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论语读后感

2022-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大学生论语读后感

读后续写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摘要】近些年,高中英语教学非常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前英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包括读后续写,该方法将写作以及阅读有效地结合起来,完成文章阅读任务以后再开展接下来的写作任务,学生以及教师可以参照主体语境的基础上将思维地图绘制出来,并且对语篇脉络进行整理,对语篇结构进行剖析,从而对主题意义有所掌握,使得学生自身的英语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都得到全面的提升。本文对“读后续写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展开分析,希望可以对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起到积极意义。

【关键词】读后续写;思维品质;英语学习

【作者简介】金鑫,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所涉及的核心素养包含四方面的内容:文化品格、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品质。下面针对于此展开详细的分析。

一、思维品质的内涵

所谓思维品质指的就是学生的思维特征,主要呈现出学生思维水平以及个体智力的差别。想要确保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就应该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也就是将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全面增强。基于此,借助有效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升,使得学生的潜能充分激发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所增强。

二、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必要性

1.便于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加以提升,使其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以增强。在开展读后续写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阅读相应的文章内容,在对文章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将文章的大体意思充分了解清楚,并且将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解,在这个基础上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情况下,才能够展开接下来的续写任务,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能够单纯地只一味写作,还应该适当回顾原文的具体含义,这样也是为了确保文章的舒畅性以及连贯性。整体的阅读过程本质上属于沉淀的过程,借助阅读的方式可以将部分词汇的搭配学会。完成相关积累工作以后,就能将自身的写作水平全面提升,同时学生自身英语水平也会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全面增强。

2.推进语言流利性的发展。读后续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语言流利性,并且需要学生能够在开始写作之前完成阅读任务,学生对文章的大意以及写作风格有所掌握,才能完成接下来的续写。除此之外,还要重视阅读的必要性,学生应该在阅读的基础上将文章的内容充分地了解清楚,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续写任务顺利完成,从而使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全面提升。目前高中学生在应用英语方面普遍存在语言流利性不足的问题,迫切需要读后续写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阅读材料中的内容,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对阅读材料中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续写。读后续写的开展对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知识都能发挥出极大的作用。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之所以学生很难借助教师的引导,使自身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和提升,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在应用英语知识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而且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集中体现在语言流利性等问题上,借助读后续写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很好地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

三、读后续写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开展读后续写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

1.学生对阅读材料内容没有全面了解就开始续写。学生在开展续写时并未透彻地了解阅读材料,并且部分学生在对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会非常急躁,很多学生都想尽快写完去做其他事,种种因素导致部分学生并没有将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透彻的了解,并且某些情况下学生所续写的内容同原文并不符合,而情节也并不合理。这部分学生在缺乏全面理解和认识的背景下很难根据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以及情节发展对情节作出正确的预测,这对读后续写教学活动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由于学生没有结合对阅读材料内容的思考来展开对材料情节的合理续写,所以此项教学活动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以“Friendship”这一单元的课后续写为例,这一单元主要讲授友谊的话题,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一话题而展开。在教学中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和总结,并借助问题引导学生“ Talk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ip”,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朋友和友谊两者的区别,只有在全面讨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全面理解教材内容,并据此来展开对课文的续写。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并没有深入到教师所组织开展的讨论之中,他们对朋友和友谊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全面理解和认识,因此很难将自己阅读时所思考的问题和心得充分融入写作之中,部分学生甚至在没有准确理解课文中心思想的情况 下就开始着手写作,导致教学活动很难发挥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

2.没有搞清楚课文中心思想就开始写作。部分学生并没有将文章的主要意思掌握清楚,某些情况下,学生对于作者写作时的感情并没有充分地理解,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学生完成续写任务造成巨大的阻碍。在学生开展续写任务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使用的语法以及词汇并不正确。除此之外,很多学生在语言使用方面缺乏生动性,仅仅添加了部分简单的词语,由此导致续写任务的画面感较弱。以“Earthquakes”这篇课文的课后续写为例,为了使续写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出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和研究课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 Know about basic knowledge about earthquakes, Know about how to protect oneself and help others in disasters”。如果学生对地震的基本知识和如何自救没有全面的了解,一旦地震发生,学生就很难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应对。所以在培養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将课文的中心思想搞清楚,这样才能充分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义。但是在实践中由于教师缺乏有效引导,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深入展开对课文内容的研究,写作活动不是建立在全面了解课文基础之上,因此读后续写很难发挥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作用,这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表现得非常普遍。

四、读后续写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读后续写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够发挥出极大的作用,结合目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教师按照以下策略来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

1.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培养和引导。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之所以读后续写教学活动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正确的阅读习惯,因此很难准确把握阅读材料的内涵。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很难得到有效开展,这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为了使读后续写教学实践活动能够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专门的培养和指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读后续写教学活动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以引导学生围绕“Health eating”这篇课文来开展读后续写为例,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从课文中寻找关键词,以此来准确判断什么样的食物是健康的,并围绕课文主题并结合课文中两家餐馆之间的竞争,依据“Healthy”的相关理念来展开有针对性的续写,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

2.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读后续写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够发挥出积极的影响。这项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是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全面理解和认识,所以教师在对学生思维品质进行培养和训练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教师必须要重视的问题。简单来说,学生需要对课内容进行细致的了解,并且反复阅读课文,从而将课文所阐述的含义进行深刻的领悟。学生需要在领悟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结尾所提出的问题对相关内容进行续写,这样才能使读后续写教学活动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同时还应该对文章的脉络有深刻的了解,例如“Friendship”一文,学生要对文章的几个要素进行分析,如where、who、when。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可以多多提问,这样对于了解原文意思会有明显的帮助。将这些要素进行了解之后,学生就可以对文章的内容有深刻的掌握。在对文章续写的过程中,应对文章的脉络以及思路有深入的了解,绝对不能够任凭自己的心意来随意续写。比如说在多次阅读之后将文章的要素找出,再将其中涉及的重点内容融入进去,让内容更加饱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深入研究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认真思考作文中所呈现出的矛盾焦点,并围绕此类问题来展开续写,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和提升。

3.结合课文内容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对高中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离不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为了使读后续写教学活动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教师需要不断加大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讲解,并积极提出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才能使学生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借助读后续写,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以“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这篇课文的读后续写为例,为了使学生深入展开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并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读后续写,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节日,并结合中国的传统节日来展开对课文内容的续写。教师要侧重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教材中的写作方法来思考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以及饮食习惯,只要教师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做好引导和启发,就能使读后续写教学活动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使学生形象生动地将自己最感兴趣的中国传统节日续写下来,使得文章具有丰富性以及生动性。教师应该借助有效的方式来启发学生,从而将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开拓。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出,随后对这些问题予以解决,由此将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力全面提升。

五、结语

站在整体的角度来讲,在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读后续写,其能够使得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不断提升,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采用该方法,并且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热情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范文慧.逆向教学设计推进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深度学习[J].教学与管理,2021(16):68-70.

[2]王倩.例谈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题型中的應用——以2020年山东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为例[J].新校园,2021(5):68-70.

[3]薛海燕.在英语读后续写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1(4):30-35.

[4]秦飘玲.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J].校园英语,2021(2):156-157.

作者:金鑫

第2篇:浅谈读后续写提升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

摘 要:读后续写是新时代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改革,是以《普通高中英语》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改革要求为参考依据,以培养学生英语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而读后续写是一种结合阅读理解和写作的新型题型,可以充分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也考验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和文章纲要的把控,在这些方面上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到达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后续写;阅读理解;写作能力

读后续写这类题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为什么要推动读后续写这类题型?这些的理论基础时协同,可以这样做一个比喻,就以经济学中的流入、流出为例,读后续写是将阅读理解和写作精密结合的题型,阅读短文的关键信息就好像是经济学中的流入,在把握好阅读中的关键信息后进行写作,这就好像经济学中的流出,就这样学生在一进一出中,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会不断的提高,教师也可以在平时不断的加强训练,这样可以到达应试教学的考试教学要求,也可以不断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组织语言等能力,通过读后续写这种新型的考察模式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1]。

一、当下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英语的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而服务的,对高中学生来说,服务的中心就是高考,这样的英语教学非常是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差,教师的讲授也非常的辛苦,在考试中写作和阅读理解是英语的主要分数来源,那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浅谈高中英语写作的一些问题。

其一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阅读量严重不足,就最新的高考英语命题中就出现许多的改动,就写作而言,需要学生去把握短文中的信息来进行写作,而就大多数学生来说,阅读能力较差,这可能与学生的阅读量有关,学生的阅读量不足,就很难去把握读后续写这种的新型题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课和学生学习的重点也在课堂的阅读中,从而忽视的英语的课外的积累,这样限制了学生的对英语知识的获知,而新型题型的考察重点在获知短文信息后写作,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要求,这也影响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阅读量严重不足就会导致学生在写作中相当的吃力,这样写出的文章会出现单词的使用不当、语句结构不清楚等致命的原因,这就好像没有砖石和沙土,就要求去建造优美的住宅,这样的写作是不会到达理想的效果,也达不到教学的目标,教学质量自然也不会提高[1]。

其二是写作的素材积累的少,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上述的阅读積累中的一些问题,最重要的是学生不会去运用自己掌握的素材,在写作的时候相当的吃力,不知道合理的去运用素材,自然写不出优美的句子,就英语作文“《In What Way Will Internet Change the Way of Our Life》,互联网将以何种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这篇作文为例,不少的学生不知道怎样去写,大多数学生会以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internet for my life》,互联网的对我的生活产生的利弊”来写,这样写出的文章很难符合高中英语作文水准,就读后续写新型的考察模式来说,学生对短文的信息的获知分析就可想而知了,那么作文也会偏题。

其三是写作技巧训练的不足,不少的学生看见题目就先入为主的定下写作内容,不会去认真的思考题后的隐藏信息,作文的行书和内容就可想而知,往往也会偏题,这样的写作的水准往往也会差强人意。

其四是英语教师只注重教材教学,不太重视英语写作,在教学中往往就追求学生对教材知识(单词、语句)的背诵记忆,对教材词汇和语句的讲解,没有正确的写作指导,一味让学生背诵作文模板,不断的训练写作,由于学生在这种压抑的写作环境中,会逐渐丧失兴趣,写作的水平也会倒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读后续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运用

在了解英语写作的现状后,根据现状存在的问题,依据新时代新课程要求,通过读后续写这种新型考察方式来帮助学生学好英语,这样在一定程度下,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

其一是运用读后续写,可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出题人会精心设计高中英语作文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的内容包含广泛的话题和丰富的题材,学生在写作之前的阅读中可以逐渐的掌握阅读技巧,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阅读量,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多种多样的表达形式,这样流入、流出之间会逐步在运用中表达的丰富、得体、顺畅。内容也会有质的提升,文章的结构也会生动形象。在续写的时候,出题人的材料的续写也会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文章其实是没有准确的答案,那么作文的发展全靠学生去把握主线来进行写作,在逻辑关系不出现太大的问题,会激发学生对创作的激情,极大的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水平。

其二是运用读后续写后,可以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试想下,学生在出题人精心设计的短文中,模仿出题人的表达方式,理解出题人在文章中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对心理和环境的描写的方法,学习出题人在文章对语法结构的使用,那么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会逐步的使用,学生的作文水准自然也会提高,这样的文章也会具有可读性。

其三是读后续写的讲评,教师这样也会除去传统教学的弊端,不在局限教材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教师可以及时的纠正学生的逻辑观点,在学生思维的海洋中,为学生保驾护航,当然教师也应该着重的讲解符合原阅读材料的逻辑观点,提取这样的逻辑观点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榜样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下可以规范学生的思维逻辑,明确优秀的逻辑思维,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探讨,这时也应该提取一些逻辑能力较差和偏离主线的文章进行讲解,这样的讲解一是可以规范写作的逻辑要求,二是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好的想象思路,最重要的是可以明确这类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在内容中做到更好的把握主线。当然在讲评的过程中,语言运用能力的讲解也必不可少的,在这方面的讲解,教师应该充当指导的角色,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应该因材施教,对语言把握水平高的学生,解析其文章的语法错误、结构等问题,对语言把握水平低的学生,对其写作内容进行规范补充,从而在有差别性的指导下,规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2]。

三、读后续写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中,读后续写的也会逐步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也应该及时的去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时对学生的文章进行批改,当然可以在讲评的时候进行互相评比,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互相学习进步,优秀的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语言结构和语法的掌握,对语言掌握较差的学生可以在在互评中学习优秀文章的行文架构,可以获取最近的知识资源,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当然在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长,可以有自身的独立性,促进学生对文章有着自己的看法,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情感体验中获知知识,产生自我意识,树立信心,在写作中共同进步。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共同进步[3]。

总结:

总而言之,读后续写是一种将语言能力的流入、流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协同发展语言的学习,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会对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加以训练,做到语言写作过程中可以适当的使用,读后续写作为新型考察的题型,是新时代对教师以及学生的高标准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活动的期望,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提高学生写作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新型题型的考察中,对英语的运用能力稳步提高。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龙文区中学教育教学2018年度课题研究【立项编码LWKTGZ1702】研究成果,作者为该课题负责人。

参考文献

[1] 余丽兰《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的批判性思维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D] 海南师范大学 2016

[2] 李若杏 《差异教学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 《读与写(上,下旬)》 2015年19期

[3] 齐孝红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义和策略探讨》[J] 《校园英语(中旬)》 2016年1期

作者:王慧涓

第3篇: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探究

【摘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强调高中英语教学需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读后续写在实现读写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本文就思维品质培养视角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进行探究,阐述了如何在读后续写指导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维品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

【作者简介】王莉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

2021年江苏省高考英语试题出现读后续写这一题型以来,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成为教师们热切关注的话题。读后续写是一种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的考查形式,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关注学生把握短文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的能力、对语篇结构的把控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这一新题型写作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过于注重作文语言的华丽和辞藻的堆砌,却忽视思想内容的行成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具体表现为:1. 原材料读不懂;2. 续写内容偏离主题;3. 续写内容不合乎逻辑。这些问题都归结于一个主要原因:学生在读和写的过程中缺少英语思辨能力。

學生缺乏英语思辨能力,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英语思维,是传统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问题。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目标,实际上就是锻炼学生英语思维,需要学生在学习输入的基础上,能够有更强的表达能力,实现英语输出。因此,在指导读后续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尤其重要。2017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对思维品质的关注致力于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读后续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创作,在审题和构思的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思维含量,因此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也面临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即如何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读后续写指导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避免写作中的失误而达到较好的写作效果。

一、读懂原文,快速提取线索

在读后续写写作指导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原文文本的理解与分析,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并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给出相应的指导,以促使学生积极融入至文本解读中。读后续写原文多为记叙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记叙文的各要素出发,设置各种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带领学生充分理解原文。教师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带领学生把文章的信息进行整理,理清文章结构,这是文章理解的第一步。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分析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即setting, character(s), plot, theme等,并把要素分析设计成如下表格让学生从原文中快速寻找信息,理清文章思路:

表格的形式直观性较强,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原文信息的寻找和思考,有助于其更快速地理清故事情节和基本信息,为续写做好铺垫。

对原文信息的理解也可以设置成填空形式,启发学生边读边填空,梳理文章基本信息。如,读完一篇文章,让学生试着填写以下信息:

1. Read for writing style: _____________

person (人称):_________________

tense (时态):__________________

2. Read for basic elements:

wh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e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e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Read for conflict/problem (w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Read for the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管设计哪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原文,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紧扣主题,透彻地理解原文,以使续写能与原文在体裁、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保持一致。

二、确定文章主题,把握文章主线

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续写,重在对两个段首句信息的捕捉。笔者尝试了用“两个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原文。如,三模考试中的读后续写,叙述的是“我”参加两次跑步比赛的经历。在第一次比赛中,由于受到了同时参赛的一对夫妻的干扰而输了比赛。而续写要求描述“我”吸取教训,经过努力训练后第二次参加比赛怎样赢得比赛的经历。为了加深学生对作者意图的理解,有效指导续写,笔者结合续写部分两段内容的首句各提出两个问题,引起和下文的自然连接。如续写第一段的首句为“This guy’s attitude built a fire in me for the next race!”,笔者先鼓励学生找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即“built a fire in me” 和“the next race”。根据这两个关键词,笔者设置了以下两个问题:

1. What was my feeling about the guy‘s attitude?

2. What did I do for the next race?

第一个问题是启发学生对原句中“built a fire in me”的思考和理解。在阅卷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文中的“我”在经历了第一次比赛后的心情产生了误解,认为那对夫妻在比赛中的行为“激怒”了“我”。事实上这里“built a fire in me”应理解为“His attitude motivated me to perform better and determine to win the race”,这才能保持和原文作者意图相一致,并符合读后续写“传递正能量”、 “表达积极情感态度”的原则。因此,第一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和作者的意图,把握好续写的方向。第二个问题“What did I do for the next race?”可以启发学生对本段续写内容的预测和展开。设置提问的主要意义就是教师以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读后续写相关材料进行解读,并引导学生对文本实施正确的处理,以有效克服学生对读后续写的畏惧心理,写出合乎逻辑的文章。

在读后续写的最后,部分学生对主题的把握不明确,甚至“跑偏”,这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对整篇文章主题的思考。还是以本次三模考试读后续写为例,有学生把文章主题定为表现参赛夫妻的互助和关爱,对此,笔者要求学生再次阅读续写段落给出的两句话,指导学生发现本篇文章的主要人物应该是“我”,而在此之前对于续写第一段中“built a fire in me”的详细分析,也可以顺利带领学生恰当地把握本篇文章的主题。而还有学生把本文的主题理解为“竞争”,在续写部分描述“我”怎样以同样的方式“报复”对方而取得胜利。读后续写的主题应积极向上,内容传递真善美,要能传递正能量。显然这部分学生的审题出现了失误。本篇文章主题主要涉及个人自我成长,应围绕 “我”在被激励之后怎样下定决心并通过自身努力赢得比赛展开。因此,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思考与人相处时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同时帮助其树立真善美的价值观。

三、激活话题词汇,合理发展情节

在把握文章主题和分析续写两端段首句之后,如何启发学生在情节和语义上延展和逻辑上接续原文,是教师在讲解两段如何展开时思考的重点。如在本次考试作文第二段的续写中要描写“我”参加跑步比赛的过程,这就涉及跑步动作的描写。由于跑步是学生已有的经历,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跑步的过程。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

1. What were the movements of my arms and legs when I was running? What about my breath?

2. What were my thoughts while I was running?

这几个问题能有效引起学生对跑步过程的思考,以此对跑步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等展开详细的描写。结合之前练习过的片段作文关于跑步的描写,笔者尝试调动学生对相关词句进行回忆,如“Jack's legs ached and his breath burned in his lungs.” “He had difficulty breathing.” “He was short of breath.”以及“With determination, he passed the finish line and ranked first.”等,并鼓勵学生把这些语句灵活运用到续写文章中去。在平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接触语言素材,多读文章、多积累词句,把学生的已有认知和新鲜的语言材料相结合,在不断操练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渐对动作、心理等进行准确、详细地描写。

教师在指导读后续写写作时,要善于设计多样性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读后续写这个题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续写的结果也是多样的,更加考验学生的想象力,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精心构思和合理创编,这样才能够写出更高质量的续写作品。一方面教师可以开展头脑风暴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己借助语言描写故事的内容,学生具备了创造性的思维,他们续写的内容也会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二次续写,即在原来续写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分析原文和自己的续写,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修改和打磨的文章必将更加出色,也可以让学生对于续写的兴趣更加的浓烈。

总而言之,思维品质对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读后续写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时机,多角度设计教学任务,对学生展开有效的思维品质的训练,使得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真正的提升,从而提高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读后续写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袁汉邦.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践[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10):69-75.

[3]刘燕铭,刘科,曾佳佳.思维品质视角下的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课例研究[J].基础外语教育,2019(03):55.

[4]王丽梅,李旭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探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02):43-46,60.

作者:王莉萍

第4篇:《论语》读后感_小学生读《论语》有感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和终身学习的道理,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这部书,去感受里面无穷的智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先做好了应有的准备工作,自然得心应手,事半功倍。这使我想起了最近吉他考级的事。虽然我学的时间不长,但我坚持每天弹奏练习,即使手皮磨破了,我也从不放弃。考级前的一个月,我把乐理知识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复习,该背的背,该记的记,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考场上我轻松应对,最终以优秀的成绩顺利通过了考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六一舞团组织表演活动,导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套表演服,我发现我的衣服上面有个黑色的污垢,看上去影响美观,我就想,何不趁没人注意的时候换一件好的过来?但转念一想,我自己不喜欢穿的,别人也不喜欢穿啊!我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这就是将心比心。于是,我决定把这件衣服留下来自己穿。即使己所欲,亦勿施于人。这应该是我们终身奉行的做人的原则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某些人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往往会表现出嫉妒或厌恶,而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就会嘲笑或轻视,这都是不好的处世观念。我们要朝好的行为看齐,学习他人的优点。倘若看到别人身上不足的地方,要引以为戒,不要犯下同样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让自己更趋于完美。

《论语》字字珠玑,句句在理。朋友们,让我们都来读一读《论语》吧!学习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

第5篇:《论语》读后感1000字-大学作业

《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一部经典国学著作,众所周知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整理的,内容为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仁、义、礼、智、信”。其核心思想为“仁”,他所提出的“仁”实际上是一种公益的思想,希望建设一个公益的社会。

对于《论语》的内容,我们在初中时就开始接触了,至今过了六七年,但譬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经典语句我们依然随时都可脱口而出,这说明经典就是容易深入人心,但当时尚且年少,对其内容页大都一知半解,现在重新再细细品读,便对其内涵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论语》全书有很多章节,但我最喜欢“学而第一”章里的内容。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则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则主要是要同学们适应新环境,好好学习,培养君子风度,搞好团结,正体现了其“礼”的思想。这一则也被收录在中学语文课本的《论语》十则里,第一次学时,我并没有真正读懂它的意思,尤其是“朋”字,一直还以为是“朋友”的意思。这样又证明了《论语》的又一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如果我没有重新认真的去复习,又怎会知道这里的“朋”不是朋友的意思,而是指聚在一起学习的同学们呢? 还有一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一则我经常用来提醒自己,为人处世要常常自我反省,从而自我提升。这一则的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做三个方面的反思:替人设想做到忠实了吗?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老师传授的学业复习好了吗?说明了作为一个学生每天应该坚持的三省内容。如果这样坚持自省,那为人必定越来越完美,我们不仅现在应该坚持,即使毕业后不再是学生了也应该继续坚持。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而《论语》中最能体现“仁”的一则是“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意思是说人如果没有仁义,还怎么对待礼?人如果没有仁义,还怎么对待乐?说明了仁是礼乐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要成为君子,即思想道德修养高的人,“仁”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如果没有“仁”,又怎会有其他的“义”、“礼”、“智”、“信”呢?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仁”,就难以成为君子。

《论语》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所蕴含的丰富哲理时刻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愿《论语》文化可以继续传播扩散,经久不衰;愿社会充满仁义道德;愿孔子向往的“仁”(公益的社会)能早日实现。

第6篇:中学生读后感《读《论语》有感》

《论语》,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新的学期,我们学习了它其中的十二章,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它们的意思,当我再次读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想起了以前写作业时的场景:放假了,老师总会留一些作业,一开始还认真的在写,过了十几分钟,我就摸摸这儿,摸摸那儿,当我拿起课外书要看时,还在心里对自己说:就看十分钟。可是十分钟过去了,我仍然还想看,我心想:再看十分钟吧!反正作业也不多,我半天就能写完。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我还是没放下手中的书。直到书的最后一页被我翻过,已经过了两个小时了,我抬头看看墙上的钟表,才发觉已经过了两个小时了。我才埋头奋笔疾书,但作业还是没有在一天之内写完。第二天上午,我又坐到书桌前,下定决心要在上午之前把作业写完,可是我写着写着又想起昨天晚上吃饭时看的电影,里面的搞笑情节让我不禁笑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才认真地埋头写作业,当我写完作业时,已经是晚上了,本来今天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一天的,可是因为我写作业时的不专心,这个计划才“泡汤”的。就这样,周末过去了。当我学了《论语》中的这句话时,恍然大悟:时间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浪费”掉的时间,永远也不会回来的。想想我看课外书,想电影里的情节时,那些时间用来写作业该多好啊!这样的情况每天都会有,都是因为我不知道时间的宝贵,做着这件事,想着别的事,时间就是在这不知不觉间流逝。

《论语》,这部书中的一则就可以给我们这么大的启示,别说整部《论语》了!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读《论语》的好处是多么大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我们一起珍惜时间吧!

第7篇:论语读后感:读《论语》有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读后感:读《论语》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论语读后感:读《论语》有感1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

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孔子,传颂千秋万代……论语读后感:读《论语》有感2

读《论语》有感《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于言行的语言,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这是一本十分值得让人去阅读,去品味的书。

四年级起,我便开始阅读这本书,这里面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的道德修养各个方面的言论。

每当一有时间,我会棒着它贪婪地看。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么一句:子贡问曰“孔文子向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孔子的谥号是“文”呢?”孔子说:“他聪敏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导,所以谥足是“文”。”

读了这句话,让人有所深思。是的,我们在学习上能不耻下问,虚心请教别人,就一定会有所提高。可是有的同学认为问别人会显出自己的笨、不聪明、这是不对的。你想想,连孔子这样的大人物也请教过别人我们就不能吗?孔子认为,什么人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所以他遇不懂的问题总是虚心向别人请教。所以,我们小学生就更要虚心地向别人请教了。不懂就问,不要感到羞耻,不会就不会,正所谓知只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是知道,不知道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要虚心地去向别人请教。

《论语》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从中得到的乐趣不计其数。大家需多读这样的书。因为,它值得你用心去阅读。论语读后感:读《论语》有感3

我喜欢《论语》,论语里面记录着咱们的老祖宗孔子说的一些话,孔子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学家,他的一生出了《春秋》、《论语》等著作,每一篇都是博大精深。

寒假中,老师布置我们要背诵论语,我读到这么一段:子游问孝,子曰:&ldqu;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rdqu;这句话,我&ldqu;推敲斟酌&rdqu;了很久,才知道意思是:今天的孝者认为养父母就是给他们一点吃的,他们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买什么,能养活父母。(其实)连狗马等牲畜都能得到饲养。假如对父母不敬的话,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rdqu;我感慨万分:

孔子说的太对了,这句话说出了孝道,我寒假听到一则新闻,一位独处的80岁老人有5个子女,但是直到老人在家中去世1个多星期后,在同一座城市的子女们才在警方的通知下赶到老人的家里,为老人办理后事。听了以后我很气愤,父母是我们的长辈,把子女一把屎一把尿地养大成人,呕心沥血付出了一切,到头来,这位老人却得到了这个结果,不能不说这些儿女真的是大逆不道啊!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觉得我要从现在做起,听爸爸他*的话,长大以后要多陪陪父母,好好地孝顺父母。论语读后感:读《论语》有感4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有一本书记录了他与他弟子的言行——《论语》。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撰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这本书涉及政治、文学、哲学、道德以及教育的道理等多方面,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句子都能告诉我一个道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让我知道了如何才能保持君子风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明白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让我了解了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知道了要向一切人学习,要随时随地注意学习······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这句话阐述了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恕”。宽恕是一种润滑剂,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宽恕是一种镇定剂,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格守平静;宽恕是一缕阳光,可以消融彼此之间的猜疑积雪;宽恕是一座桥梁,可以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宽恕是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种因素。如果没有宽恕,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无比沉重,身后的包袱就会越来越重。总有一天,它会把我们压垮。

《论语》中的句子不长,但是每一个句子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这本书。论语读后感:读《论语》有感5

前者说,几个人一块儿走路,其中一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后者说,聪明敏捷并且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耻辱。这两句话出自古代圣人之口,但是到现在仍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蕴含着这样一个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一些人,他们各自都有长处什得我们学习,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就拿我们班来说吧,有到四十五人的班集体,有的擅长绘画,有的擅长音乐,有的写得一手好字,有的是篮球场上的猛将……多少这样的同学值得我们学习啊!你见过高山吗?你见过密林吗?高山之高,是因为它不嫌一粒粒的小石子;密林之密是因为它不弃一颗颗小树苗。如果你想具有高山一情怀和密林的亲密,就应寻找自己的身边的良师与益友,学习他们的点滴长处。如果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要做到不耻下问就不容易了,我们应该放下架子,虚心向别人请教。

名人也有不少不耻下问的例子。例如,李时珍为了写好《本草纲目》,到处收集有关资料,甚至常常问当地农民。白居易自幼聪明,五六岁即会作诗,每写完一首诗都去读给邻居家不识字的老奶奶听,以便修改。一个不懂医学的农民怎能比得上一个有文化,聪明的识诗人。

朋友,让我们放下架子,虚心请教,知识宝库的大门将永远向你敞开。论语读后感:读《论语》有感6

《论语》这本书汇聚了春秋时期的大儒学家孔子云游四海、辅佐君王、教育弟子时曾经说过的话,读《论语》有感作文400字。聚集了孔子毕生的心血,处处展现了儒家“仁”的思想结晶。

此书总共有十三篇。自古以来都是用于教学和治理国家的。常言道:“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它的作用是如此之大呀!

读完此书后,我印象最深、感觉也是最有用的一句话是“三思而后行,行而再思也”。在如今的法治社会里,做任何事不仅要有实力,最关键是要有智慧的,在任何情况下,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再三思考,做到沉着冷静,不能鲁莽,这样才能做出一番事业,读后感《读《论语》有感作文400字》。同样,我们在学习中,每件事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开动我们的脑筋、丰富我们的知识;在平时考试中,每一道题解答前一定要审清题目的意思,经过全面的思考后再下笔解答,力争做到做一题对一题,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功”,省去了做完考卷后再重新思考重新答题的时间。

可见,孔子的知识渊博,《论语》的博大精深,他所宣扬的儒家思想,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论语读后感:读《论语》有感7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死后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整理而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论语》全书共二十篇,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经济、文学、道德等诸多方面。

在《论语》中,有记录孔子言行举止的,有孔子回答弟子问题的,有孔子评论别人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启发。

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有做作业遇到了一道不会的题目,我绞尽脑汁地想,可怎么也想不出来。当我准备向同学请教时,忽然想到如果同学嘲讽我:“这么简单的题目,难道连李思敏都不知道怎么做吗?”于是我立刻打消了向同学请教的念头。可眼见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转眼间到了该交作业的时间,我只好空着交给了老师。课 后金 老师找到我,火冒三丈地对我说 :“你怎么这么粗心啊?居然漏写题!”我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师,老师这才压低了火气,语重心长地说:“不会没关系,可以问同学,《论语》中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说,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低下的请教为耻。希望你以后有什么不会的多向同学请教。”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遇到什么不懂的就虚心 向 老师、同学请教,使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论语》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类似的经典语录还有很多,诸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使我明白了许多深刻的道理,使我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论语读后感:读《论语》有感8

这个寒假我利用空闲时间读了一本名叫《论语》的书,这本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这本书讲的是君子行为和为人处事的原则。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三思而后行”,遇到什么事,先冷静,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创造奇迹。

这让我想到了一件事。一次表演中,因为下雨,两个表演者不能来了大家都慌了,“怎么办呢?马上就上场了,又少了两个人”。这时老师走过来说:“大家别慌,一起想想还有没有办法。”于是,大家又开始想办法了。有人说:“我们不要他们了,自己演吧!”“不行,我们演的是话剧又不是舞蹈。”又有人说。突然,我想到了我两个闺蜜。我在家时,也让她们陪我练过,只能让他们上了。我给大家说了一遍,大家都说只能这样了。我拿起了三把伞,向外跑去,还好她们家离学校很近,不一会儿,我带着她们回来了。我们换上了服装,让她们两个练了几遍。

上台了,大家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虽然没有原来的好,但是掌声依然热烈。表演结束了,大家都说我真聪明呢!

所以说,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只要冷静想办法,一定能战胜困难,创造奇迹。论语读后感:读《论语》有感9

《论语》这本书汇聚了春秋时期的大儒学家孔子云游四海、辅佐君王、教育弟子时曾经说过的话,读《论语》有感作文。聚集了孔子毕生的心血,处处展现了儒家“仁”的思想结晶。

此书总共有十三篇。自古以来都是用于教学和治理国家的。常言道:“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它的作用是如此之大呀!

读完此书后,我印象最深、感觉也是最有用的一句话是“三思而后行,行而再思也”。在如今的法治社会里,做任何事不仅要有实力,最关键是要有智慧的,在任何情况下,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再三思考,做到沉着冷静,不能鲁莽,这样才能做出一番事业,小学六年级作文《读《论语》有感作文》。同样,我们在学习中,每件事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开动我们的脑筋、丰富我们的知识;在平时考试中,每一道题解答前一定要审清题目的意思,经过全面的思考后再下笔解答,力争做到做一题对一题,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功”,省去了做完考卷后再重新思考重新答题的时间。

可见,孔子的知识渊博,《论语》的博大精深,他所宣扬的儒家思想,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论语读后感:读《论语》有感10

我国春秋时期,有这样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创建了儒家学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不问出身与家境,提出“仁”的学说,并留下了《春秋》一书,他与弟子的言论被整理为《论语》,他就是孔子。在语文课本上,我们学到了来自于《论语十二章》,让我受益匪浅。

这十二则中,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到做人三个方面教育后人。学习要按时复习;被别人误解而不生气;积极向他人学习;思考与学习要共存;珍惜时间……这些都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留给我们的无价财富,每一则都让我惊叹于先人的智慧,让我感受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论语》不仅要读,更要应用于实际中。

每一天老师教授的东西复习过了吗?思考了吗?向自己的目标前进了吗?很多知识总是学过后堆积在脑海里,每天不断吸收着新的营养,但是在实际学习生活的面前却仅仅只是一堆文字,这些知识应该在问题面前能够及时“跳”出来,进行实际应用,而不只是一堆空洞的文字积累在脑海里,它们的深层含义以及蕴含的知识道理才是更重要的。学习要活,活学活用,让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散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仁”是孔子创立的学说,也是社会需要的正能量,制止并反对苛政。“仁”包含了一切的美德,仅是一个字也可以折射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个字应该印在脑海中,时时刻刻能够想起。

《论语十二章》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中华民族汉字背后蕴含着多么巨大的精神财富。论语读后感:读《论语》有感11

《论语》当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是知也。”每当我读这句话时就会想起寒假的一件事。

“咚!咚!咚!”有人敲门了,会是谁第一个来拜年呢?我打开门,看见姑妈一家人先来,奶奶就叫我带六岁的小妹妹去玩。我就带她去堆雪人,正在滚雪球时,她问我:“娟娟姐姐,你觉得我聪明还是你聪明呀!”我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我聪明呀!我比你懂得多。”她又问我:“那我就问你两个问题,好吗?”“可以呀!”我心想她是个孩子,问的问题我一定能回答,就爽快地答应了。

她一开始问我:“雪是什么颜色?”“白色呀!”我肯定地回答。她又接着说:“雪不管怎么样,都是白色的吗?”我说:“只要不加有颜色的东西,一定是白色的。”只见她把雪放在手上,走进屋里,她手上的雪就溶化了,变成了透明色。“哎哟!”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哪,真后悔。

接着她又问第二个问题:“雪和冰一样吗?”这是我沉思了一下说:“不一样。”她又说:“只要不加任何东西,都不一样吗?”“对呀!”我笑着说。随之,她把雪和冰放在手上,又拿进屋里,雪和冰都变成了水,她说:“这不是一样了吗?”我顿时哑口无言,脸红耳赤。

这件事后,我又想起了《论语》当中那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从此,我也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最聪明的。论语读后感:读《论语》有感12

《论语》这本书讲的是孔子对学习、执政、敬孝、仁德、礼节和天道地论述。

我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孔子对弟子说,老师教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能获取新的更深的道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如果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白学。学的知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执政就要用道德教化来推行政治;做人要孝敬父母;奉承君主要有献身精神;和朋友交往要讲信用;为别人出主意要忠实,要广泛地与众人友爱;君主使用臣要以礼相待;臣奉承君主应当以忠相待,作为君子要谨慎地说话,敏捷地行动。

我也要用孔子的道理和品德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动。对学习,我要经常复习,而且要深入思考,要经常去实践,不能空想,做到虚心好学,说话要有分寸,不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孝顺父母,父母不愿听的话要委婉的劝说,为父母做事不要抱怨。尊敬师长,要听从师长的告诫,不冒犯长辈,做一个有孝心的晚辈。和朋友交往要讲信用,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长大以后做国家的栋梁之才。论语读后感:读《论语》有感13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莫属《论语》最为经典了。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一生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在《论语》中分24个章节,分别是子路、颜渊等,在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学而篇》。这篇讲述了为人如何学习与做人的道理。这篇中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使我颇受启发。它告诉了我们学习要有无时不学、无处不学的态度,才能使内心充满着掌握真理的愉快;远方的朋友来了,应该因可以一起切磋知识而感到快乐;人为人处事不能因小事而自寻烦恼。如果做到这些,就可以更好地成为有作为的人了。

确实,在日常生活中,因为人的记忆有遗忘性,所以我们在学习中要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就象我在复习阶段遇到以前学过的知识,因为平时也没有很好地巩固,有时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竞一直想不起来。平时有什么疑问我也很喜欢与同学一起讨论,虽然有时候会争论起来,但与同学的相处会让我获得很多一个人思考不能获得的快乐。以后,在生活中,与周围的同学相处,我一定不能因为一点点小事情而与同学争吵起来,破坏了彼此之间的友情。

《论语》这本书确实无愧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俗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将始终是我人生中的好老师。论语读后感:读《论语》有感14

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值得观察的事物,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它们,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奥妙。再往远处看,那娇艳的蝴蝶花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花在风中摇摆。于是,我拿起一个小型的烟花;涂上了美丽的颜色。”看到奇奇很有智有谋,老狼便从身上拿出一颗蓝宝石对奇奇说:“你可别小瞧这颗蓝宝石,它能给你变出美味可口的食物,还能逢凶化吉,请你收下吧。

这两座山虽然高,却不会再长,我每天挖一点,总有一天会把它挖掉。”愚公的这种坚持不懈、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饶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值得我们学习。记得我曾经在数学小测验上,考得不理想,很多题目都不会做。回家后我也不管了。

就在这时,妈妈拿了一本我已经读烂了的书,告诉我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气馁,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不做了,而是我先要心静下来,万变不离其中,多看书,仔细想一想,肯定能做出来。所有的题目平时我要多做一些练习,关键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越是遇到困难,越要去战胜它。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论语》,要把愚公移山的精神运用到学习当中,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再多的困难,只要怀着一颗坚定的心,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我们一定会成功的!当我们学到了知识本领后,长大后才能回报祖国。论语读后感:读《论语》有感15

《学而篇》开篇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虽然,对这句话不是很理解,但“君子”,我仿佛知道些。能称“君子”的人,应该是讲诚信的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诚信。若想正自己的身心,必须要有“诚”的思想、心境与行为。在“诚”上,我是要勉励自己的。

有天,我答应同学要给他课外书,结果回家玩起来便忘记了。次日,同学向我要,我明明知道是自己忘记了,却偏要说,是对方在放学时没有提醒而忘记的。其实,我说后的瞬间就后悔了,所以,第三日的早晨,我不仅把课外书带来,还与同学表达了真诚的歉意。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有时,不打不相识,自与同学道歉后,我们便成为了好朋友。我们还有了约定,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俩都要以“诚”相待,说到做到。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我喜欢这句话,因为有了诚实,才能有正确的思想。当我们听说一件事情后,一定不能盲目地说给别人听,万一事情不是本来的样子,那么就会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

有可能会把错误的事情当成了正确的事情。在我与小朋友们的交往中,总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这是我们小孩子的专属。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多读圣贤书,多思辨,才能使自己拥有明辨之心。

当然,能称为“君子”的人,不仅需要诚信,更需要一颗“至诚”的心灵。我想,这将是我努力学习的方向。

第8篇:论语读后感|论语读后感1000字

读完《乡党第十》,《论语》就读出一半了,觉得应该写点什么,尽管还有些朦胧,论语读后感|论语读后感1000字。

古语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虽说“潜龙勿用”,我无治天下之位、之责,也无需用心地想如何“用”,何况我也许也无治天下之才、之志,但却深觉这话有理。呵呵!《论语》,字虽不多,但其蕴涵的道理却多得很难说得清。

为师之道。言传,一部《论语》、一句句“子曰”,就是鲜活的例子。身教,夫子是讲自己所做的,因此才有颜渊的那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这一句“评语”,看似文采斐然,实则为“白描”。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也正因此,弟子们疑其有所隐,夫子才发出那句“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与学生交朋友,一句“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师生间“打趣”的情景活灵活现。

为生之道。谦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明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思,“告诸往而知来者。”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负责,“不迁怒,不贰过。”努力,需知学习贵在坚持,“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笃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颜回般,做个“语之而不惰者。”兼“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一定要孜孜以求,力求知之、好之,乐之。对“道,要有份敬畏和渴慕,“朝闻道,夕死可矣,读后感《论语读后感|论语读后感1000字》。 ”明白“道”、悟得“道”,即使一切在那一刻停息,也心满意足!

游学之道。全面理解了“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为人父母者还会以“养儿防老”为由,不顾及儿女的志向和感受,固执地把儿女圈在自己身边吗?孩子有志向、有能力,想飞得高远些,就让他飞吧。人这一生,经历过,才会无悔。梦,是悔的根源。虽然梦碎,也会疼。

沟通之道。桓魋来找麻烦,众弟子人心惶惶,夫子一句“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提气提神,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看似“知命”,顺应天意,实则自信。把一切假于天,易被理解和接受,足见其表达技巧,深谙沟通之道。

敬神之道。“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夫子还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夫子对神是个内心有份虔敬的人,但他的敬只体现在“祭”的那一刻,夫子是个典型的实践主义者,决不把自己的得失寄托于鬼神。反观现实,有多少人沉迷于卜神问鬼,而不是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做事呀!

休闲之道。“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多么令人神往!内心有着宁静和满足,眼中的神采也必然是淡定、欣然的,举手投足间气定神闲。

娱乐之道。投入,“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知足,“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留有余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以及做事之道,“放于利而行,多怨。”识人之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自省之道,“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更有为官之道,为政之道……等等。

用心体会,《论语》中蕴涵的道理,不胜枚举。关键在于“信”,我们只有相信他,才能用心体会他的话,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才会乐于用他的理论、他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实践并从中受益。

第9篇:论语读后感

这周,同学们学习了《(论语)十则》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二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语录。这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前一则是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那么他们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以诚实为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是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许多长处,值得学习,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拿我们的班来说吧,在这个60人的集体里,就有许多小“能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写着一手好字,有的是篮球场上的闯将,有的是象棋盘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数学家般敏捷的思维,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赋„„多向他们学习学习,多向他们的长处靠拢,正所谓“扬长避短”。这样不就可以使我这株置身于万顷细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识的养分吗?

如果你想具有大海般渊博的知识,就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如果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容易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强烈的虚荣心,不要为了一时渴望得到荣耀,而不懂装懂,其结果只是无聊而又可笑的。

朋友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且不要不懂装懂。这样,成功的大门才会时刻向我们敞开! 1.《论语心得》读后感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 平时,总喜欢看一些纯文类的书籍、目的也是想净化自己的心灵,荡涤内心的浮躁,但这种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转移较之于自内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从容实则“其远差矣。”能将一部《论语》经典讲得深入浅出,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国学造诣。在“君子之道”章节,作者对君子进行了精辟讲解。但书中有个观点让我费解,“君子的社会角色是变通的、与时俱进的。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所为背后的动机。他们是社会的良心。”用动机而不是用行为判断人,这是早已被唾弃的谬论,让人联想起卫道、道德杀人等不雅字眼,作者放在自己钟情的君子身上所为何来?历史上心怀悲悯手举利刃和流着眼泪杀人的人着实不少,莫非他们也是君子?不知该敬佩还是同情作者,一位《论语》的信徒,却无心快语道破了“君子”的伪善本质。

扪心自问,我没有达到君子的境界,漫漫人生途中,我会用生命去体会,用行动去感知,用至高无上却又简单至纯的精神去和千古的先贤圣人进行心灵的对话。 2....;《论语》,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编录的孔子的经典语录,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最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触颇多,于丹教授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这就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们的启迪。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国》更好一些,她的语言没有易中天那样幽默,但绝对值得思考。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从盘古开天地这种变化最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说: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宇宙观,再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来,全方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 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在几个夜晚舒心的阅读后,我认为,《于丹论语心得》,这无疑是一本好书。因为她给了我太多的感触,让我在忙忙碌碌的现代生活中近距离的接触了一次圣人。这个曾经被捧被批的圣人,因着朝代的更替主权的轮换曾遭受过天与地的对待,然而,他口中的道理却如此亘古不变。这一次,他又借着于丹教授之口,通俗的给了我们一次心灵的洗礼,人性的成长。当然,读《论语心得》,在他人的心得之上取得感触,是比较容易而且盛产的,要把这些感触化成文字,真是写也写不完。下面我就说几个对我工作学习非常有益的感触,与大家分享,共勉。

记得于丹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很不服气对佛像提出抗议,说: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一个简单的故事,使我如梦初醒。做为一个刚迈上自己岗位不久的大学毕业生,常常会在工作中对一些安排充满了怨气,总是会想,那个那个我也可以做,为什么只让我做这个没意思的工作呢。我想,这应该不是我个人的一种问题,在我们毕业后的同学聚会中,也常常听到朋友们这样的牢骚。刨去青春傍身,年轻气盛,我想更重要的问题是在于我们的心胸还不够宽广,对问题的思考缺乏深度和虚心的态度。我们急于成功而盲目的与他人胡乱对比,总拿自己不如意的地方去和他人顺利对比,不能心平气和的接收他人的辉煌。是啊,书中写的多好,佛像能让千万人去膜拜是因为他曾接受了千刀万剐的考验,而作为一名年轻的工作者,我们还有很多经验等待去积累还有很多技能等着去考验,怎能如此心浮气躁呢?这便是《论语心得》带给我的思考。

还有另外一则也让我记忆深刻,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孔子所谓的人生更高的境界是什么呢?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这是多高的骄傲啊!虽然其中映现了封建思想,儒家做派的影子,但一个人能够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够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快乐的风骨,无不吸引和震撼着我。或许很多人会说,这不过是说说,让谁做到这样,谁也不行!我左思右想,悲哀的发现自己无力用事实来说服拥有这样思想的人,然而,这种自然、平和、积极的心态却绝对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也唯有肯接纳肯效仿圣人这种心态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超凡脱俗而又可以获得成功的人。我们的思想永远决定着我们的行动,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在社会风气略显浮躁的今天,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必须懂得去学习这种平和的心态,以造就一个更为善美更为清亮的明天!

圣人的智慧就是圣人的智慧,品完后我如此喜悦;圣人的智慧也终归是圣人的智慧,品完之后发现自己如此不足。好在,有这样一本书,一盏灯指引着我,警醒着我。让我在急躁的赶路之时保持着一份清醒,我相信,内心的成长才是人性的成长,也唯有人性取得了成长才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卓尔不凡的人。我会用圣人的智慧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会用圣人内心的温暖照亮整个人生!

希望我的答案您能够满意!谢谢!

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完成于1989—1994年期间,此书不是简单地对经典做出字面上的训估与注解,而是在“半宗教半哲学”的对话体里分离出“宗教性道德”(内圣)和“社会性道德”(外王),前者成为个体的生活意义和人生境界的追求而后者创化性成为现代政体的形式,由此培育人性情感、重视和把握个体命运之偶然的“文化重建”。本书自安徽文艺社出版以来,大受欢迎,此次三联书店新版(2004-03),更加精美完善,值得珍藏。

李泽厚成名于20世纪50年代,美学观卓然成家。半世纪来,学界与李泽厚同调者有之,立异者有之,但没人会忽视他的著作。《论语今读》为李氏近年力作,应是缘于使命感的驱使。

《论语》曾被神化,弄得古代每个士子都不得不呕心沥血苦读。但是,今人对其误解还是太深了。这些误解在李泽厚眼里,轻者,近一个世纪哲学史专家们写出一本又一本或赞赏、或批判、或“批判地继承”的各种各样的大小著作,以为这样就处理好了孔子、《论语》和儒学;重者,“以理杀人”、“以革命杀人”,便惨剧重重,层出不已。同时,也培育了一大批“假道学”、“伪君子”和“马列主义老太太”。

他要做的,便是对这一“半宗教半哲学”的文化神髓既解构又重建的工作。这可不是简单地对经典做字面上的训估与注解,而是着力于培育人性情感、了解和区分宗教性私德与社会性公德、重视和把握个体命运的偶然。

《论语今读》的体例分为译、注、记。“译”尽可能保持原貌,采用直译,对专有词汇如“君子”、“小人”一律不译,重要的词汇如“仁”、“礼”、“义”有专门说明;“注”则参考朱熹的《论语集注》、刘宝楠的《论语正义》、康有为《论语注》等多家注,力求精简全面;“记”是李氏的评论、札记和解说,或讲本文,或谈哲学,或发议论,或表牢骚,或就事论理,或借题发挥,并无定规,文体活泼。

二千年来,重新解读《论语》的著作何止千万,李泽厚却自信《论语今读》有新意。通读全书,觉得李氏自信得不无道理。

新意之一,是将《论语》与其他经典对比来读。例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李在“记”中说:“就认识论,与康德所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几乎同一思路。这一道理至今不过时。东海西海,此心相同,此理相同。”又如: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李在“记”中说:“生烦死畏,追求超越,此为宗教;生烦死畏,不如无生,此是佛家;生烦死畏,却顺事安宁,深情感慨,此乃儒学。”

新意之二,是借《论语》针砭时弊。例如: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李感慨:“父母多能记得子女年岁;‘父母之年’,今天又有多少记得?”又如: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李译为:孔子说:“古时的学者是为了改进自己,今天的学者是为了教训别人。”并发议论:“君不见,好些风头正健、时髦十足的青年学人(其实也未必都年轻),专以践踏他人炫耀自己为学问志业乎?”

新意之三,是以凡人的视角来看孔子。例如: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李译为:孔子拜会了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如果做了错事,老天会惩罚我!老天会惩罚我!”在“记”中说:“《论语》中的孔子是生动活泼的活人,有脾气,有缺点。‘南子’据说是一个‘淫乱’的国君妾妇,是一个‘不道德’的人,孔子却拜见而不避,甚至使亲近的学生怀疑而不高兴,可见孔子与后代假道学大不相同,并不装腔作势,而是有高度灵活性的。”

李泽厚早年名满天下,树大招风,后辈学人以他为桥,饮水思源者众多,而过河拆桥者自然也不少,只是这种作风实在不合孔夫子的教诲。李泽厚在书中不免借《论语》来浇胸中块垒,对青年浮躁作风的批评,散见于书中多处。如在论孔子的“欲速则不达”时说:“近代中国求速而不达之经验固惨痛矣。所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即如此。今日急进青年虽模式不同,学说亦异,却仍不脱此轨,可伤。”又如在论孔子的“当仁,不让于师”时说:“可惜如今是‘当名,不让于师’,总以为天下第一,举世无双,老师更不在眼里了。”

当然,李泽厚并非一味批评后学,对老人的不良作风也照样针砭。如论孔子的“君子三戒”中“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时说:“‘血气’、‘精力’包括身体和心理,特别是老人贪恋已有之名位利禄,患得患失,迎合当朝,丑态毕露,虽白发岸然的名学者亦不或免,今屡见之矣。”

借助李泽厚的解读,用平常心读一读《论语》,真不失为一本好书。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李泽厚 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李泽厚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泽厚不断拓展其学术论域,促引思想界在启蒙的路径上艰辛前行。九十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

请读片断: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

孔子曰:“聪明的人喜欢水,仁爱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动,仁爱的人安静。聪明的人常快乐,仁爱的人活长久。”

【注】

《钱解》:道德本乎人性,人性出于自然,自然之美反映于人心,表而出之,则为艺术。故有道德者多知爱艺术,以此二者皆同本于自然也。《论语》中似此章富于艺术性之美者尚多,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俯仰之间,而天人合一,亦合之于德性与艺术耳,此之谓美善合一。善美合一,此乃中国古人所倡天人合一之深旨。

【记】

用山、水类比和描写仁、智,非常聪明和贴切。作为最高生活境界的“仁”,其可靠、稳定、巩固、长久有如山;作为学习、谋划、思考的智慧,其灵敏、快速、流动、变迁有如水。真正聪明的人之所以常快乐,不仅因为能够迎刃而解各种问题,而且因为了解人生的方向和意义而快乐。“仁”则似乎更高一层,已无谓快乐不快乐(见前)。他(她)的心境是如此平和宁静、无所变迁,成了无时间的时间:寿。“乐山”、“乐水”,是一种“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有好几层意思。例如各种体育活动便有发展个体、肢体、身体的力量和能力,从社会异化中解脱出来(但今天的某些体育竞技活动却严重地被社会异化了),得到因它本身获得实现而产生的享受和快乐。这种快乐不是社会性的如荣誉、成就等等的快乐,而是身体本身从而使心理也伴同的快乐。第二,即“乐山乐水”,回归自然,免除各种社会异化,拾回失落感。它既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身体-心理状态。第三,即由气功、瑜伽等所达到的人与自然-宇宙节律的同构合拍。总之,“人的自然化”使人恢复和发展被社会或群体所扭曲、损伤的人的各种自然素质和能力,使自己的身体、心灵与整个自然融为一体,尽管有时它只可能是短时间的,但对体验生命本身极具意义。

流动不居(水)而又长在(山)。“纷纷开且落”,动亦静;“日长如小年”,静含动;生活情境如同山水,有此意象,合天一矣。此岂道德?乃审美也:主客同一,仁智并行,亦宗教,亦哲学。中国非真理符合论(Plato)、非解蔽发现论(Heidegger),体用一源,非本领主义,均以来源于“太初有为”故也。分享到新浪微博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阅读(47)|评论(7)|收藏(0)|打印|举报 学而第一

共十六章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

孔子说:“学习而经常实践,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没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烦恼怨怒,这不才是君子吗?” 【注】 刘宝楠《论语正义》(下简称《正义》)邢疏云:自此至尧日是鲁论语二十篇之名及第次也。„„案:古人以漆书竹简约当一篇,即为编列,以韦束之。 程树德《论语集释》(下简称《集释》)马融日: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下简称《朱注》):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 【记】

作为论语首章,并不必具有深意。但由于首章突出的“悦”、“乐”二字,似可借此简略谈论(《今读》的一个基本看法:即与西方“罪感文化”、日本“耻感文化”(从Ruth Bene-dict及某些日本学者说)相比较,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乐感文化”。“乐感文化”的关键在于它的“一个世界”(即此世间)的设定,即不谈论、不构想超越此世间的形上世界(哲学)或天堂地狱(宗教)。它具体呈现为“实用理性”(思维方式或理论习惯)和“情感本体”(以此为生活真谛或人生归宿,或日天地境界,即道德之上的准宗教体验)。“乐感文化”“实用理性”乃华夏传统的精神核心。

作为儒学根本,首章揭示的“悦”、“乐”,就是此世间的快乐:它不离人世、不离感性而又超出它们。学习“为人”以及学习知识技能而实践之,当有益于人、于世、于己,于是中心悦之,一种有所收获的成长快乐。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会,旧注常说“朋”是同学(“同门曰朋”),因此是来研讨学问,切磋修养;在古希腊,“朋友”也是关于哲学、智慧的讨论者。其实,何必拘泥于此?来相见面,来相饮酒,来相聊天,不也愉快?特别又从远方来,一定是很久没有见面了,在古代,这就更不容易,当然更加快乐。这“乐”完全是世间性的,却又是很精神性的,是“我与你”的快乐,而且此“乐”还在”悦”之上(并见6.11)。“悦”仅关乎一己本人的实践,“乐”则是人世间也就是所谓“主体间性”的关系情感。那是真正友谊情感的快乐。这里愿抄引陶渊明思念朋友的诗:

霭霭停云,濛潆时雨,八表同昏,平陆依阻。静寄东窗,春醪 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佇。

停云霭霭,时雨漾漾,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东园之树,枝条再荣,竞用新好,以招余情。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情真意深,不必作各种穿凿解释。诗人通过写这首诗,读者通过读这首诗,岂不使自己情感更深沉?这就是说,人类的一些基本情感本是生物性的,动物也有友谊和友情,包括狗、马对主人的亲密依恋等等。但把情感保存、延续和提升到如此高级水平,触景生隋,借景抒情,却正是文化的功绩。这首诗如同孔老夫子这句话一样,它们都在塑造人的情感心理。文化使情感人化。友谊、友情的快乐正是通过文化的积累又特别是文学艺术作品的直接塑造,而在人的心理中培育成长。这首陶诗便是一例。年轻时大概很难欣赏这首诗(以及整个陶诗),但有了足够人生经历之后,便不同了。这就是我说的“积淀”。“积淀”是一种“文化一心理结构”(cultural—psychological forming),亦即所谓“自然的人化”,亦即人之区别于动物的“人性”所在。

当然,“情”有好些不同的层次。在《美学四讲》中,我曾分出审美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三层次。其中,“悦”神”的层次,就接近或进入某种宗教境界或宗教体验。它以“天人交会”、“天人合一”为皈依或指归。“悦志”则充满了悲剧精神,特别是因为无人格神的设定信仰,人必须在自己的旅途中去建立依归、信仰,去设定“天行健”,并总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没有任何外在的拯救、希冀和依托,因此其内心之悲苦艰辛、经营惨淡、精神负担便更沉重于具有人格神格局的文化。中国实用理性之所以强调韧性精神、艰苦奋斗,其故在此。中国乐感文化之所以并不浮浅庸俗,其故在此。其中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其故在此;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以“即世间又超世间”的情感为根源、为基础、为实在、为“本体”。因人的生存意义即在此“生”的世间关系中,此道德责任所在,亦人生归依所在。儒学以此区别于其他宗教和哲学。

关于“人不知而不愠”,将在以后章节中讨论,这里暂不多论。

本章开宗明义,概而言之:“学”者,学为人也。学为人而悦者,因人类即本体所在,认同本体,“悦”也。友朋来而乐,司见此本体乃群居而非个体独存也。“人不知而不愠”,则虽群却不失个体之尊严、实在与价值也。此三层愈转愈深,乃“仁”说之根本,乐感文化、实用理性之枢纽,作为《论语》首章,不亦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

有子说:“做人孝敬父母,尊爱兄长,而喜欢冒犯上级官长的,少有。不喜欢冒犯上级而喜欢造反作乱的,从来没有。君子在根本上下工夫,根本建立好了,人道也就生发出来。孝敬父母、尊爱兄长,就是人的根本吧?!” 【注】

《集释》陈善《扪虱新语》:古人多假借用字。《论语》中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又曰“观过,斯知仁矣”。又曰“井有仁焉”。窃谓此“仁”字皆当作“人”。王恕《石渠意见》:“为仁之仁,当作人,盖承上文‘其为人也孝弟’而言,孝弟乃是为人之本。”

【记】

“仁”是孔学的根本范畴,是人性结构的理想。由“礼”归“仁”,是孔子的创造性的理论贡献,我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已经讲过了。孔子通由仁而开始塑造一个文化心理结构体,如说得耸人听闻一点,也就是在制造中国人的心灵。所以我才说,孔学(或儒学)半是宗教,半是哲学。因为它虽然没有人格神的上帝,但在塑造、形成、影响中国人的心灵上,与基督教在西方社会并不相上下。而儒学之所以不是某种抽象的哲学理论、学说、思想,其要点之一正在于它把思想直接诉诸情感,把某些基本理由、理论,建立在情感心理的根基上,总要求理知与情感交融,至今中国人仍然爱说“合乎情理”、“合情合理”,便是它的表现。本章即如此。今日来读,应该甩开那些什么“犯上作乱”等等过时的具体主张或要求,甩开那以为这样就能够使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的幻想(详后章),而注意它的特征在于:把“人”或“仁”的根“本”建立在日常生活即与家庭成员的情感关系之上。好些动物也乳幼抚小,但幼小长大,便离“家”独立,不再复归,因此也很难说什么儿女对父母的感情。孔学儒家教义的特征之一,从所谓“三年之丧”,到孟子和王船山所说“人禽之别”,首先强调的正是这样一种“家庭”中子女对于父母的感情的自觉培育,以此作为“人性”的本根、秩序的来源和社会的基础;把“家庭价值”(family value)置放在人性情感的层次,来作为教育的根本内容。 如何维持社会的稳定、生存和延续。从孔老夫子到现代,一直是一大难题。当今自由主义(个人权利、公平竞争、优胜劣败:强凌弱)与民主主义(公众意志、人民民主、社会福利:众欺寡)的两难困境,J.Harbermas想以“主体间性”的“商谈伦理学”来作调解。中国儒学重人轻法,现在倒转过来以法治为主后,是否仍可吸收中国传统强调建构人性以稳定社会的想法,重情感、修养、家庭价值、主体间性以作出某种转化性的创造呢?似有许多具体课题值得深思。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

孔子说:“花言巧语,虚颜假色,这是很少有仁爱的。”

【注】

《正义》包曰:巧言,好其言语;令色,善其颜色;皆欲令人说之。 【记】

上章从积极方面规定“仁”;这章从消极、否定的方面规定“仁”,即强调“仁”不是某种外在的华丽,指出外在的容色和语言都应该服从于内在心灵的塑造。过分的外在雕琢和装饰不但无益,而且有害于这种塑造。在原始巫术礼仪中,巧言令色而无真诚情愫,乃大罪恶而不可容许者。

“仁”的特征是“爱”。朱熹把“仁”说成“爱之理,心之德”,建构天理人欲的宇宙伦理秩序以统治人们(详2.8),近代谭嗣同、康有为则把“仁”拟之于“以太”、“电”,等同于宇宙的最后实在以贯通万事万物,来为其“自由、平等、博爱”的近代观念作哲学根本(见拙著《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今日如果重建以“仁”为“体”的哲学基础,那就是我所谓以心理——情感为本体。它将既非宇宙的“以太”,也非超越(不管是外在的超越或“内在的”超越)的“性”“心”,当然更不是种种外在的华丽。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考虑,尽了心没有?交朋友,有没有不信实的地方?所传授给别人的东西,自己实践过吗?” 【注】

《集释》宦懋庸《论语稽》:说文以阳之一,合阴之二,其数三。史记律书:数始作于一,终于十,成于三。盖数至于三,阴阳极参错之变,将观其成。故古人于屡与多且久之数,皆以三言。如颜子三月不违,南容三复,季文子三思,太伯三让,柳下三黜,子文三仕三己,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嗅而作,三年学,三月不知肉味,皆此意也。 郭翼《雪履斋笔记》:曾子三省,皆指施于人者言。传亦我传乎人。传而不习,则是以未尝躬试之事而误后学。 【记】

人处于“与他人共在”的“主体间性”之中。要使这“共在”的“主体间性”真有意义、价值和生命,从儒学角度看,便须先由自己做起。所以这不仅是交友处世的“君子”之道,而且也是稠密人际关系,并将这关系置放于很高地位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意识。这章特点是反省自己对这种“主体间性”的忠诚度,具有浓厚的宗教情怀,即宗教性道德的追求色调:“主体间性”在这里即是上帝,对它的反省(自己的过失和不足)即是面对上帝的悔忏。曾子是儒学中宗教性道德的传人。但儒学(包括曾子)又毕竟不同基督教的悔罪,尽管兢兢业业,如临深渊,但中国仍然没有那种与生俱来罪孽深重的原罪观念,较少恐惧性的自我折磨和摧残。相反,以为宇宙的生存、自然的存在、人的生命都是好的,以一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色调来解述和规范它们,作为最高准则的“主体间性”乃是此岸的人际、人群和人生,亦即不是因为上帝叫你“爱人”因而去爱人,而是“爱人”本身乃上帝,这里的“三省”亦如是。 最后一句今天无妨释作:自己所讲授所写作的东西,认真思索过、研究过或实践过吗?很好的自警语,今日之“谬种流传,误人子弟”,特别是言行不一,品学分离者,盖亦多矣。时。”

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译】

孔子说:“治理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慎重、敬畏地处理政事,恪守信任,节省开支,爱护人民,差使老百姓选择农闲的时候。” 【注】

杨伯峻《论语译注》(下简称《杨注》):古代以农业为主,“使民以时”即是《孟子•梁惠王》上的“不违农时”。

【记】

《论语》一书讲政治极多,大同小异,将在以后篇章继续评论。这里应首先提出的是,《论语》和孔子本人都有很多关于政治方面的讲述,并且放置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即使是曾参学派的记录传承,也仍可看出。所以儒学决不是专谈道德和心性。这也就是我所强调的“如何活”非常重要,它在“为什么活”(道德等等)之前的道理(参见拙作《哲学探寻录》)。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家对此重视、分疏极为不够。“敬”字多见于《论语》,乃一重要范畴。它既是一种外在态度,更是一种内在情感,源起于巫术礼仪中对上帝鬼神的尊敬畏惧,理性化后转为生活态度和情感要求,成为人性塑造的一个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由对鬼神的敬畏、敬重转化为对人事、伦常、政务的敬畏、敬重,再表现为对客观理则的敬重、敬畏。这一范畴(“敬”)可与Kant强调的“道德感情乃敬重”相比拟,即与喜悦、快乐无关,从而才能与一切功利主义彻底脱钩。但Kant的绝对律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无上崇高,高踞感性世界之上,与儒学以“仁”为本,不离感性,亦可同等崇高,又仍是两个世界(天国/人世)与一个人生之分。而中国之所以是“一个世界”,盖因巫术世界观之直接理性化(通过三礼、《周易》),此乃中国古史及思想史之最大关键,亦梁漱溟所谓中国文化之“早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容后详论。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

孔子说:“年轻人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面敬爱兄长,谨慎、信实,博爱群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了这些还有剩余力量,就学习文献知识。” 【注】 《杨注》: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甲)年纪幼小的人;(乙)学生。这里用的是第一种意义。 【记】

这里并无什么“哲学”、“智慧”或“知识”,而仍然是“做人”的非常具体的规范,但又并不只是处世格言。尊敬、爱戴兄长叫“悌”,指的是同家族、宗族、氏族的同辈而年长者,非仅现代小家庭的兄弟。“泛爱众”也指与本氏族的成员们普遍地友爱相处。

上一篇:外科护理学题库及答案下一篇:石油钻采复习资料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