次, “人民”的字眼出现了23次,这都是在传递出“发展”和“人民”对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意义。这就为我们纪检监察工作指明了方向和任务,必须要强化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精准有效地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用实实在在的成绩书写坚定不移的“两个维护”。
(一)强化政治监督,推动政治生态出清向好。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要始终做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紧紧围绕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十四五”规划,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决策部署开展监督,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监督工作,推动“六稳” “六保”落地。要严格督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对“关建少数”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做好党内政治监督谈话的“后半篇”文章,把负责、守责、尽责体现在每个党组织、每个岗位上。要持续加强对党内政治生活的监督检查,坚决抵制和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要坚决纠正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行为,用严明的纪律维护制度权威、保障制度执行。
(二)坚持以民为本,推动工作作风不断提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人民情怀、回应群众呼声,用创新性举措解决民生领域短板。纪检监察机关要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倾听群众呼声、了解人民意愿,督促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各项政策举措,持续深入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要善于从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和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深入开展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专项监督,开展违规发放奖金津补贴问题专项检查,防止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持续纠治教育医疗、就业创业、养老社保、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对发现的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行为严肃问责,让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巩固党和国家的执政根基。
(三)发挥利剑作用,推动巡察监督有效覆盖。巡察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是监督权利、遏制基层腐败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把全面贯彻巡视工作方针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行动,始终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这个生命线不能丢, “推动改革、促进发展”这个目标不能变,我们已经启动了新一轮巡察工作“回头看” ,对上一轮巡察没有见底的问题“再了解” ,对没有发现的问题“再发现” ,形成有力“再震慑”。接下来,我们着力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加强与组织、宣传、审计等协作部门的衔接,统筹整合各方面监督力量和成果,推进巡视巡察与其他监督的贯通融合,推动形成系统集成、协作高效的监督格局。
三、抓紧抓实,以高压态势一体推进“三不”机制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在工作中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坚定稳妥,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推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形成机制,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成果,为落实“十四五”规划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一)突出减存量、遏增量,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效应。近年来,我区始终突出稳高压态势、稳惩治力度、稳人民群众对正风反腐的预期,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腐败。同时更加注重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不断做深做实做细监督第一职责,精准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 “不敢腐”的震慑效应正在持续显现。我们要坚持严字当头、勇于斗争,聚焦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加大对资源、建设、工程、民生等领域反腐力度,坚决清除甘于被“围猎”的腐败分子。同时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围绕“六清”行动。深入开展线索核查、打伞破网攻坚战,确保线索办结清零,案件查深查透,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决胜战。
(二)突出查改并进、以案促改,扎紧“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坚持一手严查问题,一手治理病因,注重发挥案件查办的治本功能,不断深化以案促改,提升治理腐败效能。一方面,不断探索改进和加强监督的办法和途径,进一步深化基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构建三级联动监督网络,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另一方面,坚持发现问题与堵漏建制并重,围绕日常监督、信访举报、审查调查过程中发现和巡视巡察反馈的问题,从治本层面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精准提出纪检监察建议,推动以案促改。下一步,我们将参照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加强对村级事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控,从源头上遏制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时制定出合《关于深化派驻机构改革的实施方案》 ,完善派驻监督工作机制,提高派驻监督全覆盖质量,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三)突出以案示警、教育引导,统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酒养“不想腐”的内在自觉,关键是要注重发挥“不敢腐”的威慑和“不能腐”的约束作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上个月,我们制定印发了《__警示教育“回头看”的实施方案》,以“五督五看”为主要内容,持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以案示警中受警醒明法纪、在以案为戒中严对照深检视、在以案促改中强整改促提升。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党纪国法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注重家风建设,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线。我们将更加突出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做到“三个区分开来” ,推进纪法情理贯通融合,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充分激发党员干部担当尽责、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本刊讯11月3日,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举行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由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钢同志主持, 通信管理局、专用通信局在家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了学习。
与会同志全文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 并开展了交流讨论。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钢指出,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正在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了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 必须要发挥好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决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就《决定》的起草背景、过程、主要内容、需要说明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了深刻阐述, 对于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决定》精神、自觉做好相关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正确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必须要坚持好、实现好党的领导。《决定》提出了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现代文明国家的重要标志。我们要深入学习掌握《决定》要求, 既要全面理解, 又要结合自己从事的工作, 贯彻落实推进依法行政的改革要求。在学习贯彻落实过程中, 党员领导干部要紧紧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在工作中、生活中带头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为全社会推进依法治国贡献更多的力量。
与会同志纷纷发言, 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习生活经历, 谈了认识和体会。会议气氛热烈, 发言踊跃, 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指明了前进方向。
制度是定国安邦的根本,成就伟业的保障。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一套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四中全会集中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要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开创“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四中全会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其中党的领导制度是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它统领和贯穿其它各个方面的制度。着眼于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四中全会提出了6个方面的要求,明确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基本要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需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践充分证明,没有强大的执行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提升制度执行力,首先应不断增强制度意识,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同时也应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全社会自觉维护制度权威,充分发挥制度保障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在20的秋天召开了。
回顾往昔,的中国,引世界之瞩目。
放眼中国,诸多“大日子”引人关注——中共十九大将召开,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建军90周年,香港也将迎来回归20周年,并选举产生新一届行政长官。
面向世界,诸多“大场面”全球瞩目——中国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
问鼎苍穹,诸多“大动作”值得期待——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将发射,“嫦娥五号”将落月采样返回,全面实现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军中,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九届三中全会,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今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开好全国两会,对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会议期间,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参加代表团审议,与代表们共商国是、共谋大计。从要求深化改革开放、引领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谋划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民族团结、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治国理政重大问题,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上下同欲者胜。以两会为新起点,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稳中求进、真抓实干,我们就一定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体现。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过程,是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也是为事业发展凝心聚力的过程。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报告,审议民法总则草案,代表人民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热点问题献计出力,提出议案514件、建议8360件。从大局出发想问题、敢担当、求实效,为改革发展想办法、出思路、支实招,人大代表们广泛凝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生动诠释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机活力和巨大优越性。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实践证明,中国政治制度是一套有效保证能干事、干好事、干成事的政治制度。两会上,无论是代表委员踊跃献计献策,还是立法过程中广泛吸收各方意见,或者是记者会上开诚布公、“部长通道”坦诚问答,无不有效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广泛的民意汇集,有序的政治参与,高效的民主决策,凸显中国式民主的本质、特质、品质。作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新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要坚定“四个自信”,更加善于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障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推动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
事不避难,志不求易。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人大工作面临新的更高要求,人大的责任和任务更重了。“奉法者强则国强”,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以良法促进发展、保证善治,运用法治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是人大工作的重要使命。把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等法定职权用起来,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形成加强和改进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合力,是人大工作的重要职责。做好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确保风清弊绝,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人大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正确方向,依法履职尽责,积极开展工作,激扬起民主法治的力量,更好发挥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作用,广大人大代表就一定能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新答卷。
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学习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十九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以下简称“两个不能否定”)。在重大改革面前,这是一个思想上的重要整理,要求正确地看待历史,正确地看待我们党的发展历程,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凝聚力量,努力实现中国梦。
历史是一个国家的根脉,五千年不曾中断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按林语堂先生的话说,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就是因为我们有一种自我的修复功能。
在历史“治”与“乱”的交替中,中华民族总是能在“乱世”出英雄,总有人能出来力挽狂澜,让我们的文明传承下去,并把它不断推向另一个高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大浪淘沙胜出的英雄,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在民族危亡之际,多少的民族精英,力图救亡图存,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形势作过不同的解读,并身体力行期望改变中国的命运。但最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百年奋斗,完成了民族独立之梦。
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们身上就是集中了这种“自我修复”的特殊本领。
能够选择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其一,在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欧洲成熟,并且创造了了不起的文明成就的情况下,我们没有选择资本主义,因为康有为的“改良”和孙中山的“革命”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当时的民族精英,敏锐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成功,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于:它是为广大劳苦大众服务的理论,它指出了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
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其二,纵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什么时候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得好,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会发展得更好。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是前所未有的事业,走弯路就很难免,关键是走弯路后的及时修复,我们在革命时期就走了不少的弯路:秋收起义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等,但我们都能及在修复,重新走上正确的道路。这是共产党人优秀品质决定的。首先是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敢于正视才有勇气改正,我们党从来对自己的错误不隐藏、掩盖,每次失利后都能及时。其二是对真理的坚持,无论是什么时候,真正的共产党人都是坚持真理的。错误后有人,有人提出,这是需要对真理的坚持的。
共产党人的自我修复功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非常重要,在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方面遇到严重挫折的时候,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极大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及时修复了党路线,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由此看来,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56年以后,都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的政策方向是一致的,社会主义这个方向从来不曾改变过,我们一样有成功的探索,有失误的时候,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是不容断然分割的,历史的道路总体是向前的,但不是笔直地向前,有迂回、有曲折,这是正常的。因为人类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是逐渐提高的,正确的道路要我们去探索。
但两阶段又是有区别的,分别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历史环境。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世界掀起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前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功勋卓著,社会主义建设成绩斐然,当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且,我们也很快发现了“苏联模式”对我国的不适应,这是我党领导人的卓越政治智慧的体现。另一方面,世界形势复杂,“冷战”气氛浓郁,两大集团的对垒,容易让我们产生误解,让我们用“冷战”思维来考虑问题,导致了产生““””这样的错误,这是前进中的曲折,这是探索中的失误,我们要勇敢地承认,要警钟长鸣,但我们不能割裂两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理论上、思想上、物质上为我们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我们有可能现在还在探索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更加谈不上改革和发展了,所谓“毛之不存,皮将焉附”。
改革开放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一次伟大的自我完善,是对在新时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课题的完美回答,这过程我们走得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也有争议、有曲折,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十八大我们骄傲地宣称“三个自信”。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没有争议地:我们找到了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如果没有改革,就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我们就会被时代抛弃。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用一百年的时间,完成了民族独立的“中国梦”,正带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富强的“中国梦”。它走的每一步都要至关重要。就如《十七大》报告中说的“三个”永远铭记,《十八》大报告中说的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建立、建设是一个有机的过程,是不容分割,更不容否定的,否定其中任何一个,都是对党史的否定,都是对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否定,都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乱,都会让我们失去前进的正确方向。
学习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三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面对新时期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我们要适应新时期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探索新时期工作的新方法新经验,努力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因此,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工作,是摆在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干部贯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需树立五个意识”。
树立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坚定小局服从大局,在关键时刻,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加倍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树立服从意识。党员干部服从是天职,要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党的各项决议。基层干部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组织”,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树立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名干部,系职责所在,在其工作岗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位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发扬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树立团队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了一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班子,要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失位”,各就各位,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
树立创先意识。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采用过去的传统办法,很难取得实效,要求我们基层干部要树立创先意识,要有拿得出手的“核武器”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说话、服众。
本刊讯11月9日,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召开局党组中心组 (扩大) 学习会议,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通信管理局、专用通信局全体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学习。
会议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学习传达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四川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施意见, 开展了热烈广泛的讨论和交流, 与会同志畅谈心得体会, 结合自身实际工作, 提出了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思路和举措。
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钢对学习会议进行了总结。他强调, 今后一段时期,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结合实际情况抓好落实, 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在通信监管工作中, 要深入分析、研究通信行业与互联网发展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功能和作用, 更加主动、更加自觉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导繁荣网络文化和通信管理工作实践, 更加自觉、更加主动落实好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省委省政府的决定, 牢牢把握经济社会信息化趋势, 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更加重视互联网的应用、发展与管理, 以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业务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积极促进互联网管理立法工作, 建立健全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 切实规范网络文化传播行为, 积极引导、营造健康向上、文明诚信、遵纪守法的网络社会风尚;切实维护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 加强与有关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 对不同时期出现的互联网上突出问题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维护社会稳定, 增进社会和谐。要继续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提供更加优良的信息基础设施, 拓宽信息交流渠道、丰富信息应用形式, 大力推动“三网融合”, 加强与相关文化部门的合作, 更加方便人们工作与生活, 努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一是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判断上来,牢牢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海南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新趋势,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以“急不得也慢不得”的责任感和“不进则退”的紧迫感,高质量高标准推进自贸港建设,以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实际成效体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必须把握新发展阶段,按照中央12号文件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胆解放思想,加快培育互联网、免税购物、大健康和教育、文化等一批万亿元级产业,围绕发展速度、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市场主体、生态环境、营商环境、风险防控、公共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科学谋划制定好海南“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确保如期建成高水平的自贸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扛起海南担当。
三是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认识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确保海南自贸港在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
四是必须充分激发国内需求,加快培育旅游消费新业态新热点,提升海南旅游供给体系对国内旅游需求的适配性,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办好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让全省、全国人民更有获得感,让世界游客更有感受。
五是必须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培育“陆海空”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国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和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等“五大平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推进“智慧海南”建设,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贸易等领域打造自贸港新标杆。
六是必须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抓好扩种、增养、促销和务工,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七是必须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坚决落实生态环境存在问题整改,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加快培育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严把项目准入关,所有新上项目都要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确保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把海南建设成生态环境世界一流的自由贸易港和展示美丽中国建设的靓丽名片。
八是必须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增强风险意识,强化风险评估,紧盯贸易、投资、金融、数据流动、人员流动、生态、公共卫生、意识形态、疫情防控和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切实提高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确保蹄疾步稳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
九是必须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供应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自贸港。
打破外界质疑,用踏实肯干展现“新面貌”。曾几何时,“稚嫩”“垮掉的一代”“扛不起重担”成为了如今“后浪”同志们的标签。而现下,面对疫情、洪水等诸多挑战,我们能看到年轻干部在战疫场上冲锋陷阵的身影,也能看到战贫路上埋头苦干的后浪干部。越来越多的青年干部用行动“撕掉”标签、打破“质疑”、拒绝“垮掉”,以踏实肯干刷新旧貌。作为新时代下的“后浪”党员,也应学习“后浪”榜样,树立真抓实干的道德感、责任感、使命感,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成为更强一浪,用奋斗拼搏重新定义自我,向祖国和人民展现独属“后浪”党员的全新面貌!
脱掉娇气外衣,用厚积薄发锤炼“新本领”。树苗的成长需要饱受时间冲刷和风雨洗礼,后浪干部亦是如此。无论是“三支一扶”还是“选调生”,都是组织撒向基层的种子,想要成长成才,都要在基层的土壤里“墩墩苗”。常能看到“90后驻村书记”“最美00后护士”等新闻报道,他们脱掉了娇气的“外衣”,一张稚嫩的脸庞变得刚毅,他们正朝着“参天大树”慢慢养成。作为“后浪”党员,就应该立足基层、乘风破浪,要在基层工作的错综复杂和各类社会矛盾中沉下心来,虚心学习。只有在基层不断汲取养分、积蓄力量,才能厚积薄发,在不断实践中锤炼新本领!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报告和讲话, 并对公司系统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了安排部署。
刘振亚强调,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是公司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 准确把握精神实质, 要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准确把握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
刘振亚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要充分认识公司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坚定搞好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信心和决心, 严格落实中央决定, 全面深化改革。多年来, 公司持续推进“两个转变”, 取得了显著成效。发展特高压电网、建设“三集五大”体系是公司重要的改革创新, 符合公司实际, 符合中央部署, 要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为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做出积极贡献。
刘振亚说, 公司一直高度重视电力改革工作, 不断深化研究, 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 加快智能电网发展, 推进全国电力市场建设, 积极服务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和电动力车发展,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加强宣传引导, 凝聚改革共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是公民一切行为的规范总则。
我国现行宪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物质生活,在一些领域的监管上存在盲区,如何将法律挺在前面,将制度树立起来,成为修改宪法的重要需求。2018年1月18——19日,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就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经济发展模式,填补一些法律、制度空白。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要结合宪法,树立规矩意识,保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权利。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宪法修改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和重大原则,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总揽全局、内涵丰富,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要深刻认识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公报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彰显着我们党十分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宪法修改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通过宪法修改,可以使全社会更加高度重视宪法的权威、实施与监督,使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维护宪法的尊严与权威,通过确定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重大举措,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传递着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强基固本才能本固邦宁。“公报指出,把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相信修改后的宪法必将继续在党治国理政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支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固发展的坚定基石。”
“由宪法及时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一是坚定不移讲政治。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全会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经验,为“十四五”中国发展把脉定向,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擘画宏伟蓝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更为重要的是,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要从风险挑战中增强危机感、从抗“疫”战果中增强自信心、从政策利好中抢抓新机遇,更加自觉地在“两个大局”下辨大势、找方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深刻把握危机共生、危中蕴机、危可转机的辩证关系,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以更坚的思想、更足的干劲、更清的本色,踢好这“临门一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阔步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
二要抓牢理论学习。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现在的“十四五”规划,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改革和发展。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以党的思想理论指导实践,并一以贯之地坚持下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统一了,才能凝心聚力发展党和国家的事业。立足当下,我们要高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这是我们抵御外部风险、防止信念滑坡的根本保证。要抓牢理论学习,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以理论联系实践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抓牢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淬炼如铁信念,预防“软骨病”、不当“两面人”,在掸去思想灰尘中,以非凡的政治定力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三要要勇挑事业重担。“十三五”规划这五年来,我国有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新增城镇就业累计超过6000万;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33元,增长39.9%。我们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但我们仍需保持警惕,在世界仍处于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国内外环境出现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严峻。鉴于此,我们要继续强化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进一步搞活“内循环”、畅通“外循环”。新时代呼唤担当奋进者,我们要勇于担当,在解决纷繁复杂的“棘手事”“矛盾窝”中练就出硬脊梁、铁肩膀和真本事。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及时出现在群众急、难、愁、盼的需要处。
一、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自治区重要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八大指出,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王君书记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各部门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改革发展、富民强区的战略任务, 高度重视, 大力推进。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下决心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障碍。要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 全面落实中央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摆到重要位置, 纳入目标考核, 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各有关部门和工商联、行业协会要密切配合, 形成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合力。目前, 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各盟市以及旗县 (市区) 都已经积极行动起来,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政策措施, 从多个方面优化环境, 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力度, 必将促进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大提高的局面。
二、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 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在严峻挑战面前继续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高的发展质量。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市场主体数量明显增多, ?2012年12个盟市非公有制企业达到110.74户, 与2011年末相比增加11.48户, 同比增长11.56%。二是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2年完成增加值10644.48亿元, 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57.23亿元, 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6.48%。三是成为地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完成税收1602.07亿元, 占财政总收入的62.38%。四是成为就业的重要渠道, 在全区就业人数520.84万人中, 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数占城镇就业人数的64.90%和新增就业的95%以上。
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一是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虚位。调研中发现, 非公有制经济统计问题较大。如, 2012年, 自治区统计的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0%左右, 而12个盟市汇总数为57.87%。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总量不高, 占GDP的比重约为50%;规模不大, 个体私营企业户刚刚突破110万户。结构不合理, 在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中比重较高, 多数处在产业链下端。发展不平衡, 呼包鄂地区集中了全区45%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三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有的部门在政策执行中打折扣, 有些优惠政策空置浪费, 有的执行过程不透明。四是非公有制企业素质不高。集中表现整体发展层次低、科技创新能力低、管理人才少。
三、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的发展空间广阔
当前, 我区经济正处于调结构、转方式的攻坚时期。实践证明, 每一次的变革和调整都能够推动非公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取得新发展。展望未来, 对非公经济而言, 加快转型升级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 国际环境为非公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机遇
综观世界经济形势, 未来一段时间经济低速增长态势很难改变。与此同时, 全球经济低迷加快了全球产业调整和转移。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以低碳技术、绿色制造、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绿色产业快速崛起。科技革命已经进入创新密集的阶段, 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领域的不断创新发展, 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此外, 我国正在推进贸易便利化、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国内企业低成本收购兼并海外优质资产的机会增多。国家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 我区非公企业正迎来积极稳妥走出去的大好时机。
(二) 新一轮发展可以预期
从国内看,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 社会生产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市场潜力巨大, 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 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近期, 我国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开始回升, 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非公经济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一是深化改革的红利将极大释放非公经济的发展潜力。随着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扎实推进, 国家出台关于着力打破垄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将有力推动金融体制、结构性减税、收入分配等方面改革, 由此释放的制度红利和发展空间将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民间资本在能源、铁路、金融、电信、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将孕育新突破。
二是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倒逼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转方式、调结构, 是非公经济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产业结构调整, 表面上将对处于产业链低端、技术程度低、粗放式发展的民营企业形成压力, 但更多则体现在倒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 加强产品、品牌、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非公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区域间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和资源禀赋的不同特色, 优化投资结构、有序转移产能。
三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有效拉动民间投资。城镇化是国家和自治区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 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据测算, 城镇化率每年平均提高一个百分点, 将实现1000多万农业人口城镇化转移, 进而带动1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城镇化可拉动消费、带动投资和促进产业集聚。尤其是随着中央1号文件出台, 可以驱动资金、技术、人才进入农村牧区, 为民营经济参与农村牧区发展提供广阔投资空间。
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将为非公经济提供更大需求空间。加强民生保障,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十八大强调, 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 是增加了企业成本, 也会直接导致社会购买力的提高, 使企业产品将面临更加广阔的需求空间, 为民营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企业效益的提高, 也为职工工资的稳步增长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符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
四、几点建议
一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简政放权, 做到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 真正放手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释放巨大发展潜能。以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为出发点, 把服务重点放在营造环境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更大更广范围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构建机会公平、权利公平、规则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在资本、土地、矿产等资源方面给予市场更多话语权, 真正让政府“看得见的手”与市场“看不见的手”各尽所能、相得益彰。
二要进一步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当前, 我区金融产品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突出表现在金融服务的惠及面与小微企业需求不相适应, 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一直未能有效缓解。因此,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建立一套与小微企业特点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将更多资源向中小企业倾斜;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发展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科技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 不断提高小型金融机构和融资服务覆盖率。
三要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当前, 我区民营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偏弱、创新意识不足, 制约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技术、人才、融资等因素较为突出, 因此, 一是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大资金、技术和政策扶持力度, 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建或者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企业技术中心, 并适当给予政策性资助;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投入主体, 鼓励企业大幅度增加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二是注重发挥财税杠杆作用, 进一步完善财政资助、贴息和税收减免政策。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融资担保体系, 形成多层次、多元化、高效率的投融资渠道。三是完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健全具备公共研发、技术服务、科技信息咨询、投融资、知识产权和技术项目孵化等功能的创新服务平台, 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体会11-30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感想10-20
党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06-18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内涵06-09
有关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感悟10-07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个人思想感悟06-05
学习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11-2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