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管理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管理(推荐9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管理 篇1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结构设计前期质量管理、设计过程质量管理、设计后期质量管理的阐述,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简洁透明、便于掌握。有效地执行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是设计单位在同行业竞争中的关键因素。

【论文关键词】结构设计 ISO9001:2008 全面质量管理 表格 文本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建筑结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同于其它专业设计,它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周期、成本节约,可以说是一个工程中重要的生命线。对业主而言,在同行业中是视时间和成本为金钱的,有效地缩短工程周期和节约成本就意味着在市场中能取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更大的效益,业主对设计单位的要求就是如此。可以说能做到业主满意、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就会增强设计单位的同行业竞争力。正因为如此,设计单位执行ISO9001:2008全面质量管理来保证设计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设计单位可采取如下过程管理方法,其中设计单位结构总工程师是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总负责人,组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一、设计前期质量管理

1.根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组建设计项目组,安排结构设计各阶段的设计人员、校对人员、专业负责人、审核人员并安排相应的完成时间,形成设计进度计划表。

2.在签定设计合同时由设计人员了解业主对该项目的明确要求和隐含要求,向业主指定的业主代表收集设计资料,包括a.委托书、b.立项文件、c.地质勘察报告、d.环评报告、e.规划总平等等,同时对提供的资料要由业主代表签字确认。

3.针对建筑工程的不同类型,由专业负责人对设计和校对人员进行事先指导,形成事先指导表。同时专业负责人应起草本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经结构总工程师批准后,结构人员保证人手一份使用。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可按以下选择a.工程地质勘察要求、b.结构设计制图标准、c.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统一措施、d.多层(砖混、框架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e高层(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等。

二、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1.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如有异议应及时向专业负责人提出,由专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确定最终标准,而不能一意孤行,违反全面质量管理,影响设计进度。

2.建筑各专业在各阶段设计过程中应互提设计基础资料,形成配合资料互提单表,以此表来约束各专业人员的设计责任行为。结构设计人员应做到主动与建筑各专业沟通,做到设计严谨、不遗漏。

3.在初步设计结束后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工作情况,由各级负责人进行设计中间工作检查,形成中间检查表。各级负责人应做到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免设计校对、审核时改动过大,影响设计进度。

4.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设计进度,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安排时间内完成,应及时把情况向专业负责人说明,由专业负责人另行安排设计人员协助工作,保证工作按时完成。在各阶段设计结束后进行设计校对、审核,并形成校对记录表、审核记录表。对校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人员可以有自己的思路原则,说明理由经总工程师审核确认后,可以不修改,否则都应进行修改,而不能弄虚作假不修改。

5.最后设计图纸要进行图纸会签、加盖印章、晒图、打印、包装、交付、备份设计电子文件等工作,属于设计人员完成的要及时履行责任完成,不要影响下一步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设计人员应按照本设计单位结构专业计算书的要求完成本专业计算书。

三、设计后期质量管理

1.根据建筑设计审图中心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设计人员如遇不理解之处,要主动早与审图人员沟通修改,并按审图中心的要求提供修改后的设计文件,争取早日通过,交付业主使用。

2.按照业主的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形成工程设计会审记录表,做好业主与施工单位的沟通桥梁作用。

3.对施工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如果涉及设计变更,要及时做好设计变更,按照本设计单位的相关要求处理后形成设计变更通知书表交付施工单位使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要及时处理,不拖沓,形成现场服务记录表。

4.在施工过程各部位验收中,设计人员要虚心向业主和施工单位收集设计质量信息反馈,并且从中要吸取教训,形成质量信息反馈单表。

5.主体工程验收后,设计人员要对整个设计过程文本、底图、表格、计算

书等资料存档保管并做好设计文件记录。

按照以上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阐述,可以形成以下组织结构表进行归纳:

从上面组织结构表可以看出,用一些规范的表格和文本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这种过程可以是一目了然的,在执行时会很有条理,容易让人接受并执行。同时我们看到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很好地把握了全面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管理 篇2

1 高层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特点

高层房屋的建筑结构设计与我国传统的低层和多层房屋的建筑结构设计是不同的。高层房屋不仅在建筑设计方面要求有艺术感的立面效果和流畅合理的平面布置, 在结构设计方面也要具备较强的抗震性能和抗风能力。从而就需要了解高层房屋在结构设计时的特点, 做好充分的考虑和周密的计算, 并做好相应的控制。

1.1 控制指标的侧移

建筑高度的增加会导致水平的荷载作用之下的结构侧向产生更大的变形, 结构侧移和建筑的高度四次方是成正比的, 因此结构强度必须足够大, 还要考虑足够抗侧移的刚度, 保证结构于水平的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侧移是在规范限定内。当侧移过大的时候, 位于建筑物里的人会产生心理不适;建筑物里的电梯轨道、建筑装饰以及填充墙等设施易产生裂缝、变形、损害状况;且侧移过大会导致建筑结构出现开裂甚至损害状况, 最终危及结构使用的期限。因此要确保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 就必须做好控制建筑结构的侧移工作。

1.2 水平力

影响高层房屋的建筑结构设计主要因素的是水平力, 和控制多层或底层房屋结构的荷载产生的力是不同的。在高层建筑里, 水平荷载对房屋的结构设计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其中常见的为风荷载, 以及地震所产生的水平荷载, 这就对高层建筑要求较高的刚度。

1.3 轴向变形不容忽视

在外力的作用下所有的建筑结构都会产生剪切变形、弯曲变形、和轴向变形这三种位移。由于一般的结构构件其轴力与剪力产生的影响比较小, 因此在低层的房屋建筑结构中经常忽视轴向变形与剪切变形。然而高层房屋建筑结构的轴向变形由于轴力大和建筑层数比较多对高层房屋的结构内力存在较大的影响, 再加上建筑高度的升高会给轴向变形带来显著的变化。因此高层房屋的建筑结构设计对剪力墙的截面考虑就要非常慎重。

1.4 较高抗震设计

高层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必须考虑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以便发生小地震的时候建筑物可以不遭损害、发生中地震时能通过维修来恢复原貌, 发生大地震的时候不出现倒塌现象, 确保人们的财产以及人身安全。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抗震构造措施来加强高层房屋的抗震性能。

2 建筑结构设计的管理原则

2.1 选择合适的计算简图

由于结构计算以计算简图作为基础而进行, 计算简图的选择不合适会造成结构安全事故, 因此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就必须选择合适的计算简图, 并且还需要配合相应的构造措施。尽管实际的结构节点不能是纯粹的刚接点或者铰接点, 然而我们也要分析判断, 将误差设计在合理的范围内。

2.2 选择合适的结构方案

选择合适的结构方案即选择可行的结构体系和结构形式。结构体系需要满足传力简捷, 受力明确的条件。同一结构单元不能混合使用不一样的结构体系, 地震区要尽可能的符合竖向和平面规则。同时要综合分析工程的材料供应、设计要求、施工条件、地理环境等情况, 和其他专业进行充分的协商, 然后进行结构的选型, 以确定好结构方案。在有必要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多方案的比较, 建立模型分析比对, 选择最合理的结构方案。

2.3 选择恰当的基础方案

要根据上部结构的类型、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相邻建筑物影响、载荷分布等因素来选择恰当的基础方案。在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发挥地基潜力, 在必要的时候要做好地基变形的验算。并配合详细的地质报告来做基础设计, 以及进行现场的查看或者对临近的建筑资料进行参考。

2.4 做好计算结果的分析

目前结构设计多为软件计算, 且种类比较多, 不同的软件易和不同的计算方法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设计前应全面了解程序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熟悉设计规范, 让计算机作为辅助设计。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如人工输入错误;软件本身有缺陷;结构的实际情况和程序的不符等, 都会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所以设计师计算完成后, 应对电算结果认真分析审核, 做出准确的判断。

3 高层建筑结构相关问题的分析

3.1 短肢剪力墙设置问题

新规范把墙肢的截面高厚比为5~8剪力墙称呼为短肢剪力墙, 并且对在高层建筑中使用短肢剪力墙的增加了限制。其破坏形式与剪力墙起有区别, 所以在设计高层建筑时, 要尽减少短肢剪力墙的使用。

3.2 嵌固端设置问题

高层建筑通常有二层或者二层以上的人防或者地下室, 嵌固端可能设在人防或者地下室顶板等位置, 因此, 结构设计的工程师经常会忽视由嵌固端设置所带来的嵌固端的上下层刚度比限制;嵌固端上下层的抗震等级一致性;嵌固端楼板设计等需要注意的问题, 给后期的设计工作埋下隐患。

4 建筑结构设计管理案例的分析

4.1 工程案例中的高层建筑简介

江西某高层建筑, 其地下有3层, 地上有28层, 总建筑面积约是6万平方米。地下3层是车库和设备用房;1~3层是商场;4~5层是办公区;第6层是空中花园及用作设备转换;7~28层是用作居住。其中, 第7层的楼盖是该高层建筑结构的转换层。高层建筑总高度为90.4m。此外, 这个高层建筑的工程主体是钢筋混凝土的框架剪力墙, 其墙体的厚度是200mm到400mm;梁截面的面积是190mm×400mm到240mm×600mm;柱截面的面积是700mm×1100mm和800mm×1100mm;板的厚度是:天面120mm、转换层180mm、裙楼110mm、住宅10mm;转换层的框支梁是400mm×1300mm到500mm×1500mm。预期的抗震等级是:低于6层的普通框架是一级;1到8层是一级;框架框支是特一级;8层以上是二级。

4.2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不规范处

根据以上的数据分析得出该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以下不规范处: (1) 扭转不规则; (2) 凹凸不规则; (3) 楼板局部不连续; (4)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解决的措施: (1) 将层板的厚度增大到180mm; (2) 将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钢筋配筋率提高到0.5%; (3) 提高框支柱和剪力墙的底部等部位的抗震等级; (4) 提高框支柱配筋率; (5) 增大周边的楼板厚度和塔楼的楼梯间到150mm。

5 结束语

高层房屋的建筑结构设计比较复杂, 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的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以使整个高层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层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特点, 指出了高层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结构,管理

参考文献

[1]毛华毅.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若干问题[J].山西建筑, 2010.

高层建筑工程安全设计与管理方法 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 安全设计 管理方法

高层建筑的设计是为了城市居民提供便利的居住条件,高层建筑的空间可以节约用地面积。在城市中建造高层可扩大绿化用地,有利于节约城市建设的总投资,高层也可为城市办公环境提供有效的办公空间,高层中办公环境机构集中,方便相互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高层建筑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高层建筑的单位造价高、管理费用大、能源消耗大等,而且在安全上的问题,例如防火、安全疏散等,高层建筑在安全设计上要综合考虑这些问题,创造城市活动的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

一、高层建筑安全设计现状

(一)高层住宅建筑缺少必要的“避难层”

高层住宅的造价成本很高,高层住宅在建筑结构设计、住宅容积等方面都要考虑到,但建筑中缺少对“避难层”的设置,这种问题很容易造成高层建筑在突发火灾时,因缺少避难所而威胁到居住人们的人身安全,这主要是因为高层建筑在发生火灾时,救援的消防云梯车不能达到所需高度,以致在发生火灾时,高层建筑在外面进行施救时就会很苦难,在这种情况下,大楼里的居民需要依靠自己实施自救,而在高层建筑中设置“避难层”就是实施自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我国的一些避难层的防烟系统设计的不合理,主要是我国一些建筑中由于风口位置不当,使得大量烟气从风口进入避难层。

(二)高层建筑的消防通道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很多高层建筑的开发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建设商用高层建筑时,高层建筑之间密度高、空地少,而且关键是没有设置消防车通道,不仅是商用建筑有这样的问题,而且高层住宅建筑也有一些问题,例如高层建筑中消防车通道,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通道多是以环形车道为主,有些车道也不够平坦,同时也没有设置回车场,一些高层住宅小区内设置了不利于安全疏散和火灾扑灭工作,或者是在消防通道中设置永久的挡车柱,使火灾中消防车辆不能顺利通过,不利于楼层中人员的疏散,严重影响了火灾扑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高层建筑中的装修及配套设施存在一些问题

高层建筑的建设要求很高,建筑中的集中供应空调和冷热水会增加建筑本身的负担,另外,一些建筑中的消火栓箱为满足建筑要求,追求美观而把消火栓箱直接镶嵌在墙体里,使得墙体的耐火极限不符合要求。

(四)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存在的问题

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问题包括几个方面,一是疏散人员的自身素质有些问题,这些疏散人员在面对火场环境时,会做出各种不同的反应,很多疏散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易出现混乱的情况;二是开发商的方面,开发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疏散出口的数量、总宽度等不符合要求;楼梯间的面积不够;建筑的自然通风欠缺考虑。

二、高层建筑的设计原理

(一)高层建筑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五种主要尺度,一是高层建筑的城市尺度,高层建筑的体量巨大,对高度的要求也很高,因而高层建筑成为城市的重要景点,从对城市整体影响的角度来看,高层建筑尺度的确定应与整个城市的尺度相一致,高层建筑尺度不能脱离城市,应与城市相互协调,建筑与城市融为一体,形成良好的天际线,有利于城市景观的布局,高层建筑也直接影响到市内居民的生活与视觉观赏,另外高层建筑的位置、高度的确定,也应充分的考虑该城市尺度,不当的尺度会对城市产生不良的影响;二是高层建筑的整体尺度包括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整体尺度要给人以舒服的感觉,整体尺度讲求的是均衡理论,强调整体尺度均衡的重要性,各部分尺度比例要相互协调,各部分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三是街道尺度要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四是近人尺度,就是指高层建筑最底部分及建筑物的出入口的尺寸给人的感觉;五是细部尺度,也就是材料的质感,质感给人以视觉和触摸的感觉,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不同材料的质感,给人以视觉上优美的感觉。

(二)高层建筑外部尺度的设计原则:一是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尺度要统一的原则;二是同一高层建筑形象中,尺度要有序。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的五种尺度,在设计中要遵守尺度的统一性;三是高层建筑形象在尺度上要有可识别性。

三、高层建筑应注意的问题

(一)高层建筑应注意防火的问题

防火安全通道要保证畅通安全,安全楼道的设计要保证人员的流动畅通,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利于疏散建筑中的人员,同时安全通道要设有照明系统,使得楼道内的人员在疏散过程中快速的撤离,避免发生踩踏等其他伤害;高层建筑的楼道内也要设置消防器械,便于人员能够及时的采用灭火措施;建筑物的材料具有足够的耐火极限,以保证火灾时结构的耐火支持能力和分区的隔火能力。

(二)高层建筑的安全照明问题

消防电源与配电对高层建筑来说,要具有很高的要求,确保建筑的正常运行进行合理配电;高层建筑的应急照明要合理人性化,应急照明要安装建筑中的主要部分,以便发生火灾或者其他紧急情况能够清晰的看到,使得人员能够安全迅速的撤离。

(三)高层建筑的排烟问题

在建筑中,防烟楼梯应具备自然排风条件,防烟楼梯间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以保证在发生火灾时能排除烟,降低人员的伤亡。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工程迅速发展起来,高层建筑的安全设计也成为建筑工程关注的重点,安全设计是高层建筑工程中最至关重要的组成方面,高层建筑工程的安全设计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高层建筑的安全设计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且高层建筑的设计也开始朝着生态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參考文献:

[1]陈云强.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科学之友,2011,(14).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论文 篇4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2.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免费论文。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

(2)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

3.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1)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2)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4)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5)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

(6)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

4.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免费论文。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

建筑设计院档案管理问题探讨 篇5

摘 要:档案管理是建筑设计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让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现代化与科学化,是建筑设计院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为充分发挥出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设计院发展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部分,需要加快档案管理体系的创新,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建筑设计院档案管理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建筑设计院;档案管理;问题

近几年我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建筑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建筑设计院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建筑设计院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对此要抓住历史机遇,及时转变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创新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改善服务水平,推进档案管信息化建设。只有这样建筑设计院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才会提升,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建筑设计院档案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档案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建筑设计院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工作中,虽然制定有管理制度,但是面对着新问题、新情况,没有及时调整管理制度。缺少档案分类表,档案分类不够科学合理,保管期限表不完善,保密制度为落实,很少结合建筑、规划和市政等业务,制定相应的归档范围表。由于档案管理制度标准的不明确,造成很难及时解决档案管理问题,对档案收集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档案管理员缺乏档案管理相关知识

当前建筑设计院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有限,继续学习能力不强,没有深入学习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表现在工作思路不清晰、方法简单、管理粗放、安全意识不强等方面。此外,由于档案管理人员变动比较频繁,工作积极性不高,受到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影响,导致档案工作很难连续进行,为档案资料的查找和利用带来不便。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建筑设计院档案管理人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CAD等软硬件,让档案工作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并有效提升生产率。但是当前很多建筑设计院没有建立档案管理系统,无法收集并整理好大量数据,并很难控制电子文件的形成过程,影响了其真实性和完整性[1]。因为不能确保电子文化的安全,在利用电子文件时不够便捷和高效。因此,建筑设计院要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充分体现出档案资料的价值。建筑设计院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档案管理观念

第一,要提高认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对此要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要在建筑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中纳入档案信息化建设;第二,要顺应形势。现阶段形势下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资料形成的电子化、信息管理的动态化、文件归档的网络化、档案存储的数字化逐步成为了建筑设计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加快档案数字化、文档一体化、服务网络化和信息标准化的发展步伐,对档案实行统一管理[2]。要加大对信息平台的应用,确保档案管理模式能够满足企业信息化要求;第三,逐步健全制度。建筑设计院要根据当前信息化要求,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尤其是要建立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系统,加强电子图纸的形成、流转、接受、监控、归档和鉴定等工作,并落实安全责任制度。要妥善保管原有纸质档案,让电子档案的真实性与原始性得到有效保护。

(二)加强管理制度创新

建筑设计院要落实国家档案局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根据信息化建设要求,加强管理制度创新。第一,加强图档资料的编研与应用,结合建筑设计院实际工作出发,实行图书、情报和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为建筑设计院的发展提供更好服务;第二,加快管理内容创新,既要做好原始档案材料的保管工作,还要重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主动收集国内外建筑设计成果报告、专业研究进展情况等信息;第三,加大特色档案信息的开发力度,结合建筑设计院历年来的优秀设计成果,特别是要做好技术强、效益好和实用性广的设计项目的编研和推介工作。

(三)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在建筑设计院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做好设计成果信息的长久保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出现档案风险。重要档案应及时备份,建立电子文件与数字档案登记备份中心,特别是建筑设计院参与建设的重大建筑工程项目,应做好设计资料、电子图纸和电子文件的登记备份工作,加强对重要档案的保护[3]。要落实档案主管领导负责制,将实施细则与配套措施明确下来,严格监督其落实。在建筑设计院档案管理工作中,要灵活采用各种存储方法,充分发挥出数据管理、三维设计成果等各种类型的档案登记工具的作用,根据规定格式存储到一次光盘或磁盘等脱机载体,为档案数据信息的可读性、完整性与真实性提供可靠保障。

(四)积极做好技术创新

根据存储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和网络化的要求,尽快转变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信息化水平。第一,建立档案信息管理同步系统,在升级其他计算机系统以及拓展功能的过程中,档案信息系统也应随之进行;第二,由纸质档案逐步转变为数字化档案,尤其是建筑设计院多年形成的纸质载体优秀设计成果和重点项目的数字化转换,尽快打造有特色的信息资源,提供特色的服务,将档案室库藏的价值和特色凸显出来。建筑设计院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的适应信息化时代下的发展;第三,将局域网与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网络信息资源的属性与特点出发,采取相应的方法与工具,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排列以及组合等工作,并合理进行分类,这样更有利于档案的存储、传播、检索及利用。

(五)提高档案服务水平

建筑设计院档案管理工作要注重服务机制的创新,积极拓宽服务范围,将满意服务、规范服务和主动服务的理念融入到整个档案管理工作中[4]。第一,采取专业化信息服务模式,从档案管理职能与建筑设计专业出发,提供相应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并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对用户需求与用户任务的支持水平,满足用户的需;第二,转变个性服务观念。从档案用户研究课题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档案信息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个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展检索工具的性能与功能,提供各种检索渠道,将各种档案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检索系统;第三,重视人才培养。建筑设计院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其法律意识,并熟练掌握档案管理的方法,具备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保证建筑设计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建筑设计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充分发挥出档案资料的价值,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档案设计院必须加强档案管理。因此,建筑设计院要让档案管理的更加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重视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并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建设档案管理现代化设施,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如此一来,必能将档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管理 篇6

一、毕业设计(论文)封面(含任务书、申报表、进度表)在开题前统一在班主任处领取。

二、毕业设计开题时间:10月24号

毕业设计时间: 10月24日——12月31号

毕业设计上交时间:毕业设计做完就与老师联系,预算文件编制请与杨勇老师联系,电话:***;

施工组织文件编制第一组至第七组交到桂彬老师,电话:***; 第八组至第十四组交孟小鸣老师处:8915219;

第十五组到第十八组以及监理文件编制交到刘鉴秾:8915289 最迟12月12号下午要将毕业设计交到1206办公室。

毕业答辩时间:12月22号,23号任一一天!到时候通知!

纸张要求:A

4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由毕业设计过程评分(占40%)、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30%)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30%)三部分组成。其中,有任何一项考核不合格(即单项指标考核分数低于单项总分的60%),均以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不及格计算。该三项成绩的总和(折算成等级制)即是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1、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评分(40%)

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评分由指导教师做出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出勤、工作态度,对课题的理解程度及项目的进展情况等进行评价。

2、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评阅成绩(30%)

指导教师不得评阅本人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由校外助学中心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指定熟悉相应课题内容的教师评阅设计(论文),按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表的内容评定设计(论文)成绩。

3、答辩成绩(30%)

由毕业设计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给出成绩。

二、毕业答辩

(一)学生答辩前应做的工作、答辩前学生应主动将设计(论文)交给指导教师进行批示,在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下,按要求将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装订成册。设计类题目的学生还应将图纸按要求折叠好,一并装入毕业设计(论文)档案袋。、将毕业设计(论文)交至学生所在校外助学中心,校外助学中心负责组织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审阅;、参加答辩的学生答辩前应准备 20~30 分钟的自述内容,参加答辩时汇报给答辩小组。

(二)毕业答辩程序

1、学生携带必需的材料准时到达指定地点;

2、学生负责向毕业答辩小组如实报告所设计的课题名称、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设计的前人工作基础、设计过程、重要结论及其理论价值、关键技术价值、本设计不足及其可能完善方向、方法等,时间不超过30分钟;

3、毕业答辩教师对学生质疑,提问的时间为10-30分钟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场报告中的疑、错点;

2)设计、论文中存在的疑、错点;

3)调阅软盘中发现的疑、错点;

4)课题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5)阶段成果的价值;

6)课题包含相关的国内、外动态;

7)本设计的不足及完善方向、方法。

(四)按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表评定毕业答辩成绩。

三、毕业设计成果装档案袋顺序

封面

1.毕业设计任务书

2.申报表和进度表

3.摘要及关键词(中英文)

4.目录

5.引言

6.毕业设计正文内容(包括文字部分和计算书部分)

7.参考文献

8.致谢

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 篇7

我国的超高层钢结构建筑起步于改革开放后, 核心技术和建筑材料都来自西方发达国家。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钢材产量和用于建筑的钢材质量都有了突破性进展, 我国钢材建筑材料基本能够符合高层钢结构材料的质量标准。国内一批建筑公司在中外合作承建超高建筑中刻苦钻研、反复攻关, 掌握了超厚钢板焊接的核心技术, 具备了独立承建钢结构超高层建筑的能力。中建三局在1986年率先承建了我国第一座超高层钢结构大厦—165.3米高的深圳发展中心大厦, 是国内第一个运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半自动焊接工艺的建筑单位, 填补了我国超高层钢结构建筑超厚钢板焊接的空白, 工程焊接质量100%合格, 符合美国AISC规范程度的标准, 使我国超高层钢结构技术向前迈了一大步, 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针对国内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的掌握和大批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承建, 国内建筑业政策开始由限制转向支持和鼓励, 并在《建筑业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中列入钢结构新技术。以下通过中关村金融中心钢结构工程的施工建设, 对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展开探讨。

1 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

北京中关村金融中心位于北京市中观粗科技园区, 总檐高约150m, 是北京西部的最高建筑, 国际甲级写字楼, 塔楼、配楼、连廊三部分总面积达到近112000平方米, 总层数39, 全钢结构。在钢结构施工中, 钢结构材料重达15000t, 结构外轮廓为折线柱组成的双曲面, 构件板材使用最大厚度达100mm的Q345GJC型号, 对于塔吊安装、布置, 外体测量和焊接造成很大难度。高层钢结构的施工技术包括构件进场, 塔吊安置与吊装, 测量与焊接, 工期与质量控制及安全施工七个方面。

1.1 构件的验收和堆放

超高层钢结构施工需要大量的钢材构件, 以中关村金融中心为例, 钢结构材料达到15000t, 构件的不同种类达到上千种, 面对狭小的施工面积、恶劣的施工环境和紧张的工期, 构件的堆放问题是个难题。如果处理不好, 会对接下来的建筑材料吊装及整个工程都造成不良影响。为了避免构件安放混乱造成的翻料、找料重复工作, 必须对构件进行周密的进场计划, 对每个构件都编号入档, 形成统一管理, 方便日后查找和系统堆放, 对构件进行分组安放和按使用次序排列堆放层次, 后用的压在地层, 先用的则放在上层和方便拿取的位置。

有次序的构件堆放也有利于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关村金融中心钢材构件共计14860件, 每一件构件在入库堆放时都要细心验收, 并且编码入档。庞大数量的钢构件难免在运输及制造或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如果一件构件有瑕疵, 必须及时替换, 以消除安全隐患, 影响安装速度和工期时间。

1.2 塔吊安置与吊装

超高层钢结构工程施工的载体是塔吊, 塔吊的选择与布置应综合建筑物的布置、现场条件及钢结构规模等多重因素考虑, 在此基础上还应当便于安装和拆分。目前, 国内钢结构工艺多采用内爬式塔吊, 内爬式塔吊在起重机位置设置上比较自有, 并且不用对楼层进行加固处理, 节省时间和资金。此外, 内爬式塔吊相对于附着式塔吊更简单和灵活, 对塔吊起重能力和幅度的调整空间较附着式塔吊要大, 而且造价上也比同样载重量的附着式塔吊低廉。

在中关村金融中心施工中, 采用了M440型内爬式塔吊, 在国内尚属首家。设计师在施工过程中, 改良了国外传统塔吊互吊的爬升模式, 加入了自己研发的“卷扬机+扁担”辅助系统, 成功地让两部塔吊同时工作, 使塔吊使用效率增加一倍, 缩短了建筑工期。

1.3 测量与焊接

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垂直度、轴线和标高的偏差。钢结构施工的各个流程、各道工序相互联系, 每一道工序的偏差都会影响最终成品的测量结果。在深圳帝王大厦钢结构的施工中, 承建单位测量工程师采用“跟踪校正”的测量方法, 在柱梁框架形成前将柱子初步校正并马上矫正偏差, 实现了区域施工各工序间的良性循环。

钢结构技术的关键技术是焊接技术, 也是钢结构施工的最重要工序。在中关村金融中心钢结构焊接施工中, 工程师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半自动焊的新工艺, 应用于工程中的立焊、斜立焊和俯角焊, 解决了焊接施工中的难题。在焊接工作中, 焊接组对焊丝的伸出长度、焊枪施焊角度、焊缝层间清理反复试验, 整合出“挑压拖带转”的操作口诀, 使焊接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1.4 工期与质量控制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明确各项目承包的责任、权利和风险抵押, 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一线工人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为工程的质量和工期提供保障。在中关村金融中心施工中, 焊接工程师制定了比美国规范标准更苛刻的质量指标, 并且反复试验, 总结经验, 不断创新, 独创了“四新”技术, 改进了“一机多吊”和“双机抬吊”塔吊技术, “跟踪测量”和“双系统复核控制”技术将主楼垂直偏差缩小到世界领先水平, 提高了工程质量, 缩短了工期, 降低了成本。

1.5 安全施工

工程建设安全第一。安全施工是钢结构施工正常进行的前提, 高空、悬空作业点多是超高层结构施工的特点。在中关村金融中心施工中, 焊接钢板达到一万多吨, 建筑钢材中仅高强螺栓就达到50万颗, 在150米的高空作业中, 这些东西如果一旦失落坠地, 后果不堪设想。针对超高层钢结构施工的特点, 应当采取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巡视和工人管理和采取防护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在塔吊周围安置缆风绳、安全梯、防坠板、防坠器等防护措施, 另外及时铺设楼层压型板铺, 确保焊接时施工安全。

2 高层钢结构施工管理

高层钢结构工程建筑规模大、基础深、层数高, 对施工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能够确保工程的安全生产, 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工期。只有做好计划管理, 才能有效推进钢结构焊接工程的顺利进行。

随着新材料研发的层数不穷和高层钢结构焊接技术的不断前进, 钢结构建筑会更轻便、更高效、更安全, 并逐渐取代混泥土建筑, 成为工程建筑的趋势。

参考文献

浅析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 篇8

建筑设计 优化管理 质量

建筑是凝结着人类文明历史与科学技术的智慧结晶。其本身也是个复杂综合体。一个城市建筑业的发展同时标志着它的综合实力和社会精神面貌。建筑学专业作为建筑行业的先行官,策划、设计贯穿每个建筑体的形成。它的作用可想而知。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1、建筑设计优化管理的理念

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2、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搞好建筑设计优化的几点建议:1.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2.加快建筑设计优化工作的推广。3.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成立合法的建筑设计代理机构建立相应的规定,限制在建筑设计上的随意性。4.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3、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1)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2)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3)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4)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5)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6)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7)制定优化的最佳目标,打出最低的要求线,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8)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4、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在建筑设计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以便取得最优方案、选取最短路径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于一身、利用现代化工具去达到目的,而没有必要非得从零开始向上爬。这里技术、信息、情报是很重要的,仅提出设计质量合格的要求,只依据设计规范、条文的被动制约,显然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形势是极不相称的。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管理 篇9

--建筑结构和工程管理的关系

工程管理班 123博士

建筑结构和工程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不仅在生命周期、概念、设计以及造价上息息相关,而且在施工以及质量管理上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浅谈对二者关系的认识。

1、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和结构全生命周期。

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是指项目的前期阶段、实施阶段、使用阶段,直到项目废除。一般地,将项目的决策阶段管理称为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称为项目管理、使用阶段称为设施管理。建筑物的结构全生命周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建造阶段、正常使用阶段、老化阶段。结构在其建造阶段、老化阶段的平均风险率比正常使用阶段高得多。

2、工程管理的概念与结构设计对三大目标的影响。

工程管理的内涵涉及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即包括开发管理、项目管理和设施管理。业主工程管理的时间范围最长,各参与方要与业主建立合同关系,业主工程管理是整个工程管理的核心。

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为工程建设增值,一个是为工程建设增值,另一个是为工程使用增值。

各方参与工程管理的三大目标是:费用、质量和进度,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费用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

3、结构设计与工程造价。

(1)结构造价与工程造价的比例在不同的状况下是有变化的。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结构造价在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例不同,中等高度的多层办公建筑和公寓建筑,结构造价约占工程造价的25%;低层和小跨度的商业建筑和住宅建筑,结构造价占工程造价约30%

考虑结构造价。

(2)结构设计与建筑物全生命周期费用。

设计应当考虑建筑物全生命周期费用,还要考虑正常使用阶段、老化阶段的费用。结构设计在实施建筑物全生命周期费用中起关键作用。

(3)结构设计一定程度上制约施工方法,影响工程造价。

不同的结构设计方案需要不同的施工方法,同一结构方案可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因此,在结构设计阶段应考虑结构方案与施工方法的协调性。

施工方法有三种:传统工艺法、工业化施工法、特殊技术施工法。

4、结构设计与工程质量。

广义上讲,工程质量是由项目的决策质量、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构成的。其中,项目决策质量就是确定强制性质量目标和一般性质量目标。

结构设计是设计质量的根本保证。结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施工质量,结构设计质量的缺陷会给施工质量带来严重危害。意味着在施工前,应对设计图纸进行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查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相结合。保证结构设计质量,要做好结构分析、计算、结构施工图纸及设计文件,还要熟悉结构构件在施工过程中是如何通过质量管理得到保证的,并熟悉施工技术、施工操作工艺等要求。

5、结构设计与工程安全。

广义上讲,工程安全涉及设计安全、施工安全和使用安全。-40%;特殊功能的建筑约占工程造价的30%-50%。因此,结构设计应当

(1)结构设计应考虑施工对建筑安全的不利影响。在施工阶段,结构面临的风险最大,是最不利的时期。在结构设计中,结构工程师要同时考虑工作中结构及构件可能遇到的不利受力情况。对于不利受力状况发生的可能性,结构工程师应在结构设计时有一个预见性,作为结构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2)结构分析与施工相一致以保证结构安全。

机构分析过程是一个用力学模型来模拟实际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的过程,而有效的模拟取决于准确地识别结构构件间的连接、支撑做法的结构性能,铰连接、刚性连接、固端、滚轴等支撑条件和简支、连续梁(板)、悬挑等受力方式就成为结构分析的一个关键。所以要求工程管理者理解结构施工以及构造做法,特别是构件间的连接、支撑等,要懂得结构施工图中的构造方法和结论分析的一致性,并在施工中实际操作程序上严格执行。

6、结构设计与工程进度。

广义上讲,工程进度包括决策阶段进度、设计进度、施工进度。

机构设计对施工进度有影响,工程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和利用结构设计的安全储备及对施工阶段结构的安全性的影响。

还要充分考虑设计的可建造性,结构设计应具有可建造性。它要求尽可能早地将施工技术引入到设计中。可建造性要求设计理性化,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简明、模块化、复用施工图。

还要注意设计与施工的一体化,传统的建筑物组织实施方式是:设计-招标-施工,即先完成建筑物的设计,然后招标选择施工单位,再进行施工。

以上就是建筑结构与工程管理的关系。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明白了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建筑结构安全性、设计要求、质量等问题的重要性。首先,我认识到,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一定认真严谨,因为一切关乎工程的都是开不得玩笑的,一定要

注意到每个细节,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都是马虎不得的。其次,工程结构的很多结构以及技术性的东西,在学习课程之前都是不了解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收获很大,明白了建筑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风险率分别是怎样的,明白了结构设计与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等级的建筑结构在各个方面的造价安排上的差异,还有传统施工法、工业化施工法和特殊技术施工法三种常用施工法的基本知识。还有结构设计对工程进度的影响等等很多知识。

上一篇: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下一篇:世界建筑史尔雅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