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李清照诗词鉴赏(推荐6篇)
【作者】:李清照
《菩萨蛮》 【内容】:
归鸿声断残云碧, 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 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 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 西风留旧寒。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释】: 归鸿:这里指春天北归的大雁。 碧:青绿色。 背窗:身后的窗子。 凤钗: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钗名有时因钗头的形状而异。 人胜:古时正月初七为“人日”,剪彩为人形,故名人胜。胜,古代妇女的首饰。 角:古时军中乐器。有彩绘者,也称画角。 漏: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牛斗:即牛宿(二十八宿之一,相当于摩间羯座之一部分)、斗宿(二十八宿之一,相当于人马座一部分)。非一般的所说北斗星和牵牛星。
温庭筠擅作闺词,李清照本身就是女词人,男儿闺音与女性词的艺术特征常常形神俱似。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对比赏析
温庭筠的词极为香艳,词中的女子也有点俗脂艳粉的味道,而李清照笔下的女子却有着冰肌玉骨、超凡脱俗。男子眼中的女子和女子眼中的男子本就有很多的不同,因为一个是写眼中的风景,一个是写心中的风景。不管男词人怎样了解女子,写得怎样的生动,终归不能走进女子的心底,感受他最真挚的感情和感受。往往感觉有点雾里看花,能欣赏到朦胧的美,却看不到美丽的花蕊。
王国唯形容温庭筠的词是“画屏金鹧鸪”我也深有同感,一个男子穷尽了所有的词语,想要描绘一个美丽的女子,却又如同用金线锈在画屏上一样,奢华而又呆板,终无法达到近在眼前,若隐若现的地步。而李清照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将一段心情和感受写得活灵活现,仿佛自己就是词中的女子一般。
温庭筠写女子多描写外在的动作和外貌,也就是说他写的女子大多数是眼中看到的。而李清照更多的是用景写情,如“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就是《一剪梅》中很典型的例子。在萧瑟的秋天,粉红色的荷花凋谢了,铺着光泽如玉的竹凉席,睡觉也觉得有些凉了,心事重重的女主人公在着秋意浓重的天气里,轻轻地解下了身上穿的绸制长裙,独自一人划着漂亮的小船荡漾在空荡的湖面上。“残”、“轻”、“独”把女主人公的神态和心情一下子就显现了出来。而“独”字更是表明了女主人公孤独、苦闷、惆怅的心情。
而温庭筠写女子时用了“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完完正正摆在面前的就像一幅画,少了很多灵动。在他的.笔下的女子很难分清谁是谁,仿佛千篇 一律,因为他只抓住女子的外表作为自己描写的重点。所以我们看不出区别,只看到他一张张美女图,看得清他们的脸,却看不到他们的眼神,看不懂他们的心。虽然委婉细腻,但总不如李清照的真挚、深刻、动人。
拓展阅读:温庭筠介绍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jiàn)助教。
《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著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早年苦心学文,年轻时即以词赋兼工,才思敏捷知名。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温庭筠是公认的花间词鼻祖,要赏析花间词首先就要先了解温庭筠及其代表作品。温庭筠 (约801—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录了晚唐五代时期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薜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和凝、顾敻、孙光宪、魏承斑、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和李洵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十卷。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集。这十八家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孙光宪以外,都是西蜀的文人。他们的词风大体上一致,后世因称为花间词人。其中最早的词人,就是被称为“花间鼻祖”的温庭筠。
在中原战乱频仍之际,西蜀相对安定,所以集中了一批文人。而西蜀的统治阶级在相对安定的局面中又弦歌宴饮,过着奢侈放纵的苟安生活,于是,那种镂玉雕琼,裁花剪叶,描写女人恣色风情的词,便适应歌台舞榭的需要而大量地产生出来了。欧阳炯《花间集》序说:“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兢富樽前,数十珊瑚之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南北里之娟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花间词就是在这样的社会风尚里产生的。陆游《花间集跋》说:“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至此。可叹也哉!或者,出于无聊故耶!”这是对花间词的中肯批评。
唐诗从南朝宫体中解放出来,取得空前未有的成就,到这时仿佛又回到了南朝宫体的老路上去。花间词人大都步温庭筠的后尘,浓艳香软而不能自拔。诸如“云鬟半坠懒重簪”(顾敻《酒泉子》),“慢回娇眼笑盈盈”(张泌《浣溪沙》),“握手送人归,半拖金缕衣。”(孙光宪《菩萨蛮》)简直就是南朝宫体诗的翻版。
温庭筠生活于晚唐的多事之秋。面对日落西山、气息奄奄的唐王朝,杜牧有“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自许,李商隐亦有“叩头出鲜血”,“君前剖心肝”的忠忱。但是,前者长期沉沦下僚,后者处在党争的夹缝中,忧谗畏讥,长被压抑。由于仕途蹭蹬,难伸壮志,对现实的不平就化为消闲享乐,沉迷声色,这就是“兼济”不得时的“独善”的畸形表现,此诚如李泽厚同志在《美的历程》中所指出:“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温词就是这一时代精神的产物。
【年代】:宋
【作者】:魏夫人——《菩萨蛮》
【内容】:
溪山掩映斜阳里。
楼台影动鸳鸯起。
隔岸两三家。
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
早晚溪边去。
三见柳绵飞。
离人犹未归。
【作者】:
魏夫人(?-?) 名字失传,襄阳(今属湖北)人。文学家魏泰之姊,宰相曾布之妻,封鲁国夫人,时称魏夫人。现存其词十四首,语言清丽,音调谐婉,后人对其词评价颇高。周泳先辑有《鲁国夫人词》。
【赏析】:
这首词抒写离人相思之情。上片着意描写春景。楼台影动,鸳鸯惊起。杏花出墙,斜阳掩映,溪山如画,春色满眼。
下片借景抒情。每日在溪头路边徘徊,虽已三见柳絮纷飞,而离人犹未归来。对此良辰美景,不禁触动绵绵相思之情。全词婉柔蕴藉,优美自然。
朱晦庵云:“本朝妇女能文者,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词林纪事》卷十九)
薛砺若《宋词通论》:她虽不能与易安并论,但在女作家中,确为超群出众之才。词中名句如“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即与并时诸贤相较,亦为出色当行之作。
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历来解说此词,虽然有不少论者认为它是眺远怀人之作,但更多的人却说它是羁旅行役者的思归之辞。后一种理解,大概是受了宋代文莹《湘山野录》所云“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一语的影响。以为既然题于驿楼,自然是旅人在抒思归之情。其实,古代的驿站邮亭等公共场所以及庙宇名胜的墙壁上,有些诗词不一定是即景题咏,也不一定是写者自己的作品。细玩这首词,也不是第一称谓,而是第三称谓。有如电影,从“平林”、“寒山”的远镜头,拉到“高楼”的近景,复以“暝色”做特写镜头造成气氛,最终突出“有人楼上愁”的半身镜头。分明是第三者所控制、所描撰的场景变换。下片的歇拍两句,才以代言的方法,模拟出画中人的`心境。而且词中的“高楼”、“玉阶”,也不是驿舍应有之景。驿舍邮亭,是不大会有高楼的,它的阶除也决不会“雕栏玉砌”,正如村舍茅店不能以“画栋雕梁”形容一样。同时,长亭、短亭,也不是望中之景;即使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中的最近一座,也不是暮色苍茫中视野所能及。何况“长亭更短亭”,不知凡几,当然只能意想于心头,不能呈现于楼头人的眼底。
李白究竟是否是这首词的作者,也是历来聚讼不决的问题。光以《菩萨蛮》这一词调是否在李白时已有这一点,就是议论纷纭的。前人不谈,现代的研究者如浦江清说其无,杨宪益、任二北等信其有;而它的前身究系西域的佛曲抑系古缅甸乐,也难以遽断。有人从词的发展来考察,认为中唐以前,词尚在草创期,这样成熟的表现形式,这样玲珑圆熟的词风,不可能是盛唐诗人李白的手笔。但这也未必可援为根据。敦煌卷子中《春秋后语》纸背写有唐人词三首,其一即《菩萨蛮》,亦颇成熟,虽无证据断为中唐人以前人所作,亦难以断为必非中唐人以前人所作,而且,在文学现象中,得风气之先的早熟的果子是会结出来的。十三世纪的诗人但丁,几乎就已经唱出了文艺复兴的声调,这是文学史家所公认的。六朝时期的不少吴声歌曲,已近似唐人才开始有的、被称为近体诗的五言绝句。以文人诗来说,隋代王绩的《野望》:“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如果把它混在唐人的律诗里,不论以格或以风味言,都很难识别。这不过是信手拈来的例子。李白同时人、玄宗时代的韦应物既然能写出像《调笑令·胡马》那样的小词,李白能写出成熟的词也就毫不奇怪。还有一件小小的颇堪寻味的事情:词中有“伤心碧”这样的字眼。“伤心”在这里,相当于日常惯语中的“要死”或“要命”。现在四川还盛行着这一语汇。人们常常可以听到“好得伤心”或“甜得伤心”之类的话,意即好得要命或甜得要死。这“伤心”,也和上海话中“穷漂亮”“穷适意”的“穷”字一样,作为副词,都与“极”同义。“伤心碧”也即“极碧”。杜甫《滕王亭子》诗“清江锦石伤心丽”,“伤心丽”,也是“极丽”的意思。李白和杜甫都在四川生活过,以蜀地的口语入词,化俗入雅,妙语天成。这也可以作为这首词是李白作品的一点佐证。
★ 李清照《菩萨蛮》阅读答案
★ 菩萨蛮辛弃疾赏析
★ 温庭筠《菩萨蛮》赏析
★ 温庭筠菩萨蛮
★ 辛弃疾 菩萨蛮
★ 王安石《菩萨蛮》
★ 菩萨蛮?回文原文及赏析
★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和赏析
★ 菩萨蛮古诗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辛弃疾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在淳熙元年(1174)初春作的。当时叶衡在建康任江东安抚使,作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据《景定建康志》叶衡于淳熙元年正月帅建康,二月即召赴行在,后拜右丞相兼枢密使。词里称丞相,是后来加上去的。作者此时三十五岁,归国已经有十二年了,岁月流逝但他的壮志未酬,登高登远,自然就感慨万千。
上阕写赏心亭的所见所感。赏心亭,据《景定建康志》,在(城西)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开头两句由写山到写人,紧紧扣住了题目。
高人即叶衡。青山有情,高人难遇。如今斯人一登上赏心亭,那逶迤的青山有不知有多少心里话要向他倾诉呵。其势如万马奔腾,接连不断。不说人之眺山,而说山之就人,这就把静景写活了。不仅如此,而且对突出人物也有很好的映衬作用。词里为什么对叶衡有如此高大形象的描绘呢?因为叶衡是一位很有才干的主战派官员。《宋史。叶衡传》说他得治兵之要。
叶衡对作者极为赏识,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即是对叶衡推荐的,以后又向朝廷极力推荐他慷慨有大略。对于这样一位经纶手,加之有知遇之恩,词人怎能不讴歌感激呢?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转突兀奇崛之笔而为低徊宛转之波,充分表现了无限的怅惘,无穷的感慨,可以说是寄托遥深。叶衡主战,因而不能不受到主和派的反对,他收复失地的大计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词人也就由希望变成了失望。那逶迤的青山既然象万马奔腾而来,那么它们又何尝不象冲锋陷阵的铁骑呢?词人是多么渴望能挥戈跃马驰骋疆场呵!可惜,转眼之间又烟雨迷蒙,遮住了青山,而无数青山也只象是万马在烟雨中低徊不前。望来终不来写盼望之切而失望之深。不说愁,而愁极深;虽极感慨,仍以蕴藉出之。
下阕,由眺望青山之怅惘陡转而为揶揄沙鸥之诙谐,但曲断意不断,其脉络仍清晰可见。虽着笔轻快,实则发自积郁。人们都说头发总是由此愁闷变白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水上的沙鸥通体皆白,岂不是一身都是愁吗?词人故意发此狂想,而且拍手笑之,似乎把上阕歇拍低徊沉郁的气氛一扫而光了;然而仔细体味,就会察觉到那贯穿全词的愁字并消失,或者说词人极力排遣这如烟雨一般的无尽的愁思,是感情上的挣扎,而非心灵上的解脱。人之发白并不完全由于人心之愁;而沙鸥通体皆白,是其自然特征,与愁何干?词人故意造成逻辑上的错误,说得越幽默洒脱,反而越使人感到强自解愁而又不能解的痛苦,借说鸟与愁无关,实说愁与人甚切。人愁是实,鸟愁是虚,一身都是愁的是鸟还是人,不必拘泥于字句的解释而自晓。故拍手笑沙鸥,一纵即逝;而一身都是愁,却如电影上的慢镜头在观众视野里由快放慢了。实际上一身都是愁是与烟雨却低徊,望来终不来暗中息息相关的。尽管词笔回荡曲折,然而透过层澜,仍可以看清。白居易《白鹭诗》云: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也垂丝。辛词盖本于此。白诗言愁显,辛词言愁晦,其言愁一也。但辛词多了拍手笑一层意思。不过就其形象来看,辛词较之白诗更加绘声绘色;就其感情来说,则更加挚浓深切。
作者:李 朝代:唐 体裁:词 回塘风起波文细,刺桐花里门斜闭。残日照平芜,
双双飞鹧鸪。
征帆何处客,相见还相隔。不语欲魂销,望中烟水遥。
等闲将度三春景,帘垂碧砌参差影。曲槛日初斜,
杜鹃啼落花。
恨君容易处,又话潇湘去。凝思倚屏山,泪流红脸斑。
隔帘微雨双飞燕,砌花零落红深浅。捻得宝筝调,
心随征棹遥。
【《菩萨蛮》李清照诗词鉴赏】推荐阅读:
菩萨蛮诗词赏析07-09
温庭筠菩萨蛮06-22
韦庄菩萨蛮其二教案09-16
韦庄_菩萨蛮其二教案07-05
菩萨蛮温庭筠教学反思07-23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及赏析06-08
菩萨蛮温庭筠文学赏析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