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骨干工程管理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针对天祝县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建议。关键词:水利;管理;问题;原因;对策;天祝县1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建国以来,天祝县水利工程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灌区骨干工程管理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灌区骨干工程管理论文 篇1:

对灌区骨干工程长效利用与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摘要: 如何确保灌区骨干工程长效利用,建后管理是关键。通过分析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及其特点、问题,应用水管理形态理论,指出灌区目前管理体制,为计划经济下的统制型提出未来实行信托型管理的设想。

关键词:灌区骨干工程,长效利用,管理体制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自项目实施以来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受到广大用水户的欢迎和大力支持。如何管好用好这些工程,使得工程能够高效运转并长期发挥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要探讨这个问题,就无法回避灌区管理体制改革这一命题。

一般地,根据管理性质的不同,灌区的管理对象可以分为骨干工程及渠系,以及支斗渠及其以下的田间工程。并分别由专管机构和乡镇村实行二元管理。关于支斗渠及其以下的田间工程管理目前正在推行以农民用水协会为代表的多种形式的农民参与的管理体制改革。本文仅就骨干工程的长效利用及其管理展开论述。

1灌区骨干工程长效利用的意义及其对灌区管理的要求

灌区的骨干工程是指那些构成灌区并实现灌区主要功能的核心组成部分,如渠首枢纽、分水枢纽、泵站、干渠、分干渠等输水建筑物,重要的泄洪、排洪建筑物等等。这几年来的续建配套改造工程均为各灌区中需优先安排的“卡脖子”工程、“病险”工程、急待改造的关键性工程,绝大多数为灌区的骨干工程。这些国家花巨资兴建的骨干工程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科学的规划设计,二是工程建设质量,三是建后管理。

就建后管理而言,优良的管理与维护能够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改进工程的效率与效益,提高资金的投入产出比;管理使用不当、缺乏养护则反之。以灌区工程使用寿命30年计,正常的工程使用寿命延长10年为40年,缩短10年则为20年,二者的更新周期相差了整整一倍!而在我国由于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维修管护不当,建设20年以上的工程鲜有完好的;而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灌区工程使用40年以上的却很普遍。不当的管理与缺乏维护资金,加快了工程的老化与损坏,降低了工程的使用效率与效益,加剧了灌区的困境。

骨干工程的长效利用需要以下条件:

①符合工程运行规律的调度、使用,需要灌区具备一支具有高度专业素养的管理队伍;

②日常养护及定期的监测维修,需要灌区具有一套责任鲜明、便于操作的保障制度并提供及时适当的维修养护服务;

③骨干工程维修养护需要有资金保证。

而这些条件的具备取决于灌区的管理体制改革,取决于国家、灌区专管机构、农户之间相互关系的梳理等等。

2灌区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与特点分析

2.1灌区管理的问题源于“贫困”

灌区的“贫困”包括制度贫困、经济贫困与技术贫困。

①制度贫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用行政命令代替灌区的专业管理与经营管理。一方面灌区管理机构没有经营管理权,凡事必须通过政府;另一方面灌区也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多年来灌区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必要的管理权限、管理条件、制度与手段。如没有独立的人事权、财权、物权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等。

②经济贫困:改革开放前,大多数大型灌区靠财政拨款;专管机构改为事业单位后,水费成为灌区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长期以来水价标准低,水费计收难度大,灌区经费入不敷出,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福利没有保障,维修养护资金缺乏,形成了突出的行业贫困的状况。

③技术贫困:灌区由于过去行政主导的管理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现在又由于经营管理状况不佳,有技术懂专业的人留不住,造成一方面人员膨胀,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奇缺,在新技术不断被应用的灌区出现了“技术贫困”的现象,制约了灌区的科学管理与持续健康发展。

2.2现阶段灌区的特殊性

①公益性功能强。由于灌区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在为农业生产提供基础条件的同时,还具有防灾、抗灾、减灾功能。因此它的经营管理不能简单地进行企业化与市场化。

②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通过续建配套改造,特大型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调度已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一些大型灌区也正在积极推进;灌区重要的闸、泵站的管理运行越来越多地采用了自动化技术;社会对灌区节约用水的要求,促进了用水管理新理论与新成果的运用,促进了节水技术的普及与运用。改造后的骨干工程技术含量高、规模大,管理运营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因此,灌区对科学管理制度的要求与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大提高。

2.3应用理论与灌区管理体制类型诊断

①水管理形态。统制型水管理——政府机关及特定的第三者持有对水的管理责任与绝对的权力,用水者不参与管理的水管理形态。

自治型水管理——用水者同时作为管理者对水的分配调整、工程的维持管理、纷争的解决调停等进行独立完善的自主管理的水管理形态。

契约型水管理——对水的管理持有责任与权限的管理者与用水者之间通过明确的权利与义务的界定,按定价供水、市场运作的水管理形态。

信托型水管理——这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用水者持有水权的前提下,用水者的集合体将水的管理委托给专业技术集团,并使之按照用水的目的与要求进行管理的水管理形态。

②灌区管理体制类型诊断。运用上述理论进行判断,可知我国灌区骨干工程的管理体制属于统制型。统制型管理排斥市场的作用,在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国家垄断的领域、纯公益性事业以及资源十分紧张的状况下被较多地采用,国家与政府对管理对象的人、财、物进行高度统一的控制。显然,我国的大型灌区不属于统制型管理的适用对象。

3灌区骨干工程管理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

3.1近期的管理体制改革内容

近期的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①赋予灌区独立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明确政府的扶持、指导、协调、监督的作用以及灌区的专业管理职责;解除政府与灌区专管机构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还权于民;

②建立合理的财政投入与公益性补偿机制;

③尽快改革水价形成机制与制度,灌区管理机构有权与农户共同协商制定水价,以保证灌区的良性运行。

④推进管养分离。事实上,近期的管理体制改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即“小政府大社会”建设的进程;取决于公共投入政策的完善;取决于物价、税收政策,失业、养老、保险、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善。因为政府职能不转变,灌区改革将成为带着镣铐的舞蹈;灌区较强的公益性若得不到补偿,灌区的经营将难以为继;灌区的水价及人事制度改革若没有相关部门的改革与配合,也将难以进行。

3.2中远期的改革形式

在基层采用参与式管理的基础上,培训、锻炼农民的管理能力,最后应该将灌区的部分决策权交给农民,成立灌区有相当数量农民用水户参加的灌区管理委员会(农民用水户应占委员数的30%以上),由委员会决策将灌区骨干工程交给有管理资质的管理机构,采用信托型管理体制,维修养护完全社会化。

管理机构以一定的价格受托于灌区管理委员会,根据灌区管理的需要实施管理;本着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原则配置管理人员;将维修养护内容外包给社会机构;向灌区管委会提交工作议案、工作报告,并接受用水户和灌区管理委员会的监督等。在这一管理体制中,灌区委员会是灌区的最高权力机构。国家是工程的所有者;国家将工程委托给灌区进行管理,灌区委员会将其信托给有资质的专业管理机构或集团;使用者是农户的集合体和其他用水部门。

作者:杜 晋 杨 雄 陈占刚

灌区骨干工程管理论文 篇2:

加强天祝县水利工程管理的几点建议

摘要:针对天祝县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水利;管理;问题;原因;对策;天祝县

1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建国以来,天祝县水利工程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目前天祝县已建成防洪、灌溉、供水等各类水利工程252处,各类建筑物1 048座,其中,小型水库四座,总库容299.06万立方米;干、支渠道47条,247.56km;人畜饮水管道129条,1 364.90km;提灌泵站21处;人畜饮水基本井44眼;草原喷灌3处,水窖17 400眼,涝池82座。全县按流域划分为4个水利管理单位,即金强灌区、安远灌区、朱岔灌区、松山灌区。水利工程在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把水利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管理上来以后,天祝县开始走上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目前水利工程基本上实现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以及从适应计划经济到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化,初步建立了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2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难以到位

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管单位之间的关系不顺,单位定性不清,权责不明。水利管理单位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在全县水利管理工作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承担着所辖乡(镇)的水利规划、小型水利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防汛抗旱、工程的管理等大量公益性工作,但现状管理单位以经营性为主,人员经费、办公经费、维修养护经费等长期无来源保障。由于缺乏运行管理经费,导致水管单位向恶性循环发展,管理水平底下。大多数管理单位人员都忙于承揽水利工程建设来维持单位的简单运行,有的甚至无精力来抓水利管理工作,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2.2水利工程中有不少标准偏低,工程质量差,不能满足灌溉防洪需要

天祝县水利工程大多兴建于六七十年代,工程标准偏低,工程质量差,加之工程已运行了30~40年,随着运行期的增长,工程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化和损坏,出现渗漏、软基、涵管断裂、堵塞等现象,形成病险或隐患工程,严重影响了其效益的发挥;有的水库带病运行,这样势必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一旦失事,将会造成惨重损失。

2.3水费收缴困难,经费来源不畅

近年来,尽管市县层层出台了水费征收文件,但由于受贫困状况、工程条件、人们的思想认识、收费手段等因素影响,水费收缴非常困难,普遍存在收不齐、收不到现象,每年只能征收总水费的50%,直接导致水利工程难以良性运行。

2.4重建轻管,工程效益降低

多年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只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而忽视了工程的管理工作,造成很多水利工程失修、破损、淤积严重,每到放水季节,上游淹死,下游旱死,渠水白白流失,影响了灌溉效益的发挥。特别是不少病险工程没能得到及时除险加固,工程效益锐减。

2.5机械设备流失,老化现象严重

由于缺乏管理,使原有的机械设备有的流失,有的已经老化,还有些零部件已经损坏,无人修理,带病运行。如一些水利工程的提灌站、喷灌机电设备平时无人管理,导致变压器、输电线路等被盗,加之设备缺乏必要的维修,每到抗旱防汛季节,机器不能运转或带病运行,制约了工农业的快速发展。

2.6工程管理机制不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一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机制不活,缺乏约束和激励机制。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管理负责人对行政执法重视不够,造成了在执法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更换频繁,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工程管理不善,财务管理混乱。更有一些水利工程无专管人员,造成水利工程毁损严重,乱扒、乱挖现象时有发生。

2.7机构设置不科学,人员老化,队伍人心不稳

由于水利是一个传统行业,对自身建设重视不够,水管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职能相互交叉,岗位职责不清,非工程管理岗位多,因人设事,因人设岗,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不少管理人员无论在年龄结构上还是在知识结构上都显得老化,出现青黄不接现象,难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一方面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人员经费无保障,现有队伍人心不稳。

3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3.1产权不明,重建轻管

受计划经济影响,建设单位甚至政府部门以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为主,没有注重效益的发挥,多数工程建成后属于国家、集体还是个人,产权不明确,造成只建不用、只用不管、管用脱节。

3.2管理不善,群众集体观念差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甚至要破坏,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

3.3管理经费无保障

水利管理单位以水利规划、小型水利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防汛抗旱、河道管理、供水、工程管理等大量公益性工作,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严重不足,由于管理经费无来源,管理单位无法良性运行。

3.4管理人员待遇低,影响了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全县管理人员的工资每月在400~600元左右,部分人员未参加养老保险,管理队伍人心不稳定,加之缺乏激励机制,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积极性不高,阻碍了水利的快速发展。

3.5自力更生精神不强,伸手向上要思想严重

有些管理单位只顾眼前利益,依靠上级部门拨款,来暂缓目前单位困难问题,等、靠、要的懒汉思想严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单位困难,没有长远可持续的发展思想理念,阻碍了天祝县水利管理的持续发展。

4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几点建议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抓好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安全是保证工程正常运行,扩大再生产的关键。建是基础,管是关键,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管理单位的生存命运。下面就天祝县的水利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

4.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水利事业的强大推动力,谁先解放思想,不等不靠,勇于开拓创新,谁就能抓住机遇,迅速发展。这些年来,天祝县的工程管理单位在解放思想的大道上确实有了些新的起色,但也不可否认,有些单位依然存在着观念陈旧,等靠要的懒汉思想严重,自谋发展意识不强,极大地妨碍了工程管理,束缚了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阶段和成熟时期,如果我们还抱着那些落后陈腐观念不放,势必错失发展良机。为此,我们务必加快转变几种观念:一是转变无偿供水的观念,树立征收水费是实现以水养水,自我维持的观念;二是转变水利事业只姓“农”的观念,树立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服务、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观念;三是转变等、靠、要的观念,树立试闯冒,依靠自己的观念;四是转变安于现状、守摊子的观念,树立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的观念;五是转变安于贫困、讲义不言利的观念,树立义利并重、脱贫致富的观念。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各水管单位要按照有利于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广大水利职工的积极性的标准,解放思想,转活脑筋,大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借船出海、借智生财,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大力提高经济效益,使水利管理单位早脱贫,早致富。

4.2狠抓水费计收,塑造经济实力

水费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赖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主要经济来源。实行“总量控制,限额供水,以亩定量、按方计费”的斗口水量包干制,落实“配水到户,水量包干,节约归己,超用加价”、“偷一罚二,抢一罚三”的灌水制度,维护灌水秩序,保证灌溉效益;实行水务公开,强化水费征收的公开机制,增强透明度。在征收水费前,对水费的标准、方法和用量的计算方法逐村向群众公布,实行“水票制”和“亩方”结合的水费制,在每轮水结束后,水过帐清,给村、组出具本次用水量清单,双方签名盖章。同时,为了确保各项工程建设的如期进行,维护灌区的正常管理运营,根据农民季节性收入状况,采取分批按比例交纳水费,年度一次交清结算的办法,并将各乡(镇)、村、组收费明细册印发乡村,公布于农户;在水费征收和管理使用上增强透明度,无条件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环节上接受用水户干部群众的监督,每年向用水户印发意见、建议征询书并及时解决反馈问题。

4.3强化对工程管理的认识,切实加强工程管理

认真管好水利工程是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求各管理单位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做到有管理场所、有办公设备、有规章制度、有经济实体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其次加强财务的监管工作,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对财务管理进行审计,对不当,违反财经纪律连年亏损的水管单位负责人给予清退。

4.4加强水行政执法,促进依法管水

随着社会法制化的进一步深入,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是每个水利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要善于运用法律来管理水利工程,要不断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对水利工程设施的保护,认真查处水事违法案件,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就。要积极探索水事案件防控新体系,构建以水政监察为骨干、当地政府为依托,管理单位为基点,地方公安机关为延伸的四级水事案件防范网络,建立起日常巡查与长期防控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形成上下联动、群体参与、群防群治的新局面。使水利工程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实现良性循环。

4.5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需要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居环境在不断改善,社会对水利的服务要求亦愈来愈高。作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拓展管理思路,规范管理行为,改变管理手段,提高科技含量,管好水工程、用好水工程。通过树立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新型管理理念,改“重建轻管”为“建管并重”,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新思想、新办法,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以适应新时期对水利管理提出的新要求,真正使水利工程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要逐步理顺体制不顺、职责不明、管养不分、工程破旧等突出问题,只有加大改革力度,才能彻底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建设一套完整的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才能使水利工程面貌焕然一新,管理工作进档升位。

4.6运用各方面力量,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对水利管理工作监督

除必须建立长效管理监督机制外,还要依靠社会、新闻媒体、人大、政协的有力监督。要发动全社会对水利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通过举报、评议等手段,促进水利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要经常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水利管理工作,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使管理工作中各种不良行为得到纠正和制止。

作者:王金学

灌区骨干工程管理论文 篇3:

关于现阶段做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探究

摘 要:本文主要冲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措施,以期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组织管理;经营管理

一、水利工程管理重要性

水利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更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加强水利建设是促进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水利建设保障了农业丰收,也使得农村向城市化的进程加快。靠天吃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人们通过水利工程达到了对水的有效利用,特别是对我国水旱灾害的防控,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好处。加强水利建设关系到一个地区防洪、供水和粮食的大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更关系着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安全,一个好的水利项目对促进地区生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取得最佳经济效果,改善经营管理;加速向现代化管理过渡,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老工程的扩建和改建提供数据和资料;保证水利工程及防护区的安全,防止发生事故;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满足国计民生的需要。

二、现阶段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水利工程质量不合格,管理不到位

首先,政府重视不够。一些项目施工前不经调研分析就盲目开工,导致质量管理跟不上工程进度。其次,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有些工程招标是一个大的企业,可是分包后,就变成了许多没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操作了,有些企业工艺不先进,材料比较粗糙、缺乏精耕细作精神、基础管理薄弱,这些极容易造成质量缺陷。最后,施工队伍素质偏低。从事水利的施工单位一定要的技术资质,否则不能给予水利项目,尽管许多水利部门也在加大培训的投入,但业务是很难一步提上来的,水利质量管理专业人员力量仍然较薄弱,专业素质难以满足相关工程要求。

2、水利工程“重建设、轻管理”

在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多,总得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水利工程建成后的产权并不明确,归属于国家、集体还是个人,其界定的范围并不清晰,由此导致管理责任的界定较为模糊。其次,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对于监管主体、管理经费、管理人员责任落实等问题,并没有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管理监督不严。最后,对于水利工程管理重视程度不足,与工程建设相比,工程管理的灵活性较强,属于弹性指标的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相关部门对其重视程度的不足。

3、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一直以来,用于建设水利工程的资金都是由国家承担,导致投入资金往往不能满足水利工程发展的需要,而且水利工程的收益范围相对固定,并且一时间也无法具体的量化收益。目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通常采用经营创收的方式,来改善资金不稳定、资金投入量不足的现状,以此解决单位所需的经费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致力于经营创收,而管理人员一职多能、身兼数职的现象也较为普遍,长此以往,必将不利于水利事业的发展。

4、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

尽管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入,但仍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水利基建工程实行“事企分离”,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开始转型组建施工企业,原有的管理人员划归入施工队伍,结果导致管理力量捉襟见肘,管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削弱了管理能力。

三、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方法措施

1、工程管理

1)施工材料的选取

在水利工程中要实现对工程原材料的检查验收工作和材料的进场工作,就要对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进行规范控制。施工单位必须向监理工程师提供灌溉渠道工程的原材料合格证书,具体包括塑料布、水泥、砂子、石子、块石和聚苯板等材料的品种、规格、材料特性等指标。要通过严把工地的进料关,来实现所有进入工地的建筑材料能够按照设计施工的规范进行使用。

2)检查和观测

为便于及时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变化状况、性质及其规律,应对建筑物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经常的观测以及检查,及时分析并进行处理,改善和提高工程运用条件,验证设计情况,从而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

3)施工人员素质

工程建设一般要求领导者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定的文化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项目经理应从事工程建设多年有一定的经验,且具备相应工程要求的项目经理证书。各专业技术工种,应具有本专业的资质证书,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加强对技术骨干及一线工人的技术培训。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队伍的构成基本是以农民工加包工头的形式,绝大多数人没有经历正规的专业技术教育,主要从事比较单一的施工内容。

4)养护和维修

水利工程在勘测、规划、设计和施工中,出于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难免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弱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损耗或破坏。因而需要进行经常的、定期的养护及修理,以便恢复和提高工程质量,消除隐患,保持工程的完整和正常运行。

2、用水管理

1)计划用水

计划用水即为有计划地进行蓄、引、提、调和分配水量。实施计划用水,须以工程条件、水源情况、工农业生产安排等为依据在用水之前编制用水计划。其实用水计划即为合理地安排引水、输水、配水和用水等工作计划。用水计划应该以当地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的计划图表、工作方案等应该通俗易懂,为工作人员的实际应用提供方便。

2)渠系测水

渠系测水是节能、节水和提高水利用率的一项重要措施,更是灌区管理工作中实行计划用水、准确地掌握引水、输水、配水等情况的重要手段。通过测水工作,可为编制用水计划提供可靠的资料并正确执行该计划;可依据用水计划的规定和水量调配组织的指导, 控制、调节水量,准确地从水源引水、输水并按定额向用水单位供水;检查水的利用率和水质,指导并且改进用水工作;为设计和科研工作提供资料。

3)减少水量损失

对于灌区灌溉而言,从水源引水至田间,一部分水用于作物生长所需灌到田间,而一部分水则损失在各级渠道中了。所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减少渠道水量损失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主要措施包括改善灌水技术、实施轮灌、增设渠道防渗措施、严格控制水量等内容。

3、组织管理

为了合理使用水利设施,正确处理用水单位之间在用水上的利益关系,一般水利工程管理组织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群众性管理组织和专业管理机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管理。国有管理的灌区,归属哪一级行政单位领导,则由该级人民政府负责建立专管机构,以灌区规模为依据,分设管理局、处或所。集体管理的灌区,由乡、镇设专人或专管机构管理。工程专管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依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贯彻执行相关方针、政策;建立健全灌區群众性民主管理组织;进行养护维修工程设施,保证工程正常、安全运行;开展有关试验工作,实行计划用水;健全财务制度,组织水费计收;加强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开展多种经营。组织管理是做好经营管理、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具体执行各种管理制度、措施和贯彻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保障。所以应注重运用组织管理手段,做好水利工程管理的工作。

四、结语

总之,伴随着国家加大了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社会对水利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利建设单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完善水利施工过程中的体制。相关监管部门要在水利施工建设过程中严格监管、杜绝腐败事件发生,同时不断提升检测水平,完善检测标准。对于建后的维护工作也不能懈怠,建立健全适应自身情况的质量保证体系。

参考文献

[1]郭向阳.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必须注意的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17期.

[2]余华.浅谈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J].城市建设,2012年30期.

作者:钟磊 张磊

上一篇:竞选演说稿(精选2篇)下一篇: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稿(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