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工程项目管理必将走向信息化管理,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也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通过调研,提出投资项目信息化管控的建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保管理服务信息现代化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长株潭社区服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城市社区服务信息化是推进社区服务,实现社区各主体合作共赢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平台。对于长株潭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信息服务需求,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必须围绕“抓住长株潭城市社区信息服务建设的关键时机,实现长株潭社区信息服务跨越式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寻求长株潭城市社区信息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及其实施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长株潭;社区服务;信息化;可持续;IRP;跨越式;市场型
一、长株潭社区信息服务基础分析
党中央和国务院极为重视社区建设及社区信息服务工作,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关于推进社区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务院信息办与民政部共同起草,2008年)。可见,城市社区信息服务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把居民最关心的助老、助残、青少年教育、生命急救等列为首选开发项目,以方便居民生活,体现社会公平,消除城市社区服务领域里的资源分配不公平。城市社区信息服务是推进城市信息服务,实现社区各主体合作共赢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平台,是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管理及城市社区发展的基础环节,是政府加强城市管理和为民服务的有效手段。
社区信息服务和企业信息服务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社区服务信息有结构化的数据信息,有半结构化的数据信息,还有无结构化的文字数据或多媒体数据信息。市民信息消费有知识型的信息消费,有行情型的信息消费和娱乐型的信息消费。涉及领城十分广泛,从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到求医求学、就业择偶,从文化教育到卫生保健,从社保劳保医保到天文地理奇特要闻。因此,其需求的特点是:服务内容繁杂的综合性;有问必答的广泛性;有求必应的及时性;一站式服务的方便性。另外,社区信息服务还具有城市社区居民内部、居民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会机构等多方之间的互动性;中介性、公共性与安全性,即整合所有个人的公共信息并以最便于获取的方式为各社区主体提供服务并对个人信息进行维护和安全管理;拥有属于社区本体、相对独立的平台、数据库和门户网站的独立性;政府、企业和社区居民合作共赢的互益性等。
社区信息服务就是要为老百性提供最普及、最方便、最实用信息的服务,长株潭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条件基本形成。第一,目前,长株潭城市社区的规模结构调整得比较合理,56%的社区在1 000—3 000户之间,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年龄年轻化。第二,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2007长株潭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213.20万户,全省长途光缆线路长度3多万公里。截至2008年底长株潭有1 321.22万部固定电话,1 891.07万部移动电话,420万台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双向改造已完成24 00个光节点和120万用户。其中,长沙电话、移动电话拥有数居全国省会城市前6位,通信普及已基本实现。第三,电子政务的建设为社区信息化提供了基础条件。长株潭政府网站得到进一步普及,2006年长株潭部门政府网站普及率达到93.7%,市州政府门户网站普及率达到100%,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普及率达到86.8%。政务信息化的发展为社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推力。第四,长株潭各地社区不同程度地展开信息化建设,特别是长沙市根据“政府引导,部门指导,街道主导,社区参入”的原则,社区信息化取得了一定成绩。长沙市各社区都安装了长沙社区事务管理系统;部分社区建立了民政公众服务信息呼叫中心,开通了便民呼叫热线1609890。2007年6月,集信息查询和发布、在线支付、传统综合服务和民政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首批20个长沙市社区信息亭全面投入使用。社区信息化建设正在走进家庭,走进市民的生活。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通过Internet网、电信网、移动电信网、有线电视网等,将老百性需求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流向老百姓那里。如果做到这一点,长株潭居民的生活质量一定得到提高,居民素质一定会得到加强,长株潭的社会环境一定会进一步稳定,构筑中部人才高地的宿愿和创建中部经济贸易中心的规划一定会得以实现。
二、长株潭城市社区信息服务需求分析
长株潭城市社区信息服务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长株潭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信息服务满意度不高,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长株潭城市社区发展仍需要社区信息服务形式和手段的创新。在长株潭城市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调研中,居民对社区信息服务满意度只有50%①,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株潭城市社区居委会日常管理依然较为传统,信息的发布渠道单一,居民与社区居委会的沟通呈单向化。调研数据表明,长株潭有48.1%城市社区居民还是通过小区宣传栏来了解社区日常信息,通过社区网络方式了解服务信息的仅占4.2%。二是居民对城市社区信息服务具体内容的不甚了解,城市社区服务信息化宣传力度不够。三是有些社区网站的信息长时间不更新,内容既缺乏个性也不能体现社区特点,居民失去使用兴趣,调查中表明“相关信息更新慢”是社区居民对相关信息服务不满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调查还得知长株潭城市社区居民预期信息需求较大,长株潭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关心度较高,并有33.3%的社区居民表示计划购买电脑,长株潭有多达81%的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推进现代化的管理服务方式,引进先进的社区管理理念持肯定意见。
2.长株潭社区亟盼整合社区信息资源,提高信息服务效率。目前,长株潭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中,一是各主管部门分别管理各区域内的信息建设,缺乏全面规划、综合协调,存在局限性。二是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不明确。标准不统一形成“信息孤岛”,据统计,社区管理与服务项目多达150多项,标准不统一使长株潭社区管理与服务信息的采、集、发等工作大量重复,同样的数据可能有上百次输入,严重影响社区工作效率和社区信息化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长株潭城市社区及社区居民对社区互联网及通信体系的满意程度总体不高。在对长株潭城市社区居民的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长株潭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内互联网及通信体系建设表示非常满意的占9%,比较满意的占35.4%,一般的占25.4%,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5.3%。
3.信息服务内容急待有序化。阻碍城市社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症结问题是社区居民的参与度,而信息空载、过载问题和不虞现象是影响社区信息服务满意度和居民参与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城市社区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这就要求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不断满足群众增长变化的需要。目前,宽带入户的建设,高速“路”的建设已基本完成,网站、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和数据库采集、制作与维护,即高速“车”的建设没有完成,“车”载的货严重空载和质量不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卫生保洁、社区综合治理以及社区环境绿化服务方面的满意度较高,但是总体的满意度水平依然比较低,尤其是在给社区居民生活中带来困难最大的公共设施和场所、住房、贫困、就业服务等方面,社区不能满足居民的迫切需求。除了基本需求外,居民对现代城市社区较高信息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大,我们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居民认为,成立就业信息中心、法律咨询处以及家居安全咨询处等咨询机构是非常必要的,社区居民对较高信息服务认为很有必要的程度依次排序为就业信息咨询、法律咨询、家居安全咨询、少儿健康教育咨询、保健咨询、美容减肥咨询、营养咨询、心理咨询。信息服务过载问题和不虞现象同时存在,居民需要的信息找不到,不需要的漫天飞,要解决信息服务过载问题和不虞现象必须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服务方式和理念。
4.急需加强信息服务管理和人才培养。一方面,长株潭城市社区信息服务要实现的是“一站式”的服务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在线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和支持。否则利益冲突无法协调,标准规范无法统一,资源共享无法实现,重复建设将无法避免。另一方面,城市社区信息服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为网络基础构件、社区信息化统一平台的开发、社区人员信息技能的培训、居民计算机技能的普及、信息资源的组织挖掘,都需要大量资金和专业技术力量的支持,历时2—3年,而大部分地区的街道都不具备这样的实力。有关部门投入的资金没有实现统筹使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投入资金未能发挥更大作用。还有就是人才。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网络管理、系统安全、网站建设等专业高级人员,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掌握基本应用知识和社区深度信息资源开发的人员。目前,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等条件不具备吸引中高级人才的能力,整体上也缺乏适应长株潭社区信息化需要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机制。
三、长株潭社区信息服务可持续发展模式
城市社区的信息服务建设是长期的,这对于电信运营商、信息内容服务商、众多商家,以及银行、物业管理公司都预示着无限商机,它们完全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组成一个以城市社区信息平台为中心的网络增值应用服务价值链,将快捷的网络接入服务、丰富的信息应用服务和便利的商业服务进行整合,建立起一个有助于促进互联网各项应用发展的良性生态圈。
全国各地紧紧围绕市场和居民开展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宁波市的81 890社区公共服务平台自2001年启动以来,目前共有570多家企业加盟,带来了16 000多个岗位,安置了4 900多名下岗职工,带动了城区社会化管理,促进了社区管理信息化、市民生活服务信息化,实现了多赢。再如长沙市社区信息服务亭建设是采用市场化模式,政府没投入一分钱,每个信息服务亭建设成本为10万元左右。水风井社区、衡清里社区、开福寺路社区等社区都已开通信息服务亭,部分社区有两个。信息服务亭将由下岗职工经营,由各个社区统一推荐安排。精致小巧的信息服务亭占地约6平米,一个触摸显示屏,一个服务区,交水费等10余种费用,几分钟就可完成,以后各种便民利民服务都会开通,为老百姓提供的便民服务将达到上百种。
实践说明,只有紧紧围绕市场做文章,满足居民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长株潭城市社区信息服务才能持续发展和良性运行。因此,长株潭城市社区信息服务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政府主导、社区主体、市场运作”模式,可实现节省投资、便于管理和维护、有效管理服务提供商的目的。将政府牵头的城市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系统逐步转变为一个多元主体共同投资、构建和运营的“大信息服务平台”。投资主体由政府独家转变为政府、企业、专业投资机构共同参与;建设运营主体由街道、信息主管部门转变为政府、居民、商户等共同建设,服务主体也由原来的政府扩展为社区、商户和居民自身。
针对上述分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长株潭城市社区信息服务模式,寻求抓住长株潭城市社区信息服务建设的关键时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1.加强信息服务管理,做好社区信息资源规划,实现长株潭社区信息服务跨越式发展。一方面,要加强政府推动,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把社区信息服务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予以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和必要的基础投资;二是尽快制定社区信息服务建设的技术规定及管理办法;三是明确统一、高效的管理部门,负责建设中的协调工作及建成后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抓住目前长株潭城市社区信息服务超常规发展的时机,做好长株潭城市社区信息资源规划(IRP)。运用IRP理论、方法,根据长株潭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社区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制定社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服务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标准,建立各职能部门的系统框架——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实现长株潭城市社区信息服务跨越式发展。即将众多内容分散、权限复杂、信息组织不清晰、缺乏个性化服务的社区信息资源,通过统一平台管理的信息组织、管理与发布流程,实现长株潭城市社区服务信息和系统集成,实现城市社区居民、社区管理者、社区服务主体以及社区其他相关组织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
2.建立基于供应链的长株潭城市社区信息服务联盟体系。一是要建立基于供应链的长株潭城市社区服务体系。社区服务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通过社区信息服务商、社区公众、社区其他服务商、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和提供公益性服务的企业和团体等各协调方之间的合作与共享资源,建立互信的良好合作关系,达到降低社区服务供应链整体运行成本和化解风险的目的。二是培育社区服务龙头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把各连锁经营服务网点连结起来,从而形成规模效益。例如,家政服务业,可以将下岗、待业、在职的具有这方面专长的人员纳入服务队伍网络,根据需要统筹安排,随时调遣,使社区服务更加快捷方便。
3.充分挖掘社区公众的信息需求,实现服务的个性化。社区居民的需求是推动社区信息服务发展的驱动力,服务信息的有效供给是衡量社区信息服务有效性的标准之一。社区信息服务要深入城市社区居民群众中间,深入分析城市社区居民的信息需求,并将居民的直接需求成为信息服务体系设计的核心内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社区信息服务主体,尤其是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因此,社区信息服务模式应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培养个性、引导需求的服务模式。尊重用户是其根本,用户满意是其出发点,主动服务是其基本模式,双向沟通是其成功要因。它通过研究用户行为和习惯,与用户进行双向交流、互动,设计出用户期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型,主动提供满足用户的特色服务,从而实现社区公众当前、长远、潜在的信息需求。
4.运用智能化服务手段,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如何高效全面获取所需信息,提高主动信息服务能力,满足用户个性需求,是社区信息服务急待解决的问题。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可根据用户兴趣在网上搜索并存储,建立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数字信息库”,使用户能直接或间接获取所需信息。当前,社区信息化加强智能推荐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通过社区深度信息资源的挖掘,如在对社区上网或服务需求心理行为模式的深入分析基础上,运用一些改进推荐算法的平台,实现商务和个性化服务的智能推荐,实现城市社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5.提高社区自治组织的信息服务意识,实现长株潭社区信息服务与社区自治建设的协同发展。信息服务质量评估体系的规范和完善必成为未来社区服务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信息服务质量的提高一方面要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人员的待遇和地位,提高他们对这项事业的认识程度和自主性。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与居民自治协同的长株潭城市社区信息服务组织体系,包括社区信息服务测评体系、制度、标准、规范等,如将社区服务信息化事业列入社区管理与服务人员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区建设考核体系,改变目前社区管理与服务的人员信息化建设观念的滞后、对信息化建设积极性不高制碍长株潭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局面。另外,社区信息服务质量体系还包括:建立服务提供商信用评估管理体系和机制,健全服务提供商准入制,如建立服务提供商处罚标准,根据投诉率、拒绝服务率、接通率等指标执行警告、暂停订单分派与扣除信用评分及强制退出等。
6.做好社区信息服务人才培养工作。人才是实施城市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推进城市社区信息服务向纵深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要采取各种办法大力培养社区信息服务人才,满足城市社区信息服务发展的需要。现在,国家在全日制大学本科及研究生中选聘十万村官进入社区参与管理和服务,无疑为社区信息服务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
7.在信息服务组织形式上做好社区分布式信息服务与集中式管理的协同。分布式服务即将服务的执行重心放在街道和居委会,适应属地式服务方便、快捷的要求;集中式管理即统一由市级社区服务中心、管理社区服务呼叫中心、社区服务网站,统一进行居民服务需求的处理与信用评价,形成网络化的规模效应。
8.信息服务方式做到多样化。即针对不同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既要考虑到熟悉、了解信息技术的人,也要考虑到不熟悉、不了解信息技术的人,要照顾到较前卫的青年人,照顾到小孩,更要照顾到老年人。所以,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手段上应多种多样,社区服务信息化可通过INTERNET、触摸按钮、呼叫器、电话等多种手段实现,以确保广大公众能够普遍获得最优质、快捷的服务。如老年人是对社会家庭贡献最大又最没有等到社会家庭应有的关注且对社区服务和互助最热心的群体,积极为老年人社区服务参与创造条件,如老年人自助、互助、自愿服务,为老年人家庭护理、老年人娱乐等提供服务支持等。
9.加强柔性服务资源和柔性服务能力的开发利用。“柔性”服务资源是指社区管理活动中不具有直接测度的非实物性资源,主要包括社区文化、生存方式、制度环境等。服务资源柔性化即地区与社会的兴衰不仅依赖于金融、技术和人力等硬性资源,还有依赖于社会信任、道德和人际关系等柔性资源。社区信息服务是城市资源匮乏的领域,在社区发展中,要抓住其柔性资源的比较优势,通过对柔性资源的规范性管理和开发利用,与其独特的硬性资源结合,形成互补,并强化其对硬性资源的反作用,以提高社区信息服务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社区信息服务与服务型社区可持续发展。
服务能力的柔性化即指社区管理和服务对变化的适应能力,社区有效地应对日益复杂多变和充满不确定性的社区居民心理行为模式等社区环境的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能力的柔性化还包括社区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是根据社区服务活动的需要,确定资源使用方向、协调资源使用关系和消除资源缺口的能力。对服务型社区而言,要做到对多变的居民偏好及时作出反应,必须具备有效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如注重服务形式多样、服务方式灵活的志愿者组织建设,和企业、社会团体、各级政府、社区公众、高校、图书馆、科研等机构联合,并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组织的功能作用。总之,社区需要在战略、战术和运作三个不同层面上对柔性资源进行分析和决策,以促进社区信息化与服务型社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杰,彭宗政.社区信息化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2-38.
[2]胡运发,王法才,竺兰.面向社区的一种新型信息服务模式i-bus[J].计算机工程,2001,(1):80-83.
[3]杜链.阐述电子政务与社区信息化[J].中国电子商务,2004,(6):35-36.
[4]高复先.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基础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5-89.
[5]刘彦凯.信息化助推社区建设提升为民服务水平[J].办公自动化,2007,(2):5-7.
[6]邹凯,龚子英.基于社区信息化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J].情报科学,2008,(4):546-548.
[7]周群.试论社区信息服务网络模式的构建[J].情报杂志,2004,(9):8-9.
[8]李艳.如何认识和推进社区信息化——面向社区服务和管理开展社区信息化的经验总结[J].中国信息界,2007,(3):29-30.
[9]蔡建华.精益生产系统的柔性研究——基于资源整合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06,(7):120-123.
[10]罗荣桂,吴兵,黄敏镁.作业车间中人力资源柔性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6):121-123.
作者:张楚文 余秋萌
集团公司投资项目信息化管控模式研究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工程项目管理必将走向信息化管理,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也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通过调研,提出投资项目信息化管控的建议。通过分析建设项目信息化的内涵趋势后,调研集团公司管理架构、集团及项目信息化软硬环境,以及目前集团内支撑项目信息化管理的OA平台、生产管理平台、安全质量环保平台、BIM信息系统三平台一系统功能,得出投资项目信息化管控的建议。
关键词:投资项目 信息化 系统 项目管理
Research on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ode of Investment Projects of Group Companies
CHEN Jinjie
(Guizhou China Railway Transportation Shuanglong Invest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Guiyang, Guizhou Province, 550001 China)
1 緒论
1.1 集团公司投资项目信息化管控模式研究背景
21世纪,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工程项目管理必将走向“互联网+”的信息化管理,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将更多依赖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推进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增强项目管理能力和技术手段,提升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促进项目跨越式发展,提升国际知名度。
目前集团公司在建投资项目大多具有建设规模大、施工周期长、施工技术复杂、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等特点, 随着工程建设的全面铺开, 涉及到的专业主体也会越来越庞大, 如何协调各参建单位,保证工程信息在实施过程中无障碍传递,并积累工程数据,从中提取经验, 进一步指导工程实际操作, 已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集团公司各项目中均建立了信息系统,并将信息系统作为管理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各项目均使用集团公司办公管理平台、财务共享平台等,将企业的管理工作搬到信息系统平台上来进行;许多项目在工作中使用各类专业软件,例如进度计划管理软件、合同管理软件、计量软件、材料管理软件、监控量测等[1]。
总体看来,虽然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从集团投资项目的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来看,当前普遍存在信息化人才短缺及信息化知识衰弱等状况,信息化发展较为缓慢。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不仅缺乏科学规划,而且信息化技术在项目管理流程和主要业务中没有实现全面覆盖,信息资源利用开发水平还较低,信息化优势还没有突显出来,因此对于当前项目来讲,需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项目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以此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2]。
1.2 集团公司投资项目信息化管控模式研究意义
综合行业投资项目建设单位信息化的实践经验,信息化使建设单位具备信息化的战略洞察力,可以直接支持深层次及战略化的思考;促进组织结构“扁平”化,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帮助单位资源全面优化,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提高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合理性; 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和单位文化环境。
2 集团公司投资项目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分析
2.1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定义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是指在建设项目管理涉及的各个阶段和各方主体广泛充分开发信息资源,应用信息技术,以促进建设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2.2 建设项目信息化内涵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包括对项目信息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其内涵主要有: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管理理念的信息化为先导,以项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是项目各方共同参与,覆盖项目投、建、营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最终目标是提高管理的绩效,使工程增值[3]。
2.3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项目信息化将走向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趋势,能够自动生成面向不同主体的数据,实现各种资源的信息化。
2.4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实现目标与意义
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信息化管理, 可指导应用软件选购、定制或开发、消除信息孤岛、有效整合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应用系统集成、提高信息化实施的成功率, 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与依据。
2.5 集团投资项目信息化管理现状
2.5.1 集团公司针对投资项目管理架构
集团公司内设总经理办公室、劳资社保部、财务会计部、财务中心、生产管理部、安质环保监督部、法律合规部等职能部门, 同时下设项目管理公司、运营管理公司等二级机构。集团公司组织结构存在多级别、多层次的特点。在这种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下, 对信息传递纵横向速率、沟通效率、与外界信息交互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5.2 集团公司项目信息化管理特点
(1)集团及项目公司管理的部门众多、项目公司区域分布广。内部各环节信息流动缓慢甚至不畅, 急需开展从集团到项目公司至各标段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2)集团领导获得项目施工、安全、运营等信息多是通过定期的会议和纸质报表, 急需以动态、直观的方式获取项目信息。(3)需要建立知识库, 进行知识管理, 为集团工作人员借鉴其他项目公司已有的建设、运营经验和知识,以及后续为线路的建设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重犯错误的概率[4]。
2.5.3 集团及项目公司的信息化软硬件环境情况
(1)集团配置有专门的计算机机房,通过专线接入互联网,主要通过防火墙保障网络安全。集团公司办公大楼内通过交换机进行组网。(2)服务器主要有IBM、HP 及DELL,全部为PC服务器,运行Window s Server操作系统,主要数据库为Oracle等,中间件主要使用WebLogic及Tomcat等。(3)已经基本普及办公计算机及网络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并配置专人进行维护。操作系统95%为WindowsXP,部分系统为Windows 2000,浏览器95%为IE6.0版本,其他为IE7.0等浏览器。(4)目前已投入运行的软件主要有OA办公平台、财务共享软件、BIM信息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中铁商旅平台等。
2.5.4 集团信息化主要架构
(1)OA办公平台。基于工程实时的投资进度等信息,公司的日常办公信息及公司与上下级部门之间的收发文管理, 服务于全公司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2)生产管理平台。用于管理工程征地、投资、进度及合同等建设信息, 服务于工程涉及的各项目公司,用于实时收集各项目数据, 汇总成进度、设计、征迁、合法依规及物资等报表。(3)安全质量环保平台。保证项目安全质量是投资项目首要责任, 也是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4)基于项目BIM信息系统。用于项目单位工程模型建立、视频监控、工序报检、检查监督、施工交底等方面的内容。
2.5.5 主要系统功能
为实现对投资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的全面控制, 从集团到项目公司的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 将项目中涉及到的信息主要分為4种, 并分别构建相应的信息系统,功能具体如下。
(1)生产管理平台主要模块功能。分为工作界面和展示界面,工作界面主要对各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归类;展示界面主要对各类基础数据进行分析、汇总,重要数据展示。①投资建设管理模块:对前期工作、开工报告、信用评价、征地拆迁进程备案管理。②生产管理模块:主要对施工组织设计、交竣工验收进行备案管理。③成本管理模块:主要对合同、计量、成本等工作进行备案管理。④计统调管理模块:主要对投资、建安生产计划、关键控制性工程、调度信息、大事记等管控备案。⑤采购管理模块:主要对采购供应方案和协议、采购统计报表、主要物资价格信息、主要物资质量进行管控备案。⑥技术管理模块:主要对变更设计、技术总结、安全专项技术方案、风险源等级划分、节能减排等进行管控备案。⑦科技信息化管理模块:主要对科研立项、科技成果、信息化进行管控备案。
(2)基于项目BIM信息系统主要模块功能。①项目概况模块:主要介绍项目模式、开竣工时间、主要工作内容等。②视频监控模块:主要对项目拌合站、实验室、桥隧等关键控制工程视频监控。③进度展示模块:主要对项目月、季、年产值形象进度进行展示。④工序报检:主要对各项分部、分项工程报检进行跟踪。⑤施工交底:主要对各项工序施工交底进行采集,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交底内容。⑥模型查看:主要对各单位工程建立三维模型,同时展示形象进度。
(3)安全质量环保平台主要模块功能。①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模块:主要对各类安全质量隐患统计、重大危险源管理备案。②安全生产投入模块:主要对各项目安全生产经费投入、专兼职安全人员统计管理。③安全生产故事报表模块:主要对安全生产故事月、季、年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4)OA 办公平台。针对投资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特点, OA 办公平台可以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管理、公文处理、工作流、信息发布等综合协同办公功能。
3 投资建设项目实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建议
3.1 提高项目管理信息化理念意识
作为管理信息化的决策者,领导层首先应该重视信息化建设,树立现代信息化意识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业务水平,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将管理信息化纳入企业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制定信息化发展所需的政策和制度,对企业全员,都要灌输管理信息化理念;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做到专款专用,从而保障信息化系统正常的建设、运行、维护工作;引进信息化方面专业人才,加强信息化团队建设;加强员工信息化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化的认可度、对管理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在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执行力[5-6]。
3.2 优化信息结构,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
重视顶层设计,实行总规总集,共建共享。目前集团层面针对投资项目陆续开发和投入一些管理系统,各项目结合自身特点也陆续开发一些应用系统,地方行业主管部也在推行相应管理系统,作为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使用和改进时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上述内容的影响,突破部门独立单一使用的局限性,运用信息化手段科学地将各项内容整合起来,建立系统间的连接,避免重复建设,从而达到优化信息系统的目的,形成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环境。
3.3 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增强适应性
集团公司项目区域分布广,项目受地方行业主管部门政策法规及当地经济、区域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对项目的合法依规建设,以及投资、进度、成本、资源消耗量、安全质量、风险管控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会加剧成本预测的难度,降低成本预测的精确度。因此,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具备自主设置相关指标、参数,自定义设置项目环境,使管理系统的运行依据环境而进行适当调整,进而增加信息反馈的可靠性、准确性,为管理决策提供精确数据。
4 结语
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涉及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工程的基本分析,結合本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实际和经验,提出一些提升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议,旨在初步探索适应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模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景梅.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J].居舍,2019(32):170.
[2] 朱媛媛.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9.
[3] 欧阳君.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20.
[4] 周烨雯.基于精益理论的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
[5] 孙建军.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8):210.
[6] 谢彬.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1,12(2):142-143.
作者:陈进杰
浅谈政务服务对象信息化建设
【摘要】针对各地政府在推行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的过程中出现服务对象错位,以及服务方式单一无法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一建立共享的服务对象库,第二,利用各种技术提供更人性化、更方便的多种服务方式。希望能对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政务服务
引言
党中央、国务院把信息化确立为“国家战略”,确立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推行电子政务实现政务服务信息化,“已成为解决现实紧迫问题和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
目前,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全国各地政府在推行电子政务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不同程度的实现了政务服务信息化。但是,各地政府在建设电子政务时,关注的是政务机关内部的信息化,目的是提高机关内部工作的方便性,部分或全部忽视了政务服务对象的需求,出现了政务服务对象错位的现象,另一方面,各个机关在实现政务服务信鼠化的过程中,都独自建立了各自的服务对象库,向服务对象提供的服务方式单一,主要是面对面的窗口方式,个人或机构需要办理相关事项时,必需亲自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来回跑,经常出现拥挤和排长龙的现象,及其不方便,浪费了个人或机构的大量时间。因此,为了提高政务机关的服务质量,方便服务对象享受优质的政务服务,实现政府服务以民为主的要求,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备的、共同的和通用的服务对象库,以及提供以服务对象为主体的更方便、更人性化的多种政务服务方式。
1 政务服务对象库
为了提高政务机关的服务质量,避免服务对象信息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在政务服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每一种政务服务都应建立和管理自己的服务对象库,但不能每一种政务服务建立一个服务对象库。应为所有政务服务建立共同的、完备的和通用的对象库。
政务服务对象库包括来自各政务机关的服务对象描述及服务关系历史。它是提高服务、执政与亲合能力的关键,是政务机关有效行政的关键基础。
2 政务服务对象库的建设
政务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个人和机构,因此政务服务对象数据库的建设内容主要有:(1)个人数据库;(2)机构数据库;(3)服务关系数据库。
2.1 服务对象数据库——个人
2.1.1 新生人员库
医疗机构新生婴儿出生登记业务、医疗卫生相关业务是新生人员的数源业务、公安户籍管理业务、社会保险、教育管理等相关业务是新生人员库的验证业务。
2.1.2 户籍人员库
公安户籍管理业务是户籍人员的数源业务。教育管理业务是户籍人口库的验证业务。政务机关其它业务依授权成为户籍人口库的调用业务。
2.1.3 居住人员库
社保与就业相关管理业务是参保就业人员的数源业务,社区、居委会相关社区业务是未参保就业和生活居住人员的数源业务。民政、计生、教育、工商等是居住人员的验证业务。其它政务业务依授权成为调用业务。
2.1.4 暂住及访问者库
社区、居委会相关社区业务是短住人员的数源业务,公安部门的流动人口管理,以及酒店、旅游、交通等业务是访问人员的数源业务。
2.1.5 公众电子身份库
为方便公众通过网络方式与政府互动、申请并接受政务服务,应为每位服务对象核发居民电子身份证。户籍管理业务、流动人口管理业务是公众电子身份证书的数源业务,社会保险等业务为公众电子身份的验证业务,其它党政业务依授权成为调用业务。
2.2 服务对象数据库——机构
2.2.1 企业法人库
工商注册登记管理业务是企业法人的数源业务。税务登记业务、组织机构代码登记管理业务等是企业法人的关键验证业务。
2.2.2 事业单位库
事业机构登记管理业务是事业单位的数源业务。税务登记业务、组织机构代码登记管理业务等是事业单位的关键验证业务。
2.2.3 社团组织库
社团组织登记管理业务是社团组织的数源业务。税务登记业务、组织机构代码登记管理业务等是社团组织的关键验证业务。
2.2.4 机构电子身份库
技术监督部门是机构电子身份的数据源主,组织机构代码登记管理业务是组织电子身份的数源业务。
2.3 政务服务关系数据库
按时间及空间,记录服务对象与政府之间全部往来关系历史。包括申请过、接受过政务服务的关系历史,还包括行使过的权利、履行过的义务,与政府互动关系历史,以及信用历史等等。
2.3.1 申请与接受政务服务关系库
记录服务对象申请政务服务的历史,以主动或被动等各种方式接受政务服务的历史,以及记录政务服务效果的历史。包括出生、防疫、医疗、教育、就业、再教育、婚嫁、育子、保险、退休、养老、送终等全程服务关系。
2.3.2 权利与义务关系库
记录服务对象依法行使权利,履行包括纳税、个人兵役等在内社会义务,以及自愿履行的其它社会义务,如个人志愿者、企业捐助等的历史。
2.3.3 与政府互动关系库
各级政务机关的相关业务实时记录,每位服务对象与政府平等互动的历史,以及服务效果历史。
2.3.4 信用历史记录库
由工商、税务、劳动保障、公安、司法、商务、通信、保险、电力、金融等相关业务共同建立和维护的服务对象纳税、缴费、违法、违纪、诉讼、还贷等信用历史。
3 服务方式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个人或机构需要政务机关提供的服务事项越来越多,实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各地政府在推行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主要实现了政务机关内部的信息化,提高了内部工作的方便性,部分或全部忽视了真正需要政务服务的对象需求。政务机关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方式主要还是面对面的窗口方式,个人或机构需要办理相关事项时还需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来回跑,反复提交资料,即便是有些地方把很多窗口集中起来,集中处理个人或组织的服务请求,形成了政务服务中心,但是拥挤、排长龙的现象时常发生,真正需要服务的对象,在政务服务的电子化变革中所享受到的福利非常有限,政务机关的服务质量也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而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之一就是政务机关向个人或组织提供多种服务方式,例如政府门户自助方式、移动设备方式15’等,这些方式的实现随着技术的发展已没有技术障碍。通过这些方式个人或机构可以在线提交申请或在线咨询,而政务机关工作人员则可以在线审核个人或机构的服务申请,甚至是在线办结服务申请,实现随时随地申请服务,随时随地提供服务的快捷电子政务服务模式,提高政务机关的服务质量,以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政务机关在推进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的过程中,向服务对象提供的服务方式应使政务服务“无处不在、贴身随心”,感知民晴民生,能维护社会稳定和增强人民幸福感。具体主要有:
传统面对面方式。包括在政务机关所在地和通过网络延伸后由政务人员提供的面对面服务两类。
网络方式。包括通过有线或无线语音、视频及数据等网络实现的远程服务方式。包括自助、他助及互助服务方式,申请、推送及社区服务方式,浏览、登录服务方式,以及事件驱动等服务方式。
3.1 社区桌面方式
供社区政务人员面对面提供政务服务的办公桌面,是延伸政务服务的关键,也是汇聚民意、民愿的重要窗口。不仅向不便上网或无网服务对象就近递送政务服务,也向有网对象提供亲切的面对面政务服务。包括计生、社保、低保、信访,外来人口、城管、残疾人、医疗、安保等专干、协管、协理等政务人员所需桌面功能群,以及社区公共服务、协管服务、自我管理等功能群。
3.2 大厅桌面方式
大厅服务桌面,是专为市、区、镇集中的政务服务大厅设计的桌面系统,是政务机关内部协同的集大成系统。
3.3 政府门户自助方式
政府门户陈列全部政务服务事项与资源,供社会大众通过网络自助接人政务服务系统,申请和接受政务服务、回溯服务历史等。也包括留言、讨论、建议,以及对政务服务质量与效率进行监督、投诉等。
3.4 商业门户嵌入方式
政务服务将被标准化封装,供个人、组织或企业嵌人其门户网站,实现政务服务在线延伸。
3.5 互动平台互助方式
包括以服务对象库为基础的全实名政务互动平台和全实名社区互动平台,以及包括公共网络上的互动平台,并实现三类平台的相互互动和相互补充。政务服务将被组织成互动主题并形成圈子,既方便服务对象交流和分享经验,又方便政务机关研究、持续改进并创新政务服务。
3.6 移动设备方式
将日益普及的移动设备,特别是手持设备作为递送政务服务的重要设备和渠道,实现政务服务的贴身随心。
3.7 语音呼叫方式
利用方便的语音通讯,为服务对象申请服务和政务人员提供服务提供双向渠道,使政务服务通达语音可达的任何地方。12345将是最重要的语音呼叫方式。
3.8 公共触屏方式
利用各种触屏技术与设备,在人流较大的公共场所及功能场所设备提供自助服务。
3.9 耳障视障方式
根据耳障视障特点,借鉴其它国家、地区经验,建立适合耳障视障人士接人政务服务信息化系统的接人方式。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两点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我国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需要去探索,但是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我们始终要明确政务服务信息化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并非只是为了政务机关内部人员的工作方便。只要把握住这一目标,今后的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必定会少走很多弯路,早日实现政府的服务转型。
作者:冯军 刘庆鹏
推荐阅读:
社保人员信息管理系统05-30
社保管理制度07-18
公司社保管理制度范本07-09
社保卡信息采集表05-24
社保卡信息采集系统10-05
社保网上服务平台操作流程06-04
上海社保案06-29
公司社保证明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