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骨干培养计划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天津大学骨干培养计划(精选10篇)

天津大学骨干培养计划 篇1

实 施 办 法

为进一步加大杰出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优秀青年教师发展创造条件,培养造就一批能够成为学科发展的骨干力量、入选各类人才工程、获得高层次基金资助的年轻拔尖创新人才,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目标及思路

1.‚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是学校杰出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计划在未来5年,每年选拔60名左右优秀青年教师入选。该计划通过以项目资助为主的培养方式,侧重应用基础研究和解决关键技术的研究,对入选年轻教师有针对性的培养,使其潜心科研,开阔视野,尽快成为学校杰出人才后备人选。

2.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遵循公开选拔、择优资助、重点培养、严格管理的原则,‚河南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每年评审一次。

二、选拔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品德高尚、为人师表、崇尚科学、潜心科研。

2.具有扎实而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3.身心健康,能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努力工作。在学术研究方面已经取得较好成绩,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年龄在4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优秀青年教师。同等条件下,具有博士学位者优先。5.优先选拔资助学校重点建设学科专业的优秀青年教师。6.申报的项目属于本学科前沿,具有原创性构想,立论充分、发展前景良好。

7.已获‚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者,不再重复资助。

三、选拔程序

1.‚河南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实行限额申报,学校根据学科建设和研究基地建设的需要,根据单位的情况核定申报名额。

2.每年根据人事处具体通知开展选拔工作。有关单位根据核定的申报名额、申报条件和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遴选、推荐,并提交《河南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申请表》。单位学术委员会对申请人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进行评审,提出审核、推荐意见,报学校人事处。

3.人事处组织对申报材料的审核,提请校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校学术委员会根据学校学科、学位点和学术梯队建设,提出拟培养对象。

4.校长办公会研究确定培养对象,并公示3天。如无异议,正式公布培养对象名单。

5.人事处与培养对象签订《河南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协议书》,正式进入培养程序。

四、培养措施

1.入选‚河南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者,学校给予资助:(1)资助金额:工科、实验性理科、医科4—6万元,文科及非实验性理科类2—3万元。

(2)资助期限:三年。2.优先支持培养对象在培养期间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访问)研究。

五、组织管理

1.学校与培养对象签订为期3年的培养合同。采用‚2+1‛滚动资助方式。前两年资助70%,资助两年后开展中期评估,有明显进展的教师将继续资助30%部分的经费,未取得明显进展的教师将不予继续资助。资助经费主要用于资助期内的科研工作,属自主研究经费,一次核定,分年度安排使用。

2.调离教学、科研岗位的资助对象,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或触犯法律的资助对象,所在单位应及时向人事处提交书面报告,学校将中止或撤销其资助资格,停止经费资助。

3.凡在‚河南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下发表的论文或取得的成果,必须注明‚‘河南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基金资助‛字样。

天津大学骨干培养计划 篇2

一、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骨干建设的现状

(一) 从思想方面来看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居住于边疆地区, 或者靠近边境的地区, 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不同少数民族拥有着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 导致了不同的城市地理位置所具有的不同的民族文化活动不同。其中, 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少数民族的思想观念上。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具有浓郁的民族宗教色彩, 从事民族宗教活动在高等学府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这也就容易导致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与民族大义之间的混淆, 不利于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和形成。大学生骨干作为连接大学、教师与同学的枢纽, 成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信仰, 处理好民族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 充分的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的关键和核心。

(二) 就经济方面来看

就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实况来说, 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 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骨干的培养更加侧重于学校等组织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方式, 更多的大学生缺乏骨干意识, 以被动式为主。同时缺乏对于大学生骨干实际要求的调查和研究, 大学生的态度较为消极, 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骨干培养效果较低的现状, 少数民族大学生骨干自我培养意识薄弱。

二、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骨干自我培养策略研究的原则所在

(一) 坚持以大学生能力锻炼与思想意识有效结合的原则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层面上来, 帮助大学生骨干端正宗教信仰认知,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学习科学的理论分析的方法, 切实提升大学生骨干的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决策能力, 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做铺垫。

(二) 坚持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 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骨干自我培养策略的形成, 需要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 充分发挥出大学生骨干的自觉意识。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骨干政治修养, 培养他们的社会观察能力, 能够独立思考、思辨甄别, 有一定的政治敏锐度和政治鉴别力, 并通过大学生骨干自我能力提升的方式来确保其自身职能的实现。通过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进行大学生自我能力的锻造和提升, 比如鼓励他们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 并参与活动的组织、实施, 提高以社会化能力为核心的执行、组织、协调、沟通、分析判断等能力。找准少数民族地区其他的大学生的困惑和问题, 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真实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本质与和核心, 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 从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 坚持大学生骨干的选拔与未来的提拔晋升的一体化原则

少数民族地区, 大学生骨干的培养和锻炼目的是为了学校教育与管理的需要而设定的。但是, 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就是大学生骨干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对于未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作用。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少数民族地区未来的发展蓝图, 明确大学生骨干人才的需求缺口, 才能够有目标、有计划的推进大学生自我能力素质的提升。

三、如何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骨干自我培养策略的措施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 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起来, 对于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成为了国家综合实力的一种象征和体现。如何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骨干自我培养策略的措施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 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 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大学生骨干自我培养的业务基础

高校大学生骨干是高等知识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的有力支撑, 而大学生的先进性与榜样性主要表现在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自我能力素质培养方面。明确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骨干自我培养策略研究的原则, 为大学生骨干的成长发展标明方向和目标。大学生最终任务目标是专业知识的学习, 大学生骨干也是如此。只有通过不断的开拓渠道, 丰富形式, 才能够扎实大学生骨干自我培养的业务基础。比如可以通过组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活动, 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等方式来进行, 提升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不断扎实大学生骨干自我培养的业务基础。

(二) 以针对性、有效性为要求, 切实促进大学生骨干自我培养的能力素质能力

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骨干主要来自于本民族的高校大学生之间, 这也就意味着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骨干在本民族的群众圈子中具有一定的威信和影响力, 对于本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意义和价值。大学生骨干自我培养策略的有效性, 即为少数民族大学生骨干自身的职能是上传下达。能够有效地将教师的意图传递给学生, 将学生方面的信息反馈给学校和教师, 大大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大学生骨干自我培养策略的针对性, 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 发扬模范典型作用, 激发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骨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三) 以学习和工作为双线, 构筑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骨干的锻炼培养机制

高校作为我国高等知识教育学府, 肩负起了党和国家建设型人才培养的重任, 成为了思想舆论的重要领域。尤其是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 大学生骨干的培养和锻炼成为了少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机动因素, 是少数民族地区适应现代化社会改革发展创新的重大战略目标, 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准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骨干的自我培养需要以学习和工作为双线, 构筑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骨干的锻炼培养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大学生骨干管理制度, 营造一个宽松的能力锻炼空间, 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难题和困难, 在少数民族整体地区范围内, 形成大学生骨干自我培养的意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 大学生骨干的培养和锻炼成为了少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机动因素, 是少数民族地区适应现代化社会改革发展创新的重大战略目标。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骨干自我培养策略研究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分析, 以期有助于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觉悟, 培养敏锐的思想意识和大局观, 锻炼少数民族大学生骨干的领导才能和能力素质修养, 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骨干的模范作用、带头作用, 深化共识, 凝聚力量,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实力的提升, 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实现。

参考文献

[1]敖东, 马成鸣, 肖人夫, 王冰冰, 贝维静, 高继科, 张婕, 贾霄锋, 张劲梅, 郎雪霞, 于辉, 拉毛扬措, 刘莉, 王学文, 唐志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骨干自我培养策略研究[A].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2012:12.

[2]汤夺先, 罗晓锋, 张国英, 王艳艳, 邓艳葵, 梅军, 张耀荔, 刘艳荣, 陈静.试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骨干自我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文化多样性背景下的民族和谐——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文集[C].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12, 01:205-213.

大学生骨干理论素质培养探析 篇3

摘 要:高校学生骨干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积极探索、构建有效的学生骨干培训体系,通过培训一支能力过硬素质优秀的骨干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既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发展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高校学生;学生骨干;培训体系

高校学生骨干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骨干力量,是高校很多工作顺利开展的引领者、推动者。高等学校快速扩张,师资力量补充不足和办学经费增长有限的情况下,高校学生骨干的角色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培养学生骨干站在学校发展、同学成长的整体格局中,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投身学校的改革发展,质量建设,真正成为学校管理部门的得力助手,未来国家的战略储备人才。

1.大学生骨干理论素质现状

资料显示广大学生骨干,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度评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制度、社会制度也给予了肯定。97.1%的被访学生骨干认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最终能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包融人们多元化的价值观占84.3%;认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的民主优势占96.4%;认为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比西方的两党制、多党制更适合中国的国情占95.7%。认为我们的社会机会相对均等,基本公平占70.4%。“211工程”的重点院校的学生骨干要比普通学校的学生骨干政治参与的形式要多,他们拥有更多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并拥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政治思想理论,实践自己的政治抱负;学校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学生骨干要比学校位于内地欠发达地区的学生骨干拥有更多机会和采用更多形式来参与政治。鉴于此,国家应该从大局考虑,将学生骨干的培养资源多向欠发达地区和非重点院校倾斜。

2.大学生骨干培养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骨干理论素质培养通常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契机,各高校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大学生骨干理论素质培养的覆盖面,但是在培训规模与培训质量之间就会形成一定的矛盾,一些院校出现了重规模轻质量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在实行普遍培养的同时,必须加大重点对象的培训力度,提高骨干分子的理论素质,通过骨干分子的不断提高,带动影响周围的人。在扩大培训规模的同时,若不进行培训结构的优化,必然会影响普遍培养的效果,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重点培养的效果。要真正提高大学生骨干的德育素质、理想道德情操和组织工作能力,就必须坚持培训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建立必要的长效机制,结合现实需要以使培训成为常态。目前,各高校较多地采用集中培训的模式,以短期培训为主,长期培训的制度尚未健全,长效考核机制与晋级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完善。往往是根据国家或上级的需要,组织临时培训走过场,没有真正意识到长期培训的意义所在,大学生骨干理论素质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工程,只有常抓不懈,才能真正看到效果,实现最初的培养目标。

3.高校学生骨干培训体系的构建

3.1培训需求分析

学生骨干的培训应该是有目的进行,因此,培训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根据需求来指导培训计划的制定,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会单纯地为培训而培训。培训需求分析从组织(如学生会、班级、党支部等)、工作、个人三个方面进行。组织分析指确定组织范围内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计划符合组织的整体目标和要求。具体是指对组织的组织结构、组织目标及组织优劣等加以分析,从而估计出学生骨干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工作分析指学生骨干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个人分析是将学生骨干现有的水平与未来对学生骨干能力的要求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培训需求的调查方法通常有:问卷调查法:向需要进行培训的学生骨干发出培训需求问卷,让学生骨干结合自己的工作任务和个人发展提出培训需求;召开会议法:对不同组织的骨干进行开会,将骨干提出的需求进行归类总结,确定需要培训的内容。

3.2培训课程设计

在整个培训体系中,培训课程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根据本文作者在我校学生骨干中所做的培训需求调查发现,尽管在调查中对培训的需求有很多,但归类来看,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知识类的培训通常针对各级组织的新骨干,因为知识类的培训通常是让骨干了解自己从事目前这份工作需要储备哪些知识,了解具体岗位的内容为主,这些知识也包含常识类的知识,例如:管理常识、学校文化、哲学常识等。技能类的培训通常要求学生骨干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应对处理,提高处理各类事件的能力。例如:某学生组织在活动中出现了意外伤害事件,那么该组织的学生骨干能够迅速的做出处理此类事件的决定,首先通知校医院,同时联系辅导员、学生管理部门和保卫部门。素质类的培训属于较高层次的培训,此类培训通常是为了开发优秀学生骨干的潜能,通常安排在高年级学生中,因为这部分骨干已经熟悉学校的各项流程,并且有着丰富的经历。一般来说,高层次的学生骨干(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各部部长)主要偏向于知识培训与素质培训,而一般学生骨干(各部门干事)则倾向于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但它最终是由培训者的能力与预期的职能之间的差异所决定的。

4.结束语

高校学生骨干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积极探索、构建有效的学生骨干培训体系,通过培训一支能力过硬素质优秀的骨干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既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发展的客观需要。近年来,我国对高校学生干部十分重视,学生干部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主要剖析了大学生骨干培训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一系列问题需要的优化策略,从而达到提供高校大学生骨干培训的效率这一目的。

参考文献:

[1]陶柳青.论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3

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篇4

学校领导班子与时俱进,求实进取,深化教育改革,实施骨干教师带动全校教育教学发展策略,全面提高全校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进而提升我校办学质量。特制定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二、培训要点

(一)提高骨干教师思想道德素质

1、按照浦校长学初办班会上关于教师培训方面的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以“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为核心的师德教育,增强教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职责感、使命感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2、在骨干教师中开展“三立”工程,即立志、立德、立业,使骨干教师在思想上注重以人为本,在工作态度上注重服务学生,在工作作风上注重廉洁从教,在教育行为上注重依法执教,塑造教师良好形象。

3、透过电视、录像、刊物等媒介,学习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让教书育人的观念根深蒂固。

(二)加强新课程改革与研究力度,提高业务水平。

1、在骨干教师中实施“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2、骨干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这就要求他们多听一些教师的优质课,借鉴学习,取长补短,请组内教师听自己的课,指出错误和不足,以便改正,提高教学质量。

3、每位骨干教师学初精心准备一堂生动精彩的校级公开课。同学科的骨干教师要透过群众备课的形式展示一节观摩课。

4、对骨干教师进行专人培训,令其每人都能独自完成高质量课件的制作,并能够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三、透过多种渠道学习,提高骨干教师综合素质

1、每位骨干教师要有定期的教学反思记录,要做到对教育教学案例的分析。要有学术论文,并定期做教学经验汇报。

2、开展优秀教案、优秀课件等评比活动,并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大赛,使其在大赛中得到锻炼和完善。

3、委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尽可能为他们带给充实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纲要为指导,以提高青年教师素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专业型教师为目的,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强化培训、检查和指导,使他们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成为新一轮课改的主力军。

二、培养对象: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三、培养目标:师德修养高,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具备一定教育科研能力,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课程结构改革的学习型、开拓型教师。

四、培养内容

学习意识、师德修养、文化素养、教育教学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

五、培养策略及具体安排:

1、注重师德建设,倡导诚信教育。

师德师风建设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坚持学习,认真贯彻《公民基本道德纲要》和《师德规范》,立足学校实际,努力成为“对教育忠诚,对工作热忱,对家长真诚,诚心诚意服务每位学生。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育人,真真实实提高,打造学校优良教育形象”的排头兵,成为对家长、对社会实现“诚信教育,文明育人”承诺的带头人。比工作,比奉献,求发展,尽早成长,成为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

2、突出阶段性培养重点,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青年教师从中师、专(本)科毕业到发展成为一名骨干或优秀教师,大体经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个重点:

(1)入门期(教龄0—3年)是基础性培养阶段。培养工作从“应知应会”着手,使青年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和教学技能。

(2)成才期(教龄4—5年)是成就性培养阶段。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在成熟的基础上向获得成就方向发展,在这个阶段可以培养更多的教学能手或教坛新秀。

(3)发展期(教龄6—8年)是发展性培养阶段。按照每个青年教师个性发展的趋势,进行分类培养。具体分成四种类型:一是培养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扎实的教育理论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学术型教师,使这部分青年教师向学科带头人、名师方向发展;二是培养有正确的办学思想、科学的管理方法、渊博知识的学者型管理人才;三是培养有超前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理论、很强的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四是培养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高层次自我发展的其他优秀教师群体成员。

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及措施 篇6

(2017~2018学第二学期)

为了进一步加大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根据学校教师培养的要求,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制定本学期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在本校范围内乃至全区具有指导、带头作用。

二、培养目标:

1.建设一支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队伍。2.使本来确定的学校骨干教师向高层次发展,如市级骨干教师或名师,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

3.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而出,但做到宁缺勿滥,严格按学校规定执行

三、培养方式: 1.任职资格:

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工作5年以上(含5年)具备专科学历和中级以上教师职称。

学校教坛新秀:从事教师工作1~3年(含3年)的年轻教师中评选并培养。

2.工作职责:

⑴ 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勇于创新,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

⑵ 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形成个人风格,成为学科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带头人。

⑶ 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承担示范课、观摩课等公开教学任务,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⑷ 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开展教改和课题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

⑸ 根据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承担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参加各类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承担支援教育相对落后地区或薄弱学校等工作任务。

四、相应的待遇:

为在培养范围内的教师提供参加外出学习、考察、研究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掌握学科教育发展的新动态、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各级各类的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将优先考虑培养对象。

五、培养措施及管理办法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与师德教育,教育并督促教师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鼓励教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形成过硬的思想作风和师德修养。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安排他们班主任、辅导员或行政管理工作,以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增长才干。

2.加强校本培训学习。学校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阵地。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强、实效性高、受训面大等特点。因此,校本研修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要形式。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通过举办讲座,上研究课、观摩课,开展竞赛活动、专题活动及常规教研活动,采取“实践反思”、“同伴互助”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培训工作。

3.在分配教学任务、承担科研课题、安排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方面,应优先考虑重点培养对象,为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给他们压担子,提要求。

4.结对带徒,促进成长

为了加快学校培养骨干教师的力度,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选派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新参加工作的教师结对,指导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听课学习、观摩研讨、反思总结等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5.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物色、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以适应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6.学校在骨干教师的培养期间,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活动,积极鼓励他们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骨干教师进行进修、学习、科研等活动的经费由学校支付,学历进修的费用按教育局相关文件执行外,学校还给予一定的补贴。

7.学校定期召开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并对做出较大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

古城镇中心小学

天津大学骨干培养计划 篇7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名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然而在这个互联网科技高度发达,自媒体网状分布,新闻以几何速度传播的信息爆炸时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先进技术,垄断互联网的话语权,将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标准和意识形态向其他国家大量输入,“灰色”或者“黑色”文化开始挤占红色文化的生存空间。人格尚处在发展中的大学生容易失去免疫力和判断力,易受到网上传播的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也间接造成了大学生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

大学生骨干,在学生群体中处于核心地位,也起着标杆的作用。血肉附骨干而生,骨折而肉腐。大学生骨干无时无刻都深入在大学生群体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和控制着大学生群体的评价体系和价值走向。因而对于大学生骨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和培养是迫切的、必须的,这也正是解决大学日益漠视社会主义理念这个问题的快捷而有效的途径。

一、信息危机损毁价值观

信息爆炸时代,几何倍数的信息潮向终端用户涌来。掺杂着复杂信息成分的数据未经筛查,充斥着网络平台,其中不乏有放大矛盾,制造混乱,抹黑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嫌的内容,日益瓦解着公众对于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价值判断原本是种主体性认知,即主体对于客体能否满足自身需求以及满足程度做出一种判断。大众传媒在传播各种信息的同时,也通过其舆论导向功能、议程设置功能向人们传播价值观念、人生信仰和行为方式。20世纪70年代以来众多的实证研究证明,大众关于社会议题的次序与大众传媒有着惊人的相似,甚至几乎完全同步。新信息固然引人注意,但若其中掺杂着不良价值观诱导内容,久而久之,会让人对自己当前的价值观感到困惑,最终崩塌。当代大学生作为新传媒的高接触和使用者,他们的价值观形成和嬗变越来越受到大众传媒的深刻影响。

1、信息爆炸即时代动因

今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极大的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尤其是以互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方向,正极大推动着第三次信息技术浪潮的到来,人类有可能进入一个普适计算的时代,即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都能进行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在此背景之下,3G技术和互联网的融合,使智能手机的功能日益完善,价格持续走低,为信息的高速流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另一方面,大众的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十几年前,信息依然处于“单向式”传播的阶段,信息的不对称和话语权的不平等,以成为一种常态。“互交式”传媒的出现,宛若一场革命,让每个人都在虚拟世界拥有了平等的话语权,个体甚至拥有了比正统媒体更大的影响力。这样的角色转换正符合了当今追求平等、个性张扬的新大众心理。

这样主观和客观的交融,内在动力和技术支持的结合,促使了这个时代必将在信息爆炸中发展和前进。

2、文化认同缺乏

现今,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较为疏离和淡漠,不同程度的存在历史虚无主义和名族虚无主义的倾向。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也较弱,对于社会主义还存在着怀疑和批判的态度。论其原因有三:其一,新媒体上社会主义文化受到西方意识形态,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冲击;其二,我国的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失当,主流文化宣传和教育有效性不足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正在陷入一种集体“失语”和功能“障碍”的窘境;其三,大学生文化底蕴不足,文化历史视野狭窄,价值取向多元化,面临价值选择的困难和迷惑。文化认同程度较低。

笔者认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文化认同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深刻的文化属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文化认同包含丰富的内容,但是它的核心是认同文化所包含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它可以使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方面达成一致,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凝聚社会共识”。呼吁大众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树立价值观的基础正是先确立文化认同感。然而如何确立自觉的文化认同?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用,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各种文化能够和平共处、各抒己见、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人格

目前网络生态中折射出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潮流甚嚣尘上,与社会主义道德和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毒害着广大的青少年儿童。新自由主义、宪政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利用微博、微信为阵地大肆传播非主流思想。不良社会思潮的流行必然会挤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空间,必然会影响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性、完整性的理解和把握。在不良文化大行其道的环境下,大学生文化需求和审美水平随之下降,对核心价值观产生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链接所有中国人的文化纽带,也是国人的文化烙印。其中包含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中华美德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修身教育的直接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则是大学生“修己”要达到的最终追求。这正是教育大学生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梦想之中,做一个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当代大学生。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大学生的指导准则,其与大学生的修身教育在内涵上高度契合,逻辑上一脉相承。概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德,提升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成为道德高尚、品格优良、弘扬先进文化的新青年。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对策

着手修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以重塑核心价值观的厚重性,是一个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现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趋于无力,效果不明显。固定的思想教育课是学校进行大学生思想引导的主要阵地,但是固定的课时让学生感受到课程压力,不自觉的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不愿意聆听。究其根本,主要是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表达欲望强烈,单方向的信息传输和接受以无法吸引大学生的深入思考。诚然,在大学中,学生处于被管理、被教育的客体地位,是教育活动的被动参与者和各种教育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主体地位不突出,话语权不平等的现状,使部分大学生感受不到自我价值的存在。大学生需要一个平等沟通和探讨的平台。而网路世界中,所有人的地位平等,且网络鼓励个性化精神的张扬,倡导自主性感情的表达,强调自我感受和自我实现为重要的价值取向。

2014年2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更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利用新媒体是传播正确价值观的最佳途径,将固定的课堂教育转化为大学生全天候的随身教育,将引导的频率上升到最大。“借力使力”的具体构想如下:首先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微博、微信、BBS等载体的传播功能,提供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新闻时事、电影和小说。该种平台一律由老师指导,学生骨干经营,不但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而且促进其迸发出创造力。由学生自主编辑经营,也利于掌握学生的正真心理需求,不至于成为无人访问的“僵尸网页”。这种以平等对话、即时互动的方式,将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理想、精神和道德等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之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阳光日报,2004-10-15.

[3]秦龙,白苏婷.从实践标准到价值维度——价值论判断的检验[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69-73.

[4]张昆.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33.

[5]汪信砚.全球化中的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J].哲学研究,2002,(11).

[6]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天津大学骨干培养计划 篇8

立足行业 与时俱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立于1953年,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等著名高校的相关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共同组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1969年,学校迁至胜利油田所在地——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6月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成立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2005年1月,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2005年8月,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议。

建校60多年来,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在10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各大高校都在不断思考和探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断改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本科生辅助培养计划,着重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石油行业办学特色的实践道路,正在向着“建设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奋力迈进。

积极实施本科生辅助培养计划

学校本科生辅助培养计划旨在引导学生以学习为中心,走全面发展的道路,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该计划1999年实施以来,经过9年的实际运行,2008年学校对原方案进行了调整、补充和完善,重新下发了新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生辅助培养计划》(中石大东发〔2008〕79号),方案更加注重结合教学实际,更加成熟完善,开拓了本科生辅助计划的六大领域。

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 大学生参加党校、团校等各种理论培训班学习并结业,给予3学分;参加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党团知识、精神文明建设竞赛等活动,根据获奖情况,给予学分;因见义勇为或做好人好事受到国家、省(市)级、学校表彰者也给予一定的学分。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参加寒、暑假和课余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写出有思想、有见解的实践报告,经院(部)团委评定,按照合格、良好、优秀等不同等级,分别给予不同学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经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认定,依据服务累计时间给予不同的学分。

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 为提高大学生科技素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造,学校设计了此领域。大学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各项学科竞赛,如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技竞赛,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和学术讲座;参加项目研究,获得创新成果,参加创业实践等,均视情况,给予学分。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 该模块旨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根据文化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的级别和获奖情况,分别计入学分。心理健康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团体辅导,每人每次计1学分。

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 该模块主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社团活动,积极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学生会、学生社团、党支部、团支部、班级等学生组织工作,参加大学生社团活动,经教师评定,计1~3学分。

技能培训及其他 该模块旨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增强实践能力,获得社会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社会公认的各种技能评价、资格认定的证书者,获得国家、省部级和校级表彰的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或者在某一领域取得突出成绩者,视情况计1? 6学分。

本科生辅助培养计划的效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实施的本科生辅助培养计划,能够彰显行业特色、形成良性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取得了良好效果。

符合办学方向,彰显了行业特色 作为学校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计划传承了学校60多年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承继了原计划的精髓,改进了原计划实施以来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计划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激发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的热情,提升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体现了“以学习为中心,走全面发展之路,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弘扬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彰显出鲜明的石油石化行业特色,形成了重要品牌效应。

重视思想修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注重德育教育,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纳入本科生辅助培养计划。大学生积极参加党校、团校培训班学习,参加党团知识竞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了理想信念,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改造自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学生社团活动,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增强了自身素质,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

部门协调配合,形成了良性机制 学校本科生辅助培养计划实施以来,校领导高度重视,校教务处、校团委、各院(部)、班级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了学生申请、班级评议、院(部) 审核、教务处记载等一套完整的业务流程,构建了一个良好的计划执行系统。每学期初,由学生自己提交书面申请和有关材料,经过班级评议、辅导员审核、院(部) 汇总公示无异议后,报教务处审定。学生毕业时,将学生辅助培养计划成绩档案装入学生个人档案。整个辅助培养计划程序清楚,流程顺畅,操作方便,有效保证了计划的顺利实施。

合理规划设计,营造了良好氛围 学校将本科生辅助培养计划纳入学校整体教育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显性和隐性相结合,辅助培养计划涵盖的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便于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总体情况。各院(部)根据学校总体辅助培养计划,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色,因院制宜,开发项目,制定各具特色的实施细则,制定便于操作的计分办法。各院(部)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自身的学科优势,积极开辟课外活动基地,不断丰富大学生第二课堂,使之真正成为大学生发挥特长、重塑自信、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的重要平台,成为大学生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培养能力的重要阵地,营造了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呈现出“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精选总结 篇9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根据《公吉乡中心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并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养目标

为推进我乡基础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遵循名师成长规律,使我乡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师德表率、教学示范、学术带头等方面迅速达到市级评选规定的条件,从而培养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有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鲜明的教学风格,教学成果突出,学科教育有地位,区内外有影响,教学与科研并强,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的名师。

三、培养时间

20__年3月至20__年12月。为骨干教师培养的第一个周期。

四、培养途径和要求

(一)学习和研修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终身学习,不断学习、深入研修是名师成长的阶梯。

1.培养对象必须制订学习计划,作出本周期和年度学习学科专业理论、教育理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理论、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安排,明确要求,落实措施,在全面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优化智能结构的同时,确定主修方向,强化优长,发展个性。

2.本周期内组织2-3次短期集中研修,有计划地安排教育理论、教育艺术、教育研究等模块的研究性学习,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讲课和指导。

3.本周期内组织1次教育参观考察,以拓展视野、广搜信息,进行教育比较,完善对现代教育的认知,推进教学改革。

4.本周期内有计划、有选择地安排培养对象参加市级以上学科培训和研修,以获取学科前沿资讯,提高学科理论水平和教育水平。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造就名师必须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1.培养对象应在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思想和准确把握新课程精神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在丰富学养、强化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验探索,力争在本周期内建构并逐步完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艺术水平,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2.培养对象必须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并从事本学科教学。专任教师课时不少于同学科标准课时。

3.培养对象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其中听同学科教师课至少10节。本周期内要上1节由区教育局协同组织的有明确探讨课题的试验课或示范课,同时要争取面向区外开设公开课或参加市级以上赛课。

4.培养对象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录和教学案例,本周期内至少应写3篇反思录,并撰写1-2个反映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本周期中期要就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小结,在本周期结束前力争对教学模式加以完善。

(三)骨干教师所在学校要建立培养工作业务档案,并为每个培养对象分设专业发展档案,以便考评和研究。培养对象每学期要对照专业发展规划撰写年度小结,并由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存入个人发展档案袋。

(四)管理和考评

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各区教育局和所在学校进行正常的管理与考评。本规划为培养对象规划的专业发展要求和其个人的专业发展计划由所在单位加以管理与考评。

(五)、继续实行“师徒制”。

通过新教师与资深教师合作的形式,使新教师通过对资深教师教学实践的观察、模仿和资深教师的具体指导,不断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能力和水平。

1、加强业务学习,要求培养骨干教师坚持自学,每学期记业务笔记2万字。

2、实行跟踪听课。在教务处的安排下,对新培养骨干教师进行跟踪听课,每周一至二节,听必评、必导。

3、规定骨干教师听课任务,要求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

4、强化教学反思,师徒每两周写出一份教学反思或案例,上交教务处存档。

五、培养措施

1、各级骨干教师一般2年为一培养周期,跟踪培养。

2、根据“注重能力、讲求实效、更新观念、发展自我、形成特色”的原则安排培养计划。

3、学校为各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创造各种学习、进修、研究和实践的条件,为其成长提供舞台。

4、实行导师制,学校将聘请教学专家定期培养、指导各级骨干教师,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5、建立各级骨干教师管理档案制度,各级骨干教师每年度向学校进行述职,学校管理小组进行考核,并建立管理档案。学校建立各级骨干教师管理档案,进行宏观管理,定期考核,培养对象经过考核合格者发给证书,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取消其资格。

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篇10

计划一: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的:

1、落实新《纲要》,实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落实教育行为,提升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整体水平.2、为幼儿园的发展打基础、做准备,建立一支骨干教师队伍.二、选拔要求:

1、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教书育人,遵纪守法,愿意为幼教事业的发展服务且积极奉献.2、工作认真、踏实,遵守园内各项规章制度.教师间团结互助,是教师的表率.3、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4、能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三、选拔方法:

1、本次选拔为总分制

2、对《纲要》的解答

3、教育活动评比、说课评比

4、课件制作评比

5、论文评比

四、骨干教师的义务:

1、在园内起好表率作用.2、主动承担对市、区、片的开课任务.3、每年应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1~2篇文章或在园级以上获奖.五、评委:园长、科研主任、教研组长

六、具体选拔时间:

三月份:新《纲要》的解答

四月份:教育活动评比,说课活动评比

五月份:课件制作评比

六月份:论文评比

计划二: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个人学习计划

能有机会成为__市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班三期学员自感十分荣幸.在培训班开学典礼上蔡学莹主任的动员报告,既使我们感觉振奋,更使我们感受到自身的那份责任与使命.亲历了集体讲座、班级互动、小组研修的第一周期活动,也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__区学前科领导安排我们这些教育干事们参加此培训的良苦用心.期望并相信我能通过这个培训的平台,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拓展幼教领域知识,在与专家、与同伴们的交流、碰撞、分享中全方位促进自身发展.及时将学习所得选择性应用于我园教师培训,让更多教师从中受益.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坚定教育信念,树立科学教育理念,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教育理论水平.2、不断拓展幼教领域知识,丰富相关背景文化知识,厚实自身专业文化底蕴.3、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学习、反思、研究的能力.4、感受参与式为主的培训方式,在不断的学习与应用中提高本园教师培训的水平.5、通过学习促进自身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二、学习措施:

1、按时参加每一次的培训与学习,提前协调好工作与培训的时间,不因个人原因请假.2、全员集体培训中做到认真用心.及时整理好培训笔记,并将培训内容内化为自身教育意识与教育行为,注重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3、班级参与式培训中做到积极主动.积极思考、积极互动、积极发言、积极展示,在此过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协作能力.4、在小组研修活动中做到自主承担.多承担任务、多发表见解、多虚心交流.负责好本组教师研究课题的计划制定、过程协调与报告撰写等任务,把握好与专家教研员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及时请教,更快提高专题研究能力.5、在自主学习中做到勤奋自觉.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多思考,勤记录勤反思.坚持每天1小时的读书时间,学期撰写学习笔记等不少于10篇.养成多读书勤动笔善动脑的良好习惯,促进自身发展.6、按时高质完成每一项培训作业,将完成作业的过程作为内化培训内容的过程,并注重学以致用.计划三: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为了进一步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根据幼儿园教师培养的要求,以“让教师与幼儿园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制定本学期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如下:

一、目标与任务

(一)培养目标

1、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是:使培养对象在教育观念、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较高知名度.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科研专长,能在本园乃至区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示范带头作用.2、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是: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在本园范围内具有指导、带头作用,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二)培养任务

根据幼儿园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力争三年内培养市级骨干教师1人,区级骨干3—4人,校级骨干8余人,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二、建立选拔制度

1、各级骨干教师一般每三年选拔调整一次.2、幼儿园建立各级骨干教师后备队伍成长档案,逐层选拔培养.3、建立公开、公平、公正选拔造就人才的机制.三、培养措施

1、各级骨干教师一般3年为一培养周期,跟踪培养.2、根据“注重能力、讲求实效、更新观念、发展自我、形成特色”的原则安排培养计划.3、幼儿园为各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创造各种学习、进修、研究和实践的条件,为其成长提供舞台.4、建立各级骨干教师管理档案制度,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考核不合格者,幼儿园取消其资格.四、本学期开展活动

1、开展领导干部、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助教”活动,努力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互相听课、看活动在教育教学研究、班级管理、教育幼儿等方面深入的进行研究,切磋,学习他人之长,不断反思,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2、举行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观摩活动

五、表彰奖励

上一篇:小动物去旅行教案下一篇:仪式之礼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