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管理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诗词鉴赏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难点,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對意象的把握能力较弱。提高学生的意象把握能力,是语文老师开展诗词鉴赏教学工作中的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高中语文为例,探讨如何在语文诗词鉴赏中开展意象教学。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古典诗词鉴赏管理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典诗词鉴赏管理论文 篇1:

提高幼师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教学实践

【摘 要】提高幼师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需要教师培养幼师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引导他们抓住标题、注释提供的信息理解诗词的内容,感悟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关键词】幼师生 古典诗词 鉴赏能力 提高

古典诗词是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美的鉴赏,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审美创造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如何提高幼师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是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索。

一、培养幼师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初步感受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第一老师,有了兴趣,学习才有动力,这是学习古典诗词的第一步。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一)从导入入手,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美的向往。例如,教授王维的《山居秋暝》时,笔者这样引入:同学们,我们知道王维能诗善画,是一位能画画又会做诗的人,王维的诗可以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感受王维的一首优美的田园诗,看看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组怎样的画面。导入语中透露了很多王维的信息,特别强调他能诗善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此引起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美的向往,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从朗读入手,用优美的声音打动学生。古典诗词讲究韵律,乐感性强,平仄交错组合,具有优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引导幼师生学好古典诗词,朗读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只有朗读,才能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把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跃出纸面,使学生融入意境,感受美的真意。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注重引领幼师生进行朗读。可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或听朗读录音来感染学生,也可以请班上一名朗读较好的学生范读。这种方法能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初步感受能力。

(三)创设美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美。课堂教学是教师传导美、实施美的重要渠道。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对古诗词不感兴趣,然而却对由古典诗词改编而成的歌曲非常喜欢。对此,在鉴赏古典诗词的课堂上,笔者适时借助音乐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先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王菲的歌声,伴随着屏幕上出现一轮满月,月色如水清冷地照着人间,此时再让学生通过想象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陶醉其中的情景,从中刺激学生的感官,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到词的声韵美,而且感知到词的意境美,从而加深对词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受能力。

二、抓住古典诗词的标题、注释提供的信息,帮助幼师生理解诗词的内容

古典诗词的标题和注释往往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信息,因此,在鉴赏古典诗词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标题和注释来理解诗词的内容。

(一)抓住标题。引领学生鉴赏诗词,首先要看标题,诗词的标题是诗词的眼睛,是我们理解其思想内容的钥匙,因此,从标题入手,可以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如在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笔者先让学生读好标题,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这首词的标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从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通过这样引导,学生从标题中的词语“京口”、“北固亭”就明白了诗题所提示的地点,从“怀古”可以理解诗词的感情基调——借古讽今,为进一步理解这首词的内容(即通过借“怀古”赞扬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仓促北伐的冒险行动,表达自己积极抗金、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热切愿望)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注释。每首诗词的注释都会给我们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词句的注释等,这些资料往往都可以用来帮助我们理解诗词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注释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如在讲杜甫的《登高》时,笔者注重引导学生揣摩、体味注释“百年”、“艰难”、“繁霜鬓”、“ 潦倒”等词语,因为这些词语给我们的信息就是抒发诗人漂泊他乡、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从而可以理解诗人晚年是孤独伤感的情感基调。同样,通过诗词中的注释了解作者简介或写作背景,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主张。因为许多古典诗词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注释中的背景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通过描绘雨后初晴的黄昏时节山居生活的恬静、清幽,表现了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

总之,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标题及注释的理解和感悟,同样能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引导幼师生理解和感悟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词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呢?

(一)抓住意象,反复揣摩,体会诗词的意境美。意象是指诗词中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顺利地进入诗词意境。例如,在讲授柳永的《雨霖铃》时,笔者先让学生充分熟读,然后引导他们思考:这首词选用了哪些意象?诗人选用这些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由于学生已经熟读,因而很容易从中找出“寒蝉、长亭、兰舟、暮霭、酒、杨柳、月”等意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点拨: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长亭是离别伤心之地,船更有令人漂泊之感,暮霭渲染了凄迷暗淡的黄昏意境,酒是人生别离场中不可或缺之物,杨柳依依,伤别离,月亮是多情又伤心。在学生了解这些意象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词中写两人“执手相看泪眼”,既然这么不舍得,那诗人为何要离开?“竟无语凝噎”,诗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学生通过品味、揣摩,比较容易理解词中所表达的内容。

(二)善于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品味诗词的意境美。联想与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诗词鉴赏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词。由于古典诗词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一定的隔膜,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涵的意象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入诗词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背景介绍或词句讲解,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与联想。如在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笔者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关键词,即九个意象,再把这九个意象通过情感的串联,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最后组成这么一幅非常美的图画:沉沉暮霭中,百年古树无声耸立,躯干上缠着枯藤,树枝上叶落殆尽,一只乌鸦静静地停在古树枝头上,因为光线昏暗,仿佛和古树枯藤结成一体,分辨不出。小桥下,一条小溪潺潺流淌,小溪边,一间农舍孤独地站着,房顶上,炊烟袅袅。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一位游子正骑着一匹瘦骨嶙峋的马,朝着夕阳走去,渐渐成为一个黑点,慢慢地消失在地平线上……这么完美的画面是通过学生的想象勾画出来的。因此,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紧扣住关键词语,就容易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三)善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感悟意境美。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创造情境教学就是要架设一座让学生能进入诗词意境的桥梁,让学生和诗人进行心与心的对话,能够身临其境。例如,在讲授李白的《蜀道难》前,笔者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接着教师再引导:画面中秦蜀间不可逾越的崇山峻岭,青泥盘盘,百步九折,古木参天,可形象地感知蜀道雄奇险峻;从在瀑布跌入山谷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中,在悲凄的鸟叫声中,可感受到蜀道之险。然后再播放韵律优美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学生很快就读出了诗的韵味,从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也感悟到了诗与情、诗与境的交融,领略到了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总之,鉴赏古典诗词在当前的幼儿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能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优良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善于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盛立训.古诗文审美教学浅议[J].现代教育探索,2008(3)

[2]施春晖,汤苗苗.论古诗词中的意象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1(11)

作者:梁飞燕

古典诗词鉴赏管理论文 篇2:

意象教学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中的应用探究

摘 要:诗词鉴赏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难点,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對意象的把握能力较弱。提高学生的意象把握能力,是语文老师开展诗词鉴赏教学工作中的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高中语文为例,探讨如何在语文诗词鉴赏中开展意象教学。

关键词:意象教学;高中语文;诗词鉴赏

诗词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代代相传下来的艺术瑰宝,是中国人的骄傲。对于中国人而言,对诗词的鉴赏能力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自身文化底蕴的熏陶。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诗词鉴赏能力不仅是学生在高考语文方面取得高分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增加民族归属感的、增强爱国热情的重要方式。

一、意象在诗词鉴赏中的作用

意象是诗人将主观和客观形象交融而产生的形象,掺杂着诗人的主观思想。诗词的创作具有目的性,诗词通过意象向读者反映诗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人的主观思想是随性的,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抽象且难以理解。在诗词的鉴赏中,把握意象能较好的体会到诗词所蕴含的感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意象教学的开展

1.创设情境,感知意象的在诗歌中的作用

意象是诗人将客观事物异化后的艺术形象,对于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意象的感知能力尤为重要。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意境的在诗词中的作用。如时,在上柳永的“雨霖铃”时,可通过多媒体为展示学生播放与词相关的图片或者动画,配以古典音乐。“寒蝉”的鸣叫声,暮色之下的“长亭”迷蒙的“烟波”为学生营造一个凄冷、寂静的场景,让学生到诗人的离愁别绪之情,调动学生的感感,提高学生对诗词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美,清冷的美、大气磅礴的美等,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提高对诗词的学习热情。

2.找意象,寻找意象之间的联系

在对诗词进行鉴赏时,对意象进行重点表述尤为重要,同时对意象的理解也是学生考试答题的关键点。鉴赏诗词首先要找意象,意象多为名词且凝练、含义丰富。在一首诗或者词里,通常都会存在几个意象,但是意象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学生找到意象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对诗词的理解。如在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薄雾”、“浓云”、“黄昏”、“西风”、“黄花”都给人一种阴沉、忧愁的感觉,因为诗人的心境问题,诗人眼中看到的都是会勾起其忧愁的事物。从“薄雾”到诗人自比即将凋零的“黄花”,情感色彩渐浓,说明了诗人对丈夫的思念日益加重。通过对意象之间联系的把握,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变化,感知整首诗词的感情基调。

3.字面理解联系时代背景,感知诗词感情

意象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意识,但是仍来源于实际生活。因此,对意象的理解要将字面意思与诗人的生活背景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联系,准确理解。如在对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进行鉴赏,要对辛弃疾其人以及生活的时代、写作背景要有所了解,基本对诗人的理解再对其诗词进行鉴赏,能够做好事半功倍。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词中,“风”、“雨”均非实指自然界中的风雨,而是人为的打击、受挫,“烽火”指的是战争,“扬州”也非实际的扬州,而是被金朝攻陷的大宋国土,上述意象均包含着当时的时代信息。从字面延伸到诗人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学生了解诗词,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4.意象归纳,点面结合

多数意象不是单一固定地表达一种意思,而是存在丰富的内涵,于学生较难把握。如“杨柳”多为惜别之意,但是“月亮”却有冷寂、高洁、美丽等多种意思。因此,应该指导学生对意象进行归类,增强意象的积累。在进行诗词鉴赏时,可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意象知识进行理解,这是由到面到点。可指导学生根据诗人的创作风格对诗人的诗歌意象进行把握,这是由点到面。如李白的性格豪迈,其诗词的意象大多为积极向上、大气、不拘小节的形象;柳永多为细腻、感怀之作,其诗词意象大多为冷清、孤寂的形象。通过上述方式能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出诗词中的意象并理解其含义。

5.合作探究,提高对意象学习的兴趣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在意象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找意象、解析意象。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可在讨论中扩展解题的思路,学到其他人有效的解题思路,扩展思维。意象教学较为枯燥,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指导学生分角色扮演诗词里的人物,根据其理解的诗词意思向老师与同学展示诗词讲述的故事。如柳永的“雨霖铃”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由学生根据对词的理解进行联想并展示。通过分角色扮演展示诗词故事,不仅可以鼓励学生对诗词进行深层次的鉴赏,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精神,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

三、讨论

诗词鉴赏是对高中生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也是其传承中华文化的方式,对学生的个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意象教学,提高学生对意象的理解能力。在进行意象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诗词的魅力,提高其学习热情。同时,进行意象知识的积累,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方式寻找意象并理解意象的意思。新课改下,意象教学除了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之外还被赋予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也要用创新的思维将诗词文化传承发扬。

参考文献:

[1]高尚华.论诗歌形象的鉴赏[J].中学教学参考,2010(10)

[2]施春晖,汤苗苗.论古诗词中的意象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1(11)

[3]赵美欢.中学语文诗歌意象教学之我见[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

[4]丁放.古代诗词鉴赏与高中语文教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05)

[5]张辉,胡静.古诗词中月意象的审美意义[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作者:潘敏

古典诗词鉴赏管理论文 篇3:

核心素养视角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

【摘要】本文论述核心素养视角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基于外国语学校的特点,提出立足英语、多语发展,借助社区优化资源,校企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学科融合,多元评价等建议,以推进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 校本课程 开发 实践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构建“核心素养体系”,明确表明培养核心素养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当下学校教育的热点,也是课程改革的方向。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及意义

校本课程建设指向核心素养的提升。开展对核心素养校本课程的研究,将弥补核心素养下的课程建设实施中对区域、学校差异适应性问题以及学生个体差异补偿性问题研究领域的空白和不足,有利于因材施教,推进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研发校本课程,构建适合校情、学情的校本课程,能丰富、充实国家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提供支撑性个案。我校结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融合“崇德尚学,全面发展”办学理念和“雅于知·融于行”的“雅融文化”特色,对施行的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研究,整合研发校内外教学资源,形成了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三位一体的“雅融”校本课程体系,创造性地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探索一条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有效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的发展之路。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定位及行动路径

(一)立足英语,多语发展,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作为一所外语学校,我校立足英语,多语发展,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逐步形成了“教材多元、精泛并举、中西交融、内外辉映”的外语课程特色。

特别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开设有“英美影视欣赏”“世界好声音——听歌学英语”“法语教程”“基础日语”“泰语教程”“学说越南语”等多种特色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编写了《听歌学英语》、《英美影视欣赏》、《英语播音与演讲》、“Shopping English for New Year Fair”等多套校本教材,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如模仿“一站到底”“模联社”等活动。英美影视欣赏课程内容丰富,有影片欣赏、背景知识传授、影片分析讲解、模仿表演、撰写影评等,特别是英文配音环节,给学生的思维添上了翅膀,学生灵活运用新学的语言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充分展示兴趣和潜能,整个活动环节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合作、研制课程的过程。世界好声音——听歌学英语课程中,学生可以欣赏到英美地区不同时代的经典英文歌曲,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了英语词汇、句型等知识,增强了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外教英语口语课上,学生与外教通过纯英文交流,增强了的外语交际能力。结合南宁市面向东盟的地域优势开设的“泰语教程”“学说越南语”等极具东南亚特色的课程,让学生获得其他外语文化的熏陶。特色校本课程,培养有涵养、有竞争力、有个性、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公民,让学生既彰显了民族情怀,又拓宽了国际视野。

(二)借助社区,优化资源,涵养校本课程的增长点

目前,学校的教育资源已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成长需求,因而,挖掘社区资源,弥补校内资源的不足已成为各校的共识。我校利用身处大学路,毗邻南宁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地理优势,借助校外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内涵。我校与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合作开设“英语口语情景主题课”“美国文化”等课程;基于南宁是东盟峰会的永久举办地,我校是广西民族大学(以下简称民大)学生实践学习基地等有利条件,与民大东盟学院合作开设“泰语教程”“越语课程”“东盟文化课程”等课程,聘请东南亚留学生上课;与民大历史学院合作开设“历史文化地理”课程,由民大滕兰花教授执教;与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合作开设“无土栽培”课程,在校内教学楼的阳台上建设蔬菜种植基地,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还特别邀请了南宁市教育局校外活动中心指导教师与我校教师共同开设“创新虚拟创业设计”课程,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聘请“海知艺术”教育机构的教师给参加艺术高考的学生开设了“播音主持”“电视编导”等课程……这为学生走向社会,创造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社区资源成为开发校本课程的新的增长点,在丰富我校课程体系的同时,又找到了自身的发展路径,在构建独特的课程文化的同时提升了学校的软实力。

(三)校企合作,资源互补,打造特色精品校本课程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培养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已成为持续增强国家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基础性工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经过多方考察,我校与广西凤翼天翔航空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无人机实训基地并共同开发校本课程——“无人机飞行体验”,公司技术员和学校教师还共同编写了校本教材《无人机基础教程》,课程针对无人机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无人机飞行技巧、空中拍摄、飞行器组装等能力,让学生获得初步运用无人机进行空中拍摄作业的基本技能。课程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参加课程的学生不断增多;我校无人机实训基地受到了国家教育部、广西壮族治自区教育厅、南宁市教育局等领导的重视,也多次接待兄弟学校进行参观考察,为该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无人机课程走进校园,不仅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还为我校的特色办学、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四)整合资源,学科融合,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尝试

核心素养指导、引领和辐射校本课程的教学,课堂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我们要突出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使之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要升华为“教育”,以核心素养體系为基础,根据校情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实现各学科教学的统筹整合。例如在“古诗词鉴赏”这一课程中,我校课题组全体成员结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及选修一《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所有诗词,对国家教材重新整合,开展了“三个一”特色古诗词鉴赏课。

1.研究一位诗人

古诗词鉴赏开课后,参与授课的语文教师合作分工,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研究一位诗人及他的诗歌,拓宽学生的视野,引领学生走进传统古典诗词,领略意境,体会情感。

2.规范一个鉴赏模式

课题组重视诗词鉴赏课,规范鉴赏课,制定出专门的鉴赏模式,一般分四个板块:主题句、走近名家、名篇鉴赏、结语,让学生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结果。

首先,鉴赏要求有一个“主题句”,如忧国忧民的杜甫、乱世的悲情词人蒋捷等。接着,“走近名家”分三个板块——诗人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后人评说,大约300字。“名篇鉴赏”可以分四步鉴赏一首诗词,也可以鉴赏两首诗词(所选的两首诗词最好与题目的主题词有关)——揣摩诗词意、把握意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最后的结语100字左右,就主题词和诗词的内容写一个总结段。

3.布置一道有趣的作业

开设古诗词鉴赏课,除了传承传统文化之外,也期待学生学以致用,什么作业能让学生感兴趣又结合古典诗词的知识呢?结合学生的建议,教师布置了这样一道有趣的题目:根据自己的名字写一副对子,或写两句五言、七言古诗,把自己的名字镶嵌其中。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作品令人惊喜,学生的人文素养慢慢地得到了提升。

再如,基于现有心理教材体系并不完全符合我校学生心理特点以及需求的现状,我校心理活动中心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教材为蓝本开发了校本心理课程。校本教材以主题模块式课程呈现,以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实现心理辅导针对化、实效化。教材除了普及基本的心理常识,还添加心理团辅内容以及个体辅导技巧,推荐适合学生课后观看的心理书籍以及心理电影,帮助学生养成自助互助的好习惯。我校還在心理活动月开展各项特色主题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

除了教材的整合,我们也尝试着利用师资构建跨学科的融合。传统校本课程的开设基本分学科展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将各学科师资取长补短、相互整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还可以突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拓宽学生对学科的传统认识,从另一个角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校数学组隆老师对古典诗词写作有着独到的见解,对诗赋写作颇有研究,因此,语文教研组在开设《诗词鉴赏》这门课程时,特邀隆老师作为客座教师为学生讲授古典诗词写作的基本要领,隆老师还成立了“东篱诗社”,指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五)多元评价,助推校本课程特色化建设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采用多元评价的手段,助推校本课程特色化建设。

1.评价内容和方式

(1)对学生的评价

我们要求学生每学期积极参加校本课程的学习,课时数不少于规定课时,学习过程表现良好,每学期有自己的学习成果汇报。校本课程采用学分认定方式进行评价,每学年各给5学分,侧重于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内容侧重实践探究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考评。

学期综合得分=20%A+20%B+20%C+20%D+20%E

A:自评分,B:小组互评分,C:任课教师评分,D:学习成果评价分,E:参加比赛加分

(2)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要积极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较好的课程研究意识和实践意识,能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能编制符合核心素养的校本教材,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引导学生思考、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每学期授课要有教案、有总结反思、有考勤评价记录。课程领导小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教师学期综合得分=20%A+20%B+20%C+20%D+20%E

A:自评分,B:现场课展示组评分,C:学生问卷调查评价分,D:科研处教材编写评价分,E:教学成果评价分

(3)对课程的评价

课程的开发要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课型设置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基础型校本课程体现人文化,研究型课程体现生活化,拓展型校本课程体现特色化。学期结束,任课教师要对课程进行总结反思,形成文字材料上交科研处归档整理,申报课题。

2.奖励办法

(1)教师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享受1∶3的课酬待遇,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选课率、学习效果等反馈情况评为优秀的纳入个人年终绩效考评。

(2)学校根据校本教材不同获奖等级给予编写者不同金额的专项奖励,另外,学校购买书号,联系出版社,提供资金保证,出版优秀课程教材。

(3)对于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每年给予其区外培训学习的机会,在学校评先评优时优先考虑。

(4)在每年的学校科研工作表彰会上,授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教师“优秀科研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三、展望未来

校本课程一直是我校突显学校品牌和办学特点的重要窗口。它既是我校基础课程的有效延伸,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在以分科教学为主要课程形式的今天,我们在选取和设计校本课程内容时,不能忽视某一学科,要积累跨学科经验,尝试进行有效的跨学科内容学习,避免校本课程成为国家课程的附庸,失去其本来的意义。因此,结合真实生活情境、尝试课程整合,选取并构建跨学科的课程,是校本课程今后的发展方向。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将不断挖掘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丰富我校“雅融”校本课程的内涵,走个性化、特色化之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责编 刘小瑗)

作者:尹凤媛

上一篇:学生实训总结(3篇集合)下一篇:经理竞聘报告(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