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智能机器人侵权责任研究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无人化、智能化”日渐成为各行各业所追求的目标。这一变化同时也意味着,智能机器人将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相比普通的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智能性,能够实现深度学习、自主决策等类人化行为。面对这一特殊事物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害,不少学者开始思考应当如何防范智能机器人侵权问题。本文以智能机器人及其侵权的特殊性为出发点,分别分析了智能机器人侵权的责任主体、责任认定及责任承担等问题。全文除引言与结论外,正文分为五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智能机器人及其侵权的特殊性。该部分重在分析智能机器人的特征及发展趋势、智能机器人侵权的特殊性。对智能机器人特征的分析,主要通过参照欧盟的相关规定,认定智能机器人应当具备智能性、非自然性、有体性及可进行一定范围的活动四个特征;通过比较国内外的战略布局,认为智能机器人处在特殊的战略位置,随着各个国家科学研究的不断投入,智能机器人会更加智能。智能机器人侵权的特殊性以其自身特殊性为基础,主要表现在侵权现象的高度综合性、因果关系的难以查明性及责任认定的复杂性三方面。第二部分,智能机器人侵权的一般责任主体。该部分通过分析智能机器人从研发到使用可能涉及到的不同主体,认为智能机器人侵权的一般主体包括智能机器人的设计者、生产者、销售者,智能机器人的所有人、使用人,以及恶意第三人。因不同主体所应当履行的义务不同,故其承担责任的情形也各异。第三部分,智能机器人侵权的特殊责任主体,此处的特殊主体指智能机器人自身。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智能机器人作为侵权责任主体的侵权情形及将智能机器人视为侵权责任主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中,本部分通过分析智能机器人的本质特征、保证救济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论述智能机器人作为侵权责任主体的必要性;通过分析赋予智能机器人民事主体地位的可能性,设想其自身财产来源,论证智能机器人作为侵权责任主体的可行性。第四部分,智能机器人侵权责任的认定。该部分主要介绍智能机器人侵权责任认定中的归责原则适用与因果关系认定问题。在归责原则的适用方面,应根据侵权主体的不同,采用差别化归责原则。在因果关系的认定方面,应采用相当因果关系说;为缓解因果关系认定的困境,一方面应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另一方面应要求智能机器人的设计者或生产者,严格遵守道德与技术的相关规定,让智能机器人的决策具有可追溯性。第五部分,智能机器人侵权责任的承担。该部分主要介绍智能机器人侵权责任的承担形态与承担方式、责任保险制度及救助基金的建立。智能机器人各主体间承担的是不真正连带责任;在责任的承担方式上,应为智能机器人设置符合自身特点的承担方式。为更好保障受害人权益,迎合智能机器人发展,责任保险制度应依据智能机器人的不同类型,为不同主体设置不同险别;作为赔偿制度之补充的救助基金适用于特殊情形,受害人只有在符合特定条件时才可申请。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侵权责任主体;民事主体地位;差别化归责原则;责任保险

学科专业:民商法学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智能机器人及其侵权的特殊性

(一)智能机器人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1.智能机器人的特征

2.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二)智能机器人侵权的特殊性

1.智能机器人侵权现象具有高度综合性

2.智能机器人侵权因果关系的难以查明性

3.智能机器人侵权责任认定的复杂性

二、智能机器人侵权的一般责任主体——所有参与人

(一)智能机器人的设计者作为侵权责任主体

1.设计者基于不正当目的设计智能机器人

2.设计者未考虑周全致使智能系统存在缺陷

(二)智能机器人的生产者、销售者作为侵权责任主体

1.智能机器人的生产者作为侵权责任主体

2.智能机器人的销售者作为侵权责任主体

(三)智能机器人的所有人、使用人作为侵权责任主体

(四)恶意第三人作为侵权责任主体

三、智能机器人侵权的特殊责任主体——智能机器人

(一)智能机器人作为侵权责任主体的情形

(二)智能机器人作为侵权责任主体的必要性

1.智能机器人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

2.风险分担与技术发展的必要保障

(三)智能机器人作为侵权责任主体的可行性

1.承担责任的前提:赋予其民事主体地位的可能性

2.承担责任的基础:智能机器人财产的来源

四、智能机器人侵权责任的认定

(一)智能机器人侵权之归责原则

1.归责原则的分类

2.归责原则的适用

(二)智能机器人侵权之因果关系

1.因果关系的认定标准

2.因果关系认定困境的缓解

五、智能机器人侵权责任的承担

(一)责任承担的形态及方式

1.责任承担的形态

2.责任承担的方式

(二)免责事由

(三)智能机器人责任保险制度与救助基金

1.智能机器人责任保险制度的设立与完善

2.智能机器人救助基金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情况及联系方式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论文提纲下一篇:证券市场利益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