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骨干教师管理规定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骨干教师管理规定(精选6篇)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骨干教师管理规定 篇1

为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和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科研先导、教学有方”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根据上级关于加强对骨干教师考核和管理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适用对象

本专业被任定的骨干教师。

二、师德修养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人民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率先垂范,遵纪守法,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情操,较强的敬业精神,较强事业心责任感,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三、工作要求

1.必须担任本学科教学工作,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较好,能发挥学术带头作用。

2.每学期至少上1节校级以上教学公开课、示范课。

3.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对本学科教师的校级业务讲座或教材分析。

4.所任班级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满意率不低于85%,由学校教务部门测评。

5.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参与校级(含)以上的教育(学)课题研究的任务。

6.每年至少完成1篇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或者参与编写质量较高的教学参考资料。论文在校级以上刊物发表或校级以上(教研、教科、教育学会系统)获奖。

7.积极参加学校“教学改革示范校”建设,指导l—2名青年教师,帮助其提高教学水平。

8.完成学校交办的其他业务性任务。

四、考核办法

1.学校骨干教师每年考核一次,考核期为上一年的9月1日至当年的8月31日。

骨干教师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如实填写《骨干教师业务考核表》,并准时递交相关证明材料。相关材料中涉及的时间为上一年的9月1日至当年的8月31日。所有考核材料(需统一装订成册)由学校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后,于每年8月30日前交校长室。

2.骨干教师的考核和管理工作由学校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考核作最终认定,考核结果公示一周。

3.考核采用量化评分办法,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按100%发放,80—89分为良好,按80%发放,60—79分为合格,按60%发放,60分以下为不合格,不予奖励。

五、奖励与惩罚

1.骨干教师的考核和考核相结合。上考核为“基本合格”、“不合格”的取消当年的骨干教师奖金。

2.骨干教师完不成任务或者不履行义务的,第一年进行告诫,限期改进,第二年不能改进的,不再列入考核范畴,并实行评聘分开制度,今后不得参加高一层次教育(学)骨干的评比。

3.不兼本专业课的,不予奖励。

4.当年新批准的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当年根据批准后履行骨干教师义务的时间(按月计)按比例发放当年奖金。

5.从外省、市调入的骨干教师需经县或以上教育重新确认后实施同级奖励标准,否则不予奖励。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骨干教师管理规定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专业成长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其中在教育领域为教育提供了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所谓信息技术环境, 它包括硬件的设施如多媒体电脑、投影、音响、网络设备等和与教学活动、管理、交流等相关的软件系统如校园网、局域网、办公软件、课件制作专用软件等。在这种环境下, 教育成本被降低, 能创造出理想的教学环境, 也能提供丰富的教学活动模式等, 使教育的特点表现为: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学习自主化、教学个性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以及教育虚拟化等。[1]所以无论从时代发展还是从教育的新特征来看, 开展信息教育, 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都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从历史经验来看,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 在于教师的态度、理念、水平等。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说过:教师是变革的动力, 在传授人类积累的关于自身和自然的知识方面, 以及在开发人类创造力方面, 教师始终是主要的责任者, 始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也就是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如果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 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以及科研中都起着核心骨干作用, 他们是学校的骨干教师, 教师的表率, 教学的指导, 是学校的中坚力量, 也是学校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骨干教师作为学校中某一学科的教学骨干, 他们不仅要本身专业发展, 更要引领本组教师的专业成长, 他们不仅要善于反思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而且善于学习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技术。所以, 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骨干教师的成长便是教育与技术发展的必然, 一方面利于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 另外也对其他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提供借鉴, 从而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 以提高整个教育教学质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骨干教师要快速成长, 就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环境对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 并使自己适应以及熟练驾驭。

二、信息技术发展对骨干教师的要求

1. 骨干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将图书检索技能和计算机能集合而成的一种综合能力素质, 是1974年由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 (Paul Zurkouski) 最早提出的, 而且他认为信息素养就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此后信息素养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 成为信息时代最流行的用语之一, 但是对它的认识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几乎是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定义。目前大家普遍认可的定义是美国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所界定的:信息素养是指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 它必须能确定何时需要信息, 并具有检索、评价、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说信息素养是关于信息的综合能力系统。在信息化时代, 信息素养如之前的读写算一样是每个人所必需的, 它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等。其中, 个人的信息意识强弱直接影响到信息的吸收过程, 所以说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前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骨干教师要实现专业的突破发展首先就要具备灵敏的信息意识, 才能迅速吸收信息知识, 熟练掌握信息技能, 并将知识技能灵活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信息知识是指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各学科的骨干教师由于专业、时间的不同, 需要掌握与教学相关的信息知识, 如网络应用、相关软件、基本的系统知识等, 这也要与教师所在学校的信息环境密切联系, 要因时因地而宜。无论是信息意识还是信息能力, 最终都要落实到骨干教师的信息能力上, 即获取、处理、生成、运用等能力, 这是衡量信息素养的重要指标。此外, 在信息化条件下, 获得信息的途径更简捷, 内容也更丰富, 也难免出现了如黑客、网络安全、信息共享的版权、个人隐私、反动信息等等问题, 所以为骨干教师更应该注重信息伦理道德, 以身作则, 并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 让本组教师以及学生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好信息技术这把双刃剑。

2. 骨干教师必须引领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理论的发展, 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此, 教师要是终身学习者, 受动者, 合作者与导师。[2]信息技术的发展, 知识爆炸及更新的速度加快, 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的必备修养, 终身教育成为必然。教师是最先感受到终身教育的, 教师已经不能依赖一次教育而终生受益, 必须根据社会发展而不断学习。所以教师首先要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原来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 主要是作为传播者角色存在的, 他们将课程专家精选的知识传达给学生, 考试也无非是这些内容。这就使得教师的工作简单机械, 教师也容易放松自我继续学习, 教师工作往往被人认为只是重复复述而缺乏创造性, 教师的专业性也一直存在着争议。人类的知识浩如烟海, 选在教科书中的只是微乎其微的一部分, 信息知识的爆炸更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仅凭陈旧的课本知识是很难培养出灵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这样在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学习时间、地点、内容的不同而自主设计与开发信息资源, 这既切合学生的实际, 也能真正体现出教师专业的自主性。骨干教师是本学科教学的权威, 他们要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本学科的教师往往以他们马首是瞻, 所以, 在这一方面, 骨干教师当仁不让的要成为倡导者。即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3]。作为传播者时, 教师主要是课堂的主讲者, 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教师只需将所教知识提前准备即可, 这也限制了教师思维的发散及进取精神。信息技术环境下, 教师成为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设计与开发的资源也不能仅凭权威强行灌输给学生, 而是作为导师, 辅导、支持学生, 并与他们交流, 师生间平等的关系加强。

3. 骨干教师要尤其重视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的方法、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对信息技术的态度等,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师生关系等都要有所改变。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仍是应试教育, 以权威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 是与信息技术发展在教育领域中的发展不相匹配的, 不利于教师成长, 也不利于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骨干教师首先要具备终身教育、个别化教育、创新性教育的观念, 以现代的教育观来认识教育的信息化[4], 给其他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

4. 骨干教师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兴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只教不研的教学只是原有经验的不断重复, 很难有所升华与突破, 所以, 教研对本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师专业发展都有着其重要的作用。骨干教师自己首先要认识到研究的重要性, 并能“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保持专业的敏感性”[5], 这就要求骨干教师要具备制定教研计划、确定教研课题的能力, 特别是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 因此骨干教师必须自觉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 充实自己的理论修养, 让教育教学更符合科学根据。

5. 骨干教师的知识结构要实现多元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在短期内掌握大量的信息成为可能, 教学也很难仅仅局限在各个单独的学科内进行, 肯定要跨学科而且是多种学科整合, 因此, 单凭丰富的本学科知识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这样, 要想满足教学的需求, 就要求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如一个历史教师, 除了要掌握历史知识及计算机知识外, 还要涉及地理, 政治, 语文甚至数学, 农业等等知识。此外, 骨干教师要利用网络获取、交流、传递信息, 还必须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才能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在教育信息化中, 中学生心理、人际交往、道德规范等都会发生某些变化, 如人际交往的淡化、性格的孤僻、各种网络道德问题等, 这些都是教研的重要内容, 这都要求骨干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与能力, 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教育, 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等。

信息技术环境给骨干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环境, 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那么骨干教师又应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条件更快速的成长呢?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1. 自我学习是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前提

骨干教师的能力与水平不仅依赖于他们对教育的热爱, 更重要的是他们成年累月的勤奋学习与实践, 为他们积累了深厚的知识底蕴, 才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得心应手, 成绩斐然, 成为学校中的骨干。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下, 骨干教师仍会坚持自我学习, 不断超越自己, 这是骨干教师成长的基本前提。

2. 学校要具备相应的软件和硬件条件是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前提

信息技能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因此需要学校搞好软件、硬件建设, 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良好外部环境, 否则, 教师学到的理论知识无法应用便会荒废, 也就谈不上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成长。

3. 教学实践中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突破的主要途径之一

有学者认为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理念相整合应用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体现新型教师独特性的核心职业素养。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它既是一种教学方式, 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并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 而是互相融合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实现信息技术的目标也要实现学科的教学目标, 是“双向整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要具备学科知识又要具备信息技术的知识, 要求是很高的。虽然我们在轰轰烈烈的喊口号要进行整合, 但是在实际中, 大家都在各行其是, 并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说明什么是整合, 怎么整合才是科学合理有效的。就是说, 口号虽响但不具备操作性, 仍处在探索阶段, 需要有良好素质与能力的教师来承担这个重任, 骨干教师作为本学科的骨干自然是当仁不让地挑起这个重担。骨干教师努力在具体操作性问题上进行探索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信息技术与学科以及教育等的知识, 这一过程本身就是骨干教师成长的过程。另外, 骨干教师在探索中自觉承担承上启下的作用, 将专家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距离拉近, 不仅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 也促进了他们科研能力的提高。在探索整合的过程中, 骨干教师的知识积累、经验积累、教学能力、科研能力都会有所增加与提高, 从而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达到最终的全面改革前, 肯定会出现更先进的技术, 这样又会发生某些变化。在这个不懈追求的过程中, 骨干教师要根据试验探索, 积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4. 信息技术环境下骨干教师成长的另一条主要途径是培训

高对改正自己错误动作的信心和果断性。在学习的过程中, 小组每位成员也可以相互提供学习建议, 激发他们参与体集体, 积极讨论的主动性。垫上运动的结束部分用小组评价法。

教师要让每个学习小组进行组内、组间的沟通交流, 互相交流学习心得。这里要指出的是, 在学习新内容时, 教师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对动作学习方法的讨论和评价上, 这时候主要是让每个小组交流不同的学习方法, 这样可以引导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主动性。在一个内容学习的中期, 在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基本动作要领时, 所开展的小组评价法要注重在小组的合作上, 即主动地帮助和保护同学, 尽可能多地创造时间给学生进行交流。在学习的后期, 这时候的小组评价法就要对学习的效果进行总结, 着重引导学生的每一个观念, 在得到了同伴的帮助下, 自己心理上的变化, 安全感增加, 友谊增强, 在这样的情况下, 自己也学会了去主动帮助别的同学。

参考文献

[1]陈海仲.如何调动初中学生体育课学习积极性[J].中国科技信息.2005 (11) .

[2]王为民.体育教学与意志培养[J].福建学校体育卫生.1997 (3) .

[3]高平.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4]季浏等.体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杨荣华.意志研究的缺陷和对策[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6]王文芳.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几种途径[J].河北教育.2001.

赵林 (1973—) , 男, 河南省西华县人, 硕士。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研究。

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各国都十分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在培训的内容上, 原来主要是进行技术培训, 而且许多培训重复设置, 又没有相应的设备进行练习, 以至于培训成了完全的计算机知识的灌输, 不仅没有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还引起他们的反感。在教师培训中技术培训与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并开始探索更为合理有效的培训内容。在培训的方式上, 不论是以培训机构为基地还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 只要是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 都是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的。采取哪种培训方式, 要根据培训内容, 培训所需的条件等合理确定。

总之,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新的时空特点、新的途径、新的模式。如何实现信息技术支撑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如何实现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校与老师、学校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和谐、高效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通过对信息技术下骨干教师的研究既有利于骨干教师本身的专业成长, 也有利于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向永.机遇与挑战:信息化教育的理念与模式——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祝智庭教授[J].中小学电教.2003,

[2]朱永海.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

[3]黄宇星.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角色与能力结构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6) :122-124.

[4]李立新.教育信息化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建构[J].教育信息化.2004,

[5]周丽蕊, 黎炳学, 卫发昌.校本教研中骨干教师的角色定位与重塑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 0 0 6, (4) :3 6-3 7.

作者简介

聊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教师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上接第293页

市。却有一些城区无法比拟的资源。如能因地制宜, 发动学生, 自己动手, 创造条件, 完全可以变弱势为优势, 保障一些课程的顺利开展。如关于生物学实验材料的来源问题, 一方面可通过发动学生到野外采集,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利用综合实践课或课余时间创建自己的生物园, 让生物园为生物学实验课提供材料。这样既解决了实验材料的经费问题, 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参考文献

[1]吴济清.把握教育发展走势,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J].教育财会研究.2000, 1:51-

[2]郑宏波.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 6:10-

[3]黄正新.别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J].青年教师.2005, 4:54.

[4]许丽英, 袁桂林.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现状调查与优化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 6:57-62.

[5]胡向东, 曹雪平.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与教育资源配置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

作者简介

张璇,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生物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向永.机遇与挑战:信息化教育的理念与模式——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祝智庭教授[J].中小学电教.2003, (8) :4-8.

[2]朱永海.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 (3) :110-112.

[3]黄宇星.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角色与能力结构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6) :122-124.

[4]李立新.教育信息化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建构[J].教育信息化.2004, (2) :22-24.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骨干教师管理规定 篇3

转眼间,为期两个月的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即将结束,此时此刻,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有着太多的顾虑,这次培训远隔千山万水(我在甘肃武威,而培训又在云南昆明),到底值不值的去,是不是还是象以往的培训一样只是流于形式,如果去了,就意味着要放弃手头的很多工作,放弃对只有20个月大的女儿的照顾„„。但是毕竟是国家级的培训,权衡再三,还是怀着七上八下的心情来了。但是,从一抵达昆明的第一天起,一份份惊喜使我无法抑制心中的喜悦:昆明良好的气候条件;美丽的风光;热情的居民;博学的老师,以及与来自各地的同行精英的学习交流难得机会„„。现将本次培训总结如下:

一、了解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树立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21世纪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这—时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职业教育不仅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成为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迄今为止,我国的职业教育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有利环境,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的职业教育尚在发展中,还不成熟。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仍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实验、实训条件大多较差,甚至没有。专业教师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验,知识老化,实践能力较差。学校与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缺少联系,基本上是关门办学,对所办专业缺少明确的定位和长远规划。所教与所学与行业的发展脱节,学校的教学落后于企业的实践。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不同地区差别很大。同一地区的不同职业学校,专业设置重复,缺乏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低层次上进行竞争。相对于已经发展的很成熟的德国等职业教育,我国的职业教育尚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特别是适应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还相当的缺乏。

作为一个新时期的职业教育者,我们有权利有义务了解掌握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政策法规,为我国职业教育创出灿烂的明天而努力。

二、视野进一步开阔,专业技术能力得到提升

过去我们所做的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不成熟,缺少与外界的联系。只是凭着一个学院内对职教狭义理解,凭着感觉在做。通过培训使我的视野进一步开阔,专业技术能力得到提升。

首先,培训中面对面直接和专家老师交流,他们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出众的年轻教师,也有带硕士生、博士生的学术权威。老师们专业理论扎实,旅游实践经验丰富,讲课深入浅出,结合旅游实践,虽然每堂课有半天时间,听下来也不觉得累。老师们讲课所用的Powerpoint课件,图文并茂,密切联系旅游管理与服务实例,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讲授课件制作的容会老师,讲授职教心理学的陶云教授,他们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我学习的楷模。杨叶昆老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幽默的语言使教室里爆发阵阵笑声,他寓教于乐,使老师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很多知识。通过专家讲座,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我从中寻找差距,弥补不足,也得到了很多好的启示,解放了自己的思想,提高了科研,写作能力,开阔了教学思路。这无疑为以后的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做了很好的准备工作。

其次,旅游管理专业培训班的18名学员,均是全国各地职业教育战线上的一线骨干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卓越的教学本领,每个人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学校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好的学习环境,也为我们学员之间交流讨论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机会。通过交流和讨论活动,了解了其他学校旅游专业办学的路子、特点。能够更好的理解我院旅游专业办学优势和不足,获得了很多好的成功经验。我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深厚的友谊已经冲破了地域和年龄的限制,我们就像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每个人会毫不保留地一起分享经验和心得,学习中互相鼓励和帮助,并且已经建立了长久的联系便于日后的交流和相互学习,这也将会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实践与动手能力操作得到提升,成功的“软着陆”,成为满足职教需求的双师型教师

为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学的需要,2008年元月12日到19日,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高级茶艺师、调酒师的学习和考证工作。云南省旅游学校有着丰富茶艺和调酒经验的张伟强、陈海燕老师专业、娴熟的茶艺教学激发以往很少接触茶艺的我的浓厚学习兴趣,学习茶艺和调酒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茶艺可以使烦累的心情得到放松,可以修身养性,在泡茶时我能安静下来沉静在泡茶的意境中,享受它带来的乐趣。在时尚圈中,调酒师这个目前中国稀缺的时尚职业,更是引来许多人关注的目光,调酒也成为今天中等职业学校一个开设的一个重要专业。韩昕葵老师又将我带入五彩缤纷的调酒世界里,如痴如醉的不能自拔„„。以上两课的学习,使我增强了自身素质,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成为一个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双师型教师。

2008年元月21日到26日,由云南省旅游学校杨叶昆、赵明、孟立达三位老师亲自带队,组织我们去西双版纳进行了为期6天的旅游专业参观考察。虽然我们在版纳只停留了五天,但是那丰富多彩的游历和对本专业的进一步深入考察却使我久久难以忘怀。考察之行令我开阔眼界,和景区管理局领导及导游们的交流也引发了大家对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的进一步思考和提升。

四、借鉴成功做法,为我们自己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蓝本

通过对国家职教名校——云南省旅游学校的参观考察,也为我们对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制度,校企合作方式等方面都提供了比较成功而具体的思路和方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们自己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蓝本。两次一线实地学习和考察以及和部分职业学校领导面对面的交谈,一方面坚定了我献身职业教育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专业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市场对人才的具体需要,也就为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以及思想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因为,市场经济下的职业教育也必须要了解市场,分析市场,紧跟市场,才能使培养的人才满足市场需求,最终走向市场。只有市场上肯定了你的毕业生的质量,产生了良好的口碑,才能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以出口促进口,这样就不用把过大的精力花在考虑生源问题了。

通过参观和考察也大大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加深了教育要服务当地经济的发展的认识,也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职教师市场观的学习的重要性。

最后要衷心地感谢云南大学成教院的领导、专家、教授和辅导关心我们生活的马克力、冯志鹏老师,以及云南省旅游学校的郭寰主任及所有为本期师培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是他们的精心组织、细心安排、倾心执教、热心关怀,才使我们德有所望,学有所进、技有所长。我们将以这次骨干教师培训为里程碑,以云南大学的校风、学风、教风和校园文化、学术水平为标杆,在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精神指引和光辉照耀下,不负众望,献身职教、爱生敬业,开拓创新,谱写职业教育新的篇章!

两个月的学习使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吸收了各兄弟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这些将会是我一生受益的宝贵经历和财富,它也将会是我日后教学工作中不断前进和提高的垫脚石,我暗下决心将以这次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为契机,认真学习职业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辜负学院领导和老师和殷切期望,将科学的教育理念带回去、将高尚的校园文化带回去,将先进的职业技能带回去,随时播种,随时开花。

展望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之路,将会是曲折而永无止境的,但这两个月在云南大学学习的经历,将会像一曲催人奋进的号角,激励着我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百折不回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省机械类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篇4

12月1日-2日,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的2016年河南省民办高校机械类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在郑州科技学院举行。来自全省24所民办高校的近100名专业课教师参加本次培训,根据学院和系领导的安排,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班。

本次培训内容主要有国内著名大学教授的专题报告、到郑州科技学院的参观学习、各位学员之间的座谈和交流学习。通过培训学习,我感到受益匪浅,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现将我的学习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摆正心态,端正态度,过硬的业务能力是立足基础 在此次的开班典礼上,李敏处长在讲话中对所有学员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是希望老师们热爱教师职业、专业和学生,充分利用培训平台,真正把培训作为一次充电加油的好机会,相互学习,加强交流,促进提高,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二是希望老师们要学以致用,一定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学用结合,发挥好理论指导作用,不断推进专业建设改革,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取得新进步,为学校发展和河南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敏处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用鲜活的案例,生动地阐释了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他在会上讲到,作为高校教师,首先要做到就是爱岗敬业,把教学工作当成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教学水平、技术水平。我们既然选 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就应该在认真负责,不攀比,不浮躁,静下心来做学问,把教学工作作为自己人生的事业去做,既为教学做贡献,又提升了自我。无论在那个行业,都会存在不同的竞争,唯有自己拥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才能在自己所在的行业站稳脚跟。

二、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考核,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培训中,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秦东晨教授、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勇教授,天津大学远方教授,分别以《浅谈高校机械类专业课教师的能力培养与发展》、《加强国际化、工程化与信息化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程制图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实践》为题为学员作报告。

通过三个报告的题目,我不难发现,高等教育未来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各位专家在报告中普遍指出,就我们目前教学中,还存在很多普遍的问题,例如,学生每学期的作业量普遍偏少,而且学生作业质量普遍偏低;教师在课堂教授的太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太少,学生自主学生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存在的问题,三位专家,也给出相应的解决方向。就学生作业问题,我们不仅仅要把数量提上去,还要把质量提上去,要加重学生作业的考核比重,让学生在平时有学习的紧迫感和压力,促进学生去学习,甚至可以拿出试点课程,用平时作业进行考核,促使学生被动学习改主动学习。现在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教师讲完课就走了,很少能够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对教学有很大弊端,我们要想 把学生教学生教好,首先要了解学生,这样才有针对性,对我们老师来说,最大难题就是学时问题,老师的任务量大,时间比较紧张,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一,我们可以通过课间时间,第二,我们可以先进的通讯工具,现在的交流工具比较多,咱们可以多渠道去了解学生。最后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我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他们如何去学习,用什么方法去学习。

三、多学习,多交流,了解前沿的技术知识,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

此次陪训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重点院校的教学理念,面对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作为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我觉得自己应切实转变自己陈旧的观念,转变自己的思想,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改革。

通过参观郑州科技学院,我深刻地意识到实践教学环节重要作用。让我认识到今后的授课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007年骨干教师专业论坛总结 篇5

苇子沟中心校

2007年骨干教师专业论坛总结

我校自实施“第二届骨干教师专业论坛”以来,坚持以提高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课改为载体,拓宽骨干教师科研成果的平台,致力于建设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论坛使教师之间的专业知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做到共同提高,较好的选拔小学学科教师中领军人物,为全面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一基本情况

苇子沟中心校有11所小学,有长春市级骨干教师4人。九台市级骨干教师23人,乡级骨干教师16人,总计43人,分部在全镇各小学,全部达到在专以上学历。

二、为确保论坛的质量,我们着重做到以下几方面工作。

1、确定“论坛”主题,明确“论坛”内容。

论坛主题是:

研究新理念,反思新课程,实践新课程。

论坛内容是:

1)论新教育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2)论学科教学中的新思维、新视野、新创造。

3)论学科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论课程标准的理解及使用。

5)论教材的理解、使用。

2、科学管理,加强“论坛”的章制建设,为实现“论坛”目标

保证论坛质量做保障。

1)成立领导组织,落实到一把手工作之中,由校长,教导主任为

组长,中层相关的业务领导和部分村小校长为组员,同时建立“论坛”评审组,负责“论坛”的评选工作,这上级推荐优秀“论坛”人员。

2)为确保“论坛”的顺利开展,制定了“论坛”的管理制度,使

“论坛”管理有章可循的机制约束。

3)“论坛”的方式由下而上,先由本校教师进行初评,修改,整

理,九月中旬组织全体骨干教师集中到中心校进行“论坛”在此基础上将优推荐白小云、赵金丽两名教师参加九台市级专业发展论坛,并受到好评。

三、收到的效果

1、充分调动骨干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了骨干教师的专业素质。

2、为全休教师树立了楷模,使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教育教学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

四、今后的设想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骨干教师管理规定 篇6

一、师徒结对, 互助成长

青年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基础, 但他们的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因此, 青年教师需要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和带教。对刚参加工作1—2年的新教师, 可选派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骨干教师进行“入门”带教。对部分参加工作3—5年的青年教师, 可挑选校内优秀中青年教师、教学名师等, 进行“稳定期”示范。提倡一位“名师”带几个徒弟, 也可以一个徒弟拜几个师傅。在“师带徒”的过程中, 要求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 实地感受教学过程, 学习成功经验, 刚开始可完全“拷贝”师傅的做法, 一段时间之后再融入自己个性的创新;同时师傅也要主动听徒弟的课, 了解徒弟的专业成长情况和不足, 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在期末考核时, 实行师徒捆绑评价。这样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 一批新的“骨干教师队伍”就会迅速成长起来。

二、“四课联动”, 示范引领

所谓的“四课”, 一是“青年教师诊断课”, 即先由青年教师执教一节展示课, 学校骨干教师团队针对存在的问题, 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二是“骨干教师示范课”:发挥骨干教师优势, 针对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精心备课并提供示范课, 青年教师观摩后逐人交流观摩感受, 挖掘授课“亮点”, 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三是“跟踪矫正课”。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听课, 结合研讨、评议情况, 分析授课得失, 指导授课教师完善教学设计, 改进教学方法。四是“反思汇报课”:青年教师经过听评课的磨练、示范课的引领及个人的感悟, 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 上好汇报课。

“四课”活动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起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而青年教师通过参与“诊断课——示范课——跟踪课——汇报课”等“四课”联动研讨活动, 能迅速激发起参与教研的内在动力, 加快成长步伐。

三、个性备课, 突出实效

为保证让骨干教师、有经验的教师拿出主要精力培养青年教师; 优秀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个性教学模式, 可以进行备课制度的改革, 减少机械、重复性的备课, 研究实用高效的、新的备课形式, 把教师从繁重的抄写备课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一方面, 学校可根据教师的教龄和授课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备课要求, 青年教师和有经验的老教师有所区别;一直从事某学科教学的和刚刚改教某一学科的也要有所区别。这样分层要求就使得骨干教师有了更充足的时间钻研教材与教学反思, 他们个性鲜明的教学特色也成为引领青年教师成长的宝贵资源。另一方面, 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开展集体备课。以“生成备课”为着力点, 采用青年教师个人备课和年级组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法, 青年教师个人备课的教案, 由年级组集体讨论修改后作为执教教案, 实现协作备课。

四、各展特长, 做实培训

每位“名师”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有的擅长组织教学, 有的擅长阅读教学, 有的擅长写字教学, 有的作文教学最拿手。每学期开始,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形式向教师征询培训内容, 就教师在平日教学中产生的困惑及目前在教育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来确定培训专题。也可通过调研让教师自己选择培训者和培训对象, 青年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培训导师, 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教师也可自我推荐, 并确定自己培训的对象。

学校可根据教师的需求组织本校在班级管理、学科教学等方面经验丰富的老师给全体教师做讲座和专题报告。让骨干教师介绍自己平时积累的教育教学小技巧和金点子, 使青年教师直接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这样一来, 作为培训者本身是一个梳理、总结、升华的过程, 对于受培训的教师也是一个收集新信息、学习新知识、思考新问题的过程。

五、以赛促教, 搭建平台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优质课竞赛等方式, 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 使青年教师能迅速脱颖而出。通过竞赛, 骨干教师可以充分了解青年教师的现实状况, 为进一步的指导提供依据; 通过竞赛, 青年教师之间能增进理解, 相互信任, 有助于集体合作, 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通过竞赛, 青年教师之间能产生互相寻找差距的竞争意识, 有助于形成学习别人的经验, 吸取别人的失败教训, 用别人的方法对比自己教学、改进自己教学的良好教研氛围。这样的竞赛活动, 还能促进青年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及成熟有效的教学模式, 进而成长为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当然,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和途径还有很多, 比如集中式专业培训、走出去跟班学习等等, 但结合校情、依托校本、挖掘本校优秀教师资源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

摘要: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如何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也是各学校长期探索的一个课题。本文从骨干教师引领这个角度出发, 从结对互助、示范引领、个性化备课、做实培训、以赛促教等五个方面简要阐述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方式和途径。

上一篇:虞美人,虞美人晁补之,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下一篇: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落水的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