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层建筑中进行规范化施工质量管理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城市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在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 城市土地的利用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城市可用土地的不断减少, 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扩大土地的利用率。因此, 发展高层建筑正是一个缓解城市土地稀缺性的有效途径。与多层、低层建筑相比, 高层建筑在施工技术上有更高的规范要求, 所以要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 就需要更为严格规范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这种技术和管理手段既是对政府主管部门的, 也是对工程建设者而言的。前者的重点放在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监督, 后者的重点则是施工技术和工艺的改进, 以及标准规范的执行。

1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重点

1.1 深基础施工

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高, 建筑物的基础也越挖越深, 从10年前一般的6~8m逐步加深至目前的15~18m。深基础具有规模大、造价高、周期长、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等特点, 因此, 对基础施工质量的控制, 正是对整个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

1.2 主体结构施工

高层建筑结构己从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3大常规结构体系, 发展成为筒体或筒束的结构;从正交和对称形式, 逐渐发展成为斜交体系和不规则体系。由于高层建筑受到的侧向风力以及地震影响相比较更大, 因此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有着更严格的要求。

1.3 钢筋混凝土施工及模板技术

高层建筑高度高、体量大, 使得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泵送都需要一定的施工技术工艺才能实现, 因此其施工质量保证的难度就会增加。另外, 模板的使用量也变得很大。根据资料统计, 在我国已经建成的高层建筑中,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占80%以上, 模板工程费用占结构费用的30%~35%, 其用工数占结构总用工数的40%~50%。如何既能降低模板使用成本, 又能保证施工质量成为质量控制的又一个问题。

1.4 管道与设备安装

高层建筑楼层多, 不同楼面差别可能很大, 使得建筑物管道与设备的安装变得十分复杂, 需要考虑到各个专业的良好配合所以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也必须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面的控制。

2 施工质量管理的规范化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规范化, 包括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的规范化, 体系标准的规范化和执行机制的规范化。组织结构的规范是基础, 体系标准的规范化是保障, 只有在前两者都实现的前提下, 才能够保证执行机制的规范。

2.1 施工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的规范化

施工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的规范化分为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

(1) 从政府的角度看,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主要由中央、省 (自治区、直辖市) 、地级市、县级市五个层级组成, 还包括专业部门的工程质量监督站和地方专业工程质量监督站。施工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的规范化, 要求组织结构具有完整性和效率性。我国目前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具有五级管理结构, 因此在纵向的层级数量上, 已经基本能覆盖到全国每个工程项目。同时在每一层级上, 管理职能部门的设置也能够在横向上覆盖到该层级中所有工程项目。所以在组织结构的完整性上, 已符合了规范化的要求。但是, 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管理部门间的监督与考核, 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来进行准确地衡量与约束, 所以组织结构的效率性还没有完全地体现出来。因此, 建筑质量管理层级监督及其指标考核体系的完善, 是实现施工质量管理组织结构规范化的一个有力措施。

(2) 从企业的角度看, 施工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包括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 它们都需按要求建立专门的质检机构, 配备相应的质检人员, 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制度, 并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进行质量管理, 因此对质检机构和专业质检人员的要求也更高。

2.2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规范化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是为了经济、高效地建造出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 以及用户需要的质量合格的建筑工程项目, 是各部门、各企业、施工各环节和各阶段所采取的组织协调、组织控制的系统管理手段的总称。

ISO9000族标准的诞生和发展, 标志着世界范围的质量管理已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之路。在工程建设中, 尤其在高层建筑的建设中, 由于工程项目的多样性、复杂性, 就更容易因工程项目组织和管理的失误而造成损失, 更加要求认真贯彻ISO9000族标准, 从而从组织管理的角度避免造成损失。

将ISO9000族标准运用到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 首先要对标准的构架作相应的调整。因为ISO9000族标准原先是用于工业产品, 而建筑产品与工业产品在生产方式上是有所区别的;其次, 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与管理要求比一般多层低层建筑更高, 所以就要仔细考虑产品生产周期长、涉及领域广、施工工序繁多等影响质量优劣的因素, 尤其是在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重点上, 更应该反复斟酌, 才能制定出全面的质量标准及执行规范。

高层建筑工程推行全面施工质量管理, 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对影响施工质量的要素加以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这个过程必须按一定的步骤和程序来进行, 通常分为4个阶段完成 (PDCA环) :

第一阶段:计划 (Plan) 阶段, 也称为P阶段, 主要是在调查问题的基础上制定计划, 包括制定目标、方针、活动过程、管理项目和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法, 一般应有具体的数量化指标和可操作的措施。

第二阶段:实施 (Do) 阶段, 也称为D阶段, 主要是按照制定的计划去实施、落实计划中的各项措施。

第三阶段:检查 (Check) 阶段, 也称为C阶段, 就是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 找出存在的问题, 肯定成功的经验, 对执行计划的结果进行检测评定。

第四阶段:处理 (Action) 阶段, 也称为A阶段, 就是把经过实施、检查之后找出的问题进行处理, 正确的要加以肯定并总结成文, 纳入企业标准体系中, 形成制度、标准, 在以后的工作中执行。错误的作法要引以为鉴, 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在本次PDCA循环中没有解决, 或解决不彻底的问题要转入下一个PD2CA循环中加以解决, 这样反复下去就会使工作不断前进和提高。

施工质量控制的对象是过程, 控制的结果应使被控制的对象达到规定的要求。为了使被控制对象达到规定要求, 就要积极采用科学的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健全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几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内容:

(1) 成立QC (Quality Control) 小组:QC小组的目标是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重点达到优良标准。组织上将应用新技术专题项目分解落实到小组, 然后进行QC小组活动。

(2)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为了实现施工质量控制, 成立QC小组, 根据工程项目特点, 综合应用新技术新工艺, 对施工质量要求进行专题研讨, 对各工序、各项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做调查分析。

(3) 技术保证措施:以技术标准为主体, 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根据施工质量控制重点的特点, 及综合应用新技术的要求, 实行岗位责任为保证, 提高施工质量。

2.3 施工质量管理执行机制的规范化

施工质量管理执行机制是指根据施工质量管理特点, 由质量管理要素组成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 并最终能实现施工质量管理目标的有机运行的系统。其内在特点为:

(1) 施工质量管理运行机制是由内部各管理要素组成;

(2) 内部各管理要素有其自身特定运动方式;

(3) 运行的好坏, 直接影响施工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

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监督与控制, 通常是从政府、业主及建筑工程的生产者3个层次进行的。政府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监督并不是直接插手, 而是通过对专业人士或机构的授权, 由专业人士或机构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因素经过详细细分后, 再进行监督。当组织结构和体系标准都达到规范化时, 施工质量管理就开始进入实际操作层面。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执行, 就是要抓住关键的质量因素, 即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 即“4W1E”, 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就决定了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重点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1) 人员的质量控制包括对项目经理、项目部管理人员以及作业人员的控制;

(2) 机械的质量控制包括对施工机械配置与机械使用的控制;

(3) 材料的质量控制包括对材料计划、采购、使用以及贮藏的控制;

(4) 方法的质量控制包括对方法制定、抉择以及实施的控制;

(5) 环境的质量控制包括对经济、技术、管理、社会文化以及劳动环境的控制。

对于施工质量因素的全过程控制, 就是要确保影响质量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 用减少、消除、预防不合格来提高施工质量, 并确定哪些是直接影响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过程, 对其制定控制计划, 并予以实施。过程控制一般有策划、实施、监控、评审和改进5个环节。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控制方法包括: (1) 分阶段控制;

(2) 分部门控制; (3) 合同评审; (4) 工序控制。

结合过程控制的5个环节, 以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重点为主要实现目标, 贯彻施工质量管理执行机制的规范化。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高, 建筑物的基础也越挖越深, 从10年前一般的6~8m逐步加深至目前的15~18m。深基础具有规模大、造价高、周期长、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等特点, 因此, 对基础施工质量的控制, 正是对整个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质量管理,规范化

上一篇:如何构建财政监督导向下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下一篇:《浅析企业绩效管理》大纲——以海底捞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