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管理制度(精选8篇)
第一条:目的为了规范公司员工的社会保险(以下简称社保)管理工作。
第二条:适用范围
集团公司、子公司
第三条:社保释义
社保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资金确保公民在遇到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风险时,获得基本生活需要和健康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条:职责
一、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是集团公司社保管理的主管部门,有以下社保管理职责:
(一)、拟订并指导、督促、检查子公司实施集团公司制订的社保管理制度。
(二)、与市社保管理机构沟通,掌握社保政策,拟订适当的参保方案,报集团公司批准。
(三)办理集团公司、子公司员工社保关系的转移审批事项。
(四)办理集团公司员工社保费缴交和其他有关社保的事项。
二、子公司办公室是子公司社保管理的主管部门,有以下社保管理职责:
(一)维护公司与当地政府社保管理机构之间的正常公共关系。
(二)按当地政府社保管理机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办理本公司员工社保费的缴交和其他有关社保的事项。
三、集团公司和子公司财务部是员工社保费的支付与核算部门,有以下社保管理职责:
(一)依据公司社保管理责任人填制的《用款申请单》支付新员工或异动员工需补交的社保费;
(二)依据当地政府社保机构向银行托收的社保费凭证承付保费;
(三)依据公司社保责任人提供的《公司()月员工参保情况一览表》(见附件),核算保费支出和代扣代缴保费往来应收应付款;
(四)配合本公司社保主管部门做好当地社保管理机构对公司社保的年检工作。
第五条:参保对象
凡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则上都是参保对象,但因员工在其他单位或自行参保的,经本人申请说明不需为其办理社保的可以除外。
第六条:参保或续保的起始时间
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并确定为参保对象的员工,设置了试用期的,从批准转正的次月起为其办理参保或续保事项,参保或续保的起始时间为签订劳动合同日,试用期内的社保费可以补交,因试用期间中断社保而发生的滞纳金,由公司承担,但试用期满未能转正或试用期内离职的,公司不承担期社保费,未设置试用期的,从签订劳动合同日起为其办理参保或续保事项缴交保费。
第七条:停保时间
员工离职,从离职月(以离职通知单的批准时间为准)的次月一日起停止为其缴交社保费,公司社保管理责任人应及时为其办理停保事项。因公司社保管理责任人原因未及时办理停保事项,所造成的公司多支付的社保费,由责任人承担。
第八条:参保项目与保费基数的确定
集团公司及其在**的子公司员工的参保项目和保费基数(即月缴费工资)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与**市社保管理机构商议,在**以外地市子公司员工的参保项目和保费基数,由外地子公司与当地社保管理机构商议。属强制保险项目,应及时办理参保事项。子公司的参保项目及其保费基数、适用对象应报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批。子公司必须按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有关通知、规定确定参保项目、对象和保费基数。
第九条:社保费的成本对象
公司员工的社保费,包括企业承担和个人承担两部份,统一由员工所在公司支付,员工个人承担部份,由公司社保管理责任人造表从员工应发工资中扣回冲抵公司代支付部份。公司原则上只负担本公司员工的社保费(企业承担部份),因情况特殊,要由公司承担非本公司员工社保费的,须报集团公司总裁批准。
第十条:员工异动社保关系的转移与保费的缴交、核算:
一、集团公司、子公司员工发生在**市的本集团成员企业间的异动,其社保关系随同工资关系一同转移,保费由调入公司承担。
二、由集团公司委派至**市以外地市的子公司工作的员工,其社保关系在**市又不便转移至外地的,可转至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代办保费缴交,由员工所在工作单位承担成本并代扣个人应承担的保费,由相关公司财务部门通过内部往来帐目,办理费用结算。
三、因员工异动,发生个人社保的月缴费工资增减,公司参保员工人数增减,参保项目发生增减,有关公司社保主管部门责任人应根据社保异动内容及时准确的选择填制当地政府社保机构规定的表单(如《职工养老保险关系增(减)花名册
(一)》和《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表
(二)》等),报公司负责人签字盖公章,办理员工社保关系转移和社保费增减事项。
四、员工工作单位在本集团成员企业间异动,调出单位未及时办理员工社保关系转移的,调出单位不得为其停保,保费可以继续由调出单位承担。
第十一条:社保费支付审批审核流程
一、新员工(含集团公司内部异动调入员工)参保或续保保费支付,根据地方社保管理机构保费支付方式的约定,来不及并入公司月度保费托收,需单独支付的,由公司社保管理责任人填《用款申请单》,经用款审批流程后支付。
一、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一个参保人从办理参保手续到离退休以及中间失业等享受社会保险的各项待遇, 要经过诸多环节。在办理参保手续时, 首先要填写登记表及个人详细情况表等, 作为最原始的资料存入个人档案, 其后要不断缴纳社会保险费、划拨个人帐户、计算利息, 有时还要对缴费比例、缴费基数及养老金发放标准进行调整。伴随人才的合理流动, 还要办理保险关系转移和基金的转入转出手续等, 这些详细的个人档案记载, 就成了今后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好坏, 将直接关系到参保人的切身利益。
另外, 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实际上是对社保业务工作进行有序的梳理和有效的归纳。对已完成的业务工作进行回顾整理、总结, 从中找出经验教训, 将对正在进行或进一步开展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和推动。可以在以后的社保业务工作中提供准确的各项统计数据, 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提高办事效率。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与利用是我们做好社会保险工作的前提条件。
二、社保档案的特点
社保档案在整个社保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的管理归档过程也是一项严谨的较为繁琐的工作, 它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点:
随着我国社保制度的改革, 参与社保的人口已从城市覆盖到农村, 最终实现全民参保, 这就说明社保档案基础数量的庞大。
基于2010印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三号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 (试行) 》, 社保档案分为:社会保险管理类、社会保险费征缴类、养老保险待遇类、工伤保险待遇类、生育保险待遇类、社会保险业务统计报表类、社会保险稽核监管类。
个人的社保档案会随着个人工作单位的变化, 而发生关系转移, 各项社保缴费情况也会依据个人工资的增减发生变化, 这就决定了社保档案的动态变化。
社保档案以人为基本对象来办理的, 个人是社会保险档案的最基础的形成单位。社保档案是个人参与社保的原始凭证, 也是维护个人利益的重要凭证。就如人事档案一样, 随着个人变化, 产生相应变化。个人档案的完整直接体现体现出了个人的社保情况。
是指社保档案是按国家的有关规范来办理的。具体表现在:一是办理活动的规范, 即各类社会保险都有统一的参保缴费程序、缴付费标准;二是形成材料的规范, 即各类社会保险都有规范登记表、缴费记录表及其他报表, 不论是哪个单位的职工, 其形成的相关材料具有一致性。
三、做好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1.要严格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三号令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 (试行) 》 的标准进行分类、立卷。
2.要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纳入经办能力建设重点工作, 与业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考核。
3.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不断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加大档案基础建设投入, 重新改造建设标准档案库房, 配备档案装具、用具。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65
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宏观政策。在社会的转型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则是关系社会保障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是指依法收缴的用来实施国家各项社会保障项目的经费,是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经济基础。社会保障基金的税务征缴工作的开展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障基金的供应,制约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作。
1 社会保险基金的相关概念
“社保基金”的全称是社会保险基金,其定义是指:“为了保障社会保险参保对象的待遇,按照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由劳动者和所在单位分别按照国家公布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为社会保险事业筹集的专项资金。”通过该定义,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到,社保基金是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资金,他的安全与否关系着我国社会体系能否满足社会需要。社会保险基金来源可以大致包含四个方面:(1)由参保人按其工资收入的一定百分比缴纳的保险费;(2)由参保人所在单位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缴纳的保险费;(3)政府对社保基金的财政补贴;(4)社保基金的银行利息、投资回报和社会捐赠等。社会保险基金具有特定对象性、强制性、保障性等特点。
2 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
社保基金监管是为避免社保基金运行过程中发生风险,保证其安全顺畅运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特定的监督机构依据政策法规指定的程序,对社保基金运行的全部流程进行监督和约束,使其更加系统化、规则化和标准化,并防止各种挪用、滥用基金的行为出现,确保基金的安全顺畅运行。我国采用的是以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督作为核心主体,辅以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监督体系。政府是社保基金监管的最主要力量,对社保基金的征缴、投资和支付等各个环节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并对这些政策规定的执行进行监督管理。社会监督、审计监督作为监管体系中行政监督的辅助手段,对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行为进行全程的监督,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
2.1 政府主导
我国现行的社保基金监管体制应该说是一种政府占主导地位的类型。社保基金严格意义上说可以算作政府预算的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监管主要由财政、人力资源、审计、司法等多个部门具体承担。社保基金的行政监管与投资运营两个方面并没有完全隔离,这两项工作都必须经过相关的政府部门,自己监督自身的运营过程,权力过于集中化,从而造成基金清晰透明度不够、信息不对称、安全性差和收益率低等问题。由于社保基金监管的多头管理导致监督不到位,社保主管部门又是在各级地方政府领导之下,对社保基金的监管缺乏相对独立性。再加上法律基础薄弱、指导规范的政策依据缺乏等因素,使得其对各种基金的监管缺乏应有的强度。又因政府采取谨慎的原则,对社保基金在金融市场上的运营、投资等行为进行种种限制,避免资金进入高风险领域。这种指导思想,虽然有效地为社保基金投资运行降低了风险,但是其完全割离了基金与市场的互相联系,使得基金通过投资增值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2.2 社会监督
目前,我国的社会监督体系尚不完善,制度还要进一步规范。数量广泛的参保人和基金受益人理论上应该作为社会监督的主体,但是实际上不可能单独进行监督,社会团体层面的监督也很少,因此,社会监督仍然不具备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社会监督制度化的程度不高,形式较为表面化,仅仅依靠媒体不定期地公布少量不成体系的信息数据。社会保障理事会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受国务院委托管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行使法定管理人的职责。社会保障理事会有向社会公布保障基金的资产、现金流量、收益等情况。除了社会保障理事会报道的数据之外,由社会媒体报道的数据甚少。综上所述,我国对基金进行社会监督的主体仍然比较单一,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2.3 分散监管
社会保障和财政、审计、人力资源、监察和税务等部门都在我国实行的社保基金分散监管体系之内,而且具有相应的社保基金监管职责。其中,财政部门是管理财政专户和监督社会基金财务制度执行情况,是各级政府管理财务的综合部门。审计部门是财经法纪的维护者,负债监督社会基金的财务收支状况,与社保业务经办机构不存在直接的关系,只是依照法律法规对财务流程进行审计监督,具有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主管社会保险工作的行政部门,承担着社保基金运行的监管职责,这三个部门是对社保基金进行监督的主要行政部门。此外,金融、税务、纪检监察、政法等部门也分别承担相应的行政监督职能职责。
由于社保基金涉及的监管部门较多,同时也没有就监管问题进行统一立法,使得各个部门对基金的监管很容易产生不作为的现象。这种管理的权力处于不受制约或者很少受到制约的状态。
3 国外社保基金会计管理的经验介绍
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的社保体系相对建立的时间较长,在运作和监管上比较成功,我国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社保基金会计监管体制。
法国的个人账户就是用来辅助养老金实行市场化管理的功能,在这过程中由个人自由的选择基金管理公司。当然这个过程中风险需要自己承担,政府不会提供最低收益。另外与美国监督不同的是,法国的社保基金由国家社会保障委员会进行统一监督管理。这个委员会设在国家社会保险局,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都成立了独立于其他部门的专门为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机构。这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机构的显著特点就是独立自主,从而可以有一个非常良好的监督环境。
美国使用的是较为保守且严谨的社保基金监管模式。美国政府为了避免巨额社保基金被挪用的风险,从一开始就加强了“事前监管”。美国联邦社保基金直接在财政部开户并且由财政部专项管理,同时设立用于社会保障的专用账户。联邦社保基金的投资由一个依附在财政部的社保基金理事会来管理。理事会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评估并定期向国会报告联邦社保基金的收支状况,包括决策投资方向和管理工作等。
4 我国社保基金会计管理的问题
4.1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缴费流程不合理
缴费环节多是缴费流程不合理的首要原因,显而易见的是环节多容易导致资金流转慢,最终出现流转过程中大量资金滞留的现象。这样的设置导致会计工作效率低下,同时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其次则是征缴流程事出多头,权责失调。我国现在执行的社会保险费征缴业务流程,可用三个字形容“多、繁、难”,主要涉及到的部门较多、手续繁杂、责任难以认定等等。如缴费的客户想要进行缴费登记、申报先要到劳动部门、人事部门、卫生部门等进行办理,然后纳费户的缴费基数再由上述部门分别予以核定,纳费户的缴费计划由上述部门分别编报财政部门审核后再下达到相关部门执行。缴费情况的拖欠、逾期、缓缴、处罚的审批、比例的调整等也在这些不同的部门进行处理。权责严重脱节的主要原因是征收环节的多头化,然后部门之间分工的不明确导致协调服务难以完全实现,这些都是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效率不高的原因。
4.2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信息功能未充分发挥
如实向有关方面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是会计的重要职责之一。可是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省市,各级经办机构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应付日常的缴费事务上,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收支情况进行审核、分析以及预测,开展一些前瞻性研究,因而难以提供有效、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使整个会计工作比较被动。
4.3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保值增值职能尚未充分发挥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仅仅只是着重于资金的收付管理。对于基金的保值增值没有足够的重视,会计上的功能并没有很好地得到发挥,使得社保基金的回报率较低。这样的使用严重影响了会计职能的发挥,直接的影响就是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得不到保障。这样的做法从结果上来看损害了广大参保人的利益,辜负了参保职工的信任。
5 改善我国社保基金会计管理的对策
基于我国社保基金会计管理现状,借鉴国外相关社保基金会计管理先进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建立会计人员激励机制。促进会计管理效率的提高
会计管理、监督、保值增值等社保基金会计职能的发挥,需要有一支专业知识过关的队伍。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有不同的奖惩制度。所以说,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人员的岗位应根据《会计法》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进行分解,明确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在此基础上要建立责任到人的制度,具有明确的奖惩制度。例如对于会计人员中能够完全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准确及时的登记收支情况等一系列提高社保基金会计管理效率的岗位员工要给予奖励。相反的,那些玩忽职守,甚至滥用职权的人员应严惩不贷。对于上级部门监察不力的,也需要有一定的惩罚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内部人员的效率,从而提升会计管理效率。
5.2 加大社保基金监管法制建设力度
全面的、合理的社保基金监督制度以及法规,不仅保证社保基金经办机构和社保行政部门依法行使职责,而且为国家履行社保监管责任打下了基础。当然我国在建设社保基金监管制度以及法规的制定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国外,应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国情适当的借鉴,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保基金监督制度与法规体系。当然在构建的过程中不可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来对社保基金法规做出补充与修订。而且不仅仅需要一种法规,需要在实施过程进行衍生,制定出社保基金的专项条例与细则来进行辅佐。在社保基金运营、管理、征收等行为发生时,需要明确监管主体及各职能部门职责,采用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更好的规范社保基金流程。在法规制定完成后,政府需要加强对法规制度的运用,使得社保基金信息披露在法律法规上顺利进行。另外,也应当完善对会计实务方面的规范,健全社保基金会计制度的覆盖范围、实施细则等提高可操作性的规定,增强会计实务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5.3 加强《会计法》执法检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要制定《会计法》的具体执行周期,对社保基金的征缴流程进行周期性的执法检查监督。再者要将法规与基金征缴目标相结合,加大社保基金会计参与征缴的力度。通过上面两点才能让基金征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要在制度上消灭漏洞,把社保经办机构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更好的调动起来,共同努力,确保社会保险费收入应收尽收,加强会计对基金支出的监控,要利用现有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核,杜绝那些不合理的支出。
1、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社会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1)1881年德皇威廉一世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
(2)1883,1994,1889年德国相机通过关于建立医疗保险、事故保险以及伤残和老年保险的立法,1911年将上述三项保险合并为《帝国保险法》,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险法规。
(3)1927年通过《失业保险法》,作为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始正式实行。
(4)1969年制定《农民养老金法案》。自此,一个由社会保险、社会照顾构成的社会保障网正式建立。
(5)1990年10月两德统一后,随着两德经济体制的接轨,西部的保险制度也被推广到东部。
(6)1992年1月1日起,德国统一实行新的养老金法。
(7)1994年,德国颁布《护理保险法》,保障老人和病残人员生病后的护理需求权利,填补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块空白。
(8)1975年,德国将各种社会法规汇总,颁布《社会法典》。该法典是当今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德国已形成种类丰富、体系完备、法律健全、运行良好的社会保险制度。
2、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和社会照顾。
3、护理保险是德国第五大社保支柱,是1995年引入的义务险种。德国法律规定了“护理保险跟从医疗保险的原则”,即所有医疗保险的投保人都要参加护理保险。护理保险的费用主要通过雇主、雇员向医疗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来筹集,政府也会给以大力资助。护理分在宅护理和住院护理两大类。
4、“适当面积住房”是指成人每人12平方米,子女每人4平方米。决定住房补贴额度的是家庭收入、人口、住房费用的多少。
5、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随时调整,规模适度;资金自助;保障最低正当收入。
6、2002年,德国政府推出了“里斯特改革方案”,鼓励个人在参加法定养老保险的同时也参加其他养老保险计划。
7、联邦公众医疗保险协会(AOK)是德国最大的法定医疗保险机构。特征:团结调剂;自我管理;政事分开。
8、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成本越来越高
• 大家也都感到费用负担越来越重,已经无法再通过提高雇主和雇员的缴费率来解决问题。政府和社会都担心提高缴费率会造成企业负担过重,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
(2)医疗支出增长过快
• 德国各界对国家法定医疗保险应当承担多大的责任的认识也不一致,民主国家常常出现的现象。对一般性治疗和豪华治疗的界限也不易区分,这使得医疗支出增长过快。
(3)缺乏费用约束机制
• 德国的医生数量增长也过快。由于医生的收入和病人的多少联系在一起,医生开处方费用也有扩大的趋势。因此,医疗保险机构协会和医生协会通过谈判,共同认定一些限制数额标准,限定医生只能在限定标准内开处方,同时对医生的收入进行监督。
9、德国工伤保险实行雇主缴费、差别费率、周转金和适当积累的原则。
10.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财政负担加重(2)劳动力成本上升,价格昂贵(3)东西部差距大(4)优厚的社会福利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5)职工的负担日益加重
1、美国社会保障的形成——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诞生。
1937年第一次开征社会保障税,税率为工资所得的1%,由雇主和雇员各半负担。1946年建立社会保障署,专门负责社会保障事务。
1965年通过《健康医疗照顾法案》,包裹医院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
1983年提高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
2、养老、遗属与残疾保险(OASDI):这是美国社会保险的主体,是强制性保险,其基金支出约占总社会保险支出的80%。
3、美国失业保险的法律依据是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险法》。
4、美国健康保险的法律依据是1965年《老年医疗保险法》。健康保险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医疗援助两方面内容。
5、缴费确定型DC:事先确定雇主缴费的比例并按月划入员工的个人账户,基金的积累额由数十年间的投资回报率决定。
待遇(福利)确定型DB:事先确定员工退休后每月可享受的退休金,然后根据基金的运营状况和员工个人的年龄、服务年限等因素,逐年计算出雇主的应缴费额。
6、美国医疗保险制度,“蓝十字/蓝盾计划”是最早的医疗保险:由医疗机构组织起来的“蓝十字计划”主要承保长期住院以及特别医疗服务的费用;由医生发起的“蓝盾计划”主要承保门诊费用以及医生服务费。50年代中期又诞生一种新的高补贴的综合医疗保险计划。1965年《医疗保险法案》,前总统杜鲁门领取了第一张医疗保险卡。
7、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特点
(1)社会保障内容广泛,但保障程度不高(2)多种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
(3)实行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但对受惠者的条件有严格的规定
(4)适度体现效率原则,但着眼于公平(5)多层次的管理体系
8、“管理式医疗”改革方案,就是把经营管理的思想与方法注入医疗保险的整个过程,不论健康医疗的价格、健康品质,以及得到的医疗途径,统统加以经营式的管理。于是,不必要的昂贵的治疗或手术就会被严格控制并且减少,而消费者的医疗保险费也就会随之降低。
1、英国社会保险的法律依据是1946年通过、1948年实施的《国民保险法》和《国民保险
(工伤事故)法》。1975年合并为《社会保障法》。
2、社会救助的主要项目有:基本收入维持、负所得税、社会基金。
3、英国医疗保健制度主要由国家保健服务制度和私人医疗保险构成。
4、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代表福利国家型)
(1)繁复的福利计划以庞大的财政开支为依托,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2)社会福利居高不下,导致越来越多的经济资源用于消费
(3)重税收使更多工人选择不工作
5、保守党改革的基本依据是体现出鲜明的新保守注意特点的撒切尔主意。
6、绿皮书充分贯彻了撒切尔主义的思想
(1)绿皮书阐述了社会保障制度环境变化。认为贝弗利其报告的基本原则不再适应当时
英国社会发展现实的需要。
(2)绿皮书指出应该对社会保障重新定义。社会保障是国家和个人的共同的责任和义
务,应共同合作,双重支柱。
(3)绿皮书提出了将要进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三项基本目标。社会保障必须能够满
足真正的需要;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必须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一致;社会保障制度必须简单并更加容易理解。
7、布莱尔政府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第二代福利。
福利是指在这个变化着的世界中的机会和安全。基本内容包括(1)强调社会保障的功能应该由仅仅提供救济发展到为民众创造和提供发展的机会(2)现代福利的目标,应该鼓励人们从事工作以改变自己的处境,而不是仅仅靠社会救济而生活(3)改革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减少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过多干预,发挥其它社会组织的作用与影响【(4)强调健全各种具体的社会保障措施,并为民众提供合理的社会保障】
1、加拿大老年收入保障计划:老年保障金;保证收入补贴;配偶补助。
2、1995年,加拿大颁布了《就业保险法》,取代以前失业保险法。领取资格P1483、加拿大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1)养老保险改革
(2)医疗保险改革
(3)社会福利改革
4、加拿大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1)筹资模式要根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加以选择
(2)尽快研究社会保险筹资办法
(3)逐步降低社会保险基本待遇水平,促进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建立
(4)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
(5)统一政策,规范社会保险管理
1、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萌芽于1874年的《恤救规则》。
2、1948年,成立内阁总理大臣的咨询机构——社会保障制度审议会。在1950年,该机构
发表了《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劝告》,简称《50年劝告》,具有划时代意义。
3、1961年,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和国民养老金制度全面实行,日本实现了“全民皆保险、全
民皆年金”的制度目标。
4、日本促进就业的最新措施P196
(1)鼓励创办研究开发型中小企业,大力培育高新技术新产业,是日本政府扩大就业机
会、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途径
(2)日本政府为失业或无业人员自己创业提供无担保、无抵押融资
(3)日本还制定了一项“紧急增加雇佣计划”,对政府认定的“经济和就业形势严峻地
区”,提高“稳定雇佣补助金”数额,增加扩大就业机会的资金
(4)日本政府积极鼓励企业自我消化富余人员,以服务行业为中心,创造就业机会
(5)为健全劳动市场机制、提高就业中介机构的效率,日本政府2002年拨出971亿元,进一步加强了分布在日本各地的600多家“公共职业安定所”及其派出机构的就业
中介职能,并增加了职业安定所的各种咨询服务
5、日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多支柱立体化的制度架构,主要由三大支柱构建而成,即公共养老金制度、企业补充养老金制度和个人储蓄养老金制度。
6、国际劳工组织对于年金的定义:所谓年金就是一家之主在年老、死亡、残疾时,由社会
保障制度给予长期、定期的现金支付。
因此,年金就是以国家为主体、以法律为根据,实行对于年老、死亡、残疾的三大保障。
7、日本的年金制度实际上有三重含义:年老的保障;因事故而丧失劳动能力后的保障;一
家之主死亡后对其抚养人的保障。日本年金制度的核心部分是老年保障。
8、日本的公共年金制度主要由两个特点:一是公共性;二是储蓄性。
9、公共年金:共济年金、厚生年金、国民年金
企业补充年金:厚生年金基金、退休年金、社内年金
个人储蓄养老金制度:定期养老金、终身养老金
10、日本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护理需求增加,从2000年4月1日开始实施护理保险制度。护理保险制度的对象是40周岁以上的人,其中65周岁以上的老人称为第一种被保险人,40~64周岁的参加了医疗保险的人称为第二种被保险人。
11、雇佣保险:失业保险现改称雇佣保险,非常有特色。两方面开支:(1)失业补助
(2)失业保险的三项辅助性事业费,即就业稳定事业、能力开发事业、就业福利事业
12、雇佣安定事业
• 雇佣安定事业是指为了防止被保险人失业问题的同时,谋求调整就业状态、扩大就
业机会等有助于就业稳定的各项政策的总称。
• 支付的补助金如下:用于企事业缩小规模时加强雇佣安定性的补助金;用于安定高
龄者的雇佣补助金;用于加强地方雇佣安全性的补助金
能力开发事业
• 能力开发事业,是指为了完善职业训练设施,帮助工人参加教育训练的目的,在职
业生活的整个期间内谋求工人的能力开发、提高的各种政策的总称。
雇佣福利事业
• 是指为了改善和完善工人职业生活方面的环境,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及增进其他
福利的各项政策的总称。主要目的防止劳动者跳槽。
• 主要的内容有:(1)为因就业而必须迁移的劳动者提供宿舍,称为促进就业住宅。
(2)对劳动者提供关于就职受雇、调换工作岗位等就业咨询服务及其它的一些援助。(3)为中小企业的劳动者设置、管理娱乐设施。
13、由于进行收入损失补偿的事业保险金支出的部分由政府、雇主、雇员三方负担,日本并不实行全社会统一的单一失业保险费率,而是根据各行业的失业风险程度实行差别费率。
14、雇佣保险在日本虽是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险,但在操作层次并不用强制性手段征收。而是采用自动申报的方式缴纳。
1、新加坡强制性的个人储蓄性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政府立法、强制储蓄、完全积累)
2、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养老保险、医疗保健、住房保障、家庭保障。
3、医疗保健以个人储蓄为基础的体制由三个方面组成:医疗储蓄方案、医疗保护方案和医
疗基金方案。
1984年,制订了保健储蓄计划,允许会员从公积金存款中支付自己及其家属一定数额的住院医疗费用。
4、中央公积金是一个完全积累的强制性储蓄计划,55岁以下会员的个人账户一分为三,即
(1)普通账户,可用于住房、保险、获准的投资和教育支出,相当于工资的30%
(2)医疗账户,用于住院费支出和获准情况下的医疗项目支出,相当于工资的6%
(3)特别账户,用于养老和紧急支出,相当于工资的4%,一般退休前不能动用。
5、中国能不能照搬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Why?P246
思考
二、积极推荐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多联系单位努力挖掘空岗,及时在博客、信息栏公示就业信息,在今年4-5月的社区服务日活动中,组织现场招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认真办理和审核4050人员的社保补贴工作,做好灵活就业人员的申请台账。
四、积极协助低保再就业人员办理再就业补贴。
五、认真做好退休职工的认定工作,协助街道保障服务平台做好相关的服务。
六、进一步巩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成果,认真完成各项台帐,并及时上报平台。
虽然,这是一条极尽简略的新闻,如公务员社保制度具体将在何时试点、如何试点等,在新闻中均没有进一步交代。但与以往在这个问题上相关部门习惯采取的“回避”态度相比,此次国家公务员局明确表示,将对公务员保险制度进行试点,无疑堪称一个巨大的进步。
这或许表明,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公务员社保制度的阙如、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保不公,确实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也已到了不得不直面对待、进而采取实质性措施加以解决的时候了。《人民日报》日前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在“2011年你最关注的十大问题”中,“社会保障”以24284票高居榜首。其中,94%的网民认为,“企业职工和公务员养老制度实行双轨制非常不合理”。具体来看,这种“非常不合理”的双轨制,实际上是由两方面的社保不公构成的。一方面,公务员的养老待遇远远高于普通企业职工。数据显示,早在2006年,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便平均高出企业的2—3倍多。另一方面,与普通企业职工相比,公务员不仅退休待遇优厚数倍,而且在职期间不用缴纳任何养老保险金(除了医保外,其他社保金也不用缴纳);相反,企业职工的养老待遇虽然微薄,但在职期间的社保负担却极为沉重。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研究发现,中国五项社会保险法定缴费之和相当于工资水平的40%,有的地区甚至达到50%,这一比例在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约为“金砖四国”其他三国平均水平的2倍,北欧五国的3倍。
不用交社保金的公务员,社保待遇反而最优;社保缴费负担沉重的企业职工,社保待遇反而更差。如此社保不公,显然既是社保制度本身的不公,也是国家财政支出状况的不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共财政,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用之于官”。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的社保之所以亏空严重、入不敷出,上述这种财政支出不公(大量财政资金均被用于维持机关事业人员的优厚退休待遇上),应该说正是原因之一。
进一步看,这种将公务员社保游离隔绝于整个社会社保制度之外,由财政“包养”起来的不公平做法,从整个社会职场的角度看,实际上也造成了一种明显的职业分工上的不平等不公平。公务员等公务职业事实上成为一种高高在上的一等职业,意味着超稳定、高待遇的“金饭碗”;同时,囿于社保制度的封闭隔绝,公务员职业也很难与其他社会职业之间形成必要的合理流动,无论其他职业进入公务员还是公务员辞职下海,都会因社保壁垒而显得困难重重。
可见,尽快进行公务员社保制度试点,将公务员社保以及相应的待遇与整个社会的社保制度融为一体,不仅有助于推动社保制度本身的公平合理,事实上有
社保会计制度创新的动因, 包括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外因对社保会计制度有重大影响, 而内因决定了会计制度创新的方向和准则。
(一) 社保会计制度创新内因
从内因方面来看, 现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基金财务制度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完整, 甚至出现信息误导, 使社会保险基金的决策、管理、监督等缺乏准确依据;科目设制不完整, 难以满足社会保险会计核算的需要。
(二) 社保会计制度创新外因
从外因方面来看, 包括: (1) 社保业务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保会计制度的创新。有关社会保险政策、社会保险业务经办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许多会计制度规定已明显不适应政策和经办的需要。特别是《社会保险法》已经施行, 要使法律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亟需进一步完善。 (2) 现行财务业务一体化环境下信息系统是社保会计制度创新的必然。社保基金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准金融系统, 交易频繁, 对财务数据汇总要求高, 如果还停留在手工账务处理, 财务记账压力过大, 因此财务业务一体化孕育而生, 与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相比, 财务业务一体化下的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现会计的动态核算和管理, 二是实现业务信息的实时与共享, 三是有效发挥财务的监督和管理职能, 四是为决策者提供更全面、有效的信息。然而在现行会计制度下的会计科目和现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 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功能显然不能更好发挥, 逐渐显露出某些方面的局限性, 面临着改革的需要。 (3) 会计核算是以基金管理和政策制定服务主旨, 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反映, 对搞好基金管理和政策完善都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财务业务一体化下社保会计制度创新思考
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社保会计体系, 是社保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趋势, 也是社保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有机统一的社保会计体系是要紧跟最新政策法规和经办需要, 作出迅速调整和补充, 让政府、参保人和社会各方完整真实地了解社会保险基金信息。社保会计体系构建可以借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3个部分构成。基本准则, 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具体准则, 具体规定主要规范具体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 为企业处理会计实务问题提供具体而统一的标准;应用指南, 主要包括具体准则解释和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等, 为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提供操作性规范。新建成的社保会计体系, 让社保财务工作者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有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 各地的社保会计工作可在同一标准的基础上进行, 而不是各成体系。首先, 统一我国社会保险会计科目和会计制度, 对社保法涉及的五项险种社保基金的会计核算体系, 不仅要设置统一的一级会计科目, 而且在一级会计科目下按险种设置二级科目, 并统一设置较为完善、清晰的财务报表体系。其次, 区分不同种类基金的业务性质, 并做到客观实际地反映社保状况, 对于社保基金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会计原则, 保证社会保险会计核算的正常有序, 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益和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最后, 根据社保基金的性质和业务的特殊性, 对于常见业务、共性业务提供账务处理的规范性操作。
(一) 部分科目核算重新界定
对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财会字[1999]20号的部分科目核算内容进行重新界定。 (1) 利息收入科目。按照1998年的会计科目要求, 收到银行转来支出户利息, 借记“支出户存款”, 贷记“利息收入”, 其实在账务处理时, 建议采用, 借记“支出户存款”, 贷记“暂收款——支出户”, 其原因有三点, 一是该利息只是暂存在支出户, 一般当月或至少下月要划入财政专户, 二是与社保收支两条线相符, 三是因为有利于与财政局对收入数据。财政局没有相应支出户科目, 如果利息收入包括了支出户收到的利息, 则在财政局的科目记账中就没有这笔分录。这样, 社保的收入数据与财政局的收入数据一致性就很难从账务中直接体现。 (2) 养老转入科目。根据国办发[2009]66号《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 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时, 按下列方法计算转移资金:个人账户储存额, 1998年1月1日之前按个人缴费累计本息计算转移, 1998年1月1日后按计入个人账户的全部储存额计算转移;统筹基金 (单位缴费) , 以本人1998年1月1日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 按12%的总和转移, 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 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也就是说养老转入的不仅仅是养老个账, 还包括养老统筹基金。然而, 在养老转入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当社保经办机构收到养老转入社保费时, 根本无法知道其明细 (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各项金额) , 而目前执行的财会字[1999]20号, 一律把它记录到养老转入科目, 最后年终结余时, 又把养老转入科目结转到养老个账基金结余, 这显然不符合会计的谨慎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因此为了保证养老个账的账人一致性, 将其在养老统筹基金下设置, 先将其借记“财政专户”, 贷记“暂收款———财政专户———养老转入”, 在按照参保人的养老接续信息表完成接续后的当月, 再将其从“暂收款———财政专户———养老转入”转到转移收入一级科目下的统筹或个人账户等, 这样做的理由有两点, 一是体现会计的真实性原则, 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 客观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要求。二是随着社保转移新办法实现, 财务在收到转移收入时, 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把养老关系接续完成录入, 长期挂账的数据很少。 (3) 医疗保险基金下的待转保险费收入会计科目。按照财会字[1999]20号, 年末将尚未明确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根据经验比例划分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基金, 自本科目结转到“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收入”科目, 下年初再做相反分录予以转回, 这样使年初基金结余不是固定的, 而目前很多地方采用基金结余是年末基金结转, 月末采用表结法, 这样的账务处理, 显然不符合规定。 (4) 暂收款和暂付款科目。由于社保基金的账户一般都设置了支出户和财政专户, 因此建议在暂收款和暂付款科目下设置其二级科目财政专户和支出户。这样在与财政局的财政专户核对数据时, 就能从账上准确反映。
(二) 会计科目改良
在收付实现制的前提下, 通过会计科目改良来达到实现权益发生制的功能, 实现业务和财务的联动和基金隐形债务的披露。 (1) 对于多险合一同时征收的业务。在收入类建议增加科目代转保险费收入, 在基金结余下建议增加会计科目代转基金, 用来记录收付实现制的每月征收数及其基金结余数, 当财政专户收入款项时, 社保立刻将按款项记录收入的正常征缴, 同时借方为财政专户, 但当正常征缴拆分到单位个人明细账户时, 代转保险费收入减少, 正常缴费收入增加, 年终基金结余时代转保险费收入结转到代转基金结余。这样, 代转基金和基金结余合计数据就反映了收付实现制下的基金结余, 基金结余就与业务台账一致, 而代转基金反映了还未确认的拆分征缴基金, 给社保管理提供了详细的信息披露。 (2) 一次性缴费业务。在收入增设一次性缴费和按月划转, 并基金结余下增设一次性缴费, 在收到的一次性缴款和根据政策确定的社保款计入一次性缴费, 然后根据业务部门按参保缴费人数和政策规定计算的当月应征收入 (主要是缴费) 和应计收入 (主要是财政补贴) 确认实际收入, 以反映月度基金收入的实际情况。在作按月划转时, 借记“收入——一次性缴费”, 贷记“收入——按月划转”, 年终结转时把收入——按月结转科目结转到基金结余——正常缴费下, 而收入——一次性缴费结转到基金结余下的一次性缴费, 这样既体现了当月应收, 防止虚计收入, 又能体现权益与义务的匹配, 反映了会计谨慎性原则。除了实现月度征缴收入的相对均衡以外, 年末时, 预缴以后年度款项不能确认当期收入, 还有利于年度征收计划的平稳管理。 (3) 垫付款与追偿款。《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第三人负担医疗费用的垫付和追偿, 工伤费用的垫付和追偿, 第四以及第三人原因工伤费用的垫付和追偿。其实在现行的会计科目下, 在基金结余下增加垫付款的基金结余, 在垫付款发生时, 按照粤社保函[2011]196号文, 在工伤保险科目方面, 增加了工伤先行支付科目, 在医疗保险科目方面, 也在支出下增加了先行支付医疗费支出科目, 设置这样科目就能真实反映在收付实现制下的先行支付的情况, 但如果在基金结余下增加先行支付结余数据, 这样从账上真实反映了社保垫付款的情况。
(三) 特殊业务的账务处理特别规定
包括: (1) 个人账户利息结息账务处理。《社会保险法》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结余和收益情况”以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及时、完整、准确地记录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缴费和用人单位为其缴费, 以及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等个人权益记录, 定期将个人权益记录单免费寄送本人”。依据上述条文, 社保个人账户的做实已是大势所趋, 然而做实个账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各种对策更是在不断探索中更新完善。对于基层会计人员, 姑且别说养老个账管理的增值问题, 最关键是做好养老个账的基础工作, 必须满足明细核算到个人账户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的收入、支出、结余的需要, 做到账人一致, 而后过渡到与基金总数一致。然而要做到账人一致, 这显然就是要做到业务台账与财务的养老个账数据对应一致, 首先要在财务的会计科目上有所体现, 与个人账户做实和记账相结合, 就唯有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上采取权责发生制才能满足需要。当业务个人账户台账进行年度结息时, 应引入权责发生制的记账原则, 引用“应计利息”科目, 借记“应计利息”, 贷记“利息收入——个人账户利息收入”, 并在利息收入——统筹基金下设置利息收入和划转个人账户利息收入, 当养老基金账户财政专户、支出户以及个人账户投资运营时的利息收入时计入利息收入, 而将个人账户年终计息时, 借记“利息收入——统筹基金——划转个人账户利息收入”, 贷记“应计利息”。非年终结息的个人账户利息支出除做正常的支付分录外, 也要做一笔相同的分录, 借记“应计利息”, 贷记“利息收入——个人账户利息收入”。这样从账务的处理上就可以很清晰的了解目前养老个账的结余, 与业务数据实现了联动, 而且通过应计利息就能了解个人账户的保值增值能力。 (2) 负值单业务的具体做法。负值单是指给参保单位或参保个人退回多申报的社保款, 目前业务流程有两种方法:一是将需要退负值单的数据送给财政局, 由财政局进行支付。另一种方法是由财政局将预算负值单拨款给社保, 由社保代支付, 目前, 大部分地方采用第二种方法, 其相应的会计处理应该是:当社保收到财政局的预算负值单拨款时, 社保要分别记录为:借方为“暂付款——财政专户——预算负值单”, 贷方为“财政专户”, 同时要记一笔借方为“支出户”, 贷方“暂收款——支出户——预算负值单”, 年底将未核算完的预算负值单划为社保正常业务的预算拨款。 (3) 养老待遇暂付款问题。按照各种规定, 养老待遇在节假日要提前发放, 那么会导致那几个月的养老待遇支出出现忽高忽低现象, 按照养老保险基金暂付款的科目要求, 只是核算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暂付款项, 发生暂付款时, 借记本科目, 收回款项时, 才做相反分录, 其实在基本医疗保险会计中对于暂付款已经拓展了用法, 其暂付款可以用来记录向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预付款, 当经办机构向定点医疗机构等结算医疗费款项时, 根据适合的医疗保险享受人员的医疗费支出数据, 借记医疗保险相应支出, 贷方为暂付款, 那么在养老待遇在节假日提前发放时, 也应该借鉴医疗暂付款的处理方法完全可以规定按照权益发生制进行核定, 提前发放的待遇应该在当月计入暂付款, 在本应发放月借记相应养老待遇支出科目, 贷记暂付款, 这样就可以解决养老待遇基金支出波动。 (4) 医疗保险基金结算方式产生的保证金账户处理。目前在医疗保险结算上开展了总额预付和按病种、项目、人头付费等混合结算方式, 采用“总量控制, 按病种分值结算, 按月预付, 年终清算”的原则进行结算, 并为开展定点医疗机构支付考核进行年终清算, 故与定点医疗机构每月结算时, 扣除一定比率的质量保证金, 质量保证金在医保社保年终清算时都会清理, 因此对于质量保证金在预留时, 建议设置“暂收款”科目, 按医疗机构单位明细进行核算。其会计分录为, 借记“医疗保险支出”, 贷记“暂收款”, 年终清算时, 基本分录为借记“暂收款”, 贷记“支出户”, 这样可以准确反映医疗基金的财务状况。
参考文献
[关键词]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探讨研究
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这使得社保部门亟需进行新一轮的改革。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是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部分,必将推动着社保工作的发展。因此,如何完善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重大课题,探讨分析退休人员社保管理档案工作有着其独特的意义。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目前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针对问题提出应对措施,积极改进其不足之处,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从而促进我国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1、纵观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现状
1.1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的内涵
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是指对退休人员参保缴费经办过程中形成和给付保险金的处理过程中的历史数据加以保存并管理的过程。退休人员社保档案记录了保险业务,成为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主要凭证,同时也为调整养老金待遇等事项提供证明。而档案管理工作即对退休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各项事宜数据保存并整理,统一规范地加以有效管理,从而为退休人员社保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
1.2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的作用
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有凭借其独特的优越性,为社会保险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力推动社会的发展。由于退休人员社保档案记录着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和保险业务等重要信息,它将成为确定退休人员享受待遇标准的关键依据,因此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将促进社会保险工作有序开展,同时推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向前发展,为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
1.3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的问题
目前我国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起步较晚,发展较不成熟,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相关部门对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与普通的文书工作不同,收集的资料信息单一重复,其作用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大家无法看到其实用价值,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所在。相关机构及管理人员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懈怠,在工作上处于应付的状态,使得大部分档案管理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作为。同时,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尚未完善,其档案管理工作秩序较为混乱,导致社会保险工作与单位或企业的交流沟通产生障碍,信息流通不顺畅,工作效率大大降低,阻碍社保工作的发展。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人员的素养也有待提高。目前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他们没有接受系统的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教育,往往缺乏社保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业务技能,不能有效解决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管理方法欠妥,管理意识淡薄,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经常出现差错,影响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除此之外,目前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基础设施亟需加强,其工作中缺乏相应的设施,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2、完善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发展
2.1弥补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的缺陷
针对目前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积极应对,努力弥补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我们需要不断提高相关部门对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关领导及管理人员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保档案管理工作,认清社保档案管理带来的实际效益,从而在思想上加以足够的重视,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落于实处,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保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在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机制方面,我们需要积极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从而稳定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秩序,使社会保险工作与單位或企业之间进行及时的沟通,保持信息的畅通,为社保工作的正常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针对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进程来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养水平。单位或企业应该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对社保档案管理人员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灌输管理意识,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拓宽社会保险工作知识面,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以此推动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的发展,提高其管理水平。针对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国家需要加大对社保档案管理的支持力度与资金投入,不断完备档案管理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提高工作配置,从而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的长远发展。
2.2改进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的工作
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及时改进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将档案管理与社会保障事务社会化相结合,增强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的实用性。通过社保档案与社会保障事务的融合,为社会保障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两者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使得信息交汇,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根据社会保障事务及时改进其不足,更好地符合社会政策,贴近社会实际情况,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2.3创新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的模式
目前我国的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较为基础的阶段,尚未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我们需要对其加以创新发展,创造社保档案管理新模式。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推动社保档案管理的发展。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强大的程序功能,建立一个专门的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系统,将数据保存、整理、分析等过程合为一体,建立起完善的电子档案,方便信息的查询与管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3、展望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前景
尽管目前我国的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其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但是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在我们的积极探讨下,通过持续的努力,通过对问题的及时改进,通过对档案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水平必将提升到一个新的梯度,其前景必然是光明的。
结语
现如今,社会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随之逐渐深化,目前的社会保险体系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社保部门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进程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从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入手,以此推动社保工作整体的发展。通过积极探讨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我们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对待问题并加以思考,及时弥补其不足之处,积极改进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社保档案管理模式,从而促进我国退休人员社保档案管理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叶美珍.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引进与咨询,2006.9.
【社保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公司社保管理制度范本07-09
社保人员信息管理系统05-30
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保制度改革10-27
上海社保案06-29
公司社保证明09-12
社保医保问答10-06
社保缴纳规划11-09
社保申报流程11-12
社保文件11-20
锦州社保政策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