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诗词鉴赏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秋诗词鉴赏

中秋诗词鉴赏 篇1

李平贵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柔缠绵,回味无穷。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格外明亮;兄弟们因离乱也久已没有得到他们的音讯,连想要写卦信去都没办法,怀念之情一层一层递进。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诗词鉴赏 篇2

一、丧偶之痛

梧桐, 一种普通的树种, 青干绿叶, 枝干扶疏。相传梧桐雌雄异株, 梧为雄, 桐为雌, 同生同死, 因此, 我国民间通常以梧桐来象征男女之间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的忠贞爱情。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便化用了这一象征意蕴:“两家求合葬, 合葬华山旁。东西植松柏, 左右植梧桐。枝枝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 自名为鸳鸯。”然而, 梧桐落叶早, “梧桐一叶落, 天下尽知秋”。古人深信“天人合一, 物我相通”, 由物及人, 见梧叶飘零自然就会联想到生命的终结。因此, 古人常以梧桐半死或叶落来象征爱情的零落。以梧桐象征丧偶, 最早可近溯到枚乘的《七发》:“龙门之桐, 高百尺而无枝, 中郁结之轮菌, 根扶疏以分离, 上有千仞之峰, 下临百丈之溪, 湍流溯波, 又澹淡之, 其根半死半生。”后人由此加以引申联想, 产生了许多名篇佳句。贺铸在为其爱妻所作的悼之词中写道:“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 头白鸳鸯失伴飞。” (《半死桐》) 就是以清霜之后的半死梧桐象征丧偶之痛。作者与妻子曾经住在苏州, 后来妻子死在那里, 当贺铸要离开苏州时, 痛感物是人非, 满腹辛酸无处倾诉, 只能哀叹:“你我一起来这里, 怎么就不能一起离开呢?”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 已经成为枝叶凋零的半死梧桐, 那对比翼双飞的白头鸳鸯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只, 它也经历了失伴之苦!留下的一半该是多么孤单、凄凉啊!因为“梧桐相待老, 鸳鸯会双死”。 (孟郊《烈女操》) 李清照在遭遇家破人亡后感慨:“断香残酒情怀恶, 西风吹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 又还寂寞。” (《忆秦娥》) 那阵阵秋风, 无情地吹落了梧桐枯黄而硕大的叶子, 风声、落叶声使词人的心情更加沉重, 更加忧伤。叠句“梧桐落”, 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此时那片片落叶就象用哀愁锻铸的锤子, 一下一下重重地敲打在她的心上;阵阵风声, 更像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这里既有国破家亡的伤痛, 又有背井离乡的哀愁, 那数不尽的辛酸, 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

二、离愁之苦

离愁别绪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主题。古人常借用不同的意象来表达离愁的凄凉、悲怆。梧桐就是被运用得最为频繁的载体之一。

1、离人之思

求官远游是大多数古代文人都要经历的生活, 这样, 他们就不得不与所爱之人天各一方, 由此就产生了许多抒发思念离人的作品。

“嘶骑不来银烛暗, 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 对鸾镜。” (李玉《贺新郎·篆缕销金鼎》) 思念离人已苦, 立于黄昏中疏桐下思念更苦, 夜深人静之时, 听着窗外雨儿嘀嗒嘀嗒, 一声声地滴在梧桐叶上, 思念的人儿缠绕心中, 思而不见, 挥之不去, 则苦不堪言了。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就刻画了这份极苦:“玉炉香, 红烛泪, 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 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梧桐树, 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 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在华美的画堂之中, 玉炉飘香, 红烛堕泪, 好像有意和愁思无寐的人过不去, 偏将烛光投到她身上, 使其更为难堪。涂在眉毛上的黛色已经稀薄, 乌云一样的头发散乱不整, 在那漫长的秋夜, 怎么也不能入睡, 只是翻来复去, 深感枕冷衾寒!时序已是半夜三更, 细雨正打在梧桐树上, 此时此景, 应是怀人最切, 让人最难忍耐的时候。那一滴一滴的细雨慢悠悠地落在梧桐叶上, 声音凄凉, 催人泪下。雨, 这个湿淋淋的灵魂, 仿佛有意让思妇痛苦, 极力折磨她, 竟然“空阶滴到明”, 人也愁到明, 哭到明。是雨, 亦是泪。雨声, 亦是心声哭声。雨打在梧桐叶上, 更是一滴一滴打在思妇的心上, 浸透了思妇的心。“不道”, 有不管、不顾、不考虑、不理会的意思, 是说秋雨打在梧桐树上, 发出凄凉的悲声, 完全不顾思妇的内心痛苦。自古以来, 雨打梧桐就是表现愁思的一种方式。像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冯延巳《采桑子》:“雨过残花落地红……独倚梧桐, 闲想闲思到晓钟。”冯延巳《芳草渡》:“梧桐落, 蓼花秋。烟初冷, 雨才收”韦庄《定西番》:“闷杀梧桐残雨, 滴相思。”晏几道《清平乐》“卧听疏雨梧桐, 雨馀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 那回杨叶楼中。”晏殊《撼庭秋》“梧桐夜雨, 几回无寐!”晏殊《踏莎行》:“高楼目尽欲黄昏, 梧桐叶上萧萧雨。”周紫芝《鹧鸪天》:“梧桐叶上三更雨, 叶叶声声是别离。”张辑《疏帘淡月》:“梧桐雨细, 渐滴作秋声, 被风惊碎。”徐再思《水仙子》:“昭阳殿梨花月色, 建章宫梧桐雨声。”高启《明皇秉烛夜游图》:“孤灯不照返魂人, 梧桐夜雨秋萧瑟。”

秋天是个忧愁的季节, 但是能把秋愁写得深入人心, 把秋雨梧桐之悲凉凄清写得如泣如诉, 应是集大成者李清照,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李清照笔下的梧桐细雨, 不是听, 不是观, 而是一点一滴地数, 是一字一泪地诉说, 这更让读者心颤。李清照把秋雨梧桐写绝了。

王国维把诗的境界划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并说“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其实, 优秀的诗人在选取意象时, 已经把自己也融进了意象之中。把自己当成了物, 或者把物当成了自己。“梧桐”二字, 不正是“吾同”吗?也就是说, 诗人们用梧桐做意象的时候, 实际是想表达“吾同”这一隐意。“金井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 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的这首《长信秋词》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宫女, 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 形单影孤、卧听宫漏的情景。那句“金井梧桐秋叶黄”, 不正是说她的美貌如同秋天的梧叶一般, 日益枯黄凋零吗?

2、离乡之愁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唐多令》) 。“金风细细, 叶叶梧桐坠。” (晏殊《清平乐》) 秋天的萧条悲凉, 极易使人产生一种凄切、悲伤的情绪。天涯游子, 最难忍受的莫过于思乡之愁了!“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思乡之愁能使人断肠啊!“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夜深人静, 一弯残月挂在疏落的梧桐之上, 月夜朦胧, 孤雁独飞。倍受离乡之苦的游子目睹此景怎不引起思乡之愁!“时光只解催人老, 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 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 好梦频惊, 何处高楼雁一声?” (晏殊《采桑子》) 一幅多么萧瑟凄清的秋夜图。“疏雨洗天清, 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 千里飘零。” (邓剡《浪淘沙》) 离家千里, 客居异乡的游子感到自己就像凄风苦雨中飘摇不定的梧叶一样。

在乡愁之苦中, 去国之愁恐怕是最深沉、最凝重、最伤感的。去国之人归期遥遥甚至是无期!每念及此, 怎不叫人肝肠寸断。把去国之愁与秋味体会得最深刻的当数李煜这个从帝王沦为阶下囚者, 而那份浓浓的秋味, 正是借助梧桐这个意象表达出来的:“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乌夜啼》) 秋风萧瑟, 秋叶飘零, 秋月凄清, 孤影无声!起句“无言独上西楼”, 摄尽凄惋之神, 为全词定下了凄凉的基调。“无言”者, 并非无语可诉, 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 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 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 因为栏外景色会触动他心中的愁思, 而今他却甘冒其险, 可见他对故国怀念之甚、眷恋之甚。作者仰头看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 (《破阵子》) , 这会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 但见深院为萧萧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里, “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锁”住的究竟是庭院秋意还是作者的幽居之身?感到凄“清”的究竟是秋景还是作者的心?已无法、也无须分辨, 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三、孤高之悲

古诗词里赏中秋 篇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这首诗情意细腻,由望月引起怀人,自然流转,情意缠绵。浓浓的思念,淡淡的忧愁——诗人用朴实自然的诗句,写出了天下所有在外之人在中秋之夜的共同情感。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玩月》中,描述诗人月夜漫游太空、神往月宫的幻想之旅。同时,诗人又不忘人间百姓疾苦。这首诗幻境与现实巧妙结合,读来令人既感奇特,又无比亲切。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的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关于描写中秋的诗_中秋古诗词 篇4

(一)

满江红・中秋夜潮

朝代:宋代

作者:史达祖

原文:

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有物指磨金镜净,何人攫银河决?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

光直下,蛟龙穴;声直上,蟾蜍窟。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原文:

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须臾淡烟薄霭,被西风扫尽不留些。失了白衣苍狗,夺回雪兔金蟆。

乘云径到玉皇家。人世鼓三挝。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何须如钩似i,便相将、只有半菱花。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

洞仙歌・中秋

朝代:宋代

作者:向子N

原文:

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净。何处飞来大明镜。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无遗照,泻出山河倒影。

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

醉落魄・丙寅中秋

朝代:宋代

作者:郭应祥

原文:

琼楼玉宇。分明不受人间暑。寻常岂是无三五。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素娥阅尽今和古。何妨小驻听吾语。当年弄影婆娑舞。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

中秋月

朝代:唐代

作者:齐己

原文:

空碧无云露湿衣,群星光外涌清规。东楼莫碍渐高势,

四海待看当午时。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半夜婵娟影,正对五侯残酒池。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朝代:清代

作者:查慎行

原文: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中秋月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李峤

原文: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二)

越中秋怀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越水绕碧山,周回数千里。乃是天镜中,分明画相似。

爱此从冥搜,永怀临湍游。一为沧波客,十见红蕖秋。

观涛壮天险,望海令人愁。路遐迫西照,岁晚悲东流。

何必探禹穴,逝将归蓬丘。不然五湖上,亦可乘扁舟。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宋・文天祥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十五夜抵建宁》

明・徐渭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舟次中秋》

明・张煌言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中秋诗词鉴赏 篇5

要了解中秋节,深刻领悟中秋的内涵,可以翻看一下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主编的《中秋》这本书。

从《中秋》中,我们能了解到传统的中秋节除了有计时功能外,更重要的是人们赋予了这个节日以一种特殊的价值、特殊的情感内涵和情感需求。冯骥才认为,中秋是有其内涵的,是需要赏月的。古时过中秋节,人们在院子里赏月,听嫦娥奔月的故事,有人对月高歌,把酒问天,都是非常美好的。当今过中秋节时,我们也希望在月亮最圆、最美、最亮的那个夜晚,一家人能够围坐在一起,过的是一个团圆,一种亲情,同时也有一份祝愿,这种情感便可以体现出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刻主题。但遗憾的是,当我们重拾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时,我们却突然发现其“味道”已经变了,甚至已经忘记了中秋的内涵,没有认识到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在中秋佳节里,有人会舍得送给父母成百上千元的高档月饼,却不屑于回家与父母吃一顿团圆饭。更有甚者,还有人把这样的传统节日当成行贿受贿的契机,污染了社会风气。如果说把中秋的内涵给摒弃了,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悲哀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东坡的美妙佳句,我们可以品味其中的诗情画意,也能够感受中秋的情趣。

其实,每一个节日都是有其深刻的内涵的,尤其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中秋赏月诗词(共) 篇6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从时令上说,中种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据宋朱翌《曲消旧闻》说:’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的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太常引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中秋赏月

天月圆

地月缺 游子思乡

他乡苦

本乡甜

天上月圆

人间月半

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

明日年头

年年年尾接年头

月照纱窗

一夜五更

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

中秋八月之中

个个孔明诸葛亮

风送幽香

郁郁畹华梅兰芳 秋月 如玉

圆缺有序千秋月,聚散无常百年思,乡关万里离人泪,都付婵娟一首诗

明月 闲云潭影

千年一魄寒,圆缺证悲欢。愿为递相思,不辞长孤单

中秋月

中秋的月亮 总是那么惆怅 似一洼秋水的悲凉 蕴着我无可奈何的感伤

赏月、诵中秋诗词 篇7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夜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登楼望月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念奴娇.中秋对月

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中秋经典诗词 篇8

1、露从今夜白,月是绞乡明。

2、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3、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4、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

5、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

6、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7、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9、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10、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11、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12、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

13、有物揩磨金镜净,何人_攫银河决。

14、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

1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6、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17、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

18、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19、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

20、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21、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22、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

23、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5、槁秸申酬,轮嗣布。

26、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

27、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8、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

29、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30、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31、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

32、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

33、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34、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35、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36、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37、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

38、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39、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

40、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41、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42、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43、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44、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45、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46、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

47、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

48、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49、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

50、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

5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2、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5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5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5、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56、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5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58、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59、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

60、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6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2、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63、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64、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

65、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66、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6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6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70、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71、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72、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73、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74、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75、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76、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77、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78、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9、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怀思诗词 篇9

中秋寄远

借得中秋一片辉,寸心聊寄趁鸿归。

天涯咫尺酬知遇,遥把诗心斟紫薇。

中秋咏月

聚散离合不凭心,都言难得遇知音。

独悬那盏多情月,脉脉辉光洒密荫。

中秋赠江山众友

盈盈今夜月,旋转若冰轮。

遥想君高洁,方知难比邻。

荧屏初际会,网络友情陈。

天地谁长久,辉光万里银。

中秋吟月

拨开云雾越苍茫,不染尘埃着素装。

羞与朝霞携冷暖,只求夜晚伴风霜。

聆听天下悲欢事,参悟人间善恶章。

多少壮怀千古梦,尽皆潇洒入清光。

中秋感怀

银光如水满阶檐,欲赏婵娟怕卷帘。

最是感怀秋夜月,依窗倍觉怅寒添。

中秋杂咏

远处蝉声和苦吟,低徊往事感来深。

团圆又见今宵月,两地相思一样心。

中秋咏月

诗言生海上,众赏是中秋。

何止共千里,依然照九州。

难忘希逸赋,尚念仲宣楼。

仍旧秦时月,悠悠有乐愁。

西江月.中秋怀远

雨过黄花作浪,

秋来雁字萦愁。

风中谁唱信天游。

听得云低菊瘦。

窗外归鸿渐远,

梦中呓语温柔。

相思此刻已成裘。

一缕心香初透。

卜算子.中秋

淡淡女儿妆,

皎皎嫦娥月。

谁在轻吟浅唱时,

几载知音缺。

望月惹愁丝,

翻就相思结。

欲醉无人倾酒樽,

独酌清秋节。

沁园春.中秋怀旧

软软清风,

脉脉清光,

漾漾清流。

正月流碧水,

华灯竞放;

凉天洗汗,

宝扇初收。

锦瑟弹心,

银笺写意,

思绪天涯绕不休。

雕栏外,

更鹣鹣丽侣。

笑语啁啾。

今宵何处登楼?

望皓月星空点点愁。

记柳堤朝暮,

柔情缱绻;

蓬窗岁月,

好梦勾留。

彩叶题诗,

摘花问句,

常是行吟作伴游。

从别后,

便中秋翘首,

中秋节诗词集锦 篇10

《破阵子》

红叶寒山日暮,苍松峭壁风吟。寥寂高楼孤弄影,难忍庭前明月临。

雁踪何处寻?

露冷薄衫侵骨,窗闲向晓寒衾。怨笛声声敲暗壁,珠泪凄凄湿旧襟。

谁能慰素心?

《献衷心》 陌上含烟黛,云碧长空。飞柳絮,落梧桐。望日斜山外,霞染林红。佳期至,惟雁去,影无踪。

明月起,惹情浓。恍如人在梦怀中。惜良宵楼寂,庭泣寒蛩。天欲晓,觞已倒,烛朦胧。

《苏幕遮》 雨初晴,荷渐瘦。零落参差,寒树疏枝旧。枫叶含烟红半透。人独楼头,日暮西山后。月空明,鸿雁候。摇曳孤灯,抱影依窗口。思尽天涯更任漏。香黯芳残,肠断君知否?

《声声慢》

枫林凝血,絮别芦枝,陂池水瘦荷残。

倦蛩声咽庭院,露冷窗寒。薄衫袖藏素手,偶难成、谁惜芳阑? 又怎忍、望凌宵星堕,更漏衾闲。无语飞花几度,画角月、依然千里婵娟。

忆得那时怀暖,桂醉人圆。殷勤酒熏向晓,两相依、笙笛交欢。问今夜、那天涯征雁,可记馨兰?

《梦玉人引》

天街云细,星光灿,滑明月。杏子临风,玉桂满坡香郁。寂寞嫦娥,侧耳听、笛逸笙箫沸。

天上人间,贺枫红时节。袖轻裙摆,羊角辫、灯火映华发。对唱山歌,畅怀杯满欣悦。竹浪泉边,互送相思叶。这良夜谁眠,直闹得、醉倾宫阙。

《步 月》

碧阔长天,细云飞晚,日斜山黛风轻。

树梢暝色,蟾玉正圆明。

柳池瘦、香熏一缕,且有那、丹桂娉婷。东篱菊、初开嫩蕊,应似故人形。凄清。空好景,雁离未及返,余剩闲庭。

月移窗外,帘里伴寒萤。

冷难寐、秋风阵阵,烛泪流、蛩咽声声。

谁怜惜,凝眉抱影守孤灯。中小学生中秋节诗歌

七、秋夜雨

寒林落叶西风咽。芦花舞絮飞雪。

声声云里雁,又怎忍、榴华如血。窗前瘦菊枯蕉雨,绣帐闲、红烛明灭。

醉眼难见月。此夜永、蛩凄心裂。

《七律》

蕉风竹雨物华休,望断天涯几度秋。滚滚红尘赊酒醉,茫茫客路惹情愁。飞鸿咽落寒林叶,宿鸟啼斜冷月楼。怎抵相思人面瘦,纤纤素手为谁留?

《七律》

枫红菊蕊又寒秋,南国天高碧水流。暮色苍茫松滴露,星光璀璨月入楼。窗盈鼓乐笙歌沸,街满灯笼袖舞游。宫阙倒倾思绪乱,栖枝宿鸟咽眠愁。

《七律》

峭壁苍松看日暮,寒山红叶接风吟。熏炉晚阁长明月,蜡烛凉帘幽怨琴。蹙损双眉愁绝意,堪怜独酒慰空心。婵娟万里谁人共,错把莺声作雁音。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秋夜月

--唐·尹鹗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秋蕊香引

--柳永

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长相思

--柳永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望汉月

--柳永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鹧鸪天

--柳永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十二时(秋夜)

--柳永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中秋》(宋)戴石屏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中秋》(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上一篇:区编四年级语文第八册下一篇:幼儿园月活动计划表