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辩证思考(共8篇)
——新时期干部选用的辩证思考
在县第二届青年干部论坛上,县委范书记提了“用道德的干部,树高尚之风;用做事的干部,树实干之风;用年轻的干部,树开拓之风;用攻坚的干部,树拼搏之风;用公认的干部,树亲民之风;用自律的干部,树清廉之风”这干部选用的“六用六树”原则。经过深入学习思考,我个人认为,范书记的“六用六树”原则精髓在于领导干部的选用要“以德为先、真抓实干、亲民廉洁”。
一、领导干部选用,道德先行
领导干部的道德关系党和政府的道德形象。党和政府要治国理政、取信于民,离不开良好道德形象的支撑,道德形象是党和政府权威确立的基础。党的道德形象来源于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形象,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素养关系党的道德水准高低,党员领导干部道德的先进性彰显和表达党的先进性。
道德是领导干部正确用权的基础。领导干部的道德是既属于社会公德,又高于社会公德的一种政治道德,即官德。官德之所以重要,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手中都握有一定权力,而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有德施权利民,无德施政则害民。
领导干部代表人民行使公共权力,掌握政府公共资源,面对各种诱惑,没有高尚的道德做基础,做事就会出差错、走岔道。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正确认识手中权力的来源和性质,才能公平、公正地分配各种公共资源,自觉抵御各种权力寻租行为,有效维护政府的道德形象。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
二、领导干部选用要能够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攻坚克难
实干是党员干部必备的素质,作为党员干部要树立实干之风,就是要在工作中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1、实干之风贵在开拓创新。开拓创新是实干的体现,是求真务实的要求,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党员干部要在思想观念上求创新,努力解决好思想上不愿创新、行动上不敢创新的问题,坚持用创新思维谋划事业的发展,用创新办法破解前进中的难题。要在实际工作中,事事着眼创新,处处体现创新,以创新激发活力,以创新推动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实干之风贵在攻坚克难。事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解决矛盾的过程,当前社会正处在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改革攻坚时期,还处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党员干部要敢于直面困难,正视矛盾,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坚定信心,知难而进,破解难题,不断打开工作的新局面。
3、实干之风贵在狠抓落实。抓落实要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地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抓落实要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掌握工作的规律性,提高科学办事的能力,实干加巧干,千方百计提速工作过程,提高工作质量。抓落实就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定下来的事情就要抓紧实施,不等不靠;部署了的工作就要一干到底,干出成效。
三、领导干部要亲民爱民,廉洁自律
党员领导干部要保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精神,离开了亲民观,也就无从谈起爱民、为民的积极态度,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也就无从谈起。
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党员领导干部有职责有义务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带头人,也是党员领导干部最起码的党性原则。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从思想上贴近群众、行动上帮助群众、力量上依靠群众,坚决杜绝脱离群众的一切行为。
树亲民之风,党员领导干部要杜绝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群众最痛恨的,它严重损害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严重破坏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形象。形式主义必然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大兴务实之风,调查研究之风,狠抓落实之风,坚决杜绝一切形式主义。
树亲民之风,党员领导干部要杜绝官僚主义。官僚主义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格格不入,是党员领导干部亲近民众的大敌。官僚主义盛行的地方,是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个恶性肿瘤,此隐患不除,党的健康肌体会迟早会受到侵袭,甚至演变成为不治之症。领导干部要带头克服官僚主义,走入群众,深入群众,不断缩短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已任,“俯首甘为孺子牛”,做一名真正的人民公仆。
树亲民之风,党员领导干部要务必保持清正廉洁。群众最痛恨腐败,官员的腐败首先是做官者思想的腐化堕落,站在了党和人民立场的对立面,是彻头彻尾的损民行为,是脱离群众的具体体现。当前一些极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异邪入灵,抵挡不住金钱、美色、物质的诱惑,在党性考验面前败下阵来,成为背叛党和人民群众的异类分子而钉在了耻辱柱上。党员领导干部只有保持清正廉洁之风,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群众才愿意接近你的形象,听从你的安排,服从你的领导,才愿意沟通合作,反映真实情况,才能汇聚天下无敌的人民群众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自警自省自励,时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检点自己的日常行为,不断改进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领导作风,保持清正廉洁之风,做到清已不染尘垢,亲民竭尽所能,做官一身正气。
关键词:篮球运动,智能发展,辩证关系,促进作用
自1891年, 美国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了篮球游戏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当时的游戏经过后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发展成为今天风靡全球, 成为一种时尚文化的篮球运动, 并以新的姿态, 新的面貌进入人类文明社会。当今竞技篮球所呈现的新的特点是:强调智谋、凶悍、高度、准确、速度、全面、多变、帅才[1]。这里, 将智谋放在第一位, 强调了其在当今篮球运动中的重要地位。有研究人员利用瑞文测验法得出结论:篮球专项运动的教学与训练可提高智力水平, 揭示篮球训练中技术训练与智力开发并重[2]。篮球运动中充满了哲学思想:发展、矛盾的对立统一等, 认识和解决矛盾要靠聪颖的智慧, 谋略, 善于预测, 应变。俗话说, 勇者相逢, 智者胜。当前世界篮球强国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充分体现了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众对篮球运动的需求, 篮球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智力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1 篮球运动和运动智能的内涵
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 它是集体能、技术能力、战术能力、心理能力、篮球意识等为一体的对抗性运动。篮球技术可以分为有球技术和无球技术;战术可以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运动智能是智力的一种, 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 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 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篮球智能:是指篮球运动员所具备的篮球知识、分析判断以及技术、战术配合、技能运用等方面的能力[3]。
2 篮球运动技术对运动智能的促进作用
在篮球运动中, 技术是比赛的基本手段, 彼我双方靠技术动作对抗。篮球技术可以分为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按动作结构分类如图1。
2.1 进攻技术对运动智能的促进作用
进攻技术包括移动技术和有球技术。其中移动技术有:走、跑、跳、停、转身等, 这些基本动作看来十分简单, 但是在篮球赛场上作为进攻队, 这些动作的运用, 能摆脱防守队员。在由走到跑再到停或者转身的过程中, 人体做着加速到减速或者旋转的运动, 尤其是在赛场上, 这种运动一直处在相互交替之中, 不仅可以打乱防守队员的思维, 从而获得投篮得分的机会, 而且因为耳内的前庭器官引起本位感觉, 从而锻炼着人的运动平衡感。有球技术包括着传接球、运球以及抢篮板球。准确巧妙的传接球, 可以打乱对手的防御部署, 给本队创造更好的投篮机会。当然传球和接球是队员之间双方的活动, 这就要求队员之间具有较高的默契度, 在平时的训练中, 教练员会通过创造不同的情景, 让队员感受同伴的方向、距离、以及他将要移动的位置的判断。与此同时, 还要机灵的掌握传球时机。这一过程, 便在无意识间锻炼着运动员的运动意志注意和运动空间感。运球, 不仅是个人摆脱、吸引、突破防守的进攻手段, 也是发动、组织战术配合的重要桥梁[4]。运球要求身体姿势, 上下肢、手腕等的协调配合, 通过不断练习, 促进手对球的感应, 即常说的“球感”, 这一过程锻炼着运动员的运动动作表象。
2.2 防守技术对运动智能的促进作用
防守技术包括移动技术和防有球技术。其中防守技术中的移动技术同样是准备姿势、走、跑、跳、停和转身。这里主要分析其中的防有球技术。它包括打球、盖帽、断球、抢球和抢篮板球。赛场上, 任何情况瞬息万变, 作为防守队员, 其任务不仅要阻止对方投篮得分, 还需要纵观全场, 把握机会, 将比赛的主动权争取到本方。打球、断球、抢球首先需要准确的判断, 即球的位置、速度、即将移动的路线和到达的位置, 还要观察并分析对手的配合, 传球意图和他们习惯性的动作等等, 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进而选择最合理的角度和力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扰对方, 获得球权。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 正是运动员在快速和猛然之间的细微动作上, 根据有限的信息, 对所面临的场景和任务做出最直接、最快速决策和行动的一种思维。锻炼着运动员的运动视觉表象和运动直觉思维的能力[5]。
3 篮球运动战术对运动智能的促进作用
篮球比赛中的一攻一守, 是周而复始的。每个队都应力求攻守兼备, 攻守平衡。在进攻过程中, 进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防守是矛盾的次要方面;而在防守过程中, 防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防守时矛盾的次要方面。这样就构成了篮球运动中攻守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6]。 (见图2)
3.1 进攻战术对运动智能的促进作用
进攻战术中的个人行动有摆脱、切入、助攻、突破、攻篮等, 配合行动有传切、掩护、策应和突分配合等, 整体行动有快攻和阵地进攻。在篮球实践活动中, 战术意识起到了核心作用, 培养战术意识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 这就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做足各方面的功课, 诸如篮球规则、规程、组织、攻守配合及场上变化等知识。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对运动员本身来说也是一种提高智力的培养。它需要运动员具有较高的想象、分析能力和悟性, 凭借对赛场情景 (或表象) , 按照其描述逻辑的规律来进行的思维即培养其运动形象思维。在实践过程中, 运动员根据具体情况利用假动作摆脱防守, 中途遇到对手的补防, 及时利用突分配合, 在此过程中, 需要运动员的视野最大化, 精神高度集中, 自动化的动作信手拣来, 凭借直接的感知, 在实际的动作操作过程中, 从一个动作到另一个动作的一种具体思维。大脑神经活动不断地改善大脑血循环和供能条件, 提高着神经传导速度, 增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活性, 同时也增强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均衡性, 进而直接提高了运动员的运动智能。
3.2 防守战术对运动智能的促进作用
防守战术中的个人防守行动有防守无球队员和防守有球队员, 配合行动中防守的基础配合有抢过、穿过、绕过、交换、关门、夹击和补防等。整体行动中的全队防守战术有:防快攻和防阵地战。据有关资料记载:战术思维和大脑皮层上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数量的多少有关, 也和这些条件反射的熟练程度有关。快速、灵活的战术思维是依赖于运动技能的动力定型和自动化程度。敏捷、灵活而快速的思维能力是思维过程高度发展的具体表现[7]。
防守在篮球比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赢球靠防守”是篮球竞技运动的基本, 所以运动员需要明确“防守第一”的概念[8]。在防守过程中, 每位队员都应具有两重意识, 即个人防守和协防。积极的防守时带有攻击性的抢断等, 需要展开全场的争夺, 争取最佳时机, 把握好比赛节奏, 进行夹击关门等一连串的反应和行动, 场上每位队员都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发挥自己最大的聪明才智, 为本队争取主动权。
4 运动智能水平对篮球运动员技战术等方面发挥的影响
具有较高运动智能的运动员可以比较轻松的了解动作技术和战术的基本规律, 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与步骤, 在平时训练中, 能非常敏锐的理解教练指导的意图, 以至于他们更容易掌握动作技术的核心, 从而缩短掌握和熟练动作技术的过程。
在比赛过程中, 具有较高的运动智能的运动员, 他们的观察能力, 判断能力, 动作速度相对较高, 可以很轻松的破解对方进攻或者防守的意图, 再加上平时训练所掌握的精确的技术动作和战术, 灵活的头脑对对手的干扰, 在赛场上能够调动力量, 捕捉战机, 帮助本队获得比赛的主动权。
5 篮球运动与运动员智能发展的辩证关系
篮球运动与运动员智能的协调发展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些变化在无形中逼迫着篮球运动者必须在智力因素上面跟上节奏。近些年为了满足广大观众对篮球观赏性的要求, 篮球规则的修改大大增加了篮球运动的强竞技对抗性, 例如NBA上“进攻有理区”, 为加快攻防转换进行的24 s、8 s、5 s的时间限制, 在无形中加入了“第六名防守队员”等等大大增加了比赛的激烈, 与此同时也增加了比赛的难度, 对运动员的观察、判断、反应的能力也是一种训练。
6 结语
篮球运动与运动员智能的发展是科学合理结合的过程, 它要求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知识的同时, 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 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 提高运动智能, 发挥个人和集体的价值, 在训练和比赛中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并圆满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2]沈茂金.对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智力水平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 2005 (3) :47.
[3]王庆龙.篮球运动员运动智力的内涵与发展途径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7 (4) :188.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陶渊明在晋代描绘的这个美丽田园梦想,也是很多生活在繁华喧嚣都市里的人向往的乡村生活。但是,很多乡村田园美景正在消逝。
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浪潮,既给部分农村带来富裕和幸福,也给部分农村带来了衰落和“空心化”。
农村也存在两极分化
落寞老人蹲坐在空荡土屋旁,孤独孩子行走在蜿蜒的山路上。傍晚时分,老人们吃力地踩着脚踏车,搭载着小孙子,缓缓回村。三五个农妇,围在麻将桌旁,打牌,闲聊。破旧的房屋,大门紧锁。这样的场景,不仅仅是山东德州部分农村的面貌,也是全国不少农村的真实情况。
而同时,在闻名全国的华西村,在江阴长江村、深圳南岭村、无锡西塘村、杭州航民村、宁波滕头村等,人们看到了一派繁华的景象。高福利,幸福生活,经济奇迹,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农村未来的希望。在华东地区,在毗邻大城市的农村地区,相对富裕者大有所在。他们有的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就因领头人勇于创新而打下基础,有的则是在2005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策提出后慢慢从衰落中复原,成为农村中的榜样。
不过,这些富裕村始终只是庞大中国农村当中的一部分,占大多数的乡村依然面对的是艰巨的整治工作和转型挑战。
如何走到这一步?
改革开放以后,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运动在中国拉开大幕,数量庞大的农村人口纷纷涌向城市,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农民迁徙运动开始了。
实际上,在上个世纪80年代,农民进城务工还没有形成风潮,由于乡镇企業异军突起,使大部分农民可以选择在离家不远的乡镇企業打工,即所谓“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
一直到1994年以前,国家铁道部还未感觉到春运的压力,可在1994这一年终于感觉到了,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农村乡镇企業纷纷倒闭,大批农民失業,转而投向经济高速发展的广州、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数以亿计的农民舍弃农田,远赴他乡,成为城市里的水泥工、建筑工、油漆工、装修工。
随后10年,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劳动力持续涌入城市,九年义务教育尚未完成的孩子也投身繁华都市。农村由于劳动力的大量流失而进一步衰落。
历经第一代农民工(60后和70后)和第二代农民工(80后和90后)两代民工大潮后,中国的农村社会渐渐解体,渐渐破败。空荡荡的村子,破落的房屋,荒废的农田,老弱病残留守家园,成为很多中国农村的普遍景象。
其实,这整个城市化历程,基本符合经济学家们的预期。与其说农村的衰落是赫然回首的惆怅,还不如说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根据城市化规律,如果中国还有大批量的劳动力滞留农村,就会造成严重的劳动力浪费,农業生产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农民,而城市工業却需要大批农民工。
农民也只有进城打工才能提高收入,有些地方,种田一年只有1000元的收入,而打工一个月就有1000元,正如农村问题专家党国英指出:“让占总人口数多半的农民呆在农村享受现代化的成果,是一句空话。”农民只有出城打工,才能改变生活的贫困。
“三留”问题十分严峻
由于年轻劳动力过分流失,农村中的“三留人员”——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一定程度上为城市化进程付出了代价。
留守儿童在中国总人数大约5200万,他们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理成长大多产生一定的畸形,非常容易染上酗酒等不良嗜好。留守老人在中国大约4000万,他们其中的多数面临着老无所依、精神空虚的严重问题,同时更要承担繁重农活,照顾孩子。目前,留守妇女数量为4700万人,这相当于韩国的人口总数,这类人群由于丈夫在家庭生产生活中的缺位,面临着多重生存发展困境,尤其是长期的性压抑问题。
在不少村庄,已经很难见到40岁以下的中青年男女,一旦村里发生大事,根本无人有能力施援,这是“农村空心化”最直接的后果。同时,农民工婚姻因两地分居而导致离婚率连年上升,留守妇女因丈夫不在身边而遭受入室盗窃并受性侵害案件逐年增多,都是许多农村面临的较为严峻的挑战。
城市化进程是否太快?
从整体而言,城乡差距在中国依然非常严峻,并不因某些富裕村庄的存在而掩盖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大城市臃肿,人口密度过大,房价居高不下,交通堵塞严重,空气污染日增;另一方面,农村凋敝,人烟稀少,鳏寡孤独,老弱病残,无人料理。颇为悬殊的城乡差距,使人不得不怀疑:中国的城市化是否过快?
实际上,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控制大城市规模”十分重视。1983年,社会学家费孝通的一篇文章《小城镇,大问题》,使“以小城镇为主的分散式发展道路”成为理论界与决策层的主流思潮,从此全国小城镇遍地开花。而对于大城市,国家《城市规划法》明文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大力发展小城镇,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这个方针的好处在于可以形成一个渐进式的路线,是一种温和的城市化思路。“农村一城镇一中等城市一大城市”从此到彼的人口合理流动,既能促进城市化,又能避免农村荒废和大城市病。
一直到1990年以前,中国的城市化速度都把握得不错,可就在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化方向,虽然浦东新区本身作为中国城市化的经典案例,但受其影响的全国各地城市化速度却开始变得激进,《城市规划法》几乎沦为一张白纸。
1990年到2005年,城市化进程开始失控,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沿海发达大城市无限扩张,大兴大建,庞大制造業所带动的劳动力需求引致农村劳动力大批涌进,农村也因人口流失而日趋破落。
2005年,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提出“工業反哺农業,城市反哺农村”,这显然是对过去十几年城市化进程失控所带来的农村烂摊子的一次大整顿。然而,2008年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海啸使得城市经济自顾不暇,难以反哺农村。
“农村空心化”还在继续
“农村空心化”的情况还在继续,虽然农民工偶有回流,但已不成规模。虽然城市制造業连年高喊“民工荒”,表明农民在不满城市低工资、高消费和恶劣工作环境的情况下,不少人已做出了回乡的抉择,但总体而言,以80后、90后为主的年轻农民工因具备了新思想,大多数依然是宁愿留在城市蜗居,也不愿意回到破败的老家。
因此可以说,农村“空心化”大体上已成定局,农村年轻劳动力的流失难以挽回。
如何帮助农村的“三留”——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的生活,如何扶助这些被遗忘在城市化背后的弱势群体,则是—个难题。
已经有地方政府开始摸索。江西万载县引入社工服务站模式,尝试以大学生社工来扶助农村老人的生活,这开拓了农村工作的思路。
社工模式的好处在于服务够细,可以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具体困难进行扶助,正如江西万载县委书记所说:“农村群众的问题都非常具体,小到油盐柴米,大到法律上的援助。”而社工服务机构自然是需要国家财政拨款。这就相当于国家对农民工说:“你们到外面好好打工,国家会为你照顾爹娘。”这种思路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的农村问题。
结语
一个曾经偌大的近十亿农民的农村大国,要向工業化和现代化转型,不可避免要产生牺牲。
然而,我们应当尽量减少牺牲。抛下城市经济GDP数字,抛开“效率优先”,我们或许应以非市场经济的思维去关注农村,关注被遗忘的人。这关乎伦理,关乎道德,关乎城市化大后方的稳定。
战火息,天下平,人间本当静如水。奈何喧嚣起、燃此世。皆道华夏德,发孔孟,传千载。人心应胜夏日暖,今朝胡凉彻骨寒?
一、人世沸腾,独守桃花源
风过处,树枝飘摇。厚实的玻璃窗拦下了清风低吟,却挡不住城市里的人声鼎沸、车马嘈杂。
外面的世界像一个大熔炉,被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繁华包裹着,燃烧着,沸腾着,融化了过去,冶炼着浮躁与凝重。温度攀升,空气稀薄,我似乎要窒息了,可我看到那些人们啊,还在不自知的为这熔炉添上一把火——对着包装得光鲜艳丽却缺乏内涵的明星大呼小叫的“粉丝”们,她们认不到写出国歌的聂耳;捧着网络小说为书中荒诞无稽的故事哭得死去活来的姑娘小伙们,他们颂不出圣贤哲人的箴言;戴着圣诞帽守在圣诞树下拆着花花绿绿的礼物的孩子们,他们晓不得惊蛰霜降这些时节……
我害怕被这炙热的火苗灼伤,悄悄退回自己的一方清凉桃源。夏日炎炎,我斟清茗一盏,执书一卷,斜倚小窗。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洒了进来,不偏不倚恰好落在书页上——铅字虽是新印的,我却透过它们看到了那些泛黄的美丽时光,一行行美文如一缕缕清风,带走了周遭的燥热。
一个个流芳千古的人物飘然而来,浮现眼前,与我纵论古今:让整个大唐弥散着淡淡茶香的茶圣陆羽,功名加身却“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只羡故乡那一脉西江水,安静流淌;站在扬州城楼上誓死不降的史可法,宁死也不愿脱下身上的汉家衣裳,“二分明月故臣心”,他的鲜血开成了瘦西湖畔的朵朵不败的凛冽梅花;而那个笑中犹带岭梅香的柔奴,在荒僻岭南颠沛五年之后,还仍能笑着说出“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他们的心中,有一片桃源。而人们心里,本都装着一片桃源吧!那里美好安详,风凉水清。可惜多少人将自己的桃源扔进了浮世熔炉,从此与浮华作伴,混沌此生。
人世沸腾,你的桃花源在哪里?
二、人心微凉,仍念骄阳暖
走在街衢小道,与我擦肩而过的行人形色匆匆、面无表情。日头正好,温暖的阳光却溶化不了他们脸上挂着的冷漠。
“小悦悦”事件里,从受伤孩子身边走过去的十八个路人,他们冷漠让一个两岁的生命消殒;“微博直播自杀”事件中对事主冷嘲热讽甚至喊他快点去死的众多网民,他们的事不关己让一个十九岁的阳光男孩走向了终结;“老人摔倒扶不扶”这种回答本应是清一色的肯定的问题,如今却被人们反复思索讨论……究竟是人心薄凉,还是世态炎凉?
现在的我们,都已经麻木冷漠至此了吗?不!我看到了疾驰的车辆驶来时,毅然推开学生承受车轮碾压的女老师张丽莉;我看到了被飞来铁块砸中腹部,忍受着剧痛仍不忘把车靠边停好的公交司机吴斌;我看到了大灾大难降临之际无数个挺身而出的身影……我感受到了他们心里那轮灿烂骄阳散发出的阵阵温暖。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轮太阳。哪怕风霜雨雪掩盖了它的光芒,一朝拂去,它仍能融化世间的冰川。
人心微凉,你的骄阳可还和煦如初?
三、冷与热,请君自抉择
桃源水泠濯我衣,正道骄阳暖我身。无鹤手自栽梅,莫教世俗染素心。他浊我自浅笑,得见明德再满天下,冷与热,终得两相融。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认为两者是两种不同的学科体系,但也是一种相互交叉、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相辅相承、辩证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 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辩证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各项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在进一步改革深化过程中,人们的思想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特别是现代企业文化的建立,给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
一、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两种不同的学科体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倡导并被广大职工认同从而付诸实践的一种行为准则、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它具有凝聚人心、激发热情、鼓舞士气、约束行为、鼓励创新等作用。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通过耐心的说服教育,通过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知识育人、以典型引人等正确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效益的最大化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持。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十分明显的鼓动作用,它具有能够统一思想、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增强理解等作用。因此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学科体系。首先在表现形式上,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具有十分明显的企业管理特色,属于一种经济管理范畴。而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贯优良作风和传统,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其次,企业文化在内容上是塑造企业精神、打造企业品牌的一种宣传形式,企业文化特别注重特色。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从思想上改造干部职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它要求员工思想高度统一,具有较强的共性特色。第三,企业文化的职能是直接为经济效益服务的,它是由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倡导和策划的。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偏重于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属于一种意识形态的范畴,它是由企业党组织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与企业工会、妇联、团组织等部门共同进行的一种长期的教育活动。只有明确了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运用中,我们才能掌握好尺度和方法,也才能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也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越权越级管理。也能有效的防止工作中推逶扯皮,相互踢皮球等现象的发生,十分有利于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相互交叉、相互依存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线,它为企业的发展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同时,企业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为核心。因此,在处理这两方面的关系时,从内容和形式都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企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不变。同时,要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为实现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升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要以理想教育为核心,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要加强改革开放的形势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正确认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正确认识改革中的一些困难和阻力,正确认识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要积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各种思想障碍,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要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企业中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影响和带动广大员工,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使企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在此基础上,要注意研究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努力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济指标的全面提升而付出辛勤的努力。二是要努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要使企业文化形成一种钢性的制度。企业文化必须充分体现在企业制度的安排和战略的选择上,既要反映企业经营战略和制度的价值观,又对企业的运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企业文化要代表企业的思想精髓,成为员工的灵魂和企业的统帅,使员工自觉的接受企业文化,同时,又主动的参与企业文化,使之成为一种制度,不断地发扬广大,并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同时,企业文化还要不断的改进,体现出其文化的实践化、教育化、奖惩化和系统化。不但要从理论上辅导和从实践中培训。努力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承、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从内容上来看,企业文化是对政治教育和经营管理两个方面的高度融合和概括。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它不仅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与范畴的扩展,而且与企业文化中所倡导的诸如敬业爱厂、吃苦奉献、荣辱与共等内容也十分吻合,这不仅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强化,也是对经营管理人性化的一种延伸。企业文化不但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创造了很好的场所和氛围,而且在某种情况下,做了大量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而思想政治工作同样也为企业文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它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在思想上当起了开路先锋,思想政治工作也应当被当成企业文化的一个有效的组成部分。其次,从作用上看,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而思想政治工作也恰恰是做人的工作的,所以,它们又是相互促进的一种关系。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活力。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说服教育,起到了转变干部职工思想观念、树立正确思想、改变市场意识,增强对形势的认识和辨别等能力,从而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扎实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促进了企业文化的顺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过创建队伍、培养作风、比学赶帮、争先创优等活动形式,把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去。
税收执行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提高征管质量、促进依法治税、构建和谐税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作为现代征管模式两大基础之一的“纳税服务”,则是税收执行力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离开纳税服务来谈加强执行力建设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一、纳税服务的缺失对税收执行力的负面影响
在优化纳税服务的基础上建立起良好的征纳互动关系,能有效地提升税收执行力度。反之,因纳税服务的缺失而导致征纳双方的种种矛盾,税收执行力就必然大打折扣。
(一)服务内容表象化,脱离了纳税服务的本质。一直以来,纳税服务停留在精神文明建设层面,对纳税服务缺乏深刻认识,税收管理中“重查堵、轻疏导”、“重打击、轻服务”,过分强调“刚性”管理,忽视“柔性”服务。同时,没有专门机构与严格的制度,缺乏务实、长效的服务机制。税务部门过于追求表象化的服务,背离纳税人的期望和效率化的服务目标,纳税服务不能切中纳税人迫切之需,纳税人难以得到真正的实惠。
(二)服务职能分散化,降低了办税效率。一方面,办税环节多,审批程序较繁琐,给纳税人纳税带来很大不便;另一方面,近来年,税务部门的征管模式在不断改革,通过征、管、查的分离实现税收管理专业化的同时,没有从服务纳税人的角度相应建立起一套必要的、合理的办税程序,纳税服务职能分散,增加了纳税人办税的难度,扩大了征纳双方的矛盾。
(三)服务手段滞后化,阻碍了税收和谐化的进程。一是纳税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对于在纳税服务方面出现的过失,没有统一规范的责任追究制度。二是纳税服务考核机制尚未建立。征管质量考核指标体系中反映纳税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份量明显偏轻。三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纳税服务的程度还比较低。没有建立起集纳税申报、法规公告、信息查询等为多位一体的纳税服务信息平台。四是“素质化服务”理念尚未形成。税务干部的整体素质、服务水平与技能参差不齐,影响了纳税服务的质量。
二、优化纳税服务对提高税收执行力的促进作用
(一)优化纳税服务,有利于提高自觉纳税意识。税务机关要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纳税人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媒介,积极拓展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形式、营造宣传氛围,切实增强纳税人对税法的认知度和遵从度,使“依法征税”、“诚信纳税”、“纳税光荣”之观念“入户、入脑、入心”,使广大纳税人成为守法经营,照章纳税的好公民,建立起诚信、和谐、互动的征纳关系,进而降低税收征管难度。
(二)优化纳税服务,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通过税收体制的不断改革,业务流程的不断优化,办税环节的进一步减少,为纳税人提供规范、便捷、经济、优质的服务。同时,随着税收科技化手段在税收征管中的不断运用,进一步实施精细化、科学化管理,逐步建立起高效高质的税收征管体系,从而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三)优化纳税服务,有利于构建和谐诚信税务。办税公开、公平、公正是对纳税人提供的最好服务。税务部门实行政务公开,有利于社会各界和纳税人了解税收法规政策、办税程序,增强依法行政的透明度;有利于调动部门和群众协税护税的积极性,优化税收执法环境;有利于接受广大纳税人和全社会对地税工作的监督,确保依法行政。公正执法,规范服务,廉洁办税,既是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税收的重要内容。
(四)优化纳税服务,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重点帮扶贫困地区和贫困企业、鼓励下岗再就业等,让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二是通过举行培训班、座谈会、咨询热线、送政策上门等形式,进一步提高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掌握水平,促进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走进那些有潜力但暂时面临困境的企业,为他们解决资金上的困难,提供金点子、金对策,帮他们走出困境。通过优化纳税服务帮助企业发展生产,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涵养税源。
三、全面优化纳税服务,不断提高税收执行力
(一)牢固树立“服务为本”的纳税服务理念。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的神圣职责。在很多西方国家,税务机关的宗旨就是为纳税人提供满意的涉税服务,如美国税务当局的名称就称为国内税收服务机构(INTERNALREVENUESERCICE)。我们要正确认识纳税服务的含义和本质属性,从服务纳税人的角度审视整个税收工作,以纳税人的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开展工作、评价工作的标准,加强与纳税人的沟通,与纳税人建立“相互适应和协作”的关系,实现纳税服务由职业道德要求向具体行政行为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形象服务向实效性服务转变,探索诚信、和谐、协调的征纳关系。
(二)培养塑造“素质过硬”的纳税服务人才。税务人员是国家税收法律的执行者,是
税收征管的主体。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决定着纳税服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也决定着纳税服务的水平和深度。这就要求税务干部既要真诚服务,又要善于服务,既要熟悉税收业务,又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各级税务部门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税收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二是提高现代科技手段运用能力;三是提高综合纳税事项服务能力;四是提高发展创新,勇于开拓的能力;五是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五种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纳税服务的要求,为现代纳税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三)积极探索“多元新颖”的纳税服务方式。各级税务机关应积极探索科技手段在税务领域的应用,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手段,一是要积极推行多种申报和缴税方式。在维持申报、缴款多元化格局下,要进一步大力推进申报、缴款的网络化、电子化。二是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税务网站建设,健全和完善纳税咨询、宣传辅导、申报纳税等服务内容。三是规范和加强12366纳税服务热线建设。建立人工与自动语音方式相结合,涵盖法规咨询、检举申诉、征询纳税人意见、鉴别发票真伪等服务内容的全天候、多功能的语音服务中心。
(四)不断优化“方便快捷”的纳税服务流程。在机构设置上,凭借网络和信息技术,改变税务组织体系“金字塔”式结构形态,减少税务管理的中间层次和环节,使税务机关结构扁平化,以降低征管费用,提高服务效率;在业务流程上,运用流程再造理论,开展结果导向的管理,深化税务行政审批改革,减少税务登记、核定申报方式、政策性减免税等审批手续,使程序运作简捷化;在过程控制上,结合企业化管理模式,把优化服务渗透到税收管理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岗位和每一道环节。
人类对科学的信仰自中世纪经院哲学统治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 富于反抗精神的哲学家们企图寻找一种能够和神学抗衡的力量, 打破人们的思想桎梏。终于通过文艺复兴, “反抗者”们把“人”的意识唤醒, 人们就不再津津乐道于“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 而是把目光转向了对于人和自然以及社会的研究。上帝被拉下神坛的同时, 亟待一种能撑起人类精神的支柱来站上以前神学的位置, 跃跃欲试的科学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另一个“上帝”的候选人。之后, 随着英国经验论、法国启蒙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 强化了“科学”意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近代哲学的大门被开启之后, 科学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把“科学”名正言顺地抬高成为人类精神的支柱。“科学”二字在近现代哲学的演进过程中, 日渐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进入第三次科学革命时期后, 信息技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猛发展, 科学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另一个“上帝”。
以“理性”著称的科学不断挤占着人类的思维空间, 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由于社会趋势对科学的崇拜, 理性的科学却让人变得不理性。如何避免科学成为另一个经院哲学, 成为一个新的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马尔库塞就尖锐地指出:科学已经被神化, 我们必须警惕这种趋势的发展。
这种把科学盲目崇拜的弊端已不言而喻, 就像被经院神学统治的中世纪欧洲, 人们在庞大的思想牢笼中自得其乐, 却不知道这种故步自封的思想环境已经成为严重禁锢人类发展的思想。虽然就目前情况来看, 人类对科学的崇拜还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但如果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中, 对科学的地位不再像现在一样不可撼动, 那么就要果断放弃这种崇拜。
但不得不说, 从各个方面来分析, 科学稳固占据人类精神高地的情况至少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阶段不会有任何改变, “科学”成为另一个上帝的趋势也无法避免。因为“科学”二字对于人类社会的震撼力和统治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原因就在于人类对科学已经产生依赖, 而且人类不得不对科学依赖。首先, 是表现在人类对于科学理论层面的依赖。科学对于现代知识结构的渗透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学科理论已经把社会与自然的知识框架构建得日趋完善, 无论是哪一项学科都绕不开“科学”这两个字。其次, 人类已无法从对于科学的精神依赖中抽离出来。人类的思想是庞杂的体系结构, 需要一个精神支柱来支撑各种思想的不断延伸和发展, 科学目前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实在难以想象, 如果“科学”被颠覆, 那人类社会的整个思想理论体系将会陷入怎样的混乱状态。可以说, “科学”是目前人类社会思想体系的秩序维护者。
但是从历史宏观的角度来看, 人类社会的思想必须是在不断批判中发展的, “科学”只是暂时扮演着“上帝”的角色。人们必须看清这样一个事实, 人类社会的“上帝”这个角色是无法改变的, 即使有一天科学被推翻, 那另一个“上帝”又会站出来, 就像当初科学取代神学一样, 总是需要一个支柱来支撑人类的精神世界有序运转。
摘要:自中世纪经院哲学统治时期开始萌芽, 历经数次科学革命, 科学成为人类精神上另一个“上帝”已是一种必然趋势。由于对科学崇拜的不断发展, 理性的科学却让人变得不理性。这种对科学盲目崇拜会成为严重禁锢人类发展的思想。尽管现阶段这种状况仍然是有利于社会发展, 而且不会有任何改变的;但人类社会的思想必须在不断批判中发展, “科学”只能暂时扮演着“上帝”的角色。
摘 要 当下,校园足球正如火如荼地蓬勃发展,对我国未来足球水平发展、青少年体质提升和民族精神凝聚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校园足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和环节的协同努力。本文就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中的一些辩证关系进行探讨,以期能获得相关部门和同行们的讨论与共鸣,为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作出点滴贡献。
关键词 中小学 校园足球 辩证法 系统性
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拉开了我国足球进入大、中、小学校园的序幕。这对提高我国未来足球水平、强健全民体质、打造足球产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足球进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和环节的协同努力。作为一位中学政治老师和班主任、女性球迷,在与同事、学生和家长的交流中,得知他们从多个角度对校园足球的关切。在这里,我们想对足球进校园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作出一些辩证思考,以期获得同行和相关部门的关注与讨论,使我们的校园足球之花在未来结出丰硕成果。
一、关于学生足球运动与品学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近日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透露,教育部将制定并实施校园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力争校园足球取得重大突破。合理布局小学、中学、大学定点学校,用3年时间把校园足球定点学校由目前的5000余所扩展到2万所。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提升为4节,高中每周2节提升到3节,且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
重庆市育才中学是一所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以体育和艺术教育见长,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优势。2015年3月,学校被确认为重庆市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尽管如此,在日常工作中,仍有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足球进校园的意义有不同看法,认为过多的体育教学课时和课外足球运动与参赛时间将大大挤占学生们的有效学习时间,如果积极投入足球运动,将失去学习成绩的优势。
而事实上,参加体育锻炼不但能获得一个强健的体魄,也会在学生精神和心理状态的调节上大有裨益,运动提倡的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竞争精神、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开放进取的创新精神。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身体、建立自信、开放自我和培养情感的运动。能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孩子积极、进取、阳光的内在潜质。
与此同时,健康的体魄给学生们带来的是学习效率。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时间是一个常数,效率是一个变数,人成就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效率。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对于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以及提高学习效率是十分重要的[1,2]。事实表明,学习优异的学生,绝大部分都会坚持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而足球运动充满技巧、节奏、智慧和运筹,既是很好的身体运动,也是很好的思维运动。坚持足球运动和爱好,将使孩子们终身受益。
二、关于团队意识与个性培养
足球运动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富魅力的运动之一,是因为它是一项集体运动。场上11个位置,要求各不相同,是所有运动中分工类别最多、能力要求各异、场上局势瞬间转换最快的项目。整体队员的互相配合是球队制胜的关键,进攻时,队形散开,带球人员的观察、突破与精准传球、无球人员的跑动、接应,只有心意相通,才能打出流畅的配合,创造出更多射门得分的机会;防守时,所有队员回收,相互配合卡位,阻断对手传球路线,再合力抢断,获得对球的控制权。而在每一次攻防转换之间,各位置人员的互动和配合的重要性显露无疑,足球运动是对团队意识要求最高的体育项目之一,只有把个人的战术能力充分融入到这个团队当中,才能为每名队员发挥个人技术提供更多和更好的机会[3]。
然而,正是由于足球是一个集体项目,每位队员就是其中一个节点,任何一个位置和环节的相对脆弱,都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水平和成绩。因此,高水平球队对每一个队员的技术、反应能力、速度、体能、身高、配合意识等个人要素都有很高要求,所以足球运动又是非常强调个人能力和素养的运动。足球比赛场地宽大,给个人即兴发挥留下了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可能性,往往某一个队员的出色发挥就能创造出机会和实现进球,因此足球又是一种强调个人发挥的运动。由于人的下肢运动精准性远低于上肢,事实上足球又称为“失误运动”,致命失误少的球队往往获胜。同时,足球比赛因进球少而充满偶然性,强队往往因战术失当、运气不佳,或某个队员偶然失误而导致失败,如果某个队员因失误而丧失进球机会,或给对手制造了进球机会,往往会使球员产生自责感,因此,足球运动又是对个人心理素质要求很高的运动,尤其是强烈的担当意识。综上所述,在校园足球中,注重小队员们的个人能力、自信心和担当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只有将出色的个人能力和发挥与强烈的团队意识和纪律性相结合,才能诞生一流的球队,如德国队的团队意识、敢于担当的心理和整体出色的技术,意大利球队的整体防守,保证了他们的国家队多年来重大比赛中的优异成绩。而一些过于倚重球星的球队如葡萄牙和喀麦隆队以及一些南美球队,其成绩往往起伏不定,在国际大赛中很难走远。
三、关于训练与比赛
训练和比赛是竞技体育运动的两个重要方面,训练是为了比赛,比赛促进了训练。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先由单个技术练习逐步过渡到技术组合练习、对抗练习与实战练习,是比较科学的训练方法。世界上先进国家青少年足球的教学训练特点是在技术训练中,从l2岁开始就以对抗训练为主,l6岁以前就要全面掌握好所有的技战术与知识。训练内容包括技术、战术、身体与心理素质。如果青少年训练计划不系统,训练不细致,要求不严格,技术掌握不全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差距就会逐渐显现[4]。
但是没有比赛的竞技训练会枯燥无味。激烈的比赛,往往能带动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发现训练中的薄弱环节,加强训练的针对性。我国现在已经实施的各年龄段青少年5人制足球赛是先按地域性分区赛会制进行,再定点统一进行全国性总决赛。从初期情况看,效果非常不错。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度、媒体与广告的介入度、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度,都超乎想象,也预示着青少年足球文化和产业的巨大潜力。教育部要求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预计未来,各级政府和部门主办,或商业运行的青少年足球赛会越来越多。但比赛就需要胜负、就会产生名次,因此就存在将青少年足球带入功利性怪圈的隐患。事实上,青少年足球比赛胜负并非首要目的,以赛促练、发现缺陷、提升技战术能力、强化心理素质才是关键。
基于以上辩证关系,笔者建议,未来在各地各级举办的青少年足球赛中,应成立由各类相关专家组成的“青少年足球技术评估与指导委员会”,通过比赛现场观摩或比赛录像观看,对每场参赛队伍和队员的技术掌握、技战术运用合理性、队员心理素质与训练缺陷等等指标进行评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形成指导意见,反馈给参赛队教练组,以便在赛后训练中得到改进。指导委员会的另一个职能是不定期到各学校进行足球运动的训练指导,与孩子们直接接触,分享他们对足球的理解。此外,委员会专家组可以利用大众媒体,如中央和各地方电视体育频道,对世界上顶级经典足球赛事进行分析讲解,对青少年进行直观的教学。一直以来,我们的足球赛事直播或转播,均以大众娱乐为目的,解说员的解说专业性不够,有限的技术分析也仅限于一些技术统计,而由专家委员会提供的录像教学,可以通过中断、反复回放以及动漫等手段,对经典赛事中的突破、传球、无球跑位意识、传接配合、传接球时机把握、进攻时人员跑位、牵扯、层次感、瞬间自我防护、经典的整体防守、卡位、攻防失误、技术运用合理性、体能分配、比赛节奏等等足球运动的内涵和足球语言,以一种更专业、更职业、更内在、更深刻的眼光和思维来给青少年进行解读和指导。使中国足球逐步由“经验足球”走向“智力足球”的境界。
四、关于运动员与教练员
由于庞大的学生基数,校园足球将不乏众多优秀的苗子。但目前,校园足球严重匮乏的是大量优秀的教练员。青少年足球教练员有别于成人队教练,青少年球员特立独行、尚未成熟、充满叛逆。一般认为,优秀的青少年足球教练不但应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与时俱进而又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精确的判断,迅速的分析指导能力;也需要健康的人格,包括乐观、包容、鼓励、称赞、担当等品质[5],特别是担当意识是目前中国国内教练员和运动员普遍缺乏的一种品质;同时一个非常有潜质的教练应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
由于优秀青少年足球教练员的短缺,建立完备的教练员培训和评价体系尤为重要。在教练员培训和考评方面,德国的经验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建立健全的足球教练员等级证书考核制度;第二,定期举办教练员培训班或讲座,建立行之有效的教练员继续培训考核制度,把教练员的继续培训与等级教练员证书挂钩;第三,开通专门的教练员自学网站,邀请国外知名教练进行网上教学,引导教练员学习先进足球理念,及时更新知识结构[6]。汤勇强等提出的按照“理论—概念—操作化—指标”的程序,确定“胜任力—职责—绩效”结构模式,构建的广东省青少年足球教练员评价指标体系和程序,对未来我国青少年足球教练的考评体系建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7]。
当然,校园足球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涵还包括足球与心理、足球与医学、足球与营养、足球与科研等等方面的辩证关系。但只要我们勇于探索,群策群力,一定会把这项事业做好,中国足球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 诚北.书生并非“短命一族”[J].健身科学,2000(1).
[2] 吕霞.引导孩子锻炼身体[J].家长,2003(5).
[3] 咸志浩.中国青少年足球教练训练理念的培养[J].体育世界,2014(11).
[4] 皇甫尚锋.浅析现代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对足球教学的启示[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4).
[5] 梁光.浅淡青少年足球教练应具备的素质[J].科技资讯,2010(15).
[6] 张程锋,韩思音.中德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比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1).
【人工智能的辩证思考】推荐阅读:
对人工智能的思考05-30
人工智能的初一作文12-01
人工智能对工作的影响07-25
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应用07-03
人工智能感想11-28
人工智能教案01-17
《人工智能》教学讲座②:机器智能11-21
高中关于人工智能的议论文600字07-28
人工智能安全问题09-10
人工智能发展英语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